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

时间:2023-06-02 09:59: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篇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篇分析

第1篇

关键词:主题性多词单位;话步;策略;商务英语函电

中图分类号:H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2-0049-06

语篇分析通过研究句子衔接、段落结构和篇章结构来解释语篇的构建理论。语料库方法提供大量特定类型的语篇,使研究语篇结构和规律的体裁分析成为可能。体裁分析主要研究语篇的交际目的和语言的使用策略,是语篇分析的延伸。语言的使用受语言规则和社会实践的制约,语言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因此实践活动的类型也就决定语言使用的类型。一种体裁包含许多具有相同交际目的的事件[1],以话步(move)和策略(step)为基础的语篇分析认为话步有特定的交际功能和明确的交际目的,策略是实现每一话步的交际手段[2]。与对语言特征进行简单描述的语篇分析不同,体裁分析力求解释语篇构建的社会现实性[3-4]和心理认知因素[5-6]。

多词单位是词语以两个及以上词形在线性维度上的共现,体现了语言运用的预制性和模块化特征。利用语料库方法对多词单位的研究是词语搭配现象研究的补充。对特殊用途英语的模块化研究表明多词单位是语篇内容的组织手段[7]和意义载体[8]。商务英语文本中的多词单位在词汇型式、语法型式和搭配型式的限制下表达词语的语境化意义[9]。

近年来,对商务语篇的研究大致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体裁分析理论和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分析商务语篇[10-13]。这些研究主要采用单词、短语、简单句和复杂句分析商务语篇的体裁特征和图式结构,从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语言的结伴性;二是利用主题词(key words)对商务语篇进行分析[14-16],而依靠孤立的主题词进行语篇分析往往忽略模块化的主题表达。以上研究对商务语篇教学提供了有益参考,但未能够解释多词单位作为重要的意义载体在语篇信息组织、体裁分析和文体识别方面的作用。多词单位是词语的搭配现象,利用多词单位从搭配角度进行语篇分析可以弥补依靠孤立的主题词进行语篇分析的不足。如利用主题词进行商务函电语篇分析,在生成的主题词表里含有主题词chamber和commerce,但两个词的意义比较孤立,而基于主题性多词单位的语篇分析则能够识别和提取多词单位the chamber of commerce,它形式固定,意义明确,共现频数高,是商务函电文本中重要的意义载体。本文利用主题性多词单位对商务英语函电语篇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商务环境中语言使用者为实现交际目的而选择的话步和策略,并分析各话步和策略的语言实现形式。研究问题包括:1)在商务语篇体裁的限制下,语言使用者如何选择话步和策略实现其交际目的;2)各话步和策略的语言实现形式是什么;3)主题性多词单位对商务英语函电教学的启示作用。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多词单位在工作定义上有两个特征:两个及以上词形的共现和重复的频数。根据工作定义,在语料处理时软件按照单位长度以标点为中止符在线性维度上从左向右切分并计算每一多词单位的共现频数。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说明如下:

首先,选择自建的商务英语函电语料库(Business English Correspondence Corpus,BECC)作为观察语料库。该库从2005-2010年间国内外公开出版的主要商务英语函电教材中收集了800个独立、完整的书面语篇。所有语料均为函电教学语篇,具有一定的自然性和代表性;在建库过程中,按照建立业务关系、询价与报价、包装、运输、付款、保险、异议与理赔共7个主题模块将语料进行分类,然后扫描并入库,尽可能保证语料的平衡性和建库的科学性。该库有10万词次,定性为小型ESP专业教学语料库,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和研究;同时选用100万词次的Brown作为通用英语参照语料库;

第二,利用Wordsmith Tools分别生成BECC和Brown对应的N(2≤N≤8)词词表,通过合并两个语料库的N词词表,生成Wordlist 1和Wordlist 2。软件做线性切割并计算每一多词单位的共现频数(Frequency≥5);

第三,对比Wordlist 1和Wordlist 2,生成商务英语函电文本中常用的主题性多词单位(key multi-word units)词表Wordlist 3。在由多个相同主题语篇构成的语料库中,表达主题的多词单位具有超常的共现频率。通过语料库对比方法将这些多词单位提取出来并生成一个词表,这个词表就可看作是此类函电语篇的主题性多词单位词表。在文本处理中,软件自动计算高频共现的多词单位的“主题值”(Keyness)并应用“对数或然检验”(Log Likelihood Test)标识出显著水平卡方(X2)值。本文中的主题性多词单位在操作定义上的参数分别设定为Frequency≥5;Keyness≥25;X2

第2篇

近年来,商务英语独立学科的发展不断推进,商务英语语言理论发展也不断推进,取得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其中比较显著的有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为商务英语语言学科的发展提供的理论基础,对于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完善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研究商务英语的功能语言学需要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基础进行框架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中心观点是以功能理论指导语言应用的实践,因此该系统理论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指导性与应用性,对于商务英语的发展具有极高的理论基础性价值。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内容来看,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实用性,这也是进行语言功能理论研究的目的与宗旨所在。商务英语研究的功能语言学理论研究能为商务英语语篇与语境研究提供理论框架指导,也能为语言的发展提供支持。系统化的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发展经过了多重研究与汇总,其中具有多元化的理论特色,为商务英语的发展提供多角度化的理论指导,利于商务英语的多元方向上的发展。就系统化的功能语言理论的内容而言,商务英语功能语言学理论主要包括三大功能概念,分别是概念功能(ideational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function)、语篇功能(textualfunction),这三大概念理论相互影响、互为基础。其中概念功能理论主要包括及物性语言系统、作格性与语态理论三大环节;人际功能理论包括交际背景下交际者角色、交际应用的言语功能、交际语气及情态、语调等要素;语篇功能涉及到语言语法理论,细化来看可以分为主谓等语法结构、语句信息结构及语句间语义、语境的衔接等内容。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及语篇功能三大功能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而且在功能语言学理论中不存在先后、主次地位上的差别。语言中语句、语场、语式、语旨及语境等要素间的联系需要以这三种功能为基础,可以说这三种概念是语言各要素间联系的基础与纽带,同时在理论研究与总结中要注重三大功能理论间互为基础的关系,切不可将其混为一谈或割裂开来,为语言研究中各要素的统一性研究提供整合、系统化的理论基础。

2商务英语功能语言学中的语篇研究

商务英语作为系统的语言主要是指商务活动中应用的语言,具有一定的行业惯例与应用程序,主要服务于商业目的的实现。语篇研究是商务英语功能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的语言理论研究中,语篇这一概念在不同的语言理论阐述中存在不同的阐述。语篇概念阐述中被广泛认可的定义是胡壮麟语篇定义,他将语篇归纳为“在一定语境下不完全受语句结构理论约束而又具有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具体分为书面语与口语”。在商务英语应用过程中,会根据语篇来选择相应的英语词汇及语法机构理论等,这便决定了商务英语功能理论研究中语篇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行。

2.1语篇体裁与结构构建

语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语篇研究中最重要的便是语篇内容准确性构建及语篇结构确定等。该文选择以外贸销售合同中的商务英语应用语篇的构建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商务英语语篇体裁与结构方面的问题,并进行了语言理论总结。2.1.1语篇体裁语篇体裁理论研究中较为典型的成就便是体裁结构潜势理论与纲要式结构理论两大理论体系。语篇体裁的确定与语言应用的社会文化范围因素有关,需要借助一定的纲要或结构来体现,具有一定的结构性与阶段性。语篇体裁研究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国外语言学家JamesR.Martin将语篇体裁归纳为“说话者进行的有步骤、有目的、有目标的语言行为”,该观点明确说明了语篇构建目的与语篇体裁确定之间的关系,即语篇构建目的与目标决定了语篇体裁形式的类型,语篇目的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选取或确定语篇体裁形式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语篇内部组织形式,以语篇构建结构为基础来确定语篇体裁中的构成成分。语篇体裁研究属于宏观层面语篇研究中,也涉及到语篇结构内部的微观分析,能为语篇纲要式结构的构建提供理论与思路指导。2.1.2语篇结构构建商务英语中外贸销售合同应用语篇结构构建较为典型,本部分以外贸销售合同语篇为例分析语篇纲要式结构特点。外贸销售合同语篇结构构建中需要考虑语域中语旨、语场及语式三要素。语域三要素与语言元功能间存在对应关系(语旨对应的是语言的人际功能,语场对应的是语言的概念功能,语式对应的是语言的语篇功能),语言元功能决定着语言应用过程中词汇的选取、语式结构的确定等,因此,在语域三要素运作时也会间接关系到语法、语气及语式结构的选用。语言使用过程中会伴随语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换句话说,语言使用本质上便是一种语域变体。语域变体一般决定着交际过程中交际内容、交际关系及交际方式等环节,这便决定了语域变体与语旨、语场及语式等三大语域要素间的关系,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语篇结构会受语域三要素的影响。外贸销售合同语篇结构分析研究分为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从语场来看,外贸销售合同语篇结构中包括行业合同要素(具体包括买卖原则、货号、规格、付款细节等方面);从语旨来看,合同中语篇使用的语言背景是公平、合法、无感彩的;从语式来看,合同语篇中使用的语言须书面语,保证合同语篇风格的正式化。

2.2语篇的体现

语篇作为语言应用过程中的形式基础,在语篇构建中需要依赖一定的语言或社会文化情景,后借助一定的句法结构与形式来体现。语篇的体现形式是语篇内在意义的外在化,就外贸销售合同语篇的外在形式体现主要包括合同双方合法身份的确定、合同签订原则、商品数量等细节、附加条款等。就语篇外化形式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特点:语篇内容中还有相关的法律条文与细节;合同双方需要履行的权利与义务;合同语篇的构建需要以当事人间达成的协议为主要内容,确保双方的权利。

