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校本科研工作计划

教师校本科研工作计划

时间:2023-06-02 09:59: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校本科研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校本科研工作计划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区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精神,增强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努力探索出一条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将教育科研寓各项活动之中、各项工作之中,切实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促进广大教师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和成长的职业生活方式。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工作目标

1、做好“十一五”课题实施及课阶段性总结工作;

2、进一步深化校本研究工作;

3、培养科研骨干市级1名、区级4名、校级5名;

4、实验教师能独立撰写实验计划、实验报告和教学案例;

5、出一本科研成果集。

(二)工作措施:

1、完善《公滨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奖励办法》,定期组织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奖励科研成果。将教师承担科研课题以及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作为教师个人评优、晋级的必备条件。

2、搞好课题管理和科研档案管理,注重对研究过程的管理,科

研小组经常监督检查、指导服务,明确分工,指派专人负责课题管理和科研档案管理。

3、组建科研团队引领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微观研究。

4、启动实施课题研究责任制、课题研究活动制度,增强领导及实验教师的责任感,形成研究习惯。

5、依据“专家引路、骨干带头、全员参加”的培训模式,大力

普及推广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

6、继续实施校内科研骨干认定制度,实行校、区、市逐级推荐政策。

7、加大我校教育科研宣传力度。及时与上下级传递最新信息。

三、具体安排:

三月:召开教育科研工作会议 宣读修改后的科研奖励办法

实验教师确定本年度的研究主题,开学初交研究计划,学期末交研究总结 每学期上交两份课题研究方面的教育案例和六篇教学反思 组建科研团队 对教师进行科普知识的培训

四月:实验教师隔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

五月:聘请专家指导讲座

六月:科研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 各级论文的评审申报工作

七月:科研成果评选(课题校本)

第2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研室建设;问题与对策

在高等学校当中,教研室作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基层组织,支撑着各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承载着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建设、改革和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重要任务。教研室虽然不是学校行政的一级组织,但是,在层级管理中是直接面对教师的管理层,是最活跃的基层管理部门。充分发挥教研室作用,对深化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其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教研风气、科研水平。为了推动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对其教研室的建设进行探讨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一、独立学院教研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研室应有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教研室只是被动地接受任务,应付和处理日常事务,缺乏对专业发展的整体长期规划。教研室的职责只局限于一般性教学事务之中,诸如落实教学任务、学期中布置各种检查等,却忽视了教研室工作“教研”这个核心,既很少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也很少搞教学内容的研究,更难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

2.制度不完善

学院虽然制定了较完善的“教研室工作条例”,但学院没有与教研室直接对话的机制,没有专门的教研室主任工作会议。同时,学院还缺乏直接对教研室的考核、评比和表彰制度。正是由于这些重要制度的缺失,很多问题和矛盾被掩盖起来,得不到及时地解决,教研室工作流于形式。

3.教研室责、权、利不对等

教研室作为最基层的教学管理组织,责任大,任务重,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改革及其师资培养等工作,最后都要落实到教研室去完成,但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学院要实行三级教学管理体制,教研室作为最基层的教学管理组织,要完成它的职能必须拥有与之相对应的权力,以对其所属教师进行管理和监督。现在的状况是,院、系两级都不够重视教研室建设,教师更不把教研室当一回事。很多教研室的任务都是教研室主任一个人担当,而仅凭教研室主任一人根本没能力去完成教研室工作。教研室没有必要的活动经费,针对教师的简单的奖惩都做不到,教研室主任工作难度大、任务繁重,导致无人愿意担任教研室主任的局面。

4.教师压力大,对教研室工作持逆反心态,不支持教研室工作

首先,教师的授课任务明显增加,教学任务很重。其次,独立学院中年轻教师占的比例很大,大都准备攻读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学历提高上,也不能全力投入教学工作。还有一些教师受经济利益驱动,除了承担份内工作量以外,搞一些社会兼职来创收,使得教学“主业”与兼职“副业”的精力投入主次颠倒。这一切使教师的工作长期处在超负荷状态之下造成心理紧张和焦虑,不自觉抵制教研室工作安排,造成教研室内部矛盾和冲突较多,工作推动难度大。

5.教研室业务活动较少,缺乏时间上和制度上的保证

长期以来,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和政治学习之外,多数时间都不需要到学校办公。教研室群体集合在一起的时间没有保证,这是造成教研室活动很难有效开展起来的重要原因。“松散式管理、单兵作战”是独立学院教师职业特征和管理方式的典型刻画。实际上,有的教研室一学期没有开展过教学研究活动,即使开展了,其活动的内容也只是负责传达学院及系部的有关会议精神和工作安排,作点记录,应付检查。

6.对教研室工作的管理措施不力,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基层教研室不是一级行政组织,管理工作随机性大,人为因素多,缺乏可行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各级领导也很少参加与指导教研室活动。造成教研室工作的目标任务没有硬性规定,缺乏明确的建设规划与工作计划,教研室活动的次数与效果缺乏监督机制,与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学科建设等相比,教研室的建设力度要小得多。如有“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等概念,却无“重点教研室”的提法,对其成绩、过失缺乏奖惩措施。领导不重视或重视程度不高,对教研室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关心、理解、支持不够。

二、加强教研室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1.加强对教研室重要性的认识

强调教研室的重要地位,重视对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的研究,明确教研室的性质、任务和职责,理顺教研室面临处理的各种关系。不管哪一类、哪一种、哪一层次的高校,教学工作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教研室始终是实施教学工作的前沿阵地。因此,必须认真学习、理解有关教学工作、教研室工作、教学评估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充分认识教研室在学校整个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各教研室的定位和职责。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学建设、教学工作、教学评估、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落到教研室。

2.加快教研室相关制度建设

加快教研室制度建设,包括教研室活动制度、教研室工作计划与总结制度、学院定期召开教研室工作会议制度、学院与教研室直接对话制度等等。同时,建立教研室评定等级制度,制定相应奖励制度和交流措施,增强教研室的活力。

3.重视教研室主任的培养和选拔,提高教研室主任待遇

教研室主任应是本学科的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是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又是教学管理的内行和专家。教研室主任应具备认真的治学态度、扎实的业务功底,无私的奉献精神,并得到教研室老师的信任和支持。同时,学校应当制定稳定的政策,大力提高教研室主任的待遇,使最优秀的教师积极参与竞争教研室主任岗位,而不是去争当行政管理干部。

4.教研室应有适当的发言权和服务意识

首先,教研室在教师考核、教师培养进修和评聘职称工作中应有适当的发言权。教研室最了解每位教师的情况,给教研室适当的发言权,有助于教研室地位的提高,有助于代表基层教师的根本利益,有助于增强教研室工作的凝聚力,提高教研室工作的效率。第二,教研室应把关心教师的切身利益放在重要位置。独立学院教师工作、生活压力比较大,这要求我们教研室及各级领导应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工作上多帮助他们,了解他们的疾苦,为他们的利益奔走,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5.重视和加强科研工作,完善教研室功能

独立学院科研工作上不去,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是师资水平较低、科研能力较弱;主观原因就是领导不重视。教学和科研是教研室工作中两项重要的职能,二者必须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从学校领导到教研室主任,都应高度重视科研工作,要把科研工作列入学校、院(系)、教研室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严格管理和考核;制定政策,支持、引导、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主动开发、承揽项目或参与项目的研究,为教师开展科研创造优越的条件;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

6.加强教学文件和资料建设,实现科学化管理

教学资料的建设与归档是专业教研室最基础的工作,是各个教学环节执行的重要依据,包括专业教学培养计划、课程大纲、实验大纲、实纲及指导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书和参考资料,实验室建设规划、人才培养规划等等。同时实现科学化管理,加强教研室科学管理和评估,针对学校本科教学评估方案中的相应条款,教研室应不断自查和改进。专业教研室应积极参与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活动,并积极与兄弟院校相关专业建立经常联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交流经验,交换必要的资料和教学信息,并将交流资料归档。

7.调整和优化教研室结构

教研室划分过细不利于群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同时对学科建设、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及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均有不利影响。各院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及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需要,对教研室的结构进行适当的优化和整合。通过优化整合,可以增强教研室的功能和综合实力;有助于教师知识结构的改善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可以给教师一个相对较大的自由度,有利于教师的发展。

第3篇

【关键词】学校;校本培训;初探

The school open an exhibition school origin a training preliminary study

Luo Yu gang

【Abstract】School origin training Be leading teacher aggressive participate a topic reform and promote teacher profession development of importance path, already was educate by large school and all levels management section approbation.School origin training have meaning, school origin training should attention what problem, school how open an exhibition school origin training, this text carried on to elaborate with investigate, aim at study school school origin training work.

