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0:00: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教育叙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次活动引发了与会者的共鸣。有的教师说:“林波老师精彩的教育故事,把我们真正带入了孩子们的学习世界。”有的教师说:“听了林波老师的教育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到教育故事很适合我们的工作和研究。”有的教师说:“林老师善于捕捉教育信息,有良好的记录习惯。我们不要因工作的忙碌而为自己找理由,要向林波老师学习。”前来参加活动的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员江虹博士也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林波老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的书籍,一方面将国家要求的中小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课堂,另一方面也智慧地解决了学生成长当中遇到的教育问题。”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海淀教委的大力支持以及海淀教科院对种子教师研究项目的正确定位。作为一名科研种子教师兼海淀片区负责人,这次活动的引发了我对教师研究活动的一些思考。
一、研修一体,确保实效
近年来,随着教师进修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的研修活动日趋常规化,不仅全员参与,而且内容涉及理论学习、教育教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等方方面面。不可否认这些研修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教师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研修内容过多,难度较大,教师无法自主完成。这样的教师研修活动,逐渐演化成了教师的额外负担,应付和敷衍现象时有发生,其质量和效果也就无从保证,开展教师研修活动的初衷也无法实现。
那么,什么形式和内容的研修活动才受教师欢迎呢?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任何人际关系的本质都是相互作用的,这一结论同样适用教师研修活动。实践表明,“研”“修”一体化,参与式的研修活动最受教师欢迎。
“研”“修”一体化、参与式研修是海淀教科院推进种子教师研究项目的重要方式,《海淀区教育科研“种子教师”研修片区负责人工作指南》中明确指出,在研究过程中强调坚持“研讨”,克服只“听”而少“研讨”的研究过程;通过体验式的研讨,更多地让研究者积极参与其中、与自身既有知识经验内化整合,并触及研究者教育行为和理念深刻变化的学习
过程。
“研”,就是找准教师研究的兴奋点;“修”,就是找准教师研究的成长点。从心理学、教学论、系统论等角度深入把握研究活动的各个环节,强调组织者与教师之间在思维、情感、信息以及环境等方面的相互作用,最终实现情感共鸣、思维共振、信息共享。
在本次以“教师如何做教育叙事”为主题的研究活动中,通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种子教师有开展教育叙事的基本经验,对教育叙事有初步的认识,但对其深远的意义了解不深。同时,不能够长期坚持撰写教育叙事,因而成效不显著。为此,海淀片区选择身边的林波老师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讲教师,通过林老师对教育故事的生动讲解和教育成果的展示,让真实的事例成为大家身边的“榜样”,感受到前行的力量。活动通过主讲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研讨以及对一些问题的深入剖析,让大家明白故事是用心创造出来的,只有“用心”方能出硕果,只有“坚持”,才能见成效。
二、跨界研究,智慧共享
以往的教师研修活动大多按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等),年级(一年级、二年级等)开展。种子教师研究项目则与传统的研修活动不同,采用“片区”的研究方式,这个“片区”中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和高中各个学段的教师。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在于,每位教师针对同一个问题,都会听到“来自各个学段的声音”,各个学段的经验与智慧在这里得到共享。
在本次活动的研讨环节中,种子教师在聆听了林波老师讲述小学阶段如何进行性教育的故事后,针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性问}”展开了研讨,充分展示了各个学段教师的智慧分享。幼儿园老师讲述了“卵子热情地邀请去她的家里做客”的小故事,分享幼儿性教育的经历;小学老师讲述了学校开设的“男孩课程”和“女孩课程”,引导孩子观看生理卫生录像,分享小学的教育经验;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分享“如何引导学生分清爱情和友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通过比较,与会种子教师明晰了:性教育是门艺术,我们既不能闭口不谈,也不能谈得过早和过多。性教育应注意他们身体发育到了什么程度,话题要适可而止,不能一下子把什么都告诉他们,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循序渐进地让孩子了解性方面的知识,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性教育方式。
各个学段的教师研讨同一个问题,可使教师从整体上了解这一问题的全貌。哪些需要紧急解决,哪些需要延缓解决,哪些需要可以点到为止,哪些需要深入剖析,等等,这种跨界研究模式优势明显,教育智慧在共享与碰撞中焕发出活力与
力量。
三、体验式研讨,提升研究积极性
传统的培训方式偏好“你讲我听”或 “你教我做”的模式,容易忽略参与者的感受。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缺乏互动,往往是培训结束后参与者只知如何做,但不知为什么这样做,不能举一反三。种子教师研究活动要求采用体验式研讨方式,即:将参与研究的种子教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有属于自己的研究主题,小组成员都有不同的职责,分别要担任小组负责人、记录员和发言人。与传统培训相比,体验式研讨提高了每一位研究者思维活跃度和参与积极性。种子教师全身心地参与研讨,交流经验获得新知,并将这些所得内化和整合,形成新的认知,有助于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
活动。
海淀片区将参加此次教育叙事研究活动的种子教师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围绕着“教育叙事的作用”“教育叙事与教育叙事研究”“如何撰写教育叙事”等问题展开研讨。大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畅所欲言,自由表达各自观点,在最后的集体汇报环节,集结全组的智慧,展示团队的风采。
体验式研讨方式更贴近教师实际,在研讨中大家不约而同地把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以及他人的经验融入到自身的实践知识体系中。体验式研讨方式让参与者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突破自我,全面提升参与者的综合素质,从而改善自身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有效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胸怀。
海淀区首届种子教师研究项目自开办以来,就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教师面前。研究活动明确的主题,使种子教师更深入地解决某一问题;研究活动具有突出的实用性特点,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研究活动的多种形式,为教师成长搭建更多的平台;跨校际的研究活动,决定了种子教师研究活动是打破学校、学科、学段界限的跨界综合研究
关键词:苗歌;高中数学教学;课改
一、苗歌的特征以及苗歌文化对我们课堂的帮助
苗歌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以“树状”为结构的,用以交流思想,表达情感,抒发志向的口头艺术。韵律工整优美、内容深邃丰富,意境深刻含蓄,曲调舒展粗犷,形式自由欢快是苗歌的显著特点。正由于苗歌这些鲜明的特点,才深受广大苗族同胞的推崇和喜爱,成为苗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苗歌特有的魅力,使苗歌的传唱经久不衰,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形成一股迅猛的回归潮流,为苗歌文化市场的孕育和成熟奠定了稳定的群众基础。
苗歌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类别繁多。以歌的内容分有Minl sead(音:米莎)和Deb sead(音:代莎)。Minl sead包括苗族史诗,叙事诗等;Deb sead是指某些苗歌门类,如情歌、儿歌、谜语歌等。因唱歌的地点不同又可分为Sead dib b1oud(音:莎地标)和Sead zheit chut(音:莎成处),即野外唱的苗歌和寨子家内唱的苗歌。同一大类苗歌又可分不同的支类别,如苗族情歌中又分有“初相识”、“倾慕歌”、“约会歌”、“信物歌”、“相亲相爱歌”,组成“家庭歌”、“生儿育女歌”、“家庭生产劳动歌”等。
融水苗族自治县,作为苗族的一个重要聚集地之一,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苗歌更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在苗歌的哺育中成长,在苗歌的熏陶中成才。他们都深谙苗歌,深爱苗歌,苗歌成为他们身体和灵魂的一部分。
新时代的教育要求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一个老师一个课堂再也不能顺应时展的要求。如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已深入人心。但这个理念只是一个理论,对于不同地区,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当因地制宜,积极抓住地区特征,发挥地区优势,创见具有地区特色,能促进地区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针对我们融水县而言,我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全县人民喜闻乐道的苗歌,因而,我们要把握这个机会,发挥我们的特长,把我们的优势融入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中。
