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02 09:58: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第1篇

一、我国内部审计规范化管理现状

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大部分是按照政府管理部门的指令性要求建立起来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看成是国家审计的补充。因此,与政府审计、社会审计相比,企业内部审计在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和内审质量上,以及在内审业务建设和职能作用上的发挥都较落后,具有明显的不规范性。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独立性差。独立性是内审工作的基础和灵魂。在我国,某些企业的内审机构表面上也是对董事会负责,实质上却受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的领导并向其报告工作,甚至有的企业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并且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利益密切相关,使内审机构及其人员工作独立性不强,所作的审计处理决定也因管理体制的制约而得不到有效地贯彻执行,独立性和权威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领导者没有真正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企业领导者没有真正地意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为那些都是可有可无的,认为个人的领导作用和相应的处罚条例完全可以避免对企业损害的事情发生。

(三)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很难适应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分析能力差;2、个别内审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职业道德欠佳;3、内审人员安排随意性较大。

(四)内部审计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我国内审人员对计算机审计还缺乏了解,许多审计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抽样审计技术的运用更多地凭借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经验,缺乏对审计方法和经验总结和提炼,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

二、我国内部审计规范化的重要性

(一)内部审计规范化对增加企业价值的重要性。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监督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可以通过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如,检查评价各类销售业务的营业利润情况、分析影响利润的不同因素,从而帮助企业增加收入。

(二)内部审计规范化对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成为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内部审计能够发现和反映内控制度的漏洞、盲点和盲区――制度的空白、滞后、冲突、落空。进而存在及时、客观地向企业高层反馈的可能,从而引起高层的重视。

(三)内部审计规范化对增强企业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内部审计人员协助纪检部门进行案件取证工作和配合监察部门开展公司经营绩效方面的效能监察专项检查,如评价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机制,加强公司廉政建设,起到反腐败、反舞弊的作用。

(四)内部审计规范化对增强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的重要性。完善内部审计规范化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具合理化,具有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并提供及时、可靠的财务和管理信息。

三、内部审计规范化管理对策

在市场经济下,从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科学高效的现代管理体系角度出发,需要对内部审计规范化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法措施。

(一)提高认识,不断更新内部审计理念。提高企业领导层对内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领导层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实现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专职化。在对内审人员实行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也要保持队伍的稳定性,促使内审机构成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机构,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其独立性。现代企业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是主动的,具有相对的权威性,能使审计的职能得到发挥。在公司制企业中,将内部审计机构直接设在董事会之下更能体现内部审计的本质。在非公司制的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以加强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扩大内部审计的职能,拓宽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现代内部审计除了监督职能外,其业务范围应相应地加以拓宽,由单纯的查错防弊的财务领域进入到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绩效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领域。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开展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审计;2、开展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审计;3、开展各种经济责任审计;4、开展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

第2篇

1.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涵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机构采用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根据一定的要求或规定的标准,对审计项目的立项、实施、结果、报告等进行组织、指导、监督和检查的活动,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活动进行控制的自律行为。其目的是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以及审计工作效率和效益。

2.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2.1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保证

只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才能真正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通过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这项管理工作,可以控制一些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提高的不良因素的发生或形成;对一些已发生或形成的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则通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可以及早发现,并加以控制和消除,从而达到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目的。

2.2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效益的需要

内部审计工作与其他各项经济工作一样,都要讲究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效益体现在以较小的审计投入取得较大的审计效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满意的审计效果。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是以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效益和效率为目的的,即提高内部审计效益和效率有赖于搞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

2.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完善,都是在不断提高其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的,内部审计也不例外。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今天,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而发展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又必须不断提高其质量,加强其质量控制,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3.当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1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审计规范体系不建全

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审计质量的控制依据和审计业务的作业规范。它是审计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审计组织根据职业特性的具体情况,为适应自身规律的需要而建立的。

3.2审计质量控制缺乏具体的质量控制评价体系

企业自身缺乏科学的、量化的评价审计质量的标准,在一些企业中就没有评价标准,而是以业务量的多少、查处问题的多少来衡量其质量的高低;上级部门对下级的考核评价指标单一且实施考核监督较少;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缺乏推动力。

3.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流于形式

对于审计质量而言,明确控制标准是前提,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是保障,一般而言,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审计复核制度、审计考核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

3.4传统审计技术和方法滞后

从内审情况来看,传统的审计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求,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经济信息的日新月异,管理形式的不断改进,传统落后的审计方法内部审计必须突破传统落后的审计技术和方法,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管理和效益水平的提高。

3.5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这就要求内审人员变成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信息技术精通的多面型、复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国的内审人员知识结构陈旧单一,缺乏综合分析能力,难以应付复杂而庞大的工作局面,内审人员开拓创新的意识比较薄弱,宏观意识和现代审计意识不强,思维方式单一落后;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向前发展。

4.加强内审质量控制的措施和对策

4.1制定层次清晰的质量控制体系

内审作为一种内部重要的监督机制,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质量控制标准,并分行业制定具体的质量控制标准,便于审计项目实施人员对照执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而经济环境始终是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中的,因此质量控制标准也应结合经济环境不断进行更新,使之能有效地指导内部审计工作。

4.2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形成绩效评价机制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业务质量进行绩效考核评价,是督促审计质量健康发展的动力之一。首先建立健全一个考评内部审计质量的指标体系,以便全面考核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其次,制定内部审计质量考核的具体操作过程。最后,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整理,以便得出正确结论。

4.3完善质量控制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制

完善质量控制制度是搞好质量控制的前提条件,各个质量控制环节要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才能使审计质量控制达到一个良好运行的状态。一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明确具体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中的岗位责任,并进行问责制管理。二是要建立健全一套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监督机制,如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业务控制制度,以控制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生差错和弊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三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以便接受来自其他方面对内部审计业务的监督和检查,更全面、彻底地发现和纠正问题,减少内部审计风险。

4.4加强审计全过程控制,全面提高审计质量

全过程控制包括:一是审前质量控制,就是要周密安排审前准备工作,做到科学、合理,全面考虑。二是现场审计质量控制,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过程质量保证的核心。审计实施过程实际上是收集整理审计证据的过程,要做到审计取证的充分性、适当性;三是加强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活动最终结果,审计报告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质量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做到审计报告真实、合理、恰当;四是建立三级复核制度。审计复核工作是审计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要摆在突出的位置。,做到审计复核程序合规,复核工作严谨、细致。

4.5采用先进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方法

一是要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随着会计工作的电算化、网络化的发展,审计也逐步借助计算机审计软件,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运用知识和能力。二是要积极探索绩效审计,审计要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揭示、分析和反映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发挥“免疫系统”作用。

4.6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3篇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难点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规范,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民营企业里,内部审计人员的来源十分复杂,往往是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经营管理人员转岗,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专业的复合型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不足,加上审计工作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脱节,往往导致审计结果缺乏权威性、不被企业管理层所认可,审计工作成效不大。

