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校本研修计划

校本研修计划

时间:2023-06-02 09:59: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本研修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校本研修计划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拓宽教学视野,提高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促使自己专业化发展。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培训,学习先进的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的研究意识

2、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3、深入理解小学数学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掌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

4、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开展数与代数教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综合应用等方面的改革,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5、促进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三、研修措施

1、努力学习课程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做好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学习专家们的先进理念,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并积极讨论交流。

3、通过专家的引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努力探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4、积极参与各种研讨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博采众长,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逐步向专业化教师的标准靠近。

四、研修内容

1、认真听取专 家教授的讲座,踏踏实实地学习理论知识。

2、到兄弟学校听课、评课、研讨、上课认真观摩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吸取精华,提高自身素养。

3、积极参与班级研讨活动,在活动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探讨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

4、每天听课后做到及时反思,记录感悟的点点滴滴,认真完成作业。

5、钻研教学专着,努力学习与新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做好读书笔记,写下读后反思。

第2篇

一、工作思路:

“强化科研意识、转变课程理念、落实研修实效”,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我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习研究新课程为重点,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和研修为主要形式,以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培养一批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研修,促使广大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以学习课程标准为抓手,通过有效改革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学生养成教育的新模式,改革学生好教师的评价方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工作要点

本年度的校本研修,我校仍将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内容,以《有效教学》、《有效教师》和《有效研修》的学习为载体,以“一切从教师的需要出发,一切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重点,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围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这一目标。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现代型教师队伍;形成一批在课程教材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同时,学习、发扬名师优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由“经验技术型”向“实践反思型”的现代型教师转变。

1、师德研修,将结合我校实际,以活动为载体,以案例教学、典型报告为基本形式,同时,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使广大教师爱教育,就是要做到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立志献身教育,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爱学生,就是要做到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先进的学生观和正确的教育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发展服务;爱自己,就是要做到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增强教师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和成就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社会的表率。

2、新课程研修,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全员课改通识研修和以掌握学科要求为主的学科教师研修。通识研修在组织集中专题研修基础上,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自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再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研讨交流,检查考核学习情况,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学科研修主要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

3、教育教学能力研修,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对教师通用基本功、学科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训练,做到常抓不懈,并有针对地对部分年轻教师和新教师强化基本功训练活动;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研修;要通过结合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研修方式,使每一个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引领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化。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强化课堂应用、教学信息化整合的教师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活动,帮助教师树立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的意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为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环境。组织青年教师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提高教师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力倡导教师人人建立自己的网络空间,形成有思想、有品味、有影响的博客群落。

5、教育科研能力研修,要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研修。本期继续以“有效研究”为切入点,做到教学即研究,让老师不畏惧科研,使老师懂得教科研就在反思中,教学中,教育叙事中,提升总结中,借鉴学习提炼中……。

四、研修方式与活动

1、自主学习:教师自学,写好校本研修报告册。切实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帮助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2、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我校共性“问题”,聘请专家学者,搞专题讲座。各教研组在每月要安排一次专题讲座,专题讲座资料及时交教科室存档。

3、小组研讨:以教研组为单位,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研讨学习体会、研讨教学体会、研讨课堂教学评价、研讨教学管理等,教研组长要时时关注新的教育动态。本期着重学科教学的“互动生成”方式的理解与尝试教学。

4、教学观摩:利用教研课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扎实做好好评课活动,教研组做好详实记录;同学科、同年级教师之间要开展听“家常课”活动;各教研组在教研活动时间要组织教师观看名师录象。

5、名师指导:聘请本校骨干教师或专家等定期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究指导。

6、参观考察: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级研修活动与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促进与优秀学校的合作交流,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第3篇

一、重计划,轻落实

目前,很多学校颇为注重校本研修,并为此成立了教科室并有相关负责人,在学期初制定了校本研修计划,然而之后的研修活动却是随心所欲,时断时续,致使计划成为纸上谈兵,研修活动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某市教育督导团到A校,想看看该校的校本研修,相关负责人拿出一沓研修计划。督导团要看教师的研修笔记,负责人支支吾吾,闪烁其词,不了了之。原来,该校制定了计划,却很少付诸行动,甚至根本没有开展相关研修活动,研修笔记自然没有。事实上,不少学校搞研修,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凭心血来潮,把计划束之高阁,置于脑后。显然,这样的校本研修,没将计划付诸行动,所谓“光打雷,不下雨”,抑或是“雷声大,雨点小”,计划再完美,不过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徒有美好的愿景,缺乏真正的“行动”,何谈效果。

若想让校本研修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成为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推手,就要根据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确立研修主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具体到每个月、每个星期、每个活动日,教师具体干什么,怎么干,都要有翔实的谋划安排。今后的研修活动,需遵照计划严格执行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及时调整使之切合该校教师实际,避免只定计划,不按计划行事,或者不早计划,早打算,早安排,而临时才随便抓个“主题”,让教师没有准备,无所适从。这样的校本研修,其效果可想而知。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再美好的理想,不付诸行动,亦如美丽的肥皂泡!我们只有把计划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研修活动中,引领广大教师扎实地行动起来,校本研修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

二、重资料建设,轻研修过程

校本研修强调的是一种行动研究,唯有“动”起来才可能有效,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现实中有不少学校,颇为重视资料建设,把资料建设得非常完美,美丽了我们的视线,却荒芜了教师的研究学习过程,如此一来就弱化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校本研修成了美丽的“躯壳”。殊不知,校本研修是一种“以校为本”“教师即是研究者”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轻视甚至省略过程,研修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某师训中心将考核各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B校教研组长深感诚惶诚恐,其所在学校相关工作为“零”,顶多只有计划,也是网上下载的。他灵机一动,何不“百度”一下,上网搜索,下载,打印,装订了四五份,并在相关内容上标明,学习时间、周次、内容,把学校教师分成几个组,大家轮流传抄,做好笔记。几天后,一本本内容充实,整洁美观的校本研修笔记,摆到了教研组长的桌上。他操起教导处公章,逐一盖上鲜红的印章,签上检查意见,如此一番忙碌,校本研修就算大功告成了。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B校的“校本研修”搞得“好”,而被表彰为“校本研修先进单位”。我们不难想象,那一本本“耐看”的笔记,让人眼花缭乱,骗了检查者的眼睛,不过是遮眼的浮云。这样的校本研修,不搞也罢。

笔者了解到,像B校这样的校本研修,为数不少。如此研修,除了哄骗检查过关,获得一个虚妄的荣誉,无疑是在制造垃圾。这种注重资料建设,而忽略了过程的校本研修,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发展会有多少益处呢?从本质上而言,校本研修是一种行动研究,是融合于教师的教研教学活动中,并非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行动之外,是基于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一种行动研究。缺失了研修过程,教师缺乏与同伴一起交流,讨论,甚至是争辩的过程,没有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所获甚少。有效的校本研修,不能缺失过程,没有行动过程的研修,即便资料笔记再多再好看,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只有真正沉潜下去,引导教师结合平时的工作,扎扎实实地研究、培训、学习、思考、反思,校本研修才不会成为一种噱头,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秘密武器。