3商务英语功能语言特色研究

商务英语功能理论研究中语篇研究属于语义范畴的研究,可以说语篇的存在依赖于一定的语境,以保证语言合理性与合情性。在商务英语功能语言学理论研究中,还涉及到商务英语功能语言特色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就商务英语功能语言学特色化研究中主要借助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及语篇功能三大元功能间的相互影响运作,具体语言特色分析如下。

3.1语篇功能的分析研究

语篇功能主要是指语句间意义具有贯彻性的整合连接功能,语篇功能是商务语言功能发挥的基础,具体说来,它能为语言的概念功能与人际功能的实现与发挥提供便利。语言的语篇功能主要体现在语句组织机制内,如语句主谓等语法结构的表述与语句结构形式方面。如常见的外贸销售合同中的语篇主要是借助于主谓同一的语句结构形式,尽管部分合同语篇中采用简单的主谓结构句,但是其结构间的规律性不容忽视,而且具有表述意义明确,表达语气清晰的特点与优势,已经成为了当前销售合同的主流语篇风格。

3.2概念功能的分析研究

语言概念功能主要借助于定义要素的形式来进行功能实现。通俗来讲,概念功能主要阐释主客观现象,概念具有客观性,具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的参与,在语言应用能够增加语言的直观性与重点性。如在销售合同中,语言的概念功能可以具体表现为十分明晰的关系或物质过程,在合同语篇中,语言的概念功能发挥的十分到位,能够为合同签订双方提供十分调理、清晰化的商品信息与法律条文。

3.3人际功能的分析研究

近年来,人际功能的分析研究中针对人际功能发挥中两大影响要素的特色研究已经成为了语言功能研究的重点。语言人际功能发挥过程中主要包括言语角色需求与给与,给与的语言信息十分丰富,具体包括文字信息、有形劳务及货物等内容。在外贸合同签订过程中,合同签订者双方给与的信息与需求的信息具有对应关系,能够满足双方对各种合法的商业化信息的需求。

4结束语

第3篇

一、以语篇分析为视角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以语篇分析为视角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是对传统的基于句子语法的语言教学模式的反叛。它以语篇为基本单位,围绕语篇的整体内容分析人物性格或事件的缘由,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技巧,分析句子和句子之间、段落和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连贯,从而把握语篇的主要内容。以语篇分析为视角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展开:微观结构分析和宏观结构分析。

(一)微观结构分析语篇的微观结构分析主要研究语篇联接的基本手段及语篇连贯的机制。语篇联接的基本手段包括语法手段和词汇衔接,其中语法手段包括照应、省略和替代[1]。1.语法手段a.照应:照应指的是语篇中的一个成分成为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b.省略:省略指的是把语篇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再提及,被省略的成分一般能从上下文中找到。作为连句手段,省略使上下句在语义上建立一种相互依赖关系,使语篇紧凑。c.替代:替代指的是用替代词去取代某一个成分,替代词只是形式,其语义要从所替代的成分去寻找。替代是一种避免重复的语法手段,也是一种连续句子的手段。[3]例如:Blandfordresistedtheurgetofollowtheyoungerwoman,thoughitwasnoteasytodoso.[2]在这个句子中,前后两个小句之间的语义衔接是通过替代词“so”来实现的。2.词汇衔接词汇衔接指在语篇中通过词的重复、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上下文等形式的重复或共同出现,使句子关系相互衔接。

(二)宏观结构分析经过从微观结构层次上对语篇中的语法手段和词汇衔接进行分析后,学生基本上可以搞清楚文章中句子的内部关系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这也就为进一步理解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想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发现作者谋篇布局的结构与意图,还必须引导学生对语篇进行宏观结构分析。宏观结构分析是以文章的整体、层次结构及组织来研究,它可借助一些语篇分析模式来展开。下面将分别对叙述语体结构和论证语体结构举出一例,以其来展示语篇宏观结构分析的过程。1.叙述语体结构拉波夫指出,一个完整的叙事语篇应该包括六个组成部分:点题、指向、进展、评议、结局和回应。[4]点题是在叙述故事之前对故事主题的简明扼要地概括。指向描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及涉及到的人物。进展是故事的主体部分,包括故事的开端、经过和。评议指叙述者对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结局以及故事发生等方面的评论。结局指故事的最后结果,包括人物的下场,目的的实现或失败等。回应又称尾声,叙述者往往在故事的结尾用一两句话来照应主题。所以,根据拉波夫的叙事分析模式,一个完整的叙事语篇应该从点题开始,然后从指向到进展再到结局,最后是回应,而评议则贯穿于整个故事之中。但并不是所有的叙事语篇都是由这六个部分组成的,有的叙事没有点题,有的没有回应,但必须含有进展和结局。现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中的Unit4:TheWateryPlace这篇文章为例[5],参照拉波夫的叙事语篇分析模式,谈谈如何对叙述语体结构进行宏观结构分析。这篇文章是一个科幻故事,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两个金星人到地球的一次失败的旅行,整个文章一共有48个小段构成。第1段到第3段是文章的“点题”部分,点出了故事的主题“外星人再也不会来地球了”。第4段到第5段是文章的“指向”部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是美国爱达荷州一个偏远的小镇,主人公是这个小镇的长官巴特.卡默伦,他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每个月的4月14号左右他的脾气是最烦躁的,因为他要填复杂的税表;而“我”是卡默伦的助手。“指向”中对于卡默伦性格暴躁的介绍为故事的“进展”埋下了伏笔,预示了外星人和卡默伦非常不愉快的谈话过程。第6段到第34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进展”,它主要是以主人公卡默伦和两个外星人之间的对话展开的。其中,第6段到第11段是故事的开端,“我”亲眼目睹了飞碟的降落和两个外星人的出现而卡默伦根本没有注意到。第12段到第27段是故事的经过,外星人向卡默伦讲述了他们到来的目的。第28段到34段是故事的,因为卡默伦烦躁的脾气导致了他和外星人谈话的冲突升级,直至谈话破裂。第35段到第46段是文章的“结局”部分,卡默伦亲眼看见外星人乘坐飞碟离开了。第47段到第48段是文章的“回应”部分,作者写道:“Itwasjustanerror,astupiderror.OnlynowourEarthisnevergoingtohaveanotherVenusianvisitus”,与文章的“点题”部分前后呼应。至于“评议”部分,文章中比比皆是,包括“我”对卡默伦的评价,对外星人的态度和反应,还有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描写。2.论证语体结构论证语体结构一般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绪论、本论和结论。绪论指议论文的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论题或论点。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或反驳。结论是作者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最后得出的结论部分。[6]现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中的Unit3:TheLandoftheLock这篇文章为例[5],谈谈如何对论证语体结构进行宏观结构分析。这篇文章的第1段到第3段属于绪论部分,作者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在美国,前门虚掩不落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文章的第4段一直到第15段,作者开始分析和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本论,作者列举了美国家庭中新出现的安保装置像“防盗锁、防护链、电子报警系统”等,然后又分别列举了美国公司、机场、居住小区和商业人士安保装置的变化,以此来证明“美国出现了一种充满不信任和恐惧的新生活氛围,它已经渗透到了美国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第16段到第19段是文章的结论部分,作者总结到“我们虽然有了这一切安全措施,但我们或许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不安全的国民。我们虽然用锁把恐惧锁在了外面,但同时我们也把自己锁在了里面”。

二、结束语

以语篇分析为视角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是对传统的基于句子语法的语言教学模式的反叛,它以语篇为基本单位,旨在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或“交际能力”。通过对语篇的微观结构分析,可以让学生挖掘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深层关系,把握语篇是怎么样实现语义上的衔接和连贯的,克服了传统教学法当中对单词和句子的逐个解释。另一方面,通过对语篇的宏观结构分析,可以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框架结构,发现作者谋篇布局的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与传统的基于句子语法的语言教学模式相比,语篇分析理论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和思路,它不仅能有效地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作者:刘俊英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4篇

【Key words】Genre; Genre Analysis; Genre Pedagogy

体裁(genre)是一种社会交际活动的分类,与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结构和惯例紧密相关(Kress,1985)。体裁分析是语篇分析的新发展,其根本宗旨是研究语篇的交际目的和语言使用策略。该分析法超越了语言的表层描述,注重探讨语篇的宏观结构及其交际功能,试图解释特定语篇所具有的认知结构。

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语言教学中,“体裁教学法” 成为二语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其理论依据和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语言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理论依据

1.体裁。“体裁”最早被用于文学和修辞学研究,后来人种学家将其引入语言学研究领域。在语言学领域中语言学家们对“体裁”的概念进行了详尽的界定。目前国外从事体裁理论研究主要有三个学派:以Swales,Bhatia为代表的特殊目的英语学派(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以Halliday,Martin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School,SFL )和以Miller,Berkenkotter & Huckin(1993)为代表的北美新修辞学派(North Rhetoric)(依次简称ESP学派,SFL学派和NR学派)。

ESP学派中的Swales最早对体裁做出界定,认为“体裁”是一组具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交际事件。这一定义又被Bhatia进一步阐释为:(1)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交际事件;(2)体裁不是一般的交际事件,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3)在建构语篇时,我们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4)尽管体裁有其惯例和制约性,内行人仍可在体裁规定的框架内传达个人的意图或交际目的。

