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土保持知识

水土保持知识

时间:2023-06-02 09:59: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土保持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土保持知识

第1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经济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我国社会建设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国内的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多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做出了较好的成绩。水土保持工程对于促进有水土流失情况的地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最开始国家提出治理水土流失的问题以来人们始终关注着国内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国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直都在支持着国内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发展。从国内水土保持工程的起步阶段到现在的基本发展阶段,国内水土保持工程给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逐渐的趋于成熟但是与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国内的水土保持工程事业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1国内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国内的水土保持工程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并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始终很难使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达到让人满意的程度[1]。没有做好国内的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控制,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内的水土保持工程发展的时间较短导致质量控制还不是很成熟,还有就是水土保持工程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较高,以及与其他的工程相比水土保持工程具有较大的特殊性。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的工作任务是对水土保持工程的合同进行管理、结合工程合同的主要内容来对水土保持工程的节奏、还有工程中的施工成本投入、以及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同时对于水土保持工程的不同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在国内水土保持工程的管理工作方向比较明确,但是在实际水土保持工程管理工作中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从而导致了国内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

2关于水土保持工程中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2.1没有很强的责任意识,较低的技术水平

在国内水土保持工程的发展时间不是很长所以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整个领域拥有专业知识以及较高技术水平的人不是很多,同时在国内的水利工程保障部门的基层队伍中一些检测和质量管理的人员对于水土保持工程也没有较深的认识,所以在水土保持工程中含有较强质量控制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的人员很少。近些年来国内不断地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质量的控制但是在在某些区域常常走形式主义,对于“质量第一”的方针只是随口喊喊而不去具体的落实,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水土保持工程中工程经济利益与工程质量之间常常会产生冲突,而大大部分的建设单位选择提高工程经济利益放弃工程质量。

2.2水土保持工程还不具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因为在国内水土保持工程的发展时间不长所以我国的水土工程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因为国内的水土保持工程还没有形成合理、有效、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而使水土保持工程中质量监管以及质量控制等等一些职能和责任部门经常发生错位的情况[2]。由于职能分工存在错位的情况进而导致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管控无法落实到位,对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3水土保持工程质量的检测设备不足,检测结果不够准

确虽然在我国水土保持工程的发展时间不是特别长,但是国内拥有一些检测水土保持工程质量的设备,可是在大部分的小型水土保持工程里面却依然使用看、摸、敲、打的方法来进行检测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使用看、摸、敲、打的方法往往都是利用人的肉眼做判断,判断结果存在很大的主观性使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大大降低,往往不能客观的确定出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是否满足设计标准和使用要求,所以严重的影响了水土保持工程质量的有效检测。

2.4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得到及时的资金周转

在我国的水土保持工程施工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通过法人评价和治理工作进行工程费的核减,造成了在国内的水土保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无法获得及时的工程款注入或者注入的工程款较低导致无法满足施工的要求影响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质量,特别是在我国的部分小型水土保持工程中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2.5国内水土保持工程缺乏有效的合同管理

在国内的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建设期间常常因为项目的招标单位缺乏很强的合同意识从而对于承包单位以及招标单位的职责与功能没有进行严格的划分,导致水土保持工程在出现质量问题时无法准确判断责任归属的问题产生。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如果出现工程质量的问题由于责任归属不明确导致双方都不愿意承担责任不去解决问题,导致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严重影响了水土保持工程的进度与质量。随着国内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落实我国的水土保持工程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为了有效提高和确保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需要不断地去对水土保持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落实。通过不断提高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不断完善。对于水土保持工程质量的管理要深入了解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使命,加强对保证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意义的认识[3]。同时在质量管理工作中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使自身的水土保持工程专业知识以及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及时解决国内水土保持工程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3水土保持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

3.1提升水土保持工程质量管理队伍水平由于国内的水土保持工程起步时间不是很长同时发展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在水土保持工程中负责质量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水平以及综合素质不够高。如果想要进一步的提升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水平,首先必须要从水土保持工程中负责质量管理的队伍建设入手[4]。通过加强水土保持工程负责质量管理的队伍建设,提升他们水土保持工程质量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对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知识以及重要性认识进行系统的培训,从而提升水土保持工程质量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

3.2促进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体系不断的完善

在我国能够有效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工程就是水土保持工程,所以为了不断地促进国内的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建设的稳定发展必须要保证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结合国内水土保持工程的特点以及作用建立一套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并加以不断地完善,将水土保持工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责任进行准确的划分从而有效的实现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控制。

3.3编制科学的资金使用计划

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如果没有编制科学的资金使用计划那么就无法对承包商的进度款申请以及进度计划进行审核,所以在水土保持工程的初步设计通过主管部门审批以后就应该进行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从而保证对承包商的工程投资进行有效审核。

4结语

水土保持工程是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工程,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要不断的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管理,对于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进一步保证我国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同时促进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巨红艳.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7(5):00208~00209.

[2]刘璇.新时期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措施的相关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9(30):121.

[3]刘英.关于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技术的探析[J].大科技,2017,24(5):52.

第2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学理念;学科基础课;专业课;思想素质课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171-02

“十二五”期间,水土保持规划、监测、信息化等基础工作整体成效显著[1]。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为水土保持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理念、新任务和新要求。本文针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课程教学现状,从教学理念入手,对水土保持专业课程设置及结合方式进行探讨,提出了“基础理论课与专业基础课相结合,思想素质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专业课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研究生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目的在于打通与规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解决当前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几个问题。

一、高等学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现状

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已有30余所院校开设了此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设置按照课程属性的差异可具体划分为通识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方面。通识教育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专业教育则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训练[2]。基础理论课是农林院校各个专业都开设的课程,主要以数理化为主,以满足农科专业的需要和服务于专业为基本任务。下面着重介绍一下该课程的现状:

1.学科基础课存在的问题。学科基础课类似学科大类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连接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主要包括土壤学、水文学、气象学、生态学等课程。但是,目前农科院校学科基础课以课程的自身体系为中心,不同的专业制定同一个授课计划,全面灌输农科院校统编教材所涵盖的知识点,即同一门课针对不同专业的教科书、教学大纲、讲课内容,重点及案例无差异,脱离专业,不能很好地为专业课服务。教学内容的选择没有根据专业不同而选择不同。

2.思想素质课存在的问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增强其法制观念,也可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改善其知识结构。但该课教学内容较多,一个学期40学时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堂教学根本无法使学生构建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而且缺乏实践活动。同时,该课程缺少与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的灌输。就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而言,它属于《国家环境保护法》的范畴,具有专业自身的特殊性。但整个法律基础课都没有对和专业密切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做简要介绍,学生只知有其法而不知其内容。

3.专业课目前存在的问题。所有专业课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一个科学合理的体系。近些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的产业结构调整,水土保持学科的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但受教材和大纲的约束,尤其是生产建设项目的需求使专业课程产生的新的教学内容,生产中应用的新的方法和新的科研成果不能及时更新到教材中,导致专业课内容严重落后于现实生产实践的需求,无法满足社会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人才的需求。

