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0:00: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读书的手抄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图片1
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图片2
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图片3
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图片4
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图片5
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的内容:读书伴我成长
书籍是知识的宝库,是人类成长的阶梯,是我们无言的老师,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时光流逝,转眼间,我已经快上二年级了,我已经学会了“a、o、e、i”这些简单的拼音,也学会了“木、土、山、水”等结构简单的汉字,随之我也学会查字典、学会的汉字、学会看更难的课外书籍。我像一条贪婪的鱼儿,在书海里探搜的奥妙。我渴望,我贪婪,我想得到的知识。我从中结实了《童话故事》里美丽、单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穿着水晶鞋的灰姑娘,变天鹅的丑小鸭。书籍抚育了我,让我成长!
我刚开始写作文时,我写的一点儿也不好,语言不通顺,词语不恰当,只要听到“作文”两个字的时候我就象老鼠见了猫样的害怕,可就在害怕的时候。是你,书,出现在我的面前,书,你就象一位老师有耐心的一句句教会了我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作文丰富多彩,怎样才能够委婉逼真。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怕写作文了。每当我受到老师表扬,有些飘飘然时,书,你又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告诉我:“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这时,我的脸会一下红了。以后,我再也不骄傲了。
书!谢谢你!是你陪我成长,伴我一路远航!
小学生读书乐手抄报的资料:古人勤奋读书典故
1.三坟五典
指 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 他)。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2.寻章摘句
形 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 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3.断章取义
常 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使 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然赋诗者与听诗者可以对诗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管诗的本义。此典的形式常有:“断章取义”、“断章取谊 (古谊同义)”、“断章载句”。现今还用,不过已转为贬义之辞。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小学生读书手抄报内容大全
2.读书乐手抄报内容
世界读书日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正版图书进校园
二、活动宗旨:
为了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广大黄淮学子的文化素质,浓厚校园学习氛围,构成我院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展现黄淮学子的风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引导大家走进阅读社会,共享阅读快乐,多读书,读好书,与好书相伴,在图书馆领导的指导下,研究决定举办此次活动!最新世界读书日活动策划精选由带给!
三、活动目的:
繁荣校园文化,活跃校园氛围,提高学生素质,共建和谐校园
四、组织形式:
配合书店工作,推进正版图书进校园,使全校师生走进图书馆,亲近阅读,亲近图书。
引导广大同学多读书,读好书,构成读书热潮,促进优良学风校风养成,推进礼貌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提高全民素质,营造全民读书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活动时间:
4月23日--4月24日
六、活动地点:
图书馆楼下
世界读书日活动方案(十):
一、活动目标
1.全员参与、以校为点、辐射家长
2.资料充实、形式多样、用心创新、持之以恒
二、活动主题
沐浴书香健康成长
三、活动时间
4月12日4月30日
四、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启动阶段
1.挂出标语,营造氛围
读书成习惯,
书香飘校园。
读千古美文,做博学少年。
最是书香能致远。
2.读书节活动启动仪式
(1)领导致辞(校长)
(2)学生代表宣读倡议书
3.各中队出好一期以好书与我们相伴的黑板报
4.各中队建立中队图书角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1.亲子共读活动
参加对象:20xx年级队员
时间:4月23日
资料:父母跟孩子一齐读书,每一天读30分钟以上,读完亲子进行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并写出读书日记或经验论文,各中队选出5篇作品。
2.精美书签展
参加对象:34年级队员
时间:4月23日
资料:组织队员进行阅读活动,将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好词好句、名人名言等摘录到书签中。由学生评选,结合教师推荐,每个中队选出10份作品。
3.优秀手抄报评比活动
参加对象:56年级队员
时间:4月23日
资料:队员们在老师的帮忙下,收集有关读书的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制作成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用8开的纸张。各中队选出15幅作品。
第三阶段:成果汇报展示
1.各类评选结果(读书日记、书签、手抄报)展出。
在阅读中传承经典,在经典中学会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今在小学第三学段以阅读教学为主的课堂中,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直是教者们研究的主题。经典阅读教学为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现将在这一实践过程中的做法、感悟、反思分享如下:
一、培养阅读兴趣,带领学生走进“悦读”的殿堂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们也都知道要想学好语文不读书是不行的。而在当下不单单是学好语文,更重要的是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建立班级图书角
为了培养兴趣,鼓励孩子们多读书。每在新接手一个班级后不久,我都会在班级设立一个图书角,让学生们带来自己喜欢看的书与同学们一同分享。当然这里会设定借阅制度,挑选图书管理员,还会定期更换书籍。班级图书角设立后,早上到校后无所事事的学生少了,课间在教室打闹、吵嚷的学生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坐下来安静读书的身影。
(二)制作读书卡、读书报告单、手抄报
除班级建立图书角外,学校每学期还会组织有关阅读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当然这些活动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契机。例如:制作读书卡、手抄报,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制作有关于四大名著的手抄报,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积累选择名著中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内容可以选择有关这个人的小故事、成语、歇后语、古诗文等等,还要求画出人物形象,图文并茂展现出来。活动给定了一段时间,当最后上交作业时,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画得栩栩如生。这样的形式学生更乐于接受。
(三)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读书时要学会思考,从读书中得到一些启示,在读书后能够写出一些心得体会,慢慢地,时间长了,学生必将终身受益。例如:好书推荐会、读书分享会、新书速递等等,在这些形式不同的读书会上,学生不仅交流的是自己的一份心得、一份感悟,更是阅读带给他们的一种快乐、一种成长。
二、加大阅读量,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阅读量的要求是“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而整个小学阶段,1-6年级下来是145万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语,说得却是那样的对!没有广泛的阅读,光靠书本上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过如下的方法:
(一)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
阅读方法的掌握来源于平时阅读教学课堂40分钟,对于这些阅读方法的指导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感悟文章内容,同时掌握了好的方法,摸到了门道也会大大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如《语文课标标准》中对第三学段默读的要求是“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而在长春版《小英雄雨来》《邓稼先》等篇幅较长的课文中都对默读提出了要求。速度加快了必然就看得多了。但是,光有速度没有质量是不行的,很多时候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买了很多书,也看他总看书,怎么这阅读和写作水平就上不去呢?”这种现象就是光有速度没有质量。而如何提高质量这也要求阅读教学时进行有效的指导。如精读与略读的结合,读的过程中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掌握了这些方法,提高了能力,自然而然速度与质量也上去了!
