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学校园文化

中学校园文化

时间:2023-06-02 10:00: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校园文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学校园文化

第1篇

校园文化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载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学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是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文章在分析中学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中学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丰富中学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相关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

校园文化载体;考核机制;人才队伍;具体实际;创新

中学时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让他们形成符合当代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目的,就必须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文化具有渗透性强、影响持久以及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①。寓于校园文化载体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是直接灌输给中学生的,而是伴随着文化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学校园文化载体是指以中学校园为空间,能够携带和传递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文化产品的总和。

一、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发展

近年来,中学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得到了加强,表现在:物质文化载体建设显著提高,部分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打造校园的实体环境中,如科技馆、数字化图书馆等,这些文化场所的建设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发展兴趣、崇尚科学、追求新知的激情。精神文化载体不断加强;理论上,广大学者从文化载体的多方面进行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在实际操作中,中学学校几乎都注重开展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文化活动,如辩论赛、演讲等,使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有的学校利用历史渊源延用与国内知名大学相同的校名来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制度文化载体建设如火如荼,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和完善了多层次的校园制度文化体系,如各类章程和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等;也制定了相应的执行机制和评比机制,为师生的言行提供了评定的尺度;同时配备了相应的德育队伍,确保制度的落实。

二、校园文化载体发展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问题突出,考核机制不健全。由于缺乏科学的考核体系,没有正确的方向引导,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许多学校盲目地耗巨资投入到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中,形式上过于隆重而忽视了内容的丰富;有的学校又过于轻视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认为搞好教学与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没有多大的关系,对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方面不关心。

(二)发展不够专业,人才短缺。推动中学校园文化载体大发展大繁荣,人才是关键。“打铁尚需本身硬”,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是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最建设最基础和最核心的工程。目前,许多学校文化载体建设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偏低,创新能力不强。致使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难以展开,严重制约了校园文化载体事业的发展。

(三)创新力度不够,啃老现象突出。内容创新是文化载体创新的核心,然而目前中学校园文化载体传递的部分内容过于陈旧,“新瓶装老醋”的现象较多,山寨现象比比皆是;没能够准确地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中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内容供需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缺口,不能满足当代中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三、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期待与对策

中学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应在增强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中学校园文化载体的教育功能,不断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将校园文化载体纳入学校发展的考核机制。一是建立校园文化载体发展从目标、过程、结果到效果的评价考核机制,使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更刚性、硬化;二是从学校的需求、技术、发展等层面入手,发掘出一条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载体建设主线,并建立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评估机制,确保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科学性;三是将校园文化载体的发展纳入学校的综合考核体系,作为衡量学校发展水平质量的重要内容,以确保校园文化载体的发展。

(二)加强校园文化载体的人才队伍建设。中学校园文化载体的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目前,中学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人才队伍方面存在着“不专业、不专职、不创新”的难题。要解决好人才队伍存在的难题,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着力建立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人才队伍,组织开展对其的业务培训,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其更好地为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提供更好的产品;第二,强化对学校文化载体建设的引导,使本校的文化载体建设有经费有阵地,达到岗位更有吸引力,职责更加明确;第三,引入竞争机制,创造一个人才辈出、百家争鸣的用人环境,使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在竞争中达到自我发展。

(三)增强创新意识。中学校园文化载体开发过程中,创新性是重要的原则。在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有更多的诉求。因此,文化载体的建设者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关注教育主体的实际需要,抓住教育改革带来的历史机遇,加强文化载体的建设。第一,赋予传统中学校园文化载体新的内涵,为陈旧的校园文化载体寻找现实的立足点,并对其进行重新包装,以增强这些内容的现实感,使校园文化载体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第二,加强校园文化载体的科研能力研究,不断创新校园文化载体的内容,发掘时代典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充实中学校园文化载体的内容。第三,充分利用中学校园文化载体的新途径,网络途径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途径快、覆盖面广等特点,充分利用网络途径的新载体如APP、微博、微信、主题网站、家校通等传播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面。

参考文献:

[1]王南甫.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特征、功能及创新[J].学理论,2009(30).

[2]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9).

第2篇

2017关于中学校园文化标语

1、遵守纪律,勤劳俭朴。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学须静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5、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双手是理想飞翔的翅膀。

6、多思是知识的钥匙,勤奋是知识的土壤。

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8、立志不高,则溺于流俗;称身不严,则入于匪辞。

9、大海的浪花靠劲风吹起,生活的浪花靠理想鼓起。

10、浪费不意味着腰包的充实,只意味着头脑的空虚。

11、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12、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勤奋是理想飞翔的翅膀。

13、在风雨中飞翔的鸟才是勇敢的,顶着困难往前跑的人才是有出息的。

14、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15、人有多少知识,就有多少力量。

16、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7、一个真正美的心灵总是有所作为而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18、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19、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

20、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

21、天生我材必有用。

22、一切伟大的事业,或者说一切大事,都是由小事组成的。

23、己助于人,不求于酬;人助于己,则必酬人。

24、世界上荣誉的桂冠,都用荆棘纺织而成。

25、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6、今天我以武中为荣,明天武中以我为荣。

27、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校。

28、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29、坚持依法治校,提高办学水平。

30、崇尚科学,追求真理,赤诚爱国,奋发成才。

31、以人为本,依法治校。

32、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

33、多一份投入,多一种学习,多一些反思,多一点执着。

34、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

3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6、行成于思,毁于随;业精于勤,荒于嬉。

3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38、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3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0、请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

41、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4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43、路虽近,不行不到;事虽小,不为不成。

4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45、要有恒心,它是开山利斧;要树信心,它是大厦支柱。

46、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47、在宁静的环境,悠闲的心情静静地读书,是人生最有味的享受。

48、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翅膀。

49、成功属于每一个有强烈自信心的人。

50、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51、珍爱生命,注意安全。

52、不惜寸阴于今日,必留遗憾于明日。

53、增强卫生意识,建设文明校园。

54、只有一条路可以通往远大的目标及伟大的事业:力量和坚韧。

55、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56、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57、力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58、千锤成利器,百炼成纯钢。

59、奉献就是人生,奋斗就是乐趣。

6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1、不管理想多么美好,总得扎根在现实的土壤里。

62、学校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63、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有千难万难。