4.研究生教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研究生教育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和科教领域培养管理型和研究型人才。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取决于培养单位所提供的课程教学、科研训练、导师指导的质量等多方面。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研究生的课程教学质量不理想,受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强、教师的科研水平有限和课堂教学内容陈旧等多方面影响,研究生思维视野较窄,前沿知识不足,抑制了研究能力的提高。

二、强化教育教学理念,提升培养质量

1.基础理论课与专业基础课结合。基础课的知识点应向专业知识迁移,为专业课程的教学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准备。基础课必须密切结合专业的需求进行设置和讲授,达到基础课教学为专业核心课教学服务的目的。我校气象学课程除了讲授与该专业紧密结合的知识点外,还加强了对气候学等方面知识的讲授,要求学生掌握与水土保持联系密切的气候气象综合问题的分析方法。

2.思想素质课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思想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思想素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能使学生联系社会现实生活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能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思考人生发展道路。学校应鼓励大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多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以及社会服务等活动。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学生多次参加大学生科创项目、卓越工程师计划和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

3.专业课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目前,社会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的需求大致有以下类型:一是,很多具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环境评价业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二是,一些从事水土保持规划、管理与监督的管理型人才;三是,少量科研教学能力较强的研究型人才。因此,为了适应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水土保持与荒漠化专业的专业课教育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首先,我校在2014培养方案的设置中,删除了一些陈旧过时的或与生产实践脱节的授课内容,增加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水土保持工程监理》、《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等工科课程。其次,与企业签订《合作与协同育人协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供足够的生产任务或生产岗位用于安排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培养学生在生产第一线进行水土保持规划和方案编制、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的实际应用能力。

4.研究生理论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研究生教学是以科研为基础,以研究为载体,培养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的教学活动,核心是培养学生自学以及独立思考科研问题的能力。研究生课程理论教学应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即科研实践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掌握实际科学研究中的原理和方法。理论教学应以引导式和探究式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强调对研究生思维的引导与启发。通过对学科前沿的关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热情。主讲教师利用小部分时间讲授某课程的主要内容、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和趋势,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与最新的科学动态。剩余时间让学生共同参与对科研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讨论中注重对学生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收集、整理文献资料的方法,强化研究生的科研、创新、独立分析和工作的能力。

新时期,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建设以专业教育为基础,通过扎实的教学理念、培养方案和实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培养了大批具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知识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历史悠久,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该专业已成国家级特色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将凝练的“四结合”教学理念引入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中,既有益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又能提高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大批德诚兼备、专业精湛、勇于创新的具有水土情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震.回顾“十二五”展望“十三五”水土保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J].中国水土保持,2016,(1):1-5.

[2]王宏斌,王金发.创造优质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J].中国大学教学,2013,(3):37-39.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Idea of the Four Combin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Take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Specialty as an Example

TIAN Peng,WU Fa-qi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Xianyang,Shaanxi 712100,China)

第3篇

[关键词] 水土保持;开发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S157

武安市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南部,地处山丘区,全市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地。全市辖22个乡镇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502个行政村,78万口人。全市水土流失面积1268.9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0%。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建设项目增多,导致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旱涝灾害的频繁发生,已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市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任务很艰巨。

1 武安市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水土保持法》的颁布实施,为武安市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武安市水利局作为作为具体负责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部门,设有“武安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局”,具体负责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项目所在乡(镇)分别成立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指挥部”,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我市交通、水利、煤化工、矿山开采、水泥建材、房地产等基础设施和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大量上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土石方开挖、填筑等活动极易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植被也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特别是在山区、丘陵区修建的交通、水利、煤化工、矿山开采、水泥建材、房地产等项目,由于项目区地形复杂,致使施工难度加大、弃渣量大,给周边地区带来极大的生态安全隐患,甚至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为此,我们建立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以项目为抓手,从源头上做好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做到项目开发与生态保护并举。

2 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生产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应当验收水土保持设施;水土保持设施未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生产建设项目不得投产使用”。但从实践看,落实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存在诸多问题。

1.方案编报率高,但水保设施验收率低

从我市的开发建设项目来看,主要集中于交通、水利、煤化工、矿山开采、水泥建材、房地产等行业,这些行业项目的方案编报率接近100%。目前我市大中型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较好,小型开发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落实较差,主要是小型开发建设项目变动比较大,项目变动后未能及时重新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率相对较低。

2.设计变更程序执行不到位

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经审批的项目,如性质、规模、建设地点等发生变化时,则项目单位或个人应及时修改水土保持方案,并按照本规定的程序报原批准单位审批。但目前做设计变更的项目较少。

3.重永久设施、轻临时设施现象突出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往往注重永久性的水土保持设施建设,不重视临时性的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在检查中发现,若水土保持设施属永久性的,则一般落实得较好。如公路面植被恢复、高路堑开挖面的拦挡防护墙等设施落实较好,而诸如施工场地临时性排水沟、沉沙池等水土保持设施,落实较差。

分析原因,一是水土保持意识淡薄。水土流失防治主要在施工期,而有些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则认为,只要工程完建后没有水土流失就算达到目标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水土流失没有关系,乱弃土弃渣现象较严重,且防护措施不到位。二是行业管理制度不同,导致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率低,如房地产、医院等建设项目一般没有项目综合竣工验收环节,单项工程验收后就直接投入运营,造成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环节无法起到把关的作用。

3 对策与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法制意识

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社会上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理解并不深刻。要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法制意识,必须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力度。一要明确宣传对象,既要面向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又要面向监理单位;二要注重宣传内容,强调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主体,告知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等;三要宣传方式多样化,可以通过分发法律法规小册子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还可以邀请新闻媒体对拒不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水土流失严重的建设项目予以曝光等,以督促建设单位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方案,防治水土流失。

2.健全、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

虽然水土保持法已重新修订,中国幅员辽阔,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各省(市、区)根据自身特点出台地方性法规,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政策,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在确定行政处罚额度时,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绝对不能太低,以免让违法者觉得违法成本低,从而无视法律。

3.加强监督管理,落实“三同时”制度

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管理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事前管理是指在项目前期工作中把好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关。应由地方政府出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工作规定,根据建设项目的不同行业、规模,按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分类管理。事中管理是指在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落实过程中的监督管理,这是“三同时”制度落实的关键环节。一要建立水土保持巡查制度,规定对每个项目的检查次数每年不得少于两次;检查分常规检查和汛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项目建设进度、“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建设程序等,重点对项目涉水区域、河道两岸、高开挖边坡及弃渣处置情况进行检查,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确保汛期河道行洪安全和边坡稳定。二要加强业务指导,检查中及时告知建设单位应尽义务和注意事项。如及时告知建设单位方案设计变更程序及水土保持设施资料整理、归档要求等,以利于项目竣工后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的顺利开展。三要加大执法力度。若项目存在严重水土流失现象,且建设单位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则必须依法严肃查处,决不能手软。事后管理是指项目竣工后的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设施验收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前期水土保持工作的评估、认定环节。建议对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实行分类管理,分为专项验收、竣工验收两类。都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相关部门参加,把好项目竣工验收关,推动水土保持工作走向规范化。

4.加强培训学习,提高行政执法能力

行政执法要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需求,与时俱进。行政执法人员要练好“内功”,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一方面,加强学习,吸收新时期、新形势下水利行业的新知识、新业务,强化法学理论知识,指导执法实践。另一方面,在执法实践中不断巩固理论知识,以实践经验强化理论成果,并不断创新,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要求,提高执法能力和工作效率,从而推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字:水土保持;河道治理;水土流失