二、应采取的对策与解决办法

(一)强化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增强审计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首先要明确职能。根据我国的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目前的实际情况,其内部审计应强调监督职能,其作用是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而保驾护航。其次要提高认识。民营企业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都要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内部审计是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供支持和保障。最后要广泛宣传。民营企业内部要广泛宣传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使其真正成为企业决策层的参谋和助手。

(二)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机制,提高审计工作独立性和时效性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只有产生效益,才能得到企业决策层的重视。要实现这个审计目标,首先应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民营企业内部应有专门的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审计部门应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同时,其直属领导的层次越高,审计独立性就越强。其次根据审计目标的重要性,有些审计工作应全面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从传统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审计,做到事前科学预测与决策,事中、事后跟踪监督,使其及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提高审计的时效性。最后要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通过划分职责来确定内部审计工作的权责和义务,才能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与其职责相统一

(三)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要实现好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内部审计工作的队伍建设十分重要。首先从内部审计人员选拔的角度来看,要选拔那些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其次要做好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技能,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除了精通财务审计方面的技巧外,还要熟悉和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具备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最后要拓宽内部审计工作领域,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十分激烈、面临的经营风险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风险意识,增加审计工作的宽度和广度,为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依据,防患于未然。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对于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越来越重要,同时也给企业内部审计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和发展机遇。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防范风险的有效途径,对民营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熊小军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会计系

第4篇

内部审计职业判断在建设工程审计中的应用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以应有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工程审计对象及建设有关人员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直至提出审计意见的全过程。内部审计职业判断在建设工程审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工程项目重要性水平的判断

内部审计部门由于受到人力资源、技术资源配置的限制,无法对工程中所有项目实施详细具体的审计,这就要求对工程项目进行重要性水平进行判断。工程项目重要性水平判断目的在于确定内部审计人员重点审核的分项工程项目和费用项目的数量,以制定合理的建设工程审计计划、选择审计方法、确定重点审查内容,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内部工程审计成本与审计风险。如何在内部工程审计成本与审计风险两者之间求得平衡,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在作出判断时全面考虑影响工程项目重要性水平的因素,如建设项目规模、工程复杂程度、审计目的、工程管理内部控制情况、施工单位信誉及内部人员的审计经验等。可见,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是在没有固定量化标准的情况下完成的。在实际工作中,一个分项工程项目或费用项目的重要性不仅依其本身金额而定,而且要看其对其他项目的影响程度,也就是说,工程项目的重要性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判断。如现场混凝土项目工程量不仅与钢筋用量有关联,而且与措施费用中的模版使用量也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根据其对工程造价的综合影响程度判断其是重要性水平。对于重要性水平高的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应对其实施单独、详细地重点审核;对于重要性水平不高的工程项目,则可以简化其审核程序和方法。

1.2工程审计证据充分性和适当性的判断

工程审计证据主要包括政府有关造价和工程管理方面的规定及信息、施工合同、设计资料、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签证及其他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资料。工程审计证据是形成工程审计意见的基础,审计证据的数量并非审计判断的重点,更强调的是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这都由内部审计人员根据该项目的具体情况判断确定。内部审计人员在对工程审计证据判断时要考虑到具体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审计证据的类型、获取途径以及审计风险等因素。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判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判断政府有关造价和工程管理方面的规定及信息的时效性以及对工程项目的适用性;二是判断施工合同的合法性。当合同条款违背了法律法规时,内部审计人员可将该条款视为无效。三是设计资料的规范性。施工图要详细规范符合施工要求,竣工图应按实际施工情况绘制并加盖竣工章;四是判断工程签证的有效性。首先是工程签证的手续要符合相关规范、其中的各要素齐全,例如施工单位的索赔签证要按规定程序提出,且索赔证据具有充分的说服力。其次是签证内容必须合理。有些签证虽然手续完整、签证过程规范,但却与合同协议约定的内容相悖,此类签证应判定为无效证据。

1.3工程管理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的判断

内部审计区别于社会审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通过对工程实施过程跟踪以监督工程管理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对内控制度的可信赖程度进行判断。内部审计人员研究和评价工程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实质上是对工程管理的控制风险做出判断,根据判断的结果来确定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赖程度。可见,工程管理内控制度的可信赖程度的判断是对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及其执行情况实施判断的过程。如果工程管理内控制度的可信赖程度较高,内部审计人员则可充分利用获得的审计证据实施审计;相反,如果工程管理内控制度的可信赖程度较低,内部审计人员则应对获得的审计证据详细分析,考虑内部控制漏洞取舍有关审计证据,以及是否要增加审计证据数量。可见,把内部审计职业判断置于工程管理内部控制制度预防各类舞弊能力的评价中对后续工程审计程序和方法的确定是至关重要。

1.4选择工程项目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在工程审计具体工作中,由于工程审计内容、工程项目重要性水平、审计证据的有效数量及工程管理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的不同,需要运用的工程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也会有所差别。确定适当的审计程序以及其中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都需要依赖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同时,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在考虑工程审计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科学选用有效的工程审计方法完成审计任务。如在工程量审核中根据项目重要性水平的判断结果选择分组计算审计法,把具有内在联系的分项工程项目归为一组,审核计算同一组中某个分项工程量,利用工程量间具有相同或相似计算基础的关系,再判断同组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对于工程管理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较高的隐蔽项目选择采用查阅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来确定其真实情况;对于有效审计证据不足的工程项目,则选择按计量规则现场实测的审计方法来确保项目造价的真实性;对于重要性水平高的项目的工程材料及设备价格,在政府无指导价格或信息价格时选择市场调查或供应商查证的审计方法。

1.5提出恰当的工程审计意见

恰当的工程审计意见是确定工程项目造价的依据,也是工程项目竣工后支付工程价款和确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主要凭证。由于工程审计证据的局限性、工程管理内部控制固有的风险性、工程审计环境的多变性等因素的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在形成工程审计意见时,仍然存在某些重要的错报或漏报未被发现的可能性。所以,内部审计人员在工程审计意见的出具和措辞上都必须进行合理的判断。工程审计意见应体现以下内容:工程项目造价按照政府有关造价和工程管理方面的规定及信息编制;列入结算的项目按合同要求完成并验收合格;工程项目结算工程量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计算规则、竣工图纸、设计变更单及现场签证等尽可能地准确核算;综合单价应根据合同约定的计价方法确定;各费用项目则按施工期间政府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费用项目计取规定确定。

2内部工程审计合理判断的实现途径

内部审计职业判断对建设工程审计来说非常重要。“整个审计过程实际上就是一连串的专业判断与分析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依存的判断或决策链所构成的”。由于职业判断本身的主观性和内部工程审计的执业特征决定了内部工程审计合理判断的形成必定会受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制约。下文考虑三类制约因素对内部工程审计职业判断的影响探讨内部工程审计合理判断的实现途径。

