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59: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正昆讲礼仪,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十大名嘴之最
一个以文化人、历史专家、教师为主的《百家讲坛》。在娱乐当道的年月里成为热门节目。到现在,在《百家讲坛》推出过讲座的人已超过了二十位,这些人能走红,除了央视这个造星平台外,他们所具有的独特气质才是被追捧的主要原因。
最投入――孙丹林
孙丹林是渤海大学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文。文史不分家,研究历史也成为了孙丹林教授的爱好。孙丹林在《百家讲坛》讲过陆游,讲过唐伯虎,会时不时蹦出一些“帅呆”、“酷毙”等新潮词汇。当他讲到陆游《钗头凤》的经过时,连一些观众都被他讲哭了。
最洒脱――孔庆东
孔庆东,北大教授,祖籍山东,系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写作方面,主攻现代小说与武侠小说,语言驾驭出色,文章不仅生动有趣且愤世嫉俗。孔庆东说起金庸小说基本可以不看讲稿。凭他不凡的经历和独特的思考方式,有人甚至戏言孔庆东是“北大的马克・吐温”。
最具人气――易中天
易中天,湖南长沙人,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这位具有八卦精神的教授用一种平民化的方式在电视上讲起了历史故事,让他迅速成为了“超级教授”,并已拥有了庞大的“易粉”群。
最具争议――刘心武
刘心武,四川成都人,当代作家。刘心武擅长青年题材,把塑造人物同对生活思考的抒情议论相结合,是他小说的艺术特色。“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出,“红学家”一片哗然,认为他创出的“秦学”属于歪门外道。但在争议声中,刘心武主讲的节目的收视率却在节节高升。
最另类――纪连海
纪连海是北师大第二附中的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算是一位“教书先生” 纪连海的另类首先是身份,他不是专家、教授,而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历史老师;而他的讲座风格也很另类,节目里的他,跺脚、拍桌子、双手颤抖是常见的事。
最幽默――金正昆
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礼仪与公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金正昆是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所有听过金正昆讲座的人都会用幽默来形容他的说话风格,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演播室,笑声总是充满了他发言的全过程。
最关键――阎祟年
阎崇年是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他研究满洲史、清代史,兼及北京史,在《百家讲坛》播讲过《清十二帝疑案》和《明亡清兴六十年》 2004年5月,《百家讲坛》找来了阎崇年讲清史。此前这个“讲坛”的收视率一直不温不火,但阎崇年来了后立马扭转局面,节目开始渐渐走上了正轨。
最悬疑――毛佩琦
毛佩琦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明史、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研究,六十余篇。他在《百家讲坛》主讲的“明十七帝疑案”,收视率排名位于《百家讲坛》所有讲座的第二位。明朝的悬疑故事在他口中一一破解,也掀起了民间的“明史热”。
最严谨――马瑞芳
2005年初,山东大学的马瑞芳教授在《百家讲坛》开讲《说聊斋》。马瑞芳讲聊斋吸引观众注意,靠的是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她曾二十多年考察蒲松龄的生平,并沿蒲松龄青年时的“南游”路线考察,有关《聊斋》的趣事就是这么被发掘出来的。
关键词:礼仪;税务干部;形象
讲文明、树新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长久以来,它受到税务部门的重视、支持和参与。学习礼仪、应用礼仪早已成为税务部门创建文明单位的组成部分。树立税务系统良好、规范的专业化形象,要求税务干部必须以精湛的纳税服务、税收征管业务为基础,在工作中自觉学习礼仪、应用礼仪。税务干部学习礼仪,不仅是适应社会发展、个人进步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更是提升高品质的纳税服务的迫切要求。因此,在提倡优质纳税服务的今天,礼仪是税务干部必备的修养,礼仪课程是税务干部培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税务干部在应用礼仪方面存在的问题
礼仪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自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通过对全国部分税务部门纳税服务工作的调研,发现在精神文明创建中应用礼仪、操作礼仪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 一些税收业务熟练的税务干部,对纳税服务技巧没能真正掌握。一些干部对服务礼仪规范的认识不够,如有些干部认为自己在乡镇分局工作,都是和老百姓打交道,工作、生活上随意一些并不伤大雅。这些观念都制约了纳税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
2 纳税服务硬件环境不规范。作为税务部门的窗口,办税服务厅建设仍然没有按照预期要求达到统一、规范的要求,不利于纳税人识别。仍有些办税服务厅的资料摆放不规整,在办公桌上摆放过多私人物品(比如食物、化妆品、镜子、梳子和药等),私人用包挂放随意,拖把、抹布等清洁用具置于办税服务厅显眼处。一些办税服务厅税法宣传资料和涉税表格填写模式杂乱,这不仅不方便纳税人,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影响工作效率,同时也让纳税人感到税务系统的“窗口”环境有待规范和整顿。
3 税务窗口服务人员仪容、仪表存在不少问题。着制服配饰不齐全,突出表现在不佩戴胸牌和胸章。不按规范着制服,如穿制服把长发披下来,外穿衬衫与内穿衬衫混穿,系领带者有使用领带夹外露的现象。有些税务人员穿长袖衬衫时把袖子挽起,或不扣袖口的钮扣。穿制服出现混装,如制服上衣配上非制服裤子,或不按季节着装。穿制服的鞋子搭配方面,未穿正装皮鞋,女性税务人员穿浅色或很前卫的鞋子,或穿露脚趾的凉鞋,甚至穿凉拖鞋。男性税务人员有穿休闲皮鞋配制服或穿黑色皮鞋配白袜子的现象。女性税务人员穿制服仍有佩戴首饰的现象,甚至有戴脚链的现象。男性税务人员将钥匙串或手机别在腰间的现象仍然存在。
4 在行为、举止方面:不注意保持公务场合的规范形象,甚至在办税服务厅跷“二郎腿”,在办公室把脚搭在办公桌上,或坐姿懒散,经常抖动双腿;有的双手交叉抱在胸前与纳税人谈话,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有一部分税务人员存在与纳税人交谈时使用指指点点的手势,在站立起来与纳税人谈话时站姿不够端正。
5 有些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在申报、征收期工作繁忙时,没有做到热情服务,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还没有养成脱口而出的习惯。很多地方在服务中不能推广使用普通话服务。
二、税务干部学习礼仪、应用礼仪的重要性
早在时代,“为人民服务”已经成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当然也是职业道德的灵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服务,特别是优质服务越来越成为各行各业强有力的竞争手段之一。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通过自己的工作为别人服务,同时也在享受别人为自己提供的服务。因此,“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现代社会流行的服务理念。税务机关素有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儿难办”,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不是为纳税人服务,反而是纳税人得毕恭毕敬地“哈”着税务官等衙门作风,早已严重地损害了税务机关的形象,已不能适应处于转型期的政府发展的要求。税务干部作为税务系统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承担着聚财为国的重任,在税收活动中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因此,税务干部在税收执法活动中应该特别注意应用礼仪,以礼为先,做一个严格执法、知礼、懂礼、守礼的好公仆,这样才能赢得纳税人的爱戴和敬重,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1 学习运用现代礼仪,是构建和谐税收环境的重要手段。面对日益繁杂的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环境,各行各业已愈来愈多的参与到多方交流、合作与竞争中。为把握住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展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机遇,学习礼仪、运用现代礼仪,在业务往来中树立组织和自身良好的形象,在纷杂的环境下更好的处理好征纳关系,已成为提高组织形象和自我修养、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的基本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税收环境的重要手段。
2 学习礼仪是提升高品质的纳税服务的迫切要求。美国著名学者、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认为: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功,10%左右取决于他的先天和后天的条件,20%左右取决于他的个人机遇,而约70%主要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交际应酬不仅是人们出自本能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个人进步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税务干部在纳税服务中和纳税人打交道,实际上是展示自己和纳税人之间人际关系的过程,高效服务、文明服务、主动服务、热情服务、周到服务,是优质纳税服务的特征;服务质量是纳税服务的生命线,而服务中严格规范的行为标准是高品质纳税服务质量的保证。税务部门提供优质服务,可以提高税务部门的形象、为国家创造财富,可以帮助纳税人,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改善征纳关系。要达到高品质纳税服务质量,除了具备精湛的业务水平外,必须具备礼仪修养。税务干部学习礼仪、应用礼仪,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在税收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礼仪课程是税务干部培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提高税务干部的素质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税务干部学习礼仪应注意的方面
根据政务礼仪的规范和税务行政执法活动的特点,税务干部在纳税服务各环节中必然要运用礼仪。学习礼仪时税务干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坚持正确的理念
所谓“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现代礼仪以“尊重”为基本理念。有些税务干部曾经有这样的想法:纳税人依法纳税是他的义务,我为什么要笑脸相迎讲究礼仪呢?有些税务干部可能也会这样认为:提倡优质纳税服务,完全忽视和淡化了我们税务机关的行政执法力度。这两种观点,实际上是对优质纳税服务理念、对应用礼仪的误区。人生一世,必须交际。随着国际交融的普遍趋势化,作为社会群落分子的一员,立足于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礼仪和法律这两大行为律则。孔子言:“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每位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税务人员在工作中对纳税人以礼相待时,并不意味着不再查看纳税人的帐、核对相关信息,不再严格执法。因此,正确的理念是:知礼、守礼、讲礼,和严格执法并不矛盾。
2 摆正位置
操作礼仪时每位税务干部关键是要明确自己的具置、各就各位,切勿错位或越位。
3 维护自尊
在操作礼仪时所所要求的自尊是:尊重自我,尊重自己的职业,尊重自己所在的单位。
4 尊重他人
税务干部在应用礼仪时要牢记五个尊重:尊重上司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份;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纳税人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尊重所有人是一种做人最基本的教养。
5 学会调整心态
税务干部调整心态要做到以下方面:
(1)要接受他人。
(2)应换位思考。
(3)坚持“和而不同”。
6 要掌握“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税务干部操作礼仪时必须了解“需要如何做”或“如何做得更好”。以及注意“不能做什么”。
四、提高税务干部礼仪修养的建议
1 转变观念。首先应从领导干部做起,以身作则,从思想上、态度上重视加强礼仪修养的提高。
2 通过培训提高税务干部礼仪修养。从存在的问题看出,大规模、全员开展分批、分类、分层次进行全员礼仪培训十分必要,全面提高税务干部的礼仪修养。
3 制定相应的长效机制,促进税务干部将学到的礼仪知识变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总之,有“礼”走遍天下。税务干部只有真正从观念上接受礼仪,重视学习礼仪、应用礼仪,自觉守礼,税务系统才能以良好的形象以及优质的纳税服务令纳税人满意,成为受纳税人尊重的优秀公务员团队。
