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0:00: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商务服务研究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较快,在中小企业领域凸显“两个进步”:一是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进步。体现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意识开始增强,需求开始迫切,成效开始显现。二是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进步。除了较早的阿里巴巴、中国化工网外,还出现了许多综合性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以及超过2000家的行业性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两个进步相互拉动、良性循环,从2003年开始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从数量上看,2006年具企业法人资格的中小企业超过4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2,600万家、合计超过3,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而中小企业的贡献表现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的比例为55%、出口额62%、上缴税收占46%、城镇就业机会为75%。创新方面:新产品为80%以上、技术创新为75%以上、专利约为65%。由此可以看出,应用电子商务发展的中小企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基于外包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及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在2006年商务部推出发展服务外包的千百十工程之后,服务外包逐渐备受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重视。2007年6月26日,我国首部《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中小企业要加强应用电子商务平台,并提出电子商务服务业将成为新产业。《规划》将电子商务服务定义为基于网络的交易服务、业务外包服务及信息技术系统外包服务。其中,交易服务主要包括基于网络的采购、销售及相关的认证、支付等服务:业务外包服务包括基于网络的产品设计、制造、物流、经营管理等外包服务;信息技术系统外包服务主要包括基于网络的设备租用、数据托管、信息处理、技术咨询等外包服务。显然,我国中小企业因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局限,需社会提供低成本、高性能、平台化的电子商务普遍服务,外包将成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流。
基于外包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的发展,其核心是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构建和发展。以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特别是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服务业将成为促进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般而言,按服务类型划分,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提供网络营销、网上销售、网上采购和交易信息等交易服务,如阿里巴巴、慧聪网等;电子商务业务服务平台,提供基于网络的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和技能培训等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电子商务技术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网络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以及基于网络的信息处理、数据托管和应用系统等IT外包服务,如中国万网等。
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发展和前景正在吸引众多的加入者。目前至少有4支力量已经或者正在进入电子商务服务业:(1)既有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商,如阿里巴巴。(2)软件厂商。随着软件企业的互联网转型以及ASP、SaaS、SOA等理念、架构和实践不断推进,软件企业网络迁移和服务变革的步伐不断加快,愈来愈多的软件企业以独立或合作的形式推出和进入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领域。(3)信息化应用厂商(如钢铁企业)。将已经实现的信息化应用(如ERP)通过互联网向上下游扩展,进而在内部信息化组织的基础上,剥离出专业化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为全行业提供电子商务服务。(4)电信运营商:正在加快从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联合软件厂商等,发挥基础电信设施优势,以“商务领航”(中国电信)、“宽带商务”(网通)等进入电子商务服务业。
三、基于外包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平台的产生和发展是电子商务领域专业化分工不断加深的结果,同时也在一步步改变着电子商务应用——特别是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面貌。可以预测,随着外包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其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一)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
尽管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但支付、物流和信用仍然是困扰电子商务发展的3大瓶颈。但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在努力改善这3大瓶颈的状况,一方面,国家推出了许多措施,如仅2005年就推出《电子签名法》和《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另一方面,企业也在不断探索适应客户和市场的新的服务模式(如PTOP模式的巨大成功),同时科技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必将极大改善和改观3大制约因素的状况。
(二)电子商务平台功能将更加丰富
主要表现在,平台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服务模式将进一步创新,服务能力将进一步增强。2004年以来,企业应用与服务平台良性互动,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发展迅猛,成为推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主力。到2006年,各类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超过2,000家,阿里巴巴B2B会员超过2000万,淘宝网会员超过3500万,支付宝会员超过3100万。平台交易环节从交易前向交易中、交易后扩展。平台服务领域从外部交易向内部运营渗透,向为企业提供全面IT运营服务的IT运营服务方向发展;(2)基于平台的集成化服务。信用、认证、支付和现代物流等服务可利用平台拥有的用户资源,集成于平台之上,既促进这些服务的发展,又进一步增强平台服务功能。(3)综合服务平台与行业服务平台的合作,将进一步紧密合作和创新发展。
(三)中小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实现外包领域的外向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不断深化,中国正在力推服务业的发展,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鼓励中国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而中小企业由于在资金、人力、规模等方面处于弱势,其电子商务应用需要借助社会提供的全方位的交易、业务和技术服务,而外包使这一切成为可能;同时,在承接国际外包业务时,无论是信息技术外包(ITO)还是业务流程外包(BPO),电子商务还可为中小企业不出国门就走向世界提供了捷径。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龄人服务需求增加,但老龄人服务业供给发展不平衡、体现在老龄人服务业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 当前我国生产业发展的形势与特点 我国人才服务业发展初探 我国服务业营销发展展望 我国服务业发展态势及建议 为何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 刍议加快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 2012年我国服务业发展展望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我国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服务业发展管理创新研究 我国软件服务业发展方向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我国现代商务服务业发展探析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思考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综述 我国经济转型与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FDI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增长效应研究 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其对策探讨 从服务就业的实证分析谈我国服务业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苏振芳.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模式[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姜向群,杜鹏等.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M].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9-1.
[4]《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3).
[5]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 养老保险卷[M].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2011.
[6]詹成付.新形势下发展养老服务业的纲领性文件[J].中国社会工作,2013(32).
[7]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J].中国经贸导刊,2014(18).
注解:
①日本超老龄化的困境与出路[J].半月谈杂志社《时事资料手册》双月刊.2013年第5期90页共128页.
②我国养老的困难及改革选项[J].半月谈杂志社《时事资料手册》双月刊.2013年3期 74页共128页.
关键词:奢侈品消费;奢侈品文化;奢侈品电商
世界奢侈品协会最新公布的中国十年官方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中国已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最快增长国,并预计将在2012年超越日本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额首位。
电子商务市场方面,艾瑞咨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到7.0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46.4%。其中,网络购物市场交易额占比11%,由2006年的260多亿元增至7735.6亿元,5年暴增29倍多,同时,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将达到1.87亿人。2011中国网购市场中,B2C交易规模占比突破20%,达到1791.1亿元,这比2010年宁夏的GDP还多210亿元。
奢侈品电商,一个将奢侈品和电子商务两大热门领域结合起来的细分行业成为2011年炙手可热的市场。
一、中国奢侈品电商的机遇与发展现状
1、机遇
在贝恩资本最近的《2011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中,中国有55%的奢侈品消费者介于25岁~34岁之间,而国外的奢侈品消费者大多在40岁以上,这比全球平均水准低15岁。而中国网民中高度普及年龄段为18~40岁,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奢侈品消费与网络必定紧密联系。与老一辈的消费群体相比,年轻一代的奢侈品消费者不再把实体店标榜的尊贵服务看作必然体验,那甚至会让他们感到压力,比如服务员帮他们穿鞋子。紧张的生活节奏让他们更看重迅捷的商品信息递入与方便的购物流程。
