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0:00: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校文化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也在悄悄发生转变,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中职学校文化建设,是发展教育事业,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学校的任务是育人,对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就是要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要实现这一任务和目标,中职学校就应加强文化建设,用优秀的学校文化去教育、影响和陶冶学生,使之健康快乐成长。
(二)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品牌,是学校巨大的无形资产。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职教资源在不断充实和调整,职业学校之间的竞争,将会由激烈的生源竞争转向以学校文化为代表的学校形象、学校品牌的竞争。一所学校如能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给学生和家长以愉悦感、安全感、成就感、满足感,必然会得到家长、社会的首肯而不断获得发展。因此,要建设品牌职校,就应重视学校文化这一无形资产的建设。
(三)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凝聚力的源泉。“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通过与教师、学生的交互作用,特别是通过制度规范、活动行为、环境建设体现的尊重人的成功和发展的学校理念和精神,会使大家由于价值的认同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一所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必然能够凝聚人心,汇聚大批优秀教师。
(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重要环境。优秀的学校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成才,也能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尊重人、关心人、成就人的人本化管理;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追求知识、崇尚文明的文化氛围;尊重科学、开拓创新的学术气氛;知识更新和再学习的文化环境;宽广的、多元化的信息交流环境;知识转化、施展才能所需要的人际关系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成才和教师发展所主要依赖的环境。
二、学校文化的内涵和构成
学校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的工作、学习历程中创造的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存在样态来看,学校文化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学校精神的高度概括,是学校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师生经过长期创造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校歌等。其中,办学理念是学校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持有的基本信念,是学校领导及全体职工对教育方针、教育策略、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理性思考,它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统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校训是对学 校办学精神和理念的高度概括,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指导着师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对学校精神的其他形式具有一定的统领和规定性作用。校徽、校歌、校旗等是学校的标志性作品,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通过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使学校外在形态、内在神态、师生心态和谐,办学实力、学校活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是指学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种规章制度,它包括校规校纪、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和风俗习惯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通过规范、完善、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师生行为规范化、学校工作有序化、学校风气和师生意识健康化的工作过程。良好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能规范工作秩序,促使学校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学习效率;而没有制度保障的学校,往往人心涣散,工作混乱,既不利于学校发展,也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三)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巾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校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学校价值观的折射,它主要包括师生员工的各种行为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中内容最丰富、方式最灵活、表现形式最明显、最直接的部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晴雨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直接目的,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切人点。因此,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沟通各个方面的关键环节。
(四)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学校师生在教学、生活、活动中所依赖的一切物质对象,是人们通过感官可以感受的一切物质性对象的总和,主要指学校所处的外部自然环境、学校内部的规划布局以及学校建筑、绿化、雕塑和文化传播的设施等。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改善学校物质环境和学校文化设施,实现办学条件最优化、办环境优良化的工作过程。物质设施和校园环境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是学校文化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学校物质文化对学生的熏陶要比单纯的教育更深刻。
三、创建优秀中职学校文化的原则和途径
(一)创建优秀中职学校文化的原则。学校文化,重在建设。建设优秀的职业学校文化应该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学校文化建设不能脱离育人这个根本目标,既要教育学生,也要培育教师。学校文化最重要、最稳定的传承人是教师,他们一代一代地传承着学校的文化。二是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学校所有成员参与,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要让学生更多地组织、参与学校文化建设。三是以活动为中心。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特别要以学生参与的活动为中心。四是坚持以建设和谐校园为基础。职业学校风格各不相同,文化也各具特色,但是也有很多共同之处,其中和谐就是最基本的。五是坚持以务实向上为特色。职业学校有许多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文化,比如实训文化、校企合作的文化、培训文化,等等,总的来说,它是一种务实向上的文化。
(二)创建优秀中职学校文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方面:
1.提炼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中职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提炼出体现学校形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学校精神,从而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中职学校应善于通过开展学校精神文化大讨论等活动,发掘和提炼出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品格,并通过学校电视台、学校网、广播、校刊、宣传栏等舆论工具,通过报告、座谈、主题班会等形式,传播学校精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学校精神为广大师生所认同,成为广大师生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精神支撑和强大动力。
2.创新制度文化,规范师生行为。制度文化是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文化,才能保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协调发展。中职学校应根据自己的理念,在引进和吸收优秀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制度文化,用优秀的制度来保证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和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例如,在民主机制建设上,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进行重大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师生员工的意见,增强学校决策过程中的“透明度”,使制定的规章制度从被动接受为主动约束,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在教学管理上,应建立能力、态度、知识并重的考核制度,引导学生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为轴心.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在教师评价上,应重点突出师德表现、教学实绩,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变单一的行政评价为学生、同事、行政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多元评价。在学生人格培养上,应建立全员、长期、全方位的教育培养制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勤奋的人生观、事业观。同时,应将企业文化元素引进校园,把校企合作的理念融入学校制度文化,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项目和“订单式”培养模式列入管理制度。
3.倡导行为文化,拓宽发展平台。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环境中的个体或群体行为。行为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学校领导的决策行为、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行为、师生员工的情感行为以及日常的规范行为等。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中,首先,应把领导班子建设好,强化团结协作的意识,通过领导班子带动和引领,形成团结协作,严谨务实的校风。其次,应把教师队伍建设好,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应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理论精通、操作娴熟”的职校师资队伍。再次,应把学生队伍建设好,强化学生的“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素质、基本技能。最后,应搞好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发展特长爱好提供平台,促进学生心理、情感、创造力的发展。总之,无论是个体或群体在行为文化建设上,都应体现职业性、能力本位,突出职业特色。
4.构建物质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学校的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基础载体和学校文化水平的外在标志。中职学校要构建好物质文化这一“基石”,首先,应注重自然环境的建设,学校的建筑、教室、实训楼、道路、景观等要给人以舒畅、整洁、美观的感受。同时,也应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让学生感到振奋,校训、校徽、校标、挂像、板报、光荣榜等,应有利于学生明确方向、增强信心、奋发有为。其次,应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在物质层面上处处突出“职业”的特点。校园景观设计的总体方向应以增强职业特色氛围为主,以增强人文艺术氛围和加强绿化环保为辅的宗旨建设校园环境。在校园格局上体现“校厂不分”的空间布置,加强实习实训场地的建设,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融教室、实训、实验、考工、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加强对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技能要求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造能力。
教育关乎21世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及国家现代化进程,关系到祖国的前途与命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皆反映出教育乃国家昌盛之根本。而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提高教育水平,必须从教师抓起。学校廉政建设,是提高教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有学者从现代社会廉政的特征和实质出发,认为廉政包含四个要素:(1)“廉正”,指政府及其官员在履行公务、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廉洁正直,不贪污、不受贿、不枉法;(2)“廉朴”,指政府及其官员取之于民者少而用之于民者多;(3)“廉节”,指政府及其官员在国家管理活动和处理与社会公共事务有关的活动中具有清廉无私的品德或节操,也称廉德;(4)“廉制”,即有关廉政的制度。结合教师的具体实际,应加强师德建设,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倡导安贫乐教、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廉洁从教精神;简化行政体系,实施政教分开,倡导良好的学术氛围。
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当今社会,普遍存在道德失范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教育的失败。学校作为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倡导社会良好风尚的重要场所,必须承担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树立其合理的普世价值观的重任。尽管教育是一个大而化之的概念,然而每个教师所面对的是鲜活的学生个体,因此提升教师个体的道德素养,以健全的个人人格引导学生显得尤为必要。
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商业经济的大潮汹涌而来,在商业化大潮的侵袭下,所有的一切都蒙上了商业化的色彩。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校园经济也成了众多人追逐的时尚。教师,这个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神圣职业,究竟应该固守安贫乐道的廉洁从教精神还是应该追逐时代潮流,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呢?
