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时间:2023-06-02 09:58:50

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第1篇

天堂与地狱的距离

让语文为孩子一生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实录及评析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数学学习——“平面图形的密铺”教学案例与评析

找准教与学的契合点——“有理数乘法(一)”课堂实录

自学自测 互学互助 导学导练——“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

聚焦:让课堂提问更有效——以《散步》教学为例

一个有语文味的拓展

“好学生”的标准——从新学期第一节语文课谈起

含蓄,也是一种力量

以《礼物》为例谈“品”读

“品读赏析”环节到底该怎么上

“半”字人生——《孔乙己》教学片段及反思

从一节评优课看数学课堂教学重、难点的处理

教给学生解题后的反思

让学生亲历定理的发现过程

让平面几何题更加生动活泼——传统平面几何题的升华

初中数学课堂评价的教学案例与思考

竹为节

统计分析与试卷编制方面的素质训练

数学(七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语文(七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英语(七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物理(九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化学(八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一般过去时”教学纪实

“There be的过去时与将来时”教学纪实

如何在情境中讲语法

引领学生深层次解读文本的预设策略

在活动中探究 在探究中活动——切线长定理教学案例与反思

老师,这种方案不合理

“成语故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

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谈恰当运用背景材料提高教学有效性

汉语的“竹子”与英语的“mushroom”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诊治”

巧用塑料瓶做实验

“启发”式谈心

小灯泡额定功率测量故障揭秘

与诚实赛跑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实录及反思

聚焦 精选 整合 优化——从“图形的旋转”的教学设计谈起

用研究性学习指导数学活动课——二元一次方程活动课教学案例

“等腰三角形判定的综合应用”课堂实录

“铺地砖”教学纪实与评析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课堂实录

“Shopping Online”课堂实录及反思

寄情于物,形散神聚——《春酒》说课设计

忆·赏·悟——《春酒》说课设计

“船有触礁的危险吗”教学设计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探究与教学反思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Section A 1a-1c)说课设计

“I am making a card for my Mother's Day”教学设计

“家住三江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及反思

《鸿门宴》 网络课堂教学案例

百花

快乐节日 快乐活动

第2篇

关键词:集体备课;创新;有效;共研;优化

如何创新更具有实效性的集体备课方式,实施“最有效备课”,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发现以研究为出发点的集体备课是真正实现备课目的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探索“一备一例两研两调整”的集备方式。

一、学校集体备课现状分析

目前,学校有8个学科组,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组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约占40%,能力薄弱教师约占30%,能力较强但参与集体备课的研讨积极性有待于提高的教师约占30%。音体美、维语文、综合组由于教师任教年级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组内欠缺研讨氛围,开展集体备课受限。以往,学校的集体备课每周固定时间由学科备课组长带领本年级同学与学科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学进度,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并确定突破方法,撰写教案。其弊端体现在教师课前研读教材不透彻,或者草率研读的现象,部分青年教师、双语教师难以吃透教材、难以理清知识体系。

二、全新集备课方式的具体实施

第一步,一备 提出问题,精心准备

新的集体备课方式中,学校要求每位老师在集体备课前,认真研究教材,必须带着问题初步形成有自己思想的第一教案――个案,为集体备课做好准备。个案的形成,要求每位老师认真思考是不是采用了切合实际、贴近学情的教学方法;是不是设计了配套的学案;教学思路必须要有创新点;在哪些环节和思路上还存在疑惑和不足,至少要提出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每次都带着问题参加集体备课,这种质疑意识性较强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促使教师在集备前必须做到认真研读教材,思考教学思路。如,五年级语文组研讨《清平乐・村居》一课中,刘慧老师提出如果按照以往古诗词教学方法,理解字义、词义并理解句意能否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结合本课能不能在古诗词教学方法上进行突破和创新?老师们表示赞同,并针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老师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提炼、总结出学习理解古诗词的最优方案是本节课的核心,最终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策略。

第二步,一研一调整 边研边调,形成共案

在集体备课时,同组教师进行简要说课,讨论个案,评选出最优教案,相应该备课教师即为本周集备中心发言人、主备人――“首席教师”,根据担任“首席教师”的次数,期末进行相应量化考核。研讨中,教师带着备个案时提出的问题并展开讨论,找出最佳解决办法。“首席教师”综合集体意见,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思想智慧的、达成共识的集体教案――共案。

第三步,一例 课例展示,诊断问题

抓住典型的课例进行深入研究,集思广益,再举一反三,迁移类推,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单元的教学思想、教学思路、教学技巧等。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数学精讲课,语文精读课做到课课集体备课,并进行示范课例展示。英语、音体美、维语文组由于授课年级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每月开展一次集备研讨活动,在精选典型课例的基础上组内教师轮流进行示范课例展示(组内研讨课),把全体教师带入到教学研究的情境中。在示范课例中,教研组内的教师既做“学生”,感受教材的知识体系,享受思维的发展过程,又能从教师的角度来审视教学过程中导入、提问、讨论、总结等教学环节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这种“体验”式示范课例能够让老师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发现实际教学中存在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通过二次研讨解决问题。

第四步,二研二调整 二次研调,优化共案

听完组内研讨课后,组内教师利用每周第二次集体备课时间评议得与失,成功与不足,研讨交流找到解决示范课例存在的问题的最佳办法,“你们看这样做……怎么样?”“我认为如果这样……是不是更好?”这样热烈的讨论,贯穿于整个备课活动的始终,大家都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是活动的研究者、实施者。随后,教师根据示范课例的效果,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对共案进行再次调整修改,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教案――特色个案。组内其他教师按照特色个案进班授课,并完成教学反思。

三、收获与思考

第3篇

关键词: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引言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同时它也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开发语言通常选用C语言,但由于C语言的数据类型较多、表达式丰富、语法结构较复杂,使它成为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1]同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操作性非常强,需要大量的上机实验才能掌握。上机实验课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运行以及验证程序,还需要充分理解程序设计的方法、理念以及编程技巧。[2]因此,教师要教好这门课程,不仅需重视课堂理论教学,还需要加强实验环节,学生只有在上机实验课程中才能真正学会如何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也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

现阶段“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大学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到C语言,就要面对相对枯燥的一行行程序,主观上容易产生畏惧情绪。再加上C语言的语法比较抽象,对计算思维要求较高,并且C语言又不像其他编程语言一样能够简单实现美观的界面,学生设计的程序也只有简单的输入输出,看起来不像学生生活中用的各类软件,所以学生普遍反映,“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难学,实用性不强,导致较多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积极性和兴趣。[3]此外,上实验课前学生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实验预习,从而导致在上实验课时,有的学生坐在计算机前没有编程的主动性,有的学生只是将教材上的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其实并不知道程序中用到哪些理论知识,更不知道实现程序的算法如何设计,一旦编写的程序出现错误或操作失误,只知道问老师哪里有错,并不知道如何修改程序错误,甚至有部分学生上机只是去抄袭或者拷贝别的同学的程序,最后实验报告也是欺骗老师应付了事。

2.课堂教学中没有突出语言课程本身的特点

笔者所在的学校在“高级语言程序课程”的教学中已更换过多本教材,但大多数C语言教材的重点都是放在介绍语法上,对算法的设计应用介绍相对较少,大部分只用了很少的章节来分析,因此学生在实验课上机编程时无法形成软件工程的概念,使其在编程时只能够理解理论知识,而不知道使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案例设计不合理