64、乐观是一首激昂的进行曲,时时鼓舞着你对事业的进取精神。

65、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第3篇

关键词:中学校园文化 不良现象 加强建设

冯骥才先生曾说过:文化似乎不直接关系国计民生,但却直接关联民族的性格、精神、意识、思想、语言和气质。先生更说道:“欲看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可见校园建设对今后社会发展和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说校园文化也是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将来我们社会文化的发展前途。校园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以师生价值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折射”,同时又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除了与社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外,还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相对独立于社会文化,并反作用于社会。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搞好我们的社会文化建设,首先得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一、中学校园文化的不良现象

在生活上追求时髦、铺张浪费,“三风”盛行。受社会上风气的影响,学生们也越来越注重人际交往,所以“送礼风”也不胫而走,老师结婚得送礼包,轻则几百,重则上千,同学生日派对得送礼,这是为了融洽关系。“攀比风”也不是个小问题,现在中学生很多不但比谁学习好,而且比谁穿得好,谁的价钱高,谁的衣服价钱高证明谁有身份。

在学习上他们厌学逃学、追求享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读书无用论”在中学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的,他们认为现在社会上的要求是有能力的人,而不是成绩优秀的人,而现在网上的各种消息的传播,如某名牌大学的尖子生,找不到工作,回家种红薯,等等诸如此类的负面报道对他们的影响更是加剧了他们这种思想的存在,受这种风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讨厌学习、逃避学习。

在思想道德上他们对于外面的事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在高等学校中普遍存在,他们没有真正的团队意识,只凭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一些非正式团体。学生违法乱纪现象呈现阶段增长趋势,令人触目惊心,他们拉帮结派,团伙作案,有的学生组成帮派在校园内称王称霸,寻衅滋事,敲诈勒索,打架斗殴屡见不鲜。另外,各种病态文化也非常盛行:烟酒文化、厕所文化、课桌文化随处可见。

二、中学校园文化不良现象产生的原因

当代中学生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激烈冲突。网络的普及更是让文化交流打破了一切藩篱。多元文化的汇集融合,在给中学生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冲击,一些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团队观念较差等问题。所以中学校园文化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绝非偶然,它不但与我们社会这个大环境以及学生成长的小环境家庭有关,而且与我们校园文化自身的建设有很大关系。我国市场经济已经建立,经济得到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着中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在社会层面上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形下,人们更注重的是抓住经济发展的好机会,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建设,所以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了解外面的世界,尤其是现在网络的发达,通过互联网知道自己想知道的一切,上网采取的是匿名的形式,所以做了不道德的事,说了不道德的话,没有人知道,可以肆无忌惮地发泄他们的不满,这滋长了他们的自我放任,让他们变得不自律。

在教育自身层面上的原因是:社会、学校忽视政治教育的真正贯彻执行,理论和实践脱节,作为学校只开政治课或定期开展所谓的政治学习,但学习之后没有落实,这等于没有学,重智力教育轻思想教育的现象也相当严重,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学知识上,而忽视道德问题。对这方面的努力也做的不够,宣传不力,社会上黄色、暴力录像泛滥,黄色书刊随处可见,还有一些丑陋的社会现象如贪污受贿、吃喝赌等严重腐蚀了青年一代。

在家庭层面的原因是:现在很多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对他们都给予过多的宠爱,对他们期望很高,过多宽容他们的过错,致使他们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心理扭曲现象增多,受不了打击。父母,特别是祖辈对他们的溺爱使得他们在思想上,行为上都有很大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所有这些,在学校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三、如何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

在知识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校园文化良莠并存,在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有独立的品格和精神特征,应该是建立在中学的特殊氛围中,以求知和人格培养为主的一种蓬勃向上、具有浓郁时代特点和充满活力的文化。

校园文化需要物化的载体,但同时又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其情感升华,个性塑造。所以要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和精神文化的建设,物质文化主要指“硬件”,学校的建筑及教学的实施等。学校要有完备的“硬件”系统,这样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育人环境,校园建筑的造型、布局要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追求,如端正严肃的学校正门,校园雕塑着重于描绘、歌颂人的美和力量,可有纪念性的雕塑、象征性的雕塑、激励性的雕塑。校园服装要能反映校园群体的特征,塑造师生的美好形象。学校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思想文化的集中表现及高度凝聚的精神,其建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它对能创设出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的教育环境和组织气氛,对其成员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道德情感、行为习惯等具有良好影响。学校精神文化建设通过校风建设、多彩的课余生活、立体的教育网络等发挥作用。

校园文化要坚持正确的伦理价值导向。在鼓励个性发展的同时,反对个人主义和极端自由主义的泛滥,鼓励其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校园文化要坚持正确的文化审美导向。消除市场化趋势下文化的功利性色彩,同时注意文化心理的浮躁化和审美情趣的粗俗化倾向。这就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的正确引导和管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规划好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内容及其创造过程,纠正校园文化已出现的偏向方面,提倡用洁净代替肮脏,用文明代替粗鲁,用有序代替混乱,用高雅代替庸俗,用乐观代替悲观,从而保证校园文化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品格,协调具体的校园文化建设者之间及创造活动之间的关系,注重校园文化各要素之间及社会文化环境与校园文化环境之间关系的协调。

重视学生社团的作用。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它根据自我发展和情感需要自发组成的群体,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志趣、利益和价值取向,在积极参与社团管理和广泛参加社团活动中,成员紧密地与社团的发展和前途联系在一起,对社团产生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在学生中产生强烈的凝聚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由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成才。只有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建设才能产生实效。同时文化又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的发育和成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当前,校园文化一是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二是社会参与不足,缺乏生命力。脱离社会的文化,是一种“虚拟”的文化,不具备生命力,校园文化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能注意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能建立一种互相信任、和谐共处的良好师生关系,这样,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教育效果。在同学之间应建立起相互重、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平等互助的新型同学人际关系。学校应多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社区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培养他们的助人为乐精神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中学校园的文化面临种种挑战,加强其建设势在必行,建设好中学校园文化不但对我们社会文化有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我们民族、国家未来的发展。 [教]

参考文献:

1.冼季夏等.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2.张海英.从软实力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世纪桥. 2008(6).

3.周瑞芳.社会文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校园文化功能与建设.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9(2).