越是在经济大潮汹涌澎湃的情况下,越需要老师具有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崇高的精神。我们的时代缺少的不是拨动经济的弄潮儿,而恰恰是缺少能守得住寂寞和清贫的实实在在的实干者。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富变化发展的时代,也许有的人会认为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应该尽力跟上时代,培养进取的品质,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但同时,我认为他们更应培养一份平和自然的心态,特别是在他们成长的早期,不要沾染社会的浮躁之气。三国时先哲诸葛孔明先生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说法,于今似乎更能彰显其意。中国著名历史名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长之一的梅贻琦先生曾说,所谓大学,并非是因为有高楼大厦之故,而是因有大师存于其间。我想更宽梅先生的说法,而达于更广的范围。所谓名校,非谓处地繁华,建筑奢丽,而在于善导学生之发展。当我们的学生接受了我们所传导的正确的人生观和普世价值观,那些只懂得追求物质生活的观念将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充满朝气蓬勃的新一代年轻人。当这个社会不再一切以经济为核心之后,众多的食品安全隐患也将成为历史。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学校工作基本上由教育行政部门来计划安排,学校只是执行者。为了方便教育行政部门的计划安排,学校的许多权力都被控制在教育行政部门手中。教育行政部门是学校的上级部门,学校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下级机构或附属机构成为了人们的共识。然而,育人是学校的基本职能,也是与教育管理部门职能的交叉点,学校是直接从事育人活动的机构,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为学校育人活动提供保障。学校廉政建设,实施政教分开,转变学校职能,精简机构,使学校真正回归教育的本初,将极大促进学校育人功能的发展。
我们应切实落实学校廉政建设,使校园廉政建设真正在校园开花结果,让学校成为真正教书育人的净土,为社会培养真正的栋梁之才。然而,在新时期应该如何全面推进学校廉政建设呢?
第一,提高教师素养,不断完善教师个人人格魅力。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该把自我能力的提高变成一种常态,只有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才能对学生形成有效的引导。
第二,强化创新意识,树立终生学习榜样并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及终生学习态度。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反腐倡廉工作的关键是要与时俱进,只有与时俱进,学校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形势的发展,才能不断创造新的经验,取得新的成效,开创新的局面。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更新。据调查,2010年所需的10种最迫切的职业,在2004年根本不存在;我们现在教导学生准备胜任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根本不存在的科技,以解决我们还未曾遇到的困难;美国劳工局估计,现在的学生将在38岁时,会做10~18份工作。所有这些都表明,终生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趋势,如果固步自封,只能被未来社会所淘汰。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传导者必须首先拥有将要传授的知识,我们永远没有办法教授学生自己所不懂的知识。因此,利用多种方式加强教师个人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合格的新型人才的关键。
第三,完善教师福利制度,为教师安心从教打造一个坚实的基础。以教学为导向,教学效果为依托,建立有效的评比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术学习氛围,在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为教师提供多元化收入渠道,使教师在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同时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
无论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学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必须勇于尝试,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学校文化的理解
学校文化代表学校的组织文化,体现着学校的组织氛围。美国学者沃勒最早提出“学校文化”,在1932年《教育社会学》一书中,他将学校文化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哈佛大学校长中心创始人巴茨认为:“学校文化就是在这里我们做事的方法。”学校的文化是一个深深植根于组织核心的关于标准、态度、信念、行为、价值、仪式、传统等的复杂形态。石欧在《学校文化学引论》中将学校文化看作学校全体人员通过共同努力所达到的学校总体文明状态,也是共同遵守的精神准则、取向和风貌。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群体成员以价值观念为核心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观念、制度与行为方式的总称。不同学者对学校文化有不同观点,高校的学校文化是体现大学精神、师生价值观及处事方式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以及作为核心的精神文化。
二、加强高校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
学校文化不同于校园文化,起初的校园文化概念反映的主要是学校正规教育之外的课外文化活动,譬如,学校开展的各种艺术教育和学生中的各种社团活动等。学校文化则更注重学校以及学校培养的学生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氛。因此,加强高校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文化建设是践行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现代大学制度、高等教育发展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强高校学校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锻造品德优良、知识过硬的创新人才;有助于完善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校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有助于打造有特色的高校发展模式,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二)加强高校学校文化建设可以规范高校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作为一种文化,是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提炼而制定出来的,是反映了师生的意愿,为师生共同认可的,这种制度才能被全校师生所遵守。好的制度文化能规范高校行政人员、教师以及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操守,维护高校正确发展方向,促进高校规范各项制度。
(三)加强高校学校文化建设可以增强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高校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建设。通过精神文化建设,建立平等、充满朝气的精神环境,一是增加了学生和教职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是更好将教学思想、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获取文化知识,更获得思想品质的提升,精神风貌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不畏挑战。
(四)加强高校学校文化建设可以提升高校自身的竞争力。
建设名校不是建造豪华阔气的大楼,名校的底蕴需要德学兼备的师生不断的积淀,需要优秀学校文化的熏陶。学校文化建设既是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进行学校发展改革、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手段。
三、当前高校学校文化建设遇到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建设学校文化较功利。
很多高校都意识到发展学校文化的重要性,但学校文化建设不可急功近利。部分高校妄图通过物质环境改善快速提升学校文化,投入资金建造楼宇、园林景观、盲目升级硬件设备等,结果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层面依旧空虚。
(二)部分高校学校文化评价机制较片面。
部分高校建设学校文化的评价机制较片面,重结果轻过程,于是在制度文化建设上更注重就业水平、在精神文化建设上更注重获奖名次和次数。在学生的品德培养、价值追求等方面考虑较少,学校文化建设评价机制还有待提高。
(三)校训的重视程度不足,且缺乏亮点。