二、把苗歌精神和形式融入课堂
苗歌既然能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抒发志向,又是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一种艺术,我们可以把这种艺术形式融入我们的课堂,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1.把苗歌中的叙事形式融入课堂
叙事苗歌,这种苗歌的特点就是讲故事,某个人把自己的见闻、见解用唱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这种表达过程中灵活地应用语言特色,结合所叙述的内容,把故事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而这更要以一定的音律唱出来。简而言之,这不是简单的叙事,而是把事情进行艺术加工,结合各方面要求表达出来。把这种方式翻译到课堂中,我们可以认为,这是给学生个人展示的一种形式。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提出若干要求,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照要求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教师的要求不必只拘泥于知识本身,有时也可以加入娱乐韵味,这更加贴近于苗歌的形式,也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氛围。鉴于叙事模式是单个人的表达,所以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复习课中,在对知识的回顾的时候。
2.把苗歌中的情歌对唱形式融入课堂
情歌是苗歌中最受欢迎的歌种,这个歌种也是成长得最繁茂的。在融水的山村苗寨,无论男女老幼都能哼唱一两段情歌。这其中有已经成名多年,世代相传的段子,也有即兴发挥,依景抒情的。总之,情歌唱出了苗族人民的热情,也唱出了青年男女彼此相思爱慕的心思。根据恋爱的不同阶段,情歌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相识初期,彼此了解的时候,这类情歌多是互相考究,彼此斗智斗勇的词句。这种类型的歌,多体现的是一种竞争思想,这种思想正适合青年人竞争的欲望。我们可以迎合这种竞争欲望,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在竞争中学知识,在竞争中巩固知识,在竞争中应用知识。在数学教学中,这样做并不难,我们只要设置一定的规则,让学生彼此出题,彼此挑战,就能利用年轻人的好胜心理为学习服务。情歌的第二种类型是在热恋中,这种情歌多描述相思,换句话说就是示好,这时候的苗歌最能描述自己的感受,最能感染人。如果教师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充分发挥情感教育,挖掘出学生骨子里的这种苗歌情歌情愫,那课堂将会热情洋溢,和谐幸福,真正做到幸福教育。
3.把苗歌中的儿歌形式放入课堂
苗族人大多生活在农村,从小到大与山为伍,所以苗族的儿歌具备大多数儿歌调皮活泼的同时,也具备了野性,这种野性来源于大山,来源于森林,来源于小溪,来源于鸟语花香,形式各异,内容丰富。如果我们能顺应学生的这种源于自然的真挚情感,适当地进行情景教学,适当把高中数学和苗族人民的生活情景结合起来,这些抽象的数学必将成为孩子们儿时的玩具,他们一定会爱不释手。
4.把苗歌中的谜语形式引入课堂
寓于苗歌中的谜语,形象生动,比喻类型非常贴近于生活,而且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务或是津津乐道的事情。借助这个思想,我们可以把数学的知识点变成一种谜语,一种形象有趣的谜语。我们可以通过谜语,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去学习知识、复习知识,并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牢记知识。
三、结语
一、 教育层面:体育不只是输赢
电影符号学大师麦茨说过:“电影与叙事相结合,就会附加另一套符码化的意义系统,这是对画面的一种超越。”[1]影片《卡特教练》在叙事内容上摒弃了传统好莱坞体育电影固定的角色设置,没有将卡特教练设定为温情或温暖的导师角色,而是刻画了他性格的多面性――训练中一丝不苟,教导中机智幽默,生活中友善宽容,被质疑时彷徨苦恼。这些都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人物性格。影片没有以教式去灌输,而是从矛盾与冲突的视角来展现体育背后的教育深意。正如剧作大师麦基所言:“冲突法则不仅仅是一条审美原理;它还是故事的灵魂。冲突是生活的本质。”[2]当卡特第一天作为新教练与里士满高中篮球队员见面的时候,他让大家相互称“先生”,因为“先生”表示尊敬。其中一位叫克鲁兹的队员当众羞辱卡特被赶出篮球队。相互尊重是卡特给队员们上的第一课。随后,卡特给每位队员发了一份合同,要求队员们签字并履行规定才可以打球。规定中要求:每门功课平均成绩要保持在2.3以上(C+);所有队员要上所有的课,还要坐在前排上课;比赛日要穿西装打领带。两位队员丢下合同离队,他们说:“等你需要真正的队员,我们再回来。”显然,这时候队员们理解的体育只有输赢,只要能赢球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重要。当卡特带领球队连续获胜成为新赛季的黑马后,队员们开始在比赛中玩自拍并羞辱对手。卡特质问队员:“凭什么你们可以用脏话和挑衅来玷污我热爱的比赛?”卡特认为除了比赛输赢,比赛的过程同样重要,也能体现出体育的高尚精神。这时候,克鲁兹来到体育馆请求回到篮球队,卡特给了他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队员莱尔站出来说:“我们是一支团队,有一个人拼命,我们都要拼命。一个队员的胜利,就是我们大家的胜利。”最终,在友的帮助下,克鲁兹顺利完成归队任务。队员们开始领悟到团队与合作精神对于篮球的重要性。特别是当他们在图书馆和体育馆认真补课、互相鼓励、用行动支持教练的做法时,他们懂得了什么是纪律、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关爱、什么是坚持、什么是互助、什么是信任、什么是友情,这恰恰是在比赛的输赢之外所带给他们的成长和蜕变,这也正是卡特想要传达的体育精神和力量。最终,孩子们成长了,他们能够坦然面对比赛的输赢,真正理解了“像赢家一样打球,像赢家一样生活”的涵义,重新认识了体育与人生。就像卡特所说:“我是训练篮球队员的,你们却最终成为学生,我是训练男孩子的,你们却最终成为男人。”
二、 文化层面:在体育中追认身份
(一)对运动员身份的认同
身份认同最早是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他指出:“认同是自我的心理社会的统一能力,在人类生存的社会中,没有同一感就没有生存感。”[3]当卡特问队员们:“你是谁?你们怎么看自己?你们想要个怎样的未来?”一位队员回答到:“我是朱尼尔,我妈妈说我打球厉害,我就是想去决赛。”社会学家库利在《人性与社会秩序》中提出了“镜中自我”的概念,库利认为,人对自我的认识来自与他人的社会互动,来自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他人的评价和态度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人们通过这面“镜子”认识自我。其中“初级群体”包括家庭、同龄人、社区对自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4]队员们正是通过初级群体来认识自我的,在他们父母、同学和社区的眼中,运动是他们身上唯一的闪光点,他们就是一群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能毕业就算不错的学生运动员。然而,卡特要求孩子们正视自己的身份,学生运动员,学生是他们的首要“身份”,毕业拿奖学金上大学是他们需要考虑的未来和人生规划。卡特努力让他们的家庭、学校和社区认识到这一点,他找队员家长商量、他不断找校长理论、他亲自去课堂找老师、他勇于在媒体面前表达注重学生运动员肢体和思维全面发展的看法。当卡特因队员们未能全部达到合同上的学分和上课规定时,作出了关闭体育馆、取消训练和比赛的决定。他的行为遭到了各方的争议,最后学校委员会举行公开投票取消了这场禁球风波。卡特在委员会上大声疾呼:“你们这样的行为,会给那些孩子们灌输一种什么样的信息,这也是我们社会对职业运动员灌输的信息,就是他们可以不守纪律,高于法律。如果你们对十五六岁的孩子们说他们可以不用遵守纪律,可以违反合同,那你们说他们还需要多久就会犯法呢?”卡特认为运动员身份,无论是学生还是职业的,都应该正视自我、遵守纪律、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榜样。最终,队员们找回了自我。就像克鲁兹所说的:“我们真正怕的是我们光明的一面,不是阴暗的一面,让我们发挥潜能,我们身边的人自然而然也会效仿,让我们自己从恐惧中解脱出来,我们的行为也能让他人解脱。”
(二)对城市身份的认同
影片里的城市――里士满市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小城。里士满是一个工人阶层聚集的城市,高失业率使得当地居民饱尝着贫困生活带来的重压,城市黑社会势力活跃,享乐主义盛行,人们过着异常艰辛和没有前途的社会生活。在里士满的大街上,一个黑人年轻小伙正在问坐在车上的人:“哥们,我要一小瓶,你有那种猛药()吧?多少钱?”这些都说明了这座城市的混乱与不安。因此,篮球成为了这座城市生活的调味剂,球队赢球成为了人们对这座城市身份认同的一种强烈愿望,大家希望赢球为城市带来荣耀和影响力,大家期盼着里士满出现在大众媒体的头版头条,获得主流媒体的关注和赞美。特别是这座城市的里士满中学,正如学校校长对卡特所说:“学业表现指数是用来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的,高到低从十级到一级,里士满中学是最差的一级,而且已经持续了七年了,里士满只有50%的学生能毕业,毕业生中只有6%的能上大学,学校需要赢球。”因此,当卡特关闭体育馆,取消比赛后,里士满的居民十分愤怒,他们聚集在体育馆谩骂卡特,将他家商店的窗户砸坏,有人还向他车窗吐口水。体育成为了一种“替代性满足”的工具,城市居民的焦虑情绪得到宣泄,人们从体育中获取缺失性的心理补偿,但这种“补偿”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最终,大家还是在体育的精神和意志中产生了认同,增强了城市的归属感。体育建构了一座城市合理性的想象。
(三)对族群身份的认同