(二)指导选择读物
课本中曾经有这样一道辩论题:开卷是否有益。记得当时我们班进行了一次辩论会,经过激烈的争辩,最后大家得出的结论是:看书要有选择,要选择那些对我们身心发展有益、健康的书去读,这样才会有助于我们的成长。对小学生而言,年龄小、辨别能力不强,他们在选择书籍时大多数会被五颜六色的封面所吸引,或选择笑话、漫画类居多,而这种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指导性地选择读物。例如,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名著、书籍,提前布置阅读,这样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更深入地理解。还有每学期初学校都会根据年级特点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这样有效指导学生在选择读物时就不会无从下手或乱选一气。
(三)家校共读
读书不仅在学校,家庭也是孩子读书的主阵地。如果家里有良好的读书氛围,家长能够为孩子营造适宜的读书空间,我想孩子一定会慢慢喜欢上读书的。现在科技这样发达,电子通信设备遍及世界每一个角落,除了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对孩子的读书问题与家长单独沟通之外,还可利用班级群对学生读书进行及时指导与督促,并且反馈情况。我们还建议家长在家里可以和孩子一同制定读书计划,并和孩子一同阅读,分享读书的快乐。大量的实践证明,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亲子共读。这不仅能看出家庭教育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主要的是孩子一旦爱上阅读,随之语文能力和素养也会具备。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会读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坚持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教学方式,积极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丰富学生的读物
课外读物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生意盎然。因此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读物,不断地让学生尝试到知识的甜头,不断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而且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2、授之学生读书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世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良好的学习方法,便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阅读也要讲究方法,若教会了学生阅读方法,就等于给了学生“点金术”。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课外阅读需要;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老师应该要因人而异,抓住学生的不同兴趣与爱好,有创造性地引导他们选读课外阅读的内容,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
我认为学生在读书时应掌握“浏览”、“博览”、“速读”、“精读”四种方法。“浏览”即在读书时,对文章的次要部分一目双行,大略地了解其大概内容,不需细嚼慢咽、品滋品味,这样省出时间可在重点部分多下功夫;“博览”则指读的范围要广,即博览群书,不仅要读作文书,还要读科学书、童话书、故事书等,而且要掌握书中文章的主要内容;而“速读”是指默读与思考同步进行的快速阅读,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默读,做到眼到、心到,读与思相结合;“精读”则需对文中描写精彩、含义深刻的重点部分做到细读、深思,理解其义,晓之其理。
有效地读书,才能积累语言,沉淀情感,才能笔下生花!
