时间:2023-06-02 09:58: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基与基础工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受外部地质条件影响,复杂恶劣的地质环境会形成不良地基,最终导致地基无法承重,引发严重后果。常见的不良地基问题主要有如下三种:(1)抗滑结构面强度不足。这种问题通常由恶劣的地质条件引起,当抗滑结构面强度不足时,其承压能力就会下降,相应的抗滑能力与地质稳定性之类的设计指标就难以满足,最终导致地基上的建筑物抗滑性和稳定性过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2)土质强度不足。有些地基的土层土质相当松软,有些则是软硬分布不均,还有些强度薄弱的部分会在土层中突然出现,以上三种情况都会引起地基土层的强度不足,这种地基受到上部建筑物的重压会引发极其严重的不均匀沉降现象,导致建筑物的变形。(3)渗水透水现象。在地基结构松散的地形往往会有大量的渗水透水现象产生,这现象会使得工程最终的渗漏量大大超标。一般来说,砾石层与构造碎带等容易透水的地质环境比较容易出现这类问题。
2.1地基加固技术(1)挖除置换。在面对薄弱的软土层时,挖除这些软土,以无侵蚀材料(粗砂、石屑、水泥等)换填。(2)排水固结。通过人为施工的手段,在地基的内部做出垂直的排水道,这样一来外荷载的作用会完成排水与加压,令软基内的水排出,固化剩余固体部分。(3)振动水冲。这项措施需要使用专门的振动机械,利用这种机械在土层上打出振冲造孔,然后在这些振冲造孔中填入碎石,以这种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2.2地基防渗技术水利水电工程与水密切相关,水利工程建筑难免有渗透变形的危险,为了应对这种状况,通常采取高压喷射注浆或者建造防渗墙的方法来进行防渗处理。高压喷射注浆的过程是先用钻机钻入土层,然后通过特制喷嘴和喷射管道高压高速喷射水泥浆液,将射程内的土层击碎。防渗墙则是在透水地基外部的水下淤泥上打出圆孔,插入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建造的地下墙体。
3方法与措施实施后的作用与效果
3.1地基加固技术的作用与效果(1)挖除置换。通过将软土部分置换为硬质结构,使地基层的强度硬度获得了显著提升,不仅满足了施工标准,保障了工程质量,而且对防渗工作有良性影响。(2)排水固结。将软基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令剩余的固体部分硬化加固,这种技术手段能提高软基强度,有效控制软基导致的地基失衡与不均匀沉降现象。(3)振动水冲。这种技术的实施前提是地基具有足够的初始抗剪强度。因为采用碎石对整体结构进行了补强的缘故,所以能达到很高的力学性能。3.2地基防渗技术高压喷射注浆可以令喷射出的水泥浆和冲破的土体相互混合,二者硬化后形成的固结体具有极高的强度和防渗性,而防渗墙的建造则等于为透水地基提供了额外的一层防渗保护。二者都能起到保护原地基的作用与效果。
4水利水电建设项目中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的作用主要由三方面决定,分别是其自身的功能、所占的投资比重和在项目中的重要性。在自身功能方面,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承担着满足多项工程技术需求的重任,这其中包括了对建筑物地基物理性能与力学性能的改善,对整体性能的补强,对防渗能力的提高等,这些功能都是工程整体建筑安全运行的保障。在资金投入比率方面,无论是基础工程还是地基处理都需要极为庞大的资金注入,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原因:其一,这两种工程都需要在地下进行施工,因此需要专门的技术和专业的设备;其二,地基施工难度很高,施工环境危险,包括了露天、洞内、边坡、水下等各种危险系数极高的环境,因此必须使用安全设施以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其三,需要防备各种大型自然灾害引起的损失;其四,施工地域的地质条件往往很复杂,施工难度大,且难以确定施工方案。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不仅所需投资比率高,而且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的安全运行影响着水工建筑物的实际运行效率,甚至关乎其整体的安危,一旦基础工程出现缺陷导致无法发挥作用,水工建筑物甚至有可能整个损毁。因此,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在项目中是基础重点,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
5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的展望
我国在水利水电的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技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获得了相当的发展,但仍未可比拟国际先进水平,因此还是有相当大的成长和发展空间的。而成长的关键就在于技术,只有技术进步了,总体水平才能获得有效提升。(1)探索和开拓技术新应用空间及使用范围。不能把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当成单纯的水电工程建设,因为这项工程中同时牵扯到环境工程、矿业工程、石油工程等多个领域,具有很大的技术拓展空间。其中在环境上主要的问题有:第一,工程中工程垃圾的处理问题;第二,工程造成的空洞对石油和矿业开采安全的危害问题。这两项问题都可以学习国外已有的先进解决方案。第一个问题可以利用防渗墙与高喷灌浆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则可以使用充填灌浆的技术方法对地下的各处空缺进行填充,以防止在石油和矿产的开采过程中出现垮塌现象。(2)开发工程与技术的新材料、新工艺与新设备。积极学习国外已有的先进相关技术是快速获得进步的有效手段,比如:学习国外的TRD防渗墙技术,令软土地基施工中可以在原位将水泥连续搅拌成墙;学习国外的新型防渗墙接头技术,在新式插接式接头的材料上使用遇水即可膨胀的某种橡胶;学习新型的灌浆控制方法,利用计算机对灌浆进行设计与控制;学习新型的混凝土灌注桩制造技术,使用振冲器造孔来进行制成等等。这些新技术、新材料的学习和研发都是建立在旧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对整体工程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3)适应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新要求。水利水电工程目前越来越向大型化发展,施工条件相应地越来越复杂,因此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技术都要向新的施工要求看齐。例如:坝基在整体性能、防渗性能、承载能力上都要具备更高的水准,这样才能适应超高大坝的工程需求;使用地下连续墙工艺来支撑锚锭结构并构筑围护体系用于防渗,这样才能实现特大型的跨桥梁施工;钢管桩与大型的钻孔灌注桩可以完成特大型跨海大桥的桥墩基础建设;要建造出抗侧向变形能力和承重能力更强的基础,才能满足超高速铁路在桥墩上的质量要求。这些新工程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工程质量要求都比以往的更高,只有开发相应的新技术、新工艺才能适应它们的建设。另外,施工环境的日益严峻也成为不得不注意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由过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引起。城市化的高速进程大大缩小了可选择的施工空间,迫使许多工程不得不在地质条件相对恶劣的区域内进行。而工业化则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比如地下水抽取过多使得地面沉降,工业垃圾的堆积占用大量空间并污染土地等,这些都会对施工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为了克服这些难题,更先进的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6结语
关键词: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造价管理
地基与基础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定义
狭义的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工程施工中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内,以保证降低成本目标的实现。其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广义的项目成本控制就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施工的合同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进度控制,提高对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下面本人从施工项目的合同管理、质量控制、工期控制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加强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
一、 加强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前的合同控制
1、投标文件的编写。
投标时投标文件中的投标报价、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阶段的工程结算、施工组织设计有所不同。投标时是努力实现中标,而中标后的项目施工是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投标时编制的投标文件,应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在努力实现中标的前提下,要会利用一些“投标技巧”,为施工时的成本控制创造良好的便利条件。投标文件编写时要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报价“踩”好点,施工组织设计面面具到,防止废标。但要注意在编写施工方案时,要运用比投资方更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优势,进行适当的“文字处理”,为今后施工方案的实施和结算调整打下伏笔。制定投标报价时,在不提高总报价的前提下,运用不平衡报价法,对前期完成的和预计工程量有可能增加的分项工程适当提高报价,对后期完成的和预计实际工程量有可能减少的分项工程适当降低报价,实现资金成本的优良运行。
2、施工承包合同的签订。
投标项目中标后首先需要签订施工承包合同。签订良好的承包合同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签定合同时,即要兑现投标文件中的投标文字承诺,认可投标报价,又要针对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中可能进行的索赔或反索赔因素,通过谈判,明确双方职责,尽可能限制、转化或降低风险,为今后索赔建立理论根据,争取到对施工承包方有利的合同条款。同时注意尽量避免出现投资商有利合同条款。
在签订分包或包清工合同时,要进行优化竞争分包。即要选择有丰富的施工经验、有一定技术能力、有较强的设备实力、有较好的信誉度队伍,在预算成本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分包方的积极性,实行全额经济承包。在签定合同时要对施工中的进度、质量、安全、文明等都要有项目的成本归集、核算和各项成本分析,并制定相应经济制约措施,确保成本控制的最大化。。
3、工程成本的合理计划。
