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小结

小学语文小结

时间:2023-06-02 09:59: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小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小结

第1篇

备课充分,内容详实,在讲述《红楼梦》之前,不仅把作者曹雪芹的背景讲述了,还把曹雪芹的家族关系讲述得清清楚楚。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红楼梦》这一课,还让学生了解到了作者书写《红楼梦》时的历史背景。

何必钻老师示范课《绝招》

何必钻老师上课亲切自然,善于借助图、表梳理课文内容,使得文章脉络更加清晰,课文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在教法上,将原文填空以日记的形式让学生填空,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站在作者的角度来理解课文、品读课文。学生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学会了通过动作、表情、心里感觉来书写心情的一种写作手法。

沈玉芬老师示范课 《姥姥的剪纸》

一个人瘦,喜欢这个人的夸她苗条,不喜欢就说皮包骨。同样是瘦,但用了不一样的词,表达的情感就不一样。让学生感知语言表达的魅力,教会学生读书注意节奏。讲解课文时脉络清晰,先出示姥姥技艺高超的词语——褒义词;再出示作者自贬形象的贬义词,再问作者为什么自贬形象?问题层层深入,不断挖掘课文信息,观看本堂课仿佛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画面重现在眼前,听着学生的朗读也感觉有声有色。

薛法根老师示范课《珍珠鸟》课堂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循循善诱,开启学生智慧。

经典语录:

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文教学,致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这些发展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珍珠鸟》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狼和羊》欲辩解,先有礼;先否定,后说理。

《画》薛老师教法独到,先对对子,再熟读成诵,发现矛盾,为什么?因为是假山假水假人假鸟,这是画。

《谈礼貌》整理跟礼貌有关的俗语,古语,名言。再通过事,理,法找到三件事之间的递进,从而归纳人人都要讲礼貌。

薛法根老师送给我们的一句话:好的语文课,孩子的能力看得见,看不见孩子的成长,这堂课是值得怀疑的。

肖绍国老师示范课《香菱学诗》

第2篇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现阶段,我国对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看得非常重要,语文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发展并改革着,小学语文课堂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对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并对此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一、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培养,从而激发学生对书本的热情。目前,教育领域在进行改革后,提出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在融入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后,具体表现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所以,在现今阶段,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对教材的意见,从而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文篇目进行阅读教学。教师也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对书本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热情。

教师要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因为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种模式化的学习方式,对自身的思维模式进行限制,影响自己的正常学习发展,所以,教师应该在课上给学生普及一些课外的知识,从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测,从而在开拓学生思维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使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目前的教育改革下,提倡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名著阅读,通过知识的积累来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另外,在课上教学时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使得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产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产生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自主学习方式。

二、小结

学习是一个人提高自身修养、内涵、素质的主要途径,在整个社会的思想政治领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语文也在小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王晓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的必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3(14).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德育概述

德育就是进行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可以说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者是阶级的要求,通过对受教育者施加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或是阶级要求的思想品德和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个体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可以说这是一种道德内化的教育活动。

小学语文就是进行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受到当前一些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的影响,在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误区,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这些误区提出相应的、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

二、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德育工作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语文作为德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承担着重要的任务,然而在教育形式和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德育的渗透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

随着当前经济水平的提高,高考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越来越关注考大学和就业问题,虽然小学与高考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人们对于智育水平的重视程度已经缩短了高考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距离,甚至从小学阶段就建立起了考大学的学习压力。所以各小学仍然是把智育水平的高低作为学校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的衡量标准,人们仍然十分重视升学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迫于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理念,人们早已把德育这一主要成分抛之脑后了,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更注重的是学生知识的储备,古诗词、课文的背诵和掌握程度,忽视了语文学习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具有的重要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缺乏实践性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往往采取的方式只是停留在理论的灌输上,往往忽视了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接受性。目前,很多小学语文重视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关注的只是看学生是否遵守行为规范,没有从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上出发,甚至于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之后,不去关注学生是否已经内化了这些东西,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进行背诵和默写一些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观点和知识,完成了作业即可。

(三)过分夸大语文课程的德育地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与忽视语文德育渗透的极端,就是夸大小学语文的德育地位,甚至把语文课当成了德育课。在新教材的改革下,语文课本人文化越来越明显,这样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过多的对教材中的背景素材进行拓展,不断追求学生在思想上不断的改进,过度地扩散一些时政知识,把语文教学课堂当成了思想品德课堂,忽略了语文教学应该进行的基本任务。