校训可以看作高校独立思想和大学精神的体现,是高校的灵魂,但目前部分高校对校训的重视程度不足。一是校训在校园内体现的频率较少,二是部分高校校训缺乏亮点,雷同较多。据不完全统计,在112所“211工程”大学的校训中,“求实”出现了30次,“创新”出现了28次,“团结”出现了18次,“勤奋”出现了16次,“博学”出现了13次。而共有41所大学的校训中出现了这5个关键词中的任何1个或者更多。此外,共有39所大学的校训格式相同,均为四个词语组成。有个别大学的校训甚至完全相同。⑦大量相似的校训犹如空喊的口号,更使众多高校丧失了个性。
(四)学校文化建设,师生参与程度有限。
作为建设学校文化的重要力量,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程度非常有限。造成这种现状有多种因素,一是国内目前的教育体制和科层管理方式,使得教师和学生对于学校规划发展决策的参与程度非常有限;二是有些教师因授课任务和评定职称压力占据了自身大量时间,缺少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精力;三是部分学生被学业负担和就业压力所累,对于学校事务关注度不足。缺少了这两大建设学校文化的一线力量,学校文化建设方向难免会出现偏差。
四、学校文化建设的探索
(一)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
高校建设学校文化,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高校发展方向不是盈利的企业,也不是培养只会读书不会独立思考的学生工厂。高校建设学校文化,从大的方向来说,必须坚持国家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从办学质量来说,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技能、稳定就业,也要重视学生的精神气质、品德修为等长远发展。要树立好正确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将重心放在教书育人上,培养适应时展、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二)改革学校文化建设的评价机制。
改革学校文化建设的评价机制,不能一窝蜂的照搬照抄,不同院校有不同的资源条件和发展现状。机械的复制无法建立学校文化特色。学校文化建设评价机制改革,首先要分清自身发展现状,寻找个性、差异和特点。其次根据自身现有条件,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既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既重视学校传统,也重视时代进程。制度不仅要起到限制约束作用,也要以人为本,激发活力和凝聚力。
(三)提高校训的鼓舞激励作用,加强校训的精神文化建设。
校训代表高校价值追求的精华,要审慎确定,人云亦云就削弱校训的意义了。另外提高校训的鼓舞激励作用,不要让校训仅停留在学生证上,可以通过各类校园活动,引领师生学习体会,把校训作为求学乃至是做人的真实行动,把校训的力量发挥出来。
(四)改革学校管理方式,鼓励一线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的文化建设。
关键词 学校建设 文化渗透 办学特色 教育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五大指出:“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学校作为社会上最重要的文化场所,其主要目标和根本任务就是培养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和发展的高素质的学生。笔者从校园文化的内涵入手,简要概括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实现城镇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及内容
在任何时期,围绕学校这一教育社区,都会形成特有的文化,即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亚文化系统。这一系统蕴含广泛,包括作为主体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它的空间背景就是校园主体本身。它主要是围绕教学活动展开,以校园生活为主体,其主要特征就是以文化冲突与统整为表征。可以说,校园文化是学校长久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根源。我们认识到,校园文化从某个角度来看,也是一种组织文化,是学校管理的理论和方式。新形势下,进行素质教育就要创建有个性的校园文化,这是学校在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结果。在学校的管理中,构建新的符合社会经济和学校发展的校园文化,无论是对于学校管理水平,还是对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极具意义。一般来说,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全面、协调地实现这三个方面的建设,能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其中,教师群体起着主导作用。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内在的协调和发展能最大限度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的长久发展,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和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包括:以人为本原则、教育性原则、思想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发展性原则。而校园文化具体作用如下:
1.择取性作用。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从本质上,是对社会不良文化的剔除,对优秀文化的汲取。这样加强小学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用充实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吸引学生们,用优质而科学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就会抵制和排斥那些不良文化的侵蚀。
2.陶冶和激励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赏识和激励。加强文化建设,开设各种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老师讲解励志故事或是书法、美术等活动,都能很好地实现对学生们情绪上的激励和情操的陶冶。
此外,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建设学校文明展板、少先队活动阵地、学校广播站、班级文化栏等文化活动形式,对学生个体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并能引起其情感的共鸣,实现导向作用和规范约束作用。
三、城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1.构建优美的校园环境。有调查显示,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这就要我们的校园校舍建筑和景点美观,学校的自然环境做到最优化,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城镇小学的校舍应着重考虑校园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减少相互影响,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小学的校门、花坛等要做到美观耐看,升旗台要做到肃穆、大方。学校内的建筑物还要维护更新。学校要从实际出发,争取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争取实现庭园美化效果。简单来说,就是要实现城镇小学校园环境美化,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因美生爱,产生对学校和大自然、家乡、祖国的热爱。
2.实现规范的校园管理。学校生活要规范化。小学师生行为举止要文明得体,作息制度要合理,要有良好的生活秩序。这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有助于学生生活规范合理,学习效率得以保障,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当然。规范的生活氛围,源于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小学的管理者一定要制定科学、充满人文关怀、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学校还要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平等,努力形成团结的氛围;学校还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升旗仪式、专题讲座教育、重阳节、中秋节、读书宣传、体育比赛;营造奋发向上的校风,落实教风和学风的建设。
城镇小学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实现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当今阶段的城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困难重重,需要社会各界的鼎力帮助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城镇小学校园的校园文化和教学建设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庆平.构建独特的文化风景[N].中国教育报,2004,12.