从品牌方来讲,想要以实体店覆盖整个中国市场,就必须付出昂贵的租金和运营成本,尤其是当触角伸及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时候,如何保证实体店的服务质量也成为大难题。因此电子商务成为品牌方接触整个奢侈品消费阶层最快捷省钱的方法。
2、发展现状
2011年被称做中国奢侈品电商的"元年",在这一年,国内奢侈品电商发展如火如荼。走秀网、唯品会、佳品网、尚品网等共计九个网站相继获得大量投资,总金额高达一亿三千多万美元。从经营模式来看,分为经营奢侈品频道的综合电商平台、垂直类行业奢侈品电商平台、门户类奢侈品电商、会员邀请制的高端奢侈品电商四种。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编制的《2010-2011年度全球电子商务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奢侈品的网络销售额约占到行业总成交量的5%左右,报告预测,未来奢侈品网购交易额的行业年增长率有望在100%以上。业绩方面,据走秀网统计显示,2012年除夕到初五,平均每天有近150万人登录走秀网,春节6天,走秀网销售额突破1亿元,同比大增200%。6天销售奢侈品牌相关商品近8000件,初三、初四的销售高峰,甚至不到1分钟就能卖出一件奢侈品。然而在繁华的背后也有不少电商遇到了困境,2011年12月,奢侈品网站"呼哈网"被爆出现欠薪问题,网站倒闭;2012年1月,"网易尚品"即使背靠网易这座大山也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而2012年春节期间,走秀网和尚品网也爆出大规模裁员问题。这说明奢侈品电商的发展之路并没有那么顺利。
二、中国奢侈品电商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和消费信心的问题
在消费习惯方面,中国奢侈品网上销售刚刚开始,中国消费者还未形成网上购买奢侈品的习惯。在过去的五六年,中国电商的的老大"淘宝"培养了中国网民平民的消费习惯,绝大多数的网民对网购的印象是省钱又快捷,其网购动机也是如此,但奢侈品处于消费金字塔的顶端,让习惯掏几十至几百元网购的中国人,过渡到习惯动辄花上万元购买奢侈品,这是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
在消费信心方面,由于奢侈品价格昂贵,所以网上购买奢侈品的"试错"成本很大,消费者买合适了自不必说,可一旦网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不管是商品信息不准确、支付系统不方便、物流配送不及时、甚至到最后,消费者觉得实物并不适合自己,那样的购物体验将会大大损害网站的形象,甚至奢侈品本身的品牌形象,这与开辟电商渠道的初衷相悖。
(二)中国奢侈品电商的硬伤
1、线上服务质量问题
作为电子商务服务网站,线上奢侈品服务无法媲美实体店是无法避免的问题。奢侈品网购的过程与一双廉价袜子的网购过程是一样的,如何提高奢侈品线上服务的顾客感知质量成为了摆在电商面前的重大难题。例如走秀网的价值3000元的手袋竟然没有细节图片,仅有的一张图片也模糊不清,这样的服务质量如何让消费者建立网购信心。网站页面的设计,商品图片的精细精美程度,与实物相比的相差程度,客服的专业程度,服务响应速度,售后服务质量等都是奢侈品电商们需要大力发展的方面。
[关键词]移动商务信任影响因素
随着移动商务的广泛应用,它逐渐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消费者由传统的CtoC购买行为发展到BtoC购买行为。
移动商务是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或无线网络来进行数据传输, 并且利用手机、PDA 等移动终端开展各种商业经营活动的一种商务模式。根据CNNIC( 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09 年1 月的第2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中国通过手机上网的消费者已超过1. 176 亿。但是, 根据CNNIC 的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 在手机消费者上网应用中, 手机音乐活跃消费者约为660 万, 手机电视、手机博客消费者约为250 万, 手机WAP 邮箱业务活跃消费者约480 万, 其他商务和学习类的移动商务应用处于发展之中。
相对于中国庞大的手机上网消费者来说,采纳具体的移动商务应用的手机消费者比例很小。根据许多学者对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 缺乏信任被认为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移动商务是电子商务的一个子集, 消费者对移动商务的信任成为其发展的障碍。如何建立消费者对移动商务的信任, 使得更多的消费者接收移动服务, 使移动商务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
一、影响移动商务消费者信任影响的主要因素
1.移动商务自身的发展
(1)移动商务应用的基础设施
移动商务应用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移动通信网络或无线网络的站点数量和分布的密度以及网络的数据传输设备。在我国由于地域广阔, 移动通信网络的物理站点数以及分布密度、采用的数据传输设备的数据传输能力, 对于移动商务网络的运做能力都有很大的影响。网络信号强、数据传输速度快, 是影响移动商务稳定、快速进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网络的数据处理能力不强, 会使得消费者不愿意利用这种网络来进行商务活动, 即使利用了这种网络也会因极坏的消费体验而放弃再次利用这样的网络。另一方面, 移动商务应用还受终端设备的影响。由于移动终端具有屏幕小、操作不方便、接受数据的格式比较有限等限制, 移动终端设备自身的条件也会影响消费者利用移动商务的行为。因此说, 移动商务应用的硬件条件对于消费者的使用行为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2)移动商务的技术
技术是移动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优势资源,促使消费的个性化趋势更加明显,消费者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产品和服务,并将消费者的这一理想变为了现实。在移动商务的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介入度,消费的个性化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强化,使消费者完全享受自主消费的快乐,完全可以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并且使消费者的自我实现感增强。
移动商务的技术指移动商务平台信息处理能力、平台的功能的多样性、交易进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保障等方面。由于移动商务要面向海量的消费者, 数据量和并发量都很高, 而且应用的环境也非常的复杂, 而移动商务平台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影响消费者对于移动商务服务满意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移动商务的平台信息处理技术的成熟程度是对于消费者的使用行为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移动商务的政策、法律法规
目前, 我国对于日渐成熟的电子商务活动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并从宏观上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导向。而对于移动商务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出台。虽然,这对于消费者的使用行为并不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甚至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都无足轻重。但是, 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为商务活动的合法权益的保障和行为的规范提供了法律依据, 对于增强消费者使用行为的信心非常有帮助。
2.消费者对于移动商务的感知
(1)消费者感知的移动商务的有用性
对于移动商务的使用或者再使用, 主要是基于消费者感知的移动商务的有用性。消费者在执行某项行为前, 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一定的信息搜寻、分析或者调研, 在经过一系列的心理评估或者优劣分析以后, 认为某个工具或者系统对于他来说是经济的、有用的, 那么他就会产生行为意向。因此, 对于移动商务的使用行为受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者的经验或者信息分析得来的有用性因素影响。
(2)消费者感知的移动商务的易用性
消费者感知的易用性是指在一个人认为利用一个系统的容易程度。当消费者对一个系统有比较的好的认同感, 且觉得系统对自己有用, 但是系统的操作对于消费者来说十分困难, 那么消费者放弃使用这个系统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因此,移动商务的易用性, 包括交易平台的界面的友好性、操作步骤的简捷性都是影响消费者使用行为的因素。
(3)消费者感知的移动商务特性
无线技术扩展了信息传递的空间范围, 活动者可以工作在移动状态下, 将其应用于商务活动中, 对经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无线技术的扩展和应用, 引发了诸多学者对移动商务特征广泛和深层次的思考。Kakihara等人发现, 商务活动的空间扩大之后, 并发、分布方式的活动成为可能, 在时间上串行的活动, 能够用并行方式进行, 进而缩减了整体工作时间。同时, 分布在不同位置的活动者因能自由地传递信息, 交互方式发生改变, 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 可以主动、灵活地处理任务, 因此无线技术引发的商务活动变化从空间扩展到时间和交互环境两个方面。Men2necke等人认为, 无线技术的物理位置移动性, 特别适合具有重要性和紧急性的活动, 并提出位置移动性、重要效用及紧急性是移动商务的核心特征。
3.消费者的个性特征的影响
(1)社会影响
人有按照别人的行动方式行动的倾向。当移动商务发展成为一种消费时尚的时候,消费者为了展现自己的品味和时尚,也会选择利用无线网络消费,一方面体验这种新的消费方式所带来的新奇感,另一方面满足虚荣心,修正社会对自我的认知。在移动商务发展的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动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移动商务从消费者的外部环境开始影响了消费者的内在动机和价值体系,通过社会、参照群体、家庭等途径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社会自我认知和个人自我认知的双重压力,通过知觉、记忆、个性、情绪以及态度使这种消费行为逐渐转变为一种习惯,对消费者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进行加工再造。
(2)经济成本
由于移动商务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相对于传统的移动通信服务, 消费者对于移动商务服务提供商给出的价格有不同的接受程度, 如果消费者觉得价格大于自己的预期效益,那么消费者使用移动商务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而如果移动商务的价格在消费者的心理承受价位之内或者消费者对于移动商务服务的成本效益粗略估计为正效益, 那么消费者使用电子商务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而不同收入状况的消费者消费者对于移动商务使用也不相同, 收入相对比较高的消费者使用移动商务的概率更大一些。
三、结论
行为意向是消费者对于使用移动商务的主观概率判定。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已经证明行为意向是一个可靠的观测变量,消费者的行为意向与实际使用行为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相关关系,行为意向能够很好地预测消费者的使用行为。
根据TAM 模型“态度―意向―行为”的三层结构,对行为意向直接发生作用的是消费者的使用态度,也即消费者对于是否使用移动商务所持有的正面或负面的评价。根据以上的影响因素构建BtoC模式下移动商户接受模型。如图所示:
图1 BtoC模式下移动商户接受模型
参考文献:
[1] 汪应洛,中国移动商务研究和应用的回顾与展望,[J]信息系统学报,2008年10月第2卷第2辑,3一10
[2] KennethC•C.Yang,ExPloring faetors affeeting the adoPtion of mobile eommeree in Singapore,[J]Telematies and Informaties,Vol.22,2(X)5,257一277
[3] 工信部
[4]章勤俭,用户接受移动商务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应用研究,〔学位论文浙江一「业大学,2007
[5] 邓朝华,基于VFT的移动商务信任构建框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No.3,2008,185一188