三、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和实践途径

(一)从实际学习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识字,掌握基础的识字和写字的能力。在低年级阶段对于小学生的汉语拼音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通过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选取一些直观的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材内容,例如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或是能引起学生良好情感的礼貌用语等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学生能够热爱学习、开心学习。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课内课外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德育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之中,还需要进行多渠道的渗透,不仅体现于课内,还应该结合课外生活,把语文阅读和写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不断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丰富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观念,进而使德育渗透其中,不断增强学生的素质。

(三)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的,充分结合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当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同样要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于小学高年级,在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文章中内容题材的作用,如许多课本中体现出一些有意义的故事和英雄事迹,这样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学生感受故事中英雄任务的光辉事迹并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有许多自主阅读的有意义的文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带领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不仅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而且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章的情感,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从文章中感受真、善、美,从阅读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把德育渗透到了语文教学中。

四、小结

小学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场所和基地,必须充分发挥好语文在德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以及掌握好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潜移默化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思想,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效率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12-02

不管是什么工作,还是我们的教学,我们都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即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同样在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在有效的时间里传授给学生最多的知识。但是据调查发现,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同样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也常出现。为了更好改变这一教学现状,笔者将从教学的实践中出发来谈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实施策略。

一、精心创设导入情境,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的教育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这句话的意思是读者如果进入了作者描绘的情境中,那么他对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阐述的道理、所表达的情感就会产生一种特别的亲切感,甚至还能达到共鸣。所以,在上课之前也就是导课的时候我们应该花费3到5分钟创设一个能引发学生共鸣的导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来举几个具有实效性的导课方法。

1.运用故事创设情境

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讲,故事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导课方式,故事之所以受学生的喜欢,这也和学生们的心理特点有关,他们年纪小,活泼好动但又对任何事情又充满好奇。所以,在小学低年级的阶段我们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从实际出发进行合理的新鲜的故事去导课。比如,在讲授《乌鸦喝水》这一内容时,笔者就根据本文的要义进行了一个故事式的导课:从前有一只乌鸦,它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终于发现一个装有水的瓶子,但是水太少、瓶子又窄,怎样才能喝到水呢?讲到这里学生们纷纷举手要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看来学生们在教师的启示下进入了学习的情境,也只有学生们参与进来我们的教学才能有效。

2.运用问题创设情境

在上课之前设计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进入一个思考的状态,从而让学生的思维状态更加深入。但是设计问题情境时也要注意,那就是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如果问题过难,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使我们的教学陷入僵局。所以,设计问题式的导课就要结合实际,设计能引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问题。比如,在讲授《李时珍》时,就可以以问题导课:大家都知道《本草纲目》是流传千古的药物著作,那当时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这本书呢?当时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呢?今天我们就将答案揭晓。通过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可以自然地过渡到正式的教学中了。

二、巧妙设计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恰当的课堂不仅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关键,也是推动课堂教学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一堂课至少也有40分钟,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会被学生记住,但是教学却不一样,它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在教学中学生理解了问题,加深了记忆,同时也会在潜移默化中爱上语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谈谈设计课堂的一些技巧。

1.因势利导法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在课堂的教学中很多教学状况都是瞬息发生的,当遇到一些问题时,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慌张,而是要根据教学实际因势利导,将我们的教学课堂推向。比如,在《匆匆》一文,讲授这一句话时――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突然有学生问到,时间怎么会溜走,人才“溜”走啊。当这个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后,其他学生都笑了,有的说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还有的说这样写更生动。我顺势说:“这个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好,它不仅让我们从一个字中感受到了作者对时间的流逝的惋惜,还提醒了我们以后读书的时候要认真、细致。”当我说完这一番话,所有的同学都露出了赞赏的表情。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我就是将课堂中的教学意外通过因势利导法将课堂推向了,在这一过程中提问的学生不仅更加有自信了,而且还启发了其他学生,可谓“一举三得”。

2.布阵设疑法

布阵设疑其实就是设置一些悬念,在课堂中设计恰当的悬念,不仅能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心理,还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最终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一个“投石冲破井中天”的教学效果。所以,要想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悬念。比如,在《草船借箭》中,周瑜说:“对,先生和我的想法一样,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赶造十万枝。”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抓住“一样”和“赶造”这样的关键词布阵设疑,周瑜为什么明知故问?为什么又把决定成败的十万只箭让诸葛亮来赶造呢?当教师布置了这样的疑问后,学生们的好奇心都被激发出来了,都陷入了思考和讨论中,在这样的状态中我们的教学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了一。