SFL学派中的Martin 认为体裁是“一种有步骤的、以交际目的为导向的、某一特定文化成员参与的社会交往过程”。Eggins把体裁定义为“使用语言达到的有步骤、有目的的活动类型”,他认为“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多少种已被承认的社会行为就有多少种类型的体裁”。

NR学派的Miller认为体裁是“社会行为”,在“作为社会生活的体裁”一文中,她指出“体裁不是分类的形式名称,而是一种社会活动,它是建立在典型修辞活动上的、规约的语篇分类”。

三个学派对体裁的界定在本质上一致,即交际目的决定体裁的存在,同一体裁的语篇具有基本一致的图式结构。然而,由于文化因素或语篇变量的不同,属于同一体裁的语篇仍存在某些差异,使用者可以在不破坏其基本结构的原则下发挥创造性,创作出符合特定情景的语篇。

2.体裁分析。体裁分析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产物,既涉及文体分析,又涉及语篇分析,其根本宗旨是研究交际目的和语言使用策略。体裁分析超越了对语篇语言特征的表层描述,力求解释语篇建构的理据,揭示实现交际目的的特殊方式和语篇建构的规范性。所以,体裁分析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它的解释性。体裁分析将语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语言学分析方法主要用来描述语篇的体裁特点;社会学方法则把语篇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来研究,探讨语篇的社会性和规范性以及影响语篇的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学方法分析语篇的认知结构和构建策略,探讨特定的交际目的在语篇中实现的理据。因此,体裁分析不仅关注语篇的语言特征的描述,更重视解释语篇的构建理据,探讨语篇背后蕴含的社会、文化和认知因素。

二、体裁教学法

体裁教学法是把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运用到课堂语言教学中,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开展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裁能力(genre competence),使学生认识到语篇不仅是一种语言建构,更是一种社会意义建构。体裁教法根本宗旨是让学生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又能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以帮助他们理解或创作属于某一体裁的语篇。

对于体裁教学法,尤其是显性教学(explicit teaching),三个学派持不同的观点。NR学派大多数研究者反对显性教学,认为体裁在课堂上是难以捕捉、不可学得的,教师的显性教学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体裁意识可通过大量接触同类体裁的语篇而不断渗透获得。体裁知识与得体的交际行为不是通过课堂指导学得的,是在参与日常活动和职业生活中自然习得的。因此,基于该学派的理论主张的教学活动受到限制。

另外两个学派的教学理念则恰好相反。ESP学派主张显性教学,认为那些尚未渗透到目标文化中的二语学生,必须通过有效的体裁教学才能了解体裁规约。这一学派的教学通过对专门用途英语的语篇进行体裁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语篇的宏观结构和语言资源特征。SFL学派也支持显性体裁教学,该学派研究者认为,体裁教学的目的就是解释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只有显性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各类体裁。因此,学生需要教师通过范文分析有计划、分步骤地引导才能掌握语篇。Martin等人设计出“Teaching-Learning Cycle”教学模式,该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示范分析(Modeling)、共同协商写作(Joint negotiation of text)、独立创作(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text)。整个过程涉及大量的师生和生生间的交往活动,通过理解语言、分析语言、运用语言,讨论语篇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交际目的、构篇机制、语法修辞等特点。这些教学活动涉及大量的语言输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输出。

三、体裁教学法的综合评价

从实践应用层面可以看出,将体裁理念应用语言课堂教学的,实践效果显著。然而,该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不足。

1.体裁教学法的优点。(1)体裁教学法可以使学习者认识到不同体裁的的语篇具有不同的结构。该教学法提供相对固定的语言模式,对阅读和写作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如学生可根据不同体裁的图式结构,很快抓住语篇的框架,同时可以模仿图示结构来组织新语篇。(2)体裁教学不仅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也关注语言符号与语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将语篇建构过程看做是一种社会行为,更加注重语言资源的社会性。(3)体裁教学法模式中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协作有利于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全面提高学习者的人文素质,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标 趣味 词汇 限时读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17-01

新课标向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及新理念。教师应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及自身素质,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开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新途径。课堂教育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生活及学习中力求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更主要的是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从事中学英语教学长达十多年的普通一员,在科技竞争愈益激烈,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环境下,如何全新地去面对教与学?尤其是众多学生倍加关注而又一筹莫展的阅读理解问题?带着这一点,笔者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与探究。下面不妨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与诸位同仁共勉。

1 词汇竞赛阅读教学法

很多时候学生苦于词汇量偏少,阅读过程障碍过多,从而大大影响了阅读速度和通篇理解。中考对学生的词汇量要求越来越高,能否攻下这一关,决定着中考这一科的成败,决定着学生将来的前途与命运。经过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采用竞赛法帮助他们丰富和拓宽词汇量,既能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又能提高记忆效率。具体方法是采用各小组写的形式或男女生之间的对抗赛。要求后面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与前面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相同,看哪个小组写的既多又准。

例如:scale一employer一retell一landmark一kilogram一merchant一technology

课堂竞赛活跃了学生的身心,增强了学科的趣味性,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参与、竞争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增强了其速记强记能力。同时教师的情绪高涨,师生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词汇量丰富了,读起文章来,不再象往常那样蜗牛行了。

2 独立限时阅读教学法

中考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的自主能力与速度。在历年的中考送考中,老师在与考生交流考试情况时,学生的普遍反映是时间紧,任务重。试卷中几篇阅读理解读下来,时间便所剩无几。以至于最终不是错过了书面表达,就是抛下了短文改错。能抓的分因时间所限而不得不忍痛割舍,那时才意识到平时限时读的必要及重要性。

在这方面,传统的做法采用的是放羊式:老师将几篇文章布置下去,不关心学生究竟读不读,在多长时间内读完,课堂上简要地说说文章的大意,最后核对一下文章的答案便大功告成。从不分析、查找每一道阅读题答案的来源和出处,学生上课如听天书,不知所云,收获甚微。这与新课标对此项的相关要求着实大相径庭、相去甚远。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了依赖、懒散、厌学、拖拉的坏习惯,到了考场便会脚忙手乱起来。

针对这一点,从一开始,无论课堂课后,应当让学生养成独立、限时作业的好习惯,使其一直处于考试的氛围中。此外,在阅读过程中,应强调让学生自己到文章中去找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做到有的放矢、有理有据,进而增强其自主分析、综合及判断能力。经过大量的限时读,学生在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语感及语速诸方面较前均有长足进步。这时,他们终于意识到老师要求自己限时读的良苦用心,尝到了限时读的甜头,好的阅读习惯就这样养成了。

3 语篇分析阅读教学法

3.1语篇知识和语篇分析的关系

中学生的语篇知识实际上必须与语篇分析理解能力平行发展。语篇分析理解活动是语篇知识的实际运用;语篇知识是语篇分析活动的前提。语篇分析的具体内容包括:①领悟和运用句法;②领悟和运用逻辑表达手段;③领悟和运用修辞手段;④领悟和运用篇章组织手段;⑤领悟和运用文体。

3.2语篇分析与阅读教学

语篇理论下的阅读教学,包括对语篇层次进行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语篇层次的外部分析,从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着手。语场指发生的事情,进行的社会活动和交流的内容,与概念功能(conceptional function)相关。语旨指的是参加者间的人际关系及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目的,与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相关。语式指的是在特定语境中使用何种方式来表达意思和传达信息,与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相关[cf. Halliday(1973)在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 of language]。从教学角度看,就是把文章作为整体,从文章的层次结构和内容上人手,要求学生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主要信息。

语篇层次的内部分析,是对实现语篇的语言手段展开分析。具体包括语句、语篇、语义、修辞文体及信息结构。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语篇分析法的学习,将会对学生完型填空、阅读理解能力的加强与提高,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实践已经证明,语篇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于完型填空上下文的联系、文章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表层及深层含义、语法意义上词组与句法搭配等均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这与不注重或不进行语篇分析的学生在次项的得分高低方面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4 结论

词汇竞赛阅读教学法、独立限时阅读教学法、语篇分析阅读教学法是笔者在长期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切身感悟。这些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阶段等教学情况灵活把握。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可读性比较强的课外阅读材料供学生训练,使其感到阅读理解是一种享受。不是呆板、被动地“读”文章,而是主动、愉快地“欣赏”文章。良好的阅读习惯,切合实际的阅读途径,会使人受益终生。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放飞学生的思想,教会他们自主分析、综合、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期在考试限定的时间内,以强语感、高速度,厚积薄发,教学双收。

参考文献:

[1]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2]张维友.英语词汇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第6篇

内容提要:主位理论应用于英汉语篇翻译研究集中体现在四大方面,即主位作为语篇翻译单位的研究、主位结构在英汉翻译中的转换研究、主位推进在语篇翻译中的作用研究和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翻译中的转换研究。本文在对不同时期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简要评述的基础上,认为应加强实证性的研究,在描写译学的总体框架下对英汉语篇翻译过程中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模式的转换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描写,基于大型语料来探讨和总结这种转换规律。

一、引言

随着篇章语言学的兴起并引入到翻译研究中,语篇逐渐成为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的关注点。“主位”作为一个在语篇的大背景下针对小句结构进行描述时的重要概念,被广泛地应用到语篇翻译研究中。对不同时期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简要的评述,可以帮助我们对此有一个概略性的认识,并启发人们对此作出新的深入思考。主位理论应用于英汉语篇翻译研究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二、主位结构与语篇翻译研究

