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58: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基础知识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目前,社会各个行业对人才需求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人才的信息素养要求很高。所谓信息素养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也必须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各高职院校应该针对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相关课程,安排足够的教学课时和实验场所。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各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不同时期有着各异的课程教学标准。
1 课程学习领域定位
根据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本课程是为各专业学生提供的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本文由收集整理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本课程也是为后续课程和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计算机技能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 确定课程学习目标
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职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和素质。我们以岗位的需要来培养人才,而且培养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他应当是适应整个经济全球化要求的“国际人才”。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目标要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技术基本概念,了解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具有操作现代典型计算机环境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意识。课程学习目标具体设计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等。
2.1 课程知识目标:(1)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2)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础知识及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3)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基础知识和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4)计算机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5)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的应用和信息安全。(6)计算机常用硬件驱动程序的安装及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2.2 课程能力目标:(1)信息表达能力:利用计算机以文档、演示文稿或网页等多种形式表达信息的能力。(2)信息处理能力:利用计算机建立处理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的能力。(3)信息获取能力:利用网络和internet资源,通过浏览器搜索、整理并获取所需要的专业及其它信息的能力。(4)信息交流能力:利用网络和internet,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的能力。2.3 课程方法能力目标:(1)信息技术理论水平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4 社会能力目标:(1)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与社会沟通交流能力。
3 确定课程学习内容
根据以上学习目标,课程学习内容可设计为:选取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内容、设计学习情境等。
3.1 选取典型工作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技术适应的岗位大致包括行政管理、简单财务管理、文书编辑、计算机操作员以及需要利用计算机进行工作的岗位。在此,我们可以根据岗位需要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如电脑选购、windows操作、会议邀请函制作、招聘简章制作、个人简历制作、职工工资表制作、企业销售情况统计、单位业务统计报表与分析、产品推广宣传片制作、网络信息检索和处理、电子相册制作等。
3.2 确定学习领域内容:结合典型工作任务可将学习领域内容设计为以下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基本操作、word文档编辑、excel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internet应用、常用工具软件。
3.3 设计学习情境:此环节是将选取的典型工作任务细化为适应教学的学习情境,具体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教学方法与课时、技能训练项目、教学条件与资源等。
4 课程资源建设
4.1 编写情景案例教材,根据课程目标,编写相应配套的教材,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料。
4.2 教案:全院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材、统一要求、统一授课计划、统一进度、统一考核。因此,采用统一的“指导性教案”。任课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对象和其他特殊情况,在“指导性教案”的基础上适当增删修改,形成实施性教案。“指导性教案”要根据授课计划的安排,明确每一次课的内容、主要知识点,重点突出,难点分解。根据内容特点确定教学方法。编写格式要规范。
4.3 多媒体课件:所有章节都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每一次课的多媒体课件都要作为一个小课题来做。充分运用文字、声音、图象、动画各种媒体信息形式,增加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4.4 建立教学资源网站,包括教学论坛、签到系统、作业上传和下载、资料下载、网上考试等等,加强学生教师互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4.5 建立实训案例库:开发建立案例库,案例选择尽量与专业需求挂钩,为专业发展服务。
4.6 建立自主学习系统,重要知识点的案例讲解录像、演示性屏幕录像、模拟练习屏幕录像、网上自测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方法。
4.7 开设工作室,让学生课余时间承接文档编辑等业务,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4.8 试题库建设:据我们的教学内容和考纲要求,编制考试题库和练习题库,每题都进行试题分类和属性设定,规划分值和得分点,形成可入库的单题。试题库建设可以逐年积累,为以后建立机考系统打基础。
4.9 实验场所建设:多媒体教室与微机实验室结合的一体化教室,硬件:投影仪一台
局域网环境,可访问广域网,多媒体计算机45台。软件:windows xp操作系统、office2003软件包、网络教学软件。
5 课程考核方法
5.1 在课程考核上,建立一套完整与符合实际的考核方案,以考促学,以考促训,采取“过程+期末+社会实践”考核方式,以“应用考核”为核心的考核体系。5.2 过程成绩包括学习纪律与学习态度、职业素养、项目作品三个方面,并且有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具体操作时候做到:(1)学生每次上机练习时有过程记录、评价;(2)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评价;(3)大、小作业评价。5.3 在学生考证方面,可以推行《ceac认证办公软件应用专家证书》作为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该证书的考核方式采用案例考试,注重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师资队伍配备
6.1 团队规模:基于每届1个教学班的规模,配置专兼职教师2人;其中,专职教师1人,兼职教师1人,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互补性强。
6.2 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具有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相关知识,具备计算机网络配置相关能力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
6.3 课程负责人:熟悉计算机网络、通信专业相关技术和高职教育规律,能熟练配置、维护、测试计算机网络,教学效果良好的“双师”教师。
6.4 “双师素质”教师:“双师”比例达到70%以上,承担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和工学结合课程的专业教师应为“双师型”教师。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网络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被逐渐地广泛应用到中职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搭建网络交流平台进行学习与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师生感情。
【关键词】
数学教学;网络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日益进步,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资源已经开始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网络信息技术逐渐被广泛地应用,成为辅助教学的主导方向,这要求教师需具备新的思想,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让教学效果更加显著。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通过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以一种形式或多种形式的组合表现出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感性素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使其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由此,合理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拓展教学途径是如今中职数学教师思考研究的重要内容,现从下面的几个方面加以思考和探讨。
一、利用网络收集丰富的数学资源制作教学课件
