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0:00: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防雷教育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市气象局在这里举行防雷科普材料捐赠活动,向全市中小学校发放防雷宣传挂图及光盘,在此,我代表全市教育系统的广大师生向市气象局及关心青少年学生成长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规定》的有关要求,在中小学开设了系列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利用板报、手抄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防雷电、防火、防煤气中毒、防溺水、防震、防交通事故等有关知识,并配合有关部门在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大家知道,夏季是雷电灾害的多发季节,雷电事故是严重的自然事故,对人员、财产安全危害极大。随着我市教育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电器设备不断增加,雷击隐患也随之增加。今年5月份重庆开县兴业小学遭雷击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学校是人群较为密集的地方,防雷安全尤为重要,我们一定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做好防雷安全工作,把防雷安全知识教育作为学校夏季安全教育的重点,充分利用气象部门赠送给我们的宣传材料加大普及力度,努力提高广大中小学生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使防雷意识深入每一个学生心中,并努力向家庭、社会延伸。为此,市教育局要求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在校中小学生中开展防雷科普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并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地开展防雷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各旗县区教育局、各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防雷安全工作,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结合创建“平安校园”活动,把防雷科普宣传列入学校安全工作计划中,充分利用广播、墙报、宣传栏等大力宣传防雷的意义及雷电的危害。
2、要通过专题教育和实地演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雷电基本知识,知道在室内外如何防雷,懂得雷击烧伤如何急救,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3、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教学计划和具体工作安排,保证防雷教育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4、要积极主动与气象部门联系,加强对学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对现有办公楼、校舍、信息场地等做好雷击风险评估,落实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制度,从源头把好学校防雷安全质量关,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
关键词:农村;学校;防雷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9-2030-02
1 县级区域学校防雷现状
1.1 县级区域学校防雷设施安装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日益重视,投入日益增大,县级区域的教育设施水平相比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通过改造、新建等方式,目前大部分的县级区域中小学校都有教学楼、综合楼、师生宿舍楼等一套相对完善的教学区,这些建筑物楼高基本在3层10米以上,并且有部分建筑物建在暴露制高点,20%左右的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是,与教学设施不断改善相反的是县级区域学校的防雷工作多年来却驻足不前。以武义县为例,经实地调查全县中小学校80%以上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没有安装防直击雷设施或安装的防直击雷设施达不到国家防雷规范技术标准,100%的计算机系统设备没有安装防雷电波侵入和防雷电感应的防雷设施。可以说,县级区域的学校存在重大的防雷安全隐患,2007年重庆开县一学校因雷击造成7死39伤的重大伤亡事故就是一次惨痛的教训。
1.2 县级区域学校防雷安全制度落实情况
一个完整的防雷安全体系,除了有符合国家防雷规范技术标准的防雷硬件设施外,还应当有一套相对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防雷安全制度并加以落实。防雷硬件设施安装好后并不代表从此就可以一劳永逸,随着时间的推移,防雷设施也会磨损老化失去其原有的雷电防护作用,必须有相应的维护措施。同时,即使安装了防雷设施,也并不意味着能起到百分百的保护作用,在下雨天打雷的时候仍然需要有相应人为防护措施。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以笔者所在武义县为例,经过调查走访,全县52所中小学校,没有一所学校制定防雷安全制度,也没有一所学校设置专职或兼职的防雷安全员岗位,防雷设施自安装后就无人管理,许多防雷设施严重老化,如小针锈蚀、避雷带断裂等情况比较普遍,从其他相关渠道了解的信息基本上也和武义县类似,可以说县级区域的学校基本上没有相应的防雷安全制度,其防雷安全体系是不完整的。
2 县级区域学校防雷安全工作开展难点
2.1 学校经费不足,无力对防雷设施进行投入
学校经费不足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县级区域学校多为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普遍不足,许多地区更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教育综合改造工程”、“创建教育强市/强镇/强区”等过程中改建学校硬件设施时欠下债务。二是部分教育政策有较明显的偏差,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省市一级的重点学校几乎都添置了空调、直饮水设备,而大部分县级区域学校连自身的教育经费都难以得到保障,学校教室光线不足却不敢开灯,夏天气温高也不敢开风扇,加上县级区域学校大多兴建年代较早,基本没有防雷设施,要重新安装防雷设施投入较大,因此许多学校明知存在防雷安全隐患,也无力加以整改。