三、注重创新课堂小结,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课堂小结是一节课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有的教师常常忽略了,但是这也是关键的一个环节。俗语有云:编篓编筐,重在收口。同样在教学中,课堂小结也需要精心的设计,这样才能深化学生的记忆,使整个课堂显得严谨而完整。在一般的课堂小结中我们常用到以下三种方法:

1.设疑回应

在导课的时候,我们会设置一些疑问,在没学习前学生们是解答不了的,但是到了一节课要结束的时候,我们的教师有必要将疑问为学生进行解答,其实在有些时候讲课过程中就已经解答了,如果是这样的话,课堂小结的时候我们的教师只需要点拨一下就可以了。

2.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是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将本节课讲授的知识再进行一个有条理的归纳与梳理,让学生在小结中把握本节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3.拓展延伸

这种方法是指在课堂总结时,为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融、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是延续课文的故事情节,如:后来故事主人公的命运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等此类问题,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课外阅读的兴趣,把课堂总结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活跃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

[1]代家凤.效率取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分组学习 研究

一、实行小学语文分组学习时常见情况分析

现就结合教育实际,谈一下小学语文分组学习时的一些情景及情况,提出一些问题,并探析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小学语文分组学习,一则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孩子们的语文水平;二则为了增强孩子的合作意识、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

1、问题情景

在小学一年级的学习阶段,所有的教育者都知道,这时的孩子们还不十分懂得遵守课堂纪律,所以在实施分组教学之前,更要懂得把纪律先调整好,好的课堂纪律是实现分组学习的第一前提。除此之外,在学生们对分组学习的意图贯彻的不到位、不彻底,例如,在实行《乌鸦喝水》学习感受的分组讨论时,有的学习小组开始进行,有的学习小组还在东张西望,不知道如何学习讨论,或者应该做什么。

2、相关事件

在小学低年级实施的分组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已经强调或者要求得很明白,但是依然有学生在举手询问相关的事宜,有的问题甚至是刚刚讲过或者强调过的,这是就需要广大教师要用耐心和爱心去一一告知、一一的重复解释一遍的,从而确保此次分组学习的成功,也是为了保证小学语文分组学习的有序性。

3、教学困惑

这时教育工作者就会针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课时产生困惑。困惑一,就是孩子的纪律如何保证;困惑二,就是如何在强调教学任务和目标时一次性告知,或者如何能少告知几遍;困惑三,就是如何把稍微明白事理或者理解能力稍强的孩子均衡划分,从而确保各个学习小组的力量都是相对均衡的,这样更有利于有序性语文教学的开展。

4、教学改革政策及法规要求

希望学校在小学语文分组教学实施的初期,对课堂力量予以适当的增强,或者实行大班额学习尝试,这样就可以有2―3名教师共同服务于教育教学。总之,小学语文分组教学中,教学力量不足是一个主要的困难,再则就是学生们课堂纪律的问题。

5、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一一解决:孩子纪律的问题,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注意对孩子们在平时纪律强化、群体性的纪律意识提高和训练,从而满足日常分组教学需要,也要确保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序性;教学力量不足的问题,需要校方和班级之间互相帮助和协调,解决初期开展分组学习不好管理的问题;需要多次告知的问题,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观察,把了解能力强、学习成绩强的同学,均衡地分布到各个小组中去。

二、研究范围、方法、周期、步骤

研究范围:南充市顺庆区渔溪乡小学一年级学生。

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对比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等。

研究周期:2013年12月到2014年6月。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12月),通过多方的调查论证,经区教育部门、校重要领导同意,决定在小学一年级六个班级中实施小学语文分组学习实践活动。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景教学;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54-02

1 前言

小学语文的情景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引入或者创设一些场景,这些场景形象、生动、具体且极具情绪色彩,学生们可以从这些场景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同时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对心理技能的一种锻炼。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是小学生们极其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建立的场景中,学生们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直观的形象让学生们可以把握,能够让他们感受浓烈的情绪氛围,这种带有游戏性质的方式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此同时,还能加深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以情动人、以美感人,这是情景教学所强调的重点,在情景教学中,使得学生们开始主动参与、让课堂变得活泼、生动、有趣,师生在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完成各自的目标。[1]