参考文献:
李 楠 江苏模特艺术学校 江苏徐州 221000
【文章摘要】
由于近年来旅游专业学生素质的不断下滑和行业竞争的加剧,旅游院校面临着毕业学生用人单位不满意的问题。因此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 培养旅游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是旅游专业课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旅游专业礼仪习惯的缺失,探讨专业教学中如何从仪容仪表仪态和语言礼仪角度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关键词】
旅游专业;学生;礼仪教育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我国职业教育中较早设立并重点培养的专业学科,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的旅游大中专院校纷纷涌现,为旅游酒店、旅行社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但是,随着旅游专业学生素质的不断下滑和行业竞争的加剧,旅游院校都面临着毕业学生用人单位不满意的现象。据调查:旅游行业对实习生、毕业生的意见集中在言行举止、责任心、技能等几方面,其中最突出的是言行举止方面。一位酒店餐饮部经理曾气愤的说:“你们的学生连对经理问好都不懂,我怎么相信她会热情的向客人问好?”如何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培养旅游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是旅游专业课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人认为,本专业学生的言行举止问题除了学生素质不高的内因外,完整而细致的礼仪教育缺失是最大外因。众所周知,对性格、个性已经形成的高中甚至大学生来说,内强素质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不是三年的学业生涯能完成的。而系统的礼仪教育则能从外在的仪容仪表仪态上塑造学生形象,良好习惯一旦养成, 将由外而内改变学生。作为礼仪特色学校,我校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礼仪教育主题活动,我将从以下几点阐述我们如何通过礼仪教育塑造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形象:
1 懂“礼仪”
进行礼仪教育的同时,应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礼仪,为什么要学习礼仪,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孔子说“不学礼, 无以立”,可见礼仪对人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礼呢?古语有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阐释了礼仪的中心思想“约束自己,尊重他人”,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交场合或工作中与人们人们能轻松愉快地交往,得到他人的尊重,这就是我们学习礼仪的目的。
同时,我们还应让学生明确,礼仪从小事做起。虽然可能只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但影响的程度往往牵涉到整个人、整个团队甚至整个国家形象。某女士因为就业面试时语言粗俗而落选;某大型国企的厂长因为与招商引资洽谈会上的一口浓痰而丧失机遇,最终企业破产;奥运会赛场上,某记者突然的手机铃响影响选手发挥,以致射击老将王义夫与金牌失之交臂-- 以上都值得我们的学生深省,“礼仪无“小事”。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顺畅的开展礼仪教育。
2 仪容仪表礼仪
仪容仪表简单来说就是穿衣打扮,最基本的要求是整洁、自然。整洁卫生的问题对于我们大多数女生来说不是问题,但少数男生确实存在身上有异味、头发不常洗等问题,而少数女同学则存在劣质香水味道过浓,穿衣“紧、透、露”的问题。通过礼仪教育我们使学生明确洗澡换衣不再是个人的小节问题,过于新潮的装束也不是个性的体现,而是关乎礼仪的“大事”。
我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女生喜欢将黑色打底裤直接作为下装,需要检查校服时套上校服,不需要检查时在教室公然的“脱裤子”。对于这种行为,如果仅限于职责学生为什么违反校规校纪,似乎效果不佳,所以我在专业课中向学生介绍了着装礼仪。学生知道了应该如何穿衣,而“内衣外穿”,衣着暴露是令自己形象大打折扣的做法,很快,黑色打底裤真的只是“打底裤”了。
而化妆现象虽然不符合校规校纪, 但我们坚信堵不如疏,与其学生跟风学化妆,导致青春的面庞像调色盘一样,不如告诉她们什么是正确的化妆方法。作为未来的酒店、旅行社从业人员,化淡妆是必修课,所以我们的课程安排中有所涉猎。我们要求画淡妆,不浓妆艳抹,不当着他人面前补妆,如果这样做,会被视为不正当行业人员。事实证明,学生一下课就描眉画眼,涂时下流行的“烈焰红唇”的现象,在礼仪教育后有所收敛。
3 仪态礼仪
仪态礼仪第一个要点,美观。虽然美的标准在不同时代它有一点点变化,但是相对而言,它有约定俗成的说法。我们古人讲几句话,立似松、坐如钟、行似风,实际上是讲约定俗成的美。当今学生总爱跟风,看到电视里的明星pose 总想学一下, 站则斜肩,走路乱晃,女生胡乱“发嗲”,美其名曰“萌萌哒”。学生的礼仪缺失有时是与正统的“叛逆心理”,更多的时候是知识面狭窄。我认为纠正动作首先要纠正意识,让学生明白舞台效果放到生活中是很可笑的事情。有次走姿训练课时,我告诉学生要双脚脚尖分开45-60 度,双脚内扣是内八字,脚尖直朝前也有内八字的“嫌疑”,学生惊讶的说,我一直以为脚尖往前是对的,脚尖内八字会显得更可爱!当然,训练后,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对的行走方法,但走姿已经形成,要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4 语言礼仪
语言文明是学生礼仪缺失表现最明显的一块,“出口成脏”已成为许多孩子的习惯,反而见面问好,交流使用普通话等基本的要求做不到。作为礼仪特色学校, 我校开设了普通话课程,在教室、走廊张贴“请讲普通话”等公告,事实证明,讲普通话后很难把脏字带到语言中。但学生仍然不知道什么时间、场合说什么话。我们在礼仪课上对称呼礼仪、交谈礼仪都做了规定。如见到领导应称呼头衔、见到专业人士称呼“某老师”“某医生”、见到西方人士称先生、女士等。交谈时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不嘲笑别人的缺陷,不问年龄、婚否、体重等禁忌,我们还创造不同的语境让学生进行情景对话, 使其知道如何讲话。
我们一直致力于通过礼仪教育改变学生形象,进而改变其整体素质,一系列的礼仪课程、普通话课程都有序开展,但让学生把礼仪形成习惯需要学校、师生共同努力、长期努力才有望实现。我们坚信“有礼走遍天下”,有礼的学生在旅游专业的发展之路必定更加长久。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发展;商务礼仪;建立;重要性
前言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各种商务活动日益增多,企业为了得到合作伙伴的信任和客户的认可,都在努力的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传统的礼仪、礼节自然被引入企业的商务活动交往中,从而形成商务礼仪。商务礼仪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方式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商务礼仪与一般的礼仪有所不同,在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如待客、洽谈、推销、商业仪式等,都有一定的礼仪、礼节,遵守这些礼仪、礼节,企业员工按照礼仪礼节去进行商务活动,即可以彰显高素质个人形象,又可以树立企业优秀的形象特征,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一、在企业发展中商务礼仪的建立有利于企业规范行为
礼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规范各种行为。在商务活动的环节中使用规范的行为是商务活动能够取得较好效果的保障,著名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说“礼是尊重别人,仪是尊重的形式。”在商务活动中按照礼仪的行为规范来做事,能够更好地 展示企业的文明程度、道德水准。如果企业能够掌握一定的商务礼仪规范,并且能够按照礼仪的规范去进行商务活动,长期坚持下去,企业必定能够获得顾客对企业的诚信度和满意度,最终达到展示企业的文明程度,提高企业社会效益的目的。
企业之间合作的基础是“相互尊重”,礼仪的本质也就是“尊重”。商务礼仪是企业在规范的行为准则下,体现出平等互利、公平公正、相互尊重。良好的商务礼节能营造良好的商务交流气氛,为企业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反,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商务活动中,商务礼仪的规范行为能够促进商务谈判与合作,双方人员彬彬有礼的言谈举止,渊博的知识,得体的礼遇,都会给对 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对对方企业产生好感从而促进合作的成功。在企业的商务活动中,人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合作,如果不遵循一定的规范,双方就缺乏协作的基础。在众多的商务规范中,礼仪规范可以使人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利于确定自我形象,尊重他人,赢得友谊。
二、在企业发展中商务礼仪的建立有利于企业提高
企业软核心竞争力
软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长期运作中形成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特征的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软核心竞争力更加无形化,更难识别与模仿,更具长程性。软核心竞争力的内容首先是通过管理提高人的素质,企业在人的管理中加强礼仪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还可以升华企业的整体形象,为客户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赢得客户信任是企业继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企业在市场中能否成为中流砥柱,这都取决于员工的综合素质。礼仪的建立和培养不单可以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还可以培养员工待人接物的处事能力和化解危机的能力,这是企业提高人才素质,提高企业软核心竞争力所必须要加强的。
企业提高软核心竞争力,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离不开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模式采用民主管理、自主管理、“情感沟通”等方法,在人性化管理中,员工能够充分享受物质和精神的激励。能让员工形成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增强归属感。人性化管理包含对人的尊重,礼仪的核心就是“尊重人”,所以,礼仪渗透在人性化管理中,员工得到了企业的尊重,才可能更好的接受礼仪的理念,用礼仪的规范来要求自己。这样,企业就会大大提高它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企业才会处于不败竞争地位。例如:IBM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采用的“沃森哲学”对公司的成功所贡献的力量就是无可估量的,沃森哲学主要包括:l.必须尊重个人。2.必须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3.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沃森哲学”的管理理念就是利用礼仪的理念,加强公司对内和对外的管理,使公司以强有力品牌形象支撑、带有浓厚IBM企业文化色彩的全球化经营能力就是一个极典型的软性核心竞争力。
三、在企业发展中商务礼仪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树立
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首先要打造企业员工的形象,在商务活动中,商务人员的个人形象不但代表自己,还代表着为之工作的企业。其精神风貌、服务态度、业务水平、装束仪表,都是企业整体形象的一部分。塑造员工形象,就是塑造企业的组织形象,员工素质代表企业的凝聚力和企业的经营理念。
在商务场合中,商务人员的仪容、仪表、仪态、言行举止都很重要。每个员工的良好形象,在商务交流对象眼里都是企业的良好形象,而任何一个员工的不良形象,都会破坏整个企业的良好形象,使企业的竞争处于不利之地。在商务活动中,比尔?盖茨讲“企业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掌握优势乃成功之道,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商机蓬勃,位处中国的商务人员若能掌握国际商务礼仪之知识,对企业形象也是一个很好的昭示与提升,成为企业成长的助推力。
结束语
一个人讲究礼仪,就会在众人面前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一个组织的成员讲究礼仪,就会为自己的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的赞省。现代市场竞争除了产品竞争外,更体现在形象竞争。一个具有良好信誉和形象的公司或企业,就容易获得社会各方的信任和支持,就可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所以,商务人员时刻注重礼仪,既是个人和企业良好素质的体现,也是树立和巩固企业良好形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田静,张婷婷.基于企业成长视角的商务礼仪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2,11.