2.2 县级区域防雷宣传不到位,防雷安全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受县级区域教育普及度不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影响,防雷安全的宣传一直不是很顺利。一些学校只注重教学质量、升学率、竞赛成绩、比赛名次等显性指标,防雷安全意识薄弱,防雷安全措施不及时不到位,想到了甚至出问题了才来处理。而且由于雷击事故毕竟概率较小,许多地区从未遭受过雷击,导致大部分学校管理层存在侥幸心理,没有制定防雷安全制度,没有应急处理预案,也没有专职或兼职的防雷安全管理人员,或虽有但没有进行必要的演练,一旦出现事故,很容易出现混乱,从而酿成事故。而部分学校虽然也做了相应的工作,但是由于对防雷安全工作未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认为只要安装防雷设施就高枕无忧,在防雷设施安装的过程中未按有关规范施工以及安装后维护不到位等,使得防雷安全仍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3 对县级区域防雷工作开展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宣传工作,提高防雷安全意识,落实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要在县级区域开展防雷安全工作,根本上要在观念上加以转变,在防雷安全意识上加以提高,最后在制度上加以落实。加强防雷科普知识宣传,增强师生防雷安全意识,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和宣传栏、开设法制课、防雷安全教育课等途径对师生进行防雷安全知识教育。以笔者所在武义县为例,我们在“3.23”世界气象日印制了3万多份防雷安全知识彩册上门向全县中小学校免费发放,在县安全生产日以展示牌、科普手册、电视宣传和人员现场答疑等方式积极进行宣传防雷安全。此外还可组织防雷安全知识竞赛,提高师生防雷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观看防雷安全警示影像,举行防雷安全大讨论,使学校进一步体会防雷安全的重要意义。同时要积极在学校落实防雷安全管理制度,指定专职或兼职的防雷安全管理人员,强化人员的责任意识,建立完善的防雷安全管理档案,制订切实可行的防雷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可操作性强的事故处理流程,以及事故报告流程,并进行实战演练,让广大师生熟悉突发事故处理方法,明了事故发生时应当采取的正确应对措施。这样,既做到“防范于未然”,又便于出现了责任事故时有序应对,并第一时间准确上报。
3.2 对县级区域学校现有的防雷设施进行整改和完善
防雷安全最终还是要落实到防雷硬件设施的防护上,这是防雷安全工作的根本。在防雷设施的整改和完善上,县级区域学校确实有现实上的困难,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是要循序渐进,个别地区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制定一个分步实施计划,没有防雷设施的首先整改和完善教学楼、宿舍楼等重点场所,有防雷设施但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能整改的加以整改,如防雷设施局部老化锈蚀的加以局部整改,有断头的加以修复,确保防雷设施的基本功能,确实无力整改的辅以其他措施加以完善。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积极筹措,为县级区域学校的防雷设施整改和完善解决资金问题。以笔者所在武义县为例,2007年有鉴于当地学校防雷状况堪忧,安全隐患严重,同时重庆开县的重大防雷安全事故也引起了地方和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国气象局和教育部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学校防雷安全工作,武义县气象局通过与县教育局的沟通和协调,达成共识,由气象局牵头,联合下发了有关防雷安全工作文件,并且根据实地调查,以详细数据编写了武义县学校防雷安全现状的报告向县委、县政府反映情况,向县财政争取经费实施了全县范围内学校的防雷设施整改工程。由于经费问题,该工程主要完成全县52所中小学校的防直击雷工作,通过整改,基本完善了武义县学校的防雷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状况,杜绝了大部分防雷安全隐患。
3.3 县级区域学校防雷设施整改技术方案
由于上述的一些原因,目前学校防雷设施的整改是难以一步到位的,在设计整改方案时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切忌急于求成,在不违反防雷技术规范确保防雷安全的同时,适当地进行变通,方案上要体现阶段性,使整改工作能够较为顺利地开展。
系统防雷主要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个方面。外部防雷包括: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等)、引下线、接地系统等等,其主要的功能是为了确保建筑物本体免受直击雷的侵袭,将可能击中建筑物的雷电通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系统等,泄放入大地。内部防雷系统是为保护建筑物内部的设备以及人员的安全而设置的,主要以空间屏蔽、等电位连接、减少接近耦合、过电压保护等措施,通过在需要保护的设备的前端安装合适的避雷器即过电压保护,使设备、线路与大地形成一个有条件的等电位体,将可能进入的雷电流阻拦在外,将因雷击而使内部设施所感应到的雷电流得以安全泄放入地。
针对学校的外部防雷,一般是实地勘察后,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设计。对于安装有外部防雷装置但年老失修的建筑物,方案上以修复为主。生锈腐蚀的用砂皮打磨后通过涂漆等方法进行防锈处理;屋面保护范围不满足的通过加装接闪器加以改进;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则增加接地体,一般采用扁钢埋深80公分,然后每隔3-5米埋设角钢的方法,在经济上来说比较节省。对于没有安装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方案设计上尽量采用简单节省的设计,接闪器设计上一般采用避雷带的形式(使用Φ8mm的圆钢),并组成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网格,引下线部分由于县级学校的建筑物一般年代都比较久远,难以利用柱筋,一般使用Φ8mm的圆钢作引下线在墙角部位明敷并穿pvc管,引下线间距小于25米。接地体使用复合接地,在地面以下0.8m处埋设环型水平接地体(水平接地体采用4mm×40mm的镀锌扁钢)、在地面以下1.5m处每隔3-5m埋设垂直接地体(垂直接地体采用4mm×40mm40mm的镀锌角钢),两者之间采用多面焊接法进行可靠焊接。
县级学校的内部防雷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和楼层供电电源的防护这两方面。考虑到大部分县级学校的多媒体化程度较低以及经费方面的问题,方案设计上主要侧重于供电系统的防护。目前供电系统的防护一般采用三级防护的方式。电源第一级防雷:作为系统电源进线端的主级防雷器,在雷击多发地带至少应有60-100KA的通流容量,可将数万甚至数十万伏的雷击过电压限制到数千伏,防雷器可并联安装在建筑物内低压总配电室双回路电源总开关处电源出线端;采用三相四线制接线方式。电源第二级防雷:分配电柜的电源防雷器,对通过电源初级防雷器的雷电能量进一步泄放,可将几千伏的过电压进一步限制,防雷器可并联安装在各栋建筑物所在的配电柜电源进线处。电源未级防雷:电源未级防雷系统也是系统防雷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现代的电子设备都使用很多的集成电路和精密的元件,经过一二级防雷保护而进入设备的雷击残压仍将有千伏之上,这将对后接设备造成很大的冲击,并导致设备的损坏。具体措施:在用电设备电源插座前安装避雷器,用于重要电子设备的电源末级防雷防护,经过了电源三级防护,达到了分级泄流的目的,把过电压从几万伏降到800-1000V,从而在电源线路上达到保护设备效果。
4 结束语
受限于县级经济水平的发展程度以及县级区域防雷知识的普及程度,县级区域学校的防雷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工作的开展需要有耐心和有策略地进行,一方面大力进行防雷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的防雷安全意识,同时加强与教育等部门的横向联系与沟通,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另一方面逐步推进学校防雷设施的整改工作,一个个学校、一个个建筑物进行落实,有条件的学校先整改,能整改的部分先整改,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阶段性完成防雷安全工作。推进县级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的进展,为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GB50057-94-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2] 田金华.计算机机房防雷设计[J].河南气象杂志社,2004.
