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

时间:2023-06-02 10:00: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移动互联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移动互联网

第1篇

今年8月,日本软银董事长孙正义到中国杭州参加阿里巴巴的网商大会,他第一次出差没有带电脑,只带了一部iPhone 3G手机。所有商务邮件处理、浏览新闻、查他所喜欢的棒球队的成绩,都在手机上完成。

“不久的将来,移动互联网的业务规模比PC互联网更大。”孙正义告诉与会的3000名嘉宾。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的高速增长印证着这种预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8年上半年,中国2.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数达到7305万人,占全部网民数的28.9%。仅2008年上半年,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数量就增长了2265万人。而2008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手机用户规模总数达到6.16亿户,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到8450万人。

然而,中国移动互联网还处于“黎明前的黑暗”――90.4%的移动互联网网民为30岁以下人群,购买力不强; 广大的独立WAP网站的赢利模式还在苦苦寻觅中;运营商的“霸王条约”若隐若现; 资费过高……青涩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还需要阳光与雨露的眷顾。

浮华背后的“推手”

刚刚参加完日本移动互联网峰会的优视动景(UCWEB)CEO俞永福非常兴奋。2007年底,日本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已经是PC互联网流量的4倍,中国移动互联网大约比日本晚3年~4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将在2009年迎来迸发期。

尽管笼罩全球的金融危机令所有的实体经济寒意阵阵,但移动互联网从业者的信心并非毫无根据。电信重组、3G牌照即将发放,都是“利好”消息。

“电信重组,有利于三大运营商均衡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一家移动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对记者说,运营商的强势地位,一直是众多独立WAP网站头上的“紧箍咒”,运营商间的竞争,可使独立WAP网站在与运营商的合作中多一些筹码。比如在竞争的压力下,中移动2009年的资费调整就已经出台,而3G牌照即将发放更是好消息。望穿秋水多年后,中国3G终于迎来了真正应用的时机。3G技术带来的上网速度的加快以及用户体验的提升,必然带来用户量更快的攀升。

过去几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一直在“漫长的黑暗隧道”中快速穿行。1999年,伴随着PC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移动互联网开始萌芽; 2002年后,在彩屏、带宽、GPRS等技术的推动下,中移动伺机架构出WAP模式,2004年WAP网站大规模出现,但在前两年运营商新规之下,大量的SP纷纷破产或转型。中国移动互联网业的各个环节都在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取决于三个因素: 终端、网络和商业模式。”天腾时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马腾说,自2004年后,手机终端PC化、智能化; 网络的带宽不断提高,速度不断提高; 2004年SP模式受冲击后,很多从业者发展“类PC互联网”的免费模式,这三大要素都促进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在内外气候基本都具备的情况下,各种分析机构都对移动互联网的未来抱以乐观的态度。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副总裁刘爱力预计,电信运营商来自互联网的收入将从2006年的2%增长到2012年的20%。易观国际研究结果显示: 2011年中国WAP市场规模将达到522亿元,从2007年~2011年的WAP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4%。

但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邓中元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将来,移动互联网是固网、移动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

Access公司中国区副总裁Brenda Jiang则认为,“从重组落定、3G发牌到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成熟,应该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7年~2010年,带宽增加和手机屏幕增大,会带动3G各种应用发展起步; 2010年~2015年为第二个阶段,运营商将通过嵌入式软件为客户提供更多针对性的服务,基于用户行为分析,提供更细分的服务; 2015年~2025年是第三阶段,即成熟期,将有更丰富、更多样化的业务和赢利模式出现。

从萌芽到受挫,从SP模式到“类互联网”模式,中国移动互联网在3G和电信重组的推力下初现端倪,舞台已搭好,各种角色开始登场。悄然间,手机制造商、运营商、传统IT巨头、互联网公司等那些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企业纷纷开始在移动互联网的地盘上“跑马圈地”。然而,谁会笑到最后呢?

各持利剑

今年11月,原My Space中国区总裁罗川正式出任中国移动旗下的卓望互联公司COO,着力于中国移动的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和执行。电信运营商从互联网业“挖人”,可见中移动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迫切程度。

无独有偶,11月28日,中国电信移动业务“天翼”品牌正式,高速上网下载、在线收看电视直播、查询股市资讯、邮件收发、公文处理以及语音导航……各种与互联网相关的功能,全部可以在手机上实现。之前,中国联通也已经开始了类似的互联网战略。

从移动运营商对移动互联网的“渴求”,可看出移动运营商对该市场的野心。

早在2006年下半年,中移动宣布停止与各SP的即时通讯业务合作,随即开始力推其旗下的“飞信”。截止到2007年底,飞信注册账户达到7326万,其中活跃用户有1281万,现在的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亿大关。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曾表示,要“以移动飞信业务为载体,构建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一体的真实和虚拟相结合社区,创建互联网新业态。”

而中移动另一互联网业务“移动梦网”早就对移动音乐、移动搜索、移动IM、移动支付、移动电邮等进行了新的规划与调整。而全力打造的“139社区”正向“手机SNS”领域迈进,集合短信、彩信、飞信和手机邮箱等功能。

针对运营商大张旗鼓地进军互联网,业界是“喜忧参半”。乐观者认为,这有助于市场做大; 但看空者却认为,运营商的进场,将把利润最为丰厚的环节抢去,留给应用层面公司的空间不多。

艾瑞公司资深分析师张燕玲分析说,运营商进军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是手机用户资源非常丰富,作为移动互联网产业中的“管道”角色,必然决定了运营商是未来产业链的主导。但运营商新成立的互联网公司怎么和母公司在资源上达到共享,是考验内部协调的大问题。而另有分析人士认为,运营商原有的体制、文化也是其发展互联网业务的大挑战。

当然,把手伸到移动互联网业的巨头不仅仅是电信运营商们。互联网巨头Google今年9月推出了Chrome浏览器,10月底发售Android G1手机,推出Android手机开源联盟,其在移动互联网上的野心昭然若揭。

而中国另一网络巨头腾讯,早已闷头在移动互联网上发大财了。根据腾讯200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腾讯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收入达到3.725 亿元,占第三季度总收入的18.4%。

觊觑这块市场的还有传统的电信设备商,诺基亚早已按捺不住,不仅并购多家互联网企业和移动增值服务公司,又宣布将Symbian操作平台开源。目前,诺基亚已经建立了一个名为Ovi的互联网服务品牌,作为开启移动互联网大门的钥匙。

而另外一家电信设备商巨头RIM(黑莓)也早就开始在移动商务领域中开拓。根据RIM(黑莓)中国区总经理刘征宇介绍,RIM目前在中国和中移动合作,共同推动移动商务。

当然,还有众多的新创立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渴望在该领域“一鸣惊人”。国内第一大手机浏览器优视动景希望未来成为移动互联网的“Google”,大头无线、3G门户、Yicha搜索、3G泡泡、天下网、当乐等等,各自在门户、游戏、搜索、手机SNS等领域布局。群雄逐鹿,大象和蚂蚁共舞,谁会笑到最后,还是未知数。俞永福认为,今后一两年内,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并不能明确。“因为大家都在找定位。”

易观国际分析师邓中元认为,移动互联网不再是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不是内容提供商之间的竞争,而是以运营商为核心,围绕运营商形成的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这很可能是电信、移动、新联通这三大联盟之间的竞争。

挖掘用户价值

8450万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究竟是怎样的群体,这些用户的价值如何评估,是移动互联网“淘金者”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根据艾瑞的《2008年中国手机网民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30岁以上的手机用户占到9.6%,25岁以上占到26.5%,18岁~24岁占到65.5%。高中以上学历的手机网民占到72.8%。90%以上用户的年龄在30岁以下,属于低价值的用户群。

而且,这些用户群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外来人口积聚地。广东是手机网民第一大省,该省手机网民占了全国手机网民数的36.7%,其中外来务工人员给这个比例贡献颇多。艾瑞调研数据显示,无收入手机网民占到40%,其中学生比例高达90.6%。业内人士认为,外来务工人员和学生是低价值人群,这让移动互联网的价值大打折扣。

有人士分析认为,目前移动互联网手机用户呈现“两级分化”的趋势,一种是非常高端的商务人群,比如外企的高管、经常出差的商务人群等,这些高端用户用智能手机进行收发邮件、OA办公等; 另外一种是非常低端的用户,比如外来务工人员、学生、军人等。

这些低端的用户应用最多的是手机上的娱乐和信息搜索业务。根据艾瑞的《2008年中国手机网民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手机网民自己安装的手机软件中,游戏软件、浏览器、影音播放类软件分别以55.6%、45.0%和40.4%的比例位居前三。手机网民自己安装的软件类别分布比例体现了手机网民的上网需求,从游戏软件、浏览器、影音播放软件的安装比例,可以看出目前手机网民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休闲娱乐和信息搜索上。

针对高端用户的应用,刘征宇曾经给记者举了几个例子。目前黑莓在国内应用最多的是邮件和个人信息管理。比如黑莓手机和电脑共享邮件显示,某些邮件在手机上被看了,在电脑上会同时显示“已读”。同时,黑莓在日程安排管理、内部的OA流程上的应用都非常方便。这些应用非常适合经常开会、出差的管理人员。

而黑莓在北美市场的应用,早已经和行业相结合。比如在快递行业中,利用黑莓手机,能随时快速地记录包裹的传递进程。“原先一家快递公司需要在某个区域布置150台PC和若干IT维护人员,现在只需要开通黑莓业务,在总部有一台服务器,就能快速记录每个包裹到达的地点,让用户随时了解包裹什么时候到。” 刘征宇说。

移动互联网在行业中的应用,在中国也有迹象。招卓昆是从事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资深人士,他告诉记者,目前在海航的飞机中,利用手机终端可以办理登机手续、选座位等等。

而对于很多介于高端用户和低端用户之间的“中产阶级”用户而言,PC互联网仍然是其主要的上网方式,移动互联网的大面积推广,还需要时间。

攀越“大山”

初现端倪的移动互联网看上去很美、很诱人。但手机资费过高、运营商过于强势、标准不统一、商业模式缺乏、用户习惯等问题始终制约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在采访中,众多的移动互联网从业者都认为,手机资费是限制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瓶颈。按流量计费方式像个无底洞,手机用户每月消费几百、几千元的上网费用不鲜见,而且用户并不知道这些费用具体花哪里了。“当用户担心每访问一页面要花多少钱时,他会经常上吗?”一位做手机游戏的创业者反问记者。

