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生活费调查

大学生生活费调查

时间:2023-06-02 10:00: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生活费调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生活费调查

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群体消费观念财商培养

[中图分类号] F713.55 [文献标识码] B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消费主体之一,他们有着这个群体特有的消费意识和特点。大学生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一代人,他们新型的消费观也必将备受瞩目,新型消费观可能从中衍生,并引导未来社会的消费主流。与此同时,他们一些超前的理财观念也渐渐引起人们的审视。理财作为一种技能也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在以后的社会中,理财将作为一种作用不容小觑的能力,体现在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一、大学生消费的总体情况

在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社会全体的消费水平也在日益提高。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消费群体中的一支“主力军”,其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从一定角度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将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未来经济的发展。

(一)大学生月生活费情况的结果反映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与以往相比,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逐年增加。这就意味着,大学生的消费基数在不断增大,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正在大学生消费领域中,我们发现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攀比消费、奢侈消费、炫富消费等。消费观念正确与否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从月生活费的相关情况能从一个方面体现大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学生月生活费总额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生活费水平集中在800~1500元这个区间内,生活费水平在800元以下的占样本总体的8%,1500~2500元的占14%,2500元以上的仅占2%。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大致位于800~1500元这个水平上。大学生生活费水平分布相对较为集中。

当今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独立自主,也更加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实践能力,正因如此,大学生生活费来源的渠道也越来越广。比如一些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会去做兼职,一方面可以赚取学费,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还有一些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一定金额的奖学金或助学金,或者采取勤工俭学的方式来赚取生活费用并且锻炼自己。

大学生生活费来源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生活费来源还是以父母供给为主,但相比历年情形,大学生通过做兼职方式来赚取生活费也成为了一种趋势,其中22%的大学生表示曾有过兼职经历。4%的大学生通过奖学金助学金或得了一定资助,2%的人以勤工俭学的方式作为获取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二)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的调查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改变。总体来说,大学生消费的去向主要分布在食宿、购物、交际等方面。但相比较以往,大学生消费更加多元化,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分不开。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还是用于餐饮食宿方面,这一比例占到总消费额的59%,总消费额的18%用于交际娱乐,在近年来,这一比重正有所增长。通讯网络费用占到大学生总消费额的13%,这一比例也正在逐年增长。此外,总消费额的10%用于教育学习。

(三)大学生的“预付消费”

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发生着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不再囿于时间的框架,超前消费的形式也开始为大学生所接受,一些大学生也已经开始尝试“预付消费”。“预付消费”和超前消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超前消费具有很强的享乐色彩,是一种不值得推崇的消费方式。而预付方式是一种健康的新型消费方式,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对预付消费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6%的大学生坚决反对预付消费,有33%的人对预付消费持无所谓的态度,26%的大学生认为预付消费要视家庭经济情况而论。所占比例最多的大学生认为,预付消费可以接受,但要引导其理性消费。

二、大学生理财的总体情况

大学是了解理财的起步时期,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阶段。大学阶段的财商培养和演练尤为重要,它将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理财习惯。理财对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完成财富累积、实现自身价值和投资目的是可以通过学习理财而实现的。没有科学、适当的理财,我们的生活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理财投资,对于精神财富相对富有,而物质财富相对匮乏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生活技能,也是一种锻炼自身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的途径。

(一)大学生对理财的认识情况

如何更好的理财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在大学生中也不例外。走在社会前沿的大学生已经开始对理财有一定的认知。甚至有些大学生己经开始尝试自己理财,接触一些简单的理财产品,通过自身实践来进行理财训练。

大学生理财目的的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最主要的理财目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将来做准备。有23%的同学理财目的是盈利。17%的大学生理财是为了今后消费更合理。由此可见,大学生理财的最主要目的是提高有效管理金钱的能力,为以后的理财道路打下基础。另外,由于大学生可利用资金较少因此也有部分大学生希望通过理财获得盈利,改善生活。

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认识情况

图6反映了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认识情况,由图可知,有71%的大学生只知道有哪几类理财产品,具体不了解。15%的大学生一点也不了解,9%的大学生比较了解,而只有5%的大学生很了解,并且掌握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技术。以上表明,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缺乏了解,理财知识欠缺,理财能力薄弱。若要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应该提高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认知程度。

(二)大学生理财能力的现状

大学生理财已经不是新生事物,大学生理财的现状也将关系到大学生理财观的形成。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也是尤为重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财观,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更有利于推进整个社会的理财进程顺利运行,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大学生理财能力自评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对自身理财能力的评价中,仅有8%的人认为自己已经具备很好的理财能力,73%的人认为自身理财能力一般,19%的人认为自己的理财能力仅仅是一般。认为自身理财能力一般的还是大多数,说明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大学生群体的理财能力一般。

(三)大学生的理财需求

理财在近些年来形成了一股热潮,不知不觉间,理财已经成为了一个话题、一种趋势甚至成为了一项事业。大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理财这个概念,然而要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就要清楚地掌握大学生的理财需求。

大学生对理财能力的重视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对理财能力的需求较大。有15%的人认为理财是一种生活必需的技能,73%的人认为理财的作用很大,仅有6%的人认为作用不大,6%的人认为无所谓。

另外,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一些大学生已经有了相对明确的未来理财规划,他们的理财需求较为明朗。他们表示,建立家庭账户体系,实现家庭现金管理是理财能力的一种体验。而对外投资理财要考虑到理财产品的风险度和自身的承受程度,合理规划资产配置,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和投资方法。

三、对大学生消费和理财中出现的问题的综合分析

经调查分析,从整体上看,大学生消费比较理性,但也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攀比心理、冲动消费、他人引导等。

(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问题反映

1.消费差异性的体现。在此次社会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群体中不同学生的消费观念也不尽相同。在大学生月总消费量的统计中我们发现,76%的学生消费水平在800~1500元,仅有2%的学生每月消费在2500元以上,由此可见,大学生普遍能够理性消费,消费观念也比较正常,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现象只是个别存在。另外,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农村和城镇群体中。这一现象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城乡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平衡。

2.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也比较大。大学生普遍能理智消费,其在消费中各项支出分配为59%用于食品开支,13%用于通讯网络,18%用于休闲文娱,10%教育学习。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分配比较合理,大部分的消费用于食品支出。同时,相对于近几年来的消费结构,大学生在休闲文娱方面的支出正逐年增加,这也体现出大学生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由此体现出大学生消费心理较为积极,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存在较少。

(二)大学生的理财观念的问题反映

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特殊,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大学生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和理财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我们首先对大学生可支配费用进行调查并整理如下数据:91%的大学生表示对可支配费用的结余不满意,一般大学生的可支配收入只占全部生活费的6%左右。

其中,我们也对大学生如何理财进行了问卷调查,有93%的同学基本局限于将生活费活期存入银行,只有6%同学进行了理财投资。由此我们发现大学生理财存在如下问题:

1.理财观念薄弱。家庭或者是奖学金、助学金的资助是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生活费得来源,生活费的用途也普遍局限于把将钱存入银行,支付生活费的开销。不但花钱没有计划,甚至有的大学生奢侈浪费,缺乏创造财富和运用财富的观念,不能够深刻了解理财产品。因此,他们的理财意识相当匮乏,甚至可以说并不具备应有的理财观念。还有同学认为理财就是炒股,基金,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风险过大,这些都是对理财的误区。

2.资金结构安排不合理。大部分学生在新学期开始时,或者把生活费全部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不考虑其他的投资渠道;或者把钱大量投资于风险较高的金融产品,不能很好地规避风险,行情不好时往往会带来较大损失,导致以后的生活费也没有着落。由此可见,大学生理财还存在着较强的主观随意性、极端性。

针对大学生理财问题我们认为大学生应该合理制定投资计划,加强理财知识的学习,了解更多适合的理财产品。虽然大学生面临的经济局限较多,而投资理财产品收效又较低。但是大学生仍旧可以通过深入学习理财投资,合理规划个人可支配收入,掌握理财技巧,不盲目追求过高的收益,最终获得投资理财的益处。

[参 考 文 献]

[1]丁妍华,杜玮璐,李晓伟,李莹莹.当代大学生消费理财现状调查与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16)

[2]荣海平,武伟强.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J].商业经济,2014(22)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超市购物;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95-02

当代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培养和塑造直接影响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没有高素质的消费者就没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封闭的校园里,容易形成心理趋同倾向,因此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成为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各高校校内市场日趋完善。在高校校内超市因其顾客群身份的特殊性、区域封闭度高及市场竞争较小等原因,呈现出有别于校外超市的一些特点。为了了解这些具体而细微的特点,挖掘校内超市背后的动机,我们作为西安市西安文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开展了一次大学生校内超市消费行为的问卷调查。大学生超市购物行为是研究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人都对超市购物现象、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较少涉及影响大学的超市的定量分析。为此,本文以西安市为例来研究大学生超市购物的差异分析及影响因素,愿能为校内超市经营者提供可靠有效的营销策略,也希望广大在校生能深切认知自己的消费行为,促进其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定量分析法。

2.研究对象。以西安市4所高校在校本科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投放问卷800份,选用分层抽样,回收有效问卷720份,回收率90%。其中女生531人,男生189人;大一84人,大二412人,大三180人,大四36人。