3、创设学生的读书氛围
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唤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
首先,举办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在班级中组织开展有关竞赛活动:如百科知识竞赛、作家作品知多少比赛、演讲比赛、故事会、书法、写字比赛、报刊剪贴、编辑赛、口头作文赛、手抄报、墙报、黑板报比赛等活动,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阅读的价值所在。
第二,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表扬奖励一批读书收获大的学生,抽取他们的读书笔记,在学习园地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选登同学摘记的优美词句,放假期间则让学生把“优美词句共赏析”作为手抄报的内容,办个人手抄报,让每个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第三,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在班级经常性组织学生之间开展课外阅读的心得交流会,以学生阅读时的心得体会,通过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彼此增进对阅读的进一步了解,这样无形中就给学生一个动力,促进了读书的劲头。
第四,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此外,老师可在班级图书角订一些学生喜爱的优秀报刊。如《青年报》、《作文成功之路》、《少年博览》等。学生喜爱的新书报一到,大家必定会争先恐后来看,这样互助传阅也便于形成一种读书气氛。
通过创设各种阅读活动氛围,丰富课外生活,开拓学语文的天地。这样,学生学语文就不以为苦,而是生龙活虎,兴味盎然了。
二、在广泛的阅读中积累知识
阅读包含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在学生乐于读书的前提下,学生会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而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学生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既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也开拓了视野。
1.读记结合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学生乐读、想读、愿读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要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才能将材料积累下来,否则盲目性地阅读会如“水过鸭背”“走马观花”。
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即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即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即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2、读中导说
关键词:开展活动;古典诗词教学;兴趣
粤教版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一书,人教版选修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三个单元全都是中国古典诗词篇目。唐诗宋词就是我国文学上的瑰宝,选进教材的都是极具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但即使再美的诗词,在连续的为备考进行的教学中学生不免也会产生审美疲劳,觉得乏味。而课程标准关于诗歌“课程目标”第一点就提到要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该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诗词的勃勃兴致呢?本人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认为可以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常态教学中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诗词综合实践活动,多角度、多层面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浓厚兴趣。下面以粤教版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下面简称“粤选1”)为例谈谈古典诗词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想与实施。
一、“命名取号”酝酿蓄趣
课程标准关于诗歌“课程目标”的阐述要求学生尝试组织文学社团,其实在班上也可组织成立缩微的“文学社团”,如某个专题方面的学习小组等。所以,在正式进入诗词教学前可发动组织学生成立“诗词学习小组”。即在班级要求全体同学以4~6人组合成立一个诗词学习小组,所有同学均要参加,组员尽量包含“各有专长”的同学,如语文综合素养较高、会绘画或唱歌、能制作课件等。选好组长,并取一个有诗意的组名。同时,建议每个组员各取一个有个性的字或号以显“诗意人生”。在整个过程中,诗词学习小组不能任意变换组员,以保证后续开展活动时诗词学习小组的整体合作及统一。
一般来说学生在分组后为小组取名的时候都很积极,许多小组成员常常为一个字展开激烈的讨论,就怕自己组的名没有其他组的有意蕴。同学们最后定的组名,有些取自古诗词名句,有些融进组员的名字,有些结合组员的兴趣爱好等,每次总能出现许多“出彩”的富有诗意的组名,如“疏星淡月”“鸿雁单秋”“梦圆唐朝”等。而在给自己取字号的时候,如果出现不够积极的情况我就借机渗透古代文化常识,借力激趣。我在简单介绍古人取字与号的基本知识时,就特别向学生强调:字,也叫“表字”,古时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并非所有成年人都有字,是有一定学识、身份、地位的成年人才有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普通的平民百姓不再有表字,表字成为地位的象征;号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称或美称,有号的人多是那些圣贤雅士。这个时候学生就积极起来了,全班出现一股势不可挡的“查词典,定雅字,取美号”的热潮。
而@些都为接下来的诗词学习铺设道路,酝酿蓄趣,营造学习氛围。
二、“古代诗歌我来讲”自主鉴赏
课程标准关于诗歌的“课程目标”阐述中提到学生要能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诗文。还指出:选修课程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古代诗歌我来讲”自主鉴赏活动就是指在老师的示范讲解下,学生自主鉴赏诗词,然后选择自己喜欢又感觉理解最透彻的诗作给同学们讲授,学生每人都有一次走上讲台当小老师的机会。
粤选1将唐诗宋词元曲中大家们的作品编为基本阅读课,其他名家的作品按题材内容分类编排为拓展阅读课,这样的框架有利于突出重点。教师先把不同题材的作品与名家典型代表作列为自己示范重点讲授的专题课与名家学习课。专题授课讲明诗词常识,让学生初步掌握诗词的分类鉴赏。名家学习课精讲最能体现诗人风格的诗篇。除了这些,其它的篇目则可让学生进行自主鉴赏。学生与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轮流穿行。如杜甫诗五首,都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和高度成熟的诗歌艺术技艺。教师可只讲《月夜》,而其余四首诗让学生自主鉴赏。
三、“寻觅收集”深入研究
新课标指出,诗歌课程应有较大的阅读量,在此基础上精选重点学习篇目,进行作品鉴赏,即鉴赏研读是建立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的。要保证学生的阅读量势必要找到相应的契机,给予相应的阅读任务,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去阅读鉴赏。
(一)收集意象典故活动
在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意象群,了解这些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常用修辞手法,不知道诗歌中所用的典故,势必也会影响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把握。在恰当的时候让学生归纳掌握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或典故,可以让学生构建诗歌的知识网络,积累较为丰富的鉴赏知识。布置学生搜集的时机应以教学进度为准,搜集的内容可以有四种:1.单个典型意象涵义的搜集。如第4课即景抒情诗四首中三首有“月”的意象,所以可布置学生搜集整理带有“月”意象的诗句,探讨这个意象的寓意。2相同题材意象典故的搜集整理。学了第1课王维的边塞诗《观猎》及第6课的边塞战争诗之后,可以让学生收集边塞诗常见意象或典故的有关诗句,然后解说意象寓意和典故内容及含义。3.表现相同思想内容的意象典故的搜集整理。如学了第19课言情词三首后让学生搜集整理代表爱情的常用意象。4.名家常用的意象搜集整理。