计划成本是在预算成本的基础上,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历年来在单位工程上各项费用的开支水平,挖潜的可能性,及上级下达的成本降低指标,按照成本组织的内容经分解后组成。工程开工前,应以定额标准为依据,搞好施工图预算,同时依据企业内部的施工定额测算出按工种,按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耗用标准;对各种技术方案、措施可能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探索降低成本的各种途径,从而确定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
二、加强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
质量第一,是我们常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号。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加强对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可降低返工、返修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建立与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1)提高管理层的质量管理意识,明确:①工程质量必须依靠法律法规来保证;②质量管理必须依法实施管理;③工程质量不仅是个人或单位的行为,还必须接受质量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监督;④质量体系文件就是法规性文件,必须认真履行。
(2)制定与质量体系配套的质量体系文件,加大质量体系实施力度,提高管理者及被管理者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文件的责任心和自觉性。
2、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1)做好项目的质量策划,包括项目经理部的建立、施工所需资源的准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2)把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关。
(3)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首先是设计人员对项目经理部人员交底,让项目经理部人员熟悉领会施工图意图,二是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班交底,让施工班组掌握如何按规定要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有哪些。技术交底要清楚易懂,必要时应附图,记录要有责任人签字。
(4) 确定施工的参数。由于各场地地基基础工程条件的差异性,工程正式施工前都应进行试桩、试打工作,以确定有关施工参数的准确性,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
(5)控制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关键过程是指技术含量高、对最终工程质量有较大影响、对整个工程具有制约作用的施工过程。特殊过程是指过程的结果不能通过其后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完全验证。对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应按标准严格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首先明确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规定这些过程的控制手段和方法,由具备有资格和有经验的人员严格执行,并有合格的鉴字纪录。
(6)加强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施工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设备操作和保养规程,重视施工设备日常的维护和保养,保障设备的良好运行。
(7)加强现场监督和检查工作。对施工现场进行不定期检查,以促使各工程的有关责任人员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严禁项目管理人员缺岗运行和管理不到位,严禁施工作业人员不按技术交底和作业文件要求施工。
三、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工期控制
所谓工期控制,就是针对项目施工的全过程,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手段,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实现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工期目标,从而保证总的工期目标的实现。工期控制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
1、重视工程项目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认真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劳动组织准备、施工现场准备、施工场外准备等工作
2、编制合理的进度计划。
编制进度计划就是决定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或者什么时候工程进度到什么程度。无论是项目自身的各道工序,还是与施工有关的其他工作,都应纳入进度计划之中去。如材料使用计划,周转材料使用计划,机械设备使用计划,劳动力使用计划等等。从时间控制长短来分,有总进度计划与阶段性计划。
2、进度的监督、检查与分析。
对项目进行监督就是要弄清整个项目的进度情况,预测达到目标的时间。监督的做法是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寻找产生错位原因,分析各工序在本工序中是“提前或延误”,对不一致的进度进行调整。
3、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
随着施工内、外部条件不断地变化,使施工计划不能如期实施。要在检查中及时发现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运用进度管理中的“工期优化、平行流水作业法、直线流水作业法等方法来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解决由于内、外部条件变化而出现的各种影响计划执行的问题,以确保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目标实现。。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调整以下内容而达到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的目的:①调整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②调整施工人员和机械;③调整工作时间;④提高工作效率等。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进度延误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但做为项目经理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地基局部处理;工程质量通病
地基与基础质量的好坏,对房屋的安全作用和耐久性影响甚大。许多工程质量事故都是由于没有处理好地基或基础,出现过大的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基础出现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常导致墙体开裂、地面陷裂、基础梁和圈梁拉裂,以及结构发生倾斜,轻则使人对房屋又不安全感,重则影响房屋的正常使用,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所以,在基础施工中,保证其有足够的稳定性不发生过量的变形,限制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根本措施。经过几年建筑设计的现场处理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地基局部处理
在房屋地基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古井、坑穴、废窑、暗沟、坟墓等,这些都埋在地下。由于面积不大,如果把整个基础基底整个加深到一个平面上,挖到底,其基础过深,造成浪费。对这种情况需要作局部处理。地基局部处理的原则是使处理后的地基、基础沉降比较均匀,不使局部地区产生过大或过小的沉降。处理方法如下:
(1)挖除松软部分,并注意挖尽。
(2)按基础底部持力层的土质情况来确定回填。如果持力层是硬实的粘土层,可用4:1的粗砂和粘土伴合后撼实(用平板振捣器),如果持力层为角砾,可用4:1粗砂和碎石伴合后撼实;如软土层较深,可分层撼,每层30cm为宜。
(3)松软土长度≤2m,深度不超过50cm时,可不放坡。如果松软土层面积较大,长度超过5m,深度超过50cm,可放坡,每步不高于50cm,长度不超过1m。
(4)如松软土层深度超过1.5m,槽底按以上方法处理时,要在基础顶面设砼圈梁,高度为240mm;宽度按墙体宽度配筋按8Ф12(370宽),6Ф12(240mm宽)为宜。
(5)在建筑物内有枯井或室外5m内有枯井时,应先用4:1砂和素土分层撼实,回填到室外低坪下1.5m处,将井壁周围的松软部分(砖圈)挖去,再用以上方法撼实。
(6)枯井在基础下,在条形基础3B或柱基2B范围内,也需用分层撼实,填到室外地坪2m处再按以上办法回填。
(7)在上述枯井部位下遇有水井,一律用中砂、粗砂、块石或卵石等夯填到地下水位以上50cm处,再按上述相应的办法进行处理。
(8)粘性土含水量趋于饱和时,经拍夯会变软成橡皮土,应采用晒槽或掺白灰粉等方法降低土的含水量。如已变成橡皮土,则应挖除,用砂土或级配砂、碎石撼实。
(9)基底发现古河道及古湖底等,因其含有较多的渣土、淤泥、有机物等,土质松软,含水量大,应将填土挖除,按以上办法撼实,并对基础采用加固措施。
2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
埋在地下的基础的作用是直接把上部建筑物荷载传递到地基上去,要使建筑物基础只发生较小(允许范围内)且较均匀的下沉,从而不致对上部结构有大的影响。除了要保证地基不发生不均匀沉降外。还要保证基础本身的强度和稳定。
下面对几种基础工程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2.1 基础受冻
(1)设计人员设计的基础埋深满足不了结冻线的深度,施工人员未按标准挖到深度,而使基底处于冰冻线以上。
(2)土方开挖或基础施工时正好处于冬季施工阶段,施工中未按冬季施工的有关规定处理,致使基底受冻。
(3)以上原因导致基底受冻后膨胀,会促使基础上浮,待结冻后又会发生沉陷,致使建筑物墙体开裂,基础强度削弱。
2.2 基础上浮
基础建筑在膨胀土上或大孔性陷性土壤时,会出现遇水膨胀、脱水收缩的现象。在反复干湿中,基础上浮,建筑物墙体会开裂。所以要设法保证原有土壤的干湿状态,在施工和房屋使用期间做好防水、排水措施,并要适当加宽散水,设隔水层,预防埋设的管道漏水等。当基础砌筑在大孔性湿陷土壤时,除上述施工措施外,一般从设计上还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
2.3 基础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1)开槽侧边不规则,一般上宽下窄,不进行轴线检查基坑边修理,常常出现宽度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现象。
(2)砌筑砖基础时不控制轴线,基础墙有时凹进圈梁,有时突出圈梁,形成错台现象。
(3)砖基础的砌筑质量一般都较主体墙身的砌筑质量差,如水平灰缝不饱满,尤其竖缝时空的。缺损砖的现象也较多,出现通缝较多,严重影响基础的砌体强度。
(4)毛石基础砌筑错台不准确,轴线错位较严重。拉结石不够标准,砂浆不饱满,打斗石较多等,严重影响砌体强度。
(5)基础圈梁钢筋偏移,造成保护层过薄(甚至露筋)或过厚。另外砼浇灌质量差,出现蜂窝或空洞或不做处理。
(6)沉降缝中模板不拆除,使沉降缝失去作用,建成后建筑物沉降互相影响,导致墙体开裂。