让业内兴奋的消息是,多年的呼吁,手机资费下调有望在明年有一个明显的进展。用友移动总经理杨健告诉记者,2009年上网的资费将实实在在地降下来,这对手机上网用户将是大大的激励。俞永福认为,当手机上网资费下调到每月50元左右,手机网民将会出现爆炸性增长。

资费问题是利好,但对于运营商未来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这个敏感问题,大家都非常谨慎。之前,有专家直言,当前电信运营商的垄断地位,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运营商的强势地位,让很多独立的WAP厂商不敢投大力气开发相关的应用,害怕自己种的“树”,运营商一声令下,就拿过去“乘凉”了。

很多业内人士都不讳言移动运营商的主导位置,但他们同时也认为,电信重组给运营商带来了竞争压力,运营商也正在调整与上下游的合作关系。“运营商实际上也是越来越开放,他们也在探索新的合作模式,而不仅仅是原有的SP模式。”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移动互联网公司高管说。

第2篇

摘要:文章基于移动互联网终端类型、主流智能操作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及热点应用等方面的技术进展,分析了当前主要的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文章认为由于移动互联网终端在系统硬件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操作系统技术、商业模式和应用开发上的跳跃性发展,将带动移动互联网终端以及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市场的高速扩张;云计算概念的出现、应用服务概念的推广将进一步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终端市场亦将呈现繁荣景象。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人机交互;应用服务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for mobile Internet devices, operating systems,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user interfaces, and applications. Markets for mobile Internet terminals and applications will expanded rapidly in line with innovation in system hardwar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embedded OS architecture, business model,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s cloud computing emerges and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s are deployed, mobile Internet and terminals will reach their potential.

Key words: mobile Internet; mobile terminals;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出版的《移动互联网白皮书》[1]定义,移动互联网的3要素为:移动网络、移动终端及应用服务,其中移动终端是应用服务的载体。终端的接入类型、硬件系统配置、用户界面(UI)以及提供给第三方开发者的开放程度,决定了终端给予用户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由于能提供更多、更贴合用户需求的应用,移动互联网应用商店模式已将之前电信运营商的“封闭花园”[2]模式彻底颠覆,而作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载体和连接渠道,移动互联网终端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就移动互联网终端的类型、操作系统平台、人机交互和移动应用几个方面来分析当前的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

1 移动互联网终端的类型

移动互联网终端是一种能够连接移动互联网并搭载应用服务的终端设备,依据需求及市场定位的不同,移动互联网终端可划分为功能型移动互联网终端(简称功能型终端)和智能型移动互联网终端(简称智能型终端)。功能型移动终端专注于完成一种或几种功能,对系统的要求没有智能型终端那么高,如当前的无线POS机、低端手机和物联网终端等;智能型终端则搭载了开放的应用编程接口(API),使第三方应用能够更好地与操作系统及底层硬件整合,性能表现更加出色,常见的智能型终端主要包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

1.1 功能型终端

功能型终端具有相对固定的功能和较低的运行环境要求。它的软硬件系统较为简单,更多地使用嵌入式芯片及嵌入式操作系统,因此其成本、功耗、体积都能得到更精细地控制,也能更多地在多种简单任务场景下使用。目前在远程信息录入、交通管理、工业控制方面都有广泛应用。根据Cisco公司的预测[3],2016年机器对机器(M2M)间产生的网络流量将占到移动网络总流量的4.7%,达到每月508 022 TB。可见功能型终端在未来将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1.2 智能型终端

Cisco公司预测,将来的移动互联网网络流量主要由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产生。这些移动设备的硬件及操作系统都支持丰富的第三方应用,能够满足用户工作、娱乐、社交等各种需求,它们的主要配置如图1所示。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主要采用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的ARM架构,在保持性能的同时减少了功耗,电池总量不需太高也能维持长时间地使用;笔记本等高性能电脑则使用基于复杂指令集(CISC)的X86架构,性能优异但是能耗较高,即使使用高容量电池仍然无法维持长时间使用。

(1)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从开始只是通信模块和个人数字助理(PDA)功能的组合,到逐渐能够支持第三方应用程序,再到目前成为其价值所在的第三方服务应用。智能手机的CPU从100 MHz左右演变为当前的1.5 GHz双核甚至四核,摄像头也成为了标配,诺基亚甚至推出了4 100万象素的智能手机。在过去的10年中智能手机经历了多种演变:与掌机融合以增加手机游戏体验、在手机上提供视频服务等,但是最终由iPhone带领到了大屏幕、高配置、触摸屏、支持第三方应用的方向上。未来手机的突破性方向将是丰富的附属配件及外设、创新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强大的计算能力。

(2)平板电脑与上网本

平板电脑最初是作为书籍与记事本的替代品,但是由于触控笔输入及芯片技术的不成熟,早期平板电脑价格高昂且不易使用。2007年Amazon公司了电子阅读器——Kindle。Kindle作为书籍的替代品有良好的使用性。当时的Kindle只能算是功能型终端,主要用作电子书阅读,直到产品kindle fire的出现,才使得Kindle系列终端转为智能型终端,但是主要功能仍然是电子阅读和多媒体娱乐。苹果公司iPad的出现是平板电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iPad采用高主频专用CPU,配合iOS系统,外观华丽且性能流畅。iPad作为易携带的阅读、娱乐、展示终端,并以苹果应用商店为平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商业生态链。正因iPad的极大成功,各方均群起效仿,例如三星的Galaxy系列、联想的乐Pad系列等。

上网本是一种低价、体积小、功能精简的小型笔记本,但是无论从价格、便携性、性能表现、功能应用还是外观设计上,上网本都难以和平板电脑比肩。平板电脑覆盖了上网本的市场,上网本的前景堪忧,如果没有突破性的改变,很难再有转机。

(3)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电脑是在具有高性能、大屏幕、快速的键盘鼠标输入、能满足用户所有工作娱乐所需的同时兼顾便携性的一类电脑。未来的笔记本在性能、UI界面上会有更大地变化,续航性、可携带性和数据交互速度也将有更明显地提高,将是用户第一台电脑的主要选择。

2 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及

应用技术

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主要有诺基亚公司的Symbian、苹果公司的iOS、谷歌公司的Android、微软公司的Windows Phone和RIM公司的黑莓OS。根据StatCounter公司的统计,虽然Symbian系统仍占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第一,但是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新兴终端的领域,Symbian将逐步被淘汰,iOS、Android以及Windows Phone将被广泛采用。

2.1 iOS系统

iOS[4]是苹果公司系列终端产品的操作系统。它分为轻触层、媒体层、核心服务层和核心操作系统层。底层为所有应用程序提供基础服务,高层提供复杂服务和技术。iOS为基于Unix微内核的操作系统,常用的轻触层的功能采用Object-C语言实现,可以自行管理内存,具有流畅的运行速度。

iOS的优势在于引入了itunes应用商店模式,使用户可以自行编写或定制软件,同时也可以在应用商店将此软件推广而获得收益。该模式吸引了众多软件公司进入应用市场开发软件,扩大了终端应用的来源,也使用户有了更多选择。而后期多平台系统(iPad、iPhone、iTouch)上购买的应用及多媒体资源能够进行多次复用,更将使得itunes应用商店体现突出优势。

iOS的设计理念非常出色。iOS用傻瓜相机的理念设计UI,用户不需要接触安装位置、安全、隐私等问题,而多点触控技术的使用更是使这些操作都非常简单,所以极受普通用户的欢迎。从系统角度看,iOS和硬件契合度高,由于是苹果公司自主设计的软硬件,在获得性能提升的同时也确定了系统的封闭性。对于多媒体资源和应用,只能从应用商店获得,并且苹果公司实行较为严格的应用审核制度,恶意软件无法通过安装方式进入系统,这样它不仅确定了一个封闭循环的商业模式,也同时在安全性上得到了保证。

2.2 Android系统

Android[5]是谷歌公司的一款基于Linux系统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与iOS的封闭性相反,Android秉承了谷歌自由、开放的风格,鼓励用户及软件开发商自由地裁剪系统和开发应用。这一点让各个智能终端厂商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对Android进行二次开发,也能够让用户选择或者开发最适合的操作系统及应用。开放的系统带来了大量的搭载智能终端及用户。2011年8月Canalys公司统计数据,Android已占领全球智能手机50%的市场,成为智能手机的最大操作平台。

由于是开源、开放性的系统,Android在应用市场上没有采用准入制度,在安全性上有所缺失,无法控制应用可能带来的入侵。虽然安全性软件能够提供一些保障,但Android还是可能随时面临病毒的威胁,将成为杀毒软件和病毒的主要战场。

Android系统除了底层的Linux内核及函数库,应用层建立在被划分为Android Runtime的核心库和Dalvik虚拟机上,应用程序使用Java开发。Android架构如图2所示。但是Java的内存自动管理机制会使得Android系统的内存在任意时间释放,导致了Android应用的不稳定。在Android2.3引入C/C++ NDK之后,这个问题才有所好转,但是NDK功能上仍不完整,仍需进一步地完善。

2.3 Windows Phone系统

Windows Phone[6]是由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基于Windows CE内核,由硬件层、内核层、系统层和应用层4个部分组成。Windows Phone架构如图3所示。Windows Phone是一种基于.Net CLR虚拟机的运行应用程序。

Windows Phone明确分开了本地和云端的应用,并分别为两种不同的应用提供不同的支持。同时,它明确分开了高性能应用及普通应用,并为之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开发平台。Windows Phone同样采用应用准入制度,在安全性上相对有保证。可以预计,随着诺基亚的加入,Windows Phone未来的表现也许将会令人耳目一新。

3 人机交互技术

人机交互技术(HCIT)是指通过输入/输出设备,实现人与计算机通信的技术,它是计算机用户界面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最早的人机交互方式是打孔纸带,然后有了键盘和鼠标,1973年施乐公司(Xerox)的第一台图形界面电脑使得让人与机器的交互更加简单直观。

现在的人机交互规则是机器学习人的思维与行为习惯,多点触屏技术让机器按照人的习惯进行指令输入,即使没有经过训练的人也能迅速学会使用。语音识别技术能识别人的语言,再加上远端的云,能让人仅动动嘴就能完成人机交互。体感识别技术则能够让人的身体变为机器可识别的控制器。更多的人机交互技术还在研究开发中,例如增强现实技术、脑波读取技术等。新型人机交互技术示例如图4所示。

