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理程序的概念

护理程序的概念

时间:2023-06-02 10:00: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程序的概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护理程序的概念

第1篇

关键词:护理;护士;毕业设计;指导

反思性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美教育界兴起的一种教师培训理论。我国学者熊川武采撷众家之长,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不断研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1]。通过指导123级大专护理班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发现学生撰写这个毕业设计论文时,非常艰难。所有的指导老师感觉特别辛苦,毕业设计的内容学生在校都学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现问题,是“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

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下文,对高职院校123级学生毕业之前要求撰写毕业论文。护理学院护士班学生毕业设计的论文题目是“护理程序在护理患者中的应用”。护理程序是指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促进和恢复健康为目标,科学地确认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有计划地为护理对象提供系统、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护理工作方法[2]。护理程序分为五个步骤,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通过指导123级大专护理班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发现90%的学生对“护理程序”的概念不明白,步骤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们应该要反思。2012年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学生开设了《护理学导论》这门课程,课时为26节,其中“护理程序”这一章课时为6节课,而“护理程序”的内容都是有关患者病例的具体临床表现、反应及护理。因此存在的问题是:①对于没有医学、护理和临床基础知识的新生,开设这门与临床相关的科目,为时过早,给师生双方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且课后学生没有实践和撰写,所以她们也很难记住护理程序的内容。②护理学生于2014年4月-2015年1月下到各临床医院实习,据学生反馈医院里的带教老师没有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和步骤指导学生实习,学生在医院里也没有系统的实践过“护理程序”的工作模式,所以她们对“护理程序”的概念还是很茫然。

二、尝试改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对学校老师和临床带教老师而言,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2015级学生马上就要入学,新的教学又要开始,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共同反思。教师个体反思更多的是个人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如果能与同事进行磋商,共享反思,教师之间便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3]。尝试改进是在搞清了教学的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中,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例如,“护理程序”中的“护理诊断”是教学中的难点,每一个患者疾病的症状、反应不同,护士提出来的“护理诊断”就不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①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护理学导论》这个科目原本属于《基础护理学》的前部篇幅,但因为牵涉理论的部分太多,所以将其分为两本书编写和开课,但其中“护理程序”这一部分内容属于临床学科知识,学校可否考虑延迟到第二学期开《护理学导论》这门课,待新生接触医学基础知识后再来学就容易学懂,学习这一章的内容课时计划适当调整增加。②教师悉心与学生沟通。例如,学完这一章后要求学生写一个完整病历的护理计划,规定时间上交,作为平时成绩计算,批阅完学生的作业后再反馈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方面进行分析,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从而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我们也可以通过当堂提问、随堂学习以及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③学生进入临床医院实习,在实纲里面提出要求:医院带教老师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模式指导学生实习,通过对患者的全程亲身护理学生才能理解“护理程序”的概念,才能真正懂得评估病人从哪方面开始,护理诊断怎样提合适,护理计划怎样制定合理,护理评价什么时候开始,护理记录那些内容,学生只有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当中去才能真正的掌握。总之,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多方位反思,加强教学的改革,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论文撰写难度和老师的艰辛,提高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作者:龙亚香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1999,10.

第2篇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重要性、主要内容以及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程序与方法;指出了护士学习理论知识在高校护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护理;高校;教育;健康

1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程度总是在不断深化。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中提出了人类健康的“三维观”――“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和精神的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良好的完满状态”。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有关文件中对这一定义又进行补充,认为健康应包括4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以及思想道德健康。健康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的教育活动,本质上是种干预措施。

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综合应用学科,社会的需要以及专业自身的发展,使得护理健康教育成为了护理学专业最受瞩目的学科之一。高校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它以校区医疗部门的护士为行为主体,以高校全体教职工及学生为服务对象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护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按教育场所可分为: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家庭护理健康教育。按目标人群可分为:儿童护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护理健康教育,妇女护理健康教育,老年护理健康教育等;此外还有按教育目的或内容进行分类的方法。

2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护理健康教育的人群特征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高校的教职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的压力较大,大脑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很少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教职工的健康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久前,省教育工会对我省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报告显示,仅有不到10%的人处于基本健康状态,20%的人身体有疾病,而其他70%的人均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意味着高校教师的平均健康状态处于一个相对危险的状态,一旦受某些不良因素影响,如:过度疲劳、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紧张、营养不良或心里不安等。均可引起疾病突发。这样不仅妨碍了个人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科建设和发展也有影响。护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教与学,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从而使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通过有效利用现有的卫生保障资源,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防患于未然。因此对高校教职工进行护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

3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上文提到的教职工健康状况调研显示,我省高校教职工一般从40岁开始就会出现心血管疾病。而消化系统的疾病更是从30岁以后就开始有明显增加。而且省内大部分高校教职工均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根据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3.1 饮食指导:合理恰当的饮食将有助于疾病预防及康复。如高血压患者宜多吃富含钙、钾、纤维的食物,尽量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盐饮食,少饮或不饮酒。

3.2 心理指导:处于疾病状态和亚健康状态的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使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在生活中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否则长期的精神紧张,极易导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失常。

3.3 作息指导:不宜短期过度劳累或者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保证每天至少6小时的睡眠时间,注意工作、锻炼、与睡眠的合理调配。

3.4 用药指导:对于那些身体有疾病的教师,要告戒他们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同时应讲清有些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严重时及时与医生和护士联系。

3.5 行为指导: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一定的自我护理或保持健康的方法,这也是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4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程序与方法

4.1 高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步骤: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有别于以往的卫生知识宣教,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手段,而且成为一种护理和治疗手段。要实现这一目的,应正确应用护理程序。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程序与应用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一样,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步骤:

评估:系统地收集受教育者学习需求的资料和信息,进行一个总体评估。

诊断:对病人及其家属所需健康知识和帮助的判断。

计划:对将要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作出具体的安排。

实施:将计划中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

评价:对教育效果作出判断,必要时进行重新评估。

4.2 高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手段: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譬如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咨询法、墙报法等等。其中护士在为教职工做护理操作时进行交流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最好时机,其教育效果要远远高于专门时间进行说教。因为对方并不需要也不可能系统地学习护理知识,他们的学习往往来自于自身不适的需要。在与他们的接触特别是进行护理操作时,进行必要的讲解会使他们感到放心且得到安慰。因此,与教职工任何接触的时间都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好机会。当然,这并没有排除其它方法的可行性。