第4篇

关键词:职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价值;途径

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早就指出:“‘仅仅教学生职业,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是把一种很好的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只能是改良艺徒培训,不能称之为职业教育。”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基础扎实、人格健全、主动发展、个性和谐”,从而使职业学校的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使职业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价值

任何一所学校自建校起,就有自己的学校文化,它又是一种群体组织文化,对每一位师生员工都将产生潜移默化而深远的影响。校园是树,文化是根。校园文化是校园成功的基石,校园文化建设是职业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好的校园文化会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动力,创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创建和谐校园,对促进学生思想素质、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建设自觉、高尚、奋发、创新的校园精神氛围,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中职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窗口,启东市第二中专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1.以沙地乡土文化为背景,陶冶中职学生的情操

课题组通过校本教材、沙地文化画展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全面展示启东的沙地民俗风情,使学生接受全面的乡土文化教育。沙地文化展示活动,使师生领略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加形象、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更增强了大家传承、弘扬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通过体验,感受到沙地文化的精神品质,受到沙地文化的熏陶和沙地文化的精神引领和鼓舞,提升人文素养和德育素质。

2.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创设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的智慧。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墙都能说话,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主要载体。我们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建设的走廊文化、墙壁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功能室文化等都各具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通过建设校园文化,使楼道有话语,校园有歌声,努力丰富学生文化生活,营造一个健康文明、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一句句富有人文色彩的话语,一句句的警句和名言,读起来都是一种美的享受,一幅幅美术作品,都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构建健康向上的育人理念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主要包括学校办学思想、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和学风建设,凸显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传承家乡优秀传统,彰显学校个性发展特色。多年来,我校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沙地文化为背景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基本途径,遵循“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深入细致地挖掘学校的发展历史和蕴涵的文化底蕴,结合现代办学理念,形成和凝练出“德能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修身崇礼,利世和雅”的校风,“敬业、勤业、乐业”的教风,“明志、笃学、尚行”的学风,使其成为学校独具特色的标识和精神支柱,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开展“一专一品,一班一特色”的精神文化建设活动,使之为全校师生所认同、接受,让师生受到学校特色文化的激励和熏染,使其成为学校精神文化的主旋律。

4.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打造健康和雅的校园文化

第5篇

关键词:现状;内涵;文化建设;作用;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在新时期培养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中学的首要任务。体育舞蹈是一项集音乐、舞蹈、体育于一体,以自我锻炼、自我塑造全面协调统一发展的运动项目。体育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中学校园文化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并逐步成为中学校园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这种背景下,对体育舞蹈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中学生活是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是从小孩向大人过渡的关键时期,决定着一个人是否能成功的走上社会。这个阶段对一个人素质的培养、提高十分重要,它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甚至是终生的。怎么使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较高的素质,是教育界关注的话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然而,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形成的反差以及沿袭多年的空洞生硬的说教方式,往往使学校教育大打折扣,加上我们选拔人才方式的僵化,不少学生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除了被迫死读书外,丧失了很多应该得到的东西,本来应是全面成长的美好年华,在许多学生的脑海中成了苍白的记忆。

提高校园文化品位,营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氛围,用校园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滋养学生的心灵,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不断完善人格。

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特征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只有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并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为理论基础,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为中学校园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提供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

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把人才培养目标放在首位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就是要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的事业发展和师德培养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为中学校园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

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能够敦促并保障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充分、全面、多元、终身发展和允许有差异地发展,能够有力地推动现代学校文化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传统型学校”向“学习型学校”发展,现代学校制度能够从制度层面有力地推动“传统型学校”愈来愈接近于建成“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学校是这样一种组织,在其中人们得以不断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愿望,并持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三、体育舞蹈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体育舞蹈是中学校园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增加学生交际机会,提高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扩大社会交际面以及实现中学生健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它对中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它也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2.体育舞蹈能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对中学生进行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对于中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3.进行素质教育,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多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娱乐、体育活动,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体、寓教于智、寓教于美,形成宽领域、高品位、有吸引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1.在中学校园多开展体育舞蹈运动,它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及气质。

2.在学校管理层多对体育舞蹈加以关心及关注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在中学校园对体育教师多进行一些体育舞蹈方面的培训。

参考文献:

[1]聂军.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选择及作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1(3).

第6篇

[关键词] 网络环境;校园文化;探索\

“网络环境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指充分利用数字化校园营造高信息化程度的校园文化,融合校园文化建设于数字化校园一体,形成数字化时代人文化、个性化、现代化的校园信息文化。

一、理论依据

校园文化是全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反映着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它社会群体,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以及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的总和,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它是一个系统,包括四个方面的层面结构: 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纽带,行为文化是载体,精神文化是灵魂。在数字化校园中,中学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将表现出新的特征。

在物质文化层面上,校园网络将成为最重要的校园文化的物质依托。在网络时代,传统的有形的校园社区仍是校园文化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但是一种新的物质力量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即校园网络。能够跨越时空限制的信息网络将使校园文化全方位地渗透在师生校园生活的每一环节甚至影响其社会生活。

在制度文化层面结构上,数字校园的校园文化将体现出高效和规范的特征。由于校园网络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教学服务、研究开发等各类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这些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服务,给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带来极大的方便。在数字校园,管理者不是对学生进行支配或者控制的角色,而是转变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的角色。

在行为文化层面结构上,数字校园的校园文化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更加明显,同时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对学生而言,数字校园强调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学习环境中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确定适当的学习进度,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减少学生学习的依赖性,从而增强学生网上生存、网上学习的能力。

在精神文化层面上,数字校园使校园精神的积淀更加丰富,同时也更具有时代性。这种时代性体现为网络文化对已有校园文化的冲击,这既是对已有校园文化的部分否定,也是对已有校园文化的超越,它具体表现为民主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和未来意识的增强。

创新意识是由于在网络时代,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逐渐弱化,代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方式,让学生成为探险家和发明家,创新意识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特征。未来意识是指在网络时代,人们将从未来社会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与趋势

学校要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就必须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把德育的功能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适应了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塑造学生形成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空间。这也是是一个学校以自身物质因素为基础,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精神生活的整体,真正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体现发展的理念,建立创新、竞争为理念的校园文化。