笔者在“高级语言程序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案例贯穿整个实验教与学的过程。然而,目前实验课程选择的案例并不十分合理,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①实验课程时间有限,选择的案例难以覆盖理论课程的全部知识点,针对性也不够强;②并没有针对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要求,选择、设计合适的实验案例;③案例设计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④设计的案例相互之间缺乏联系,欠缺可拓展的空间,更没有可思考和挖掘的空间,缺乏时代感无法吸引学生课后思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4.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目前,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通常采用笔试的形式,上机考试所占比例不够或者不进行上机考试。这种考核模式使得学生主观上认为实验课不重要,课后也不会主动地去编写程序,也就导致对程序编译运行过程中遇到一些常见问题的处理、编译等功能应用检测的理解与应用就不会到位。

5.缺少师生课后交流平台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都是合堂课,人数较多,教师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都难与所有学生一一交流。教师通常只是通过作业、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普及面较窄,难于及时接收到学生的想法和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甚至对学生课后的疑问也不能及时解答。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

1.编写适合学生的实验指导书

已出版的上机实验教材都附有程序答案,学生在实验课程中容易产生惰性心理,抄袭实验教材上的程序,因此,选用自编实验指导书灵活性更强。教师自编的实验指导书可根据实际教学大纲编写,针对性更强。传统实验教材中的上机实验往往更注重C语言的语言规则,较少体现算法的设计,与软件开发的思路脱节,而自编实验指导书可将重点放在语法,也可将重点放在算法的设计,灵活性更强。传统实验教材没有理解容易、生动有趣的范例,与实际生产生活距离较远,使得学生一看题目就不感兴趣,自编教材可将题目设计得更接近时代、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此外,自编的实验指导书采用的都是教师精选的实验题目,能够让每一个题目灵活体现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并且这些题目都是教师通过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题目。

2.提高学生编程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在实验课上加强培养学生上机编程的兴趣。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上机实验的目的。每次理论课后,教师应布置上机课的实验预习内容及上机实验的任务,明确上机实验的案例,并要求学生准备好上机调试所需的数据。这样,学生可以带着任务实验,避免了盲目输入程序,提高了实验效果。

其次,教师在整个实验课中主要起引导的作用,要将大部分上机实验的时间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应以讲解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为主,尽量不要面面俱到。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发现自己编写的程序中存在的语法、逻辑错误,同时也可以充分地感受到自己分析问题、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乐趣。

最后,教师应将案例重新包装,增强案例的实时性、生活感和时代感,从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例如,对题目“输入两个数,求它们的最大值”,学生看来索然无味,没有什么兴趣去做。笔者将其包装为:“有一场2012~2013赛季NBA总决赛,对阵双方是东部冠军迈阿密热火和西部冠军圣安东尼奥马刺队,请输入两队比分并输出哪支球队获胜?”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纷纷测试各种情况,更有学生提出“两队比分相同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可见,若学生对案例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3.教学实验案例的开发

教师应把实验教学和学生自身特点结合,开发系列具体的趣味性实验案例。同时,教师应该开发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综合实验案例,通过综合案例的实践,学生能够了解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如何通过设计软件服务其他行业。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针对性,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实现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的有机融合。教师在设计实验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实验案例尽量不要采用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只是简单录入程序查看运行结果,更注重语言规则。学生按教材上规定的程序做实验,整个实验过程是被动的,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效果不佳。同时,验证性实验中,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出现问题,学生只会照着书上的程序核对是否录入错误,不知道如何使用编译器查看错误,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采用验证性实验教学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难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其次,应设计阶进式案例,注重案例的延续性。教师应将教案设计成阶梯式,从易到难,让学生逐个台阶实现案例,台阶的跨度尽量不要太大。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实现“求最大值的案例时”,将其设置成阶进式案例,先让学生用选择结构实现“输入2支NBA球队的比分,谁将获胜”,再让学生用复杂的选择结构实现“输入3支NBA球队的胜率,谁排名第一”,让学生用循环实现“输入30支NBA球队的胜率,谁排名联盟第一”,最后让学生用数组实现“输入30支NBA球队的胜率,谁排名联盟第一”。运用阶进式案例进行教学,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地编写、测试和修改优化程序,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计算思维得到进一步提高。

最后,整个实验课程的案例应从属于一个大的综合性、设计性案例,应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的综合案例中的各个功能模块分解到整个学期的实验课程中,用以提高实验的延续性、扩展性。例如,笔者在课程初期将课程设计中的一个题目“NBA信息管理系统”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我要做什么”,然后将各个功能模块,如球队排名、球队信息录入等功能,分解到各个章节实现,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设计综合性、设计性案例,能够以实现一款软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再按不同功能模块分解开来,形成每一个知识点的短期任务。在学生学过每一章之后,要求他们复习这些相互联系的模块,以使实验课程具有连贯性。因此,以实验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始终都有一个总任务的驱动,学生将获得到一步步迈向成功的喜悦。

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增加上机考试次数

课程考核是提高及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通常采用“期末笔试考核+平日成绩”的方式,平日成绩包含平时理论作业、上机作业、理论测试、上机测试。这种考核方式更加注重理论知识检测,使得学生将关注的重点放到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更不能有效考查学生软件开发的能力。笔者将考试形式由笔试改为“笔试+上机测试+平日成绩”,在加大上机测试考核分数比重的同时,增加上机测试次数,将3次测试分散到学期的3个阶段,这样可以减少上机测试的偶然性,更公平、更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种考核机制下, 学生的编程能力普遍有较大提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结

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围绕“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课程的改革,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丹,刘德山.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09):75-80.

第4篇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udent questionnaire data,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eacher resources,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other aspectsof the current bilingual education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expounds some views of the author on conducting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offers proposals on intensify pre-employment training, improving students' English ability, setting up reasonable bilingual courses, implementing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关键词: 双语教学;调查问卷;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Key words: bilingual education;questionnaire;curriculum setting up;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DF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5-0232-02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涉外纠纷日益增多,2008年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指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人才,而目前最稀缺的就是能用英语进行知识产权实践操作的人才。从教育部于2001年9月做出的要求各高校大力推广双语教学的通知至今已近10年,法学作为教育部特别要求急需开设双语课程的专业之一,为数不多的高校开设的法学双语课程主要是涉及国际法、国际经济法等课程,开设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的寥寥无几。为贯彻教育部通知,有效开展知识产权双语教学,我们对本校的法律专业四个年级学生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3份,经过对问卷的分析,结合国内现状,笔者对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提出一些初步设想。

1师资力量

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师资力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从事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功底与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在本次调查中,师资力量来源的选项为外国法律专家学者、国内法律专业教师和英语专业的教师,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外国法律专家学者的占56%,国内法律专业教师的占28%,英语专业的教师占16%。由此可见,有外国法律专家学者到高校任教当然是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的首选,其次,在英语国家获得过学位,并在国外的有关学科领域开展过前沿的研究工作的人员同样也是高校迫切需要的人才,只是前两者可谓凤毛麟角。而我国目前的高校师资基本状况是:外语水平较高的教师一般不具备专业知识,而懂专业知识的教师其外语水平,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相对低下,难以胜任双语教学任务。

在现有高校双语师资匮乏的情况下,无疑应加大相应师资力量的培养。知识产权法双语教育师资培养的途径主要有职后培训和职前培养两种。①职后双语教育师资培训,是对在职教师进行双语教育的专门训练或短期再教育。在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学教师中,有一部分人已经具备了外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经过强化外语和双语教育原理及技能、技巧的培训,借助现代多媒体外语教学技术的帮助,将能够逐渐用汉语和外语进行双语授课。职后培训的主渠道是教师进修院校的脱产培训,有条件的院校甚至可以安排一定比例的教师出国进修。通过职后培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校对知识产权双语教育师资的需求,但从长远看,职后培训无论在人数、质量还是效果上,都存在局限性,它只能成为知识产权法双语教育师资培养的辅助途径。主要的教育师资应由职前培养来担当。教师的职前培养,是指对就业之前的人员进行正规和专门的教育、培养和训练。笔者建议在开设的知识产权法专业硕士招生的高校中,大量采用双语教学授课,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产权法学专业水平和英语运用能力。这一途径不失为当前培养知识产权法学专业双语教育师资的重要途径。它依托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学硕士教育为基础,不用单独开设本科专业,比较灵活,易于实施。

