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陶艺制作总结

陶艺制作总结

时间:2023-06-02 09:59: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陶艺制作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陶艺制作总结

第1篇

【摘 要】雕塑专业的陶艺课程经过几年的调整,课程体系设置较为合理,已开设陶艺通识、陶艺基础、陶瓷装饰、现代陶艺、生活陶艺等课程。课程体系在强调造型原理和制作技巧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及艺术理念。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设置了产、学、研相结合“第二课堂”。在不同知识的合作中引导雕塑专业的学生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出更加全面的陶艺方向人才。 【关键词】陶艺实践课程;合理;创新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15-02雕塑专业的陶艺课程经过几年的调整,现在在大二开设理论课程陶艺通识,大三开设实践课程陶艺基础、陶瓷装饰、现代陶艺,大四开设总结性课程生活陶艺。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陶艺的基本概念,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陶艺成型方式,装饰方法、烧成的技巧。在陶艺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陶艺教学的一个重点,实践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实践中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尝试着解决问题,并进而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陶艺教育的实践,正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点。陶艺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老师的职责主要是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创作的经验及技巧,为学生提供指导,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创作,并在实践中检测自己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与程度,从而加以针对性的学习与提高。学生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陶艺有更深刻的体验和了解,通过创作陶艺作品,对学生设计思维,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强调开阔的设计思路、反复训练、学会技能、形成技巧,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一、实践课程需要艺术理念针对陶艺的特殊性,雕塑专业开设了陶艺通识课程,此课程为理论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传统陶艺、近当代陶艺与陶艺技法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陶瓷概述、百花齐放的中国传统陶艺、博采众长的西方传统陶艺等;第二部分包括现代陶艺分类及风格流派、中国近当代陶艺;第三部分包括陶艺的成型技法、装饰技法、烧成技法。此课程使学生了解陶瓷艺术在中国美术历史上的发展,以及各个时期陶瓷艺术在世界发展的状态,了解不同艺术形态的变化,制作手法的进步以及装饰手法的发展。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日后的陶艺创作有一个铺垫,结合传统的艺术理论从而更好地理顺自己的创作思路。所有的实践课程都离不开理论方面的学习,而理论的学习必须规范化,整体化,即可指导实践又可与现代的艺术思潮发展水平接轨,同时弥补作者的创作修养的不足。因此,实践课程需要渗透理论学习,需要有生命力的艺术理念的介入。二、实践课程的合理设置好的实验课程需要有合理的课程设置,我学院雕塑专业的陶艺课程内容涵盖了理论与实践,从设计到成型制作,到装饰再到烧成全方位的学习,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得学生们能综合运用陶艺的基本成型技法(诸如泥板成型,手捏成型,拉坯成型,泥条盘筑等)进行作品的创作,完成好基本坯体后再运用刻、划、画等各种坯体装饰手法以及运用釉色进行装饰,最后装窑进行烧制。陶艺方向课程的学习从大二开设理论课程陶艺通识为起始,而实践类课程为大三开设的陶艺基础、陶瓷装饰、现代陶艺,生活陶艺为大四开设总结性课程,为毕业设计做准备。各门实践课程层层递进,并各有侧重点。(一)陶艺基础陶艺基础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陶艺的基本概念,掌握最基本的陶艺成型方式,如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拉坯成型等几种基本成型技法,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熟悉泥性,并解决立体的造型能力。(二)陶瓷装饰陶瓷装饰是陶艺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装饰课程现有设置主要包括彩绘装饰、雕塑性装饰、原料的装饰与火的装饰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釉上彩绘、釉下彩绘等;第二部分包括刻划、镂雕、堆雕、压印和粘贴;第三部分包括绞胎、色釉、泥浆;第四部分包括素烧、乐烧、盐烧及柴烧。通过对每一种装饰方法的实践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每一种装饰方法的魅力,进而使学生学会自由运用并形成综合装饰的能力。(三)现代陶艺现代陶艺课程在学生掌握陶艺的基本成型技法之后,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各种成型技法以及装饰方法,并且加以创作。创作是最能体现学生素质的关键,并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专业只有在设置好课程,预想所能达到的效果,有步骤地实践,才能摸索出科学的教学规律,逐步提高教学的内在质量。三、设置产、学、研相结合的“第二课堂”在现代创新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合理利用多媒体和实践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现代陶艺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创作和生产工艺为主线,设置了产、学、研相的结合“第二课堂”。安排开放性的课程内容和开放性的实践过程,使学生以工学结合的方式主动地建构自己的审美情感、审美认知和创作与生产技能。(一)校外实践基地窑炉烧制等一直是陶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考虑到安全和场地等因素,我专业于校外设立“东崖柴窑”。校外实践基地的设立主要是方便学生对于陶瓷烧制部分的学习,实践基地现有大小两个柴窑以及一个中型电窑,陶艺作品完成后,学生可以参与其中进行烧制的学习和实践,以此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趣味性。实践基地的设置同时方便了学生与陶瓷手工艺人的交流,我们经常会邀请当地的土陶艺人进行技艺传授,比如拉坯制作大缸花盆等等。同时也常邀请各地的陶艺爱好者来基地进行交流讲学,使得学生能集各家所长,更好地将学校与社会进行有效的链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二)“第三学期”的设置学校把每年暑期定为“第三学期”,设立了1―3年级学生每年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习,以及大四学生的毕业实习。大三的“第三学期”为现代陶艺方向对的实习,通过暑期实习,利用暑期时间,由老师带领学生进入江西景德镇,深入产区进行教学实践,坚持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把教学与生产技术结合起来,把学生放到社会生产、技术应用中去培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出了解社会,了解技术应用状况,能够服务社会经济第一线所需要的人才,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陶艺课程的积极性。四、总结在实践课程的学习中要注重全面发展,综合学习。陶艺本就是一个综合的,知识交叉的学科,在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上需要集聚艺术理论、材料、设计、雕塑等领域人才的智慧,以及综合的实力来完成陶艺创作。在实践课程中就更力体会到陶艺需要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实践课程学习中培养的是综合创作能力,这就需要将不同课程的知识融合到行起,通过老师的指导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理念,新的创造,最终通过实践活动以淘艺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综合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实践学习,在不同知识的合作中引导学生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出务实、全面的陶艺人才。参考文献:[1]竹内雄敏.艺术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91.[2]曾成平.教育实践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210.[3]杨永善.国陶瓷艺术教育回顾[J].装饰,2000,(3):125.

第2篇

通过学生进行陶艺作品展的实践活动来看:首先从认识上,学生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操作角度来看学生能很熟练的操作,并且能制作和加工出精美的作品来;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制作出很有创意的作品来,总之,在这一学期的活动课中学生从操作及思维创新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提高。

针对着这学期的计划来看,我们的活动是成功的,下面就对这学期的教学活动的经验和收获进行总结如下:

一、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这么简单的活动中却启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了孩子一种终身受用的高尚志趣,开始懂得美,开始懂得艺术。参加陶艺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课堂画画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但对陶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可以说不是这样,所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更加的浓厚。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学习不但讲授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许多陶艺的基本技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不仅要求学生了解陶艺的艺术形式和基本特点,而且理解熟悉陶艺的制作流程,掌握陶艺泥条盘筑、泥板成型、徒手捏制的方法。针对他们的兴趣,我不仅让他们动手操作,更添加了陶艺欣赏的内容。如果给孩子们正确的方法引导,开拓他们的眼界,他们的路回走得更好。这是如此,我结合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从网上搜集各种图片,结合原始时期到近现代的不同特点,让他们自己对陶瓷世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特别是每次制作完成后,他们的作品赢得了广大师生校友的好评,孩子们的信心在不断的增强。而他们更大的收获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美化了生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陶艺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3篇