3.研究工具。采用自编《大学生超市购物情况调查问卷》。采用Likert5级评价法,即从“5”到“1”分别表示从“非常满意”到“非常不满意”。问卷从超市购物月平均消费、购物重点、购物频率及恋爱费用四方面调查。问卷α信度系数值为0.687,表明其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问卷效度检验的α系数值为0.941,表明其有较高的效度。

4.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和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基本结果分析

1.大学生超市购物情况。大学生超市购物每月花销基本不超过150元。每月花费低于50元的学生占14%,50~100元之间的占37.0%,100~150元之间的占31%。也就是说,五分之四的学生每月超市购物花费并不超过150元。每月花费150元以上的学生占18%。从抽样结果来看,西安大学生的校园超市消费在一个较低的范围。

2.大学生恋爱购物情况。从抽样结果看出,每月花费低于50元的学生低于12%,50~100元之间的占15%,100~150元之间的占30%,每月花费150元以上的占43%。结果显示,大学生谈恋爱时去超市购物的花费明显增多。

3.大学生在超市购物中的行为习惯。从抽样结果来看,大学生在校园超市购物主要以日用品和零食为主。其中,生活用品28%,零食26%,学习用品17%,水果16%,饮料11%,娱乐用品2%。

4.大学生对超市购物的频率。大学生去校园超市购物的频率总体来说并不高,选择每天都去的学生占6%,经常去的占25%,偶尔去的占61%,基本不去的占7%,从不去的占1%。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超市购物的意愿不是很强,其行为意愿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大学生超市购物的差异分析

1.不同性别对大学生超市购物的差异。从表1可见,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超市购物中的重点不存在差异,购物频率和月消费存在差异,恋爱费用差异显著(P

2.不同年级对大学生超市购物的差异。从表2可见,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超市购物中的恋爱费用、购物频率不存在差异,生活费和购物重点差异显著(P

3.不同月生活费对大学生超市购物的差异。从表3可知:不同生活费群体的大学生在超市购物中恋爱费用、购物频率存在极大差异(P

四、现状与对策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出大学生超市购物的基本情况:对大学生超市购物在性别、年级及月生活费方面进行了差异分析,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大学生超市购物的月生活费、购物重点、购物频率、恋爱费用存在显著关系,具体表现如下。

1.超市购物每月基本不超过150元,超市销售的商品大多是生活日用品和食品。物品种类是大学生超市购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购物频率不存在确定性。

2.月生活费、恋爱费用、购物频率和购物重点是影响大学生超市购物的主要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超市消费,其与超市购物消费成正相关关系。

3.月生活费、购物重点和恋爱费用是影响大学生去超市购物的主要因素,并影响着大学生去超市购物的频率,三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通过对上面现状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对策:①要求产品的多元性、针对性、专业化。②超市应针对情侣推出情侣大礼包、情侣杯子等产品。

参考文献:

[1]武松,贾媛,等.上海高校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发展研究[J].江苏商论,2013,(3).

[2]陶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商贸,2011,(26).

第3篇

一、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学生消费观调查

月生活费差异:民办高校学生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500~800元之间、800~1000元、1000~1200元、1200~1500元、1500元以上几个区间段的比例分别为12%、25%、20%、25%、10%、8%。公办高校学生月生活费500元以下、500~800元之间、800~1000元、1000~1200元、1200~1500元、1500元以上几个区间段的比例分别为11%、51%、18%、11%、7%、2%。从以上数据对比明显看出民办高校的学生生活费消费区间比较分散,而公办高校的学生的生活费消费区间比较集中在较低的水平。在民办高校中,存在部分生活费500元以下的学生,然而同时也存在生活费在1500元以上的同学。但是,民办高校中500元以下的学生和1500元以上的比例分别是12%和8%,大于公办高校中的11%和2%。民办学院学生的生活费消费区间没有趋近于任何一个生活费消费区间,不同的是,在公办高校中,他们的学生比较集中在500~800的消费区间内,高消费和低消费的比例都低于民办高校的学生。由此可以看出,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中存在着严重的两级分化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在民办高校中更为明显。生活费来源比较,86%的民办高校学生的生活费都是由父母寄送的,14%的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是勤工俭学。在公办高校,71%的学生的生活费来自父母的寄送,29%的公办高校的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是勤工俭学。也就是说,民办高校的学生勤工助学的比例要低于公办高校。

购买商品时考虑因素比较,民办高校30%的学生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商品的价格,50%的学生会考虑商品的实用性,8%的学生会考虑商品的品牌,2%的学生会随大流,另外还有10%的学生会选择其他方式。而在公办高校中相应比例是25%、61%、6%、8%。表明民办高校的学生相比其他普通高校的学生购买商品时更多考虑价格、品牌等因素,而考虑实用性的比例低于其他高校的学生。民办高校的学生在购买商品时考虑价格的因素更多,而公办高校的学生在购买商品时考虑实用性更多,由此可以得出,民办高校的学生更注重于价钱,有攀比的倾向;而公办高校学生更注重商品的实用性,消费较为理性。理想生活费来源比较,民办高校中27%的学生理想的生活费来源是父母给予,37%的学生理想的生活费来源是勤工助学,36%的学生的理想生活费来源是奖学金。公办高校19%的学生理想生活费来源是父母给予,47%的学生理想的生活费来源是勤工助学,34%的学生的理想生活费来源是奖学金。公办高校学生选择勤工助学的人数比例远远高于民办高校。民办高校学生希望奖学金和父母给予是最理想的生活费来源的比例为63%,而公办高校的是53%,可见民办高校学生希望奖学金和父母给予的意愿要大于公办高校的学生,公办高校的学生更希望通过勤工助学的方式来作为理想生活费来源。相对而言,公办的高校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性小,经济自主性强。

消费状况比较,民办高校的学生“只要够花就行”的比例为30%,“能订出较细的消费计划”的为20%,“让每个月有盈余,可供自己支配”的50%。而公办高校的学生。“只要够花就行”的比例为33%,“能订出较细的消费计划”的为22%,“让每个月有盈余,可供自己支配”的43%。理财能力比较,民办高校的学生“没有平常有记账或编制预算的习惯”的比例为54%,“有,但并没有认真地按预算执行”的为38%,“有,并且实际支出基本与预算一致”的8%。而公办高校的学生“没有平常有记账或编制预算的习惯”的比例为72%,“有,但并没有认真地按预算执行”的为17%,“有,并且实际支出基本与预算一致”的11%。调查中发现,民办高校的学生会月生活费消费计划性更强,公办高校管理剩余生活费的能力比较差。调查中民办高校学生的月消费支出更合理,“让每个月有盈余,可供自己支配”的占50%以上,而公办高校学生“让每个月有盈余,可供自己支配”的比例在43%,明显低于民办高校的学生;在记账或编制预算的习惯方面,民办高校的学生有预算和计划性的比例更高,可见民办高校的学生消费更有计划性。从民办高校的学生与公办高校的学生在消费状况及平时的记账或编制预算的习惯方面的差异中可以看出民办高校的学生理财能力要强于公办高校学生的理财能力。

二、结论

通过此次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学生消费观念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得出民办高校的学生理财能力强于公办高校学生的理财能力,公办高校的学生在理财方面要多向民办高校学生学习。通过此次对比分析我们还发现民办高校的学生生活费两极分化的现象远远高于公办高校的学生。在购买商品方面,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的学生多数是比较理性的,但民办高校的学生注重价钱攀比的消费心理严重。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准备阶段,是学习消费、理财的黄金时期。大学生也应积极为自己创造条件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及理财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为自己的未来铺好道路。

作者:彭青云张维霄杨晨佳单位:燕京理工学院

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学生;先花花;乐分期

对当今社会而言,90后大学生是全新的一代中国人,他们修业多年,对新事物有良好的接受能力,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消费观念新颖,好奇心旺盛。而刚刚兴起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貌似也不想错过这些“粉嫩的小鲜肉”。今年9月随着打开的校门一同涌进校园的还有先花花、分期乐、潮ㄍ等新兴互联网企业。这么多的企业把手伸进校园,那么这个市场的前景到底如何呢?

一、大学生庞大的数目,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

据国家统计局2013的数据,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为24680726、毕业生人数为6387210,2014年我国毕业大学生人数大约为724万人(包括成人教育),而我国大学招生又一直处于一个扩张的状态,所以如今我国的在校大学生人数保守估计有近2500万人。我们对400名大学生的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在湖北省有近71%的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在800-1200之间,16%的大学生生活费在800以下,9%的大学生生活费在1200-1600之间、4%的大学生生活费在1600以上。当然这仅能代表湖北地区大学生的收入特点,但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学生生活费水平可能会更高。而且大学生的分布特点是东部地区多于中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这说明其实际平均收入(包括生活费和兼职所得)可能比我们数据估计的还要多,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全国大学生全年的消费潜力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当然目前互联网金融企业还没办法吃到这块蛋糕,毕竟目前并没有对大学生实行“众筹”的良好方案和成功范例。

二、企业最看重大学生旺盛的消费欲望

互联网金融企业最看重的是大学生这个群体庞大的数目和其旺盛的消费欲望,当然这种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的行为究竟有没有违背商业伦理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不小的吸引力,因此以分期乐为代表的7家分期购物企业大步挺进校园。而“先花花”团队则直接为大学生提供类似于信用卡的服务。具我们了解以上两家我所提到的公司均被风险投资人(分期乐有源码资本、Golden Summit、蓝驰创投三家共注重资)所看好,在两轮的融资中分期乐融资金额达到10亿。看来天使投资人对这个市场是极为期待的,这也从侧面佐证了大学生市场的巨大潜力。

三、大学生是互联网的良好受体,学籍成为信贷的最好保证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出生与上世纪90年代初,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正好见证了互联网终端的崛起,他们对这类电子科技产品的接受能使是极强的,而这类终端又是互联网金融的载体,这使得二者必然相遇。那如何保证大学生的信用?