【Key words】School;School origin training;Preliminary study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关注和参与,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为此,如何使教师积极而有效地投身课程改革,如何通过课程改革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成为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努力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校本培训是当前实践层面所采取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讲求校本发展是当代教育的新趋势,校本发展是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的一个教育新观念。“校本”即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走向校本是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它重视学校自身力量和学校自身发展,孩子的教育才会公平,国家才能实现均衡教育。现对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工作进行一些探索。

一、校本课程是新型学校发展的必然

学校校本的发展内涵极其丰富,它是由校本课程、校本活动、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管理等要素组成。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启动,其意义是构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课程绘制主体与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利于调动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形成学生特长,促进学生成长。对学校来说,校本课程则是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新型学校的必然。认真开展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学校进行校本培训的成因

为什么要进行校本培训,因为在新课改中教师素养的不足。(一)教育理念“虚知”。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实际上并没有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真正融入到他们的观念系统中,从而出现了形知而实未知、不愿或不能将所知付诸实践的教育理论“虚知”现象。(二)知识储备不足。许多教师只是懂得某个年级段的某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对其它学段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却是所知廖廖。在面对新教材时,他们在知识应用上常常感到有些捉襟见肘。教学反思与课程开发意识薄弱。(三)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不尽人意,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学校要务实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工作。

三、学校校本教研促进校本培训

开展校本课程,必然牵涉到校本培训。校本培训要求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服务,它密切结合学校实际,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即要求校长、教师都是培训者,都是培训的主体,造就校长培训人员和教师培训人员。校本培训以本校教学人员为培训对象,重在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研究其现状、问题以至相关对策。校本培训核心是开展行动培训,在行动中培训,在培训中行动。校本培训包括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有以下特点:

(一)教学研究重心是学校。传统的教研多以教研室为重心,教研员组织教师对区域内教师进行宏观指导。而新兴的校本教研,则将重心下移到具体的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新课改理念指导教学活动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校与教师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课改、教改的重点。

(二)校本教研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动力。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宗旨是尽最大努力促成每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新课程只是一种导向,它的成功实践必须以校本教研为重要推力或引力。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保证新课程的兑现,新课程的实施也必须以校本教研为重要前提与保障。

(三)校本教研更具有可操作性。校本教研的对象是学校教学实际中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在研究定位上,它指向具体问题的分析,侧重于分析教学现状,寻找原因,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探索、提升教学经验后对教学的具体指导。校本教研来自一线教学,又指导一线改进教学,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特征。

(四)校本教研能实现师生“双赢”效果。校本教研可以使教师通过先进教学理论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得到最有效的发展。同时也使学生受益,使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得以健康形成,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四、学校如何开展校本培训

以下本人从骨干教师培养、学科教研组活动、教科研课题研究及开展研究性学习等几方面谈谈学校校本培训及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与探索。

(一)学校应重视骨干教师培养促进校本培训

为实施新课程,校本教研首先要着眼于教师培养与培训。源于学校发展需求,学校应规划、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培训。随着学校发展,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的中坚骨干力量,如何培养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这支队伍,是学校校本培训的关键。这支队伍的发展,关系到学校的前途。因此,学校必须注视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使他们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

近几年,我作了一些调查,得到了一些信息,有些学校每年新分配的教师和调入的教师人数不少,新担任班主任的也不少。因此,学校应安排新教师和新班主任进行岗前培训,包括师德教育、备课、试讲、讲评,使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才会得到学生的好评。学校必须要组织这些教师到进修校、邻近学校听课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思想业务能力。学校还可以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敬业奉献”演讲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这些活动,使他们在教师中产生良好影响,让他们感到前途很是光明。青年骨干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学校对他们要提出更高要求,使他们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反思总结,成长为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学校要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学习,让优秀的教师参加了区、市、国家级骨干培训班学习,校长则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校长培训学习。这样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又使学校的校本培训得到充分的落实,让学校向新型模式发展。

为鼓励骨干教师学习,学校应实施了《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管理办法》,给他们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学校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市级、国家级骨干培训学习,使中青年骨干教师多数能被评上区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以及十佳优秀教师,使学校中青年教师多数获市级奖励,国家级奖励,让他们感觉到事业有成。这才是学校校本培训的成果。

(二)学校抓好教研组活动促进校本培训

校本教研就是把学校建成有活力的学习化组织,学科教研组就是校本教研的最基本单位。学校要重视学科教研组的建设与作用,为教育教学服务。1、学校应加强学科组、备课组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每学期学科组必须制定工作计划,期末完成学科组工作总结。2、学校要坚持每月一次学科组长例会,主要内容是上月工作回顾和下月工作安排,布置学校教学工作任务,及时通报学科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分析。3、学校要坚持和落实学科组、备课组活动,做到时间、地点、内容、主讲人四落实,并做好教研记录,期末检查。4、教导处、教科室指导学科组活动,学科组长要经常参加备课组活动,并帮助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5、学校要加强学科网站建设,继续完成教师备课及学科习题库的建设。6、学校要组织好各学科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校本教研活动(上课、说课、评课等)。通过这些教研活动的开展,使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注重教育科研工作,搞好课题研究,促进校本培训

学校要成立教科室,使教育科研活动步入正轨。学校还要定期聘请上级教研室、教师进修校的专家及本校有经验的教师,对学校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的培训,使教师们科研的意识、能力普遍提高。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要一直坚持源于教育教学,服务于教育教学,从理论的高度探索教育教学方法,从实用的角度解决教学具体问题。

(四)实施研究性学习,促进校本培训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探究问题为重心,经过教师指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因此,它属于研究型课程。学校要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让优秀的老师作研究性学习的各种展示课,使许多教师的论文进入研究性学习论文集。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学生的足迹必须留在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也要留在社会的许多部门。在学校开展校本科研活动中,学校课题组教师,必须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必须去机房达,必须到实验室,必须到社会各部门调研采访,必须听专家讲座,这样才能把探究的问题弄清楚,学生才会学有所得。在时间上,学校要安排每周五第六节法定为研究性学习课时,各研究小组要在教师指导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指导教师要起着教练员、陪练员的作用,从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分工、收集分析资料到最后撰写结题报告,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开放性、主动性、主体性与教师的指导作用。经过多个月的学习与实践,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师生一定会对所选课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实际论证,对原来拟定的活动计划,加以修订,重新编制活动方案,更贴近学生实际,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校研究性学习课题组撰写的开题报告,均要表现为内容充实,可操作性强。学校还要召开全校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会暨阶段性成果汇报展示会。在展示会上,学生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全校教师同学展示了他们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才会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才会得到教研室、教师进修校专家的一致好评,才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应。

学校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学习,教师学生就会感到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会全面培养学生的自身素质。在大力开发校本培训的今天,这一方法是大有可为的。

规范有序和务实有效的校本培训,更新了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最终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之中。所以,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成效是让我们期望的学生终生受益,即学生能够得到生动活泼、健康和谐的成长,让学生今后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教育才会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桂林主编《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今日教育》2006年7月上旬出版总第132、133期重庆出版社。

[3] 徐仲林 徐辉主编《基础教育课题改革理论与实践》四川教育出版社。

第4篇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标准;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9-0013-03

我国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有二十多年。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从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阶段进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在平台建设阶段,人们关注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谁来做、从哪些途径去做、工作开展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等问题。在内涵发展阶段,人们应该更关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是否专业、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课及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如何、学生的心理困惑是否得到有效疏导、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否得到真正提升等问题。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化,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日益变得必要和迫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及其服务水平的带有导向性和评价性的相关指标的规定。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是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依据。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事实证明,没有这样一套标准,对心理健康教育质量难以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因此也就难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部于2012年12月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提出了“在学校普遍建立起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要求。本文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当前我国一些学校的成功经验,尝试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的主要指标作一论述,希望能对未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标准的建立工作提供参考,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有所启发。

