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政治理论知识

政治理论知识

时间:2023-06-02 10:00: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政治理论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政治理论知识

第1篇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063―01

一、漫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漫画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这是因为高中政治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感性思维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一些学生在政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感觉非常吃力,而漫画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破解政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地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其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由于政治课理论性较强,难免会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一些学生对于政治课程的学习具有抵触情绪,加之有些教师也难以把握教学的切入点,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漫画可以有效增强政治教学的趣味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形象展示深奥的政治理论知识。政治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涉及诸多政治学原理和知识,理解难度较大,然而通过漫画可以将这些难以理解的原理进一步直观化,让学生能更加轻松地理解、学习。同时,通过生动形象的漫画,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而推动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提高。

3.促进政治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中政治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漫画具有图文并茂、便于理解的特点,对于提高政治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更好地促进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有助于政治教学方式的创新。同时,漫画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可以更直接地表达观点,符合学生的阅读需求,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应用漫画的措施建议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发挥漫画的积极作用,需要教师结合政治教学的现状,加强教学方式创新,合理运用漫画这一教学手段。

1.漫画与生活现象相结合。学以致用是当代教育提倡的一种重要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漫画教学手段,也需要结合生活实际,以加强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漫画的形式将生活中的社会现象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政治理论知识,不仅可以更好地充实政治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政治学习成绩的提高。当然,通过这种形式也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政治原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信息化教学

一、引言

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作为即将离开校园走向工作社会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教育也能为其更好就业与择业提供积极帮助。长期以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际开展形式上十分单一,较为僵化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更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教学效率十分低下[1]。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得益于信息化教学进行适当调整和转变,在教育教学创新十分普遍的情形下,通过信息化教学来达成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也具备了现实可能。

二、信息化教学及其具体价值

第一,信息化教学及其发展。[1]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新型科学技术进行教学的具体方法之一。自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各个教育阶段均十分重视信息化教学硬件的购置以及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当前,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十分普遍的教学形式,在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信息化教学都对于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发挥出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诚然,信息化教学在不断发展以及应用中也需要进行较好的规划和设计,科学地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也是其正向价值得以发挥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信息化教学在高中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信息化教学在高中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整体教学质量。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在思想政治课堂整体氛围较为沉闷这一因素影响下,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应用了信息化教学后实际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便得到了多元化,单位时间内的实际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也能获得较大提升。此外,信息化教学下学生对于某些政治理论的理解也将变得更为容易,这一优势作用影响下信息化教学也具备了更多的应用价值。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的具体设计

第一,以多媒体课件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解读,在信息化教学相关技术影响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等形式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解读,将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展示与分层解读更是能够提升课堂教学实际效率。例如,在“一国两制”这一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途径进行课件下载,也可以自行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在课堂教学中将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师口头讲解相互结合也能对于“一国两制”的起源,发展及影响等知识告知给学生。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多媒体课件与教师口头讲述可以进行较好融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阶段部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本身的理论性较强,在信息化教学缺位下,单纯依托教师更是增加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理解的难度。第二,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进行教学互动。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进行教学互动也是信息化教学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设计之一,良好的课堂互动环境与氛围形成后也能为信息化教学应用价值发挥作出贡献。建议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应用之前应当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实施程度进行规划,结合具体章节知识特点进行互动节点与互动方式的选择。例如,在提依法治国战略全面实施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法制社会相关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凭借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课堂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课题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进行上传。教师对于各个小组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也能形成较好的教学互动从而提升高职思想政治课实际课堂教学质量。第三,信息化教学下案例分析与引入辅助课堂教学。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信息化教学可以进行较好融合,在信息化教学应用程度不断加深下将部分教学案例通过信息化教学设备展示并进行课堂讨论也是一般的教学设计方向之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备课阶段选择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案例,将此类案例通过文字或视频形式安插在多媒体课件中,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展示也是较为高校的多媒体教学应用形式。例如,在公民基本素质的相关教育中,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选取部分不文明现象案例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出来,在这一情形下与学生一同进行案例分析,并引出优秀公民应具备的一般素质,也能达成较好的教学目标,而反面案例的引入与多媒体教学的动态展示,更能加深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程度。[2]

四、结束语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信息化教学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信息化教学本身是一种创新程度较高的教学形式,而信息化教学本身也需要成为辅助常规教学的一种有效工具。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推动者和主导者,其需要加强对于信息化教学的认识程度与应用能力。在信息化教学应用进程中,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师更是要结合学生实际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不断调整,确保信息化教学正向价值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培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8):81-84.

第3篇

“人格”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人的能力、性格、气质的总和,是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其实质是一个人的行为与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在其行为和心里表达上体现出来的吸引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个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和感召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完成,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针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孟庆男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直接性地影响了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道德行为的养成,不仅仅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而且还可以改善当今大学生素质不尽如人意的现状。”[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被模仿者,必须起到榜样作用。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要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吸引力,可直接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能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升华学生的道德境界、促进学生意志力的增强,与此同时,树立教师的威信,从而对学生产生深远并且具体的影响,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塑造的必要性

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一直以来都是困扰高校思政教师的难题,在寻求解决办法的过程中,高校思政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效性的提高所起的作用逐渐显露出来。

就高校思想政治课本身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令人担忧。在一次问卷调查中显示:17%的高校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必需的,个人有兴趣学习;44%的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一般;27%的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谈不上兴趣,但也不讨厌;12%的高校学生表示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毫无兴趣。这个调查结果表明近一半的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没兴趣或毫无兴趣。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直接成为思政课课堂实效性提高的重大障碍。

就社会方面来说,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直接导致大学生毕业人数与日俱增,然而这把双刃剑也露出了弊端――高校学生素质越发不尽如人意。传统教育过分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熏陶,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素质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更严重的是,社会出现大学生人格不健全现象层出不穷,如上海复旦大学寝室投毒事件、大学生为情在公共场所行为失控、大学生自杀事件等大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社会现象频频出现。作为能够直接与学生思想情况密切联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更要尽快找到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高高校思政课课堂实效性的载体,它是一种隐性的资源,能够时时刻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普遍认为,“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自身素质如何,决定了其工作的成败。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保障。”[2]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今,有很多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这与教师自身没有吸引学生的气场是有必然联系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想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条路径就是教师本身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心里接受并且喜欢。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因素除理论功底扎实、见识广博之外,人格魅力高尚也是不可忽略的。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本身,也就乐于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也更乐于模仿教师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可以说,依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可以说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效性的一种方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榜样

