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59: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嫦娥奔月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园中秋国庆活动方案一:
引言:中秋节快到了,给老师们发个关于中秋节的教案,希望用的上.
本主题的目标是体验中秋节美满团圆和喜庆丰收的快乐气氛,加深对父母和亲人的感情;在参与中秋节各种活动中能大胆自信地表现自己;在成人引导下,学习寻找、搜集资料,并学习交往、合作与分享;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祖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节日有很多,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儿对其有深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由于幼儿对民间节日、习俗了解较少,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时涉及到社会、语言、艺术、科学等领域,教师可采用参观、讨论、搜集资料、展示成果、动手操作、文艺联欢等活动形式来组织教育活动。
一. 幼儿发展目标与主要内容:
1、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2、知道教师节、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节日的名称日期,进一步了解这些节日的社会意义。
3、积极参与各种节日的筹备及庆祝活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师指导建议:
(一)传统节日 中秋节
1、环境: 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反映中秋节的环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饼、水果;制作各种灯笼;张贴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挂图、画有观赏月亮的图片等。
2、游戏:“月饼加工厂”。 教幼儿制作各种月饼,做好的月饼装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卖,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动:
(1)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传说,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创编表演童话剧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进行表演。
4、观察活动: 请幼儿在节前节后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月亮变化日记(从小月牙开始观察记录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儿自己观察并将结果画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园共育:
(1)指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大小变化。
(2)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3)中秋节前夜,家长带幼儿来幼儿园进行“庆中秋晚会”。可做月亮变化日记展、表演节目(尽量让幼儿自己准备),将从家中带来的食物与大家分享,用望远镜观察中秋节的月亮等。
总结: 活动自始至终都应让幼儿直接参与,使每位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并获得愉快、自信的内心体验,让幼儿亲自感受和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家长可通过赏月、家人团聚、欣赏精彩的传统节目-----中秋之夜联欢晚会,给孤寡老人送月饼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幼儿园中秋国庆活动方案二:
活动主题:
"中秋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每当"中秋节"来临之前,商场里的月饼、灯笼琳琅满目,孩子们对此变化也有所察觉,也有孩子会带灯笼来园玩,日常交谈中也开始涉及到"中秋节"的话题,为此,老师引导孩子开始了这一佳节的主题活动。
主题目标:
1、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的习俗,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通过品尝月饼、观赏月亮、学习歌曲、欣赏中国结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3、乐意参与活动,愿意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来感受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
4、通过观察、动手操做、品尝月饼活动,体验在集体活动中交往、合作、分享的快乐。
主题预知思考网络:
1、查一查,听一听:
来历--中秋节、团圆节、丰收节;习俗--各地习俗(如:北京地区"送兔爷")2、做一做,看一看:制作月饼;装饰"月亮";制作"月亮";给亲人祝福3、尝一尝,说一说:
品尝月饼--种类、味道、制作(外形、材料);茶--茶文化(来源、茶道)、种类(名称、颜色、外形)、作用--(保健、治疗、休闲、工业)、参观茶叶店4、讲一讲,唱一唱:
中秋节的祝福、中秋节的古诗、中秋节的故事(嫦娥奔月)、中秋节的音乐、赏月(月亮的秘密、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月圆、月缺)环境创设:
1、主题墙饰:
收集图片、幼儿作品布置"各种各样的月饼"、"月亮的变化"、"不同的茶具"、"各种各样的茶"、"茶道表演"等主题墙饰。
2、各活动区:
美工区:提供各种材质的纸、模具、牙签及各种基本材料等让幼儿进行"装饰月亮、茶壶"、"制作月饼、茶具"等活动。
阅读区:收集相关的图书、图片、广告画资料,供幼儿阅读与讲述。
益智区:各种月饼及月饼盒实物、各种茶叶实物、多种塑料刀叉等,可引导幼儿进行"茶的作用、形状"分类统计;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过程等。
角色区:收集各种茶具、茶叶、月饼盒等实物进行扮演。
家长工作:
1、与孩子一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秋节的来历,讲讲一些相关的传说;在过程中可与孩子介绍中国其他的传统节日。
【关键词】创新教法 构建 语文 高效课堂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呢?通过实践摸索,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要着眼于课程目标,特别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认真贯彻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有利于终身发展的知识能力建构。