(7)基础条梁下面及两侧用填土夯实,或支撑的底模板不拆除,这种情况改变了基础梁的受力性质,当其中的一个建筑物沉降时,容易使挑梁断裂,甚至使墙体开裂。而且又束缚住另一建筑物的沉降,后果是严重的。所以一定要保证挑梁的沉降自由。
【关键词】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缺陷;事故;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目前,在建筑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最难驾驭的不是建筑的上部结构,而是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工程事故。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可靠地整体稳定性;二是足够的地基承载力;三是在建筑物的荷载作用下,其沉降值、水平位移及不均匀沉降差需要满足某一定值(规范)的要求。
二、地基工程事故概述
基础是与地基紧密联系、互相依存的工程结构。基础的设计、施工必须依据地质情况,采用适宜的基础形式、材料、埋深与施工方法,以有效地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不合理或者错误的基础设计与施工质量问题都会导致基础工程质量缺陷与事故。
地基事故,按其性质可分为地基强度和变形两大类。地基强度问题引起的地基事故主要表现在地基承载力不足或丧失稳定性;地基变形问题引起的事故常发生在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季节性冻土等地区。。
地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勘察、设计、施工不当或环境和使用情况发生改变引起的,最终表现为产生过大的变形或不均匀沉降,从而使基础或上部结构出现裂缝或倾斜,消弱和破坏了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严重的会导致建筑物倒塌。
三、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常见类型
1.地基失稳造成工程事故
建筑物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超过地基承载力,地基将产生剪切破坏。地基产生剪切破坏将使建筑物下沉倒塌或破坏。
地基承载力是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指标。各类地基承受基础传来荷载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建筑物将产生较大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开裂;如果超越过多,则地基土有可能发生剪切破坏而整体滑动或急剧下沉,造成房屋的倾斜或严重受损。
地基破坏的形式与地基土层分布、土体性质、基础形状、埋深、加荷速率等因素有关。土体不易压缩、基础埋深较深时将形成冲切或局部剪切破坏;土体容易压缩、基础埋深较浅时将形成整体剪切破坏,产生整体剪切破坏前,在基础周围地面有明显隆起现象。
2.地基变形造成工程事故
地基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产生沉降,当总沉降量或不均匀沉降超过建筑物允许沉降时,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造成工程事故。地基总沉降过大,不仅容易使散水倒坡,而且建筑物室内外连接,内外网之间的水、电、暖管道断裂,都需付出相当代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时,容易造成建筑物的倾斜,及上部结构构件的开裂。
3.地基渗流造成工程事故
渗流造成潜蚀,在地基中形成土洞、溶洞或土体结构改变,导致地基破坏。渗流形成流土、管涌导致地基破坏。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基中有效应力改变,导致地基沉降,严重的可造成工程事故。
4.土坡滑动造成工程事故
建在土坡上或土坡顶和土坡坡趾附近的建(构)筑物会因为土坡滑动产生破坏。造成土坡滑动的原因很多,除坡上加载、坡脚取土等人为因素外,土中渗流改变土的性质,特别是降低土层界面的强度,以及土体强度随蠕变降低等是重要的原因。
5.地震造成工程事故
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不仅与地震烈度有关,还与建筑场地效应、地基土动力特性有关。在同样的场地条件下,粘土地基和砂土地基、饱和土和非饱和土地基上房屋的震害差别也很大。地基对建筑物的破坏还与基础型式、上部结构、体型、结构形式和刚度有关。
6.特殊土地基工程事故
特殊土主要指: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冻土地基以及盐渍土地基等。特殊土的工程性质与一般土不同,特殊土地基工程事故也有特殊性。
7.其他地基工程事故
地下工程(地铁、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和人防工程等)的兴建,地下采矿造成的采空区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均可能导致影响范围内地面下沉造成地基工程事故。另外,各种原因的地裂缝也将造成工程事故。
8.基础工程事故
除地基工程事故外,基础工程事故也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基础工程事故可分为基础错位事故、基础构件施工质量事故以及其他基础工程事故。
工程事故的原因分析
1.对场地工程地质情况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
许多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源于对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情况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没有正确了解建筑场地土层分布、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就错误估计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特性,导致发生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造成设计人员对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主要有下述情况:勘察布孔间距偏大,钻孔取土深度太浅,不能全面放映建筑场地地基土层实际情况;勘察工作质量事故,取土、试样储运和土木试样中发生质量问题,导致提供的勘察报告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提供的土的强度指标和变形模量与实际情况差距很大;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非常复杂。
2.设计方案不合理或设计计算错误
设计方案不合理,主要是设计人员不能根据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平面布置、高度、体型、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合理选用基础形式,造成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它的要求,导致工程事故。
设计计算错误,主要包括:荷载计算不正确,低估实际荷载;基础设计方面错误,基础底面积偏小,或者基础平面布置不合理,造成不均匀沉降偏大;地基沉降计算不正确导致不均匀沉降失控。
3.施工质量造成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
施工质量方面的问题主要有:未按设计施工图施工;未按技术操作规程施工,甚至偷工减料;所用的材料的规格、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等。
4.环境条件改变造成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
环境改变常见下述情况:地下工程或深基坑工程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地基与基础的影响;建筑物周围地面堆载引起建筑物地基附加应力增加导致建筑物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进一步发展;地下水变化对建筑物地基的影响;建筑物加层、维修、使用等的影响。
5.其他原因造成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
上述原因造成工程事故通过努力是可以避免的,但有一些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是难以避免的,如少数地质情况特别复杂而造成的地基基础工程事故,以及超过设防标准的地震造成的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等等。
五、做好地基与基础事故预防措施
1.在勘测时要重视对钻孔勘探点的选择,钻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果不符合设计对压缩厚度的要求,或者达不到桩所座落的底层时,就不可能正确的计算地基的沉降及装的承载力,也就达不到基础的要求,因此,必须按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钻孔深度,同事对具有动水压力的细砂层在开挖时,看着是否形成流砂现象,也要有充分而准确的估计,并作出相应的对策,以免出现事故而影响工程安全。
2.在正确了解工程地质的基础上,根据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进行基础的精心设计。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设计中应统一考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水文条件对施工质量和难易程度的影响。对程序计算出的地基沉降结果要根据工程经验进行判断,对可疑的结果要经过专家论证,方可采用。
3. 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不能偷工减料,基坑开挖到设计深度后要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土体结构受到扰动或破坏。加强施工现场的管控,每一个关键部分的施工,都要有详细的施工措施及相关预案。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结构施工图施工的同时,应特别重视地勘资料,经常和地勘设计单位沟通,提前判断深基坑开挖时是否会触动地下承压水,造成基坑浸泡,对此做好预案。对地质勘查结束与基坑开挖间隔时间较长的工程,应判断是否需要重新勘查水位。
3.加强施工期间的监测。包括建筑物沉降、倾斜和位移观测,地面沉降观测,建筑物和地面裂缝观测等。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导致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缺陷事故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缩减工程缺陷出现的范围和频率,设计人员和设计单位要尽量做到“计算科学,设计精心”,把潜在的设计质量问题降到最低;同时在施工方面,需要严把材料关,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和施工程序,将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努力降到最低,严格防止重大工程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洪生.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缺陷事故的分析与预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8).
[2]佟玲.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的分类及原因[J].江西建材.2011(02).
