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创新创业大赛方案

创新创业大赛方案

时间:2023-06-02 10:00: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创新创业大赛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创新创业大赛方案

第1篇

活动方案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合创新创业资源,根据《白云区支持港澳青年来白云创新创业实施办法》有关要求和部署,白云区定于2021年4月至6月举办白云区“云创杯”2021创新创业大赛,具体方案如下:

一、大赛目的

本次大赛以“创享未来,成就梦想”为主题,通过创业大赛,帮助白云区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实现转型升级和创业梦想;通过创新成果展示,树立一批白云创新标杆企业,挖掘一批潜力企业,促进白云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繁荣发展,助推白云产业再腾飞。

二、活动主题

创享未来,成就梦想

三、组织架构

(一)主办单位

广州市白云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共青团广州市白云区委员会

广州市白云区科学技术协会

(二)承办单位

广州市穗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市白云区云台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

(三)协办单位

云创汇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DAYONE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基地

(四)组织机构

1.组委会。由活动主办、承办单位相关人员共同组成,负责总体指导、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组织实施。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设在白云区科工商信局,负责活动实施期间日常工作。

2.评审委员会。拟邀请来自我市的企业、创投机构、金融机构、院校及行业协会、孵化基地的专家担任评委会成员,负责各阶段的评审工作。     

四、组别及对象

本届大赛分设“企业组”、“院校组”和“港澳台青年组”三个组别。

企业组:企业组下设两个分项:分别是美丽健康产业专项、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专项。参赛企业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产值不限,成立时间、注册区域不限;企业社会形象良好,无违法经营等不良记录。已获奖但不在白云注册的企业,必须承诺获奖后半年内在白云区注册并纳税(奖金在注册后拨付)。

院校组:高校师生可以用自然人名义参赛;参赛者应拥有优秀的创业项目、完善的团队(核心团队成员不少于2人),并有意落户白云;团队社会形象良好,无违法乱纪等不良记录。

港澳台组:鼓励18-45周岁港澳台青年到白云区创新创业,港澳台青年牵头的创业团队参加比赛。参赛企业或项目应有优秀的创业项目、完善的团队人员(核心团队成员不少于2人),团队社会形象良好,爱国、爱港、爱澳、爱台,无违法乱纪等不良记录。已获奖但不在白云注册的企业,必须承诺获奖后半年内在白云区注册并纳税(奖金在注册后拨付)。

五、参赛项目要求

1.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实用性,具备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2.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

3.曾获得历届白云区“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奖项目不参加本次大赛。

六、时间安排

1.报名(2021年4月20日-6月7日):拟定于2021年4月20日起接受参赛企业及团队报名。请参赛企业、团队按时将报名材料(报名表和商业计划书)加盖公章或团队成员签字后,纸质版提交到汇龙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白云区鹤龙一路88号B区3楼305室,联系电话13533833398黄先生、18520211027邱先生)。报名材料的电子版和项目BP(PPT形式,页数10-15页,以项目+组别形式命名)发送至邮箱:hui_space@126.com。报名截止日期为6月7日。

2.初赛(2021年6月10日):以材料评审形式,按“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抽取专家库的专家对参赛项目评审。企业组选拔20个(美丽健康产业专项、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专项各10个)优秀项目、院校组选拔10个优秀项目、港澳台青年组选拔10个优秀项目进入决赛。对报名项目较多的院校或平台,视情况以院校(平台)为单位组织内部初赛或者进行院校(平台)之间的竞赛,每个院校(平台)选出2-3项参加组委会共同组织的初赛评审。

3.训练营(2021年6月22至6月23日):邀请创业大咖线下分享创业计划书撰写及答辩训练活动。

4.决赛(2021年6月30日):决赛将以“线下+线上”模式进行(因疫情原因,院校组及港澳台组不能线下路演的项目,将以线上路演进行),路演以“7+3”形式进行(即7分钟路演,3分钟问答),根据评委打分,取平均分(小数点后2位),产生对应组别的获奖名单。决赛拟通过网络直播,增强宣传效果。

5.赛后:对接媒体对大赛持续报道,引导参赛项目注册落地到白云区,提供投资创业辅导,投融资对接,项目孵化等服务。

七、奖项设置

“企业组”美丽健康产业专项设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专项设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院校组”设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港澳台组”设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八、评审标准

大赛专家评委针对参赛的企业和项目,将从下面六个方面综合评估:

产品情况:项目创意创新性、特色性和开发进展等整体情况。

市场分析:项目所占市场规模和潜力情况。

团队情况:主要创始人的履历、能力表现以及资源;核心团队的构成、稳定性和互补性等。

盈利模式:参赛项目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创新,企业发展的预期,包括营业收入及增长率和毛利率预测等。

财务分析:参赛项目的财务收支分析和融资及风险分析等财务情况。

技术创新:参赛项目的技术创新和开况。

九、知识产权

参赛企业和团队同意本次大赛的主承办单位对全部参赛项目及其作品有公开展示、印刷出版、推广宣传的权利,不必经过参赛者和企业授权,且承诺不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其他任何机构与个人未经作者、知识产权拥有者、大赛主办单位的同意,不得抄袭、公开展示、出版和使用本次大赛项目,违者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附件:1.白云区“云创杯”2021年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

      2.白云区“云创杯”2021年创新创业大赛商业计划书

 

附件1:

 

白云区“云创杯”2021年创新创业大赛

报名表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项目名称

 

团队/公司名称

 

组织机构代码

 

项目负责人姓名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E-mail

 

QQ

 

项目组别

企业组      £院校组      £港澳台青年组

港澳台青年组必填

香港         澳门       £台湾    

注册企业有港

澳台资成分

£ 项目核心成员具

有港澳台

£其他                       

项目现状

创意阶段    计划阶段    启动阶段    运营阶段

行业类别

(选择)

文化创意   高新制造   新材料   £新能源   教育类

信息化类   电子商务   其他产业(说明:       )

团队主要成员

(10人以内)

姓名

性别

年龄

主要经历(教育、实习、工作、成就情况)

联系方式

 

 

 

 

 

 

 

 

 

 

 

 

 

 

 

 

 

 

 

 

 

 

 

 

 

 

 

 

 

 

参赛项目简介:(填写要求如下)

1、参赛项目简介主要是对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专利、创新创意性、实施情况、团队、荣誉、预期计划等整体情况进行整体介绍。

2、参赛项目简介必须在500字以上。

 

 

 

 

 

 

 

 

 

 

 

 

 

 

 

 

 

 

承诺:本人(项目负责人)已详细阅读本届大赛的相关文件,并承诺遵守大赛的相关规定,同意无偿提供申报项目说明,由大赛组委会公开推介。本人(项目负责人)承诺提供的技术文件和资料真实、可靠,作品的知识产权权利归属明确无争议;未剽窃他人的成果;未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等权利;提供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有关数据及证明客观、真实。若发生与上述承诺相违背的情形,由项目负责人自行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项目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院校组参赛选手若尚未注册公司实体,表格中的组织机构代码可以不填,其余的内容为必填。

2.以上资料必须真实、有效、完整,如无特别说明,所有内容为必填。

附件2

白云区“云创杯”2021年创新创业大赛

商业计划书

 

一、执行情况简介

公司/团队名称

 

项目组别

企业组       院校组       港澳台青年组

企业核心技术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专有技术

软件著作权    商业模式创新      其它请说明:

注册资金额

 

公司性质

个体工商户   有限责任公司   个人独资企业

合伙企业     其他

产品情况

描述参赛项目产品的创意创新性、核心竞争力、特色性和开发进展等整体情况,阐述目前所处发展阶段、与国内外同行业其它同类创业项目的相比,项目的技术、产品及服务的创新性和可行性。

市场规模

参赛项目的所占市场规模和潜力情况

盈利模式

参赛项目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创新,企业发展的预期,包括营业收入及增长率和毛利率预测等,包括:企业收入获得的形式有哪些?市场客户是谁?为客户带来多大价值?竞争壁垒有哪些?盈利点等等

投资额(元)

 

投资收益率(第一年)

%

预期净利润

(税后利润)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年增长率

%

年增长率

%

 

 

 

备注

投资收益率=净利润÷总投资额×100%

预期净利润-第一年:见经营第一年利润表

此表中“总投资额”项的金额等于资金需求合计

               

二、市场分析

项目市场

定位

1、项目定位:该产品的质量/创意性/可靠性/实用性/样式/成本/特征/性能/科技性等产品实体定位

2、项目的消费者定位:确定目标顾客群,产品的销售渠道和消费者定位

3、同行竞争定位:确定企业相对与竞争者,在市场中所占的位置

目标客户

群体

可以按照客户群的年龄、喜好、收入、消费习惯、地理文化等分类。

市场整体

预测

着重分析现有的市场容量等市场需求真实情况,也分析下市场的变化趋势;预测项目团队开发的产品或服务所占的市场份额到底有多大?