人格无疑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正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3]。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应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加里宁认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所有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着学生,这一点往往是不被察觉出来的。但还不仅仅如此,可以大胆地说,教师如果很有威信,这个教师的影响也就会在某些学生的身上永远留下他的痕迹”[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联系非常密切,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的教师很自然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有意无意地开始模仿其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这样的教师不仅从课堂上,更从学习和生活中影响学生,都能做到言出有声,树立教师的威信。由此,思政课教师可以事半功倍地提高思政课课堂的实效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教师的使命已经不单单是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尤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是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主观需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人的关键成长期的领路者,思政课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完善的人格的形成比掌握完善的理论知识更为重要。人格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一旦形成,很难再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其言谈举止之间,充斥着学生成长关键期的每时每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都能够影响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高尚,能够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能够让学生乐于向教师展开内心世界,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提升的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然而这需要一个复杂而困难的过程,从内在因素来说需要教师主动提升自己,从外在因素来说需要学校各方面和社会大环境的支持。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主动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身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从内而发的强化自己身为教师的责任感,注意到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完善实现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理论的宣讲者,是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这需要教师自身拥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政治素养指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包括政治立场、政治品德、政治水平及政策水平几个方面[5]。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首先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以身作则传达给学生。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传授专业知识的,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此外还要注重提升自己的观察力、调查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要讲课和科研两把抓,两头拿,以优质的教学成果证明自己的价值。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指人的种种心理品质的综合,心理素质能够决定教师的授课风格。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的教师能够更加客观和公正地评价学生及事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乐观积极的性格和快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除了要解放自己的思想、适时更新自己的生活及教育观念,还要积极勇敢的走向外部世界、扩展自己的视野。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的是学生,学生的年龄小、阅历少,知识储备不足、处理问题能力欠缺,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以宽容的心和坚毅的性格引导学生,以自身的知识储备和阅历感染学生。

(二)高校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良好的氛围

学校的环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成效,高校如果不能为教师,尤其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良好的氛围,将直接导致教师工作倦怠、科研受阻。高校应尽可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活动提供便利的通道,这样才能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成就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能和人的感情。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需要高校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高校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觉悟、心理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心理培训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各级组织切实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后顾之忧,满足其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满足其精神需求,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热情必将提升,从而乐于奉献自己。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具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非常重要。学校需要让每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认识到其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对学生的重要性。学校应引导教师拥有坚定的信念、广博的知识、高度的亲和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

(三)社会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适宜的环境

高尔特奥尔波特认为,“没有任何人格的东西不同时也是物理的、社会的或文化环境的反应[6]”。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形成离不开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社会环境主要有国家环境主体和家庭环境主体两方面,具体包括家庭和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国家政策、意识形态及有关的法律法规、文化传媒等。

国家环境主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提升具有引导和规范作用。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队伍建设,加强统筹安排,督促各地方高校完善教学及科研体系、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体系、加强舆论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提升的作用。家庭环境主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保证家庭环境的良好能够同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

第4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跨校修读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设置与教授内容一直是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改革较为注重的部分,但对课堂教学指标进行系统评价的相关改革却停滞不前。虽然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非常注重归纳教学方法与研究教学经验,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秀研究结果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见,在新形势下探究实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思路、新模式、新途径、新举措,迫在眉睫。

一、基于“互联网+”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跨校修读学分课堂教学介绍“互联网+教育”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平台与技术,改变传统授课形式,依靠第三方线上教学管理,在各个大学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前提下,学生遵从各大学的协定,进行跨地域修读并获得学分,得到本校考核认定的一种以网络为载体的新教学形式。这些优质课程大多数是大学课程,不仅提供给大学生和高校教师,而且为社会上的所有学习者服务。课程内容丰富,包含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件、考试题、视频、课后作业等资源,创建了良好的互联网学习环境,给予大学生与社会大众许多学习选择机会。跨校修读学分更好地运用互联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资源紧张或教师利用率偏低的弊端,合理且高效利用师资,减少办学的成本,对学生与教师都有益处[1 ]。思想政治理论课跨校修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效率,教师不需要重复地讲授某个知识点,可以把余下的大部分时间用于为学生解答疑问、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改革和研究课程等更加有意义的工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跨校修读这种优秀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使各地域的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够学习到各大学的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国家公平教育,促进多元化教育。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跨校修读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跨校修读课堂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固有的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式是把教师当作主体,学生被动受教,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教师授课时热情高涨,而个别学生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甚至公然在课堂睡觉,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这样的课堂感到心寒与无奈。如果能够考虑到现代高校学生的学习需要与特点并恰当地应用跨校修读课堂教学,就可以为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将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跨校的授课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及其技术以指导者的身份对学生如何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引导,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多种多样的新媒体技术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可以推动师生、生生间的交往,进而使高校学生踊跃地思考、研究问题并用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宗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二)跨校修读教学与多媒体结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因为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依靠互联网这个巨大的平台,所以其用户可以享受更多有效资源与消息,新媒体使各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备课时搜集资料变得更加方便,由原先的翻阅书本、去图书馆等较为传统且复杂的方式转变为现在运用各大网站、各种搜索引擎等新型高科技手段来查找更优质的信息,得到更全面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资源[2 ]。故而,将多媒体与跨校修读教学结合,进行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师可为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传授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大学综合教育质量。而且,作为新媒体用户的主体,跨校修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学生能够主动地以自己的需求为出发点,去搜集需要的学习资料,提升自我。

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对互联网资源的整合应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跨校修读课堂教学模式历经实行和反馈,一些不足也暴露了出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许多前期的精品课程,课程视频主体为教师讲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生依旧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形式守旧,“教”的知识刻板无趣,“学”的结果也无人知晓,学生对所学习的思想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没有精准的测评与适时的检测,教与学之间缺乏沟通。究其根本,是因为教师思路过于守旧,缺乏互联网思维且没有完全掌握网络功能,没有充分使用网络资源,导致跨校修读课堂教学建设不易取得突破。

(二)知识的碎片化程度不够,影响在线学习效果

跨校修读课堂教学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程学习,改变了传统的集体教学方式,采用Anywhere(任何地点)、Anytime(任何时间)、Anybody(任何人)的3A碎片化式的跨校修习模式。故而在跨教学课程设计时,应化繁为简,便于理解。而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视频有的时长达到50 分钟,这明显已经挑战了人类专注力的最大限度。某些授课视频虽然时长控制在15 分钟内,但也仅仅是长视频的一段截分,并不是单独且完整的一个知识点,由此可见,还需更加精确科学地去分解或者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点。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缺少创新

线上教学结合线下答疑是该教学的常用模式,教师规划学习计划,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课程的知识,完成网络作业,由网络教师批改。线下答疑则需教师针对课程进度,选择必要的知识节点,安排传统式教学辅导学生,并让学生课后反思,但其弊端是无法监督管理,学生的学习状态仅仅依靠自身的自律性,而且,由于教师精力不足,学生一般不主动提问,师生交流在线上教学中普遍处在停滞状态。线下答疑依旧采取传统形式,学生没有成为课堂的主体。