【关键词】现代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技术
在现代房屋建筑中,地基是指“承受上不建筑荷载的那部分土体,是确保整个工程后续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对于现代现代房屋建筑而言,其地基的施工质量要求是相对较高并且严格的,若地基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导致整个现代房屋建筑的结构质量出现问题,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建筑范围的扩展,在现代房屋建筑中就比较容易出现地基,这就要求施工单位要运用科学的地基处理方技术。
一、地基处理原则分析
在现代房屋建筑建设过程中,最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天然地基,不同的地基土壤有不同的利用方式和处理原则。第一,如果土壤是密实度和均匀性比较好的“冲填、杂填建筑垃圾和稳定的工业废料”,这种材料经过处理是可以作为地基或者是持力层的。第二,如果施工地基是淤泥性质的土壤,其上部的覆盖层是可以用来作为基本的持力层。第三,如果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则其就不可以作为地基土壤进行使用,如果不得不作为地基进行使用,为了保证地基的质量,则需要对其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处理。地基的处理方向主要是“提高土的抗剪强度、改善土的动力性能、防止地基产生震陷变形和振动液化而丧失稳定性,从而减低土的渗透性”,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降低地基的沉降程度,把沉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种方式就能够提高地基的质量,保证现代房屋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现代房屋建筑中地基的处理技术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处理方式所针对的重点不同,所适用的土壤条件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地基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技术。
1.换土垫层技术
地基的特征就是中的空隙较多,如果其遇到水就很容易发生膨胀,但如果失水过多就会发生收缩,这种地基可变性比较大,如果采用其作为现代房屋建筑地基的话,会导致房屋结构失去稳定性。所以,如果在现代房屋建筑中遇到了这种地基,就要对当地的整体地质、水质、自然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综合掌握“土质含水量、膨胀率、自由膨胀率”等,之后,根据这些数据条件,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换土垫层处理技术而言,其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就是要控制好“湿陷程度、地下水位对膨胀性地基带来的影响”,如果在建筑地区地下水位比较深,而且地基中的膨胀性较厚,这时就要尽量浅埋基础,主要目的在于减小地基土所发生的变形量。那么,如果地基中的膨胀性土壤在地表以下的3米,并且厚度在1米左右时,就可以采用全部挖出替换的方式,替换土可以是砂土、粘土。如果该地基中所含有的膨胀性土壤比较多,而且在承载力不能够满足建筑物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处理。
2.排水固结技术
这种方法的使用目的在于提高现代房屋建筑地基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地基的沉降。该方法的主要使用方式是利用排水井的方式把地基中的多余水分都排除出去,这样中的空隙就会逐渐减小,地基的稳定性和有效应力都会有所提升,进而提高地基沉降的速度并一步到位,避免在建筑物完工之后地基发生沉降给建筑物造成损害。而排水固结方法的实施有几种不同的方式,主要有,第一,电渗排水。该方法主要应用于粘性较大的地基排水中,也可以用来降低地下水的水位,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以满足现代房屋建筑的要求,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主要实施方法是在中插入一个金属的电极,该电极要接通直流电,这样在地下就会形成一个直流电场,电场的电流会推动着地基中的水“从阳极流向阴极”,从而把水集中到阴极排出。第二,堆载预压。这种堆载预压的排水方法就是指在建筑物建筑之前,在地基上进行预先堆载,堆载物体的重量至少要大于建筑物的重量,这样地基在这些重力的作用下就会进行沉降,这样就能够在房屋进行建筑之前实现对地基的沉降处理。第三,砂井排水法。该方法的实现是在地基中设置多个砂井,并在砂井上铺设垫层,这样排水通道增多,排水距离就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提高了排水固结效率,缩短了工程的工期。
3.胶结技术
这种方法所需要应用的建筑材料是水泥,在地基中适当的掺入部分“水泥、水泥砂浆或者是石灰等固化物”,这样这些固化物就会形成一种固体,同地基共同组成了一个复合体,提高地基的基本承载力。该技术的实施方法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水泥搅拌处理方法。该方法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是“水泥、石灰或其他材料”,这些材料作为地基的固化剂,在这些固化剂拌入中,需要使用特殊的“深层搅拌机”对固化剂和地基在地表内部进行充分搅拌,让固化剂与充分融合,在固结的过程中就能够形成强度较高的柱体。第二种,是灌浆处理方法。这种方法的实施需要利用压力泵,压力泵利用高压将水泥或者水泥浆等注入地基中,其道理相似于水泥搅拌方法,只是这种方法所应用的工具有所不同。第三种,是喷射注浆处理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钻机钻孔,把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置入待处理土层的预定位置,以高压设备使浆液形成高压射流来冲击破坏土体”,等浆液凝固之后就会与共同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的坚固性和稳定性,达到提高现代房屋建筑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4.置换技术要点
该方法的主要原理就是用强度高、稳定性好的土壤来代替地基,同原有的土层共同形成新的坚固地基。主要方法有两种,首先,石灰桩处理方法。该方法适用的土质是“塑性指标较高的软粘土地基”,石灰是一种效果较好的固化剂,所以,石灰桩处理方法所针对的对象也是含水量比较大的,处理技术是在中钻孔埋入石灰,石灰遇到水会吸收放热,这样整个埋入石灰的区域的土质就会得到改善,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对会相应的有所提高。其次,“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处理方法。该方法是将碎石、煤灰以及水泥等进行搅拌,之后用相关机械把其制作成具有胶结性质的桩体,这样桩与桩之间的土壤同这些桩就会紧密的连接到一起,形成强度较大的符合地基,实际上这种技术是一种混凝土桩技术,但是其强度相对来说要比较低,但是其的使用功能还是比较好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三、结束语:
地基在现代房屋建筑中是不可避免会遇到的,地基对现代房屋建筑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了保证建筑工程企业的良好发展,为了提高现代房屋建筑的实际质量,我们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即换土垫层技术;排水固结技术;胶结技术;置换技术等,在建筑工程中实际所采用的地基处理技术还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刘乐天.浅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处理方法[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2)
[2]吴玉凤.现代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措施[J]. 科技资讯. 2011(25)
[3]张立恩.地基处理技术在现代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06)
[4]朱文华.浅谈现代房屋建筑施工中裂缝的防治措施[J]. 河南科技. 2010(14)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基;桩基础;应用;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经济和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形式的建筑物层出不穷,建筑项目的增加直接导致了岩土工程项目数量的剧增 岩土工程是伴随着建筑业发展起来的高技术 高难度的工程项目,岩土工程中的地基处理问题成为了工程的重要问题之一 要想保证岩土工程的质量,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加强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水平,加大地基处理的科技投入,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1常用地基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适应范围
1.1换土垫层法
换土垫层法是挖除浅层软土,用砂石灰土、素土等强度较高的土料代替,以提高持力层土的承载力,减少部分沉降,有效消除湿陷性、胀缩性,改善土的可液化性能的地基处理方法。根据所用土料的不同,垫层主要有素土垫层,砂垫层,碎石垫层 粒径不大于,灰土垫层 灰土比 或 等类型。换土垫层法的施工步骤是先挖运原软弱土,清净基坑水土,再回填砂石,并逐层振压碾实。
1.2砂井堆载预压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设置袋装砂井,塑料排芯板成真空加压方法迫使地基孔隙水迅速排出,使地基土加速固结以提高抗剪强度和承载力。砂井堆载预压法的施工步骤是先用沉管法和水冲法成孔,然后在孔内灌砂预压。该方法具有使用机具简单,就地取材,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砂井堆载预压法适用于软弱土地基,即沼泽土、淤泥、饱和粘性土、水力冲填土,广泛用于住宅、油罐、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中。
1.3振动挤密法
该方法通过挤密或振动使深层土密实,并在振动挤压过程中回填砂、砾石等材料,形成砂桩或碎石桩与原土一起组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按材料分为砂桩、碎石桩、石灰桩、灰土桩。适用于松砂、杂填土、颗粒含量不多的粘性土地基。另外,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新型桩,在沉管碎石桩的基础上掺入适量石屑、粉煤灰和少量水泥加水拌和后制成一种桩体,它不同于碎石桩,而是一种柔性砂石桩和刚性硅桩之间的低强度的硷桩,可充分利用桩间土的承载力,发挥地基的强度,共同作用并可传递荷载到深层地基中去,使承载力大幅提高,桩径350 ~400mm,桩长5~18m。这种桩工艺性好,灌注方便,可利用工业废料,消耗大量粉煤灰,节约水泥钢材,降低费用,与矽预制桩相比可节省30% 费用。适用于多层、高层建筑地基,如砂土,松散填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等地基。该方法适用于处理浅层软弱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季节性冻土地基。
2桩基础
一般来说,在基础设计、施工中,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即地基条件是左右基础形式、形状、尺寸、支承方式、施工工艺、方法等的相当重要的条件,具有什么样的地质条件,即选用什么样的基础型式,选择什么样的施工方式、工艺、方法,那么到底受那些地质条件的约束呢?针对桩基础,可以归纳如下几点:
2.1持力层的强度、深度及特性
(1)持力层的强度:对于硬质岩嵌岩桩,从目前国内机具设备来看,冲击钻优于旋转钻进。(2)持力层的深度:过深,对于人工挖孔桩,就有很多不利因素,一是作业较困难,通风成本也较高,排水难度也大,人身安全性也较差;同样持力层埋藏太深,也难以发挥预应力管桩的经济优势。(3)持力层的特性方面:如有一些岩石风化物具浸水易软化的特点,对于预应力管桩选型方面就应考虑此问题,一般宜选用闭口型。另外,在挖孔桩清底时,也要考虑受此影响。
2.2地层结构及特性
对桩基础施工影响较大,甚至决定采用不同的桩型、成桩方式主要包括:(1)有无卵、砾石层及其粒径大小,如果土层中有粒径大于100 mm的卵石,那么成孔的效率就将降低,也较容易产生成桩事故,一般情况下,地质勘察报告中的粒径多半都是根据钻探取样收集的资料,然而,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实际在土中的卵石粒径为地质报告中粒径的三倍左右,因此施工中在分析判断卵石粒径时要考虑这一因素。(2)持力层以上软弱土层的情况,若有厚度较大的软弱层,对采用沉管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是极为不利的,必须采取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3)有无流砂层,或其它浸水易产生潜蚀流变的土层,若有对挖孔桩施工工艺极为不利的。(4)持力层以上有无硬夹层,孤石分布,若有,对预应力管桩是很不利的,若广泛分布,则根本不能采用预应力管桩。同时对钻、冲孔灌注影响也较大,若不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将容易造成桩孔倾斜。
2.3地下水位及变化情况
对灌注桩的施工影响较大,如钻、冲孔灌注桩护筒的埋设就与此有关,用反循环钻孔法施工时,护筒的顶端高度必须超出最高水位2m以上。
2.4有无渗流水或承压水及其大小
若拟建场地有承压水,采用灌注桩时,在施工过程中将会产生泥浆护壁困难,出现塌孔,从而造成钢筋笼放不到底,柱底部形成很厚的泥夹层等众多事故,特别是容易导致桩身产生缺陷,当有高出地表2 m左右水头的承压水,灌注桩就比较难于施工。如果有流动的地下水,就将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的浇注,特别当地下水流速大于3m/min时,根本就不能浇注混凝土。
3岩土工程施工技术选用原则
3.1经济性原则
由于施工技术的“不确定性”,每类岩土工程问题往往要准备几套技术或方案,而每种技术方法有可能应用于几类岩土工程问题,需要通过经济、工期、技术、安全等方面对比才能选定,但无论如何,技术的经济性占第一位,这也符合国情。
3.2适用性原则
实施任何一项技术都涉及到人与物、空间与时间、天时与地利、工艺与设备、使用与维修、专业与协作、供应与消耗等各种矛盾,不仅要满足工程的总体要求,而且还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互动影响,此外还要考虑施工技术的“隐蔽性”,所以在岩土工程上没有绝对好或坏的技术,亦即不能以某种技术的某个几种指标来评定它是绝对好或差的技术,不一定使用最好的,但一定使用最合适的施工技术。
3.3实践性原则
由于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不确定性”、“依赖性”和“前导性”,所以某种技术是否可行决不能仅依靠理论分析、计算来判断,更重要的是实践,因为技术方法、方案的选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施工工艺的改进,新机具、设备的出现和不断改善,使得相同的设计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技术方法来完成,它与长期不变的结构设计时不同的。
4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不仅可以为设计提供相关的地质资料、参数数据,同时对施工同样也是具有很现实的指导作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建议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成果,因此认真做好工程建设前的场地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提供一份真实、可靠、高质施工前,仔细阅读,认真分析报告中的有关内容。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工程的地基处理方案各式各样,经常出现各种工程事故,使得工程地基造价提高。所以,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李海政.岩土工程地基加固处理方 法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1.