[2]姜大源.当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一、抓好“三风”建设,确保学校文化建设高效运行。
“三风”,即校风、教风、学风。它是学校长期工作的精神结晶,也是学校精神面貌和思想道德水准最直接的反映,具有教育力、感染力、促进力、约束力。从内涵上讲,校风本身就是高品位的文化象征,具有浓厚的文明气息,是学校文化的积淀。一个置身于浓厚校园氛围中的人,从他进入校园的那一天起,无时无刻不自发地受着感染,久而久之,他就自然会为穿上校服、戴上校徽而感到自豪。在各种场合,就会自觉地在行为上、感情上、思想上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校园文明融合在一起,并迅速上升为左右个人言行的理念。这种理念,会随着教师的言传身教和人际交往的加深,而逐步渗透到学生的心目中并根植下来,即使学生将来离开校园、脱下校服、摘掉校徽,根植个人心底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也会长久地指导他们的一言一行。
抓“三风”建设,一要搞好领导作风建设。领导作风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学校风气的发展方向。一所学校要有好的校风,一要有好的领导作风。学校领导必须以身作则,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身政治与文明素质。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底。二要具有良好的教风。教师要以正确的育人态度、严谨的治学风格、较强的文化修养、较高的文化品位去培养文明学生,造就文明校园。三要培养良好的学风,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育刻苦钻研、攻坚克难的顽强进取精神。
二、建立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协作、和谐向上的领导集体。
学校领导集体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朝气蓬勃、团结协作、和谐向上的领导集体,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功的关键。也就是说,学校领导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真正树立一切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服务的公仆意识。有意识地在日常工作中,以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和实践者的身份,统筹部署各方面工作,在各项工作任务中,落实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从而达到文化建设贯穿始终,体现于具体工作中的目标。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文化的传播者,一方面,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与文化的继承过程,实现对文化的去粗取精。另一方面,教师本身构成一种文化群体,其特殊的文化活动,形成独特的文化素质,拥有较高的文化。学校文明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好坏,品位的高低, 依赖于他们在教育活动中所遵循的教育方针和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群体文化功能的发挥。在一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学校里,必定有一批文化层次高、文明修养好的优秀教师。通过教师文明行为的影响,学校营造出特殊的文化氛围,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里,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形成教师本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乐学,影响学生成长,并成为学校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
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制度与制度文化是有区别的,只有成为全体师生所认同,并融入生活和行为习惯时,管理体制与制度才成为一种文化。它是人本的、人性的、科学的;又是严肃的、规范的、法制化的。没有良好的制度文化,是不可能办好学校的。
五、搞好环境文化建设。
环境对人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油区实验小学的成功经验很值得借鉴。他们在环境文化建设方面注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注重校园绿化、美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把学校绿化、美化作为学校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实现校园风光如诗如画,校园建设合理美观,处处渗透思想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处处体现着催人奋进的蓬勃生机,为师生创造了一个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是注重文化阵地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文化阵地建设规划到位,投入到位,管理到位。从校情出发,站在培养新世纪文明学生的战略高度,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粉刷墙壁,栽种花草树木。黑板报、墙报、宣传栏等定期更换。将“校训”、学校发展目标、教师领导职责、《规范》和《守则》、班风班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文明、卫生公约等展示于适当位置。在每一面墙上,都设置教育墙语,温馨地提示学生,时时处处讲文明、重礼仪。学校还根据校情设置读报栏、政策宣传栏、艺术窗等,张贴适合师生需要的各种宣传图片、漫画、教育导语、安全教育资料,等等,增强对师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是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根据富有情趣、寓教于乐的原则,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集体主义情感;举办演讲、朗诵、辩论、文艺演出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法纪教育、安全教育、人口教育、环境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举办业余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创设具有浓郁特色的校园文化。
六、树立正确的观念。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有三种错误的认识,必须予以纠正。
其一,学校文化建设仅仅是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学校文化建设首先要搞好课堂教学。人类历史的发展,文化知识的繁衍与传递,从学校教育来说,主要在课堂进行,学校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及其改革上,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学校文化建设最主要的方面。同时学校文化建设绝不能削弱学生的文化生活。学生的文化生活是课堂教育的补充、验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认真抓好,同时处理好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其二,学校文化建设是学生的事,与教师关系不大。学校所有的活动,说到底是师生之间的活动,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不能否认教师的作用,不仅要在思想上纠正“学校文化是学生的事”这一偏见,而且要从文化角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才能使学校文化建设取得成效。
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发动全校师生参与,努力提升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从而使校园文化实现三个和谐,即历史的厚重与新的发展观念的和谐;彰显个性发展与追求统一制度管理的和谐;以校园文化熏[!]陶,创建我校文化的和谐。
二、基本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将坚持以下原则,即育人性原则、全体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学习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三、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开展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注重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培育校园文化精神。
四、具体工作
(一)物质文化建设
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将使师生触景生情,因美生爱。
1、楼道走廊:楼道张贴名人名言、走廊悬挂学生的书画作品。
2、抓好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好红领巾广播台、画廊、班级黑板报的阵地作用。学校画廊及班级黑板报每月最少更新一次。
3、加强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室、食堂等设施建设,既能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提供条件,又能让学生受到教育。
4、加强绿化植物管理。师生深入绿化管理,参与实践劳动,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点缀、布置校园,美化校园环境,
(二)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深层次、隐性的东西,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和完善学校的精神文化。