学生自己搜集归纳比教师直接给资料会有更深印象,有时还会有意外的“收获”。
(二)寻觅“唐词宋诗”活动
尽可能让学生全面了解唐宋诗词的风貌,是《唐诗宋词选读》学习的预设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一定量的唐词和宋诗。教材中属于唐代的词人有温庭筠,执教唐诗最后一课咏史诗介绍温庭筠时,我重点强调温庭筠是晚唐时期诗人、词人,他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在惊诧于竟有“唐词”时让学生每人找一首唐词和一首宋诗。一些学生搜集到苏轼的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时,激动地说“这出自苏轼的诗,而不是词!我可从来没意识到这是宋诗!”“我几乎是又惊又喜了”。
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自主利用网络等工具去查寻有点被教材“忽略”的唐词、宋诗。学生在有点意外号晾喜中,增加了阅读量,既有助于全面了解唐宋诗词的全貌,也为后面宋词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三)“寻觅节日诗情”活动
中国很多的传统节日都和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教材中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等都是有关元宵节的词。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写七夕的。在学习这些篇目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出现其它的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查找内容包括相关节日诗词,节日诗词相关的作家、年代以及背景等资料。学生通过自己制作课件汇报展示搜集结果。
学生在寻觅搜集有关节日诗歌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角度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强烈的时代特征,这些本身是很具吸引力的,同时又和我们今天的生活一脉相承,所以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在广泛阅读的时候,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热爱,阅读鉴赏能力自然而然也得到了提升。
四、“尝试创作”提升写作能力
课程标准关于诗歌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学生学了一定数量的唐诗与宋词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创作,以期能深入理解诗歌。可采取下列多种形式,如改写诗词:可在学过的古典诗词中选择一首诗或词进行改写,可以把诗改为词,也可以把词改为诗;填词:老师简单介绍填词的基本知识,然后要求每位同学试填一首词。可以给定主题:如以“校园生活”“艺术节”“学语文”为话题。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创诗词。
创作活动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写歌词:先让每个学习小组推荐一首有关古典诗词的民乐、歌曲让同学们欣赏,之后要求学生以某一古典诗词为原型,改写成一首歌词。老师可以先教给学生简单的方法,如:挑选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词、曲,确定韵脚(与原韵可同也可不同);灵活变换句式,选用原诗中的意象,自由打散重组,设置一个具有现代意味的场景或背景故事,抒发现代人的思想情感,从而构成一首具有古典韵味又具有现代特色的词作。对于学生的作品,可以整理出版班级诗集。学生认真进行创作的风气不知不觉也渗透到平时的作文中去了。
五、“展演评比”提高鉴赏能力
课程目标关于诗歌提到要让学生“L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课程标准关于诗歌与散文的教学建议提到“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鼓励学生创办文学刊物。以上活动内容学生本来就有兴趣,如果再加上评比就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了。
(一)笔记展评
在开始诗词学习时即布置整理归纳笔记任务要求,同时预报在适当时候进行展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最后以“内容丰富,有助于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而且做到图文并茂,令人读来津津有味”为标准评选最受欢迎的笔记。例如一个同学在积累本上整理归纳历史上一系列的壮志难酬的英雄、士大夫有关诗句时,旁边画了一个仰天长啸的人并在旁边用艺术字写着“爱国忠君如是也”。在同学们整理出来的笔记中大都能包含“文学文化常识”“分类知识”“诗歌鉴赏术语例举”“鉴赏步骤方法”“传统意象集锦”这些内容,而这正是鉴赏诗歌所必备的知识。同学们笔记的内容各异,生动形象又活泼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学了不少的诗词知识。
(二)专题朗诵表演
“专题朗诵表演”活动流程大概为:把粤选1作为范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并确定朗诵主题。按此专题搜集、整理相关诗歌,制作成课件,然后进行专题朗诵表演。学生在欣赏同学们表演时要作出准确的评价,小组同学人人参与,组与组同学互相观摩,互相评议。
学生最后确定的专题通常有“远游怀人”“军旅战争”“爱国情怀”“登临感悟”“爱的诗篇”“友谊如酒”“珍惜亲情”等等。各专题涉及面很广,准备过程可以说已达到了初步全面复习的目的。另外,当欣赏同学们的“倾情展演”时,也相当于把全书的内容分专题又复习了一遍,学生的分类鉴赏能力又得到一次长足的发展。
(三)手抄报、语文电子杂志评比
学生在学习古典诗词中一路走来,点点滴滴,感悟与体验,进步与提高,给他们一个平台,让他们发挥所长,展示学习成果,是水到渠成的事。展示方式主要有制作展示手抄报、编辑展演语文电子杂志活动。
活动还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选择展开对某一位作家或者某一题材、主题的诗歌进行阅读探究,每个学生把研究收获、心得写成文章。接着小组长组织有专长的组员把本组的文章整合制成“手抄报”或编辑成语文电子杂志。当“手抄报”全部制作完成时就在班上张贴展示,编辑制作成的语文电子杂志则在网上让同学们点击观看。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但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推荐图书要注重方式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当然教师绝不能忽视推荐方式的机动性,据其要求和内容而言:A、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例如,我在给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内容。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看这些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B、教师在推荐过程中,应用必要的指导和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的确,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榜样。
2.开展丰富多采的读书活动
(1)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平时课外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一诗(词)。在每首诗词拓展引进时,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其中“见”、“作”、“吟”均是有所感悟的表现,也是语感的初步生成。这样积累一多,语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形成。
(3)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这学期,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我们班办了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大量阅读了怎样读书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还真办出了像模像样的报纸。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我都给他们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悟到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组织多次,使学生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选择好课外读物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要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笔者认为选择课物要注意下面几点:
1.思想健康。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我们要教育学生读好书,使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受年龄、阅历、水平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
2.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3.有趣味性。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其途径主要是听、说、读、写。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本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那么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1 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是开展课外阅读的前提。在内容安排、组织形式上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
1.1 营造优良的阅读环境。有部分教师和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不务正业,觉得是浪费学习时间,会影响成绩,学生一有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就要受到批评限制。有的学校也不重视,读书室、阅览室只是一种迎检的摆设。所以首先要打破这种思想观念,让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共同营造一个优良的阅读环境。同时在班级里可开设一个图书角,把学生喜欢的书放在图书角,保证“资源”充足并不断补充新“货源”,提倡资源“共享”,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 在班级里还可张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并且定期更换,如“不读书就像生活里缺乏阳光一样”“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等,营造阅读氛围。
1.2 在课内指导课外阅读,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可以引导课文的课外阅读延伸。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如上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向学生提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之后逃跑了,后面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从而很自然的激发学生课后去读《水浒传》了,下节课可安排学生讲有关故事情节,也连带锻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其次,安排一些课外阅读指导课,老师可简述书中的故事梗概,选出一些精彩篇章,引导学生品读,解释疑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1.3 师生共读,情感共鸣。师生共读好似春风化雨,能唤醒学生心中好学的天性,使学生读书的兴致悄悄萌芽。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为让学生能静下心来专心阅读,早读时间,我们可以手捧心爱的书,坚持陪读。而且率先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磁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师生共读之后,可以和学生交流读后体会,陈述各自的观点,谈论自己的感想,讨论书中的一些问题等。教师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引人入胜,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情趣,引发学生的读书爱好。
1.4 开展各项课外阅读活动。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和效果,可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可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全校性的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等能力,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
2 创造良好条件,指导阅读范围
2.1 学校要重视阅览室、读书室的建设,加大投入。目前不少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由于教学经费不足,阅览室、读书室投入不足,成了迎检的摆设。因此,首先学校要重视阅览室、读书室的建设和投入,每学期都安排一定的资金购置、征订图书报刊,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其次是加强图书室的管理,以优雅的环境吸引学生,以热情的服务吸引学生,让图书室架起读书的桥梁,宣传推荐读书,指导读书活动,组织阅读活动,巩固和提高读书效果。
2.2 阅读内容引导。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这样不至于学生误入歧途。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根据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我们可以设计“套餐”方案。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拓展课外阅读的渠道。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应让学生明白要通过各种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们的课外阅读也不能限于书本。除了班级图书角里的书籍和学生订阅的杂志以外,还可以学会用各种途径进行广泛阅读。如上网阅读、观看电视节目等。
3 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3.1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做读书笔记等。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五(2)中队的刘叶彤,我要竞选大队长,我想为大家服务,我要不断进步,不断攀登。
我成绩优异,每次考试我都争取发挥自己最好的一面,考试后我的成绩经常名列前茅,当然也离不开我的努力,我清楚地记得我四年级刚转来的时候,对英语一窍不通,但我刻苦学习战胜困难,我学习主动,遇到不会的就去请教老师或同学,必须把这个不会的题弄明白为止。偶尔成绩不好时,我会以“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名言激励自己,因为我坚信的至理名言“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我的兴趣爱好广泛,有读书、跳绳、打羽毛球……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读书,我每天都会捧起书来津津有味地朗读起来,不看书我就觉得缺了什么东西。我一看书就会入迷,钻进了书海里,谁叫我,我也听不见。科普书带着我翱翔在浩瀚的宇宙,让我认识天王星、木星、火星等各种各样的星球;童话故事书给我插上了幻想的翅膀,让我自由自在的飞翔在幻想的世界里,我与机灵的小猴,乖巧的小兔,还有调皮的小狗……拉起了手,成为了好朋友;昆虫类的书带我去探索深不可测的大自然的奥秘。这些不同种类的书充实了我的大脑,开阔了我的视野。
我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与老师互动,我还认真倾听,不愿错过一点儿知识。我作文写得很好,还写过一个小品剧本,我组织组员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我绘画也很好,我有一幅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登在了学校教育小报上。
我如果能担任上大队长这个职位,我会带领大家广泛读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还会不断创新,超越自己,我还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当然,人没有十全十美的,如果我有处理什么事不恰当的地方,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及时纠正,我会积极改正错误。希望大家能支持我,投我一票,我一定不辜负老师和同学们的期望,带领同学们共同努力,向着理想,勇往直前。
谢谢大家!