一、领导与管理

服务标准:学校应有校级领导主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明确责任部门和负责人具体组织与实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应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应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现状与经验:一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与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着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从侧面体现出校长的现代化学校治理水平。目前,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的由学校校长负责,有的由书记负责,大部分由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负责。关于责任部门,有的由学校德育处或德育室具体负责,比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成立了独立于德育处的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作为责任部门。关于具体的执行责任人,有的由德育主任兼任,比较重视此项工作的学校由具有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负责。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许多学校制定了学年、学期的工作计划,但计划的目标设定还不够明确,内容不够系统,措施不够具体有力。关于课时,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好的学校,安排了专门的课时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如天津实验中学在初一和高一年级隔周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在其他年级则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由年级负责实施,安排讲座、咨询会、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

建议: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与管理上,今后应注意扩大工作网络,加强与校外专业机构和社区的联系。应在年度或学期计划中,具体规定各项活动的内容与工作分工等。

二、师资队伍建设

服务标准: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教师至少应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参加国家级培训或区域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轮训,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应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培训;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或活动,帮助教师学会心理调适,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现状与经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目前,整体上看,我国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包括校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教师队伍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应通过引进专业人员、落实职称评聘、提高待遇、加强培训等措施加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提升校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

实践证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障。天津实验中学多年来重视心育师资队伍建设,现有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本科以上专职心理教师3名,其中1名为天津市特级心理教师。学校建立了校级、年级和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校级以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为阵地,面向全校开展咨询和开设专门课程;以所在年级为阵地,由年级组长负责开展具有年级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并纳入年级组工作计划;每位班主任都是持证上岗的心理辅导员,负责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下一级辅导站自觉接受上一级辅导工作站的指导,从而保证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辐射到每个班级、每位学生。学校还成立了学生心理辅导社团,每个班级至少有一位学生参加。学校全体教师均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心理辅导教师持证上岗培训并取得证书。

建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今后应在专业化和全员化两个层面上下功夫。要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尽快落实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的相关待遇,使他们工作起来无后顾之忧。

三、专门途径开展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服务标准:利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开设以活动为主的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课程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时间分配和教材纲要;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布置合理、科学,定期面向学生和家长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辅导活动有记录,书写科学规范。

现状与经验:按照教育部要求,学校利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发挥心理辅导室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目前,我国有些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专门课程,但内容和形式存在随机性和任意性,缺乏系统的教材大纲和活动设计。不少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但在心理辅导室资源建设方面,如心理健康教育音像资料、咨询记录图表、学生档案、学生心理素质测评工具及咨询和工作环境布置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有的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只有一个简易的房间。据天津市200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21.2%的学校开设了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活动课程,74.1%的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室做到固定时间经常开放的学校占32.5%,无固定时间、有问题时预约开放的占56.6%,基本不开放、形同虚设的占10.8%。由此反映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及心理辅导室建设的精细化程度亟待加强。

建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和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专业性较强,任务比较繁重,应组织相关专家与基层学校协同攻关,开展相关试验,积累经验,然后再大范围推广。

四、基本途径开展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服务标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在学科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有机结合,特别是在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与经验:许多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不重视利用课堂及各项教育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两条基本途径,甚至部分学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仍有不正确的认识,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工作,与自己无关,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大打折扣。

建议:提高全体教师的心育意识和能力是利用好基本途径的前提,今后应加大全员培训,包括班主任和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力度,以年级组为单位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过程渗透,以学科组为单位挖掘学科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搞好学科内容渗透,以学校和班级为单位搞好各类活动渗透。

五、支持性途径开展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服务标准:利用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利用个别咨询、家访等途径对有需求的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家长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利用校外资源,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现状与经验:家庭和社会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力量,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开展,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比较薄弱。

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尤其要注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提高家长的亲子沟通技能;要注意开发和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与合作。

心理健康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不能只在教育内部开展,这是我们在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共识。发达国家的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发展均比较成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取有所突破,开拓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

服务标准:学校及教师应有科研意识,有一定的经费投入,承担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有一批课题报告、论文、著作及调研成果等发表或获奖。

现状与经验: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处在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许多工作的深化和推进需要科研的引领。如心理辅导课程的建设、心理辅导室的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制度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均需要组织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开展研究,尤其需要科研人员与基层学校开展相关合作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拿出经得住实践检验的典型经验加以推广。基层学校,尤其是学校专兼职心理辅导员,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可以逐步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边干边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2013年以来,随着校本研究的深入,基层学校普遍重视科研工作,科研意识和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体来看,水平参次不齐,科研成果的转化效果尚不明显。

建议:应在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一线教师三个层面开展科研,形成教育科研工作的全覆盖,以此加强教育科研的力度;要注意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协同合作,保障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七、制度建设

服务标准:应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教师培训、课程开发、辅导室建设等方面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

现状与经验:在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方面,大部分学校还比较薄弱,开展得好的学校建立了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持证上岗制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培训制度等,并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各类参与人员的职责。我国台湾地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对心理辅导的课程标准,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各级辅导人员包括校长、辅导主任、辅导组长、资料组长、教务主任、德育主任、总务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在辅导工作中的职责作了明确的界定。

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以某地方高校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教师教育科研的现状,指出教师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并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提出改善教育科研现状的对策。

教育科研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水平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服务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决策、开展教学研究、总结推广教学成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作为大学办学的主体,教师的科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办学水平,因此,培养“科研型”教师,提高大学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科研能力并促进其专业成长.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意义重大。

在前一阶段地方高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活动中,高等教育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承担的工作出发,提出以课题研究为实践活动载体,努力构建学校发展的支撑体系,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校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工作的现状,了解教师的真实想法和建议.以期找准影响和制约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学校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一、问卷调查总体情况

本案例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调查对象为教学部门和管理部门的教职工。其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59.8%。调查对象职称结构分布情况如图l所示,其中担任行政职务的有18.5%,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占29.8%。共发放问卷313份,回收答卷284份,有效问卷27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8%调查内容主要围绕“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教育科研的价值”、“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选题和方向”、“当前制约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主要因素”和“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工作应重点解决哪些问题”等方面展开,共设有13个选择题,1个开放性问题。在回收的284份问卷中,有116~q问卷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参与人数占42.2%(以有效问卷为基数)。

1.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职称结构、教学管理工作对教育科研能力存在影响。从职称结构与参与课题研究情况看,如图1所示,在省级或校级课题中,负责人是教授或副教授的比例远高于讲师、助教,其中教授、副教授分别有60.O%和29.5%主持省级课题,讲师、助教分别只有6.1%和6.7%,这反映出教育科研与教师的成长密切相关。青年教师在成长中参与科研活动,可以积累经验、打下研究基础。27.2%的讲师和45.6%的助教未参与课题研究.反映出这部分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尚未形成、经验欠缺。这就要求注重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形成研究团队。

调查显示了担任教学管理工作与教育科研的关系。29.8%的从事教学管理人员中。包括有院系主任、教研室(实验室)主任和专兼职教学管理人员,承担或参与各类课题研究的比例均高于总体水平,如图2所示。这一数据反映出他们在教学管理中关注问题、善于探究。

针对“您在教育科研方面有什么成果?”的问题。有29.1%被调查者回答“没有教科研成果或发表过文章”.这其中讲师占33.8%、助教占55%,如图3所示。这说明地方高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还比较薄弱。教育科研成果太少,已成为影响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重要因素。

针对目前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6.9%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

2.教育科研的价值认识

对于“您认为所承担的研究是否具有针对性,能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或对教学改革有积极作用?”“您所取得的成果能否得到推广运用,发挥出示范作用?”的问题,70.9%的被调查者认为“所承担的研究具有针对性。能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或对教学改革有促进作用”,52.7%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取得的成果能够得到推广运用.发挥出示范作用”。这组数据说明大多数教师能够真正认识到开展科研对学校的发展和对提高自身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意义。

3.教育科研的影响因素

针对“制约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主要因素”这一问题。61.5%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学任务繁重”是制约他们教育科研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49.8%的被调查者指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制约教育科研的主要因素:47.6%的被调查者认为“缺少学术带头人和课题组织者”。从总体情况来看,影响教育科研的主要因素的前三位依次为:教学任务繁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缺少学术带头人和课题组织者。由于没有时间对实证资料收集整理.加之学校在教育科研工作量计算、教育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励政策等方面对教育科研工作激励作用不够.难以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和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再者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常常是单兵作战,如何把想法付诸行动,困难重重。

4.教育科研的保障条件。

如何处理好教学与教育科研的关系.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科研?针对“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工作应重点解决哪些问题”,61.5%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加大教育科研资助力度;56%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完善激励机制:另有55.6%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加强研究团队建设。