一、陶艺酒瓶创意设计要求

1.满足工艺要求,突出陶艺特色。陶艺酒瓶的设计制作,要遵循陶瓷工艺,充分考虑定稿好酒瓶量产的相关需要。如酒瓶瓶体造型不易太复杂,以免增加生产难度;在设计时,突出陶艺特色,对现有成型方式、釉料的颜色、组成、发色、装饰、烧成工艺等进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2.强调地域特色和人文差异。不同的地区深受地域的影响从而存在不同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经济上也发展各异,因此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理念也是不同的[3]。在陶艺酒瓶设计的时候,应当充分了解把握地域特色,并考虑人文差异进行设计;有针对性的分地区特色和人文差异的陶艺酒瓶设计,是对地域文化的推广和肯定,同时也有了区别于其它品牌酒瓶的特色[4]。

二、陶艺酒瓶设计的发展方向

1.高端化,艺术收藏价值凸显。陶艺酒瓶的设计,积聚中华民族艺术元素,融入现代文化设计理念[5],具有极高中国特色文化底蕴;它承载并创新了我们几千年优秀的传统陶瓷艺术和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具有高端化的发展方向。陶艺酒瓶,其制作工艺精湛、造型精美、形式丰富。陶艺酒瓶的设计,不乏出自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知名教授之作,更有画家、书法家的绘画、书法等陶瓷艺术作品,因此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2.环境保护,健康、绿色、环保倾向。在国家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多次提出严禁商品过度包装的实施下,陶艺酒瓶的设计更趋向于健康、绿色、环保的追求,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法的探索应用将是陶艺酒瓶设计理念的追求和趋势[6];陶艺酒瓶的源材料的日益枯竭以及烧制过程的高耗能弊端,也助推着陶艺酒瓶的高端化需求和成长之路。

三、总结

现代陶艺酒瓶的创意设计运用,其内涵丰富,已经超出了酒水包装器皿的范畴,而延伸成为一门综合陶瓷艺术特色的包装艺术品类和中国艺术文化的载体。研究其设计的创意之路和理念方法是我们不断追求的课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本文作者:李辉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第4篇

[关键词]陶艺课程 陶瓷文化 文化生态

陶艺课程在很多高等院校的美术专业都有开设。大部分学习者为陶瓷相关专业的学生,另一些是师范专业和雕塑专业的学生。此次陶艺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非陶瓷专业的艺术理论专业学生,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门难得的实际操作课程,极具吸引力。此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陶瓷的制作,提高学生的三维空间思考能力,增进学生对于陶瓷的了解,更加重要的是传承千年的陶瓷文化。

课程初始带领学生观看陶瓷课程的理论课件,然后带领学生前往博物馆,近距离观察和感受陶瓷的魅力,联系课上老师所讲的理论知识,判断不同陶瓷器物的制作手法和技术问题。整个课程为60学时,持续5周的时间,对于美术理论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够达到基本了解陶艺制作方法的教学目的。

一、非专业陶艺课程的教学

1.感受泥性

对于刚刚接触到泥的学生而言,了解泥料的性质是第一步。教会学生在揉泥中得到对于泥料的第一感受,感受泥料的韧性与可塑性。想让学生很快的感受到陶艺制作的乐趣,泥条盘筑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正如我们的原始先民在陶瓷的探索阶段所采用的方法。这里解释一下,任何一种成型方法都可以由简单到复杂,至于到底是简单还是复杂是由所制的造型来决定的。那为什么说泥条盘筑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呢?是因为泥条盘筑可以在没有其他专业工具的辅助下就可完成的方法,随意性较强,较容易掌握。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泥条盘筑的制作方法。泥条盘筑首先要擀制出粗细均匀的泥条,然后用泥条盘筑出所制造型的底部,再在底部向上盘筑。盘筑时不能一味求快,要注意泥条的承重能力。盘的过快会导致塌陷,此时应等待盘筑好的部分稍干,承重力加强后再接着向上盘筑。再次盘筑时应注意衔接处泥条的干湿程度。泥条的干湿程度要接近,否者会导致衔接处的开裂。泥条盘筑有很多的表现方法,可以通过改变泥条的方向、粗细、长短、虚实等来增加泥条盘筑的表现力。泥条盘筑时要用手指按压泥条来保证泥条之间的衔接,如果要保持泥条的原始状态,按压的力度就要控制好;如果想要达到表面光滑的效果,按压的力度就可以相应加大,然后再借助陶艺工具把泥条压平。

此次课程第一个实际操作课题就是泥条盘筑。学生在得到课题的时候往往会无从下手,遇到这种情况时,老师可以给学生些规定,比如: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盘、碗,或者动物等,这样学生就会很快的找到方向。首先,老师应该做示范,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制作方法。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给出学生技法上的指导,在造型的设计上给出合理的启发。在学生制作作品的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设计造型的问题。这时应该给学生一定收集并阅读资料的时间,在书籍中汲取经验和灵感。另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造型塑造过程中的塌陷问题,经过失败,学生们都能够总结出经验,避免这样的问题再次发生。一周的课程结束后,学生们都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2、泥板成型

本次课程的第二个制作课题为泥板成型。泥板成型是把泥料擀制或拍制成片状,根据所要制作的造型将泥片镶接的成型方法。泥板成型的难度在于泥片的干湿程度的把握与泥片镶接处的处理。如何避免镶接处的开裂是制作的关键。在制作泥板时要注意泥板的薄厚要均匀。如果制作的造型为直线型,泥板就可以稍微干一些,这样可以保证造型的规整性。如果制作的造型为曲线型,泥板的湿度就要大些,这样才能够制作出变化的曲线。湿度较大的泥板的承重能力很差,此时为了得到想要的造型就需要辅助支撑物的帮助来保证造型的塑造。在基本了解了泥板成型的方法之后,老师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创作题材,给学生更大的创作空间,这样可以激起学生更强烈的创作欲望。

3.模具成型

模具成型是我们的第三个实践课题。模具成型是先制作出所要造型的模种,再用石膏进行翻制,最后利用模具印坯或注浆的成型方法。翻制模具时画定模线非常关键,模线应选择模种的最外缘,确定中间没有卡模的部位,这关系到最终模具能否顺利开启,内部的坯是否完好无损。印坯之前要准备好同种泥料的泥浆,然后拍好大小合适的泥片,把泥片放到模具里,用手指依次均匀按压,这样是为了使泥与模具完全贴合,边缘处盘上一圈泥条使边缘稍微突起,为的是确保合模时两边的泥完全粘合不留缝隙。最后在边缘涂上泥浆,合模具。模具成型除了印坯的方法还有注浆。注浆成型的瓷器尺寸统一,造型规整,非常适合大规模的生产,因此被广泛的使用在日用瓷的生产中。为了使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注浆成型在现实中的应用,本次课程组织学生来到日用瓷厂进行参观。来到工厂学生们看到了从炼泥到出泥,再到搅拌泥浆、注浆、开模、修坯、干燥、补水、施釉、烧成等的全过程,大型的生产设备让学生们大开眼界,对陶瓷的生产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与思维。事实证明:把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在学习的同时使学生了解现实生产生活中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紧贴社会的发展步伐,在学习中得到思考,在思考中得到进步。

经过五周的教学可以看出,即使是非陶瓷专业的学生,他们对于陶瓷的兴趣与热情也是非常高,这给了研究陶瓷课程推广的教师很大的动力,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陶艺课程的推广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泥条盘筑和泥板成型的方法是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成型方法。可以在今后的非专业学生中进行推广,这样更加有利于陶艺制作的传播与普及,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容易见到学习成果。