五年级:雪叶儿( 刘叶彤)
一、多方探讨,形成共识,创建“语文特色作业”育人目标
(一)明确目标,提高认识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打破传统作业重复、枯燥的文本形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体验学习的快乐。我们针对作业的呈现形式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一致认为只有突出特色,体现灵活性、趣味性、知识性、时代性的作业才能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既让学生很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又。
(二)围绕目标,不断尝试摸索,形成“语文特色作业”的基本模式。
即:常规特色(每天课后作业)+假期特色(长、短假)
1.常规作业。我们这里的常规作业指的不是教师平时所留的基本作业(即关于基本知识)而是那些基于教材、源于教材的实践作业。
2.短假作业。即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假日所布置的的短期作业。引导学生以节日的意义为基点,利用节日丰富的内涵设计主题性作业。寓学于趣,寓教于乐。
3.长假作业。即综合系列化作业。具体体现为语文知识和其他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由于寒暑假时间比较充裕,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作业,效果比较好。学生在问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不断实践,反复修整,展示特色作业的独特功能
我们设计特色作业,是想把作业作为一个支点,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因而我们的特色作业,富有色彩、充满情趣,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情景中,体验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发挥其学习的潜能。
(一)贴近生活的创造性特色作业
阅读是学生课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生精神生活和语言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为他们推荐各种课外读物,开展了“亲情读书”“师生同读”活动,即父母和孩子同读一本书,老师和学生同读一本书。利用大阅读课、活动课举行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读书交流活动主要是开展“四会”“四文”活动,即古诗诵读会、故事会、辩论会、读书报告会,还通过语林采英、读书文摘、读书小报、名著研究等文字形式展示读书成果。
(二)超越教材的个性化特色作业
1、特色作业赋予了学生实践与创新的能力
1)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A:四季风光手抄报。由学生自愿组成春夏秋冬四个组,大量阅读图书、收集积累有关四季的词汇,古诗词、名家作品及相关常识,分类摘抄精彩片断并配上色彩艳丽的图片和图画,制成优美的手抄报。目的是促使学生多看书,多积累词汇,并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B:带您周游世界图片展。在收集图片的过程初步了解部分国家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选择亚洲风光、美国之旅、非洲之行、走进欧洲四个板块中的一个,重点了解一个国家的国旗、国歌、名人典故、风土人情的资料,整理成册,并附上自己的感受,丰富了学习的课外知识。
2)文本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A、收集商标,识字增知。学生在收集商标过程中,认识字,了解商标作用及内容,并能用商标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B、“叶的风采”树叶贴画。学生利用假期到室外采集树叶,经过自己构思制成精美的图画,并配一段解说词,锻炼学生动手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开阔学生思维和想象力。
C、收集好的对联、成语、歇后语、谚语、绕口令、小幽默、童话故事、斗智故事、小诗歌汇集成册,并配上图画,图文并茂。
D、让学生结合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古诗配画、改写古诗、创作古诗、研究古诗。
E、引导学生正确上健康网站,并利用网络资源创作电脑语文报。
2、特色作业沟通了师生情感。
特色作业以其独有的魅力,沟通了师生的感情,架起了友谊的桥梁。暑假特色作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如:“我们来到农博会”、“给父母洗脚”、“我爱集邮”、“美丽的长春”、“环保小卫士”、“敬老有感”、“家务活露一手”等特色作业中有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合作的照片,有老师们充满激情的鼓励性评语,记录了师生的真情。由于有了特色作业,没有了老师的怨言,没有孩子们沮丧的神情,也没有因作业没完成而引起的师生之间的不愉快。在特色作业中,老师们发现了孩子的变化,发现了他们的创造性,看到了希望与未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兴趣 阅读趋向 课外读物
关于阅读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这段话告诉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就不能抱着一本教科书不放;相反,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引领学生广泛阅读、遨游书海。阅读积累,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响亮地指出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善于向学生推介优秀读物(经典美文、中外名著),并通过有效的指导,引领学生亲近书籍,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一、根据课文的体裁来推荐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体裁是多样的,有古诗、现代诗歌、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抒情散文,等等。教师可根据课文的体裁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
推荐的读物可以与课文体裁一致。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选入了《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两篇神话故事。结合这两篇课文的阅读,笔者向学生推荐了《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通过阅读,学生明白了以他巨人般的身躯变化成天地万物,女娲则是抟土造人的始祖;共公怒触不周山后,女娲又炼彩石补天,挽救了一个即将毁灭的世界。从课内外的神话故事中,学生感受到了远古时代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以及面对天灾人祸决不妥协、勇于进取、渴望胜利的豪迈气概。又如,学习《牛郎织女》后,笔者向学生推荐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等中国民间传说。这样的拓展阅读,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较为感性地体会到了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这类体裁的文章在构思与叙述上的突出特点。