中图分类号:TV861 文献标识码:A

做好河道治理的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可以使河道长期发挥使用效能,也是维护生态的平衡重要手段,针对当前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可以结合河道治理工作特点,制定出有效的水土保持策略,强化河道水土整治,能够有效避免水土流失。以下本文对此做具体介绍。

1强化河道治理水土保持工作的意义

在河道治理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因风沙、气候等自然因素对河道的侵害,还可以有效保障河道周边生态坏境,降低河道质量危害。且在河道治理中,依据水土保持理念进行施工,还可以使水土保持理念深入人心,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降低河道周边的水土流失,减少河道周边沙漠化的发生几率。采取防风固沙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河道的抗风、抗旱、耐沙埋能力,不仅是利国利民的事业,同时也可以为后代造福,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经途径。做好相应的水土保持工作,保护好水土资源,改善当地公路的水土流失状况,降低因水资源短缺而对国民社会经常产生的影响,保护水土资源,还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助于保持当地的水土资源,还可以减少河道周围沙漠化的发生,具有实际的价值意义。

2当前河道治理水土保持的弊端及原因

2.1水土保持弊端

在当前河道治理施工中,在水土保持的执行方面,还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措施,不仅在施工中没有相对的制约规程,而且对于破坏水土的情况也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此就导致一种恶性循环,人们对河道施工中的水土保持观念不够重视,不仅使河道周围环境恶化,也将会导致河道周围生态遭到破坏。缺乏水土保持理念,对于河道治理中,对于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来说,都没有水土保持理念,并且也认识不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因此也就缺乏在施工中对水土资源的保护,影响河道的使用寿命。在当前的河道治理中,还缺乏成立专门的水土保持组织,缺乏对河道治理中水土保持的方案规划,不仅不能结合河道治理施工的实际情况分析水土保持工作,对河道治理施工中的水土保持也不能进行有效监督,使得实际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还有待完善。

2.2水土流失原因

我国河道治理投入比较低,不适应当地的水土流失治理需要;再有就是治理措施科技含量低,并且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水土保持知识,水土保持工作实施走就片面化也缺乏专业的理念支持,导致河道水土保持工作有所欠缺。

3河道水土保持的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河道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以及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针对水土保持面临着种种情况,必须加大水土保持的投入,实施河道的护岸工程建设,制定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方案,制止我国河道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

3.1做好水土流失监测工作

在河道治理工作中,可以应用地面监测、调查监测以及现场巡查的方法,监测线形开发建设项目中不同地表的扰动类型以及侵蚀强度;并且还可以应用调查监测方法,收集河道治理工程土壤、植被以及气象、水文资料,分析河道治理段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收集整理地质情况、常规气象资料、当地的气候特征、当地的年均气温、极端气温、年均降雨量,通过野外实地踏勘,抽样选点进行调查。可以通过现场巡查方法,根据线形开发建设项目中的水土流失阶段性特征,定位观测水土流失动态,防止雨滴击溅植物根系,有效稳定坡面土体。

3.2做好河道治理水土流失预测工作

在河道治理施工过程中,应该做好施工日志,描述技术现场情况,对于苗木种植、人工种草、土方筑埂、水平沟等,都应该有详细的记录,根据河道的水土保持监测结果,计算、分析项目的弃土与取土量采用数学模型法预测分析水土流失情况,根据路段的原地貌、损坏土地、植被面积,预测损坏水土保持的设施数量,并分析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做好水土保持工,根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应该对沿河路基防护做好水土流失防护,不仅可以避免水浸淹以及冲刷路段,并且还可以优先考虑植被防护的措施,选择草皮等根系发达的耐旱草种,不仅可以降低水土流失的速度,还可以有效保护河道两边的水土。

3.3做好河道周围绿化

在河道治理中,为保障其水土不流失,在河道侧绿化中应主要考虑保护路基、美化景观功能,选择易护理、具有观赏价值的绿化树木。并且在施工中,应该针对质边坡、土夹石边坡、严重风化石质边坡施工中,可以根据河道边坡高度、岩土条件以及环境条件等,采取撒草籽以及喷播植草护坡措施,从而起到河道迅速绿化、稳固边坡目的。严禁乱砍乱伐沿线植被,从而可以营造良好的外部施工环境,保证河道治理项目的顺利进行。并且还应该做好对于河道的水土保持工作。

3.4加强河道水土保持宣传工作

在河道治理中,根据我国颁布的水土保护法,应该强化水土保持宣传,使人们可以正视以及重视河道水土保持工作,可以通过宣传画、网络媒体、报纸等形式,向人们展示水土保持的重要性,通过执法监督,防止河道治理中的水土流失。 搞好河道水资源管理工作,保持河道常年不断流,以此可以补给地下水,增加河道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库、河道的淤积,尽量避免点源污染。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切实做好河道治理中的水土保持工作。

结论

综上所述,在河道治理工作中,应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及方法, 动态监测分析河道治理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成因、水土流失数量、水土流失强度、水土流失影响范围、水土流失危害,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案,管理河道水资源,不仅可以保护水土资源,还可以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防治河道水土流失。

第5篇

关键词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51-02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面临的水土资源压力也在不断增加,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土壤退化、环境恶化,进而削弱生态系统的功能,危及到人们的居住环境安全及生态安全。但是我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又需要依靠土地,因此,水土流失不仅仅是环境资源的问题,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如此形势下,研究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对实现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原则

1.1 责任对等

在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中,需坚持“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基本原则。如果某一方造成水土流失,就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经济责任,做出相应的补偿。而受益的一方应该同破坏者一起承担一定的补偿。只有将水土保持从原本的政府行为或者是公益行为转化成为补偿与投资的经济行为,才能增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调动生态保护的积极性[1]。

1.2 因地制宜

由于我国土地面积大,地区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各个地区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也有所差别,因此,在水土保持工作上就应本着“分区施治、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与特点,再结合当地经济状况,做好针对性的防治。

1.3 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

目前,考虑到国内市场还欠缺完善度,再加上水土保持属于公共性的物品,很可能造成市场失灵,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做好相应的宏观调控。另外,将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发挥出来,做好水土保持相关者利益的调节,就能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加以完善。

1.4 循序渐进

目前,国内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依旧处于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阶段,因此,还需要在相互结合中,不断积累经验,同时以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实现发展,不能操之过急,不顾实际情况。

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补偿的适用范围

从理论角度分析,水土保持的适用范围就是水土流失的范围,界限的划分在于水土流失是否会对当地以及周边造成影响与危害[2]。在这一问题上,风沙区、山区以及丘陵区都不存在任何意义,关键在于平原区是否能够接受。就个别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平原区域的河道、灌区容易出现淤积现象,需要定期进行清理,但是泥沙来源不仅有上游区域的输送,也有当地的人为活动,因此,很难将责任明确。再加上系统化的调查与观测的缺失,相关人员很难摸清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但可以肯定平原区存在水土流失与影响,因此,纳入水土保持生态补偿范围也是应该的,但是补偿标准上应该低于山丘区域[3]。当然,无论是哪一种区域,都需要做好认真的调查、研究、细化,才能确保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