2.1考虑主体因素对内部工程审计职业判断的影响

内部审计人员是内部工程审计判断的主体,是内部工程审计判断的重要要素。从整个内部工程审计过程来看,所有的审计判断都是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活动。内部工程审计合理判断主要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受其专业技能、职业意识、道德水平及团队协作关系因素的影响。

2.1.1增强内部工程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并积极实现审计技术创新

内部审计职业判断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工程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可通过招聘和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加专业资格考试等形式,扩大内部审计队伍中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内部审计师等人员的比重;另一方面,内部工程审计人员可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一是要有大局观,能对整个组织的价值体系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前瞻性思考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二是要具备足以胜任当前工作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如应具备工程管理和造价相关知识、信息技术、经济管理知识等知识,熟悉国家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三是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更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工作环境。同时,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制约了内部工程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部门积极推动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创新是实现内部工程审计合理判断的重要途径之一。工程审计技术创新有以下两个思路:一是由过去的单机操作变为通过信息系统跟踪监测工程审计实施情况和审计数据的审计方法;二是由过去的单纯的审计监督变为以现代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对工程管理内部控制进行分析和评价。

2.1.2加强内部审计职业意识的同时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内部审计职业意识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理念、思想、感觉等,包括工程审计人员的职业谨慎度、职业成就感和职业理解度等。应有的职业谨慎度、适度的职业成就感和恰当的职业理解度构成良好的职业意识,有利于工程审计人员职业判断准确性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指在执业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包括内部审计人员在执业时所体现出来的职业责任感、职业品德和职业纪律等。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的内部审计人员在执业时能够诚实正直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作出恰当而正确的职业判断。可见职业意识与道德水平是职业判断的基本前提。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加强主要通过管理层对内部审计行为的规范、对违纪违法或不道德行为的处理以及管理层的身体力行对职业谨慎习惯和道德观念的营造。

2.1.3加强内部审计的团队建设

随着各种工程管理知识和施工技术不断革新,内部工程审计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使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学习中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在大多数情况下,单靠审计人员个人能力已很难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作出切实高效的职业判断,这就要求内部审计部门成员协调一致、整合联动,开发团队持续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职业判断的整体功效。可见,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团队建设,发挥团队精神在具体工程审计工作中的运用,可以使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使内部工程审计工作更加良好地向前发展。

2.2考虑客体因素对内部工程审计职业判断的影响

审计判断的形成不仅需要审计判断的主体,还应具备特定的审计客体。内部工程审计判断的客体是指组织内部的工程项目以及工程管理行为。内部工程审计判断受工程项目的复杂度和工程管理信息收集难易程度影响。为此,内部审计应尽量克服客体因素的干扰,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预防性控制和检查性控制。

2.2.1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

内部审计应指导建设单位建立工程管理预防性控制制度,约束建设参与各方的行为,减少项目建设管理中的造价信息和数据的错报风险,以实现内部工程审计合理判断。工程管理预防性控制制度应包含防止工程造价信息和数据错报发生或能及时发现错报的所有工程管理政策和程序。缺少有效的预防性控制制度会让建设过程形成的工程审计证据可信赖程度降低,影响了内部审计职业判断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工程管理预防性控制制度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预防性控制制度对于发现重大错报足够敏感,执行后能有效降低错报风险;(2)预防性控制制度关注了所有工程管理重要环节,执行后产生的造价信息和数据是及时完整的;(3)预防性控制制度本身的设计是合理,便于施行操作。内部审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建设参与各方可能的影响,确保建设参与各方在工程管理各个环节都能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有效地实现特定控制目标。

2.2.2建设项目施工管理信息量大且事后收集难度大

影响了内部工程审计判断,因此内部审计应发挥机动灵活、贴近工程管理实际的特点,对工程管理实施全过程检查性控制,以提高内部审计职业判断的预测性。内部审计实施工程管理全过程检查性控制就是针对工程项目过程中每一控制点的跟踪审计,目的是监测并督促预防性控制制度的执行,及时、准确、客观地评价工程管理行为和成果。可以说,内部审计对工程管理的全过程检查性控制实现了内部审计职业判断与项目实施的同步。同时,在单纯实行事后结算审计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一般依靠施工单位送审的书面资料,有时对这些资料构成的审计证据即使有所怀疑,也因为时过境迁,无从获得现场资料来对证,影响了合理判断。而实施这种全过程检查性控制内部审计人员则不完全依赖书面资料,在及时深入施工现场后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从而保证审计证据的真实可靠,对工程项目事后审计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2.3考虑环境因素对内部工程审计职业判断的影响

能否有效地作出内部审计职业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工程审计职业判断环境的影响。改善内部工程审计职业判断的制度环境和独立性环境是实现内部工程审计合理判断的重要措施。

2.3.1改善内部工程审计职业判断的制度环境

我国目前已颁布实施了适用于国家审计的《审计法》、适用于社会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法》,而适用于内部审计的只有《内部审计准则》及《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还未上升到法律高度,这导致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的发展上存在很大差异,既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也使内部工程审计职业判断缺乏制度支持。因此,各组织及其内部审计部门及时制定和完善适合本组织内部工程审计特点的各类规章制度,改善内部工程审计职业判断制度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组织及其内部审计部门应结合实践工作建立《内部工程审计规定》、《内部工程审计工作职责》、《内部工程审计程序》等规范性制度,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对工程项目信息和造价进行恰当而合理的判断,实现工程审计标准和规范在组织内部的统一,不因审计人员的不同或审计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内部规章制度的具体可操作条款,为内部工程审计职业判断提供了制度支持,提高了内部工程审计职业判断的效率。同时,还应建立和实施严格的工程审计质量复核制度和质量考评制度,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内部工程审计职业判断的质量。

2.3.2改善内部工程审计职业判断的独立性环境

第5篇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1.对企业内部审计认识存在问题

目前很多企业对企业内部审计在思想上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是一些企业领导,对企业审计工作怀有一种很不友好的思想,他们往往认为内部审计工作限制了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 削弱了自己的权威。于是,他们便任意的精简内部审计机构,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受到了很到的影响,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也很难发挥出来。 目前许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都不被重视,甚至在一些企业中审计部门应经“名存实亡”了。

2.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工作内容呈也日益多样化,如企业的并购、分设、债务重组等。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工作,就必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多元化,不仅要懂财务和审计知识,还要懂得一些企业经营的相关知识。 内部审计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对企业审计监督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而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很多审计工作者是从其他部门转到审计部门的,有的只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更有甚者对审计业务一窍不通,显然这样的审计工作者

是难以深层次的发现问题,不能较好地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3.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存在重大缺陷

我国的审计制度受政治体制环境的影响有着重大的缺陷,利益分配不均、产权不明、权责不清晰等原因都制约着审计工作。目前我国的一些企业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审计人员,但因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在实际审计工作中总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制约,因而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完全发挥出来。同时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健全。 政府审计和民间审计分别有《审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法规作为法律依据,而关于内部管理审计的法规则是一片空白。 依法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原则,而事实上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由于缺少相关的法律依据,往往审计人员不知道该怎样开展和进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