1、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整体,更好的发挥整体系统。为此学校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扬民主,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通过多种平台,让师生之间更好沟通,让老师之间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增进感情。
2、校园用语用字规范建设:学校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课堂教学,纳入教学基本功训练,纳入学校常规管理,渗透到德、智、体、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
3、师德素养建设:一是加强系列法规的学习,二是加强师德师风的规范,三是加强师德师风的考核。
4、学生素养建设:学生素质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学校在学生文明举止、道德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强化教育、训练和评比。
(三)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的发展,需要人文管理,以德治校,以法治校,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我校实际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人手一份,使之成为支撑学校发展的一根重要制度支柱。
(四)活动文化建设
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重点开展下列活动:
1、定期、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活动。
2、校园读书活动。通过广泛宣传,营造读书环境建设。通过组织管理,建立保障体系。通过基础建设,创造读书条件。通过竞赛活动,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3、主题活动。学校将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开展好各种活动。
五、主要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通过学习,切实提高全体师生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而把思想自觉统一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上来。
2、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学校行政班子为主要成员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全面组织领导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并根据目标任务,明确各处室的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3、以人为本,全员参与
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学校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做到使教师创造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绩效有奖励,从而形成使全体教师工作有甜头、有想头、有奔头,形成比奉献、比学习、比教研、比成长、比业绩的积极进取的良好局面。
4、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学校按照教育局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广泛征求意见,广开思路,研究制定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努力把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与其他工作同步进行。
5、挖掘资源,形成合力
学校充分挖掘新的教育资源,努力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并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建设,让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协调统一起来,充分发挥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6、加大投入,分步实施
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之中,将规划的目标分解落实到每学年的学校工作计划中,分步实施,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校园绿化美化、环境布置及节庆活动等资金的投入。
*中学位于丹凤县城西2公里的刘家河村,古商鞅邑城脚下,南频丹江水。学校占地14540m2,建筑面积6400m2。24个教学班,1265名学生,90名教职工。有教学楼一幢,实验楼一幢、宿办楼两幢和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理化生仪器实验室、图书室、体育器械室及音美活动室,是商洛市首批被命名的陕西省示范初级中学。
学校前身乃西凤中心校初中部,当时校舍紧缺,几度迁徒寄栖,造成了学生严重流失,教学质量薄弱。96年我县实施“两基”中,由西凤村建校于此。十三年来,学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先后荣获“陕西省示范初级中学、省法制学校、省卫生先进单位、省家长示范学校”等称号,荣获“商洛市文明学校、市教育先进集体、市和谐领导班子建设先进集体、市红旗团委、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等荣誉,荣得“丹凤县创佳评差最佳单位,县师德师风先进集体,县平安学校先进单位”等多种奖励83项,特别是20*—20*年来,连续四年教育教学质量总评稳居全县第二,得到了组织的多次奖励和广大干群的交口称赞。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做法
1、高度重视,成立机构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肩负着育人和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职责。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育人环境的精神体现,对学生个性培养,心理熏陶、行为养成,能力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建校来,我们以质量求生存,不懈努力,但学校文化建设比较薄弱,与学校发展显得不相适应。我校在*年制定的《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就已经把学校文化建设列入了学校发展建设的重点工程,但在学校建设中总是比较盲目。今春市、县学校文化建设会议后,我们一致认为:搞好学校文化建设是加快学校又快又好发展的良好机遇,更是铸造学校灵魂,彰显办学品位,提升教育质量的奠基工程,所以必须抓好、抓出成效。于是,我们按照《丹凤县教育局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及《指导意见》的精神,立即成立了“*中学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并根据领导成员分管工作的性质特点,组建了历史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人文文化建设等6个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规定工作时限。这样,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了我校的文化建设各项工作得到稳步实施。
2、认真研究,科学规划
学校文化建设是显示一个学校的文化内涵和灵魂。那么,我们学校的文化灵魂是什么呢?我们学校,尽管只有十三年的建校史,但茬茬西中人硬是靠不甘落后,乐于吃苦,积极搏发的精神立校立身。正象教师们说的:拼博使西中过去成绩斐然,拼博也使西中今天精神振奋,发扬和光大拼博精神,必然使西中明天更加辉煌。班子会上,我们大家各述己见,充分讨论,最终都同意以拼博的“搏”字,统领学校文化。这样,思想统一了,目的明确了,我们的文化建设就有了方向、有了动力。于是,学校派主要领导赴四川等地参观,多次去西安学习,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立足特色、追求高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文化建设原则,并依据这一原则制定出了《*中学学校文化建设五年规划》和《*中学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意见稿)》,规划了《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序列》等工作规范,从而保证了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地得到实施。
3、全员参与,共建学校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单靠几个人是难以完成的。人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我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就是在群策群力、分工协作、共同参与的作用下完成的。
一是《*中学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意见稿)》形成后,我们印发给全体教师,分年级学习讨论,征求意见和建议,带上各种建议,班子会全面分析研究修订,最后上报给教育局的《方案》,已经是我们四经易稿的定案。通过《方案》的修订和讨论,充分让教师热情关注和积极为学校文化建设谏言献策,也真正使教师意识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
二是我们把统领文化文稿的征集工作,作为面向全体师生进行学校传统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载体,广泛地向全校师生征集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人文文化等文稿365篇(条),征集环境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39条。这一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全校师生“学校是我家,爱校靠大家”的情感,由此将学校文化建设逐步引向了深入。
三是我们按照硬件文化、软件文化的本质特点和工作任务,整活师资资源,调配精英能者分组作业,班子成员恪尽职守、各负其责、稳步推进,在确保教育教学正常运转的同时,尽心尽力的做好文化建设,大家团结一心,做到教学、建设两不误。
