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59: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公司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以稳定为主,尽量不要调整领导班子,待稳定后再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任免
(2)严抓现场管理,仓库保管领用制度
(3)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你点出问题所在,可让各项工作的负责人进行制定,你再评审,只要你分工明确了,出了问题就找主要负责人)
(4)给员工制定定额,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好了,就说到这,都是自己的见解,希望共同学习.
2雀虽小五脏俱全,不论企业大小,基本管理方法大同小异.既是管全面,必须要了解:原料(储备质量后期预测);设备(检修运转);动力(风水电气);安全;大致的成本构成;资金运转状况;熟知工艺流程;熟知各岗位操作要领;规章制度和定额要求必须建立健全;产品各等级标准和产品销售形势.总之,你要当一个没有副厂长的正厂长.真是个锻炼的好机会.
既然是领导,就要有凝聚力,知人善任必不可少.至于用什么方式?有身先士卒型的,有恩威并施型的,则要根据你自己的特点选择.但不管什么型,没有规章制度给你撑腰也不行.
顺便说一句,既然老板让你管,你得和老板把丑话说在前头:为了企业,六亲不认(这是民企最大的毛病).
按道理说,不在几个主要岗位上干过几年,抓好全面工作很难,既然把你放在这儿,祝你成功.
3看板管理对于三个车间的生产连接是很有用的,
对于第一个车间杂乱现象,首先要把生产设备的位置合理布局,那么各种物料就可以就近原则摆放,只是第一步改进,然后在可以参考5S管理,三车间的职责可以在输入和输出两个节点控制,通过控制点的输入和输出,职责也就转移。个人成绩的衡量是个灵活的考察因素,比较复杂。
小企业如何考核员工业绩?
小企业信息传递链条短,受市场环境影响大,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弱,绩效考核相应要突出人性化、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适当的绩效考核是企业运营的催化剂,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的个人目标最大程度地配合公司整体目标,从而使公司的目标得到实现。让我们从小企业的特点出发,看看它们的绩效考核该如何开展。
独特的绩效考核特征
相比大型企业,小企业有自己的特点:首先,人数相对较少,信息传递链条较短,不容易失真;其次,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企业业绩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大;再次,没有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相对较弱。
这三大特点决定了小企业绩效考核的特征:人性化、灵活性、可操作性。
小企业信息传递链较短,不容易失真,所以员工对公司整体目标的理解相对较强,员工个人目标容易统一到公司的目标体系中。另外,由于信息传递链短,员工之间相互了解的机会较多,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可以较多地采用人性化的解决办法。
小企业的业绩受市场的影响比较大,因此,用于绩效考核的业绩考核不应该过于苛刻,否则不能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只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小企业的业绩考核要体现出灵活性,特别是在设计有关业务方面的绩效考核指标时。
小企业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相对较弱,绩效考核不能过于细致,否则非但不能成为公司运营的催化剂,反而成为绊脚石。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要和公司实际挂钩,尽量使用目前可操作的,或者适当努力之后就可以得到的数据。
1,先抓人,把各车间技术骨干抓好由他们各负好各自环节的则.
关键词:商车改革 条款 费率
2015年2月3日,中国保监会了《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再次开启了机动车商业保险条款费率市场化的序幕。2015年6月1日,商业车险改革试点启动实施。保险业选择最合适的时间点,以灵活透明的保费和对汽车产业的精准把握,让车型定价与车主定价一起开启,引领汽车消费者走向理性消费、安全驾驶的新时代。
对中国车险市场内外部环境的研究表明,车险保费收入增长具有良好的基础。车险是我国财产险的第一大险种,2014年我国车险保费收入5516亿元,占财产险的比重为73.11%,2014年,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车险市场。在2014年的车险业务构成中,商业车险占比74.28%,交强险占比25.72%。
作为一大亮点,本次改革通过引入车型定价模式,对安全等级低、零整比高、工时费高的车型厘定较高的保险费率,对安全等级高、零整比低、工时费低的车型厘定较低的费率,使保费和车型风险更为匹配,以保费价格这一用车过程中最灵敏的触点引导社会公众理性消费。同时,本次改革还对不同风险的车主厘定了不同的费率,不出险或少出险的车主保费有不同程度降低,出险频率高的部分车主保费有所提高,通过保费的“奖优罚劣”,引导车主安全驾驶,降低出险频率。
商车改革最大的变化就是保险价格将由车型决定,一款车的保费价格将更多地取决于这款车的零部件更换价格标准,而不是新车购置价格标准。同时,风险与费率的相关度将更加匹配,长期不出险且安全驾驶记录良好的车辆将会享受到更低的优惠价格,而经常出险的车辆则可能面临保险费率的一定上浮。车辆连续3年不出险,车主在投保时仅无赔款优待系数一项,即可享受6折优惠;再加上其他优惠系数,最低可以享受4.335折优惠。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保险业早已成为推动汽车生产厂家不断提高汽车安全性能、降低过高零配件价格、制定合理维修工时费标准、提高汽车易维修性以及培养消费者良好驾驶习惯、减少人伤的重要手段之一。借此,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保费浮动告诉客户汽车安全和安全驾驶的重要性。
商车改革对中介市场影响较大,从博弈利益角度看,中小公司应该是拥护者,因为斩断过长的销售链条有利于推动中小公司直接面对客户,真实、准确地了解客户需求,掌握风险信息,降低外部销售交易成本,提升获得客户的能力,打破与车商等兼业渠道合作处于弱势地位的不利局面。
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些对渠道有严重依靠倾向的中小公司,在市场化改革前反而逆势加强了对渠道的依赖。一些中小公司还没找到离开渠道直面消费者的竞争手段,多年来形成“放费用、靠渠道”的惯性做法,割断了与客户的天然联结,忘却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保险保障本质。商车改革对于中小公司来说是一剂猛药,对于做好准备、战略清晰的中小公司来说,是助力成功崛起的发展机遇,而对于仓促应对、碌碌无为的中小公司来说,则面临严峻的挑战。
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本来就比较困难,而此时施行机动车商业保险条款费率改革对主要以车险业务经营为主的中小财产保险公司也将无疑是雪上加霜,机动车商业保险条款费率改革对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产品差异化
机动车商业保险条款和费率改革后,机动车商业保险在各保险公司将实现差异化经营,这种差异化包括条款的差异和费率的差异,条款的差异体现在保障范围上存在不同,而费率的差异则直接体现在保费价格的不同。产品的差异化特别是费率的差异化将直接影响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与发展。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由于保费规模小,服务水平一般,本来就无法与保险市场的大公司抗衡,如果在费率上再存在差异,将更难与大公司竞争。
2、竞争更激烈
由于产品的差异化,特别是费率的差异化,将直接影响机动车商业保险的市场竞争,进而影响车险市场的竞争,再进一步将影响整个财产保险市场的竞争。保险产品的费率厘定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不可能随时调整费率标准。因此,主要依靠车险经营的各中小财产保险公司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在费率既定的条件下,通过其他方式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是依靠提高中间成本的方式争取市场份额,这将直接增加经营成本,给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带来更大的负担。
3、经营管理难度加大
机动车商业保险条款和费率改革后,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也会因费率厘定和市场竞争的原因而趋薄,甚至亏损,这将导致保险公司在短期内发生支付困难,经营状况也会因此出现恶化。保险公司如果仅通过增加竞争成本的方式,试图改善恶化的经营状况,可能会导致保险公司的经营进一步恶化。如果不能及时扭转局面,保险公司的经营将出现长期性的恶化,进而只能被收购或者兼并。
面对机动车商业保险条款费率改革对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的严重影响,中小财产保险公司要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将这些影响带来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在应对机动车商业保险条款费率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市场变化,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应对措施。