近几年来,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对于数学教科书每个章节的数学课件和教案都有很多。又由于数学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和定理比较冗长,若全部板书出来会耽误许多课堂时间,预期的教学计划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因此,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运用网络来获取其中的各种信息内容,如图表、动画、音乐等,将它们与数学概念整合在一起是最省时、最有效的方法。根据各节课的教学需要,我们从网上下载图片、动画、影音等,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短时间内制作出满意的教学课件。对于在网上下载的完整的教学课件资源,我们也可以针对自己课堂的需求,利用网络技术挑选出合适的图表、图形、动画等内容,然后经过重新组合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比如:在上区间这节课时需要结合列车的速度引出新课,我们就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下载列车的运行视频;在上指数函数及其图像时,便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整合出细胞分裂的Flas,然后再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中的几何画板抽象出指数函数的图像,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定义形成正确的感性认识,增强数学就在身边的意识。
二、构建校园网络数学教学交流平台
在如今的网络科技下,中职学校已经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了属于自己专门的网站。同时,在网站中设立出独立的平台,平台中可以由数学教研室的教师提供出新时期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新型习题,还可以把网上收集到的资源或教师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分门别类,然后上传到学校的网页中以供大家互相学习借鉴,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数学教师也可以把校园网上没有的数学资料的网址提供到平台上方便大家交流查找。这样的校园网络为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自由、快捷、和谐的学习交流氛围,通过数学问题的探讨和不同教学观点的交流获得新的见解。在网络环境的帮助下,教师不仅成为了数学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者,也成为了数学资源的传播者。教师通过学校组织或个人自主的网上学习,将关于全国优秀的数学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高级数学教师的先进理念和方法的视频上传到校园网络平台,让大家观看学习。教师们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和其他专业课教师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借助网络搜索数学与专业课的联系,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数学教学方案。
三、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创新
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包含了数学的语言、思想、方法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在新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及时地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养,推陈出新,如果一味地用自己过去的教案和习题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以,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在课前从网络资源中搜索本课时内容的典型例题,然后适当进行删减、补充、变式或创编,最后在教研室内共同研讨探究,形成学生的随堂练习题。这样不仅为数学教师省下了选题的时间,提高了备课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也提供了数学教学创新的网络平台,丰富了数学网络资源。四、利用网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感情当代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新观点特别感兴趣,其中,中职院校的学生对网络的运用最为频繁。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适当运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对一些动态性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培养学生上网搜索和下载数学问题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用与学生面对面,便可将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和典型例题传递给学生,并把分散的学生链接成学习小组,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此同时,教师可利用网络技术创设师生交流环境,在课后学生对课上没听懂或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与教师自由地探讨,数学教师不再是古板无趣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好友、知识交流的伙伴与向导。
【参考文献】
[1]贾玉凤.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J].教育前沿,2009(3)
[2]刘建华.网络环境对高职课堂教学的影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2011(5)
[3]唐永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初稿[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改革;教学的规范化;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小学语文课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课堂上,游戏性情境大增,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多媒体更广泛应用于教学,学生在音画并举的环境中开心观看,甚至于一些与课文关系不太大的故事、名言被拓展出来……形式的花哨却让我们不得不思索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我们在课改中是否远离了教学三维目标,我们是否在字词句段上下了一番工夫,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否在不断提高?通过实践,笔者发现:语文课堂的规范化是我们课改中不可轻视的问题,所有的方式方法的新突破都要以规范化的教育教学方式为前提。我们提倡课改中的步子迈得大一些、走得快一些,但语文的规范化应一直是我们遵从的要旨。
经过不断实践和反思,笔者以为,我们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规范化。
一、规范备课,注重实效
现在从网上下载教案、学案简单之极,信手拈来,所以,许多教师采用网络下载的方式来写教案,熟不知其弊有三:(1)别人的教学案是针对他自己的具体学习环境而设计的,我们要因地制宜就不能照搬照用。(2)总是用别人的东西就会失去自己的主见,没有了自己的主张在课堂教学中就不易灵活掌控。(3)网上的教案的水准也是参差不齐的,不一定就是优秀的和适宜的。有的教师不仅用现成的网上教案,还用现成的网上课件;有的教师把从网上搜集到的好几个课件分别播放并成为一堂课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样做的效果不好。一是内容上有重复,二是不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听,三是学生仅作为一个观众,参与意识会淡化,不能突出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所以,看似省时省力的做法实则存了隐患。
我们应在备课环节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认真研究教参,形成自己的主张,定好教学的重点与难点。(2)在集备中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也不断听取同行意见,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有益补充和修改。(3)参考网络资料来取其精华,再次充实自己的既成方案。(4)通过教学实践,对已完的教案进行反思与改进。所以,我们可以选择那些必要的网络资源,经过与自己教案的整合有机融为一体。总之,在备课环节我们不能偷工减料,它不仅是形成自己教学思路的过程,也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掌控。
二、着重基础,目标明确
在课堂上,语文教师越来越注重教学形式的活泼生动,课堂小游戏、课本剧演出、小组快速抢答等方式层出不穷。多种多样的形式固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游戏时不能单纯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要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联系在一起。不能抛开教学目标,应是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去设计情境与游戏,让知识与能力在愉悦的氛围中完美结合起来。若只强调的课堂的乐趣而忽视了教学目标,便是喧宾夺主了。
例如,笔者曾听一堂《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时,那位教师为了让课堂气氛更活跃一共用了三组学生来进行课文表演,共用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学生的模仿与服装成了笑点,大家玩得很开心,可是于学习上有什么收获呢?我们不反对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制造,但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基础知识得以传递与掌握、基本技能得到锻炼与提高,只是为了好笑好玩而设计就会失去教学的目标。
三、精心设计,有效组织
将字词句段章的知识有机地融于情境之中,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中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提高,是我们精心设计教学的规范化的体现。在课堂上,我们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一定要注意让学生的兴趣点围绕在知识的学习上进行有效教学,不可有失偏颇。