开放式教育面临教育主体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其年龄、阅历、能力、素质等方面都要复杂起来。且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处于一种“准分离状态”。在这种松散型管理的模式下,要完成培养目标,就必须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先进的教育方法和先进的网络支持,让学生在先进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自主学习和健康发展。这些学生走上社会,将会用他们的品质影响社会风尚,用他们的人格影响未来的社会道德,使他们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2.坚持创新的观点,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

网络环境使学校网络教育蓬蓬勃勃,充满了活力。学生们在课堂上、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高涨热情,正是网络参与活动,参与教育带来的生机。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已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显示了无可比拟的作用,要以全新的观念、方法去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树立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理念,使校园文化传递融为一体。提供创新思维平台,引导学生把梦想变为现实,激发热情,张扬个性,启发创造,让每一位学生经过多种实践活动,展示特长,体现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践活动的开展,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学习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3.建立校园网络文化,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最强音。

网上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网络这一虚拟的特殊空间,是现实空间的无限扩大和延伸。网络能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拓展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扩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其时效性,消除盲区和空白。二是必须依托于网络设备和网络技术开展。网络设备是开展网上校园文化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网络信息技术使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具有极高的科技含量,并为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穿上了现代化的外衣。三是从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到组织形式、参与方式上与传统校园文化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7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 主体 发展

学校是育人场所,良好的文化环境,既有利于陶冶情操,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学校的教育也会事半功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极为重要,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手段之一。校园文化是一种以校园内部环境和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具有传递文化信息、娱乐、育人等功能,学校的教育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传递性、暗示性、自我教育性等影响,发挥好它的育人功能,把校园文化变成一种文化课程。矾山高中作为一所浙南的农村高中,以“创建和谐校园,优化育人环境”为目标,面对着来自农村的1100名学生,在新课改中,坚持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个性特长,走上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1 自主性。一开始,学校就把校园文化建设贯穿于本校的办学理念,抱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想法尽力体现地处农村的特色,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全校上下自主开发,自主讨论,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本校特色的、具有延续性的、能为学生服务的文化建设。

2 广泛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面广量大,不仅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文化建设中,但也没有忽视教师群体,组织广大教师参与,增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另外,还邀请了部分家长和社会著名人士,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群众性。建设校园文化,要利用从众心理的积极方面,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要通过社团组织和教师指导或者同学之间,以多样的形式,广泛地开展起来。学校共成立了33个不同的社团,有社团制度,有计划,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活动。

3 导向性。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就是要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思想方向,陶冶学生的情操。当今的研究认为:美可以养德、启智、健体、促劳。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一本有主题的、多彩生动的教科书。我校在创建校园环境中,基本建设突出了优化育人的环境,增强了精神文化的凝聚功能。

4 统一性。校园文化应丰富多彩,这样,师生的个性才有发展的环境。当然,个性要寓于共性的统一中,校园文化的建设始终要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规范作用,形成特定的团队精神,增强学校的向心力。

二、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1 校园形象的建设。学校文化具有传递文化信息、娱乐、育人等功能,学校的教育、形象、文化是完全物化的、能被人直接感知的文化布置。我校直接把我们最想说的话以具体的形式呈现在众人面前,发挥了校园文化润物无声的育人功效。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和校园的改建扩建,学校又因地制宜地创设了各种文化设施,开辟了新的宣传窗,调整了校园绿化布局,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受到感染和熏陶,以和谐、优美无声的环境描述着师生对环境的理解。

2 师生的形象建设。近年来,我校本着“矾高没有差生”的宗旨,实行人性化管理。在学校里,校长是教师的表率,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当我们站得直、走得稳时,师生将被这无形的人文文化所熏陶。这样,学生的行为不再成为老师头疼的问题,一种积极向上、讲学习、讲正气的校风呈现出来。

3 文化制度的形成。为了能让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一种良性的发展,让各种活动如学生社团、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有规律地举行,学校把一些重大的文化活动形成文件,纳入了学校的发展计划当中。例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纪念12.9、重走路、趣味运动会、校园吉尼斯等活动已经形成制度。每当这个时候,学生的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浮躁得以发泄,校园变得更加和谐。

三、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 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他们身上蕴涵着巨大的潜能和创造力,把这些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出来并应用到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上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2 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利用校园周围的资源。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范围的,但是它的开展和建设不应当局限于校园本身,而是要充分利用资源。在我校的边上,有一个“朱程革命军事基地”,为了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我校组织了一次重走路活动,学生所受到的教育和好的社会反响大大超出了我们的计划。

第8篇

关键词:校园音乐 校园文化 影响 培育

近年来,全国各大电视传媒热衷追星,炒作波澜一波接一波,先有湖南卫视“超女晋级赛”,后有央视“星光大道”、上海卫视的“快男”,近有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浙江卫视“非同凡响”,层出不穷的捧星节目如燎原之势火遍全国。在各路媒体推波助澜下,社会追星热情发酵,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转瞬间就可以成为家喻户晓的新星,社会浮躁气氛弥漫,人们急功近利思想蔓延。浮躁的社会风气也迅速蔓延至中学校园,大量的商业机构、网络媒体也遍地开花地开办各种校园文化节、校园音乐节、校园街舞节,各种晋级赛举办得红红火火。以上种种社会浮躁文化乱象,以活跃校园文化之名,大行拉商业赞助之实,不但未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反而干扰了校园教育学习生活,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阻碍作用,给正处于学习成长阶段的青少年带来了不少影响。

一、当前社会浮躁文化乱象对中学校园文化的影响

首先,浮躁社会文化乱象使得青少年身心思想教育畸形发展。

其次,社会机构举办的校园音乐文化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正常学习。

再次,社会机构举办的校园音乐文化使得校园活动空洞化。

二、校园音乐是培育校园文化的重要素养

首先,校园音乐伴随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历程。校园音乐来源于校园,反映校园生活,美妙的音乐音符和歌声记载着青少年学生美好的学习生活,叙述着他们每一个成长的心路历程和成长细节,它和青少年学生共欢笑,共喜悦,共经历,共成长。校园音乐与他们共歌共泣,陪伴着他们一起成长,借助音乐文化的熏陶作用,对他们塑造完美品格、提高审美情趣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校园音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愉悦学习。音乐和学习是不冲突的,音乐对人具有愉悦精神的作用,美妙的校园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可以使人放松,也可以使人精神振奋,从而使学生有更好的精神与情绪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再次,校园音乐有利于发现和培育人才。校园音乐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宽广的自我展示平台,为校园音乐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无限活力,有利于发现和培养校园优秀音乐人才。