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目前,正值雷电活动频繁季节。**年6月20日07时45分,我县国梁镇全力村八社发生一起严重雷击事故,造成1人死亡、6人受伤,对人民生命财政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深刻吸取“6·20”严重雷击事故的惨痛教训,切实保护好国家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去年,重庆市开县一小学和垫江、永川境内发生的雷击事故,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各级各部门要深刻吸取一系列严重雷击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惨痛教训,站在保护国家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大足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把防御雷电灾害作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任务,坚决克服侥幸心理,认真贯彻落实防雷安全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防雷减灾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防雷减灾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县气象局、县防雷中心要在已经开展防雷科普知识宣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全县各类学校广泛开展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县电视台、新闻社要加强防雷知识的宣传报道,特别是雷击事故的宣传,增强人们防御雷电灾害的意识和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要主动支持配合搞好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尽量减少因雷击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一)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在6月30日以前对防雷安全工作进行一次认真的自查和隐患排查。对未采取防雷措施的,要及时采取防雷措施;对防雷设施达不到防雷安全性能技术标准的,要及时整改。同时要把机关单位办公场所、各类学校、医院等人员聚集场所、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油库、加油站、充气站、石油液化气储备站(库)、天然气站、民爆物品仓库、烟花爆竹配送存放点等易燃易爆场所及化学危险品储存场所的防雷安全作为检查、隐患排查的重点,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雷雨季节防雷安全。
(二)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防雷减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因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应该采取防雷措施而又没有采取防雷措施,或防雷设施达不到防雷安全技术标准又没有及时整改,从而导致发生雷击事故,县将启动行政问责制,视其情节轻重、影响大小、危害程度,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或法律责任。
(三)对新建、改建、扩建(构)筑物工程必须严格按照防雷技术规范,采取防雷措施,其防雷工程必须经过验收合格,才能交付使用,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雷电灾害的发生。
关键词:农村 伤亡 症结 防护 对策 措施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228-01
1 几起农村雷击事例均因建筑物无防雷装置
新乡获嘉县中和镇一中处于四周开阔地带,砖木结构教室没有任何防雷装置。2002年5月27日遭受雷电袭击时靠教室有28名同学受伤。
2007年5月23日重庆开县义和镇兴业村小学雷电袭击时造成7死、39伤。该校四合院平房坐落在高出周围农舍的山岗上,教室为平房、砖石墙体、水泥预制板屋顶,无任何防雷装置。
新乡市小商品批发城面积约2000 m2,一层简易金属支架结构和铁皮屋面,无接地和防雷措施;2006年6月28日遭雷击起火,商城燃烧后坍塌、商品化为灰烬,时值商场关门,幸无人员伤亡。
2008年5月24日,漯河市王岗镇冷库遭雷击起火,直接经济损失800万元。该冷库位于偏僻的农村,高度10 m,屋顶和支撑钢梁均没有防雷接地措施。
2 雷击灾害后的社会影响
想到那些遭受雷电死亡的家庭和孩子身心留下的终身阴影,想到遭受严重经济损失的人们……雷灾已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已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引起防雷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
新乡一中雷击后,河南省教委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市级气象主管机构要联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学校的防雷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对未按规定安装防雷装置和防雷装置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进行整改。”
开县雷击后,事件震惊全国,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高度重视,中国气象局、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开展突发事件的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的浪潮。
新乡批发城雷击后,商户集体上访投诉,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气象局、安监局组成了防雷安全联合检查组,对小商品批发城进行了防雷安全隐患排查、监督、检查。
漯河市冷库雷击后,立即就有咨询仓库安装防雷装置。检察院进行了事故责任调查,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做了雷击风险评估。
3 农村雷电灾害防护措施和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住宅也在不断增高和增多,雷击概率必然相对增加,因此农村的防雷工作也越来越显重要和急迫。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农村地域广阔、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甚至仍停留在迷信状态,因此防雷科普宣传一定不能图形式、走过场,既要利用电视、乡村电子屏等通常使用的宣传模式,还要因地制宜的开展一些有特色的宣传活动,比如充分利用墙体平面、乡会集市、下乡发放科普宣传手册、在中小学中开展讲座、通过“手拉手”、培养安全信息员等多种形式,让广大农民了解雷电灾害和防护基本知识,逐步提高保障农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意识。
3.2 做好农村防雷规划,建设防雷安全区
农村的学校、批发市场、养老院、医院等公共聚集场所,其使用性质是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较重要建筑物,其位置多数位于自然村庄的边沿或周围空旷、开阔地带,防雷设计应有整体、长远、安全观念,应按照三类防雷采取防护措施,从源头杜绝雷电隐患。做好农村防雷规划,在雷击多发区域和旅游景点适当建造一些避雷场所,在遭遇强对流天气时,为老百姓提供相对安全的防护避险场所。