3.1 触屏技术

触屏技术的主要原理是用户在使用工具碰触前端的触摸屏时,所触摸的位置会被触摸屏的控制器检测到,并通过接口送至CPU,从而确定输入的信息。触屏技术包括电阻技术触摸屏、电容技术触摸屏、红外线技术触摸屏、表面声波(SAW)技术触摸屏。当前的移动终端主要使用的是电容技术触摸屏。

世界上的第一款触控移动终端是苹果公司的个人数字助理(PDA)——Newton MessagePad,今天在苹果公司的iOS界面中仍能找到Newton界面的影子。触屏技术的使用意味着人们不仅只有使用键盘这样一种人机交互方式,还能通过触屏使用户以更贴近人体习惯的方式操作终端。

触屏技术让大众接受并倍受追捧是在iPhone后。完全为手指操作而设计的屏幕界面和软件运作命令给触屏技术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同时由于移动终端商业模式的改变,各种基于触摸的新型应用大量出现,又使触屏技术被更多人所喜爱。

当前的触屏技术在输入方式上只有点击与滑动,反馈方式只有屏幕显示。其实触屏技术还有很大的潜力,如触屏技术的软件支持及人体工程学的研究,都还有很多工作可做。

3.2 语音处理技术

语音拨号及语音控制其实早就是移动终端的配置之一。它可以通过对移动终端接收的语音信号进行简单处理。当前典型的语音处理应用是iPhone 4S的Siri,它能够识别从移动终端收到的语音,并将信息通过网络发回计算中心进行匹配处理,然后发回移动终端给予用户相应的反馈。Siri的前身据称即是五角大楼的能学习组织的认知助手(CALO)[7]项目,目的就是为了探索如何把语音、自然语言理解、视觉、演说、机器学习、制订计划、理性思考等全部融合到一个模仿人类的助理中,帮助人们完成不同的事情。通过对自然语言理解的进一步发展,Siri已经从语音识别的领域扩大到了人工智能。Siri在云端对语音识别结果进行机器学习、服务搜索、自然语言处理,再加上与各种各样的应用API的连接,在未来将形成一个基于语音的智能事务处理平台。

3.3 体感动作识别技术

2009年微软公司公布了Xbox360游戏机的外设——Kinect。不需任何控制器,Kinect能捕捉三维空间中玩家的动作,以完成指令输入。Kinect原理[8]是利用连续光(近红外线)对测量空间进行光斑编码,通过感应器读取已编码的散射后光线,然后解码生成一张有深度的3D图像,再对连续的3D图像进行解析,滤除干扰噪声,提取人体模型,记录人体动作,并通过机器学习理解使用者的肢体动作,最终生成一个有20个关节的人体骨架,从而理解人体动作。在游戏中,玩家只需要在Kinect前做出相应的动作,Kinect就能够做出相应的反应。体感动作识别技术不仅只是用于动作侦测,细化之后甚至可以对脸部表情、肌肉、唇语进行解读,也可以同面部识别技术结合,或者与虚拟现实结合使用,甚至用于外部环境感知。

对于当前的移动终端来说,Kinect的耗电量仍然太大,暂时只能用于笔记本,且需要接入电源。但是这并不阻碍将其列入移动终端的人机交互技术中,就像其他计算机技术一样,体感识别技术必将进入移动终端领域。

4 热点应用

社交网络服务(SNS)是一种可以构筑并反映人与人彼此之间的网络关联关系的一种在线平台服务。在SNS平台上,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展示网页,可以上传照片、视频、文字,用户之间可以基于社会关系、个人兴趣等因素连接到一起,形成用户黏度。用户通过即时消息、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在线交互。当前热门的SNS网站Facebook、Twitter、Google+都推出了各自在不同操作系统上的无线移动客户端,以争夺移动用户市场,据Ender analysis公司统计,使用移动设备登入Facebook的用户已超过3亿人。

基于位置的服务(LBS)是一种能够通过移动设备获取用户地理信息,并以此提供信息或娱乐的服务方式。由于LBS在商业、娱乐、社交和工作等领域有较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各个操作系统都提供了LBS支持,也出现了各种基于LBS的移动应用,例如Foursquare、Google Latitude等。

SNS、LBS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组成了一个新词:SoLoMo。2011年,KPCB[9]公司的John Doerr指出未来人们使用移动设备的时间将增加,其中通过移动SNS建立友好的连接,共享位置、音乐,进行交流等社交活动的时间也将加速增长,并通过分析日本SNS网站Mixi’s的月访问来源、手机功能的平均时间消耗比例,以及各种SNS网的访问量增长比率证明了这一观点。因此,各大SNS网站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开始将这3个概念统一,开发新的产品,争取获得更多的潜在用户。与此同时,挖掘互联网的新型商业模式也是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热点。

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终端对其消费进行在线支付。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拓展,用户会有在任何地点进行支付的需求,所以这个领域亦被认为是未来很有前景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之一,甚至PayPal公司预测2016年人们不再需要现金和钱包。但是当前的发展仍不明朗,目前的移动支付有多种解决方案,例如运营商代扣、手机钱包、手机信用卡读卡器等。

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定义[10],云计算就是允许用户在任意地点按需接入一个共享的、可定制内容(例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及服务)的计算资源池,而此计算资源池可以进行快速部署,并能够将管理内容和与服务提供商的交互过程最少化。云计算主要有3种服务模型:软件级服务(SaaS)、平台级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级服务(IaaS)。其中PaaS及IaaS主要向企业用户提供服务,而主要面对移动用户终端的是SaaS,向互联网终端用户提供存储及计算服务(例如谷歌提供的系列移动互联网应用,以及苹果公司新的语音交互Siri服务等)。三星等其他公司也陆续开始提供SaaS服务,争夺移动互联网终端用户市场。

5 结束语

由于谷歌、苹果等公司的强势介入,移动互联网终端在人机交互技术与理念、操作系统技术、性能展现与外观设计、商业模式和应用开发上都有了跳跃性的发展,进而达到移动互联网终端以及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高速扩张;由于云计算概念的出现,应用服务概念的推广,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可以预见未来若干年都将是移动互联网终端高速发展和彼此激烈竞争的时期,各种创新技术或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必将使移动互联网终端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6 参考文献

[1]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 [R]. 北京: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2011.

[2] LUO Junzhou, WU Wenjia, YANG Ming. Mobile Internet: Terminal devices, networks and services [J].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 2011, 34(11), 2029-2051.

[3] Cisco visual networking index: Global mobile data traffic forecast update, 2011-2016 [R]. San Jose, CA, USA: Cisco Systems Inc, 2011.

[4] iOS developer library[EB/OL]. [2012-03-22]. .

[5] Android developer library [EB/OL]. [2012-03-22]. .

[6] Application platform overview for Windows Phone [EB/OL]. [2012-03-22]. msdn.省略/en-us/library/ff402531%28v=vs.92%29.aspx.

[7] BERRY P, MYERS K, URIBE T, et al. Task management under change and uncertainty: Constraint solving experience with the CALO project [C]//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nstraint Solving Under Change and Uncertainty (CP'05), Oct 1, 2005, Sitges, Spain, 2005:4-8.

[8] FRATI V, PRATTICHIZZ D. Using Kinect for hand tracking and rendering in wearable haptics [C]//Proceedings of the 2011 IEEE World Haptics Conference (WHC’11), Jun 21-24, 2011, Istanbul, Turkey. Piscataway, NJ, USA: IEEE, 2011:317-321.

[9] MOBILE Internet trend [R/OL].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KPCB) [2011-02-10]. 省略/kleinerperkins/kpcb-top-10-mobile-trends-feb-2011.

[10] MELL P, GRANCE T. 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 ( Draft ) [S]. SP 800-145. Gaithersburg, MD, US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2011.

收稿日期:2012-03-28

作者简介

第3篇

[关键词]WAP 手机 融合 移动互联网 电子资源 refworks

[分类号]G252

1. 手机图书馆服务现状

手机作为个人终端通讯设备具有良好的随身性,几乎主宰了个人随身通讯世界。据统计,我国手机用户总数已达8亿,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在2.77亿左右。面对庞大的用户群,图书馆已经尝试或者已经开始依托手机这个载体开展信息传播服务。日本富士山大学是全球最早利用手机提供图书馆服务的机构之一,开始于2001年。早期的手机图书馆服务模式主要集中在利用短信息实现图书预约、查询、续借、催还等服务。2006年起,国内开始陆续利用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网站的形式提供更丰富的图书馆服务。WAP网站除提供常规的查询书目记录之外,也呈现出不同图书馆的特色,典型的案例有:OhioPublic Library制作专门的宣传短片,放到WAP网站上播放,Texas A&M library和国家图书馆在WAP网站上提供电子报纸/电子书阅读,上海图书馆提供“手机家谱”的查询。

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移动互联网对图书馆而言是全新的信息服务环境,各图书馆正通过WAP网站的形式逐渐将依托传统互联网的资源和服务延伸至这种新的信息环境中来。本文将详细阐述清华图书馆利用WAP网站拓展服务的设计思路和具体方案。

2. WAP网站融合建设思路和目标

高校图书馆作为支撑高校教学科研的服务单位,有着较明确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目标,图书馆利用移动互联网环境拓展服务的同时必须考虑服务的实用性和服务效率。设计WAP网站之前要分析到不同信息传播环境的优势以及现有的服务基础,明确WAP网站要提供哪些资源,以何种方式展示服务。

手机具有更好的移动性,作为终端接入移动互联网的方式更加便捷和灵活,但依托移动互联网进行的资源展示和服务远没有传统互联网成熟。手机屏幕小以及手机特有的格式要求限制了WAP网站的内容展示。而传统互联网在资源和服务上拥有稳定成熟的应用基础,在学术资源交流、共享、传播方面依然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优越的高校,依托传统互联网开展的数字资源检索、获取等服务已深入人心。目前,基于传统互联网络提供的数字化资源类型和数量仍在不断扩充,服务形式也日益新颖和人性化。因此,利用WAP形式拓展图书馆服务一定不能丢弃传统互联网的服务优势、与现有服务完全割裂,而应该融合现有的服务优势,更便捷、更有效率的服务。