影片中对美国黑人身份的追寻与认同,使得电影展现了运动背后更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深度,也让电影更加耐人寻味。卡特听到一位黑人队员和白人队员都用“黑鬼”来称呼他,义正言辞地说:“沃特和克鲁兹先生,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克鲁兹接着说:“上帝在这一带可不给黑人好果子吃。”卡特愤怒地将其赶出篮球队。当卡特再次听到黑人队员用“黑鬼”来相互嘲弄,他说:“黑鬼是用来侮辱我们祖先的贬义词,如果白人用这个词,你就要准备还击,你们用这个词就是在教他们也用。”可见,在当时的美国社会白人对黑人的歧视,黑人自己的不自重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卡特一次次真诚地呼唤与行动,让这些黑人队员们逐渐开始找寻迷失、模糊的自我身份。黑人队员凯尼恩的女友意外怀孕,女友想让他毕业后找工作养孩子。但凯尼恩成绩不错,在卡特的鼓励下终于勇敢地向女友说出了自己不想过的生活:“不停地赚钱,没前途的工作。”当卡特因禁球而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时候,他依然告诫队员们:“也许你们会说,如果我不能上大学,那我怎么办?对于在美国的黑人来说,答案很可能就是坐牢,我们这个社区,18~24岁男性黑人,33%的都会坐牢。”这源于黑人内心的不自信和对竞争的恐惧而产生出这种极端狭隘的偏激行为,他们借助对社会的反抗和“弱者的武器”寻求关注和自我存在感。最终在卡特的坚持和召唤下,他们战胜了内心的恐惧,走出了迷失、困惑与麻木,发现了自我的价值和潜能,正视了自己的肤色和权利,找回了黑人并不是天生的、同幽馨缪萆缁岢晒角色的身份定位。最后有4名黑人队员拿到奖学金上了大学。
三、 信仰层面:体育终究不是神话
影片中有很多扣人心弦的篮球比赛场面,但电影突破了逆转取胜的传统叙事模式,没有让观众等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一刻,卡特教练带领的里士满高中篮球队以一分之差惜败于实力强劲的圣弗朗西斯队,没有赢来最终的胜利。比赛结束后,队员们平静地在更衣室换衣服,卡特来到他们中间说:“这好像和小说里写的不一样,起码我们今天没有,但你们和冠军没有什么两样,你们从未放弃,冠军都是斗志昂扬的,你们今天所做到的远比明天报纸体育头版更重要,你们所做到的是某些人一辈子追寻的,你们所做到的是战胜自我。”这正是电影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一种信仰:体育终究不是神话,体育就是人生。我们在体育中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这种在体育中经历的五味杂陈,才是真实的体育。当大家都能享受体育的过程、坦然面对体育输赢的时候,这才是对体育本质和精神的正确理解。然而,如今的媒介社会正在将体育运动不断地神话,塑造了一个个神话般的体育明星,他们被推到一个英雄与传奇世界的想象舞台,体育为他们提供了完美的庇护所。社会学家将“神话”定义为:“人们把理想的关系错当成真实的关系。”[5]这样,体育就促使人们以另一种方式去看待现实,并将其理想化。就像卡特谈到的辛普森杀妻案一样,这些职业体育明星可以不遵守纪律,甚至高于法律,因为全社会都宁愿相信这个幻想,维护神话完美的形象。体育神话可以转移道德视线,将关注点集中在勤奋、认真、功勋上,而将其他问题进行处理或直接忽略掉。该片难能可贵的提出了对这种体育道德观的质疑和担忧,呼吁全社会关注体育的真实与人性。
查看更多《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教育科学论坛》编辑部
无
(1)做快乐的教师 陈莉
(4)读者心声 无
理论视野
(5)教学知识研究的僭越及纠偏 凌鹏飞 赵青坡
(8)教育具体原则的六项特征 赵印奖
课改研究
(11)“空无课程”的缺失与资源开发 张艳丽
(13)从课标的变化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徐志兰
(16)高中历史试卷讲评策略 章银杰 刘松柏
(20)如何用好高中生物教材 刘东奇
(23)夯实教学反思的着力点 王其华
(25)教学反思该反思什么 陈廷海 向守万
(27)做一名“淡定”的教师 金钧
(28)教师要写教育叙事 刘玉真
科研导航
(29)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的问题及对策 顾建德
(31)教育科研三个关键环节 王定伟
(33)农村中小学教科研的有效形式 魏士军
走进课堂
(35)在实证与建模过程中探究细胞边界问题——高中生物《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实录与解读 孙国华
(40)在探究中体验科学方法 李贤中
(41)在知识建构过程中训练思维 王愉鑫
(42)享受图形变化中的数学魅力——特级教师钱金铎《图形的变化》教学片段赏析 马贞
(45)高效情境模式活化教学细节——从一节市级地理公开课谈起 胡继中
(48)“活动单”导学下的新型练习模式 洪建林
教育漫画
(51)漫画 无
聚焦教师
(52)聚生教师发展质量——营山金华希望学校教师发展启示录 李仁强 冯倩
德育视点
(58)学校道德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阚建荣
(60)德育实效性的问题审理与路径探析——基于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的视角 马艳云 董海霞
教育管理
(63)课改何处去——课改呼唤文化力挺——兼与查有梁教授商榷 陈兴中
(68)一个区域课改的“马鞍形”轨迹——国家级实验区郫县的课改路径解析 张泽科 陈兴中
(72)走出课改迷雾:一体两翼三突破 李国庆
&n
bsp; 信息快递
(79)数字 无
(79)资讯 无
(80)声音 无
(80)观点 无
无
一、围绕一个中心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三、提升三个水平
1.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成果能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3.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励教研员参与课程建设、著书立说、攻读学位和出国考察。教研员要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狠抓四个重点
1.抓好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同,高中课改近似于一场“教育革命”,改革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还牵涉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教学场地安排的变革。必须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改革实验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任务,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提前编好新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用书,同时通过网络同步教学设计栏目,使全省高中教师能及时共享教学资源。
2.抓好网络教研。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是改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教学研究大众化、**化、精细化的高度看待网络教研,努力实现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一体化。争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制定网站运作和管理规则以及教研员网络教研工作评价指标,试验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模式,尤其是发挥教研网络在高中课改中的独特作用,争取使教研室网站进入全省教育网站的前列。
3.抓好校本教研指导。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加强示范校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完善省级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评比细则,使之导向明确,操作方便。科学提炼各种学校教研模式和教学典型,编写和出版《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向全省同类学校推广。
同时充分利用“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开展个性化教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场所,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
4.抓好教学评价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和会考的选拔功能不断淡化,逐步成为衡量学生基础学业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已更名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花力气进行水平考试评价理论和操作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应的试卷评价体系和信息利用机制。重视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尝试评价区域性整体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施五个策略
1.活动统整。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许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回答和解决的。教研员应增强课程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决策服务意识,用项目统整学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学科整合出现的活动,原则上不分学科单独进行,如“携手行动”、“同上一节课”、“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一年中,每个业务部(室)要有一项集体调研活动、一项多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出省考察原则上也要以部(室)为单位。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调研。教研员要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统整教研活动。第一,统整活动有利于教研员参与热点问题研究和重要教学决策,有利于改变学科教研随意、分散的状况,扩大学科教研的影响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第二,统整活动并不否认单科活动,不否认学科个性,只是改变某些学科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整体之外的状况,使学科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体现。第三,统整活动的主体仍是教研员,纳入统整活动的学科教研,主持人不变,活动经费不变,活动程序不变,成果归属不变。