[论文摘要]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持续发展处于不败之地,必须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然而我国电子商务活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制约企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瓶颈因素,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发展,本文以阿里巴巴企业电子商务成功案例为切入点,启迪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未来,提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方向走特色化、客户体验人性化、网络品牌国际化发展之路。
2008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数已达到2.1亿人,略低于美国的2.15亿 ,位于世界第二位;中国网民网络购物人数规模达到4640万,而美国2006年8月网上购物的比例则已经达到了71%,仍有差距;中国互联网娱乐性明显,网络音乐收听率居中国各项网络应用之首,半年内有86.6%网民收听过网络音乐;目前网民平均上网时长是16.2小时每周,94.2%网民认为互联网丰富自己的娱乐生活。在2.1亿网民中,接近三分之二网民或者在网上发过帖,或多或少参与到“Web2.0”互动中。可见21世纪是人类信息世界的核心,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正迎来跨越式发展机遇,做大做强互联网产业,构筑新型的贸易框架,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一、对阿里巴巴网站的介绍
阿里巴巴是全球著名的企业间(B2B)电子商务服务公司,管理运营着全球领先的网上贸易市场和商人社区,为来自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万企业和商人提供网上商务服务,是全球首家拥有百万商人的商务网站,在全球网站浏览量排名中,稳居国际商务及贸易类网第一,是全球企业间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领先、最活跃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已连续六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B2B公司。阿里巴巴公司总部设在中国香港特区,中国总部在杭州,美国硅谷、伦敦等设立有分支机构、合资企业3家,在中国北京、上海、浙江、山东、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区设立分公司、办事处十多家,截至2007年6月30日,公司共有超过4400名全职员工。阿里巴巴公司目前由四大业务群组成:阿里巴巴(B2B)、淘宝(C2C)和雅虎(搜索引擎)和支付宝(电子支付)。其中阿里巴巴网站目前已拥有1000多万企业会员,由三个相连网站组成:中国站(china.alibaba.com),主要为国內市场服务;国际站(alibaba.com),面向全球商人提供专业服务;日文站(japan.alibaba.com),主要为日本当地市场服务。阿里巴巴接受了YAHOO注资10亿美元,具备了更强的搜索技术和更大的平台,将打造出了一个世界级电子商务的公司。
二、探寻阿里巴巴网站成功之密
1.准确的目标定位,是阿里巴巴网站获得成功的关键
电子商务在中国才刚刚起步,许多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是基于在网上信息的查询。阿里巴巴通过对市场调查,发现企业和商人因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限制,没能搭建起自己的网络平台,造成信息闭塞,无法及时掌握供求双方的信息,希望借助网络来获取实用的信息,让产销目标得以实现。阿里巴巴根据目前中国网络发展现状,认真深入地研究目标网络客群,对目标网络客群进行筛选和定位,确立了避开了资金流、物流在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实状况中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以信息流来构筑网上贸易市场,制定了适应于中国企业的发展战略,成为了供需双方之间一个信息的桥梁即让会员达成交易,做成生意;让会员学到知识;让会员互相交流。组建了电子商务网站架构,赢得了企业对网上交易市场的信赖。“倾听客户的声音,满足客户的需求”是阿里巴巴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准确的目标定位,满足客户人性化需求,是阿里巴巴获得成功的关键,造就了在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国际贸易和中国本土贸易网络交易市场的阿里巴巴网站。
2.创新理念,使阿里巴巴迈向成功之路
阿里巴巴CEO马云在充分调研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将企业登录汇聚的信息整合分类,不断创新,让企业用户获得有效的信息和服务,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栏目网站如阿里巴巴栏目。该栏目包括:商业机会;产品展示;公司全库;行业资讯;价格行情;以商会友;商业服务。这些栏目为目标客群提供了充满现代商业气息和丰富实用的信息,构成了网上交易市场的主体,建立了全球最大最活跃的网上贸易市场。由于资金流是制约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要因素,故阿里巴巴明确提出以免费会员制形式来吸引企业登录平台,成为注册用户会员,为会员提供增值服务,汇聚商流,活跃市场,会员在浏览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信息流和创造无限商机。由于网上交易市场具有开放性与标准化显著特色,制定统一的市场准则和规范,对所有的行业企业开放,让每一个希望进入网上交易市场的成员借助统一的技术平台与交易标准最大限度地集合各方资源,真正发挥出网络的效应。阿里巴巴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及不断创新营销手段,为买卖双方提供了高度创新的价值,标新立异地树立了网络品牌印象,创新理念助阿里巴巴迈向了成功之路。
3.创建网络品牌,助阿里巴巴步入快速发展之路
阿里巴巴网站通过对自己的目标客源进行深入的研究,筛选和定位了自己的网络客群,把握住了目标客人的基本特征及他们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为目标客人提供了个性化的满意服务。阿里巴巴网站的目标客人是想利用网络搜寻信息,实现营销盈利。为此阿里巴巴网站通过自主创新,注重细节,从设计搜索引擎入手,为企业和商人提供了具有体验功能的网络服务。阿里巴巴网站还通过对网络品牌的调研、网络品牌的监测与评估,让其栏目品牌化,建立了庞大的采购、批发中心、零售商服务的最大网络品牌,使阿里巴巴商业及生活文化精神的网络品牌形象深入到了目标客群之心。同时阿里巴巴还与互联网投资公司软库(Softbank)结盟,请软库公司首席执行官、亚洲首富孙正义担任阿里巴巴的首席顾问,请世界贸易组织前任总干事、现任高盛国际集团主席兼总裁彼得,萨瑟兰担任阿里巴巴的特别顾问,这些合作提升了阿里巴巴网站的品牌价值和融资能力,使拥有国内几乎垄断市场的B2B网站的阿里巴巴多次被选为全球最佳B2B站点之一。 转贴于
三、阿里巴巴网站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以创始人马云为首的阿里巴巴决策集团,通过对网络市场的深入研究和准确定位,不断开拓创新,强化品牌建设,使阿里巴巴网站能获得具大的成功,成为全球最佳的B2B站点之一。然而随着人们对网络应用的频繁和日益多样化,给阿里巴巴网站提供了巨大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了能在缴烈的网络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阿里巴巴网站从关注目标客人的需求入手,重视品牌与消费者接触的每一个环节,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品牌展示空间和最完美的网上体验,创造了更加人性化的网络品牌产品。在网络品牌创建的过程中,阿里巴巴网站加强对网络品牌文化的建设,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网络品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有效地抵御来自竞争对手的风险和自身建设发展过程中如在线支付、网络合同等瓶颈要素带来的挑战。
四、阿里巴巴网站的启迪
阿里巴巴网站之所以能获取具大的成功,关键在于阿里巴巴集团最高决策者能深入了解网络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规律,明确信息流对网络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为企业和商人提供了贸易平台,构筑了新型的贸易方式。阿里巴巴网站服务的体验性、高效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性,满足了企业和商人对网络产品个性化及专业化的服务需求,为网络消费者提供了能快速营销获利的途径。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如网络安全、诚信机制的构建、电子商务法的制定等诸多瓶颈因素,这些因素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阿里巴巴网站成功之路,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相信在政府的示范和引导下,做好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划和宏观指导 ,加强对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及人才的培养,大力开展及推广电子商务活动,我国电子商务必将向阿里巴巴网站那样,迈向人性化、特色化、网络化、品牌化、区域化、国际化发展之路。
阿里巴巴网站成功案例为我国企业电子商务的开展起了示范作用,相信在政府引导下,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及科学的未来发展规划,加强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加大电子商务活动的宣传与推广,必将迎来企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包晓闻张海堂:电子商务-21世纪商务发展的潮流[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
[2]陈娟: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经济学家,2006.5
[3]龚炳铮:《网络世界》,2004.6
中环运成立于1997年,目前,公司旗下已经形成以物流业务为核心,包括物流包装、仓储服务、IT软件技术为一体的外贸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李华骥介绍,中环运的核心目标是要结合IT互联网技术,通过全球直达专线和海外仓储建设,帮助中国电商卖家解决全球配送难题。
提前布局价值洼地
第三方机构对阿里巴巴客户销售额的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阿里巴巴平台活跃着8万多个中国供应商,约占外贸出口企业的5%;阿里巴巴创造了1.3万亿出口额,相当于中国中小企业外贸出口总额的20%。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副主任张大明近期表示,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子商务高速发展,2012年交易额达到150亿美元,今年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继续扩大,同比增速预计将在30%左右。艾瑞咨询《2012~2013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预测,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持续高速发展,到2016年将达到6.4万亿元,占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将达到18.5%。
与此同时,政府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7月24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的“国六条”;8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政策直指跨境零售电商平台和相关企业的新需求。
在线跨境零售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商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海外贸易联合会创始人刘智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外用户需求在变化,未来需求更多的是小额采购和网上零售,只有适应海外消费者需求才能立足。外贸企业要对生产流程、渠道体系、品牌营销体系进行改造。”
然而,不少企业和卖家在从事跨境外贸过程中,发现物流问题成为摆在众多商家面前的一道共性问题,相对于国内物流,跨境物流相关转运流程更复杂,同时还会受到不同国家的政治、海关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跨境物流面对的市场环境更为复杂。
中环运前瞻性地预见到了这一市场机遇,自2008年进入电子商务服务行业。其目前主要客户为互联网贸易的经营者,尤其是网上商店的经营者。“中环运的客户大概分为这样两类,一是阿里巴巴、Aliexpress、Ebay、Amazon等外贸电子商务平台的卖家;二是外贸独立B2C网站客户,如兰亭集市等”。李华骥向记者介绍。
事实上,这两种类型的客户也正构成了中环运的客户服务主体,“未来,中环运还是会集中精力专注解决外贸电子商务客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我们相信,在帮助客户破解发展瓶颈的同时,中环运也能够在其中快速成长。”李华骥对此十分自信。
境内资源整合