四、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调整与完善

(一)增加实践教学内容

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是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一方面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视频中,将实践与理论联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实践的意义;另一方面,应强化跨校修读课堂教学的实践建设,安排有意义的实践练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课程内容。增添实践训练项目和实践内容的讲授,以此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养。

(二)建立多种交流空间,促进交流与互动

跨校修读作为互联网教学,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跨校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带给师生的福利。高效地沟通可以提高师资利用率,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使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立线下同步跨校修读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式的课堂或读书会、讨论组、思政部落等多种形式的非正式课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讲授一套完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让加入其中并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学习的所有人都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了解知识内涵,传播知识精髓。采用多元化的交流方式,多对一、一对多等都可以成为这里的沟通方式,为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增添新的生命力,让课堂变成学生的天堂,学生可以尽情地享受知识带来的欢乐[3 ]。

(三)安排学生互评,督促学生加大学习投入

促使学生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本质,将选修课高校学生分成人数相同的若干小组,每组4 人到6 人不等,按照每个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的质量与数量、线上线下回答问题的发言情况等具体表现,小组内成员互相打分,将组内成员得分的平均值作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互评成绩。这有利于增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促使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跨校修读,探究其课程知识,来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的良好性与评分的精准性。

(四)通过“碎片化”授课方案,提高教学效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跨校修读学分这一教学模式和面对面的传统教学方式有所不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跨校修读学分的理论课程教授是以数字化图像为载体,传授知识,学生主要是运用网络上观看录课的形式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听课时间变得自由,选课和供课双方的教学模式也需要改革,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跨校修读中,应将知识点进行精练和分解,把庞大的知识体系拆解成一个个小知识点,让“碎片化”授课变成现实。“碎片化”授课对于整体教学而言,是把整体教学当中全面、系统的大知识点最大限度地拆分,拆分成许多小知识点进行教授[4 ]。在“碎片化”授课方案中,供课教师对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与重点进行精练,选取重点的问题和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问题进行专门的设计、透彻的剖析,达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使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变为永久记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分析,授课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以及授课内容上,大脑在选择性接收自己不懂的知识,集中注意力能够使学生学习的效率有效提高,但心理、生理、病理、环境等因素都会干扰学生集中注意力,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因此,在对跨校修读课程的时长进行调整和改革上,可以将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时间范围控制在20 分钟到30 分钟以内,将冗杂且无关紧要的授课内容删去,实现课堂的轻量、知识点的精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将一个知识点教授完毕。选课的学生可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碎片化教学提升了教学灵活度,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对课堂知识重点进行学习、理解、掌握,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接收率。学生更想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增加互动环节,确定评价标准

跨校修读课程以双校联合的方式,对优势资源进行整合,进而共享,将高校思想政治优势资源的应用区域和受众范围进行扩大。突破时间、地点、环境等种种限制,渐渐朝着“互联网+”教学方向发展。供课一方将知识内容、实践要求、案例、常见问题、拓展学习资料等重要内容提前在互联网上。选课一方也可以清楚地了解教学日历、实践大纲、知识模块中的教授重点。选课一方以供课一方的课程安排为依据,定时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汇总,控制好学习流程、帮助学生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也可以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双方教师定期进行视频通话,对课业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供课一方的教师通过互动环节了解选课一方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和学习程度,依据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根据要求达到教学目的。跨校修读课程可以帮助不同背景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度交流、学生能享受到良好的教学资源,真正提升了教学水平,确保了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

(六)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程,标出章节内的考试部分与重点疑难点等高校学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共享资料,在线上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及作业质量进行督促等,告知学生学习视频课程,掌握基础理论。上课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完成小组讨论,引领学生分析思想政治方面的典型案例,帮助高校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梳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开学、期中、期末要分别请外校名师到学校讲课,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采取这样网上学习和课后研讨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并加以指导,并组织学生参加不定期考核,通过考试结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较为薄弱的环节进行强化训练。两校教育团队要召开具有侧重点的专题研讨会,针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未来发展导向及本院校的情况,适时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将课程由通识课变为考试课,邀请专业团队编写考试题,一方组织学生进行考试,另一方判定考试成绩,最后进行学分认定。

五、结语

启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跨校修读学分项目,可以使学生有跨校选课的机会,各大高校学生可通过这一途径修习到自己喜欢但本校没有开设的各种类型的课程,可以大幅提高学习积极性,拓宽高校生知识面,提升其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与文化品位。虽然在跨校修读课堂教学项目实行的过程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情况,但相信通过在实施此项目中总结并积累经验,勇于创新,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实现更加专业、更高品质的资源公开课跨校共享,给予高校学生更丰富、更优质、更广泛的教育资源,多角度提高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与课程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 ]普通本科高校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启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6):172 .

[2 ]刘眉.高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背景下的学分互认制度探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02 -106 .

第5篇

一、教学和谐

和谐是指在事态发展中的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的状态。教学和谐是指教学要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相辅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教学实践证明,要想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就必须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各要素达到和谐统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和谐统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与学气氛的和谐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灌输教育,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例外,在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抽象的理论知识,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产生厌学情绪。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和谐的教与学气氛,可以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教师轻松快乐地教,从而达到增强教与学效果的目标。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师是主导和学生是主体的定位,采取以案例为导引、以问题为核心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积极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正确启发引导,创造一种师生乐教乐学的和谐气氛。

2.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和谐

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把握高职教育的够用、适用原则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科学可行。目标制定过低学生会缺乏动力,目标制定过高又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要具有针对性、时效性、趣味性,两者的和谐统一,是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3.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的和谐

根据学生的兴趣、素质的实际情况和不同教学内容特点,灵活采用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形式的和谐统一,更有利于提升教学实效。改灌输式为启发式,改教师枯燥说教为学生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改封闭式、固定式为研究式、开放式教学。如讲授到“现代化企业”时,组织学生参观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企业,让学生在参观实践中理解消化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4.教学环境的和谐

根据不同教材内容与教学任务,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实践已证明,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所产生的声音、图像等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就能产生一种新的教学效果。它可增强教学的信息量和传递速度,使学生情绪高昂和精神振奋,全面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引发学生兴趣,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思想觉悟

思想觉悟就是对事物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一个人思想觉悟的高低决定了其参与自身及社会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从而最终决定其社会活动效率和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思想觉悟就是意识态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由于人的个体经验积累途径和认识活动等等方面存在差异,思想觉悟也存在个性差异。素质教育要求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然而,学生的一切行为依据来自本身的思想认识;努力发展学生的聪明才干和个性特点,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思想觉悟”应成为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核心任务。为此,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师是教学的导演,学生是教学的演员。要从思想意识方面出发,使学生深刻理解学习该教学内容的目的、意义,感受到它的实际价值,这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要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使学生的思想觉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转化。