数字化资源在学术研究和高校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7年清华大学图书馆进行的电子资源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88.80%的研究生认为电子资源对科研、教学、学习非常重要。异构的数字化资源是清华大学图书馆提供WAP服务的资源主体,利用WAP接入灵活和碎片化时间消耗等特点,设计灵活的服务模式,实现WAP服务与传统互联网服务融合的目标。具体地讲,就是通过WAP服务(移动互联网网站服务)完成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异构电子资源的定制检索,并将检索行为和检索结果与用户在传统互联网下的使用环境关联,达到信息资源在不同信息传播环境下的共享和应用融合。实现这个目标须重点解决以下问题:①基于数字资源内容和提供方式的融合;②基于用户信息环境的融合。

3. 基于数字资源内容和提供方式的融合

在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环境融合的实践中,笔者主要解决基于Web的大量异构信息资源如何整合到WAP服务中的问题,其目标是利用WAP平台实现电子资源的定制和整合检索。国内外WAP平台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检索本馆的馆藏目录,针对异构电子资源的检索几乎无人尝试。这一方面是因为分布式异构电子资源的检索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分布式异构电子资源的检索调度本身就是一项专门的课题,很难在WAP平台建设中兼顾解决。

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基于传统互联网的资源整合与检索方面有较强的开发基础。2006年起,清华大学图书馆引进了美国Exlibris公司的metalib做电子资源的整合检索平台,并通过本地化开发完成近500个异构电子资源的整合检索。

在设计WAP网站的过程中,确定了“利用图书馆现有的电子资源整合平台及其接口,完成WAP平台上异构学术资源的定制与整合检索”㈨的思路。Metalib的多层架构如图1所示:

其中X Server接口位于应用逻辑层与展示层之间,建构在metalib的I/O引擎(统一检索网关)之上,第三方程序可以透过X Server直接向metalib发送请求,metalib的I/O引擎(统一检索网关)会处理请求并转发给异构电子资源,当统一检索网关获取到异构电子资源的检索结果后,会透过X Server返回XML格式的数据给第三方程序。换句话说,异构电子资源的整合检索问题由相对成熟的metalib系统负责完成,WAP平台负责转发终端用户的检索请求给X Server,并负责接收X Server返回的数据,按照手机用户的需求展示出来。WAP平台调用metalib X Server的示意,如图2所示:

与传统互联网环境下的整合检索相比,WAP平台上的整合检索要着重关心两个问题:①资源的选取;②资源的显示及调度策略。

学术资源的选取直接关系到平台的检索效率和用户体验。学界在传统互联网环境中讨论了很多年“信息过载”问题,也有专家学者通过信息筛选来限制信息过载。WAP平台上的整合检索,不是简单地把传统互联网环境下的异构资源检索移植过来,而是选择用户关注度高、能提供稳定的整合接口的学术资源做整合检索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增值服务。因此,选择SCI/EI/中国学术文献总库作为首批通过WAP进行定制和检索的资源。在目前国内的学术环境中,EI/SCI数据库的检索结果――标题、作者、来源、摘要等信息本身就具有相当广的使用价值;而中国学术文献总库中文文献量的覆盖率很高,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

此外,由于手机屏幕有限,移动互联网带宽有限,WAP网站资源的展示和流量控制也是影响用户体验的两大因素。笔者采用分层策略来控制检索结果的展示:第一层是包含题名作者信息的检索结果列表,列表的条目可根据手机型号由用户定制;第二层是包含来源期刊、日期、摘要链接、扩展功能选项、原文链接的详细记录;第三层是文字内容相对较多的摘要信息。通过这样分层的设计,力图寻找信息显示量和操作便利性之间的平衡。不同显示层次的手机界面如图3所示:

与分层展示相匹配的是WAP系统对X Server的

调度。X Server通过不同的服务和参数来限定相应的功能,如:find是负责查找文章的服务,present是负责获取文章检索结果的服务。笔者在设计WAP与XServer交互程序时充分采用分步调度的策略,依据信息展示的层次分步设计交互程序,将繁复的交互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程序模块,便于灵活调度和控制。考虑了分层设计思想的WAP程序与X Server交互的示意,如图4所示:

其中,WAP网站可以通过定制set-entry的值域将返回结果的数量灵活控制在适当的范围。.

[2]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07―15].省略nic.省略/uploadfiles/pdf/2010/7/15/100708.pdf.

[3]侯人华,我国基于移动信息服务的手机图书馆发展综述,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9(2):80―83.

[4]张成昱,方玮,周虹,等,关于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图书馆建设,2009(9):109―112.

[5]方玮,张成昱,窦天芳,基于资源整合的手机图书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6):76-80.

第4篇

公司:腾讯

产品类型:社交

用户数:注册用户数2亿

(2012年9月)

时间:2011年1月21日

这个明星产品使得腾讯成了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最具有想象力的巨头。微信是腾讯产品中最适合国际化的,将是腾讯国际化战略关键。另外,微信的公众号平台让名人、品牌激动不已,应用接口已经被不少开发者调用,二维码又是腾讯整合线上和线下业务的关键入口不过,在自身想象力扩展的同时,寻找与用户习惯、用户价值的微妙平衡点才是最终获得“船票”的关键。

微博

公司:新浪

产品类型:新闻、社交

用户数:注册用户数4.24亿,日活跃用户达到4230万

( 2012年9月30日),来自手机的用户约占2/3。

时间:2009年8月14日

中国网民数量5.38亿,而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就达到了4.24亿。它的开放平台吸引了近30万名的注册开发者,也是国内平台生态的引领者。其中包括2万款左右的移动应用,第三方移动应用每天为微博平台带来16%的活跃用户。不过,新浪微博的用户数、用户粘度如何进一步提升,以及在用户数遭遇瓶颈的阶段如何加快商业化,未来之路还尚待打通。

百度地图

公司:百度

产品类型:导航、生活方式

用户数:手机客户端用户数7700万(2012年11月)

时间:2005年9月

位置服务是最具“移动”特性的。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概念从Foursquare的蹿红开始被想象,消费决策参考、团购、签到拍照尝试者众多,却鲜有做大者。百度则从自己深耕多年的基础地图数据服务出发,让多元化的LBS都在这个入口级产品上生长。PC时代,百度是上网搜索入口;移动时代,百度能否成为“智能生活”搜索入口,是百度获得“船票”的关键一步 。刚刚成立的LBS事业部彰显了其野心,不断蹿升的用户量也让百度更敢想了。

Dropbox

公司:Dropbox

产品类型:云存储服务

用户数:注册用户数1亿

(2012年11月)

时间: 2008年9月

“云上的日子”就是未来的存储方式,就是未来的文件分享、在线协作等的基础。2011年获得2.5亿美元的融资后文件云存储服务Dropbox的估值高达40亿美元,是目前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之一。自2007年上线以来,它已然成为云的代名词之一,而11月其用户数达到1亿的里程碑,每天上传的文件数超过了10亿份。

Square

公司:Square

产品类型:移动支付

用户数:200万个商家接受Square的移动支付交易

时间: 2010年5月

移动支付,几乎是所有人看好的领域,实实在在的需求、实实在在的佣金。Twitter创始人Jack Dorsey创办的Square,目前的年处理交易额已是100亿美元的量级,且不包括与星巴克全面合作这一渠道带来的高额交易额。这样的成绩令它异军突起。

在美国的2万多个零售店里,包括沃尔玛、Apple、百思买等,你都能轻易买到Square的读卡器。用这个读卡器结合移动应用,便可在全美200万家商家顺利完成移动支付交易了。11月初,Square支付服务在加拿大上线,首次进入海外市场。目前估值已达40亿美元。

Evernote

公司:Evernote

产品类型:效率、存储

用户数:注册用户数3400 万,其中付费用户140 万,新用户的 75% 来自移动客户端(2012年6月)

时间: 2008年6月24日

“记忆你的一切”,还有什么比自己的记忆更珍贵,这也是为什么使用 Evernote 时间越久的用户,越离不开它,一点一滴记录下的信息会不断增值。创始人Phil Libin希望它超越“笔记工具”,成为你的“第二大脑”,并且有雄心让Evernote成为“百年企业”。平台上已形成的数千开发者正在不断推出更便捷的云笔记服务。另外,Evernote的老用户更易成为付费用户的数据,也在验证“免费增值”(Freemium)的商业模式。2012年5月Evernote 的估值为10亿美元。

UC浏览器

公司:UC优视

产品类型:工具

用户数:全平台3亿用户,Android 平台月活跃用户数 1亿

(2012年11月)

产品时间:2004年8月

在操作系统混战之际,跨平台的手机浏览器扮演了引领全球数十亿用户的门户角色。原产中国的UC浏览器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 25%,排名第二,在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尼日利亚、巴西、墨西哥等地市场份额逾 10%。海外用户数超过6000万不过,在UC国际化卓有成效之际,这个曾经以60%份额雄踞中国第一的第三方浏览器,在上一季度已经需要计较统计标准来和QQ浏览器一争中国榜首之位。期待这个最早的开拓者能坚守下去。

Facebook

公司:Facebook

产品类型:社交

用户数:月活动用户数达到10亿,其中6亿来自手机

(2012年10月)

时间:2004年2月4日

社交的王者一度在移动战略的缓慢步伐上被诟病,今年3月才推出移动广告服务,9月扎克伯格才站出来承认对于HTML 5寄予过高希望是个错误。新推出原生客户端产品被寄希望捕获移动用户的芳心,以及随之而来的更可观的移动广告收入。人们期待“移动”和“社交”这两个当今最性感的关键词的结合,能让扎克伯格带领Facebook走出股价魔咒。

Twitter

公司:Twitter

产品类型:社交

用户数:注册用户数5.17亿(2012年7月),每月活跃用户1.4亿、60%来自手机

(2012年6月8日)

时间:2004年2月4日

这个世界第二大社交网站在9月了自己的新战略,那就是“Mobile First”(移动第一)。Twitter自2011年起尝试移动广告,到今年3月推出了完整的移动广告服务。不过移动用户的参与度惊人,也让Twitter收获了2倍于Facebook的移动广告收入。目前Twitter估值高达87亿美元。

Instagram

公司:Facebook

产品类型:拍照

用户数:注册用户数1亿,日活跃用户数平均为730万

(2012年9月)