3.3 探索推行农村防雷检测和执法工作
建议制定低廉或减免防雷服务收费标准,为农村开展民房防雷安全性能普查服务。尤其注意一些中小企业包括高危化工行业转移到了偏远农村,不深入了解很难发现,这些“小、地、散”厂房建筑物多数存在雷电隐患,遭受雷电袭击时很容易发生灾害甚至是重大危险事故。防雷人员应引起足够重视,探索与相关部门的联合机制,早动手排查、早发现隐患、早排除、早安全。
3.4 制定民房防雷标准,推广简单防雷装置
制定符合农村民房的防雷技术标准,服务新农村建设。山西省制订的灾民安置房防雷规范,全国开展的中小学防雷示范工程和隐患整改工作。利用框架结构建筑物安装防雷装置是比较方便和经济的。在女儿墙等易遭受雷击部位,外露明敷防雷装置,提高防雷安全系数。砖混结构建筑物用两根钢筋为引下线四周打入地下几根2 m长(角钢、钢管)作为垂直接地极,全段焊接。屋顶避免安装金属构件或物体。
4 社会各部门认真履行各自职责
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极端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防雷减灾工作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落实防雷减灾责任制,做到任务逐级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努力减少雷电灾害和损失。
设计部门要落实新防雷技术规范,农村的学校、批发市场、养老院、医院等公共聚集场所应按照三级防雷采取防护措施。工程建设中,应强化施工质量控制,保证各工序质量达到验收规范要求。监管单位应严格按国家技术标准把关各个环节不留隐患。
气象部门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应参照中小学校防雷普查整改模式,尤其加强对公共集聚场所的普查力度。安装有防雷装置的须进行年度检测,确保防雷装置发挥作用。未安装的须按防雷规范进行整改,逐村逐地逐个普查,避免雷击后陷入尴尬境地。
我们可喜看到,在全国开展的中小学防雷示范工程和隐患整改工作如火如荼,国务院制定了防御雷电、洪涝和地震及次生灾害的具体标准,政府、教育和气象等社会各部门共同尽职履责,广泛开展普及灾害防御知识系列教育活动,加快了构建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灾害安全防护网的步伐。
5 结语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改善农村防雷现状任重道远。我们要深入学习十精神,以提能力、转作风、强管理、促发展为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进气象服务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基层,拓宽防雷宣传和检测范围,为构建和谐农村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农村防雷工作;现状;落后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398-02
雷电是一种大气自然现象,雷电是带电的云层间或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光并伴随巨大声响的天气现象,雷电不仅发生频率高,且年年都有发生。雷电灾害是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气象部门对最近10年的雷电数据统计分析显示,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多发生在城市,而90%的人身伤亡发生在农村。农村成为雷击事件高发区,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必须加强开展农村防雷减灾工作,保证农民生命安全。配电、通讯、电器等迅速普及而大都没有采取防雷措施,成为农村防雷新的安全隐患。
1 农村防雷工作现状
通过对农村雷击事故调查分析,农村雷电灾害频发的原因主要有房屋无防雷装置、防雷知识缺乏。
1.1 建房屋前均未考虑雷击风险因素
由于经济、认识不足等原因,农村建房一般都没有进行雷电风险评估,对所建房屋的选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常常把房屋选在易遭雷击的山上或地下富含矿物、地下水丰富的雷击高发区域,造成安全隐患。
1.2 房屋没有防直击雷措施
农村的房屋主要是砖瓦结构,新建房屋虽然基本上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大多数均没有考虑雷电防护问题,没有安装基本的防直击雷措施(避雷带、避雷针)和接地网,根本起不到直击雷防护作用[1]。
1.3 进入房屋的线路无防雷措施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楼越盖越高,家用电器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有线电视、家庭电源线、电话线等线缆都是由电线杆架空支撑的,没有特殊的防雷保护措施,而直接通过墙体进入室内,增加了农民住宅电器设备遭雷击的几率。
1.4 农民野外防雷意识淡薄
很多农村雷击事故都是在农民田间耕作或躲雨时发生的。野外作业的农民在雷雨到来之时找不到躲避雷伤害的建(构)物,从而增大了其遭受雷击的概率[2]。
2 农村防雷安全工作落后的原因
2.1 内在原因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业生产模式及地理环境等现状造成农村雷灾隐患较大。资金缺乏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建筑物防雷装置很少,信号防雷、电源防雷措施更是无处可寻,不能有效防范雷电灾害。农民受教育水平低也是造成农村雷电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外劳作的农民遇到雷雨天气经常躲在大树下或小亭子里,而铁制农具的使用也容易导致雷击。多数农民以封建迷信思想解释雷电现象,而不是从科学角度解释,也不懂得雷电是可以防御的[3]。
2.2 外部原因
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硬件条件不足,技术支持、公共服务及组织管理能力弱,导致农村雷击灾害发生频繁。
2.2.1 农村缺乏防雷科普教育。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农民缺乏自我防护能力,防雷常识掌握较少。难以在农村进行集中的防雷知识宣传工作,受众对象相对较少,成了宣传普及的薄弱环节。
2.2.2 村民住宅的设计和建设未能认真执行防雷安全技术规范。农村防雷工作投入较少,农村建筑物几乎没有防雷装置。为节约资金,民房大都由农民自行建设,未经过正规设计、标准化施工、技术评价和质量检测。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屋顶随意安装蓄水箱、太阳能、空调室外机等,在无有效的防雷措施的条件下,极易发生雷电灾害。
2.2.3 农村的公共设施大多不符合防雷要求。农村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未达到防雷标准。低空纵横交织,强电弱电线路缠绕,远距离架空入户,保险丝擅自换成铜丝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家用电器损坏和火灾事故发生。架空,又无雷电防护措施,是雷电感应的主要通道。据调查,多数雷击灾害就是雷电流通过这种线路入室后引起的[4]。
2.2.4 对农村地区防雷减灾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经济原因,防雷技术服务的专业队伍未能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组建,没有制定防雷减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缺乏适应农村需求的物美价廉的防雷产品。
3 对策
3.1 增强农民防雷意识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破除迷信思想,认识到雷电的危害。在修建房屋时要进行合理规划,避开地下有金属矿藏的地区、河沙与山石交界或水田与山石交界地区,处于上升气流迎风面的地区等易遭受雷击的区域;居民楼的兴建应尽量远离电力系统的高压输电线路,根据输电线路的电压和当地的地形条件确定其最适远离距离。