三、引导和培育校园音乐、推动校园文化繁荣的实践思考

第一,建立校园音乐人才培育机制。学校在人才发现形式上因校制宜,形式多样,通过音乐课堂教育、班级大合唱、十大歌手、十大乐手、才艺展示等各种文艺比赛活动等途径发现音乐人才。对于发现的人才,学校给予音乐乐理辅导,了解学生优势和不足,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优劣点展开针对性培养,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其音乐天赋,提升其音乐创造力和表演力。

第二,学校帮助建立校园音乐社团,引导学生创作具有校园特色的校园音乐文化。首先,学校组织有音乐兴趣爱好的学生组建音乐社团,指派音乐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社团活动。在校园音乐社团形式上,学校要鼓励形式多样化提升学生校园音乐文化素养,从而形成丰富多彩、氛围活跃、自成特色的校园文化。

第三,校园音乐不能完全排斥流行歌曲,要吸收其优秀成分。虽然社会流行音乐良莠不全,精华糟粕同在,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流行音乐是一种低俗的音乐,而忽视了它们在校园文化生活中产生的积极影响,忽视它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对此,我们应从自己成长经历中去体会青少年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追求,不能把流行音乐拒之课堂教学门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尽可能正确规范地、完善地去判断流行音乐,筛选健康、青春、向上的流行歌曲,如《青春纪念册》等,充分利用优秀流行音乐的教育熏陶作用培育学生。

第四,发展校园文化要与社会培训机构强强联合,但应避免校园音乐商业化。学校发展校园音乐文化,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培训机构师资,建立合作机制,帮助学生提升音乐水平,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比赛活动,促进学生个人发展。但学校在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过程中,应注意扬长避短,避免校园音乐活动商业化,避免给学校、学生带来不良的社会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校园音乐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创造能力来提高其他诸多方面的能力,充分发挥校园音乐对繁荣校园文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中学校园景观;地域文化

一、校园景观设计概况

(一)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理化表现形式,更注重内外空间的交流,强调空间的沟通。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教育功能,更要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校园环境景观要同时满足感官的愉悦,可以提供娱乐、交流、教师和学生的休闲场所,起到缓解压力、放松心理的作用,景观的人文魅力是娱乐,这是一种潜在的校园文化,即校园“场所精神”。

(二)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1.功能原则:学校包括学前区、教学区、生活区和其他课外活动,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安排,不仅满足了教学、学习、工作、生活的物质功能,同时也增进了师生的交流需求,以灵感和智慧提高文化和精神陶冶功能。2.以人为本的原则: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组织和划分道路也适中,空间应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不同空间设施的设置、材料选择及景观的营造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需求。3.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要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利用雕塑、浮雕、支柱、标志等环境与特色的景观小品,加强校园文化氛围。4.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植物园林绿化,尽可能乔、灌、草多层次双绿化,增加单位面积绿化量。5.多元化的原则:开放空间的多元化包括多元化的功能、形式和配置。各种功能,如隔离、运输、通讯、运动等用途;多种形式,如形状、大小、颜色、材质、成分等变化;多样化,如草坪、树木、山、水、建筑等不同的设置。为了满足校园开放空间的功能,如运输、组装的基本功能及其他的运动,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加强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景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育氛围。6.整体性原则:从整体上确立大学校园景观的特征是设计的基础。7.安全原则:安全是人性化设计的第一要素,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安全性包括物理环境安全和心理安全两个方面。

(三)校园景观设计主要功能

1.校园文化: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景观设计,继续把握校园历史,保持文化的一部分,应适当考虑校园文化和历史反映校园环境设计,让教师和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校的文化。2.学习:景观设计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舒适的学习环境,如在教学楼、宿舍楼,或提供奖励、或旅行、或为学校人员提供一个完美的学习空间。3.交通:交通众多,在超过一万的总数量,使校园道路可以缓解交通,而且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感受到设计环境美,减少道路无效设计,使教师和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更有效地工作。休闲娱乐:学校生活丰富多彩,使学生能够在多方面发展知识和技能。4.生态发展:可持续、低能耗、生态环境是当前景观设计追求的目标,校园环境设计应遵循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确保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5.心理需求:我们走过的路,合理规划结构和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校园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会使人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效果,在学校有潜移默化地影响,那里的人们喜欢在丛林的性质,因此给教师和学生安心。

二、中学校园景观概况

(一)中学校园景观

定义:中学校园景观是校园范围内文化、经济、自然等因素的结合。它也反映了它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价值,通过一定的物质承载自己。

(二)中学校园景观的具体构成

为了方便学习和生活,建立了不同功能、不同性质及不同形状的建筑群,在校园有限的空间中占主要的景观。其独特的校园生态体系正是其有别于其他空间景观的重要特征。1.校园入口区域:要进入校园就包括校区前门空间、校门以及门卫系统等建筑区和校园入口区。由于中学教育的完善,教学区域绿化建设也得到了改善,入口处是校园与外界连接的过渡区,是学校和社会、物质、文化精神交流的渠道,也是校园景观设计中一大特色。其中,正门和门卫的建筑形式作为校区形象与外界交流的首要组成部分,其形象设计不但需要展现中学校园以教育为主的文化内涵,还要体现是学校与外界交流服务的第一站。2.户外运动区:按照“规范中小学”的设计,我国户外运动空间总面积控制在3926至1582平方米,以及教师和学生人均用地在3.40至14.38平方米。通常包括:一个标准的250米田径场,小足球(包括田径场),2至4个标准篮球场,1至3个标准排球场等运动场地。3.绿地空间:学校内部的绿地空间主要是针对校园操场空间来划定的,是以绿化为基础的露天公共区域。草地、树木、清澈的溪流能够让人们缓解学习压力,让更多人能够享受这轻松的自然环境。不仅给师生提供了户外休闲的场所,还能使师生们在其中得到心灵的放松,潜移默化地让更多人受到隐形的教育,培养他们亲近和热爱自然的浪漫主义情怀。4.广场空间:以露天公共独立式开放区域的硬质铺装为特点的建筑就是校园广场。校园广场一般分为五大类:运动、交通、休憩、中心、表演和运动广场。广场控制着校园内主要的人群集散,其道路规划给全校师生提供集合、休憩玩耍的方便,是全部建筑中利用率最高的场所,一般都位于校园中人流最为密集的区域,且周边建筑物也在自然地贴近它。5.建筑邻近及中庭空间:虽然新教改一直在进行,但是中学教育课堂活动的主要开展地还是以室内为绝对主流,所以建筑空间和教学活动的关系非常密切。国内通常的教学建筑是一组建筑通常由前院空间、中庭空间、侧院空间、前廊空间、侧廊空间、后院空间及建筑间连廊空间等组成,在特殊情况下,还有屋顶和架空的空间。所有的这些空间总的来说分为全部开放空间和半开放空间,其中前廊空间、侧廊空间以及连廊和架空空间部分属于半开放式的空间,前院空间和侧院空间以及后院空间等属于全开放式的空间。