三、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

分析

1.销售网络、销售渠道、等方面的策略;

2.在广告促销方面的策略;

3.在产品销售价格控制与调整方面的策略;

4.形成良好销售队伍方面的策略等等

竞争分析

列出你的企业或者项目在目标市场中的存在或可能存在着的1-3个主要竞争对手,并比较分析你和他们之间的优势与劣势。

四、项目团队的情况

姓名

年龄

学历及专业

职务

教育、工作经历

优势

 

 

 

 

 

 

 

 

 

 

 

 

 

 

 

 

 

 

 

 

 

 

 

 

 

五、财务分析

1、启动资金来源                 单位:万元

筹资渠道

资金提供方

金额

占投资总额比例

自有资金

股东(创始人)

 

%

私人借款

亲属、朋友

 

%

贷款

银行

 

%

政府小额贷款

政府相关部门

 

%

风险投资

风司

 

%

总计

--

 

%

2、最近年度利润(项目院校不填写)     单位:元

2018年

期末余额

 

2019年

期末余额

 

2020年

期末余额

 

从以下3个方面对近3年来的利润进行简单分析:

1、主营业务收入;2、营业利润;3、净利润

 

 

 

 

 

3、利润预算                           单位:元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从以下3个方面对未来3年来的利润进行简单分析:

1、主营业务收入;二2、营业利润;3、净利润

 

 

 

 

 

 

 

六、融资需求                      单位:元

当前是否有融资的需求  是    否

计划融资的方式:股权融资   债券融资

计划融资的时间

计划融资的金额

 

 

 

 

是否有过融资的经历    是    否

投资负责人/投资机构

投资金额(万元)

投资时间

 

 

 

 

 

 

其它融资需求

技术/产权转让科技咨询融资担保应收账款融资股改和上市咨询科技保险小额贷款信用贷款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资产管理并购重组金融租赁股权质押贷款

          七、投资风险分析与对策

风险分析

应对策略

对政策、技术、资金、行业、市场、环境、管理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投资风险进行分析

针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应对策略的制定

八、企业愿景

备注:可以填写下企业或者团队的长期远景发展规划,描述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预期目标。参赛的目的或需要政府提供相关扶持政策的要求建议。

第2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竞赛;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3日

随着社会创业环境日趋完善,辽宁科技创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截至2014年底,全省已建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93家,其中国家级28家,孵化场地面积42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062家。为进一步弘扬创业文化和扶持创业型企业,做好科技企业孵化、培育工作,辽宁省科技厅牵头启动了主题为“科技创新,成就大业”的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辽宁赛区)暨第二届辽宁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

一、创新创业大赛案例分析

(一)参赛项目数位居全国前列。大赛于2014年6月5日正式启动,吸引了来自先进制造、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243家创业团队和企业报名参赛;经形式审查、资格确认,全部通过初审,其中企业组139项,创业团队组104项,企业组和团队组项目数分列全国第15名和第9名。

(二)辽宁24强团队和企业脱颖而出。本次大赛分报名、资格确认、初赛、决赛和颁奖仪式等阶段进行。初赛采用网络评审方式进行,将243个参赛项目按照企业组和团队组2个组别,聘请18位创投专家担任评委,依照评审分数由高到低,各评选出12个项目,共计24个项目晋级决赛。大赛决赛,将晋级的24个项目分成企业组和团队组2个组别,采取现场答辩方式进行。每组由2位创业导师、2位创投专家、1名技术专家担任大赛决赛评审专家,根据抽签排序、公开打分、当场公布的原则,按评分从高到低评出企业组和创业团队组一等奖各1名、二等奖各2名、三等奖各3名,总计12个项目。其他未获一二三等奖的12个项目获优秀奖。

(三)参加全国总决赛成绩优异。按照国家大赛组委会参赛项目各省分配名额,辽宁省共选派22个项目(企业组13项,团队组9项)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行业总决赛。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行业总决赛中,辽宁省企业组6项、团队组2项获得优秀奖,总计8个项目。

在参与省级大赛和全国行业总决赛过程中,参赛企业和团队诚心接受创业导师、创投专家指导建议,认真学习观摩其他企业和团队比赛,认真答辩。通过比赛,参赛选手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感受到了政府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以及科技在企业发展中展现出来的巨大力量。辽宁立德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在全国行业总决赛参赛项目取得了88.233分的好成绩,在展现和宣传企业自身的同时,也获悉了科技创新和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最新动态,实现了进一步学习推广。英特工程仿真技术(大连)有限公司刚好发展到了需要进行第一轮融资的阶段,通过参加省级大赛和国家行业总决赛,获得了投资机构的关注并且取得了贷款优惠政策。大连鹏迪电动车辆有限公司经过省级大赛及国家行业总决赛的历练后,更加注重产品质量,进一步明确了专职人员对产品装置、产品参数掌控与职责,同时引进技术人员,充实了研发中心的研发力量。

通过参与省、国家创新创业大赛,企业将创新创业成果不断整合并进行系统展现,在增强企业核心团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从不同高度、广度、深度上增加了团队成员对科技创新的认知度,激发了企业创新创业步伐,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辽宁大赛特点。辽宁大赛具有以下突出特点:第一,项目数量大幅增加。本届大赛共受理参赛项目243项,比上年的181项增加了34%,特别是创业团队组项目,各地共推荐104项,比上年的32项增加了225%,创新创业氛围高涨;第二,项目主体年轻化。参与本届大赛的70%的项目负责人年龄都在45岁以下,团队组超过半数的是大学老师和刚毕业的学生,整体呈现年轻化、高素质、高水平的趋势;第三,项目创新性强。每个参赛项目至少拥有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第四,省市县联合推动。采取省市县三级部门联合推动的原则,充分发挥地方相关部门的积极性,组织更多优秀企业(团队)参加比赛。

二、创新创业大赛运营模式

(一)遵循原则,积极探索,构建新型评价机制。遵循国家大赛评选要求,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评审委员会,建立了评审专家库,为大赛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智力支撑。结合辽宁省情,积极探索新型大赛评价机制。一是采用以创投专家为主的评价方式。评审小组从参赛项目的技术和产品、商业模式及实施方案、行业及市场、团队、财务分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二是现场公布比赛成绩。在决赛环节中,采用比赛成绩现场公布方式,有效提升了比赛成绩公信力;三是对参加决赛的项目全部进行尽职调查。为确保评审的质量,组织创投机构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的同时,还会同相关市科技局对创业团队的真实性和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核查;四是采用创业导师和评审团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决赛现场,大赛采用创业导师和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分别同步打分的办法,两项评分汇总,最终得出参赛团队和企业的决赛成绩。

(二)拓宽渠道,多维宣传,扩大大赛影响力。紧紧围绕“科技创新,成就大业”的主题,采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推广策略,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扩大大赛影响力,开启“创业辽宁”大赛品牌打造的良好开端。一是利用网络传媒手段宣传大赛,开通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大赛QQ工作群等网络平台;二是采用电视录播、新闻报道等形式记录、报道大赛,对参赛团队和企业进行实地采访,制作了大赛专题片;三是邀请平面媒体对大赛进行广泛宣传,决赛阶段特别邀请多家平面媒体对大赛组织工作及参赛团队企业进行深度挖掘、宣传报道,使大赛始终保持了较高的热度和关注度;四是按照国家大赛要求,结合辽宁省大赛特点,精心制作参赛手册,设计推出大赛Logo。

(三)搭建平台,路演项目,促进科技金融结合。一是吸引省内外创投机构积极参与。锦联地产集团、辽宁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知名创投机构热情参与大赛的辅导培训、路演评审、尽职调查、专家点评等工作;二是获得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招商银行作为大赛特别支持单位,为参赛企业提供融资咨询。

(四)明确职责,省市互动,确保大赛顺利推进。大赛启动前期,辽宁省科技厅正式下发《关于举办2014年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辽宁赛区)暨第二届辽宁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辽科发[2014]29号),明确各市科技部门及承办单位的工作职责和时间进度安排。各市科技局按照要求,广泛发动,积极组织本地区内符合参赛条件的企业和团队报名参赛,较好地完成了报名确认、初赛评审、项目推荐等组委会分配的组织工作。在大赛组委会的指导下,辽宁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服务中心作为承办单位根据大赛组织工作需要,分别成立协调组、宣传组和会务组等,定期召开协调会讨论相关工作,并与其他联合承办单位通力合作,不断沟通对话,为大赛的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障。

三、强化竞赛模式对创新创业引导的对策分析

(一)打造辽宁赛事品牌,推进创业大赛常态化举办。开设专门窗口,重点面向全省初创企业,面向海内外创业团队,常年受理商业计划书,征集科技创业团队项目、企业项目,选拔优秀创业项目。同时,寻求行业协会、高校、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海外机构等优质单位进行合作,不断探索“常年季赛+每年度总决赛”的可持续、常态化的大赛运作机制。同时,加强宣传,积极与媒体合作,开设“创业辽宁”相关专题、专栏,宣传创业政策,报道创业故事,打造赛事品牌。

(二)开展创业辅导培训,推进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启动大学生科技创业训练营项目,组织大学生创业项目、人才进行创业辅导培训,针对创业资金缺乏、创业中介服务稀缺、创业信息平台建设不力等大学生创业各类情况,不断完善创业服务体系,逐步提升大学生科技创业服务能力,引导和激励更多年轻人创业;二是通过调研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引入国际先进创业理念,为科技创业人员提供量身定制、系统化、实战性的创业课程;三是围绕科技创业项目路演流程、路演服务内容、路演评价指标等方面开展科学、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工作,构建科技创业项目路演标准体系框架,推进科技创业项目路演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四是以示范服务窗口建设单位现有服务能力为基础,依托平台网络“辽宁科技创新”服务资源,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能力、构建服务品牌,面向区域内科技企业开展创业服务,做好创业项目落地孵化对接工作,打造一批优质科技创业区域示范服务窗口。