5 结语

我国的高校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处于萌芽阶段,需要各方各面的支持与合作。护士要成为一个称职的教育者,其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是不可缺少的,不然就难以胜任或遭遇尴尬。所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就必须重视理论学习,就必须不断地刻苦努力学习。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做好护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一个护士不但要成为称职的操作者,而且要成为优秀的教育者,对开展病人健康教育工作,使病人在就医过程中不仅得到身体方面的健康,还要获得健康知识上的增加。

参考文献

[1] 刘亚新.整体护理中的医护配合[J].护理学杂志,1998,13(6):24-25

第3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研究小组和预咨询专家

研究小组包括1名护理博士生导师,1名博士研究生和4名硕士研究生,负责本研究概念框架的制定,函询问卷的设计和函询结果的处理分析。预咨询专家包括5名具有5年以上护士长工作经验的护理管理专家,负责正式函询前,问卷内容的修订。

1.1.2函询专家

从全国17所三甲医院选取护理管理专家43人,从2所医学院校选择护理教育专家7人,共50人。专家的入选标准:①护理管理专家具有10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年限,以及5年以上护理管理经验;护理教育专家具有10年以上护理教育经验。②中级及以上职称。两轮函询后,有44名专家完成本研究,均为女性,年龄34~60(46.02±5.99)岁;护理工作年限14~40年,护理管理工作年限6~32年,护理教育工作年限14~34年;职务:护士长18人,科护士长6人,护理部副主任3人,护理部主任10人,教师4人,副院长2人,院长1人;职称:中级3人,副高级22人,高级19人;学历:大专1人,本科12人,硕士27人,博士4人。

1.2方法

1.2.1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操作性定义和概念框架的拟定

根据文献查阅法、小组讨论法和预咨询法拟定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概念框架,列举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构成因素。本研究参考相关文献,将“管理能力”的含义[8-10],即知识、技能和态度引入护理风险管理中,并将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定义为护理人员(包括护生、护士和护理管理者)为控制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少护理风险发生时的损失,运用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处理和评价的能力。根据小组讨论和专家预咨询的结果,护理风险管理知识主要包括护理风险基础知识和护理风险相关知识两部分。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根据护理风险管理程序[11-13]划分为护理风险识别技能、护理风险评估技能、护理风险处理(预防和处置)技能和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技能。根据态度含义[14],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划分为护理风险管理的心理认知、护理风险管理的情感倾向和护理风险管理的意向行为。

1.2.2问卷函询

函询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向专家解释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形成概念框架的依据。第二部分列举概念框架的构成,包括3项一级因素和10项二级因素。专家运用Likert5等级评分法选择“很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很重要”5个等级对以上各级内容进行打分,并在相应位置填写修改意见。第三部分为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判断依据评分表和熟悉程度评分表。问卷发放采用亲自发放、电子邮件和邮寄的形式进行。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进行第1轮函询,问卷回收后,研究小组讨论专家函询结果,形成第2轮函询问卷,于2014年4~6月进行第2轮函询。

1.2.3因素的筛选

各级因素的筛选标准为:重要性均数>3.50,满分比>0.20,变异系数<0.25,参考护理专家的函询意见,最终由研究小组讨论后进行筛选。

1.2.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Excel2013软件统计分析函询结果的各项内容,包括各级构成因素的重要性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满分比、权重、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Cr)和协调系数(W)。一级因素的权重值由优序图法测得,二级因素的权重值由重要性均值法得出。

2结果

2.1专家参与情况

2.1.1专家积极性第1轮发放问卷50份,有效回收47份,有效回收率为94.00%;第2轮发放问卷47份,有效回收44份,有效回收率为93.62%。2.1.2专家权威程度专家的权威系数(Cr)由专家的判断系数(Ca)和熟悉程度系数(Cs)的算术均数计算得出,大于0.7代表专家权威程度较高。本次专家Ca=0.860,Cs=0.796,Cr=0.828。2.1.3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协调系数(W)是指函询专家对各级因素的评判意见的协调程度,范围为0~1,数值越大表示专家对概念框架的认同程度越高,结果越可靠。两轮函询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1。

2.2专家意见及修改情况

第1轮函询中,2名专家表示,护理风险管理知识的划分较模糊,另有2名专家建议将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划分为护理风险知识和护理风险相关理论知识。护理风险知识主要包括直接影响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的相关知识,如风险概念、风险种类和风险理论。护理风险相关理论知识主要指具有间接影响作用的相关知识,如沟通理论、心理学知识和伦理学知识。研究小组同意采纳此建议。有3名专家建议将二级因素的各项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改为“能力”。研究小组讨论认为,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是本研究的主题概念,技能是能力的一部分,若将“技能”改为“能力”,将会存在含义重复,并且与二级因素的“知识”、“态度”不平衡。所以,此建议没有被采纳。有4名专家询问本研究概念框架的依据,研究小组进一步修改问卷内容,将文献查阅、小组讨论和专家预咨询的过程进行说明,并列举管理能力含义、态度含义、风险管理程序和风险知识范畴的来源。经过反馈,第2轮函询时,专家表示无异议。第2轮函询结束时,专家意见趋向一致,函询专家对于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概念框架的二级划分结构给予支持,各项因素都达到保留标准。

2.3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各级因素的函询结果

各级因素的重要性均值为4.091~4.932,变异系数为0.052~0.157,满分比为88.7%~100%,说明专家意见较集中。结果见表2。

3讨论

3.1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参与本研究的函询专家来自全国17所三甲医院及2所医学院校,管理及教学工作经验丰富,职称、学历都处于较高水平,能够代表国内护理理念的先进水平。两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94.00%和93.62%,说明函询专家参与本研究的积极性高。专家权威程度0.828,大于临界值0.7,说明专家可靠程度较高。专家意见协调系数由第1轮的0.197增加至第2轮的0.320,说明经过两轮函询,专家意见逐步趋向一致。本研究结果可靠性较高。

3.2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各级因素分析

本研究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概念框架的一级因素包括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护理风险管理知识是掌握护理风险管理技能和转变护理风险管理态度的理论基础,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是护理风险管理知识与态度的外在表现,护理风险管理态度是护理人员改进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内在动力。函询结果显示,护理专家对这一因素的合理性给予肯定。各构成因素的权重由大到小依次是护理风险管理态度(0.410)、护理风险管理技能(0.390)和护理风险管理知识(0.200)。函询专家的意见表明,护理风险管理态度与技能的重要性大于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参考这一结果得出,重视护理风险管理态度的能动作用,在这一作用下,运用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是有效培训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3.2.1护理风险管理态度