三、地域文化概况

(一)地域文化概念

地域就是空间区域内的一个范围名词。它主要包括:其一,自然地理,包括山地、平原(坝)、森林、海洋、湿地乃至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因素;其二,一定社会构成的具有共同文化特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就是在一定的地域条件下,由地域社会的组织结构、经济形态、、传统民俗等决定,在历史上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并在此地区而后的历史发展中遗传与积淀下来。

(二)案列分析

山东陵城第六中学1.项目概况陵城区是德州市辖区,地处鲁西北平原,位于北京、天津、济南之间,素有“京津门户,九达天衢”之称。截至2014年,辖10镇、1乡、2个街道办事处和2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57.7万,其中农业人口48万,总面积1213平方公里,120万亩耕地。陵城区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东经116°27′~116°57′,北纬37°13′~37°36′之间,陵城区总面积1213平方公里。陵城第六中学位于政府街以东,城区南部新区和兴地带。其周边交通便利,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学校占地面积140亩,总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建筑包括教学楼、实验楼、综合办公楼、学生公寓楼、学生公寓等,同时还拥有国内先进的风雨操场、体育中心等。2.地域文化该地区非常重视教育,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古代德州又是燕赵相邻之地,黄河穿境而过,河汉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更是溯源悠久,禹水文化、儒理之道根深蒂固。境内现有诸多保存完好的历史名胜古迹,如禹王亭、苏禄王墓和全国最大的秦汉墓群以及东方朔画赞碑等。正在恢复建设中的还有董子读书台,我们将其地域文化在校园景观上很好地展示出来正是尊重和发扬其优良传统的一种传承。在景观小品的选择上,景观建筑、景观树种的选择都采用当地历史文化来作象征。3.设计风格及理念设计理念来源于当地文化,本次校园设计风格现代简约风格,秉承经济、实用、美观的设计原则,使其更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简约风格强调的是空间纯粹的单纯和简洁两大特性,不要多余的装饰,让空间简化到光、量及体,就需要运用最简单的构成原理,造成空间的流动与不同层次的穿透,此透视风格的精化就在于此。简洁的线条、干净的色彩、精致的小品、清爽的植栽,辅以温馨的灯光,现代语言的建筑等,共同营造一个愉悦、轻松、富有生活气息的校园休闲地带,这里没有极富冲击力的构筑物,没有太多吸引眼球的色彩,一切归于平淡、朴素、自然。设计师为人们提供一个私密的心灵庇护所,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家园。4.雕塑设计该校园分为四个功能区,包括:教学楼区、生活区、风雨操场区及体育中心区。道路系统被分划为主要人流动线、次要人流动线及活动区域联系动线。该校区最为特色的是中心广场的雕塑设计、景观墙设计及景观小品。在校园内人流量较多的区域,其道路两边设置银杏大道。其雕塑设计以大雁为主题,形似火炬,表面衣服带镂空的形式描绘,七机敏雄健,群居为阵,重情义,不抛弃。正如校园师生关系,学生似雁群,健康活泼,相亲相爱,老师似雁头,敢于拼搏。雕塑的结构由两层相互叠加缠绕的雁群组成,旋转而上。此雕塑入云霄望大地,不畏艰巨,象征着青春以及精神的传承。本雕塑材质为黄铜,不锈钢锻造,其高度为10米左右。

四、总结

第10篇

论文摘要: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在湖南桃源县文昌中学(简称我校,下同)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研究结果表明:校园文化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是结构功能机制、同化顺应机制和文化引领机制。校园文化形成的基本过程一般经历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阶段。以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维度七个要素为内容,以五个阶段为工作流程,形成的“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办出各自的特色。”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是新时期学校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

我校是一所由原文昌实验中学,桃源县进修学校初中部,桃源九中初中部三校合并组建成的全日制初级中学。全校4000多名学生,近300名老师。要构建特色鲜明的学校,需要融合三校的文化优势,需要共同的校园文化凝注人心、规范人的行为,于是便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课题。

国内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的现状呈现两大特点:一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较多,针对中小学的研究很少。在中国知网(cnki.net)“学术文献总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检索,共有文献17000多条,主要集中在高校。以“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检索,只有86条;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对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与规律、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与方法的深层次研究较少,对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如何促进办学特色的研究更少。

本课题的切入点是,在实践中探索中学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过程,以及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探讨校园文化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这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性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课题界定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其教育、教学、学习、交往、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价值体系、情感风貌和行为规范系统的凝注和外化。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是: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突出“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办学特色是指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突出特点和风格。我校办学特色的定位是:“德能双馨、和谐发展”。“德能双馨”是指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有口皆碑;学生道德品质好,文明程度高,基础扎实,基本能力强、特长突出,誉满三湘。“和谐发展”是指学校人际关系和谐,学生身心发展和谐,学生全面、和谐、自主发展,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性发展。

三、研究目标

1.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

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德能双馨、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的形成。

3.探讨校园文化形成的过程及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4.探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

四、研究内容

1.制度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

2.物质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

3.精神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

4.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5.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我校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在校师生。

2.研究方法。以教育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实践

1.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1)开展原三校校园文化调研,引发校园文化建设需求。查阅三校管理资料,调查走访三校的管理人员,对三校合并到我校的老师以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各自的校园文化特色。

(2)开展制度文化建设交流,引导启发制度文化定位。先后与桃源县九溪中学等七所中学进行了制度文化建设的交流与探讨,到常德市几所中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参观学习和制度文化建设交流。在全省名优校长论坛上,就“如何唤起老师的工作热情,创建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进行了交流。