根据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马泰休斯(Mathesius)提出的句子实义切分法,每个句子都可以从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划分为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两个语义组成部分。后来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韩礼德(Halliday)接受并发展了这一理论。Halliday和Thompson均认为任何句子或话语从交际功能的角度都可以分为主位和述位两个部分。“主位是小句信息的出发点,是小句所关心的成分;述位则是对主位的陈述,是围绕主位而展开的内容。”主位和述位构成主位结构,主位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小句。Halliday认为主位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结构性语篇特征和语篇的结构性衔接手段之一。方琰、艾晓霞将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主位结构理论应用于汉语研究并探讨了汉语语篇中的主位结构。研究主位和主位结构的意义在于了解信息在语句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体现出的交际功能和句子的内部结构。事实上每个语篇都可以看作是一个主位的序列,在结构形式上表现为主位的相互衔接和层层推进。主位的选择决定了语篇的信息起点和发展方向,主位和述位组成适当的推进模式,体现了语篇的结构框架并有效地传递语篇的信息。小句主位还具有衔接上下文的作用,作者通过对主位成分的选择引导读者对语篇进行连贯的解读。由于翻译时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通常发生在小句的层面上,因此主位对于语篇翻译中句子的分析、转换和构建以及语篇的衔接和连贯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翻译过程中将其作为翻译单位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译者首先通过主位、述位所包含的已知信息和新信息来了解源语语篇中句子信息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在语篇中的地位与作用,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转换;而且在译语语篇的构建过程中,选用什么成分充当主位会影响到译文的句子结构以及上下文的衔接与连贯。徐盛桓最早就主、述位和英汉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主位、述位的理论有助于更精确地理解原文,指导翻译实践。杨信彰从主位角度探讨了英汉翻译中的意义等值问题,认为与英语原文相比,汉语译文中出现的主位错位会破坏原文的信息结构,影响原文和译文之间意义传递的效度。刘士聪、余东根据主/述位切分和翻译思维的特点,提出以主/述位作为翻译单位,对原文进行分析和转换。认为以主/述位作为翻译单位,对译文句子的构建有直接帮助,同时也注意到了它本身的形式特点及其在语篇中的衔接功能,特别是它在翻译过程中的可操作性。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以主、述位作为翻译单位还必须考虑到语篇中信息的层层推进和发展,否则就无异于以句子作为翻译单位。由于语篇中小句所承载的信息是不断地向前推进和发展的,进而构成段落和篇章,以语篇为视角研究翻译,就必须考虑到主位推进以及由此形成的语篇宏观组织结构,体现出语篇的连贯性和动态性,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主、述位的层面上。

三、主位结构在英汉翻译中的转换研究

既然主位和主位结构对于理解源语语篇和构建译语语篇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英汉翻译转换时如果能够保留原文的主、述位结构当然很好。然而,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不是总能做到,因为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应该尊重不同语言的表达习惯并进行适当的主位结构转换。根据美国语言学家李讷和汤普森提出的新的语言类型学的观点,英语是主语突出的(subject-prominent)语言,汉语是话题突出的(topic-prominent)语言。作为一种主语突出的语言,英语中的主位在大部分情况下和主语重合。“一般情况下,除标记性主位以外,英语的主位结构和主谓结构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同时主位与述位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语法中主语与谓语的区别相同。”而汉语作为一种话题突出的语言,句子大多不具备像英语中那样明确的形式结构特征,常常是以意合组织在一起,以话题为中心辅以评论的句子大量存在。“汉语句子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以‘话题+评论’为铺排格局的语义结构,汉语的主位基本上就是话题。”而且汉语中的主位不局限于小句,有时既有小句主位,又有句子主位。英汉语在主位结构上的这种差异是英汉语篇翻译转换过程中需要慎重考虑的因素,将其应用于英汉语篇翻译研究集中体现在主位结构在英汉翻译中的相互转换规律。Baker认为由于不同语言之间在句法结构上的差异,译者无法总能保留原文的主位结构,重要的是译文要有自身的语篇组织发展方式并具有连贯性,并且不损害原文的信息结构。她还特别探讨了英语中的主位与汉语中的话题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英译这种“话题+评论”结构。Fawcett认为有些语言之间在翻译转换时可以完好地保留主位结构,而在其它一些语言之间却无法做到,因此译者不能盲目复制原文的主位结构,应该知道在译语中借助何种手段以达到原文主位结构的语篇效果。Ghadessy&Gao首次通过计量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英语文本中的主位结构与其在汉语译文中的转换情况,认为英汉语篇在翻译转换时主位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王桂珍在比较主语、主题和主位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汉语句子主题的英译,认为汉语的主题主语句多用转移和补加的方式进行英译,应根据英语的句法结构来选定句子的主语及语序。李运兴把“主位”概念应用于英汉翻译研究,描写发生在小句主位上的语际转换现象。并针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主位结构上的两大差异,结合语料探讨了英汉互译中英语主语主位与汉语话题主位之间的相互转换,以及汉语空位主位上的隐性成分在英译中的显性化处理,使之成为英语小句中的主语主位。杨明基于“英语是主谓结构的语言、汉语是注重话题的语言”这一理论基础,分别讨论了英译汉和汉译英中的主位与话题。认为主位问题在英译汉中往往具体体现在如何把英语中的主语转换成汉语中的话题,在翻译中需要重新安排主位,确立话题;汉译英往往具体体现在如何把汉语中的话题模式转换成英语中的主谓结构模式,同时相应地转换原文与译文的主位与述位。王俊华认为在英汉翻译中要处理好两种语言之间的主位、述位转换问题,就是要处理好英汉语言中的“主语+谓语”和“话题+评论”的适当转换问题。成丽芳认为汉译英时影响译文质量的重要一步是主语的确定,提出要增强超句意识、以句群或语段为操作单位、分析主位结构、利用主位推进来恰当地选择和确定主语。(说明:此节是在综述他人的研究,而这些研究者区分了英语的主位和汉语的话题,故综述时只能保留这些术语。)上述学者将语篇分析理论中的主位和主位结构应用于语篇翻译研究,描述了英汉翻译转换过程中发生在语篇内小句主位上的转换现象,并结合语料探讨了英汉语篇翻译过程中主位结构转换的规律。当然,这些结论尚需更多的语料来印证、改进和深化,以期对翻译实践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和理论上的指导。

四、主位推进在语篇翻译中的作用研究

当一组有意义的句子构成一个连贯的语篇时,小句的主、述位之间会发生某种联系和变化,并推动着语篇的有序发展,这种联系和变化被称之为主位推进(ThematicProgression)。捷克语言学家Danes首次提出了“主位推进”这一概念,他认为“主位推进是指语句主位的选择和排列,它们的相互关系和领属层次,以及它们与上一级语篇单位(如段落、章节等)的超主位、整个语篇和情景的关系”[22]。主位推进是语篇的一种重要组织结构,也是语篇衔接与连贯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构成语篇中信息传递与延伸的重要途径。每个语篇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主位的序列,在结构形式上表现为主位的衔接与推进,“随着各句主位的向前推进,整个语篇逐步展开,直至形成一个能表达某一完整意义的整体”。Hatim指出主位推进是翻译过程中解读语篇、分析语篇组织结构的一个潜在的有用工具,并把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类型(texttype)联系起来。Papegaaij&Schubert[25]在探讨翻译中的语篇连贯时指出,恰当的主位推进有助于译文连贯的构建。王斌是国内较早通过主位推进来探讨翻译问题的学者,他指出了主位推进在英译汉中的解构功能和在汉译英中的结构功能。赵小品、胡梅红以主位推进和衔接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在以语篇为翻译单位的汉译英中,如何从结构层次上和语法词汇层次上来加强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认为主位推进模式构成译文语篇的框架结构,衔接手段则加强语篇语义的联系和实现语篇语义的连贯,在汉译英中应当把两者结合起来。以主位推进为切入点探讨语篇翻译还应该考虑到语篇语义的连贯。翻译就是两种语言之间以语义为基础的转换活动,主、述位的衔接所形成的主位推进只是语篇表层的衔接,而语篇的内在联系体现在语义的连贯上,因此必须把语篇通过主位推进所构建的形式上的衔接与语篇的内在语义连贯结合起来。