四是学校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全身心地投入在学校文化建设上。多少个夜晚,我们的几位主要领导,夜深人静中还在呕心沥血地为学校筹划着规划、方案,总结和谋略着近期工作;多少次大雨天,我们的班子成员,还冒雨忙碌在花园、长廊和操场;为了节约资金,我们的校领导,牺牲双休日,拿起画笔、油彩,为学校文化景点绘制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书写了一条条醒目的标语。从三月份以来,班子成员无一人休息,特别那酷热的暑假,天天在学校,废寝忘食、忘我工作的精神,实实令人感动。更让我不可忘却的是,在几项建设的攻坚时刻,我们的几位主要领导,妻子住院顾不上管,自己有病顾不上看,甚至一天吃一顿饭,坚守在学校建设现场,以校为家,这种公仆精神实实让人钦佩。正是这班人的协力拼搏,才保证了我们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按照既定的《实施方案》,预期得以实施。
4、深掘内涵,彰显特色
信念,是一种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当我们找准了“拼搏”的校魂后,就紧扣着“搏”字,深层次挖掘,高品位提炼,高标准建设,竭力铸造和彰显我校的“搏”文化。
一是着力使硬件设施建设赋予深刻寓意,让学生身临其境,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我们新建的大门“西”字造型,未来大道的灯饰内容,长廊文化的布放展示,砺苑、沁园和感恩路、尚俭路、翠屏路等等,都有着独特的象形揭示和寓意诠释,达到让师生润物无声、触景受诲的目的。
二是深掘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外涎,让学生随时随处都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我们的校歌、校标、校牌和各种办公室标牌,以及悬挂在教室、楼层间的名言、警句、字画,有的来自老师的杰作,有的是学生的收集、整理,它都尽情地彰显了我校“拼博向上”的校魂,抒发着师生矢志不移,积极进取的志向和心声。
三是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活动,为师生积极搭建展示自我文化能力的平台。我们学校诸多的文化景观,都是在师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应运而生的。如我们新建的升旗台,它既是学校大型集会的主会场,又是升国旗、开展德育活动的好阵地,更是学校文化文娱演出的大舞台。我校的舞蹈队、合唱团、文学社、礼仪队、美术小组和生物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每年学校举行一次文化艺术节,充分挖掘、发现和培养他们的天赋,让学生在健康的文化活动中成长、成人、成才。
四是精心营造学校规范文化,让师生于无声处得修身。我们编辑《学校管理方略》、《中学生传统教育读本》和《校本教研成果选》,不仅规范了学校管理,而且张扬了师生的追求和成就,更让师生得以自醒、自悟和自强。我们把校训“搏”,校风“崇德、尚才、健体、文明”,教风“敬业、奉献、亲和、严谨”和学风“明理、乐学、砺志、笃行”,高高地镶嵌于学校最醒目的位置,昭示着全体师生协力并肩,实践着“让走进来的孩子都成功,让走出去的孩子都自信”的办学理念,向着“一流的内部管理、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学校文化”的办学目标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学校活动、学校秩序和学校环境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中职学校,各方面竞争都比较强烈,从表面的物质设施、教师与学生人数等方面的竞争,转向更深层次的学校文化理念的竞争。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成为一个学校兴衰荣枯的决定性因素。
一、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建设自己的校园文化,但是有些问题是普遍存在在的,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多多,很多学校没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文化不等同于布置一下教室,美化一下校园。校园文化不需要学校有多豪华气派,只需要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内在的,需要围绕一个核心打造,走自己的路,不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那核心的办学理念只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不会跟风,不会攀比。校园文化也不等同于搞许多活动,让同学们不乐意的参加。校园文化是一种内化的行为,一种习惯。是所有学校人(在校的或校友)自觉行为的体现。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不等同于德育特色或者教学特色。职业文化不突出,中职教育应有的文化特点无法得到充分的显现,劳动教育、职业教育有可能等同于普通教育。
二、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自己学校的实际
中职学校有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它不同于大学教育,也不同于普通中小学教育。职业学校的特点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每所中职学校各自的实情不同,各自的文化特色也应不同的。由于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习方面或者品德方面甚至两方面都有些问题,中职学校理所当然承担起引领他们的任务。或者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或者纠正他们的坏习惯。或者兼而有之。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学生所希望的,从职业的角度进行引导。因此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一定围绕职业展开,做符合学校实际的工作,德智体美等都得围绕职业展开,不能孤立的你做你的德育,我搞我的教学。如果以乒乓或者排球篮球为特色,那也只是教学特色而不是校园文化特色。学生走出校门不能迅速的融入职业角色之中,任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都不能说是成功的。
三、校园文化建设应当有延续性
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是一两年就能够建设好的。他需要长期的努力。因此,他需要学校的历任领导仅仅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行动。前面的定方向打基础,后来的着手充实与发展。
制度是为引导学生服务的,为学生学习技能服务的,学校管理制度不是为了学生平安不犯事,而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和专业技能的形成。
四、校园文化建设重点是努力构建人文校园
中职学校是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服务的。因此学校在德智体的各方面所采取的措施都是为人提高学生素质和学生技能服务。军事化管理也好或其他管理也好,不外乎就是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管理如果仅仅是刚性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服从。一旦没有了刚性束缚,就可能像孙悟空出世高兴得不行了,许多学生走上实习岗位后问题多多,主要一点就是缺乏职业性。如果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更人文些,各项制度,以人为本;各项措施,处处结合十五六岁学生的生理心里特点,学生身在学校有在家的感觉,无疑,他们受到的感染会更大更深。比如,有所中职学校的橱窗里常常有这样的语言:走到学生中去,走到学生问题中去;走到学生的心里去,走到学生的感受中去。虽然学生不断的来来去去,但该标语始终没有变过并时常保鲜。在学校办公楼大门口的标语更是让人振奋。“培养学生三年,要为学生30年幸福职业生涯着想,要为民族三百年振兴着想。”学校这么说,老师也在这么做。学生在这里感受到一种文化的力量,推动着自己不自觉的前进。校园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教室和寝室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舞台。室内外充满人性具有亲切感的名言警句及宣传挂图,让整个校园无时无刻不洋溢着青春的风采,它像无声的春雨 滋润着学生的心灵。人文的校园文化真的是一种情怀。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10-07-15
[2]《浅析校园文化建设的三大误区》.梁春宇.日报.2010年03月25日
(一)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形成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方面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的本质、个性、精神面貌集中反映,主要体现在校史、教风、学风工作等方面。
1、校史建设,以一个版面,或一新的视角来诠释职大的精神内涵,将学校以小见大,培养人才的精神,以书面材料、视频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对职大有更深的了解,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出版系列的校史作品,建设好校史陈列室。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的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增合表现。学校应当坚持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
3、学风建设,学校应当积极做好学生学习的相关情况,积极加以更新,合理调整教材,不要总将一本书一样的讲了十几年,老师未变、讲课内容也未变。加强学生的反馈制度,对不良的现象及时加以制止,严肃纪律工作。
(二)校园文化生活方面:校园文化生活以学生为主体的在学习之外开展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活对广大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发挥校园团委、学生会的组织领导作用,学生加大他们的反馈作用,对他们的行为表现进行打分,不合格者应当撤职让他们真正为大学生的我们服务,做到“陈立就列,不行则止”。
2、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大学生早晨多做体育锻炼,精心创建南通职大特色的文化活动,如:篮球比赛、英语演讲比赛、十佳歌手比赛,学校应当加大投资,让参加报名的范围涉及到学校的每一个成员,给他们颁发丰富的奖品。加大对外的宣传,联合高校的精英进行交流合作。