三、重理论学习,轻联系教师自身实际

现实中,有些学校对校本研修的认识理解失之偏颇,使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好高骛远,只顾学习专家的理论,而荒了自己的“田”,表面上搞得热火朝天,实则偏离了“轨道”,脱离了本校实际,游离于教师的教育教学之外,致使校本研修没有了“根”,浮于浅表。

C校因校本研修工作搞得轰轰烈烈,成了一所校本研修示范校,兄弟学校纷纷前去取经。然而,该校某教师私下向笔者透露,其所谓的校本研修,无非就是教研组长组织大家一起学习专家名师的理论,做做笔记,整整资料。应该说,一线教师很有必要学习专家名师的理论,这是校本研修应有之义。然而,我们忽略了校本研修的宗旨和根本目的,是基于“学校”,其研修的基地是学校,研修的主体和活动在“学校之中”。换言之,校本研修是本校教师与其教育教学行为“对话”――根植于学校的教学活动,贯穿于学校教学活动的过程。这就确定了研修主题应来自本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从实际需要出发,并非是为了学习专家名师理论而研修。事实上,这种脱离“校本”的研修,没有触及教师自身面临的困难,不会激发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的兴趣,即便“研修”也是勉强为之,如此隔靴搔痒,安敢焉求效果?

因此,校本研修的着眼点应是学生、教师、学校当前存在的问题,大家是问题的提出者,更是问题的研究者,人人不可或缺,研修活动的内容更多地来源于教师的自主需求。这些来自“本校”的触手可及的问题,教师看得见,摸得着,容易认识,容易上手,容易解决。实践证明,当研修的问题来自身边,校本研修真正急本校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解教师之困惑时,更能激发教师的参与兴趣,积极投身于研修活动中,努力认真“研修”,效果自不待言。

四、重刚性规定,轻唤醒教师产生认同感

不可否认,校本研修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需要研修制度来保证。诚如,一名学者所言:无论一次研修活动做得多么精致,如果没有制度作为保障,再精致的活动也只是一次活动而已,很难延续下去。因此,不少学校制定了很多刚性制度条例来“赶”着教师,进行研修。

D校的校本研修制度不少,光是墙壁上的就有五十条之多,而且把这些条条框框纳入考核教师工作绩效的范围,本以为有了制度教师就会积极研修,结果事与愿违,大家不但没有热情参与研修,反而怨声载道,颇多抵触情绪,草草应付了事,致使研修流于形式。试想,教师在学校的刚性制度下“被研修”,效果能好吗?诚然,有效的校本研修必定离不开研修制度,但作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不应仅仅用制度去“推”着教师研修,更多的是想方设法使教师获得职业认同感,唤醒内心专业成长的愿望,激发其参与研修的热情。顾泠沅认为,知识管理视野下的校本研修制度反对采取刚性的、表明的条文,而更多地把激发教师真正的职业热情,为他们的教学和发展提供服务支持、创设条件、提供空间作为方向。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应循着为教师发展服务,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帮助支持的视角,去构思校本研修的制度,多激励少责罚,多为教师研修创设平台,提供自由宽松富足的空间,让教师想研修,乐于研修,研修出成果,真正享受到研修带来的乐趣,获得成就感。

当前的评价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校本研修的有效开展,甚至成为校本研修制度建设的“瓶颈”,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并尝试探索解决的良策。要强调的是各级教研师训机构对校本研修不可袖手旁观,而要有所作为;校长要真正践行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切实带领学校教师真正“动”起来。

第4篇

作为培训实施模式的校本研修,经过新课程改革的洗礼,已蔚然成风;迫切要求摒弃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指令式、作秀式的教师培训,实施以校本研修为主线,自下而上的,教师享有自主权的,自律性、创造性的教师研修。然而,既往的校本研修(含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除了存在着被应试教育绑架的危机之外,还戴着传统教师培训理论、观念和经验等的镣铐,缺乏制度、机制的创新,缺少队伍、资源的保障,缺失操作、管理的规范。有学者指出,多年来的校本培训实践,遗留着一统化师训范式所固有的若干负面倾向,训教脱节、训研分离、标准统一、缺乏互动等等。

一、规范校本教学研修的依据及思路

国际教师教育学倡导教师学习的三大定律越是扎根教师的内在需求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师的鲜活经验越是有效;越是扎根教师的实践反思越是有效值得倾听。教师不是为规定而研修为晋升而研修,而是为儿童而研修为成长而研修。为儿童研修需要将研修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研究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的水平只有在课堂的拼搏中才能成长。因此,教师研修的重心在于对课堂的研究,校本研修的重点是教学研修。

(一)校本教学研修的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是校本研修的工具。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改变着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等,迫使教师必须具备信息技术素养与能力。教育部要求,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以区县或地方为基本单位,以网络学习平台为技术支持,建立网络学习空间,组织教师开展常态的网络研修,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推行移动学习。这些要求,通过教育行政推动着中小学及全体教师依托三通两平台(三通两平台为教育部提出的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核心目标,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及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将信息技术作为实施校本教学研修的基本工具和常用手段。

2.校本研修的新目标与新内容。为儿童而研修的价值定位,要求教师研修内容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教师研修需要汲取包括脑科学、教育神经科学在内的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另外,20142017年实施的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目标定位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要求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校本教学研修将会增添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新内容。

3.校本研修的新模式与新方法。近年来,教育部出台的教师培训有关文件,突出强调模式改革,提出了学分制、教师自主选学、混合式培训、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培训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制度与方法,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实践性培训,实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测评应用系统化等,都与校本研修联系密切。这必将引领校本研修模式变革与方法变化,使之符合教师学习特点,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实现自律性与创造性的教师研修。

(二)校本教学研修的规范指导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包含校本研修)没有组织实施的标准,往往依据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通知,结合累积的教师培训经验,规范性严重不足。也有教师培训机构,参照企业培训的国家标准(如GB/T 190252001 质量管理培训指南),指导教师培训的组织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规范性。

(三)规范校本教学研修的思路

规范校本教学研修的操作与管理,至少有两个依据:一是校本研修实践的发展及变革,包括目标内容、模式方法及教师参与研修所使用的工具手段等;二是教师培训的国家标准,包括培训服务的术语、要求和评价等,特别是对服务行为、培训教学、培训服务过程、组织内部管理等培训组织服务的要求。因此,规范校本教学研修的基本思路为:

1.以当前教师培训的政策为导向。落实国务院、教育部及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既定的教师培训机制与制度,并结合培训队伍与培训资源实际,立足提高培训绩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继而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进行校本教学研修的机制制度创新。