有研究表明,态度能够反映管理者的信念水平[15],决定主体是否“应该”处理风险,以及是否“能够”控制风险[16],最终影响到护理风险管理决策。另有研究证实:从改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入手,把改变传统的认知、情感、行为作为培训的重点,有效减少了护理风险,不良事件上报率降低[17-19]。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风险管理态度的重要性均值为4.886,满分比为100%,权重值为0.410,说明其是最重要的一级因素。这可能表示,提高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重点在于改变护理风险管理态度,态度是驱使护理人员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的动力。在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培训中,可通过改变护理人员的风险认知,调节护理人员的行为倾向,达到提高风险意识、责任意识的目的。

3.2.2护理风险管理技能

护理风险管理技能的权重为0.390,处于较高水平。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是能够显示工作目标的行为,也是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和知识的外在体现,能够直接作用于系统环境,影响护理绩效。所以,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培养效果最终体现在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是否提升。此外,在护理风险管理技能中,权重组合最高的是护理风险识别技能和护理风险预防技能,均为0.082。护理风险识别是护理风险管理程序的第一步,识别的风险越多,风险被消除或减轻的比例就越大;风险识别的越早,就越便于早期实施干预方案[20],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的数量。Vincent[21]提出的风险和安全分析框架指出,护理风险能否发展成为不良事件的关键在于护理风险是否被成功预防;完善的护理风险预防技能能够从制度背景、组织管理、临床工作环境、团队、工作人员、任务、以及患者自身7个方面阻止护理风险转变为不良事件,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3.2.3护理风险管理知识

护理风险管理知识是提升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理论保障,理解护理风险管理知识是护理人员正确管理护理风险的首要步骤[22]。本研究中,护理风险管理知识的权重为0.200,满分比为100%,护理风险管理知识的权重虽然低于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和技能,但却是概念框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因素。Simonsen等[23]的研究表明,目前护理人员并没有充足的护理风险管理知识,以至于护理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并阐明了这一知识体系对于有效管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所以,认识到护理风险管理知识的作用,并以护理风险管理知识作为理论基础,护理人员才能够正确转变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并掌握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技能,合理应对护理风险。

4小结

第4篇

【关键词】循证护理;护理教学;循证教育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03―01

循证护理(Evigence-based 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Evigence-based medicine,EBM)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理念。这一理念是在1991年由加拿大Dicenso教授率先提出,它指的是护士能够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一切研究证据,同时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意愿,三者结合,制订出适合病人实际情况的护理程序,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1]。美国高级护理实践中心将循证护理程序归纳为4个连续性过程: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循证应用[2]。我们不难看出,该理念明确的提出临床经验、临床证据与病人三者之间的联系,它为临床护理提出了新的标准,同时也对传统的护理教育提出了挑战。

1 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作用

1.1 循证护理的临床特点 循证护理是针对每位患者的健康提出问题、收集证据、综合评价、采取措施,以及效果再评价。现在临床上倡导的整体护理是指针对每位患者制定与其相应的护理程序,而在护理程序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所遇到的问题都可以视为循证问题,寻求循证支持,做到有据可循。整体护理顺利而准确的实施有赖于循证护理,而循证护理能够保证整体护理科学的进行。因此,我们说循证护理目前在临床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教育必须适应循证护理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为临床护理服务[3]。

1.2 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从繁冗枯燥的理论知识中解脱出来,将学生置于不断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收集资料、分析和归纳推理。首先,学生把通过课前预习遇到的问题,或教师给出相应的案例分析,统一记录下来,然后依靠学生自觉通过多种途径(例如上网、图书馆、书店等)去查找相关资料以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主观分析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又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另外,教师应设法创造让学生好奇、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和讨论,这样有利于形成多样化的思维方法,不拘泥于一板一眼的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案例尽可能的普通易懂,甚至可以是发生在学生身边或是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方法,我们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的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引入循证护理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2 教师循证观念的培养

2.1 循证护理教育 循证教育(Evigence-based Education,EBE)是将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其所获得的最佳系统研究证据相结合的教育观[4]。目前较为有效地循证护理教育的教学方法有两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自我导向的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SDL),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这两种方法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提高知识的保留度,促进新概念的传播及其与基础科学知识、临床问题的整合。

2.2 教师循证能力的提高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要提高学生循证护理的能力,首先要从教师做起,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循证教学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的将循证护理教育开展起来。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循证教学能力,譬如继续教育、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出国留学等。教师本身也应该摒弃旧的教学观念,主动学习,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查找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临床证据,运用循证护理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知识。同时,应加强自身的临床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以便更好地将循证护理观念融合到教学中去。

3 学生的循证意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3.1 学生循证意识的培养 循证护理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护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参与者。首先,我们应让学生对循证护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学生意识到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用到课本上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该病例的相关知识,从而得到最适合该病人的个体化护理程序。

3.2 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评判性思维就是以全面的观念来观察客观环境,以快速思维来判断事物形成决策的过程[5]。护理相关学科均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循证护理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在接受这种教育方式的程度上差异较大,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太会去主动思考,人云亦云,这就要求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收集和分析资料,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要求学生主动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形成以评判性思维为基础的思考模式,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教育是教学相长的,一方面要求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变重视知识的传授为重视能力的培养。循证护理教育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及护理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Mulhavl A,Nursing,research and evidence [J].Evidence Based Nursing,1998,10(1):4-6.

[2] 李红.循证护理的发展与展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1):495-497.

[3] 张晓英.浅析循证护理与我国护理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0(12):74-75.

[4] Davies,Philip.What is evidence-based education?[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1999,147(2):108.

[5] 曹力.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4):162.