第一,要注重挖掘战略渠道,发挥后发优势。此次车险改革后,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状况,设置相应的车险系数。相对于大公司而言,中小保险公司摊子小、负担轻,相应的渠道调整和转置成本小,更加便于有针对性地锁定目标客户群,在推进产品定价标准化和业务管理自动化等方面,有着“船小好调头”的独特优势,进而转化为竞争策略的后发优势。
第二,要注重差异化经营,获取细分市场优势。相对于大型公司而言,中小保险公司往往存在机构较少,偿付能力充足度不高的现实。在传统销售模式下,很难快速打开市场局面。当前,互联网金融对大众生活的渗透不断加深。信息技术的变革,正在将“大一统”的保险市场分割为“小众”市场,市场细分维度将不再局限于客户细分、区域细分等传统方式。同时,市场细分和识别更加便捷、透明,这就为传统保险业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也为中小公司快速成长提供了一个契机。中小公司完全可以依托自身经营灵活的特点,快速响应市场。通过全面应用差异化战略,推出“量体裁衣”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为中小公司绕开区域局限、品牌价值不高、话语权不足等市场壁垒,为寻求新的增长点提供了有利的现实条件。
第三,要注重利用行业知识溢出,创新盈利模式。目前,车险行业主流盈利模式都是基于对终极赔付率的预测。在“大一统”的监管模式下,终极赔付率用于研判车险业务的可负担费用及业务盈利情况,确保保单质量和保费充足。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把创新车险盈利模式作为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方面。中小公司研发能力薄弱,对盈利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如果有效利用行业先进盈利模式的只是溢出和知识转移,辩证运用各种模式的实践成果,并根据自身的业务规律,不断校验调整,去伪存真,完全可以以更短的时间投入和更少的资金投入,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经营模式,这将对中小公司突破业务增长瓶颈、破除增长路径依赖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第四,重点提高精算水平和自主定价能力。车险条款费率改革后,精算工作将真正形成从产品开发、费率厘定、责任准备金提取、回溯分析、费率校验、偿付能力管理的精算循环系统。能否立足精算技术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将是中小公司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在互联网时代,中小公司尤其需要推动精算技术与大数据分析的融合,积极寻求柔性定价,提高客户体验。
在商车改革过程中,考虑到中小公司存在竞争力弱的现实情况,建议监管方给予中小公司一定的政策性引导。首先,在非车险创新型业务资格准入方面,优先考虑中小公司,推动中小公司将非车险业务发展作为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之一。其次,加大对中小公司创新支持力度,对于中小公司创新支持可以由低风险到中等风险逐步过渡。再次,加快推动交强险市场化改革,尽快出台交强险制定区域费率厘定机制,充分考虑我国地区风险水平差异,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地区差异化费率。
总的来看,商车改革对保险公司经营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小公司只有在商车改革的推动下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打破原有粗放式发展模式,苦练内功、培育核心能力,才能最终在改革中成功突围,实现小公司大发展。参考文献:
一、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内在要求随着创新型社会口号的提出,是国家对于企业创新行为的鼓励。对于企业来说,粗放式的生产经营已经不能够使企业突破自身的发展瓶颈,需要企业积极创新,以科技人才为支撑,以创新为重点,把企业塑造成知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综合体,管理创新将会开创企业的新的管理模式,从而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与支撑。(三)管理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大胆创新,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创新能够提高企业应对市场突变的能力,保持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企业能够与时俱进以及追求最大化的企业经济效益。
二、管理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有利于管理创新的组织结构应对市场竞争的压力以及复杂激烈的市场环境,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势必会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企业的组织结构在于小型化在于精,即对企业化大为小,合理地把大企业划分为小公司,鼓励小公司积极进行创新,从而能够摆脱臃肿的大企业管理结构,能够提高创新措施的落实能力,有效地进行管理创新的探索,如果企业建立起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不断增加企业的管理层次,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扩大,企业的管理会呈现官僚式的低效率现象,不利于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展开。另外,要建立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在复杂的条件下显示企业的良好适应能力,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能够敏感迅速的做出反应。在强调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企业要优化组织结构,以组织结构的改变促进管理创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构建管理创新的奖励机制促进管理创新的展开,需要构建合理的奖励机制,充分刺激企业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热情。企业如果仅仅依靠企业管理层的力量,很难使企业保持管理创新的动力,在企业内部中也不容易展开管理创新。依靠单纯的企业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很难发挥企业员工的个人潜力,因此,要构建企业的奖励新机制,充分挖掘员工的创新能力,企业管理者需要真正把创新的权利交付给员工,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并以优厚的奖励额度保持员工的创新热情,从而增强员工的创新自主性。(三)以制度创新带动管理创新企业制度一般表现出三种基本功能:协调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协调功能指的是利用制度安排,使各类参与者在企业经营的不同时期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使不同贡献形成有利于实现企业最高目标的合力功能;导向功能指的是企业制度指引企业经营方向的选择、引导稀缺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功能;激励功能指的是企业制度诱导各类参与者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贡献功能。企业的制度是在不断地创新过程中逐渐完善起来,这样保障了企业管理的有效进行,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保障企业管理能够具有规范性、稳定性以及科学性,规范实施管理制度,没有制度的创新,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就失去了保障以及稳定的基础,其他的创新需要制度创新的支撑。(四)观念创新引领管理创新管理创新的源头在于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的前提是对本企业的现状及其竞争形势有个相对清醒的认识,在我国的很多企业中,一些高层领导对于社会快速发展的严峻挑战,严重缺乏危机意识,这就导致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被忽略。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缺乏必要的培训教育,导致缺乏对新理论、新方法的理解,这就严重束缚了企业的观念创新。当然观念创新不仅仅指的是领导的创新,还要求每位员工有创新意识。观念创新需要企业从领导到员工能够跟上时展的主流思想,能够消化吸收当前企业管理的不断发展的新理念,从而根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理论指导实践,积极进行管理工作上的革新,完善管理制度,弥补管理中存在的缺陷,这样才能以观念创新引领企业的管理创新。
作者:刘莹莹单位:河北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网络经济;财务管理;商贸公司;问题;对策