五、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翻译中的转换研究

虽然语篇的体裁、类型多种多样,语篇中的主、述位的衔接千变万化,但语篇中的主位推进又是有规律可循的。国内外许多研究者都在探讨语篇结构的基础上归纳了各自不同的主位推进模式。Danes提出了常见的五种主位推进模式,目前常见的分类还有:徐盛桓提出的四种主位推进模式;黄衍总结的七种主位推进模式;黄国文归纳的六种主位推进模式;胡壮麟提出的三种主位推进模式以及朱永生归纳的四种主位推进模式。语篇中各句之间主、述位的联系和发展就是基本按照上述几种基本模式逐步推进的。主位推进模式是语篇中语言材料的排列组合形式,是语篇中小句汇合成篇的信息流动与走向,是实现语篇功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帮助作者有效地生成语篇,也有助于译者准确地解读语篇。主位推进模式体现了语篇的结构框架和整体走向,反映了作者的谋篇方式和交际意图,是译者解读原文和构建译文时的重要参照,因此是语篇翻译中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因素。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译者都在译语语篇中较好地保留了源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因为在翻译实践中译者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参照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译文在主位推进模式方面应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以牺牲译语语篇的语义连贯为代价来模仿源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主位推进模式的保留必须以不扭曲译语语篇为基本前提。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在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各有自己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语篇翻译中原文主位推进模式的保留。鉴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当语篇翻译中无法直接保留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时,应在符合译语规范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或重新建构译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Ventola探讨了英语和德语中的科技语篇在翻译过程中主位推进模式的转换情况。Hatim&Mason认为主位推进模式总是为特定语篇中的整体修辞意图服务的,它作为语篇结构的一个方面在译者构建译文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还把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体裁(genre)联系起来,指出特定的语篇体裁总是倾向于选择某种特定的主位推进模式,译者应该对此有所了解并设法在译文中加以再现。张道振认为翻译中对原文主位推进模式的保留或重建不仅仅是保持译文衔接和连贯的问题。文学语篇的特殊性使主位推进模式也往往承载着原作者的诗学意图和审美倾向,小说翻译中保留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不仅有利于建构相似于原文的连贯模式和创造类似原作的艺术效果,更重要的是要传达原作者的诗学意图。刘富丽认为在语篇翻译中,源语语篇句群中各个小句的主位推进模式所体现的语篇目的和整体语篇效果,要求译者必须在译文中再现或重建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以求达到与原文相近的语篇效果。同时她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讲在汉语译文中保留英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的可能性并不大,”在无法保留源语语篇主位推进模式的情况下,顺应译语的主位推进规范才能构建出衔接得当、语义连贯的译文,再现原文信息结构所产生的交际效果。从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英汉语篇翻译过程中主位推进模式的三种转换情况,即在译语语篇中直接保留、适当调整和重新建构源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应当指出,目前将主位推进模式应用于语篇翻译研究中的探讨多为理论上的思辨,辅以少量例证,这种经验式的研究不利于准确观察和有效描述翻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语际转换规律。今后还应在较大规模语料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考察,对语篇翻译中主位推进模式的调整和重建的情况进一步分类,使之细化;在对其进行理论上的解释时还要考虑到译者的主体性等因素。

六、发展趋势

尽管将主位理论应用于语篇翻译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深化了对主位理论和英汉翻译转换过程的认识,但是不难发现目前的研究多为经验式的,即对其进行理论上的思辨并辅以例证,而缺少实证性的研究,这不利于基于大型语料来观察和总结翻译中的普遍规律。因此,应从规定性的研究转向描写性的研究,在描写译学的总体框架下对英汉语篇翻译过程中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模式的转换进行深入细致的全面描写。首先要合理地选取语料,并且语料的数量要足够大以确保观察的充分性;然后就实际翻译文本中发生的具体转换现象进行全面的统计和系统的分类并逐一分析,以保证描写的充分性;最后要在认真观察和充分描写的基础上说明转换中的规则现象和不规则现象,总结转换规律,分析转换过程中的各种制约因素,并从理论上作出阐述,尽量做到解释的充分性。在充分观察、描写和解释的基础上深入探讨英汉语篇翻译中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模式的转换规律,并在翻译实践中验证这些规律,必将大大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3][4]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2ndedition)[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37-38,38,334.[2]Thompson,G.IntroducingFunctionalGrammar[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119.

[5]方琰,艾晓霞.汉语语篇主位进程结构分析[J].外语研究,1995,(2),20-24.

[6][29]徐盛桓.主位和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1),8-9,3-4.

[7]杨信彰.从主位看英汉翻译中的意义等值问题[J].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1),44-48.

[8]刘士聪,余东.试论以主/述位作翻译单位[J].外国语,2000,(3),61-66.

[9]Li,C.N.Subjectandtopic:anewtypologyoflanguage[A],inC.N.Li(ed.),SubjectandTopic[C].London:AcademicPress,1976:457-490.

[10]Li,C.N.&S.A,Thompson.MandarinChinese:AFunctionalReferenceGrammar[M].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81.

[11][13]Baker,M.InOtherWords:ACoursebookonTranslation[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123,141-144.

[12]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200.

[14]Fawcett,P.TranslationandLanguage:LinguisticTheoriesExplained[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7:85-90.

[15]Ghadessy,M.&Gao,Y.Smallcorporaandtranslation:Compar-ingthematicorganizationintwolanguages[A],inM.Ghadessy,A.Henry&R.L.Roseberry(eds.),SmallCorpusStudiesandElt:TheoryandPractice[C].Amsterdam:JohnBenjamins,2001:335-362.

[16]王桂珍.主题、主位与汉语句子主题的英译[J].现代外语,1996,(4),46-50.[17]李运兴.“主位”概念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19-22.

[18]杨明.英译汉中的主位与话题[J].外语学刊,2003,(3),84-88.

[19]杨明.汉译英中的主题、主语与主位[J].山东外语教学,2006,(3),23-28.

[20]王俊华.主位、主语和话题──论三者在英汉翻译中的关系及其相互转换[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24-27.

[21]成丽芳.超句意识、主位结构与汉译英主语的确定[J].中国科技翻译,2006,(2),16-18.

[22][28]Danes,F.Functionalsentenceperspectiveandtheorganizationofthetext[A],inF.Danes(ed.),PapersonFunctionalSentencePerspective[C].TheHague:Mouton,1974:114,118-119.

[23]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02-103.[24]Hatim,municationAcrossCultures:TranslationTheoryandContrastiveTextLinguistics[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80-85.

[25]Papegaaij,B.&K,Schubert.TextCoherenceinTranslation[M].Dordrecht:Foris,1988.[26]王斌.主位推进的翻译解构与结构功能[J].中国翻译,2000,(1),35-37.

[27]赵小品,胡梅红.主位推进与衔接手段在汉译英中的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3,(3),76-80.

[30]黄衍.试论英语主位和述位[J].外国语,1985,(5),34-35.

[31]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81-85.

[3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144-145.

[33]朱永生.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7.

[34]Ventola,E.Thematicdevelopmentandtranslation[A],inM.Ghadessy(ed.),ThematicDevelopmentinEnglishTexts[C].London:Pinter,1995:85-104.

[35]Hatim,B.&I,Mason.DiscourseandtheTranslator[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217-222.

第7篇

关键词: 功能文体学 语法隐喻 新闻英语 文体特征

1.功能文体学

文体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狭义的文体指文学文体,其中包括文学语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艺术特征、作者个人的语言习惯和表现方式,以及某个文学流派的语言风格等。广义的文体指的是包括文学在内的所有语言变体,即语体或称语域,如新闻、法律、商务语体等。这里所说的文体是指狭义的文体即文学文体。功能文体学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进行文学文体的分析,有其深厚的语言理论基础。

2.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语法隐喻指所有与语法术语有关的隐喻,包括古希腊时期以现实世界喻语法术语,以及中世纪以语法隐喻现实世界。狭义语法隐喻特指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内的包括情态隐喻在内的语法层面上的隐喻现象。本文在狭义语法隐喻理论框架内进行讨论,从韩礼德三大纯理功能出发,分析语法隐喻的三种类型在科技英语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对语篇分析的意义。

2.1概念隐喻在新闻英语中的文体

概念功能指人们用语言来谈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历,描述周围所发生的事件或情形。其主要体现形式为“及物性”系统。概念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的表现之一是“及物性”系统中的各个过程的隐喻化,随着隐喻化的出现,过程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一个过程可以隐喻化为另一个过程。同时,随着过程的变化,过程中的参与者、环境等功能角色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随着功能角色的变化,它们在词汇语法层的体现形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概念隐喻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将经验意义抽象化。

由此可见,新闻报道的语场是对作者认为具有某种新闻价值的社会实践进行报道。这一语境特征,加上新闻写作的时间限制,使作者在正文中较少使用名词化。但在标题和副题中,为了节省版面,同时也为了更加醒目,作者有时也使用名词化。

2.2人际隐喻在新闻英语中的文体

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和他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用语言影响他人的行为,同时用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甚至改变世界。人际功能在语篇中体现为语气和情态两个系统。

一是语气系统中的语法隐喻。语气系统的功能是表达人们希望通过讲话所达到的目的。在新闻英语语篇分析中,仅仅注重语言的形式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分析形式所体现的意义或功能。发话者选择语气的隐喻形式,不仅本身是有意义的,还是发话者在交际活动中作出的适宜的文体选择。导致发话者作出不同选择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说话者的角色、态度、会话双方的权力关系、亲密或熟悉程度等。

二是情态系统中的语法隐喻。情态系统是发话者表达自己对事物态度和看法的语义系统。归一性是作出肯定或否定的选择,然而在肯定与否定两极之间还有一种中间程度,就是情态。情态包括可能性和经常性。根据交换物的不同所涉及的不同情态意义,英语的情态系统可分为情态和意态。为达到某种特殊的目的或效果,发话者有时会故意采用情态的明确主观隐喻形式,强调自己的看法或判断的不确定性。有时这种明确的主观取向也反映出会话双方的权力关系或情感卷入程度。

语篇中的情态隐喻在形成过程中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一,社会因素。其二,认知因素。两个因素在语篇情态系统的建构过程中相互作用。新闻报导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裁更能充分地说明这两个因素的作用。

2.3语篇隐喻在新闻英语中的文体

语篇功能是与概念和人际功能同样重要的一种纯理功能(即元功能),它与概念、人际纯理功能是三位一体的关系。语篇功能是语言所具有的创造语篇,使其与语境――交际场景及前文相关联的功能。说话人将词和句组成适合于特定语境的完整语篇,语篇具有完整性、一致性和衔接性。

信息结构的一致式分布为“已知信息+新信息”。当作者用分裂局或拟式分裂句将新信息移至句首,或通过对比重读、斜体或大写等音系或书段赋予小句中其他成分以新信息地位时,就构成隐喻式新信息,以凸显相关信息。

新闻报道,尤其是其中的引述语,具有更多口语体的特征,主要依靠音系手段来体现语篇隐喻。

3.结语

系统功能语法对语法隐喻的研究,一般只关注其纯理功能和词汇语法结构,很少涉及其文体区分功能。语法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新闻英语语篇中表现出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对新闻英语语篇中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语篇隐喻分布及其特点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了解新闻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变体的语篇特征。

参考文献:

[1]刘承宇.语法隐喻的文体价值[J].现代外语,2003(2).