“中环运公司能够成为阿里巴巴等众多行业巨头的合作伙伴,主要依托于优秀的管理团队、颇具规模的客户资源和出色的客户服务能力。”李华骥介绍。据他透露,中环运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主要来自阿里巴巴、TNT、华为等知名企业,而他本人也有着多年在阿里巴巴的工作经历。李华骥认为,这一背景使得团队核心骨干对外贸电商客户的需求认识更加深刻。
除搭建内部核心团队外,中环运还充分借力外部第三方资源,以帮助卖家用更低的成本获得便捷的物流服务。一般情况下,要完成跨境在线交易,需要海外买家先在平台下单,然后中国卖家再将货发给国际物流服务商。但如果客户直接找邮政发货,意味着要将包裹送到邮局营业网点,还要按照标准价格支付运费。而客户一旦通过中环运发货,以上不便之处便会大大减少。中环运不仅能为客户免费提供上门收货服务,还会在国内归集所有客户的包裹交给相关渠道,比如中国邮政、香港邮政、UPS、FedEx、TNT等。
“我们归集了几万家客户的包裹,这样在面对邮政等公司时会有更强的议价能力,一般能拿到7.5折左右的折扣价,客户不仅便利,还可以大大节省运费成本。”李华骥坦言。
与淘宝所带动的内贸电子商务市场不同的是,外贸电子商务市场的地域分布有极强的特点,例如多集中在深圳、义乌、上海、杭州、苏州、厦门这些城市,也因此,这些城市成为中环运的重点布局目标。“目前,中环运在以上城市完成了布点,拥有自己独立的人员和车队资源,能为外贸电子商务卖家提供本土化的物流配套服务”。李华骥表示。
为了更好地完成客户的邮件发送,中环运在仓储建设上狠下功夫。据了解,目前中环运公司在深圳设有仓储基地,覆盖全球核心中国外贸热点城市的海外仓储网络也正在筹备中。另外,中环运还能提供包装服务,其在深圳有自己的工厂,流水线生产包装所需要的包装材料、包装袋,跨国运输当中比较常用的气泡袋,能预防长途运输当中可能受到的伤害。李华骥指出,“包装实际上是卖家同样比较重视的,所以这成了我们的一个赢利点。”
如今,中环运在服务外贸电商领域已有5年多的经验,积累了数万家忠实客户。
力拓境外优质合作伙伴
当然,如果仅仅是止于境内货代服务,卖家的货物依然要走中国邮政、香港邮政等现有的体系和流程,在时效性上很难有太大改进。“目前在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运费占到整个销售额的20%~30%,中国跨境电商线路的优化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李华骥指出,中环运看准的就是这块蛋糕。
在当前的外贸零售物流服务中,凭借价格优势,邮政小包服务占据了8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其存在的时效慢、难跟踪的问题也颇受市场诟病。目前普通邮政类包裹运至俄罗斯市场一般需要40~60天,不少地区甚至达到八九十天。对卖家来说,这样的物流时效,不仅仅影响买家的体验,卖家的利益也会受损,比如资金流问题,更快的物流服务是买卖双方的切实需要。
据了解,目前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排名第一的是俄罗斯,其次是美国,第三是英国和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市场的物流问题相对不那么突出,而让买卖双方相对头疼的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市场,却成为中环运的机遇。”李华骥介绍,针对特定市场,中环运提供相关直达专线服务,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物流选择,尤其针对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市场分别推出了“俄邮宝”和“澳邮宝”服务。
“中环运公司推出的俄邮宝服务时效基本能够保证在12~25天左右,大大提升了对俄物流配送效率。”李华骥对记者表示。
李华骥介绍,俄邮宝是中环运与俄罗斯最大的快递公司pony express 合作推出的的物流服务,“实际上相当于国内顺丰这样的快递公司,比俄罗斯邮政更能保障时效和安全。”李华骥说。
2008中国IT市场年会汇聚了各界人士,探讨IT业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创新和融合的趋势明显,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的融合,软硬件的融合,制造业与软件业的融合催生很多技术和应用模式,同时各个产业领域的边界模糊,带来新的市场需求,为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以上是在2月26日召开的2008中国IT市场年会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对当前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的总结。据赛迪顾问统计,2007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和销售收入达到5.6万亿元,年增长率为18%,预计在2008年,我国信息产业还将保持稳定发展。随着电子信息产品升级换代的趋势日益明显,市场空间扩大,信息产业将迎来融合大潮带来的新一轮增长。在其推动下,超越单一产业链,整合产业生态资源、创新企业商业模式,将成为IT业发展的主旋律。
融合环境下的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融合使信息技术发展不再是以结构单一的企业、单一的产业链为主体的事情,随着市场的快速变化,不同产业领域的边界趋于模糊,业务模式、管理方式创新层出不穷,不同行业的企业可以联合提供服务,企业运营组织创新模式出现,产业结构升级趋势也逐渐凸显。
超越单一产业链、整合产业生态资源的内容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烈宏认为,国内IT行业大规模并购相继出现,产业融合与整合加剧,这是当前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峻提出,IT产业正在朝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整体解决方案、设备、网络、服务相融合的方向发展,也带来了IT产品技术的融合。这就使得产业链、产业资源和产业生态整合不可避免,只有在竞合的产业生态系统下,IT企业才能得到健康发展。例如,iPhone就是利用互联网强大的能力使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强大的互联网内容的提供,使手机越来越简单,利用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发展,从而催生一些新的发展趋势。由于用户的需求增加,计算机也由原来操作系统和CPU固定的架构模式向构建相互共同的技术平台和共性支撑软件发展。
娄勤俭表示,信息产业部今后的工作重点是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突出抓好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器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用户体验引导经营模式创新
网络已经无处不在。在日本,消费者买牛肉时只要根据牛肉上附带的条形码就可以知道牛肉的来源和牛的饲养方式。富士通株式会社常务理事/富士通中国区副总代表武田春仁认为,借助互联网,颠覆和创新成为IT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点,只有全面转向以用户体验为主体的经营模式创新,IT企业才能在兼顾旧市场的同时,建立起新的市场规则,完成从产业追随者到领导者的转变。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认为,互联网的大规模发展已经对软件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使得企业应用的平台和整体架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以交互作为服务方式向SOA转变。这种转变对于中国管理软件企业来说是一种机会,它们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2006~2012年中国IT整体市场规模
赛迪顾问的市场研究报告指出,2007年中国互联网服务的增长速度达到了35.8%,互联网服务的信息整合和功能已经逐步转向应用服务,服务属性已经超越了原有新媒体的平台,逐步走向企业级和个人级的增值应用,例如电子商务服务和SaaS。
而另外一种经营模式创新就是从产品经营向客户经营的转变。当然,企业推进客户经营方式会涉及到经营理念、业务模式和流程等方方面面,与其对应的经营组织、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财务、IT等支撑系统也必须与客户经营的体系相适应。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需要花费几年时间的大工程。
服务简化让IT“不存在”
赛迪顾问的调查数据显示,IT市场软化趋势还在继续,2007年整个软件和服务已经占据了IT市场总量的38.3%,增速超过28%。预计5年以后,中国IT服务市场将占据中国IT市场的40%。
而戴尔大中华区服务与解决方案总经理廖耕预认为,IT的最高境界是让用户感受不到IT的存在,IT只是平台,用户需要做的仅仅是通过利用IT实现商业价值,所以通过服务让IT基础架构简化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与此相对应的是,SaaS的快速导入给产业带来了新的理念。除了ERP、CRM、操作系统等软件提供商外,电信运营商也在这个领域积极行动,但是最有力的竞争来自于互联网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互联网即服务”会成为SaaS另外一个注解。
另一个让用户感觉不到IT的例子是嵌入式系统。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运营总监卢朝霞认为,中国IT产业面临着嵌入式软件的巨大机遇,这种机遇不仅仅来自于全球市场,更来自于中国本土蓬勃发展的制造企业,这都将是IT服务发展的机遇所在。
相关言论: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刘烈宏
信息产业现在面临的问题有:第一,如何进一步推进产业生态的整合;第二,如何有效引导商业模式的创新;第三,如何应对外资的进一步渗透。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中国IT市场已在世界IT市场上占据重要份额,中国IT企业依托中国IT市场发展壮大,走向世界,中国IT市场将来会走到世界前列。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峻
IT产业正在朝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整体解决方案、设备、网络、服务相融合的方向发展,用户的需求也推动了IT的融合。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王文京
产业融合和产业整合正在加剧,围绕本土核心厂商的企业应用软件的产业链也在快速形成。
富士通株式会社常务理事/富士通中国区副总代表武田春仁
做IT服务,也不能没有核心产品。因此我们把硬件产品和服务当成车子的前后轮,缺一不可。
甲骨文大中华区区域董事总经理李翰璋
业务流程整合之后,IT的重点将转向帮助用户开发更多的新产品和新业务。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刚
2010年前行业IT应用市场的主题是:在金融和政府行业,企业要提高综合竞争力;在弱竞争的交通行业里企业要靠专业化致胜。
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庚申
终端安全将成为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根基,用户要从终端入手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戴尔大中华区服务与解决方案总经理 廖耕预
IT的最高境界是让用户感受不到IT的存在,用户要在IT平台上发挥商业价值,而不是把所有投资都花在解决IT复杂性上。
关键词:即时通讯软件专业化ICQQQ贸易通阿里旺旺
一、即时通讯的概念
即时通讯(Instant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终端连往一个即时通讯网路的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路即时的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即时通讯不同于e-mail在于它的交谈是即时的。大部分的即时通讯服务提供了presenceawareness的特性——显示联络人名单,联络人是否在线上与能否与联络人交谈。即时通讯比传送电子邮件所需时间更短,而且比拨电话更方便,无疑是网络年代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目前中国最流行的有QQ、MSN、GoCom、POPO、UC、LAVA-LAVA等,而国外主要使用ICQ、MSN。在当今社会,即时通讯软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蔓延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由此引发了即时通讯软件业内连年的厮杀与混战。
二、即时通讯的发展历程
ICQ是即时通讯当仁不让的鼻祖程序。1996年,四位以色列的年轻人开发出了极具传奇色彩的ICO“坏小子”,这个可供网上寻呼的“小玩意”,使得IM的概念由此诞生,并创造了因特网时代的又一个新的神话,或者,我们可以说是,ICQ开启了一个IM新的网络时代。IM应用凭借其实时在线交互的特性迅速风靡全球。不久之后,美国在线公司收购ICQ,投入4亿多美元的重金,使之不断发展,臻于完善。目前,全球ICQ的用户已经逾1.5亿,在全球拥有广泛的用户支持,但缺乏中国本土化支持仍是其最大缺点。