(3)管理制度的修订、宣传、学习与实施,实现制度文化的引导、体验与认同。让师生参与管理制度的修订和制定,制度体现“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理念。

2.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1)校园景观彰显“和谐”之美和“发展”的生机。如富有“万众一心,远航”诗意的中心花坛,文化氛围浓郁的勤思园、笃行园、修身园,100余盆高品位的盆景,色彩搭配和谐,高低层次和谐,布局疏密得体的树木花草,整个校园显得优美和谐、生机盎然。

(2)校园宣传展现“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学校给每栋教学楼安装了一条精铜雕刻的体现校园文化的大型标语,每栋教学楼每层的楼道墙壁上均贴上了精美的、富有人情味的楼道提示语。学校在办公楼前建立了极具艺术色彩的两块大理石墙,墙上雕刻了铜底大字的校训,即“基础扎实,特长突出,身心健康,素质全面”,“追求卓越,创和谐教育,办人民满意学校”。学校在每栋教学楼的走廊,把学生和教师的优秀美术和书法作品用精美镜框固定在墙壁上,并附上作者的简介和创作意境,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加强教师德能文化建设。学校围绕教师的师德、教风和专业技能开展教师德能文化建设。通过师德标兵评选、奖励与宣传、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校内外优质课观摩、参加校内外教学比武、承办教学研讨会、评选教学能手、评选德能双馨教师、教学骨干的奖励宣传等,营造重师德、重教学能力、重教风、重教师自我发展的文化氛围,让“德能双馨”成为教师的追求,成为我校的师风。

(2)加强学生道德与学风建设。

首先,以规范引领学生文化。制定《文昌中学学生行为规范细则》等多项规范,规范体现“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其次,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遵纪守法法制教育,珍爱生命安全教育,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诚实守信做人教育,健全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等六大主题教育。对七年级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与训练。运用榜样激励,开展周送喜报、月评小明星、期末评“三好”、班风评比等活动。利用校主题活动、班团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正面教育与训练。

再次,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建立了高标准的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建立心理档案。学校还在各班设立了一名心理委员。

(3)校园文学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是指导学生走进名家,品味经典,提升文化品味;其次是以校刊《楚三春》为阵地,开辟校园文化专栏、出版校园文化专刊,弘扬以四大主题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再次是开展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班级演讲比赛;最后是在校园网上开辟“校园文化”栏目,进行校园文化的宣传。

(4)校本课程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将校内课程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开设艺体特长班,组织音体美特长培训,实施了“8个100”工程,即100人的腰鼓队,100人的铜管乐队,100人的舞蹈队,100人的合唱队,100人的田径篮球代表队,100人的书法绘画兴趣小组,100人的科技兴趣小组,100人的武术队。

其次,将我校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我校将具有文昌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系统开发,编成《德雨流芳》校本教材。

再次,优化文昌艺术节,体育节,大课间活动等传统活动。校艺术节,我们力求学生以班为单位自编自演节目。大课间活动,每天35分钟,包括体操、武术、舞蹈等活动。

(5)家校协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家长学校每年对家长进行2次面授,创办2期家长学校简报,组织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家长完成2次面授作业。评出优秀家长、优秀教育理念。家长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写信等交流方式与教师交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七、研究结果与分析

1.“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初步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成为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师生崇尚美德,十分注重道德品质修养;师生器重能力和特长的发展,才能突出;师生追求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突显“美德”、“才能”、“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

2.“德能双馨、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正在形成。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学生道德品质好,基本能力强、特长突出。学校人际关系和谐,学生身心发展和谐,学生全面、和谐、自主发展,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在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全省名优校长论坛在本校召开。学校的艺体特色突出,“8个100”工程成效突出,得到社会广泛赞誉。“大课间操”在全市推广应用。

3.探明了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与基本过程。

(1)校园文化的形成机制。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师生员工为主体,在其教育、教学、学习、交往、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以需求为基础,通过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而形成的稳定的价值体系、情感风貌和行为规范系统。

(2)校园文化形成的基本过程。我们认为,校园文化的形成一般经历“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阶段。一种新的校园文化的萌芽首先源于变革的需求和重要事件或人物的引发,通过宣传、理论引导和外校经验启发,使新的校园文化初具雏形并被师生所理解,通过实践体验,感悟新文化的价值,通过实践体验和成功实践的校内外正强化,实现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内化,最后通过传承和创新,形成新的校园文化。

4.探明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1)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可确定为三个维度七个要素: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具体包括教师德能文化建设、学生道德与学风建设、校园文学活动、校本课程、家校协作。)

(2)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是,以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为基本内容,以“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环节为工作流程。

5.探明了校园文化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校园文化是如何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我们认为其内在机制主要是结构——功能机制、同化——顺应机制和文化引领机制。

(1)结构——功能机制。结构——功能机制是指,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的、动态的、能起综合效应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本质和功能是由系统的结构及各子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相互作用方式决定的。校园文化是办学特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引领——激励——监控等重要功能,因此,校园文化能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2)同化——顺应机制。所谓同化,是指将对象纳入主体已有的心理图式(即认知结构),使对象成为已有的心理图式的一部分。所谓顺应,是指主体改变已有的心理图式以顺从对象、适应对象。校园文化之所以能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就是因为有些校园文化可直接纳入办学特色中,成为办学特色的组成部分,从而引起办学特色的变化,此所谓同化;同时,对不能直接纳入的校园文化,我们也可主动改变办学特色,以适应校园文化的新要求,此所谓顺应。

(3)文化引领机制。人的行为是由观念引起的,观念决定一切。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在价值观引领下形成相应的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从而促进行为规范和学校个性的形成,最终形成特色。

6.形成了“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是指,以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维度七个要素为内容,以“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环节为工作流程,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的形成。这一模式遵循了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突出了发展性。实践表明,这一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八、研究结论

1.校园文化的形成一般要经历“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阶段。

2.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可确定为三个维度七个要素,即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教师德能文化建设、学生道德与学风建设、校园文学活动、校本课程、家校协作)。

3.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应以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为基本内容,以“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环节为工作流程,推行“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4.文化引领机制。

5.“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具有实效性,明显促进了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高韦芳.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基于苏州市金阊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苏州大学,2010.