(三)加强科技金融对接,促进创业主体健康发展。辽宁省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不断加大科技和金融资源整合力度,加快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速度。在此基础上,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先行先试,着力发展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首投”、“首贷”、“首保”业务,推动解决创业企业融资难题。同时,通过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媒介,整合各类金融资源和服务,开创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即时信息与实时服务良性互动、天使投资与孵化服务密切结合的投融资模式,吸引全社会关注并参与天使投资,建设创业项目天使投资服务系统,促进辽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成长。

(四)落实大赛支持政策,进一步营造良好创业环境。一是落实大赛专项政策,扶持大赛优胜项目。对获得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创业团队、初创组企业和成长组企业给予省科技计划立项支持;二是辽宁省各市应加强制定落实地方配套支持政策,重点为参赛的优质项目给予地方科技计划支持、提供科技园区落地孵化、创业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为辽宁省科技型创业项目与人才的发展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专业融合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新时期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中职学校创新创业还在启蒙阶段,但是目前针对中职学生创新创业的比赛层出不穷,例如,“挑战杯――彩虹人生”“机器人创新实践大赛”“互联网加时代创业计划项目大赛”等,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另一方面,随着各行各业飞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专业知识落后、陈旧,专业知识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作为专业教育的延伸,在原有的专业教学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发展专业。因此,在中职阶段构建与专业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非常必要。

一、构建与专业融合的中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在中职阶段,学生的学时和课时非常有限,创新创业课程往往“零散化”分布;有的学校为了参赛需要,只是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中植入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大部分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脱离专业教育,游离于专业知识教育之外,与专业知识结合不紧密。因此,构建和开发与专业融合的中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成为中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在不打破原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下,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促进、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构建与专业融合的中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体系分为三个模块:专业综合模块、创新特色模块、创业启蒙实践模块,见表1。

1.专业综合模块

该模块教学针对低年级学生。以原有课程体系为基础,在专业课程中优化整合专业知识,剔除陈旧过时的信息,增加前沿新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润物细无声地融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内容包括将有专业背景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和竞赛活动项目作为教学案例,教会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对现实中成功和失败的创新创业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发现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一般规律,激发对创新创业实践的热情。

专业综合模块不是简单的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的叠加,而是通过教学设计构建专业综合性知识结构,为学生创新创业奠定综合性的专业基础。

2.创新特色模块

创新特色模块针对部分学生,在第二课堂或者社团实践活动中展开,教师开发有助于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特色类项目,模块内容包括创新方法的种类、创新成果保护、创新成果转化等,让学生学会制订项目计划、分组调研讨论、撰写小报告和小论文。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结构性思维,提升创新和综合能力。

3.创业启蒙实践模块

创业启蒙实践模块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且完成专业综合模块和创新特色模块的学生。针对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学生通过参赛项目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创业资源整合能力和方案制定能力。

通过教学有组织地系统地进行计划、营销、财务管理等创新创业的实践训练,模块内容包括组建创业团队、创业环境和政策、创业机会的评估和创业资源管理、撰写创业计划书等,中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基本组成,见表2。

二、与专业融合的中职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实践

笔者所在学校的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学生在课程培养中提升了创新创业素质,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优化教学过程,近三年学生获得了五项全国大赛获奖项目。

1.专业综合课程,注重分层分类展开项目教学

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兴趣、特长和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项目。在课堂上通过问题性、开放性、实践性项目,让有兴趣的学生锻炼思维和能力。例如,首届“挑战杯――彩虹人生”中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上海市特等奖的创新项目《环保型干粉保温砂浆》,其中创新的想法就起源于专业综合课。学生们分组调研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现状,有学生在调研上海电子交投有限公司的过程中,对废弃印刷线路板的处置方式产生疑惑。学生们为了解决问题,收集、整合、分析文献资料,提出了固体废弃物的新处理方式。

2.创新特色课程, 创设专业指导和交流机会

创新特色课程针对一部分有想法的学生。在课程中创设了不同专业学生间的交流,邀请企业专家和创业导师通过现场讲座,专家点评、热点问题指导和解惑。教学互动不仅强化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知识的吸收和应用,有效避免创业道路上的常见错误和弯路。还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得到专业指导教师的精心培养,并对其他学生带来联动效应,营造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例如,在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中获得上海一等奖的创业项目《海尔空气净化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学生在创新特色课程教学中磨合出一支独一无二的特色团队,材料专业的学生擅长产品技术方面的创新,电子商务专业搞市场营销,金融专业做管理财务报表。不同专业学生间的合作沟通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跨专业学习,树立多学科视野和团队协作精神。

3.创业启蒙实践课程,保证实验条件,鼓励不同专业学生组队参与大赛

通过创业实践课程,支持和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参加中职院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实践课程为学生团队创造机会去高校、去企业接触创新型实验室,专业实验设备。开发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例如,在2016年“挑战杯――彩虹人生”中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创效大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的创业项目《上海固废宝保温砂浆有限公司》就得益于产品的原创性。材料专业的学生在高校特色实验室分析产品抗压耐折强度、重金属成分,测试产品各项参数达到国家标准。学生团队在新实验条件下,接触到更专业的实验仪器和测试方法,拓展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为参与大赛打好基础。

三、小结

之,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职学校在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实效性、应用性,而创新创业教育是对职业教育的补充和发展。通过与专业融合的中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从而促进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红霞,李立明,李勇军.实践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0).

[2]胡红梅.分层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的构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

第4篇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近几年来,南京林业大学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通过适时调整办学思路,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教学监督体系,着力进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经济的发展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监督;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017-03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以及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许多高校把开展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发展的目标。学校如何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将创新、创业理念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如何突破课堂教学局限,将创新、创业思想契合到大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成为摆在高校面前事关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在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近年来发展迅猛,各种创新教育理念和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层出不穷,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和进步。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我校对教学管理进行优化、改革,不断探索和完善具有南京林业大学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它体现着人才培养特征,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也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集中体现,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提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需要在新的人才需求导向下迅速更新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2008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我校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实践环节加入了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要求学生必须修满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规定项目的6学分,方可毕业。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由“社会实践”和“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组成,“社会实践”为必修模块,占1学分。每学年末由学生本人提交证书复印件或证明材料,以班级为单位将材料交到学院后,由学院审核确认后记录学分。

2014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增设“通识教育平台”。通识教育必修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类课程、《军事理论》课程、外语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就业与创业指导类课程、《体育》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占12学分,要求全校学生必须修读2学分的生态环境类课程,经、管、文、法、艺术类专业学生须至少选修4学分自然科学类课程及2学分艺术类课程(艺术类专业学生须另选2学分其他类的通识选修课程),理、工、农类专业学生至少选修4学分人文社科类课程及2学分艺术类课程。通识教育平台选修模块由原来的6学分调整为12学分;并且增加了生态环境类课程,体现了我校办学特色;英语类增设了提高型选修课程。此外在专业教育平台选修模块增设差异化培养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选择。

2016年学校又适时进行了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1)在通识选修模块中增设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每位学生须至少选修2学分的创新创业类课程。我校从高校邦平台引入一批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课程资源,作为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包括《创新思维开发与落地》、《创业启蒙与案例分享》、《创业基本功与精益创业方法论》、《打造无敌商业计划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等,涉及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创业基本知识培养等。学生可根据自身时间在课程开放时间段内完成所选课程的视频学习任务、参与讨论和平时测验。线上有专门教师队伍负责为学生提供线上的导学、解疑服务。这种利用网j手段和翻转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强化了过程考核。(2)增设创新拓展平台。2016年我校对本科生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进行修订。首先,由原来的“素质拓展与创新”环节改为“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环节,强调了创新创业。其次,由原来的两个模块增设为三个模块,分别为“创新创业实践类”、“寒暑假期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类”,其中“创新创业实践类”、“寒暑假期社会实践”为必修模块,分别不得少于64学时和32学时。最后,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及成绩评定依托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Pocket University(简称PU)实施。借助PU平台学生可在网上提交申请,并上传相关证明材料,由学院在网上进行审核。这种网上审核方式相对以往的纯手工审核方法更加科学,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高校的正常运行必须建立在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之下。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时要遵循教学管理的发展规律,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并充分考虑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健全与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行为,教务处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对我校2012年版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和《教师手册》进行修订,编印了2015年版《南京林业大学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和《教师手册》。组织教学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学习规章制度,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师手册》,并开展系列培训。在学校试卷保存与归档管理规定的基础上,2016年各学院出台了试卷归档细则,对试卷材料要求进行详细说明,进一步加强试卷管理的规范性、合理性。2016年学校对课程考试提出了新要求,进一步规范教师阅卷方式。此外教师必须对成绩评定进行详细说明。学生成绩由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的依据是学生出勤率、课外作业、期中考试(测验)、课堂交流与讨论表现、项目报告等。终结性评价由平时成绩、期中(测验)成绩、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三部分构成,并要明确各项所占比例。

为帮助每一位大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大学学习,2016年我校教务处编写了《本科生学习指南》。指南涉及了绝大部分W生大学期间可能会遇到的学习方面的问题,可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大学生在读期间如遇到与学习相关的问题,可先查看指南中是否有相关的回答或建议。

我校修订2016版教学大纲,要求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每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特色课(不包括通识教育类课程)至少设置1个学时的创新创业类教育环节的内容。