[2] 苏永.探讨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
关键词:水利工程 基坑开挖 排水
顺德地区多为软土地基,兴建水利工程时基础开挖与排水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和进度.下面就解决这些技术问题作一些介绍和探讨。
1.合理确定开挖顺序
在工程开工前,应详细分析地质资料,了解建基面以上各层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含量,仔细阅读施工图纸中各建筑物轮廓线平面位置和高程,确定开挖边坡面轮廓尺寸,绘出开挖平面图和分层开挖示意图。同时,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分析工程各个部分施工方法、施工难度、施工强度、工期要求,确定关键路线以便抓住重点。一般水闸的闸室段为控制的关键工序。同时要考虑工程基础处理方法、建基面高低、基础地质条件以及临时施工道路的位置、进出场方向等综合确定下基坑道路.然后再结合现场条件和开挖工程量及主体施工顺序,编制详细的开挖进度计划横道图和网络图,按由主次,由上下的开挖顺序施工。
2.合理确定各部位的开挖高程
顺德地区多为软土地基,多属淤泥质土或粉细砂层地基,一般利用反铲挖掘机进行大面积开挖,速度快、效率高。但是由于软土性状差,承载力低(例如顺德区湾水闸属于淤泥质土地基;沙寮口水闸是粉细砂层地基),如果扰动建基面将会大大降低基土的强度,对于建筑物不利,这是设计所不允许的,因此施工中应尽量避免这种人为的扰动.如果设计采用天然地基,则用机械开挖至建基面高程以上20~30,即预留保护层,然后再用人工开挖至建基面高程;如果设计采用桩基础,由于设计上不允许也无法直接上机械进行桩基施工,因此开挖时,在建基面预留30~40原状土覆盖层,然后再铺一层50~80左右砂垫层,在砂层面进行桩施工.桩基础施工完后,用机械倒退式清除该砂层后,再用人工清除部分覆盖层和预留原状土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开挖轮廓线的确定
建基面轮廓线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第一是建筑物的轮廓宽度,第二是施工工作需要,第三是排水沟(集水井)需要的宽度.第一条由设计图纸确定,也是确定开挖轮廓线的决定因素:第二条主要考虑是否需要打桩(由桩机尺寸控制),立模、材料搬运等行人需要:第三条排水沟宽度视排水沟尺寸、深度而定,综合上述三个方面,在建筑物轮廓线以外的预留宽度B大致可采用下述值(供参考)。预应力管桩基础:B=3.0~3.5m:钻孔灌注桩基础:B=2.0~2.5m;沉管灌注桩基础:B=2.5~3.0 m:木桩基础:B=1.8~2.5 m:天然地基基础:B=1.80 m(见图1)。
4.边坡的开挖
开挖边坡的确定涉及许多方面因素,它主要同土质情况、地下水含量及开挖高程有关.顺德区土质一般为淤泥质土、砂土、旧堤围土、耕植土等,而且主体工程大多数是在挡水围抽干后的基坑内施工,地表水及地下水含量丰富,施工中还可能受到桩基础施工的振动及涨退潮等因素引起的土体内地下水浮动、渗漏等,均可能影响到边坡的稳定.因此,合理的稳定边坡对整个建筑物施工期的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我们的经验,对淤泥质土i值取1:3~1:3.5左右;砂土和耕植土i值取1:2.5左右;旧堤围土i值取1:2.0左右;强风化岩基础i值取1:0.8~1:1.2之间.以上取值仅供参考,还需根据现场开挖的实际情况而定。另外,如果开挖深度超过5m,则应考虑在边坡中间留3~5m宽的马道,有利边坡的稳定。开挖边坡具体到施工中采用坡架方法控制,每5~10m设置一道坡架,由专人负责检查,每层开挖高程及轮廓线均由测量组跟班控制,避免超挖或欠挖,边坡开挖成型后,施工期间还要随时注意边坡的观测和保护,如下暴雨是需采取斑马布护面,坡面出现裂纹要及时处理等。
5.排水沟、集水井设计及实施
排水沟及集水井的合理设置有助于尽快降低建筑物范围基土的地下水位,保持建基面干爽,减小施工工作对原状土的影响,保证底板砼浇筑质量.根据我们多年的施工经验,一般采用明沟排水网络加集水井方式抽排水,利用各种排水沟汇集基础范围内基坑水、雨水在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抽排出基坑。这种排水系统简单实用,其布置原则为:保证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妨碍开挖及运输;具有足够的能力排除各种来水;采用分层截流分级抽排的方法;沟、井布置合理,避免扰动建基面范围原状等。
5.1 排水沟及集水井位置
排水沟围绕基础轮廓布置,成贯通式,排水沟离开基础边缘至少1000以上,如果基础范围很大,也可在基础内适当开设排水沟连至,但在建筑物施工时要处理好该类排水沟.排水沟深度根据作用有主次之分,主排水水沟底低于建基面高程800或以上,次排水沟可以考虑低于建基面500,排水沟还应适当设置纵坡。另外对于岸坡渗水和基坑水,开挖截水沟外排
集水井位置应远离建筑物,以免抽水时抽空集水井周围的砂或土从而引起塌方及主体沉陷等,一般集水井离开建筑物外轮廓线至少5m,但是集水井也应避免放于围堰脚上,应离开围堰坡脚至少8m,以免影响围堰安全,根据地下渗水量的多少,采用直径1000~1500的预制砼框。对淤泥质土集水井底高程应低于入井排水沟底500;对粉细砂层集水井底高程应低于排水沟底1500,井壁外边用60目滤布围边,井底放置砂石反滤层。如果基础设有较深的截水墙,排水沟的深度不能满足开挖截水墙的排水,应在截水墙两侧的排水沟内分别设置直径500预制井框的集水井,井底比截水墙深1000并做反滤进行抽排,可降低基面地下水,保证基面干结,又便于截水墙的施工。这种分级抽排的方法在顺德区湾水闸及沙寮口水闸基础施工中采用,效果十分理想,值得推广。
当建筑物施工完成,对排水沟及集水井的处理也应慎重,首先要清掉排水沟的砂包(袋)、石子及临时集水井的材料等,然后按设计的要求回填土料并夯实。
5.2 排水沟的设计
排水沟的断面尺寸根据地基含水量大小和排水范围大小及土体渗透性能而综合确定,主排水沟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砂包护壁系考虑在软弱质土上防止沟边坡失稳而设置。
如果建基面范围较大且渗水量丰富,可采用盲沟排水方式,减少对建基面的扰动。即在建基面范围布设纵横交错的畦沟(深20~30),降低并排除基础面地下水,保持基面干爽。为保证基面平整,可在畦沟内填石子,这样既达到排水目的,又不影响建基面整体面貌。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S958.1+7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建筑行业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房屋建筑业。房屋建筑工程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地基基础施工,它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整个房屋建筑的质量。在进行实际的房屋设计和施工工作的过程中,因地基所处环境的复杂性,而出现了诸多具体的施工处理技术,下面将对这些具体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讨论。
一、 房屋建筑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时,因为高度较以往的建筑有了明显的提升,造成了与之对应的结构、重量和体积的加大,进而对房屋建筑地基产生了新的强度、抗震性和沉降值的要求。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的地上结构和地下结构之间的关系,挑选较合理的基础形式以及施工技术,确保房屋建筑的承载力达到其自身的要求,进而实现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
二、 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时的问题
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处理技术在整个房屋建筑工程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然而,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额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存在着诸多的问日,这些问题主要涉及以下一个方面:
(一)未能地基施工进行有效的管理
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未能对地基基础施工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进而造成了具体的挖掘基坑与图纸设计中的基坑出入较大,并且在这种失误发生之后,并未引起施工单位的足够重视,进而又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二) 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有限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得以真实体现的主要是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某一具体环节中,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或者操作有失科学,引起此环节错误的出现,进而使得前功尽弃。例如,在我国南方地区,因为雨水丰沛,进而较易出现地基进水的现象,若是发生在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时,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又未能予以重视,会威胁整个地基的质量,进而造成施工单位巨大的损失。
(三) 未能做好地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过程中,若是未能做好地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将导致地基周围地质的巨大变化,严重的还会诱发塌方问题,进而威胁整个地基基础的稳定性,严重影响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工程质量,还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 在进行地基施工时存在的质量问题
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时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桩基础施工时桩位和桩身的倾斜;桩身出现破损断裂;单桩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振动灌注混凝土时出现桩身缩颈;成型孔垂直度达不到要求等。
三、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对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处理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建筑物的坚固耐用程度。在对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进行施工时,针对的主要是地基的地质结构,所以,无论地质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应该确保地基基础对房屋建筑物的承载力达到要求,进而才能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处理工作时,应该高度重视局部结构的刚度及强度,在选择具体的地基基础处理办法之后,还需要对其做相关的测试,与此同时,还能够为确保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完成对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处理工作后,还需要确保建筑地基变形达到相关的规范的要求和规定。通常情况下,所涉及的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主要包括:换填基层法、强夯法、沙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压桩法以及土挤密桩法等。