2.变“学懂”为“会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是教师单纯地向学生灌输,学生也不是单单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办法,真正从能力上完成由“学懂”到“会学”的转变,这是新时期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问题为驱动,通过师生合作探究,共同深入分析问题,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调研、讨论交流、写体会、听教师指导等自主学习等过程,不但掌握了课程的基本知识,而且提高了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理论”到“实践”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当面向社会实践,让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和触摸社会脉搏,懂得学以致用的道理,从实践中去汲取丰富的感性知识,并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服务社会。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火热的实践中,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才干,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自觉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注意做到形式务实、符合高职特点,把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活动任务与党办、团委、学生处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联合部署,最终形成教育合力。让高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到半工半读、勤工助学、假期打工、社会调查、军训、社会劳动等实践活动中去,并回到校园交流。这样有利于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最终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6篇

镇党委、************

我于20**年1月5日荣幸的来到XX镇党政办工作,一年来,在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鼓励和各位同事的热情帮助下,我个人思想认识和行政工作能力都获得了质的飞跃。

一、学习了大量的政治理论知识,在个人政治理论修养上有了极大的进步。

学生时代我对政治理论学习较少,而具备良好的政治理论修养是工作的前提条件。XX镇有十分浓厚的学习气氛,镇党委、************定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上级文件,领导带头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在这一年中,我在领导的带领下学习了《“三个代表”读本》、《中国******党内监督条例》、《中国******纪律处分条例》、《“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读本》、《领导干部“四观”教育读本》等一系列的政治理论知识,同时还在工作之余积极学习了《哲学》、《******思想》、《行政许可法读本》等。经过学习,我的政治理论修养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积极学习业务知识,理论结合实践,使本职工作由空白到熟练。

我以前没有从事过文秘和与文秘相关的工作,来到XX镇后,我努力学习文秘工作相关知识,先后学习了《办公室文秘工作标准指南》、《办公室文秘写作》、《应用公文写作》等,同时,我还积极主动地向业务能力强的同志请教、学习,并大量地翻阅了办公室、档案室的文件资料,虚心学习前任秘书们的经验、做法,大胆地进行工作尝试,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我还积极申请并参加了“XX县档案工作培训会”、“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XX县办公室秘书工作培训会”、“**州市公文处理工作培训会”等与文秘工作相关的培训学习。工作初期,我曾经一度找不到工作的中心和重点,这时,几位秘书出身的领导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对我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得以迅速地成长起来。通过学习和实践,我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办公室日常工作也较为熟练了,全年共撰写各类文稿四十多份,并在同事们的支持下建立起了XX镇200X年至200X年的文件资料档案。

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实践,现在我已经基本能够处理好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并能履行好秘书“上传、下达、中协调”的岗位职责。在试用即将满期之际,我郑重地向镇党委、************提出我的转正申请,请镇党委、************给予批准为盼!

申请人:XXX

20*X年X月X日

第7篇

关键词案例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调研

案例是随着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普及,被人们所熟知的。案例教学是指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师生的讲授-讨论-分析-总结-阐发等过程来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及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1870年,哈佛大学首次将案例引入法学教育。1920年,哈佛大学开始调查、编写教学案例,并进行试用。80年代,案例教学开始引入我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就案例教学功能,与讨论会、课堂讲授、模拟练习等9种教学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案例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居首位,知识的讲授和接受、储存方面居第二,端正学习态度和培养人际关系能力居第四。欧洲议会商业教育会对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培养能力调查后,也认为,案例分析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方面特别有效,在培养学生主动性、决策能力方面比较有效。国内教学案例运用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与传统讲授教学相比,来谈案例教学的特点;(2)关于案例教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3)案例教学过程及操作策略的研究。但是研究对案例自身的介绍相对较少,对案例的一般规定性的介绍,也往往与案例的运用脱节。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多涉及法律、道德、哲学等方面,案例运用较多。案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有效,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优化,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能够让学生在感悟中实现理性飞跃。但是在案例的实际操作中,存在着理念不清、案作例用、案理分离和案评单一等问题。如何从案例的自身功能去发挥案例的作用,根据案例自身的基本要求,依据案例选取的基本原则,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很薄弱。因此,调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对案例的看法与实际的教学行为为例,拟从案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时间、师生角色、质量与作用、与其他教学方式关系的四个维度,从实证的角度对师生的案例认识和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一定的量化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找出原因所在,并有效地对教学进行改进,力求为培养师生正确的案例观念,以及良好的教学行为提供更多更好的建议。

1调研情况

笔者采取立意抽样方法抽取我校540名学生,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表包含以下内容:(1)案例运用时间,如所用频率、时间段等;(2)师生角色,如运用案例教学时承担的是主导者、促进者或参与者等;(3)案例评价,如对案例态度、作用、质量等的认识;(4)案例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等。发放调查问卷540份,回收537份,回收率为99.44%。其中,有效问卷526份,有效率为97.4%。调查结果显示:有47.72%的教师经常采用案例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所占教学时间20%~80%的为81.37%,其中20%~40%的为33.65%;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的评价中,喜欢并支持的为82.32%,认为提供案例质量较好的为41.06%,认为案例学习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依次为提高思维判断能力74.71%,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72.81%,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72.05%。对师生在案例教学的角色认知中,有45.82%的学生认为学生是促进者、主导者,教师是参与者。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中,有83.08%的学生认为案例学习可以使掌握的知识点记忆长久,71.48%的学生认为教学应以普通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