3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主要途径

3.1 注重生态保护意识培训,加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鉴于人们自身模糊的生态价值认识,只有加大宣传力度,向全社会宣传“环境有价”这一理念,才能做到“利用者补偿、污染者付费、破坏者恢复、开发者保护”。另外,上至领导层,下至普通公民,都应该保持强烈的生态环境意识,同时还要懂得生态功能区的维权意识,这样才能培养水土保持生态机制补偿的自觉性。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形成生态环境并非是免费的观念,而是以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作为基础,对其实施奠定浓厚的舆论基础。

3.2 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由于开发建设项目会对水土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国家也不可能因为破坏就去禁止,但是同样也不可能允许破坏一直持续下去。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同时,就需要通过经济的杠杆来对建设项目的破坏程度加以调节,从而达到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相互平衡的状态[2]。因此,我们可以做出如此的设想:第一,对公路、矿山、铁路等会严重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的开发项目,需要将其征收费用的起点提高,设置最低的起征额度,将开发建设的成本增加,使得其使用落后技术的成本要远远高于新技术的使用,这样也可以将水土资源破坏性项目入门的门栏提高,将水土资源严重破坏的减少转变成一种恢复行为、自觉保护行为。第二,对于水土资源的破坏程度,也可以尝试通过累进制来进行费用的征收,缴费的程度与破坏程度之间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进而诱导建设单位不断地开发新工艺,希望利用新的方法将水土资源的破坏减少,以此来降低生产建设成本。在价格杠杆作用下,在减少水土资源的破坏以及增加建设项目开发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其余的经济杠杆,如贴补等方式,对于生产建设过程中破坏水土资源要远远低于平均水平的项目,可以进行适当的经济平衡,这样就能实现破坏越小,贴补越大。这样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在建单位尽可能少去破坏水土资源[4-6]。

4 结语

一直以来,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在真正实施环节,能够将其落实的却很少。综上所述,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利用能够有一定的借鉴与推动作用,能够真正地动员全社会都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让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逐渐趋于科学化、规范化以及法制化。

5 参考文献

[1] 中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课题组.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9(8):5-8.

[2] 仲艳维.潮白河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及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4.

[3] 姜德文,郭孟霞,毕华兴,等.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与机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6):93-98.

[4] 胡续礼,张D,杨树江,等.浅析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及实现途径[J].中国水土保持,2007(4):6-8.

第6篇

关键词:开发建设,水土保持,方案审查。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水土保持方案审查要点

⑴水土流失预测是否科学、全面

水土保持方案是为防治开发建设项目可能或已经造成的水土流失而编制,科学、全面地预测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是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基础。水土流失预测必须做到:①预测方法科学。方案报告书中应明确说明所采取的预测方法和所选用的参数,预测方法(如类比法、数学模型法等)必须具备科学性、正确性和可行性,所选用的参数要科学合理。②预测内容要全面。不仅包括水土流失的形式(如水蚀、风蚀等)、强度、总量(面积和体积)及危害程度,而且对不同区域内的水土流失形式、地貌特征应提出分类、分区说明。

⑵防治责任是否明确

建设单位呈报的水土保持方案应明确划定开发建设单位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范围:①开发建设单位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范围,不仅包括建设区(含工程点占用地和临时用地),还要包括对周边造成水土流失及危害的直接影响区域。②不但要对开发建设单位责任范围的准确面积进行划定,而且要对项目所处不同区段的分段面积进行详细说明。

⑶防治措施是否切实可行

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是确保水土保持方案能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因此对防治措施的审查是审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内容。审查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①方案编制的依据要充分、全面。②要详细划分立地类型,针对不同的立地类型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③防治措施要切实可行。既要按技术标准规范设计,又必须做到分布与配置的科学合理:既要有总体说明,又要有详细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耕作措施等设计;既要有具体翔实的工程量、草(树)种的选择和栽培及配置图,还要有切合实际的典型设计。④要有详细合理的进度安排及分年度投资计划。⑤要有水土流失防治的具体目标,即控制水土流失的程度、水土流失的治理程度及生态环境改善程度等。

⑷设计深度是否符合要求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其内容和深度应与主体工程所处阶段相适应,已建和在建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初步设计或技术施工阶段的深度。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主要是审定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的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对于未达到设计深度的水土保持方案,应严格把关,不予颁发水土保持方案合格证。

⑸概算编制是否规范

水土保持方案的概算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编制,不得违规。审查时必须由专门的概算编审人员进行审查,对各项费用逐一核实并提出审查意见。

2.水土保持方案审查方式

⑴审查专家组的形式

专家组的评审意见是水土保持方案能否通过审查的决定因素,加强和重视专家组的组建工作是促进方案审批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关键。首先,专家组成员须具备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概算编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其次,专家组成员要对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所了解,能够熟练运用有关方面的知识,能科学、合理、公正地审查方案;第三,专家组成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代表性。对大型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查,应邀请开发建设项目所在市、旗(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代表参加,因为:一方面,这些区域是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直接受害者,当地市、旗(县)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当地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专家组应吸收他们的代表为成员,并倾听他们意见;另一方面,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区的地形地貌、水土流失危害程度等相关资料的掌握最为详实和准确;第三方面,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熟悉当地生态环境,对方案中所采取的各种治理措施是否符合当地条件,最有实践经验。

⑵方案审查方式

①理论审查——现场答疑——评审结论

首先,专家组对方案进行理论审查,听取开发建设单位对项目情况的介绍,听取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对方案报告书的具体说明,使 专家组成员对项目情况有所了解,对项目中的水土流失预测、分类、立地类型、防治目标、防治措施、进度安排、资金落实等情况有所了解,从理论上对方案中的措施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判定。

其次是现场答疑。专家组成员通过实地考察,结合理论审查,对方案中的治理措施提出质疑,由方案编制单位进行答复。

最后形成评审意见。专家组就方案报告书的每一章节及编制依据、防治责任范围、防治目标、防治技术措施、典型设计、进度安排防治资金概算进行广泛、民主的讨论,对方案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或整改意见。根据专家组的评审意见,方案审批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对方案进行批复

②现场查看——审查答疑——评审结论

首先进行现场视察。专家组现场听取开发建设单位对项目的介绍,实地考察项目区的自然环境、水土流失现状、地貌特征、立地类型、植被生长情况等。

第7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问题;对策

前言

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级水利水保部门在法规体系建设、执法体系建设、水土保持方案审批验收、水土流失案件查处、“两费”征缴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不断发展和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仍相对薄弱,与当前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值得我们思考!