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蹋透了”》一文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也采用了情境再现的方法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但是,我不把重点放在表演上,而是将对词语的理解融入到指导表演中。如当学生饰演的“我”要表现出听到妈妈的赞美要表现得“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的神态时,我指导他思考为什么“我”会腼腆,为什么“我”又得意洋洋,应当是个什么样的心理,又用什么样的神态动作去体现?学生想了想,采用低下头偷偷地开心笑的动作来体现角色的心理。这样,在教师指导学生时大家都能理解了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并很好地揣测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总之,多动脑子,将教学内容设计得灵活一些,在教学中就能事半功倍。
四、评价体系,关注全体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育人与种树的相同点,他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基础不同、水平不同、爱好不同的几十个学生,我们不能将眼光只放在优等生身上,学优生与后进生相比,我们更应多关注后进生,给后进生更多的阳光雨露,这才是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上,谁回答问题好,教师就表扬;课下作业,教师每次总爱表扬那些写得认真、正确率高的学生,当然无可厚非,但我们却忘记了绝大部分中等生和后进生。这和规范化的语文教学宗旨是相去甚远。
我们的教学要关注全体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将难度拔高而不考虑后进生的接受能力。在提问中不能只关注积极分子,更要给那些性格内向、轻易不开口的学生创造机会。在作业评价上,分层进行,分级别评价,让更多的学差生因点滴进步而受到表扬进而爱上学习。让所有学生都有所发展才符合教育的宗旨,才是我们语文教学规范化的体现。
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已经在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内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也成为高校教育体系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成为了教育体系内主要课程。在新课标教育改革背景之下,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首要任务。所以,本文对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针对性意见,希望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
前言:
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建设过程中,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内广泛应用,对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进行了解,已经成为了高校学生基础素质。因此,高校进行改革,已经成为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所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单一
在传统计算机网络教学内,教师与教材一直都是教学体系内核心,最为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已经应用了多媒体技术,但是教师对电子教案过于依赖,就会造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沟通有限,学生也就无法自主进行学习沟通,也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1.2学生计算机水平层次不同
由于受到地区及生长背景等因素的限制,高校学生所了解的计算机知识存在显著差异。偏远地区与城市内的学生相比较,能够接触计算机的次数较少,部分学生甚至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之间并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及构造并不了解。但是城市内的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之前,都已经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技术已经初步了解。这样就造成学生所具有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为老师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造成较大难度。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学习需求[1]。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改革方案
2.1普及网络教学平台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逐渐普及过程中,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首要任务就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不仅仅能够有效填补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上所存在的不足,同时还能够有效对计算机网络教学进行眼神。网络教学平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较多优势,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在线服务,方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实际需求,同时学生还能够按照自身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学习实践,选择适合自身应用的知识进行学习。与此同时,网络教学平台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答题模式,例如网上测试、网上答题等,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学生与教师在沟通交流之后,教师可以按照不同学生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提高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2]。
2.2采用分级教学的形式
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学生所存在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情况,高校可以在学生刚入校的时候,就对学生计算机操作情况进行了解,在保证学生了解的情况下,对学生能够采取分级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计算机网络教学教师在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之后,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点讲解,保证学生能够对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进行讲解,有效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教学知识的了解,保证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其次,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有着初步性了解之后,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深层次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讲解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开展网络视频教学,有效缩短教学时间,保证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
2.3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重视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及计算机网络学科特征,对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要是没有做到及时更新视情况,学生也就无法有效满足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计算机网络教学最新成果讲解给学生,保证学生能够及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了解,同时让学生能够有效对网络知识及技术及时了解[3]。
三、结论
简而言之,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对计算机网络教学内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计算机网络教学问题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帮助计算机网络教室对教学方式进行完善,有效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
作者:陈希源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杨进.新教改背景下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改革探讨[J].才智,2012,21:245.
1.1培养中医思维方式:中医学是在浓厚的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理性思辨和哲学睿智的医学。对于刚刚接触中医的人来说,《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是完全陌生的,与他们之前所学习的现代科学知识及所身处的现代科技环境有很大的差别。而中医学的思辩性思维,也会使习惯于逻辑性思维的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多困惑,造成对中医理论的误解以及学习兴趣和效率低下。哈佛大学有句名言:“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异,不是知识也不是经验,是思维方式。”因此,初学中医,亟须培养中医思维模式。因此,在讲授基础理论课程之前,我们着重《中医学导论》的讲授,其内容包括中医学的学科性质、先秦百家思想与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学的医学模式、中医学的本质特征及中医学对世界科学的贡献等,使其能够认识到中医学是不同于现代医学乃至于现代科学知识体系的传统医学理论体系,有其自身的独特规律和特点,逐步培养中医学整体的、辨证的思维模式,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1A]。
1.2引入人文文化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根基,中医思维方式形成的基础,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水融的关系。而一般来说大学新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贫乏,因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应加强文、史、哲等知识的讲授,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如哲学基础部分是建立中医思维模式的关键,在讲授过程中就可以结合中国古代哲学,以及天文、地理、气象、物候、历法等知识予以阐述[1B]。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而且能帮助学生领悟中医理论的内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中医特有的思维方式方法。