在教育科研管理和指导方面,调查显示,62.5%的被调查者认为“课题指南对教育科研选题有指导作用”;7.3%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作用”;而30.2%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看到,说不清楚”。51.6%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教研究》和《高教信息》以及网站平台对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有帮助:¨.6%的被调查者认为“没什么作用”:36.7%的被调查者“没有看过,不知道”。69.8%的被调查者了解我校现有的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项目申报的途径;有30.2%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了解”。这组数据说明,大多数教师在开展教育科研时需要一些指导和帮助。作为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应科学规划和引导。 二、教育科研现状:不容乐观

从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科研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还滞后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步伐,教师教育科研现状不容乐观,问卷反映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科研能力不强。

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滞后.教育理论素养不高,问题与研究意识比较淡薄,导致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欠缺。

2.教育科研氛围不浓。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之教育科研与教师职称晋升方面的政策失衡。不少教师认为教学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是硬任务,教育科研是软指标,另有部分人认为在高校扩招之后,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工作量大,相当多的教师整天陷于备课、上课等具体的教学事务中,无暇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因此对教育科研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广泛参与性。

3.教育科研意识淡薄。

教育科研意识的强弱与教师对教育科研价值的认识及自身教育科研素质紧密相关。虽然大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教育科研价值和实践意义,但在观念上仍存在着忽视教育科研的现象,认为教育科研属于教学行为,教育科研无非搞些教学改革,与“科研”没有关系,仅在晋升职称时要开具从事教研的证明时才给予关注。有的认为工科院校做教育科研难以形成一定的水平.认为其取得成果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或实践意义比不上自然科学研究。

4.教育科研保障条件不够。

教育科研保障条件包括经费的投入,相关制度与激励机制等。良好的条件是教育科研顺利进行的保障。现实中存在的科研经费欠缺、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对于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影响很大。

三、思考和认识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地方高校教育科研实力普遍还不够强。随着“质量工程”的提出和实施,指导和推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高校自身发展都要求地方高校加强教育科研。而教育科研是一项长期的艰苦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何改善地方高校教育科研现状,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可以从学校和教师自身两个角度人手。

1.正确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

地方高校教育科研的定位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学校要正确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学改革。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树立“科研兴校”的思想.将教育科研与科研同等看待。并将教育科研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并由校领导负责将具体落实到学校工作计划中去,从制度上加以保障。

2.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育科研资助力度。

地方高校多是教学型高校,在工作中强调以教学为中心.虽然也能够认识到教育科研对于促进教学以及提升办学水平的积极作用,但是能够用于教育科研的经费在学校总支出中的比例还是很少的,加之由于实力有限,获得高级别的项目不多,这就容易使得一些具有科研和教改价值的项目无法正常实施,因此在教育科研项目上要有专项和充足的经费加以保障。

3.完善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

教育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对教育科研工

作及其研究成果转化的政策性支持、制度性奖励和宣传推广工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在了解制约学校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主要因素后.需要清理和修订现有的规章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教育科研培育良好的政策环境。将教师教育科研与院系考核、教研组考核、教师评聘挂钩;可以设立青年基金项目,鼓励扶持青年教师成为研究者。培养研究型教师:通过组织开展“教学示范”、“论文评选”、“成果表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多方面展示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给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或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相应的奖励,从而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

4.不断充实和强化教育科研工作体系.完善教育科研工作体系。

教育科研工作离不开规划和引导.我们要逐步实行课题分层分级管理,加强课题校院(系)二级管理、过程管理,健全从学校到二级单位的教育科研网络.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加强应用研究。作为课题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规划。必要时实施“一对一”的课题指导计划,不断提高服务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发展教育科研机构,加强基础研究,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学术与应用逐步实现一体化.在服务教育决策、组织教改实验、开展教学研究、总结推广教学成果、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5.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必备的素质

从教师角度来讲,要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增强开展研究的自觉性。要将教育科研看成是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还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既是专业业务尖子,体现学科专业化,又要具备教育科学素养。在教学中高校教师应提高研究意识,注重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具体来说:

(1)树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思想。大学作为一个文化实体和学术组织,其特点是以高深知识的继承、传播、发展、转化和利用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有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独特机构。教学与科研作为大学的两大基本职能,两者不能相脱离。教师要打破纯教书的传统思想,应做“善于思考的实践者”,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刻、严谨的思考,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在科研上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统一起来,通过科研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课题研究突出实效性和针对性,凸显地域性。课题研究目的在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现实素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教育科研的选题和方向的确定都要从实践出发,力求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第6篇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人们往往有一句老话:计划赶不上变化。其实这是因为很多人在做计划的时候往往高估了客观及自身情况,比如时间资源的有限性、执行人能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老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万能,欢迎阅读!

老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万能1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生物教学,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初一教材内容为“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安排了一系列的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创设学习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真正让学生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进而领悟生物圈对于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与生物圈最密切、最直观的关系,就是人类的生存需要从生物圈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初一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新鲜好奇,作为教师应唤起他们的热忱,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学习动力,以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三、具体措施:

1、备课标、备教材

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确定“三基内容”同时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2、备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1)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教师能在每一堂课上找到与学生能产生共鸣。

3、备教法、备学法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突出设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

4、备习题

要精选习题,以消化、巩固当堂所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老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万能2本学期是初一体育教学新开始的一个学期,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结和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利用1个月的时间学习广播操。

2、知道合理安排锻炼的时间和意义,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

形成积极态度和行为。

3、完成和基本掌握本年级选择项目中的规定动作,了解所学项目的知识与简单战术,结合游戏等多种形式获得应用技能,区分安全和不安全的运动行为,发展自学自练和自我保健能力。

4、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练习手段,发展速度、灵敏、有氧耐力。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懂得不良行为对健康的影响,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和技能发展的益处。

5、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在体育活动中初步建立自尊和自信,积极进取,培养坚强的意志。

6、建立个人和群体的和谐关系,在体育游戏和比赛中能与同伴分配角色,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材分析

课新的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只确定了一个内容结构框架,仅提供了不同水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对教材内容的选择、采取的教学方式和实施的教学步骤,都没有作明确规定;因而教师在

教材选择上有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建设上来,使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更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益处。以发展学生速度、耐力、力量、柔韧、协调等素质为前提,把理论知识、跑步、跳跃、投掷、武术、健身操、素质训练、体质测验做为必修内容,将各种球类、韵律体操和舞蹈、跳绳作为选修教材。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把速度、耐力、灵敏等测试内容安排到教学中去完成。

三、学生现状分析

小学生上升为初中生,儿童转为青少年还需一个过渡期,心.生.理都还需要一个转变期和适应期,所以,原则上我们准备安排的体锻项目,活动内容,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常规做起,从点滴来抓,由易到难,由浅入课,这是本年级的一个活动趋势,大部分学生都活泼好动,表现欲、上进心强,但是普遍的体质较弱,在上课中应坚持“健康第一、安全为主”。当然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情况变化,日常教学中要灵活应变。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材的重点:培养学生自觉锻炼习惯。

教材的难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老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万能3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一、教材分析:

在教学计划中对整个七年级的地理内容做整体分析,了解每个章节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及在整个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便于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理的研究内容,地理的学习方法,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同时了解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和宗教、世界的聚落等方面的特点。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读图、析图能力。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不久,学习任务的加重、自身自觉性的不够,学习方法的改变,自学能力的欠缺,这些将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阻碍,倘若课堂教学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效果将会大受影响。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学生在学习章节内容前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这样可以为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策划章节教学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2、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

4、加强直观教学和地图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老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万能4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区教研室、学校教导处的工作计划,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教师专业成长,致力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营造科学教师团队进取氛围,促动教研组工作开展,进一步深入科学新课程实验和教学科研,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推进我校科学教科研工作深层次的发展和提高。

二、工作目标:

以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为指导,立足课堂教学,切实深入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钻研,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搭建业务平台,快速推进教师教育教学业务的成长,谋求专业水平的更高发展;营造科普氛围,扎实培养学生自主实践创新的能力,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落实教导处对教师的教学常规管理,做到提前备好课,对于实验课要在课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课后要及时做好教学反思,防止出现平时不备课、不反思,学期结束匆忙补的现象,导致降低了教学质量。

(2)组内教师间要加强听课,听课后做简单交流。

(3)根据学校要求,教研组长对教师平时的备课、作业情况在学期中进行三次检查。

2、推进教师教育教学业务的成长,谋求专业发展。

(1)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促动教师业务水平的发展。鼓励教师在科学课程的教科研活动中,以自我反思、自我积累为形式,深入开展教科研活动。