时间:2010年10月6日

第5篇

各种数据证明,手机正在成为互联网的重要浏览方式,甚至将会超过电脑,成为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体验方式,由此也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在我们未来生活中将要扮演的重要角色。对于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体验,主要会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进一步完善

第一,手机硬件技术。实际上,现在手机所配置的大尺寸屏幕以及多点触控操作技术,已经为移动互联网提供了良好的视觉和操作感受。在未来,直接与互联网体验有关的硬件技术提升主要表现在触控操作反馈以及语音控制等全新的操作技术上,这些技术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感受。除此之外,手机上所搭载的其他硬件功能也将会为移动互联网体验提供全新的感受,像拍照、导航等功能都已经在移动互联网体验上初显身手,这些特性也是目前电脑上所不能体验到的。

第二,互联网接入技术。对于手机而言体验互联网的另一个缺陷是网速问题,不过这一情况正在得到明显的改善。首先是中国已经发放了3G牌照并正式提供了3G网络服务,为手机用户的互联网体验提供了更为高效的保障。其次,WAPI无线链接技术的放行让手机拥有了更加出色的网络体验表现。当然,目前国内外正在紧张开发的4G技术将会进一步提升用户的移动互联网体验。

第三,移动浏览器技术。由于目前互联网表现形式非常丰富,并且具有很好的交互能力,因此,如何能够更好地支持互联网浏览及交互将成为移动互联网体验的重要探讨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移动浏览器技术。目前,Google、Opera等互联网技术厂商已经为用户提供了非常强大的移动浏览器,能够支持Flas以及更为广泛的互联网脚本语言。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一流互联网企业和终端制造商正在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像微软、诺基亚、Google、Palm、Firefox、腾讯等都在为移动互联网开发更为出色的移动浏览器,这将彻底打破以往WAP页面这样单一形式的局限,让移动互联网真正实现全功能互联网体验。

第四,移动互联网开发。虽然目前有不少一流的互联网企业为手机用户开发了专门的浏览页面,如Google、Facebook、Flickr、Twitter、YouTube、淘宝等网站都专为手机用户提供了独有的网页界面,甚至有不少网站只针对手机用户提供服务,但是这并不代表未来移动互联网的趋势。一方面的原因是这样会增加互联网企业的开发成本,并不适合于所有的网站;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专门针对手机开发的网络页面实际上是一个妥协,并不能提供网站所有的功能。现在,一流的互联网企业正在通过改良脚本语言、采用更具弹性的框架技术等方式来改善这一问题,相信以后会有更多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互联网开发技术出现,彻底将不同平台下的互联网体验进行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感受。 总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互联网体验已经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促使互联网走向Anywhere(任何地点),Anytime(任何时间)、Anyway(任何方式)、Anyone(任何人)的4A发展方向,其将会在我们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毫无疑问,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中,我们每一个人将成为其中的主角,并将迎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

第6篇

与其对上一轮互联网大发展时期把握住机会并创造出巨额财富的前辈们羡慕嫉妒恨,不如把握住接下来这次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性增长浪潮并狠狠地赚上一把。而前提是,要能准确地把握进入的时间:过早或过晚,被拍死在沙滩上的概率都很高。

苹果之所以能够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其能够把握住这一爆发性增长的临界点所赐。以至于,尽管移动互联网提出已有十年,诺基亚7110才是中国第一款智能手机,但业内更多人还是习惯将iPhone的出现,作为移动互联网爆发的标志。

2007年,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出现,开启了移动互联网的大幕。在此之前,移动互联网只能说是传统PC互联网一个简单的延伸和平移。随着第一代iPhone的横空出世,苹果重新定义了手机,随其的Android系统迅速被一大批手机终端厂商采用。以智能手机为承载平台的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手机生态系统和用户习惯,移动互联网变革开始了。

日前,微软与诺基亚这一对“过气”的IT明星也结成“纵贯线”,双方将在智能手机领域深度合作――微软全新推出的Windows Phone 7系统将会成为诺基亚的主要手机操作系统。尽管这样的“强强联合”并不被业界看好,这却传递了一个信号:智能手机时代来临了。

而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最新的《2010-2011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报告》中也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增速显著快于PC互联网,预计在2013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21亿,超过7.16亿的PC网民规模,中国真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庞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迅速聚拢了一大批有雄心壮志的公司,一场跑马圈地的争夺战打响了,而争夺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便是移动互联网广告。随着2009年手机广告网络公司AdMob被Google以7.5亿美元收购,移动互联网广告一跃成为移动互联网最受关注的领域。日前,AdMob的一组数据称,其每天收到的广告请求次数为20亿次,同比增长300%,并且数字还在不断刷新,这又触动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志士的神经。

研究显示,在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接近7成的手机用户不愿意付费使用手机应用程序,用户付费尚未被广泛接受,免费应用加广告成为广告主和应用开发者主要的推广方式和收入来源,移动广告成为移动产业链里不可或缺的环节。更有来自于艾瑞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手机广告市场规模达到17.4亿元,2012年将成为中国手机广告市场的爆发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5.2亿元,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钱景”普遍被看好。

“无线分众”驾到

机会是只留给有充分准备的人,成功从来不可复制。由前百度核心技术负责人齐玉杰、前激动网总裁张鹤、卓望信息技术负责人边嘉耕、139移动互联研发负责人王鹏云于去年9月联合创立的多盟,定位于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在移动互联网进入细分市场圈地运动的激烈竞争中,他们敏锐地觉察到应用开发者和广告主对移动广告的需求有爆发性的增长。

2011年2月21日下午,西直门奇遇花园咖啡馆,四位其貌不扬的创始人齐齐亮相。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曾经开发的产品(贴吧、知道、凤巢、彩信手机报等)是那么耳熟能详。他们在向众多媒体披露彼此的恋爱经历时,更流露出对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坚定。

张鹤告诉记者,多盟致力于通过高效的广告平台为广告主和应用开发者提供优质的流量转换效率,而智能手机广告平台的难点在于基于在大流量数据基础上进行精准匹配的能力,以及如何在多平台之间进行公平的流量转化。事实上,正是凭借丰厚的技术力量及商务合作优势,多盟的模式也被投资界普遍看好,在多盟确定创立方向时,就获得几百万美元的风投。

齐玉杰告诉记者:广告平台最重要的是要达到用户、广告主跟开发者之间的一个均衡,在这个均衡的状态下,能够帮助广告主获利,广告主推广产品的需求效果能够达到最好。另外一个就是帮助媒体能够实现价值最大化。

而经过数月紧张地研发,多盟系统在2010年12月份上线,上百家广告主和应用开发者参与了内测,凭借良好的技术优势,积累了一批高人气的应用开发程序及优秀广告主。据了解,多盟已经整合到包括网易、凤凰网、口碑网、大众点评网等互联网一线品牌并与近百家各垂直领域领军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张鹤透露,在3月中下旬,多盟将正式对外开放。

多盟表示,未来的移动广告平台会有集中化的趋势,好的平台更容易聚拢应用开发者和广告主。目前行业的广告利用率非常低,多盟的使命就是提升整个移动互联网的流量使用效率,引进活水,形成良性循环。同时,面对创业,他也坦言:创业公司面临许多不可知的风险,我们就想把技术做扎实,做好技术平台的发展工作。很简单,让开发者和广告主都获益,最后汇集整个移动网。

张鹤坚信,未来,移动广告的竞争将在资金、技术、产品,运营和商务方面全面展开,像多盟这样的公司将会大显身手。

专访齐玉杰&张鹤

《新经济导刊》:有人认为,移动互联网会在2012年爆发,您同意吗?多盟如何抓住机遇?公司会在什么时间盈利?

齐玉杰:我们认为未来两年移动互联网行业还属于导入期。在2011年,智能手机会得到高速发展,千元以下的手机会逐渐成为主流,一百美元左右的Android手机逐渐在市场上出现,并刺激行业的高速发展,未来会有更多移动终端能够为大家提供服务。应用程序的开发也日趋激烈,现在正在向垂直化深度发展。带宽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资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的发展。运营商在过去很长时间主导行业的局面也将有所改观。

我们认为,品牌客户介入行业在短期内不是主流,行业还是以业内客户为主。而广告平台成为行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竞争也会日趋激烈。多盟目前也没有盈利计划。做广告平台非常难,要做好的话,规模优势非常重要。公司要发展,用户越多,广告能力越强,变现能力越好,所以我们还是在往规模方向走,盈利不是我们首先考虑的因素。

《新经济导刊》:互联网的特色是开放,联盟很容易搭建。而手机系统不同,有数据的整合问题,怎么解决iPhone和Android数据平台统一的问题?

齐玉杰:因为手机类型多样、浏览器多样,要做广告投放非常困难,不能说在这个浏览器投放就适合别的浏览器的广告。事实上,我们在机型识别、智能分析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很多技术积累。广告系统本质上要解决的是,要不要在这个媒体上出广告,出哪些广告。以我做凤巢的经验来看,因为在目前广告量很小的时候,可能广告如何散发无所谓,但是当广告量足够大时,手机上广告平台流量很大,广告类型很多,在哪些媒体上出哪些广告,本质上就要求后台有一个强大的匹配系统。

《新经济导刊》:因为涉及到广告的精准匹配,多盟会不会走分众传媒以前的垃圾短信路线?有人担心,如果获得更多的手机用户信息,会产生隐私、安全问题。

张鹤:我前几天还在微博上写了:比你老婆更了解你的就是搜索引擎,比搜索引擎更了解你的就是你的手机。在越来越开放的今天,如何保护隐私变得非常重要。过去移动互联网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手机短信、彩信的轰炸,让大家异常反感。

我们通过用户的上网习惯,了解其喜好,并在后台进行数据累积。比如用户喜欢看新闻,可能我们推送微博用户更容易接受。当然,手机本身的确有一些特点,如很容易了解到用户在什么地域,而合理使用这些属性,可以推送一些有地域要求的广告。比如有些广告主希望在北京地区进行宣传,我们不会把它推给上海或其他地区,这样能够更贴近用户的需求。

其实,我觉得广告做到极致是对用户的一种帮助,当然这个极致是很难达到的。如果我们莫名其妙地给用户推送一个餐馆的信息就是骚扰;而如果在某个地区内,在吃饭时间,在用户的许可范围内推送一些打折信息,也许对用户来说就是一种帮助。所以我们会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但是最终要做到广告主、媒体和用户三者平衡,三者平衡了广告才能长久。

《新经济导刊》:在多盟的发展计划中,广告主、媒体、用户之间的平衡关系如何把握?