3、深入开展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学生创建活动,制定工作规划和实施计划,加大宣传力度,成立专门负责实施机构。
二、指导思想
以“实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打造“活力、实力、魅力”为发展目标,体现我校“先做人、后读书”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建设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四、目标要求
从我校实际出发,通过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形成学校精神催人奋进、管理制度科学民主、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校园环境优美舒适,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具有深厚底蕴和鲜明特色的大学文化。
五、推进方法
为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协调全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同时明确各部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各基层单位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定期研究并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同时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要发挥党团组织、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校园文化建设的经费纳入学校的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切实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3――4月)起草方案、宣传动员,着手校园墙体文化、及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中班级文化建设,重点做好学生公寓新建工作筹备。
第二阶段(5――6月)借鉴经验,全面布置,重点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补充完善墙体文化,使得校园整体文化建设初具规模。
第三阶段(7――8月)查漏补缺,改建部室,重点?温馨家园?建设。
艺术教育从美的教育上来说,影响着人们对美的认识,它增强了人的自觉性与世界观,能够在生活中引领人们的心灵,使人们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追求美感。适当开展艺术教育,不仅能培养艺术类人才,还有助于学生了解优秀民族艺术和文化传统,赏析各国优秀的艺术成果,传承人类文明,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热爱,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可见,艺术教育是学生美化自身、完善人格的重要方法。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进行多样化艺术教育,有助于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同时艺术教育还具有“促体、辅德、益智”的功能,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特长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的学校生活多姿多彩。另外,艺术教育也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身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发学习兴趣,约束不良风气。纵观当前的教育现状,部分艺术教育开展良好的学校,培养的学生大多具有更高的创造性、更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更高的精神境界。艺术教育对于文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它能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与素质,提升学生的气质、风度以及审美感,这些并不是智力任务,但是不可或缺。学生能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认识到真正的美感,并实现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形成。其次,艺术教育能扩大其教育的结构,建立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业余爱好与特长,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最后,艺术教育能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目前,文体竞赛已成为学校提升自身在省市区乃至全国知名度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竞赛活动,各个学校之间能进行交流合作以及发展,并能促进校园的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而艺术教育则是这些竞赛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先进的文化教育水平和扎实的艺术教育基础,就无法培养出出众的艺术特长生,更不用提参加竞赛活动或取得成绩了。
二、艺术教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发展现状
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艺术教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发展和改革,艺术教育已经在部分学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们开始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注重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多样化地开展艺术教育,增加艺术活动,有时还会与相关艺术团体和文化单位合作,多方面推进艺术教育工作。可以说,艺术教育总体呈现出好的趋势,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虽已取得初步成绩,但从总体上看,艺术教育仍是学校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尤其在偏远山区,艺术教育在学校建设中的发展还有待提高。部分学校仍然拘泥于应试教育,艺术教育课程普及并不宽广,对艺术教育认识的偏差、教学方法陈旧、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器材匮乏以及对艺术教育投入微少,都是使艺术教育不能很好开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教育认识的偏差,部分学校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体制不完善,忽视艺术教育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甚至有部分学校将艺术教育贬到了可有可无的境况,一味注重文化课程的完成,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分数,文化课占总课程的90%,根本无艺术教育的容身之地,导致学生学习的疲劳和压力得不到缓解,艺术特长失去了发展的空间。这样的教育,与国家教育的方针及培养目标相悖,不利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所以,学校应该重视艺术教育,以学生的艺术修养作为重要内容,发展艺术教育,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而在艺术教育本身上来说,现阶段的艺术教育普遍缺少创新性和先进性,没有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融合。很多学校开展的艺术教育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多数学生都只是将文化教育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学科或者娱乐活动,完全没有意识到艺术教育是培养自己能力、发挥自己才能的有效手段。且大多数学校所开展的艺术教育都相对滞后,没有理论基础,也没有更多的实践活动,更没有将艺术教育带来的价值体现出来。加之艺术教育渠道单一,很多学校现在只有球类、音乐和绘画等艺术教育课程,且每种艺术教育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也较少;很多学校存在着环境较差的因素,学生没办法在较差或者缺乏美感的学校环境中提升艺术素养。这些都给艺术教育打了很大的折扣。
三、加强艺术教育,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对策
艺术教育不仅能健全、完善每个学生的人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在面对困难时,能勇往直前、不惧艰险。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开展艺术教育极为紧迫。
(一)认识艺术教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艺术教育受重视程度不高,且外界对艺术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关系也一直没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加强艺术教育,首先就应该改变其观念,认识到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影响,其次应健全和完善学校艺术教育的体制,提升艺术教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使其能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得以顺利开展。
(二)提高师资水平
开展艺术教育应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与综合能力,因为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实施艺术教育的关键因素,其在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与言论。所以,作为育人主体,教师应具备职业精神,热爱自己的艺术教育事业,并在自己的教育体制上不断创新进取,在专业理论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使自身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授者。