在众多实力公司争相效仿ICQ的过程中,中国的QQ凭借其良好的地缘优势,迅速脱颖而出。QQ是中国国内即时通讯的龙头老大,用户数量稳坐其位。与其他中文通讯软件相比,腾讯QQ以其漂亮的界面、合理的设计、良好的易用性、强大的功能,稳定高效的系统运行,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MSN是即时通讯领域的又一领军人物。MSN在全球约有5000万用户,在中国用户量则位居第二。事实上,MSN更多的偏重于办公阶层用户,其简单的操控性让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它的使用要决。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功能就是把汉字做成彩色的表情图片,在占用资源上比同类软件优胜、稳定性超强、语音与视频质量上佳。因此MSN成为企业职员们相互通信的首选工具,且用户群体还在日益扩大。专家分析,资本的介入,加快了行业的发展,导致了竞争的加剧,并将催化即时通讯市场走向细分。
飞信的到来似乎如期而至。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一项业务,可以实现即时消息、短信、语音、GPRS等多种通信方式,保证用户永不离线。实现无缝链接的多端信息接收,让您随时随地都可与好友保持畅快有效的沟通,亦掀起了一场专业化势头显著的“飞热”。
根据易观国际近期《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季度监测》显示: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九个主要IM产品(QQ\\阿里旺旺飞信\\等)总注册账户数达到13.3亿,同比增长25%,其中活跃账户数达到4.25亿,同比增长13%,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5351万,同比增长40%。从这一连串的数字中,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即时通讯发展之迅猛,用户数量连年呈几何级数递增,确实,我们必须承认,即时通讯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性和前所未有的便捷。
三、即时通讯的专业化
2003年10月,著名的电视商务服务商阿里巴巴开发了“贸易通”(阿里巴巴将其命名为AliTalk),这是为商人度身定做的免费商务沟通软件。“贸易通”的发展源于阿里巴巴公司的定位,阿里巴巴是全球领先的B2B电子商务公司,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业务。阿里巴巴通过旗下三个交易市场协助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货商从事网上生意,三个交易市场形成一个拥有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500万名注册用户的网上社区。
阿里巴巴“贸易通”出现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将网上即时通讯技术应用于商务领域,使即时通讯走出了单纯聊天的框架,真正实现商务价值,是一款完全在办公环境中应用的网上即时通讯服务。“贸易通”具有QQ\MSN的常用功能,其用户群是企业及其员工,还整合和阿里中文站的全部操作,包括阿里助手、客户管理系统、商友速配等实用功能。“贸易通”强大的功能和鲜明的定位,使得电子商务和即时通讯服务完美结合,标志着即时通讯走上了商业化应用的发展方向。
而目前“贸易通”升级版的“阿里旺旺”则发展势头更为明显,其用户已经超过一亿。这是继腾讯QQ之后,我国第二个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平台。这样,在全球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中,中国独占两席,另两个分别是微软公司的MSN、雅虎公司的雅虎通。根据著名调研机构iResearch的《2008年第二季度即时通讯市场研究报告》表明,2008年1-7月份阿里旺旺-淘宝版月度覆盖人数上超过MSN,仅次于QQ;在网上交易市场上,阿里旺旺的市场率位列第一。截至目前,旺旺“群”总数已超过250万,再次刷新互联网上商务性及时交流社区的总规模数。依托于阿里巴巴平台创立的阿里旺旺,兼具了淘宝旺旺和贸易通地多重优点,对客户需求了解也有着天然优势,已成为商务人士进行即时交流的首选。同时报告显示,阿里旺旺的品牌知名度比第一季度上升6.4%,使用者对阿里旺旺商务特性中“便捷的商务功能”认知度远远高于其他IM。
“同比2007年1月的2千多万注册用户,旺旺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实现了连翻五番的神话,快速高效的完成了破茧成蝶地蜕变”。阿里软件市场总监王冠雄表示,“在竞争激烈的IM领域中,作为最有价值的即时通讯平台。”
2009年5月,阿里旺旺携手前程无忧,推出“亮灯计划”。从一个单纯的在线通讯工具成功渗透到商务人士的求职方面,当然,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旺旺的上升空间还十分之大。旺旺已经不仅仅定位于IM软件的角色,而是提升到一个IM平台,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富有鲜明的专业化应用特点。
早在5年前,就有业内人士预测,新的国际资本将为即时通讯软件指明下一个热点,即商务应用。赛迪顾问也认为,未来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将会逐渐向综合化、专业化、互联互通和安全化发展,从而带动市场持续快速的增长。从ICQ到贸易通到阿里旺旺,我们用心记录着IM从大众化到专业化一步步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1全球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移动电子商务的含义与服务
1.1移动电子商务的含义与服务所谓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是通过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呼机等移动通信设备与因特网有机结合所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移动通信技术和其它技术的完美组合创造了移动电子商务,但真正推动市场发展的却是服务。移动电子商务能提供以下服务:PIM(个人信息服务)、银行业务、交易、购物、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service)、娱乐等。当然,与基于有线Internet的传统电子商务一样,移动电子商务并不是所有业务流程都能实现。例如,在某些情况下供货可能是实物形式的(光驱、计算机硬件和图书等),而在某些情况下则是电子形式的(软件分发、资金划拨等等)。
1.2移动电子商务的市场前景移动电子商务因其快捷方便、无所不在的特点,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方向。美国旧金山负责跟踪移动通讯产业发展状况的特利菲亚公司的总裁约翰·狄菲尔说:“移动商务市场从长远看具有超越传统电子商务规模的潜力。”无线电子商务超过传统有线因特网电子商务的能力,是因为移动电子商务具有一些无可匹敌的优势。美国冠群电脑公司移动电子商务产品管理总监谢涛玲认为:“只有移动电子商务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真正解决做生意的问题”。
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到2004年,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将达到2亿美元,而通过移动电话进行的交易量每年将达到140亿美元,移动电子商务将对人们的消费购物行为产生根本性的变化。报告还指出,4年后,人们将通过移动电话从售货机上购物、订票和网上购物。各种新技术如高速宽带无线网络、移动上网协议WAP、SIM、双制式移动电话和各种界面友好的掌上设备将大大推动移动购物的发展。美国电子商务市场分析公司丘比特·米特里克斯公司称,2001年全球大概有600万人在使用移动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6亿美元。到2005年,预计将有1.71亿人使用移动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108亿美元。欧洲一家市场分析公司也认为,欧洲移动电子商务的营业额每年将成倍增长。移动电子商务对许多人来说,已经不是一种时髦,而是一种生活和职业需求。
2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前瞻
2.1我国移动通讯服务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随着全球化的信息技术革命,移动电话成为中国电信服务中来势最迅猛、发展最活跃的新秀,移动通信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国已成为世界移动电话第三大国。所以中国的移动电子商务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前景。
回顾我国移动电话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7—1993年)为起步阶段,主要是满足用户急需。第二阶段(1994—1995年上半年)为发展阶段,我国90兆MHZ模拟蜂窝移动电话成为世界上联网区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个移动电话网。第三阶段(1995年下半年至今)为迅速提高阶段。我国引进世界上技术先进的GSM数字移动电话系统,它标志着我国移动通信由单一的模拟制进入模拟数字并存时代,可以称得上是一步到位、后来居上(见表1)。
表1中国移动电话发展速度比较
年度19931994199519961997
移动电话(万户)63.81573636851997
年增长率(%)260.5146.1131.280.793.1
年度20002001200220032004
移动电话(万户)85269260110001300023600
年增长率(%)预测预测预测预测
*2001~2004年数据根据有关资料和预测数据整理
同时我国的移动电话也经历了一个由东到西、由城市到农村的发展过程,移动电话使用率与经济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由于国家的支持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移动电话发展速度非常快,年均增长率在100%。随着移动电话价格的下降和移动通讯费用制度的调整,这一市场增长将更为迅速。
我国无线网络发展很快,有着最广泛的用户基础,中国电信拥有世界上最大的GSM网络,目前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超过8000万,而其中使用内置MODEM型号手机的用户超过了15%,其起点已经赶上了积累达6年之久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另据预测,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将新增移动通讯用户2000万~2500万。
2.2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势头迅猛,目前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已经开始有实际应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北京、天津、广州、杭州、深圳等六大城市同时推出“全球通”WAP商用试验网,WAP手机用户可在这六大城市中使用漫游业务。上海移动通信公司还同步推出了WAP门户站点,并成功地为梅林正广和、华印科技等电子商务企业建立了移动电子商务系统。电商网、、搜狐、阿里巴巴等都已经或准备推出移动电子商务服务,中国的搜狐和诺基亚公司宣布联手推出无线互联网服务。
虽然我国有近30个已经开通的无线互联(WAP)业务的网站,但用户申请WAP业务的不足1000人,所以从目前看,我国WAP业务还处在初级阶段。
中国移动确定的每分钟0.15元的WAP上网费用标准以及正式启动的“移动梦网”(Monternet,Mobile+Internet)计划将有助于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前者打消了用户对WAP收费的疑虑,后者则借鉴日本移动运营商NTTDoCoMo的经验,为国内的内容提共商(ICP)开放短消息(SMS)及移动应用WAP平台,共同开发移动互联网服务,实行收益共享的合作方式。这样,一方面为收入模式单一的ICP扩大了收入来源,中国移动通过它庞大的收费系统,帮助ICP收取费用(中国移动同ICP收取15%的佣金);另一方面也会促进移动互联网服务水平的提高。资费政策的明确和服务内容的丰富,无疑将会进一步推动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由摩托罗拉出资主办的中国WAP市场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移动在深圳开通GPRS试验网;中国联通和西门子在北京演示其GPRS试验网;一度被炒得很热的WAP随着GPRS的开通有望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有了运营商的热情参与,再加上新浪、搜狐、网易等国内著名ICP内容服务商积极支持和各大手机生产厂商合作,标志着中国的WAP正向实用化进程迈进。
2.3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前瞻尽管电子商务在国内的发展遇到种种问题,举步维艰,但最近由总部设在香港的赛博研究机构(CyberLabsResearch)耗时三个月完成的一份题为“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专业研究报告则指出,到2003年,将有3000万国内用户利用基于WAP或更加高级的协议(如GPRS)手持终端上网。预计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可能会比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更快。该报告指出,与传统电子商务整体发展水平偏低的状况相比,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前景要乐观得多,中国庞大的手机用户人群和手机用户的高速度增长是移动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的基本基础。