(2)加强集体备课,在组内教师碰到难以解决或有疑惑的时候,大家一起出谋划策,依靠集体的力量来优化的课堂教学。(3)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课标教育理论。

3、营造科普氛围,扎实培养学生自主实践创新的能力,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4、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1)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习惯。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改变随便插话和不认真倾听的习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习惯,做到讨论的规范性和有序性,为了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和相互协作。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在课堂内要求学生积极参加讨论,认真观察,科学地进行实验,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做有效的记录。

(3)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让学生提问、发言、讨论,可以实施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为学生服务,而不遵循教师意图。

老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万能51、提高思想认识,规范教学行为。

(1)进一步加强学习,增强责任意识。

增强教师责任意识,强化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维护课表、作息时间表的严肃性,维护各项工作安排的严肃性,坚决按章办事。坚决杜绝工作拖拉,办事推诿或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工

作安排、旷课、迟到、拖堂、早退、上课接打手机、抽烟、遛堂等现象,严肃处理教师上课以看电视来打发时间的行为。

(2)加大督察力度,规范教学行为,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即: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和检测),进一步明确规范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其要求,对课堂教学的目标、方式、模式、过程、效果进行研究。努力在活动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合作性教学,反思式教学等方面做出成效、形成特色。

2、狠抓质量管理,认真做好高考备考工作。

(1)按照职高新的高考的改革方案,切实做好政策宣传工作,营造改革氛围,重新认识语数外计算机四科的重要地位以及专业课程的“门槛”效应。

(2)指导和督促职高教师加强学习,共同研究探索职高对口升学备考方案,树立“备考要从一年级抓起”的指导思想。密切关注高考动态,掌握有关信息。制定与分解目标,明确责任,以保证质量目标的顺利达成。要实行尖子生冲击本科,分层次培养学生,力争今年高考升学上台阶。

(3)狠抓高三课堂教学,高三课堂教学是高三复习过程中的核心环节,规范高三课堂教学行为、明确高三复习各种课型(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练习课、测验课)特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高考成功的关键。

(4)切实做好高三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特别是应试心理的调适。

3、实施月考制度,高三实行半月考,坚持考试—分析—总结,检测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进一步做好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议工作,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要。

大力推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

5、关注青年教师及近年来刚调入的新教师,使之尽快进入角色,促其迅速成长。

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要严格实行先备课,再上课,采取汇报课,抽查课等形式,培养锻炼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坚持先听课后上课。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其他教师不少于5节。

6、立足课堂改革,形成自我特色。

加强对教研组、中专专业组活动执行情况的检查。各教研组、专业组要继续按要求采取研究、抽查、汇报、示范等具体形式,开展互听互评活动,注重实际,适当扩大听课、评课活动的范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40分钟效益。职高提倡教师集体备课,教研组长要加强对集体备课的牵头、指导督查。集体备课活动要根据我校实际讲究实效。加强中专课堂教学研究,想办法让学生听得进,学得到。中专教师要在应用文写作、普通话、硬笔字的规范上对学生提要求、作指导,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7、加强中专毕业班学生的见习、实习指导,协助招生就业办选择理想的见习、实习基地,开展见习、实习基地的联谊活动,确保见习、实习阵地。

8、集中精力办好中专新开设的汽修、旅游、服装和印刷四个专业,在积极主动聘请懂专业、精技能的专业教师的同时,有目的的培养能吃苦耐劳的青年教师作为今后的专业骨干。

9、认真做好中专技能检测与考证工作,进一步完善中专技能达标和技能考证实施方案。

开展好各种教学竞赛活动,进一步做好第二课堂活动、校园艺术团活动的开展,完善中专各学科课程标准和认真组织落实。

10、健全考核制度,健全教师奖惩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把激励教师的备考工作热情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把奖惩纳入到常规教学中,实行一考一奖惩。

既要有精神鼓励又要有物质奖励,精神鼓励让教师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教师感受到他在备考过程中教学水平和在学生中地位。物质奖励让教师真正到得实惠,切实提高教师备考战斗力。加强对教研组、专业组考核,促进学科和专业发展;对年级同学科进行考评,形成班级之间有效合理比较;以高考奖、中职奖分配办法为突破口,进一步细化教学管理,增强全校师生的竞争意识。完善教学考核与评价制度,把《恩施市职校职高、中专教师业绩考核试行方案》作为教师期终考核环节中是否完成学期基本工作任务。考核业绩作为教师评优表模的重要依据。

11、继续优化奖学金管理制度,采取多渠道多模式为优秀学生、特困学生发放奖学金,补贴生活费或免除学费。

12、认真做好课务管理和考务管理。

(1)合理科学的课时安排、作息时间、任课安排。

(2)及时协调好因公、因事、因病而空缺的教学工作。

(3)严格考纪,加强考风建设,认真组织好每一次考试,阅卷工作严格做到不过夜。

(4)认真细致的做好考勤督察、登记、汇总工作。

13、增强服务意识与创新意识。

(1)认真完成校领导交办的工作,协助各部门做好其它工作。

(2)主动处理好与教科室及其它部门的关系。密切做好与广大教师教系与沟通。

(3)加强与兄弟学校的联系,并进行比较和学习,取长补短。

(4)及时听取、吸收教师们提出的对教学工作的合理化意见或建议。

(5)配合教科室组织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开展期末或年末教研组、专业组评优奖励活动。

第7篇

1 提高二级教学单位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必要性

1. 1 二级教学单位教学档案工作要适应高校教学改革

随着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使得学校二级管理的职能、内容和权限范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档案管理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一些教学文件的制定可由各二级教学单位完成。而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大,学校教学体制的重大变化,如实行弹性学制、选课体系等,为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档案管理增加了更丰富更复杂的内容。所以只有科学的进行教学档案管理才能适应高校教学改革的要求。

1. 2 二级教学单位教学档案工作要正确反应教学成绩

二级教学单位是高校基层的教学部门,二级教学单位教学档案室在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资料,能真实、客观的反应在教学活动中各个环节的教学管理工作。尤其在对高校办学条件,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做出了客观真实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二级教学档案工作的管理和建设,可以为教学评估提供更规范更系统的信息和数据。

1. 3 二级教学单位教学档案工作要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纸质性质的档案管理,手工方式的材料收集、检索等都已表现出滞后性、低效率性,影响了教学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进行科学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如开展网络教学质量测评平台,学生成绩网络管理系统,学生上网选课系统等,能大大提高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2]。

2 二级教学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 1 档案工作意识薄弱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二级教学单位的领导和教职工,绝大多数只重视教学活动、科研工作及其他行政工作,往往忽视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材料的管理工作。在此期间形成的一些如学生成绩、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价等的教学档案材料也往往由非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兼顾。这些档案管理人员有的是该行搞档案管理工作的,有的是其他工作人员兼职的。档案工作意识薄弱,档案管理水平普遍低,档案建立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了实际管理工作中出现管理档案难、归档难、档案开发利用难等被动局面。所以在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既有档案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2. 2 教学档案资料收集不齐全

目前,大多数二级教学单位在整理收集教学管理部门组织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文件时,往往只注重纸质文档的收集,而忽略了电子文档和影像资料的收集,应当归档的珍贵教学实践和科研材料依然散落在教学单位或个人手中[3]。收集较多的材料是学校制发的各类文件,本院学生的毕业论文,以及教学管理中的一些常规性材料,而忽略了二级教学院人才培养特色,学科专业特色和科学研究优势。归档资料不完整,档案的内容雷同,利用价值不大,影响了二级教学单位教学档案工作的开展。

2. 3 教学档案的分类缺乏系统性和关联性

有的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系部档案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明确的归档范围和要求,只重视红头文件的收集和整理,不重视本部门教学管理材料的归档。这不仅直接影响档案的质量,而且也影响其历史凭证的作用。

2. 4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体制不完善。

在不少二级教学单位档案管理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 还没有制定或形成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使档案管理员职责不明确,工作上有很大的随意性,再加上没有配置专门的合理的机构,基本上是谁收集使用材料,谁管理档案,归档范围和归档要求没有明确规定,造成了档案管理不规范,出现了集中管理档案难、归档难、档案开发难等局面。虽然在二级教学单位档案室使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但记录信息过于简单,多数采取封闭式管理,只对本院师生开放,没有联网实现资源共享。管理体制不完善,档案管理手段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档案管理的效率。