1.3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从内容上看,《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包括四大知识模块,即:中医学哲学基础、藏象理论(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原则,各知识模块特点不同。因此,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合该课程全部内容,而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我们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出发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多样化教学,采用了互动式、案例式教学等多种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3.1互动式教学:课堂上,我们常用讨论法进行互动式教学,按照“选题-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提问-解答-点评”的步骤,逐步引导学生透彻理解题意,明晰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贯通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此种教学活动,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可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巩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3.2案例式教学:例证是教学艺术的催化剂,它可使抽象的内容更形象具体,深奥的内容更浅显易懂[2]。而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作为中医临床实录的医案,能最直接地反映医生的临床思维。因此,案例式教学接近于直观场景,克服了从概念到概念的抽象理论课堂教学方式的弊端,不但能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利于学生理解记忆,适合中医基础理论的任何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学习内容及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采取不同的形式。最初可以以讲述为主插入案例分析,例如在讲解“气能生血”时,可以例举临床补血配合补气药治疗相关血虚的病例。而后期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分析理解问题能力提高,我们就可以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内容详尽且通俗易懂的古今医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1.4配合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图像、文字、音乐、动画等,利用PPT、视频、录像、幻灯片等方式,综合处理授课信息,创造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其优势是它能把多种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们能从多角度、多途径获取大量的信息,特别是以往教学中较为欠缺的视觉信息。如经络学说的内容,结合多媒体教学,则图文并茂,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多媒体的设计要突出重点,而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注意师生互动[3]。
2加深理解,注重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尤其在医学教育中,它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种必不可缺的教学方式。《中医基础理论》实验教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重大变革,它能使抽象、深奥的理论得到直观的体现,中医方药的神奇效果得到验证,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
2.1在示教室观察各种示教模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某些内容理论性强、抽象,如经络学说中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分布规律等,很难如解剖学一样让学生目睹其真实状态,教师讲课费力,学生又难以理解。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让学生走进示教课堂,通过人体经络模拟模型观察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进而总结其走向规律、交接次序及在人体的分布规律等,如此则改善单纯课堂讲授时枯燥乏味的不足,增强教学效果。另外,舌象仪、脉象仪等各种直观示教模型,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起到重要作用。
2.2通过动物实验理解中医理论内涵:近年来,我们尝试逐步引入动物实验到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在系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实验方法和手段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验证和阐释,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如学习阴阳学说时可设计如下实验:制作阳证、阴证动物模型,观察阳证、阴证两组动物模型的表现特征如神态、眼球、活动及皮肤血管情况,并测量体温、心率的变化,运用阴阳学说理论对比分析两组动物的症状发生机理,从而加深对“阴胜则寒”、“阳胜则热”理论的理解。
3强化记忆、拓展知识,利用网络资源
由于《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学时数少,单纯的课堂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创建《中医基础理论》网络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一个课后学习的平台是非常必要的。该网络资源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学习、教学内容拓展、学习水平测试三个方面。
3.1基础知识学习平台:该平台的资源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讲稿、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等。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提前预习,使学生对每一次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有一个了解,避免听课时主次不分,影响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往的课堂教学,学生往往只顾忙于笔记而忽视了老师的讲解,从而使很多晦涩难懂的中医概念无法真正理解,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注意到这一点,我们把讲稿及全部教学课件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下载,使学生上课时能集中精力听讲,而老师也能在保证重、难点知识讲清讲透的同时,加大课堂教学信息量,如此则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2教学内容拓展平台:拓展平台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开阔视野,从多角度全面认识中医。如千古中医故事、中医大家讲座视频等,可使学生对中国医学发展的坎坷历史、中医学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医学的贡献等有一个了解,进而增强学习中医的信心;中西医学比较部分通过对中、西医学的医学模式,中、西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各自诊疗疾病的特点等方面的对比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中西医学各自的特点、优势及不足,利于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形成,并有助于以后临床诊治疾病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并利用现代医学先进的方法手段弥补中医的不足;案例教学内容可通过简单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最新研究进展部分则结合现代知识和现代研究成果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剖析,这样既有助于其理解和记忆中医理论知识,弥补中医理论较抽象、难理解的不足,还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
关键词 教师备课 基本内容
备课是每位老师的基本功,每年都有一些新参加的工作的教师。每位教师是在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备课的。积极主动地掌握小学生特点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品德,提高小学生素质的能力。教师要做到新的教学形势下“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要和学生有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不强调“死板”的模式关键在于备好课,必须具备以下内容:
一、备教案
小学学生教学必须根据班次、培训目的、培养对象、学生基础写好教案。教案的内容包括:课题、章节、使用教材、参考资料、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网络、教学时间、板书设计、彩色粉笔的利用,教学过程和教学回顾。
二、备学生
小学教学的学生,年龄小,学习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教学前应搞好调查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际教学。
针对学生年龄小。缺少自学习惯,学习时易于玩耍和困倦的特点,在讲课时要勤休息多活动。掌握学生情况,这个问题该让谁来回答。怎么举一反三,受益于其他学生。
教师在备学生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现,意识在备课中重课堂情趣,教师向导演一样,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情趣调动起来,备学生中都要有预见;二是在备学生中重感悟,让学生打开思想智慧的闸门,去吸收;三是在备学生中和实际教学上让学生重参与,让全体同学都从思想上、精神上全体同学的参与;四是要求全体同学密切合作;五是重评价,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如:好、很好、不具体、真棒、多鼓励的原则;六是教学中重创新,如读书、写字、回答问题;七是重差异,也就是说,结合实际要分类指导,要表扬有度、或立即或延迟表扬等;重实践从朗读、到写字、作业等看实践的效果。所有这些都要在备学生中想到,现场如何发挥,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三、备教法