2 情景教学方法能够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

小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情感性、思想性特别强的学科。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正常的知识内容的教授以外,还应当特别注重对学生们的情感熏陶、兴趣培养。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采用的课文大多情文并茂,寄托着作者浓浓的感情,饱含感彩,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一种情景,通过情景的直观形象和浓浓的感彩,将课文中作者的情感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们如同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3 情景教学与小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相符

小学生属于少年儿童阶段,这个时期的他们,往往活泼好动,有很强的好奇心,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可塑性极强。他们往往只注意一些能够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尤其是能够让他们觉得惊奇的东西。小学语文情景教学,寓情于景,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学习,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可谓是行之有效的办法。[2]

4 如何开展情景教学

4.1 结合实际,再现生活场景。 生活是小学语文素材撷取的巨大仓库,小学语文来源于生活。小学生没有丰富的阅历,还不了解社会生活,但是他们也会对社会生活中某些事情有所感知。如果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再现一些生活场景,使之与小学教材中描述的生活相联系,能够很好地强化学生的亲身体验,深化其理解。例如,在某些具有对一些动植物描绘的课文学习后,启发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观察它们的特征等。[3]

4.2 通过语言描绘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尚未形成对世界的深刻认知。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考虑创设一种与生活接近的情景,通过情景对学生进行语言的熏陶,激发学生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朗读课文时,以抑扬顿挫的语气,将好奇、惊叹、悲伤、欢乐的情感直观的表现出来,让学生从中体验蕴含在语文课文中的情感。如《小松鼠找花生》一文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过程中的情绪变化,让学生体会小松鼠找花生的过程中经历的感情变化。

4.3 用音乐渲染情景。 在语文情景教学中借助于音乐渲染是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文字,搭配上相应的音乐效果,能够在调动学生视觉的同时调动起其听觉器官,视觉、听觉器官的配合,使学生能够产生丰富的想象力,获取丰富的体验,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效果。尤其在学习一些诗歌时,像《枫桥夜泊》《静夜思》等,熟悉诗歌大意的基础上,配合相应的音乐进行朗读,能够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将诗歌中描述的画面浮现在脑海中。音乐与文字的完美结合,能够使学生学习时受到美的熏陶,能够净化其心灵、升华其情感,使学生形成阅读中的画面意识。[4]

4.4 通过角色扮演,深入体会情景。 通过角色扮演开展的情景教学,就是指学生和老师共同来扮演语文课文中出现的各种角色,使学生设身处地的把握课文中的角色特点。在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只有深入了解了所扮演角色的神态、动作与心理变化,才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再现课文中的人物,才能够绘声绘色的将课文朗读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见其人闻其声的感觉。这种方法在叙事类的课文中,都能够适用,还能够以表演的形式演绎课文内容。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中,让学生扮演小蝌蚪以及小蝌蚪认错的妈妈们来再现小蝌蚪找妈妈的场景;在《找尾巴》中,让学生扮演小壁虎,体会小壁虎尾巴掉了的难过,找尾巴的艰辛以及尾巴长出来之后的欣喜。通过角色朗读或者角色扮演,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此情景下,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理解。不过该情景开展中,教师应当把握其中的度。

4.5 使用多媒体,展示情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已经被广泛应用。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教学情景。如此一来,对于一些课文的感性材料都能够通过多媒体进行形象生动且直观的展示,让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内容中感受课文中描写的情景。对于一些描述性极强的课文,像《美丽的南沙群岛》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南沙群岛的秀丽风光,展示南沙群岛珊瑚的奇异形态,展示学生们没有见过听过的海底生物;像一些故事情节比较多的课文,除了展示其背景故事、背景素材之外,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影片,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 小结

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情景教学方法有助于增进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学习。情景教学寓教于乐,使得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的快乐,能够帮助小学教师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郝华雄.浅谈小学语文与情景教学[J].新课程(教师版),2011(6).

[2] 胡程.浅析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1).