第5篇

1.1一般资料

我院为县级二级甲等医院,手术室共有手术间4间,2011年和2012年每年平均手术量一千八百余台次,其中无痛人流术年平均约一千台次,其余手术八百余台次;护理人员5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1人,护士2人;大专3人,中专2人。

1.2程序化管理方法

1.2.1编程

根据手术护理配合工作的时间顺序、手术的轻重缓急、手术室护理各班职责进行汇总,制定程序化护理管理程序,具体分为术前、术中、术后三步骤。①术前准备:术前护理配合程序化管理内容包括术前1d对患者的访视等患者准备;手术前晚护理人员复习手术方法步骤;物品准备、药品准备、器械准备;与病房护士进行患者交接以及麻醉配合、切皮前,暂停片刻进行患者及手术部位的再次核对等,防止接错患者;各项物品、药品、器械准备就序;静脉穿刺固定妥当、麻醉配合到位,所有护理准备工作就绪,不让医生等候,防止开错刀、做错手术等。②手术中:包括器械护士熟练掌握手术步骤,及时传递手术所需器械、物品,术中意外状况能快速反应、准确配合手术医生进行处置,手术结束前清点器械、物品;巡回护士观察患者病情,随时调整、提供手术所需的仪器、物品,填写护理记录单等。此步骤的程序管理要求护理配合上能满足手术所需、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完成。③术后:包括对手术器械物品进行处理、清洗、保养、消毒等,协助医生完成连接管道、敷料固定等最后手术程序,送患者安返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班,术后2~3d行术后访视。此步骤的程序管理要求手术器械的妥善处理、保证下次手术的需求,做好患者的安全运送及患者意见的征求工作,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2.2实施

程序化管理编程制定后,护士长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程序化管理的概念、目的、方法,使护理人员了解程序化管理在当前护理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意义、手术护理配合程序化管理的工作重点和目标;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对各专科手术护理配合知识的业务学习和专科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强化程序化管理知识并发放相关学习资料,督促护士自觉学习,将其实施到各项工作中。

1.2.3检查、评价和反馈

程序化管理实施过程中由护士对自己的每一台手术、每一个工作日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进行自查自纠、自我评价以及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评价,科室质量检查小组按照质量检查细则对器械和巡回护士各项程序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护士长采取跟班的形式进行检查、评价、指导。每月由护士长对手术科医生、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查阅不满意的原因,并在每月的护士例会上进行反馈、总结,分析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科室成员共同探讨提出持续改进措施,确保每位护士能遵从程序,按步骤落实工作。

1.3效果评价

比较2011年和2012年患者、手术科室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自制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表,于术后第2~3天在回访时发放,由患者自行填写,问卷有10个内容共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本组问卷共发放3602份,均全部回收,回收率100%;自制手术科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每台手术结束后发放给该台手术医生进行填写,问卷有10个内容共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1年和2012年比较,2012年患者、手术科室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均较2011年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讨论

3.1手术室护理配合程序化管理的意义

护理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在医院统称护理管理者,他们站在不同的层面对护理工作人员、技术、设备、信息、财务等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系统的管理。随着医疗质量的不断改进,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工作不断发展,手术室护理配合质量日益受到临床手术科室医生和患者的关注,为每一位手术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配合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所在。程序化管理是对于按照工作内在逻辑关系而确定的一系列相互关系活动的管理方式,管理者把反复出现的业务编制成具有相对确定性的程序,执行人员按照编程好的程序去执行,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2实施程序化管理前手术室护理管理存在的不足

我院是结合中西医为一体的基层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承接院内骨伤科、外科、妇科、产科的手术需求,科室配备护理人员少、手术量多,护理人员既要完成繁重的手术配合工作,又要保证手术护理质量,任务十分艰巨。由于工作繁忙,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大都由护士长独立管辖,科内护士则每天忙于护理配合的各台手术中,人手不足时护士长亦需上台手术,护理质量管理盲点较多,如手术中物品短缺或上一台术后的器械未及时消毒、医生需等待物品或器械才能继续施行手术,影响手术时间和过程,从而增加了麻醉和手术的风险;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不熟悉手术步骤,器械传递不当,引起医生不满等等现象导致手术医生、患者对手术室工作不满,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低,护理质量差强人意。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安危和手术室工作的正常运转,亦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外科工作的开展,高效率、高质量的手术配合护理可促进手术室护理人员向高专业化发展,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与管理能力,从而适应手术室专科护理发展的需要。

3.3手术室护理配合实施程序化管理的效果

第6篇

关键词]:新护士 岗前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1-0135-02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750张,年出院病人2.4 万人次。自1995年开始,公开向社会招聘,平均每年从地方护校招收了相当数量的聘用制护士。聘用制护士承担了大量的临床护理任务,缓解了床护比例和医护比例失调的矛盾,亦给护理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分析以往聘用护士上岗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护理部自2004年以来,不断完善岗前培训,将实用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方法引入岗前培训,取得了满意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4~2007年新招聘的护士142 名,其中中专59名,大专78 名,本科5名,年龄(18~24岁)平均(21±1.3岁),均为女性。

1.2 培训方法

我院过去传统的培训时间为1周,培训方法以院内讲课为主,培训内容包括医院环境介绍,各项规章制度、院感知识、护理文书书写,护理常规,护理操作等。我们在沿袭多年的传统方法上延长培训时间至3月,增加了职业道德教育、服务理念教育、军事训练、护理与法律、健康教育、操作技能及急救知识培训等内容。现介绍如下:

1.2.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直接参与培训,采用讲、看、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引导新护士做好职业定位,制定职业生涯计划。大力提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作为医院的价值观。

1.2.2规范护理服务行为,重视护理艺术

罗杰斯指出:护理是科学又是艺术,护理服务艺术是护理服务文化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组织新护士观看《护理礼仪》光碟;观模市内酒店管理;请专业的职业培训人员为新护士授课,导入服务概念并说明服务价值,培训基本礼仪,如:各种姿态、微笑、着装、礼貌用语等。以酒店服务为导向,规范各种护理服务的姿势与语言,通过学习使大家改变固有的被动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促进护理文化建设。

1.2.3军事训练

将所有新聘用护士组成“女子民兵连”,参加三天军事训练。按要求严格作息制度,按标准进行体能训练。培养她们树立良好的生活、工作及学习习惯,锻炼合格的身体素质。通过军训强化新护士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精神,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2.4加强法律意识与安全教育

为培养新护士法律意识,下发《护理法律导论》人手一册,采取个人学习与集中讲解相结合,以法律理念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阐明护理与法的关系,并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护理缺陷管理内容,分析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危害及补救方法,使新护士从思想上认识到预防护理缺陷的重要性。另外详细讲解《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反复练习,力求尽快掌握护理文书书写基本要求,避免由于护理书写不当而引发护理纠纷。

1.2.5加强基本技能与急救知识培训

我们运用目标管理模式实行新护士规范化操作培训,首先集中学习《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模拟训练加深印象,帮助理解。下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结合观看光碟,强化训练,进行统一考核,考核合格者,分期分批到ICU、急诊科轮训2月,将理性的概念与规范化的操作技能不断结合,使所学专业知识、急救知识更加牢固。