此外,培养双语师资,还可通过以研读双学位的方式和主辅修的方式。但因高校师资的高学历要求,此两种途径仅为权宜之计。

2学生英语能力

由于近年的高校扩招,直接导致了地方性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下降,笔者在13年来的专业英语教学中对此深有体会。扩招前,法学专业三年级学生的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80%左右,上课时极易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扩招后,以2008级学生为例,通过四级的学生为60%左右,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我国的英语教学,包括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偏重读写训练,忽视听说练习,即使通过四级的学生大多也只能阅读英文文章,却不能用英语来进行相互交流。本次调查问卷涉及知识产权双语教学课程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一项中,12%的学生认为上双语课的前提是通过六级,19%认为应通过四级,有44%的同学认为不仅要通过四级,还应通过相应的口语考试,否则双语教学无法开展。在其他高校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听说能力不足也是致使许多学生不能坚持学习双语课程的主要原因。如西安交通大学的数学双语教学,一开始有100多人左右报名学习,可仅有53名学生坚持下来并参加了考试。而清华大学开设的物理双语必修课中,听课的学生两周就从130人降至102人。②在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的前提下,是否有必要在各高校全面推广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另外,教育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环境,知识产权双语教学尤为如此。

3课程设置

3.1 开设课程时间就词汇量而言,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较少,听、说、读、写能力均较差,如果这时候实行双语教学,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学效果较差。就专业知识而言,知识产权法属于专业课类型,不适宜在低年级开设。因此,对知识产权法学双语课程的设置,最好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开始。高校的大学英语一般开两年,在大学三年级,相当部分学生已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学生普遍已有了较好的英语基础,这时采用双语教学对学生来说困难相对较小。

3.2 前期课程的设置为了配合知识产权双语教学的开展,在开展该课程教学之前,应设置一些前期课程,主要是在学生已积累的原有普通英语的基础上适当加强专业课和专业词汇教学。①结合学生的听力,口语现状,建议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增设针对发音、听力和口语开设特别选修课,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为双语的课堂教学互动做好铺垫。②把《专业英语》作为双语教学的准备课程纳入双语教学的整个流程,并提前开设。由于课堂教学十分有限,而知识产权法律英语中有相当数量的专业术语在日常生活中极少使用或是其词义与日常词义大相径庭,因此在课堂上有时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专业词汇,这不仅导致双语课堂的信息量缩小,也有悖于双语教学的初衷。因此,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尤为重要。

3.3 教学大纲的修订双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传统教学不同,传统教学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双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传统教学目的基础上,主要注重专业文献的教学与训练,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增强对专业知识理解和掌握。因此,知识产权法双语课程的教学大纲应围绕这一目的作相应修订。

4教学方法

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教学模式。现有的主要模式有:一是全外型。即所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讲授,学生作业和最终考核都用英语进行;二是混合型。这种双语教学模式,采用外文教材,教师采用外文与汉语交错进行讲授,而教师板书和学生作业以及最终考核用英语进行;三是半外型。即采用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板书亦是汉语,学生作业和最终考核仍用汉语进行,这种模式属于双语教学模式的一种较初级形式。

根据学生的问卷调查,有72%的学生选择了混合型教学。采用混合型授课方式,建议课堂教学时首先用中文对本节课的内容简要介绍,然后将本节课内容涉及的重要和常用专业词汇板书,最后开始正文的教学。教学语言尽量用英语,课堂答疑阶段,鼓励学生用英文提问,实在无法表达时,亦允许用中文进行表述,然后由教师或是别的同学用英文复述。在进行法学双语教学时,还有以下方法可以采纳:

4.1 采用案例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最大优点是原版资料易于收集。目前,美国的判决资料在网络上被法律界人士广泛使用,上至联邦最高法院判决,下至各州法院判决,都能从网上获取。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课前必须细心研读有关案例,上课时,老师对该案例的问题进行提问,并对该案例中所体现的原理和原则进行探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素养,也推动学生驾驭法律英语的能力得到提高。

4.2 采用调查表的方法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产权双语课程的适应程度和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反馈交流。除了课后和学生聊天,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之外,发放不记名的“教学情况调查反馈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用调查表可以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主要调查学生能听懂的比率和对教学过程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据此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③

4.3 采用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由于使用两种语言教学,语言的相互转换会影响到教学的进度,缩小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是解决双语教学时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任课教师设计制作全英语或兼有中英文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节省大量课堂板书时间,另一方面通过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可以帮助学生对英语口语的消化理解。尤其和案例教学相结合时,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多媒体大信息量、大容量性也节约了案例教学的空间和时间,能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当然,观看影像式的教学手段毕竟不能代替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教师仅凭多媒体手段,无法及时得到学生反馈,无法了解学生理解程度及实际需要。因此,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授课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在整体课堂组织教学中,难点疏通、提问、回答、答疑甚至讨论之类面对面师生间交流,仍是帮助学生理解、汲取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环节。多媒体手段只有结合这些传统性环节,课堂教与学才可能成功进行。④

4.4 开设网络课堂知识产权双语教学的开展,应充分利用校园网提供的电子平台,开设网络课堂,进行辅助教学。授课教师可以编写出双语课程的电子教案和专业词汇汇总,将其和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的一些教辅材料放到互联网上。通过网站,学生可以下载相关内容,并能和教师进行网上答疑和交流,对双语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注:本论文为河南科技大学2007年教改课题《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改革研究》阶段成果,教改项目:2007Y-020。

注释:

①杜秀花.初探双语教育及其师资培养的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2.1:90-91.

②任长虹.高等学校实施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2.4:17-18.

第5篇

关键词:仿真案例教学法;外向型技能人才;专业英语教学

高级技校机电专业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使教学一度陷入尴尬的境地。如何应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呢?笔者在高级技工学校的机电英语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可以较好地解决问题。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依据

(一)高级技校专业英语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融入全球一体化市场,企业的生产技术向综合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岗位技术含量呈普遍上升趋势。产品外销业务流程由过去的业务分段制转变为项目经理制。企业迫切需要既懂外语、又具备相关专业技能,从生产管理、谈判、签约、履行到贸易善后都能得心应手的外向型技能人才。

高级技校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首要任务,在现行的高级技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中,机电英语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来开设的,其主要功能是为专业技能课学习奠定文化基础。课程培养目标仍停留在单纯为生产服务的原始阶段,学生机械地接触一些机电专有名词和短文,缺乏外销实践环节的训练,学生的英文水平无法适应企业生产和产品外销的需要。

专业英语教学在努力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更应着力培养学生应用英语开展外销业务的能力。教师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创造机会让学生实战演练,使其走向工作岗位后能迅速适应自己的角色,不仅可以战斗在生产第一线,更可以参与到生产管理和产品对外销售环节中去,切实成为外向型技能人才。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已成为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在诸多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法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环境。通过参与演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依据