特别要注意教学方法,如语言风趣幽默,多搞实物教学和现场娱乐教学,多演示,多变化。
(一)针对小学生文化水平低,有的识字困难的特点,要注意板书,要多重复解释、多写字多画图、字写得大而清晰、工整,停留时间长些。还可把讲授的内容拟成一些小题,搞一问一答式。
(二)针对学生缺少感性认识的特点,要尽量使教学网络、模型、图表齐备、讲课内容先少后多,速度先慢后快,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使他们听得清楚,看得明白。
(三)针对小学生基础差的特点,要尽量做到深入浅出,比喻形象,要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对某些道理加以说明。
(四)针对小学生家喜欢玩耍,教师必须研究讲法,做到少而精,多讲急需的知识,多练操作技能,增加实际操作时间。
(五)针对小学生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不等的学习特点,讲授内容应以中等水平为好,多参观、介绍经验、组织讨论;多讲学习对生活的重要,多讲新技术、新经验;多进行实际训练。
四、备难点
所谓的难点,就是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不易掌握、运用的知识,以及复杂的技能和生疏的技能。
(一)难点来自于教材之所以难,主要是教材抽象和问题比较复杂。处理这类难点的办法是多举例多演示。例如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如5-2=3,就画5只小鸟,飞走两只,还剩三只。还可以通过模型的演示。载入分配器的结构等,学生难于掌握它的规律性,解决办法是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并化整为零。
(二)难点来自于学生 解决办法是普遍讲授,个别讲解,重点辅导,因人施教。
(三)难点来自于教师 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提高学习能力。
五、备重点
重点就是教材中最基本的内容。只有学生集中精力,学深学透重点内容,才能学好其它内容,如数学和语文课的交叉等。
六、备语言
课堂讲授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离不开语言。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语言技巧。应能通过准确、精炼、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所要讲述的内容。丰富的语言、恰当的词汇、确切的比喻、精炼的句子都能使学生一听即懂。
七、备教态
如果教师心情愉快、信心百倍,教态生动活泼,大方自然,学生的精力就容易高度集中。如果教态生硬死板,没有手势或姿势不自然,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没精打采。再者,为人师表,衣帽整洁,举止端庄也很重要,教态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八、按教学理念备课
在备课中,要从思想上要有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达到六个树立:一是树立课程意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二是树立教学过程意识,吃透教材,开发教材驾驭教材;三是树立教学中的导学意识,结合实际的艺术加工;四是树立教学的开放意识,要读懂、理解、消化,实现“三个突破”教材的加工重组;五是树立教学中的整合意识,处理好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六是树立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如写好字、读好课文、恰到好处地讲解好课文,让学生很好地吸收掌握知识和能力。
九、备教具
备课时要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哪一种教具,如网络、投影、幻灯、示教板、挂图、演示台、实物、模型等;考虑到如何使用所选择的教具,什么时候让学生看,让学生主要看哪部分,丰富多彩的演示会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如果教具选择、使用不当,会分散学生精力。
十、写教案
基于前期内科护理学省级精品课程申报成功,网站建设成形,在后期课程建设中,笔者所在课程组结合此课程网络平台,在深化内科护理学课程建设过程中,有了较深入的实践和思考。
1课程网络平台上已形成多种有效资源
课程网站上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是不断更新的,教学大纲在每学期都根据学生情况适时调整,教案及课件由相应负责的教师按照课时安排及时上传到网上,学生可用学号及个人密码登录查阅课下学习,这些课件与上课所用课件有所不同,其覆盖面更大,会补充各疾病最新的理念、应用技术等,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拓展,同时这些课件和教案也包括课堂要求自学部分的内容,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条件。
病例资源库是我们课程建设中实践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包括有内科各个系统疾病的病例资源,其形式多样化,除了文字病例资源外,还有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表现形式的病例资源,作为实践课教学的资源库,不但使教师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而且还使学生非常便利地在网站上获取实践学习资源。作为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的教学病例还配备有相应的案例分析问题,以供学生学习实践。
交流论坛供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之间对内科学各专业有关问题进行在线双向讨论;学生可在疑难解答区向教师提问,由教师定期回答;教授论坛讨论区则为本教研室副教授以上的教师定期对某些疑难或热门话题进行讲解、释疑。论坛设置内科各专业讨论区,栏目包括作业区、教授论坛讨论区、疑难解答区、病例讨论区、综合资源共享区等,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及教师之间的沟通创建了良好的环境。而在各专业综合资源共享区设置有前沿动态报告专栏,提供的是内科护理学各专业最新的进展,由专业教师通过参加内科各专业交流会议获取专业发展新理念、新技术及新进展,并以文字报告形式展示专业最新动态,为学科教师充实专业知识提供了平台。
2从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来阐述结合课程网络平台的课程建设实践
2.1教学队伍建设教学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主体,是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所以对于教师的培养我们始终要重视,始终要坚持不懈,形成一套培养机制,不断完善成熟。目前利用已形成的网络平台进行教师培养。①通过网络平台上丰富的前沿动态资源不断学习,自我充实。我们不能闭门造车,需要打开大门与人交流。组织外出学习,实地考察,相互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交流论坛上汇报学习经验,取长补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实力。②资源共享,协作共进,通过合作完成不同系统教学任务,分工明确,使得个人教学内容少而精,但团队之间又相互沟通协作,达到“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效果。如分配各系统内容到某教师,其他教师的有关该系统的资料通过网络交流平台汇总到该教师,进行该系统教学内容的大纲编写、课程设计、课件制作等,最后形成优质的教学资源上传到课程平台大家共享。另外,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进行分组,以小组形式参与教学与科研,在教学中,以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青年教师,科研中,以科研能力强者带科研能力弱者,最终共同发展。
2.2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建设也即教什么,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教学内容选取和体系优化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它不仅决定着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而且决定着包括教材建设在内的所有其他教学条件的建设,因而应从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与改革。我们课程内容的优化选取是在经典性、实践性和前沿性的原则指导下,保留经典内容也即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同时根据内科护理学是临床专业课的学科特点,要保证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还要选取临床发展前沿动态知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证课程建设的与时俱进。这样我们既要保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又要较好地处理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但由于课程本身教学工作量大课时少的特点,我们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中就充分应用了网络平台来处理这些问题,如通过课堂传授与安排网络自学结合,处理常见病与少见病的关系,保证教学内窬的相对完整。而对于基础知识的处理可采用预习回顾方式,在网络平台上建立与基础课程的链接,指导学生课下完成,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还有对于临床新进展可通过提供刚上教学资源,包括在网站上建立的前沿动态、学术交流及参考文献资料等模块,来帮助学生了解l临床新技术、新理念。
2.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我们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采用合理的教法把条理化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这是实现教学日的保证。因此也是课程建设的灵魂。在教学方法上,理论课教学主要围绕多元化原则,通过启发、讨论、学生展示、课堂讲评和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并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课教学则更加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学生对教师定制或自编的病例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或进行情景剧表演寓教于乐,来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而在这些教学方法手段应用中,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均在课堂以外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网络平台,如不断更新的教学课件、案例资源库及案例分析实践等,开辟学习的第二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如前言动态报告提供给学生专业最新进展,可以扩展学生知识面,实现部分能力较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3讨论