1.2.6强化健康教育意识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护理部请有经验的老师精心设计,采取各种合适的教具和讲课方式,学习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相关知识,了解健康教育的概念、方法、目的等等,强化健康教育意识。用真实事例从不同角度诠释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且鼓励新护士加强学习,在掌握医学护理知识同时继续学习与护理相关的人文、社会、哲学等学科知识,拓展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

2 体会

2.1通过规范化的岗前培训,较好地帮助新护士尽快进入角色,使她们分配到科室后,短时间内即能独立工作,受到了用人科室的好评。

2.2通过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了新护士的凝聚力,调动了新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工作责任心。服务态度明显改善,达到了病人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的效果。

2.3通过学习法律法规的知识,增强了新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从而自觉履行职责,规范服务行为,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差错事故明显下降,确保了护理安全。

2.4新护士通过规范化的岗前教育,护患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不仅满足了病人的需求,还给病人带来了亲切感和温暖感,充分体现了护士对服务对象的爱心、细心与责任心。

2.5通过培训,新护士对服务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工作中能够主动、熟练地运用简单的礼仪与技巧,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病人对新护士满意度达98%。

2.6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是加速新护士尽快成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使其职业素质和操作能力得到稳定提高,基础理论知识和规范化操作均呈上升趋势,较好地保证了医院护理用人和临床护理质量。

3 小结

护理领域的观念演变和服务功能的不断扩展,护士被赋于多元化角色,对当代新护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对新护士实行合理、有效的岗前培训,有利于新护士的角色转变,对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桂萍,李玉琴,古丽.招聘护士岗位培训方法的临床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9(10):229.

第7篇

1向学生介绍EBN概况

1.1课堂教学时向学生详细介绍EBN起源、产生

背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到EBN。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Sacktt和Elebcher倡导下建立了流行病学学科和工作网,目的是指导临床医师阅读医学文献,保持知识不断更新,形成医学文献评价标准。到20世纪90年代,SackttDL等对文献的评价标准加以改进形成“使用者指南“(User''''sGuides)来指导临床医师如何收集和评价有关文献,找出相关证据,解决所碰到临床实际问题[2]。EBN受其影响而产生。将遵循最佳证据的新思想、新概念引入到护理领域中,其实质是在客观、明确、运用最新证据的基础上开展护理工作,力求摆脱以经验基础的传统护理概念,向以最佳证据为基础的现代护理学方向发展。

1.2让学生明确EBN概念和实践程序,激发学生对其兴趣。EBN是近年来发展的产物,受教育影响

对其了解参差不齐。何谓EBN?直译“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指护理人员在实践中将科研结论与病人需求相结合,考虑当时的临床环境,根据个人经验,最终做出护理决策[3]。又称循证护理或求证护理,是将来自临床专家的研究,病人的愿望和现存的研究资料整合成为最好的证据,来制定病人的卫生保健计划[4]。其实施分五个步骤:

1.2.1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用评判性思维来发现病人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一些临床问题。如使用青霉素为什么有的病人会发生过敏反应;如何做出对过敏者的确切判断;评价不同病人对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效果;评价不同的护理方式对青霉素过敏者抢救的效果。

1.2.2寻找证据

让学生根据上述问题,构成检索策略,帮助、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的期刊、因特网和资料数据库检索,寻找最佳证据。

1.2.3评判价值

让学生将检索到有关文献,查实和分清其属哪些等级(一般分为四个等级),从而进行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评价[2]。

1.2.4运用证据

让学生将收集、寻找到的相关证据,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经过分析、评价证据质量后,认为真实可行,并在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前提下,才能将最佳证据运用于病人(但遇紧急情况除外)。1.2.5总结提高让学生懂得一旦应用证据到病人这一过程仍需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科学评价其使用效果、有效程度,通过信息反馈,总结经验,不断充实,增加新证据,同时自身素质及科研能力也得到提高。

1.3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新技术、新概念、新理念层出不穷,对护理内涵也在不断拓宽,一些墨守成规的护理方式远不能满足护理对象“人”的需要,让学生搞清EBN有其深刻的临床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认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和责任,将EBN带入专科护理学习中去,使EBN健康发展。

2EBN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具体应用我院招收护理本、专科学生,按照既定教学计划,到大二应开设护理学基础课,为与临床专科护理有机的衔接,我们选择有关教学内容来实施EBN,用其思维方式进行授课。如列出特殊病例,予设临床问题,以个人或小组形式遵循EBN步骤给予解决,既达到熟悉、了解EBN的目的,又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3体会

3.1将EBN当作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培养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枯燥授课到有趣授课,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从固定、稳定知识和经验的学习到灵活、扩展知识和经验的学习。

3.2通过典型、生动、具体的病例描述,给学生创造一个EBN的真实场景,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其求知欲,培养能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EBN应用于护理学基础上,使学生不自觉地接受其思想,养成查找资料、看书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3.4要掌握EBN基本概念和内涵,用其思维方式指导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意灵活应用,不能照搬照套。

第8篇

关键词:自我护理能力;尿流改道;腹壁造口;生活质量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是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的金标准[1]。在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患者中,将近50%保留永久性膀胱造瘘[2],即在腹壁行膀胱尿流改造口。尿流改道后需要终身配戴集尿袋,虽是一种比较简单和安全的永久性尿流改道术,但腹壁造口、配戴集尿袋改变了患者正常的生理排尿途径,造成患者自身形象改变及身体、心里状况和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均受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严重降低。为此,本研究对30例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后患者进行程序化的自我护理,克服各种心理与身心上的不良负面影响,提高其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4年12月,因膀胱癌在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接受膀胱全切、尿流改道腹壁右侧造口的患者60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8岁;男性50例,女性10例;回肠代膀胱40列,输尿管腹壁造口20例,住院时间15~40 d。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1.2方法 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及常规治疗的同进采用一般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及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程序化培训,有意识地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1.2.1建立患者健康电子档案 为30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包括患者姓名、年龄、职业、身体状况、住院治疗情况、手术方式、疾病相关知识知晓与技能掌握情况、出院时的身体健康情况、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评估,详细记录并按住院号存放。