第11篇

在中学生报学生记者站挂牌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中学生报领导、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

我谨代表团结中学全体师生员工,对报社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中学生报》贴近年轻读者,深入校园生活,辅导学生功课,深受中学生们的喜爱,是在全国中学生中颇有影响力的一份报纸。团结中学校园记者站的成立,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创造了更多的学习、锻炼、实践的机会,为在这方面有专长的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

今天,报社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来给学校授牌,团结中学校园学生记者站正式成立。一方面是对我校同学素质的肯定和信任,把我们纳入了中学生报这样一个大家庭;另一方面也是对同学们寄予了殷切期望,鼓励大家在成长的道路上积极参与,敢于展现自我。我们的老师同学一定要把握这样的机会,多出文章,出好文章。希望今天荣幸成为中学生报校园小记者的同学们,扮演好小记者的角色,为活跃学校的校园文化、促进对外交流、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愿我校的学生记者站越办越好,愿我校同学在《中学生报》上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祝报社的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老师、同学们心想事成。

谢谢大家! XX年6月25日

第12篇

关键词:校园足球 开展状况 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231-02

1 研究背景

三原县南郊中学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省级重点中学,建校历史久远,校园文化丰厚,早在1923年,南郊中学的足球队曾代表陕西省参加第十一届华北运动会和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学校校园足球文化历史悠久,每年都会为各大高校输送优秀新生,所以选用三原县南郊中学足球活动开展状况作为研究对象,能够有力代表咸阳市乃至整个关中地区校园足球开展状况。

2 研究目的

该文旨在对三原县南郊中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状况予以一定的了解,通过掌握南郊中学足球课开展情况,找出影响南郊中学学生参加课内外足球活动的因素,总结出如何提高中学生足球活动参加的积极性,为三原县南郊中学校园足球的发展提出建议和创新思路,深入贯彻到每一所开展的学校中,从而能为三原县南郊中学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走一条适合中小城市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的特色道路。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三原县南郊中学的体育教师、学生、学校设施为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校园足球官网等相关研究及查阅相关书籍,了解掌握与该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为调查问卷的设计提供依据。

3.2.2 实地调查法

2015年12月到三原县南郊中学进行实地调查,和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了解,进一步了解了三原县南郊中学校园足球发展的现状。

3.2.3 问卷调查法

2015年12月,2016年1月对三原县南郊中学在校学生发放问卷调查200份,回收问卷185份,回收率为92%,有效问卷一共185份,有效率100%。

3.2.4 数据分析法

对收集到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制成相关的表格。

3.2.5 归纳总结法

对所查阅的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的内容以及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归纳总结。

4 结果与分析

4.1 体育教师学历与专业基本情况

通过实地调查,三原县南郊中学共有体育教师9名,教师都为本科以及本科以上学历,其中足球老师2人,均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在校期间主修足球专业。1人为国家一级教师,1人为国家二级教师。其余7人中的3人均对足球运动有一定的了解。这样的师资力量有利于提高校园足球的水平。见表1。

4.2 体育教师结构方面基本情况

体育教师基本情况见表2。

4.3 三原县南郊中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的基本情况

三原县南郊中W在学校体育教研组老师的组织下,每学年的第二学期都会组织各年级班级足球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在每周二和周四下午的活动课期间进行足球比赛。在走访多个班级中大部分老师和学生是支持这种校园足球活动方式的。

4.4 三原县南郊中学学生对校园足球活动的了解度与参与度

在调查中调查了男生女生了解并参与校园足球的情况,根据调查发现:(1)三原县南郊中学学生对校园足球活动完全了解所占比例为10.8%,基本了解所占比例为43.5%,不了解所占比例为 48.9%;(2)三原县南郊中学的男生有39.3%的男生经常参与校园足球运动,有51.4%的男生喜欢校园足球但不经常参与,有9.3%的男生不关心也不参与。三原县南郊中学的女生有12%经常参与校园足球活动,有39.8%的女生喜欢校园足球但不经常参与,有48.2%的女生不关心也不参加校园足球活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目前三原县南郊中学拥有标准化足球场一块,足球每年新购20个。而三原县南郊中学现有教职工319人,拥有学生4 500多人。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 m2,而三原县南郊中学人均体育场面积还远远达不到我国人均标准,足球场只有一块,学生数量多,这种分配不均严重影响了三原县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走访中还发现三原县南郊中学体育场在课外是不对外开放的,这也导致大部分热爱校园足球活动的同学在课外没有机会进行足球练习,更加影响了学生们加入到足球活动中的积极性。

通过对三原县南郊中学老师、学生的调查可以分析出,三原县南郊中学的老师虽然有较高的体育教育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文化水平,但是在校园足球教学中,会因为体育课时较少,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等种种原因未能够及时的与学生分享校园足球的文化知识,以及给予学生较为专业的足球指导,这对促进三原县南郊中学学生进行较好的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有一定的影响。

三原县南郊中学对于当地其他学校来说,足球的发展已经较其他学校比较靠前了,但是根据调查问卷分析来看,学生对于校园足球的了解仍然非常的缺乏,完全了解校园足球这项活动的学生只占到10.8%,而根本不了解校园足球活的的学生却占到了48.9%。尽管在参加校园足球活动时大部分都比较积极主动,对于足球也有着比较高的热情,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未能够参与到校园足球活动中去。

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学生不能够参加到校园足球活动的主要原因是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家长们通常认为足球这项运动即耗费时间又耗费精力,即不能靠它走进大学,又会影响学习。这说明大家对于足球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

5.2 建议

(1)各地体育部门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需要在校园足球的发展上大下功夫,一个劲的期望百花齐放,打通上升渠道,让有足球专长的学生得到更多发展的机遇;(2)体育教师结构方面不断优化;(3)优化场地器材和提高管理力度,使用专人负责足球场的管理、协调、维护和使用,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对足球场的使用,使学校足球场地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4)增加足球课的上课次数;(5)提高女生对于足球的关注度;(6)学生学习时间和活动时间充分结合,提高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 李卫东,张延安,陆煜.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2011(9):138.

[2] 贺新奇,刘玉东.我国“校园足球”若干问题再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11):162.

[3] 李纪霞,何志林,董众鸣,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瓶颈及突破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