三、建立科学的教学监督体系,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学校不断完善教学督导、考场巡查、学生评教、各类教学检查等教学监督与反馈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和校、院、系三级监督的教学管理模式,实施学生、教学督导组、专家同行、学院中层领导干部组成的“四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教学质量动态信息收集、分析、反馈系统,对全校教学活动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监控,有效规范了教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有序,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持续不断提高。

每学期,学校组织开学第一天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和期末考试检查等常规教学检查,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教学第一线检查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教学支持保障等情况;组织教学纪律随机检查。利用视频监控设备对教学纪律进行检查,并对教学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全校通报,有效促进了优良教风和学风的形成。组织校内专家对试卷档案、毕业设计(论文)等进行专项抽检。加大考试巡查力度,在每学期集中考试周实行校、院二级巡视的基础上,对非集中考试周的课程考试进行全面检查,并利用视频监控设备加大考风考纪管理,有效促进了良好考风的形成。利用毕业设计(论文)信息管理系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申请、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成绩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网络监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过程管理。每学期组织全校学生对所有理论课、实验课、体育课和实践环节进行网上评教。

为了进一步完善评教体系,力求做到学生关心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热心投身教学,通过评教真正发现教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改进教学。2016年我校对评价工作进行了改革。(1)评教指标体系改进。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维度,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过程制定了相应指标,学生针对各条评教标准在系统中点击相应等级,系统后台按照既定算法自动汇总评教成绩。(2)评教分数权重优化。考虑各学院的课程特点存在差异性,同时结合学院的工作实际,各学院可在学校的通用指标基础上增设学院的特色指标或调整通用指标的分值权重。(3)在学期中增加一次诊断性评价。原期中教学检查是发放纸质问卷调查表给部分学生填写,各教学办汇总,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学生反映的问题无法全部反馈给教师。现期中教学检查改由学生在网上填写“问卷调查表”,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对所上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任课老师可查看学生提出的建议,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综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适当调整。

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实践教学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始终把加强实践教学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切入口和突破口,学校为大学生搭建创新实践平台,构建国家、省、学校和学院四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多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项重大赛事中,学校学生均取得了优异成绩。我校学生在2016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喜获丰收,共夺得全国总赛区等级奖两项、优秀奖两项;江苏分赛区一等奖三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八项及优秀奖多项,共计获奖三十余项。2016年(第九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总决赛中,我校参赛队伍共斩获全国二等奖两项和全国三等奖一项。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连续四届斩获一等奖。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2014年学校成立水杉大学生创业园,新设立了“创客空间”,有六十多个团队入驻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80%以上注册了公司,提供创业实践岗位300余个。水杉大学生创业园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学校依托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引导大学生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推动创业实践,构建了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全方位拓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成立了学生职业发展协会、未来企业家协会等学生社团,定期邀请优秀企业家、政府官员、专家等进行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宏观经济形势等方面的讲座。2016年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入选团中央“千校千项”项目。我校“戏剧实现梦想”公益项目获得江苏省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最高奖项“特别荣誉奖”。2016年“创青春”速度中国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在我校成功举办,我校捧得“创青春”省赛优胜杯,四个项目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

五、结语

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为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应当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尽管我校在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仍存在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例如:需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通识类课程体系,加大力度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将教学督导评教、专家同行评教、领导干部评教等与学生网上评教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以避免单一学生网上评教产生的评教结果偏差,保证评教结果的客观、公正、可信,保护教师认真从教的工作态度和改善教学的积极性。今后,需不断探索与实践,不断改革与创新,严格管理,逐步优化,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尹新明,彭文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创新创业教育特色[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03):54-57.

第5篇

[关键词] 创新创业;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实训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4?0031?03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意见》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同时也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抓手。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并且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那就意味着从学生入校到毕业、从专业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训练、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等诸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根据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特点,首先应该在专业教育中挖掘固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元素,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其次,开发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第三,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第二课堂纳入学分考评体系。

一、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以专业教育为主,专业教育的实施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以不同性质的课程体系作支撑,因此,要想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那就不是简单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几门创新创业课程的问题,而是要在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和各类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类课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专业类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限选课等)、公共选修类课程(综合知识和素质类)和各类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组成。其中专业类课程以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教育为核心,公共基础类课程和公共选修类课程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载体,各类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类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训练平台。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不难看出,专业教育本身与创新创业教育从来就不是两码事,因为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养成以及社会实践训练,都是创新创业中不可缺少的,因此,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专业教育本身就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部分。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一些高校教师本身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学理念更多地停留在为了教学而教学、为了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的认知层次,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创新思维训练和创业意识的唤醒。更有甚者,从入职到退休,一个教案和讲稿可以贯穿职业生涯的始终,这样的教育者本身如何能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受教育者呢。因此,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从教师做起,只有全体教师树立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主动探索和挖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固有的创新创业要素,通过言传身教,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带着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而学习,为了职业生涯或创业生涯而学习,从而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只有所有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了环环相扣的、贯穿学生大学学习生涯的各类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才能切实做到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深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挖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固有的创新创业元素,落脚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上。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任何课程的设置,都有其特定的功用和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今后的职业生涯或创业选择做准备。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理念不明,教学目标不清,教学内容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不知所学知识为何用、能解决什么问题,接下来自然就是厌学、被动地学、为应试而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不外乎考完试就将所学知识还给了老师,很难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任何学科和专业的起源和发展,都离不开发现和创新,所以,学科本身的发展改革历程,专业的创建、完善和发展历程,都是很好的创新案例。如果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不仅就知识本身进行传授,还能够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视角讲解学科的发展,主动从所授课程中探索挖掘创新创业教育元素,并结合创业项目、创业大赛、创业任务、创新发明诠释所授知识的用途,指明知识对于职业、创业、创新的作用,同时将本学科最前沿和最新的发展动态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同时也将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

除了教学内容中要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也要从教学方法上尝试改革创新,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现行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素质和方法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不能靠单纯的说教,更多地是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感悟,通过切身感悟去领会。因此,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参与的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的使用。比如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头脑风暴、情境模拟、预设问题等方法进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验创新、创造的乐趣。还可以积极探索以项目为载体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通过项目教学法,训练学生的计划、执行、决策、总结等综合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另外,还可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QQ聊天工具、微博、微信、电子邮件、论坛等,提供课外咨询服务和答疑解惑,提升教师对学生指导的时效性和交流的便利性,藉此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1]。因此,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契机,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突破口。

三、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由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在培养某一专业领域的研究型或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更注重专业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即使在融入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后,也只是在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方法层面加强了引导和启发,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创新创业的结合上给予了更多的联系和相融,而在创新创业素质、知识和能力等的培养方面,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因此,开展系统的创业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课程化教学,开发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一驾马车上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应该既包括适用于各专业大类的通识性的课程,也包括与专业结合紧密的具有行业特点专业特征的课程。

目前我国高校开设较普遍的具有代表性的通识性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大致有:创业基础、创业管理、新创企业战略管理、创造学、KAB创业基础、SYB创业培训、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而与专业结合紧密的具有行业特点专业特征的课程,尚在艰难的摸索探究中,少数学校结合本校专业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比如,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就数字出版领域创业人才的培养,针对本校出版发行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新闻出版素养的提升开发了《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出版物营销》、《出版选题策划》、《出版项目策划》等课程[2]。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新创业课程还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实施差异也很大,因此,尽快创建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普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保证。虽然西方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早,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但是创新创业教育要本土化,因此,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创新,最终创建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具有行业特点专业特征的课程,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而通识性的课程,可以结合专业有选择地作为必修课或公选课开设,课程的设置一定要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有机融合。比如,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市场营销》是该专业的专业主干核心课程,那么在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没有必要再开设《市场营销》课程。再比如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虽然通过专业教育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管理能力、团队经营、人际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可能相对欠缺,而这些知识和能力,不仅是创新创业所需,即使在就业岗位上同样也需要,因此,在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可以选择那些与专业、就业相关度高的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必修课,比如《施工企业管理》等,其余作为选修课。构建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无论是作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其目的就是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既满足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同时,对于那些有着强烈创新创业欲望的学生,又达到了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供给。

四、将第二课堂纳入学分考评体系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从入学教育、军训到课程设计、课程实训、现场参观、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基本贯穿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些实习实训的安排,如果在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框架下,能非常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素质能力的提升。

除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外,开辟创新创业实践第二课堂,是创新创业教育落地生根的另一重要抓手。创新创业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是丰富创新知识和体验的重要途径。要使这一抓手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助推器,必须将创新创业实践纳入学分考评体系,以此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树立,从客观上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为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良好的生长土壤,由外向内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挖掘创新创业人才。学分的设置,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本着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原则,最好每个学期设置一个学分,这样,才能让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而不是昙花一现,了无踪影。

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可以通过参加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获得。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非常丰富,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比如团中央等单位主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和创业”挑战赛,中国发明协会等单位主办的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等;还有各类创新创业讲座和论坛;各类学科竞赛。另外,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进行创新发明专利的申报,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项目,,自主创业,取得职业资格认证以及其他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都属于创新创业实践的范畴。这些活动涵盖了专业知识的应用,创新创业意识的提升,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养成。因此,将第二课堂纳入学分考评体系,不仅是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的完善和补充,还是营造校园创业氛围、发现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将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纳入学分考评体系,考核评价重在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唤醒、创业精神的培养、创造思维的训练、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以及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锻炼上,而不是结果的成功失败与否。