1.2.2疾病相关知识知晓 由主管护士根据每位患者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一对一的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并借助图片、视频演示,让患者及家属详细了解膀胱癌的治疗前景及手术方式、术后各引流管的认知,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接受膀胱全切腹壁造口尿流改道的事实,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主动承担自我护理的程序化培训。

1.2.3心理状态评估 对30例患者手术前后均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并分析,找出引起患者负性情绪的潜在心理,针对性进行疏导,并给予家庭支持,让家属对患者的手术前后的身心状态也有一定的了解,以应对初期的不适应。

1.2.4实践指导 术后在进行腹壁造口护理前,经管护士对造口用品的选择,既要患者使用方便,又对皮肤刺激小且有防逆流装置;结合彩色图片讲解造口的颜色、形状、黏液的观察;传授护理造口的知识;邀请家属一起,示范更换造口袋的具体步骤,必要时组织以前的患者现身说教,鼓励患者参与,自己动手,对换袋技能给予评估、纠正,使患者在出院前基本掌握造口的自我更换与护理。

1.2.5自我形象再塑造 自我形象紊乱是个体在感知自身形象方面受到干扰[3]。医护人员应理解,给予安慰和鼓励,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帮助其控制或适应,从而达到自我形象的再塑造,把尿流改道造口自我护理的轻松自然,不要太在意别人的同情或是厌恶。

1.2.6程序化培训自我护理能力评估 有研究显示膀胱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4]因此,要提高患生活质量,程序化培训自我护理能力势在必行。国外研究已建立相关标准化的造瘘患者健康教育标准流程, 并发展了相关有效的测量工具评估造瘘患者皮肤问题及造瘘患者的生活质量[5-6]。本组综合利用李鲁等[7]、皋文君等[8]研制的适用于中国人群的简明中文版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自制一张简单易操作的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估表,对患者进行程序化培训,并根据患者表现一一评估。我们把程序化自我护理能力评估表分为7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按是否自我意愿、主动学习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三方面来评分比较。无自我意愿的为0分,自我意愿为1分,主动获得自我护理知识为2分,自我护理技能为3分,总分0~21分。7个条目分别为:①对造口的反应;②移除造口装置;③测量造口径口;④新造口装置中造口径口的校准⑤皮肤护理⑥安装新造口装置⑦排空程序。

2结果

通过对30例患者,采取护理程序化培训后,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提高,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率远远高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自我护理是一种为了自己的生存健康及舒适所进行的实践活动,良好的自我护理是心理健康的标志[9],是现代护理学中的一个新概念,是个体在稳定或变化后的环境中为维持生命、增进健康与幸福,确保自身功能健全和发展而进行的自我照顾。本组通过自我护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影响生活、健康、情绪的各种因素,从而达到自我心理调节,重塑自我形象,给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重新定位,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舒适感和幸福感。30例患者完全正视因膀胱癌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的现实,并坦然接受,在自我护理过程中学会了不依赖别人,不抱怨不公,学会疏泄或排解不良情绪,自我价值得到肯定,情绪稳定,并积极主动参与我们科组织的同类疾病沙龙,心得交流,不断总结经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而得出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其实施过程及评估方法简便易行,且增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078.

[2]Johansen LS,Christensen TH,Bendixen,et al.Cystectomy in denmark 2000-2005[J].Ugeskr Laeger,2008,170:215-217.

[3]李静娣,陈桂凤,袁月莲.健康教育对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5):105-107.

[4]Piwonka Ma,Merion JM.A multidimensional modeling of predict-tors influencing the adjustment to a colostomy[J].J Wound,Osto-my and Continemce Nurs,1999,26;298-305.

[5] Jemec GB, Martins L, Claessens I ,et al. Assessing peristomal skin changes in ostomy patients: Validation of the Ostomy Skin Tool [J].Br J Dermatol,2011,164:330-335.

[6]Baxter NN, Novotny PJ, Jacobson T, et al. A stoma quality of life scale[J].Dis Colon Rectum,2006,49:205-212.

[7]李鲁,王红妹,沈毅.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36(2):109-113.

第9篇

目的 提高对成批伤病员的救治速度和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6年1~12月119批576例成批伤病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合理的人员调配和分工,强而有力的护士配合可以显著提高急诊分流速度和救治成功率。结论 急诊护士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扎实的急救护理知识、娴熟的急救操作技能,才能在突发性、群体性伤病员救治中进行有效的医护配合。

【关键词】 群体性伤病员;急救护理

突发性、群体性伤病员流行病学状况呈逐年上升趋势[1]。在救治成批伤病员(3人以上伤亡的事件即定为成批伤病员)过程中,护士的人员安排和有效配合,将直接影响到救治成功率水平。现就我院2006年1~12月救治成批伤病员时的护士配合情况浅谈几点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2006年1~12月我院急诊科救治成批伤病员共计119批576例。其中交通伤94批431例,群殴伤10批39例,爆炸伤1批14例,食物中毒8批72例,煤气中毒5批17例,氯气中毒1批3例;经急诊救治处理后有3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中2例为院前死亡),18例送入ICU,220例送入相关专科治疗,283例留院观察,52例门诊诊治。

2 现场分流现状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灾难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在现场医疗救护中,依据受害者的伤病情况,按轻、中、重、死亡分类,根据病情向就近的医院分流。但是,当灾难事件发生后,在混乱的事件现场很难完成有序的检伤分类。大批可以行动的轻伤员首先拥上到达现场的救护车,往往是轻重伤员一起到达急诊科,许多情况均为送到医院急诊科完成检伤分类[2]。

3 护士配合

3.1 调配人员,合理分工 院前急救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经过初步诊查,立即电话告知急诊科值班护士现场伤病员情况、人数、病情,接诊护士接到报警电话后,迅速电话报告医院总值班、科主任、护士长,启动科室或医院相应应急预案,如医院大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群体外伤应急预案、群体中毒应急预案等。护士长根据伤病员病情及人数临时调配人员,现场具体分工,将护理人员分为预检分诊、接诊安排与登记、抢救治疗、清创或洗胃、接待住院等类别,护士长负责全盘指挥。

3.2 快速接诊与分诊,合理安置 预检分诊护士与接诊登记护士一起在急诊大厅接待送来的每一位患者,采用边看、连问、边查、边分类、边处理、边护送到相应救治区的快速分诊法[3],将患者分成特重、重度、轻度类分别处置,将生命体征稳定、无重要脏器损伤、无开放性骨折患者送往诊室接受检查,将重症尤其是特重患者立即送抢救室抢救,开通“绿色通路”,接诊登记护士负责记账登记。