[2]王苗苗,张芝.浅谈商务礼仪在商务交往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10,12.
关键词:语文教学;改革;创新;合作学习;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进步,中等职业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促进中职毕业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中职语文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让中职生毕业后成为合格的技术人才,如何让他们成为一个会沟通、会表达、会书写、懂礼貌的人。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我们确实应该做出一些思考。
来到中职院校的学生都是什么样的孩子,不言而喻。他们不仅学习基础差,对学习毫无兴趣,更主要的是他们不会表达和沟通,盲目自信或过于自卑。多年的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工作让我深入了太多孩子们的家庭。单亲、离异、留守……每个孩子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家庭背景。这样的背景导致他们荒废了学业,对人对事都缺乏安全感、信任度。他们缺少父母的教育、关爱和沟通。面对这样的群体,语文教学要给学生的东西远远超出了课本。以下是我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以人为本,先学做人
都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而作为语文教师就更应该把这一点作为工作的准则和人生的信条。在课堂上、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言传不如身教,我们首先要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除此之外,在语文课上,上课之前我都有个小热身。开始的时候,我给学生读文章或讲故事。不爱学习的他们每在这个时候却都睁着渴望的大眼睛竖起了耳朵听。而我的这些故事也都是有选择和有倾向的,比如,感恩的,励志的等,每天都在注入正能量,他们幼小的心灵每天都可以接受一次洗礼。很多学生听得哭过,听得热血沸腾过,就是要去唤醒他们内心中最柔弱的部分。他们课堂的纪律可能还是不太好,他们可能还是不太爱学习,但是他们却从这些故事中懂得了感恩,懂得了人生需要努力,那么,我们做教师的就胜利了一小步。后来我又变换了方式,开始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去选择自己觉得好的文章、故事,上课前由他们去读或讲。因为之前我所读的内容的导向性,学生便会有意识地去选择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在选择中他们有了倾向,他们学会了善与恶的取舍。而无论是读还是讲都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
能力。
二、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
教学大纲和教材是我们教师教学的依据,但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切合本校实际,编定校本教材,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1.牵着学生鼻子走
中职生的课堂纪律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有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把大把的时间花在教学上,还要花在组织教学上。那么我们怎么能做到在教学过程中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呢?出奇制胜地吸引他们。善于启发、引导、提问和深入浅出。如果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让学生对所讲的内容好奇,想去翻书,想去一探究竟,那么你的备课就非常成功了。我们要设计好课堂中的每个提问,让学生产生兴趣,这样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了。
2.语文课和专业课不分家
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更为优秀的专业人才。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不能脱离学生的专业课。巧妙地把语文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从而使学生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
3.感受语文的不可或缺性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那就是让他觉得语文随时随地都在,也就是语文的实用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与专业结合,并且要让所学的东西在实际应用中派得上
用途。
4.学会合作学习
要想成功就要有团队精神,合作很重要。其实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在语文学习中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在学习中完成不同的任务。只有每个人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团队的最后成绩才会更好。
三、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要时刻渗透礼仪教育
中职语文课中除了传授知识还有一个重要的人文任务,那就是要时刻向学生们渗透礼仪教育。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求职中顺利就业,在就业中顺利成才。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善于创新的能力,还有优雅的外在形象和由一切内在知识转化和升华的道德品质。任何一个岗位都更欢迎德艺双馨的人才。不仅有才更要有德,有合作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在教学中,通过给学生讲述中华民族注重礼仪的佳话、典故,让学生了解坦诚相待、热情好客、礼尚往来、不卑不亢从来就是中国人的美好品质和传统,结合现实生活中许多优秀人物注重礼仪修养的美谈,使学生进一步懂得,要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首先必须提高自身内在的素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君子;其次,还要有强烈的礼仪意识,学会尊重,充分表现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让自己的仪表、言谈、举止展示青年学生应有的职业
特征。
职业学校的语文课教学可以说肩负着巨大使命,它不仅仅要让学生成才还要让学生成人。而这个巨大的使命需要我们无数的中职语文教师一起去努力。只要我们怀揣着对中职语文的热爱去不懈努力、持之以恒,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学一定会改变现状,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韦志成.彭华生.语文教学思维论.1版.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类型与课堂应用研究初探[J].教育评论,2001(2).
礼仪是个人素养的综合体现。得体的衣着,文雅的举止,恰当的问候,彬彬有礼的行为所体现的已不仅仅是个人很有礼貌的简单层次,而是他个人才能、自信心、热情、对生活的热爱等积极的心态。从“不学礼,无以立”可以看出:离礼仪有多远,离成功就有多远,礼仪更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在提倡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今天,礼仪也渐渐成了当今社会的主流话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孩子的礼仪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还是提高全民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环境
一、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意义
“知书达礼”原本是我们的传统,现在的状况却是,孩子不懂得尊重父母,学生不知道尊重老师,人与人之间普遍没有尊重。尊重是通过礼仪来表达的,尊重没有了,礼仪也就不存在了。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准的下降,已经成为新社会的通病。“礼”原是中华民族一个长项,一个特色,现在却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清华有一位老教授说,他经常在白颐路、成府路上乘公共汽车,这两条路上大学很多,乘客属中大学生居多,可是,从来没有人给他让过座,他非常寒心。这反映了我们的道德水准正在严重下降。所以礼仪对一个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从目前中国的人民来说,礼仪教育还没有受到很大的重视,所以礼仪必须从幼儿开始抓起。
现代教育家提出了“千教万教,先教做人”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注重培养有教养、知书达礼的人。礼仪教育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和溺爱,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也有一些孩子因为不擅长社交,孤独无伴,而形成了任性、内向等不良性格。而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最需要的恰恰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因此,在幼儿园就开设社交课,并使之和思想品德、艺术、劳动等类课程结合起来,讲授一些诸如做人要诚实、守信、知耻、守公德、讲良心,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交往、合作,不仅有利于孩子教养的提高及其人格的健全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下一代的综合素质,最终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二、结合一日活动开展礼仪教育的方法
如何将礼仪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单靠幼儿园教学就能成功的,还应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那么,如何将礼仪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呢?