2.分类管理。从本年度开始,教研活动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类别。一个系列是教研室主办的活动,以“教研室文件”发文,规定参加人数和活动时间,参加对象原则上不能缺席,不收费。另一个系列是学科教学分会或其他学会主办的活动,以“学会文件”发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的自定人数和时间,自愿参加,可以收费。四类活动规定如下:一类活动(全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综合性教研工作会议、新课程学科培训、大型总结和推广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会、教学用书编写会、学业考试和会考命题会议、网络建设会议、综合性调研活动等。二类活动(限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三项评比活动、学会换届选举年会、课题研讨活动、小型学术研讨会等。三类活动(自收自支):以学会的名义举办,如,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参加的评比活动、省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名师送教下乡、承办全国学科研究会年会等。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四类活动(可以创收):以学会的名义,组织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承办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单位和民间团体合办的有创收意图的活动。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3.成果物化。教研员要设法显现教研活动的过程和价值,做到活动必有总结,研讨必有纪要,调研必有报告,外出开会和考察必有书面汇报。承担的研究课题,要扎扎实实组织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著,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公开报刊、专业网站上发表,扩大成果的影响力。鼓励教研员写文章,出专著,到全国讲学,上网络交流。尽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为更多的教师和教研员所共享。
4.规范运作。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应有所侧重。省教研室要尽量为市、县教研室留出活动空间,为教研员的业务学习和调研留出时间。一年之内,除了整合活动外,单一学科的省级活动不超过2次;除了两次学科培训以外,要求大市学科教研员参加的省级活动不超过2次;原则上不单独举办学科大市教研员会议和学科教学分会年会;除省教研室统一安排外,教研员出省参加全国会议不超过3次。市一级教研活动希望省教研员参加的,应事先给省教研室发正式文件或邀请函,省教研室领导审批后,安排相关人员参加。省教研室从本年度开始,教研经费采用项目预算制。每次活动必须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划、有预算、有决算、有报道、有纪要(总结)、能上网。没有做到前2项,不能预支经费;没有做到后4项不能结账报销。活动安排尽量避开教育行政部门活动和全省性统一考试的时间。三项评比、考试评价、课题管理和教学用书编写等工作,请参照《2006年三项教学评比的若干意见》、《2006年度会考和中考的常规考务安排表》、《2006年度教研系统课题管理常规安排表》、《2006年度各类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和送审、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执行。
5.上下联动。各级教研室应根据《浙江省教研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应,步调一致;紧跟形势,尽力作为;服务基层,发展自身;队伍精良,状态积极;上下联动,共担风险。省教研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尽量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5.高层次的教研报告。教学专题调研报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评估报告、高中会考信息分析报告、高考情况分析报告、新教材的分析评估报告、学科教学改革年度报告等。6.高质量的教学用书。教学研究论著、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考试标准、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等。7.高水平的教学培训。新课程学科培训、校本教研培训、教研员培训、教学管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8.高效益的教研网站。浙江教学研究网、“携手博客”网络。我们将从科学性、参与面、影响力、介入教学程度、可推广性等方面研究制定每一个品牌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评选省年度优秀教研员和浙江省特级教研员。总之,2006年我们要本着“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内增合力,外显实力”的方针,和全省2500多名教研人员一道,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为把浙江教研系统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教研团队而努力。
附录12006年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预期的物化教研成果
一、《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幼儿园园本教研操作模式研究》(研训部、小幼部)《中小学校本教研操作模式研究》(研训部、小幼部、初中部)《小学青年教师成长个案研究》(小幼部)《初中青年教师成长个案研究》(初中部)《幼儿教育改革叙事研究》(小幼部)《小学教学改革叙事研究》(小幼部)《初中教学改革叙事研究》(初中部)《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一)》(高中部)《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二)》(高中部)
现在由我向大家介绍有关慈善教材开发的一些情况。
慈善教材(读本)开发的宗旨
中华慈善总会与新纪元教育集团(中华新纪元慈善教育基金)联合开发中小学慈善教材,我们在开发教材的过程中,将严格秉承“中华新纪元慈善教育基金”的宗旨。那就是:致力于宣传中国和世界先进的慈善理念及慈善文化,推动中国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慈善教材(读本)的内容特色
按照中小学生心理、认知的特点,小学、初中、高中的内容各有不同的定位。
小学以感性教育为主,初中以知性教育为主,高中以理性教育为主。
小学注重于慈善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如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友爱和互助,以及人对自然的爱护和感恩等)
初中注重于慈善教育与社会生活内容的联系和相关知识的了解。(如涉及慈善行为、慈善人物、慈善组织、慈善家、慈善捐赠、志愿者等)
高中注重于慈善教育与思想、文化、价值观等宏观问题。(如慈善与人格成长、慈善与社会和谐公平、慈善与中国传统美德、慈善与宗教、慈善制度与法规等问题)
慈善教材(读本)的呈现方式
慈善教材(读本)呈现方式,从美育入手,由审美而悟善、由感性到理性。
小学重在感性教育,以韵文文体为主,以诗歌诵读、歌曲演唱、图画故事等为主要形式。
初中重在知性教育,以叙事文体为主,引入慈善人物、事件、组织和相关慈善知识。
高中重在理性教育,以议论性问题为主,引入中国和西方经典文本,并有对相关案例的思考与讨论。
为保持慈善教材“善”的本体地位,教材(读本)在选文上遵照以下标准:
一是经典,以真实、纯粹、优美为基础,既简单、单纯,又丰富、深刻。
二是文体多样,如歌曲、诗歌、图画、童谣、游戏、童话、新闻、传记、政论等,以调动学生想象、感化学生心灵、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实践为目的。
进度
慈善教材开发的准备工作自2010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了,在新纪元教育集团的主持下,有关专家和工作人员就“中小学慈善教材编写总体设想”、
“中小学慈善教材编写内容纲要”等先后讨论过几十次,有关教材编写的整体构想和框架已经修改了十余次。这期间,中华慈善总会的有关领导和同志也提出了修改、补充意见和建议。
编写团队
21世纪以来,国家通过加大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12年9月,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系统部署了推