在对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进行具体的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确保地基的加固和承载工作的到位,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施工技术主要有:
(一) 地基施工加固技术
对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加固主要针对地质环境较为软弱的情况,需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加大地基接触面积,提升地基基础的牢固性及稳定性。若是地基承载力在软土地基的范畴,则应该通过具体的方法来处理软弱地基,主要的处理方法包括:第一,灌浆加固。通过钻机与地基基础钻孔直至到达需要加固的土层,在通过高压灌浆设备把配制好的水泥化学浆液灌入地层,借助劈裂和挤压作用实现土层和浆液的胶结,进而有效的提升土体结构、性能以及土体的强度。第二, 通过钢筋加固。借助钢筋混凝土加固地基,存在其自身的特点。能够提升钢筋的结构效果和牢固性能。
(二) 地基增加承载施工技术
地基增加承载施工技术主要涉及两个方面:(1)桩基础的土建施工技术。桩基础作为近些年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主要是借助于地基中插入多根桩,能够实现建筑物上层的荷载传递至更深的土层或岩层,进而达到建筑物对地基的承载力的要求;(2)静力压桩施工技术。通过建筑物的承重柱重力充当反力,实现浇注砼承台和基础的有机契合,进而能够把上部结构的荷载借助桩直接传递到坚硬土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施工人员和单位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和手段,确保整个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进而确保为施工单位带来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子龙.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3):43-45.
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CFG桩复合地基 结构工程师如何提供设计资料或设计要求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当前CFG桩复合地基(即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在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复合地基设计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方式,有的地区结构工程师既作上部结构又作复合地基设计,有的地区则是结构工程师作上部结构和基础设计,而由岩土工程师作复合地基设计,复合地基设计资料和设计要求由结构工程师提供。其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结构工程师提供的设计资料不全或设计要求不够准确。
由于设计资料不齐全或设计要求不够准确、甚至不合理,给复合地基设计带来许多困难,或给工程带来不应有的经济损失。显然,讨论一下如何提供设计资料和设计要求是有益的。
二、CFG桩复合地基设计所需的资料
结构工程师需给岩土工程师提供CFG桩复合地基设计的如下资料: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相关的建筑、基础平面图和剖面图;
标明±0.00对应的标高;基底标高;电梯井、集水坑底标高;基础外轮廓线;若有裙房应标明主楼和裙房(或车库)的相关关系以及裙房(或车库)的基础形式和几何尺寸。
(3)建筑物荷载;
(a)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用于地基承载力验算);如平均压力值Pk
(b)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用于地基变形验算);
(c)当主楼周围有裙房(或车库)时,还应提供裙房(或车库)基底压力标准值,以便岩土工程师考虑能否以及怎样对主楼地基承载力进行修正。
(4)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限值。
三、结构工程师在提出CFG桩复合地基设计要求时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 问题1:只提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多少、复合地基变形不大于多少而不提供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
复合地基计算有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二是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是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以下简称《地基规范》)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以下简称《地基处理规范》),按下式验算:
(1)
式中-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
修正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地基处理规范》,只做深度修正,且修正系数取1.0);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基础埋置深度。
式的左边是荷载,右边是承载力,公式表示荷载不能大于承载力。
做地基处理设计的岩土工程师根据结构工程师提供的复合地基承载力不低于某一限值的要求,作CFG复合地基设计,确定设计参数和承载力特征值,再根据基础埋置深度计算深度修正项,由(1)式右部求得经深度修正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如未提供荷载,就无法按(1)式对荷载和承载力进行比较,岩土工程师无法了解自己的设计安全储备是多少。因此,结构工程师提设计要求时不能漏提供荷载。
CFG桩复合地基变形计算,是按《地基处理规范》确定复合土层的复合模量,再按《地基规范》计算复合地基变形,其中规定用于计算变形的荷载为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PO , 它是使地基产生变形的有效应力,数值上等于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力P产生的有效应力(若有地下水须扣除地下水对建筑物的浮力)与基础底面处原有土的自重应力之差,要计算PO必须知道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基础底面处的压力P、地下水类型及标高、基础埋深d、和基底以上各层土的重度γ。
显然,若不提供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就无法计算地基变形;或者只提供基底压力标准值,让地基处理设计人员用基底压力标准值计算变形是不规范的;甚至基底压力值都不提供, 让地基处理设计人员用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去计算变形,无论在规范上还是在概念上就更不合理了。
问题2:基底压力标准值是多少就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多少
举例说明,如某工程基底压力标准值Pk为400kPa,设计就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低于400kPa,甚至还有的在400kPa的基础上再增加20~40kPa作为安全储备。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疏漏了《地基处理规范》对承载力可以作深度修正的规定,或没有进行具体计算分析采用了过于简化的处理方式,认为无非就是保守一点、把深度修正项作为安全储备而已。但实际工程不是这么简单,下面分两种情况加以讨论:
按承载力控制设计的工程
由(1)式可知,
(2)
由(2)式可知,满足荷载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与基础埋深密切相关,对浅埋基础深度修正项数值较小,对工程影响不大;对高层建筑基础埋深很大,不考虑深度修正项是不合理的。比如,某工程基底压力标准值为400kPa,基础埋深8.5m,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由(2)式可求得满足设计要求。若设计要求400kPa比规范允许值高了67%,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按地基变形控制设计的工程
《地基处理规范》规定,CFG桩复合地基变形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执行,复合土层的分层与天然地基相同,各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等于该层天然地基压缩模量的倍,即
(3)
式中 -基础底面下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地基规范》),按变形控制设计的地基首先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也就是说,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应满足承载力和变形两个条件。
按变形控制进行地基设计通常按如下方法确定设计要求的承载力:
首先按(2)式确定的作复合地基设计,确定桩长、桩径、桩距、褥垫厚度和桩体强度。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按(3)式计算压缩模量提高系数,再计算出复合地基变形。当复合地基变形满足设计要求时,相应的就是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当复合地基变形不满足设计时,需调整设计参数(如增大桩长或减小桩距)来重新设计,直到复合地基变形满足设计要求为止,相应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才是所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竣工后做复合地基静载检验将此值作为验收条件。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能与岩土工程师沟通配合好,使建筑地基设计能满足国家规范的要求,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
参考文献 :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作用;稳定性评价
Abstract: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s a more integrated proje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ol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related measure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non-uniformity foundation stability evaluation is analyzed.