总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需要全体教师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需要科学、完整、系统的顶层设计,需要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彰显和运用其固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元素,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第6篇

这场比赛就是由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大学作为指导单位,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北大科技园主办,创业家传媒承办的“2014‘创启未来’国际青年科技创业大赛”。

中关村核心区发力环保

伴随着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课题,为此2012年科技部与环保部联合了《蓝天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2013年北京市政府与科技部共同启动“首都蓝天行动计划”,同时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为此迎来了更大的发展契机,成为未来创业创新和投资的热土。

“创启未来”国际青年科技创业大赛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立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划和发起的自有品牌创业赛事活动。大赛每年关注一个热点创新主题,挖掘多个热点创新项目,支持一个热点行业创新发展。

今年创业大赛的主题是节能环保。大赛以创新为主线,设立国内赛场和海外赛场,引领全球新一轮创新创业趋势,为雾霾天气治理、大气环境改善、全球水资源利用、新能源产业等寻找更多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同时为创业者提供创意和项目展示平台、交流平台和持续成长的环境,打造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创新创意聚集区,发现新技术,让生活更美好。

本次参赛群体分为初创组和成长组,面向全球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个人和企业。整个大赛分为2场针对初创组,4场针对成长组的选拔赛,1场海外综合赛,晋级选手将参加总决赛。大赛3月20日在京启动,选拔期持续到5月底,6月25日举行总决赛。

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大赛将搭建一个导师帮扶和投融资对接的平台。桑德环境总裁文一波、仁创集团总裁秦升益、清华阳光总裁文辉等清洁能源、节能环保领域的知名企业家、专业投资人将担任本次大赛导师,青云创投、北极光创投、启明创投等20余个投资机构将参与本次大赛。获奖项目将获得创业导师的创业辅导、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基金、海淀的园区入驻优惠政策等奖励和扶持。

青年创业者的“蓝天梦想”

青年是未来。青年创业已成为新时代的代名词,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成为一个民族强盛不衰的强劲动力。梁启超在100多年就大声疾呼“少年强则中国强”。如果每个中国青年都怀有一颗科技强国的雄心、立下一个改变世界的壮志,把创业作为成长的路径,积极投身科技创新的实体经济创业中去,不但能够完美地实现自我价值,也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的贡献。

蓝天是梦想。环境问题已成为中国的热点话题。从PM2.5的频频爆表,到北京市7600亿的治霾决心,“环境保护”、“清洁能源”等充满“绿色”的词汇无不被社会关注。无论是蓝天还是碧水,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科技永远是第一推动力。作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海淀区雄厚的科技创新优势、持续不断的创新活力和众多节能环保的创新科技,在实施“首都蓝天行动”中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主力军的作用。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海淀与北京大学联合发起国际青年创业,交将节能环保确定为主题,正是响应了国家和北京市的号召,以实际行动为全力打赢这场环保硬仗践行自己的责任。

本次大赛进行了诸多创新,加强了与高校、中科院专家及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互动和参与,同时在赛制上也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创新:

行业内成功企业家担任导师,指导和选拔优秀的创业者,并为他们提供辅导和培训,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行业内知名的投资人担任评委,从资本的角度发现具有发展潜力的投资项目,并进行投资支持和创业指导;选手与导师、评委建立师徒关系,增进选手和导师、选手和选手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获胜选手获得专业创业训练营培训,通过参加黑马营培训、黑马会培训、北大创业训练营培训,获得创业筹备、企业融资、IPO上市等实战经验分享和学习,撬动行业上下游资源,匹配优质产业资源、人脉资源,构建成长生态链。

节能环保产业“蓝海初现”

近年来,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普遍关注,并迅速成长为推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全球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已从1992年的2500亿美元增至去年的6000多亿美元,年均增长率8%。

此次比赛自2月26日接受报名以来,已经受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节能环保行业企业的关注,尤其是一些初创企业纷纷报名参与。我们看到这些报名企业分布在节能环保的方方面面,例如废物回收、日常的各类生活用品、节能服务、新能源、电动汽车、环境检测及智能家居等。

从报名企业的地域来看,主要分布在19个省市,以北京为代表的华北区企业报名最多,占比达到43%,其次是以江苏省为代表的华东地区,占比为25%,排在第三的是华南和西南地区的企业,各占比为8%。

从企业成立时间上来看,创启未来2014国际青年科技创业大赛报名企业大多数尚处于创业初期,其中过六成企业成立尚未满3年,大于5年的企业占比17%。

从目前企业人数上来看,创启未来2014国际青年科技创业大赛报名企业超过八成企业目前员工低于30人,500人以上的企业占比1.89%。

尽管资本对环保产业关注度持续增高,行业也仍面临一些难题,如众多环保企业融资难,较高比重的市场份额仍由政府主导,企业数量众多,但多维持在规模以下,缺少骨干企业,资本对环保行业的信心仍然有待强化。

第7篇

“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以“催生多重效应,引领产业创新”为宗旨,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至第五届,活动参赛者众多,影响力广泛,已发展成为全国软件行业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顶级软件设计大赛,是全国软件产业创新的“风向标”。

与此同时,“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大赛也已成为产教协同的实践平台、引培并举的人才高地、创新创业的福地沃土、校企合作的桥梁纽带以及走向国际的业内先锋。累累硕果使得大赛的品牌效应集聚凸显。

“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以“催生多重效应,引领产业创新”为宗旨,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至第五届,活动参赛者众多,影响力广泛,已发展成为全国软件行业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顶级软件设计大赛,是全国软件产业创新的“风向标”。

大赛始终致力于正确引导高校在校学生积极参加软件科研活动,切实增强自我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科学、严谨的竞赛形式,为青年学子展示科研成果、展现创新实力提供了舞台,为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搭建了产学研融合平台。

五年以来,大赛始终秉承“政府指导、企业出题、高校参与、专家评审、育才选才”的方针,聚集了国内百余家软件骨干企业;囊括了包括全部985、211高校在内的千余所本科、高职院校;吸引了万余支团队,将近十万名软件、计算机专业学生参赛,帮助国家软件百强企业和江苏骨干软件企业解决共性技术难题59道。

五年时间,象征着一个阶段的结束,也预示着另一个阶段的到来。在这承上启下的第五年,“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在权威度、专业度、关注度和规模性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了高度认可。

现在,“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大赛已经成为产教协同的实践平台、引培并举的人才高地、创新创业的福地沃土、校企合作的桥梁纽带以及走向国际的业内先锋。累累硕果使得“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的品牌效应集聚凸显。

产教协同 共建实践平台

根据企业真实需求作为大赛出题素材,是活动的最大亮点。重点软件骨干企业所出的赛题全部来源于实际研发中的需求,能够更多地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弥补高校软件专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不足。同时,参赛学生提交的优秀作品,也直接给企业的研发提供了参考,促进软件行业的发展。据评审专家介绍,每届大赛均能涌现出一批高品质的作品,有些团队提供的解决方案已经达到工业级软件水平,可直接应用于生产生活。

其中,中科院团队的作品“聚焦搜索引擎”达到了工业级软件水平,赛后与Google签订了版权转让协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Do Men”代表队的参赛作品Do Note,自 2013年4月初在安卓市场、豌豆荚等上架以来,其应用下载量达到10万余次,并与深圳宇龙通讯有限公司展开了深度合作洽谈;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珠穆朗玛队所使用的单亲遗传算法经Tsplib数据测试,已达到世界先进算法水平。

校企合作 搭起桥梁纽带

大赛自启动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高校与企业的有效合作。自第二届大赛决赛起,大赛组委会每年举办产教互动活动,为企业与高校牵线搭桥,并促成中航信、用友、国瑞信安、南京联创等企业与北航、北理工等多所高校签订校企深入合作意向书。

同时,也有数家软件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了实验室,制定人才培养合作战略和开展科研项目合作。

例如,中航信与北航联合建立的实验室已正式挂牌;用友集团与北理工确定人才联合培养方案;南京联创集团与东南大学也在科研联合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神州数码与北航计算机学院携手成立“网络联合实验室”。

国内软件骨干企业与众多学校达成合作意向,并进行深入交流,不仅彰显了大赛的桥梁纽带作用,还凸显了赛事对创新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满足企业、人才双向需求

“搭建就业意向平台,实现企业与优秀软件人才的无缝对接”一直以来都是大赛组委会的核心工作之一。每届大赛组委会为众多软件骨干企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有些选手已经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带领团队开发项目。同时,也有很多团队的项目签约投融资机构,进行孵化和研发。

大赛的平台效应,在满足企业吸纳软件人才,补充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使得软件专业学生有了更多的职业选择。唯才是举,量才适用方能发挥人才的最大价值。

在首届大赛中,200多名决赛选手与骨干企业签订了意向就业协议书,当年参赛的选手现已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带领团队开发项目。第二届大赛决赛同期组织的企业招聘会上有近300名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意向就业协议书,仅宇龙酷派一家企业就收取简历180多份。

另外,参加过大赛的北京工业大学崔健、北京交通大学周岳骞分别被百度、微软录用。不仅如此,第四届参赛选手周成林目前就职于江苏国瑞信安科技有限公司,任软件研发工程师一职,并担任了第五届大赛的企业评审老师。