>> 县域教师培训资源开发与利用 利用课堂教学案例对高中英语教师进行培训的案例研究 利用课堂教学案例对高中英语教师进行培训的案例分析 关于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与利用的思考 面向幼儿教师培训的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的设计开发研究 教师培训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培训中案例教学与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发展研究 利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进行教师培训的策略研究 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教学探索 初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商丘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初中历史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谈地方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开发利用历史教学资源的意义与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自身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议语文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高校退休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1-11-25.
[5]姜瑛俐.教育叙事与教学案例写作指导[EB/OL]. http:///zxyw/zxyw/ShowArticle.asp? ArticleID=4394.2007-03-04.
[6]郭富斌.在斯大林的这面镜子里我们看到了什么? [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0(10).
[7][8]赵亚夫.教师的学养与教学的智慧―听郭富斌老师“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课札记[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0(10).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互动式教学 有效运用
引言
互动式教学模式,从字面上说,就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与交流,在教师引领下思考并学习。这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与突破,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而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和黑板二者的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唱主角,一个人在课堂上讲授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只是一味地跟着教师的节奏听讲,互动式教学模式相对于这种说教式的教学模式而言具有很大优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思考与探索,这样一来,促使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更加深入的引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一种共赢局面。语文作为一门传统的教育学科,其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教师和学生相互合作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将会是未来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1.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和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
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是主动接受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师只有在施教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才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适当的课堂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营造一种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从而师生之间形成教学互动的局势。初中语文教师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施教时,应当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时和教师进行教学互动。此外,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学习语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插入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故事,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语积极性。
2.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通常情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都是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其实不管是师生之间互动还是学生之间互动,这二者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及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收获更多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在互动中增进彼此间的友谊。与此同时,学生在语文课堂的互动中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训练思维方式。在课堂中通过彼此互动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乐趣,真正体验到生命的意义,为班级全体成员努力取得的学习成果而感到自豪,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讲解古代诗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对诗歌适当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知识水平不同,有的学生可能捕捉到诗歌中的某一意象,揭示诗歌中的主题意蕴;有的学生感受到的是作者创作诗歌时的情绪,流露出诗人的喜怒哀乐。总之,学生的见解各有千秋,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锻炼,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
3.语文教师应当让课内与课外进行适当互动
语文学科作为应试教育教育中的一门必修学科,教师应当重视语文学科,为学生步入高中奠定坚实基础。语文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充分注重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对口语实践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将生活与语文充分对接,扩展学生自身学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与眼界。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能力,同时能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但是要想做好这一点,仅仅依托课堂教学是绝对不够的,教师在课堂上基本都是针对于教材所设定的教学任务而施教,学生很难把握全部知识点,如果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帮助学生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进行延伸,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叙事文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强,很难理解叙事文的要领,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善于观察事物,体验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则既有利于学生创作优秀的叙事文,又能增强文章的情感,提高文章的文学价值。语文教师通过将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拓展,有效促进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运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结语
语文教学从根本上看,其实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的过程,不是单单让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个人唱一出戏,而是应当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教学双边的关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对教师而言,能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对学生而言,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落后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符合时展的更为先进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及文化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吉莉.打破沉寂唤醒生命――高三历史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4(16):1-7.