引言
网络经济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行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因此,不能把网络经济理解为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传统经济完全对立的纯粹的“虚拟”经济,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这种经济形态对于市场主体之一的商贸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商贸公司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它是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公司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地说,财务管理是组织公司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贯穿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围绕公司价值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这一经营目标筹资投资,监控资金运动。在网络经济时代,传统商贸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要求,因此,有必要改进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增强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一、商贸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不断有商贸公司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也有很多公司被市场淘汰。商贸公司要想不被淘汰,就得提高竟争力,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找出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选择正确的对策。一般来说,这些问题包括财务管理理念落后,制度缺乏,执行不力,制衡缺失,监督失位,信息失真,系统建设落后等。而且,商贸公司普遍规模小,资本构成简单,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往往表现为竞争力弱、生存能力不强,如果财务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公司在市场上的立足。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商贸公司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促使财务管理创新,重视人才培养,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
二、商贸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模式落后
管理水平决定着公司成败,然而根据成本效益等原则,商贸公司更愿意选择传统的管理模式,以降低成本,这就导致缺乏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员工对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缺乏认识,不具备现代财务管理能力。而且,公司管理层理念落后,使得财务管理的作用无法发挥,无法将财务管理融入公司管理的整体架构。
(二)财务控制薄弱,资金周转缓慢
严格的财务控制能够使公司健康运转,充满生机,而资金管理混乱,财务控制缺失,则会使公司无法生存。商贸公司中的大多数是民营公司,容易出现财务控制不科学不合理等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现金管理不科学,闲置状况严重;存货管理不规范,成本收益失衡,占用较多流动资金,周转率不高;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收回货款不及时,坏账过多,周转过慢。
(三)资金短缺严重,融资能力较弱
目前,很多商贸公司由于投资规模小,资本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偏低,竟争力较弱,导致在融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也缺乏合法的融资渠道,从而制约了发展。在民间投资较多的地方,很多公司采取民间集资甚至高利贷的办法来解决融资问题,成本较高,风险较大,甚至贷不到款,导致资金严重不足,投资能力较弱。而在银行信贷方面,由于商贸公司规模较小,负债比例高,信用等级低,还款能力弱,以及贷款利率较高,抵押品条件苛刻,这也加剧了融资困难,增加了融资成本,削弱了投资能力。这些都使得商贸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四)财会人员素质较低,财务管理信息失真
人才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基础,财务管理信息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运营成果,是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评价财务状况,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依据,而商贸公司普通缺乏财务管理人才,财会人员的素质较低,在选拔任用方面也存在问题,使得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技术得不到应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财务管理混乱,信息质量低下甚至失真,不能进行科学的财务分析,无法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也对利益相关者产生了误导,从而给公司带来较大的损失。
(五)缺乏明确发展方向,投资分析论证不足
很多商贸公司片面追求热门行业,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无视国家产业和宏观调控政策,而且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资本结构,回收周期等因素缺乏科学的分析与预测,一旦经济形势变化,银根收缩,就会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从而使公司进退两难,遭受较大的损失。
三、商贸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商贸公司管理层要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培养新型财务管理意识,确立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主动融入财务管理活动当中。而且,财务人员也要正确对待财务管理工作,提高水平能力、工作质量和管理效果,建立财务管理系统,增强公司的发展能力。
(二)加强财务控制,提高管理效益
商贸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加强财务控制,提高运营效率。具体包括: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减少闲置资金;形成合理的资金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保证按期收回款项,避免产生坏账,还要进行账龄分析;加强存货管理,确定合理库存,提高占用资金的周转效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按时足额计提折旧,协调好资金流动、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定期清查盘点资产,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加强融资能力,拓宽发展空间
商贸公司的融资渠道较窄,经营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应当根据这些特点,合理运用优惠政策,做好投融资决策,把资金投放于回收期较短,资金成本较低,风险相对较小的项目,以提高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率。商贸公司还要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以尽量获取相关机构的支持。
(四)提升财会人员综合素质,提高财务管理信息质量
商贸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公司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设置财务机构,配备财会人员,组织开展岗位学习和后续教育,以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保证更好地提供高质量的财务管理信息,帮助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五)主动对接市场,采取科学的风险应对策略