3.2 增加避雷设施
可以选择经济实用的短针加避雷带。建房时将房屋预制板的钢筋焊接在一起,用扁钢将每一块预制板相连,最后从2个屋角引下与接地极焊接。可用2 m的镀锌圆钢接地极,离房屋外墙1 m左右,每隔4 m打1根到土里,然后用镀锌扁钢焊接在一起构成接地体。接地体上端覆盖0.8 m以上的土屋以保证安全。金属门窗要与接地体用钢筋焊接,以防止外界有雷雨急对流天气[5]。
3.3 增加电线的防雷设施
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农村的外线入户不可能采用地埋走线。可以在入户前的最后一根电杆上将绝缘子铁脚接地,以它的冲击闪络放电电压,泄放过高的雷电电压,起到保护的作用[6]。
3.4 加强电器防雷措施
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在遇到雷雨天气时应将电源与天线插头拔下,最好不要收看电视。对于屋顶安装的水箱、热水器等设备的房屋,必须做好防雷处理,可以将其金属外壳与房屋避雷带作等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电位连接,同时要求焊接点保持在2点以上,而且雷雨天气时禁止使用。
4 结语
导致农村雷击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是农村防雷观念的淡薄和防雷管理的不到位,其根源是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单薄和缺乏防雷宣传教育。气象部门应进一步提高雷电预警预报的准确率,使农民提前做好雷电防护工作,在雷雨天气时不到野外劳作。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防雷知识,推广实用防雷技术,从而提高农民的防雷意识、防灾避险与自救能力,减少农村雷灾损失。
5 参考文献
[1] 梅卫群,江燕如.建筑防雷工程与设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2] 广东防雷网.中国科协第十一届年防雷减灾访谈记录[EB/OL].(2009-09-01)[2011-12-01].http//gdfl.省略/2007ZHENG WU/2009-0901.htm.
[3] 庄涣斌,林娜.粤东地区农村防雷的现状与对策[J].汕头科技,2009(2):61-64.
[4] 董德文,申红石.农村防雷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硅谷,2009(1):192.
组长:Xx
副组长:XxXx
成员:XxXxXxXxXxXx
二、了解雷电知识,制定相应措施
(一)了解雷电知识
1、雷电的形成和种类
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多形成在积雨云中,积雨云随着温度和气流的变化不停的运动,运动中摩擦生电,就形成了带电荷的云层。某些云层有正电荷,另一些云层带有负电荷。另外,由于静电感应常使云层下面的建筑、树木等有异性电荷。随着电荷的积累,雷云的电压逐渐升高,当带有不同电荷的雷云与大地凸出物相互接近到一定温度时,其间的电场超过25—30kv/cm,将发生激烈的放电,同时出现强烈的闪光。由于放电时温度高达2000摄氏度,空气受热急剧膨胀,随之发生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闪电与雷鸣。雷电的大小和多少以及活动情况,与各个地区的地形、气象条件及所处的纬度有关。一般山地雷电比平原多,沿海地区比大陆腹地要多,建筑物越高,遭雷击的机会越多。
2、雷电可分为四种:
(1)直击雷:直击雷是云层与地面凸出物之间的放电形成的
(2)球形雷:球形雷是一种球形、发红光或极亮白光的火球,运动速度大约为2m/s。球形雷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及其危险。
(3)雷电感应,也称感应雷: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所致。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后,巨大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大磁场所致。
(4)雷电侵入波:雷电侵入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或管道迅速传播的雷电波。传播速度为3x108m/s雷电可毁坏电器设备的绝缘,使高压窜入低压,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例如:“雷雨天”室内电器设备突然爆炸起火或损坏,人在屋内使用电器或打电话时突然遭电击身亡都属于这类事故。
3、防雷措施主要是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布雷线,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或在金属设备,供电线路上采取接地保护。
(二)人身防雷击措施
1、室内预防雷击。
(1)电视机的室外天线在雷雨天要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
(2)雷雨天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3)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m以上。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另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2、室外避免雷击。
(1)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2)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要远离帆布篷车和拖拉机、摩托车等。
(3)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尽快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孤立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小建筑等。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要穿塑料等不侵入水的雨衣;要走慢点,步子小点;不要骑在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肩上不要扛带有金属杆的工具。
(5)在校内手中不要拿金属器具,发现雷雨天气要迅速到安全处所躲避,严禁在大树下、电杆旁躲避。
(6)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三)、防雷击措施:
1、完善防雷设施,安装自制的避雷针,高大建筑物安装防雷设施。
2、清理雷击隐患:电线杆周围有树木的迅速砍掉,高大建筑有金属物的要及时撤除。
3、对学生要经常加强雷电与防雷击的教育,不定期地开展讲座与知识竞赛。
三、应急预案
1、学生自救:受雷击被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身体并不带电。应马上让其躺下,扑灭身上的火,并对他进行抢救。若伤者虽失去意识,但仍有呼吸或心跳,则自行恢复的可能性很大,应让伤者舒适平卧,安静休息后,再送医院治疗。若伤者已停止呼吸或心脏跳动,应迅速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的急救,教育处要定期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2、教师救治:发生学生雷击现象,周围的学生要及时通知班主任或老师,班主任要及时到场,视情况进行现场急救或及时送医院。
3、学校救治:学校组建防雷击救治专班,平时学习一些救治方法与措施,学校要有一个校级领导专门负责,学生雷击过程中,主要负责领导要及时到场。
4、及时上报:发生雷击现象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电话:①中心学校值班电话:XxXx:Xx