二、非陶瓷专业学生的陶艺课程推广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毋庸置疑,通过五周的陶艺制作,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在制作中为了实现自己设计的造型,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在遇到问题后想办法解决的过程正是动手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这不仅仅在陶艺课程中得到体现,这种能力更能带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热情,热爱生活、感受制作过程所带来的乐趣。我们不能说一个课程对于学生的人生产生多么大的影响,但至少通过此次的学习打开了学生生活中的另一扇门,他们在这里找到了亲自动手制作所带来的快乐。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对于各个行业都可以说是极其珍贵又稀缺的能力。科技和文化、乃至社会的进步都要靠那些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的推动。陶艺教育能够在玩泥巴的趣味中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种好方法。人类对于泥土有着固有的亲近感,学生们在课程中都表现出了对于陶艺制作的极大兴趣,在制作中为了使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尽力的思考、设计,在制作出独特满意作品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陶艺的学习唤起了学生儿时玩泥巴的记忆,激起了他们创作的冲动,加深了他们对于泥性的理解与感受。在玩泥中体现天性,寻找自己的个性表达,创造力在陶艺制作中潜在的得到了锻炼。

3.传播陶瓷文化

中国是人类最早制陶的国家,有着悠久的陶瓷文化。古代先民们曾经创造了无数的历史奇迹,有着辉煌的制瓷历史。对于陶瓷文化的传承,陶艺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非陶艺专业的课程中开设陶艺课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有助于陶瓷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在广大非专业的学生中推广陶艺,可以在未来数年中形成良好的陶艺文化生态,让更多人了解陶艺、喜欢陶艺,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的素养,无疑对于陶瓷文化的发展大有裨益。在学习中提高学生对于陶瓷的理解与欣赏水平,也就培养了潜在的陶瓷制品消费人群,这对于未来的陶艺发展将是最大的支持。

当今日本对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对于陶器的喜爱已经到达了精神的层面,这种崇拜曾经在古老的中国出现并传播到日本,而现今在我们中国却已经几近消失。我们应该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而且必须有所作为!不能再让我们中华的优秀文化只是停留在少数人的孤芳自赏之中。

对于祖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我们不应只是骄傲。回望历史,反思现今,才是有文化责任感的人们该做的。陶艺课程的普及是我所尽的绵薄之力,是作为陶艺人的一种努力。

第5篇

景德镇陶艺教育本土化的实现途径

作为生长在瓷都的学生,他们有责任和义务了解陶瓷历史、传承陶瓷文化,这对于开拓和发展景德镇陶瓷的未来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教育的功效性来说,只有了解了历史才能全面理解陶瓷文化,否则,仅凭在模式化的陶艺课程中捏捏泥巴,却对中国的陶瓷文化知之甚少,那么陶艺教育就无法担当起提高素质教育的角色。其次,在实践方面,景德镇良好的陶瓷制作环境为陶艺教育的本土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具体的实现途径上包括扩大教学场所、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素养三个方面。

1扩大教学场所一般情况下,陶艺课主要在各地的陶艺中心进行,但是由于陶艺中心场地有限,而学生数量众多,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较少,客观上造成陶艺教育不能真正深入开展,达到预期的目标。陶艺教育的本土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学场所的扩大。学陶艺陶冶身心不一定非要在教室中进行,在任何具备陶瓷制作条件的地方都可以进行陶艺教学。在景德镇作坊遍布全城,商店林林总总,种类齐全,能够很直观地教给学生陶瓷制作的不同分工。另外,像陶艺中心无法提供给所有学生实践用的设备,如窑、炉、陶瓷模制法以及贴花工艺流程等等,都可以在教室之外进行。再者,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陶瓷节的举办地,免费开放的陶瓷历史博物馆和古代陶瓷遗址都是陶艺教育本土化实践的理想场所

2丰富教学内容模式化的陶艺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通常都是让学生得到一团瓷泥,在基本的技法演示和图片展示之后完全由学生自主发挥完成作品。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条件的限制,在一些非产瓷区的城市,要获得瓷泥是很不容易的,更谈不上彩绘、烧成等工艺。然而,陶瓷是水、土、火三者的艺术,如果陶艺课的内容仅限于捏泥巴,那与上手工课捏橡皮泥没有本质的区别。景德镇是全国著名的产瓷区,为陶艺教育本土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内容的丰富是指传授的内容从玩泥扩大到各种类的彩绘、釉料的使用以及烧成等各个环节,使学生对瓷都千年来形成的制瓷流程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当然,这一类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是一个普通的陶艺教师可能全面具备的。必要的情况下,陶艺教师可以充当一个引导者或者介绍者的角色,具备良好专业技能的陶瓷艺人成为演示者,就像陶艺课常用的多媒体课件一样,这样的演示是活生生的,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调整。以新彩为例,新彩能适合所有对绘画有兴趣的对象,无论有无绘画功底,在专业教师的悉习指导下,拿起画笔,蘸上色料,在瓷板或瓷盘上都能作画,至于画的效果如何,还是一句老话:熟能生巧。但好在一点,它最容易见效果,在瓷板或瓷盘上画成什么样烧成后多半也就是什么样,很直观。在景德镇,新彩的色料比较便宜且易掌握,从这个角度说,陶艺教育本土化的实现不必付出大的成本,容易实现。除新彩外,还有很多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对象,如釉下青花是一次烧成的,学生在完成自己作品后就可以把设计好的图案画上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整体考虑问题的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所在。

3陶艺教师素养的提高陶艺教师是陶艺教育课程的终端执行者、陶艺知识的传播者、学生陶艺学习的引导者,他们在陶艺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艺教师的素养高低与陶艺教育的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在模式化的陶艺教育中,由于场所和时间的限制,加上陶艺材料和设备有限,陶艺教师只要具备陶瓷制作的一般知识就足够完成陶艺教学任务。然而,陶艺教育的本土化实际上对陶艺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基本陶艺知识外,还要掌握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技术和文化内涵。只有陶艺教师具有深刻的本土陶瓷文化意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景德镇陶艺教育本土化的意义

1陶艺教育的本土化,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景德镇陶瓷文化得以传承景德镇自古就是中国的瓷都,要发扬瓷都文化,必须从根本上做起,在中小学美术课中开设陶艺教学。近几年,景德镇各个中小学逐渐认识到陶艺教育本土化的重要性,并有了具体的措施,如参观陶瓷历史博物馆和中国国际陶瓷节。虽然这些活动目前仅限于美术专业的学生,但却是陶艺教育本土化跨出的可喜的一步。它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遗产,使民间工艺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

2景德镇陶艺教育的本土化,有利于推动当地美术教学的深化改革当前,随着教改浪潮的深化,发展具有民族特色、情趣高尚的美术教育已势在必行。面对着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陶艺作品,深深感受到艺术的真、善、美的魅力,灵魂受到了净化,学习效果极佳。景德镇陶艺教育的本土化会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支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景德镇拥有陶艺教育本土化的优势,如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对推动美术教学的深化改革是十分有利的。

3景德镇陶艺教育本土化让学生更充分地受到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鉴赏力,有利于提高素陶艺具有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它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当学生面对一件件各有特色的陶艺作品时,他们必然受到艺术的感染而陶醉。景德镇陶艺教育的本土化使学生们观察能力变得敏锐,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创造能力得到发挥,鉴赏能力得到提高,这是模式化的陶艺教育不可能达到的。

作者:徐艳丽黄蔚单位: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

第6篇

被誉为中国三大瓷都之一的德化以盛产陶瓷而名扬中外。也是全国最大的西洋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德化陶瓷造型丰富多彩、形状各异,其装饰艺术十分精湛,装饰手法丰富多样,陶瓷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生活,多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题材,如佛教里的观音、弥勒佛,它们造型丰富、形态千奇百样;梅花、玉兰、荷花、八仙、龙凤等等都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德化白瓷具有质地洁白、细腻如玉、釉面光滑、击声如磬的特点。他们都是中国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都在以一种"无声"的文化形式影响和熏陶着周围的人们。这种资源拥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显著的地方特色。

那么,如何利用德化陶瓷文化教育资源,开展以陶瓷文化为核心的德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爱家乡、爱民族、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德化陶瓷文化教育,并加强不同学科、不同知识间的交流与联系,让学生快乐地生活,开心地学生,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乡艺之乐,从而达到乡土文化育人的目的,更好地把陶瓷特色文化渗透到德育教育之中?