在我们调查到的8家企业中,他们都和教育部直接挂钩,可以从教育部调取学生的部分讯息,而其中有6家和银行信用信息库直接挂钩,一旦”坏账”,将影响使用者的信用,危害未来的贷款业务(房贷,创业贷款),这些足以促使大学生维护社会信用,即使有个别坏账的情况,由于额度较小(0-3000)也不至于造成严重的损失。

四、传统金融企业无法插足,互联网企业可以大展拳脚

经营传统的金融业务,需要建立营业网点,雇佣服务人员这些都需要巨额的成本,而这些成本可能远远高于从学生身上得到的利润,所以对于传统金融公司而言从大学生群体盈利是很难的。但这些顾虑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则不存在,他们只需要建立少量的网点,雇佣适量的客服人员就可以营业,因为他们服务的平台是互联网,这使得服务的成本大为降低,而盈利成为可能。

五、这些金融企业搭建自己的p2p购物平台,收拢资金、营销商品两不误

据我们调查包括分期乐,潮ㄍ等6家企业其实都搭载p2p购物平台他们一边自己买东西,一边借钱给学生卖东西,增加自己的销售额,再从借款中收取少额的利息。它利润来自作为p2p电商的销售额和作为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这种方式新颖实用,双重盈利。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这些商家提高了部分商品的价格。以一部小米手机为例,在小米商城,小米4手机售价仅为1999,而在分期乐的售价为2399。从中不难看出猫腻。但从企业的角度讲,这种经营模式确实能快速的盈利。

六、掌握大学生市场就是掌握互联网金融的未来

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掌握大学生金融市场就能在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帝国占据一席之地。研究发现,纵观腾讯QQ的发展史,在发展过程中不乏一些后起的挑战者,同时期的还有当时较为先进的MSN等“洋货”。但最后都无法动摇前者的地位,阻止腾讯产业链的形成,这主要还是因为社交软件对固有社交圈的依赖性强,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消费者惯性消费思维。同样的,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先花花这做的很好,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便利,那么只要愿意扩大它的经营范围,认可该学生原有的信用数据,扩大账户的信用额度,那该学生走上社会后依然可以作为它的忠实客户继续使用它。由此不难发现这一市场的重要之处,当然从这一方面来看,前面提到的几家企业提高商品的价格的行为就有固泽而鱼的嫌疑了。

第5篇

【关I词】大学生网络信贷 信贷风险 风险防范

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正不断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信贷的兴起正是其中的一个缩影,由于它的方便快捷,网络信贷迅速风靡于大学生群体。而大学生理性消费的观念淡薄且无固定收入来源,大多依靠父母。因而大学生网络信贷便面临着诸多的风险,规范大学生网络信贷行为以及风险的防范就非常有必要。

一、大学生网络信贷行为的特点

(一)从众性

绝大部分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仅够维持生活,根据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问卷显示,每月生活费在800元到1500元之间的大学生所占比例约为67.86%,生活费在1500元以上的大学生所占比例约为14.29%,约七成的大学生生活费在1500元左右,而全体大学生中有82.43%的大学生表示生活费只能够维持生活,并没有多余的生活费用来购买一些自己想要的物品。这时网络信贷平台通过APP推送、广告插入、发放传单等方式对网络信贷进行宣传,一些缺乏资金且又敢于尝鲜的同学便进行了网络信贷。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大多通过APP推送得知或者了解网络信贷,而50%的学生是由于身边同学有过网络信贷的经历才进行网络信贷的,即半数的大学生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并没有去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而是单单的效仿身边同学的网络信贷行为去获取资金,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是跟随身边同学的网络信贷行为才进行网络信贷获取资金的。

(二)高消费性

在大学生通过网络信贷平台获得的资金花费结构中,42.31%的男大学生选择了购买高档的电子产品,23.08%的女大学生选择了购买一些高档的化妆品,另外还有三成左右的大学生选择了去旅行。众所周知,绝大多数的男大学生喜爱电子竞技,所以一些专业的电子竞技设备对于部分男大学生生来说必不可少,面对仅够维持生活的生活费用和价格高昂的游戏设备,使得部分男大学生选择了网络信贷进行了高消费;女大学生生购买高档的化妆品和最新款电子产品,爱旅游的大学生外出旅游也是如此,部分同学无力支付高昂的化妆品费用或者旅行费用,便通过网络信贷获取资金,来购买一些自己需要的化妆品或者支付旅行费用。

(三)盲目性

由于从众性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便选择通过网络信贷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在进行网络借贷的学生群体中,没有考虑或者没有仔细考虑后果的大学生所占比例约为67.86%。也就是说,有将近七成的大学生在进行网络信贷的时候并没有认真考虑信贷之后的还款问题,盲目的信贷与胡乱消费,等需要归还欠款的时候才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不知所措,这也为大学生网络信贷风险埋下了隐患。

二、大学生网络信贷的风险

众所周知,网络信贷不同于一般的银行贷款,单从字面上来讲,网贷是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民间小额借款模式,而银行贷款则是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向机构向借款人做的款项。

(一)信息泄露风险

由于网贷主要在互联网上运作,且其真实性无法判断,借款人在填写个人资料时,很容易泄露个人一些敏感的信息,譬如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号、肖像权、隐私权等。据所查阅的资料以及新闻显示,因网络贷款而使其人身财产收到损害的有八成是在校大学生,先前有新闻报道称,郑州的一名在校大学生郑某因网络贷款而导致债务缠身,最后无力偿还而选择采用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旨在告诫我们在受到网贷便利的同时,更应理性地审视其背后潜在的风险。

(二)网络环境风险

由于不安全的网络环境而导致借款人经济财产损失的风险。现如今,我国网贷的法制建设还不健全,对网络贷款行业呈现出真空监管局面,从而极易诱发金融犯罪风险,譬如经营不善倒闭,平台管理者携款逃之夭夭;安全系统不完善而被黑客攻击等问题。大学生们缺乏经验与判断力,防范风险能力弱,因此很容易成为犯罪团伙的目标。

(三)消费心理风险

现如今,大学生生活费来源单一,大部分靠父母供给,且数目不多,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所需,而对于电子产品、网游设备、化妆品等的需求使得每月生活费较为紧张,因此,遍地的网贷广告成为大学生解决资金短缺的途径。面对巨额的还款利率和大学生收入来源的单一性,贷款风险显而易见。部分大学生虚荣的消费心理造成盲目攀比、盲目乐观,大学生这种不正确的消费观以及高估自身的还款能力,最终导致债台高筑,无力还款,甚至进一步做出偏激的举动。因此,网络信贷的风险究其内在还是大学生的风险防范能力较差,消费心理不健康。

三、大学生网络信贷风险防范策略

近年来网络信贷进校园解决了一些同学生活上的燃眉之急,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借贷渠道。但大学生们缺乏经验与判断力,防范风险能力弱,因此而造成的损失也是客观的,不容忽视的。

(一)加强学校监管

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对网络信贷的监察监管制度,对网络信贷信息的进入与传播加强引导和管控,建立起相关的筛选和审核部门,密切关注网贷平台在校园的营销展业行为,例如学生会连同宣传部、团委、广播处、财务处、网络中心等部门加强对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的检测,并不时以广播、短信、网络、橱窗、等多种形式向学生相关的网络信贷信息,以杜绝不良的网络信贷信息和平台进入校园和同学们的生活中。学校定期开展与网络信贷相关的讲座,让大学生直观清楚的了解什么是网络信贷,以便树立合理的观念。

(二)建立相关防范法规体系

网络信贷是伴随着网络化生活新型的一种消费行为和习惯,虽然伴随网络化的普及,网络信贷变得越来越规范。但我国现有的网络信贷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较少且层次较低,并没有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次,还并没有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因此我国政府要加强相关方面的工作,形成完整的网络信贷法律体系,完善大学生信贷维权,对相关平台的投诉流程和制度。同时完善相关网络信贷平台的信贷流程和规范性,加强对其信贷产品的真实性与合理性的监察。一旦有相关的损失事件发生,政府可以迅速反应,大学生得到有效的维权。

(三)促进网络信贷信息与大学生对称性

现在的网络信贷平台还处于良莠不齐的处境中。例如“1分钟申请,10分审核,快至1天放款,0抵押0担保”等夸张的标语也屡见不鲜。信贷平台作为借款的一方,应当就借款利率、相关事项的条款、借款的期限、未即时偿还的后果、附加的各种费用等对大学生做出明确的说明,在进行相关的学校宣传、网络宣传时,将相关信息列注于显眼的位置。做到不避重就轻,夸大甚至扭曲事实。确切的让大学生了解网络信贷产品的完整信息,促使大学生做出合理的判断。从而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网络信贷欺诈大学生、使大学生过度信贷等事件的发生。

(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金融知识的教育

大学生应以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为主,避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将信贷来的金钱用来购买手机电脑化妆品等高消费得到物品中。应抵制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明确意识到信贷只是一种暂时的手段,并不能以此为常,信贷也是要偿还并且还要支付额外的费用。积极学习金融与投资方面的知识,做到合理利用自己的金钱。

四、结语

在当今社会下,网络已和当下的生活紧密相连,作为新时代的宠儿,大学生们对新潮事物有着无比的接受能力和尝试的能力。网络信贷的出现恰当的满足了当今大学生的消费需要,赢得了他们的追捧。在当今网络的完善和趋势之下,网络信贷也逐渐受到重视与监管但作为一个新兴的消费行为,其相关的法律与监管措施还不够完善,因此要大力加强学校、父母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为网络信贷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从丽娜.金融时代.B2C网络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机制研究――以大学生网络信贷为例[J].金融时代,2011(6):144-144.