2讨论

2.1存在的问题

(1)理念不清,难以体现案例运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目标。案例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时空性等特点。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根据基本原理和概念,关照案例,展开分析、讨论和交流,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目标上,以案例为载体,培养学生系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教育的三维统一。调查显示,14.07%的学生认为学习知识比普通教学更容易接受,83.08%的学生认为掌握的知识点记忆长久,71.48%的学生认为教学应以普通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和大部分教师认为运用案例可以增加理论课的吸引力、趣味性,仍然是侧重于传统授受式知识教学目标,而忽略了思想政治理论运用能力和价值观的提升能力,难以达成三维目标的统一。(2)案作例用,难以发挥案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观培养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往往容易混淆了运用案例和举例的教学方式,简单认为,案例不过是一个例证,是对要传授知识的一种说明。误把案例当作举例,把案例的运用当作了演绎或者说明理论而不是为了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不是借助案例来完成。教师在举例中居于主要地位,学生通过例子被动认识理论,有近2%的学生认为对知识掌握程度与其他教学方式没有区别,有5.51%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没有帮助,有37.26%的学生认为教师是促进者、主导者,学生是参与者。案作例用,并未变学生的客体地位为主体地位,并未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3)案理分离,难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品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案例,相对于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因其具体生动,更容易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然而师生往往过于侧重案例的趣味性、吸引力,忽略了案例的思想性、理论性。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面;教师就事论事地分析案例本身,容易忽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引导性。案例分析缺少时代背景、社会意义,难以揭示案例所包含的普遍结论以及对学生生活的现实意义,不能体现知识能力情感的关联性,结果导致学生能力培养和觉悟提高成为无源之水。调查显示,对待案例教学的态度,不喜欢不支持的占6.46%,持无所谓态度的占11.22%,有3.61%的学生认为案例学习对自己没有帮助,2.85%的学生认为案例在促进知识掌握程度上,与其他教学方式没有特别大的区别或无所谓。(4)案评单一,难以符合发展性评价体系的要求。对案例的评价侧重于知识教学,忽视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墨守唯一标准答案,忽视多元化思维交流碰撞的生成。缺乏案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知识关联性,难以顾及到案例自身的价值、学生的基本情况,没有考虑到教学的进度和整体的教学状况,降低了案例教学的质量。只有19.58%的学生认为提供教学案例质量很好,有38.04%的学生认为一般,近1%的学生认为较差。

2.2原因分析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转变的困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案例运用,传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培育学生相关思维和职业技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真实性、较强的综台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的实践性、学生主体性、过程动态性和结果多元性等特点。因此,案例生成“多元价值取向”与以为指导思想“一元价值导向”要求存在差距。传统的讲授教学一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因其存在诸多弊端而屡遭诟病,教学案例的运用虽然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讲授的不足,但与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和教学实际有一定的差距。调查中37.26%的学生认为教师是促进者、主导者,学生是参与者。有的教师也没有完全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从案情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以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均受控于教师,要求学生回答出标准答案。这就难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更谈不上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2)对案例本质认识片面。在实际的案例运用中,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为就是案例加理论的描述或说明方式。或先讲理论,然后举出一些案例加以印证;或先举事例,后讲解概念和原理来说明、解释。事实上,前一种方法是举例,举例对于学生理解记忆能力很有帮助,难以形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后一种仅仅是导入教学的一种手段或形式而已,引起学生注意或兴趣,但容易架空理论。还有的教师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大量案例,忽视了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理论关照案例的联系。(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知识结构存在盲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在案例运用过程中,不仅需要案例所指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需要教育性知识及实践性知识。案例就是一种问题情境,案例运用就是设置内涵有理论导向的问题情境。在案例中,以问题为中心,汇集问题表征,指向问题解决。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案例运用方法作进一步的改进,是教师缺乏教育性知识的指引;教师不能把理论与案例及自身生活经验融合,赋予案例与经验的个别意义,并升华为一般理论,是教师缺少实践性知识的根基。(4)发展性评价难以全面落实。中小学以分数和升学率为主的评价制度,使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记忆,狭隘地认为运用知识就是提取记忆。知识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能力、情感、态度等价值成为附属的、次要的,乃至不需要活化的案例,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但容易忽略案例中所隐含的理性知识,致使情感道德价值观失去生成和发展的引领,从根本上失去了理论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观照,形成虚泛或苍白无力的情感道德价值观。

2.3应对措施

2.3.1转变理念,坚持指导下案例多元价值生成的耦合案例运用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于使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形成;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它生成着价值和意义;其目标是不以终端结果为满足,而是发现新的生长点,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是理论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教育三维的统一,教学案例的运用必须围绕和实现这一目标。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的要求,既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理论,让学生抓住理论体系的精华和灵魂,教学案例蕴涵理论,并为案例分析提供理论指导;又要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归纳出理论,强化理论指导意义,内化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想道德修养,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案例的运用,让学生在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和自己思想实际问题过程中,自觉建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3.2强化案例研究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已有理论和客观事实的背景基础上,能动地选择一种理论关照一个现实问题,或由现实问题指向已有理论。已有理论和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亦或是客观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是作用于某种特定环境中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具有更强的意识能动作用和行动者的阐释因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把问题或问题情境寓于案例之中,案例探讨获得的知识不仅仅是事实知识,而且还有对事实的解释。问题成为案例学习内容的载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便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获得过程。所以,任何一条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都不是率性而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案例更是概念、方法、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命题或理论研究过程的理解。由此看来,案例所蕴含的问题必然具有相当的真实性、一定的开放性和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关联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案例过程中,时时具备问题意识,处处创设问题情境,不断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的强烈愿望,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讨论基本概念或原理的发现历程,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经历独特感受,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2.3.3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专业理论与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以系统的理论为基础的。教育性知识包括学科教学法、一般教学法、课程知识、条件性知识等,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具体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情境中,通过体验、沉思、感悟等方式来发现和洞察自身的实践和经验之中的意蕴,并融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个人所赋予的经验意义,逐渐积累而成的运用于研究和教学实践中的知识及其认识。借助案例,糅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知识与教育性和实践性知识,使教师逻辑思维结构由书本转向问题,在案例、理论与问题的交互中,形成教师知识结构在专业理论与教育理论、实践经验协调发展的整体性,随着社会形势变化吸纳新信息的开放性,预见新成果的前瞻性,和自主获取传承与创新的发展性。2.3.4完善案例的发展性评价体系(1)需要理论指导下的冲突。引发学生在已有理论或经验的基础上,讨论案例在教学中的价值,它指向一个什么理论。(2)要能理性做出决定。学生从案例参与者的角度来思考如何采取行动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并回答为什么。(3)案例要简洁、典型。事实太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冲淡案例的主题,要尽可能涵盖一般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实施意义

实践性教学模式是在西方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以及强化教育职业化背景下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实践模式。现如今,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还是处在发展以及探索阶段,在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之中依然还是十分的薄弱,而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实施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可谓是价值显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本就是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基本原则,实践教学模式在思想理论课程中的实施本就是这一课程必不可少的环节,高职院校实施这一教学模式能够真正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2)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当代大学生形成从实用与利益出发的价值观念,教师教学也是过分注重理论忽略实践,而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则能有效改善这一现象,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教育,促使教育空间得到有效延伸和拓展,最终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3)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中的实施,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社会大环境而决定的,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学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身处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实施,也应该要改变传统将学生置身于假设理想环境中的封闭式教学,需要使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这样就能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前了解社会、接触社会,这样就能为学生今后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中的实施,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是组织教学实施的重要依据,展开社会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自觉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升华成为行为,形成较为良好的思想素质以及道德品质,真正实现知行统一的目的。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现状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实施意义较为显著,可是就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现状来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2.1社会实践教学理论有待丰富