1 通过陶瓷参观,提高学生的的德育教育活动。

瓷都德化拥有千年陶瓷文化底蕴,陶瓷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中国陶瓷的发展史,陶瓷商店、陶瓷工厂在德化星罗棋布,屈斗宫古窑址、陶瓷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陶瓷历史文化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参观,让学生领略悠久灿烂的制瓷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激发青少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了解古代中国的制瓷历史,不同时期陶瓷工艺的不断完善和现代陶瓷技艺的发展过程。学生身处瓷艺数千年的文化氛围中,很自然的在脑海中产生对陶瓷艺术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 参与陶瓷创作,领悟陶瓷文化从行为教育达到由美悟德。

组织学生参与陶瓷生产活动,让学生们知道,从毫无光彩的一堆白色瓷土,如何经过提炼加工、拉坯成形、上釉烧制等工序,最终成为一件精美的陶瓷工艺品的全过程。其实一件精美的陶瓷作品是经过层层工艺而成的,可以说制陶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失败,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过程,而这个实践的过程恰恰对学生磨练意志力、培养创造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同学们懂得经过这么多的工序,在以手工生产为主导的陶艺创作中,制作一件完美的陶艺作品的可贵,陶瓷的完美不是说创作者做到尽善尽美就会一定成功的,最后还要经过火的烧制才能达到完美。所以说陶瓷艺术也称为"火的艺术",一件好的陶艺作品是非常难得的。

3 构建校内外、课内外开放式的德育教育平台

有效结合美术学科特点,以校陶艺工作室作为陶瓷文化德育教育实践基地,定期举办陶艺制作活动,精心组织学生及时参加县教育局主办的每年一届的德化县中小学生陶艺比赛,邀请大师开专题讲座,扩展对学生的陶瓷文化教育。营造浓厚的陶艺教育特色氛围,设立陶艺教育成果展示等宣传阵地,定期展出陶艺图片、活动照片、获奖证书等。

组建教师、学生与陶瓷专家结合,师生互助、学生互助的新团队,挖掘德化陶瓷特色资源,丰富其思想精神内涵,编写有关陶瓷人物、陶瓷器物、陶瓷装饰、陶瓷工艺设计和与陶瓷行业有关的民风民俗等方面的教材。开发陶瓷文化乡土教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和责任意识。

通过陶瓷文化的课外和课内渗透,营建良好的育人氛围,使学生由知立德、由情体德、由美悟德、由行践德,陶瓷文化的德育理念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认同,外化为学生的实践行动,弘扬了陶瓷文化中包含的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了力量,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7篇

关键词:当代柴烧;陶艺;审美;包容性

一、引言

1、选题的来源

随着日本柴烧仛寂美学观念的兴起,国际柴烧的创作影响逐渐回归质朴,柴烧所具有的朴拙粗犷的风格使其在国际陶艺界受到推崇,也让诸多陶艺人在其影响下在陶艺界掀起了一股柴烧热。中国陶艺界也同样沉浸在这股浪潮中,但在人们争相追捧的同时,可能并没有对当代柴烧进行系统的透彻的了解与体悟。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当代柴烧在制作过程、烧成效果和实用性、功能性上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阐述其各个环节所体现的审美包容性。并通过对大量传统柴烧陶瓷和当代柴烧陶艺文献与图片的归纳总结和综合分析,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2、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本项目主要研究当代柴烧陶艺的审美包容性,当代柴烧返璞归真、大巧若拙的特质本身就体现着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的审美形态。柴烧作品制作过程中每个环节所具备的偶然性赋予陶艺人执着坚守的信念和热切期盼的心情,是其他烧成方式不可比拟的,当代柴烧陶艺也因此要求在从始至终的每个环节里更具有包容性。希望通过本文展现当代柴烧从制作到烧成各个方面的特性,阐述其在当代审美形式下的审美包容性。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需要获得此方面知识的人们提供帮助。文章选取当代柴烧陶艺为切入点,通过和传统柴烧陶瓷各方面的对比,阐述当代柴烧陶艺的工艺美术向艺术的演变形式。在对比分析其发展转变的同时详细阐述其审美的包容性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以介绍当代柴烧陶艺的烧制过程和成品效果,从实际环节展现其审美的包容性。启迪当代陶瓷创作中对技法、材料、审美等方面的创新与变革,充分发挥其包容性,从而得出更加新颖动人的艺术成果。

二、当代柴烧陶艺的特点

1、当代柴烧的解读

当代柴烧是一种新的烧成制陶观念。器皿在制作成泥坯后不经施釉装入窑内,投入燃烧室的木柴在充分燃烧后,形成的木灰里的钾钠钙等元素起到了助熔剂的作用,使陶瓷坯体中的硅在高温下与其发生反应,从而形成天然的釉质层,即自然落灰釉。在长时间的高温作用下形成的自然灰釉色泽温润,在铁等元素作用下形成变化多样,层次分明的色泽,质感粗犷朴拙,与普通电、气窑烧制的光亮平滑的釉面不同。因为烧制过程中窑室内部含有许多的不可控因素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从而导致每件作品都有其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并且在开窑之前都很难准确的预期烧窑的成果。窑内因放置位置不同产生迎火面与背火面差异,从而导致烧成的作品有肌理、色泽变化与不同的火痕效果。由于当代柴烧是没有匣钵保护的,坯体在抽力等因素作用下会产生程度不一的变形,因而烧成率也是极低的。尽管困难重重,但柴烧作品所蕴含的朴拙,沉静,苦涩的美感,却也使得人们倾心于它并不遗余力的坚守与追寻。

2、当代柴烧陶艺和传统柴烧陶瓷之间的差异性

当代柴烧有别于传统柴烧,传统柴窑根据构造的不同大致可分为龙窑、馒头窑、葫芦窑等类型。传统烧制过程中由于没有现代化设备,因此全程控温都要靠烧窑师傅的经验,更需要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团队共同协作。而当代柴烧的结构为了追求特殊效果经过改进,在有利于燃烧、升温和保温的基础上还要有利于火痕和灰在坯体上停留,火的排出路径也十分重要。当代柴烧窑无论是大小还是构造都更为灵活方便,更能科学的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同时配备现代化的测温仪器,大大提高了陶艺创作者的可操作性,有利于进行艺术创作。当代柴烧陶艺在烧制的作品追求上也与传统柴烧陶瓷不同,传统工艺更倾向于白璧无瑕的审美形式。在烧制过程中皆以匣钵遮罩坯体,避免木灰沾染器皿,不容许任何瑕疵的存在,更加注重坯体装饰的工艺之美。当代柴烧陶艺追求不加过多修饰的自然变化,将烧制过程中的瑕疵和意外作为一种审美,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当代柴烧更侧重于造型和肌理的表现,陶作者希望通过柴烧营造出特殊的肌理质感,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精神。这使得作品超出了工艺的范畴,形成了在思想和个人情感上的升华,强调了对原始材料的尊重,体现出作品灵魂与自然的和谐之道。从传统柴烧到当代柴烧陶艺也可以说是一种传统工艺美术向当代艺术的演变。