1.提高对企业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内部审计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企业高层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这不仅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前提。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宣传工作可以采取文件、会议、讲座张贴等方式进行,在宣传时可以结合《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和《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不断的提高公众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同时,内部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人员自身也要提高认识,努力提高实现审计价值,发挥审计的作用。 坚持按章审计,艰苦细致、积极有效的工作,切实维护了企业和广大员工的利益。 正如总理所提“依法审计 、严格程序 、保证质量 、文明审计 ” 审计工作者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努力加强审计监督。

2.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的形式,工作内容也随之发生着巨大变化。 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审计工作者必须清醒地看到自身素质上存在的不足。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是加强和改善审计工作的重要方面。 审计工作者要不断充实完善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增强自身业务能力和素质,自觉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为审计机部门挥好审计作用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我们可以通过多个途径解决审计部门的业务能力问题,如:招聘一些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将那些素质较高的审计工作者充实到企业内部;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重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

3.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

为了加强公司的内部审计的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审计机构是不可缺少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加强对企业的审计监督,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要确保在制度保障内部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的独立性。 同时审计工作者要正确处理好企业内审工作者与企业高层之前的关系,这一点是审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完善审计制度的最主要办法就是,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形式,增强其独立性。 要使内部审计能过实现其职能、发挥其作用,保证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独立性,确保使审计监督可以有效得展开。

三、结语

总之,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审计的必要性、重要性是客观存在的规律,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减少审计风险,必须大力推进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从审前、审中、审后等各环节入手,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科学的方法,严格控制审计质量。同时要及时总结,不断改进,借鉴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切实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允平.论审计质量的控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02

第6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重要性问题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各项制度的建立也逐步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做得好坏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的保障。内部审计实际上是会计工作的一个延续,它可以协助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漏洞,检验各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使企业对自身的经营活动更加客观地进行评价并加以改进。

一、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1、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控制

企业的经营活动涉及各方面各部门,基建工程、采购、销售、投资、融资等,各项经济业务的开支是否合理、票据手续是否合法规范、预算是否超支等都需要内审部门的监督与控制,以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合理合法,防止浪费,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保护国家和单位利益。

2、内部审计可对企业管理起到完善作用

内部审计不同于政府审计及注册会计师审计之处在于,它更加熟悉企业情况,容易发现企业管理中的漏洞及薄弱环节。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结果,内审人员可从企业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的建议。基于于对企业管理模式的了解,能够站在企业领导的角度考虑如何改进、完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对落实意见及建议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审计,保证并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降低风险,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管理。

二、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

由于内部审计从属本单位领导的特殊工作性质,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有的单位甚至认为内部审计可有可无,从而使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目前内部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1、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缺乏合理的机构设置,不利于内审工作的开展

部分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或没有设置审计部门,没有严格的制度可依,甚至没有专门的内审人员。不难想象,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基本就是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预警与防控作用。究其原因,就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内部审计限制自己的经营自,制约了内部审计部门的发展。

2、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使审计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审计工作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及职业素养。由于很多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内审机构,内审人员是由财务部门或别的部门人员兼职的,没有经过内审方面专业知识和技巧的学习及培训,缺少内审经验或技术方法,个别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偏低,缺少职业道德,个别人员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内审人员的职业品德及形象,利用手中权利去获得不正当利益,不仅会使审计工作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还会使国家利益受损。

3、企业利益与内审人员利益的一致性降低了审计作用

内审人员为本企业的工作人员,个人益与企业利益是高度关联的,当企业利益受到损失时,必然也会影响到个人利益。内审人员为了使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往往对企业发生的一些不正当、不合法的经济行不予披露。如某些内审人员对企业没有严格按照会计法规所规定的收入确认原则少计收入偷税漏税,或企业通过变通给职工搞福利等作法不揭示、不处理,这些行为都会给审计质量大打折扣。

三、强化内部审计的措施

1、提高企业领导对内审的重视度,为内审创造和谐环境

内审人员为企业的一分子,直接受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企业领导对内审的态度,直接影响内审工作的执行效果。转变对内审的一些错误观念,提高企业领导者对内审的重视度,为内审工作创造和谐不受干扰的环境,才能使内审工作充分发挥效能,为企业的经济行为把好关。

2、建立完善的内审机构及制度,使内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一个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合理完善的制度保障

应建立由董事会或专门的审计部门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体制,保证内审部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赋予内部审计部门足够的权力,能够客观独立地进行内审工作。并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使内审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查。随着科技的发展,审计手段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不仅要熟练掌握传统的审计技术手段,更要学习现代计算机技术,使内审工作效率及效果最大化。

3、建立上下结合,下审一级的内部审计体系

由于内审机构属于企业内部部门,缺乏独立性,有时得不到领导者及级别相同管理层的支持配合,无法客观地进行审计,这是内审控制的一个薄弱环节。可以建立上下结合,下审一级的审计体系,即由上级内审部门负责对下级管理层的审计,多层次开展内审工作,有效的监督控制每一级管理层,避免漏洞,揭示出企业内部潜在的风险,及时改进。

4、强化内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作为内审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内审人员的专业能力及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审计的质量。首先应选用专业知识及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到内审岗位,并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及培训工作,提高职业素质及修养,使内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掌握现代化的审计技术方法,才能跟得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更好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四、结束语

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毋庸质疑,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将是所有内审工作人员的一个长期目标,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及经营水平的提高,将会更加凸显内审的重要性,使之在监督与防控、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及提高盈利水平等方面发挥更大的效应。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一、前言

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企业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依据,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改进。

二、存在的问题

(1)缺乏内部审计意识。虽然目前一些企业已经逐渐开始实行内部审计制度,但是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许多内部审计人员认为内部审计只是一些查账的工作,根本不需要重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内部审计工作不仅仅是一项查账的工作,更是一项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问题的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为企业经营决策者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促进企业经营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良好运转,离不开内部审计机构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但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由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出现内部审计各个部门的分散工作。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没能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协作群体,内部审计的职责分散在几个部门中,导致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出现误解以及推诿指责等不良的现象,严重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展。(3)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低。内部审计人员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最直接的执行者,其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内部审计状况。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还比较低。在部分企业里,一些内部审计人员掌握内部审计方面的知识有限或者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导致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无法灵活的应对各种状况,致使企业的内部审计出现混乱的现象。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树立内部审计意识。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且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自觉地做好各项工作,使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对此,企业的相关领导可以采取在企业内进行内部审计重要性的宣传,也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召开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专题会议或者进行一些与内部审计相关的活动。(2)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虽然有所发展,但企业内部审计的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企业内部审计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工作,致使内部审计工作未能全面地反映出企业的整体情况,这给企业增添了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审计部门的协调工作。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可以选择下级内部审计机构直属于上级内部审计机构的模式,依据相关的派出机构进行设置,在管理权上,实现与本级单位脱钩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对同级内部审计进行必要的监督,而且促进内部审计机构的协调工作。(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企业相关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相关内部审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使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掌握专业的内部审计知识。第二,审计部门应该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的学习,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对此,审计部门可以采取学习、培训等方式进行。第三,审计部门应该加强审计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执行责任追究制,在制度上规范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是审计工作人员自觉地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做好。(4)强调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广泛,具有比较强的政策性,而且其关联性极高,因此,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联席会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中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企业领导应该自觉地将内部审计工作纳入到日常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并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人员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相关事项的交流活动。对此,审计部门可以针对具体的工作内容组建审计小组,审计部门的主要领导为小组组长,小组组长要负起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任,带头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审计小组应定期地以口头形式或者书面形式向企业领导反映内部审计的各项工作,使领导能够及时地掌握内部审计工作中的最新情况,以便更好的指导内部审计的工作。强调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可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在整个企业中的地位,促进内部审计工作各方面的顺利开展。