关键词: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农业农村农民;探讨
引言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影响较大,各类气象灾害对广大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根据中国气象局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000万公顷,受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达2000多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3%,因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80%在农村。因此,了解当前农村气象服务状况,提出改善农村气象服务的应对措施,对于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里通过分析当前农村气象服务所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做好农村气象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1. 当前农村气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气象服务产品满足不了农村的需求。气象服务产品单一,没有针对农村实际需求的预报产品,如名特优农作物经济作物生育期采摘期的气象保障服务、新品种引种的气候论证、养殖业发展的气象服务、适应特色农业发展的农业气候区划等等在农村均还得不到;农业气象灾害、突发性气象灾害预报农民很需要,但不能及时得到;农民要求低温冻害、高温干旱、台风暴雨等各种气象预测预报产品要更及时、更准确、时效性要更长,并尽可能的定点、定时、定量。
1.2气象服务信息的快速传输渠道还没建立。目前农村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气象声讯电话、互联网等。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民主动从这些媒体获取气象信息仍然是少数,气象知识在农村普及率极其低。更是农民舍不得花钱拨打气象声讯电话和定制手机气象短信。农民喜爱的原始的有线广播大喇叭在农村已消失,受经济问题和文化问题制约因特网在农村普及,除电视外其他音频视频媒体在农村也没有。目前许多地方在乡镇配了兼职气象协理员,在村里配了兼职气象信息员,这些人只是兼职的,待遇和地位问题未得到合理的解决,更主要是对这些人员的气象应用培训管理也没到位,而且毕竟人少还撑不起气象信息传播的重担。特别是台风暴雨、寒潮等重大气象灾害的预报还是到各级政府层层传递到农村,灌输到农村,但很难迅速到底到边。更遭的是雷电、冰雹、局地突发性暴雨的发生发展往往只有几分钟几小时,这些突发性灾害的监测预报就不可在几分钟内传递给每位村民了。
1.3宣传教育缺位,农民缺乏气象科学知识。一方面气象科学知识没有纳入到农民培训的范畴,气象主管机构因为管理体系和人力财力的关系,也没有深入到农村搞宣传教育工作,使得能懂一些气象科学知识的人较少。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员中文化素质高的人都外出打工或经商去,还有经济条件好的能人,不断迁居到城市去了。留守在农村的人员主要是老、幼、妇等。文化素质偏低的原因,农民解读不了气象信息,影响了气象信息的科学利用。还有从事气象工作的人员平时到农村调查研究少,不了解农村和农业生产,不了解得农村的客观需要,在气象服务信息中提出针对性强的指导意见少,影响气象信息在农村发挥的作用。
1.4农村防雷意识淡薄,防雷装置几乎空白。在农村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再受迷信思想深远影响,农民常把雷电解释为“天公发怒”,把受雷击理解成是天意,没有基本的防雷知识,在雷雨来临时,往往跑到没防雷装置的凉亭、简易棚、大树下等最易受雷击的地方躲雨,而遭雷击伤亡。在农村农民建房为了节省投入,也没意识装设防雷装置了。农村防雷减灾的管理工作还不到位,由于政府投入人力、财力有限,建设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部门还深入不到农村的防雷管理,规范的防雷技术服务还未延伸到农村。
2.针对农村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2.1气象部门要深化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和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各类气象服务产品的质量和增加服务产品的数量。气象部门要改变传统预报产品,提供适合农村需求的预报产品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涉及到气象部门现行的体制、机制、资源配置、气象业务服务机构职责分工、内部人员结构等很多方面,需要对整个气象运行系统进行改革和调整。要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那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努力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
2.2 建立与完善农村综合气象监测预报系统。加快农村加密自动气象站网建设,以实现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及局地小气候的监测预警。增加与农村关系密切的农业气象、生态气象、大气成分、雷电等观测项目,提高遥感遥测技术在农村气象监测的应用水平,为农村气象服务提供必要的监测技术手段。制定针对特色农业进行农业气象、重大病虫害气象、生态气象、大气成分等方面的观测,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研究提供基础监测数据。建设或完善雷电监测网并加强雷电监测预警的科学研究。
利用多种气象科技手段,建立乡镇短时、短期和中期气象预报业务系统,以乡镇预报业务带动和完善农村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建设。发展包含天气、气候、生态与农业气象、大气成分、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等内容的农村预报预测系统。通过完善与发展农村气象气象服务系统,制作更多的符合“三农”气象服务需求种、养业各个环节的气象保障预报服务、新品种引种的气候论证、特色农业发展的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等产品,构建现代农村综合气象监测预报系统。
2.3 采取多种手段完善农村气象信息传播渠道。地方广播电视部门要建立重要天气信息绿色通道。像以往抗台气象信息一样,及时插播农村种养业的关键期预报、突发性的强对流大风、暴雨、雷电等预报。同时气象部门积极建立好高效的信息快速分发流程,实现重要气象信息第一时间到达农村,有效指导农业生产及防御和减轻农村气象灾害的影响。
在农村建设气象预警专用系统,可采用手机短信、气象警报接收机和无线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相结合的方式,布设24小时待机的受控高音喇叭音频播出设备,确保信息的及时和接收。
利用手机短信和固定电话来传播气象信息是最便捷、服务面是最广的。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手机短信订制用户和固定电话包月用户,同时相关信息产业部门也要适当降低收费标准,让更多农民能用得起这些信息。
2.4建立农村气象科普教育体系。气象主管部门要进行多方调研,编写适合农村特点的、通俗易懂的气象预报运用、气候资源利用、种养业气象服务指标、避雷防雷技术等乡土教材。
启动气象信息“进村入(下转215页)(上接214页)户”工程,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专题资料、墙报、手机短信、气象声讯电话、现场咨询活动等手段不断加强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在有关涉农培训基地开设气象科技知识课程,定期地举办农村气象技术培训班,传授经济实用的农村适用技术,培养乡土气象专家,从而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科学利用气象信息的水平。