2.更新目标内容、变革模式方法。在坚持以校为本研训一体的前提下,实行校本教学研修的行为转变:从聚焦教师的教转向聚焦学生的学,如学习指导、学习模式和学习评价等;从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训练转到应用能力提升,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和在线学习的优势,依托三通两平台及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如网络研修联盟);以对课堂研究为重心,通过落实推的机制、引的机制与悟的机制,创新有效的校本教学研修方式与方法。

3.在三项标准指导下操作与管理。虽然说校本研修是教师培训的基本实施模式之一,但是三项标准不是只针对校本研修的。校本的真正含义应该是以学校为本,立足于本校,以本校实际为出发点,以本校教师为主体,为了解决自己学校中存在的问题它的本质并不是场所的转移,而是机制的转变。

二、校本教学研修实践的重构及改进

纵观对校本研修的研究,大多数关注的是研修机制和研修模式,着重探讨校本研修的内涵、特点、作用、途径、方法、机制及制度的存在问题与对策,以及总结校本研修的实践经验,而对操作流程及过程监控却鲜有研究。下面,对中小学校实施校本教学研修,如何确定研修需求、设计策划研修、实施支持研修、评价研修结果和全程性监控展开讨论,以期对校本教学研修实践进行重构及改进。

(一)确定研修需求

对校本研修的需求分析是确定研修的必要性和研修目标、内容的过程,并明确研修需求,形成报告。主要包括开展研修的必要性分析,弥补能力差距的解决办法说明,确定研修目标,选择研修内容等。

(二)设计策划研修

设计策划研修是对校本教学研修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条件、资源、评价等进行的整体性计划与安排,形成研修方案。校本教学研修方案一般分为研修目标、研修内容、研修过程和研修评价等4个方面的内容。(1)研修目标是校本教学研修的目的和预期成果,中小学应在定位上分清层次(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职初期主要是生存关注,成熟期主要是任务关注,专家型教师主要是关注自我更新。(2)校本教学研修的内容通常包括理论问题(支撑)和实践问题(行动)两个方面,发现问题澄清问题找准问题,转化为校本教学研修的主题,细化为某次研修活动的议题(话题)。(3)校本教学研修的过程重点要计划好流程安排、方式方法和条件与资源。其中,校本教学研修的条件包含研修制度、场地设备、研修平台和经费等,资源包含研修工具、指导团队和学习资料(文本、电子)等。(4)校本教学研修评价包括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及结果运用等的计划与要求。

(三)实施支持研修

校本教学研修的实施是将研修方案付诸实施,而支持是指对整个流程(前、中、后)所提供的支持活动。(1)活动前。告知教师有关研修活动的信息 :时间、地点和工具等;简要介绍活动性质:目标、内容及准备等。(2)活动中。方式:课堂式、现场式、远程式、行动式和自学式等;方法:讲授、讨论、演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支持:保障条件、针对性反馈、应用与展示等;技术:多媒体、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等。(3)活动后。从教师、指导者收集反馈信息,进行效果分析;向组织者、管理者反馈信息,为调整计划方案(如就某一主题增加或减少活动次数)提供支持;活动总结与后续跟进(如远程在线或面对面的互动交流)。

(四)评价研修结果

评价研修结果是对研修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和估量。校本教学研修的评价一般涵盖方式、方法、内容和主体 4 个方面。(1)评价方式。以前测(诊断性评价)为前提,进行中测(形成性评价,即对过程中的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后测(终结性评价,即对结束时或滞后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的判断)。(2)评价方法。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如问卷调查、测评测试、观察、座谈、访谈和查阅资料。综合评价,如行为变化法、绩效变化法和方案假设检验法等。(3)评价内容。包括反应(满意度和感受),学习(知识技能掌握),行为(知识技能转化),结果(对学生、学校发展的作用)四个层面。(4)评价主体。实施教师评价:自评、互评;组织评价:学校、师训管理部门;社会评价:学生家长、社区和专门机构。

(五)全程性监控

校本教学研修的监控是对确定研修需求、设计策划研修、实施支持研修、评价研修结果四个阶段所进行的持续监控与改进,以帮助教师提升师德、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监控,即监测并进行控制。监测的目的在于使研修需求能够被准确把握,研修方案能够针对本校问题、贴地务实,研修实施能够有序进行,具有实效,研修评价能够促进效果提升。控制校本教学研修,需要建立 4 种校本机制:导向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第5篇

关键词:教师培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混合式学习

一、引言

为促进教师有效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常态化研修活动,目前提倡的研修模式就是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然而有关研究指出:“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仍是‘两张皮’ 。”因此,有必要反思目前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不足,并总结融合的模式,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融合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促进教师有效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常态化校本研修活动。

二、研究背景及现状

在“国培计划”示范引领下,我国出现了多种教师培训模式,其中,校本研修有利于解决教师师资紧缺及集中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但也面临着低水平重复问题。而远程网络研修因不受时空限制、互动便捷等特点,可有效弥补校本研修的不足。 “远程学习是教与学的时空分离”,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必须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

2013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并于2014年研究制定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提出“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但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参加网络研修只注重完成任务,并没有与线下校本实践相结合,也没有认识到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的互促关系,“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仍是‘两张皮’”。

三、理论基础: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

2001年,Colis和Moonen将混合式学习定义为传统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在线的网络学习的混合,网络学习是传统课堂学习的自然延伸。他们指出混合式学习是一种灵活的课程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在线课程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又没有完全舍弃面对面交流。混合式学习开始用于学生开展学习,后来被用于在职教师培训。

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模式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提出以下三种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方式。

1.由助学者引导并组织的磨课活动

这类研修方式是由助学者,如区县级研修员、研修辅导员、学科专家等,引导并组织的磨课活动。

这类研修方式的过程大致为:针对教学实践问题,助学者在研修平台研修计划,指定某个教师讲课。第一,讲课教师在研修平台上传教学设计方案,与其他教师在线讨论,根据其他教师意见进行修改。第二,讲课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并将教学录像上传至研修平台,其余教师进行线上观课并上传课堂观察表,助教者组织教师进行在线议课。第三,讲课教师根据在线讨论情况,再次修改教学设计方案,并上传到平台。第四,讲课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完成第二次现场教学,并上传教学录像,其他教师进行在线观n并上传课堂观察表,助学者组织教师进行第二次在线议课。第五,所有教师提交研修心得,助教者研修总结。这类研修模式只适合解决课例研究型的教学问题,并不适合磨课。

2.视频案例研修

马立、郁晓华、祝智庭(2011)介绍了杭州市上城实验区的视频案例研修方案。整个研修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五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观察、案例讨论、行动反思和研究拓展。