三、当代柴烧陶艺的审美包容性分析

1、当代柴烧陶艺的审美性

事物的美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由于艺术家创造性的劳动,把现实中的真善美融入艺术创作中,是艺术创作者人生态度的渗透。随着人们审美活动的展开和对现实审美关系的生成,事物的美才能够逐渐建立起来。老子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统一的和谐之美,这种和谐之美在当代柴烧中得到了切实体现。当代柴烧无论从过程到结果都离不开人与自然的沟通交流,制陶时泥与手的交流,烧制时人与火的沟通,成瓷后人与艺术品的相处都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舞。当代柴烧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观念,正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人们的审美理念也在逐渐的变化,接受度不断增高,新的艺术形式在大环境下富有勃发的生命力。当代柴烧陶艺家们用崭新的哲学思想和美学理念,以柴烧所特有的形式美来展现自我的精神、情感以及对生命和自然的哲思。

2、当代柴烧陶艺的审美包容性体现

作品成型、烧制过程、烧成效果是陶艺制作的三大阶段,柴烧也不外乎如此。每个阶段都体现着柴烧特有的审美情趣,质朴而自然,平易近人而又素雅超脱,以“拙”升华到艺术美的境界,在淡泊中包容万象,在“无为而为”的哲思中展现出极致的美。

1)审美包容性在作品成型过程中的体现

当代柴烧不再追求传统柴烧的完美无瑕,更倾向于追求造型与肌理的丰富性与特殊性。不同的泥料在柴窑烧制时会呈现不同的效果,因而创作者为了追加富有变化的烧成效果,可以通过配置不同成分的泥料来改变原有的呈色并创作新的、特殊的、充满变幻的烧成色泽。为了使作品呈现不一样的肌理质感,也可以在泥料中加入石英等成分,通过无限的尝试开展创造力而不被局限于单一的技法,能够带来非同寻常的视觉享受和惊叹,这既是创作的乐趣所在,也是审美包容性在作品成型过程中的体现。

2)审美包容性在烧制过程中的体现

当代柴烧多以不施釉的方式烧制,这种柴烧工艺也被称为无釉柴烧,创作者刻意追求自然落灰釉的随机的不刻意的效果。现代陶艺创作中,不似传统工艺的严苛,更具有包容性,其烧成方式也是自由开放的,柴烧自然落灰也可以和其他的表现形式相结合,可以尝试将坯体施釉后再装窑进行裸烧。施予坯体的釉药与自然落灰釉相互交融,也会呈现出各种不可预估的效果。没有局限性的多样的烧制方法能够给艺术创作带来无限的可能性和延展性,作为审美性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创造性的劳动,展现出宽广的包容性,这也充分反映了审美的包容性在烧制过程中的切实体现。

3)审美包容性在成品效果中的体现

裸烧是当代柴烧的特点之一,这一特性决定了作品在没有任何遮蔽物的情况下与窑中的火焰和气流共舞。在传统柴烧工艺眼中的一切瑕疵对于当代柴烧来说即是未知的宝藏也是辛劳的回报。当代柴烧陶艺所展现的丰富的肌理,如砂砾,如枯枝,如岩壁;窑变色泽如山海川泽,如浩瀚宇宙,将自然广阔尽收眼底。质感或光润或粗粝,却让人触及便生亲近之感。在实用性上,柴烧器皿在一直受到茶人的推崇,比起气窑和电窑,经柴烧茶壶泡出来的茶之甘醇无涩远胜于其他,与此同时,柴烧器物抱朴守拙、无矫揉造作之感的本质,日渐受到国际范围陶艺界的推崇,其形式风格与其背后蕴藏的极富包容性的美学理念对世界范围内的陶艺创作者都产生了影响。当代柴烧跳出了模式化的工业制瓷而回归质朴,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更高层次的艺术倡导一种回归本源的初始之美,这是饱含人文精神和哲学理念的包容性的美。

四、结论

当代柴烧使陶瓷艺术增强了自然的美感。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当代柴烧其实不仅仅是有助于陶瓷的艺术表现,它同时还运用大自然自身的处理手法来进行装饰。当代柴烧作品所体现的审美包容性使创作者和使用者皆能够获得精神的充实和情感的愉悦。然而,在吸取他国美学之长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本土文化的体现,将柴烧进行扩展和延伸,使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相互交融,使创作理念和精神情感紧密结合,融入民族的审美理想与审美形态,作为柴烧陶艺创作思路的新探索。

作者:丁晶晶 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参考文献

[1]徐德龙.浅谈陶艺中偶然性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J].才智,2009.

[2]周光真.现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江苏美术出版社.2012.10

第8篇

关键词:现代陶艺;景观艺术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景观艺术,通过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处理,使得人们有更好的生活环境,生活品质得以提高。然而现代艺术对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有非常重要的阐述,即认为生活与艺术之间不应有非常明晰的界限,将现代艺术融入生活环境中视之为理所当然,从而最终达到“艺术生活化”的境界。因此作为现代艺术分支的现代陶艺也扮演起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和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角色。事实上,“现代陶艺”与“城市景观艺术”在生存与发展空间上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对于城市景观来说,现代陶艺的参与为景观艺术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方式和手段以达到人们对环境人性化、个性化和生态化的要求。

由于现代陶艺自身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使得其在融入景观艺术的过程中也在不同层面表现出不同的介入方式。从精神层面来看,景观艺术中的现代陶艺,应该说是在现代主义文化背景下,现代陶艺与公共环境、公共文化、公共政策以及公众产生的联系、互动甚至交流的关系,从属于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的范畴,其具有公共性原则,又以提升环境质量为目的。从现实生活的层面分析,现代陶艺主要从物质形态角度介入景观艺术之中,现代陶艺的物质形态具体包括其造型、尺度和肌理(釉色纹理肌理和胎质纹理肌理),以其自身所蕴涵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本质优势,顺应了景观艺术注重人性化和艺术化的要求。对于现代陶艺参与到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中,是城市景观艺术领域的新拓展,陶艺以其独有的“泥性”置身于城市景观环境中,易于公众的近距离亲近,使人们在工作生活之余,能够体会到回归自然的亲切感,又可避免城市景观缺乏个性和文化特色的弊端。从而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增添了文化氛围,同时使城市景观有更多的选择达到人性化、艺术化的景观艺术设计。

1 现代陶艺雕塑

陶艺雕塑是从属于雕塑门类的一种造型形式,从中国古代的陶俑到当代雕塑性的环境陶艺作品。现代陶艺雕塑既继承了传统,又带着材料与生俱来的公共艺术特性,由艺术家进行了形式的突破后与当代艺术相结合,是现代陶艺与雕塑相结合的新的艺术形式。当现代陶艺雕塑带着古老传统的材料特性和积聚当代艺术特质的造型走入城市景观艺术中,成为公共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时,陶艺本身的自然属性使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把雕塑从沉重中解脱出来。