一、争做文明礼仪生,培养礼仪教育的意识
幼儿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因此,幼儿园要创造机会让幼儿体验良好的礼仪行为带来的积极情感。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入园、进餐、睡眠、游戏等一日环节中,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幼儿园可以针对每个环节从幼儿、老师、家长入手制定礼仪目标,确立指导策略。如幼儿园可以将晨间接待活动作为展示礼仪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每天早上,让礼仪宝宝身穿园服,肩披绶带,端庄挺拔地站在幼儿园门两侧,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幼儿和家长,一声声“叔叔好!”“阿姨好!””小朋友好!”和孩子灿烂的笑脸,不仅给担任礼仪宝宝的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给入园的每一位幼儿与家长带来舒心,营造出和谐、温馨的氛围。
二、通过教学活动,巩固礼仪教育
幼儿的一日活动是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充分利用幼儿一日活动的机会开展礼仪教育是保障幼儿礼仪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在进行礼仪教育活动时,教师应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在幼儿各科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内容,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语言和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例如:在故事《小熊请客》中,老师引导幼儿,当小熊请好朋友分享食物时,朋友们要对小熊说“谢谢”,小熊要说“不客气”。这样幼儿就在轻松的表演活动中学会了一些礼仪知识。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具体形象的,通过看录像、讲故事、念儿歌、玩游戏等形式可丰富幼儿的礼仪知识,让幼儿明确礼仪规范的要求,激起内部情感,尤其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讲礼仪的经典,如“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能为幼儿提供仿效的榜样。
三、礼仪教育渗透在游戏活动中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做人的起点,是幼儿基本的活动,也是最喜欢的活动。所以,我们抓住孩子好动好玩的天性,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文明礼貌知识。例如在户外活动滑滑梯时,孩子们你争我抢是不可避免的,抓住幼儿玩的兴头,要求幼儿“上下请排队”,不小心碰到他人时说“对不起”、“没关系”;玩跷跷板或木马时,让幼儿学会等待,别人玩着时,自己想玩就要说“请给我玩一下”、“谢谢”;在活动中有人摔倒,要及时把他扶起来,等等。在角色游戏中,创设娃娃家、小医院、小超市、理发屋等,使幼儿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与他人进行交谈。因此,户外活动作为幼儿园中重要的活动环节,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使用文明礼仪用语,学会不同场合、不同角色中的文明礼仪用语,懂得在人际交往中要互相尊重、谦虚恭敬、相互谅解的道理。
四、创设丰富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的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认为,环境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幼儿产生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所以说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重要的,不可代替的。在幼儿园里,要充分利用环境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点,悄无声息地开展礼仪教育。比如可以在幼儿园大厅的墙面上贴上“七不规范”,以及朗朗上口的儿歌和色彩鲜艳的图片。可以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礼仪教育的知识点粘贴在楼梯间和走道上。积极营造和谐优美和人性化的校园环境,努力让校园的每一个点发挥作用,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静态地、无声地传达文明礼仪的精髓内涵。
五、培养孩子礼仪必须由家长做起
在家庭中实施幼儿礼仪教育父母要以身示范,树立典范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孩子做到与人交往时相互尊敬,相互谦让。幼儿的模仿性强,他们是在模仿中学习做人的,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对象。如果父母平时敬老爱幼,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善良的情感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孩子。因此,在现实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互谅互让,互相尊重。晚辈要尊敬长辈,谦虚接受长辈的正确教导和意见。家长应经常把孩子带入社会大课堂,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
总之,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多方法、多渠道的。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切实采取措施,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抓好幼儿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新世纪出版社.
关键词: 高校礼仪课程 教学方法 案例
荀子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在生活中与“礼”相关的词最常见的有三个,即礼仪、礼节、礼貌。“礼貌,一般是指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和恭敬。它侧重于表现人的品质与素质。礼节,通常是指人们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它实际是礼貌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与礼貌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没有礼节,就无所谓礼貌;有了礼貌,就必然伴有具体的礼节。礼仪,则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之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1]。礼仪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而如今“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以各种形式与他人和社会发生联系。在社会交往中,一方面要尊重别人,将一定的礼仪原则和规范付诸行动,使自己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另一方面大学生这一高素质群体的礼仪行为所表达出的善,以及对和谐的追求,其示范作用也是巨大的。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能缓解、排遣不良情绪的产生”[2]。虽然近年来很多高校都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并开设了这门课,但是很多教师都是以讲为主,不注重练习,这就影响了教学效果。那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法,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虽然承担了几年的礼仪课程教学,在教学中也处于困惑和迷茫中。幸好有机会聆听到了几位礼仪专家的授课,从各位老师的讲课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明白了真正的礼仪教学应该是什么,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应该学习的方向,同时对礼仪的教学方法也有了一些思考。要把礼仪知识扎实地落到实处,让学生学以致用,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下几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一、情境教学法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还一如既往地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那么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兴趣则很难被调动起来,并且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根据礼仪的操作性、实用性等特点,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就要采用情景演示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强化课堂实践训练。
20世纪80年源于西方的社会建构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就特别推崇情景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与其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3]情景教学法主要用于礼节和仪式的教学,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一般人际交往的基本礼节和仪式,而且能将礼仪基本知识和基本礼仪动作融会贯通到相应的情节中。情景创设应遵循三项原则:一是接近原则。所选情景要同所学内容相“接近”。模拟环境的设置要尽量接近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一进入模拟场景就能身临其境,很快进入角色,并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二是简洁原则。要能在上课时间内完成,但又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就起不到锻炼学生的作用,失去了演示的意义,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疑难性,要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供多种意见;三是不完整性原则。情景的不完整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由于大学生自我表现欲望较强,教师可选择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自编礼仪情景小品,根据个人特点分配角色,进行表演性的模拟训练,比如“应聘会”“舞会”“乘电梯”、“见面”等礼仪情景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真正落实到“行动中”,而且让学生在情景表演中灵活运用好“礼仪”知识。在训练中,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观看者,人人行动,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好。
二、对比教学法
对比就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它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在礼仪教学中通过不同事物的对比和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对比,加深学生对礼仪行为的认识,并激发其学习礼仪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仪态与训练之前先安排学生上台进行站姿、坐姿的练习,等教师讲解完各种态势的要领后,再让学生上台训练,并引导学生对两次练习进行对比评论,使学生既看到自己学习礼仪后的进步,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还可利用DV把学生的练习过程拍摄下来,通过回放让学生很清晰地在镜头中发现自身的问题所在,这就为改变提供了前提,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有针对、有重点地进行练习,从而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提高礼仪素质。
三、多媒体教学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礼仪的应用,很多高校也开设了礼仪课程,但如果仅采用传统的只利用粉笔、黑板的讲授法容易使学生精神懈怠,失去兴趣。再加上礼仪课程本就是一门一看就懂、一做却难养成的学科,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更会使学生产生开设这门课程没有实在意义的想法。其实,礼仪课程中某些内容需要学生身临其境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无法都可以到现场亲身体验。而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能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所以,礼仪课程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为学生学习构造一个极好的情境和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动画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有机地结合成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视觉和听觉功能,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同时感受刺激;将教学内容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再配以教师的引导,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运用。[5]比如在练习仪态礼仪时,边练习站姿,坐姿、步姿边听轻音乐,这样既锻炼了形体又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再如对于握手、递名片等规范性动作,都可通过图片、视频来展示,让学生有参照的对象。在讲授仪表礼仪时,利用播放色彩搭配和服装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色彩搭配的不同视觉效果。在讲授完礼仪知识后,播放《杜拉拉升职记》的电影,展示一个不起眼的、被人看不起的丑小鸭似的女孩如何经过在职场的打拼,意识到个人形象的重要性,由此不断提升自我,学会如何着装、如何待人接物,从而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懂得了个人形象的重要性。
四、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为题材,为学生提供相互讨论的材料,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习、研究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检验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掌握情况,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力,既活跃课堂气氛,又锻炼学生表达、动手等能力。著名教育家劳伦斯认为:“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境的记录。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同学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它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围绕只有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所以,教学中案例的选取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结合礼仪课的教学特点,教师选取的案例内容应该与理论教学内容相统一。否则,案例教学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无法达到其应有目的。同时,选取的案例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实用性。具有以上特点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与现实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对案例内容的理解,并可提高学生的兴趣。[6]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探讨礼仪教学的最佳方法应考虑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根据该学科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学对象的个性特征和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朱爱军.关于加强大学生礼仪学习与修养的思考[J].南昌: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4).
[3][4]徐柯健.“社交礼仪”课程情景模拟教学法研究[J].北京:石油教育,2009,(4).