总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不仅仅有以上几点,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改进。

参考文献

[1]于淑珍,谭远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弱化原因及对策探究[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3)

[2]孙海英.浅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J].价值工程.2010(8)

第8篇

关键词:“价值主张”模型 央行(人民银行) 内部审计 实现途径

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已由查错防弊到风险导向层面发展,逐步形成以风险导向为主、以增值为目的新型的内部审计模式。内部审计是帮助人民银行目标实现和价值增加的基础,IIA的价值主张模型为确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属性和定位、职能与作用等提供重要借鉴。

一、央行开展内部审计的“价值主张”模型及运行步骤

(一)“价值主张”模型

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是价值取向,目的是通过内部审计保障价值最大化。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价值最大化不单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也要在实践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尝试和运用,以此实现银行价值利益最大化。内部审计“价值主张”模型基于内部审计特质与内部审计向组织提供核心服务基础上,即:“客观”、“ 确认”、“ 洞察”。其中,“客观”要根据客观事实公正地开展研究与判定,以此做出相应的结论。“确认”就是银行内部审计共这种对风险管理效果实施客观、公正的评价;“洞察”即:内部审计工作者可以及时发现影响目标实现的各项风险因素,并在评估日常经营活动后,提出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从而提高行动效率,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以此提升组织行动效率。

(二)内部审计增值模型

IIA提出的“价值主张”模型主要由目标、职能、服务等部分组成,不单为银行进行内部审计提供服务,也为建立内部审计增值模型提供理论支持。在“价值主张”模型分析和总结基础上,笔者构建以下内部审计增值模式。

(三)增值型内部审计实施步骤

1、考察内部审计效益及成本

内部审计效益是否大于成本是银行进行内部审计、制定决策的约束性条件,对其实施分析和预测对银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内部审计效益不仅可通过直接方法产生,也可由间接的,从而充分发挥短期纠偏效果,有利于银行长期获取效益。人民银行虽然难以对效益与成本进行准确量化,但依然需要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参考同行业其他内部审计运行和发展水平,准确预测其收益与成本,确保设立的内部审计与发展满足企业实际运营要求。

2、明确界定增值型内部审计属性

众所周知,增值性是增值型审计模型的默认属性,独立性、客观性式开展各种审计活动必须遵循的底线,层次性、过程性是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必备属性。其中,层次性真实呈现不同企业内部审计处于相应的能力层级中,内部审计工作应依据其能发展水平进行实践,避免由于设定标准过高、过低引起资源浪费等问题。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银行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审计能力。众所周知,内部审计和银行内外部环境有一定的适配性,内部审计要遭充分掌握该机构内外环境之后,提出其所需的各项服务。

3、重视“确认”与“咨询”的功能

增值型内部审计主要包含内部控制、治理、风险管理等职能,并在具体工作中发挥 “确认”和“咨询”的功能。银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与上述职能在目的上相继承,重点要改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有效控制非理性决策带来的风险及收益不确定情况。内部审计作为人民银行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对各部门运行状况展开监督和评价,引导管理者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意见。

二、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实现途径

(一)转变传统的思想和审计理念

思想作为行动的先导,内审价值增值要实施思想转型和设计理念的更新。要准确把控内审工作的发展趋势,合理调整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定位,进一步提高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管理效果,在更大范围、较高层次发挥内审的咨询作用。同时,不断更新内审工作理念,充分意识到内审是一个控制机制,必须树立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理念。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之间的关系,在强化监督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审计单位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确认与咨询作用。

(二)提升内审人员的素质水平

一是必须重视内审人员的培训和后续教育工作,鼓励内审人员积极参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定期或不定期接受一定的后续教育。同时,强化组织内部的治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学习,进而提升内审人员的专业技能,增强内审人员综合判断能力。二是在不影响内审人员正常工作基础上,合理借调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非审计人员参加内审检查工作,有效发挥人力资源统筹协调价值,进一步弥补已有审计人员的不足之处。

(三)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

内部审计工作要重视信息化对内部审计活动、目标实现的影响,包含信息安全、自身信息化水平等不同方面展开深入分析,从节约成本、确保审计增值等方面了解使用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在信息化发展时代,不具有风险防范意识和预防能力的内部审计无法避免遭受淘汰的命运。因此,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部门要合理用药信息技术,不断配置新型审计工具、更新审计方法,促进持续审计、非现场审计等新型模式的普及应用,进而提升各部门审计效果。现阶段,云审计理念已经打破时空、距离等因素的限制,将其融入人民银行日常运营管理中,成为未来内部审计工作发展和研究的主要方向。

(四)不断优化内外部环境

众所周知,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具有复杂性、变化性强等特点,开展内部审计必须配备恰当的内外交流渠道,进而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因此,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要积极转变内部控制与审计服务理念,提升全体人员的内控意识,由自我控制、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角度深入分析、认识内审的倾向作用,确保全行干部职工充分了解,内审不单是问题的发现者,也是提升效能的推动者和增值的倡导者,为内审价值增值创设良好、和谐的人文环境。

三、结束语

总之,内部审计增值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促进内部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不但保障人民银行有效履行央行职能需求,也满足内审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本文从央行推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入手,提出开展内部审计的“价值主张”模型及其落实步骤,提出一些促进内部审计增值的对策,以期为人民银行的发展提供重要指导。

参考文献:

[1]万鹏飞.构建央行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的途径[J].武汉金融,2015,12(3):68-69

第9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有效性;改进措施

一、引言

切实有效地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质量和开展效果,这样可以更好地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效能的发挥,提升对内部审计风险的规避效果,让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行为更加规范有效。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意识到其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客观地分析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意义,提出可行的持续改进策略,让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有效。下文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探究了有效化、持续化,落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些思路和措施。