商贸公司的成长和经营过程充满了风险,为了规避风险,应当稳健投资,科学理财,在条件成熟时再扩大规模;应当主动回避风险较大,不确定性较多的项目,尽可能采取中短期投资模式,加强项目的考察论证,不断优化投资方案;还要善于抓住发展和变化的有利时机,转变经营思路,改变经营模式,扩大经营规模。商贸公司的实力普遍较弱,往往难以多领域经营,因此,可以集中力量,选择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进行专业化经营。在网络经济环境里,交易无国界,商贸公司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以及自身的优势,做好中介服务,比如,做好国内公司出口商品以及国外公司开拓国内市场的,大力发展线上和线下以及离线交易业务,并且在交易过程中积极运用财务管理工具,合理规避风险,以确保交易的安全和顺利。
四、结束语
我国商贸公司的发展前景比较广阔,商贸公司应当积极探索财务管理新模式,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充分利用优惠扶持政策,拓展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模式,强化资金管理,提高周转效率,加强成本控制,增强风险意识,加强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使公司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达丽.《我国中小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集对策探析》,中国外资,2011年,第247期.
[2]布伯虎.《中小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集对策研究》,经管空间,2011年,第11期.
[3]张承惠.《中小公司融资现状与问题原因分析》,理论学刊,2011年,第11期.
所谓品牌管理,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为塑造并保持良好的品牌形象而开展的各项工作。品牌管理是品牌建设的一部分,是品牌建设的保障,因而是关健性工作。品牌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的因素多,环节多。需要制定计划,建立组织架构,完善规章制度,进行科学决策,协调各种关系,等等。这么多的工作,件件关紧,样样重要,离开了管理能行吗?创立了品牌,并不等于全部工作结束了,这只是万里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子更长。创立了品牌,并不等于有良好的品牌形象;今天有良好的品牌形象,也不等于明天还有良好的品牌形象。怎样才能做到既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又能使之永葆青春呢?惟一的办法就是依靠管理。
实施品牌管理首先要有组织保证,有品牌管理的机制。通常的做法是,企业成立市场部、广告部或品牌部,制定相关计划,实施品牌管理,具体工作主要由各职能部门分担,各职能部门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属于自己的工作进行管理。这种组织形式的主要弊端是条块分割,协调困难,工作不衔接,整个品牌管理无法整合。也有些企业实行品牌经理制。品牌经理制是采用品牌经理领导下的品牌小组负责制。品牌小组一般由三四个人组成,负责品牌管理活动。这些人员要全面了解公司的发展战略,掌握分销商、目标市场的需求及竞争对手的动向,协调企业内各部门的工作,对相关问题作出决策。
始创于1837年的宝洁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它在长期的品牌管理中,不断总结经验,推出许多卓有成效的品牌管理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建立品牌经理制度。它把每一个品牌当作一个小公司来经营,品牌经理需要从整体上来考虑品牌问题,诸如品牌定位、品牌利益以及产品的开发等,并从组织上确保品牌经营的资源配置,制定品牌发展规划,如3年规划、5年规划甚至10年规划。品牌经理负责的范围较广,包括各部门工作的协调、市场策略、广告运作、促销手段、营销各个环节的成本支出等,事无巨细负责到底。品牌经理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还需要对各生产阶段进行协调,消除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努力减少不熟悉市场环境而产生的盲目性。但是,品牌经理制在长期运作中也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是:各品牌为了争夺市场往往相互诋毁,相互消耗,难以形成企业整体规模效益;每个品牌只顾自己的市场策划、公关广告,导致品牌个性参差不齐,品牌整体形象不鲜明;各品牌的营销费用不能统筹兼顾,全面安排,造成营销资源的分散和浪费。
宝洁公司着手改革传统的品牌管理体制,建立新的品类管理制。品类管理是指公司设专人负责一个品类的生产营销。一个品类是消费者认为互有关联或互可替代的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组合。公司把相同类型的产品归入一个品类,甚至有的公司还把享有同一分销渠道等营销资源的产品归入某一品类。
在品类管理制度下,每一品类都有自己的负责经理,都有自己的生产营销队伍。每一品类俨然成为一个战略经营单位,成为一个公司内的企业。品类管理组织内有研发、生产、营销等各部门的人员。品类管理的改革实际上也是公司业务流程再造的一环。品类经理在整体产品的运作中,策划品类的发展战略,统筹品类产品的营销预算,这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突出企业的品牌形象。
品类管理要求在生产、营销过程中,始终把顾客的利益、顾客的力量考虑进去,它不是一件孤立的工作,而是一种全面、统一的业务模式。品类管理始于顾客,止于顾客。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向顾客提供更高的附加值,强化顾客的满意度,来增强产品的整体销售能力。所以,品类管理不是按照传统的把各个产品品牌孤立起来看,而是把它们放在大类中,观察整个大类产品对满足顾客需要的能力和对整个企业业绩的影响。宝洁公司的品类管理制度创新,以及传统的消费品营销模式,改变着制造商、营销人员和零售商的观念,改变着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有学者提出成立品牌管理委员会。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成立这样一个委员会要有公司高层领导参与,既可以使品牌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又便于使企业理念及时贯彻,品牌战略及时实施。像惠普公司等就成立了品牌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建立整体品牌体系策略,确保各事业体品牌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它不再隶属于市场营销部门,而是直接归企业最高层决策人领导。
现在,一种新的职位在公司中悄然兴起,有人称之为首席品牌官。首席品牌官直接向总裁或首席执行官负责,对各方面工作进行监督,协助建设品牌,掌握着品牌主张,维护着品牌形象。
总之,从品牌经理制到品类经理制,再到品牌首席官,都是为适应品牌发展而出现的品牌管理机制。中国目前的企业类型很多,经营水平参差不齐。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机制最好,不能一概而论。机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机制,最能有效促进品牌健康发展的机制,才是最好的机制。
一、日常主要工作
1、认真做好综合办公室的文件整理工作
2010年1月至11月,按照公司要求拟定综合性文件、报告96份;整理对外发文167份;整理外部收文125份,认真做好公司各类文件的收、发、登记、分发、文件和督办工作,以及对文件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
2、协助公司领导,完善公司制度
根据公司运行工作实际,协助公司领导相继完善了《规章制度汇编》、《员工手册》两本小册子,并根据实际操作需要拟定《加班制度》、《员工宿舍管理制度》等。并根据各项制度执行情况修订《员工制服及使用管理制度》等。
3、完成公司证照年审、变更工作
公司营业执照、代码证每年的年审工作,是公司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2010年2月份,顺利完成两证的的年审工作;后由于公司发展需要,资产变更后需进行变更工商登记。于2010年6月5日顺利完成工商登记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变更工作,为公司顺利经营打下基础。并配合总经理室及办公室主任收集、整理各项资料,于20109月完成资质证书变更工作,为公司顺利发展打下基础。于2010年9月份完成二次供水水箱清洗工作及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的换证年审工作。
4、完成公司各项会议、接待工作等后勤工作
对在公司召开的会议,会前做好签到本、茶水、椅子、会议通知、车辆接送等各项准备工作,保证会议按时召开。会后完成记录报总经理室。对在公司外召开的会议及接待,及时按照通知要求做好酒店、车辆等预定工作,并做好相关费用的结算工作。
5、做好公司活动组织及企业文化宣传工作
10年年初,遭遇大雪,综合办公室组织各部门、项目部与恶劣天气做战,对管理区域及政务区指定区域积雪进行扫除;5月4日青年节组织公司青年团员参加植物认养活动;5月12日,汶川地震,灾区人民的苦牵动了公司全体人员的心,组织全体员工向地震灾区捐款的活动,三次募捐共筹得善款一万三千余元,物资若干,并于全国默哀日组织部门、项目员工举行默哀仪式;5月28日组织员工参加迎奥运火炬方队,为奥运圣火在的顺利传递贡献了自己的力量;6月,组织各项目员工开展“从细节入手,提高服务质量”大讨论活动。8月,完成接待省团支部书记至我司视察团建工作。于3月4日完成公司在《物业》上刊登公司信息工作。
6、其他工作
综合办公室是一个与其他部门联系最多的部门,在各部门、项目与总经理室之间担当着桥梁的角色,10年在总经理室曹总的引导下,转变工作意识,变为为各项目能顺利开展工作的服务者,在“大项目、小公司”的环境引导下,完成了公司总部的日常管理工作。每月按时交纳电费、电话费、月物资的申领、公司花卉租摆、办公环境的督察及重大节日值班安排工作。