齐玉杰:第一,广告对用户至少没有骚扰,因为你对用户了解越多,推送的东西越符合他;第二,能为广告主带来真正的价值;第三,能够给媒体带来收益,让其价值最大化。这是我们开始把握的均衡函数,这也是我们在设计系统过程中,最首要的目标。

《新经济导刊》:做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公司目前也有几家,多盟与它们的业务异同点是什么?新成立的多盟,在业内有哪些竞争力?

张鹤: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里,相对来说,手机广告是一个最早能够见到现金流的环节。大家看好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广告环节也得到很多公司的关注,很多公司加入到这个阵营中。有些公司之前在PC广告领域有一些积累,但大家的优势不同。我们的优势是在技术和商务上的积累,以及在运营和产品上的领先。我们几位创始人的背景,过去的经验可以帮助多盟更快地成长。

在手机上做广告,推出界面非常简单,而难点是在后台大流量的数据处理能力。我们的工程师团队具有丰富的经验,未来移动互联网广告的竞争可能很大程度上是这个层面的竞争。我们认为,多盟的平台是目前效率较高、界面非常友好的广告平台,无论是广告主还是媒体,都可以在我们的网络平台进行自助定价、结算、数据分析等相关操作。在商务方面,我们与业界,尤其是互联网行业里大多数的一线公司都已经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

多盟是一家全新的公司,会专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我们不想过分强调技术,因为在商务方面也有许多工作需要做。通过多盟的广告平台,将广告主整合起来,并在手机媒体上进行广告的投放。我们为用户提供的也是广告的Total solution。未来,我们与很多公司都有合作的可能。我们是广告平台,上面还有广告、广告交换平台等等,在美国这种架构比较清晰,在国内则相对比较少见。

第7篇

7月18日,黑马会沙龙走进中国(南京)软件谷。就中国移动互联网未来走向及竞争策略等话题,《创业家》杂志社副社长郭海峰、中国(南京)软件谷招商合作局局长张晋、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江苏分公司总裁伊恩江、翼龙贷创始人王思聪、魔漫相机投资人王挺、途牛网无线总经理陈世宏、时云健康管理联合创始人郭辉等与创业者们进行了深入探讨。

“如果说移动互联网真的颠覆了什么,那一定是颠覆了那些无价值、无思想的营销。但商业规律则是永恒的。”魔漫相机投资人王挺称。

从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精髓并未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接入端口和载体――从单一的PC已演变为手机、pad,以后甚至可能会有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将更加多元,在线时间也将更长。

翼龙贷创始人王思聪表示,由于移动互联网能够更精准地定位顾客,反而更接近于传统商业中“将商品卖给具体可见的人”的模式,因此完全不必忧心,但企业需要为移动互联网即将带来的产业升级做好准备。

王思聪认为,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就像我们的身体器官一样不可或缺,无论是支付,还是电商、购物、理财,基于移动终端的创业机会非常多。

360创始人周鸿炜在谈到用户体验时曾说过:“你给我一瓶矿泉水,我喝的就是水,不管水有多好,这都不算用户体验;如果你给我水,我一喝,是茅台,这才叫用户体验。”换句话说,用户体验理应超出用户心理预期。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的最终归宿是粘住用户指尖。

千米网创始人石正川认为,当用户成为粉丝,企业自然也就粘住了用户指尖,届时企业与用户间的互动关系也将发生改变,而且能吸引更多用户。

据途牛网无线总经理陈世宏介绍,自2013年7月起,该公司网站、无线产品部火力全开,加速手机网站触屏版的研发,同时研发升级“途牛旅游”APP客户端功能,途牛无线布局进一步拓展。

对于如何粘住用户指尖,途牛网的经验是,努力做好以下两点:一是把产品体验做到极致,让用户帮你分享产品,流量自然会上升;二是根据在线用户存留情况,建立一个倒三角矩阵,研究流量和推广投放量,尽可能多地盘活存量用户。

企业应该以怎样的面貌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郭辉表示,企业在移动互联网上必须有清晰的名片,并应具备全网思维,打通从PC网站到手机网站再到微信、微博的网络通道,形象统一,定位精准。

就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陈世宏提供的观点是:第一,服务化,即怎样让用户在移动端对你的产品产生兴趣;第二,用户化,如今很多创业者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对用户收费上,但他们对服务的理解并不透彻。

第8篇

互联网改变了商业,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将加速商业的变革,未来所有的商业活动都会基于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新商业时代最大的竞争优势,这就好比在冷兵器时代拥有威力巨大的枪械;移动营销则是21世纪最先进的现代企业营销手段。

网络创造价值

人类历史上曾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今天信息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正日益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行商到坐商再到网商,直到今天的掌商,现代成功企业不再是简单重复工业时代“巨人”那种“生产――销售”的老路了,而是着眼于对迅速变化的消费者需求的灵敏感知和反应。因为商业行为本身极大地依赖于信息的获得,商业信息时刻影响着商业利益。信息技术大大地降低了对信息的获取、解析及反应的限制,因而推动着这一剧变的发生和发展,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的最大价值也就在于此。

2004年,有9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纳斯达克或香港成功上市,人们惊呼互联网投资的“第二春”来了。在搜索领域,百度解决了人们查询信息的烦恼,“有事问百度”已经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在新闻门户领域,搜狐、新浪、网易等企业平分天下;腾讯QQ在互动娱乐和即时通讯方面独占鳌头,截至2009年第2季度,QQ用户逼近10亿,活跃数则达到4.省略面前,大小公司都享有基本相等的机会;一个小镇上的生意人可以直接将产品卖到地球另一端;营销方式变得更加直接、精准和可以测量,更重要的是,商业机构终于有了一种与用户极低成本互动的媒介;由用户创建内容等web2.0模式的普及终于让消费者占据了商业的主角地位,改变了企业主导商业活动的历史。

到目前为止,中国移动上网用户已经超过了1.55亿,3年超过互联网10年的成长,超越pc上网用户只是时间问题。移动互联网是电信业商业元素与互联网元素的结合,不再是互联网的简单发展变化,而是全新的一种商业契机。

移动互联网能实现一对一精准营销、随时随地的营销推广以及与位置相关的定向营销,大量新兴应用模式层出不穷,当下的移动互联网足以让商业变了个模样,以前从来没有一种技术可以做到这一点。

3G产业争夺战

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96.6亿元,预计2012年将增至633.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60%.同期,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渗透率仅有6.8%,尚不及美国的一半,市场前景广阔。3G牌照发放后,运营商、互联网企业、手机厂商等各路人马,都试图将下一步战略或下一个产品,向移动互联靠拢,新兴中小企业跃跃欲试。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慢慢拉开大幕。

三大运营商,同时拥有固网和移动网络,基础设备优势明显,控制了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过渡的基础。互联网企业和手机企业,不得不倚赖它们的网络。

运营商的不足在于缺乏互联网应用和内容开发经验,提供的互联网服务,缺少与使用者的互动和个性化内容,而这正是互联网企业的优势。

互联网企业在搜集、识别消费者偏好并针对性地开发产品上的经验是可以移植的。但能否转化成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的优势,还有待考察。

手机制造商的优势在于开发适合移动互联网的交互界面,内置相关的应用,帮助消费者更便捷、更具娱乐性地使用移动互联网服务。

显然,运营商是市场中最为强势的一方。内容质量的提升、终端向市场需求靠拢,都需要运营商牵线。

五类盈利模式

现在许多企业都迫切想从传统行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但事实上,他们不应该忽视自己在原行业中的优势,要以传统优势为切入点。

中小企业单靠移动互联网本身很难盈利,建议采用“移动+线下”的商业模式,移动网络作为产品推广、联系用户、搜集信息的渠道。移动广告方案设计也是一个机会,帮助传统企业将线下商业和移动营销联系起来。

移动搜索领域是未来热点,未来用户将搜索作为获得内容的方式,但由于传统搜索市场已经被巨头瓜分,中小企业更应该关注那些特色搜索市场,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另外应根据手机特点设计搜索引擎功能,例如,手机搜索引擎易查的图片搜索能使适于手机展示、欣赏性高的图片自动排前。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上述行业,真正盈利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并且面临用户习惯、运营商政策等不确定性,与大企业合作、依靠运营商平台可降低一部分风险。

尽管移动互联网市场前景巨大,但盈利才是各方参与者的最终目的,以下五类盈利模式是企业应尊遁的准则:

有偿内容模式:消费者向门户和运营商支付费用,后者再向内容商支付相应报酬,消费者的费用包括网络接入费用、通讯费用和内容费用。

免费内容模式:消费者向门户和运营商支付费用,后者收取广告费用,消费者的费用只包含通讯费。

率先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盈利的日本NTT DoCoMo,其i-mode服务的盈利模式则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结合。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运营商管理大量用户、内容商和广告商的成本不断增加,盈利模式将不断分化。

虚拟运营商模式:广告接入、内容提供和向消费者提供都由虚拟运营商和基础运营商共同负责,虚拟运营商向主要运营商购买通路。

内容平台模式:运营商经营内容平台,或向平台支付技术支持费用,向广告商和用户收费,支付给内容提供者。

第三方服务模式:运营商的收入主要来源不是普通用户,而是为第三方提供网络、计费、数据处理等各项服务,核心竞争力是高效的通讯基础设施和全面的服务。

第9篇

本文主要结合当前移动互联网所具有的特点,介绍了开发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一些具体方法,并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分析出要想制定出合理的产品策略,应当从原因、市场、利润以及竞争者这几个方面入手,逐步实现产品的目标。此外,本文还重视设计实现新式用户体验的方法,提出了:“实施适合的产品策略与进行创新的体验设计是决定本产品生命周期的关键点。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用户研究;设计现状;完善化策略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用户与移动互联网产品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起来。为了促使移动互联网产品,能够得到有效推广,同时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就需要进行必要的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研究。因而文章针对“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及用户”展开分析研究,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1关于移动互联网的产品策略研究

对于目前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研发过程来说,产品策略是决定产品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同时也是存在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一个重理工具。它体现、阐述和计划了面向用户那部分不隐蔽的内容,也涉及到了相关的运营、市场以及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在广阔的移动产品市场中,移动互联网的产品策略应当对具体产品的产业链、内容和创新速度给予足够的重视。它不仅指导着研发计划的设计,还推动着实施计划的过程。