机电外贸英语教材分析我校采用的教材是高教社出版的《机电英语》,每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机电英语短文阅读与翻译、外贸单证模拟套写以及外销听力与会话,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机电专业技术文献的能力及进行机电专业涉外口语交际的能力。教材所选文章涉及现代设计与制造、通讯、自动化、空调及数控设备等领域,生词量大,结构复杂。单证样本和外贸会话的内容皆以外贸业务的某一环节作蓝本,教材的这一特点为仿真案例教学提供了条件。

学情分析高级技校学生大部分来自普通高中的高考落榜生或艺术特长生,一部分来自中技中职,学生的文化底蕴不足,英语基础普遍薄弱。机电高级技校的教学计划中并没有开设外贸专业课程,学生对外贸业务流程毫无概念。传统的讲授法无法将外销业务的各个环节讲述清楚。只有设置一个仿真的环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其中担任相关角色,将业务过程模拟展示出来,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锻炼其外销业务能力,和市场的实际需求接轨。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存在于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个别典型事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是一种没有唯一答案的教学方法。师生围绕某个特定的案例事实展开互动,共同对案例情境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研讨与分析,做出相应决策,以求解决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与传统讲授法不同的是,案例教学法没有把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而是要求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和探索,承担更大的学习责任。最早倡导案例教学的先驱人物、哈佛大学工商学院的Charles·I·Gragg教授曾撰文指出,正是“因为智慧不是经由别人直接告知而得来的,所以才有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案例教学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相互作用活动,强调学生团体协作、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师不再处于主导地位,“授人以渔”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实例

(一)案例准备阶段

在授课前,教师要进行大量的案例准备工作。《机电英语》的单证与会话环节涵盖了外销贸易的所有流程,包括交易会初识、询盘、报盘、寻找国内厂家、设计打样、确认、签订外销合同、签订内贸合同、开立信用证、批量生产、报关报验、保险、原产地证明、交单议付、收汇核销、索赔与仲裁等环节。整个教材的案例教学就以连云港市某外贸公司的一笔真实出口贸易业务作为蓝本,采用章回小说的形式,环环相扣,将外销业务的每一个环节用现在进行时向学生展示出来。不仅案例数据的真实性得到有效的保证,而且这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设置,使学生急于想知道这笔业务将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到底能否顺利开展下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置身其中,关心着每一环节的成败,思考着应对措施。在这种动力的作用下,学生对教师所预先讲授的相关外贸英语知识就听得格外认真。

授课时,教师应将有关知识预先讲授给学生,交易背景要交代清楚。以“促销”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应先把问候用语、询价、发盘还盘的英文函电等内容预先讲解,然后再提出案例,让学生课后做好功课,准备下次课上进行演绎。问候用语侧重介绍交易双方的寒暄用语,让学生体会因所处交易地位的不同,双方在对话中选用的语气及措辞,分析揭示貌似热情融洽的对话中所涌动的交锋暗流,展示外销对话艺术,提高学生理解、应变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询价、发盘还盘的常用句式也应重点讲授,这是开展这一外销环节必须使用的句式,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场景一:连云港××进出口公司业务三部的外销员小赵、小李正在广交会16号展览厅FZ-12号展位上忙碌着摆放样品。澳大利亚外商MR.Smith 来到展位前驻足观望。隔壁展位上山东一家外贸公司的两名业务员也在积极地为接待客户做着准备。小赵急忙迎上前去,致以问候。外商对××型号齿轮样品非常感兴趣,拿出自己的款式设计图,进行询价,小李按照图纸仔细核算出成本,然后报FOB价给外商。双方就产品细节问题进行探讨。随后,外商离开展位至山东某外贸公司继续询价。

场景二:交易会后,小赵主动打电话联系MR.Smith,就价格及其他问题进一步报盘,同时撰写函电以E-MAIL的形式将所协商的内容发给客户作书面确认。外商也发E-MAIL还盘,经讨价还价,最后敲定产品价格为USD4.2/pcCIF Sydney。小李开始准备寻找厂家,落实打样任务。

(二)课堂分析讨论阶段

围绕上述案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3组,分别代表连云港进出口公司、澳大利亚进口商和山东外贸公司,每组确定一个负责人。要求各小组先进行内部讨论,仔细研究案例内容,每个组员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精心设计台词,形成两家进出口公司展开激烈竞争的局面,力求在交谈中达到促销自己产品的目的。然后,教师组织全班讨论,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当好导演的角色,要善于组织和引导,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氛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分析与见解,比较自己的观点和思路,从中汲取并综合出更完善的决策思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要教会学生从熟悉案例提供的情况入手,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本次案例教学,主要锻炼了学生运用英语互相问候、打电话、询价、报盘、还盘等交际能力,熟悉了接待客户、联系客户、拓展业务、价格讨论等方面的外销业务流程。

(三)实战演练阶段

经过分析、讨论和彩排,每个小组都酝酿、准备好了相关的对话素材,学生们迫切要求进入实战演练阶段。这时,可以将教室进行简单的布置,用课桌摆出两个简易展台,动员学生发挥想象力,模拟真实场景,美化自己的展位。表演开始,按照既定的情节,每个角色逐个登场,尽量运用准备好的语言素材开展对话,其他同学作为观众,仔细地观摩。这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当好旁观者,给参演的学生以鼓励;维持现场秩序,保证表演能正常地进行下去;记下对话表演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小问题以及需总结的若干细节。切不可现场就严肃指出学生的语病及失误,这会干扰学生的发挥,打击其开口表达的勇气。

(四)案例总结阶段

其他学生作为大众评审团,根据仿真模拟练习中三个小组的表现,当场投票打分。教师最后做出点评,指出学生会话和函电中出现的语病,进而提出下一个案例的问题:如何与外商探讨信用证的开具事项?应注意哪些问题?自然地引出关于信用证的案例准备。

在后续的案例教学中,可以继续将学生按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厂家、相关服务机构(海关、商检、保险公司、货运公司等机构)分成几个小组,按角色需要设置职位,如进出口公司设置部门经理、单证员、跟单员、外销员、报关员、报验员等角色,厂家可设置设计部、生产部、销售部、仓库等部门。学生各尽其责,按照业务发展的情节轮流上场,模拟重现当时的情景,群策群力解决可能发生的问题。学生融于其中,更加深刻的体验到失败的苦涩、成功的喜悦,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实际运用外贸英语的能力,也对外贸业务的各个环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运用案例教案学法的体会

通过准备案例,分析、解读和尝试解决难点问题,教师可以更好地熟悉教材和确定教学目标,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设置课题。教学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尽量兼顾到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积极融入到讨论和演练中去。

注意处理好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和专业技能锻炼之间的关系,不能一味追求对学生外贸业务知识的实践练习,应花大力气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教学重点集中于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否则在教学中容易出现本末倒置的结果。

要处理好教材和案例的关系。案例是服务于教材内容的,教材又是案例的理论依据,两者相辅相成,不可重案例、轻教材。教师应仔细研究教材内容,以此为依托设计案例,对案例的教学目标、难点和重点以及教学技巧等进行反复推敲,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H.G.Widdowson.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第6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软件工程;计算机专业;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由于软件国际化和本地化研发、国际交流和学习先进计算机开发技术的需要,英语在IT行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重点和一般本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普遍开设双语课程,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目标。

软件工程学科涵盖软件开发、维护和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开发软件项目的工程化方法和技术以及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等。因此,在软件工程课程实施双语教学,能够有效地规范课程、革新教法、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和改善教学效果,实现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进入国际化轨道。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基本目标是培养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因此,在独立专业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是大势所趋。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与重点或者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的相比有较大差距,开展双语教学时面临一些新问题。

某独立学院在2007年春季学期对2004级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改革,总结经验教训后,决定在2008年春季学期对2005级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课程恢复普通教学。本文介绍了具体情况。