3.3 及时处理和观察 分清主次,“救急”和“救命”是救护的基本要求。由于大量患者同时来院就诊,要求护士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快速反应能力。重症患者送往抢救室后,抢救治疗护士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如实施心肺复苏、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气管插管、心电监护,密切观察与记录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清创或洗胃护士做术前准备,配合医生行止血包扎或清创缝合术或实施洗胃术;接待住院护士协助各类诊查送检工作,负责将患者送入各专科或留观治疗。

3.4 注重群体心理指导 灾难事件发生后往往会产生恐慌心理,患者唯恐自己在抢救中被忽视、被耽搁,因此会引起一些情绪上的反应。所以,在进行救治的同时,每位参加救护的护士,都要开展必要的心理指导,加强宣教,说明情况,安慰每一位患者,取得患者的信赖。

4 护理体会

4.1 急诊护士有效的管理工作起着关键作用 急诊护士必须具有组织协调能力,是使患者能得到迅速救治的保证。急诊护士接到报警后,要立即履行报告制度,启动科室或医院抢救应急预案,通知相关科室,迅速成立以行政、临床、后勤为主的救护小组,保证人员、药物、器械等迅速到位。护理人员的合理分工,使全体抢救人员均处于各自的特定位置上,才能使救治过程井然有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

4.2 急诊护士规范的急救护理是提高抢救效率和质量的保证 急诊护理是可以体现用最小的数据、最短的时间和最佳的技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患者的痛苦的艺术[4]。这种艺术在抢救突发性、群体性伤病员时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抢救中严格遵循各项急救护理预案程序,如多发伤急救护理预案程序、颅脑外伤急救护理预案程序,各类中毒急救护理预案程序等,在进行急诊评估、护理干预、实施抢救技术措施中,注意贯彻落实整体护理概念。

4.3 急诊护士娴熟的抢救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基础 急诊护士必须具备熟练的业务技能和科学的急救理念。我科护士能在紧急情况下独立承担各项抢救工作,如心肺复苏、电除颤、洗胃、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心电监护、呼吸机的使用、止血包扎等,对以上抢救技能每个急诊护士每年必须强化训练2次,并进行规范化考核。

参考文献

1 樊琨,王雪里红,吴贵苹,等.北京市1646例突发事件患者的特点分析及现场分流处理.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12):1067-1070.

2 夏鹄.灾难医学急救的组织与实施.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8):575-576.

第10篇

吕英:女,本科,护师

吕英 唐晓燕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38

术前核对是杜绝错误手术发生的必要前提,是手术临床执行《患者安全目标》中的重中之重[1]。“Time-out”手术核查中的意思是在即将开始的手术前,在手术的地方,由整个手术团队全体人员参加的手术核对必须步骤,它是手术前最后一次核查。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认为所有的错误手术都是可以而且必须预防的[2],并制订了预防错误手术的通用方案。我院参照JCAHO提出的防止错误手术的通用方案,于2010年1月开始建立并实施Time-out(暂停)程序,规范核查流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实施方法

1.1“Time-out”程序的概念“Time-out”程序是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的巡回护士共同参与,即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实施前、手术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实施,核对各项信息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1.2具体步骤

1.2.1麻醉实施前“Time-out”麻醉开始前,由麻醉师或者巡回护士主持,手术医师等所有手术团队成员与患者共同完成并记录,具体内容:确认手术患者身份及病情;核对手术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知情同意书等各种手术相关文件,如正确和齐全,拟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手术标记正确无误,完成术野皮肤准备确认及全身皮肤评估,手术需要的假体、体内植入物备齐。确认麻醉的相关情况:确认麻醉知情同意书及麻醉相关文书正确并齐全;确认麻醉设备安全检查完成;确认静脉通道建立完成;确认手术患者是否有过敏史,查看皮试结果,确认术前备血状况等。

1.2.2手术实施前“Time-out”手术划皮前,通常可由巡回护士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师等所有手术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并记录,具体内容:再次确认手术患者身份及病情(两种信息以上)核对手术患者姓名、住院号,核对拟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手术标记、手术正确无误。手术团队互相沟通:手术医师告知手术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预计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是否需要特殊器械、仪器设备等;麻醉师告知手术患者的病情,可能增加的危险性、麻醉的关注点等;巡回护士告知灭菌物品检查确认,仪器设备、植入物准备就绪;术前及术殊用药情况以及手术医师是否需要相关影像资料等。

1.2.3手术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实施“Time-out”由巡回护士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师共同完成手术后确认记录,具体内容:第3次确认手术患者身份(两种信息以上)核对手术患者姓名、住院号、身份证号、生日。确认实际手术方式、手术中物品清点、手术用药、输血的核查正确,对皮肤状况重新进行评估,检查并确认各类管路固定牢固、衔接正确并保持通畅。明确手术患者去向(病房或监护室等)。

2实施效果

我院手术室从2010年1月实施“Time-out”患者安全核对程序至今,无不良事件发生,并且成功杜绝1例因工勤人员的疏忽将同样姓名但不同手术的患者病历放错的不良事件。

3讨论

3.1体现了团队精神,确保患者安全“Time-out”程序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共同参与查对,以便于发现问题,及时沟通,积极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牢固树立安全理念,切实把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警钟长鸣,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手术环境。

3.2促进了手术团队间的有效沟通“Time-out”程序要求手术团队成员间就手术及麻醉准备情况、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进行介绍、沟通,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出血)进行估计。这种沟通增强了手术团队成员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防范意识,提高了处理特殊情况的能力。临床实践证明医护之间良好的合作与沟通可减少医疗风险发生[3]。

3.3规范术前核对工作,强化安全、风险意识术前严格执行核对程序是手术室护理安全的保证。护理工作制度是保证护理工作秩序,提高护理质量,是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法规。在手术过程中的三次暂停,表明核查工作至关重要,能显著提高手术团队成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减少了失误,减少手术死亡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使患者安全得到了最大保障。

4小结

“Time-out”程序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每个环节严格把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可以有效预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肖敏,周敏燕,童彬.多部门合作的手术核对制度在我院的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337-338.

[2]Forstneger M. JCAHO official s provide guidance on new patient safety goals[J].Biomed Inst rum T echnol,2005,39(1):39-40.

[3]龚凤球,成守珍,黄燕梅.香港玛丽医院手术患者核对的见闻与借鉴[J].护理学报,2008,15(10):19-20.