Abstract: China enjoys the reputation as a nation of etiquette for ages. However,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impact of the foreign culture, the college students, who ar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new ideas, are comparatively weak at inheriting Chinese civilization while working hard on scientific knowledge. Regarding this, the article provides several suggestions on life, study and social courtesy based on actual condi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Hopefully, these suggestions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关键词: 大学生;礼仪;修养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etiquette;accomplishment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264-02
0引言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以及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大学生这个群体,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代表,在努力钻研科学知识的同时,在文化礼仪传承方面却显得薄弱了一些。礼仪,《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重在“礼”,形于“仪”。“礼”是发自于内心的,对自己、对他人的尊重,“仪”是这种尊重的外在表现形式。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我们并不能像古代一样拘泥于繁琐的礼节仪式,但人和人之间最基本的尊重还是要大力提倡的。
1生活礼仪
1.1 仪容仪表学生仪表的基本要求是整洁、朴素、得体。首先,要注意保持面部整洁,洗脸时注意鼻、眼等处的分泌物,用餐后注意嘴巴周围、牙齿等处是否有残留物。女生最好不要化妆,更不要浓妆。第二,经常清洗头发,男生最好不要留长发,标准的发型应该是:前不覆额、侧不掩耳、后不及领、面不留须;女生发型变化比较多,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烫发、染发已经被大家所接受,但最好不要染一些红色、绿色等比较扎眼的颜色更不要梳一些类似爆炸头、寸头、光头等另类的发型。第三,保持手部干净,经常洗手,勤剪指甲。作为学生最好不要留长指甲,更不要涂一些黑色、绿色、蓝色等醒目颜色的指甲油。
1.2 服饰礼仪在我国,大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学生装,但基本的要求应该是干净整洁、朴素大方、与学生身份相符。大学生朋友不要在校园内的公共场所穿着过于杂乱、暴露、透视、短小、紧身的服装,特别不要穿着拖鞋、吊带衫、背心等进入课堂。
1.3 举止礼仪“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这是古人对人文的行为举止的基本要求。“站如松”即站立姿势以身躯正直为美。如果站立时,身躯歪斜、弯腰驼背、全身乱动或将身体靠在门上或者其他东西站立,就会破坏人体的线条美,而且还会给人以颓废懒散的印象。还要特别提醒的是在和别人特别是老师、领导等讲话的时候不要双手抱于胸前,这样显得非常的傲慢,没有礼貌。“坐如钟”,即坐相要像钟那样端正稳重。正确优美的坐姿,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相反,不良的坐姿不仅给人不良的印象,同时也会影响到健康。大学生朋友要避免高架“二郎腿”或“4”字腿,坐的时候不要腿脚抖动摇晃、左顾右盼、摇头晃脑、上身前倾后仰或弯腰驼背,也不要双手端臂、抱脑后、抱膝,双腿长长前伸或脚尖指向他人更是很不礼貌的,落坐后尽量不要随意挪动椅子,更不要发出响声。“行如风”,正常的行姿应该是步幅适度、步速平稳,不要垂头丧气或懒散闲逛,应该体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遇到认识的人应面带微笑,礼貌招呼,不要装作没有看到或冷眼扫过。走路切不可横冲直撞,遇到老师、长辈应礼貌让行。
另外,大学生朋友在面对他人时,应面含微笑,注视对方。微笑是一种国际礼仪,能充分体现一个人的热情、修养和魅力。不在校园内勾肩搭背,不在公共场所有亲密行为,尤其在教学区、老师办公室、参加招聘会等,要尽量给人以自信、严谨、独立的印象。
1.4 作息礼仪大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生活学习,几人共同住在一个宿舍。几个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聚在一起,又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各自有各自的个性和生活习惯,要想和平甚至是融洽的朝夕相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生朋友首先要自爱自律、同学间应相敬如宾、以礼相待,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做事要多考虑其他人。大学生朋友生活应该有规律,严格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自己,不沉溺于网络,不影响他人作息,更不在宿舍、校园从事一些低级趣味甚至是违法违纪的事情。
2课堂礼仪
课堂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阵地,大学生应衣着整洁提前进入课堂,不迟到、不喧哗,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不在课堂上吃东西,手机关闭或调到震动,不在课堂接打电话,认真听课,不影响他人,不做于课堂无关的事情。
3社交礼仪
大学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度的重要阶段,大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在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要接触很多老师、同学和其他各种职业、各种角色的社会人,所以大学生要培养良好的礼仪修养,努力提高待人接物的能力。
3.1 进出房间进入他人房间,不管门是开着还是关着的都应该先敲门,这是基本的礼貌,但现实生活中已经被大家所忽视。敲门应该用指关节适当用力,以里面的人可以听到为宜,切不可不请自进,也不要过于用力以至于惊吓到他人,更不可用脚。进门后应向房间内的人点头致意或道“你好”,让座后方可坐下,离座时,起身轻稳,站好再走。若打断别人谈话或会议应致歉,若里面因开会等暂不能接待应主动告辞。退出房间应礼貌道别,不要不辞而别,如果是领导、长辈应退后一步欠身道别;离开前应礼貌询问是否需要关门,切不可扬长而去,也不要用力关门。如果需要关门,最好微笑面向里面主人,轻轻将门关好。
3.2 会面礼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熟人都应该礼貌招呼。如果不需要攀谈,只是擦肩而过或不方便讲话,可以用目光微笑示意,不要视而不见,更不要冷眼扫过,见到老师、长辈、领导最好语言上礼貌的叫一声,问声好。遇到对方向自己致敬,应还礼。如果到相关部门办事等,一定要礼貌称呼。最正式的称呼有三:一是行政职务,如校长、经理等;二是技术职务,如教授、工程师等;以上2种称呼若知道对方姓氏最好也加在前面,如李校长,王教授等,这样会使对方感到被尊重、被重视、被认同。第三种称呼的方法是泛尊称,如先生、女士、阿姨等,多是在不知对方姓名的情况下使用。不可无称呼,更不要以“哎!”“喂!”等吆喝性的词语开头;不要使用地方性称呼,如天津人喜欢称人“哥哥”、“姐姐”,且不分年龄。江西人和回族同胞喜欢称人“老表”。这些称呼在正式场合都是不合适的。
3.3 电话礼仪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电话、手机在大学生当中已经相当的普及,但使用电话也要注意礼仪修养。
3.3.1 拨打电话首先,拨打电话一定要选择对方方便的时间,特别是公事,一定要选择工作时间,没有特别的急事不要在午休、晚上、周末打扰别人。因为大学生的生活比较简单,生活学习都在学校,所以这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但是对于有工作和家庭的人,是不喜欢自己的私人时间被打扰的。第二,如果是公事,有办公电话的尽量拨打办公电话,不要不分时间场合随意拨打对方手机,特别是拨通后被挂断,不要没完没了的反复拨打,也许对方此时正在开会、驾车等不方便接听电话。第三,要长话短说,内容规范,简单明了,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第四,注意拨打电话的环境,不要影响他人和正常的公共秩序,如图书馆等地或宿舍有人在休息是不适合大声讲电话的。
3.3.2 接听电话首先,在方便接听的时候要及时接听,不要让对方等待太久。第二,要礼貌应答,即便是拨错号码也不要恶语相向或摔电话。第三,有重要的事,特别是时间、地点等重要信息重复确认。第四,如果是代接电话要以礼相待,不要因为与己不相干就冷漠挂电话,可以礼貌的询问是否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转达,但要注意尊重对方及朋友的隐私;帮助转达时一定要记忆准确并及时传达,以免耽误他人的重要事情。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也是越来越强大,可以拍照、听音乐、聊天等等。常看到一些青年朋友在公交车、地铁站、电梯里等公共场合拿着手机大声的放音乐,这是很不文明的行为。公共场合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我们没有权利要求其他人和我们一起欣赏我们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味,我们喜欢的东西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噪音污染对别人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大学生朋友要切忌。
4结语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希望我们的大学生朋友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让我们的国家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
参考文献:
[1]傅琼,杨秀英,章克昌.实用公关与礼仪[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一是领导带动。我们把创建“学习型”单位活动摆上重要位置,作为工作重点狠抓落实。局班子成员带头学,带动各支部、各科室、下属事业单位干部的学习,使全局上下形成“善于学习、勤于笔耕”的风气,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二是制度推动。我们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健全完善了相关的学习制度。明确支部书记、支委抓干部学习教育培训的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把建设学习型机关的工作纳入机关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把政治学习情况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坚持每年定期检查考核一次,确保学有时间、学有内容、学有质量。三是投入拉动。我局在改善机关干部的学习条件上一直不遗余力,新建会议室,增设电教投影等设备,保证必需的学习经费,购置、编印学习书籍和资料,促进学习资源的不断丰富、学习效果的不断增强。明文规定在省市级以上各类媒体刊发文章或理论调研获奖的,给予重奖。通过落实以上措施,促使政治学习制度化、规范化。
二、落实学习内容,讲究学习方法
年初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全局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扎实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结合建国六十周年,重点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采取理论学习与纪律条规教育相结合、专题学习教育与经常性学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努力使教育内容贴近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实际,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坚持领导领学,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学习过程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利用新建的多媒体会议室,党组班子成员亲自授课,带动机关干部共同学。组织全局副处以上领导到建阳、永安等监狱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其次,实行专家讲学。近年来,我局先后邀请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第一医院、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市规划局、市委党校等单位的业务骨干为机关干部讲座,丰富了大家的知识,开阔了大家的视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创新学习载体,突显学习成效
(一)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学习、遵守、贯彻、维护”系列活动。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活动,积极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八荣八耻”有关内容、组织收看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主讲的《礼仪》系列专题讲座等电教片,提高广大党员同志的道德意识和文明素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文选》,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在市文明委开展创业竞赛启动仪式上,我局作为全市四个单位代表之一,以“深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塑造司法行政新形象”为题,对荣辱观教育情况进行了经验交流。
(二)抓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先后举办两期培训班,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收看相关的教育录像片,参加全省优秀司法所所长先进事迹报告会,认真开展“以案析理”大讨论。党组书记、局长叶志强同志以《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关系》为题给局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上课。在《**司法》简讯上专门开设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征文”专栏,发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专题调研文章10余篇,在省政法委、省司法厅组织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考试考核中,由于教育内容、时间、人员和效果“四落实”,我局参考率和成绩合格率达100%,成绩优秀率达95%,受到检查组的好评。