第7篇

【关键词】过渡与衔接 教材内容 教学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明确规定了中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提法。它鲜明地规定了初中语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它要求教师把小学、初中这九年义务教育看作一个完整的过程。但是,在教学的实际工作中,中小学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各自为阵,各管一段。如何根据《大纲》的要求,卓有成效地完成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对中小学的教学进行分析后发现:初一“过渡阶段”的语文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有严重的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内容脱节、变化

1、知识结构脱节。

中学阶段为了扩大知识面,不仅教学内容增加了,难度加大了,而且还出现了较多的抽象概念。这些知识点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的。例如:初中第一册介绍词的构成,第二册短语。我认为,造成知识脱节的主要原因是:(1)初一语文教师没有做好“过渡”工作,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个工作的必要性。(2)多数初一语文教师不熟悉小学教材,甚至是个“空白”。(3)小学语文教学很大一部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未能到位。

2、教学内容多和教学时间少形成尖锐矛盾。

小学生升入初中后的突出感觉是:课程设置科目多,课文分量增加。这样,初一的课堂相对阅读量是小学的双倍有余,势必导致课堂容量增大,课堂节奏加快。这样,一些学生适应不了,初一下学期便出现分化苗头。

二、教学方法的变化

中小学在语文教学方法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小学语文课堂结构,大多由识字、解词、读书、记层次中心、背诵、默写等环节构成,而初中则开始体现“活”的课堂结构形式,大体分为:预习、阅读、理解、质疑、讨论分析、小结作业等几个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还可根据不同文体,有所侧重地把阅读训练、作文训练、听说训练、语文基础知识等融为一体。在教法上,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相当一部分都教过中、低年级,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娃娃气”始终很浓;而初一语文教师一般都教过初二、初三,有较严重的“成人化”色彩。教师教法上的变化,带来了学生学习方法的不适应。这些“不适症”势必影响到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使语文成绩暂时低下。

三、措施及改进意见

我认为,要搞好过渡阶段的语文衔接教学,必须做到:

1、从教材入手,找出“衔接点”

从小学到初一的教材内容是一个跨步很大的台阶。语文教师要善于沟通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在联系,选准“衔接点”,架起教材过渡的桥梁。具体做法:

(1)遵循迁移学说,从旧到新

根据心理学家关于迁移的学说,初一语文老师在讲授新课时,要坚持从旧知引入新知。中学教师要熟悉小学的教材,在教学中注意抓住中小学各自掌握的重点,有侧重地传授新知识,避免过多的迂回、重复。例如:初一的语文知识和小学课本的“读写例话”内在联系十分紧密,讲授知识短文之前,可引导学生复习小学课本中与之相关的“读写例话”。另外,中小学语文课本中与之相对应的课文,也应了解。例如:小学课本中的《三味书屋》、《少年闰土》、《在仙台》等,到中学课本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藤野先生》等。了解以上情况,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知识点,把主要的力量用在学习新知识上。

(2)遵循认识规律,由浅入深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在语文衔接教学中,如果坚持“由浅入深”的原则,就可以消除新生认识表面的或实际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2、从课堂教学入手,改革教学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上,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由此可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乃至成才后走入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让初一学生尽快地适应学习,“得其门而入”,从上课的第一天,第一节课起,就要具体指导学生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提问题,怎样复习,怎样做作业,怎样总结学习规律。

第8篇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语文;识字方法

一、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本就是师生间的双向过程。课堂死板,毫无生气,小孩子们自然也不想学习。教师可以采取特殊授课方式,增加小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好奇度与新奇度。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就要努力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爱好。比如,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有趣课件,用欢快幽默的视频、音频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其认字效率。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有的老师每每在上课的时候就无比严肃,自己因自身问题或是学生问题等在课堂上冷脸面对学生,使得课堂气氛非常严肃。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太小,很容易受到教师情绪的影响,因此,当教师情绪化时,小学生在课堂上就会保持缄默,甚至懒于学习。所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在上课时,应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轻松地、愉悦地为学生讲授知识。

3.儿歌记忆法

儿歌的内容简单,音律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低年级小朋友尤其喜爱。平时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比如,学习“人”时,编成“一撇一捺两条腿”,又如,学习“从”字时,编成“两个小人排排站,一起玩游戏”等。关键在于通俗易懂,使小学生既感受认字的愉悦性,又能真正认识字形、字义。

4.加减法识字

在教学识字中,有效利用“加减法”,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强化记忆。比如,“女+子,一儿一女等于好”,又如,“口+十=田”,“门+口=问”,“日-一=口”等,通过提问,师生互动,小组竞赛等活动,强化学生对文字的认识,通过加减法认识方法,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二、小结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对于我们认知历史传统和认识世界文化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汉字的基础在于“字”。识字教学是低年级学生最基础的教育,做好识字教学,除了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也要因地制宜,结合学生的学习实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识字。