专家认为,在电子商务方面,中国不少企业都可以象日本一些企业那样,跳过有线阶段,直接进入无线阶段。直接进入移动通信阶段就可以节省许多开支。现在移动电子商务的设备可能比有线的昂贵,但要不了多久,移动设备的价格就会逐步降下来。
一家调查机构BDA预计,随着因特网和移动电话行业业务的结合,用户数量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到2004年,无线电话用户将达到2.36亿,因特网用户将达到1.2亿。而届时,中国将有6900万用户通过无线电话访问因特网。这一数量满足了移动电子商务在中国蓬勃发展对用户规模的基本要求。
2.4我国移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原因a.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电子商务尤其是不受地点和时间、不受气候和环境限制的移动电子商务。b.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使安装移动电话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c.国家的扶植政策,使移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成为可能。d.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多发的自然灾害使我国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比发展有线的电子商务更有意义。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2/3为山地、丘陵和高原,在这样的地区,尤其在人员稀少的地方,架设有线线路和铺设光缆成本高、组网难,形成规模经营更难。而这些地区经济正在启动,资源有待开发,产品需要外销,因而移动电子商务比较适用。
此外,蜂窝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手机功能和风格的不断多样化、有线电子商务面临的困难都是促进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原因。
3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带宽不足以支持移动电子商务所需的网络环境移动通信数据传输目前是借助于手机或PHS来实现的。在前者的情况下,可以提供的速度上限为90kbps或28.8kbps;而在后者的情况下为32kbps或64kbps,难以满足大量非文本信息的传输。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第一个省级宽带互联网2001年3月28日在江西开通。这是我国第一个使用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MPLS)的省级互联网,同时也是江西省内开通的第一个宽带互联网。核心技术采用先进的IP-over-SDH技术,总带宽超过2.5G,总容量超过10万用户,并可以灵活升级。该网的覆盖范围通达江西全省,建有南昌、九江、上饶等11个地市节点和一个管理全网的省中心,可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高品质通信服务,是新一代开放的宽带通信基础网络。
随着移动电话与互联网结合,无线上网的新趋势正在形成,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更使得移动终端可以应用最高2Mbps的带宽进行通信。IDC最新研究表明,2002年全球无线互联网的用户将超过有线互联网用户。
3.2网络支付、安全认证、线下配送等系统和电子商务的立法有待完善中国的环境很特殊,移动电子商务除了存在传统电子商务未能解决的障碍,如支付、配送等问题外,由于移动电子商务的特殊性,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尤其显得重要。我们可以自主推出一些解决方案,也可以采用国际上的已经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如爱立信公司的移动电子商务解决方案(Mobilee-Pay),它将移动通信网络、Internet、在线支付和安全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移动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它的推出将大大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HP为企业提供了全系列的移动e-services解决方案。HPWAPServer基于工业标准WAP1.1,提供无线接入Internet/Intranet服务,HPVir-tualVault提供端到端的加密数据传送、基于证书的认证、军用级的安全性;HPe-speak和OpenMail提供和沟通平台功能等。
另外还有IBM公司的WebSphereTranscodingPublisher,无线设备厂商Mobi-lize的MobilizeCommerce商品,Dallas-basedJPSystems推出的SureWave平台等。
3.3资费的问题几个月的移动上网“免费午餐”结束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宣布,使用WAP手机开始收费。根据规定,WAP业务使用费为0.15元/分钟,不再另收电话基本通话费,也不区分漫游与非漫游,少于1分钟不计费;而WAP业务月使用量在500分钟以内时,话费最多收30元;月使用量在500分钟以上时,超过500分钟的部分仍按每分钟0.15元计收。看上去非常优惠,但是,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政策,如果资费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中国移动市场将有一个显著的变化。
3.4电信市场的对外开放使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面临更多的问题我国已加入WTO,WTO有诸多法律规则,其中服务贸易法律规则主要是通过《服务贸易总协定》确定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由两大部分组成:框架协定和各成员方按协定第20条提交的具体义务承诺表。框架协定由条款部分和附录部分组成,电信服务附录是其中之一。
电信服务附录对有关的目标、范围、定义、透明度、公共电信传送网及其服务的进入和使用、技术合作以及有关国际组织和协议等作了规定。其中,“公共电信传送网及其服务的准入和使用”是该附录的核心条款。它规定了成员方在公共电信传送网及其服务的准入和使用方面的义务,核心内容是:“各成员方应按合理和非歧视性(指最惠国特遇和国民待遇)条件,允许其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为提供其承诺表中所列服务而进入和使用其公共电信传送网及其服务。”根据这些条款,我国要承担开放电信市场的义务,其中包括移动通讯市场。
3.5服务模式尚未完全确定现在几家WAP界面的中文网站都仅仅停留在几页WAP网页上,提供的有效信息又少得可怜。几条公共新闻、天气预报、购物信息,还不如寻呼机的信息多,根本不能吸引手机用户。
专家认为,中国WAP的发展进程之所以没有日本i-mode迅猛,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找准突破口,没有把WAF无可替代的特性突出来。被誉为无线互联产业创始人的王维嘉博士认为:无线互联的移动化特性肯定会在不久的将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和翻天覆地的巨变,一旦有真正实用和有价值的无线网络应用服务商出现,将会形成一个比目前联网用户发展更为迅速的用户市场,这些用户的潜在商业价值将是难以估量的。中国有机会创造自己的模式,有机会在互联网领域赶超世界。业界普遍认为,BtoB的电子商务模式双子无线网络最具有率先的发展机会。企业要想从中受益,就要把移动电子商务看成是产生新利润、创造新价值和维系更多客户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移动电子商务前景看好.环球时报,2000.9.4
2移动电子商务将成为新亮点。http://,2001.3.23
3英特尔预测:中国可直上第三代电子商务.华声报,2000.3.10
4戴方虎等.Internet的移动访问技术研究.计算机科学,2000;(3)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具有创新动力的商务模式,也对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电子商务发展带来更多更新的就业机会,也需要创新性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具备相应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
(一)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数量增加、结构优化
以湖北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在湖北的40所本科高校中,开办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有20所。2013年湖北省电子商务本科人才招生规模147人,在校生规模4300人左右。毕业生的数量和结构远远不能满足湖北省25万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中对人才的需要,特别是擅长于市场开发的电子商务应用型高级人才的的需要。无论从地方还是从全国范围分析,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首先是建立在电子商务应用规模快速增加的基础上,电子商务应用性广泛带来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巨大需求。而目前的现状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在数量上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应用规模的快速发展,在结构上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二)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创业教育体现尚未构建
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定位中包括复合型、应用型及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按其层次不同有研究生、本科和专科。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其培养中都强调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但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涉及创业教育非常薄弱。以浙江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它是我国最早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学校,2001年开始设立电子商务专业,其本科人才培养定位是在电子商务基础研究与创新应用领域富有现代经济视野、国际经济视域和信息社会视角,并对电子商务活动有敏锐感悟力与创造力,能熟练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基础上的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富有较强的探索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在其课程体系中仅有3门涉及创业教育,创业与创新专题(1.5学分)、网上创业(2学分)、创业实践(2学分),占毕业要求最低学分的比例为3.44%。
(三)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必须注重创业教育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创业的意识相对比较传统,缺乏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意识。通过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专业实践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其次,网络创业就业资源的丰富,要求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创业教育实施成为必需。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3年的《网络创业促进就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网络创业就业已累计制造岗位超过1000万个,有力缓解了近几年的就业压力,并日益成为创业就业新的增长点。网络创业之所以迅速增长和其本身具有的特点密切相关。网络就业因其就业门槛低、就业弹性大、就业方式灵活、就业公平性、衍生性和自治性,增加了就业市场选择的自主性、多样性和个性化,带来了就业方式的革命,也对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创业教育提出了挑战。
二、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创业教育设计
电子商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主要依靠课程的优化设计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来更好实施创业教育。
(一)创业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以项目为导向,由学校、政府、社会共同搭建的创业外部环境和创业者个人理论及实践教育环境,构建创业指导团队,通过创业项目实施,完成对创业过程的指导和评价,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