二、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年来,我时刻秉承“把工作当成学习,把学习当成工作”的信念,努力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传播渠道及时了解当前形势;通过向身边的领导、同事学习,及时掌握工作方法;此外,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自行出资进行提高式在职再教育,以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来更新知识,从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不落后于企业发展的要求。
三、存在问题:
一年来,虽然能按时按照领导的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2、行政工作事多面广,有时考虑问题
3、物业理论知识水平欠缺。
四、今后努力方向
1、继续搭建好并发挥好行政管理系统的基础平台作用,发挥部门团队的合力,重点做好各部门、项目部的后勤保障的服务职能,继续加强对各部门、项目部的联系,创立公司良好的沟通网络。
xx年x月x日,开始了我在xx物业公司所属的工业园的管理工作,直到现在。在这段时间内让我对我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积累了一点经验。在实践中,我在管理领导的热心指导下,积极参与物业管理相关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物业管理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的物业管理理论,探求物业管理工作的本质与规律。长期的实践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通过实践工作,使我对物业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与理性的认识
我所在的xxx是xx物业第一期工程,位于坦洲镇第三工业区33号,是这里最高的工业建筑,总共六层,面积二万平方米。作为标准的工业用厂房,所有的硬件设施都是最好的,二期三期工程也已经完工,尤其是三期工程,它的设计构造以及外形在这个地区都是独一无二的,后续工程还在构思中。
整个已建成工业园占地面积二十亩,建筑面积十万平方米,大小公司十余家,总计五六千人。由于以前园区在施工当中,园区的管理不是太完善,业主对园区环境不是很满意,仍有两三家公司不能按时交物业管理费,但大多数业主对园区物业管理还是理解的。现在园区物业管理处的工作主要是帮助业主办理入伙手续、处理开发商遗留的问题、办理房产证和一些简单的维修养护。因为园区入住人数较少,设施也不完善,所以物业管理部门的相应设置也很简单,只有一个工程部,一个管理处,一个保安部。工程部只有三个人员:工程部主管和两个维修人员;管理处有三个人员:管理处主任、会计和一个管理员;这两个部门共用一个临时办公室,办公条件不是太好。而且人员较少,往往是一个人做几样工作:会计要收费催费(物业费);管理处主任在业主装修时要巡视以防业主装修破坏物业承重结构等等。保安部共有十多名名保安,以后视情况还会增加。
xx物业管理公司才刚刚开发的第一个工业园——xx工业园,因公司在园区的开发管理上缺少经验,所以在实践工作中我们有幸参与了公司的物业管理早期介入,管理处主任希望我们能利用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公司经验和公司的实际情况,为公司在园区的管理上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案,以便更好的为业主服务。在实践工作中,我们通过我们学过的理论知识和搜集的资料,为公司在停车场的管理、电梯如何收费、何时界定业主的正式入住等方面提供了一些不太成熟的意见。
通过长期以来的工作实践,我在实践中了解到了我的欠缺,也发现了公司的一些不足。xx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不能和本地区一些实力较大的物业管理公司相比,而本公司资质较低,发展缓慢,规章制度不完善,所管理的物业各项条件都不是很完善,这对本公司的发展有很大的限制。。
公司在别的方面也有一些问题
(1)、物业人员的形象不规范。首先,管理人员要着装正式,工程人员要穿工作服,以随时为业主提供服务。保安人员也应有些军人作风,让业主有安全之感。
(2)、规章制度不健全。主要包括对内(员工规范、岗位职责、奖罚机制)和对外(管理制度、业主公约、处理程序等)。公司的领导应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起到带头作用,明确公司的职责,创造一个和谐的社区。
一、库存现金管理
1、公司财务部库存现金控制在核定限额内,不得超限额存放现金。
2、严格执行现金盘点制度,做到日清日结,保证现金的安全。现金遇有短款,应及时查明原因,报告单位领导,并要追究责任者的责任。
3、不准用“白条”入帐。
4、不准私人挪用、占用和借用公款现金。
5、到公司以外金融机构提取或送存现金(限额1万元以上)时,需由两名人员乘坐公司汽车前往。
6、现金出纳员必须严格和妥善保管金库密码和钥匙。
7、现金出纳员要妥善保管金库内存放的现金和有价证券;私人财物不得存放入内。
8、现金出纳员必须随时接受开户银行和本单位领导的检查监督。
9、出纳员必须严格遵守执行上述各条规定。
二、银行存款管理
1、公司必须遵守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办理银行基本帐户和辅助帐户的开户和公司各种银行结算业务。
2、公司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等相关的结算管理制度。
3、作废的银行支票由出纳员加盖作废戳记,妥善保存。
4、银行结算方式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采取如下几种方式:支票(现金支票、转帐支票)、银行汇票、电汇、信汇、银行承兑汇票、委托收款(仅限于水费、电费、电话费结算),除上述结算方式外,其他不予使用。
5、从银行取回的各种结算凭证,要及时入帐。
6、公司应按每个银行开户帐号建立一本银行存款明细帐,出纳员应及时将公司银行存款明细帐与银行对帐单逐笔进行核对。于每季度末做出银行核对余额调节明细表。
7、银行出纳员对银行调节明细表所记载的帐项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对出现的差错通知责任人进行更正,对未达帐项要及时予以清理。造成的帐帐不一致,应尽快解决。
8、空白银行支票与预留印鉴必须实行分管。由出纳员逐笔登记,记录所签发支票的用途、使用单位、金额、支票号码等。
三、往来帐款的管理
1、应收帐款的管理:公司各销售部门根据形成收入的确定标准及时开据发货票后,由财务部作好帐务处理,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登记有关收入和与客户应收账款往来的会计账簿,同时要定期与销售部门进行核对,保证双方账账核对一致。
2、其他应收款的管理:公司各部门形成的出差借款、采购借款、各部门备用金应于业务发生后及时报销,每年12月中旬进行清理。各部门备用金于每年12月份中旬清理,进行还旧借新。
3、应付帐款的管理:公司各部门因采购形成的应付票据应及时进行帐务处理,登记相应的帐簿,定期与相关部门对帐,保证双方账账核对一致。
四、内部牵制:
1、公司实行银行支票与银行预留印鉴分管制度
2、非出纳人员不能办理现金、银行收付业务。
3、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券每季抽查一次。
4、现金出纳员不得担当制证工作,只能由财务部指定的制单人制单。
五、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小公司财务流程
1、每个月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做记账凭证时一定要有财务有签字权的人签字后你在做),然后月末或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之所以月末登记就是因为要通过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保证记录记算不出错),每发生一笔业务就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
2、月末还要注意提取折旧,待摊费用的摊销等,若是新的企业开办费在第一个月全部转入费用。计提折旧的分录是借管理费用或是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这个折旧额是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和使用年限计算出来的。月末还要提取税金及附加,实际是地税这一块。就是提取税金及附加、有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
3、月末编制完科目汇总表之后,编制两个分录。第一个分录:将损益类科目的总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借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贷本年利润。第二个分录: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等)。转入后如果差额在借方则为亏损不需要交所得税,如果在贷方则说明盈利需交所得税,计算方法,所得税=贷方差额*所得税税率,然后做记账凭证,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所得税虽然和利润有关,但并不是亏损一定不交纳所得税,主要是看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否是正数,如果是正数就要计算所得税,同时还要注意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相等的,采用纳税影响法时,存在时间性差异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不相等的)。