(三)多渠道实施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应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学校应多引进各种设备来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化教育,合理规划每种艺术门类的教育内容,将不同专业的艺术教育根据其本身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另外,学校还可定期举行不同规模、形式的艺术活动或演出,使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发掘学生的特长。在参与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获得很强的自信心与成就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与修养,增加专业技能。
(四)创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5—0018—01
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笔者以所在学校为例,谈几点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
让文化建设从校门开始,在楼道里延伸
校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桥头堡。我校通过校门口的橱窗,以人文化和艺术化的手法展示办学理念。针对校外人士,我校在校门外左右两面墙上开设专栏,宣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等,打造出了富有特色的校门文化。楼道是师生每天活动的场所之一,我们按照“让墙面说话”的总体设计思路,按年级、分楼层确立“童趣、北风、南韵、民族、家乡、世界”六大主题,结合校本课程《艺术鉴赏》精心设计内容,按照每一个主题都有各自相应的内容支撑、每一个楼层都有独特风格的要求,以图案、文字等轻松愉悦的表现形式,构建独具特色的楼道文化,凸显学校的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让师生们在驻足欣赏的过程中享受文化带来的愉悦。
让文化建设在铃声中传递
铃声每天伴随着师生们的校园生活。我们以铃声为切入点,精心编制了上学曲、放学曲、上课曲和下课曲,凸显铃声的“文韵”之美。例如,上学曲:(伴着优美的音乐,柔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今天的校园生活即将开始,让我们愉快地工作、学习,共同度过美好的一天。上课曲:同学们,上课了,请马上回到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希望在这节课上你们有所收获。这些不同内容、不同旋律的铃声,形成了独特的“铃声文化”,使校园时时处处充满笑声、歌声、音乐声、读书声。
让文化建设在长廊里不断升华
教学楼内的长廊是师生们课间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们以学校的长廊为切入点,开辟了具有一定深度的古诗文长廊、科技长廊、艺术长廊、班级行为习惯展示长廊和风采成果展示长廊等,集中展示学校各方面的成绩,介绍师生取得的各项荣誉,以激发师生的学校意识、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励师生传承学校精神,再创新的佳绩。
让文化建设在课堂教学中开花结果
课堂教学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我们坚持珍视、保护和开发童心的原则,推行学科“文化工程”,内容涵盖小学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在语文教学上从听、说、读、写、看、赏、知、背等8项确定了内容并制订了行之有效的达标细则;在数学教学上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活动等方面对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了归类梳理。各学科文化工程细则都从本学科特点出发,按照不同年级设计内容,凸显了年级评价的递进性及具体内容的操作性。
我校还成立了“芳草地文学社”、“红黄蓝画室”、“布谷鸟音乐坊” “快乐英语”等6个学生社团,坚持开展“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英语节”和“体育节”等活动,形成了学生课外文化的亮丽风景线。
最早使用“学校文化”一词的是美国学者华勒(W.Waller),他在1932年出版的《教学社会学》中指出:“学校文化形成的来源之一是年轻一代的文化,之二是成人有意安排的文化。前者是由学生群体中的各种习惯传统、价值观念以及受影响而产生的情感心理和表现行为等构成。而后者则代表了教师的化,由教师群体的各种习惯传统、规范准则、价值观念和心态行为等组成。”
二、学校文化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
学校文化强调通过文化构建来引导学校各成员的行为,使学校成员在文化的大背景下潜移默化地接受共同的价值观与理想的追求,自觉地把组织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从而保证与组织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还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需要正确的引导。一个有着良好学校文化的学校,会使孩子们在自觉或不自觉的状态下,受到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凝聚功能。
学校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群体共同创造的。在这种学校文化中,寄托了学校成员共同的理想、希望、追求。同学之间互助互爱、团结向上。师生之间,学生敬重老师,老师关爱学生。同事之间平等互助,相互交流,共同探究。这种氛围使大家感到心情舒畅,产生一股令人振奋、催人向上的力量,从而紧紧把师生凝聚在一起。
(三)陶冶功能。
学校文化创造了陶冶人们心灵的精神环境,恰如“春风化雨润无声”,学校文化就像春风化雨一样,润物无声,悄悄滋润孩子们的心田,使他们在一片文化的土壤里面成长为参天大树。而作为学校工作人员来说,不论是教师还是其他员工,作为社会人,他们在学校之外扮演者各种角色,会沾染到各种社会风气。但是一旦踏入校园,在这个环境里,在学校文化的空气中,他们的趋向都将转向为学校的发展而工作,为学校“育人”的目的而工作。这种被学校文化自然陶冶出来的心性将比任何强制的规章制度都要深入人心。
(四)约束功能。
学校文化是一种具有较强凝聚力的文化,它通过无形的意志把师生的利益,理想、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
三、学校文化的内容与建设
学校文化又可细分为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
(一)教师文化。
教师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所以他们在职业道德上的要求更为重要。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中,既有丢下学生逃命的“范跑跑”,也有因保护学生而牺牲的谭千秋老师。两种教师文化显而易见。当前,由于整个社会的浮躁气氛,使得很多老师失去了这个职业纯洁崇高的品质,师德的缺失变成了无可奈何的现象。教师以追求自身利益从事着教学工作,对学生没有关爱,甚至出现了很多虐童事件。
(二)学生文化。
小学学校的学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学校领导,教师的影响,毕竟小学生的创造力还无法使他们完全不依靠成人而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文化。即使有的“文化”是被学生所发现或者创造,也得依靠成人的整理和归纳才能形成学生所共同的文化。所以,学校领导和各科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群体里兴起的这些闪光点。
(三)课程文化。
与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有所不同,课程文化不是局限在某一特定的群体中,而是以群体间的关系和活动为载体,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源于教材并高于教材的文化。不单单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包括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在不同的学校,要形成有特色的课程文化离不开校本课程的开发。小学的课程安排不及中学紧凑,这给了校本课程很大的开发空间,可以开发一些技能性课程,如手工课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开发一些国学课,丰富学生的文学积累。丰富多彩的课程文化会给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快乐。
(四)物质文化。
学校是学生阶段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在家的时间。小学,不仅仅是孩子学习的课堂,还是学生玩耍的乐园,更是学生成长的天地。如今,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小学都很注重物质建设,并使之上升为学校的招牌文化。物质文化是实实在在的文化,能被人们直接的感官到。当家长为子女择校时或者外来人员参观学校时,学校所展现的物质文化是人们最直接的一个评判。另一方面,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化会赋予学校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五)精神文化。
在任何一个组织中,精神文化都是引导组织走向的根本力量。学校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基本信念,价值标准,道德风尚和精神风貌,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学校的精神文化常常借助校歌、校训、校徽等形式表达出来,从领导形象,教师形象,学生形象身上体现出来。例如河北石家庄市石纺路小学秉承明德求真、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书法载道,翰墨育人为办学特色,遵循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校训,积淀文化、内涵发展。
(六)制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