3.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的应用课题研究型U-S伙伴合作模式

滕光辉(2015)提出的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的应用课题研究型U-S伙伴合作(即大学与中小学合作University-School Partnership,简称“U-S伙伴合作”)模式:“大中小学和政府共同参与、以网络研修社区为重要支撑、以应用型课题研究为主要依托、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在职教师校本研修模式。”但是,这种模式需要有课题项目的支持,否则可能会缺少大学的参与,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农村学校 校本研修 继续教育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课程改革所关注的焦点。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因经济、文化和地域、资源配置等多种因素致使教育相对落后。教师趋向老龄化,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甚少,知识结构已经陈旧,已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而在新课程改革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继续教育方式――校本研修是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新途径。

一、解读校本研修,正确定位角色

教师拥有正确、科学的校本研修观,就会自觉投入到校本研修之中。特别是在校本研修刚刚实施阶段,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还很不到位,此时需要从观念着手,解决教师关于校本研修的思想认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校本研修观。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地、教师为主体,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校长自主组织。以教师自身及其任职所在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为基础,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水平为目的,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和优化学生成长环境为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互动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集学习、工作、研究于一体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

二、建立校本研修机制,营造研修氛围

无规矩难以成方圆,由于部分农村教师缺乏理想信念,自主发展意识薄弱。在沉重的生活、工作负担下,他们靠“惯性”工作。对教育新思想、教材新内容、教学新手段的钻研学习浅尝辄止。因此,要想让教师走进校本研修,首先,要成立由“校长――分管领导――教研组长”为主线的校本研修管理网络。明确职责,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研修氛围。其次,要建立校本研修的各项规章制度,拟订校本研修长、短期计划和教研活动实施细则等,使得教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有章可循。在校内营造“校本研修兴校”的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研修的积极性。

三、研修方式多样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教育人力资源开发活动,不是固定的、僵化的模式,更不是原有的教师校外培训或校本教研的简单移植。它涵盖了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方面面。

1.校本培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速度加快,新的教育思想层出不穷,教育变革速度日益加快,仅靠教师自身的长期实践探索和缓慢的经验积累,难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快速变化。因此,需要通过对教师们进行校本培训,快速吸收先进的教育信息。

(1)集中培训

学校要坚持开展以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理论为主的教育培训活动,让教师及时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关注教育教学前沿动态,让教师“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成为习惯。另外,还要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等培训,营造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氛围,提高培训的质量。

(2)自主阅读

校长要把“教师发展第一”作为坚定不移的办学理念;首先,要求每个老师认真钻研每年规定研修的教育理论书籍,写学习心得体会,定期组织教师交流。其次,解决学校信息来源问题,让教师通过图书室或网络自觉自由阅读,把读书与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科研、自我修养联系起来。让广大教师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升自己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

2.聚焦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

(1)课堂教学反思

①坚持写课后反思日记

每节课后教师围绕学生的兴趣、互动、思考、创新等回顾课堂中的得与失,思考可以改进的方法与措施,及时记录下来。

②对比反思

通过观摩公开课,分析别人的长处和不足,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从自我封闭状态解脱出来。

③听自己的教学录音(录像)

这是对教学行为反思的一种比较好的手段。把自己的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教学过程录下来,然后居于一种旁观者的角色来仔细听、分析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学时间、语言艺术、学生课堂氛围等状况,进行反思、改进。教师还可以从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等方面进行反思,把这些反思写下来,装进成长记录袋,可以直观地反映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

(2)小组合作研修

①合作备课研修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发动全体成员共同研讨课程资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对重点教学问题(研修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比较分析,有效提高课程资源组织和教学活动策划能力。

②同课异教研修

从教师的不同个性入手,对同一课内容,同年级组教师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研讨如何上出不同风格的课。采取“集体备课理论引领实践跟进案例分析同伴互助研讨升华”的组织形式,最后形成一致观点,全校观摩。“同课异教”能使每位教师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让教师在实践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张扬个性,形成个人风格。

③同伴互助研修

同伴互助是指教师间经常进行的一种切磋、合作、支持与分享的横向交流活动,它是化解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激发灵感的有效办法。学校应该积极推行同伴互助活动,鼓励同学科教师自主结伴,共同研究的教学专题与准备共同执教的研究课。在教学中互相帮助、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3)科研课题导向研修

学校除了要抓好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外,还要抓好课堂教育教学的研究,使研修活动课题化、系列化。让教师们从课堂教育教学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出发,确定个人研究课题,围绕自己确立的科研课题进行学习、研究、实践、创新,运用行动实践等研究方法,扎实开展课题研究,践行教师即是研究者的课改理念,促进教师在科研中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3.专业引领,提升研修层次

专家参与是校本研修的源头活水。在校本研修实施中,需要专业研究人员的帮助,实施专业引领,开发教研专业人员人力资源,是开展校本研修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1)可以聘请教育专家做专题讲座

针对学校教师的具体情况,邀请教育专家到本校作讲座或报告,让老师们近距离地与专家交流与接触,这样可以快速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

(2)打造“本土化”的专业引领队伍

由于农村小学地处偏僻,资金比较薄弱,比较难聘请专家,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由本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本土化”专业引领队伍。让他们在校本研修中举行讲座,带头上示范课,结对帮扶青年教师,可以不同程度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四、结语

总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校本研修的方式是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研修以外,还有校际协作研修、专题论坛沙龙研修、团队脑力激荡研修等。农村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基于不同层次教师发展需要,拓展校本研修的渠道,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研修形式,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7篇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12年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项目的通知》(陕教师〔2012〕22号),经各单位申报、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现就下达2012年我省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项目任务和培训名额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任务和名额分配

(一)中小学教师骨干体系建设计划。

此项计划中的六项任务另文安排并通知。

(二)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

1.“阳光师训”项目。

(1)“阳光师训”市、县级培训项目

培训对象:全省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

培训计划:共39000人(分市任务分配见附件1)。

培训期限:每期3天(不少于20学时)。

实施时间:2012年7月至11月。

承办单位:各市(区)教育局。

(2)“阳光师训”省级送培到县项目

培训对象:项目实施所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

培训计划:共3500人(任务分配见附件1)。

培训期限:每期3天(不少于20学时)。

实施时间:2012年7月至9月。

承办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项目实施的具体安排由省教育厅研究确定后另行通知。

2.骨干教师省级研修项目。

(1)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省级研修

有关项目实施的具体要求,按照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12年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省级研修的通知》(陕教师办〔2012〕8号)执行。

(2)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

培训对象:全省中小学骨干班主任。

培训计划:共1000人(分校项目任务及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2)。

培训期限:每期7天。

实施时间: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

承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3)高中骨干教师省级研修

培训对象:全省普通高中在职骨干教师。

培训计划:共3100人(分校项目任务及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3-1、3-2、3-3)。

培训期限:每期10天。

实施时间: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

承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西安文理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西安体育学院、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咸阳师范学院、宝鸡文理学院、渭南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学院、安康学院、商洛学院、延安大学。