(二)创业教育体系
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提供创业政策、创业融资、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业培训创业教育体系要融入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涉及的通识教育、综合教育、专业教育构成。包括创业意识、创业政策、创业融资、商业模式、创业实践等。创业师资团队是创业教育有效实施的根本保障。组建了来自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物流、人力资源、工商、税务等各行业专家和企业家组成的创业指导导师团队,结合校内专任老师确保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探索创业教育方法。有效利用撰写计划书、创业者讲座、案例分析、课程项目研讨、课程实践、考察、政府和行业企业举办的创业大赛等方法,增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
(三)创业教育实践
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创业教育实践是提高创业能力的关键,通过校园创业项目实施、社会创业资源的使用以及各级电子商务专业大赛的锤炼都能有效检验和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的创业教育。
1.校园电子商务项目实施
校园创业项目实施是创业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通过校园创业项目如电子商务平台搭建与运营、电子商务服务、电子商务项目代运营等,能将已建成的创业教育体系进行有效实施,将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知识在创业行动的得到融合。
2.社会创业资源的使用
目前在全国各地都建设了电子商务创业园,园区优惠的政策和丰富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搭建了平台。鼓励在校创业活动有成效的学生积极走上社会,利用更广泛的资源,提升创业效果。如与杭州、广州、成都并列成为全国电子商务四大产业基地的泉州,2011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482.53亿元。泉州网商创业园二期占地近70亩,投资12亿元,可入驻产品供应商1000家,电子商务服务商200家,电子商务企业3000余家,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为电子商务创业者提供完善的一条龙服务。
3.各级电子商务大赛的锤炼
通过参加大赛促进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参与创业实践活动,促进优秀的创意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时能更好检验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的效果。如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口区人民政府承办,相关电子商务企业和社会机构协办的武汉市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项目大赛,通过评选和奖励优秀电子商务创新创业项目,激励和吸引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四)创业教育评价组成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组成的评价主体,根据创业教育目标,遵循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原则,设计评价内容,制定评价标准,采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对不同层次的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的创业教育成果进行评价,并通过及时的反馈进一步优化创业教育体系结构。
三、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们看到,创业教育的提出和探索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走向深化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标志。虽然对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的创业教育在不同地区、不同院校已经开始实施,但创业教育中存在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创业教育氛围不足,创业教育支持力度不够,如相关政策、场地、经费支持等;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构建不够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难以充分融合,过度注重理论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忽视实践现象依然存在;校企合作内容和深度有待拓展,创业平台搭建,政策、资金、货源和人才等资源的使用不够优化,创业导师队伍建设薄弱等问题影响学校创业教育和实践的良性循环。
摘要:随着互联网环境的成熟,电子商务真正取代传统商务活动。电子商务通过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深入的运用,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社会资源配置。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也给传统商业模式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给现有的法律制度、司法体系以及伦理道德规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在现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不健全的背景下,如何保护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
一.中国互联网环境及传统电子商务现状
(一)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企业在整个商业贸易活动中,在互联网开放的环境下,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从而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以及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它具有以下特点:
1.普遍性: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将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以及消费者和政府带入了一个网络经济、数字化生存的新天地;
2.方便性: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人们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客户能以非常简捷的方式完成过去较为繁杂的商务活动;
3.整体性:电子商务能够规范事务处理的工作流程,将人工操作和电子信息处理集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4.安全性:在电子商务中,安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它要求网络能提供一种端到端的安全解决方案;
5.协调性:商务活动本身是一种协调过程,它需要客户与公司内部、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间的协调,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它更要求银行、配送中心、通讯部门、技术服务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协作,往往电子商务的全过程是一气呵成的。
正是由于电子商务独有的特征的存在,也就决定了在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着新的困难与挑战。
(二)中国互联网环境
互联网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12年,中国互联网产业规模达到6,500亿元人民币,其中互联网制造业销售规模接近5,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60,占全球互联网制造业销售总额的1/10;软件运营服务市场规模达198.4亿元人民币,比2007年增长了26%。
中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大型企业电子商务正在从网上信息、采购、销售等基础性应用向上下游企业间网上设计、制造、计划管理等全方位协同方向发展。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意识普遍提高,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数量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网上零售规模增长迅速,市场逐步规范。据《2010-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1 年中国电子商务整体交易规模达到3.6 万亿,与2010年2.9万亿元同比增长22.9%。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其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隐私权时被侵害
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消费者需要在经营者预先设置的表格中填入相关个人信息,同时,经营者也可以利用一些技术手段获得消费者更多的个人信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经营者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应用于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中,严重地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
(二)合同履行风险大
合同履行风险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延迟履行。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经营者的何时履行合同期限并未做硬性规定规定,所以很多经营者趁机钻法律空子,延迟履行合同。(2)瑕疵履行及售后问题。因为电子商务多为跨地域交易、经营者的真实身份难以认定等因素,在合同履行出现瑕疵或者商品出现售后问题时,消费者很难主张权利
(三)消费者知情权难以保障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网上经营者不需要具备实体的店面、仓储设施及营业人员,消费者无法真实获悉网上经营者的经营状况、地址等基本信息;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基本上对所购商品的品牌、性能、质量等一无所知,而只能以浏览网页的方式获得商品的相关信息。消费者在网络上获得的商品信息可能与实际见到的物体本身存在认知上的差别。
(四)消费者退换货困难,求偿权难以保障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网络使消费者购物范围和经营者销售半径无限扩大,一种无赖式的“售后服务”在网站上屡见不鲜,消费者求偿权难以实现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对策
1. 加强立法保护,建立和完善网络交易的监管维权法律体系,明确网络经营者的责任与义务
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法律框架,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在立法时,注意明确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义务、制定隐私保护措施、限制经营者对消费者个人信息过度使用;限制不公平的格式合同、霸王条款,给消费者创造公平交易环境。
2.加强政府管理,制定与完善网络市场准入制度
在市场经济不发达阶段,政府强有力的监管对减少消费者权益损害事件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具体而言,政府应充分发挥国家管理职能,制定一个适应电子商务要求的市场准入规则,确认电子商务参与者的主体身份地位,特别是网上商业主体、金融机构的合法地位,让市场主体更加真实,方便消费者做出判断。
3. 制定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
在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上,应明确哪些是网络个人隐私,并规定经营者在使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时,应取得消费者的许可或授权,禁止非法搜集、共享、买卖网络隐私信息,并规定违反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设立特殊的网上隐私保护制度,负责对电子商务的消费者个人信息进行保护。
4. 加强服务,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网络经营者信用体系。