第9篇

教学活动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促进教师将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激励学生奋发学习。而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重要的一部分,是奠定学生今后学习基础的重要部分,故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师生沟通艺术进行探析非常必要的。

一、师生之间把握时间交流

师生之间沟通艺术中教师应注重时间的把握。教师可以提前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然后与利用这几分钟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询问学生这节课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了解学生对旧课的理解情况。通过这样的沟通,不但能够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同时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当然,在语文新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注重在知识讲授时对学生进行启发,不但能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能促使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同时,结束教学之后,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讨论本次教学,对此次教学进行小结。如此,不但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同时能够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与教师进行沟通。

二、师生之间空间交流

真正有效的师生之间的沟通应是双向沟通,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供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意见与提出问题的平台,促使教师与学生形成双向沟通的模式。如此,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应用表达能与沟通能力,同时促使语文学习生活化。由此,教师在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沟通艺术的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这个空间里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语文学习,而教师应以指导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学习的沟通。当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给予适当指导。而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进行,能够促使教师更好地注意到大部分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故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把握与每个学生沟通的机会,通过有效沟通,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沟通艺术的探究,能够推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充分了解与理解学生,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来,能够有效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由此进行师生之间沟通艺术的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沈斌.校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艺术[J].教书育人2013(20).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问题 分析 解决

在当前各科课程进行革新的大潮流之下,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例如在教学、阅读习作、过程总结等许多方面。然而,这些都会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当我们面对当前基础教育快速发展的情况,务必要拿出一定的勇气进行探究与发现,认真分析并总结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教学方面的问题,并且积极的探究出与之相适应的解决方案,从而能够形成一个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语文作为一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可以帮助小学生开拓眼界,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收获到更多的知识与经验。与此同时,语文还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也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起点,因此学好语文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以此更好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事业发展。

一、小学生对语文的认识水平

小学阶段是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学生迈向更高阶段进行学习的奠基石,它在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具有好学、好动、好新的特点,正是他们这样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与认识。在当前的学习情况下,小学生在语文课上能够接触到许多人文性的知识,也能够进行认字、识字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小学生对语文有了一个新的了解与认识。小学生们正处在对万物好奇的状态下,因此对语文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一些日常对话或者是一些常用部分,并且已经能够通过语文这门课程发现许多新的知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与其他小学学科存在着许多的不同,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小学语文这一科目存在许多教学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教育者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只有对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了解与掌握,才能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快速发展,保障更多的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最佳学习效果。通过将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总结出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制约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快速发展。

1、讲授的课程难以消化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有更加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按照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小学生的内在潜力。另外,教师的讲解内容已经将课堂上的45分钟满满的占据,讲授的内容之多,任务之大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小学生无法对接收到的知识进行消化与理解,因此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无效。

2、教学的方式不够灵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的一点,并且需要语文教师根据这一重要原则对小学生进行培养。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讲解过程中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将教材与教参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结合,没有及时的引入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导致讲授的内容十分枯燥乏味,学生也提不起对语文知识的兴趣。

当前情况下,需要教师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的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例如,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将语文课程中的一些知识制作成幻灯片,配以小学生喜欢的图案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一方面,教师可以定期为小学生们播放一些与语文知识相关的视频或短片,这样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新鲜的教学方式,从而对语文学习有更高的热情。

3、教学不够互动化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活动可以更好的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当前小学生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只是简单的注重传授知识,并没有与学生进行很好的沟通与互动,这就导致学生与教师并没有进行共同的学习,教师不了解学生们对哪些知识不理解或者是掌握的不好,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与学习。

教师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学会调动语文课堂的和谐学习气氛,使学生们提起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可以更多的了解他们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不解,并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这样有利于教师制定出符合当前学生们学习状况的教学方法。制定出符合当前学生学习状况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成绩均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4、教学中疏于培养学生的爱好

虽然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已经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到了各个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但是经过具体的调查来看,其中仍然有一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将这个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导致正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没有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不应该单单将注意力集中在教授语文知识上,也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们不同的爱好,使他们能通过语文这门课程接触到更多方面的知识,更能发挥自身存在的潜能。

三、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育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教育工作者对语文教育倾注了众多的研究与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这就要求众多的语文教师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探索出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以此来为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勇.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07.