一、创新教法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
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为师生开辟了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大部分教师已率先运用“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大胆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观念转变了,课堂形式也多样化,传统教学中“教”在前、“学”在后的“教师一言堂”场面被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生动局面所代替。
(一)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
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小学生每堂课仅40分钟,而教师传授知识需要时间,师生双向交流需要时间,因此40分钟对教师对学生都是极其宝贵的。怎样才能充分地利用好这40分钟呢?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巧问、精讲,压缩问与讲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训练说、读、写。也就是要将教师传授知识的时间,师生双向交流的时间以及学生实践的时间三者恰当地分配好,并让它们相对独立而又互相渗透,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选择和运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因此,对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课文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阅读课文就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所以,教师应采用自读笔记、模仿类比、合作讨论、练习互评等方法,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相应的讲读课文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课文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提醒学生把读和说、读和写结合起来,即在阅读时口、手、眼、脑并用,以提高阅读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师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字词能力、理解句子能力、质疑问难能力、分析段意的能力、归纳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的能力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如讨论、发言、游戏、表演等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训练学生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因为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得提高的前提。“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章的内涵在不断地阅读中就能体现出来,而且在广泛的阅读中也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学生阅读的同时,让学生随手写下读书感受、心得,在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科学分组,合作探究,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具有科学性、序列性的教学活动。开展合作学习,就必须组建学习小组,科学分组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组内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谁组织、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干什么等等。总之,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角色,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但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能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小组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探究学习的质量。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保障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三学段的阅读量达到145万字到400万字。”因此,语文教学除学习课本内容之外,还必须完成阅读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内用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首先对阅读对象进行指导,即根据学生的年龄、学生的知识现状、本人的兴趣等方面帮助学生选择什么样的书。其次是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是让学生养成边读边写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能根据所读书的内容选用不同的方式写读书笔记。最后,让学生养成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自己解决困难的习惯。
四、巧设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小时候,喜欢听故事。爸爸在冬天的夜晚为我们讲《白毛女》,“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在与喜儿同悲共喜时,对自己的贫困生活有了满足感,毕竟比喜儿强多了。故事就像一块磁铁,牢牢地吸引着我们姐弟四人,晚上坐在床上听故事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于是,从《白毛女》到《牛郎织女》,再到《嫦娥奔月》《杨门女将》,爸爸总有得说。故事成了那个年代我们最美好的记忆,爸爸就像是《月光启蒙》里的母亲一样,给我们清贫的日子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点燃了我们姐弟热爱文学和艺术的心灯。虽然我并没有成为孙友田那样的诗人,但却爱上了读书,爱上了语文教师这个职业。我也时常在想:我该做个怎样的语文老师,我该在小语这块园地里做些什么?
农民的一亩三分地,春种棉,夏栽秧,秋播小麦冬育桑,都是有讲究的。我们在自己的“园地”里同样应该做出些名堂,收获些喜悦。这样,才能体会到做语文老师的快乐。
瞧瞧这些语文人,他们的“名堂”在哪儿?