一、当前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现状

自从水土保持法颁布后,全国顿时掀起了一阵贯彻水土保持法的热潮,同时各个地方政府、水利部门也遵照该法,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政策和法规。为了能够更好的贯彻和实施这项法律、法规,各省市也先后开展了很多执法试点。通过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行政审批体系、监督管理体系、违法案件查处体系和规费收缴体系等都已基本建立起来,下属的市、县、乡、镇等也分别先后成立了相应的水土保持工作机构。例如,江西省赣州市建立了市、县、乡三级比较完整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网络,同时也是我国较早建立监督管理网络的省市。不仅市、县有单列的正处级的水土保持局,而且乡镇也有专门设立的水土保持管理服务站。此外,在各级水土保持机构中都设立了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水土保持的相关工作。大部分水土保持局都建立了专门的生活用房和办公用房,形成了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在打击违法案件方面也有了很好的保障,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持续较好开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建设的进步,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方面显得有些落后,较越来越发达的网络管理系统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当前形势发展要求。由此可见,对我国水土保持管理进行改善也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势在必行的。

(二)现阶段我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水土保持工作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尤其是近几年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修订完善、水土保持机构建设、水土保持专项执法及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作出改善和提高,接下来,笔者就对我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如下分析。

(1)水土保持法规体系仍不完善

2010年我国通过了新的水土保持法,是一重大突破,但我国省、市、县级现行水土保持相关法规制度未及时进行修订,已显现出可操作性差、不完善、强制力不足等特点,已不能起到应有的规范、教育引导和奖惩作用,迫切需要加以修订。只有拥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才能保证我们在水土保持日常管理工作中才有法可依,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2)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不合理

虽然我国各省已经基本落实了管理机构,对相关的管理职责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具体的管理体系上却不是很完善,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例如,由于受到编制的限制,往往会造成专职水土保持监督人员较少,相关的履职能力也相对薄弱。再加上没有合理的经费渠道,缺少取证设备,使得在执行公务时的经费无法获得保障,尤其是不能对执行公务的用车进行保障,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工作滞后问题。其次,一些地方水保工作人员配备不够合理,主要表现为行政人员过多,而业务人员较少,知识结构也不够合理、科学,内部管理也比较混乱,经常出现有事情没人干,而有人又不会干的问题。

(3)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人员的素质整体不高

目前我国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人员的配备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地方的监督管理人员的配置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法律知识水平和水土保持管理方面的技能不足,整体素质不高。

(4)水土保持行政审批、设施验收等不规范、严格

虽然我国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申报和编制上普遍较好,但是在具体的审批和设施验收方面表现的还不是很规范,个别地方还并未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来对水土保持建设进行合理、科学的审批和验收。水利管制的行政机关在办理行政审批(许可)事项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及时审批(许可)或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审批(许可)的申请事项;还有些情况是水利管制的行政机关已确认受理,但未在承诺时限内办结,审批工作不太规范。设施的验收方面也没有严格地执行有关政策,甚至有些地方还停留在纸面上,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工作置之不理。具了解,有些部门在开展水保验收的过程中,基本不看现场,仅凭开发建设单位随意提供的工程图纸、施工总结、现场照片等资料就认定该项目验收合格,将水保验收工作流于形式,只走过场。

(5)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执法不够规范,执法水平不高

一些地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执法不够规范,经常会出现执法不够均衡、重复、多头执法,以及执法不够严格、规范等。其次,有时还会出现管理内容和程序繁琐,不够简化,照搬其他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而这些管理模式并不适合水土保持的管理和监督。

(6)水土保持技术服务比较滞后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虽然是管理的范畴,但是仍然需要技术作为支撑,只有把技术和管理合理、科学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但目前我国在水土保持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比较落后,这就造成了在具体的评估过程中无法进行准确的评价,由此可见,加强水土保持技术服务也是非常必要的。

第8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原因;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水土保持概况

城市水土保持是从城市土壤侵蚀的特点出发,采取与城市功能分区相配套的水土保持综合措施,预防和治理城市开发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水土资源,改善与美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协调持续发展。

城市水土保持的内容不仅包括对城市开发建设活动所产生的新的水土流失的防治、城市环境的绿化美化,还包括对广大郊区原有侵蚀环境的整治。具体包括:监督和防治城镇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监督和防治广大郊区农业开发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治理原残留的“自然流失区”城镇沿河岸(海、湖、库)防护林的建设;水源保护区的水源保护林建设(包括林相改造);城镇固体垃圾的处理;城市化开发中的排水问题;城镇开发中有关水土资源保护的绿化、美化问题。

二、影响城市水土流失的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导致的城市资源短缺 生态环境恶化及人口极速增长等问题给城市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伴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引发了越来越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城市居住环境与安全构成了威胁,制约城市现代化的发搞好城市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建设适宜居住的生态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

1 城市水土保持意识淡薄及法制不完善

城市水土保持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公益事业,涉及各行各业,必须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坚强领导和多部门各行业的协调配合,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但长期以来,许多城市居民对水土流失的危害缺乏认识,在城市建设中,一些开发建设者往往只看重眼前利益,并没有意识到由此引发的不良生态环境问题,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同时,城市水土保持法制观念淡薄,相关法律不完善,宣传教育不够,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不强。

2 城市基础建设引起水土流失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改变了地形,破坏了原有的水土保持设施,从而引起土壤侵蚀,造成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如道路、地下管线、防洪和排水工程等,改变了原有的水系和地貌植被,使水土资源布局改变;房地产开发活动,使地形地、城市布局等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改造、街道整治及房地产开发等城市建设项目是导致城市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3 城市环境建设用地规划不合理

城市绿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及广场用地相比面积很少,而这些用地大部分已被硬化,降水极易形成地表径流。

大量的地表径流遇孔洞或裂缝下泄易形成潜蚀,造成地面塌陷 城市大量使用地下水还将引起地面沉降,加剧地质与洪涝灾害。

4 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固体废弃物引起水土流失

大部分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和工业废弃物随意堆放以及取土采石等活动使原有自然植被受到严重破坏,产生的大量弃土弃渣,污染水资源、阻塞河道、 恶化环境,如不采取积极的水土保持措施,会加剧城市的水土流失。

三、如何完善城市水土保持

1 加强宣传及增强全民水土保持意识

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水土保持科普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全社会关注水土保持,重视水土保持和积极参与水土保持。首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城市水土保持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传媒工具,向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提高全民对城市水土流失的忧患意识和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感,营造一个良好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氛围,同时也为城市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 切实做好城市水土保持的预防监督工作

水土流失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城市开发建设活动不合理。只有加强城市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工作,认真贯彻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督促开发建设项目业主认真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义务,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和措施,按照“谁建设,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把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划分到建设单位,只要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就能从源头上遏制城市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快速稳步发展。

3 科学编制城市水土保持规划

城市水土保持规划要根据城市发展的目标、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对象、内容等,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防洪、城市水资源保护等基地建设相结合,按照现代化的生态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地合理规划。根据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城市水土保持功能分区和城市功能区划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坚持高度协调统一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地编制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合理确定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体系。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应以规范开发建设为主,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目标,坚持同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相结合,同城市功能分区相结合,同城市防洪、水资源保护和绿化美化相结合,分区防治和总体部署相结合,城区防治与郊区防治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突出源头治理,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防治措施体系上,应坚持法制措施、管理措施与治理措施相结合,以法制措施为主导,以工程措施为依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先分类示范后全面推广,先治严重水土流失区,后治一般水土流失区。先重点后一般,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4 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

城市水土保持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工作的新课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如城市水土流失形式、规律及其特殊性的研究、工矿区水土流失及治理措施的研究、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及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标准的研究等。在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实践中,要不断地总结摸索经验,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积极探讨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提高城市水土流失防治的科学水平,为城市水土流失的监测监控及防治规划的制订提供依据,为城市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