[2]田国姝.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3(06):9-13.
一、学生心理差异与教学
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根据各弟子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是遵循心理差异进行教学的典范。学生心理差异包括群体心理差异和个性心理特征,群体心理差异主要包括年龄心理差异、性别心理差异和民族心理差异。同一地区的高中生性别心理差异是优先考虑因素。
二、性别心理差异与教学
从语文教育角度看,高中男女学生的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的差异上。研究表明,高中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当,但男生智力离散程度大,在智力结构和发展趋势上男女生存在差异,男生表现出更强的数学能力、空间视觉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而女生则在言语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上占优势。教学中应对男女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有效利用性别心理差异开展高中语文教学
(一)根据高中男生心理特点开展语文教学
心理研究表明,高中男生数学理解能力、空间视觉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都比女生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语文学习尤其需要的形象思维和言语表达等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在语文学体状况上男生不及女生。对高中男生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扬长避短。
1.发挥抽象思维能力优势
高中男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达,思维活跃独立思考多,有较强的分析综合和归纳演绎能力,处理问题时较重视全局与部分间的联系。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应用性文章注重抽象思维,句段结构的逻辑性强,适合男生的抽象思维类型。教学可从此角度充分发挥男生优势,并逐渐培养为主要优势,使之成为高中男生语文学习的突破口。
2.内调外练促进言语表达能力
高中男生外表的迅速成熟对其内心形成巨大冲击,“男子汉”的思想使其要表现出刚强的一面,而不表达和少表达成了高中男生的重要特点。高中语文教师可先从观念开始,修正男生对言语表达的不合理观念,树立如“能说会道是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准”、“听说活动益于智力发展和非智力因素优化”等正确观念。在促进言语表达方面练习必不可少,多让男生在课堂上复述和发言,选择与男生兴趣贴近的口语交际训练话题,如有关体育、经济、政治的内容。在进行话题交际训练时,不必太在意他们表达的内容和观点,主要是让男生体验到交流的乐趣,激发交流的欲望,通过自然的练习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3.观察体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能力是高中男生的弱项,教师应充分认识并接纳这种因性别差异导致的不足,切不可急于评判和奋力扭转,可通过引导其主动观察生活、加强细节注意、注重情感体验等方面弥补。
(二)根据高中女生心理特点开展语文教学
心理研究表明,高中女生其形象思维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细节观察能力均优于男生。但传统男女观念又造成女生胆小、信心勇气不足等特点。根据女生的这些性别心理差异,高中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和补救。
1.积极利用发达的形象思维
发达的形象思维有利于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是进行文学和审美教育的重要心理因素。高中女生形象思维发达,情感体验丰富细腻,善于观察和发现,对欣赏文学作品和读写记叙文相当有利,但女生在逻辑知识和议论文的学习上常感到困难。因此,在学习记人叙事的形象性较强的记叙文时,应积极利用形象思维上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抽象思维,让女生对表象描述进行判断推理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促进从“形象”向“抽象”的过渡。
2.升华口头表达促进知识内化
高中女生喜欢朗读和背诵优美的诗文,在口头表达和感染力上具有优势,可从发挥这一优势上促进女生自信心的树立。另外需引导女生多做阅读理解和概括归纳的练习,促进女生内部语言的发展和语文知识的内化。
一、初中阶段现代诗教学目标的学习结果类型
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这一阶段(7~9年级)学生的要求集中在阅读方面。在“阶段目标・阅读”部分,课程标准在对学生一般文学阅读要求的基础上,针对现代诗提出较为具体的目标,即第6条指出初中生要“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并在第7条补充了阅读文学作品的目标是“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①。
从任务分析理论的角度来看,第6条目标在知识维度上主要涉及了现代诗文体知识和常识性知识,属于对事实性和概念性知识的要求,而在认知维度上则涉及到了记忆、理解和分析三类认知过程,这不是一个单一的认知过程,而是复杂的彼此交错的知识学习过程,因此对于这一目标我们可以认为是要求学生能够在理解“现代诗”的概念的基础上区分现代诗和其它文学样式。课程标准的第7条目标在知识维度上涉及了理解现代诗必备的阅读基本技能,如“品味作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学生在阅读时的情感要求,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情感倾向”等;在认知维度上涉及的主要是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如品味语言的过程,学生可能回忆已学习的某些程序性知识,紧接着运用这些知识对新问题展开分析,然后对作出的结果加以判断,最终形成自己的认识,而对于情感态度这一反省认知知识则是伴随着相关认知过程产生的。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现代诗教学目标的学习结果类型主要包括:(1)现代诗文体知识和常识性知识。前者包括现代诗的外在的形式特点、内在的艺术韵律以及现代诗的历史知识,后者有作者相关知识和作品写作背景知识等,如学习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生除了欣赏作品整齐和谐的结构、反复循环的句式之外,还应该对作者的写作背景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体会作者深情的爱国之情,才能够感受到这首诗形式与情感的完美统一。(2)现代诗阅读基本技能。这要求学生掌握相当数量的字、词,了解基本词法、句法规则,能够品味现代诗的语言,能够分析作品中出现的修辞手法等,能够了解作品中的常见手法,再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如果学生不能够理解诗中出现的诸如“水车”、“矿灯”、“稻穗”等意象的作用,就不可能真正认识到本诗那“低沉而不压抑的语气、失望中不放弃希望的执拗是这首诗独有的美学特征”②。(3)现代诗学习中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既有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也有作品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如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学生在学习中如果领悟了富含哲理的诗句,可以启发他们更好的理解生活、感悟生活。
二、高中阶段现代诗教学目标的学习结果类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现代诗的教学目标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是对初中现代诗学习的深化,强调了学生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必修部分“阅读与鉴赏”的第7条,课程标准提出“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③,从知识维度看,必修部分的目标仍然涉及到了现代诗的文体知识和常识性背景知识,但是比初中的目标在知识层面上更深一层,属于智慧技能中规则和高级规则的辨别和运用,同时在认知维度上也有所变化,常识性背景知识明确是结合相关知识去对作品本身理解、分析。