[2]张德禄.功能文体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3]胡壮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范文芳.英语语气隐喻[J].外国语,2000(4).

第8篇

[关键词]主位推进模式 句子

一、主位推进模式

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最初是由布拉格学派信息结构理论创始人――捷克语言学家马泰修斯(Mathesius)于1939年在他的《功能句子观》(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中提出来的。他指出,在一个句子中,主位是句子中的先说部分,述位为句子中的后说部分。一般来说,主位表示已知信息,述位表示新信息。每一个句子都有自己的主位结构,当某个句子单独存在时,由于没有上下文,它的主位和述位是已确定的,孤立的,没有发展的。但是当我们接触语篇时,就会发现绝大多数语篇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这时候,前后句子的主位和主位、述位和述位之间就会发生某种联系和变化,这种联系和变化就叫主位推进。随着各句主位的向前推进,整个语篇逐步展开,直至形成一个能表达某一完整意义的整体。

国内的许多语言学者也对主位推进模式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徐盛桓提出了四种推进模式:平行模式,延续模式,集中模式和交叉模式(徐盛桓1982)。黄衍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也提出了反映英语语篇中连贯性的七种模式,即平行型,延续型,集中型,交叉型,并列型,派生型,跳跃型(黄衍,1985)。后来,朱永生也对主位推进模式进行了研究,他采用了四种基本的主位推进模式,分别如下所示:

A:主位同一型(Parallel Progression亦称平行型或放射型,主位相同,述位不同)

T1 R1

T2 (=T1) R2

T3 (=Tl) R3

Eg:Jazz is in part music for dancing, but it is more than that?;it is the popular music of the people.

B:述位同一型(Focused progression亦称集中型,主位不同述位相同)

T1 R1

T2 R2(=R1)

T3 R3(=R1)

Eg:A Chinese is an Asian. A Japanese is an Asian. And an Indian is an Asian.

C:延续型(Continuous Progression亦称梯型,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成为后一句的主位)

T1R1

T2 (=R1) R2

T3 (=R2) R3

Eg:Outside my window is a bit lawn. In the middle of the lawn is a flower bed. This bed is full of daffodils.

D:交叉型(Overlapped Progression前一句的主位是后一句的述位)

T1 R1

T2 R2 (=T1)

T3 R3 (=T2)

Eg:The play was interesting,but I didn’t enjoy it. Ayoung man and a young man troubled me.

朱永生认为主位推进模式的研究至少可以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反映单个语篇中话题发展的方式以及语篇的不同组成部分在语义和逻辑上的相互联系;属于同一体裁的语篇在主位推进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不同体裁的语篇在主位推进模式的选择上有哪些差别,或者说体裁如何影响语篇对主位推进模式的采用。

二、语料研究

本研究从旅游官方网站选取中英文旅游文本各30篇进行定性分析。作者提出四种主位推进模式作为当前的分析工具,即主位同一型,述位同一型,延续型和交叉型。这一分析模式是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当前研究需要而形成的。通过分析,发现每种主位推进模式在中英文旅游资料中的分布情况,从而得出其异同点。

经过分析语篇,对句子的主位推进模式进行归纳统计,用表格表示如下。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英文语篇中,主位同一型占有绝对优势。其他主位推进模式分布则有一些差异:在中文语篇中,延续型次之,述位同一型紧随其后,其两者比例相差无几;而在英文语篇中,述位同一型位于第三位,与居于第二位的延续型的比例差距很大。而交叉型模式在中英文语篇中应用都比较少,特别是在中文语篇中。

三、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语言的语篇都倾向于使用平行型和延续型的推进模式,而很少用到交叉型的推进模式,这与体裁和交际目相关。然而即使是同一种体裁,主位推进模式也有不同体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跳跃型推进模式在中文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与中西方的不同思维方式不无相关。中国人是螺旋式思维,重意象,轻逻辑,而西方人是线性思维,重视逻辑连贯性。第二,缺省主位在中文中很突出,这一点与两种语言的不同特征相关。中文重话题,英文重主语,在形式上有不同体现。第三,延续型推进模式在英文中占30.2%,远大于中文的20.7%,这也是与西方人的思维镇密、重逻辑密切相关的。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增强跨文化意识,加深跨文化理解,并对语言对比教学和体裁分析有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互文性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文化符号学来看,一切表意实践其实都是一个文本,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这项老师和学生均能受到启发的实践,用符号学来分析,也是一项表意实践,那么,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活动就可以当做是一个文本。互文性理论中涵盖了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某个语篇中必然含有同其他语篇有明显相关性的话语;二是某个语篇在语义上一定存在引起人们联想其他语篇的相关东西。从大学英语阅读自身的特点来分析,也不难发现,英语阅读本身就存在互文性,阅读中的各个语篇都与其他语篇相关联。用符号学分析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可以获得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的互文性。狭义的互文性是指,在具体的语篇阅读过程中,可以找到其他语篇的影子和碎片。而广义上的互文性,不单是指语篇自身展现出的关联,更融入了带有学生参与的对话构筑成的阅读教学中的各个因素。从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来看,学生对某个具体文本的参与和对话存在有意识与无意识两种状况,在有意识的状况下,学生可以对阅读进行理解,而在无意识的状况下,学生就很难对阅读进行正确的解读。所以,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运用互文性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

    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互文性的体现

    1.体裁中体现互文性

    在一个语篇中,存在着不同的体裁、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语域,但是这些不同的语篇体裁,或者说是不同的语篇形式,是处在混合交融的形式之下的,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体裁的互文性。大学英语阅读从体裁上划分,最为常见的语篇体裁就有戏剧、小说、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等几种文体,由此可见,大学英语阅读语篇丰富多样的体裁,而且,在某些语篇中,所体现出的体裁形式并不是单一的一种,而是将好几种混合在一起使用。从以往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来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篇,通常看做由词汇组成,因为每个成型的句子,都是由词汇组成的,所以,语篇的组成也可以看做是词汇的组成。从这种理论中衍生出来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就是将重点内容放在词语和语法的记忆与理解之上,而忽略了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力不够的现象。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体裁互文性意识,不仅要有对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内容,更需要老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渐渐地转移到语篇中透露出的信息上,先从宏观上把握语篇信息的大脉络,再从微观上逐步将语篇内容细分,从而理解英语阅读中的思想和意义。

    2.文化中体现互文性

    由语篇的主题和主旨而唤起的读者内心包括信仰、认知、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等内容被称之为阅读语篇的文化互文性。其实,读者在阅读语篇之前,头脑中就已经存在相关的认知和认识,它们以一种图式和符号的形式存在于读者的头脑中,这也可以说是头脑中对某些事物的印象,当读者阅读到与这些印象相关的内容的时候,他们就会自动地运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和符号对这一文本进行解读,这也就是实际生活中的文化互文性,从中也证明了语篇的非独立存在性。大学英语阅读中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阔,既有哲学历史方面的,又有社科文学方面的,还有民俗民风方面的,除这几种以外,还有许多的内容。从英语阅读语篇的丰富性可知,学生阅读的速度与学生自身知识的丰富性有直接的关系,单纯依靠词汇和语法等知识去解读阅读语篇,仍然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所以,在大学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文化互文性对文本进行解读。简而言之,就是需要学生在进行语篇阅读时,将语篇的分析与文化特点相联系,去透视语篇中可能涵盖的社会因素。

    3.媒体中体现互文性

    媒体互文性是指在阅读语篇的过程中,利用文字、图像和声音等介质创设出语篇互文性的阅读和欣赏效果,就像插图和动画等形式。在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老师所使用到的教学内容都是从教材之中获得的,很少利用其他的媒体形式对阅读语篇的文本进行解释和分析,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在学生看来不仅枯燥乏味,而且语篇中的一些中心思想很难全面把握。媒体互文性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要求老师尽量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互文的意识融入教学当中。传统的阅读教材局限于纸质的课本,而媒体互文就需要打破这一传统,不断地创新教材形式,将有声音、画面和文字结合的教材带进阅读教学中,充分让学生体验到立体学习,并且不断地从学习中感受愉悦,汲取快乐学习的养分。媒体互文性是新时代、新科技的发展之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必然经历的道路,也是提高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大学英语阅读无论是从其内容来看,还是从其形式来看,或者说是从其目的来看,都是一个需要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所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不可能将语篇分割为独立存在的部分,再进行学习,互文性理论是指导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较好的理论。

第10篇

关键词:评价理论;阅读教学;态度;介入;级差

一、引言

评价理论是由JamesR.Martin等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发展起来的,研究词汇人际意义的阐释性理论。2003年Martin和Rose指出,我们采用评价资源来告诉读者或听众我们对事物和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从而构建社会关系。评价是任何语篇意义的中心,对语篇的人际意义分析必须把评价考虑在内[1]。2005年Martin和White合著的《评价语言—英语的评价系统》是评价理论的最新发展。[2]本文认为评价理论能够帮助我们解读语篇作者在运用评价资源时的交际策略,它是语篇分析的有效理论工具,对英语阅读教学也有很大启示。