3.农村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高项目。

(1)“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主讲教师高级研修。

研修对象:经“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总协调机构认证、各市拟承担2012年核心课程项目培训教学任务的主讲教师。

研修计划:50人(分市名额分配详见附件4)。

培训期限:每期7天。

实施时间:2012年7月。

承办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2)“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核心课程学科教师培训。

培训对象:全省中小学各学科教师。

培训计划:2000人。(其中V7.2课程1500人,V10课程500人,分市名额分配详见附件4)

培训期限:每期7天。

实施时间:2011年6月至11月。

承办单位:各市教育局。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远程培训项目

培训对象:全省中小学各学科教师。

实施时间:2012年7月至12月。

承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陕西省电教馆。

有关该项目实施的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4.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项目。

培训对象:全省特殊教育学校骨干教师。

培训计划:100人(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5)。

培训期限:每期10天。

实施时间:2012年6月至12月。

承办单位:西安特教师资培训中心。

5.民族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培训对象:全省民族中小学骨干教师。

培训计划:50人(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5)。

培训期限:每期10天。

实施时间: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

承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三)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推进计划。

1.省级校本研修实验区建设项目。

建设任务:省级校本研修实验区16个。

承办单位:在2011年“校地共建”基础上,继续委托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延安大学、西安文理学院、宝鸡文理学院、咸阳师范学院、渭南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学院、安康学院、商洛学院、榆林学院、宝鸡教育学院做好13个校本研修实验区建设,委托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建设3个直属实验区。

2.市级校本研修实验区建设项目。

建设任务:市级校本研修实验区20个。

承办单位:各市(区)教育局。其中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榆林市、延安市、汉中市、安康市和商洛市各2个,杨凌示范区和铜川市各1个。

3.小学校本研修引领者研修项目。

培训对象:承担小学校本研修引领和指导工作的各市、县级教研机构、培训机构和小学教师。

培训计划:500人(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6)。

培训期限:每期7天。

实施时间:2012年4月至11月。

承办单位: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4.高中阶段校本研修引领者研修项目。

培训对象:承担普通高中校本研修引领和指导工作的各学科教研组长或优秀教师。

培训计划:450人(分校项目任务及分市名额分配见附件7)。

培训期限:每期10天。

实施时间: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

承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二、有关事项

(一)请各市(区)教育局结合本地实际,根据附件1—附件7所列名额,严格掌握条件,认真做好培训对象的遴选推荐工作。要按照各承办单位的培训通知,分项目、分学科、分期次落实培训对象,名额到校、通知到人。务必在培训开班前10天将填好的《推荐对象信息一览表》(详见附件8)以电子邮件或传真方式发送到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和有关培训院校,并督促教师按时足额参加培训。省项目执行办公室将对各市(区)参训学员报到情况适时进行通报。

(二)各项目承办单位在接到项目任务后,根据培训任务和要求,应尽快研究确定项目实施时间,拟定开班通知和学员报到通知书,及时发送至各市(区)教育局,同时报送省项目执行办公室备案。要根据省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培训方案,从课程安排、专家队伍、培训资源、教学设施、后勤服务等各方面积极筹备,并在开班前10前将最终确定的培训实施方案上报省项目执行办公室。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精心组织、认真实施,高质量完成项目培训任务。

(三)各市(区)教育局和项目承办单位要高度重视省级培训项目的实施工作,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落实项目责任,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做好项目管理工作,确保培训质量。省教育厅将适时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全面提高培训能力和培训水平。

第8篇

一、搭建支持体系

所谓网络环境下互动式校本研修就是提供网络支持,通过专家的引导和学校一系列设计的互动式交流活动,让教师亲身参与,从而让教师内在和外在都得到成长的一种校本研修方式。要使网络环境下为互动式校本研修的开展提供前提条件,除了组织保障外,几个支持体系不可少:一是理念支持,这是行动的先导;二是制度支持,这是行动的保障;三是硬件支持,这是行动的条件。

理念引导。2009年4月初,学校作总动员,并通过各种会议、网络、校内刊物等,认真宣传学习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实践研究的意义及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性,动员全体老师积极参与进来。同时,学校邀请多位相关专家作了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实践研究重要性及如何实践专题报告,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教科研意义与方法的培训,进行即席交流。通过各种学习宣传活动,使老师们更清楚地了解了校本研修的内涵及其意义,增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学到了不少科研知识,为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奠定了基础。

制度保障。学校先后制定了《白云中学教师发展规划》、《白云中学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校本研修制度》、《广州市白云中学教育科研管理要求》、《广州市白云中学教育科研考核、奖励暂行办法》等。同时对校本研修进行规范化管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 校本研修制度化,网上研修与面对面研修相结合,形式分两种。固定的:定时(每周星期四、五的下午)、定地点,分别开展文、理科老师的校本研修,并进行考勤。半固定的:在一定时间内要求完成的学校及科组的网上研修活动。2. 校本培训学分化。根据课程计划,将培训目标,教师完成研修任务的质与量,出勤率等量化为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学分,而校本培训又与科研课题结合起来,并将这一制度纳入到教师工作绩效考核中去,学期结束时由教导处进行考核,并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分。

硬件支持。一是物质条件,包括设备、场地、器材等,为老师们配备电脑、安排研修场地等。二是培训师资:由本校教科研骨干和外请专家组成。三是网络档案管理与技术咨询,由教学处、电教科负责。

二、理清思路,确定方案

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必须首先转变教师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让教师成为研修内容的决定者,让学校成为研修活动的建议者、组织者和条件保障者。使教师的自我设计、自我实施、自我督促、自我总结和学校、学科的计划、实施、指导、调控、评价同步交错运作,让教师顺潮流而动的同时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教师的研修积极性,同时发挥学校的调控、指导作用,实现校本研修优质化。其次,网络研修必须与现实研修相结合,才能相互补充,拓展交流的空间,进行更广泛的互动交流,真正体现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特点。因此,我们根据学校校本研修的“规划和原则”,确定了校本研修的运行机制:实行“双轨式”运行机制,即学校教学处和各学科教研组在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中,教学处负责互动式的校本研修活动,包括专业引领(教育理论、科研方法讲座)、教学研讨、实践反思、同伴互助、观课评课等;各学科教研组既以科组或年级为单位进行专题研修或同伴互助等方式的实践研究,又指导教师个体通过个人职业发展的自主规划、成长记录以及反思交流以,来引领和促进教师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校本研修实现个人专业成长。

三、“双轨运行”,相得益彰

(1)教学处方面

专业引领。为教师们搭建一个方便、快捷的学习、交流平台。依靠本校科研力量,创办白云中学《教与研》科研小报,利用科研小报,介绍教育发展的潮流、趋势,校本研修的时代意义、基本内涵、核心要素及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等;并利用小报宣传研究成果。开设教科研理论、方法专题讲座。每月确定1—2个学习专题,利用每周四、五的下午,分别对文、理科老师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科研理论与方法的培训,设计有问答的过程,实现专家与教师的互动,帮助教师解除校本研修中的困惑和畏难情绪,提升校本研修的科研含量。