2教学目标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开发高质量软件的方法、有效管理软件开发活动并为参加大型软件开发项目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课程教学

包含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三个环节。课堂教学侧重于讲授软件工程的相关原理和概念;实验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常用软件开发工具;课程设计主要通过适当规模的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与部署,培养学生软件工程实践能力、遵循软件工程规范撰写软件开发文档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软件项目管理能力。

3教学实施

3.1基本情况

该学院计算机专业2004级和2005级学生人数、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人数和第一次问卷调查时学生对双语教学持赞成态度的比率、Java与数据结构课程的平均成绩见表1。另外,2004级和2005级分别有24%和20%的学生在软件工程课程开课前参加了IT培训机构举办的软件设计培训。笔者此前担任这两个年级Java、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试卷难度和知识覆盖情况基本保持一致。

上述基本情况表明两个年级学生的平均水平不显著。

3.2双语教学

课堂教学选用Ian Sommerville编著《Software Engineering》(Eighth Edition),参考教材为该教材的中译版。课程实验与设计教学采用自制的讲义。

该学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规定,软件工程课程课堂教学是40学时、实验课时16学时、课程设计40学时(2周×5×8)。2008年春季学期的软件工程教学依然沿用该教学计划。2004级和2005级软件工程课堂教学均采用案例教学法,课程实验内容与课程设计的课题要求基本相同。

开展双语教学前,我们得到学院教务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但未与学生协商。开课时,学生曾不愿意领发学院订购的《软件工程》教材,原因是学生担心教材看不懂和主讲老师会中途放弃该教材而换用其他教材。经过细致的解释工作,80%的学生领购该教材,20%的学生购买中译本。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形式。因多数学生感觉不适应“英语讲授+英文教案”形式,第9~20学时,调整成“汉语讲授+英文教案”形式;第21~34学时,调整成“汉语讲授+英文教案(中文对照)”形式;第35~3时,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报告自学教材部分章节。第40学时,点评学生自学情况和课程总复习。作业以中文或英文方式完成。

3.3普通教学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课程教育应当是主线,“双语教学”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应用英语的机会,英语只是一个载体,实质还是应当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根据2005级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和2004级双语教学的经验,我校2005级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是采取普通教学形式。

教材采用《软件工程理论、方法与实践》(孙家广主编)。课堂教学课时安排和实验教学内容与2004级的基本相同,课程设计教材选用韩万江主编的《软件工程案例教程》。

3.4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

以两个年级工程课程的笔试成绩为依据,评价双语教学与普通教学的教学效果。自制试卷时,确保两个年级的试卷覆盖知识点和难度相同。被考察知识点分布、课时分配、平均成绩( , 表示第 个学生的成绩)和均方差( )见表2。第一列A~J分别表示概述、软件过程、需求工程、面向对象基础、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软件实现、软件测试、项目管理各章和课程设计。“总计”行依次是总学时、总分、2004级和2005级的平均成绩、均方差。

表2中2005级的平均考试成绩比2004级的高,且均方差比2004级的小。显然,采取普通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更好。

课程结束时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表3)。由表3可知:2004级使用英语教材的学生因为英语基础差,大部分精力浪费在对教材中的英语词句的理解上,平均每次课的复习时间比2005级学生多花费0.76小时;在回答对双语教学是否支持问题时,2004级计算机专业60%的学生赞成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取双语教学形式,比2005级的高。表明2004级学生在经历过双语教学后,清楚地认识到专业英语方面的差距,具有提高英语水平的强烈需求;两个年级有超过70%的2004级学生建议提前C/C++和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开展双语教学;近六成的学生建议“计算机导论”进行双语教学。2005级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好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能够在课余根据课程指导设计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4解决方案

独立学院确定在计算机专业课进行双语教学时需要重视如下问题:

(1) 应该对初次开设双语课程的学生进行双语教学的实质、教学形式以及意义等宣传,让学生从思想上与老师保持一致,这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

(2) 应尽力避免学生将主要精力浪费在对英语语句的学习方面。在双语教学前,需对学生进行英语水平调查,如果学生普遍英语水平不高,建议慎重考虑选择双语教学。

(3) 在开展计算机专业课程(如软件工程等)双语教学之前,建议在“计算机导论”、“C/C++”或“Java程序设计”等先导课程中先开展双语教学,并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专业英语选修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和应用水平。

(4)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灵活选择“汉语讲授+英语教材+中、英文作业”、“汉、英讲授+英语教材+中英文作业”或者“英语讲授+英语教材+英文作业”等形式。

第7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实践;法语语言教学

案例教学法(laméthodedescas)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提倡课堂教学内容以案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分析案例,参与案例,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种倡导从实践中提取理论的教学方式兴起于20世纪初,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所提出的,最早主要应用在法学专业的教学中,后逐步被广泛应用到其他学科,多数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医学、金融等领域。在我国法语的语言教学从传统的语法教学,到视听说教学,再到后期的交际教学法,一直在不断的变革中摸索、进步,力求培养适应社会各行业发展需求的法语人才。案例教学法作为交际教学法的一种表现形式,也被部分教师应用于法语的教学之中。笔者在本文中探索案例教学法在中高级法语语言教学,尤其是翻译、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法语教学的意义及可行性

语言的掌握需要基础语言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学习者在实践中的锻炼和完善。因此语言的教学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上的知识讲授是远远不够的,为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应设法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使其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达到学习和巩固的目的。从这一角度出发,案例教学法就是很好的选择。一个好的案例教学,可以给学生创造半社会半课堂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其参与其中,运用知识、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原则上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掌握基本的法语词汇、语法是保证法语教学的正常开展的前提。因此就案例教学法的使用,笔者建议是在法语教学的中、高级阶段,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随着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出现,案例教学可通过图片、视频、音频、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种方式辅助进行,顺利完成从课前到课上再至课下的延伸和过渡,同时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案例教学法在法语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1确定教学目标,准备案例

翻译(口译、笔译)和写作课程是法语教学中最具实践性质的课程,也是最适合引入案例教学法的课程。在具备合适案例的前提下,也可以开设翻译写作的综合实践课程,进行案例教学。因此,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的课前准备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这其中包括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和准备适用于课堂的教学案例。在《大学法语课程教学要求》和《高等学校法语专业高年级法语教学大纲》中都对学生不同阶段“写的能力”“译的能力”提出了详细的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此为依据,将各阶段的要求细化,使教学目标明确而细致,以便在选取案例时能够做到准确把握案例难易度,抓住要点开展教学。案例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虽然案例教学没有明确的步骤要求,但以下几步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从教师的角度讲,首先需要筛选案例。选择案例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挑选和设计。如条件允许,案例的选择最好以一定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其中包括对相关案例的市场调查,对学生知识水平、特点及需求的调查,等等。所选案例要难易适中,具有时代性,有效反映社会的需求,再兼顾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气氛;其次,要对案例进行有效的加工和再创造。直接从实际生活中挑选出的案例,往往不能完全契合教学的需求,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案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设计,在保证案例完整性的前提下,与其他教学法做有效的结合,使其更加适应课堂教学,既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又能系统、完整地进行理论知识的渗透。最后,资料的收集工作必不可少。在案例的准备过程中,仅仅提出案例是不够的,要有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作为支撑,这也是最后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此外,与案例有关的数据资料等也需提前收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完成案例。从学生的角度讲,在教师正式开始课堂活动之前也需要一定的案例准备和资料搜集工作。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完整有效地进行,学生也需要对案例进行精心的准备。全方位地了解案例的内容、思考案例、适当做调查、提出问题,等等,或与小组同学进行课前讨论,做好准备工作。翻译课程的案例,需要提前阅读翻译资料,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背景、文化背景、有关词汇。写作课程的案例亦是如此,准备相关词汇,了解文章类型、写作要求,做必要的数据调查,等等,例如法文写作中不同类型的文章(résumé,com-mentaire,compte-rendu,rapport...)有不同的格式或内容要求,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在正式接触案例之前进行的课前准备工作。