4、最后根据总账的资产(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短期投资等)负债(应付票据、应附账款等)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科目的余额(是指总账科目上的最后一天上面所登记的数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根据总账或科目汇总表的损益类科目(如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投资收益、主营业务附加等)的发生额(发生额是指本月的发生额)编制利润表。财务流程。
但是,如果你要看他们的管理制度的话,有些管理制度甚至可以和一些现代化的规范大企业相媲美,条条文文,框框架架,甚至可以说是无处不考虑到,真可谓做的是尽善尽美了。
对此,我常常想起王朔的一本书,《看上去很美》。
我始终认为,世界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东西,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很多的管理者,都有一种对管理的完美情结,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很不希望自己的公司在别人的眼里是个不规范的企业。
我想起来早些年看到的一个小故事:在日本的一家动物园,有位饲养员特别爱干净,对动物也特别有爱心,每天都把小动物住的小屋打扫得干干净净。结果呢,那些小动物一点也不领他的情,在干净舒适的环境里,动物们开始慢慢萎靡不振了,有的厌食消瘦,有的生病拒食,有的甚至死了。后来,通过观察发现,那些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有的喜欢闻到那混浊的气味,有的看到自己的粪便反而感到安全等等。这个故事就说明了一个道理,有效的管理必须针对组织内个体的需求,包容个体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应对、多元管理。假如像故事中的饲养员那样,无视个体的差异,一味求看似完美的统一,这样的组织最终一定会因抹杀了个体的个性而导致组织的解体或僵死。
作为组织的一个类型,企业就其性质而言,一方面具有经济属性,唯求其利;另一方面有具有社会属性,即企业也是由具有不同性格、不同需求、不同地位、不同生活经历和习惯的、活生生的“人”组合在一起的,社会的混合性、庸俗性、复杂性同时被包容其中,构成了这个复杂的组织环境。可以想象,在这个环境里,追求一个称心如意的状态,达到一个理想的完美境界,几乎是天方夜谭。
鱼缸里的水虽然清澈见底,但生长在其中的鱼长不大,活不长。江海的水虽然混浊,却能够容纳更多更大的鱼。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方方面面留有余地,互存不良,反而顺理成章,和谐有序。当你想水清一点,不妨浑一点;想图快一点,不如慢一点。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我少年时期的一个思考:我的老家有一条条小河。每到傍晚,村子里的很多人都会聚在河边,洗刷物件。到了夏天的时候,河滨里更是热闹,洗的洗、刷的刷、游的游,把河里的水搞得一片欢腾。每当人们洗刷完毕离开河边之时,河里是混浊一片了。但是当你第二天清晨再经过那里的时候,河水依旧是那么的宁静和清澈。当时想不明白的我后来自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河水是活的,具有多种微生物的自我净化能力。不能因为眼前一时的混浊,而把河废掉,或者去做一些其他的无效之举。
假如把一个健康的企业组织比作这条河的话,我想,管理者的职责不在于花更多的精力清除不良因素,而是任其适当合理存在,重心则在于培育企业的自我净化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首先应该承认并学会欣赏人与人之间与生俱来的差异性。企业的功能之一,就是包容员工多样化的差异性,并将其揉合成一种向心力。比如在能力差异上,能力强的员工恰恰在能力较弱的员工那里获得自信感,而能力差的员工又以能力强的员工为荣耀,并从中获得安全感。双方的差异性在日常工作中保持着一种彼此依赖和满足的关系。如果在一个公司全都是能人的话,或许会出现相互抵销的消极现象。
管理者在认同差异的同时,也要欣赏残缺的美妙。没了月亮的阴晴圆缺,我们就不可能欣赏到那些感叹人生悲欢离合,聚散无常的或婉约、或豪放的诗句;而没了问题的存在,管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组织也只会如一潭止水,平淡无奇,我们今天也就无从去高谈阔论那些或让人激动、或使人懒惰的管理案例了。
作为管理者不要被完美情结所困扰。完美无极限,是无止境的追求目标,一切都得从不完美开始,在不完美中进步。奥林匹克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如果换成“最快、最高、最强”,也就失去人们为之拼搏奋斗的价值了。在管理上也是如此,过分追求完美就会陷入狭隘的陷阱。
在这点上,联想集团的创始人柳传志很有独到之处,他在回答凤凰电视台记者提问时说过:我不去为了改造环境去犯别的方面的问题,我宁可等着。他告诉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应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容忍或宽容一些不完美现象的存在。
“我是水,对于人类来说,我司空见惯,理所当然。但是,我是非常有限的,而人类的数量却每天都在增长。我化身为雨水落入山中,流进小溪与河流,最终汇入大海,周而复始。让我回到起始的形态,有时需要10000年的时间。”演员周迅配音的环保公益短片《大自然在说话》中文版在2015年年初,颇受关注。
随着人类社会和工业文明的推进,水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渐成稀缺,据统计,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联合国认定的缺水国家,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成为我国大多地区的“新常态”。山东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全国的六分之一,缺水已成为山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2015年,山东省连续数年的干旱仍在持续,数百座水库干涸,数百条河道断流,多地生活用水告急。2015年年底,山东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通过了水利部和山东省政府的验收,成为全国首个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试点示范省。
在水资源有限,优先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工业节水,无疑是破解水荒的关键。青岛海大北方节能环保有限公司,就是一家探索海水淡化、工业节水的科技型企业,从最初研发应用于渔船、军舰、海岛等小型海水淡化设备,到探索膜技术与电厂、自来水厂等工业生产结合的工业节水之路,再到开创“合同节水”管理模式,这家小公司,一直有一颗“节水”心。
工业节水要“私人定制”
我国已经是全球工业大国,工业污水种类繁多,体量大。钢铁、石化、印染、热电等行业,都是耗水大户,而面对成分复杂的工业排水,如何才能有效处理?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是一个途径,循环利用是更为高效的一个途径。
青岛北方节能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节能环保”)总经理刘瑞聪,出生成长于山东潍坊峡山水库的库区,2015年夏秋之际,这座支撑高密、安丘、诸城大多地区供水的峡山水库可利用库容危机时刻仅存2000万立方米,多座城市时刻面临断水危机,这让一直与水打交道,热心环保的刘瑞聪更坚定了他发展工业节水的选择。“工业节水,从工艺技术上减少用水量是很有限的,真正的节水空间在企业排水的循环回用,我们公司利用工业水处理的技术基础,突破了几项关键技术,低成本高效回收各类污水,实现企业内部的循环使用,具有极高的经济意义和环境意义。”刘瑞聪说。
企业各类排水都是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北方节能环保引进中国海洋大学高学理团队的反渗透浓水回收技术,回收效率达到85%,运行费用约1.2元/立方米,经济利益极其可观,一般2到3年即可回收全部投资。目前,北方节能环保已经与青岛20余家企业进行了对接,包括热电、饮料、化工等多个行业,已经有4家达成了合作意向。
工业节水,当处处用心。以关系到每个人生活的自来水厂为例,用来反冲过滤池的水,占到自来水厂用水量的5%-10%,这些水多被白白排掉,而利用北方节能环保开发的膜集成技术,这些水接近90%都可以被回收,处理成本也不超过0.50元/立方米,该技术已经在高密市自来水公司现场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过去,企业的管理者往往缺乏节水的意识,因为即使用自来水生产,企业也能盈利,也能维持,只有到了不节水就无法生存的时候,企业才能去寻求转型,向节约、环保要效益。”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单宝田认为,要真正实现工业企业的全面节水,必须依靠水处理的专家与行业的专家进行跨界合作,“过去污水处理,就是按照一个‘一刀切’的标准,达标排放,而要实现工业回水利用,就要按照不同的生产需求对污水进行处理,以印染行业为例,污水中所加的助剂,也是一种资源,回收利用,这些助剂并不需要去除,而水处理专家,往往不懂行业生产,行业专家,又往往对污水回用不感兴趣,这是工业污水回收利用面临的一个问题,未来,专门针对某一行业、某一企业,制定‘私人定制’的水处理与工业节水方案,更是一条可行之径。”