1.1产品策略的制定方向我们认为,对产品机会的评估应当从产品的价值、产品目标市场、市场的规模、衡量指标或者收益指标、竞争的格局、自身优势、营销策略、解决方案的要求等十个方面进行思考,找到最合理的开发策略,达到同时节约时间与金钱的目的。鉴于移动互联网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快,产品的形式多,我们认为,针对移动互联网的产品策略可以从目的、市场、利润以及竞争者这四个基础方向进行研究讨论。

1.2“WSPC”思维模式与思维方法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在规划的开始阶段,都需要考虑将产品投放到市场的价值体现在哪里。这就是产品的概念逐步形成的阶段。概念的形成,主要将受到现有产品的启发,设计者考虑到的需求及用户的隐形需求等方面的影响,与此同时,还需深入调研产品市场和行情。对消费市场的准确分析理解,可以高效地推进产品的调研。一个成功的产品中,设计者总会注意到市场业务中那些具有潜力的空白地区,这样能够简单的达到预置目标。例如:白领人群往往过着快节奏的生活。随着这种生活方式的逐渐蔓延,方便、快捷、而又个性的产品具有强烈的市场需求。像手机客户端大众点评等生活服务类的应用软件,就是利用了早期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空缺,满足了大众对此方面的需求。此外,还通过发放优惠券等附加型服务,吸引到更多用户下载本产品搭建了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利润的初步估算,意味着对产品的前景进行估计,这也是承办企业、领导阶层及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利润与具体的商业模式相关联,包括了产品所能够创造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利润中,游戏占据的份额最大。游戏的盈利模式是针对个人用户的,用户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缴纳一定费用,是当下一种典型的商业模式。最后,竞争者分析是产品规划过程中的凭据,其分析结果可以帮助开发团队发现,并且制定产品中独有的特征和功能。

1.3关于最终策略的制定产品策略的制定,需要结合生命周期的每一个具体阶段,判断产品的重点,产品策略的制定既应当拥有前期数据的支撑,还应该用进步的眼光,把握好整个产品的定位,根据长期的目标对核心策略进行确定。产品的最终策略应当按照饥饿期、温饱期以及富裕期的顺序进行按序制定。饥饿期指的是产品开发的初始阶段,由于现有的产品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开发者必须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将产品开发的成本降到最低水平,规避存在的风险。温饱期阶段,现有的产品基本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然而产品的细节仍然需要完善,应该增加更为丰富的内容。产品在进入富裕期之后,可以满足各个阶层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是需求层次中最高的一个阶段。同时,每个时期的策略应当依据市场变化、产品细节增减及用户的需求等可变因素进行适度的调整。

2面向移动互联网的产品设计研究

产品在拥有了详细的规划和营销策略之后,研发开始进入设计阶段。设计更强调用户体验(UED)的重要作用。在体验设计中,其核心是为了突出用户感性的价值,研发出更加生动的产品,创造更好的体验。例如,Chrome浏览器由于其简洁明快的界面以及快速的体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吸引到大量用户,从而取得成功。苹果手机与苹果应用商城的结合,彻底更新了手机行业及其商业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一个优秀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必须得到产品策略的支撑,因为它是进行产品设计的样本。为了将产品策略和产品设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设计师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制定产品策略的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具体的设计阶段给予用户体验足够的重视,产品才可以具备在市场上进行竞争的条件,并在激烈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竞争中取得最终的成功。

3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开发已经逐步成为广受欢迎的新型互联网模式。为了开发出成功的产品,设计者可以从目的、市场、利润和竞争者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到恰当的产品策略。同时,对产品最终策略的制定应根据产品特性进行,依据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制定,此外,不同时期的策略也可进行适当地调整。同时,拥有清晰的设计步骤是非常重要的,但也应当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小幅度的调整,设计师应做到基于良好用户体验的高效设计。

参考文献

[1]刘程程,张凌浩.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服务型APP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1(12).

[2]罗晓娜,周明昱,杨丹,尹霞.基于“客户感知验证”的服务质量差距管理体系研究[J].信息通信技术.2012(06).

第10篇

众所周知,在互联网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着两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一场是安全产品与病毒、木马、流氓软件、网络诈骗之间的战争,另一场是某些功能相近的安全软件在网民桌面掀起的内战。理想情况下,我们希望互联网世界一片安定祥和,但是,在现实中人们尚不能建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之邦,更不要寄希望于遍布隐蔽、阴暗角落的互联网,所以第一场战争的存在是必然的。而对于安全产品的内战,我们极不愿意看到,却又无可奈何地接受——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厂商是不合理的,因为“免费”是他们的商业模式,而非发展公益和慈善事业。

在红海中逐利,移动互联网照搬了传统互联网的竞争模式,安全领域也未能幸免。移动信息安全涉及的内容也大体类似,终端物理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等。当然,移动互联网下终端设备的移动属性使得物理安全较固定设备更为突出,而目前尚未形成统一可行的防范方法;移动支付、移动金融的崛起又将系统和业务安全重新定义,带来更多的“宝藏”。

移动互联网安全 终端安全先行

移动互联网伴随移动终端的出现而诞生,又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而发展成熟。今天,人们手中的智能设备已经集掌上计算机、MP3、游戏机、相机、GPS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不仅可以使用互联网服务、数据计算、文件存储,还可以实现多媒体娱乐、数码影像摄制等用途。现在,这些智能设备已经深入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业务应用也越来越多地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所以它的安全性变得更加重要。

与桌面PC的情况相同,移动智能设备面临多种安全威胁,比如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入侵,设备丢失,数据泄露等等。智能设备系统安全领域早已是一片红海,安全产品内战的激烈程度与桌面端有过之而无不及。好在经历了几次“战火纷争”之后,用户已经明白这些安全产品争斗的实质,所以这类争斗的反面效果越来越明显,到现在战火虽未停息,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喧嚣。

人们需要安全的移动互联网,需要真正的终端安全,因此,一些标准化组织针对移动终端提出了信息安全技术要求,比如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明确提出移动终端需提供措施保证系统参数和数据、用户数据、密钥信息和证书以及应用程序的完整性、机密性,终端关键器件的完整性、可靠性以及用户身份的真实性。

CCSA规定移动终端应用开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和提供一系列安全策略:对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终端关键器件进行一致性检验;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然后根据用户的授权提供资源及对象的访问和操作权限;对终端的密钥、证书、系统数据和用户数据等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保证存储数据的安全;对终端各种接口提供接入安全控制,安全的接入各种网络;终端中的关键器件还应具有抵抗防篡改等物理攻击的能力,以提高移动终端的自身安全防护能力。

对安全标准的研究和认证服务,是第一处值得思考的“宝藏”。

不过,在全球范围内移动智能设备的硬件方案屈指可数,以智能手机为例,芯片方案仅有高通、苹果、三星、英特尔、联发科、美满电子、华为海思等,而软件系统平台更少,由苹果ios、谷歌Andriod和微软Windows Phone统领。因此,不论是硬件还是应用软件的安全认证,系统级别的认证离不开大平台的支持,所以在应用层面发挥的余地更大。

围绕终端安全的周边,依然大有可为。目前面市的一些终端采用了生物特征识别认证,过去在笔记本电脑上比较普遍,如今在摩托罗拉、苹果手机上都相继出现。这是安全的另一种思路,从硬件上进行安全保护,比打着免费的旗帜在用户那里扮演“炸弹”要高明得多。另外,移动终端往往配备最先进的无线传输功能,比如最新标准的蓝牙4.1、NFC等,都是移动场景下带来的应用,瞄准无线传输的安全,也能挖出“宝藏”。

移动支付热潮唤醒移动金融安全意识

时下最热闹的移动应用莫过于打车软件,而让打车软件火起来的原因是腾讯、阿里两家企业在移动支付领域的角逐。数月以来,腾讯、阿里烧钱补贴用户,在移动支付方面“打”的不可开交,这也说明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移动支付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不少金融产品也开通了移动理财通道,移动金融安全付出水面。

包括移动支付在内的移动金融涉及互联网服务端和移动用户终端之间的信息互联,所以传统互联网安全的内容完全适用:服务器安全需要维护,阻止网络攻击,阻止黑客窃取数据;终端安全需要维护,要阻止病毒、木马窃取用户隐私信息,要加密敏感数据,等等。近日,国内漏洞报告平台乌云曾淘宝和支付宝认证存在安全缺陷的消息,黑客可利用漏洞登录他人淘宝/支付宝账号进行操作,另一大移动支付平台微信也被曝存在安全漏洞,伪装成为微信红包的钓鱼链接能够利用该漏洞窃取用户手机信息,用户微信绑定的银行卡也将面临泄露风险。移动金融安全还应该有业务方面的安全保障。有报道称,今年1月广州天河一市民遇到手机丢失、手机卡被他人冒名补办导致余额宝内49000元被盗的情况。

移动金融业务涉及的系统、应用和业务流程的漏洞防护是移动互联网安全的基础内容,也是一般人们对“安全防护”的认识。然而,换一种思维去保障安全,也能够在移动金融领域得到肯定,比如支付宝引入平安保险为期业务风险作保障。移动金融安全的本质是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当用户资金遭受损失后能获得赔偿,这也是一种安全保障。由此可见,保险业在为移动互联网安全提供保障的时候也获得了一份“宝藏”。

第11篇

如果要评选刚刚过去的一年的传媒业年度热词,那么“移动互联网”一定排名靠前,从微信、米聊、愤怒的小鸟等移动应用的火爆到安卓系手机、iPhone、iPad的热销,再到各家传媒体开发的移动客户端纷纷登陆各类“应用商店”,有人甚至将2011年称为移动互联网年。移动互联网的火爆,甚至让新浪、腾讯这些传的互联网巨头感到紧张并加速布局。

国内研究机构易观国际近期的一份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用户及市场规模均有快速的增长,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4.3亿人(同期我国传互联网用户人数约为5亿),市场规模已达到851亿元。报告同时预测,2012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还将保持稳定增长,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有可能在今年突破6亿,超过互联网用户数。

移动互联网也在改变媒体

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不但改变着IT业的格局,也改变着传媒业的产业链。对传纸质媒体来说,经过采、编、审、印、发五个环节,就已经完成了整个产业流程,发行既是整个传播行为的开端,也是整个产业流程的最后一环。而如今,实现新闻的实时采编已经没有技术上的难题,而在发的环节,数字形态的新闻产品在登上移动网络之后,还将被网民关注、评论、转发,纸质媒体个体单向推送式的传播方式已经让位于大众互动裂变式的传播。