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社会实践模式的应用研究相较于之前也有了提升,有较多学者都提出了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的必要性,并且提出能够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现内化到外化的有效转化,从而有效提高课程的实效性。但是,从整体使用情况来分析的话,现如今我国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还是较少,理论研究方法的使用相对而言也较为单一、不够丰富,无法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指导与使用。

2.2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高职院校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大多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这一公共课程重视程度不足,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也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社会实践教学课程较少,部分学校甚至都没有开展社会实践教学。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时候,都是由教师在课堂之上进行相关理论知识讲解,之后再在考试之前为学生划出考试重点,让学生能够完成考试要求,很少会为学生设置出针对性的社会实践环节考核内容,所以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也就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出其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促进作用。

2.3社会实践教学平台尚未构建

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就是实践基地,可是就目前各高职院校教学实际来分析的话,还尚未存在专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对应的实践教学基地,对于地方已有的具有实践教学功能的史料馆、纪念馆等机构挖掘还不足够,没有充分发挥出上述机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功能。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构建出了纪念馆、博物馆以及史料馆等场所,这些场所可谓是真实且客观的体现出了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与变迁,也是展开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最佳场所,可是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社会实践教学现状来看,这些资源以及场所的价值无法充分显示出来,部分高校虽然也有与这些机构构建出良好的合作关系,可是在合作内容以及方式上还是较为肤浅,没有对这些机构的功用进行深入挖掘,最终也就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流于形式。

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措施

要想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3.1教学内容模块化

首先,需要构建出散打教学模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在确定的时候,需要按照社会发展需求、学生发展诉求以及企业用人需求等多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基于此,高职院校可以在实施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时候,以“树伟大旗帜、走光辉道路”作为指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构建出理想信念教育模块;之后再以“悟人生真谛,塑公民品格”来作为指向,构建出发展学生品格的教学模块;最后再以“爱岗敬业、育职业精神”来作为指向,构建出培养发展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模块。其次,还需要在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将校内与校外两个阶段有效的衔接起来,按照上述三个培育模块来作为教学实施基础,然后将学校企业有效的联系在一起,以此来为学生构建出较为良好的教学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教学项目、制定教学评价标准,来让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过程中真正获得社会实践体验,从而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学校到企业的有效延伸。最后,还需要融通三维目标,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为企业培养优秀员工以及为社会培养现代公民的三维目标。

3.2教学团队一体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工作要想有序实施下去,教学团队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一般情况下教学团队主要是由思政教师、学校日常兼任思政教师、企业公益基地兼职思政教师这三个部分构成。其中,学校专任思政教师在整个教学团队之中可谓是起着主要阵地的优势,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按照教学目标以及理论教学要点来对教学目的进行明确,同时还需要对教学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积极开发出项目任务书;而学校日常兼任思政教师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共青团、辅导员、校企合作指导教师等多方面,其主要的任务就是应对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所遇见的一些问题,以此来为学校思想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提供有效的指导。而企业公益基地兼职思政教师则是指学校与企业公益基地协商,亦或者是从企业公益基地直接聘任的人员,这一团队在整个社会实践教学模式之中能够实现对学生职业素质以及品格进行培养的目的。

3.3实践基地多元化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完善与建设,这也是这一教学模式实施的要点之一。而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相关人员可以按照“合作共建,双向受益”这一原则来对校内实践基地、公益实践基地以及企业实践基地等多方面资源进行统筹,基于此来构建出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在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首先,我们可以将校内实践基地作为基础,因为校内实践教学在组织过程中更加的便捷,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基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时候,立足于现实,结合学生较为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需求来进一步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真正将所学理论与社会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的讲解构建在对事实以及现象的分析之上,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且还能懂得理论结合实际。例如,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对于贫富差距现象具有较深的感触,有些学生甚至存在金钱至上这一心理,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实践来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认识,从而真正实现知行统一。其次,还可以以企业实践基地作为关键,企业本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关键,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来构建出工作站式顶岗实习管理模式,让学生真正在校外实践过程中展开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这一点,高职院校一定要先构建出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像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展较为完善的城市社区示范点等等,通过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参观,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理论学习中所遇见的困惑,从而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另外,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积极借助于广阔的社会平台,来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以及勤工俭学活动,像是志愿者服务、校企合作实习等等,这样学生就能真正在社会实践中形成正确的认识,进一步突出社会实践的主旨。

3.4教学评价立体化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想保障实施效果,对社会实践教学模式考核以及效果反馈机制进行完善也是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都没有体现出社会实践性,整个教学评价立体型不够,学生主体无法在教学评价中得到促进与提升。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运用科学且合理的方式对教育的过程、要素及效果进行价值评价,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最好是按照“凸显主体、注重过程”这一理念来进行评价,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效结合、学习与工作的有效结合。

第9篇

一、案例强化对于基本政治理论的论证与解释

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高中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往往采用机械化灌输的形式,以谋求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记忆,但是其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际运用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因此,现阶段政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政治教师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案例的补充来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证明,并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指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进而为学生理论知识的有效运用提供最佳的前提准备,以保障学生在高中政治学习中能够获得知识储备与知识运用能力的综合提升。

例如,在“投资的选择”这一章节的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投资方式中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来引入近期股市行情巨大波动的实际案例。在案例引入之前,教师首先可以指导学生理解风险与收益的定义,并明确风险与收益的伴随性。而在股票投资高风险和高收益的这一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2015年5月~6月股市的大幅度增长,股民大幅收益以及2015年7月~8月的股市大幅下跌,股民的巨大损失这一案例来为学生进行理论的论证与分析。通过这一具有时事性质的对比案例,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切身的体会以及教师的讲解来对风险与收益的相伴性进行一个了解,并对股票投资的风险特点有更深刻的体会,进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效果也能够随之地被提升出来。

二、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理解理论的实际含义

教师可以尝试角度与角色的转换,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并从学生的角度来尝试对政治理论知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论证,从而在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不断的拓展学生知识探究与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重点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就可以引入“中学生强迫父母购买苹果手机”的案例,教师要弱化自己的权威作用,进而指导学生进行自由的发言,阐述自己对于案例的分析。进而教师可以从学生观点“要根据家庭的经济实力进行消费,不必完全受外界的影响”来引出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从学生“不要随意追求虚荣感,盲目的跟风”来引导出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等消费观念,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分析与探究的能力。

三、借助网络和媒体资料,强化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的有效理解

时政知识也是整个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因此在例证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随时地借助网络或媒体的资料补充时政知识,以保障例证教学工作能够动态化,并且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所教授的内容随时地进行生活问题的探究分析。