把气象知识编写到中小学校地方教材中,给学生发送气象科普知识,组织气象专家到学校作科普讲座,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科普基地、参观气象部门,做到科普宣传从娃娃抓起。
2.5加大农村防雷减灾管理力度。做好农村科学防雷宣传教育工作外,把农村防雷减灾纳入到规范管理中,在农房建设许可中把好防雷设计关和施工关,建立农村建设项目的防雷设计审核和施工监督制度。对农村的防雷状况进行定期普查,公布普查结果。特别是对农村企业、公共建筑、学校的防雷隐患,要分类指导,督促整改到位。
2.6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气象服务中的主导作用。从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高度,各级政府要完善管理机制,支持气象部门为农村服务而进行的业务体制改革、人才队伍建设、现代化装备建设,协调气象、建设、信息产业、广播电视等部门,规范农村防灾减灾防工作。制定农村气象防灾应急预案,投入资金完善农村气象信息传播渠道、气象观测网建设,投入资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场所的防雷措施和规范农村防雷减灾管理。
各级政府要重视气候资源的应用开发,推广太阳能的利用,进行风能资源、光温资源等的调查,做好特色农业气候区划评价和成果推广、落实气象科普宣传、对农民进行气象科技知识培训等工作。
要落实各乡镇气象分管领导,真正落实专职兼职气象协理员,建立农村兼职气象服务队伍。确实解决这些人兼职人员的待遇地位问题。
3.结语
加强和完善农村气象服务是一项社会综合工程,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气象服务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焦点,做好这项工作,取决于广大农民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自觉程度,取决于气象部门科研开发和服务的主动性,取决于相关部门的相互配合,取决于各级政府在农村气象服务中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一、切实提高对防雷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防雷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和认真落实防雷减灾责任制,切实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二、认真落实各项防雷减灾措施
(一)加强防雷减灾科普知识传工作。传、气象部门要加大防雷科普知识的传力度,结合典型案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向公众广泛传防雷知识,特别要加强农村、学校、旅游景区的雷电科普、雷电防护、灾害应急处置等防雷知识的传工作,努力提高全民防雷减灾意识。
(二)切实做好雷电监测预报服务工作。气象部门要积极开展雷电天气、雷击落区和危害等级等雷电监测分析和预报警报业务,加强雷电监测、短时和临近预警预报。各新闻媒体、通信单位要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及时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广大人民群众增强防雷意识、采取避险措施提供帮助。
(三)认真做好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和定期检测工作。气象部门要重点抓好建筑、石油化工、交通、教育、旅游、文物、金融、广播电视、医疗卫生、邮电通信等重点行业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工作。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应当由具有防雷装置专业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气象部门要按照规定将雷击风险评估纳入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条件,充分发挥雷击风险评估在防雷减灾工作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各级政府要加大农村防雷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农村地区防雷装置的普及使用。
(四)全力做好雷电灾害应急处置。各单位要建立完善雷电灾害应急处置预案,切实增强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出现雷击灾害,相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积极稳妥地予以处置。遭受雷电灾害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向地方政府及气象部门报告灾情,并协助气象部门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评估工作。
(五)严格落实雷击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各单位要严格雷击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加大对防雷安全责任事故的查处力度。对不按规定安装防雷装置、拒不接受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监督、拒不接受防雷装置检测等导致雷击责任事故或因灾害应急处置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将安全生产纳入常规工作进行考核,根据“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负责人抓落实,责任明确,齐抓共管。在具体工作中,我局坚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有效杜绝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宣传,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为深入贯彻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知识,提高我县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推动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在今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大力宣传《气象法》和《防雷减灾办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在文庙广场设置展板,悬挂条幅,并且现场进行有关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讲解,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安全气象”的了解。
三、加强隐患排查,狠抓整改落实
按照市气象局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冬季、春季、汛期安全生产大检查,并把检查情况详细登记,自查自纠,杜绝隐患滋生。在具体工作中,突出重点,加强汛期雷雨天气,冬季雨雪、冰冻天气等灾害性天气的气象服务;加强人影安全管理;对内部供电线路和防火、防盗进行隐患排查,做到责任明确,措施到位。
四、开展培训演练、增强应急能力