推荐的读物也可以跟课文体裁不同。如,学习苏轼的《望庐山瀑布》,笔者向学生推荐叶圣陶的《瀑布》——一首是古诗,一首是现代诗歌。后者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通过三个由远到近的观察点:远听瀑布声,遥望瀑布状,近观瀑布形,写出了瀑布声、色、形三个方面不同的特点。同时,还欣赏了诗句所使用的叠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课堂上笔者指导学生用高昂、激动的语气诵读叶圣陶的《瀑布》,领略了诗句语言及节奏感的优美,体会到了诗人心中的惊喜与感叹,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感情。这样课内外结合,学习这两首描写瀑布的诗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学生领会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大自然有着相同的热爱之情,以及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不同的描写方式。
二、根据课文的主题来推荐
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按照主题来安排课文。向学生推荐读物还要联系课文的主题——既可以跟课文主题一致,又可以跟课文主题相似或相关。如教学刘绍棠的《师恩难忘》一文,笔者向学生推荐了魏巍的《我的老师》和玛丽·安·伯德的《难忘的八个字》。通过阅读,学生从蔡云芝先生那似打非打的动作中体会出她对学生的爱心。蔡老师在课外教同学们跳舞,在假日里带同学观察蜜蜂、品尝蜂蜜,这哪像老师,简直是一位可爱的大姐姐。尤其是蔡老师爱用歌唱的音调教同学们读诗,在作者幼小的心里播下了爱好文学的种子,使作者终于成为一位著名作家。这种爱如春雨点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与课文《师恩难忘》的主题多么相似。《难忘的八个字》,让故事中的“我”找回了自信,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伦纳德老师能说出这样的话语,源于她那颗关爱残疾学生的美好心灵和她那慈母般的胸怀。笔者与学生一起欣赏这样的美文,一同感受爱心的巨大力量。让笔者感到欣慰的是,在分享交流中,不少学生表示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也要像伦纳德老师那样,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去温暖别人的心。
又如,学习《陶校长的演讲》,笔者向学生推荐跟陶行知相关的文章——《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为了办学,先生舍得一切》。通过阅读,学生感受到了陶行知生前是那么深情、那么执著地爱着他的祖国,他的人民,他的朋友,他的孩子们。他那“爱满天下”的胸怀,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永远像无瑕的美玉——洁白、晶莹、闪亮。这样的拓展阅读,收获的不仅仅是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得以丰富、思想得以净化、心灵得以启迪。
三、根据学生的阅读趋向来推荐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心理的发展,学生的阅读喜好表现出如下趋向:图画性的图文并茂性的文为主图为辅的纯文字性的。从阅读材料的内容看,大致趋向是由游戏性、故事性向知识性、专题性、古典名著类发展。根据这一规律,教师向学生推荐读物,要做到投其所好,根据阶段阅读趋向提出合理的读书建议。譬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单元以“宽容”和“爱”为主题的一组课文后,笔者给学生作了这样的总结——孩子们,让我们记住作家刘墉的精彩话语吧:“爱是生活,是生命,如果真要付出爱,请伸手去做,别空口去说,因为,没有行动的爱不是真爱。我们来到世间,不是来恨,而是来爱;生命是为了学习爱,爱能包容一切!”当学生明白这段话的含义后,笔者又趁热打铁,向学生发出了阅读刘墉散文的号召。同时,还要求学生以“人间有爱”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手抄报中要有相关的阅读文摘及自己的阅读感受。
此外,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还选编了中国四大名著中的精彩篇章,如《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林冲棒拓洪教头》等课文。学习完这些课文之后,笔者总会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少儿版四大名著,借此在班内掀起阅读名著的热潮,并适时地开展知识竞赛,以此检验和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一、创设环境,引入诗境,激发诵读兴趣
开展任何活动都需要用环境来烘托渲染,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直接的感官刺激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于是我们就从校园和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做文章。首先,我们发动各年级学生搜集一些古诗文卡片,也就在搜集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与诗画近距离接触了一回。师生精心挑选几张诗画卡片,布置好了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取名“我与古诗交朋友”。光几张诗画卡片还不能激起同学们诵读古诗的兴趣,我们又在黑板报上开辟了一块“古诗苑”栏目,每两个星期就写上一首带有拼音的古诗便于学生诵读。因此,每个学生每个月最起码可以诵读两首古诗。其次,在校园的走廊上、墙壁上悬挂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和古诗文装饰画,张贴名人读书的图画、小故事,让读书口号深入人心,读书名言铭记在心,学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再次,我们还积极创设古诗文诵读的物质条件,学校成立“古诗文阅览室”,每天中午向学生开放;班级成立“班级书架”,可随时借阅;要求家庭备有“小书架”,闲暇时,手捧古诗文,让古诗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紧握时间,紧扣主题,拓宽诵读途径
诵读活动的成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显现的。为此,我们本着“持之以恒,树立信心”的诵读理念,坚持每天清晨诵读10分钟、午间诵读5分钟、放学前诵读5分钟。保证每天至少30~40分钟的诵读时间。晨会和班会是很好的开展诗画活动的时间。我们把每周四的晨会定为“美文诵读”晨会。而双周的晨会我门会向学生推荐一首古诗以及简单地介绍一下古诗的作者,单周的晨会则由两到三个学生来交流一下最近自己背诵的古诗文。通过一学期的坚持,同学们对于背诵古诗文的激情大大提高。