紧跟时势 成就创新沃土

大赛吸引近万名师生热情参与,在全国形成了大学生积极参与软件设计、投身软件行业的热潮。历届大赛也产生了众多优秀项目和创业团队,部分项目已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较大的市场应用价值。

为有效连接技术、产业与资本,为参赛的优胜团队提供资本对接及科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指导,大赛组委会决定以大赛平台为依托,组织针对优胜参赛团队的“创业投融资对接会”,邀请知名投资机构为参赛师生提供创业咨询和投资孵化服务,同时也为投资机构搭建挖掘和遴选优秀创业项目、团队的平台,促进双方资源有效对接,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发展氛围。

创业投融资对接会顺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要求,开创了国内同类赛事的先河,吸引了和亨资本、毅达投资、万马资本、瑞华创投、微软创投孵化器、盛宇创投、赛伯乐绿科集团以及启迪控股等数十家国内著名创投机构参与,数百支优秀团队和作品进行路演角逐,现场促成了投融资机构与优秀创业队伍达成合作意向,得到了参赛队伍、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多方的一致好评。

其中,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的上前后团队的“基于微信平台智能校园管家”这一作品被江苏苏豪投资有限公司孵化,目前该团队已创建悟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来自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尚wifi团队的“移动端无线WiFi侦测及位置分析软件”已被江苏国瑞信安孵化研发;湖北民族学院 DrawSun团队的作品矢量图形(line和circle)在非自交多边形边界中的裁剪显示被IDG资本投资研发。另外,还有众多的赛事作品被投资孵化。

可以说,创业投融资对接会真正促成了作品与市场的无缝对接,迈出了作品商业化的重要一步。

第8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内涵及背景

创新创业改革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创新带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同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战略,旨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根本。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一)创新创业教育长期缺失,思想意识不强与实践脱节。我国的现阶段教育体系中,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创新培养还远远不够。大学毕业生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较深,经历了从计划分配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再到自主就业、自主创业阶段,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理解不够深入。其次是人们对职业的认识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对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不认同。

(二)教学方式单一,针对时效性不强。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生缺少创新实践训练的问题就一直存在,由于应试教育的结果,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对现有知识传授,学生缺乏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加上高等教育基本以专业为主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了解比较多,对跨专业的知识缺乏了解,综合能力不强,应变能力不强,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三)校园文化建设未能实现广大学生的社会化,实践平台短缺。大学生的社会化是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个必经之路,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既是目标又是手段。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并不是太乐观,尽管很多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类的相关课程,但大多是纸上谈兵,重理论轻实践。个别学生参与到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但相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三、校园文化建设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分析

(一)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无机专业微信公众号促成大学生创业鲜活化。将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能力作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之一,引导“学优而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表彰学生开展高水平创新,从事高层次创业,打造品牌学术活动和创新创业社团,举办高层次创新创业论坛,充分运用学院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加强创新创业典型案例的宣传,分享创业典型人物在创业过程中的小故事,评选 “创业示范团队”,全面展现优秀创业学子的创业经历、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和心路历程,以典型和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

(二)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班”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常态化。通过专业设置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大力开展创新创业素质课堂的教育活动,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大赛、创新大赛、创业讲座、创业实践协会、科学类社团、挑战杯大赛、创业竞赛及创业设计活动,改进学生评价机制,使广大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产生自我认同。

(三)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果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一线辅导员教师更应抓住校园文化这个载体,和思政人员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咨询讲座、资源共享、分享交流活动,提高全体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的认识。通过多种方式让师生明确,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要,是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实现广大师生从了解认识到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并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中来。

(四)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利用科技园,为“双创”形成保驾护航。提供一定的创新创业场所,如校园创新创业园等物质文化环境,实现大学生学业专长与创业设想理念的无缝对接,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从场地、经费、人员给予帮助。开展创新创业文化节、创业精英挑战赛、创业先锋推介等主题活动,鞍钢企业家论坛、学子创新创业论坛、创业座谈会等交流活动,励志电影、 歌曲、书籍放映和活动,创业征文、创业作品征 集等文艺创作活动,企业参观、校企交流等实践活动,最终实现创新创业文化进学院、进班级、进宿舍、进头脑。

项目名称:本文系辽宁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园文化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C2016275。

作者简介:

李想,辽宁科技大学。

刘子源,辽宁科技大学。

王书菲(1981-),女,辽宁沈阳人,汉族,辽宁科技大学,讲师,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参考文献:

[1]雷家X.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科技,2007.

[2] 李佳.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中国高校科技,2012.

[3]徐生林.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高教,2013.

[4]邱洪斌,高文祥,姜重然援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

第9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是富民之道、强国之策,也是稳增长、扩就业的重大举措。当前,创新创业被定位的国家战略高度前所未有,国务院先后22份相关文件部署和推进创新创业。创新驱动越来越成为国家命运所系、前途所在。其中,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模式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新引擎。在国家部署创新型国家战略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力资源是“大创新”格局下的生力军,这当中,电子商务专业更是在“互联网+”模式创新创业中优势明显。而作为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高校究竟应该如何着力电子商务“互联网+”模式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仍然非常小,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走得异常艰难。培养“互联网+”创新创业型人才一是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把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二是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竞争意识和生存能力,将专业知识和创业实践相结合,三是有利于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现状和问题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中目标定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保障体系存在不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问题[1]。

2.1培养目标中创新创业定位模糊

电子商务专业是随着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开设的一个新专业,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处于摸索阶段。同时,电子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互联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文/喻文丹商务是一个涵盖计算机技术、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跨学科的专业,在倾向于重计算机技术还是重营销上,各个学校的偏重点各有不同。然而,许多高校在解决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应用性问题、适应性问题、个性化问题和综合性问题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之时,却对创新性问题有所忽视,没有将创新创业提升到全新的战略高度[2]。培养目标当中没有重视创新创业问题,培养出来的人才既缺乏创新创业观念,又没有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学生在毕业时想创业却无从下手,或者盲目创业埋下极大的失败风险。

2.2缺乏创新创业课程

由于电子商务是跨学科专业,所以目前很多高校课程开设得比较杂乱,将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和营销类课程按一定比例简单堆砌起来,缺乏知识体系。而高校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更晚,大多数院校创业课程开设得很少,一般仅一两门课程且经常作为公共选修课或者第二课程形式存在,甚至有的只有一两场讲座。由于创业课程的课时很少、选修课性质特点等原因,创新创业并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而在已开设的创业课程当中,一般是针对所有行业的创新创业案例泛泛而谈,没有对电子商务“互联网+”创新模式开设专业的创业课程,没有将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之间的联系搭建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无法实现专业理论学习到创新创业实践的跨越。

2.3创新创业型师资力量薄弱

“互联网+”创新模式人才培养中创新创业型师资团队是关键。但是,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出现的时间不长,所以国内各高校的专业教师基本不是出身电子商务本专业,大多是从计算机专业或者经管相关专业转型而来。很多老师都是学校毕业之后就直接进入高校从教,缺乏参与企业电子商务建设与管理、互联网创新创业的经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边教边学。创新创业的案例教学来源只能是书本或网络,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

2.4创新创业实践环节不到位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电子商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多数高校设置了实训室、实验教学系统等,但多停留在演示示范阶段,学生仅仅只能通过“看”了解一些实际过程,而没有实际动手“练”,所以很难深刻地领悟和体会真实过程。而真正的投身市场经济的创新创业实战演练机会更是凤毛麟角,实践锻炼往往止步于课堂操练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很难落到实处。

3、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多局限性[3],其培养的学生是“找饭碗”,而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要学会“造饭碗”。

3.1培养目标面向大学生“互联网+”模式创新

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模式创新精神和创业观念。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格局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作为既懂互联网又懂经管的跨学科人才正是“互联网+”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同时,创新创业又是推动大学生就业的最强动力。因此,要将“互联网+”模式创新创业融入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理念。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更是在“大创新”格局下要凸显出“互联网+”跨界创新创业的优势所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互联网+”跨界创新精神引导和创业能力培养展开。

3.2科学合理地设置“互联网+”创业课程

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将“互联网+”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到所学的专业课当中,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启发创新创业思维[4]。此外,将创业课程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在原有的通识的创业课程基础上,结合电子商务专业所学的技术和营销类的核心课程,开设综合专业与创业的“互联网+”类创业课程,重点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基于互联网的跨界创新创业思维。让专业课所学的知识在创业课程中活学活用起来。同时,为弥补在职教师的实战经验缺失的不足,可积极聘请创业高管作为“互联网+”模式创新创业的特聘专家教师,讲授互联网市场创新创业的真实的“得与失”,引导学生对认识创业思考创业。

3.3落实“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项目

“互联网+”模式创新创业实践必须是全面的、综合的、整体而系统地进行。1)构建校内实践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教学实验系统、搭建电子商务实训室,主要满足零基础的学生起步教学需要以及创新创业精神的启蒙,实现从书本到实践的第一步,让学生多操作少观摩。对学生的操作要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从而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2)搭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搭建与真实市场经济相连的教学实践基地是让创新创业从书本走向校内、从校内走向市场的重要步骤。让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接受市场的考验,让学生真实地去发现市场机遇和认知市场规律,从理论走向实践。3)以赛促学、赛学相长。市场的竞争是激烈而残忍的,因此让学生投身竞赛体验竞争、以赛促学是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个创新创业的黄金时代,鼓励学生参加诸如“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创意”三创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文化创意大赛等各种创意赛事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优秀的创新成果还可以获得创业启动资金,通过比赛实现“互联网+”模式创业直通车。