2组织课堂活动

在总课时数确定的情况下,应对课堂活动做有效的分配,把握时长和控制节奏,逐步完成案例。教师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既是活动的主导者、主持人,又是参与者,兼及知识的传授者。在开展课堂活动时,首先,应陈述案例,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陈述,这一步骤都必不可少。尽管学生已对案例进行过课前准备,课上再次陈述,还是能够让学生建立起全局概念,更加准确把握案例和完成自我定位;其次是案例的课堂讨论活动。在案例教学中,讨论的环节是特色也是关键,小组形式的案例讨论,以及通过小组负责人进行的班级讨论都能使得学生更充分地参与案例之中。这一过程也是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翻译理论、写作技巧、法语口语的交流、切磋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导性的功能,控制讨论的节奏,渗透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翻译知识和技巧、写作方法等理论知识;最后,进行案例总结,这也是从实践中总结理论的过程。通过总结,使学生完整地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发现自身不足,归纳在完成案例过程中获取的知识,从而纳入自身知识结构之中。

3课堂之外的延伸

案例教学活动的开展仅在课堂上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课堂之外的辅助。在这一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互联网为工具,通过各类社交媒体来完成。学生可通过网络在课前和课后搜集相关案例资料,尤其是在语言的翻译或写作过程中,相关文化背景的知识必不可少,这些知识都可通过网络来查询获取。此外,社交媒体也可成为学生小组讨论、沟通的工具,如建立微信群、公众号,等等。

三案例教学法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1教学案例选择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作为小语种,相比英语教学来说,法语语言教学的教材选择空间有限,因此在实施案例教学时,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作为依托,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要求,寻找并设计适应教学内容的案例。可以考虑使多本教材的有关内容相结合,综合整理教学资料,使得案例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2多种教学法相结合

法语的语法及写作规范相对复杂,单纯的高级语法或写作课程会稍显枯燥,使用案例教学法能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更具有实践性质。然而案例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教授理论知识不够系统、详细,不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出调整,建议适当将传统的讲授法融入案例教学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班级容量不宜过大

案例教学活动的开展必然会带来课堂活动的丰富,学生的讨论、课堂展示等都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因此参与学生的人数不宜过多,否则教师精力有限难以兼顾每一个学生,课堂讨论环节会变得混乱难以控制,或者耗时太长,在课堂上难以完成,最终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4教师在案例教学活动中的自我定位

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有明确的自我定位。不能仍然将自己定位为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课堂的组织者、主持人,把控好课堂每一个环节的进行,在学生讨论时做出适当调整和控制,避免偏离主题或在不必要的问题上反复纠缠。有需要时就涉及的理论知识做必要讲解。

5教学设计上避免只重形式忽略内容

由于案例教学法所倡导的实践精神能够丰富课堂的内容,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往往会进入只重形式而忽略本质的教学误区。案例的引入与设置是教学的内容之一,是灌输理论知识的切入点,但不是教学的全部。语言和翻译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技巧的渗透才是课堂活动的目标追求。因此在注重课堂活动丰富有趣、案例完整引入的同时,切不可忽略知识点的渗透,不从实际出发,否则案例则变得无意义。

6考核形式的多样性

基于案例教学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及课前课后准备工作的繁复,在结课时对于学生的考核也不能仅局限于传统形式的一纸试卷。这样过于片面,也不能有效考核学生在整个案例参与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且法语的翻译及写作能力是无法在一次卷面考试中得到体现的,这样无法达到考核的目的。因此,考核的形式需要细致、全面,甚至贯穿在整个课程之中。总之,在法语语言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够使课堂活动变得丰富,参与性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将语言的应用技巧融入课堂当中,使课堂不局限于语言知识的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高彤.探析案例教学在高职商务法语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0).

[2]喻问琼.案例教学法在实践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

第8篇

时光荏苒,转眼这个学期已经结束,语文教研工作也将告一段落,没有轰轰烈烈,只有踏踏实实。回首这学期,语文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为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特作此总结。

我校语文教研组现有语文教师12人,这是一个积极向上、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的优秀集体。 现从本学期开展的教研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有待提高的地方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本学期,组织了两次全体语文教师利用县教育局提供的网络直播二维码进行业务学习,同时,在平常的每周四下午第一节教研活动时间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互动自主学习学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1、抓好校级语文教研公开课,本学年一共安排开展12节公开课,本学期已完成6节公开课,每位执教者认真备课上课,与会教师认真听课记录,后续集体评课议课。

2、重视常规检查,强化教学管理

本学期,语文组配合教导处进行了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内容包括是否写个性化教案,教案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写教后反思,是否有课堂练习巩固,而且学生作业的设计是否有科学,教师批改是否及时认真等方面。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全组教师备课都比较认真,教案完整,重点突出,有反思和练习作业设计,较科学合理地批改精批细改。

(三)举办学生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10月份,分年级举办了学生手操报比赛;

11月份初,在全校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成功地举办了经典诵读比赛;

11月份中旬,举行了“科技托起强国梦”级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

12月初,分年级举行了书法比赛。

二、主要成绩:

1、谭世葵老师的市级课题——《四环三导理念下语文课堂“小练笔”策略研究》申报成功;指导的“英东杯”软笔书法比赛获得二等奖;在始兴县优秀课例评选中获得二等奖;

2、吴水娣老师的教学论文,获省三等奖;法治教案,县、市各获一等奖;始兴县优秀课例评选,获县二等奖;

3、钟丽娟老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我们不乱扔》获市三等奖;

4、邹国萍老师的县级课题——《农村小学生“两真”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在始兴县优秀课例评选中,获县二等奖;法治教案,县二等奖;在韶关武江区、始兴县培训师“送培送教”中开展题为《在柏林》的示范课,受到一致认可;县妇联“疫情征文”评选中,获县三等奖。

三、有待提高的方面:

1、科组方面,有些教研活动开展的不够扎实;教师方面,在许多具体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缺乏创新,依赖课件,没有依本班学情做好“五大常规工作”,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2、个别教师对教研组活动思想上重视不够,不够积极参加科组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第9篇

关键词:项目案例教学;递进优化式;

中图法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6-4004-02

A Building Strategy of Teaching Content Based on Project-Case Teaching Method of Progressive Optimization

ZHANG Xiao-yan, HU Jing-peng

(Huizhou Economics and Polytechnic College, Huizhou 516057,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tent is structured with introduction, c #, controller and SQL CServer etc. However, this "series" teaching method maybe makes students do not understand one of the knowledge of , which can cause to students to lose interest at the whole course .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resents a building strategy of teaching content based on Project-Case teaching method of progressive optimization,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is strategy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eaching effect of course and progressively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course.