一是引导网络交易群体建立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消费者可参照信誉评级,选择自己信赖的商家。二是建立严格的网络经营者信用信息体系。将消费者投诉、举报和司法判案信息纳入到信用信息体系中,供消费者免费、方便地查询和核对。
5. 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工商执法监管和消费维权职能到位。
一是拓展12315受理投诉举报范围,建立全国性的网上12315联动消费维权网络。二是实现全国消协联动维权机制。
6. 倡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利用各种媒体或维权网络体系,引导消费者理性、科学消费,提高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中自我保护能力。提醒消费者在网上购物中应注意:一是查信誉度;二是查电话;三是查看帐户;四是保存相关凭证;五是选择安全付款方式;六是慎防低价诱客的陷阱;七是尽快报案。
现在,我国正处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蓬勃发展阶段,消费者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关系到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未来。为了使电子商务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达到传统消费环境中的保护水平,我国应加强相关立法、充分发挥相关行政部门管理职能、拓宽救济渠道并建立权威、公开、透明的信用体系。集中各方力量,充分保障消费者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高富平,在线交易法律规制研究报告,北京大学出社,2009
[2]张新宝,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1
[3]庞敏英,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河北法学2009,(7)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消费行为 商业模式
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态势分析
当前,网络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互联网开始进入新的竞争阶段。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截至到2012年12月,我国网络市场交易金额达到12594亿元,较2011年增长66.5%;而手机网购带动消费增长迅速。根据最近的《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网络购物市场稳步快速发展且彰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2013年网络购物市场渗透率达48.9%,购物网站APP应用在网购用户中的渗透水平明显加深,手机网络购物成为流行时尚。可见,互联网商业所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移动互联网的商业趋势将逐渐从传统互联网中脱颖而出,其所蕴含的商机是无法估量的。
中国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互联网商业挖掘中的巨大金矿,就像十几年前中国的PC互联网兴起时一样,拥有着无比巨大的商机,2013年实际通过手机购物的用户规模达到5544万人,占手机网民的13.2%,很显然,这个数据将在未来三年内暴涨。用户使用手机网购的情景较为多元化,有53.3%的用户在家休闲时用手机网购,对于部分用户而言,手机已经开始逐步替代家庭电脑在用户网购中的地位。这说明,移动互联网不仅深深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还将对传统消费模式和商业模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互联网领域中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以创新的商业模式飞快成长。
如果我们把视线投向国际市场,发现实际的趋势也是同样的激烈。根据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报告,2012年美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已经超过40亿美元,几乎增长三倍,这对传统互联网的广告利润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推动美国增长的主要因素是Facebook、google和Twitter强劲的广告销售。根据这个增长轨迹,eMarketer大幅度修改了未来几年美国移动广告市场的预测。其实目前移动广告仅仅只占美国整个广告市场的很小一部分,当前仅占美国整个广告市场份额的2.4%。而eMarketer预测,到2016年这个比例将提高到11%,因此我们可以预见,2016年美国移动广告市场的销售收入将接近210亿美元。
通过以上的数据和分析,我们不得不想起互联网皇后玛丽・米克尔在2013年的互联网报告上的总结和预言,在整个报告中,米克尔给出最迅猛的信号是移动商务,她说“智能手机上的社交和沟通让美国用户感到,实时在线,兴奋、好奇、有趣,并可富有生产力”。米克尔一语道破天机,她把兴趣定位在移动互联网,不仅为两年来网络整体趋势于移动互联网做了定论,而且使得无数以移动互联网为目标的新型企业获得了信心。
第一,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维度是流量。在米克尔披露的数据里,移动设备在2009年5月贡献的互联网流量份额仅为0.9%,一年后这一份额增至2.4%,2013年5月,这一份额增长到了15%,预计到2014年底的时候,这一份额将增至惊人的30%。过去一年来自全球各地的数据足以证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增长。在中国,用手机上网的网民百分比超过PC;在韩国,用手机搜索的用户数量超过PC;在北美,Groupon 团购活动中有45%的交易通过手机完成。Facebook也是移动互联网的受益者,移动端正推高其用户和营收增长,在过去的第一季度,其营收增长43%,活跃的手机用户增长54%。
第二,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维度是移动设备。2011年,全球3G用户数为11亿,同比增长37%,3G渗透率18%,2012年,3G用户达到15亿,增长率为31%,渗透率达到21%。移动设备使用率迅速增长,而且仍处于增长中,现在一年过去了,移动互联网依然被定位于早期阶段,并称之有三四倍的发展空间,这说明移动互联网的突发之势。从设备的增长来看,过去两年里,苹果快速发展,市场份额增加1.4倍,三星扩张了7倍。互联网研究专家米克尔认为,这些并不意味着增长的结束,因为移动流量占全球互联网流量的百分比将年增1.5倍,甚至会保持加速增长。显然,来自移动互联网上的商业潜力还未充分挖掘。
二、移动互联网不断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变革及其原因透视
互联网的发展从媒体到产业,我们发现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和实体社会融合越来越紧密的空间和平台,线上线下的“即时融合”将是互联网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移动互联网让这种融合变得更加随时随地,商品无论从网络到现实,再从现实到网络,都是双向真实的经济与消费空间,而信息化使得移动互联网的这一特征更为透明和高效,尤其是在经济领域。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有很多新的应用,是PC互联网所不具备的。移动互联网很大程度地促进了互联网进入到传统行业的状态,正是它能产生金矿的原因所在。
移动互联网至少将引起七大领域的创新商业模式和消费服务模式的变革。第一,衣食住行。比如大众点评、美丽说等。第二,广告传媒。手机上的广告传媒展现了与传统互联网广告传媒不同的形式,在数据挖掘上它有更强的开发能力。第三,互联网社交。在互联网社交领域,手机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第四,通讯。过去一年中,中国最重要的无线互联网应用应该是微信的崛起,这是巨大的创新,微信这一产品对传统通讯市场带来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第五,游戏娱乐。游戏娱乐是中国互联网领域里相当大的行业,手机游戏用户群是网游和网页游戏的综合,这是真正全面的大众游戏方式,而且可以把很多碎片式的时间利用起来。第六,金融与企业服务。第七,健康医疗。在以上行业里,移动互联网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尤其是在第一个领域的运用中较为突出,目前已经广泛运用到商业实践中。
移动互联网运用移动信息共享给客户带来全新的感受。首先,移动互联网在这七大方面的运用,其实都植根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即基于LBS的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定位与搜索。结合手机与地理位置搜索以及与语言相关的搜索是未来搜索市场巨大的成长空间。LBS就是要借助互联网或无线网络,在固定用户或移动用户之间,完成定位和服务两大功能,如果手机用户确定自己的当前地理位置,然后在这一位置定位的前提下,可以寻找手机用户当前位置处一公里范围内的宾馆、影院、图书馆等的名称、地址和服务电话。未来甚至可以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折扣、生日等个性化服务项目。
而基于位置的搜索,即TBS服务,这是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核心理念之一,未来移动互联网所有的商业实践必然要依据这一核心理念进行商业模式的思考与革新。早在2009年,谷歌就宣布可以提供基于位置的搜索服务,将会自动判断使用者位置,直接将使用者的关键字搜索转为区域搜索。这意味着用户如果在谷歌上输入咖啡、邮局、银行或餐厅等简单的关键字时,率先出现的搜索结果会是使用者附近的相关地点,并伴随着地图显示以往使用者要另外输入搜索区域才能找到特定地区的信息,这将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也意味着企业需要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为此服务。如此看来,将用户和周边的商业信息更加紧密地链接起来,同时也将企业与用户的个体需求更加密切结合起来,手机搜索相比于传统的互联网搜索工具和产品,更加显示其垂直效果的意义。
其次,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必然还要在社交网络上大做文章,因为这才是消费需求的群体集聚所在。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了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3.02亿,使用率达到48.9%,相比2012年增长6.0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成为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一方面,互联网网民逐渐向移动互联网渗透,并将最终改变过去手机网民以三低人群(低收入、低学历、低年龄)为主的格局;另一方面,手机网民使用手机应用的粘性和深度都大大提升。移动互联网市场正处于即将爆发增长的初始阶段。
最后,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革新将从不断进行APP创新运用方面走向另外一个。AAP作为第三方应用程序,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为移动用户提供定位与搜索服务而产生的一种商业运用,APP就是信息服务的移动搜索工具,这一点使移动互联网获得了比传统网络更加潜在的商机。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移动搜索已成为仅次于社交的第二大移动应用,使用率达到66.7%,手机浏览器作为网民接入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入口,在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各移动互联网企业来说,也是获取产业话语权的重要产品。
现阶段,移动互联网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给手机浏览器产业带来了新的机会,同样也带来了新的竞争者,各互联网巨头以及传统PC浏览器提供商开始纷纷布局手机浏览器产品。在PC上,搜索基本等于通用网页搜索,移动搜索则不同,垂直搜索占据很大份额,而直观地讲,在产品组织形式上,移动搜索以APP为核心,而不是Web形态。这意味着,移动搜索必须丢弃传统面目,变身APP寻找出路,如今,用户在APP上所花时间早已超过Web,搜索功能演变为了APP的“标配”,比如用户要搜索商品信息必然会去淘宝、京东等电商类应用,搜索视频必然会去爱奇艺、优酷,搜索即时消息则会去新浪、腾讯微博等社交类应用,而直接去点击搜索引擎的用户少之又少。移动互联网的这种市场特性意味着所有的搜索巨头和商家必须重新审视市场、转换思路。
移动互联网的商业实践必须对传统网络有清晰的认识和对未来有正确的把握,即使商业模式需要因地适宜发生变化,需要不断创新,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对用户需求的忠诚与主动提供服务的商业模式设计。在未来,移动搜索与信息服务必须更加主动、即时,不是人在找信息,而是信息主动、即时地找到人,在对商业模式的设计上必须注重社交网络的运用,强调信息分享、社交化,在智能搜索方面,APP设计应该越来越通晓人类的语言和意图,为用户抓取他们最想知道的网页内容,甚至追求移动搜索的个性化,甚至只为一个人服务。作为信息社会基础设施和企业经营的重要平台,移动互联网必然将引来新的一轮互联网信息与商务服务模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