[2]傅晓锋.P2P网贷平台的现状及其风险.金融视线,2013(32):77-80.

[3]杨群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及防范研究.金融科技时代,2013(7):100-103.

[4]艾金娣.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防范.中国金融,2012(14):79-81.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理财;上海商学院;调查问卷

一、引言

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大学生开启了人生新的征程。离开了父母的管制大学生本应该过着没有忧虑的新生活。可是当大学生走进了大学的校门事情并不是大学生想象的那样。更多的时候大学生会为了生活费而焦虑,又要吃饭又要买衣服参加各种活动钱要怎么用才能够。在大学生中更多的出现“月光族”“负翁”的现象。还有大学生会向父母透支和向同学父母借钱花。作为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合理的使用钱财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因此大学生理财问题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的研究课题。一个人学习投资理财的方法与养成正确消费观念和习惯的黄金时期正是大学阶段,所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不但能够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更有助于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二、调查经过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以上海商学院会计系与财管系学生为被试进行随机抽样,展开此次调查研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7份,回收率为93.5%。在此次的抽样样本中,男生和女生比例分别为24.1 %和75.9%

二、调查结论

(一)当代财经院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1.可支配生活费差距大。大学生的月可支配生活费总体在800-1500元左右,少于500或多余1500的现象不是很多,有小部分学生月消费高达2000元以上,同样也有一部分贫困生的月消费也会比普通的学生的生活费少一点,所以大学生之间的月生活费方面差距还是较大的,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于城乡差距:首先,由于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同,家庭背景间的差距决定了可负担生活费上的差距,城市家庭收入较高,对于生活费自然相对充裕,而来自农村的学生生活费就相对较少,有时需要打工或做兼职来负担自己的生活,在调查过程中,大学生发现已经有过打工经历约有60%来自农村家庭。此外,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节约意识高,除了吃穿用等必要支出外,其余方面的支出相对较少,因此所需生活费以相应少了。

2.饮食占每月开销的绝大一部分。无论是否贫困生,为了保证每天一日三餐提供足够的能量之外,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也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此外,由于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也是造成大学生饮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社交或者其他方面的消费。走入大学大学生会形成每个人不同的交际圈子,因此会产生很多的花费。例如通讯,如今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的必备物品,有些同学甚至拥有不止一个,每个月和朋友亲友之间的联系,电话短信流量费都会成为造成月消费增长的原因。并且每个人在这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有的人每月花费50元,有的人可以达到好几百。另外,还有节假日的外出旅游的花费,如今很多学生都偏向于在节假日的时候结伴去学校以外的地方游玩,一方面缓解平日里学习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多长点见识,同时增进同学之间友谊。据调查,大学生平均一年内至少会出游两次,无论是跟随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

4.男生和女生的消费倾向差异。男生和女生在消费倾向方面也会有所差异,由以下图表可以发现男生的消费倾向主要为通讯、娱乐和交际三个方面,而女生主要为通讯、服装和交通三方面。由此可见,男生在建立和培养人际关系方面的花费远大于女生, 而女生则更注重与自身的形象包装。另外,在是否有记账习惯这一调查中,仅有15%的同学选择了“是”,而这15%的同学中女生占了八成以上。

5.不能理性的消费。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对品牌时尚的过度追求和热爱

现在的大学生攀比心过重,不能理性务实的进行消费活动,无论是对衣服鞋子包还是化妆品都要讲究名牌。而且一旦认定了那个品牌都会一直的使用下去。当代大学生求知欲强,思维广,敢于追求新潮追求时尚,消费实用性很低等都是造成了消费过高的重要原因。

(二)当代大学生投资理财所存在的问题

1.资金来源单一。大学生投资理财的资金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家长。刚步入大学的大学生没有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独立能力差,融资渠道少,绝大多时候都得依赖于父母的支撑。据调查,约79%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来源于家长,10%的学生会靠打工赚取生活费,依靠投资收入的仅占2%。

2.理财的意识薄弱,对理财的认识存在误区,缺乏理财意识。平日生活费的余留,或者就是放钱包里消费衣食住行想用就用,或者就是存进银行,理财观念单薄,花钱不做计划。虽然一部分大学生具备了一些理财观念,但是对于理财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解。有的人认为理财都是有很多钱的时候才该去理财,一点生活费不需要理财;有的学生会认为理财就是单一的炒股买基金,有的人认为理财就是挣钱。就是这种观念让大学生无法正确对待理财,无法树立理财观念,到月末钱无法有结余甚至会超标。

3.消费支出没有计划,投资不合理。大学生消费都不会去做一个完备的计划,都是想到什么就买什么,主观随意性很强,花今天的钱不会为明天做打算,经常导致最后入不敷出不是借钱就是又向父母透支以后的生活费,最后钱花了还不知道都花在哪里了。但在财经院校的学生中,经过调查发现,76%的学生都有做预算的行动,区别在于落实的成功与否,其中4%的同学表示能够很好的执行自己所做的预算,也有16%的同学无法很好的实行预算导致入不敷出,并且将近六成的同学会为了将来可能发生的意外存下备急用的资金。纵使有学生有理财的想法,但是不考虑风险问题,不仔细打听详情,往往会带来较大的损失。

(三)影响当代大学生理财观念的因素

1.家庭因素。父母在孩子的成长的过程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理财观念,误导了孩子的消费行为。甚至有的父母用自己错误的理财观、价值观影响自己的孩子。很多家长认为学生就应该学生时代就应该学习,什么都不用想,理财都是大人的事情;还有的父母认为自己挣钱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花,给钱就花不用理财。还会有一部分父母怕自己的孩子盲目的追求金钱就极力淡化金钱意识。这些行为都无法给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理财观念。

2.社会因素。在面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摆阔气、讲排场、攀比奢华等不良风气,现在的大学生淡化了当前自己仍是一名学生,应以学习为重的意识,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这对大学生追求高消费、高享受的理财目的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直接诱使部分大学生产生了超前消费、透支消费、铺张浪费等不健康的理财观念。在购买选择上,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已成为最关注的内容。在消费观念上,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成熟,也使不少大学生出于面子需要,动不动、时不时地请同学下馆子;对喜欢的一些更新比较快的电子商品盲目跟风。另外,由于近几年中国的金融和房地产市场波动剧烈,投机风盛行,全民炒股,一夜暴富的神话流传于街头巷尾,使得年轻气盛渴望成功的在校大学生怦然心动 跃跃欲试,造成许多大学生理财目的是为了投机、 但是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不足,投资者的理性决策能力和水平普遍不高,从众跟风盛行,一旦经济危机爆发,对于理财观和理财方法本身就不成熟的在校大学生来说,盲目入市往往被深度套牢。

3.教育因素。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校,都不会去锻炼学生的理财能力,都是一味的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淡化理财观念,认为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天职。到了大学,各高校因为各种外在因素对理财能力培养不足,学校理财系统设施不完善。处在经济发达的城市的高校会多重视一些对学生理财的教育,不发达的城市就会欠缺对这方面的教育。大学生获取理财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媒体和银行宣传;其次是通过学校专业课、公选课以及专题讲座;通过自己看书获取理财知识的大学生比例最少。调查中学生还反映到虽对一些理财名词都很熟悉,如股票、债券、基金等,但往往对于其涉及的一些专业术语和具体操作仍存在着很多的困惑,例如进行股票投资时如何到证券营业部开户、交易等。

四、对当代大学生理财状况的应对策略

(一)学校方面

应该完善这方面的教育设施,多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多开展一些理财活动和比赛提高学生的理财意识。另一方面要多开设一些关于理财的专业课程,聘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建立系统的理财课程。

(二)教育方式

老师和家长应改变教育方式,鼓励学生去体验一下适当的理财方式,为学生明确理财意识和理财的重要意义,让学生重视理财,教导学生如何让正确的理财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三)大学生自身