结合网络平台进行课程建设改革有较大的帮助,何晓峰等已提出在内科学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在于解决了内容对学时少的矛盾,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l1]。网络教学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拓展和丰富了教学信息资源,加强教学交流,创造了全新的教学方式。而我们前期精品课程建设,使得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日渐丰富,教育资源的网络化具备实时性、交互性和广泛性等特点,网络环境也必然会影响到目前的教学格局l2],我们因势利导,在现有网站平台上充实课程资源,实现课程建设,顺利通过省级精品课程审查,在教学中取得学生及同行一致好评。总之,内科护理学精品课程建设不单是一个公开的课程网站,而是一项不断完善的工程,需要充分利用它所形成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以达到完善课程建设这一最终目标。
【关键词】教学内容问题型原则做法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39-01
对日常教师课堂问题的诊断分析中,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存有基于教学内容问题方面的不足,如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启发思考的方法、课堂探究气氛、思维想象力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新旧知识的切入点等,这些都与课堂问题的设计及提出有关。调研中笔者看到,由于个别教师还习惯于把教学内容条理化后,再原封不动的教给学生,没有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深刻内涵,甚至没有提取教学内容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进而形成问题。思维方式的定势化和以师为本的滞后化,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排除这种障碍的有效方法,就是变教学内容条理化为教学内容问题化。
1 什么是“教学内容问题化”
“教材内容问题化”即教师备课时,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取教材内容所蕴含的有效信息,形成信息结构,编织信息网络;然后对信息网络进行加工,形成一个个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问题。再依据教材内容,结合教辅材料,使问题的答案科学化,通过和同学科老师的互动交流,书写出“问题型”教案,最后在教学中根据课前、课中、课后的具体情况灵活出示问题,开展讨论,进而升华问题,生成新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2 为什么要“教学内容问题化”
2.1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要求彻底改革课堂教学的陈旧观念和落后方法,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需要老师引领,需要提取有效信息;而提取有效信息往往不是没有联系的知识点,而是众多的知识点组成的知识链和知识面;怎样把知识链和知识面传授给学生?老师必须把它组织成一个一个的问题。所以,把“教学内容问题化”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2.2提高教师理解和驾驭教材能力的需要。新教材内容看似简单,但是它所蕴含的思想和培养学生的要求都较以前的教材有着质的飞跃,这就需要教师师用更敏锐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更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用更全面的能力应对课堂新问题的生成。只有把教学内容问题化,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生共同探究、合作,才能真正驾驭新教材。
2.3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首先,教师应引领、培养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自己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应根据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设计不同层的问题,以引领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正视学生差异,因材施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其前提是必须将知识转化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实现学习质量的飞跃。
2.4构建有效课堂的需要。有效课堂首先是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而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由一个或一组具有共性(指向于同一目标)的问题组成,否则,教学环节就成为虚拟的时间和空间。可见,有效的课堂需要有效的环节,有效的环节需要有效的问题。把教学内容问题化,既能实现教学目标,又能达成有效的课堂。
3 怎样做到“教学内容问题化”
3.1提取有效信息,形成信息网络。教学内容所提供的信息是丰富多样的,完整性的教材,其每一个章节或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有不少无效信息作为补-充。而且,教材一般是叙述知识,而不是探究问题。所以,捕捉每一章节的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后,形成本单元甚至本学科的信息网络,这是理解和探究教学内容,从而居高临下地驾驭教材的最核心的要求。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问题,才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所以,结合教辅资料,反复地、不厌其烦地阅读教材,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是提取有效信息进而形成信息网络的基础。
3.2依据知识网络,设计问题。网络的大小和层次是有区别的。从小到大排列,应该是:课时教学网络章节网络单元网络学科网络;从易到难排列,应该是:点点网络点线网络线线网络线面网络综合网络。同时,网络的大小和层次又是有联系的。往往表现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前者是后者的细胞,后者是前者的集合。如果我们把构建知识网络比作织成一张捕鱼的网,那么,提取教学内容有效信息就是织网的线,而依据知识网络提出问题,就是捕鱼网的网结,不过,鱼网的网结织成的网眼差不多是一样大的,而我们设计的问题的题眼是有大有小,甚至是复合的。
3.3问题解答,科学规范。首先,要依据本节教学内容提炼答案要点,有些跨度大或带有总结性的问题,就要依据某个单元或几个单元的教材内容提炼答案要点。其次,要参考教学辅导材料,对答案要点进行必要的补充,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其三,师生在互动的实践中生成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得出相对准确的答案。
4 “教学内容问题化”应坚持的原则
4.1突出重点,题型多样。对重点问题,一般应设计难度大的题目;对基础知识,一般应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难易搭配,错落有致,既突出了重点,又兼顾了一般,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启发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4.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般地,设计的问题要先易后难,做到层次分明,难易适度。理想的设计问题的状态是:根据教学目标,在大多数学生通过个人努力都能做对80-90%的问题的前提下,余下10%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发生思维碰撞,在讨论中明辨是非,培养能力,达到以问题巩固知识,以问题升华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4.3因材施教,分类推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设计难度不同、长度不等的问题,以达到分类推进、全面提高的目的。
本文总结分析以往《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的缺点,提出一套改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及考试方式的解决方案,为其他公共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整合;优化;计算机;网络资源;新农村学生
一、研究内容
利用网络资源在高职教育中加强培养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有效应用的研究,主要包括:在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中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培养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构建一种利用网络资源加强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及其评价标准研究重点是探索出一种利用网络资源加强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切实有效的培训模式,难点是整合各高职相关资源,构建适合培养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专题学习网站及学院教学网络资源库。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教学实践反思法)为主,再辅之观察、调查、个案分析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出成果,从而推进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二、研究措施
1.分析新农村学生,以提高新农村学生信息素养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研究基础
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培养新农村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必须转变新农村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新农村学生为主体,让新农村学生由观望者变为亲自操作者。针对新农村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采取了三条措施: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强化来自新农村学生的计算机上机操作练习,让新农村学生尽快掌握运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②积极开设与计算机相关的选修课作为公选课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为各班级培养骨干,促进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实践能力的提高。③授课教师通过开展运用网络搜索相关学习资料的学习活动,不断提高新农村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分析教师,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为研究突破口