3 加强教学档案建设和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3. 1 增强意识,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知识修养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要树立服务意识

由于在收集、整理各类教学档案过程中,涉及学校和二级教学单位的众多部门和个人,不仅要传达教学院领导、学校教务处的工作安排,而且还要听取、解决师生反应的问题,最终将教学档案完整系统的材料归档。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教学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管理人员要按照教学规律和系教学档案资源现状,把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可利用的档案资源可能以最优方案组合起来,发挥其最大效用,以达到服务的目的,而服务质量的提高,需要管理人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特别是要有自觉的服务意识。

3. 2 规范管理,确立教学档案归档范围。

教学档案材料要侧重于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原始记录和基础材料,所有文件材料都必须归档,并保证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同时,必须遵循教学文件材料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其有机联系,符合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的成套性特点。

3. 3 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

为保证高校档案的完整齐全,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二级教学单位应把档案工作列入学校整体规划和领导议事日程,纳入教学、科研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把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纳入各项工作程序,列入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范围,要求教学任务的布置,教学工作的检查,优秀教学成果、毕业论文的总结,科研成果和教材的验收与档案管理同步进行; 优化考核制度,定期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和个人经济利益挂钩,成为有约束力的法规体系,从而保证档案工作顺利开展。为了解决档案收集难的问题,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和强化立卷归档的责任体系[4]。

3. 4 为了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加强培养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教学档案的工作质量的好坏,与档案管理人员有直接的关系。要建设好的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首先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及职业道德修养、理论修养和纪律修养,提高责任心,使他们牢固树立教学档案必须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思想。其二是领导重视。定期对档案员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档案管理者能够及时学到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从而提高档案员的档案管理水平。其三做好档案管理员的计算及应用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管理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操作、数据库的使用技能,具备计算机运用、网络运用及对声音、图像、影像等多媒体资料进行处理的能力,成为具备档案管理能力,又能熟练使用现代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适合新时期教学档案管理的要求。

3. 5 注重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内部质量保障;质量文化;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2-0048-04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日趋重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家通过实施“211”、“985”、“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等系列工程,确保了高等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最新出台的《教育部国家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提出了高等教育教学评估的重点要从外部评估向内部评估转移,进一步强化高校内部的质量保障意识,建立健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和提升,首要和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科学的、积极的、主动的质量意识。质量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往往能深入人心并产生较为稳定的导向。因此近年来,高校质量文化建设已经作为一个全新的范畴被纳入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视域之中,成为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新途径。笔者从质量文化的视角,选取了广东地区6所不同类型的高校开展了关于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调查,旨在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从一个侧面了解当前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进而从质量文化的层面探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

一、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广东地区6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包括211高校1个,省属高校3个,市属院校2个,共发出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65份,有效回收率为94%。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在查阅有关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编制了调查问卷作为调研工具。在问卷调研的基础上,选取部分学校教师开展深度访谈,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汇总分析访谈资料,作为问卷调查结果的补充和深化。

调点结合目前有关学者关于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四个方面,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内容涵盖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学校内部监控体系建设、教学环境氛围建设、教学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几个方面。

三、当前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现状分析

高校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构的重要内容。“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这是多年来高校教学工作的首要原则,但从调查结果分析,目前高校对于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尽如人意。调查中,43%的教师认为学校对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同等重视,高达30%的教师认为学校将科研工作放在第一位、将教学工作放在第二位,仅有27%的教师认为学校将教学工作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位。进一步调查发现,教师认为学校的工作重心侧重于教学的占35%,侧重于科研的占55%,教学科研并重的占10%。可见目前高校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尚未真正达到以之为中心的层次,甚至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有日趋被科研工作代替的倾向。学校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度,还集中反映在学校教学工作规划的制订、宣传和落实程度上,反映到教师层面,就是教师群体对学校教学工作规划、年度教学工作计划的了解程度。调查发现,虽然有72%的教师认为学校有明确的教学工作规划、工作思路,但仅有31%的教师认为自己能明确了解学校近年的教学工作规划和年度教学工作目标,有60%的教师只是有所耳闻、了解不够深入,还有9%的教师根本不了解,这说明高校虽然制订了教学工作规划和年度教学工作目标,但是在教师中的宣传和贯彻落实上做得不够充分、细致和深入,导致学校教学重点、目标未能得到广大教师的了解和认可,这显然是不利于保障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

(二)师生对教学基础设施及师资队伍建设的满意度

教学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属于高校的软硬件建设,是高校质量文化中的物质层面,是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基础保障的源泉,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调查和访谈结果看,目前高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仪器设备的使用上,随着高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很多高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实验室设备的购置(特别是理工科实验室),这些设备大部分用于科研工作,而对于教学实践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专业性实验设备的采购率和使用率却较低,师生对于教学实验设备的满意度普遍偏低。调查中,仅20%的师生认为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能满足教学的需要,80%的师生认为学校的教学实验器材偏少、偏旧,维修率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普遍反映的问题就是学校过于重视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引进工作,在年轻教师的培育、双师型教师的引培等方面较为薄弱,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缺乏授课的经验,上课效果一般,这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师评价方面,很多教师认为,学校过于重视教师的科研业绩,教学业绩标准过于空泛,这很容易在学校形成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对于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十分不利的。

(三)教师对教学制度建设的认可度和执行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制度建设是高校质量文化中制度层面的重要内容。制度建设在各高校都有,但关键的问题是制度在教师群体中的认可度和执行度,教学制度如果没有得到绝大多数教师的认可,执行起来必定大打折扣。调查中,当问及教师是否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有18%的教师认为很熟悉,66%的教师认为了解不深入,16%认为根本不了解,这说明目前高校教师对于教育法律法规的认识程度不容乐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校普及教育法律法规工作的缺失,这对于高校推进教学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是不利的。在问及是否了解所在学校关于教学质量保障的规章制度时,同样的,有18%的教师选择很熟悉,66%选择了解不深入,16%认为自己根本不了解。制度的执行度方面,有20%的教师十分愿意并主动执行学校关于教学质量的规章制度以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有67%的教师是因为怕被学校惩罚而被迫执行,甚至有13%的教师认为教学质量与规章制度无关,执不执行无所谓。可见目前高校教师对于教学制度的认可度和执行度都尚未达到高水准,这一方面是受到高校教师自命清高、不愿受束缚、追求自由的传统习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高校的质量文化尚未形成,没有一种潜在的导向力促使教师以制度化、规范化的意识来参与教学工作,这是亟须改进的。

(四)师生对内部监控体系建设的参与度

高校内部质量监控体系是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实质性的监督和控制作用,建立科学、严谨、可操作性强的质量监控体系,可有效促进高校对内部教学质量的了解、分析、完善、提升。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内部监控体系,也十分强调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性,但问题在于,现有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在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方面较为缺乏。调查中,虽然80%的教师都认可学校质量保障的主体是教师,89%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行为习惯会影响教学质量,但53%的教师同时认为自己在学校的质量监控体系中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无法发挥作用,27%的教师认为自己在监控体系中的作用可有可无,仅有22%的教师认为能发挥主动作用。进一步深入调查,52%的教师认为学校在内部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干预力度太强,21%的教师认为适度。从质量监控的途径分析其中原因,可以发现,学生评课、督导听课、同行评课占据主要手段的前三位,而教师反思这一手段尚未得到普遍使用。对于常用的监控手段,很多教师表示,目前流行的学生评课,由于评价量大,很多学生是随便点击选项完成评价任务,还有的教师为了得到高分而想办法讨好学生。一些教师在访谈中表示,像同行评价这样的质量评价,一般是学校和院系布置的硬性任务,并不是自己主动参与的,因此觉得是形式主义,多少存在推脱、嫌麻烦乃至抗拒的心理;有的教师表示,同行评课的过程中碍于面子,给同行教师的评价都是良好的,说的也都是一些无关大碍的话,这样的评价实际上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学校也根本无法从这样不客观的失真的评价中得到良好的监控效果。因此,完善内部监控体系,发挥监控的效能,亟待通过评价途径的改进,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师全身心的投入。