这也是北方节能环保的思路,刘瑞聪笑言:“过去我们为企业提供污水处理服务,是跟别人要钱;现在我们为企业提供节水技术服务,是在帮助企业省钱。”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北方节能环保走向市场,积极寻求与石化企业、自来水厂、热电企业等工业用水大户的合作,匹配企业的个性化生产需求,其中不乏青岛的明星企业,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同时,获取自身价值。
合同节水,技术+资本=效益
对于根植于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而言,好的技术固然重要,更关键的是要有好的商业模式让技术得以快速推广。深谙技术推广之难的刘瑞聪与公司管理层进行了无数次的推演和调研,频繁地跑北京,与水利部、环保部的专家们沟通交流,终于确立了合同节水管理作为全新的经营模式,这是一个创新的尝试,这是在国内第一个提出合同工业节水模式的技术运营商,“成为国内知名的具有核心技术的合同节水运营商”成为了北方节能环保的新追求。
所谓“合同节水”,就是与用户签订合同,通过“节水收益偿付”的方式,与节水企业共享节水效益。这是一种综合考量企业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节水探索,既能解决企业节水与环保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能让创新技术找到用武之地。
据了解,北方节能环保凭借良好的水处理业务基础,利用团队研发优势在工业节水领域奋力开拓,不到一年的时间,获得科技部火炬计划支持项目1项,青岛市科技局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支持项目1项,完成了10余项技术的研发工作,申请专利近20项,目前已经拥有自来水工艺排水回用技术、反渗透浓水回用技术、工业水回用膜集成技术、循环冷却水排污水回用技术、化工高盐废水近零排放技术等一系列的核心节水技术,通过与具有良好资金实力的工程公司、投资机构合作,充分利用自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破解企业技术与资金的两大难题,同时也为自身寻求到了盈利点。
[关键词] 创业文化;现代性浪潮;现代性解析
[中图分类号] G40-0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4?0045?03
一、创业文化的现代性浪潮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现代性浪潮都标志着人类历史的重大改变。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的思想,使人们不再寄希望于天国的幸福,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现实的幸福;17世纪一系列的政治运动改变了人的关系,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打破了原有尊卑贵贱的差异;18世纪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的生活,用迅速的财富积累充实了原有的贫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性意味着历史的发展性。但无论是思想的解放、政治的民主,还是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人们追求人性解放的结果。
创业文化是在现代性浪潮的基础上形成的,思想的解放、政治的民主、经济的发展是创业文化形成的必备条件,而对于人性解放的追求是创业文化形成的根本动力,其中人们对于财富的渴求与向往是创业文化形成的直接动力。从创业文化的发展过程来看,创业文化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次现代性浪潮。
1. 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
股份有限公司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英国。为了寻求更多的财富,英国商人决定组建一支船队远赴海外进行贸易,但巨大的风险、巨额的成本使英国商人在财富与危机之间难于抉择。为此,他们尝试用鼓励大家入股、汇集资金的新方式来筹集成本,同时他们提出了“有限责任”的方式,即投资者只对自己投出去的钱负责,不承担全部债务风险。这个最早的有限责任公司即是著名的英国东印度公司。
这种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有效激发了人们的商业热情。人们只需要对自己投出去的钱负责,承担有限的商业风险,从而大大提高了人们进行商业投资的动力。同时,股份有限公司改变了原有公司的管理制度。公司是很多人的公司,不再是个别人的公司,公司对所有出资人负责。此外,股份有限公司允许出资人随时在股票交易所撤出自己的股票,使得出资者可以更加灵活掌控自己的资本。可以说,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改变了公司固有的性质,更改了市场原有的制度,激发了人们内在的商业热情,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商业过程中。而所有这一切的融合则形成了初期的创业文化。
2. 市场力量主导的形成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著名的《国富论》,提出了“看不见的手”观念,强调市场在交易中的作用。斯密反对用国家力量追逐财富的手段,倡导通过平等竞争来发展经济和市场调控的自由贸易。此时,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成千上万的小作坊、小公司纷纷成立,他们各自为追求利润而忙碌奔波。正是由于他们的这种无政府主导、自由交易的形式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飞跃发展。市场力量在促进经济飞跃发展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这一时期创业文化的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市场力量的主导使得公司摆脱了政府的羁绊,公司与公司之间的逐利行为更加平等,促进了创业文化制度的完善。第二,市场主导下,大量小企业、小公司的诞生有利于创业文化物质的完善。随着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作用的减弱,公司的成立不再是一种特权而是一种权力,人们可以在一定框架下自由组建公司,这有利于公司数量的进一步增加。第三,市场主导下人们之间的平等竞争原则、鼓励人们自由追逐利益原则及自由组建公司的原则都有利于促进人们创业的热情,发扬人们的竞争观念,扩大创业人群的数量,促进创业文化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到19世纪,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美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数企业家与托拉斯诞生,创业文化迅速发展并成熟起来。
3. 创新的奇迹
19世纪80年代,无数的新产品从公司的实验室中走出来,创造了源源不断的财富。这标志着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公司竞争的焦点,公司对于利润的追逐也开始体现在对于科技研发的热爱上。
创新给公司带来财富与奇迹的同时,也改变着创业文化的内涵。首先,创业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公司有了巨大的变化,不再局限于普通产品的生产、规模的扩大、效率的提高,而是开始追逐科技的含量,创新的惊喜。其次,创业文化制度有所转变,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试管与柜台开始连接起来了,即在注重员工业务水平的同时,科研人员成为公司的重要员工。此外,追逐创新精神成为创业文化新的精神内涵。
二、创业文化的主要内涵
创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经历了三次现代性浪潮后,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个人平等、自由与所有权的保障
首先,市场的本质是公平交易,要求不同的主体可以自主地对他们自己的产权和别人进行交换。因此,交易的前提首先在于交易双方有自由处理自己财产的权利,而自由处理自己财产的前提是对个人财产所有权的保障。早在古罗马法中,就指出“人”是指能够拥有财产权,能够与被的任何个体,这种权利归属的稳定与明确,对商业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创业文化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在所有权保障的基础上,人们需要有自由处理自己财产的权利,而这个前提便是人与人之间的自由与平等。而“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使得出身、等级、门第都不再是衡量人的标准,人的价值受到肯定,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受到鼓励”,这些都为商业经济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创业文化的形成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关键词】公司拯救 破产清算 法定拯救程序 非正式拯救程序 公司拯救文化
一、破产清算