个体规划与专业成长记录。广州市校本培训网专门为每位教师建立了“电子档案袋”。通过对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来对教师发展状况作出评价。我们积极引导教师利用“电子档案袋”进行专业发展规划,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积累教学素材、与同行一起分享自己的“作品”等,让老师们在自主发展的同时,通过阅览他人的成长记录袋,汲取他人的智慧和长处,看到自己的专业优势与不足,进而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实现教师自身内驱力与外力的互动。

同伴互助——师徒结对、观课议课。“师徒结对”既是一种专业引领方式(老教师对新教师的引领帮助),又是一种同伴互助的方式(新老师在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给老教师以启示),是促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学校规定教龄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拜师学艺。要求师傅拟订指导计划,随时向徒弟开课,听徒弟上课,言传身教,助其成长;要求徒弟拟订学习计划,主动向师傅请教在教学中遇到的学科疑难问题或教法问题,随时接受指导老师的检查,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撰写教研论文等。每学期师徒有书面总结与反思,每年进行一次总结和经验交流,并举行表彰活动。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取得很大进步,效果明显。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与传统的听课、评课相比,“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观”课前教研组有明确的“聚焦”方向,观课时有重点。“议”是围绕共同的话题,就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进行平等交流,着重思考“教”与“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教学成效,使教师成为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专业成长。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必须上一次公开课,我们还组织了“学生民主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实验课,组织老师观课、议课,让老师们在观课、议课中,分享成功的经验,提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同伴互助实现新老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2)教研组方面

主要开展“问题——解决”式的专题研修活动。开展此项活动,意在把日常教研与校本研修结合起来,抓住“问题”这一关键,以学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和思辨提炼后形成研讨专题,然后围绕专题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例如学校生物科组围绕“学案教学”开展专题研讨活动,通过互动式课例的展示、反思、研究和讨论,研讨包括图表的有效性教学、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一生物教学的合理进度和安排、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培养等内容。生物科组通过开展“学案教学”校本研修,提高了教师在“学案教学”方面的理论素养,编制了一套较为符合学情的学案,形成了初步的“学案教学”操作模式,教师的学案编写技巧、“学案教学”的掌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生物科的教学成绩也明显提高。

第9篇

激l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一是学校领导要发挥好领头羊作用,身体力行地引领校本研修工作深入开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二是实施主题教科研引领下的校本研修策略,创设研修载体,举办研修活动,培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三是重视和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形成提供专业支撑。四是建立科学的校本研修评价体系,科学利用教师的校本研修成果,以此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五是加强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巩固和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一、校长要亲自挂帅,带领学校班子成员做校本研修的先锋队。

学校领导引领校本研修工作是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形成的基础性工程。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来源于教师观念和情感。校长和班子成员在校本研修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能给教师专业发展指引方向,它既是一种领导力与带动力,也是一种感召力与同化力,能促进为师者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及教育情感由衷地向校本研修方向转化,萌生出投身校本研修活动的动机和内驱力,进而衍生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引领校本研修工作是学校领导的神圣职责。校领导引导的校本研修工作能促进他们与教师间的融合,增进专业情感,激励教师们自觉地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取长补短,互勉共进,把校本研修活动由被动实施转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离不开校领导的专业引领,校长和班子成员必须做专业人,不抛弃三尺讲台,做甩手当家,必须带着教科研课题,用实践和行动去影响、感染和带动教师,丰富和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同时,学校要赋予校本研修工作以管理内涵,让其分担部分管理任务,借助专业管理化解管理矛盾,破解管理难题,为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形成助力。

二、实施主题教科研引领下的校本研修策略,创设研修载体,举办研修活动,培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学校要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组织机构,落实并推进校本研修工作。首先,要提高教师对校本研修工作的认识,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达成校本研修共识。其次,学校要设立教科研一级课题,学科组围绕学校大课题确立二级课题,然后,组织教师设立研修子课题。课题研究为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提供路线图、指挥棒和有效载体,并把研修任务目标落实到教育教学当中,也把教师的专业理想、专业智慧及情感凝聚到课题研究上,强化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校本研修把教师们捆绑到一起,促进了彼此学习交流,共同反思研讨,带头创新实践,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专业情感与研修氛围。另外,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了校本研修的科学方法与素材,都是教师们所喜闻乐见的,极容易被教师接受和运用,这种做法降低了教科研门槛,有助于破解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激发教师的好奇心和成就感,激活教师们的求知欲和正面情绪,助推教师实现自主性发展。

三、重视和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形成提供专业支撑。

培训工作是教师走向专业化的快速路。培训工作必须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为前提,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学校要成立培训组织机构,加大培训工作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师带徒”等多种方式,把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个人反思、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岗位实践结合起来,给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供尽可能大的可选择空间。学校可实施引领式、激励式等积极的培训模式,让教师能静下心来,投入进去,涵养教师的参培兴趣。校本研修是最接地气的师培方式之一,它把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揉和到一起,把个人反思与同伴互助揉和到一起,把专家引领与自主研修揉和到一起,把培训变成了教师在学中思,在思中做,在做中学的循环过程,实现了教师在学、思、做等方面的融合与交替中成长,促进了教师自主性专业发展。

要搭建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平台。研修平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操练与验证场所。在研修平台上,教师既可以练出校本研修工作的信心、勇气与本领,也可以激发出教师们参与校本研修的热情与动力,比如,学校搭建教学基本功训练平台,就能引导教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基本功训练当中去,以此强化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

四、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利用教师的校本研修成果,以此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校本研修成果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教师尊严的重要支撑与价值体现。利用校本研修成果中的杠杆功能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把教师校本研修成果作为教师评先选优、提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利益上的获得感和价值上的被认同感能刺激教师自觉投身于校本研修活动,转化为达成专业目标的力量和行动,以此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学校要营造尊重校本研修成果的风气,积极创造条件,推广校本研修成果,树立校本研修工作先进典型。学校要把校本研修成果与教师的切实利益捆绑到一起,引导教师走进自主研修的大门。当然,利益驱动模式只能作为一个手段,借助利益驱动效应引导教师由被动式校本研修向自主性校本研修转变,达到激发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目的。

五、要建立健全校本研修制度,为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提供支持,保护和张扬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第10篇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必然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专业成长来满足新时期的教育模式,而传统的继续教育培训存在很多弊端,譬如培训内容理论化,针对性及实践性不强;网络培训硬件设施不到位,影响学习效果;集中培训存在工学矛盾等等,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师成长需求。基于此,在当今的教育形式下,校本研修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方面的价值日益凸显。

校本研修虽然主要是在教师任职学校内部开展的,但并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系统。“校本”虽然一定限度的发挥了学校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由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队伍基础、学校文化的差异,校本研修的实施状况呈现出资源匮乏、支持短缺、探索艰难的局面,