Key words: project-case teaching method; progressive optimization type;

采用编译型程序语言,摒弃了解释型的脚本语言,建立在.NET框架平台上的完全面向对象系统,其网页内容和程序代码分开,即“Code-Behind(代码隐藏)”技术较JSP、PHP等技术使网站开发更有效率。

1 知识体系

图1是的知识体系,其主要的知识点有:面向对象C# 语言、基础控件、高级控件、数据库与、操作数据库、访问其他数据源、 MVC、LINQ及Lambda表达式、WCF应用开发、WPF应用开发以及图形图像编程等知识。

2 传统教学及其问题的分析

传统教学表现有两种特征:第一种是按照整本教材以其章节为序,用“串联”的方式教授每一个知识节点。这种“串联”教学策略经常因某一个知识点综合较多的知识内容而使学生感到困惑,继而导致对整个课程产生“犯难”的情绪。因为,采用编译型程序语言,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多种控件和代码的记忆力能要求很高,很容易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第二种是弱化难点,如弱化C#语言的继承性、多态性等知识而只强调其数据类型和控制语句等相对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这种教学策略,往往造成学生缺乏得心应手的设计网页前台和后台的能力。如教学过程中,弱化后台C#中类库的分析,只教授的标准控件,一旦出现网站生成错误,学生就很难做到前台和后台协调调试。

3 项目案例递进优化式教学理念

根据对传统教学问题的分析可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构建教学内容十分重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具备做实际项目的能力,但由于课时和教学环境的限制,通常无法实现将大型的实际项目做为教学内容(如开发一个大型公司的ERP管理系统)。因此,只能把这个实际项目分解成很多的教学案例,也就是对实际项目的分模块进行抽象化处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基础内容如界面的介绍以及基本语法的解释占用了很大一部分教学时间,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外就已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另外,如何让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效果,随着每一年级学生的教授而做到递进优化,从而优化建设该课程。

针对对上问题,本论文提出了项目案例递进优化式教学,即把实际项目分成若干个模块,对每一个小的模块抽象成具有耦合性的教学案例。对每一堂课,教师可以把教学的内容和操作的过程用录屏软件(HyperCam、录屏大师和WebEx Recorder等)录制出来与学生共享。不仅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同时可以将视频发到教学网站,为下一级学生学习该课程时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只要检查学生学习上一级同学网上教学视频的效果即可,没有必要在课程基础知识的讲解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学生自行掌握相关知识后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整合,在原来的教学案例的基础上,进而抽象出可以包含原来教学案例模块更加耦合性的教学案例,学生就可以站在前一级学生的教学内容的“肩”上学习,经过三、四届学生的教授,该课程就会递进优化教学内容,逐步趋进实际项目的教学,从而实现该课程递进优化建设。

4 递进优化式项目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递进优化式项目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可以为三步。

第一、对实际项目的选取。如本学期本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开发与设计基于技术的学生管理系统,这个大的系统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登记模块、学生学费网站交付模块、学生选课模块、学生成绩管理和分析模块等,下面以学生基本信息登记模块为例,谈谈教学内容对实际项目的抽象。

第二、对实际项目模块的抽象,构建出很多具有耦合性的教学案例,如上面的学生基本信息登记模块就可以抽象为TextBox控件的用户登陆案例、RadioButtonList和ListBox控制的单选与多选案例和FileUpLoad文件上传控件的文件上传提交案例等。

第三、用案例耦合的知识点。例如FileUpLoad文件上传控件的文件上传提交案例,其后台核心代码为:

public partial class fileupload : System.Web.UI.Page

{protected void btnSubmit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if (FileUpload1.HasFile == true)

{string strErr = "";

int filesize =FileUpload1.PostedFile.ContentLength;

//获得上传文件的大小

if (filesize > 1024 * 1024)

{ strErr += "文件大小不能大于1M\n"; }

if (strErr == "")

{string path = Server.MapPath("~");

//获得服务器文件当前路径

FileUpload1.PostedFile.SaveAs(path + "\\upload\\" +FileUpload1.FileName);

//把上传文件保存在当前路径的upload文件夹中

lblInfo.Text = "文件保存成功";} }

else{ lblInfo.Text = "请指定上传的文件"; }}}

初次看这个代码可能没有头绪,如果把这一段代码分解为:int、string数据类型及其转换,FileUpload控件属性和C#语言控制语句等就很好理解了。

对于以上三步在教学过程,通过录屏软件和网络教学等教学手段,进行每一届学习教授递进优化其内容,如下一次第一步就可以做学生管理系统做为一个独立的模块了,第二步就可以把中的控制就为了独立的模块,第三步就可以把控件和C#控制语句进行融合,从而实现为教学内容的递进优化。

5 总结

递进优化式项目案例教学经过笔者八年来的教学实践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加快学生领会开发实际项目所需知识的速度,可以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可以递进优化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 彭帅.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机制的思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版,2010(2):110-112.

[2] 孙刚,徐兵.基于技术的Web应用系统的开发[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80-83.

[3] 刘烨,吴中元.C#编程及应用程序开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498.

第10篇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考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为掌握本学院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形式的评价意见及实际教学的效果,为下一步有效进行双语教学提供依据,同时为学院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参考,笔者组织了文化管理学院范围内的文化产业双语课程的实施效果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有学习意愿、学习习惯、课程设计与授课效果四部分。

(二)调查问卷的调研结果

笔者在2011年下半年到2013年下半年5个学期内,在学期末做了随堂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2份。

1.对专业英语课程的认可度与四六级通过率成正相关愿意学习文化产业双语课程的学生中过级的比重占到了94%,其中84%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10%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可见两者是正相关的。

2.专业英语课程学习的功利色彩较重学习专业英语的目的有很多,四六级和就业因素占总样本的53%,其中选择通过四六级的占24%,选择就业的占29%,如果加上出国的6%,约有60%的学生是因为各种功利目标而选择学习专业英语的,只有37%的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目的是提高英语水平。

3.多数学生未建立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从预习、课堂笔记、复习及查阅字典等方面来看,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总体上比较被动和懒散。65%的学生不会进行预习,59%的学生没有记课堂笔记的习惯,48%的学生从来不使用或者偶尔使用字典,54%的学生不会进行课后复习。一半多的学生只利用课堂时间学习专业英语,其中34%的学生每天几乎不学习英语,另有34%的学生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少于30分钟。

二、文化产业双语课程的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取舍与侧重

1.传媒特色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独具传媒特色的教育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学重点紧扣传媒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在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中也有所体现,学生对专业英语这一课程的各个章节按照兴趣的高低排列,前五名分别是电影业、音乐产业、广告业、演艺业和电视业,排名紧随其后是的文化产业营销和新媒体产业。教学应抓大放小,紧扣教学的特色重点,结合学生兴趣,扩展重点章节内容,丰富课堂表现形式。如通过课时的增加来夯实重点章节的教学,对于比较边缘的行业,应浓缩、合并教学内容,以避免教学节奏的拖沓。

2.文化底蕴

传统教学重输入语言,轻输出能力培养,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采用生填硬灌的注入式教学法,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过于偏重词汇、语法结构的教学,忽视了课程的文化内涵,使课程成了语言知识的载体,而不是信息的载体。教学应结合大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加强文化知识的导入,使大学生学会用英语式的思维造句作文。这种文化因素的导入,有利于构建以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的大学双语教学体系,突破了传统的语言知识教学的局限性,符合时展的要求。

(二)教学形式的互动与突破

1.案例教学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享誉世界。在双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案例教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比较喜欢的课程章节恰恰是案例法运用比较充分的章节,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比如在讲授电视业这一章内容时,教师选择介绍世界顶级的广播公司,如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美国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福克斯公司(FOX)、英国广播公司(BBC)、日本放送协会(NHK)等,并对每家广播公司制作的优秀节目作了简要介绍,如介绍NBC后重点介绍了《老友记》,介绍ABC后重点介绍了《根》和《绝望主妇》,介绍CBS后重点介绍了《60分钟》和《幸存者》,介绍FOX后重点介绍了《越狱》和《美国偶像》等,使学生了解了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及不同电视广播公司的节目理念。