大学生自身必须要学会理性的消费,不盲目不跟风不攀比,不盲目追求名牌时尚,要有计划有目的花钱。与此同时,也要多阅读一些专业理财方面的书,提升一下自身的专业素质,学习理财的专业知识。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于目前理财产品的认知还是十分片面的,74%的学生对理财产品有兴趣但认为风险高或是不适合学生,其实,大学生可以去体验一下适宜的理财产品。初步接触理财可以从以下三点做起:

1.学会记账和预算。众所周知,记账是合理消费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之一,如果不能养成记账的习惯,对于合理消费是极其不利的。当然不记账也能够做到适度消费的情况也很常见,例如受调查的学生中有57%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日常的消费额度或者制定预算,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不需要白纸黑字记下来,大学生不能片面地否定这一部分学生的做法,事实上能做到心中有数或者制定预算本身就是很好。不过,如果养成记账的习惯,大学生的消费也可以更加合理有序。在消费的同时,大学生不仅需要有预算的控制消费,还需要有更为实际确切的消费账单的反馈,告诉大学生预算是否超出、是否符合合理消费的初衷等等。记账相比于预算的优势就在于它能更直观的反映大学生的消费情况,从而为下一个时间段内的消费提供经验指导和教训指示。坚持把收支情况整理并记在本子上,根据上个月的收支情况,预测一下接下来这个月的支出情况。分清哪些是必须花的,哪些是可以省的,要留出一些作为备用资金,以防意外事故急需,或者针对活动额外支出等。这样不仅能清晰的看出每个月的支出状况,同时能了解自己是否消费合理。

2.学会精打细算。大学生在校生活,远离父母,很多都需自理,要学会省钱的方法。就比如,每次特殊假日周边超市会打出降价优惠,了解特价商品,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自己是否需要对生活必需品进行补给。生活中要以注重实用为主,考虑性价比的同时,也须衡量一下自己的购买承受能力。

第7篇

关键词:非财经类院校;研究生;理财观念;理财能力

近年来,探讨大学生理财观念及行为的文章层出不穷,却鲜少有人对研究生的理财观念及行为进行相关的研究。研究生与本科生不同,他们的就业期待更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学业压力更大,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研究生可进可退,进可继续深造,退可找个体面满意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在钻研自己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投资理财,理财是学生的后勤,后勤搞好了,才能更好的投入学术研究。美国理财专家克特・康宁汉有句名言:“不能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即使拥有博士学位,也难以摆脱贫困”,所以,洞察和把握研究生理财观念及行为已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理财观念及行为的形成是多方面的,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都会对理财观念和理财行为造成影响,但是学生作为特殊群体,长期生活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且非财经类院校的研究生所占比例远远高于财经类院校,他们很少关注理财知识,接触理财内容较少,因此非财经类院校对研究生理财观念及行为的影响更应进行深入探究。

一、研究生理财现状的调查

前期本人针对天津等地区高校的研究生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了解情况如下:

(一)平均月生活费

从数据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有23.81%的天津市研究生的月生活费在800元以下,有12.38%的研究生生活费在1200到1600元之间,在1600到2000元之间以及2000元以上的生活费的学生仅占6.67%和4.76%,而52.38%的研究生月生活费在800到1200元之间,可见相比于2015年天津市最低工资标准1850元而言,研究生的平均月生活费相对较高。即使如此,大多数被调查对象依然表示生活费比较紧张,甚至入不敷出。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知,大多数研究生对日常消费缺乏合理的规划。

(二)生活费主要来源

对生活费来源的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生活费来源主要有奖学金、助学金、兼职、投资理财、家人提供与自主创业等几种方式,但绝大多数研究生的生活费主要还是由家长提供,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学生利用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兼职报酬补充生活费,仅有6.66%的研究生能够通过投资理财或者自主创业来获取收益,虽然所占比重很小,但也相对乐观。相比于本科生来说,研究生克服了收入来源与收入渠道相对单一的问题。

(三)生活盈余利用

对于研究生生活盈余的利用主要有购物、储蓄、旅游、个人爱好发展、娱乐消遣、考证进修、投资理财、恋爱和其他等几种方式,综合排名在前三位的是购物,储蓄和旅游,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研究生没有投资理财意识,这说明研究生对于理财的实际参与度不高,他们更倾向于将生活费盈余用于购物和旅游,属于享受型消费,而用于投资理财却是极少数人的选择。除此之外考证进修也排在倒数位置,由此可见,研究生消费水平较高,但缺乏合理规划;消费领域全面,但是学习发展类型消费不足。

二、研究生理财现状分析

(一)理财习惯分析

对于研究生的理财习惯,文章进行了记账习惯和预算习惯两方面的考察。在记账习惯的调查结果中显示,有60.95%的同学选择不记账但心中有数,偶尔记账的有27.62%,而从不记账的有6.67%。预算习惯方面,选择做详细预算并执行的学生只有1.9%,大致做预算,并能按照预算进行消费的学生有61.9%,而预算形同虚设和不做预算的共有36.19%。由此可以看出近一半的研究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学校理财教育不足,及学生自身理财意识薄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理财能力分析

针对研究生所接触过的或打算接触的理财产品进行了相关调查,得出以下总结:(如图1),研究生对于理财产品,选择余额宝、基金和股票的居多,这说明研究生对于理财有初步的了解;而选择互联网理财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的研究生相当有限,说明这一类研究生对于理财了解不够深入,态度比较谨慎;也有少数研究生选择黄金、期货、外汇、分红型保险等理财产品,反映了研究生对于理财产品的选择呈多样性;还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没有接触过理财产品。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可能出于以下原因:虽然部分研究生对理财有一些兴趣,但是由于其经济并没有完全独立,缺少理财资本,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可能是因为其缺乏理财意识,没有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还可能是因为忙于学业,没有多余的精力进行理财或者是其对理财没有兴趣。

对于研究生可接受的用于投资的最大金额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最高投资额在5000元以内的学生占47.62%,;选择金额在5000元到10000元的范围的比例为27.62%;在1万到5万的范围内比例为15.24%;最后在5万以上的范围中,只有不到9%。研究生资金有限,没有做到完全经济独立是投资金额小的主要原因,但是调查结果依然可以说明,大多数研究生同本科生一样属于风险规避者。

(三)理财观念分析

首先,从对理财的重视程度来看,71.43%的学生认为研究生理财是非常必要的,这从正面说明了研究生对于理财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其次,从对现有理财产品的涉及程度来看,18.1%的学生有兴趣并且已经涉及,49.52%的学生有兴趣,但是缺少资本而没有涉及,进一步验证了上述观点,即资金不足影响研究生投资理财;再次,从对理财产品的看法上看,非财经类院校的研究生涉及的理财产品已经从基本的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涉及到股票,基金,黄金,债券,期货,外汇等多种形式,这也可以看出研究生涉及的理财领域越来越广泛,理财观念与日俱增。

三、非财经类院校投资理财教育现状

由下图(图2)可知,非财经类院校的研究生主要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得理财知识,自主学习获得相关知识的占46.67%,这说明大部分研究生有自主学习理财知识的意识;通过学校讲座老师授课获得理财知识的仅占17.14%,反映了非财经类院校对研究生理财知识的获取还是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这说明,学校给予学生的理财知识非常有限,非财经类院校缺乏开展投资理财教育等相关活动,形式主义较为严重,因而对研究生的理财能力的提高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

为了了解学校对学生理财行为的影响,我们分别在学生从课堂中获取的理财知识、学生从课余生活中获取的理财知识以及学生对学校理财教育的满意度这三方面进行了考核(如表1)。从下表中可以看出,非财经类院校理财知识课程的设置非常少,只有少部分学校略微涉及;大部分非财经类院校的研究生希望学校多开展一些有关理财的课外活动,但其开展的途径较少;虽然有少部分学校开展了理财教育活动,但是可能由于其宣传力度不足原因等导致活动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仅有非常少的学生对学校的理财教育感到满意,这说明非财经类院校缺乏对学生理财知识的教育与引导,进一步体现出非财经类院校的理财教育滞后,缺乏完善的理财教育体系。非财经类院校研究生有意愿了解更多的理财知识,参与更多的理财活动,但学校在这方面缺乏重视,学生对学校理财知识的教育不满意。

探究上述非财经类院校现状出现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非财经类院校没有足够的重视研究生的理财教育。大多数理工院校,王牌专业是其重点发展的方向,他们把大部分的科研经费和教育支出花费在实验室的建立和试验器械的购买以及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的投资理财能力缺乏必要的指导。

第二,非财经类院校财经方面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年轻教师所占比例低。在非财经类院校中,很多老师自身的理财能力不强,因此给予学生理财投资的建议也十分有限;另外,大多数高校在评选教师的职称时,更加看重教师的学术成果,主要表现在论文和学术专著的发表数量,对实际教学中的实务教育方面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四、改进研究生理财观念及能力的相关对策

研究生理财意识薄弱,消费习惯不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希望可以引起学生自身的重视,毕竟无论什么专业,理财问题是我们终将面对的一个问题,它将伴随着我们未来的发展规划,因此良好的理财习惯定会使我们受益终生。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四方面给出相应建议:

(一)学校方面

学校应重视学生的投资理财教育,一些活动的开展不能只局限于财经类专业学生,更多的应该鼓励非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参加。学校创立的理财社团也不能只在自己学院的小圈子活动,举办的一些理财知识竞赛、企业模拟经营大赛、理财创意大赛等应该鼓励全校人参加。学校也应该加强财经类教师的师资力量,多招聘一些有证券投资经验或者有银行工作经验的资深教师。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更多的投资理财教育课程,让更多的学生能接触到理财,课堂上,要多讲些实例,多些互动,理论联系实际,拉近学生生活与理财实践的距离。

(二)社会方面

理财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资助,大部分研究生手头较为宽裕,可是没有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理财习惯,导致他们在生活上捉襟见肘,所以社会应该形成一个良好的消费风气,通过电视媒体及广告大力提倡正确的消费方式;并且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应该帮助大学生理财,多设置一些风险较小,资金投入量较少的理财项目供研究生选择。高校研究生虽然大多投资额小,但不失为一个潜在市场。

(三)家庭方面

加强家庭教育,从小树立孩子理财意识的理念。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向孩子传输正确的消费理念并与孩子分享理财经验;家长应该适当关心孩子的理财与消费情况,对孩子不合理的理财行为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并给以正确的引导。

(四)学生自身方面

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自身的观念,研究生理财之所以重要,并不在于资金是否充足,而是它可以帮助我们养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因此首先应在生活上做出合理消费规划和理财规划,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其次,研究生也应该在课堂上与老师多互动,激发教师讲课的热情,加强与老师的交流。第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很多软件能够培养研究生理财能力,研究生要用勇于接受新事物,善于利用这些软件来提升我们的理财能力。

参考文献:

[1]邹晓涓,严飞.大学生投资理财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4(01).

[2]庄丽.“90后”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及问题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02).

[3]刘秋英,陆丽丹,赵晓庆,葛威.大学生理财现状研究――基于湖南省的调查 [J].财会通讯,2014(03).

[4]张淑云.大学生理财现状及培养策略 [J].财会通讯,2010(07).

第8篇

关键词:地方高职院校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大学生消费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物价的升高、互联网通讯技术普及和电子商务迅速崛起等外部经济技术环境的变化,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逐渐呈现新的特点。经济环境与技术的变化在丰富大学生的消费内容、革新消费方式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因此,在新的环境下加强对高职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十分必要。

作为地方高职院校,大多具备相似的发展背景和发展历程,所处地域的经济也相对落后,学生表现出相似的消费特点,本文通过对我校――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分析能折射出同类院校学生消费的共同特点。2014年4月,我们《营销心理学》课程建设小组对我校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开展了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收入与支出水平、消费结构、购买方式、消费观念、购买决策等内容。

1.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在全院范围发放问卷550份,回收问卷528份,其中有效问卷521份。其中男性187名,女性334名,以大学一年级为主,共410人,其余111人为大二年级学生。各系根据专业人数比例随机发放问卷。学生平均年龄21岁,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386人,占统计人数的69%。

问卷共有14道题目,问卷内容涵盖个人月平均消费金额、家庭月收入、网络购物情况、消费支出内容与结构、消费类型、消费观、消费决策和消费的计划与管理等内容。调查结果首先进行分类比较统计,区分不同年级、性别和户籍(农村、城镇)信息,之后汇总统计结果,找出数据间的共性与差异,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消费状况。

2.调查结果分析

2.1收入支出情况

根据我校大学生月平均消费金额和家庭月收入的统计结果,可反映作为地方职业院校参与调查的学生的月收入支出水平(下图)。

总体而言,学生的消费水平适中,月消费水平在5000~1000元集中度较高,结合对学生的访谈,这一数据能真实反映我校学生的消费水平,与当前物价水平比较吻合。根据2013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4元/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98元/年,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我校学生农村与城镇家庭收入差距较小,原因在于绝大多数农村家庭通过外出打工,拓宽了收入渠道,但家庭总体收入水平不高,多数集中在5000元以下。调查显示73%(378人)的学生生活费用完全由家庭供应,23%(116人)的学生生活费用部分来源家庭供应,部分来源与勤工俭学和奖助学金,3%(17人)的学生完全依靠自己。

从消费内容和结构分析,食物消费占据主体地位,其他主要支出依次为通讯(手机、上网)、服装、日用品、恋爱、交往、旅游交通等方面。消费内容和结构基本合理,表现不足的是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消费支出较少。个别学生网络游戏消费、恋爱消费支出过多。

2.2消费的计划与管理

调查显示,47%的学生(244人)从没有记账的习惯,29%(151人)偶尔记账,仅5%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的支出做记录。从每月生活费的结余情况来看,每月稍有一些结余的同学比每个月生活费用都比较紧张的同学数量略多,分别占比44%(226人)和29%(151人)。每月生活费绰绰有余的和每月手头都很紧张的同学比例相当,分别占比13%和14%。从消费的计划性方面统计,62%的学生拿到生活费后没有消费计划和安排,需要用的时候就用。33%的学生选择先存一部分,有计划地进行消费,还有5%的学生马上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另外,通过调查中的访谈,学生们普遍缺乏理财意识和理财知识。

随着居民家庭收入的提高和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家庭对子女的生活费用补给更加充裕,而对于指导子女如何合理支配生活费用则需要加强。多数同学消费的计划性不强,还有少量同学存在奢侈消费现象和透支、借支消费现象。

2.3消费观念

我校大学生整体消费观务实节约,户籍差异不明显。统计表明,43%的被调查者在购买商品时将商品的质量与功能作为选择依据,43%的被调查者将价格优惠作为首选标准。4%的学生表示只选择名牌商品,另有10%的学生看重商品的外观。可见,我校大学生消费比较理性,在选择商品过程中不盲目从众和攀比,有独立的消费见解。

对于自己特别喜爱的商品,一半以上的同学选择会考虑自身经济情况决定是否购买,也有14%的学生选择会很难控制自己,一定要买到。在评价周边同学的消费表现方面,参与调查的学生意见一致,认为同学之间消费行为的差异性不大,不良消费现象很少,我校大学生总体消费表现一般。

2.4消费方式与倾向

我校84%的被调查者(426人)有网络购物的经历,但网络购物的频率低,71%的被调查者(360人)表示对电子商务缺乏了解,偶尔网上购物或通过同学帮助进行网购。从人数比例来看,大二网购人数比例略高于大一,城镇女生比例略高于其他。在购买服装、手机和电子产品时,被调查者主要倾向于“反复比较研究同产品”和“听从家长和朋友意见”,而选择“看广告或听促销员意见”和“盲目冲动购买”的各占比5%。当手头紧,实现不了购买目标的时候,7%的学生(34人)表示会向父母要钱,35%的学生(182人)人选择自己慢慢存钱,41%的学生(207人)会主动放弃购买, 12%的学生选择向朋友借钱。表明我校多数大学生在经济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愿望,渴望减少对父母的经济依赖。这些数据也说明我校学生的消费仍以确定性消费为主,消费观念和方式多属于传统型。

3.调查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显示,我校学生消费水平适中,消费结构合理,多数同学属于传统消费、理性类型,且具有追求经济独立的意识,同时大家对消费缺乏计划与管理、财商不足、消费随意。学会科学合理消费对于高职大学生的生活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消费指导。

第一,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消费观,消费观受家庭、社会、文化、学校及同伴群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培养文明节俭、健康理智的消费观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相反盲目攀比、挥霍炫耀的消费观则对学生成长不利,甚至导致学生走入歧途。高职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增加此方面内容。其次,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和消费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消费现象,提高学生的消费认知与辨别能力。当前,物价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购物网络安全问题和消费欺诈现象都是社会热点,也容易引起高职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开展相关的案例研究或主题讨论活动能帮助学生积累消费知识经验。同时,指导学生学习消费与市场经济、消费与环境保护、消费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学习与运用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等新型消费方式,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紧跟时代步伐,学会科学消费、理性消费。第三,指导学生开展消费的计划与管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缺乏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的意识,为此,可开设投资理财类选修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记账的好习惯,培养理财意识。当前高职校园里不乏勤工俭学和自主创业的学生,许多成为励志成才的典型。高职学生具有充裕的课余时间,学业压力小,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社会劳动对于自强自立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王彬,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调查与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2,(26)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消费;计量分析;Eviews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0―0169―03

0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展现了蓬勃的生命力,其中也包括电子商务。随着网络在大众尤其是在大学生生活中的普及,大学生利用网络参与社会活动的范围日益扩大,消费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项。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而大学生月均在校消费支出在不断增加,一方面除了我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学生家庭日渐富裕之外,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大学生逐渐成为网上购物的主力军。在消费率较低的中国,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无疑将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会直接影响他们消费行为的形成。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精英和支柱,研究大学生月均在校网络消费支出,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预测我国的消费趋势和消费方式的改变。本文从计量经济学角度,建立和估计模型,对大学生的月均在校消费支出和网络购物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找出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分析出网络消费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以及大学生未来消费行为的趋势,并由简单预测一下我国宏观层面的消费趋势。