教师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区域政策性统领,教师教育的规划要求、标准、评估不是学校可以自定的;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区域教师教育机构的专业引领;促进教育均衡需要区域整体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优化高效的资源和服务平台也需要区域支持和共建。所以,区域推进校本研修有效模式及策略的研究具有较高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校本研修内涵、校本研修区域推进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几个方面加以研究阐述。

一、校本研修内涵

“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教师为研修主体,以学校为主要基地,以课堂为主要研修领域,以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为目的,采取多种措施,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实践要素,也构成了校本研修的三种基本活动形式。这三个实践要素发挥了教师个体、教师群体、专业研究人员三者的主要作用,缺一不可。

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其价值在于,校本研修冲破了教研、科研、培训割裂的局面,实现三者在学校层面的最佳融合,也更能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区域校本研修模式实施现状(以吉林市船营区为例)

2011—2012年,我区均通过走访各校,通过听汇报、查文件、谈感受、寻轨迹、发问卷等方式对校本研修实施状况进行详细调研,经了解,目前,校本研修呈现粗放实施状态,尚未进入内涵发展阶段。

1、形式建设

2011年,区域就已经出台《船营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指导意见》和《船营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评估标准》,经过两年的落实与推进,区属各基层学校已经建立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区域校本研修总体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订了年度、学期研修工作计划和月研修活动安排。有完善的自主学习制度、集体研修制度、同伴互助制度、考核评估制度、奖惩激励制度等。为每位教师建立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两种个人发展档案,档案内容齐全有详细的研修活动记录,教师培训档案健全,教师自然情况、证书积累、读书积累、学习研修体会等材料尽含其中。形式建设初具规范。

2、研修内容

调研发现,以课题带动研修的模式占3成。而具体内容上,贴近教学实际,与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密切相关的以小学居多,例行备课,统一进度,考试分析、上情下达的,以中学居多。

3、学习需求

自我研修和同伴互助的方式居多,而同伴互助也需要同伴中有引领者,而且同伴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观及和谐的沟通也直接影响互助效果。

三、校本研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第一责任人对校本研修理解、引领、组织不到位。

学校第一责任人对校本研修认识不足,对研修活动缺乏关注,注重行政管理,忽视研修氛围。仅仅按照上级业务及行政部门相关方案生硬搬套程序,没有针对研修问题及模式投入心力真正落实,并组织总结反思。

2、研究主体认识及能力上的缺失。

一大部分中小学教师认为“研究”是教育机构或是专家做的事,没有认识到自身的研究修炼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更加提升了自身生命的价值。而这种现象又以中学居多,活动尽限于备课的形式,心思大部分放到应对中考当中,而忽视了研修与成长。而一大部分小学教师很大程度上缺乏研究能力,发现问题后找不到合理的办法解决问题,专业知识准备不充分,研修过程流于形式,实效性差。

3、校际联动匮乏。

校本研修基于“校本”,但不是本校的研修,学校只局限自身的能力水平闭关自守,收效甚微。

四、校本研修区域推进策略(以船营区为例)

1.抓源头,从思想着手提升教师认识水平。

进一步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校本研修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强调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成长的必然途径,而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指导学校把校本研修同上级业务部门(进修学校“三修”项目)整合,使校本研修内容更加充实且有实效。制定相关制度,进一步明确教师培训与实施人事制度改革、教师年度考核、聘任、晋升、评优、奖励的联系。

2.树典型,召开现场会共享研修经验。

树典型并促进校际互动,校际互动可以有效实现校本系统之间的信息与能量的联系与交换。加强校际交流,实现思想观念、物质资源的共享,对于激荡教师思维,提高校本研修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选择校本研修工作整合到位,模式新、效果实的学校树立典型,召开区域校本研修工作现场会,会议形式以交流为主,由现场会学校领导解读本校对《船营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指导意见》和《船营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评估标准》及《船营区“十二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双名三修”工程——名教师项目实施方案》精神的领会,介绍本校校本研修工作研修模式的确立原则与思路,研修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果,各校参看该校积累的过程材料,共享成功经验。

3.搭平台,开辟专栏分享研修成果。

在区域内刊物《船营教育通讯》上开设“校本研修”专题栏目,刊登学校的特色活动、学校教师研修心得等内容,进一步推广、交流各校研修经验和成果。

第11篇

远程培训项目回访调研会上的讲话

荆涂披彩迎嘉宾,涡淮奔腾唱欢歌。在这金秋十月,梨苹累累,瓜果飘香的美好日子里,我们迎来了教师研修网和国培办的几位领导同志,你们这次的回访调研是对我县国培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力地鞭策和督促。这次活动必将对我县的师训工作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在此,我代表县教育局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自2010年国家实施"国培计划"以来,我县已有五千多教师从中获益。特别是今年实施的示范性远程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项目,它能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为参训学校提供资源、工具、平台等专业支持服务,提升学校(区域)校本研修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切实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多年来,我县一直非常重视教师教育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就成立了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主抓全县的教师培训工作。2002年,我县成立了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下设师训办(隶属人事科),有专人负责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国培计划"实施以来,我们一直由人事科的负责这项工作,每年的省市"国培计划"任务下达后,我们立即对各项任务进行分解,各类培训人数落实到校,认真遴选,及时上报。今年的"国培计划"相关培训工作启动后,为落实好"国培计划"省、市"国培计划"各项目的培训任务,我们专门下发了通知,要求各单位向教师广泛地宣传,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要求各单位精心遴选参训学员,为参训教师创造培训条件,解决后顾之忧,督促教师认真学习,确保参训率和研修率。制定管理措施,把参训情况与年度考核及绩效工资挂钩。特别是今年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2013"示范性项目--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后,为抓好这项工作,八月上旬,接国培办通知后,我们立即组织几个规模较大的项目校负责人参加骨干培训者集中培训。骨干培训者回来后,我们就建立了联系方式,借助人事科管理群进行联系。九月十六日的开班通知,十月十五日的学情通报等信息,我们都做了及时。十月十五日,第一次学情通报后,得知我县参训率和研修率都较低,相关项目负责人立即向我局分管领导做了汇报,第二天下午,由分管领导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会上各项目校负责人分别发言,介绍各自学校的参训情况,各校对下一阶段的参训学习都表示将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并做了承诺。随着学校网络故障的排除及暑假期间调动人员信息的更换,截止到十月二十八日,我县示范性远程培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的参训率和研修率达到了"双百"。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我想其他研修项目的参训率及及格率也一定会达到"双百",培训质量也一定会有大幅提高。特别是这次调研会上,大家的思维碰撞后,一些新建议、新经验、新措施一定会层出不穷,也请各位专家、领导多多指导,让我县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预祝这次调研会圆满成功,预祝大家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第12篇