(五)教学质量氛围的成熟度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需要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这种环境氛围,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和质量行为上,但目前这方面尚未达到很理想的情况。调查中,22%的教师认为身边同事的教学质量意识很强,67%认为一般,11%认为不是很重视;当问及所在单位是否经常组织教研活动时,80%的教师认为一学期最多开展2―3次;对于是否经常参加教研室活动、研究探讨教学质量问题,19%的教师选择经常参加,75%的教师选择偶尔参加,还有6%的教师表示从不参加教研活动。这反映了一方面学校在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方面做得不够,另一方面,教师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当问及是否有主动提升教学质量的意识并付诸行动时,54%的教师觉得自己有意识,但会看其他教师的情况而采取行动,18%的教师觉得无所谓、上完课就完事,仅有28%的教师认为自己有意识,并且会主动改进教学质量,为其他教师做榜样。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教师的质量意识尚未被有效地激发,对教学质量改进持有从众心理,教学质量氛围的成熟度不够。这是由于高校尚未形成被教师群体认可并遵从的质量文化,因此在质量行为中没有一种起到主导性、向心性作用的力量的牵引,无法形成整体性的质量行为,影响了质量保障的整体效果。

(六)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度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目的在于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潜在性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促使教师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听取专家意见,并予以改进和完善,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但实际上,很多高校的质量保障仍停留在为了教学而教学的程度,没有意识到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调查中,有40%的教师认为学校在保障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不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35%的教师认为自己对教学的付出无法得到重视和回报,30%的教师认为自己对教学付出得到的回报远没有科研奖励大,自身在专业发展中教学技能的提升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因此,如何将教学质量保障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结合,进一步强化质量保障工作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是提高教师质量意识和参与质量保障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七)开展质量监控手段的有效性

质量监控手段是实施质量监控的载体,关系到质量监控的效果。调查中,“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形成重视教学质量的文化氛围”“教师自发的重视”“同事和学生的评价”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质量保障方式,而“外部教学评估”排位靠后。关于教学质量保障的主要因素,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师生的观念”“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制度”和“奖惩”,这说明目前教师一方面习惯于通过规章制度的规约来保障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却认可并渴望通过文化的手段形成自发的内在的质量行为。有73%的教师认为教学质量是一种文化现象,认为高校质量文化包含办学理念、教风学风、价值观念、管理思想、道德准则、学校传统、群体意识、制度规范、物质环境、行为模式等,说明教师对质量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高校质量文化建设来提升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效能,是作为质量保障体系主体的教师群体的内在迫切需求,高校应在质量文化建设方面有所作为。

四、以质量文化促进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策略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当前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了很好的实践经验,但实际上很多深层次的东西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直接影响到内部质量保障的效果。因此,新形势下高校内部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从深层次的影响因素出发,从系统的角度,通过质量文化的建构,发挥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辐射功能,促进高校内部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质量文化体系

传统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习惯于借助技术管理手段来实现,随着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工作的深入开展,质量保障的趋势将会逐步超越其技术的范畴而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质量文化。通过质量文化的建设,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四个层面,逐步形成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条件,这是有别于以往的由外而内的强制性的质量监控,而演变成为一种由内而外的自发性的质量保障,是一种质的改变。质量文化是由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制度规范、教风学风等精神因素及其物化形态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因素并非孤立地发挥作用,在进行质量文化建设时,也就不能厚此薄彼和各行其是,而要坚持整体性原则[1],有层次、有系统地开展建设。同时,还需要重点注意多元化的问题。这是因为,质量保障的所有理念与措施要落到实处,必须得到多元利益主体的认同与支持。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其出发点和归结点都在于学生的素质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不仅是质量保障的实践者,更是质量保障的直接受益者,因此,质量文化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到管理者、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等多元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要通过多元化的文化体系建构,通过交流、对话达成学校成员对质量价值、质量观念、质量道德、质量追求的共识,这样的质量文化才是积极的、有效的,才有助于减小质量保障实践的阻力,提高质量保障实践的绩效[2]。

(二)夯实物质文化的基础

物质层面质量文化虽然是高校质量文化结构中的表层部分,但它却以外在的形式体现出高校质量文化的水平和特色,同时也是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的支撑和基础。质量物质文化的建设,需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在基础设施建设、图书资料建设、教学实验室建设、教学设备建设等方面,向教学工作倾斜,真正体现对教学质量的重视。物质层面质量文化的建设,还需要坚持“环境育人”的理念,使学校的环境彰显出其特有的育人品位、优良传统和价值观念。

(三)发挥精神文化的引领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亟待增强作为质量行为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质量意识与参加质量保障的自主意识,而这方面更多是依赖精神层面的质量文化的引领。精神层面的质量文化,是指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历史进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关于质量行为的价值取向,涵括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校风、教风、学风等等,并且这种质量价值被学校的成员所认同和信守,这是高校质量保障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通过精神层面质量文化的建设,有助于教学管理人员改进教学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有助于提升教职员工对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视度和参与度,有助于学生群体主动融入质量保障体系并成为促进质量提升的关键群体,从而有助于整个学校形成统一的质量理念、质量道德、质量管理方法,促进整个学校质量保障工作效能的有效提升。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要重点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偏重于刚性管理和层级管理的传统,一方面,将更多的管理权力重心下移,下放给教学院系,让他们在遵循学校总体质量规范的前提下,针对本院系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保障工作,增强基层组织自主适应能力和自我寻求发展的动力[3]。同时,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转变管理观念,让教师切实感受到参与质量管理不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一种职业的道德和修养,还是完善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而自主地、创造性地参与到质量保障工作中来。

(四)强化制度文化的约束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4],任何一项工作的深入开展,都需要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配套科学的、可行性强的制度,这是有效实现学校质量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手段。就目前来看,强化制度建设,发挥制度文化的功能,主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建立健全制度制定的协同机制,改变过去管理制度的制定仅仅依靠管理层的局限性,提倡开放性、民主性、公开性的制度制定模式,让专家学者、教师、学生乃至社会专业评价机构参与到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中来,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能充分体现学校成员共同的质量管理理念,才能成为被学校成员所认可并共同遵守的质量行为准则。二是要从笼统的质量管理制度向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制度转变,除了传统的课堂质量标准,还要制定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质量管理规程、质量行为规范、质量评价体系等标准,特别要通过对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量化和奖惩标准的细化,重塑“教学为中心”的导向。同时,学校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设计、职责权限的划分等也要加以阐明[5],从而保证制度建设的整体化,真正发挥制度在质量保障活动中的作用。

(五)促进行为文化的同化

行为层面的质量文化,是指高校成员在物质层质量文化的基础上、在制度层质量文化的约束下、在精神层质量文化的支配下所形成的质量行为,是质量文化的生动体现。良好的行为层质量文化,能促进学校成员将质量价值、理念转变为教育行动,真正变成良好的教育质量行为,从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从另一个视角看,质量行为文化,其实就是高校成员共同的质量意识在实际质量行为中的体现。

行为文化分为制度行为文化和非制度行为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的本质是“精神的他律”,非制度行为文化的本质是“精神的自律”[6]。质量行为文化的建设,并不是要将“他律”和“自律”对立起来,而是要促进“他律”和“自律”的融合,从管理的角度,就是要促进“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融合,最终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一方面,要通过发挥制度建设,凸显制度的权威性,充分发挥制定出来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约束功能,使学校的质量理念成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高校质量文化是高校成员的共享价值和集体责任,要通过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交流平台,采取多种形式的质量活动,在无形中渗透和传播质量文化,促使学校成员增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荣誉感,从而自觉实施质量行为,这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质量管理。

总之,高校质量文化是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动力源泉,在高等教育评估进入到从重视外部评估向发展内部评估的阶段,高校质量文化更加凸显其重要意义,针对这一转型时期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从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入手,通过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个层面,提升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文化品位和建设效能,是当前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章豹,王朝兵.高校教学质量文化的层次结构和建设原则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0).

[2]宋鸿雁.我国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问题探析[J].江苏高教,2013,(2).

[3]李建辉.解放生产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质性目标[J].当代教育论坛,2003,(9).

[4].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唐华生.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价值探索与路径选择[J].