3.4鼓励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校自主创业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电子商务学生在校启动自主创业,落实政府创新创业鼓励政策,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提供配套支持。1)创建创业导师机制为自主创业提供支持。认真甄选并建立创业导师团队,创业导师可以由创业高管特聘教师或者双师型教师担任,自主创业的学生可选择一名创业导师主要对自己的创业计划和实施过程进行指导。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深入了解创业过程[5]。让学生在完成课业的富余时间,积极思考创业项目并进行“创业试水”,在创业试水过程中自主创新和实践。2)建立创业基金。将政府创业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建立创业基金专门支持创新创业。对创业试水取得一定发展的项目提供创业基金支持。用创业基金为创业试水项目进一步成长成熟提供一定的资金帮助。同时,对发展潜力较大但所需资金较多的创业试水项目,可协助学生寻求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3)“弹性学分制”下引导理性休学。国家允许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引起热议,对于大学生究竟是否延迟毕业年限进行创业众说纷纭。“弹性学分制”中休学创业取得创业学分是一大创新举措,重在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创业实践。然而,盲目的休学创业必将带来失败的恶果。为最大程度减小大学生创业风险,对于前面提到的创业大赛中获得肯定的项目以及自主创业试水成功的项目可支持休学创业获得弹性创业学分。并且在休学创业期间,由创业导师团队和创业基金提供创新创业发展的配套支持。

4、小结

第10篇

(江西九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5)

摘 要:经管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策略包括政策与制度保障、环境建设及氛围营造、课程体系和师资建设、在创业素质和能力拓展。本文对江西九江学院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 :经管类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D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149-01

收稿日期:2015-06-15

作者简介:阮值华(1979-),女,汉族,江西吉安人,硕士研究生,高校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

自2009年11月开始实施《商学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方案》,经过数年的积极探索,江西九江学院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塑造了如“孔明灯大王”刘鹏飞、“网络饰品第一卖家”刘伯等一批创业典型,形成“义乌创业模式”和“柯桥创业模式”,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等近50家新闻媒体对我院创业教育做法和学生创业事迹进行宣传报道。本文对江西九江学院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分析,以供其他学院借鉴。

一、经管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分析

1、《创业学》课程进行渗透

《创业学》课程进行渗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的渗透:第一阶段主要针对市场营销和营销与策划专业开设《创业学》;第二阶段增加在电子商务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开设该门课;第三阶段就是在全院各专业开设《创业学》。在这些专业开设该门课程,一是要在理论教学上使学生理解和把握创业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创业素质;二是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发现商业机会、选择和评估创业机会并能撰写创业计划书,真正提高学生创业实践能力。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和合理教学实施使学生积极进行创新创意思维,积极投入到创业实践中去,有利于学生增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2、专业课程中进行渗透

2012-2013年,组织教师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8项。从2008年以来学院鼓励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抓住网络营销的发展机遇,利用淘宝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自己的网上创业梦想。

3、第二课堂渗透

将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纳入大学生第二课堂中,不仅能完善和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活跃课外活动,且能弥补第一课堂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学生由学知识到用知识实现创业能力的转变,努力增强第二课堂活动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实效。

二、经管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分析

1、政策与制度保障

学院积极创造条件,加大与创业相关的经费投入,强化创业硬件设施建设,为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成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设置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设立创业教育专门机构,将有经验的专业老师选调充实到就创业指导中心,专人专职负责创业教育工作。

2、环境建设及氛围营造

加大与创业相关的硬件建设,为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设施保障。为此建立商学院创新创业实训室、创业训练活动教室等场所,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专门实训场所。

3、课程体系和师资建设

商学院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在相关专业开设《创业学》、《创业意识教育实训》、《创意思维》、《商务谈判》、《运营管理》、《新产品开发》、《营销战略》、《公共关系管理》、《零售管理》等课程并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将“校内外创业实践”、“学科竞赛”纳入专业能力拓展学分,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4、在创业素质和能力拓展

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分类设置创新创业训练板块,如电子商务专业进入实验室实施为期两个月的“淘宝营销实战训练”;推广行校企合作的实训体系,营销类专业学生进入九江伟伟食品有限公司实习基地进行以现场销售为主要手段的“专业综合实习”;选拔高年级学生赴义乌实习基地和校友企业进行“创业意识教育实训”等。2009-2014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与模拟经营大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等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设计大赛29项。参赛学生获得团体及个人奖项85项,指导教师获奖21项,学院获组织奖6项。在我校主办的“挑战杯”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江西赛区的比赛的7支队伍中我院有2支代表队。

参考文献:

[1] 彭华涛,王敏.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的试错机理——基于

群体案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08:1228-1236.

[2] 武芳冰.大学生自主创业模式探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第11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 实践活动 管理 运行机制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205-03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大学生在创新能力和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是教育部质量工程、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进行的积极探索,已经成为教育部积极倡导和扶持的展示高校教学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舞台[1]。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相关部门应从新的高度、新的角认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的重要意义,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活动作为培养实践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要为实践、实习工作注入活力,实践、实习工作要为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提供平台,要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教师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工作的成效[2]。目前,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无法满足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开展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拟从该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际出发,以管理、教育体系为切入点,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及运行机制进行探讨,以期推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发展。

1 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机构

1.1 组织机构及管理体系建设

为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运行,该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指导委员会为核心的监督管理体系。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担任,成员由教务处、学工处、校团委、科研处、国资处、财务处、人事处、研究生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践活动,制定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学校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主要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项目及实施方案的论证、项目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工作。各二级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工作组,工作组由二级学院院长任组长,党总支书记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团总支书记、专业教师为成员,具体负责该单位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组织、项目申报与实施。学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督促二级学院开设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关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类课程;负责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进行评定、审核和技术监督。

1.2 制定实施管理办法,完善教育体系建设

学校制定了泰山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活动管理办法》《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大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竞赛项目管理办法》《实践创新学分管理办法》等多项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学生创新和创业活动的立项、申请、审批和经费管理等各项程序,支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教师和学生。学生在各类评奖评优时获得相应加分。对指导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教师,学校根据其指导项目的时间、项目内容计算其指导工作量。学校将定期组织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评优工作,被评为优秀项目的学生及指导教师,学校将给予表彰奖励。学校还将继续出台课程建设、学生选课、考试、成果认定、学分认定、灵活学籍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全面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着重加强管理学、市场营销、沟通交流等方面的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选聘一支由就业工作人员与专业教师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并定期进行创新创业相关教育与培训,鼓励团队人员考取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全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作为有效补充,选聘创新创业成功企业家、校友等先进典型担任客座讲师,以自身经历丰富教育教学内容。

(3)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创新创业理论学习、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延伸,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大力组织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者俱乐部、创新创业沙龙等社团,积极参与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见习等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利用传统方式、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做好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宣传报道和学习交流、互动促进等工作,确保学生及时了解该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相关情况,主动为参与项目的学生提供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要积极为参与项目的学生团队及个人免费做好提供实验场地、设备以及技术等服务工作。

2 扎实稳健的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

2.1 积极组织申报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立项项目

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旨在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创业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3类,面向本科生申报。

该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制定并完善了《泰山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和《泰山医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学校划拨专项资金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的实施。近3年来,该校有438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国家级立项。438项创新训练项目获得立项是泰医多年来实施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成果体现,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2 建立创新创业孵化中心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载体,应着力加大建设力度。学校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际出发,积极组建一批高标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并设立创新创业扶持基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条件,最大限度的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可以同时容纳2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入驻孵化中心[2]。孵化中心根据入驻团队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创新创业培训、政策咨询、指导服务等工作;邀请校内外教授、工程师等专家为其提供技术、管理以及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咨询,并不定期举办各种专题讲座。中心免收入驻单位的房屋租赁费,提供必要的办公设施,并补贴水电费。目前已有12个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孵化中心,涉及生物科技、网络信息、电商、旅游等行业。孵化中心还将依托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和培训活动为入驻团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积极协调解决启动资金投入、资金扶持等工作,加快项目与资金的对接,推动和加速孵化过程。

2.3 校企联合,成立创业联盟

该校地处泰安市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学校积极主动和泰安高新区中国泰山高端人才创业基地联合,参与成立“泰山科技・高校创客联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链条式服务平台。客联盟将以政府引领、企业搭台、市场动作的方式为创客提供多项“保姆式”服务。联盟成立后我校依托泰山科技公司创建的省级创业示范基地、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省级信息服务平台、省级众创空间、泰安创业大学实训基地等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联合其他驻泰高校的创新创业资源,为该校学子打造全要素的开放式的综合创业服务平台。联盟成立后已实现该校学生与企业、创业与就业、孵化与投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借助校外资源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等服务,为他们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创业条件,让“互联网+创新、互联网+孵化、互联网+就业、互联网+……”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得以建立与融合。