由于产业流程的巨大变化,从前我们重视独家报道,现在则转而以网络上的转发量作为衡量新闻价值的重要标准。移动媒体开放性、互动性、无限性的特点,不但是纸质媒体难以匹敌的,就连传新闻网站也难以做到。现在,当我们反思10多年来互联网对报业所造成的巨大影响时,不少人认为,传媒界当时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互联网的威胁,反应太慢,采取的行动也过于保守。而今,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正在改变着整个互联网行业,而我们的媒体可能再次面临10多年前曾遇到过的类似情形,因此,当我们远眺报业的未来时,移动媒体就变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它像一柄双刃剑,既有可能让报业雪上加霜,也有可能借此重塑报业的价值,关键就在于:传媒体能否适时地作出改变,找到真正能驾驭它的方法。

移动媒体是比新闻网站更大的威胁

毫无疑问,从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进入家庭时起,我们就进入了数字时代,然而时至今日,互联网要完全取代纸质媒体,依然仍是个伪命题。这显然不是因为网络发展的时间不够,而是在于:在传互联网面前,纸媒多多少少还具备一些抵抗的条件。

但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电子书为载体的移动媒体的流行,警钟再次敲响,移动媒体在悄无声息中已经成长为纸质媒体的头号威胁和直接对手。

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移动媒体已经成了纸质媒体的直接替代品。据计,目前在两大移动互联网操作平台上,无论是苹果iOS还是谷歌的安卓系,阅读(包括图书、新闻、漫画等)类软件都是最受欢迎的产品类型之一,类似ireader、熊猫看书、新浪新闻这些主流的阅读类软件,在国内的装机量都已经达到数千万甚至过亿。英国的一项调查表明:70%的英国iPad用户在平板电脑上看报纸和杂志,而63%的用户用iPhone手机读电子书。

其次,在移动媒体面前,纸质媒体曾引以为傲的 “随时随地阅读”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大概就在几年之前,当我们谈到纸质媒体对比互联网的优势时,可能还会强调,报纸杂志便于携带、阅读方便,而浏览网络新闻则不那么方便。但现在3G网络传输速度的加快,移动媒体已抵消了报纸的这一优势。

再次,从阅读时间上看,移动媒体所挤占的零碎时间正好也是传纸媒所占据的时间。受众的时间碎片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对于报纸这种“快速消费品”来说,人们等车时、上班途中或者睡觉前这些短暂的阅读时间就显得更为宝贵,然而现在,这些碎片化的阅读时间也在出现向移动媒体转移的趋势。艾瑞咨询针对我国网民的一项研究显示,早上的8点到9点以及下午的4点到6点,已经成为手机等移动媒体使用的高峰,使用人数超过6千万。

从这些角度看来,如果不加以积极的应对,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将会让纸质媒体面临更加尴尬的局面。

传报业应积极布局“移动战略”

最近几年,IT领域的发展驱使着传媒体不断创新和转型。国内外不少纸质媒体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做了不少尝试,有的甚至将其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当然,出于成本考虑以及对未来盈利模式的担忧,大部分报纸与移动互联网的关系最多只能算是 “亲密接触”。

从产业的角度来看,目前传报业布局移动互联网主要有两个方向,其一是在内容生产环节的应用、创新和变革,其二则是发行环节的拓展。相对而言,目前国内报纸的“移动战略”大多还是集中于发行的环节,即希望通过传播渠道的拓宽来占领移动终端,而国外报业则对生产环节的创新和探索更为重视。近两年,随着苹果公司产品的走红,国内报业掀起了 “占领苹果”的热潮。目前国内稍有影响力的报纸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苹果客户端产品,据不完全计,总数不下数百家。这些客户端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仍然采用传报纸版面形态的呈现,如《体坛周报》。另一种则是对新闻内容进行了重新的分类,让用户采用互联网页面的方式浏览,更接近于常见的聚合类新闻客户端,如《南方周末》等。而安卓手机的热销也带动了报业基于安卓系的移动媒体应用的开发,情况与苹果类似。

这种形式的“移动战略”的主要优点是在低投入、低风险的前提下拓展了发行的渠道,实现了现有内容的二次开发,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报纸的影响力,扩大了受众范围;缺点是方式过于简单、重复性和可替代性高,传播效果不明显。

在国外,从2005年起,欧美主要的媒体集团和通讯社就开始尝试以“媒介融合”为目标的数字化发展之路,其主要目标就是在采编领域实现数字化和多种媒体共享生产平台,这为其布局移动互联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比如美联社,在“数字美联”的大战略下,于2008年开发了“美联社移动应用”(Associated Press Mobile,简称AP Mobile),AP Mobile包括针对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移动互联网设备而专门开发的一系列应用软件,以及一个提供整合后新闻信息数据的独立网站,“所有主要移动数据渠道都可接入AP Mobile,如iPhone、iPod Touch、BlackBerry, Palm、Pre、诺基亚手机和安卓市场。浏览者可通过移动设备进入AP Mobile网站浏览国际国内新闻、搜索内容、通过美联社的排序获取相关度最高的信息、下载各种应用,同时可从1000多家会员单位中搜索个性化内容。”①AP Mobile的出现,有效地帮助美联社的会员单位在迅速成长的移动平台上重新塑造传媒体的品牌形象,并通过移动互联网这一新渠道出售广告增加收入。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新闻集团在2011年2月初的“The Daily”。“The Daily”不但在传播渠道和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在采编流程上也完全独立、与众不同。与其他的移动客户端相比,“The Daily”算得上是真正为移动媒体用户开发的、原汁原味的电子报,而非纸质报纸在iPad上的单调呈现。“The Daily”不但有文字、图片,还包含视频、音频内容,每日更新三次,以更快、更全面地为读者提供新闻服务。而最为关键的是,“The Daily”向用户收取订阅费用,每周0.99美金,被视作培育电子报读者付费习惯的全新尝试,默多克甚至将其视为拯救报纸的希望所在。

可以看出,与国内报业简单地进行客户端开发相比,国外报业集团在探索中显然走得更远,投入也更大,虽然效果如何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检验,但其长远眼光和整体性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为传报业发展移动互联网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在传互联网领域,新浪、搜狐、网易等主要门户网站和新闻聚合类网站已经建立起极为强势的传播地位,传媒体只能被动地沦为廉价的内容供应商,而在移动互联网上,这些新闻网站的优势地位被消解了,用户也更为分散,这为传媒体重塑自己的品牌和地位留下了空间。

第二,移动互联网区别于传互联网的新特性,也为盈利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可能。目前,两大平台均允许软件开发者在应用软件中设置自带的广告,这为新闻产品利用广告盈利提供了条件,iOS系较为保守,广告收入需要与苹果公司分成,而安卓系更为开放,收入全部归开发者所有。此外,社交化、移动化、本地化特性也为通过信息服务、网购、优惠券等方式盈利提供了可能。

第三,全产业链的变革是必要的。欧美主要的报业集团正在努力让自己的采编部门实现数字化,成为层级更少、组织网络化、反应更迅速的多媒体生产单位,这需要技术平台的搭建、人员的培训等,但最为重要的是“去核心化”,也可以称为“多中心化”,也就是说,报纸不再是新闻生产的唯一核心,记者也不再是纸媒的记者,任何新闻都需要判别其价值再通过适当的渠道出去。

第四,产品创新和做好服务。传媒体靠做内容吃饭,但在移动互联网上,产品与其服务是抓住读者的关键因素,一款界面精美、体积小巧、人性化、具有创新性的服务形式的应用软件所能带来的用户数,可能远远超过了内容本身。

总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传纸质媒体重塑自身价值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未来产业链中的地位如何,则有赖于纸媒现阶段的思考与策略。

注释:

第12篇

十年前手机只是通讯工具,而今却彷如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以至于世界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你在我对面刷手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影响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对媒体而言,以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拥抱变革早已成行业共识。

变是共识,怎么变才见高下?3月27日,汽车周刊与中国著名搜索引擎厂商――中搜正式签署合作协议,达成战略联盟,联手打造汽车领域内首个移动网络互动平台――超级App,全面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发展新方向。“合”将是汽车周刊这本传统杂志在移动互联时代的精彩之变。

合则赢

汽车周刊与中搜的合作,可谓各自领域的强强联合。汽车周刊作为国内第一汽车行业周刊媒体,通过5年飞速发展,尤其是通过整合全国媒体组成的中国汽车媒体智库,已服务上百家汽车企业。中搜作为互联网领域内的领军企业,国内领先的第三代搜索引擎服务及技术应用提供商,通过两大WEB站点、移动APP、云服务平台等载体为网民及企业提供全新的第三代搜索引擎体验。其三大营运平台:中搜网,中搜行业中国,中搜搜悦,亦将为双方未来移动互联网合作积蓄强大能量。

通过这次合作,汽车周刊将依托中搜提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服务支持以及后续运营推广服务,实现纸媒与移动网络在内容、制作、互动、营销等方面的无缝对接。而汽车周刊也将在汽车专业领域和资源平台上,全面支持中搜打造领先的汽车超级APP。技术与行业的全面整合无疑是“赢”的前提。

合则通

互联网时代要求的是我们对产品、用户、营销和创新,乃至整个价值链和生态系统的重新审视,互联网思维不是技术思维、营销思维、电商思维,而是一种系统的商业思维。

汽车周刊与中搜的战略合作,无疑将颠覆传统媒介和工具的功能,通过“合”来打通产品服务的整个价值链。未来的超级APP将利用中搜第三代搜索引擎的技术和个性推送提醒功能,全面满足大数据时代不同用户对汽车行业信息需求的即时性和商务服务的特殊性,满足不同地域的个性化智能信息匹配,打造移动互联网领域内汽车行业全价值链的一体化产品。同时也为汽车厂家、汽车服务商、汽车配套商、金融保险企业打造开放合作平台,让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通过超级APP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分享、丰富整个系统建设。再通过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梳理来满足消费者,真正实现大数据时代商家和受众、商家与网络平台的合作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然来临,谁都不能躲避,我们要做的就是更快一些,与我们的读者和用户贴得更近一些。汽车超级APP,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