2.启发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 大学教学新模式 日语教学 应用

日语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日语专业人才。在日语教学中采用大学教学新模式(包括案例教学、双语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研究性教学等),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有利于在教学方式上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使日语专业学生掌握高级日语语言能力。

一、案例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案例,并以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并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合适的案例,是指能够对学生所学理论进行诠释和演绎的案例。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运用所学理论解决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是对已有知识体系进行检索和分析的过程。学生为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点而进行思考的过程,不仅是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独特的适合于学生本人的思维方式的过程。学生可以从中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在系统掌握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结合日语教学实际,我认为日语翻译课程可采用这一模式。以日语翻译理论中句子的译法为例,包括移位法、拆句法、加译与减译、改变成分法、合并句子法、语言凝练法等。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中引用可采用上述方法翻译的典型的日语文章,引导学生运用翻译理论进行分析。最后,教师总结归纳每一个句子运用的是何种理论,加深学生对翻译理论的理解。

二、双语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双语教学是指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学识的教育。将双语教学应用于日语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日语讲解。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分阶段实施。在低年级教学中,以中文讲解为主,在课堂上穿插日语教学,以学生可以接受为原则,可以是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也可以是对单词词义的解释,并适当添加汉语解释。采取这种方式的目的是使学生逐渐适应双语教学。因为大部分学生是从零开始学习日语,如果一开始就使用日语讲述教学内容,就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学生掌握基础日语知识后,教师讲课时可交替使用中、日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日语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用日语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可尝试采用全日语教学,培养学生用日语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使用《新明解国语辞典》、《广辞苑》等以日语解释日语的辞典,加深对日语语言的理解。还可组织学生发表日语演讲,强化学生对日语的掌握。在考核方式上,加强口试所占比重,增强学生运用日语语言的能力。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双语教学,学生会提高日语交际能力,熟练使用日语进行听、说、读、写、译,进而成为汉日双语人才。

三、多媒体网络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指教师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模式。网络教学摆脱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浏览网上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积极性。我认为,日语教学中日本概况课程适合采用此种教学模式。日本概况内容涉及日本地理、日本历史、日本文学、日本文化等多个方面。如果仅仅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方式,不够直观、具体。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通过图像、图片、声音、文字等多种手段,将知识点多渠道演示给学生,便于学生掌握。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课下随时在网上下载学习内容或向教师请教。再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询、收集日语知识,并帮助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教学因为其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应用于日语教学,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日语水平。

四、研究性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模式应用于日语教学,有助于培养日语专业学生独立分析、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日语语言学。整个研究过程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进行研究性选题,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给出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教材及其它书籍上的相关内容;其次是鼓励学生查阅相关的期刊等文献资料或上网查询信息。学生通过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后以论文的形式提交研究报告;最后,教师认真批改学生论文,给出评价和专业指导意见。在肯定论文优点的同时,分析其不足,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使学生在不断锻炼中形成自主研究能力。

大学教学新模式应用于日语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有利于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水平,对培养高素质的日语专业人才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一、抓住兴趣指向,点燃合作热情

趣味性是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之一,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抓住教材中的兴趣点,结合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将分享互助方式融入课堂教学,点燃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心理情态。

【案例一】

本单元Story time板块的主要话题是健康饮食,具体内容为描述Mike和Yang Ling两人平时的饮食习惯,最后抛出开放性问题Do they have a healthy diet?文本重点操练a lot of/a few/a little/some等表示数量的词汇。为了让学生能够大胆猜测,大胆预言,教师设计了时光穿越的场景,带领学生来到了三十年后的2046,三十年的饮食习惯让Mike的身材大变模样,在学生对于三十年后Mike的身材乐此不疲时,教师即时出示小组讨论问题:What does Mike have every day?

学生出乎意料且津津乐道的情境,加之完全被调动的积极性和激发的好奇心三方面全方位作用,小组内的讨论异常激烈,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分析与思考】

此案例中,六年级的学生基本能判断文本中Mike和Yang Ling的各条饮食习惯是否健康,却很难综合各项利弊对此开放性问题给出科学的回答,又因为此文本中新授单词和句型较多,如一味就事论事探讨答案,学生很快就会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对课堂失去新鲜感和乐趣感。在实践中,笔者创设了穿越场景,在Mike三十年间身材变化上大做文章,恰当地抓住了学生想要讨论并有话可说的大好时机。四人小组轮流猜测,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权。可以说的内容源于书本,又不局限于课文内容,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并选择、整理和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小组之间的分享互助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保证在充分操练的基础上掌握好课堂目标词汇和句型。

二、丰富组织形式,提升互助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分组机制常只局限于地理分组,小组式的分享互助活动通常由英语能力强的同学主导,能力弱的学生少有发言机会,自信心也不足。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前,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合理划分小组,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组织不同形式的分享互助小组活动,改变单一的组织形式,提升小组活动的效果。

【案例二】

课堂教学之前,笔者根据以往了解及学生意愿,在班级内较为科学地划分小组,做到四人小组内学生学习水平各有差异,但整体水平相当。在呈现三十年后发胖的Mike后,笔者设计了Let’s say 和Let’s guess环节,同桌选择喜欢的方式说一说儿时Mike的饮食习惯,随后四人小组讨论三十年后的Mike的饮食,轮流猜测Mike变胖的原因,在小组内比谁说得又多又好。Let’s make a healthy diet环节,学生可以脱离小组,在班级范围内自由选择分享对象,在了解对方的饮食习惯后,根据科学的饮食方法为他制定新的食谱。

【分析与思考】

在此案例中,笔者试图创设更为人本的英语课堂,根据任务难度差异选择不同的合作组织形式。在语言操练及反馈阶段,如Let’s say和Give some suggestions环节,为了让学生独立思考,更好地参与语言活动,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出量,保证学生在小组内的发言机会。在拓展和运用阶段,如Let's guess和Let's make a healthy diet环节,把核心话题放到四人小组甚至全班范围中讨论,让学生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触类旁通,加深对语言的了解,真正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完善评价机制,培养分享能力

教学评价在合作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节约时间和精力,通常学生已习惯老师评价,长此以往,学生们的合作和参与意识变得很薄弱,只是停留在表面阶段的分享互助式学习,缺乏经验和合作策略。这些都会影响分享互助式课堂的有效性。

【案例三】

本案例在讨论完Mike与Yang Ling的饮食习惯,比较完两人的饮食差异后,由学生主动生成健康饮食的概念和标准,这时笔者让同桌两人讨论,口头给胖Mike提出一些健康的饮食建议,学生发言后,笔者采用同伴评价的方式,让同桌同学对其回答进行口头评价。

在这个环节后,学生已基本掌握给出饮食建议的方法,这时笔者设计全班活动,让学生找到一个自己想帮助的同伴,了解对方饮食后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并写下来。由于此案例是一节公开课案例,课上有许多老师听课,这就为笔者选择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创造了条件。完成后,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一位听课老师,与他分享自己制定的健康食谱,并得到听课老师的建议和评价。

【分析与思考】

此案例中,笔者特别使用了同伴评价和听课老师评价的方式。同伴评价设置在同桌讨论之后,因为已经过组内讨论和全班反馈,学生心理已有所准备,这时让他评价,学生有话可说,并且当他知道自己有可能需要对同桌进行评价时,学生会注意倾听和思考,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听课老师评价出现在本案例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与听课老师互动,将评价的触角从生生之间延伸到师生之间。这样既充分利用课堂资源,获得评论的学生范围扩大,又节约了课堂时间,有效提高了效率,丰富了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