要以网络资源平台作为加强职高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性的提出了教师应该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将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课教学相结合的三条措施:①鼓励教师参加广西教育厅举办的教学技术大赛,开展全院性质的多种形式的教师技能的展示评比活动,以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力。②聘请有经验的教师以公开课形式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的培训,Word、PowerPoint、Excel等办公软件及网络基础、简单网络应用。③扩大多媒体教室和电脑机房数量,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甚至大多数教师自己也拥有笔记本电脑,这为教师运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加强新农村学生高职实践能力培养创造了条件。
3.完善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站,以学院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契机
建立了基于校园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站,较大地充实了学院网络教学资源库,为师生员工师生从网络中收集、下载了图片、视频、课件、教案、试题等带来了很大的便利。①积极利用“微课”能够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教学资源的特点,加大“微课”教学资源库的艰涩与研究,促进其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关键概念和一些难以理解却要求掌握的技能。②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课程教学分模块进行,将课程考核由原来的期末统考改为分阶段考试,即“学完一个模块,考核一个模块”,建设以点带面、以模块覆盖全局的教学新模式,设计一个合理的模块化教学的方案及分阶段考试的考评体系。③分模块教学、分阶段考试方式可及时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④针对校内实训场所的新发展、新情况,整合现有资源,采用项目管理方式整合实训资源,为实训场所和实践教学管理设计、开发一个统一的、基于角色访问控制(RBAC)的管理信息平台。⑤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课程教学分模块进行,将课程考核由原来的期末统考改为分阶段考试,即“学完一个模块,考核一个模块”,建设以点带面、以模块覆盖全局的教学新模式,建立基于校园网的课程网站,设计一个合理的模块化教学的方案及分阶段考试的考评体系。
三、研究成果
完善了加强新农村学生高职实践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校园网站及教学资源库。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让学习者自己收集、分析并选择信息资料,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新农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情景。促进了新农村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新农村学生发展趋于主体化。新农村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计算机及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新农村学生提供了更加方便、丰富、快捷的信息与知识,也大大的提高了新农村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了教师积极主动的探索,教师队伍向优质化方向发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教师中形成了一种自觉运用网络收集资料、开发多媒体课件、使用网络资源教学的良好气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明显增强。
四、研究结论
通过本课题研究,加快了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开发了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网站,构建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培养职高新农村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有效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运用网络资源引导新农村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袁良凤 黄小娥 单位: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从龙.在农村环境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探索
[2]张清荣,郭文菁.高职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研究,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3]杜钦生.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长春大学学报,2011.8.
我们的网络课程设置包括: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考试、调查工具、统计信息、课程设置,共6个部分。
1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部分介绍了本次网络课程包括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以及主要的参考书目,使得学生对本网络课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整体的把握,学有余力的同学还能够根据参考书目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另外,还有讲授教员的相关介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三级教授等科室精英人才。
2 课程内容
这是我们网络课程中的重中之重,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内容。我们初步精选了包括神经系统发育与凋亡、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再生、神经元兴奋性、神经免疫调节等主流领域的理论课内容,从总体上把握现代神经科学发展的脉络;同时,在每一节课程的具体内容上,会加入额外的文献,关注当今神经科学领域的重大问题、前沿问题以及前瞻性问题,给学生提供学习和拓展的资料,拓宽学员的视野。
以“神经系统发育”这部分内容为例,这一部分总共包括4个小节:发育生物学简介;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年中枢神经系统的干细胞以及发育生物学相关研究。每一小节都包括六部分内容:网络教材、电子教案、讲授教材、最新进展、专业网站、学员课题。其中,网络教材部分与传统教材区别不大,旨在给学生一个权威的概念和基本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快速的浏览获得初步了解。电子教案是每节课程的教员根据教材内容和最新进展,所编撰的幻灯,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进行有条理地编辑,并辅以大量的教材中没有的生动图片。讲授教材是录制的主讲教员讲授幻灯,会以电子教案中的幻灯为主来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同时看到幻灯、主讲教员和基本内容提示,基本等同于传统课堂授课。最新进展中是主讲教员提供的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最新英文文献,学员在学习完前3个小节之后,基本具备了看懂这一英文文献的基础知识,同时又可以学到相关的最新进展,了解正在进行中的相关科学研究。专业网站和学员课题两个部分不是每个部分都会有介绍,取决于该部分内容主讲教员的推荐。专业网站是推荐的相关内容的专业网站,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学员课题是曾经在科室中进行过实验研究的本科室学员所进行的相关课题设计和研究,可供学生以此为借鉴,进行自己课题的思考和筹划,以促进学员更深入地理解本节课程的相关内容,并参与到相关研究中来。
总之,这些课程的设计既帮助学员完成基本内容的学习,又促进了他们学习的深入和学习的主动性,并通过更进一步地参与到最新最前沿的相关科学研究中,来加深对基本内容的理解和加强科研思维的训练。
3 考试、调查工具、统计信息、课程设置
考试部分为考试版块。普通学员在平时无法登陆该页面,只有在老师发放试题后,学员才可以登陆并回答试卷。该版块可以作为正式考试前的练兵之用,也可以开展正式考试。
1.一体化教案学案的基本内涵
教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教材的组织等。
学案,这是一个新词,《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该词目。有一种解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教学,《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学习,《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从阅读、听讲、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可见,教案是教师经过分析、加工、整理教材写出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等的案例;教案侧重于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学案则是由教师精心编写、设计,学生用来进行学习的案例。它不但可以利用浓缩的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而且可以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支持学生的这种行为。学案是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教案从属并服务于学案。前者强调教,后者更强调学。将这种高效的可行性的方法加以规范、补充、完善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称之为教案学案一体化。
2.一体化教学案的设计
2.1教学案的内容组成。
一体化教学不仅仅是对常规教学方法的继承,更重要的在于创新,它不仅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据,还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