在学校,如何让学生被古诗文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呢?我们紧扣主题还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如根据安排好的诵读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等,方法灵活多变。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在活动的开展途径上,我们以课外、业余为主,鼓励学生参与,并和每天的班级评比挂钩,以激励学生。
1.听。即听广播,听录音,利用课间、午间休息时间,学校播放古诗,供学生欣赏;开设校园之声诗文小广播,由学生主持,播音。
2.看。即通过宣传栏、黑板报、诗文图展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佳作名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记住。
3.读。每天拼时间,组织学生朗读或自由诵读。每天一二十分钟,日积月累,孩子的文化修养、文明程度都会大大提高。
4.抄。让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等。
5.画。即在古诗文诵读活动中,可以尝试让学生用图画表达与诗歌相同的意境。诵读中引入图画,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画,强化对诗的理解,使他们更深刻地领悟到诗词中用字的传神和内在的精髓。学生们自己通过设计画面,动手绘制,比起单纯地阅画,更能调动他们学诗的积极性。
6.讲。学生在背诵古诗的基础上,讲解古诗的大意和所描绘的形象,讲诵读的感受、心得和体会。
7.演。即根据古诗文的部分内容故事性、可表演性强的特点,学生们把诗词改编成课本剧,再现古诗文的意境并展开丰富的联想,理解诗意,充实内容。
8.赛。即班级、年段、学校逐层举办古诗诵读比赛。
9.创。即为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创作诗歌、通过“星星诗会”、手抄报、广播台、推荐发表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抒写生活、抒写感受的舞台,激发孩子们的文学创好和文学创作欲望,评选出“小诗人”。
三、加强互动,开展活动,拓展诵读空间
1.亲子互动。为了让孩子在这一活动上保持热情,我们动员家长一起参与到其中。让家长在家督促孩子诵读,首先要做好家长沟通工作,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我们向全体家长宣传了本次活动的内容意义与方法,赢得了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实践最后的结果也证明这一环节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有些家长不但热诚监督,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读、背,互相考试比赛,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而受益。
2.生本互动。学生和文本的互动意味着诵读活动的开始,也是古诗文诵读中的核心环节,没有生本之间的互动,就不可能有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思考。学校要求学生建立古诗词诵读本,方便收集、背诵古诗,定时交流,定时检查,督促学生认真参与活动。
3.生生互动。小学生的个体阅读行为固然很重要,但毕竟年龄较小,自控力较差,个体阅读往往不能坚持长久,阅读的兴趣也会逐渐消失,如果把他们放在一个有组织的阅读团体中,在活动中加强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活动的形式活泼、丰富、灵活多样,交流阅读心得、汇报阅读成果、开展各种竞赛活动等,使得课外阅读向纵深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得到提高。
一天的时间,从大师阅读课到单元阅读课,我们临淄的田丽群老师和葛晓丽教师,告诉我们:阅读课原来可以这样上。临淄二中的阅读成果展示,不仅驱赶了与会教师的疲倦,而且让我们的眼睛饱餐一顿。听着看着孩子们的表演和诵读,我们的心被感动了:阅读可以这样美丽!两位专家的点评和指导,让我们的阅读又找到了明亮的方向。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收获和启示。
一、教师引领,让学生爱上阅读
今天,在临淄二中的会堂里,当孩子们在诵读诗词歌赋的时候,当学生们对苏轼、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侃侃而谈时,当安徒生的经历让孩子们产生共鸣的时候,当戏剧《李尔王》的对白响起的时候,我们深深知道:阅读不仅发生,而且已经美好了。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爱上阅读?
我以为,教师的阅读引领不可或缺。试想:一个不阅读的老师,何以有热爱阅读的学生?没有教师的榜样示范,何以有学生的效仿?一个手捧诗书的老师是美丽的,一个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书的老师是受欢迎的,一个用丰富的阅读来传授知识、点燃生命的老师是最有智慧的。
所以,我觉得这次活动的举办,对我们的语文老师来说,是一次唤醒,它唤醒我们,热爱阅读,从我们做起,因为我们是语文老师,责无旁贷!阅读教育类书籍,让我们更专业的成长;阅读文学类书籍,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柔软细腻;也可以阅读你喜爱的作家作品,也可以和学生共读经典。相信只要我们行动起来,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受到熏染。
二、成诵、入心,让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的方法不胜枚举,从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到朱熹的“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从鲁迅的“跳读法”到苏步青的“多读、精读” ,还有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等等。那么,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的阅读课,更重要的,更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
对此,张鹏举教授的建议很好:成诵、入心、践行。
成诵,一定是建立在熟读的基础上。而我们在课堂上常常急于完成任务,没有给学生过多的时间要他们进入文本,对文本不熟悉,所以无法应对老师的分析和讨论,更不说入心了。所以,对我们教师来说,当铭记的一点是:必须给学生足够的阅读,优美的文章必须反复诵读,以学生的“读”来替代我们的“讲”,当学生们读进去,背出来的时候,恰恰也就是他们已经读懂了悟的时候,我想这文章也就入心了。
关于践行,我的理解是文本的阅读结束了,文本与学生的关联应该在生活中得以体现,比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之后,我们就想:在现在,我们有必要学习陶渊明吗?他和我的生活有关吗?这样的思考,我以为是对阅读的再创造,是十分有益的。
三、科学研究,让学生享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