现代陶艺雕塑有陶塑和瓷塑两种,选用不同的原料,使它们在烧成温度、可塑性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城市景观艺术中,现代陶艺以雕塑形式出现较为常见,多运用于广场、绿地、道路交叉口等公共场所。常常以一种三度空间的艺术形态存在,具有立体美感,适合多角度欣赏。・米罗①的代表作品之一《女人与鸟》就是现代陶艺以雕塑形式坐落在巴塞罗那的帝德米罗公园,位于巴塞罗那奥运会主赛场附近。作者在混凝土中嵌入陶瓷锦砖而成。现代陶艺雕塑在城市道路中通常多运用作为城市道路边界要素之一,也可以理解为两个空间之间形态连结的要素,其形象对于城市景观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一个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取决于城市出入口的形态和形象。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黄焕义②设计并参与制作的现代陶艺雕塑《昂》、《升腾》,坐落于瓷都入口――金岭大道。这两组作品,是为纪念景德镇建镇千年设计制作的标志性雕塑,高达12米,由不同形状的四座瓷柱构成一组,大道南北的两组作品遥相呼应,各具特色。象征“陶”的《昂》,采用“H”型框架结构设计,吸收印纹陶的制作方法,用雕刻、模压技艺创作,深浅、凹凸的线条,呈现出多层次的肌理效果。用暖色调的高温釉面瓷砖屏贴在雕塑表层,深红色的釉色与几何形体的造型想衬托,体现出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

陶艺雕塑是在当代景观环境的思路上拓展,也是现代陶艺介入景观艺术的契机。现代陶艺以其多样化的造型、天然流动的釉色、多变的尺度、广泛的题材等方式参与到景观艺术发展中,极大地丰富了景观环境的多样化。我国现代陶艺雕塑将在景观艺术这一新领域中寻找到更加贴近公众、更加贴近时代要求的方式。

2 现代陶艺装置

本文所指的“现代陶艺装置”主要指艺术家在城市景观空间内为公众设计的,既表达出作者意图符合其特定环境,又具有审美价值的现代陶艺作品。现代陶艺装置以城市景观为载体,由设计师根据环境去构思形象,借助陶瓷材料这个物质媒介来创造适合于城市景观的装置艺术品。

陶艺装置艺术在我国近年也发展迅速,中国当代陶艺家黄新本③老师就多次参与到陶艺装置艺术作品的创作。其《生命的延续》陶艺装置获“第四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最佳创意奖。作品《水生木》装置系列之一,淡淡的透明釉色,光泽的外部,却是失去水分许久的朽木形象,以枯萎的姿态,叙述自然生态本质的状态。作品形态自然生动,表达了呼吁公众对于物种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充满了对与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思索。

3 现代陶艺壁画

现代陶艺壁画作为环境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其大胆的想象、丰富奇特的色釉变化,独特的材质肌理,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即陶艺壁画的语言参与到城市的景观艺术建设中。陶艺壁画是以陶瓷为材料,运用不同的工艺技术、装饰方法、装饰形式,充分表达设计者设计思想和审美情趣并以建筑为载体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陶艺壁画的装饰手法多种多样,多在规则的单元块陶板上以线刻、填色、浮雕形式为主,按浮雕纹饰深浅可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壁画。在表现形式上也丰富多样,有借助于浮雕语言表现的雕塑性现代陶艺壁画,以及通过泥质的粗细、不同的温度烧成的现代陶艺壁画;也有点线面、空间、色彩、肌理的几何抽象构成的现代陶艺壁画等。在国外陶瓷壁画中,其风格多以现代陶艺相结合的抽象装饰、追求材质、肌理、造型与现代陶艺建筑环境相对比的装饰手法,以求突出壁画的粗犷、凝重。

日本的陶艺壁画比较丰富,从大型的陶艺墙体到小的陶板壁饰,整体感很强。上文提到的日本现代陶艺的代表人物会田雄亮《云之城》等。会田雄亮的作品通常采用抽象表达的方式,多将陶艺壁画底色归纳为几个色块,由不规则的陶片拼接而成,作品处于浮雕部分的形象釉色与底色随位置的错落排列不同,陶片表面装饰有肌理效果,形成了敦厚朴实的个人风格。其作品即使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仍具有较高的审美趣味,并没有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陶艺壁画归根结底是创作于建筑上的艺术,是建筑实体的一部分,它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交相辉映的。陶艺壁画以装饰性艺术化的角色依附在建筑上,它可以增强空间环境的艺术效果和文化氛围,也丰富了建筑的形式美。与一般形式的绘制壁画相比,陶艺壁画对于环境空间的装饰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也在城市景观艺术表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上述可见,现代陶艺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因为无论从景观艺术或者建筑艺术,现代陶艺的融入与其之间的界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模糊。在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这种类似的现象同样也正在发生,比如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界限也正变得模糊不清。但是无论现代陶艺以何种形式走入景观艺术中,它自身所形成的空间感,与它周围的环境空间(包括人造空间和自然空间)和人们的心理空间都发生了关联,这是人、环境空间和现代陶艺三者一起构建了一种新的公共空间景观。

注释:①・米罗,原名为Joan Miró,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附近的塔拉戈纳的蒙特罗伊,早期深受凡・高和主体派的影响,作品呈明显的具象,干巴巴的素描、生硬的分面和明亮而乏力的色彩。

第9篇

(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214021)

摘要:初中劳动与技术项目式学习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制作、操作,获取新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的一种学习活动。通过开展劳动与技术项目驱动式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字:劳动与技术 项目式学习 实践探索

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 以项目为驱动,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研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制作出作品,经过探究操作,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劳动与技术项目式学习的优势

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动机、兴趣亲身参与、体验和研究,所涉及的问题贴近生活,实践方式多种多样。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以学科知识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参与复杂的新问题解决过程, 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

(一)重组教材

江苏省初中劳动与技术教材有《木工》《园艺》《营养与烹饪》《蔬菜栽培》《农作物栽培》《食用菌栽培》《养殖》《金工》《布艺》《工艺制作》《电子电工》和《现代办公技术》等。这套教材充分吸取了德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先进经验,我们以项目式学习来重组这些教材和课程,就能产生一个全新的课程开发模式。根据实际需要重组或选取课程,它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也体现了项目引导的课程理念,使学生更系统更全面的发展。

(二)打破各学科界线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让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制作出作品的活动,强调探索式学习,这正是当前学生最需要的。

项目活动主题来源于现实生活,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思想。学生选定项目以后,他们就是课程设计者和参与者,以小组的形式在校内外一起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单纯地依靠某一门学科知识是无法完成活动任务的。这种项目式活动,是最高层次的项目课程,它更具挑战性。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项目学习的共同体中, 师生和生生之间通过任务建立起合作关系, 为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创设了重要条件。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 最优化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意识正是在项目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交往中获得发展并得到提高的。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过程中的相互理解支持、合作互助,平等、宽容地与他人交往,形成合作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劳动与技术项目式学习的方案设计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把课程重新安排,将项目式学习渗透到课堂教学、课堂设计、课内外活动及课后反思评价等环节中,建立了三年一贯制学习方案。

初一年级学习简单的工艺制作项目,让学生分组进行选题、收集资料、写总结等,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队合作的能力;初二年级则以较为复杂的木工、陶艺为开发项目,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意, 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及创造能力; 初三年级以电子电工为基础,让学生创新设计,围绕项目主题,开发有价值的电子产品,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项目设计及制作,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为高中通用技术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各年级部分参考项目内容如表1 所示。

三、劳动与技术项目式学习的步骤

(一)项目的选题要有可操作性

选择项目时可根据教材做好项目的选题、设计及准备工作。选定的项目应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新颖性、创造性,能面向学生现实生活等, 学生可自主选择可行的项目,然后分组设计。例如,教学初中劳动与技术教材《木工》时,可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小项目,如制作便笺夹,在项目活动过程中学习木工的相关知识,避免了按照教材单纯练习锉削的枯燥。练习了小项目,才可以让学生制作稍显复杂的木工项目,如实用性较强的电脑桌, 学生可以设计成不同形状、功能齐全的小桌子。通过设计与制作这个项目,学生能掌握木工的基本技能,包括用途、方法、要领等,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精神的目的。