在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部分现代诗的教学目标不仅有阅读目标,还包括了写作训练的目标。一方面,继续强调了阅读现代诗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重视了这一态度在学生认知阶段的变化,能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另一方面,在必修部分要求的基础上,还强调了阅读的多义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大大强化了分析、评价和创造的认知要求。另外,在写作上的目标则是“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这提出了对写作现代诗这一程序性知识进行创造和评价的要求,是在学生基本了解了现代诗的艺术形式和手法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写作策略进行创作,这一过程中也涉及到了反省认知知识的检查和评判的要求。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现代诗教学目标的学习结果类型主要包括:(1)现代诗的文体性知识和常识性知识。现代诗的文体性知识突出了对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要求,包括了现代诗的意象、象征、想象、叙事和语言等,而每一个手法又可以细分开来,如对“意象”的学习可以在理解“意象”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意象群落”、“写实性意象”和“象征性意象”的阅读训练,再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叙事手法中“具象叙事”和“叙事视角”理解和分析;常识性知识还可以包括现代诗的术语和常识介绍,如《再别康桥》教学中可以谈谈新月诗派及其艺术主张。(2)现代诗的阅读基本技能。这一点与初中阶段的要求基本相同。在字词句的基础上,对现代诗的艺术手法不仅要能理解概念,还要能够分析运用,如《雨巷》一诗中,学生只有能够理解“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和哀怨的“雨”等多重意象形成的一个意象群落,才能更好的体会到这首诗写作艺术的高超。(3)现代诗的阅读和写作的高级技能。现代诗的写作策略其实是在学生掌握其它文学体裁写作策略的前提下,结合现代诗的艺术特征创造性的形成的。(4)现代诗学习中的情感态度。诗歌本身就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是抒情的艺术,学生学习现代诗不能忽视对作品情感的重视,体验、感受作者的思想。
通过以上的分析,课程标准中所提出来的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达到的结果就比较清楚的展现出来了,教师可以再结合学生的起点能力和教材的特点来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从而让语文教学更加有序、明晰。
【注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② 孙宝灵. 诗意朦胧 深情绵绵,《现代语文》,2009年第12期,108页.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理解;能力提升
在高中语文考试中,阅读部分常常令高中生头疼,高中生一见到阅读理解题就望而却步,毫无解题思路。其实,做阅读题不是件难事,只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平时多阅读、勤积累,自然就会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从而解题轻松自如。
一、要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段落要点
把握了文章的主题和段落要点,相当于找到了打开理解文章词句的思想感情的钥匙。任何文章它总是为了给人以什么启示和教育,因此我们要吃透文章的主题思想。看它说明了些什么,揭示了什么道理,赞美了什么精神,提出了什么问题和观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文段的主旨概括,也可以从几个方面去思考概括。要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那里往往有表明全文主题的语句。同样,要注意每一自然段的开端和结束处,这里常常有提示段落要点的句子。为此,我们在做阅读题之前,阅读文章时,要养成提起笔来,随时把看到的关键语句划出来的习惯。所谓关键句,就是指体现文章主旨、段落要点、作者观点和感情等方面的语句。
二、阅读时要注意从文体特点来思考和把握要点
一般说来叙事记人类(包括散文、小说)文章,要注意其记叙事件的要素,理解文章力求表现的人物是怎样的性格、品质;还要考虑其写作特点,譬如环境烘托、侧面表现、托物寓意、借景抒情、欲扬先抑、详略安排、伏笔照应、点面结合等等。说明文从文体方面需要思考的是:运用什么说明顺序来说明,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什么特点(特征);某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句中的准确性、科学性体现在哪里。对于议论文,从文体方面的出题,无非是考议论文的三要素:运用什么论据,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或驳斥了什么论点。因此阅读时要注意这三要素。如果阅读时注意了这些,划出了那些要点,回答起有关问题来也就容易得心应手了。
三、从艺术表现切入,揣摩艺术手法
一般来说,作者在文章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会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组织语言,以表情达意。许多有名的作家是比较讲究运用修辞等多种表现手法。鲁迅现成曾经说过“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也就不能达意”。因此,教学文章,教师就可以从主要的表现手法抑或某一种表现手法进行切入,应注意品味那些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恰切达意的语句,尤其是那些表现手法运用典范的作品。教师围绕这些点进行设置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品味出这些表现手法运用的妙处。当学生可以真正体会到这些妙处时,文章内容自然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与此同时也学习到了许多作文写作的实用技巧。比如,笔者在传授《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节知识点时,就选取了“对比”这种表现的手法来进行切入,这是因为“对比”既是此文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又可以将情节发展等文本内容贯通起来。
四、营造宽松环境,愉快学习原则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要珍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给他们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多元的精神空间。在课堂上,要作到使师生的情感始终处于一种最佳的和谐状态,教师就要注意在授课过程中,把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兴趣盎然地参与阅读活动,并“不失事机地把这种最初发生的愉快情感和认知兴趣引导到热情而紧张的追求知识,探求真理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正确方向上去”。同时师生之间要崇尚教学民主,相互信任,沟通心灵,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只有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才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得到充分的展露;只有在课堂上形成浓厚的民主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习,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标。
五、改变评价模式,在阅读中帮助学生树立批判意识
考试是对学生知识储备、能力构成的考查,且一份试卷中这两方面在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养成中的比重较小,很难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考试要求有一个相对统一的答案,对于语文学习,尤其是阅读很难使学生发挥自己阅读的主动性、创造性,对自己不愿苟同的观点也迫于应试的压力而勉强同意,从而失去了质疑文本、质疑教参、质疑教师的批判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改变评价模式,将单一的答案式阅读趋向于多元化解读,只要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树立一种批判意识,不人云亦云,在阅读中读出个性。当然,多元解读一定要围绕文本,从文本中生发,而不是无中生有,苏轼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学生不是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个性,我们不能也不可能用一个模具复制他们,所以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势在必行,也只有真正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才能调动他们的潜能,使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亮丽的风景线!