例如,2015年9月3日在阅兵活动上的讲话,教师就可以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知识结合所讲的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基本含义,来指导学生对课程的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并以这一案例分析为模板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时政问题的基本思路,以促进学生在知识理解的程度上不断的强化知识运用的能力。

四、学生借助自己所学的理论进行案例的论证分析

通过案例论证强化高中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不断地提升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而在课程巩固阶段,高中政治教师同样可以创新知识巩固的方式,借助例证教学的基本思路,以综合分析题现场解答的形式让学生借助自己课程所学知识来进行案例的分析,或者指导学生对案例的内容进行总结升华进而推导出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在这种案例论证与分析的课程巩固教学下,学生的知识所学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技能都能得到同步的巩固。

第10篇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4)22-0041-03[ZW(N]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教育的模式研究”(XJK012CDY0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智(1978―),女,湖南郴州人,湘南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陈卫东(1969―),男,土家族,湖南龙山人,湘南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以提高教学效果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为抓手,把师生共同学习和研究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专题教学之中,让学生自主实践创新,生成个性化的思想理论体系的操作过程和运作机制。教师教学时要做到:首先,提供相关背景材料,使学生明确要探索的方向;其次,适当点拨,设置问题;再次,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学习目标,针对学生所达成的目标进行适当的分析与评价,使整个讨论探究式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1.教师主导引领理论学习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讨论、课堂辩论等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师在这里起的是主导作用。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不仅要提供理论知识的背景材料、适当设置一些问题,而且要多与学生交流,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学会指导学生实现自我创新学习

高校学生应该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独立主体,他们应该在与教师的讨论探究和自我独立创新实践中,不断获得知识的增长和自身能力的提升。学生应该学会发现问题,制订学习探究计划,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积极探究问题实质,找到疑难所在,丰富知识结构,强化个人的知识与动手能力。

教师推动师生互动讨论探究机制。师生互动讨论探究机制是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专题教学和课堂讨论中,适当划分专题,让学生在课前充分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并在课堂上汇报讨论情况,提出自己所遇的疑惑。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堂合作,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适时引导点拨,然后由学生自我总结提炼,生成知识、技能、情感、理论。

3.师生讨论探究机制的形成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专题教学,还有课堂讨论中,适当划分专题,让学生在课前充分讨论。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础,让他们在实践探究中能够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认真听取学生汇报,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实践探究中所遇的一些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陈述,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上向陈述的学生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注意有效地把握与引导。最后,让学生们自我总结提炼。在这种讨论探究式教学中,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升、不断发展的过程。它不是为一个讨论探究式教学过程的完成而完成,教师还应启发学生进行再思考,不断激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

(一)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与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同等重要的原则

这是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目标所决定的。通常情况下,学生学习是由情感推动和维系的,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没有一定的情感支撑与维系,学生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就难以持久,没有一定的情感支撑与维系,任何学习活动可能都难以完成。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教师要注重以培养学生学习情感为基点,围绕基点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

(二)注重教与学的形与神相统一的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核,并不是教师让学生单方面地动起来,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过程。相互间既要有形,还要有神;既要有理论知识的传递,还需要有社会实践知识的开拓。因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使理论课教学真正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积极探究新领域的目的,起到相应的作用。

(三)重视预设问题与随机提问相协调的原则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解惑意义深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就当预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问题,妥善安排整个教学过程,以期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也就是说,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不能完全照预设的教案、制作的课件上课,而应当随着课堂师生互动的实际情况,不断地随机改变教学模式。充分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方式、思维变化态势、情绪波动状况,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完成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同时,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一)教学内容的情景诱导

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起点。所谓教学内容的情景诱导,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为了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结合所授学生专业的特点,自己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不断置身于特定的也是变幻中的教学情景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进行情感的体验,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努力提高教学的实效。

(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立足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要以学生充分自主探究为立足点,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情景引导,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第一,教师要给足学生自我探究知识的时间。这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查找资料的时间,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我充分地感知课程内容,充分领悟所学知识,积极探寻教材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激情。第二,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学习的探索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应是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三,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素材。让学生根据教学情景所涉及的内容和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自主地去探究本课程的知识内容,找出自己认知上的不足,思想上的困惑,并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教师、学生积极开展合作交流

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点。这里所说的合作包括师生之间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而交流也包括了教师与全班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和个别交流。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灵活机动地把握运用,应有利于活跃课堂、启迪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师对学生的点拨引导

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支撑点。在课堂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观点要适时点拨,在学生互相讨论时,也不要放任自流。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认知上的问题,因势利导,把握好度。

(五)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的反思生成

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落脚点。提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建构知识的基点,合作交流是思想的洗礼,反思生成是思维的升华、观点的变更。反思生成也就是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阶段,是整个教学环节中师生互动机制的最后升华。

参考文献:

[1]毛金球,邓平珍.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互动机制的探索[J].文教资料,2009(4).

[2]叶世斌.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教育观察,2013(34).

第11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职院校 创新

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当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担负着系统有效地对学生们进行教育,培养学生个体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观,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任务。然而目前形势下,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已经很难满足时代的这一需求,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

现阶段,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迅速发展,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而思想政治相关理论课程的开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手段,也是保证学生思想方向正确性的必要条件。目前,虽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开设基本都可以实现,但大部分课程的有效性并不是很高,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对于普通院校而言,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学压力要更大一些,面临的问题也更多、更趋复杂化,在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具备更高的挑战性。因此,分析和研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内在规律,发现其中问题的本质,进而制定出恰当的措施并加以实施,解决问题,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实现创新性的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它不仅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要求。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为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实现学校的升格及未来发展,都对专业课程更加注视。所以,相当一部分的学校更加注意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其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关注度则相对不高,思想认识不够深刻,教育经费也仅仅只能够满足日常的教学需要,实地考察更是可有可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很难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导致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仅仅只是宣传理论,课堂严重缺乏活力和吸引力,教学效率低下。

2.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在培养目标方面,很多教师定位不够准备,他们更多地注重死板的课堂教学目标,片面追求理论知识的讲述,并要求学生进行掌握,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情况,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教育方面,则存在先入为主的观念,主观地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科学文化、思想素质及认识水平低下,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及正确思想理论的灌输。

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首先是作为一种职业教育而存在的,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职业素质以及职业能力进行培养,教育目标是为培养出具有高等技能的、实用型的人才。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目标定位不够明确,主观地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只看到了学生在各个方面的不足之处,忽略学生的优点,以及个体性的需求,脱离了教学的实际,导致教学活动没有针对性,缺乏一定的实效性。

3.教师的知识面过于狭窄,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如今,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新知识、新信息、新观念的传播速度更加迅捷,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具有很强综合性的学科,如果教师不具备丰富完善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就无法满足教学活动的各项需求。