(三)抓好大学习、大讨论教育活动。一是举办了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树形象,大学习、大讨论”演讲比赛,展示了在平凡的司法行政工作岗位上的司法干警的精神风貌,活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在政工干部队伍中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结合“七一”民主评议党员,进行一次政工干部群众评议。以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和走访征求意见的方式,开门纳谏搞活动,群策群力搞整改,使政工干部精神面貌上有新气象,在履职尽责上有新进步,在服务大局上有新提高。三是举办了全市系统大学习、大讨论专题研讨班。
(四)抓好专项教育活动。我局在全市律师队伍中开展以理想信念、宪法、社会主义荣辱观、服务为民、纪律作风、廉洁自律为主要内容的“六个教育”。公证员队伍建设以开展岗位训练活动为平台,推进公证执业规范化建设。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法律援助“规范与质量”检查活动,不断提升法律援助服务水平,市法律援助中心受到多次表彰,*年,被市文明委授予精神文明建设为民办实事“十佳”项目单位;*年,被授予省级“巾帼文明岗”称号、省级“女职工标兵岗”称号;*年,被授予省级三八红旗集体、省级“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省级“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五)抓好常规教育培训。一抓《公务员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的学习和培训。二抓机关在岗人员的继续再教育。积极选送干部参加各类业务培训,鼓励干部参加学习教育。三抓电子政务培训。四抓法律服务队伍继续再教育与理论研讨工作。市律师协会和公证员协会每年都举办律师实务和公证实务研讨会,不断提高律师和公证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素质。
关键词:教育;德育;劳动;培养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由之路。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笔者决定分四个步骤了解小学生的劳动心态:①小学生在校劳动的性质分析;②小学生在校劳动的类型分析;③小学生劳动的不同心态;④小学生劳动意识的引导。
为了细致地了解小学生在学校的劳动情况,笔者做了如下工作:①平时观察学生做值日的表现,特别是那些不爱做值日的学生,要认真地了解他们不乐意劳动的动机。②定期通过开家长会或家访是,了解学生在家庭劳动的情况。③让中队干部认真做好“雏鹰假日小队”社区服务记录,了解哪些学生不愿意为他人献爱心,并询问其动机是什么。④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了解这一天中学生在家里劳动情况,并让家长配合写一份评价书,开班队活动时,大家相互比一比,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通过观察,笔者认为,关于小学生劳动、特别是在校劳动的表现及心态,首先要界定小学生劳动的性质和分类。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教育思想的一项基本内容。小学生参加的由学校组织劳动不以物质财富为目的,主要通过劳动培养学生劳动的观念、劳动的习惯、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通过劳动培养学生高尚的劳动道德情操,提高对劳动的认识,形成尊重他人劳动的美德的意识,因此,小学的劳动大多是从德育的角度讲的。
小学生在学校的劳动,除了主要靠脑力支配的学习活动外,大致有四种类型:
一、礼仪类劳动。比如每周由各中队轮流选出的礼仪员,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督查;升国旗的升旗手、护旗手;鼓号队的学生,每逢重大节日出勤,但平时训练很苦;大队、中队活动的司仪或主持人所从事的劳动。
二、技能类劳动。是指在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等方面有专长的学生,在特定场合,可以展现自己的才华,但他们平时的训练非常苦。
三、体能类劳动。每日的班级值日、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和室外卫生区定期清扫等。
四、服务类劳动。如当班(队)干部,收发作业等琐碎的事情,为同学们服务。还有少先队组织的雏鹰假日小队献爱心活动和社区服务等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由于小学生的性别、性格和成长背景不同,因此,他们在各类劳动中的心态是不一样的,这从他们在劳动中的表现可以观察出来。
有一类小学生,特别重视脑力劳动,学习上特别投入;但是,他们不乐意干体力劳动,即使老师委婉地暗示他们,也顶多是勉强按要求去做,但积极性不高。这种行为背后也许是中国传统的教育功利目的在作怪,中国不是有句古话:“万般皆下贫,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好好读书,长大以后可以做大官,可以出人头地。加上家长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不让或尽量少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各种劳动。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这些孩子当然会对劳动教育持冷漠的态度了。
这说明,这类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是比较幼稚的,如何转变这些孩子对体力劳动的不切实际的观念呢?最好采取私下谈心的方式,逐渐地让其认识到,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及心理都全面发展的个体。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不仅体现在学习上,还体现在各类劳动实践中;然后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尝试参与体力劳动外的其它劳动,让其在实践中获得充实,得到朋友尊重,唤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再鼓励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必要时教师可以以身作责,带动他们积极参与,使其在实践中自省自悟,改变对体力劳动是下贱的错误观念。
还有一类小学生,在家里从不做家务劳动,但在学校干体力劳动时特别主动,其它的类的劳动就更不用说了,尤其是在有教师在场时。为什么会这样呢?专家认为,这是一种“虚荣心”再作怪。他们这样做的动机很简单——我要让教师和同学看到,我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学生,我要获得教师对我的好感,我要让朋友们认为我是值得依赖的……这类小学生实际上,在学校中很大的比重。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在家劳动呢?道理也很好理解——家庭包办一切,孩子没有机会;或孩子在家里获得了充分的满足,他没有表现自己的“欲望”,逐渐地就养成了在家不干活的坏毛病。
当然,这些小学生确实是可爱的,特别是,在某种程度讲,他们这种“虚荣心”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这表明,他们想追求进步,希望做一个高素质的人。所以,教师要保护这种“虚荣”,不要吝啬你的善意的微笑、赞许的目光、真诚的表扬……通过多渠道地拓宽他们施展才能的空间,在实践中培养他们劳动的习惯,在劳动中养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美德,进而促使其在家在校一个样,相信这些聪明的孩子会心领神会,让你高兴的。
还有一类小学生,为数极少,他们无论在家还是在校都不愿意参与劳动,这说明他们缺乏明确的是非观念。而且,这样学生往往其他方面也表现的肯定不尽人意。对这类学生,我们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其自便。更不能采取恶意地指责或不理智地惩罚。因为这样只能使问题变得更难于控制。因此,教师应该讲究一点转化他们的艺术,可以动员或介绍他们参与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能发挥其特长的各类劳动,让其在获得荣誉感的幸福中,进一步产生追求进步的上进心,促使其争着干工作,去让教师表扬他,这样长时期的努力,他们会逐渐地改掉坏习气,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的。
因此,在学校应该重视小学生劳动意识的引导,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接受劳动教育的机会,巧妙地利用各种类型的劳动方式,比如,各个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的体验教育活动和各类社区文体活动,激发小学生劳动的热情,使他们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劳动的锻炼,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习惯。
总之,学校和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使学生手脑并用,智体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技能,又使其体会到乐趣。劳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量力而行,选择力所能及的劳动,严格控制劳动时间、强度,注意小学生智力和体力的差异,要因人而宜,不可一刀切。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劳动的自觉性,使劳动成为小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不要过早地让孩子参加有报酬性的劳动,因为这可能养成自私、贪婪的恶习。”而且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也在小学增设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有一点应注意,班级劳动还是一种集体性、协作性的活动。有竞争,更多的是合作,教师应有意识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都能感到集体的温暖。
总之,关于小学生劳动表现及不同的心态,教师可以通过其在劳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了解,如果教师能进一步了解其劳动的心态,针对个别学生的劳动偏差行为,适时适度地进行善意地规劝,用耐心和宽容来感化他们,一定会有助于全体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素质,有助于他们将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人之“成人”,不仅体现在生理学层面或法学层面,更重要的还在于文化学层面、心理学层面上的“精神成人”。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文化,不仅有学问更要有修养。大学生的“精神成人”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为了大学生的“精神成人”,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有重要的责任担当。
“精神成人”旨在让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健全的人格,达到心智上的成熟。一个大学生毕业生,应该具备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精神成人作为人生成长的重要一部分,其重要品质为诚实善良、内心丰盈、气质高雅,拥有独立人格和价值观,这些比专业技能更重要。精神成人与人们所注重的专业知识相比,精神世界、情感意识、人生态度、学生的生命状态,更为关键。
有学者指出,大学教育比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并热爱真理和智慧。大学的人文教育,不仅要关注大学生脚下的路,还要让他们抬起头来,关注远方的天空,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只有他们真正在精神上成人了,才可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个体的幸福和快乐,也才能真正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开设跨学科大讲坛的必要性
加强人文教育,是要让学生具有法理意义上的“公民素养”伦理意义上的“道德修养”文化意义上的“人道意识”以及心灵意义上的“爱的情怀”。这些都是“精神成人”的内容。大学的人文教育可以通过课程的设置来实施,我国高校目前普遍采取的是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通识类公共选修课程。然而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体系今天来看仍有很大的改革空间。
在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博雅教育”是英国人纽曼提出的,其内容重点就是强调学校要着重对学生品性的全面熏陶。他认为,让大学生“专业成才”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精神成人”。据此,他呼吁学校一定要重视人文教育。这一教育思想为很多教育家所推崇。
美国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改革方案也是直指学生的精神层面。具体而言,这一核心课程改革有四大目标:培养全球性的公民;发展学生适应变化的能力;使学生理解生活的道德面向;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既是文化传统的产品,又是创造这一传统的参与者。这四大目标都以核心课程的方式显示出来。与现行的核心课程相比,这一新核心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知识领域,而降低在某一具体题目上的深度。换句话说,就是求广不求深。这里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大学要为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作准备,而不是仅仅提供专业知识。
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它注重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尤其是要使大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意识。学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应该做的事情。学科学术讲座对于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展开是功不可没的,它有效解决了各高校师资力量分配不均的问题,使每一位学生都得以学到学校不开设的课程和知识,使学生与名师名人零距离接触,在校园内即可听到来自全国各地名师的讲解。
20世纪90年代,杨叔子院士就曾指出,我国的大学教育普遍存在着“五重五轻”现象,即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重功利,轻素质。这“五重五轻”中的重功利、轻素质是要害;而轻基础、轻实践、轻个性、轻素质又同轻视人文密切相关。人文教育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是基础的基础,人文素质是一切素质的基础素质。轻视素质,忽视人文,急功近利,危害无穷。忽视学生的精神成人问题,只能看作是教育体制缺陷的表现。高校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实际,开设跨学科大讲坛是促进大学生“精神成人”的一个重要举措。