在实践中,面对资不抵债的公司,债权人通常选择直接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然而,破产清算即意味着公司的终结,公司破产与西方国家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失业率攀升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与中国破产法规相同,英国破产法中有两种类型的破产清算:自愿清算和强制清算。如果破产清算程序开始,那么清算人将被聘请加入到清算过程中。清算的目的即是为卖掉公司现有资产,在债权人中进行分割,在清算后,公司解体进入法人死亡状态。公司清算的理念是公司一旦资不抵债,任何资金或人力资源的投入均属不必要。与漫长而前途未卜的公司拯救程序相比,直接进入破产清算使社会财富被更有效率的分配。债权人也能达到尽早得到债务的目的,因为在英国破产法的任一种拯救程序中,债权人要求还债的请求都将被冻结,公司将处于被保护的屋檐下。所以,债权人选择清算时,考虑的是损失最小化,而不期望公司拯救能为其带来更大利益,这十分符合投资心理。同时,放弃对濒临死亡的公司的拯救,也是对社会财富和人力资源等的节约。以上是英国理论界支持破产清算程序,以及质疑公司拯救程序的原因。
然而,公司拯救文化作为英国破产法的特点之一,也有强有力的法律及实践支撑。公司终结也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失业率增加、人民生活水平降低,这也成为困扰西方国家的主要社会问题。因此,破产法通过立法为进入资不抵债公司的提供其他选择,并且鼓励这些公司进入公司拯救程序,积极为问题中的公司谋求生机。下文将逐一介绍英国破产法中的公司拯救制度。
二、法定的拯救程序
1、接管(receivership)
在英国的破产法中,接管是指有担保的债权人为实现担保物上的抵押权,制定一名接管者进入整个程序。该程序更多考虑的是有担保的大债权人的利益。在实践中,这种大债权人一般是银行。如果公司到期不能清偿相关债务,这些有担保的债权人有权指定接管者参与公司管理。从表面上看来,接管与一般的清算还债程序没有不同,但是从接管人的职责中,我们可以看出把该程序归入公司拯救程序的原因。接管人参与到公司管理中之后,不仅只关注相应的设定了担保的财产,反而有权参与决定公司的经营性事务。虽然该接管者的最终目的依然是为聘任他的大债权人谋取最大利益,但是达到该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往往会惠及其他,如接管者可能做出的继续交易、在公司尚在营业时整体售出等常见的手段。与直接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相比,接管程序最终的结局并不一定是公司的终结,在还能维护部分债权人的利益的同时,还能兼顾到社会利益、董事、股东、员工、供货商等依赖该公司生存的各个方面的利益。同时,与直接清算所带来的效率性相比,接管也能有效的解决有担保股东被清偿的及时性。从本质上看,接管程序就是以保证大债权人的利益为诱饵,促使这些往往决定公司前途的大债权人做出拯救债务公司的决定。虽然进入接管程序并不能保证公司一定能避免被终结的命运,却为公司的继续生存提供了宝贵机会。
2、管理(administration)
在英国公司法中,可以选择的公司拯救的第二种程序是管理。在管理程序中,所有针对债务公司的债权请求将被法院发出的延期偿付令冻结,公司可以用延期偿付令对抗债权请求。一般来说,债权人委员会有权向法院申请延期偿付令,在下达延期偿付令之后,法院会聘请注册的公司破产执业经理人成为公司的管理人来接管公司。管理人要为自己的拯救行为提供25-500万英镑之间不等的金钱担保,作为执行职务保证金。管理人在从事拯救工作中,享有很大的独立自,比如可以召集债权人会议、行使任命或开除董事的重要人事权等。管理人行使职权虽有很大独立性,但必须接受英国贸易工业署破产局的监管。该管理人将处理公司日常事务并要限期拿出关于公司拯救的计划,而该计划必须广泛的考虑到所有债权人的利益。管理人在介入公司时,首要的目标是重组公司,如果该目标不能完成,就尽量选择除了清算外对债权人更有利的方式,如果管理人的努力都归于无效公司就被正式的送入清算终结程序。管理中的延期支付令对公司来说则更像一道保护的屏障,为托管人重组、拯救公司提供时间。
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在于首先管理人在拯救无望时会选择卖掉公司或马上破产清算,这也保证了破产程序的效率性。同时,相比直接破产,管理制度也许能为债权人带来更多可分配的财产,有时经过托管程序之后,公司依然资不抵债,但是在托管人控制下的重组或继续交易会增加公司财产。这种制度的缺点在于该制度中被聘请的有经验的注册破产实践者通常是公司律师,而公司律师的费用依然由问题公司承担,这就为该程序增加了成本。
3、和解协议(company voluntary arrangements)
该程序作为公司和解程序的一种,被运用得最为广泛,其本质就是公司和债权人的交易。和解协议的本质是合同,并且需要谨慎的起草和签订。相关法学界人士甚至认为,由于英国公司和破产法律没有对和解协议的规定,应该用合同法的原理来制约和解协议。在英国,公司自愿和解是广泛被小规模公司使用的公司拯救模式。一般来说,小公司的债权人数目也相对有限,各方更容易达成统一的约定。所以,公司自愿和解协议的内容也随着具体案情的不同而变化。公司不能到期还债但是经营依然大有潜力,75%以上的债权人就可以与公司达成有效的和解协议,而不启动其他破产程序。不同意该协议的少量债权人将自动的接受该协议制约。债权人通常会有得到比直接进入清算程序更多偿还的合理预期。在和解的前提下,债权人通常会暂时放弃对公司的还债要求,甚至可能与公司签订新的注资协议来帮助公司重新走上正规(通常在公司能提供新的担保的前提下)。这对陷入短期财政危机的公司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机会。
在和解程序中,通过和解协议的签订,确实能与一大部分债权人达成延缓还债的共识,但是依然无法使公司彻底摆脱债权人的还债请求。因为债权人在召集会议来正式通过和解协议之前依然有权利违背它,向破产公司主张清偿的权利。而在托管程序中产生的法院的延缓支付令显然更有效的阻挡了来自债权人的请求。所以在实践中,一般先进入托管程序申请到延期支付令然后再进入和解程序。在2000年破产法修订后,小公司被赋予了不需进入托管程序也能获得延缓支付令的特权,只要这些小公司符合对于公司资产负债表的特定要求,及公司规模的限制。这就为小公司使用和解程序来拯救公司开辟了便捷通道。然而,如果要便于大公司使用和解程序,这个问题也必须同时得到解决。
在公司自愿和解程序的使用上,英国著名的研究该程序的专家Gerald Krasner甚至详细列出了判断公司能否使用该程序获得重生的六项标准。总结起来,这六项标准通常包括公司的经营现状、管理水平、用于拯救的资源准备是否充足。如果公司的交易依然有盈利、如果有针对公司资金问题的可行性建议、公司的执行机构决策使人信服、可以注入新的资金来源,那么该公司被成功拯救的可能性将加大。同样与托管相同,一旦公司的和解计划也不能挽回公司经营的颓势,那么公司将直接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总之,以上公司拯救程序的共同性是都有具备资质的破产执业经理人参与到程序中来,这值得我国相关立法者借鉴。公司董事并不一定具备破产后公司的经营,而此时相关职业经理人的介入将大大加强拯救的希望。在英国,要取得该资质大体上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其一向工商管理部门申请个人执照;其二是政府指定的职业团体的成员。如果不具资质而擅自担任任职,则除了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之外,情节严重的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我国的破产法虽然规定了和解、重整等相关的拯救程序,但是在对于破产职业经理人的资质规制上仍是空白。
三、非正式的公司拯救程序
在英国,资不抵债公司往往会在进入法定拯救程序之前,首先使用非正式的公司拯救程序。所谓非正式的公司拯救程序,也是问题公司与债权人达成的相关合同。使用非正式拯救程序使公司避免了财务困难状况被公之于众的窘境,同时非正式拯救程序的成本也远远低于正式程序。同时,在非正式程序中,公司不必被强迫接受来自外部的接管人、托管人等,保持经营的自主性。实践中的非正式拯救程序多种多样,形式非常灵活,如债转股、债务的分期付款等。下面将着重介绍常见的两种。
1、妥协
当公司陷入困境,债权人无法得到按期全额清偿时,公司和债权人往往会就债务偿还的相关事宜达成协议。债权人就有可能与公司签订关于放弃部分债权(如1英镑的借款中放弃40便士)或分期还款的协议。协议一旦生效,合同双方就要受到合同效力的约束。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基于合同的相对性原理,该合同对与其他债权人并无约束作用,与多方债权人都签订合约谈判过程十分繁琐。这在本质上等同于民法理论中的部分债权放弃。
2、伦敦模式
这种模式更适合由几家大银行提供资金支持的大公司使用。当该大公司不能按期还款时,它将逐一将困难事实并愿意解决协商该问题的意愿如实告知银行。相关银行将一起协商共同达成协议,延长问题公司还款的期限。这种银行共同同意的延期还款协议在银行之间有效,任何一家银行不得在协议期间内向该公司要求还款,同时也不得擅自针对该公司发动破产程序。如果在拯救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银行将共同委派会计师组来考察该公司财务具体状况。经考察,如果公司的拯救计划合理并具有可行性,银行会再次贷款给该公司。当公司清偿债务时,这笔贷款要优先于先前已存在的债务偿还。银行之间还会选出一家银行牵头参与公司的重组计划。
四、结论
破产不管对于员工、供货商、消费者、国家税收、还是公众对于经济走势的信心都会带来一定的伤害。破产从来就是个复杂的问题,而规范企业破产行为的破产法就更不能将问题简单化。评判现代破产法好坏的标准不应仅仅被限定为债权人能多快的拿到清偿,而更应该考虑到企业破产相关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英国的公司拯救文化发展相对成熟,正式和非正式程序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尤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面临经营及财务困难的公司越来越多,如何避免公司直接走向终结,而利用灵活适当的制度使公司重返生机,对经济形势的走向也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安德鲁・凯、彼得・沃尔顿:破产法:公司和个人[M].皮尔森朗文出版社,2003.
[2] 杰弗瑞・维斯加大:公司自愿和解[M].乔丹出版社,2003.
[3] 罗杰・格里高利:拯救文化还是回避文化?公司拯救公司重组机制评论[M].CHH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