二、确保内部审计有效性的意义

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概念主要是指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和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如果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那么这就说明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有待提升,有效性有所不足。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无论是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内控机制情况还是审计资源和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这些都会对于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让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得到更好地改善和构建。企业管理者本身必须要有正确的审计意识,这样才能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内部控制环境。如果企业管理者本身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那么内部控制制度就会存在一定的缺失,进而导致出现一系列由于内控工作开展不足所造成的问题和负面影响。做好了内部审计工作,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类问题,让企业的控制环境得到切实有效地改善。提升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也能让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范围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扩大。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中,确保财务会计数据的真实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无论是资金使用还是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事关内部资产是否足够安全。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进一步地强化资产安全,满足企业各类经济活动的开展需求,进一步地降低各类风险,控制各类财产损失。另外,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这也让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本身具备更强的独立性,并且更好地提升了内部审计工作所受到的重视程度,提升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能。

三、如何持续有效地做好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

第一,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对于以往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中,相关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更好地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落实提供一个可靠的基础和依据。企业的管理者也要从思想意识层面上,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在对于风险控制管理等相关体系构建的过程当中,对审计评价进行充分借鉴,并且对审计工作的开展范围进行明确,确保其相关工作的开展具备足够的独立性,可以得到有效支持。在实际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为了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我们应该切实有效的对不同部门之间审计工作的开展协调,并且对于具体企业本身业务流程的具体操作情况和具体的工作状态能够开展实时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只有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明确,这样才能从思想意识层面上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一个有效的执行环境和空间,为企业相关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可靠的监督管控支持。第二,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制度进行完善。做好相关制度的完善,可以让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实效性,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针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相关制度的完善上要从决策、审批两个角度上进行入手和落实。在进行资产的投资、使用等决策的制定上,应该由专人先进行资产的清查,并且结合清查结果做好分析,及时进行上报,进行综合决策。一套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是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有效性的关键和前提,同时也是各项工作的重要执行依据和基础。第三,做好内部审计人才培养。人才是当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根本和基础。虽然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明确,但是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却依然不能很好地满足新时期新的发展需求。提升人员技术、能力素质以及思想意识,是当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开展的必要方向。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效果。企业内部应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学习活动,让在岗人员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新审计制度,体会内涵,把握好工作重点,改变观念,提升业务能力,切实满足当前新时期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相关需求。企业内部要积极推进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让在岗人员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产生正确的认识,并提升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能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落实给予相应的保障和支持。第四,对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和透明性进行保障。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要确保财务信息的透明,对于内部审计行为进行更好地规范。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提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力度,并合理分配不同岗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企业本身要积极做好内部控制,更好地让内部审计工作规范、科学与透明。只有规范了内部审计工作行为,这样才能提升资金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让资金本身的利用价值和利用效率得到最大化地保证。企业管理者只有切实地将内部审计工作和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进行结合,这样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最大的作用。第五,对信息化审计的合理应用。在新时期新的发展环境下,信息化审计已经成为了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如果不能很好的对于信息化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与掌握,那么就会导致审计工作的开展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从更加科学的角度,对于当前审计工作的改进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且让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具备更强的科技含量和可行性。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只有切实地步入信息化的道路上,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于信息化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找到一个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审计信息之间的共享和交互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并且资料本身的数据缺乏一定的可利用性。另外,计算机辅助审计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中,整体审计的工作范围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无论是现场审计和远程审计,其都需要对于相关的计算机设备进行充分的利用。很多优秀的辅助审计软件在实际应用上,大大地提升了审计工作的开展效率,将审计人员解放出来,让他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重点环节的审计上,降低了重复性劳动时间。辅助设计软件本身也让整体审计工作的开展安全性得到了保障,利用相关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对于企业,相关数据中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发现,进而明确审计工作重点降低了实际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盲目性,提升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现代企业发展的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完善改进。只有切实保证了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有效性,这样才能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进行发挥,更好地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水平。内部审计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也必须要对于自身审计工作的开展责任进行认清,不断提升自己,满足新时期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袁凤娟.浅析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农场经济管理,2017,(6):48-50.

[2]李志达.企业加强内部审计建设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10):116-117.

[3]黄芳.浅谈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J].中国经贸,2015,(12):253-253.

[4]李惟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7,(15):154,156.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探究策略

完善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制度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意义深远。通过长期的努力,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制度已日趋完善。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开发起步较晚,经验不够丰富,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等问题,使我国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管理发展进程缓慢。毫无疑问,健全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制度,探索内部审计管理策略是高职院校加强审计管理,提高审计建设,完善审计制度的紧迫任务。

一、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涵义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是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监督,评价本校及所属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济管理有效性的过程。加强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能够反映校内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提高校内经济行为的合法性,从而达到促进校内审计管理,提高高职院校综合管理能力的目的。

二、加强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一)内部审计有利于营造高职院校民主的校园环境。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其严谨的办学作风,民主的政治氛围,和谐的校园环境都反映着我国教育的核心理念。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使财务管理公开化、透明化,这是极大程度尊重广大教职工民益的表现。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正是维护教职工个人权益,营造民主校园环境的有效手段。

(二)内部审计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审计制度的开展。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顺利开展,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管理。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有效实施也同样促进了我国教育审计制度的顺利开展。一方面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促使审计法规的现实化、合理化;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保障了审计法规的有效执行。

(三)内部审计降低了高职院校的腐败现象,保证了资产安全。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经济案件的频繁发生,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实施迫在眉睫。高职院校的权利划分缺乏制约和平衡导致部分院校领导权力过于集中。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是对管理进行内部监控,对经济进行强效综合治理,防患恶性经济犯罪,健全防腐体制的重要途径。只有进行彻底的管理,强化内部审计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高职院校腐败现象,从而保障高职院校资金的有效使用,保障资产安全。

三、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国家教委对我国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比较重视,并通过制定相关规定突出教育审计的作用与地位,完善内部审计管理,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规范内部审计程序,明确内部审计法律责任等。虽然我国高职院校在不断探究健全内部审计管理的措施,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对内部审计缺少全面的、客观的、正确的认识。所以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设备资源、人员配备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是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的作用,才能不断健全内部审计管理。但高职院校的领导以及教职工对内部审计仍缺乏主观的、全面的认识。大部分高职院校普遍较为注重内部审计的监督特性,片面地认为审计就是对财务的强制性监督管理。所以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难免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忽略了内部审计的作用与潜在职能。高职院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客观分析内部审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加强内部审计的管理与建设,提高教职工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二)高职院校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不够。高职院校对内部审计的认识程度低导致了对内部审计实施的重视性不够。高职院校一直把丰富学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主要工作目标,而忽视院校内部审计的完善。实际上,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是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规范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的重要措施,高职院校只有具有完善的管理,雄厚的办学实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与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三)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方法落后。高职院校目前内部审计的发展水平不是很高,内部审计的方法主要以传统的财务审计为主线,缺少高级的绩效审核、管理审核等先进手段。传统的审计方式注重对资金的支出核算,而忽视事先预算的重要性及经济活动实施过程与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这种模式不利于高职院校对其经济活动的准确审计监控,也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现代化的内部审计强调的是审计职能的转变,内部审计要服务于高职院校的管理机制,因此只有掌握先进的内部审核方法才能促进高职院校的平衡发展。