一体化教学案中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本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方法策略,诱思导学,问题讨论,达标训练,推荐作业等部分。这些内容是相对稳定的,是针对于全体学生都适用的,属必学部分。
还有一些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增减的内容,即选学部分;主要包括推荐书目、网络资源、探究课题、实践课题等。基本内容中也应有选学内容及题目,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
2.2一体化教学案的基本形式。
由于课型和教学内容不同,一体化教学案的设计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需要而变化设计模式。常见模式有提纲式、填空式、框图式、问题式、实验式、习题式等,除此之外,还有任务式、补充式、多媒体式、网络式、空白自由式(自拟方案式)等。实际上,一个教学案采用的往往是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我曾经采用过自拟方案式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教学,要求学生将整节内容靠自己的能力设计出包括内容主线、训练习题等内容在内的一体化教学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一个教学案,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套路,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现在一体化教学案在评比课上运用得比较普遍,我试着扩大其使用范围,在平时的课上使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例如我在讲电离平衡这一节课时,首先复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定义,体现在教学案上是选择题:
下面属于非电解质的是(?摇?摇?摇?摇),属于弱电解质的是(?摇?摇?摇?摇)。
A.氯化银?摇?摇?摇?摇B.一水合氨?摇?摇?摇?摇C.醋酸氨?摇?摇?摇?摇D.金属铜
通过检查学生的回答,就可以看出学生对以往问题的掌握情况。然后以填空式的形式给出这两组定义的要点,指导学生在教学案的空格处做好总结性要点笔记,进而引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由浅入深用表格式展现课本上的讨论题,最后总结规律,并配以精选的习题。
3.一体化教学案的编写
3.1编写内容方面要遵循的原则
3.1.1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有机结合原则。
3.1.2学案适应的全体性与个体性相统一原则。
3.1.3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2编写过程要遵循的原则
3.2.1智慧归一性原则。发挥全组甚至全校同学科教师的作用,群策群力,创造出高标准的学案,而不是分配任务,一两个教师编写一节。
3.2.2形式归一性原则。同一类知识如都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形式上尽量相同,以获得形式上的美感。
3.2.3思想归一性原则。吃透教材、大纲、学生,将所有方面集中体现于教学案一身。
一体化教学案要集众人的智慧,指导学生学习。教师之间要团结协作、和谐相处。“团结融汇力量,凝聚诞生希望,协作产生智慧”。集体备课编写教学案,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校本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另外,我们还要尝试鼓励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可由师生协作编写教学案,并适时进行学法指导。
4.一体化教学案的作用与意义
4.1“学案教学”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以教师调控为手段,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它克服了旧模式中学习的机械性和盲目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技巧,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实现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结合,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并达到创新思维的训练,有利于素质教育。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评估机制;困惑思考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师生平等,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倡学生标新立异,鼓励质疑,激励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释放学生自我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共同的使命。
一、更新备课方式,提高课堂实效性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导致新课程的设置的重大变化。教师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应更加关注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即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益,让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向课堂要质量,备课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基础,是关键。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收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见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收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教参、收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等,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我校高一历史组,曾用过如下方法进行备课:(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二)利用互联网,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三)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高一全体历史老师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学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应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
二、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优化课堂教育结构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所以,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的有趣的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等,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这种教学,在习题训练和讲评课时,尤其管用。如(一)学生限时完成适量练习。(二)学生讨论答案,教师参与,了解学生讨论的重点集中问题。(三)集体讲评,教师答题。(四)学生给老师布置作业等等。师生间可以互换角色互相体验,讨论中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遇到难点老师给以点拨,最后教师板书全文主要内容作最后小结。实践证明,这种教法达到了课堂教学“高效低负”的目的,有益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学中,师生间始终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互相交流着,既为教学活动奠定了最佳心理基础,又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潜能和个性特点大有裨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积极的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的眼、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依据教学评价机制,重视现实教学要求
中学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评价历史教学,主要不是看教师是否能讲,不是看学生对具体的知识记忆多少和某一次书面考试成绩,而是要考察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可以展开课堂讨论,通过研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如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如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在学期历史学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历史课的学业成绩考核除了书面考试还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历史小制作、历史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也统计成绩。历史书面考试也从重知识考查向重素质考查、重能力考查转变,逐渐扭转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局面。完善历史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课外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读课外书、研究历史人物、讲历史故事,写历史文章,编演历史剧,学绘历史地图,收藏古钱币,参观历史博物馆,考察名胜古迹等课外活动方式,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多种素质,增长更多能力。
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尤其是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 “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四、困惑与思考
(一)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所要求的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方式,对年轻教师来说是个机遇,相对较容易实现角色的转变,对长年从教的中老年教师,如何快速实现角色转变,是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