三、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的顶层设计、建设与实施
开设跨学科学术讲座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体验和感受人文精神的良好场所。跨学科学术讲座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工作过程中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内容以人文为主体,覆盖众多学科,内容包括古今中外、文学、艺术、哲学等系列知识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旨在“提升文化品位、倡导格调生活、拓宽知识视野、推进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一一跨学科学术大讲堂“启航讲坛”,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专为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开阔学术视野而搭建的文化素质教育平台,并作为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列入本科培养方案。面向文科学生普及自然科学知识,面向理工科学生进行跨学科的自然科学知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普及中西方文化,同时介绍国内外着名科学家的创新思想、治学精神、研宄方法,学会做人之道,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启航讲坛”旨在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多地接触名师名家、提升大学生审美情趣,促进综合素质发展的平台。讲坛期望能吸引更多名师学者,办成黑龙江省乃至全国性的文化交流中心,形和科学精神的殿堂。
1.发挥“启航讲坛”的育人功能
“启航讲坛”作为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纳入了本科培养方案,其定位是素质教育跨学科的学术大课堂,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为主。主要邀请国内外高校名师,诠释通识教育内涵、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等方面素质与能力。尤其是“学会做人”,这对大学生成长非常重要,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讲坛以“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启迪智慧,引领航程”为宗旨,重在知识性、前沿性、趣味性、哲理性,由“中外历史与文化”“语言与文学”、“哲学人生与社会科学”、“艺术修养与审美'“自然科学与人类文明”、“国防文化与船海特色”等六大模块组成。
“启航讲坛”作为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重要载体,通过讲座互动以及讲座后座谈的方式,使学生有机会与专家“零距离”接触,达到典范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启航讲坛”自2008年3月末开办,己成功举办近200多期。专家们以“渊博的学识、独到的眼光、睿智的见解、敏锐的思维、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同时学校也借专家来讲座为契机,扩大了知名度。“启航讲坛”开展的讲座,相继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杨叔子院士、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张岂之教授、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我校徐玉如院士、“终身荣誉教授”邓三瑞、校友郭宝柱、“两弹一星”专家邢球痕院士,清华大学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彭林、北京大学教授王义遒、少将金恩祥、徐光裕,“百家讲坛”的金正昆、马瑞芳、康震、鲍鹏山、隋丽娟、孙立群、喻大华等先生,还请到了美国工程院院士WilliamC.Webster、耶鲁大学着名经济学家陈志武、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UJ.Fan,全球经理人尹建维、屈中华先生,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央视着名主持人韩乔生等先生。每一位嘉宾精辟独到的见解,深入浅出的演讲都能够唤起听众的共鸣,引起了学校师生的强烈反响。
华中科技大学涂又光老先生曾提出了“泡菜理论”,即泡菜水里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水。同样,学校培养出来的人,取决于学校的文化氛围。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潜移默化的,“启航讲坛”所开展的通识教育课程正是起到了这样一种作用。通过“启航讲坛”,广大师生可以和知名学者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大师风范,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多元思考。学生说“启航讲坛”像干涸的土地灌进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田,震撼学生的心灵。
2.规范“启航讲坛”的顶层设计
讲座课程的顶层设计是做好讲座的前提,邀请谁、讲什么、怎样讲、效果如何,是我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我校讲座专家的邀请主要围绕文化素质教育六大课程体系展开,邀请专家以国内外高校名师为主,讲座内容中一定要体现如何求知、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应提前一个学期设计讲授主题与系列,提前一个月联系好专家。“启航讲坛”开办的讲座作为学分课程,具备一般课程所需的运行要素,包括课程大纲、教材与参考文献、讲授方式等。
针对我校理工科大学的状况,侧重中华传统文化、国防特色模块,开展名师系列和少将系列讲座。我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负责讲坛组织运转工作,负责对专家遴选、邀请、行程安排、现场掌控、课堂巡视、效果测评等情况进行统筹安排。
我们拟在每学期的教学周大致安排18场“启航讲坛”讲座,全年近40场。上半年讲座主要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解放军国防大学的教学名师,以及来自跨国公司的CEO、国外大学的教授,重点讲授语言与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国际形势、国外高等教育相关领域。下半年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开展军工文化、学校特色船海系列、中华传统文化系列、国防教育系列讲座,重点邀请香港与台湾大学专家、“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军事领域知名少将开展讲座。
我校“启航讲坛”跨学科大课堂的举办,受到学校领导、院系、机关、师生的大力支持,从依托课程体系遴选专家的前期策划、讲座嘉宾介绍的PPT制作、讲座内容网络与海报宣传、讲座礼仪主持、课程内容采编、专家专访,学生听后感等,均由基地学生工作中心学生团队完成。每期讲座后,作为“启航讲坛”幕后团队的同学们都认真总结,仔细分析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改进。
3.展望“启航讲坛”的开放课堂
“启航讲坛”讲座专家主要以国内外高校名师为主,走“高质量、精品化、课程化、常态化”路线。
部分讲座将以模块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己被聘为学校的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30多位学者,每年将到我校讲座至少一次。专家提前两个星期提供讲座课程大纲或讲座简介或讲座文稿,并提供与讲座相关的教材或书籍,以便学生延伸阅读与学习。“启航讲坛”不仅浓厚了学校的文化氛围,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更是有效促进了我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弟子规 人际交往 规范
[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070-03
原理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出生之日起,人就通过各种人际交往活动建立关系,人不能脱离他人、脱离社会而单独生存。美国学者卡耐基指出:在现代社会,人们事业能否取得成功只有15%靠他自身的能力,而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如何进行有效得体的信息交流和人际互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很多现代人的困惑,也是很多人研究和探求的焦点。在众多实践和研究的成果中,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再次受到推崇,其中《弟子规》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学校用它教育孩子,很多单位甚至是外企,将它作为员工培训的手册,以构建和谐的个人关系、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
《弟子规》源于《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讲的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孝、悌、仁、爱。按照三字一句的押韵形式写成,全文360句,共1080字,对孩子的言语、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弟子规》原名为《训蒙文》,原著由清代学者李毓秀所撰,后由学者贾存仁在《训蒙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并把书名改为《弟子规》。
现代人际交往是否有规可循,有范可依,如何才能提高现代人人际交往的水平,从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弟子规》能给我们现代人际交往怎样的启示?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近年来关于《弟子规》和人际交往两方的文献进行了梳理,欲从先人的智慧中寻找现代人际交往的规范。
一、《弟子规》研究
(一)《弟子规》解析
随着《弟子规》日渐受欢迎,市面上各种解读本成为畅销书。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钱文忠解读弟子规》、钟茂森的《细读弟子规》、蔡礼旭的《细讲弟子规》,还有各种儿童读本数十种。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将《弟子规》搬上央视百家讲坛,其讲解内容已编著成书《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该书以《弟子规》原文为基础,充分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穿插上百则故事和案例,讲述了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行为规范,阐述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对于现代人的作用,针对目前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道德危机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解决之道。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以追求人生的幸福为起点,以社会现实为案例,讲解如何在现实当中进行明智的选择,如何孝敬父母,如何自理自立,修身立德,从而建立自己内心的和谐,得到幸福的人生。而以钟茂森博士的最新演讲整理而成的《细读弟子规》,结合自身经历逐字逐句讲解落实《弟子规》中的效用,强调个人道德品行是根基,修身修心,“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提倡“人皆可以为尧舜”。
(二)《弟子规》的当代意义
《弟子规》是汇集了儒家思想当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精髓提炼出来的做人行为规范,是儒家文化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重拾中华文化,学习儒家经典,用《弟子规》中“孝悌”“谨信”“泛爱众”的做人规范指导当今人们的生活,能够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有规可循,树立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行,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弟子规》受到广泛追捧,很多学校用它来教育孩子,很多单位甚至是外企,将它作为员工培训手册,举办了很多大型讲座论坛,成为广为学习和交流的典范。综合现有研究文献、一些人的学习感悟或者亲身实践,《弟子规》的现实意义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个人成长、成功的价值。《弟子规》中将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学文等思想融入其中,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和实践《弟子规》,不仅能够洗涤心灵,修身立德,树立个人崇尚孝顺、仁爱、谦逊的内在品质,从行为方面,培养个人良好的人际交往规范,即如何对待父母、尊长、领导、朋友等等处世之道,成为个人立足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获取人生幸福观的最佳读本。
第二,对当代教育的价值。良好品德的培养首先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其一,在家庭教育中,《弟子规》认为父母要教育子女尽孝悌之道,就是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感恩教育,让受教育者感受别人对自己的爱,体验理解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并把报答别人作为自己的一种人生信念,这应该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其二,父母要教育子女施仁爱之心,只有学会关心别人,才能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才能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也才会成为一个真正幸福的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温馨与和谐;其三,要培养子女诚实守信,见贤思齐,谨言向善。这些行为规范与准则对今天的青少年仍有极好的教育意义,对改正当前青少年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大有裨益。学者张慧玲认为,《弟子规》是圣贤教育的指南,它不但适用于家庭教育,并且还适用于各阶层不同年龄的人学习和效仿。很多学者一致认为当前的学校教育应遵从“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先训,加强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浅谈与大学生德育教育》中指出,当今我们在落实国家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方针时,往往以智育为先,忽视了对学生“德”的教育。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大学都是以分数高低论英雄,忽视了对孩子怎样做人的教育。大学生之前的学习绝大部分是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对德(即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的学习比较欠缺。大学是他们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充分利用大学阶段的学习,为他们补上这一课是有必要的。《弟子规》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意义是要在学校的思想教育当中加强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尊重教育。