在高中教学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对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大有裨益,其中,学生在高中阶段,他们的各种思维正走向成熟,如何使学生能够最终拥有一种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所以不仅要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保证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
【关键词】案例;叙事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应用
1979年,心理学家萨宾在美国首次提出了“经验和叙事结构”的观点。1986年,他主编了《叙事心理学:人类行为的故事性》一书。自此,叙事正式从心理学家族中显现出来。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麦克・怀特夫妇与新西兰的大卫・艾普斯顿在家庭治疗的基础上提出了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叙事是指通过倾听、探讨来访者的故事,理解故事的起源,然后通过重构新故事来重塑来访者的生命经验。叙事的目的在于通过运用外化技术将问题与人分开,让来访者能够从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重新燃起面对问题的勇气、力量和能力,从而减少问题对人的困扰,提高人们应对问题的能力。
一、叙事技术概述
叙事方法具有广泛而独特的作用。重要的不是叙事疗法名称本身,而是叙事的方法。它使心理过程与内容结合,使心理学与日常生活Y合,使心理与社会文化历史结合,可以克服以往心理学研究把人从文化内容、社会历史文本中抽离出来的弊端,为我们的教育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背景。
叙事运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是让学生先讲出自己的问题故事,然后通过教师的询问,澄清问题故事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于问题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说故事不仅是为了向别人传达一件自身经历,还可以让学生在重新叙述自己的故事中发现自己内在的潜能和人生目标与意义。
在咨询实践中,学生由于心理问题成因复杂,叙事往往由学生自己主观建构。那么教师需关注两类故事的相互作用:一类是学生个人经验故事,一类是人类文化中的故事。每个社会阶段都有其主流文化,受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个体叙事及问题是其主观意向的表达和被其主观文化认可的体现。教师要善于发现被忽略的隐藏在叙事背后有意义的故事,以引导学生达到新故事重建的目的。
当人们处于叙事中时,他们所面对的不是一种工具或技术,而是叙述者的生命故事,反映的是叙述者的生命态度、生命要求和生命抉择。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很重要。同样的事实,因为不同的解读,就会释放出不同方向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有历史的痕迹,有许多的故事,故事中积极的内容被发现,向上的动力就会源源不断。
二、叙事案例及分析
(一)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目标
1.辅导过程
小鑫是会计专业高一学生,有些懒惰,学习动力严重不足。
小鑫:老师,我对学习没有兴趣。
辅导老师:没兴趣?说来听听。
小鑫:我也不知道怎么说。
辅导老师:你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小鑫:在高三时不去实习,而是进高考班。(注:职业高中高三时学生会分流,一部分去企业顶岗实习,一部分继续留校学习,参加高考。)
辅导老师:那你进高考班的目的是什么呢?
小鑫:考大学啊。
辅导老师:读大学可以给你带来的是?
小鑫:我也不知道,就是我妈妈想要我读。
辅导老师:噢,那你妈妈对你的期望是什么呀,可不可以多说一些啊?
小鑫情绪有些波动:我妈妈为我付出了很多,我从小生病,为了给我治病,妈妈带我去了很多地方求医,妈妈对我的期望其实也不高,只是希望我健健康康的,能够开心一些,和正常人一样就好。妈妈为我做了这么多,我想好好报答妈妈,唯一的方式就是好好学习,进高考班,考上一所大学,让妈妈不再替心。
辅导老师:嗯,想要让妈妈开心,我觉得你也是可以的,那你觉得妈妈给了你哪些支持啊?
小鑫:妈妈总是在细心地照顾我,在我取得一点点进步的时候也会鼓励我。
辅导老师:如果你考上大学你觉得妈妈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呢?说来听听。
小鑫:如果我考上大学,妈妈会很高兴。她会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我虽然有病,但是也能跟正常的孩子一样学习和工作,我不是妈妈的负担,我是妈妈的骄傲。我还可以在毕业之后挣钱给妈妈买礼物,妈妈在收到我的礼物之后,也会很开心。我是一个有用的人,我能够做很多的事情,比如上班做会计,我妈妈也是会计,我和妈妈还可就会计上的一些事情进行讨论……
2.案例分析
小鑫的叙事咨询,主要涉及的是学习方面的内容。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当小鑫说出“学习没有兴趣”时,辅导老师并没有按照常规的方式与小鑫面谈,而是进行关于学习目标的追问。在小鑫谈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是因为妈妈时,辅导老师没有问“你觉自己是什么想的?”而是顺着问题去问“妈妈对你的期待是什么?”这有利于学生从重视他人对于自己的期望来考虑问题。通过过老师的追问,小鑫进行了一定分析和探索。尤其当小鑫将未来的故事说出来时,其实她自己已经找到了学习的目标。也就是说,小鑫学习“没有兴趣”并不是真正的没有兴趣,而是内在的经验没有被她觉察到。当与妈妈的事件叙述出来的时候,随着故事的叙说,会带出厚厚一叠有关的经验。这种故事的描述有如打开另外一个空间,即将小鑫经验里多姿多彩的内容展现出来。
(二)在人际关系中理解自我
1.辅导过程
小鑫因为有皮肤病,身上有不少皮屑,皮肤白一块,红一块,没事的时候喜欢拨下手臂、腿上的皮屑。在宿舍里,有两个女生特别爱干净,虽然知道小鑫的病不会传染,但还是向小鑫表达了不满,有时候会表现出挑衅的态度。小鑫对此感到很委屈。
辅导老师:看来这个皮肤病还是给你带来的不少困扰啊。
小鑫:嗯。
辅导老师:能不能告诉我,在什么情况下它对你的影响会少一些呢?
小鑫:平时我不吃刺激性的、油炸的食物会好一些,我生活有规律的时候,不熬夜也会好一些。
辅导老师:我要告诉你一事情,老师有糖尿病,我这个病还看不见症状,每天验血才知道血糖是不是高了。
小鑫:老师,我感觉皮肤病还是好过糖尿病,我不用扎针验血。老师,你也要注意啊。
辅导老师:小鑫,听你这么说,我感觉你是一个会体贴他人的好姑娘,在宿舍里,你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啊?
小鑫:老师,其实我也不对,有事没事就到处抠身上,我也知道同学们看到皮屑会有想法,但是觉得他们太过分了,这个病也不是我想要的啊。她越说,我就抠得越夸张。
辅导老师:如果我好好理解我们的病症,好好地照顾它,就控制下自己少抠一点,让它情况好一些,同时也理解一下宿舍的同学,不要因为她们的讽刺就心怀不善,可以吗?
小鑫:嗯。
2.案例分析
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将小鑫的病症看成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个体,这是将小鑫与病症分开,让小鑫可以看到病症对自己的影响以及小鑫可以控制病症的能力,让小鑫具备更多的面对病症的勇气和自信。老师的自我暴露,是为了让小鑫学会换位思考,同时也引导小鑫思考宿舍里的故事,强化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善意。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学生带着故事进行咨询,这些故事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对于自我能力的一些界定与预设,还包括他们内心的困惑和问题等。叙事的意义在于让当事人有自我反思和重构故事的机会,鼓励他们在探索经验故事中获取更多的自我意识。
【参考文献】
[1]Del Corso, MC Rehfuss. The role of narrative in career construction theory.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11, 79(02): 334-339.
[2]Hazel Reid, Linden West. “Telling tales”: Using narrative in career guidance.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 2011, 78(02):17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