(二)项目的启动要能提出驱动问题

项目启动形式可以多样,如陶艺课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视频等,激起学习兴趣;也可以用一个驱动问题来激发学生参与,把项目主题和学习目标整合成一个重要的、有意义的问题,好的驱动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对项目的好奇心, 使项目更具挑战性。一般课堂上都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但在项目学习中,驱动问题一般是师生共同提出,并在完成多项任务,综合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料之后,才能得到答案。

(三)创设理想的项目学习氛围

项目组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创设和完善理想的学习氛围,是增强学生创作兴趣的一种很好的策略。比如,在陶艺创作时,可以将陶艺教室划分成几个不同区域,给不同小组提供专用空间,增强学生的项目主人翁意识。此外,可以建立校内外多种联系,带学生向校外经验丰富的手工艺人学习,这就超越了本班本组成员的合作关系,体现了项目学习的作用。

(四)项目的评估不能单一

课程评价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评估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项目小组,还可以邀请合作对象、专家、社会人士、家长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估关注学习,建立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而评价关注教学,建立在衡量教学的基础上。有两种常用的评价形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的任何时候都能发生的持续过程, 通常被用作反馈。形成性评价可能影响着怎样设计后续课程和设计些什么,总结性评价通常凝聚课程学习要点,常常在课程结束时使用。

基于项目的学习不仅关注活动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更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过程表现,无论成功与失败、错误与经验,都值得认真反思和总结, 因为本身评估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也是他们发展的过程。所以,首先要重过程,轻结果,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形成性评价,同时重视个性化表现。其次,要科学综合评估结果,即总结性评价。科学的评价能对教育产生良好的正面促进作用, 项目式学习不像传统的课堂以考试试卷进行评价,放弃了“分数唯一”,更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真实表现和感悟,所以涉及学生态度、团队合作都是评价内容;研究报告、研究论文、辩论、演讲等都是评估学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依据。我们要采用更真实合理、更多样性、更综合的方法来评估。

参考文献:

[1]谢春风,时俊卿.新课程下的教育研究方法与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老师指南———21 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第10篇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及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应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活动主题不是固定的和绝对能预期的,它需要反映时代的变化、知识的变化和学生生活的变化。设计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经验和兴趣及现实生活,主要通过“经历、体验、了解、接触、参与、讨论”等行为,使学生形成情感、态度、意识等具体的价值观。

二、什么是项目学习(PBL)

项目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简称PBL)就是对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学习掌握。项目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参与了一个长期的学习任务。要求他们扮演现实世界中的角色,通过工作,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就像成人工作一样。他们常会遇到社区或真实世界中的问题,使用科技手段研究、分析、协作和通信。他们会在社区与专家或社区成员一起工作。

三、基于项目的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实践运用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基于项目的学习强调学生对真实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强调团队合作学习,强调实践创新,这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理念完全一致。基于项目的学习作为一种活动设计手段或方法引进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地优化活动设计,让活动按照特定的项目学习设计,从而生成系列主题任务,再逐步推进,使得活动更具有效性、实效性,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

下面主要以PBL在陶艺教学中的实践操作,来描述PBL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表1:PBL在陶艺教学中运用的实践过程表

1.分析教学目的、学习目标

在中学开设陶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普及陶艺知识与培养学生基础技能,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心理素质。

表2:PBL与陶艺教学融合后的教学目的、学习目标

PBL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它还是一种协同工作、收集信息和呈现信息的方式。团队合作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一些能够展现学生实力的项目作品也很重要,如项目展示、采访、辩论等。项目学习的强大功能在于能够使老师统合多种学习目标,不但包括课程内容的学习,还包括具体技能和思维习惯的养成,这都能够培养学生很好的工作能力。

2.分组确定项目

根据学习目标,分项目组讨论研究确定项目及范围(每组6~8人)。制定项目,项目时间可长可短。

比如,小项目(周期约2至3周):快乐陶吧、陶艺欣赏、陶艺的创作过程、陶艺作品的价值与价格、无锡宜兴陶都的历史与现状、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关系等;大项目(周期约一个学期):陶艺制作与欣赏,大项目可与历史、美术、化学、物理等其他多门学科整合。

3.设计策划方案及进度,组员合理分工

设计学习项目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败,设计策划方案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表3:某小项目计划进度表(每周2节课及课余周末时间)

表4:某项目团队分工表

4.项目活动实施及项目作品展示

项目组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学生们开始各就各位,这时我们老师也可以协助学生在校内创设一个理想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和创作兴趣。比如利用现有的陶艺教室,打破现有的格局,把教室划分成几个不同区域,给不同项目组提供专用空间,便于团队合作工作。

项目学习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有些项目可以将PBL全程运用;也有一些仅能将PBL整合在教学中的某环节中局部运用,这需要教师全程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灵活指导。最后项目组完成时,就会有项目作品展示活动,可以邀请家长、校外合作对象、其他教师班主任等参与,展示活动能让学生体验和享受到成就感。

5.项目总结评估反思

课程评价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评估者可以是教师、项目小组、合作对象、专家、社会人士、家长等。

总结评估反思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过程,轻结果,发展为本。要关注活动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但更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无论成功与失败都值得认真反思和总结。

(2)重视个性化表现。重视学生个体动机、兴趣、爱好、情绪等变化,更追求创新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有效性。

(3)综合评估。PBL不再像传统的试卷形式进行评估,放弃了“分数唯一”,更关注学生的真实表现和感悟,所以涉及学生的态度、团队合作都是评价内容,报告、辩论等都是评估学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依据。

表5:某项目组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评估表

可见,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如果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相互渗透、相互整合,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又解决问题,那么这也会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改革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美]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老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百度百科baike.省略/view/2927414.htm

第11篇

关键词:马家窑;宋瓷;少则多;无印良品

中国分类号:TB48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10-1

艺术的本源是什么?历代的美学家、艺术理论家都有着自己的界定。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摹仿”;康德、席勒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黑格尔认为“艺术是绝对理论的感性显现”;列夫・托尔斯泰、克罗齐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对美与艺术的定义在人类不同时期是存在差异性的,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要以现代人的角度去认识与创作美的艺术。陶艺作为从远古时期就伴随着人类的手工艺,是很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在现代陶艺的制作上,化繁为简,重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正如包豪斯最后一任校长密斯凡德罗所提出的“少则多”。

纵观美术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从远古时期黄河流域的马家窑文化出土的陶器可以看出原始人类对美的追求,当然那时的图画以图案来阐述更为贴切。绘于器物上的也大多与宗教巫术相关,人物动物事件都是以极其简单的线条几何图形表现。一大部分原因是制作者的写实能力达不到如实表达的水平,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在致幻药物影响下所做的提炼。所谓云纹、水纹、谷纹、蝌蚪纹,都不是具象的抽象,而是旋转纹,导致幻象。另一个是振动纹,由幻听起作用。这种简洁提炼的处理,让我们现代人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在中国瓷器的发展过程中,经历着单纯与繁杂交替的装饰审美转换。我想最具代表性的应该属宋瓷。在五大名窑中,钧窑有窑变,定窑是白瓷,而较为珍贵的汝、官、哥三窑,则都是青瓷。宋代青瓷上承五代,五代时最著名的是浙江越窑秘色瓷,因陆龟蒙的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而有“千峰翠色”的美誉。虽然只是一种青色,但细看或呈湖水绿,或呈天青,把大自然的美都凝固在瓷器上了。宋代瓷器的单色釉,深沉朴雅,精气内敛,宋瓷单色釉那种平和的颜色,正符合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仿佛是修身养性的君子,将会心的微笑定格了。这种简洁而不简单的美学考虑让使用者专注于器物的实用性的同时也不失美的享受。这与现代的陶艺设计理念不谋而合。