(四)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主要以财务管理和经济管理为主,而内部审计需要工作人员要掌握财务支出、经济效益、基建维修、经济责任、预算决算和内控制度评审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内部审计要想顺利开展就必须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这才能精确审计工作,减少审计失误,降低审计风险,提高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质量。

四、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策略探究

(一)以国家审计法律法规为依据,创造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环境。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高校审计的法律法规,并结合实际高校内部审计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法律法规,以保证为高职院校实行内部审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高职院校完全可以以法律为后盾,开展适合自己发展的内部审计管理。首先,高职院校要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高职院校想要不断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离不开校领导及教职工对内部审计的充分认识,只有领导的大力支持,教职员工的积极贯彻才能为内部审计的实施创造和谐的环境;其次,高职院校要建立自己的内部审计监控组织。任何工作有效性的实现都需要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高职院校涉及的部门多,自然更离不开审计监控组织的有效监督。

(二)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优化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管理结构。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者要洁身自好,以清正廉洁的精神领导校审计人员强化内部审计,完善校管理体制。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实施是否有序,开展是否顺利,一方面取决于内部审计管理结构是否规则清晰,权责明确;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校领导的个人素养、道德观念和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而后者所占的比重更为突出。因此,高职院校各级领导要时刻坚持道德底线。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提高自身的审计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学习先进的内部审计方法,创新内部审计管理。正可谓“:活到老,学到老”。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组织都要坚持长足学习才能保证自己的不断成长。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从起步时间就不占优势,因此高职院校要学习先进的内部审计方法,通过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大胆创新,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五、结语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开展有其内在动力,提高高职院校经济水平管理、优化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突出高职院校管理特色等因素都是内部审计工作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但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使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策略的探索,使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其目的是为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为使内部审计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对内部审计项目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涵义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规定:内部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是指为合理保证审计项目的实施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的控制程序与方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具体包括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项目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审计项目时,对审计立项、审计准备、审计测试、审计报告、审计追踪、项目评价等完整审计程序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它是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活动进行控制的自律行为,它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各个环节。

二、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加强项目质量控制是推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而审计项目质量则是内部审计质量的灵魂。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量,必然给内部审计自身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首先是有利于提高审计部门的地位,“有为才能有位”,高质量的审计项目容易得到领导的重视,被审计单位的尊重,树立内审的良好形象,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履行职责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其次是有利于审计队伍素质的提高,通过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使审计人员对素质要求有了新的标准和认识,审计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将会在外界压力、自身动力的双重作用下得到提高,以更好的适应业务发展对内部审计的需要。可以说,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完善是在不断提高其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的,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是推动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现状需要加强项目质量控制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现状重点表现为“三重三轻”:即“重审计实施、轻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可操作性不强,审计实施与审计方案“两张皮”,造成审计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影响项目质量;“重审计问题、轻审计规范”,审计取证不齐全,工作底稿不规范,审计定性不准确;“重审计报告、轻整改落实”,使审计的效能大打折扣。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以便对以上控制缺陷“纠偏”和其他控制环节“防患于未然”。

3.加强项目质量控制是规避审计风险的有效手段

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势必存在内部审计风险。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现阶段,决定内部审计风险大小的直接因素就是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高低,二者之间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内部审计项目质量越高,审计风险就越小;反之,则审计风险越大。所以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的核心在于提高内部审计项目质量。只有加强对审计项目各环节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才能有效地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审计工作行为,最大限度地规避审计风险。

4.加强项目质量控制是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完善提供实践基础

科学的理论来源于科学的实践,在不断强化项目质量控制的实践过程中积极地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规律,将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措施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一个过程,包括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后续等各环节。以下则是审计项目各环节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1.立项阶段的质量控制

高度重视立项阶段的质量控制。首先,内部审计立项应以本组织风险评估为基础,以帮助组织实现目标,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为目的,时刻跟上组织前进的步伐,配合组织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审计,尤其关键的是内部审计项目的立项要能体现组织不断发展变化的审计需求。其次,为保证项目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就需要适当控制和缩小审计范围。根据以往审计经验,在没有特定需要情况下,适宜采用“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术,一次审计只针对某一个管理环节或一个业务事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审计,尽量减少盲目的泛泛的全面审计。有利于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把握及控制审计的风险。因此,项目立项把握的好,在总体不断拓展审计范围和影响的同时细化审计项目分类,在每个审计项目上力求做深做透,就会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在前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2.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

准备阶段是整个项目的基础,在项目前期做好各项质量控制,不仅能从开始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而且可以节约具体审计过程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加强审前准备的质量控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配备与审计项目相适宜的审计组成员。内部审计部门在配备相应的项目成员时应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审计人员应符合客观性的要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修订的《职业道德规范》中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展示其最大限度地职业客观”。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审计部门负责人不应委派那些可能有利害冲突或偏见的审计人员参与该项目的审计,以保证审计人员公正客观、不偏不倚。二是,审计人员应符合专业胜任的要求。《职业道德规范》中同时要求,内部审计师在开展业务时,应具备专业能力和应有的职业审慎性。作为内部审计项目组人员的组成,需要基本的胜任能力,才能基本保证项目质量。

(2)把好审前调查关,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审前调查是保证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凡是审计效果比较突出、审计质量比较高的审计项目,都进行了充分的审前调查。审计调查应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内控状况及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管理方式和信息系统的主要变化。调查结束后,审计组应执行分析性程序,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明确潜在的关键控制点、控制缺陷或控制过度的情况,对被审计事项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作出合理评估,初步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只有把审前调查作为审计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抓好,才能编制出行之有效的审计实施方案,确保高质量地实现审计目标。

(3)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龙头”。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应具备三个特征。第一,它从根本上规定了项目的方向,是指导审计人员现场作业的“路线图”,对实施项目起着全面控制的作用;第二,它是执行审计和质量检查的标准。依照实施方案,管理者可以判断审计人员审了什么、怎么审的、结果怎样,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人员的随意性;第三,它是审计报告的基础,好的实施方案已基本摸清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使现场实施有的放矢,审计报告也就水到渠成了。

3.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

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整个项目质量保证的核心。因此,必须强化实施过程的控制,以保证项目质量,降低项目总体风险。现场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关键在于严格执行审计程序,规范业务操作,重点把握好两方面的质量控制。其一,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审计证据为内部审计人员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提供了依据,是项目质量的核心。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包括三点:一是要明确审计取证的范围。审计证据要足以支持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中揭示的问题。二是要规范审计取证的方法。为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应根据取证的要求不同,对取证方法有所侧重,以规范审计取证行为。三是要恰当处理和评价审计证据。内审人员应要求证据的提供者进行签名或盖章,确认其来源真实,证据有效。无法获取签名盖章的证据,应当了解原因,并在底稿中注明原因和日期;评价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其二,审计底稿的质量控制。审计底稿是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和道德风险的一个关键环节。编制工作底稿时,应遵循工作底稿的质量要求,做到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客观反映项目计划与审计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情况,并包括与形成审计结论和建议有关的所有重要事项。保证认定事实客观存在、问题性质判断准确、审计建议合理专业。