[2]武维卫.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

第11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有效 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是一种工具,小学语文教学才刚刚起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的都是基本功。正是由于小学生是初学,加上语文学习需要的不单是记忆,更是感悟。这就说明了语文不好学,也不也教。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选择好每个知识点的最佳教学方法。

为上好每一节课,为让学生掌握好语文知识,首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钻研学习,潜心设计教学,精心设计问题,确实把握好不讲和精讲的尺度,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落到实处等等,这些都要在备课工作中一定要考虑到。另外,在每节课上课前,还要自己问自己几个问题: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让学生怎样获得?怎样知道学生达到了要求?课前的四问必须让自己准备更充分,绝对做到不上无准备之课。

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得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的。新课标准给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所提出的问题,并从分析入手,达成对框题所含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笔者总结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培养自学能力为核心的“学、导、练”教学模式,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训练朗读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教学模式,以方法指导为核心的“方法渗透、领悟、小结、运用”教学模式,以获取信息、积累语言为核心的略读课、自主阅读课教学模式,以体验、探究为核心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我们知道,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因为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正如国外一位教育学家所指出的那样:“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要想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首先要在优选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上下功夫。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人们在某种范围内根据特定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因此,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就拿较为简单的讲授法来讲,它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短时间内传授较多知识,系统性强,亦可引发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但是,它不容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还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听讲能力。因此,较适合于中高年级,而且宜用于教材系统性较强的内容。

朗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不仅在语文教学中重要,在其他科教学中也很常用。朗读分为齐读和自由读两种,齐读使用的情况有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本上的时候,如刚上课时朗读一下课本标题或上节课学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新内容适应时,这主要在预习过后,齐读可以让学生自己纠正自己读错的字词等;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时候,这主要是用在分组练习上,可以让全班都参与其中。

第12篇

一、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提问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提问的课堂是沉闷的,小学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缺少思考文本的动力;没有提问的教学是枯燥的,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缺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恰当运用 这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恰当适宜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活动,或联系旧知识而温故知新,或放飞想象而拓宽视野。

2.课堂提问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时反馈学情 课堂提问其实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信息双向传输交换的特殊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为主导,起引导推动作用;学生为主体,起接受、内化、反馈作用。教师可以此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哪些知识已然掌握,哪些地方尚有困难,进而灵活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及时跟进学情,互动协作,沟通交流,或启发点拨,或循循善诱,或正面评价,或旁敲侧引,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往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笔者通过观察了解发现主要有这样一些问题。

1.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大,或问题空泛指向不明,或提问过于频繁,或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 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大,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提出的问题空泛指向不明,则学生就不明白,不明白就不会回答,不会回答就会失去信心;教师提问过于频繁,学生就会应接不暇,流于蜻蜓点水,没有时间思考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如“是不是”、“对不对”式的提问,没有丝毫的思考价值。

2.教师提问不能面对全体学生,缺少民主性,只针对少数优秀学生,多数学生坐冷板凳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老师要提问优秀学生,也要一视同仁地关注学困生,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给更多的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民主、自主的学习情境。

3.教师提问只求标准答案,有时类型单一 没有留时间让学生思考,教者急切说出答案。有的老师提问的时候,或因课堂时间有限急于求成,或因提问类型单一,于是只求统一的标准答案。对学生的许多奇思妙想缺少应变能力,评价简单粗暴,用老师的标准答案“以不变应万变”,对学生的多姿多彩的回答视而不见,这不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三、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技巧

1.问题设计要巧妙合理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要能让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首先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或为引出新知识,或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或为引起学生讨论,或为归纳小结,或为分析,或为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其次问题设计应注重层次性。学生的思维方式各异,水平不尽相同,教师要因材施教,设计不同的有梯度的问题。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善于引导鼓励;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要适当增加有难度的问题。在问题设计时,注重问题的层次性。问题的设计要精当,要精明扼要、言简意赅,要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紧扣文章的思路,或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总之要充分准备,适时适度。

2.提出问题要抓住关键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是课文的眼睛,要抓住关键词语、承上启下关键语句、前后照应的关键语段。要问在耐人寻味的矛盾处、点睛之处,这样来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内涵。要能启发学生想象,领会文章的言外之意。提出问题要新巧有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有科学性,要有层次坡度,要由浅入深,目的明确。

3.课堂提出问题要激发学生思考,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不是教师只管讲,学生随便听,而是要激发学生思考,要能引起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启发性不强,学生就会对这样的问题感到索然无味,也会妨碍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契机,设置问题,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提问,逐步引导学生走向问题,走向思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拓宽思维的空间,做到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