1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研究有很多。钱晨(2008)对在校大学生消费支出的结构分析中定性地对影响消费的因素做出分析,其中网络消费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一大因素。他指出,目前大学生消费结构较之以前有所改变:满足生活必需的费用减少,而满足精神上的消费逐渐增多,而网络消费正是这一方面的代表。徐洪升(2009)的《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行为研究现状分析》采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研究,分析研究了前人对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行为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相关学者对于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研究和不足,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杜经纬(2010)在Chinas foreign Trade 2010年22期发表了《关于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研究》的文章,研究了大学生由于受到个性特征的影响,在进行网络消费的时候显示出了追求个性化、追求物美价廉、追求方便快捷、追求新鲜事物的消费心理。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这一层面来对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进行研究,并且对社会未来的消费趋势进行了分析。郑桂玲和陈佳丽杜(2011)在《商场现代化》2011年15期通过《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调查研究》一文讨论了网络消费行为特征以及涉及到的营销策略。该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大消费行为的研究,从而讨论了未来的网络营销和消费方式的变化趋势。

本文在吸收各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下,以计量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消费的有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侧重于研究大学生网络消费影响因素,以及大学生网络消费和在校消费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对未来的消费趋势做出预测。

2数据分析

我们将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数据的整理,简单的进行了分析,以便为接下来的线性回归分析找出大致可能的因素。因为大学生的收入来源基本上来自于父母所给的生活费,而由于大学生消费带有明显的特征性,使得大学生的月消费还是以基本的生活费为主。

由上图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超过50%的月生活费达到了2150元,而且有极少数人的已经达到4250元,基本上都可以和大部分的都市白领持平了。这充分说明了大学生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并且拥有强大的消费能力。随着大学生的生活费的增长,大学生的月消费也会增长,而网络购物在其消费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势必使得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增长。接下来这张饼图(图2)就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一现象。

这张饼图描绘的是,针对网络消费是否会引起月消费的增长而对受访的大学生进行的提问,从回答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购物会导致月消费的上升。所以,网络消费在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很大程度上会成为他们的一大购物方式,这对于未来的消费趋势和结构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3模型的设定

3.1影响的因素

本文通过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调查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校区)的500名在校大学生,我们的调查对象囊括了四个年级、分校区的8个学院,共回收问卷467份,得到大量的一手资料和数据。本文通过回收的调查问卷,并将得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得到网购影响大学生月消费的假定因素如下:

(1)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是一个因素,本文用YX表示。

(2)网络消费在大学生消费中所占比例有一定关系,用BL表示。

(3)网络消费与大学生的月网购次数有一定的关系,本文用CS表示。

3.2模型的数学形式

本文选择多元的线性回归模型Y=β0+β1X2+β2X2+μ,其中X即为影响因素,β0、β1、β2为待估系数,μ为残差项。

3.3模型的检验与计算

3.3.1第一次回归分析

在确定了研究的模型之后,通过对数据的整理,然后在Eviews软件的帮助下进行了模型的第一次回归分析,得到了如下的结果: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虽然样本数据的拟合优度很高,但仍然需要对样本进行异方差检验。

3.3.2异方差检验

利用图示检验方法在Eviews上对模型进行异方差检验,结果如下: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关于残差平方resid02与YX(月生活费)变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化简后得

f(yx)=RESID02=e[2.831+0.186ln(yx)]

说明原模型存在异方差性。函数关系如上可得。所以我们要对模型进行调整。

3.3.3修正后的回归分析

在对模型进行调整之后,在确定原模型的异方差后,在原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可将新模型设置为

1f(YX)YWG=β01f(YX)+β11f(YX)YX+

β21f(YX)CS+β31f(YX)BL

在Eviews上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了第二次的回归分析,得到如表3所示的结果:

通过修正之后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模型R-squared变得很大,拟合程度很好,D-W值为1.943309,非常接近于2,而P值为0,此时说明该模型已经一定的准确程度了,形式设定基本正确,可以确定这3个变量对在校期间消费支出的影响。最终经过Eviews的线性回归分析,验证了解释变量的正确性,然后可以据此得到本文的最终估计的方程为:

YWG=-108.1249081 + 0.0593950264*YX + 1877554675*BL - 0.0806294703*CS

4模型解释和应用

4.1结构分析

通过上文的回归分析,我们得到了网络消费与各因素之间的线性关系。CS(网购次数)对于大学生的网络消费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而BL(网络消费在大学生消费中所占比例)的系数较大,说明在居民生活水平普遍增高的今天,大学生在网购中的消费额也增加了。由此线性关系,我们也可以得出,月生活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网络消费。网络消费的增长,在无形之中使得大学生的消费支出增加。而大学生在以后进入社会后会成为主要的消费群体,所以他们的消费结构和行为会对未来的消费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4.2经济预测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不仅得到了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几大因素,还对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和月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为。为此,本文将月消费和网购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第10篇

 

关健词: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结构 影响因素 大学生 西部地区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用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活动。大学生体育消费是指在校的大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和健身需要而耗费的体育物质产品、体育劳务产品和体育信息产品。

    一、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

    调查表明西部大学生对体育消费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广泛的认同性,有89%的大学生认为健康投资有必要其中有56%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必要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参与、体育锻炼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体育消费观念有所增强。总体而言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动机比较单纯。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功能的认识基本正确在体育消费过程中除了满足健身需求,还注重追求快乐的心理体验。这也与一直以来学校对学生传统体育知识的传授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大动机是消遣娱乐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价值理念相对应反映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流方向。

    二、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或劳务消费资料的消费数额是用消费的货币数额来衡量。从调查的情况看西部地区大学生2009年参加过体育消费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0%这说明绝大多数西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费中存在着体育消费的支出体育消费观念已普遍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调查显示西部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多在10。元一30。元之间其中男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占8%,  100元一20。元的占42%,  200元一300元的占26%,  300元以上的占24%;西部女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在10。元以下的占20%,  10元一20。元的占58%,  200元一300元的占12%,  300元以上的占10%。

    通过调查得知在西部地区有94%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费用是由其父母或家庭提供,大学生生活费用的依赖性就决定了其体育消费行为的非独立性。随着大学生家庭提供的生活费金额数且的增加和自身在校期间创业能力的增强体育消费支出的比重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支出总量基本上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还不高,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大学生一个纯粹的“消费者”还没有什么经济基础.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钱用在除了生活外的其他的消费上。由于经济原因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还比较有限.但相对已经发生的消费水平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三、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

    所谓体育消费结构.是一定体育意识和消费层面的具体反映。体育消费结构的划分方式是将其划分为物质性消费和劳务消费。

实物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运动参与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休闲娱乐、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而参加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班等各种体育实践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休闲观赏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观看、欣赏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电视转播等而支付的门票费用阅读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学习与掌握体育知识或获取体育赛事、体育明星、知名球队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购买的体育书刊、报纸、杂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费。从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大学生体育实物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so%,与收入成正相关;健身消费和体育信息消费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12%和9%。 

    四、影响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是消费的基础经济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受其可支配收入决定西部地区大学生的支出主要由其家庭提供,所以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独立性差整体水平偏低。

    2.兴趣爱好。消费者在体育消费需求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反映了消费者对体育不同的价值取向而消费者的价值取向除受到不同个体差异影响外,还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体育消费结构的选择。调查了解到普通大学生中对某些体育运动有浓厚兴趣和运动技术水平高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较强品牌要求相对较高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大学生,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品牌要求最强,消费水平也最高,消费结构合理。体育锻炼习惯是影响体育消费结构的显著因素。

    3.缺乏体育消费的环境。体育设施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选择该因素的男大学生为40%女大学生为45%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和指导力量等条件不足、体育消费价格过高、也是制约西部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虽然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但体育消费的资金比重仍然很少。

    五、结束语

第11篇

关键词:校园经济;大学生;成本效益;消费现状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17日

一、校园经济的大学生市场分析

校园经济,即是面向大学生,依托大学校园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性经济。这种经济的主体是各高校的学生,发展的领域以校园为主。校园经济属于第三产业,是为大学生提供有形经济和无形服务的经济形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宝德学院的144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其中女生为6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7.92%,男生为7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2.08%。

(一)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父母。在本次调查中,有89.58%的学生在经济方面都需要依靠父母。虽然这近九成的学生中也有通过兼职打工、获得奖学金等方式来获取经济来源,但是依然离不开父母在经济方面的支持。根据《大学生蓝皮书: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13)》,当前中国大学生人均月消费支出945.6元,人均全年消费总额达到11,347元,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图1)

图2所示的是本次调查大学生的月均生活费。其中,500元以下的有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86%;500~800元的有31人,占21.53%;800~1,100元的有51人,占35.42%;1,100元以上的有55人,占38.19%。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与家庭收入有着很大的关系。通常家庭收入越高,学生的生活费也就越高,并且城市地区学生的生活费普遍高于农村学生。(图2)

(二)大学生消费结构

第一,首要的消费在吃饭上,本次问卷调查显示有59.57%的学生主要消费在伙食方面。调查表明伙食费在200~500元的有41.43%,500~800元的有43.97%。

第二,日常生活用品消耗在大学生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位列第二,占有21.99%。日常消耗支出男女生相差不大,女生略高。在用于购物的消费方面,100~300元的有41.13%,300~500元的有25.53%。

第三,娱乐和交际方面。主要包括定期聚餐、请朋友吃饭、恋爱等,占11.34%,并且调查显示近78%的学生都有定期聚餐吃饭的习惯,59.57%的学生每月都会在恋爱方面消耗费用。只有10.64%的学生恋爱费用在100元以下。