Key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Action; Stability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TB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岩土工程勘察作用及其相关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必须及时解决那些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岩土工程勘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对对工程的地质条件进行勘察,为工程提供基础依据。(2)岩土工程勘察结果能够最为选择最优建筑地点。 (3)为建筑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地质问题提供有效的措施。由此可见,必须加强岩土工程勘察措施的实施。其措施主要有:首先,提高勘察精度,全面反映真实情况。在勘察过程中,不能只是单调地采用一种技术和方法来进行,这样得出的勘察结果也是具有局限性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勘察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勘察所需的所有技术。在空间上,要从“点”到“面”,结合辩证关系来对“点”、“面”进行综合分析。其次,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培训,保证勘察技术人员能够及时地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再次,加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分析力度。这项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第四,加强岩土测试的应用。对使用施工检测和监测技术进行加强,从而能够对所提供的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参数的可靠性得以确保。第五,重视勘察现场的岩土取样。岩土工程勘探结果的重要数据来源就是岩土取样和原位测试。岩土工程测试难度较大,在勘测过程中,一定程度的扰动和受力环境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其严重影响了测试结果。测试结果是否具有代表性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取样工作由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原状取土器标准》、《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的变得越来越规范,从而使得取样的代表性和可对比性得以保障,并且有些单位采用单层岩心管取样时采用惯性方法而甩出这样现象得到了很好的防止。最后,重视地质钻探的过程控制。到目前为止,岩土工程勘察中最主要、最有效的勘察手段中仍然包括地质钻探。在进行岩土工程地质钻探过程中对钻孔进行设计控制必须根据不同的岩体、地质条件、取样和测试来进行,从而使其对技术要求和经济效益要求都能够满足。
2.岩土工程勘察不均匀地基的稳定性评价
2.1岩土工程勘察不均匀地基承载力取值
简化计算方法是建筑物设计时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段。通常将上部结构、地基和基础三个完整的静力平衡结构体系人为地分为上部结构、地基和基础三部分进行独立求解,假定上部结构的柱是嵌固在基础上的,求解出的结构内力,这些内力作用在基础梁或基础底板上,基础梁或基础底板同时承受地基反力,地基反力与上部结构荷载保持静力平衡,并假定地基反力是按直线分布,即此时假定基础是绝刚性,而计算地基变形时又把基础看作是柔性的,即地基反力是均匀分布的,在对地基上进行承载力和变形验算时,所采用的荷载组合也不同,进行承载力验算时采用的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而在进行地基的变形验算时,采用的荷载效应的标准永久组合,表明基础刚度的不同地基土的发挥度也不同,也即地基土的承载力非定值,其随基础的刚度不同而变化根据上述简化计算方法,仅仅考虑了总荷载与总反力之间的静力平衡条件,而忽略了上部结构与基础以及基础与地基土之间的变形的连续性质,使得在利用地基土承载力取值时把地基土独立看待,承载力取定值,导致地基土承载力取值偏高或偏低,给建筑物留下安全隐患或造成投资浪费,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和地基反力观测,地基土反力由于基础刚度的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集中现象,故基础设计时地基土的承载力可根据基础刚度和基础型式的不同作如下调整:(1)当基础刚度较大时地基土承载力可采用偏高值;(2)当基础刚度较小时地基土的承载力可取偏低值;(3)对独立基础,地基土承载力可取低值;(4)而对于条形基础或其它大面积基础地基土承载力取高值。
2.2岩土工程勘察不均匀地基稳定性的计算
对于被判为不均匀的地基,除应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建筑物的沉降、差异沉降、倾斜等特征分析(具体分析计算方法可参照“地基规范”)外,更为重要的是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文献记录较少,岩土工程师对这一重要内容往往均以对地基稳定性“有利”与“不利”泛泛带过,显得空洞无物,设计人员无所适从,现根据地基整体破坏原理,运用刚体平衡理论,假设塑性区展开浓度为1/3或1/4的基础宽度进行地基承载力分析,这对地基整体稳定性分析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地基规范”建议地基稳定性分析采用圆弧法进行验算,即最危险的滑动面上诸力对滑动中心所产生的抗滑力矩MR与滑动力矩MR应符合下式: K=MR/MS1.2。运用该式进行整体稳定性计算时,仅适用于小偏心荷载的建筑物,其关键是滑弧浓度的确定,滑弧浓度确定了其地基土整体破坏范围也就确定了,根据多项工程地基土圆弧滑动稳定性验算及塑性区展形范围,认为基础外角点底面以下1/4基础宽度范围浓度内,且该点与地面的连线呈45º 夹角的验算范围可满足建筑物安全使用要求;若经上式验算所得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小于1.2,则应加大基础埋深,继续验算直至满足要求止;或采用增强滑带土抗剪强度的办法重新验算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
3.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是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的一项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建筑物的安全性密切相关,因此,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救,进而确保工程的按时按质完工。
参考文献:
[1] 杨大忠. 岩土工程在勘察设计中的作用[J]. 科技资讯, 2009, (18) .
[2] 周显成. 结合工程实例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 广东科技, 2009, (06) .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物需要具有稳定、良好承载力的基础,只有基础质量得以保障,才能更好的确保整体建筑的质量。地基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必须对其要求严格。如何改进地基工程的建设,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地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时,需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控制,确保地基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减少沉降的发生,确保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保障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1、房屋地基施工技术的特点
1.1、复杂性
所谓的复杂性,就是在我国广阔地域,多变的地形基础上而产生的特点,我国地域辽阔,各种地形均有,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气候条件变化多端。我国地质的复杂同时存在一些盐碱地等不良土地,这就给地基施工技术带来一定的影响。
1.2、多发性
多发性主要是从地基工程质量方面进行论述。由于我国科技水平还有待提高,一些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技术并不科学,因此造成房屋的质量不佳。一旦出现一些状况,极容易造成房屋毁损,以至于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这就是房屋地基施工技术多发性特点。
1.3、潜在性
由于地基基础施工环境的本质促使其具备潜在性,地基主要对房屋建筑起稳定作用,基本采取逐层完成的情况,前一项施工步骤完成后,后一项施工步骤在此基础上进行,即刚寻前一项施工覆盖,施工人员很难在完工后对整体地基工程进行质量检杳,导致地基施工埋下安全隐患,影响房屋建筑的整体.