第三,对企业管理的价值。《弟子规》不但走进了校园,同时走进了企业。不少企业内部推行《弟子规》的学习和践行,用《弟子规》进行现代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的探索,如广东正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汇通汇利公司、浙江春晖集团等都从《弟子规》中得到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弟子规》的孝悌、忠信等教育,能够使员工之间、员工和领导之间建立友好和睦的关系,有利于团结互助、执行和谐的企业文化;《弟子规》中的谨、信、泛爱众、亲仁、有余力学文等思想指导员工的日常行为,不但能够培养德才兼备的员工,而且以此标准为客户服务,处理企业外部关系,能够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北京汇通汇利公司结合现代管理学、儒学,从企业文化建设、领导伦理与社会责任、激励管理、管理沟通与组织冲突解决、核心竞争力五方面,提出“在企业中落实家道”的观点。认为,《弟子规》是基于对中国人人性的深入理解,构建的基于中国人心理行为的管理模式、工具和方法,这对中国企业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弟子规》的现代意义在于它有助于治国安邦、兴家旺兴,弥补西方管理理论制度化、模式化的不足之处,并将较为抽象的中国儒商管理理论具体化。
第四,《弟子规》对于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古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弟子规》包含了为人子弟在家、在外、待人、处事应遵循的一切道德规范,通过学习和践行《弟子规》,实现个人幸福、家庭和睦、兄友弟恭、朋谊友信,人人都秉承“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弟子规)的思想,人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那么和谐社会就在眼前。刘碧珠认为德治的效用在于动员人的道德情感,使人成为有道德的人,使社会成为友爱和谐的社会。人和、家和、国和是国家兴旺的前提与基础。所以,法治在于安邦,德治则在于兴邦。《弟子规》从人本管理入手,即自我管理,通过主体人的自我认识、自我判断、自我选择和自我努力来实现对自身的身体、心灵、精神、情感、智慧水平的改善,最大程度地克服个人私欲,追求更高层次的社会价值,《弟子规》教育是治国安邦之根本。
第五,对研究当代人际交往规范有重要的启示。在现有关于落实《弟子规》行为规范的资料中,有各地方政府部门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汇报团在全国巡回演讲五十多场的光盘和声屏之友,如《家和万事兴》《家庭百科》《道德的力量》等书刊,即实践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或者讲述的学习《弟子规》后自身改变及家庭和谐的心得,很多事例催人泪下,很多故事令人反省。这些实践的案例对于研究当代人际交往规范有重要的启示。
二、人际交往研究
(一)人际交往的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词条“人际”释为“人与人之间”,词条“交往”释为“互相来往”。人们普遍认为“人际交往”属于心理学范畴,注重交往的心理状态和建立的心理联系。
邓卓明认为,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包括动态和静态的两种含义。动态的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物质和非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即通常意义上的人际交往;静态的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情感联系,即人际关系。
从社会学角度看,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马克思认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薛振田认为,“人际交往是人们运用一定的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以求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看,吴远认为,“人际交往就是交往主体在一定的情境和条件下,通过某些交往行为,作用于交往对象,从而达到人际交往的效果。其中包含了人际交往的五个要素:交往主体、交往条件、交往情境、交往行为和交往对象。”
综合以往研究者对人际交往的界定,人际交往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一种信息沟通方式;是一种满足心理需要的过程;是人的一种外在行为表现。
(二)现代人际交往规范
21世纪是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社会的特点是不仅变化速度快,而且呈现市场化、服务的专业化,社会的巨大变革对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均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作为现代人,行为交往方式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也就是说,人际交往是否有规可循,有范可依?在学界此答案是肯定的。张向东博士认为,“全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适合于自己特点的规范和礼俗,沿袭多年,经久不衰。随着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到来,人际交往日趋频繁,它已不限于本民族和社区之内,在空间和地域上有极大超越。我们迫切要求建立世界通用人际交往规范,以促进世界各族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好往来。”张向东博士结合中国传统礼仪,总结出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有以下四点:1.热情、礼貌;2.诚实、信用,即中国古代伦理道德规范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中的信;3.尊重和理性;4.利他和团结,它们既决定着交往的动机,也直接影响其结局。而贾士祥认为,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是温、良、恭、俭、让。温,即和厚,指为人性情温和而敦厚;良,易直也,指要做一个和易、正直的人;恭,庄静也,即庄重而不轻浮,敬重而不傲慢;俭,节制也,意为约束、限制、节制,指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对自己的情绪、感情和欲望加以约束,限制和节制,而不是事事以我为中心,为所欲为,傲慢无度。刘桂凤认为:正确、规范的人际交往就应该奉行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正、服务群众、贡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大力倡导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论墨子伦理思想的人际交往原则》一文讲述了墨子以“兼爱”“非攻”为核心的人际交往原则:一是平等相爱原则;二是互利互惠原则;三是宽容大量原则;四是守信重诺原则。周向军在《人际关系学》一书中将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归纳为十一条,一是择善原则,二是调衡原则,三是积极原则,四是真诚原则,五是理解原则,六是守信原则,七为人道原则,八是平等原则,九是互利原则,十是相容原则,十一是文明原则。
此外,很多讲述人际交往艺术、技巧的文章和书籍里也涉及一些现代人际交往规范,比如在熊宗谊的《与人共舞》中讲求爱是相处的艺术。凡事有度;《卡耐基处世的艺术》中所讲真诚、尊重、赞美、爱等其实也都涉及现代人际交往的一些基本规范。但这些资料书籍中所讲仅在技巧层面,并没有形成规范的层面。
三、《弟子规》为现代人际交往规范提供借鉴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如下一些问题:
其一,近几年,虽然社会上掀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弟子规》的热潮,人们日渐认识到《弟子规》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但是对《弟子规》的研究文献当中,感性的文章比较多,如学习感言、社会观察随笔、采访文章等,学理性的研究寥寥可数,所以《弟子规》有哪些现实意义和价值,如何发扬和运用《弟子规》中的精髓有待学术界做更深层次的研究讨论。
其次,关于人际交往规范的文献,虽然古代早有学者论述,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进入科技迅猛发展的变革时代,对于当代人际交往规范的研究文献不仅比较少,而且阐述比较笼统和零散,没有具体说明人在所处的五伦关系中,每一个角色应如何扮演,其行为依据什么规范才能承担起该角色的职责;更没有详细叙述人在扮演不同角色时,应如何交流与沟通,即双方交往时遵守什么规则可使双方的关系更和谐、更融洽。这些问题不仅关系着人自身的和谐、家庭的和谐,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
总之,人际交往实质上是一种人际传播与沟通的过程,简言之是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者非语言系统进行接触、表达、沟通、交流、情感抒发,从而建立相应人际关系的过程。如果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人际交往的规范,并以《弟子规》中描述的为人子在家、在外、待人、处事所遵循的行为规范为例,进一步探索现代人际友好交往的法则,不仅有利于传承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而且对推进文化创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毓秀(著),贾存仁(修订).《训蒙文》改名为《弟子规》[M].清朝.
[2]张慧玲.《弟子规》对现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5月,第36卷,第3期.
[3]党瑞清,赵晓明.浅谈《弟子规》与大学生德育教育[J].文学教育,2010.11.
[4]吴珊珊.《弟子规》的道德教育思想初探[J].人文论坛.
[5]王承进.从《弟子规》看企业道德管理[J].HR经理人,2009.07.
[6]刘碧珠.从汇通汇利公司的实践看《弟子规》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9.
[7]邓卓明.涌浪中的理性审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年版.
[8]薛振田.管理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9]吴远.组织行为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10]桑伟林.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J].2010年3月.
[11]张向东.人际交往基本规范[J].
[12]贾士祥.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温、良、恭、俭、让[J].学理论.
[13]刘桂凤.要重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道德规范教育[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2年11月,第24卷,第4期.
[14]钟小红.论墨子伦理思想的人际交往原则[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1月,第28卷,第1期.
[15]周向军.人际关系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
[16]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8月.
[17]石家庄市商业联合会.家和万事兴-道德特刊[J].声屏之友报社,2010年4月.
[18]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家庭百科报-幸福特刊[J].2010年8月,总第501期.
[19]莫劲奔.《弟子规》的当代意义[J].读书,2009年第8期.
[20]杜维超,蔡志良.《弟子规》的儿童人际交往品质培养思想及其启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10月,第12卷,第10期.
[21]黄晓华.《弟子规》《三字经》不能丢[J].海南日报,2009年3月.
[22]杨万霖.《弟子规》:一般很重要,一般很糟糕[J].黑龙江史志,2010年8月,总第225期.
[23]郑秀芬.《弟子规》中的儒家文化传统及现代价值[J].新闻爱好者,2010.7(下半月刊).
[24]李靖.“释商”胡小林:生意场上,何必焦虑?[J].中外管理,2009年9月.
[25]王蒙.从热读《弟子规》说起[J].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1月12日,第001版.
[26]赵红卫.论《弟子规》的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管理观察,2008年11月.
[27]毕琳,任欣.儒家思想对人际传播活动的规范[J].青年记者,2010年12月中.
[28]刘集贤.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J].新闻导刊,2006年4月.
[29]王维坡.一本《弟子规》引领德育路――西乌旗信用联社企业文化侧记[J].锡林郭勒日报,2010年,7月14日:第004版.
[30]梅岩.人际交往的社会学构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31]李宁.现代人际交往与和谐社会构建[J].宁夏大学学报,2007年7月,第29卷,第4期.
[32]金正昆.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技巧[J].刊授党校,2006年9月.
[33]罗素.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5月.
[34]王长飞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J].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10月.
[35]卓成霞.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的有效性问题研究[J].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4月.
[36]陈慧.人性修养与人际交往――《菜根谭》对现代管理心理思想的现实意义[J].社会科学集刊,2009年第4期.
[37]李炳海.本能•规范•原则――人际交往话层次[J].现代交际:P25.
[38]王义堂.友善――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J].人民日报,2001年12月10日:第0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