第9篇

国家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将水土保持作为我国必须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199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使水土保持走上了法制轨道。今年的“两会”,水利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中央高度重视水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把水利摆在重要位置,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水利工作取得的成绩,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安全、水资源节约保护等水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指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这是相互关联、依次递进的四个层次,最终是为发展生产,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是水土保持的最基本任务。水土流失、水环境的恶化已对天津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危害,我们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宣传力度,除了在有关水利工作会议上进行传达贯彻,还通过张贴水土保持宣传画、报纸、电视、散发传达、巡回演讲等形式,开展广泛的宣传,广大人民群众的水土保持法制意识得到了加强,同时通过执法监督,取得了显著成绩,防止新的水土流失的产生。

二、注重综合效益,改善滦河生态环境

植被的破坏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地表植被覆盖对地面尤其是坡面土壤侵蚀影响极大,植被的减蚀作用主要表现在:植被茎叶对降雨雨滴动能的削减作用,对降雨的截留作用,对径流流速的减缓作用;改变土壤结构,增加入渗‘可以涵养水源,固结土壤,提高土壤抗蚀性作用;植被可以减缓风速,降低风力侵蚀危害。在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树造林,栽种牧草,禁止毁林、毁草;同时对沟、河、路、渠的堤岸坡面布设植被或砌护措施,防止坍塌和冲淤。在河道综合整治中,除抓好河道疏浚、护岸建设外,注重综合效益,在河岸两侧堤顶大搞防护林建设,有效地防治了水土流失。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们这里已经初步树立了高标准的景观河道新形象。并建设了一批疏浚达标、水清面洁、绿化美化、道路配套的河道整治样板段,达到“利水、治水、亲水”的综合效益,为当地居民提供新的休闲场所,为创建卫生城镇、促进都市郊区城镇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三、改良耕作措施,调整农作物生产结构

耕作措施的改变主要是为了增加地面覆盖率和粗糙度。主要方法有:深耕、混播与套播、增施有机肥以及起垄种植等。农作物生产结构的调整要遵循科学、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调整农作物生产结构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应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足本地,面向全国,考虑国际。既要适应农产品市场的现实需要,又要研究和预测潜在的、未来的市场需求趋势,以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数量及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和动态发展的需求。

四、搞好水资源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搞好水资源管理是水土保持的关键,其措施有以下三点:

一是坡面渗蓄、工程拦蓄天上水,使地表淡水向土体深层转化,并保持在地下。因高差形成的势能,在无雨时节,上游的地下水转换为下游的地表水,维持河流用水量,保持河道常年不断流,以补给地下水,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发挥以淡压咸的作用。二是减少水库、江河淤积,使水利工程延长寿命,增加效益,减轻防洪负担。

三是避免点源和非点源(面源)污染通过径流汇入受纳水体,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它形式的污染。这一切都有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都建设景观水利、营造亲水空间的基础。同样,搞好水资源管理可以进一步增强水土保持措施的渗蓄、拦沙效益。缺少水资源管理,就会使陆地淡水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失衡,在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分配上失调;就会使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用水的数量和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生态修复和湿地恢复难以实施;就会损害地表植被,使生态系统功能逐步退化,水土流失逐年加剧。没有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就会失去支撑,失去生机和活力。唯有建立在水土保持基础之上的水资源管理才是健康的、稳固的、可持续的。

水土保持面临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郊区城镇化步伐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进等新情况,我们的水土保持工作要为实现天津总体发展战略服务。切实加大水土保持投入,继续实施河道的护岸工程建设,积极稳妥地抓好基础对城市基建、扩建、改造建设中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的城市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地实现新天津总体发展的目标。论文关键词:江河治理河道水土保持

论文摘要:水土保持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最终目的是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是河道治理的根本,是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源头和基础,是与水资源管理互为促进、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如何进行水土保持,我们结合多年的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应当在水土保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以下几点:

参考文献:

[1]杨家坦.以水土保持支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7(3):4~6.

[2]王跃,周林.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8~19.

[3]段巧甫著,水土保持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8。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培训教材.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28~31

[4]杨吉华.水土保持原理与综合治理.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土保持法知识问答.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

第10篇

关键词: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

1.水土流失成因

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错综复杂,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是自然环境诸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结果。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加剧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

1.1自然因素

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是降水、地形、地质、土壤类型和植被等,其中地形、地质、土壤类型和植被等方面是潜在因素,而降水是主要动力因素。

1.2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的潜在因素,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则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人为破坏植被、陡坡开荒、开山采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破坏水土资源的行为,都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而且呈现出随着人口不断增强的趋势。长期以来,人为违背自然规律的不合理活动是诱发和加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过快及人为破坏,形成了两个难以逆转的恶性循环。一是“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人口增长快,环境人口容量严重超载,不断破坏植被开垦荒地,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耕地(主要是坡耕地)比例过大,农业经营粗放,生产水平很低,天然草场超载放牧,退化严重,不能发挥生态防护效益,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二是“越穷积累越少,积累越少越穷”的恶性循环。另外,滥挖、滥伐等人为破坏活动和近年来生产建设项目不注意水土资源、自然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保护,人为造成新增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而严重的水土导致自然生态平衡失调,生态环境逆向演替,土壤肥力衰退,自然灾害频发,农林牧业产量降低。水土流失不仅成为制约当地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而且还严重威胁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妨碍社会的进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土地退化,沙尘暴频繁发生,泥沙淤积,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洪涝灾害,恶化生态环境,是造成山区区域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1水土资源损失严重

作为人类生存基本条件的水土资源的严重流失,使当地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加剧干旱程度;地表活土流失导致土地贫瘠,生产力严重下降,造成沟头延伸和沟岸扩张,沟壑面积扩大。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当地群众的贫困程度。

2.2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外,也将破坏农田、水塘、水凼、水库等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使河道断流。

2.3淤塞河流、淤积水库等沟道工程

大量泥沙淤积下游河道水库,缩短水库使用寿命,严重影响行洪调洪、蓄水灌溉等综合效益的发挥,对工程安全构成了威胁。水库由于淤积防洪能力降低成为病险水库,保灌面积不到设计灌溉面积的1/3,有些水库已完全丧失了蓄水灌溉能力,只能采取“空库迎汛”的运行方式,造成汛期有水不敢蓄,汛后想蓄又无水的状况。

3.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3.1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分为三项措施。一是宣传措施,通过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水土保持法律意识;二是政策措施,针对当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存在的突出矛盾,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制定地方配套规范性文件;三是监管措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督执法队伍,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三同时制度,及时治理人为因素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3.2管护措施

管护措施其内容包括管理措施和看护措施,管理措施是为了调动全社会治理小流域的积极性,提高治理效果和水平所采取的项目管理措施;看护措施主要是为维护和保护治理成果而采取的措施,分为自管、专管、监管措施。对属于个人所有或承包的区域内的水土保持设施,主要以自管为主,村集体所有水保设施,主要以村级管护员专管为主,对国有水保公共设施主要以职能部门监管为主。