第四,学习费用。主要包括课外书报和学习辅助书籍等。其比例为7.09%。在调查中显示,仅仅有13.48%的学生每月在学习方面的费用超过100元。(表1)

(三)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特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是深受家庭的经济条件和家庭消费观念影响的,多数学生在消费中保持理性。在本次调查当中发现,有59.72%的学生在消费时会考虑到自身的情况和家庭经济条件,20.83%的学生会提前做好消费计划。仅有6%左右的学生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并且有78.4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应该保持节俭的作风,18.06%的学生认为应该视家庭情况而定。根据调查可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拥有正确的消费观念。

不好的一方面是大学生日常的生活费有82%都用在伙食和购物上面,仅仅有7%会用到学习方面。且调查中发现有半数以上的学生每月用于学习的费用都在50元以下,可见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面。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手机也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调查显示有61.11%的学生每月话费都在50元以上,可见学生在手机方面的消费也在增加。除此之外,有86%的学生都有定期聚餐和请朋友吃饭的习惯,大学生喜好交际是一件好事,但是要适可而止。有31.94%的学生每月和同学聚餐的费用都在100~200元内,21.53%的学生都在200元以上。此外,大学生恋爱成风,在调查中有61%的学生每月都有恋爱费用,15.28%的学生费用在100~300元,18.06%的在300~500元,15.28%的在500元以上。恋爱中的大学生应该保持理性的头脑,合理消费。

二、校园经济成本效益分析

零售商业是校园经济最具传统和代表性的经济模式,是校园经济组成的最主要部分。下面将以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的零售商业为例,进行相关的成本效益分析与探讨。

(一)宝德学院零售商业基本情况。宝德学院坐落在天津市第三高教区,毗邻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农学院、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学校占地300亩左右。学校的零售商主要集中在D座和F座。D座的地下商场主要有文具店、精品店、化妆品店、水果店、打印店、理发店、洗衣店、化妆品店、宝德超市等。F座主要有书店、蛋糕店等。这些零售商相对来说比较集中,基本满足了我校学生的日常需求。

(二)校园零售商业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法是经济决策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笔者选择了在宝德学院经营有10年时间的老店进行了分析。

1、成本分析。商家在经营实体店铺时投入的成本主要有店铺成本、货物成本、人力成本以及其他成本等。

(1)店铺成本。宝德学院的店铺主要集中在D座食堂的地下商场,并且地下商场的面积较小,商家想要在这里经营必须经过学校的审批,所以取得校园内店铺的机会成本非常高。一般的商家是难以进入的。以地下的水果店为例,其店铺面积为36平方米,年租金大约为1.5万元左右,大概为417元/m2。若以10年为一个单位,租金已经投资了150,000元。租下店铺之后还要对店铺进行简单的装潢和购买货架等,费用在8,000元左右。所以,店铺成本在总成本中占很大的比重,10年的时间店铺成本在158,000元。再以地下的文具店为例,其店铺面积在50m2,但租金已经接近3万/年。

(2)商品成本。以宝德地下的水果店为例,水果属于流动性较大的鲜活商品,需求量大,所以要保持一定的销售数量和库存数量,由此会产生进货成本和存货数量。由于采购地点在学校附近的王顶堤农贸批发市场,运输成本则不会耗费很多。对于苹果等容易保存的商品,每天的进货量在2~3箱,一箱40斤,则为80~120斤。但如果是葡萄等容易腐烂变质的水果,进货量大致在20~30斤。葡萄进货价为7.5元/斤,零售价为8元/斤。若是腐烂变质则以4.5元/斤卖出。

(3)人力成本。天津商业大学的零售商许多都没有雇佣员工,不过人力成本也会因为雇佣对象的不同差别很大。若雇佣对象为学生,则每月的薪酬大概在500~600元。若雇佣对象为专职人员,薪酬大概在2,000~2,500之间。

(4)其他成本。比如水电费、管理费。水电费一年2万元,即1,666.7元/月。

2、效益分析。宝德学院的地下水果店每月收益在1,200元左右,每年的收益则在14,400元,以10年为一个经营年限,总收益则在144,000元。再以地下的打印店为例,其在学校的经营时间也有10年之久。初始投资为10万元,如果在考试周和大四答辩需要写论文的时候,每天的收益在400~500元之间。但如果效益不好,每天则可能只有5~10元。所以,收益也会因为时间的不同而出现比较大的差别。打印店每年的收益大致在30,000元,以10年为一个经营周期,则有30万元的收益。一旦商家进入校园开始经营,其经济效益就会很快显现出来。例如,我校的打印店、水果店仅仅只有一家,且经营有10年之久,因此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主要表现在区位的垄断。(表2)

如表2所示,以利润表的形式反映了宝德学院地下水果店的营业利润。可见水果店的收益和我们预期的相差甚远,校园周围的水果小贩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出售水果也增加了学校地下水果店的竞争压力。另外,由于宝德学院的学校面积较小,所有的零售商在学校里基本都是垄断地位,特殊的地位使得他们会拥有长期稳定的顾客。

3、综合比较。根据上述的分析来看,宝德学院零售商属于“高成本,低收益”,与预期的高收益相差甚远。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学校地下的商家们都在用良心来经营。地下的打印店老板为了学生的健康,会去买那些价格相对较高的墨盒。如果使用低价的墨盒打印,每张的收益则在7分钱;若使用价格相对较高的墨盒来打印则只有3分钱。虽然宝德学院的零售商所获得营业收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高,但是却获得了垄断地位所产生的无形效益。由于垄断地位的优势,商家可以长期拥有固定的客户,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

三、对促进校园经济发展的建议

首先,可以建立大学生,大学生对其所处的校园环境熟悉,最贴近校园经济的直接消费人群,熟悉周边同学的消费习惯和特点,提高效率;其次,可以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目前校园海报和传单的形式宣传是最普遍的,但其效率是非常低的。商家可以做一些促销活动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或者利用学生社团,校园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最重要的一点是提高服务质量,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一个同学在学校或学校周边对所消费的商品满意度较高,就会告诉其他的同学;相反,如果商家的服务质量和态度不好,在学生中传播的速度会更快,即所谓的蝴蝶效应。所以,商家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服务的质量。学生的消费具有连续性,如果在某一商家消费会增加其满足感,那么这种消费很可能会持续下去,就会带来稳定的客流量,好的服务态度也会给商家在无形中提高了形象和知名度。

五、总结

校园经济是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如今国内的高校不计其数,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必然会吸引到商家。学生市场的盈利和利润空间巨大,还处于一种方兴未艾的状态。商家应该抓住这一机遇,针对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和特点,做出相应有效地营销对策,运用有效的行动方案,促进校园经济的发展。另外,作为校园经济主体的大学生,应该合理地去利用自己的生活费,把钱用在有价值的地方。尽可能地避免铺张浪费和毫无效益的人际交往。学会感恩,珍惜父母给予我们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除此之外,大学生也可以抓住这一机遇进行创业,学校是一个拥有许多商机的区域,大学生可以借此发挥特长,实现自身的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孟伟.大学生校园商业活动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8.11.

[2]杨敏.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建议[J].商情,2010.34.

[3]付小艳,陈凯君.关于校园经济发展现状的探究[J].经济视角(下),2013.17.

第12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节约型校园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因而在同龄人中就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重视大学生消费观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观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一、大学生消费现状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每月消费在400元左右的学生占52.1%,500元左右的占30.5%,600元及以上的占10.3%,300元及以下的占7.1%。对我校学生的消费情况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在经济消费水平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210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600元。91.8%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

二、消费特点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1.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讲究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家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物美价廉的商品。

2. 消费结构呈多元化趋势。现代大学生的消费不再是仅仅满足于基本的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的需要,其他消费支出明显增多:

(1)电脑消费:电脑步入大学生宿舍,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成为最能改变大学生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因素之一。目前,电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已达57.6%。而购买电脑的经济来源基本上都是家里,73.3%的回答者表示是由“家里特别提供”;13.8%的回答者说是来自自己“节省的生活费”;7.2%的人回答是来自“勤工俭学”;5.7%的人回答是来自“奖学金”。

(2)手机消费:据抽样调查显示,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6.8%,购买手机的费用在1000元左右,有的高达5000元,月花费高于50元的占52%,其费用大多由家庭支付。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反映出一些学生受虚荣心的驱使形成的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恋爱支出和同学交往。19.3%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而同学之间的聚会及一些礼品投入的花费也是从他们的生活费中支出的。

3.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942人中有495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都是父母给予,只有一些同学是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自己赚取生活费,但大部分还是不能自给自足,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他们的理财观念更是非常淡薄,即使生活费有所剩余也没有投资、理财的概念。

三、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从众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

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大学生自身的或心理的原因。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在家从小有家长关怀和照顾,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他们分担,故而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到大学后远离家长进行独立生活,在不正确的消费观的误导下,不会有计划地开支,每当钱花完了,就利用种种理由向家里“诉苦”,钱就邮来了。此外还有虚荣心理在作怪,情绪化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中常见的。

(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四、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并充分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二)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

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以达到教育目的。

(三)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为构建节约型校园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6)

[2]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