1.4、严重性
地基基础施工环境的严重性。地基施工环境具备特殊性,其全部施工范围处于地下,如果发兰葫毡工故障,无法保障有效的方法对其补救,房屋建筑企业丧失大部分成本资金,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部分房屋建娜也纂基础施工环境的严重性,有很大的机率会造成人员伤亡。
2、地基基础处理技术
2.1、粉煤灰水泥粉喷桩和碎石桩地基处理法
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粉煤灰水泥粉喷桩和碎石桩处理法,在地基基础上利用粉煤灰水泥粉喷桩和碎石桩的固结能力形成一种复合型地基,发挥粉煤灰水泥粉喷桩和碎石桩较强的承载力,在地基侧向形成增强粉喷桩和碎石桩的约束作用。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上部可以采用碎石桩,改善地基空城计的变形能力,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避免由于粉煤灰水泥粉喷桩和碎石柱对固结好的地基基础造成破坏。
2.2、碎石桩和强夯地基基础处理法
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要对地基结构进行挤密和排水固结,并且合理地基基础的碎石桩填土层,然后结合地基基础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强夯点,利用强大的喷压作用,将地基基础的碎石桩击散,推动碎碎石沿着桩径进入周围的护土层中,并且利用碎石桩和硬壳层在地基上部形成复合层,这种密实的碎石层可以极大地地提高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承受能力。在使用强夯法处理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时,要注意严格把握夯击的夯沉量、深度和夯击次数,充分发挥夯击的效果。要按照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土层的厚度和实际实现等级来确定夯击的深度,可以根据地基性质适当调整夯击次数,可以先夯击两到三次,然后再低能量夯击一次,并且综合土壤属性、夯击深度、载荷大小以及单位夯击量,在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
3、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现状
3.1、基础轴线位移
在进行基础砌筑时,通常都是先对外纵墙和山墙进行砌筑,而且对内横墙部位进行砌筑时,由于基础槽中线处于纵墙基础的外侧,这样在内横墙砌筑时则无法进行吊线找中,轴线极易发生偏差,导致上部墙体和基础之间产生一定的偏心压力,导致整体结构的受力受到较大的影响。另外在施工时,对于槽边控制桩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极易在施工中由于受到碰撞而产生移位,从而使基础轴线发生位移。
3.2、基础标高偏差
正常情况下,当基础砌至到室内地平处时,则需要与室内地平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一旦基础标高与室内地平相差较大,则会对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带来较大的影响。而一旦基础下部基层标高也出现偏差时,则对于基础砌筑时的标高则很难正确把握。
3.3、基础防潮层失效
进行防潮层施工时,需要对基面进行浇水,而且还在浇透,这样防潮层砂浆则会与基面进行很好的粘结。如果不浇水或是没有浇透水时,则会影响二者的粘结力度,再加之缺乏必要的养护,则会导致防潮层过早的脱水,在没有达到标准强度和密实度的情况下导致裂缝的发生,一旦防潮层开裂,则其无法有效的起到阻止水份的作用,则会导致墙体潮湿的病害发生。在冬季寒冷地区进行施工时,在受冻情况下防潮层也极易失去防潮作用。
4、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4.1、地基基础的选型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如果地基的承载力足够,基础的分布方式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可采用独立基础;如果地基非常软弱,建筑物很高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筏形基础,筏形基础有较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它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更高。如果基础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粘土,亚粘土、则采用作支承的人工挖孔灌注桩。
假设地基承载力不足,属于软土地基,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由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或其它等构成的地基,那么在建筑工程地基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泥沙,为采用的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方案提供相应参数。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方案初步计算时最好计算房屋建筑工程结构的大致荷载,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得到平均的荷载位,可以和建筑工程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建筑工程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位,则用独立基础可能比筏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建筑工程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位,可选用满铺在全部面积下的筏形基础,如果介于在二者之间,则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
4.2、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当建筑工程地基土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避免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中对淤泥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建筑工程地基局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测试,同时为建筑工程地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建筑哦概念股成地基处理后,建筑工程地基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并在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
结束语
在现场的地基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技术和规程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真正的做到合理的勘测和分析地质、科学的施工地基地桩、合理稳固的地基加固,最大程度的满足设计的安全和质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舟海.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2,22:108-109.
地基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其处理是否合理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工程项目的地基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相关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做好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并在岩土工程地基的处理施工过程中不断对新的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进行探索分析以确保岩土工程地基处理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文章在分析岩土工程地基处理中常见方法的基础上对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
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方法
岩土工程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重要一环,在岩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地基是建筑的主要承载基础,岩土工程地基施工中要注意确保地基承载能力和沉降量符合相关的设计标准。在工程项目岩土工程地基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岩土工程的复杂性使其容易受到工程项目地的地质情况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分析工程项目的地质情况的基础上对岩土工程的地基进行合理的处理以确保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1岩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特点分析
岩土地区地质勘察是为了对场地安全、地基稳定存在影响的岩土化发育规律加以分析,以充分了解岩土空间分布规律、形态、规模、密度,确保建设项目地基稳定、牢固,并对建筑场地适宜性与地基稳定性作出准确评价。实现岩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关键在于利用先进仪器设备与有效勘察手法,按照一定程序进行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工程地质条件综合勘察、分析、探究,充分了解工程建设对所在地及其周围自然地质环境,分析施工与正常使用中有可能造成的危害或影响,同时,还需评价和设计勘察结果与相关技术参数,为工程基础处理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指导。
2岩土工程地基处理要点
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的规范次序予以处理,首先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预压试验,通过对工程项目地进行侧向位移、竖向变形以及土壤中孔隙水压力等相关数据进行测定,用这些数据来对岩土工程的地基处理进行指导。在完成了对于工程项目地的相关数据测定的基础上做好实验的准备,以实现对于地基稳定性的测定。在试夯施工之前要对工程项目地下所埋设的管线等进行相应的防护,并做好相关的隔离减震措施以避免夯实的过程中对项目地的周边建筑造成影响。做好对于深层搅拌试验,由于土质的不同从而使得深层搅拌剂及固化剂所起到的效果不同,在做好对于土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固化剂和搅拌剂成分的确定以实现对于岩土工程的地基的良好的处理效果。机械振动、碾压处理时岩土工程的地基处理中较为常见的技术。在上述岩土工程的地基处理技术的基础上还可以采用对岩土工程的地基采用化学加固的方式对岩土工程的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3高层建筑岩土地基处理案例
某高层建筑住宅小区,其中,3#~4#楼的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并且没有地下建筑,3#楼的建筑面积为7355m2,4#楼的建筑面积为2444m2,3#~4#楼结构形式均为框架结构类型。
3.1稳定性验算分析
在该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中,对于地基基础的测算方式如下:(1)对高层建筑的倾斜程度进行测算;(2)高层建筑沉降量较大,因此,需要对该高层建筑地基沉降量进行测算;(3)对该建筑物基础稳定性进行测算。其中,对于建筑稳定性进行验算最为关键。现如今,国际上对于建筑物基础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这就会导致在高层建筑地基稳定性验算方面水平有限,因此,必须对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3.2不均匀地基加固处理技术
(1)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通常情况下,同一个建筑工程可能会有不同的建筑物,而不同建筑的性质也是不同的,因此,对于建筑地基,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不同建筑实际情况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2)合理选择地基形式,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同一个建筑可能需要建设在不均匀地基上,但是不能够建设在岩土性质不同的地基上;(3)适当提高地基刚度,有些建筑是建设在不均匀地基上,对此应该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提高地基刚度;(4)加强施工安全控制,对于建筑物地基形式的选择,应该坚持以安全施工为原则;(5)引进先进的加固技术,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对于建筑不均匀地基,应该积极采用先进的加固技术对建筑地基进行加固处理;(6)加强地基处理监督,在对建设工程地基形式进行选择或者对不均匀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时,应该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地基施工符合相关施工标准。
3.3基础方案
(1)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天然地基,应该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对施工现场天然地基浅基础进行分析,可以明确掌握地基是否符合工程建设的需要。通常情况下,天然地基浅基础是由软土所构成的,承载能力比较低。另外,天然地基可能会有溶洞,这就会导致土地强度降低。除此以外,天然地基的地下水比较丰富,因此,不能采用换土的方式对地基进行处理;(2)对建筑工程人工复合地基浅基础进行可行性分析。在对本工程3#~4#楼进行施工时,应该结合地基实际情况采用深层搅拌桩加固处理方法,以层④作为桩端的持力层,预计桩长为11.7~15.6m,实际搅拌深度应该充分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节;(3)因为场地地下水位埋藏很浅,采用浅基础时,地基基础均置于地下水位线以下,因此基坑开挖时切实做好疏通排水工作,在基坑开挖时应尽量避免对地基上的扰动,应避免地基长土长期被水浸泡,致使其软化而降低承载力,基础施工完毕后则应禁止场地及附近大量抽取地下水,避免地下水位下降过大,造成地基砂土层失去水力承托而有效应力增加,导致地基基础下沉或不均匀沉降。
4岩土工程的地基处理常用方法分析
(1)土工合成材料法。土工合成材料法是通过使用新型的土工材料来对岩土工程的地基进行处理。使用土工合成材料相较于传统的岩土工程的地基处理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在传统材料所具有的弊端上有了很大的改善,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新型材料的出现,新型土木材料的出现对传统材料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改善,通过使用一系列高分子化合物来提高岩土工程的地基处理的效果。新型的土工材料多用于反滤、隔离以及土壤的加固和排水等部分,在新型土工材料的应用时首先将土工及板材安装在岩土工程的地基中较软的部位或是边坡上,从而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同时通过使用新型土工材料还能够有效的改善地基的渗透性;(2)置换垫层法。通过对岩土工程的地基中较浅的垫层使用级配碎石进行回填并分层夯实,此种方法被称为垫层置换法。此种方法多适用于地基较浅且含有软土的地质情况,在应用此种方法时首先要将岩土工程的地基中所含有的软土、松土等进行处理直至漏出地下较为坚硬的土层,而后使用砂石铺筑在地基上并对地基进行夯实处理以增强土层的承载力,使用砂石作为岩土工程的地基可以使其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以避免地下水对地基造成影响,现今此种方法多应用于对房间地基的处理过程中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3)机械强夯法。机械强夯法是利用机械力对待夯实土层进行反复的夯实以将岩土工程的地基提高到一个较为合理的强度。地基是工程项目的基础,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文章在分析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对软土地基中应用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技术的要点进行了分析阐述,有助于岩土工程地基处理过程中更为合理的利用地基处理技术,以便得到较强的土壤固化效果.
作者:刘婧乐 单位:北京振冲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解磊,吴正.岩土工程地基处理分析与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