第11篇

疗的全程,其对减轻或避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笔者应用护理程序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1年1~11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82例,男44例、女38例,平均年龄59.2岁,文化程度为小学22例、中学40例、高中及以上20例;患者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入院前均未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本组患者均应用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在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得到加强,血糖得到较好控制,平均住院13.8天,均好转出院。

2方法

2.1基本步骤

(1)护理评估与诊断:患者入院后,采用会谈、观察、问卷调查、体检等方法,对其心理状态、身体状况、社会文化背景、学习能力等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与健康需求,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对疾病的认识,以及饮食、运动、自我检测和护理等情况,从而找出患者现存或潜在的糖尿病健康育问题。

(2)制定护理计划:一是确立护理目标,近期目标是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一般知识、检查治疗的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远期目标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二是确定健康教育内容与分类,确定教育重点,制定健康教育措施及书面计划。如基础知识教育方面包括糖尿病的概念、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等;心理教育方面包括心理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正确认识糖尿病等;饮食治疗教育方面包括饮食治疗的目的及意义,饮食的搭配、换算、控制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运动疗法教育方面包括运动疗法的目的及意义、种类、方法、注意事项等;用药指导教育方面包括口服降糖药的种类、作用特点、服用方法及不良反应,胰岛素注射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低血糖的症状及预防、处理等;自我检测教育方面包括快速血糖、尿糖的检测方法及判断标准等;自我护理教育方面包括工作与生活的合理安排,足部、皮肤护理,个人卫生及并发症的预防等。

2.2健康教育计划实施

(1)个体教育:患者入院后,采取一对一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集体讲解:对有共同教育项目的内容安排护士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讲解,并将座谈会、咨询等内容结合在一起。

(3)图文教育:将有关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整理成图文并茂、简要明了的小册子,发放给糖尿病患者。

(4)小组教育及示范教育:开展注射胰岛素训练、血糖与尿糖的测定等,通过护士示范、患者亲自实践及互教互学,使患者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对某些难以弄懂的抽象问题,再放幻灯片以加深印象。

(5)组织病友交流会:定期组织住院及出院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普及教育与经验交流会,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6)家属教育:指导患者家属帮助糖尿病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电话咨询及随访:为出院患者发放出院联系卡,告知患者出现病情变化随时电话咨询。

2.3教育效果评价

通过直接观察患者状态、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动态方法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实行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的过程,以便随时变更、修正健康教育计划并圆满实施健康教育计划。

3讨论

护理程序是一个综合、动态、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对护理对象的生活、心理、社会文化发展和精神多个方面进行整体护理,以使其达到最佳状态。将护理程序应用于糖尿病健康教育时应注意的是:

(1)要有计划性、预见性、针对性、时限性和可视性开展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科学规范地掌握糖尿病及其相关知识,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教育及沟通,并适时评价,教育过程应反复进行,不断更新知识,从而达到护理活动程序化和标准化,使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得到全面、科学的护理。

第12篇

关键词:临床路径;抑郁症;护理

临床路径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通过设立并制定针对某个可预测治疗结果患者群体或某项临床症状的特殊文件、教育方案、患者调查、焦点问题探讨、标准化规范等。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执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目的是寻找最佳治疗护理模式,缩短住院时间,将诊疗过程标准化,将护理行为进行程序化、规范化管理,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费用为目的,更好地协调各部门通过临床路径保持一致提高工作效率。据2001年WHO公布资料抑郁症已位居人类致死致残疾病第四位,预计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负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符合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HAMD(17项)评分≥17分,以本院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首发抑郁症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51例,进行临床路径管理,其中对照组51例,两组之间的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男38例,女64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3例,高中29例,初中30例,小学25例,文盲5例。入院血常规、生化、甲状腺功能、心电图、头颅CT、视频脑电图等多项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

1.2方法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由医生、护士、行政人员、医技人员组成,组织培训。责任护理人员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全程负责,有计划、有组织对患者实施护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照组给予整体护理。实验组按照制定的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在患者入院3d内每天评估1次,以后评估1次/w,出院时再做末次评估。第1d:病史采集,制定护理计划,入院宣教,护理量表评定,评估病情变化,观察患者安全、进食、睡眠、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执行治疗方案,特级护理,心理护理,清洁卫生,室内监护,安全检查等。第2d:病情监测,填写护理量表,评估病情变化,修改护理计划,药物相关知识介绍,观察患者安全、睡眠等,患者满意度,做好心理护理等。第3d:填写护理量表,评估病情变化,观察睡眠、饮食、安全、药效及副作用,修改护理计划,安全检查,室内监护,做好心理护理等。1w后1次/w评估,修改护理计划。出院时:出院宣教,对疾病的知晓,家庭适应改善,工作或学习改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满意度测评。两组患者均采用自制的健康教育掌握程度表(分为掌握、基本掌握、未掌握)及满意度表(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调查。

2结果

我院自2012年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等疾病开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取得了一些成效。

抑郁症是精神科的常见病,由于人们对抑郁症状认识较少,躯体症状常掩盖抑郁症状,使患者和医生难以识别,大量患者长期住综合医院治疗,不到18%的患者选择看精神科。延误了治疗时间,使治疗效果不理想,复发率高,自杀风险高,生活质量下降。且抗抑郁的药物也种类繁多,使用临床路径管理可以使得医疗和护理的工作质量都能够有效的提高,并且提高工作效率,护士对所有记录采用了打钩的形式减少护理文书的书写,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沟通形式,密切了医患关系,使得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患者进行交流,有更多时间管理患者,有效降低患者的自杀风险。临床路径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掌握程度,对患者的满意度也有提高,护士能够主动、预见性、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关的护理及治疗,住院患者对自己疾病和康复有了时间概念,提高了患者对住院治疗的依从性,并对自己的疾病有了很好的了解,能够很好的配合治疗,同时也保证了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讨论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服务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医疗规范化管理中应用最广泛的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目前在美国约有60%的医院采用临床路径。我院2012年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希望给抑郁症患者一个全程护理和关爱。

参考文献:

[1]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59-61.

[2]磨琨,黄茜.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3):170-172.

[3]G emmill R, Sun V, Frrell B, et al. Going with the flow quality-of-Life outcomes of cancer survivors urinary diversion[J].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 2010,37(1):65-72.

[4]王君,王晶,李蕾.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J].吉林医学,2009,30(4):37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