薛瑞萍:一个孜孜不倦的朗读者
薛瑞萍,网名看云。她虽自称“布衣”“草根”,但却有着普通教师难以企及的广博精深的专业素养以及开阔睿智的人文视野。我读过她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书声琅琅的三年级》《破茧而出的四年级》,佩服她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敏锐的思考与观察力。她的“名堂”就是自己爱读书并坚持不懈地带着自己的学生读书,而且是高品位的读书,这一读就读出了名堂。作为一个“草根”教师的她,展示的是一个有信念、有精神的知识个体对其周围环境和社会的改变的力量。
戴建荣:读之、唱之、吟之、舞之
第一次听到戴建荣这个名字,是在浙江绍兴的中华经典诵读研讨会上。一个年轻阳光、充满朝气的男老师,上的居然是古诗。古诗,很多人不敢上,觉得要有一定的生活积淀和文化底蕴,才能演绎好古诗句中的激昂或哀怨。在不解和期待中,聆听了他的课,读之、唱之、吟之、舞之,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向所有人展示了他极其丰厚的文化底蕴,着实让人耳目一新。伴随着他的一举手、一投足,大家都沉醉在中国古典文化的意境中了。戴老师在传承古典文化精髓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做出了自己的名堂。
像他们这样的名师还有很多很多,于永正、贾志敏、王崧舟、窦桂梅、薛法根、孙双金……你会说,他们都是名师,我们不能跟他们比。那么,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能够做什么呢?这也是我时常会想到的问题或者说是发出的疑问。事实上,谈这个话题其实是自己多年来的一个遗憾,也可以说是对当下年轻教师的一种期望和友情提醒。做老师做到麻木状态是一种失败,要使自己喜欢它,依恋它。一个 厌倦生活的人,生活也同样讨厌他。看着一块好端端的田地里长满杂草,蛇鼠出没,你会恐惧。如果在田里种上瓜果蔬菜或者绿草鲜花,你会是什么感觉?我回到乡下,最喜欢到菜地里去转转。看看菜园里各色蔬菜瓜果,心生喜欢,还会想象着父母在地头辛勤劳作的情景。只有这样,人活得才有劲头和盼头。
我1985年参加工作,回想起来,觉得做语文教师,可以做也应该能够做到的事情至少有这样一些:
一、 多读点书
读书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不要光看教学杂志和教材、教参。以前,我曾天真地以为,语文教师只要有一本教参就行了。工作后才发现,语文老师不能当教参的“搬运工”,那会使自己没有一点职业的技术含量和精神。要提升自己,必须多读书,读各种书,这是必须的功课。大凡有所成就的语文名师没有哪个不是饱读诗书的。要读出文化底蕴,读出专业水平,读出文化视野。为什么我们读教材读不出东西,总觉得没有什么好讲的?于是,“教什么”成了当下研讨的重要话题。语文老师连课堂上教什么都没有搞定,就谈不上“怎么教”。其实,这两个内容都是语文教师很花工夫的东西。它需要技术含量和专业水平。鲁迅说:在我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读了,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在《绞刑架下的报告》里的开头写道:从门口到窗户是七步,从窗户到门是七步……读了,你又作何理解?如果我们的学生在作文中写:我吃了两个包子,一个是肉包子,另一个还是肉包子。你又该如何评价?这需要技术。我们语文老师必须掌握和拥有这种技术。
二、 多上点公开课
上公开课能锻炼自己,这是毫无疑问的。经过公开课的打磨,你会发现自己有时真的有种脱胎换骨的改变。年轻时不懂,怕上公开课,上不好难为情。我工作不久学校便安排上公开课,记得来听课的老师很多,还记得自己上的是三年级的《海底世界》。记不清教案是如何设计的了,只记得黑板上被我画满了梭子鱼、气鼓鱼、海参、乌贼,还有海带等各种海底植物,最后是两个中心词语: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上下来的,只记得按照教学的程序往下走。此后,我便经常上公开课,上多了,也渐渐悟出了一些语文课堂的真谛。
在追求了一段“行云流水,波澜不惊”的公开课之后,终于发现,课堂应该是自然本真的,有曲折的课堂犹如蜿蜒的小溪,自有一番淳朴动人的风景,于是,不再牵制学生,而是顺其自然,还其课堂应有的真实面目。这是公开课给我的历练和启发,我也在公开中逐渐成熟。可惜的是,事情总是这样,当你懂得的时候却常常不再拥有这样的机会,当我懂得的时候,却被“35岁以下青年教师”这道坎给拦住了。如果能够回到年轻时代,我会倍加珍惜上公开课的机会。
三、 多写点文章
写作,是语文教师必练的看家本领。我们的生活太鲜活了,有太多可圈可点的教育生活可载入文字。薛瑞萍的“班级读书日志”不就是她的教学生活的原始记录吗?贴近生活的东西,老师们爱看,自己读着也喜欢。要思考着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这样的记录需要毅力,需要反思,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
四、 多做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