3.3群众参与,部门协作和资源整合

要鼓励流域群众参与,发挥乡土知识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作用,使水土保持科学技术能够和当地的乡土知识建立起高度的兼容性。各县(级)政府对流域综合治理要高度重视,一个流域或者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多部门协作机制。培养和提高当地群众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有效地保护和巩固水土保持项目的成果,在实现流域群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

3.4植物措施

植物防护措施配置上要求土地整治与造林种草措施相结合,对树种选择要适地适树,并结合生活及美化要求。在具体布设上,注意乔、灌、草的合理搭配,绿化和美化的有机结合,实行近灌远乔,形成综合性保水保土的防护体系。造林树种的选择: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立地条件选择树木花草种类。

(1)“二退二还”:①退大坡度耕地为林地;②在低山丘陵的耕地基本上都是毁林开发的;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水土流失;对此在短期内必须采取“二退二还”的退耕还林治理对策。

(2)“二防二治”。对已发生库淤、湖淤的水库、湖泊采取清淤、治污,并在库区、湖区周围营造水源涵养林,由此达到防淤、防污的目的。

(3)生物措施。进行农田防护林、护沟林及封禁治理,行成生态自我修复,使活立木蓄积量≥400m3/km2,提高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的能力。

3.5工程措施

3.5.1分级截流泄洪

在山丘自然林与耕地交界处,即坡岗地上部建截流沟,截住山水,防止山水冲刷耕地;在岗坡地中部和岗坡地下部,也都分别开挖截流沟,中部截流沟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坡下建截流沟,既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又防止洪水倒灌。

3.5.2小塘坝工程

在山与山之间的沟谷里,修建小塘坝蓄积地表水,既可以蓄洪调洪,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又可以综合利用水资源发展灌溉农业。

4.结语

水土保持工在当代利在千秋,只有搞好水土保持,把预防、治理和生态自我修复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减轻水、旱、风、沙灾害,保持生物群落所依赖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促使整个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呈现一片蓝天、绿地和碧水,进而夯实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验;问题;对策;山东枣庄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232-02

水土保持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枣庄市地处山东省南部,总面积4 550 km2,在水土保持“三区”划分中属省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其中滕州市、山亭区属于国家级重点治理区。当地政府针对水土保持工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创新思路,积极作为,全力推进,有效促进了全市水土保持各项工作,现对其总结如下。

1 主要经验和做法

1.1 加大新《水土保持法》宣传力度,开创水保事业新局面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宣传是水土保持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全市各级水利部门均把水保法律法规的宣传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宣传贯彻好这部法律,对于开创全市水保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3.1法律颁布日”“3.22世界水日”及“中国水周”期间,水利部门大力加强投入,采取印制宣传材料、制作宣传展牌、设置宣传站、制作宣传车以及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口号等形式进行深入广泛地宣传,增强了全民水土保持与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1]。

1.2 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管理能力建设,实现重点工作突破

全市高度重视水土保持执法工作,并把加强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以实现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的管理规定“五完善”、管理机构“五到位”、管理工作“五规范”、管理制度“五健全”为目标,着重实现在水土保持管理机构上更加健全,办公设备更加完善,水保专业人员更加充实,明显提高了全市水保监督执法能力。2014年顺利通过“全国第二批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管理能力建设县”的验收。同时市、区(市)2级水保费征收均有明显的提高,确保了全市水保工作逐步走向良性发展轨道。峄城、薛城和山亭等区水保部门密切加强与发改、国土、环保等部门的协作,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重点在方案编报、小流域综合治理、水保补偿费征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1.3 有序开展水系生态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升上级资金扶持

枣庄市围绕中央加强水生态建设的机遇,先后争取沂蒙山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工程(水土流失重点治理)省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10余项,对山亭区白蒋峪、剪子山、黄沟、蒋自崖、兴隆庄,滕州市尤山子、许沃,台儿庄涧头南山和峄城区白马山、阴平龙山等多条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先后投入资金1 486.9万元[2-3]。另外,枣庄市还采取拍卖、承包、租赁及股份合作等方式,对“四荒”资源进行开发,全市已扶持21户完成“四荒”治理面积逾370 hm2。

1.4 以管促建,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保护

强化监督管理,根本在于治理保护。枣庄市把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保护作为生态市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促进了水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是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区域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减少了水土流失。滕州市黄山小流域曾被列为全国水保生态建设示范小流域。二是抓好水系生态林带建设。农田林网、道路林带、水系林带、荒山造林高标准建设,全面启动沿河、沿湖生态林带建设工程。三是抓好湿地开发保护。投资4.8亿元规划建设了总面积90 km2的微山湖湿地公园,种植生态林2 000 hm2,成为全省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积极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湿,规划建设了7处人工湿地,成为生态良好、景色优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湿地公园。

1.5 超额提前完成水系森林造林任务,奠定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基础

枣庄市水利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根据《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重点完成了蟠龙河、十字河、北沙河、城河、圩沟河、九龙湾湿地和褚庄分洪道等河道、水域和湿地的水系造林绿化任务,共计投入绿化资金超过2 350万元,完成的水系森林绿化面积达到551 hm2,超额地完成了水系森林造林任务目标。

1.6 如期全市水土保持普查公报,为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水土保持普查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专项普查之一,枣庄市水土保持普查成果一次性通过省级数据审核和验收,并与枣庄市统计局联合的《枣庄市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中,向社会公布了全市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措施情况等成果,将为各级编制水土保持规划、制定年度计划及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存在的问题

2.1 水土保持法制观念仍需强化,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现象依然存在

当前因个别单位和组织,由于缺乏全局观念,仅强调部门和个人利益,只重视经济利益,而忽略了生态环境效益,从而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同时,个别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对水土保持依法管理和依法保护的认识不到位,对水土流失的危害性、严重性和水生态恢复的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导致生产建设项目盲目开发、开采,加速了当地人为水土流失加重的现象[4-5]。

2.2 部门间配合不到位,造成水保执法难的问题仍然突出

由于水土保持执法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部门较多,且没有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用地许可、采矿许可和项目立项审批的前置条件,加之在平时工作中联系较少,信息沟通不畅,交流不够,存在有关部门对未编报水保方案的开发建设项目把关不严的现象,致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大多为“马后炮”,甚至会“捅娄子”,从而使部分开发建设项目未能很好地贯彻执行和落实新《水土保持法》。

2.3 水土保持治理专项资金投入少,与全市水土流失治理的艰巨任务不匹配

近几年来,虽然中央、省厅加大了对水土保持资金的扶持力度,但是对于全市水土流失治理的艰巨性来看,专项资金投入明显偏少,同时市级专项资金也不多,区(市)级财政投入更是基本没有,致使全市目前仍然有大部分山丘区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即使已完成治理任务的小流域,也存在治理工程规模较小、标准低、效益不显著或不突出等问题[6]。

3 对策

3.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保意识

生态安全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处理好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保护生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对生态安全要有足够的重视,必须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水土资源保护意识。

3.2 搞好规划,资金集中使用

国家投入的水土保持资金虽然在逐渐增多,但仍然十分有限。应根据规划,按照“一事一议”制度,将国家补质的资金集中使用。在规划中,充分安排具有近期效益的治理模式,最大可能解决当地居民生活、生产条件,尊重他们管理土地的主人地位,调动他们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3.3 调动社会力量,搞好保护性开发

仅靠财政补助资金治理小流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调动社会力量投入治理,实行多元化投入、多形式管理、多层次发展。为此,要根据各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小流域开发政策,结合集体林权改革和土地承包的落实,吸引闲置资金进行治理,或借助土地流转实行返包倒租式经营开发。

3.4 扶持水保大户,搞好典型示范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很多人把目光转向农村,投资果树开发与农业休闲旅游区开发,给小流域综合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个体户缺少技术方面的知识,资金实力也不一定雄厚,政府应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给予扶持,使其治理和管理成果给周边小流域开发治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这不仅有助于国家投资发挥更大的引导作用,而且也有利于吸引社会闲置资金,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速度。

4 参考文献

[1] 杨家坦.以水土保持支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7(3):4-6.