第9篇

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的榜样。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学生。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做到,而且做得更好。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一学期的教师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一学期的教师总结1在政治思想方面,我坚定不移地拥护党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学习“_”重要思想,学习五中全会会议精神,在行动上与思想上与党坚持一致。在师德方面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从中学习高尚、严谨的教师风范。

在教育教学方面,我以严要求高标准来衡量自我,不断给自我施压,主动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活动。教学中,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同时,认真做好作业批改和辅导工作。

在纪律方面,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成绩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本事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自学中文本科并进取参加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学成绩得到了教研组内其他教师的一致认可。我所带的班级,总体来说,成绩较好。

当然,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在工作中还存在?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煌晟浦Γ谆八担骸敖鹞拮愠啵宋尥耆恕!痹诮窈蟮墓ぷ髦校一帷岸嘌啊⒍喽帧⒍嗨伎肌⒍嘧芙帷⒍?a href='//xuexila.com/fanwen/fansi/' target='_blank'>反思”,以期更大的提高。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一学期的教师总结2我担任初一级七班语文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普通话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而用广州话教学,又削弱语文语感教学的功能。另一方面,七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安塞腰鼓 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认识和理解安塞腰鼓”,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录象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

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一学期的教师总结3回顾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可谓兢兢业业,平凡中有创新,忙碌中有收获。现将一学期的总结如下 :

我认真钻研了教材、课标,及各种相关的资料,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学之初,认真地学习、研读了课标、教材,仔细研究了教材重难点及注意点和关键,了解了教材前后相关的知识体系,研究了班级情况,掌握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思想情况,家庭情况及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情况。认真撰写了课时教案。针对了解的情况内容情况,本期教案作了各章节的分析,写出了符合班级情况的教案,并注意分析了上课得失,写上了课后小记,以便知识的弥补和信息反馈。

认真上好了每一节课,认真批阅了学生的作业。在课前,我总认真熟记教案内容,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并遵循教学基本原则,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各方面,努力提高了随堂课的教学质量。课后,我总是留给学生适量的适度的练习题,对学生的作业,我做到了认真及时、全批全改。有的还适时注明批评,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后,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做好每一次的单元测验与课后辅导工作。教学完每个单元,就立即反馈检测,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单元测验,测验后我认真做出成绩单,对学生成绩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及时找出原因做相应的处理。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一学期的教师总结4本期各种工作做得不足之处:

1、新课改下的教学实践力度不够,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对培养优秀生的拔尖工作做得欠缺一些。

3、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不足,缺乏与家长的交流。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中苦乐相伴。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总体感觉本期的工作较过去有长进,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将再接再厉,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效,让各级领导放心,让家长满意,让社会肯定,让学生喜欢。教师的个人工作总结4

和每个教师一样,我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后进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下面我总结一下自己在本学期的点滴收获:

一、用德律己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在渭小大家园里,也深受各位领导、同事的熏陶,使我更加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把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甘为园丁,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本学期我没有因个人私事而耽误学生一节课。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

二、用功学习

教学方面,学校非常重视教学常规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以“四微、四平台”为抓手,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立足校本,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为渭小的一员,本学期我能积极参加数学组的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每次讲完课,我都认真写好教学反思,通过一次次的反思积累,改进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特别在微培学习上,积极争取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突破自己的教学模式,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中去。

另外,利用课外进行专业知识的阅读,本学期我主要阅读《名师备课新思维》、《前行的力量》两本书,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教学工作之余,我喜欢坐下来静静的思考,反思自己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学生的管理问题,品味工作中的苦与乐。用自己笨拙的笔法认真书写“渭爱”、“教育札记”,用实际的行动,不断的充实自己。

三、用爱育人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工作。初次上任,心里有些恐慌,我深知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繁忙的,同时也是极其重要的工作。每天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以外,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纪律、卫生、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等情况。在一个学期的摸索及同事的热心帮助下,顺利完成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总结反思我的一些做法:

1.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于是我制定出详细的班规,要求学生对照执行,使学生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

2.细处关爱,亲近学生。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

3.具体要求,指导到位。

我认为,首先要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和他们交流。其次,要注重细节教育,把该做的事指导到位,因为他们很想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很想把事情做好。

4.示范带头,直观引导。

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班主任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他们会留心观察班主任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种表情,会细心倾听班主任的每一句话,他们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的榜样。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学生。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四、用心教学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力求吃透教材,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根据学校教研安排,本学期我听课30余节,每一次的听课都是一次课堂理念的重新定位,在听课中学习优秀教师的教法,不断完善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收获良多。另外,本学期我通过培训归来汇报课、王艳老师工作室展示课的磨练,收获颇多,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转变,自身专业素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的小课题——《小学低段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培训研究策略》,通过后期的一系列研究探索,顺利结题。现在课堂小组合作基本能有序进行,我的数学课堂逐渐活了起来,学生普遍都乐于上数学课,教学成绩也稳步提升。

反思这一学期,我的工作虽然很努力,但仍然还存在很多不足,如:个人能力还有待提高、班主任工作中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同时,我也深切感受到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今后,我一定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使自己的思想和工作都能更上一个台阶!

一学期的教师总结5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转眼间我在成长中又度过了一年,回首这一路上自我留下的那一串或深或浅的足迹,盘点过去,期待未来。

一、让读书成为习惯

本人读书只凭自我的兴趣,依乎性灵,择己所好,有所会意,有所感受。专业的书目只读《教育新理念》和《给教师一生的提议》两本;杂书倒是看了不少,比如《问题背后的问题》、《品三国》、《读者》、《思维智慧》等。习惯于每一天浏览《智慧世界》网站、图片新闻、国内外新闻,及时了解最新的国内外时事动态;习惯于把笔记本看在电脑前,一年下来,也记上千把万字。一言以蔽之,让读书陶冶性情、启蒙自我。

二、让工作成为欢乐

“让工作成为欢乐,让追求成为乐趣”作为自我的座右铭。“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用心留意工作的每一处细节,以平和的心态,扎实地开展各项日常工作事务,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

学籍工作,学习不辍。为了成为一名功底扎实、技术过硬的学籍管理人员,一年来,在自学之余常向有经验的教师虚心请教,不重复自我、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严格按照新课标《学籍管理规定》,落实事业计划,做好小学新课程管理系统的培训,做好学籍管理工作;组织好成人教育相关工作,各种名册齐全;转入、转出能及时记载学生变动情景,取证工作全部到位。建全学生学籍大、小卡,认真做好各种报表工作等,顺利经过了“两项督导”检查,“泉州市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教育改革管理示范校”进行的动态跟踪检查以及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

常规工作,坚持不懈。根据《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细则(修订)》要求,从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周工作计划的开展等入手,深入课堂,走进教师,全面做好常规检查,较好地开展了《教育教学大检阅工作“回头看”活动》,共听课

教科研工作,实中求新。学期初认真制定教研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总结。深入开展“课改半月谈”、“课改展示周”等教改活动。月,组织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月,组织“发展式”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和《课改半月谈——“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会》;月,组织“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研讨会和市级重点课题展示课;月,课改半月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并进取与之交流互动。

另外,协助黄主任推进、深化教育科研,实施“创新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组织申报全国及我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同时月在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的带领下,参加了在杨梅中心小学举行的上涌片区小学数学教研暨我校“送教下乡”活动,执教《圆的认识》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驾云》校报,细中求活。认真做好《驾云》校报第四版的组织、采写、栏目策划、修改、校对工作,一年来共完成了期。下阶段将努力尝试新的风格、资料、特色,比如想增加校报的亲和力,改善美工等。

其他工作,稳中求实。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组织选拔各学科中青年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及评选工作。认真撰写各种总结、讲话稿、方案及各类通知,其中有《你追我赶共同发展——“我为我的教学(管理)岗位订目标”工作回顾与展望》、《与时俱进谋发展,素质教育谱新章——浔中镇年教育工作总结》、《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细则(修订)》、《精细管理促发展,和谐共进谱新章——浔中中心小学秋学校工作总结》等;组织好各类比赛,如组织教师说课比赛活动和学生绘画比赛;月,组织学生硬(软)笔书法比赛活动;月,一、二年级讲故事比赛活动;,组织开展“亮我才艺,秀我风采——浔中中心小学'教师才艺展示’”活动等。月,本人参加县教育系统廉政文化书画作品展获二等奖,书法作品一并在第三实验小学展览。

三、让不足成为动力

生活不会亏待进取进取的人,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勇敢直面自我的不足——业务技术不够精堪,开拓创新意识有些淡薄,工作缺乏主动性、对数字敏感度偏低等。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将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勤练内功和提高专业知识、技巧,扩大个人的信息来源和广泛的沟通技巧,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各项工作。

二:蜕变:任何的改变对于一个人都是艰难的,我将按照新的工作路径去改变一些态度、方式或思路。多学习、多实践,尽早提高自我的管理水平,增加管理主动性,在行动中时刻提醒自我在做什么,问问自我做的对不对,做的是否到位,怎样样才能做得更好,努力做一个有长远规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