二、评价理论简述

评价理论包括三大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态度分为情感,判定和鉴赏。情感是作者对人或事的感情反应或倾向。判定是作者根据社会规范对人类行为的评价,其中包括属于道德范畴的社会尊重和属于法律范畴的社会约束,而社会尊重又分三类:行为规范,做事才干,和坚忍不拔;社会约束则分两类:真实可靠和行为正当。鉴赏是作者依据某领域内的审美原则和价值标准对事物的评价,包括三方面:反应,构成和价值。可见,态度系统就是针对人品或物值的评价系统,其中的评价资源都可分为积极或消极,显性或隐性。

介入是作者参与话语的方式,协商与话语参与者关系的手段,具有主体间特征。利用介入资源,作者表明自己对所写内容的责任和态度,并建立和读者的同盟关系。介入系统分为单声和多声,单声是指作者肯定且直接地陈述某一命题,对此命题负全责并拒绝引入其它观点,因此单声关闭了与其它声音磋商或对话的空间。多声是指作者把同一命题的几种不同观点引入语篇,创造多种声音共存的空间。多声又分为对话紧缩和对话扩展,前者通过压制或排斥其它声音从而紧缩对话空间,后者则通过强调某一声音的主观性和非唯一性来唤起其它声音,从而扩展对话空间。

级差是作者调节评价语言强弱或精密程度的资源,可分为语势(force)和聚焦(focus),前者调节作者评价立场是基于语义强度和数量,而后者的依据则是语义清晰度。

三、评价理论和阅读教学

(一)态度系统:表情达意的资源

态度主要研究传统意义上的感情,道德和审美。在评价理论中相对应的术语为情感,判定和鉴赏。情感分为积极和消极:悲伤或快乐,自信或焦虑,兴趣盎然或无聊透顶。判定是指人行为的态度:赞赏或批评,表扬或谴责。鉴赏涉及对某一领域内语言符号和自然现象的评价。Martin(2005)把情感系统按照以下6个标准分类:

1.积极情感/消极情感:Hewashappy./Hewassad.

2.行为过程/心理过程:Hewept./Hedislikedleaving.

3.有对象/无对象:Hedislikedleaving./Hewassad.

4.低/中/高:Hedisliked/hated/detestedleaving

5.已实现的/未实现的:Hedislikedleaving./Hefearedleaving.

6.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sadorhappy./anxiousorconfident./boredorinterested.

态度系统中的判定针对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常规,是否有能力和韧性,是否诚实可信以及是否有道德,例如:Michaelishighlyintelligent,shrewd,intuitive,understanding,sympathetic,andgeneroustoalmostafaultofhimself.这些形容词体现了作者对于Michael多方面的判断。

鉴赏中的反应,构成和价值都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例如:arresting/lovely(积极反应);dull/ugly(消极反应);logical/harmonious(积极构成);irregular/contradictory(消极构成);penetrating/innovative(积极价值);shallow/worthless(消极价值)。

以上便是态度评价资源,语篇作者用这些资源来表达情感,评判人物和事件,其实是在邀请读者分享并认同他的评价姿态,从而和读者建立一种同盟关系,这样一来,读者就会对语篇蕴含的更广泛的人际意义持开放的态度。

(二)介入系统:协调主体间立场的资源

介入系统使语篇作者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运用别人的话语,在表明自己对自述或引述话语的态度时,也希望读者对此做出适当的反应,使得对话成为可能。故介入其实是一种无形的对话,参与者包括语篇作者,潜在读者,和其它持有相似或相反观点的人。在介入系统内,对话紧缩包括弃言和宣言。弃言指语篇作者通过驳斥相反立场,以支持某一观点,宣言则指语篇作者通过把某命题描述为高度可信,从而压制或排除其它观点,例如:

1.Youdon’tneedtogiveuppotatoestoloseweight.(弃言)

2.Naturally,givinguppotatoescanhelphimloseweight.(宣言)

对话扩展包括内言和外言。内言指语篇作者表明自己的认知情态,承认自己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外言则是语篇作者明确引用他人话语,并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例如:

3.Itseemstomethatgivingupsmokingcanhelphimloseweight.(内言)

4.Hebelieves/claimsthatgivingupsmokingcanhelphimloseweight.(外言)

通过分析语篇中的介入资源,我们可以揭示语篇作者如何协调自己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如何调节自己的立场和读者的立场。作者在表明自己观点的同时也请求读者的认同,这种对话性使得读者能易于分享作者的价值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评价理论特别关注语篇中那些提示读者对作者观点做出积极回应的语言资源。

(三)级差系统:调节程度的资源

级差是对态度和介入程度的分级资源,所以它不局限于某个次领域,而是充斥在整个评价系统中,几乎所有评价资源都可以

位于强弱,高低的连续体上。语势分为增强和减弱,聚焦分为清晰和模糊,例如:

1.Heisarealfather/atruefriend.(清晰聚焦)

2.Theysortofplayjazz./Theyarekindofcrazy.(模糊聚焦)

3.Heisextremelyfoolish.(增强语势)

4.Thecarstoppedsomewhatabruptly.(减弱语势)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语篇中的级差资源,来揭示语篇作者如何调节评价态度和立场的强弱和清晰度,从而达到不同的交际效果,完成不同的交际任务。

(四)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1],言语交际不仅是人类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话语参与者之间的一种社会交往。语言不仅能识解经验,还能建构或维持人际关系。换言之,语言不仅有概念功能还有人际功能。任何语篇都在同时实现传递信息和构建人际关系的功能。如果我们仅仅关注语篇的局部意义,而忽视对于语篇存在更为重要的人际功能,那么我们对语篇的理解必将是片面的。我们的习惯做法是把语言交流,特别是书面形式的语言交流,看作是作者的自我表达,交流者内在思想的外化或者信息持有者向信息缺乏者提供信息。评价理论对语篇人际意义的拓展,尤其是对于介入系统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这种观点是狭隘的,甚至是错误的,语言交流其实是交流关系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因此,话语,无论是独白还是书面文本,决不是孤立的,而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对话,旨在形成两者间的同盟关系。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是交流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有效媒介。语篇中的评价是作者对事件,人物和话语所持的态度。通过分析语篇的评价手段,我们可以揭示作者的主观倾向,反映出作者的价值取向和态度立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仅仅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的概念意义,而要鼓励学生挖掘语篇的人际意义,特别是作者如何运用评价资源来表达评价姿态。

四、总结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证明评价理论是解读语篇交际功能的有效工具,对英语阅读教学有指导意义。笔者认为,在具体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评价理论来揭示语篇作者对于语篇本身和潜在读者的评价姿态,具体包括三方面:作者对于自述或引述内容的态度,作者对于读者反应的判断,以及作者如何与读者建立同盟关系。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体裁分析;学术论文

Abstract:Business English major belongs to English for Especial Purpose,which leads to new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English discipline.At present,the academic study of BE has been a focus for ESP.As a result,more and more BE research papers have emerged.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introduction of BE research paper based on Genre Analysis,which may provide some enlightenments for BE academic writing..

Key words: Business English;Genre analysis;academic paper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3

1.引言

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不断深入,对于学术论文写作和交流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学术科研论文写作作为各种科研学术交流的主要形式已经成为学术交流的必备应用能力。学术论文具有高度的“规约性”,其属于赋有特定目的的交际事件类型,因此一般遵循约定俗成的惯例,而引言是学术论文的第一部分,具有可辨认的语步模式。根据Swales的观点,他采取“语步”(move)和“步骤”(step)来研究学术论文的引言,进而创建了CARS模式。CARS即 Create A Research Space,意为建立学术研究空间,这一模式表明学术论文引言作为一类体裁,体现了“建立学术研究空间”的交际目的。

基于体裁分析法的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研究是本文关注的焦点,因为学术论文的引言部分对于整篇文章的构建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通过引言的介绍,整个语篇的宏观结构及典型的交际目的便非常清晰,因此,就学术论文体裁的特征结合商务语言的特定交际目标,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体裁分析对这类文章的语用策略指导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本文基于体裁分析方法讨论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建构,以期能够挖掘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语境的确定,模式的建立和语步分析的结构潜势。

2.相关研究综述

体裁分析理论最早是与文学研究密切相关的,之后由人种学家引入语言学领域(Swales,1990,p34)。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而今,语言学家们就体裁概念的界定而言,有两个主要学派即:以斯维尔斯和巴蒂亚为代表的ESP学派(Swalesian ESP School)和以马丁为代表的澳大利亚学派(Australian School)。 John M.Swales的观点是“体裁是指包括具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一组交际事件”(Swales,1990,p58);而深受韩礼德影响的澳大利亚学派则认为“体裁是一种有步骤,有目的的活动类型,其数量和社会行为的数量一致”。上世纪末,秦秀白教授对巴蒂亚的定义作过比较详尽的总结,包括以下4个方面:(1)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交际事件;(2)体裁是不一般的交际事件;(3)在建构语篇时,我们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4)尽管体裁有其惯例和制约性,内行人仍可在体裁的框架内传达个人的意图或交际目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学派在定义上存在差异,但本质是一致的:

(1) 体裁是对交际事件的一种分类;

(2) 交际事件的分类标准由语篇的内部结构特征和约定俗称的交际目的两个方面决定;

(3) 体裁具有常规性和制约性,语篇内容和形式需要遵循体裁要求;

(4) 同一体裁下的不同语篇存在差异。

ESP学派的代表人物斯维尔斯和巴蒂亚是把语步(move)和(step)作为语篇分析的出发点,以学术和职业语篇为分析对象,总结归纳出特定体裁的基本语步和步骤。例如:斯维尔斯(1990)总结了学术论文中引言,研究方法,结论各部分的话步和步骤,这就为高级写作和学术英语的教学等实际应用环境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专门用途英语研究方法也都把体裁视为一种社会活动,认为体裁可能随着交际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和发展。而本文所讨论的商务英语学术语篇也正是基于这一学派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与演绎,并借助语料库的思路预期这类型文章引言写作实践的谋篇布局。

3.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本研究集中讨论商务英语学术语篇是否具有可辨认且固定的语步?这对同类型文章的引言写作有何意义?