一、领导重视,保障到位

1.组织保障。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保证校本培训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中心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副主任、工会主席为校本培训副组长,三个部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青少年活动中心根据校本教研的实际特点,建立了“主任决策调控—副主任具体负责—部长相关领导组织落实—教师群体开展实施”的校本工作运行机制。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制定计划,定期召开校本教研会议,研究校本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师的培训活动,并做好检查、考核工作,把校本培训的任务落到实处。使我校的校本培训走向了制度化、科学化、可持续化。

2.时间保障。我们每周一、四为校本培训固定时间,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的政策法规等文件,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一方面,参加中国校外教育网组织的“校外视频会议”,与全国优秀的校外场所互相交流、探讨校外发展。

3.专项经费予以保障。保证经费投入是校本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为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有针对性地为教师购买了相关的校外培训书籍100多本、报纸、杂志20多种,还有一些音像资料;中心向上争取了教学设备采购资金30万,对校外场所需进行再完善、再提高;对师资力量进行再培训、再加强;对培训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再开发、再创新;争取了“校外场所能力提升项目”资金80万,翻新楼盖、改造室内卫生间、装修功能教室、更新走廊文化建设等。今年,教师外出培训、交流费用5000多元,为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健全制度,落实培训

学校注重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各种教师培训档案资料齐备完善,分类存放规范。制订了《校本研修长远规划》、《青少年活动中心研修工作计划》、《名优教师培训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并将培训计划纳入学期工作计划,制订的每年度校本研修管理实施方案,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

活动中心的校本培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满足教师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师的校本培训:

1. 抓好师德教育培训。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为师者的准则。教师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灵魂,无论是哪一面,都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此外还要有丰富的、适当的、有效地育人方法和技巧。因此,活动中心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做到懂法守法;一方面,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教师的思想素质。

2.青年教师的培训

青年教师培训关系着中心的现在和未来。为此,在校本培训中,我们注重对青年教师岗位培训,一方面,派年轻教师参加全国校外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校外专业发展;一方面,在工作中锻炼、培训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使校外年轻教师和能适应各种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

3.骨干培训。

制定名优教师培训方案,确定了培训目标、内容、措施,形成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在全员培训的过程中,对中层以上干部以及后背干部、骨干教师通过教师进修学校相关部门的进一步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

三、坚持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是校本培训全方位开展的平台。

“校本培训”工作中,提倡发扬个人学习反思,同伴交流讨论,专家点拨引领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针对校外教师队伍的结构特点,探索总结出一些灵活多样又极富实效的培训方式和途径:

1.以课题研究带动培训。

科研兴校是中心主要的办学思路之一。我们历来十分重视对校外活动的研究,以此带动教师培训。每位教师研究校外活动,如《少儿才艺大赛方案》、《科技节活动方案》、《九九重阳情活动方案》、《民间工艺进校园活动方案》等,达到活动的丰富、活动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成长的目的。

2.外出学习培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学习、借鉴他人的办学经验,学习兄弟校外场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萝北县校外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我们坚持多年的做法。中心有体育、心理教育、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代表3人参加全国校外专业培训;中心组织教师到省内各家活动中心参观学习。为了放大考察学习的效能,建立了外出学习报告制度。将先进的办学理念、思路、经验、最新信息由个体、部分辐射到全体,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3.个人研修加集体研修培训。

个人研修是校本培训主要形式之一,中心鼓励教师自我研修。首先为每个教师配备了校外教育教学书籍,如《与研究同行》、《实践·探索·反思》;《好玩的科技创新实验》、《一起走进七彩世界》、《创意电脑美术》《主次与语言表演》等,还提倡教师通过网络,阅览电子图书,边读边记,边读边悟,通过自主学习来升华教育感情,提高理论水平。其次为了解决当前教师视野不够开阔,理念不够先进的局限性,中心采用“请进来,走出去”集体研修的方式,帮助教师提高水平。今年,中心相继邀请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赵清福教授来萝北青少年活动中心指导校外领域中的课题研究;相继又聆听了赵清福教授的专题讲座,使全体教师明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了解当前校外教育科研新动向,更新观念,逐步养成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通过兄弟活动中心的交流活动,共同研究校外教育的发展,交流成功的工作经验,进一步畅谈今后校外的健康发展之路。

4.教育资源培训

积极开展“向最美丽教师张莉莉学习”的活动、观看《师德启示录》,每位老师写学习感悟,优秀的张贴在学校的廊报上,供全体学员、教师、家长浏览、阅读。此项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热情。积极浏览全国校外网站,学习外地校外场所的办学经验,学习校外名师、专家的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让名师的言行来影响自己,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

5.加强基本功训练

一方面采用三种基本方法训练教师基本功。

(1)中心将公益性普及项目作为常规训练,主要采取自学自练的形式反复练习,在具体培训中进一步研究、提高。现在,校外每位教师都能承担一个专业的普及班培训或“三下乡”活动中的对乡镇学生的校外兴趣培训。

(2)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

校外工作要以活动为载体,让未成年人得到身心健康发展。活动中心注重了教师对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训。活动中心每年组织十多项目大型,在活动中,教师们得到了很大的训练。目前为止,教师们不仅能根据校外实际、策划出有意义的活动,还能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各岗位都能管理到位,使我们成立五年来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非常圆满。

(3)撰写活动案例分析。

活动中心不仅重视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训练,而且注重对活动案例的研究。

我们通过活动的开展锤炼教师基本功,又通过活动后的反思进一步提升教师们分析、总结能力,教师的校外基本功和研究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实现校本培训与自我主动培训相结合。中心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层次的活动,中心为教师搭台,组织多种活动,让教师充分展示自己,从而获得价值感,以更高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投入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校外教师有了很大的收获,发表国家级论文5篇,向《中国校外年鉴》“校外论坛”上报活动案例分析、经验材料、调研报告等12篇;在全国校外场所优秀成果展示活动中,上报3篇文章。

四、培训成果

一年来,中心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示县级优质课5节,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2节;涌现出各类优秀:县优秀教师1人,县先进教育工作者2人,县读书先进个人2人,县校本研修先进个人2人,市优秀教师1人,市优秀教师1人,市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1人,5人在全县中小学生首届艺术节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3人次被评为国家、省、市各类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活动中心艺体部荣获了萝北县“校本研修工作先进教研组”,教育系统行风评议先进集体,教育系统特殊贡献单位、“妇女与计划生育工作新进单位”、“先进职工之家”、“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全国“县(区)级示范性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荣誉称号。上级领导多次莅临校外检查指导,对萝北校外的管理和组织的活动、培训,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当然,本次研修活动除取得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1、观念有待转变,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教师不认真或不按时完成研训任务及作业,有的即使完成了,也是被逼无奈。

2、博客研修尚待努力。“博客研修”是研训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一条有利途径。但是,我们发现个别老师把“博客研修”当作一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