虽然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引进先进的多媒体等教学技术,但是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服务方面,仍然是采取单纯的教师在讲台上面讲,学生在讲台下面听、死记硬背的方式,教师占据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课堂气氛不够民主,师生互动不足,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严重缺乏积极性,教学效率低下。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忙自己的,甚至出现教师教得乏力、学生学得乏力的情况。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创新发展的策略

1.提高认识,打破传统理念束缚,实现创新。

在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下,社会思想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对大学生在思想方面产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不同思想下产生不同的价值标准,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关于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教育内容产生严重的冲击;另外,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思想观念也在迅速地更新和传递,各种信息载体迅速发展,这些都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方面要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从根本上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创新性的教学理念以及采用有效的教学载体,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团队建设,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重视学生的个人思想及个体需求,在增强教师个人魅力的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2.准确定位教学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是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社会主义需求的应用性、专业性的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进行教育培养,不单单是培养学生具备职业的技术素养,而应是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知识技能,更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培养目标,并制定符合这一目标的教育培养策略,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3.提高教学实效性,实现创新发展。

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发展,不仅要采取先进的思想观念,而且要突出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独特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思想上要采取以学生为本的策略,真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课堂理论教学中,要对教师中心的课堂形式加以改变,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和主体,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引导学生主动去了解社会,对各种社会现象加以正确的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个人的职业素质,对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勇于探索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个人理论素养,同时又要注重知识结构的更新。思想政治这门理论课程的涵盖面相当广泛,要求教师个体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背景以及广阔的知识视野,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提高自身对知识内容进行整体驾驭的相关能力,同时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的信息知识,及时准确地将新成果融进理论教学的内容当中。

此外,要不断加强和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的科研能力,实现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用科研成果来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加以有效解决,以满足人才培养、实现创新性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候,既要强调和尊重教材自身所具备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特点,又不能仅仅只局限于教材中理论知识的教导,而要充分结合学生和学校以及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要教学目标的实现,结合实践教学的相关案例,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理论教学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既符合时展的特征,又能发挥其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从而在创新中求得不断的发展,在发展中实现进一步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淑云.大课堂观视野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余波.充分发掘人文内涵推进高职思政教育――试论当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改革[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04).

[3]黄履香.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基于“05方案”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4]戴海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与实践――以温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

[5]陈月婷,沈廷川,张旺清,杨晓胜.运用专题学习网站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01).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管理;有效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169-02

1 前言

高校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摇篮,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推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跨越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也不断加快,目前,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已占到高校在校生总数的半壁江山。然而,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学校建构、师资状况和生源素质等较为复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难题。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有效结合,是切实抓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出路。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管理有效结合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管理相结合是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高职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教育部教高[2006]号文”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共同的保驾护航。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高职院校的传播和贯彻,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道德、历史和法律知识,是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在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高职学生,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保证高职院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途径。学生管理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各种渠道和环节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和教育,是一种集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它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是反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办学水准的重要窗口。从终极意义上讲,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还是学生管理,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培养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是它们在育人目标上的共同价值追求。

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有效结合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学生管理分属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两个不同的职能部门,二者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各自为政,相互脱节,无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由于许多教师过多地依赖理论灌输和讲授,教学手段与方式不够丰富生动,教学内容缺少现实说服力,教师与学生课后沟通不足,再加上考核评价方式的单一,使得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整体效果不甚理想。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管理者们往往过多依靠实践经验,缺少理论指导,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科学性的提升,个别学生管理工作者对理论、路线和方针把握不到位,影响对学生教育引导效果的持续性。基于此,寻找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有效结合的现实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3有效结合的现实路径

3.1 教学队伍与管理人员的协调配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支主要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如果二者协调配合不够,就难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与课外的对接,也难以发挥它们之间的互补效应。只有两支队伍共同努力,协调配合,才能够打造出坚实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壁垒。

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协调的用人机制,打破现有岗位限制,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为了克服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除了上课时间,基本上不参加或很少参加学生活动,对学生管理的相关工作情况基本上不了解的问题,应当鼓励、支持和引导思政课教师深入学生管理实践,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基层院系担任一段时间的班主任或辅导员,通过开展各项学生管理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生活状况,保证日后的教学工作能够植根于学生现实和社会现实。同时针对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工作过多过杂,思想理论水平有限,无法有效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问题,应当为学生管理人员减压增效,创设条件通过脱产培训等方式提升其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必要时也可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

3.2 课堂教学与学生管理的相互助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视课堂理论普及,学生管理重视日常教育引导,二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相互助推能够促成思想政治教育课内与课外的功能互补,从而形成合力,带来院校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最优化,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可以助推学生管理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思想上的一些难点问题仅靠学生管理工作者自身的力量难以有效解决,必须充分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力量,发挥他们在理论教育方面的优势,在课堂上用专业理论知识说服和教育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可以将自己掌握的学生课堂表现状况反馈给学生管理工作者,辅助做好班级风气的整体建设。另一方面,学生管理也可以助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针对高职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的现状,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发挥自身工作优势,严格课堂纪律要求,采用适当的奖惩措施加强学风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创设良好有序的教学环境。在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较低的现状,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在辅助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将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组织的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协调,双方根据各自的工作需要,共同商定活动方案,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学习小组、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和实践、参观思想教育基地等等。通过这种实践活动的方式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学生们所处的社会发展实际整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3.3 “知行合一”的考核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是教育的“指挥棒”,我们倡导和抵制什么,学生就会相应地调整发展方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主要还是以考试成绩的多少来度量学生的学习效果,重视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而忽视日常行为表现状况,而实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与评价不应仅仅停留在对个别概念、结论的记忆和背诵上,还应当同时考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和政治表现。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很多院校过度看重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状况,并以此作为学生操行评价的依据,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个别操行评价好的同学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较差。因此为了弥补二者在考核方面存在的不足,实现优势上的互补,可以尝试建立一种“知行合一”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管理的考核与评价相结合,双方的最终成绩评定都由两部分组成:理论考试成绩和日常表现成绩。其中,理论考试由思政课教师负责命题,根据高职学生特点考查自主发挥题型,尽量避免死记硬背的知识考核。日常表现由学生管理人员负责,通过组织相关活动,根据学生的活动完成情况以及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整体评价,打出日常表现成绩。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管理最终的考核与评价都应将对方所打成绩折合成一定比例计入自身成绩得分。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最终成绩=理论考试成绩×70%+日常表现成绩×30%;学生管理操行成绩=理论考试成绩×30%+日常表现成绩×70%。当然,各个院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定夺二者所占比例,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课堂和学生活动积极性为准。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沈听,凌宏彬.论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德育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