2.4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该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如1989年启动的由、中国科协、国家教委、全国学联主办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1993年启动的由原国家教委和相关部委或学会联合倡导,在全国高校开展的电子设计、数学建模、机械设计和结构设计4大学科性竞赛,以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安全设计大赛)等全国大赛;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大学生化工过程实验技能竞赛、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等省级大赛;以及泰安市“高新杯”创新创业大赛暨全国创新创业选拔赛等市级竞赛,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2015年10月由该校承办、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主办的“泰山杯”大学生医学影像技术实践技能大赛,更是展现了该校竞赛组织工作能力和学生参赛水平[4]。大赛邀请了长江大学、大理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阳明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参赛,开辟了高校在医学影像技术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的新途径。在技能竞赛中,该校获得团体特等奖;在科技创新项目答辩中,该校、香港理工大学获得一等奖。

2.5 建立健全表彰奖励制度

学校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在全校范围内表彰奖励。2015年12月,学校专门召开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对近3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和表彰。会上,学校领导宣读了《关于表彰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先进集体、优秀指导教师和先进个人的通报》,表彰了在近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6个先进集体、52名优秀指导教师和34名先进个人。受表彰的先进集体代表、优秀指导老师代表、先进个人代表先后作了典型发言。他们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和个人工作实践,回顾了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历程,分享了在创新创业中的心得体会,畅谈了下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打算和想法。校领导就进一步加强该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一是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牢固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协同育人、着力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4个方面着手,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学校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使创新创业成为广大师生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形成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人才辈出、创新活力迸发的生动局面;三是统筹谋划、稳步推进,将深化创新创业教学改革落脚到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实践上。要加强统筹规划,整体协调推进,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目标明确,评价科学,责任落实;要营造浓郁氛围,完善工作体制和激励机制,通过体制机制驱动,不断激发创新创业工作活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形成创新伟大、创业光荣的舆论氛围和价值取向。

3 结语

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及运行机制应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核心,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建立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实践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构筑“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大力组织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者俱乐部、创新创业沙龙等社团,参与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见习等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努力开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于斌,颜贤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9):30-32.

[2] 袁瑜,顾永东,陈红喜.大学生创业协同创新平台的建构机理和运行机制研究[J].职业指导,2015(11):22-26.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营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236-03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专业的营销人才,但是现在频频出现了用工难,一方面企业招聘不到合适、专业的人员,新招聘人员学习能力差、创新能力差;而另一方面,很多毕业生因为缺乏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在应聘的过程中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2015]36号“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的作用,对当前高校如何开展创新创业也做出了指导性意见。在此环境下,我们进行了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希望从思想上、方法上、课程体系上、环境上彻底改变传统的商科人才培养,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转变思想

任何创新首先都是思想的革新,我们要从根本上理解创新,用一种新的思维、新的方式来进行新时代的人才培养。

(一)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要从意识、思维和能力等三个方面进行培育,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将创新创业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学生入校到毕业、从素质教育到专业教育、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学历、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程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创新。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营造职业环境,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能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目前我们高等职业教育以专业教育为主,专业教育实施依据是人才培养方案,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以不同性质的课程体系作支撑。因此,我们为了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需要构建一个能充分体现创新创业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指导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改革、引入创新类课程、培养创新师资、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讲座、报告等系列活动,鼓励老师和学生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去。我们初步构建了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见下图:

大一的人才培养以意识、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主;大二重点以专业知识、专项技能的学习为基础,进行创新突破;大三则以知识的多元化融合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营销专业在夯实专业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创新、创新活动、创业教育、创业大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分置换的方式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创新方法

(一)培育师资力量,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稳定发展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创新创业工作顺利开展的核心所在,而高职院校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开展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1.送自有教师外出培训。通过送专业老师、基础课老师外出参加创新类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创新素养,保证各个层面的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利用创新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学院通过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事业单位挂职制度,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培训教师,这对老师们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3.进行师资队伍激励。通过制订有相关奖励条例,鼓励优秀教师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创业活动中来,逐步形成一支稳定的、热心于创业教育的师德高尚、创新意识浓、团队意识强的专职师资队伍。

4.引入企业、行业师资。学校还可以通过长期聘请校外创新创业教育专家、知名学者和企业家来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并指导创业活动的开展。

(二)创新教学方式,焕发课堂光彩

1.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课,大多因为我们的老师仍然舍不得“离开”讲台,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下也没办法引起兴趣,传统的课堂讲授、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示范模拟教学法必须进行革新,使其焕发新时期的光彩。例如PBL教学法的使用,就将学生放在了课程主导的位置,自己找问题,自己探究,自己解决,教师只是一个引导作用,能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

2.教学手段的创新。营销专业的老师们应该熟悉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能充分利用技术环境的改变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性。微课、幕课,我们要尝试;一些教学平台、APP我们也学会使用。例如,“课堂派”这个免费平台,学生提交作业、老师给学生推荐资料、老师和学生的讨论交流等等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完成,学生的实训都可以通过平台的GPS系统来跟踪。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手段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后沟通。

(三)创新考核方式,让考核过程化、动态化、竞争化

传统的试卷笔试的考核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营销专业再采用“一考定始终”的做法,或者简单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应该对考核方式的革新有三点建议。

1.考核过程化。专业课可以实行过程考核,对于整个学期的不同学习阶段和完成的项目情况,可以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的考试形式。这样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2.考核动态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容还可以根据企业实际业务的完成情况来考核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企业师资也可以参与考核。

3.考核竞争化。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还可以通过专业技能大赛来进行检验。例如:有的学校采用的“营销实训大赛”、“创新营销策划大赛”、“营销技巧大赛”,很多学校和地方都有的“创业计划书大赛”,教育部组织的营销技能大赛等创新创业类专业技能比赛,通过课赛结合真正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始终、落到了实处。老师和同学们通过参加比赛也进一步启发了创新思维,提高了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营销各个专业一直是和市场经济高度衔接的专业,对知识的需求度和人员的培养都有很强的多元性。尽管各个学院目前都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很多课程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专业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现象还存在,部分课程的教育缺乏先进性和前瞻性。营销专业要如何优化课程结构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本文提出三点建议:

1.优化课程体系。营销各专业都存在各门课程之间交叉、重复的现象,这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体系时首先进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科学处理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满足学科知识的互补性、连贯性、层次性和学习的渐进性。一方面,我们将课程交叉重复的内容整合,重新梳理课程内容,但同时又要通过课程内容的梳理来淡化课程的独立地位,让学生明确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课程的紧密关系。另一方面,因为现在的学生思维灵敏,喜欢动手,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程的设置上多一些能力训练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老师上课的说教,以学生为主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经验,这样对知识的记忆力会更加深刻。

2.创新教学内容。为了让传统课程焕发新的活力,专业老师一方面可以引入一些创新类资源与原有课程融合。例如,可以引入“先天特质沙盘”与“消费心理分析与应用”课程融合,学生通过沙盘训练提高了自我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在进行消费者心理分析时会更加准确,沟通更加通畅。这样将原有课程改革成了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类课程,促进了多元化知识的交流,也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学生的创业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在课程中也可以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对接,例如我院“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我们能根据企业的真实业务要求来设计教学和实训内容。

3.企业参与教学。企业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到教学,再到考核均能参与。大二的专业课主要是工学结合,任课老师指导学生根据企业真实业务来完成实训,企业师资参与部分实训。大三的专业综合实训则可以由企业师资和专业老师共同指导,以学分置换的方式来完成,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岗位上跟岗实习,将综合实训的项目置换成企业的业务,最后的教学评价由企业占80%、专业老师占20%的方式完成。

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融合

我们希望通过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来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吸引更多的老师和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从而从思想到行动都能真正实现创新。

1.校园环境职场化,构建新型的校园物质文化。为了给学生提供真实和模拟的职场环境,可以将企业真实工作的布置、设施等复制到校内实训室上,增强学生的职业感;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完成实训任务时统一着装、佩戴工作牌,让学生上课犹如到企业上班,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变为对员工的要求。

2.引入优秀企业制度,提升和完善学校制度文化。一方面,营销专业的专业课上可以按照公司的组建方式组建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模拟公司,在学习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习惯以及善于与他人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中也可以安排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实习实训,让他们感受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在工作中逐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职业素养。

3.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特色活动,促进校企文化的互动和交流。(1)邀请优秀的企业一线人员进入讲堂,为学生开讲座、讲授专业课、指导实训,对学生进行诚信敬业的职业精神教育;(2)组织已毕业就业学生回校和在校学生交流,激励在校生树立目标,奋发图强;(3)将学生的第二课堂与企业职工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比如和企业联合开展篮球赛、文艺晚会,通过活动拉近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距离;(4)举办由企业冠名或赞助的专业技能大赛。参赛项目、要求、评委均来源于企业。学生通过参加比赛,深入企业调研,使之作品更符合企业要求,学生也通过这个过程对企业对市场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建设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战技能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还要增加投入和改善软硬环境,这需要组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我们学院的具体做法一是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建成了“营销人才创新创业公共培训中心”,现在已经推出了一批创新课程资源,与传统课程实现了完美融合,教学效果非常好。二是校企合作企业支持学生在实习、就业过程中创业。我们有部分学生在企业就业中,在企业的支持下有自己的创业项目,实现了边就业边创业。三是在成都市政府的支持下,国际商贸城成为我们的首个校外孵化基地。

五、结束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式下,营销专业要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必须通过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观念,从人才培养目标上认识创新创业教育、从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从课外活动的开展上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教育质量,迈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步,使学校人才培养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姜锦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12).

[2]王祥翠.基于“大商科”理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8).

[3]周赣琛.论高职院校商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Marketing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Li

(Sichuan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Trade,Chengdu,Sichuan 61113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