3.2 研究方法及设计

众所周知,有关商务英语的学术期刊并不很多,事实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这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所分析的100篇文章主要从来源上分为2个部分:其中60篇选自于《中国ESP研究》,《商务外语研究》和《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3类与商务英语专业密切相关的期刊及会议。目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商务英语研究领域独占鳌头,由其主办的期刊可以被看作是国内这一学科发展最新,最全面且最专业的水平。而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则是在商务英语学科不断发展前进的见证者,因此,选自于以上期刊及会议的60篇文章可以被视作发表于专业类期刊及会议的商务英语学术语篇,其余40篇选自于中国知网最新的以商务英语为题的学术论文。这些文章的选取旨在能够多渠道的采样文本,具备广泛性。本研究依据斯维尔斯的学术语篇引言分析的理论框架对所选取的篇章进行了语步分析及频率统计,并根据数据讨论给出了研究结果分析与说明。

4.结果与讨论

4.1语步分析

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部分的体裁结构特征:

斯维尔斯的体裁理论为体裁分析提供了基本框架,并强调交际目的的关键作用。他首先着重研究了学术研究论文的引言部分,提出了“创建研究空间”分析模式,并对引言部分进行了语步分析:首先,建立研究范围;其次,建立研究地位;再次,占据研究地位。论文引言的语步模式、专业类期刊商英论文引言特征及专业类各语步统计频率分别如表1、表2、表3所示;表4、表5分别给出了非专业类期刊文章语步模式和非专业类各语步统计频率。

表1非常详细的列出了斯维尔斯关于学术论文引言语步的模式建构,共3个Move,每个语步下面细化为具体的步骤层次,但当这个语步分析应用到实际刊发的商务英语学术论文时就发现,这类文章的作者并不是严格按照语步顺序撰写文章,即使出现循环的步骤,只要满足写作需求都可以实行。这一点在下面语步统计的具体数据中得到了证实。表3专业类各语步统计频率中,例如摘自《中国ESP研究》中的文章,论文引言中虽然也出现了3个Move(语步),并且第一个Move中的3个Step与斯维尔斯的完全重合,但是当引言分析进行到第二个Move时,发现传统的学术论文引言中所包涵的4个步骤缩减为2个,第三个Move中的4个Step也只出现了其中2个。由此可见,学术论文的严谨逻辑是3个语步大框架所承载的,丰富的步骤推进会让文章的交际功能获得衔接链条的集约化,但是省略其中的一些具体步骤也并没有影响到语篇所应完成的交际目的,因而,对于专业类期刊中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分析可知,这部分写作的基本架构是3个宏观语步分别是Move 1:确定研究范围;Move 2:提出研究具体问题;Move 3:介绍自己在研究的具体问题上所作出的贡献(研究成果),当这3步确立之后,引言部分的语篇功能已经建立,具体步骤的参与例如表2,表3中的各个步骤实施顺序使得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这类交际事件类型完整而严密。这也说明,学术论文引言这类语言体裁,是有一定的,相对固定的典型的整体建构形式,体裁组织着功能语体,并且这些体裁不仅有语体的共性,还具有各自不同的语言使用特点和语言组织特点。从以上的表4和表5统计的频率可知,这些发表在中国知网非商务英语专业类期刊的学术论文的引言部分的Move1和Move3也基本符合斯维尔斯的提出的“创建研究空间”语步模式,但Move3中的step4在只有很少一部分文章直接在引言部分指出了文章的结构,这主要是由于各类期刊或文章篇幅的要求不一致,因为非专业类期刊所发表的商务英语学术语篇对文章引言的逻辑安排并不作要求,毕竟这些期刊所刊发的是各学科各门类文章,因而更加注重论文内容的创新及结论的时效性。另外,CARS模式的Move2中的:step1: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质疑(Counter-claiming);step2:指处其不足之处(Indicating a gap)基本都没有出现在引言中,可见我国论文作者对Move2即提出研究的具体问题(Establishing a niche)这一步骤的写作习惯倾向于注重step3和step4的提出问题与继续研究这两个语步。总之在非商务英语专业类型的期刊上所发表的文章中,语步统计频率表基本呈现出了学术论文的引言步骤,但商务英语语篇的学术结合商务专业的特征并不明显,而且并未涉及CARS模式的全部步骤。但是Move1与Move3:确定研究范围(Establishing a territory)和 Move3 的概括研究目的(Occupying the Niche)的各个步骤基本在绝大多数的文章都得到了谋篇布局时的重点陈述。这证明了斯维尔斯的学术论文语步模式是广泛,通用及规约性的,它对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建构是有指导意义的,当然由于文章内容和交际目的的异同,当作者在应对不同的征稿意见及个人特定的写作习惯时,引言中的各个语步有所变动。就这点而言,无论是商务英语专业类抑或是非商务英语专业类期刊中的文章在引言写作中都没有差别。

5.结语

中国的贸易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是时展的客观要求。但只局限于模仿通用英语的教学与

研究方式是无法与现实的需求接轨的,因此,商务英语必须建立本学科实践特有的并且可循环的认知模式,而这就一定要在理论上得到基础层面的支持。商务英语学术科研的发展从根本上制约着此类人才的培养,商英学术论文正是承担这类科研的载体,本文所讨论的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就是试图以体裁分析的方法探索这类新兴学科的学术论文的结构潜势,体裁的双重性即商务交际性及学术交际性使得这类特定的语篇在引言部分充分体现出了学术体裁的语步建构,全文的分析以期能够通过体裁的分析方式提高商英学术论文引言的框架指导,进而推动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更多的探究与研讨。

参考文献:

[1]Bhatia V K.Worlds of Written Discourse:A Genre-based View[M].London & New York..

[2]Bhatia V K.Analys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 & NY:London & NY:Longman,1993.

[3]Swales J M & Feak C B.English in Todays Research World:A Writing Guide[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0,120 -156.

[4]Swales,J.Genre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陈平.外贸英语写作教学新思路:语篇体裁分析理论及其应用[J].外国语,1999(3):28-30.

[6]韩金龙,秦秀白.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J].外语界,2000,(1):11-18.

[7]鞠玉梅.体裁分析与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语篇[J].外语教学,2004(2):32-36.

[8]葛冬梅,杨瑞英.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现代外语,2005(2):138-146.

[9]李战子.学术话语中认知型情态的多重人际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353-358.

[10]李宣松.体裁分析与商务语篇[J].外国语,1997(2):26-29.

第12篇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图示理论 大学英语课堂 分析文章结构

一、概述

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斯(Z.Harris)在《语篇分析》一文中指出:“语言不是以零散的词或句子的形式存在,而是以连贯的语篇形式存在。”语篇分析教学法,就是从语篇分析入手,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笔者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倡导协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

2.图示理论

图示理论认为阅读理解产生于文字及文字含义与读者的背景知识的有机结合。当读者具备足够的背景知识并结合文字所表达的具体含义,由此产生新的联想即为理解。图示有内容图示和形式图示之分。内容图示指文本的具体信息和大意包括内容方面的预设知识比如单词、词组及句子结构或文章大意等。形式图式是关于语篇的文化和结构方面的知识,比如小说、报道、说明书、报纸等各类不同体裁文章间的区别等。

三、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

根据建构主义及图示理论,在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背景知识的介绍

图示理论认为阅读理解产生于文字及文字含义与读者的背景知识的有机结合。因此,教师在让学生分析文章结构之前,对于某些文章要较为详细地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

2.分析文章的文体

形式图示包括文章体裁或文章结构等方面的知识比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描写文各类不同体裁文章间的区别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总结不同体裁的语篇结构特点。例如,记叙文一般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等六个要素且常常以时间为线索。因此在划分段落时,可以让学生以时间点为节点。议论文一般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组成。议论文的结构通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各段落通常有主题句、支持句和结论句。因此在划分段落时应该以上面所提到的特点为线索。说明文是用来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在说明文中常用的写作技巧为因果关系、总述与细节、例子支持、问题―解决、列举等。描写文,就是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事物作具体的描绘、摹写。

3.注意语篇的衔接

衔接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它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语法衔接靠语法手段来实现,而词汇衔接是通过词汇的选择和运用在语篇中建立一个贯穿篇章的链条,并以此来达到连贯的目的。在文章段落的划分当中,衔接的语言也是很好的信号。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 6 Section A “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为例。本文可以分为4段。文章结构及段意如下:

在以上几个段落的主题句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些语法连接词:also―besides―in addition to―however,它们都是划分段落的重要信号。同时,教师也应该提醒学生注意这些词汇连接词,如predict―prevent―great destruction of property―improve building structure―preparing their house―preparation,每一个新的段落的开始都照应上一个段落的主要内容。这也是分析文章段落的非常重要的标识语。

参考文献:

[1]Brown,G. & Yule,G.Discourse Analysi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2]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3]程雨民.英语语体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