[2] 王跃,周林.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8-19.

[3] 焦居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法规与标准汇编:通用卷[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4] 刘向东,吴钦孝,赵鸿雁.黄土高原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水文生态功能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91,5(4):87-92.

第12篇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我们紧抓历史机遇,开展了大规模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预防监督工作力度,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全旗共计完成治理面积764.7平方公里, 其中:基本农田197.3平方公里、营造水保林 282.4平方公里、种草 69.7平方公里、封禁215.3平方公里,治理区植被覆盖率达到 48 %,比治理前提高了42 %。全旗预防监督网络已经形成,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进一步增强,从而开创了我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预防监督工作新局面。

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我们的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抓宣传,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为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我们首先抓宣传,在“世界水日”和 “水法宣传周”期间,通过播放宣传广播、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宣教工作,切实加强水土保持警示教育,把各级党委、政府、学校作为重点,面向各级领导、面向各族群众、面向开发建设单位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宣传,使《水土保持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通过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查处违法案件,使广大干部群众水土保持意识得到大大增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观念普遍形成,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进一步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近几年,我们每年组织集中宣传都在 5 次以上。通过强化宣传,增强了企业、个人守法意识,预防为主的方针得到全面贯彻。如乌拉山发电总厂在三期扩建工程立项时,就积极与水行政部门联系,认真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工程建设中纳入了水土保持的内容。小佘太大中铁矿在生产过程中结合本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植被及开采矿资源生产实际,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绿化与环境美化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做到了“开发一处,及时治理一处”。

二、抓模式,突出科技含量

乌拉特前旗山旱牧区面积大、地形复杂,造成水土流失的成因、类型不一,差异很大,治理途径各不相同,过去的规划已不适应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水土流失区划,并编制了一个切合实际的水土保持规划。根据各区特点制定防治措施,保证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水土资源,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对不同类型区总结推广了不同的治理措施配置模式。在治理过程中,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草灌乔相结合,封育和造林相结合,合理地配置各项治理措施。通过工程蓄水促进植物生长,通过植物生长巩固工程,由上而下,集中连片进行综合治理。山头以封禁及灌木林措施封顶护源,荒坡以工程整地蓄水造林种草为主,天然草牧场以水平沟拦蓄地表径流,埂上种灌木固埂,坡脚修筑梯田,建设基本农田。完整的沟道修筑谷坊和沟头防护工程,结合植物封沟,开发沟道,建设生态经济沟,大力发展小流域经济。

三、抓管理,健全制度和机构。

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关键在于要有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近年来,我旗重点抓相关法规的配套完善。根据《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办法》、《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先后制定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年检制度》、《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收费使用管理制度》、《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人员管理制度》、《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制度》、《水土保持违法行为举报及查处制度》等符合当地实际的各项规章制度,为规范执法创造了条件。执法工作做到了监督管理规范化、方案审批制度化、两费征收合理化、返还治理标准化、案件查处程序化。

在监督执法体系建设方面重点抓执法能力建设和提高执法水平。目前,我旗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共有专、兼职水保监督检查员、管理员 19名,形成了旗、镇、村水土保持三级综合服务体系,保证了全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顺利开展。在培训上,我们除了对水保监督检查员、管理员进行分期分批有针对性地培训外,还结合《水土保持法》宣传月、宣传周邀请司法部门的专家、水利行业的学者对全旗专职水保监督员进行《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赔偿法》、《水土保持法》及《实施办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业务知识的集中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执法力度。

四、抓落实,完善检查验收机制

执法检查是《水土保持法》的一项重要内容,运用好执法检查权是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旗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严格项目方案审批。我旗坚持分级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要求建设单位在项目可研阶段就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同时严格方案的审批,确保方案编报质量。“十一五”期间共计编报水保方案39个,水保方案编报率由“十五”初期的40%提高到现在的70%。二、加强监督检查力度。我旗加大水土保持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全旗累计查处违法案件6起。同时对22家开发建设项目进行了执法检查,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察看现场、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了各建设项目落实整改意见实施情况,坚决查处开发建设项目存在水土保持违法违规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而不整改和整改不力的行为。三、严把竣工验收关。我旗已对23个开发建设项目的水保设施进行了验收。通过强化管理,开发建设单位水保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防治人为水土流失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截止目前,全旗重点项目水保总投资达2532.38万元,完成水土保持工程18处,同时涌现出一批生态路、绿色工厂等水保典型,生态效益日益增强,群众生活条件日益改善。

五、抓管护,巩固治理成果

“三分治理,七分管护”。近年来,随着投入的不断增加,水土保持治理成果日益增多,做好管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巩固治理成果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落实管护责任。为了加强后期管护,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旗政府与镇政府签订了水土保持后期管护责任状,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护的好坏与年底的政绩直接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二是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管理规范化工作。全旗制定出台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区禁牧办法、水土保持设施管护细则等规范性文件。由于承包治理区责权利明确,广大农牧民群众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治理成果的积极性高涨。由于管护措施得力,目前所有实施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区的工程保存率仍然可达到 85 %以上。

六、存在的问题

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大,治理速度慢,任务仍然艰巨。全旗有水土流失面积5096平方公里,现仅治理了2847.5平方公里,目前尚有1703.5平方公里的严重流失区急需治理,有1144平方公里的沙化、退化草场亟待改良,现有农防林只完成80%,水土保持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人为水土流失严重,行政执法难度大,乌拉特前旗山旱牧区矿藏比较丰富,现已开采的各类矿藏就有100多家,旱坡地近30万亩。各类矿藏星罗棋布,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产生大量的矿渣弃石,并在矿口附近的沟道、荒坡、空地上堆弃,不仅占压土地、堵塞河道、影响行洪,而且为洪水泛滥创造了条件。现有旱坡地没有任何水保设施,丰水年种植,干旱年弃耕,种一年歇一年,草场被破坏,地表被,每逢强风暴雨大量的表土被剥蚀,另外,在当前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开山取石,挖土淘金,挖掘药材,超载放牧等破坏森林植被的现象也履见不鲜,这些人为因素给乌拉特前旗山旱牧区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可是,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往往受到部门干预,行政执法缺乏坚强的后盾。三是乌拉特前旗自然条件恶 ,治理难度大,山旱牧区又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当地群众生活贫困,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经济能力十分有限,加之治理任务又比较繁重,因此,需要用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加快治理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