谈到现代设计不得不谈及包豪斯,这个现代设计与教育的摇篮,不光在建筑上,在工艺美术上同样给世界输入了新鲜的血液。

作为包豪斯最早建立的工作室,陶艺工作室贯彻着现代主义的实用简洁。从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所倡导的理性的、大众化的、老百姓可以消费得起的设计思想中决定了制作的产品的模式,陶艺并不追求过度的装饰与工艺,生活器皿大部分是模制可以批量生产,色彩选择也以黑白为主。功能性与实用性成为设计的重点。在后期密斯凡德罗(MiesvanderRohe)提出少则多“lessismore”的设计原则更是对此的总结。

同时我们可以从日本的无印良品的设计中找到相同点。他在简化造型的同时,也进一步简化生产过程,制造出一批造型简洁、朴素且价格适中的商品。正像他的广告语“有品质且便宜”。无印良品生产的瓷器大部分采用单一的白色且为模制,这样将成本有效降低,但是出色的设计又将实用性与美观完美结合。在包装上也力求简单朴素,使用环保的无漂白纸张做商品袋。这种将功能性与实用性摆在首位,更好地为大众去服务的理念是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

当代设计大师,被称为“新功能主义”之父的迪特・拉姆斯(DieterRams)提出最好的设计是最少的设计。也许是他早期跟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合作让他的设计系统继承了包豪斯的理念,被称为“简约风格”。色彩上同样主张采取中性色彩:黑,白,灰。拉姆斯认为单纯的风格只不过是解决系统问题的结果,提供最大的效率并“清除社会的混乱”,这位已经81岁高龄的设计师一生致力于设计开发好用的产品。这些产品非常实用,而且细节经过周密考虑。

同样重要的是他对简约的执着追求。每件产品,小到打火机大到家电,他都力求去除不相关的元素,而保留属于事物最本质的东西。

正像他说的“拿掉诗意的东西”,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清新的工业美学。如今拉姆斯的设计原则深刻的影响着苹果公司的产品设计。

他所提出的好设计的十条原则,成为现代产品设计的标准:

(1)好的设计是创新的(Gooddesignisinnovative)

(2)好的设计是实用的(Gooddesignmakesaproductuse-ful)

(3)好的设计是唯美的(Gooddesignisaesthetic)

(4)好的设计让产品说话(Gooddesignhelpsaproducttobeunderstood)

(5)好的设计是谦虚的(Gooddesignisunobtrusive)

(6)好的设计是诚实的(Gooddesignishonest)

(7)好的设计坚固耐用(Gooddesignisdurable)

(8)好的设计是细致的(Gooddesignisthoroughtothelastdetail)

(9)好的设计是环保的(Gooddesignisconcernedwiththeenvironment)

(10)好的设计是极简的(Gooddesignisaslittledesignaspossible)

在现代陶瓷产品设计中,只有遵循上述原则,认识到优秀的设计一定是实用的设计,优秀的设计也一定是耐久的设计,是经得起岁月考验的设计。无论是古风宋瓷的青碗还是包豪斯的餐具,在现在看来无不体现着这些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去除日益增长的所谓“视觉污染”和“肤浅的垃圾文化”,使设计回归艺术与生活。

参考文献:

[1][唐]陆龟蒙.秘色越器.

[2]AnnaRowland.Bauhaussourcebook[M].PhaidonPressLtd,1990,6.

[3]TheFutureOfAppleIsIn1960sBraun:1960sBraunProd-uctsHoldtheSecretstoApple’sFuture[EB/OL],2008,1.

[4]https:///de/ueber-vitsoe/gutes-design.

第12篇

关键词:紫砂;陶刻;刀功;魅力

1 前言

宜兴紫砂由于它独特的成型工艺,使它集陶的造型艺术、书画、雕塑的装饰艺术以及紫砂陶土自然天成的肌理美于一身,成为器型精美、文化内涵深厚的艺术陶瓷。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陶刻作为陶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技法,在紫砂陶艺术中的运用历史久远,开创了紫砂艺术史上“文人壶”的辉煌篇章,“字随壶传、壶随字贵”的佳话流传数百年。

2 紫砂艺术中的陶刻装饰

紫砂壶艺术根据其造型艺术分为光器、花器、筋纹器三类,针对不同的造型形式,紫砂陶刻装饰艺术的运用也略有不同。书法陶刻,一般装饰于紫砂光器与筋纹器,而绘画陶刻除了紫砂光器造型外,还有紫砂花器。紫砂光器一般整体构图画面干净,与国画书法的“高古之风”相宜,而绘画艺术就不存在这样的艺术适宜性的狭隘。只要造型适宜采用陶刻装饰,无论光器、花器,都能给整体造型艺术增添艺术内容,这就是紫砂陶刻与造型的完美结合。陶刻艺术家在艺术上的进步有认识和实践两大因素,两者应该相辅相成,密切结合,才会更有效果。“得心应手,施之于手。”刻刀用手操作,手又必须靠大脑来指挥,心手相结合,这就要求紫砂陶刻艺术家必须具备为艺术的至高境界而不悔付出的精神。

陶刻艺术的特征是用各种刀法来表现线条的粗细和力度的刚柔及墨的韵味。在紫砂坯体上巧妙运用指、腕、肘各部分的力量自如地刻画,章法结构、方圆曲直、刀路的交叉自由变化,以表达出作品的整体意念及思想感情。

一个陶刻家先要具备相当高超的技艺修养、书画水平,又要熟悉紫砂泥性,加上薄刃快口尖刀,捻管转刀法的掌握难度,不经数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锻炼是很难深入和把握其内涵的。可以说有些书画家、篆刻家和爱好者偶尔涉足,其虽有相当书画造诣,而在紫砂上的创作,往往不如意,只能却步,原因就是缺乏了解紫砂陶刻的语言。

紫砂陶艺中的书法艺术,最主要的一方面是通过书法的线条与紫砂壶作品的造型、色彩、材料等一致。每一件陶艺作品其实都是包含着一种感情、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不管是刀法、刻法还是表现内容都需要与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感情、思想一致,那么作品中所融入的书法艺术也应该与陶艺作品的正题造型、感情相吻合。

今日繁荣的紫砂艺术市场,关于紫砂陶刻的艺术作品良莠不齐,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与创作者自身的工艺与功力不足密不可分,所谓紫砂陶刻艺术的工艺与功力,包含的内容很多,就是艺人自身所具备的良好人文艺术综合素质。流畅自如的刀功,行云流水、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都需要在实践中反复苦练才能达到。

好的空刻作品,制作者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并且需要有双刀正入法的熟练基础,有扎实的运刀技巧。要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就必须胸有成竹,意在刀先,未落刀时,构思布局已成,下刀准确而洗练,全神贯注、一气呵成,既要放得开,又要收的住,干净利落,胆大心细。作品方能从刀中见风采,这种刻法,刀痕明显,锋芒毕露,气势磅礴,奔放雄浑,画中之写意,刚劲挺秀,回味无穷。

作为陶刻工作者,要想创作出一件能陶冶人们思想感情的高品位的陶刻艺术作品,除了长期刻苦钻研和实践总结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书画艺术功底和较深的文化艺术修养,以及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