4.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

审计报告是审计监督活动的“产品”,是实施审计后,对审计项目做出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风险的最终载体,要想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重视审计报告的撰写是非常必要的。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复核审定和最终审定控制。审核重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审计报告是否以审计底稿为基础,问题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对审计底稿不能充分支持审计报告、但必须在报告中揭示的情况,责成审计组继续深入检查,将工作底稿补充完整。二是审计报告是否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引用法规条文是否有效、准确。三是审计报告是否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为原则,问题定性是否正确,评价是否到位。四是审计报告是否以帮、促为出发点,审计建议是否可行,对被审计单位目前或未来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否具有指导意义。五是审计报告结构是否合理,报告的层次是否按问题的重要性排列,用词是否恰当,审计报告作为专业文书,应切忌用华丽辞藻或修饰的方法等。

5.审计项目后期及后续的质量控制

做好以下项目后期及后续的质量控制,对于提升以后项目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认真开展项目总结。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后,项目组长要认真组织开展项目总结,提出本次项目开展中的不足并指明今后类似项目中应注意的事项。审计总结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宝贵财富,对今后的审计工作有极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有利于不断提高审计项目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2)后续审计质量控制。后续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用以确认管理层针对已报告的业务发现和建议所采取的行动是否适当、有效和及时的过程。为保证后续审计的质量得到控制,首先,应将后续审计的责任在内部审计部门的书面章程中得到明确。其次,在后续审计中,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审计发现问题的风险是否得到控制,加强审计人员对风险接受程度的准确判断,以规避审计风险,保证项目质量。

6.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其他配套措施

(1)建立审计项目督导的平行作业机制。审计项目督导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内审项目质量的高低。针对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由于受人员、机构编制等因素的制约,审计项目的督导缺乏实质内容,仅仅是对审计方案和审计报告做象征性复核,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能达到项目质量控制得要求。因此,应建立审计项目督导的平行作业机制。明确审计项目的督导工作应贯穿于项目的始终,保证对项目各环节督导的质量控制。

(2)不断完善审计绩效考评机制,引导审计项目资源合理配置。绩效考评的目的本身是奖勤罚懒,但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实际运行的情况看,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基本采用矩阵式组织方式,一个审计项目中的审计人员受本科室和项目组的双重领导,而这双重领导出于各自利益出发,可能会将不具备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选入项目组,这势必影响审计项目的质量,加大审计风险。因此,内审部门应不断完善审计绩效考评机制,引导审计项目资源合理配置,保证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只有不断提高项目质量的控制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内部审计质量的整体提升,从而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2005年5月.

[2]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编译,《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专业实务框架》,2005年8月.

第12篇

内部审计是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集团公司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不仅对集团公司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还对各项管理活动作出有效评价,促使企业填补漏洞,完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对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特点、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公司治理活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已成为企业生存、经营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对企业集团内部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评价,帮助企业集团填补漏洞,完善经营管理,提升经济利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完善企业集团经营管理制度、促进企业集团健康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创维集团自2000年以来,其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运用有效的运作模式,为公司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查出集团公司员工违反公司章程等行为多达200余起,并将这些案例信息反馈给了集团法律部,最终移交国家司法机关处理10余人。在“世通”案件中,内部审计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加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及特点

国内外众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特点进行了分析。CynthiaHarrington(2004)指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能够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的科学方法帮助企业实现增值、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能够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公司治理过程进行评价并敦促其加以完善和改进,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实质是一种客观、独立的保证和咨询活动。Sherer,Michael和DavidKent(2006)从公司治理角度对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概括了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本质和特点,分析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受托管理责任的职能。并指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本质上就是企业管理层对企业进行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及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证实、评价与指引三项职能。陈艳利、刘英明(2004)认为集团公司因具有多层次并存、多纽带联结、多元化经营等特点,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不仅是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之一。综上所述,多名学者一致认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具有重要性,并且由于集团公司具有由多个经营实体组成、多层次并存、多元化经营、地理分离等特点,导致其必然面对各个实体间的空间距离和多业经营等问题,同时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较一般企业方式更复杂、内容更繁杂、障碍更多。

二、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问题

对于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分析,各位学者各抒己见。耿云江(2006)认为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明确、内部审计方法落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内部审计尚未职业化等方面。吕欣航(2006)认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原则缺乏实质性的保障,查账式的内部审计还未完全向管理审计转型,传统的内部审计还未完全与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对于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所存在的问题,各位学者众说纷纭。郑海航、戚幸东(2003)指出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公司领导内部审计意识不强、审计机构不健全、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人员少、职业素质不高;内部审计过分外部化、审计效果局限性大等。张玉(2005)认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审计目标单一、范围狭窄;审计的取证方式落后等。杨远(2009)认为目前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有:内部审计职能在实际操作中模糊不清;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受到限制;集团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置单一;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若干误区等。由此可以,学者们分别从内部审计模式、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及内部审计人员配置等方面对我国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现状进行分析。目前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制尚不完善,仍存在内部审计模式不合理、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等问题。

三、完善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学术界提出很多完善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Laughlin,R.(2005)认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应以风险导向审计为主,通过审计评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各种风险,剔除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帮助实现企业目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从而为企业集团创造更多的价值。郑海航、戚幸东(2003)认为可以从转变内部审计目标定位、完善内部审计程序、逐步健全内部审计职业规范、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等方面来完善我国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吕欣航(2006)认为,改进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发展需要,推进审计内容从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化;从事后审计向事中及事前转移,防范风险;拓展内部审计范围,实现审计电算化;创新内部审计方法、手段;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等。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于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改进是针对我国集团公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是以国际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为主,并没有系统的针对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研究,难以有效地发挥对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部分文献已经明确了集团公司及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基础理论问题;一些重点的权威文献分析了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尤其是郑海航、戚幸东(2003)、吕欣航(2006)和杨远(2009)的论文在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的治理对策方面阐述得较为详细,值得借鉴。但是,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实践和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形成具有较强实践指导意义的完备的理论体系,内部审计理论发展严重滞后于实践。大多数国外学者的研究仅停留在国际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层面,并没有对我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开展系统研究,难以有效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作者:李楠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基于管理学视觉的理论思考[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曹廷求.公司治理理论面临的三大挑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2).

[3]陈艳利,刘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4(5).

[4]耿云江.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J].审计监督,2006(2).

[5]吕欣航.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财经界,2006(10).

[6]时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治理功能透视[J].审计研究,2003(4).

[7]汪国银,林钟高.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05(2).

[8]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J].审计研究,2006(2).

[9]杨远.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