对从事防雷、人影等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将安全生产责任真正落实到每位从业人员。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积极开展人影应急作业、业务应急演练。同时,为增强职工对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不定期举行火灾应急演练活动,既要让职工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又要具有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
五、依法行政,保障公共气象安全
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积极联合教育局及其他有关部门,完成对校舍防雷工程检测。对有关工程、高大建筑物、加油站等高危设施进行防雷检测。对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进行严格执法,杜绝无资质施放气球人员和防雷检测人员私自活动,扰乱公共气象安全。
关键词:雷电灾害 分析 防雷 措施
中图分类号:P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a)-0178-02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的一各自然天气现象,在气象学的范畴内称之为雷暴,是指在大气中伴有雷声的放电现象。雷电的特点是电压高、电流大、能量释放时间短、危险性大,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现象。在现代生活中,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自动控制、通讯和计算机等微电子设备在各行各业得到日益广泛应用,因此雷击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影响也将越来越大。雷电灾害已成为联合国公布的十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同时雷电灾害也是我国目前十大自然灾害之一,雷电灾害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间接损失,对社会影响极大。[1]因此,对雷电的研究是防御雷电灾害工作者目前最重要工作之一。广西是我国雷暴活动较强的省份之一,王义耕等人利用广西2006―2010年雷灾资料对广西雷电灾害特征做过统计,广西每年每一百万人中大约有0.56人死于雷击[2],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河池地处广西西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雷暴常出现在春、夏、秋季,冬季较少出现。据统计,河池市年平均雷暴日数64.2天,属于强雷暴区。近几年来,河池市雷击事故频发,给当地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本文通过分析河池市200―2013年出现的雷电灾害事故,根据出现的雷电事故原因提出相应防御措施,以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
1 雷电灾害资料统计分析
本文利用河池市2007―2013年各县气象部门上报的雷电灾害事故进行统计。2007―2013年7年内共出现105起雷电灾害事故,各年年雷灾变化如图1所示,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98.89万元,其中出现人员伤亡10起,平均每年因雷灾死亡人数达1.4人。如罗城县小长安镇民族村上施屯农民冯某,2007年6月4日上午10时半钟左右在自家甘蔗地里犁地,刚收工走到地头时,人和牛同时遭受雷击死亡,死者当时手握铁耙,防雷技术人员通过调查,此次的雷击事故是由雷电流通过铁耙放电造成此起的。
2 雷电灾害现状及成因分析
2.1 雷电灾害现状
农村地区雷击死亡人数多。据不完全统计,2007―2013年河池市范围内共出现9起人员伤亡雷电灾害事故,共造成人员伤亡13人,其中死亡人数10人,每年人员死亡人数变化如图2所示,死亡人员集中出现在农村。死亡人员中,有8人是在雷雨天气时,在野外劳作或是活动遭雷击。
弱电系统遭雷击事故多。据不完全统计,2007―2013年共出现86起办公电子设备、家用电子电器等弱电系统雷击的事故,弱电系统出现的雷击事故占85%,如图3所示。
引起雷电灾害事故主要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直击雷;二是雷电电磁脉冲。直击雷是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其它物体、大地上,大多数建筑物的受损和人员的伤亡由直击雷造成的。
雷击电磁脉冲,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的损坏大多也是由此造成的。从2007―2013年的雷击事故中看出,直击雷引起的雷灾占23%,雷击电磁脉冲引起的雷灾占76%。
2.2 雷电灾害成因分析
2.2.1 防雷意识淡薄,防雷知识缺乏
河池市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受经济水平及文化水平的限制,人们对雷电认识不够,防雷意识较为淡薄,不能科学的防雷、避雷,因此,造成一些较为严重的损失,如人员伤亡。在雷击事故人员伤记录中,农村地区是主要集中区,农民在遇雷雨天气时,往往会选择到附近大树底下或是窝棚里躲避,这些地方往往处于空旷的野外,是遭雷击率最高的地方。2007―2013年的雷击人员死亡的事故中,有5起是雷雨天气在野外活动或是劳作时遭雷击身亡。其实多数的雷灾都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就是缺乏对雷电知识的认识,连基本的防雷知识都不清楚,因此,也就不能科学的防雷、避雷,才会造成一些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2007年7月23日下午17时左右,河池市天峨县坡结乡龙茶村坪上屯两名小学生在雷雨天气到大树底下躲雨,被雷电击中,造成一死一伤。如果这两名小学生当时懂得一些基本避雷知识,这样的事故就可以避免发生。
2.2.2 防雷装置设施不完善
从雷电灾害事故看,防雷装置设施不完善是导致雷灾事故最主要原因。雷灾事故中,主要是建筑物无防直击雷的外部防雷装置和无防雷击电磁脉冲的内部防雷装置或是内部防雷装置不合格。建筑物无防直击雷外部防雷装置,在雷雨天气,这些建(构)筑物就处于暴露的危险范围内,容易成为雷击对象,易发生雷电灾害事故,给人类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雷电电磁脉冲是与雷电放电相联系的电磁辐射。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能够耦合到电器或电子系统中,从而产生干扰性的浪涌电流或浪涌电压。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雷电产生的静电感应、电磁感应、电磁脉冲、高电位反击等。[4]其产生的高电位主要损坏电气设备及电子设备,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断,或者产生电弧、电火花而引起火灾。在雷电天气,雷电电磁脉冲可沿着低压电源线路、网络线、有线电视线、电话线、住房的外墙或柱子侵入,给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造成危害。通常,雷电季节影响家用电器安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雷电电磁脉冲的侵入而引起。目前常被人们忽略的是雷电电磁脉冲入侵的第四个途径,即家用电器的安装未与建筑物的外墙及柱子保持一定距离。因为当住户所在的建筑物发生直击雷或侧击雷时,强大的雷电流将沿着建筑物的外墙及柱子流入地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建筑物的外墙或柱子有强大的雷电流流过,便在周围的空间产生电场和磁场,如果家用电器与外墙或柱子靠得太近,则可能受到损坏。
3 雷电灾害防御措施
3.1 加强防雷知识的宣传
加强防雷减灾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可有效提高全社会防雷知识的水平,增强防雷减灾意识,达到科学防雷、避雷。加强全社会防雷科学知识的宣传,尤其要加强学校、农村的宣传,学校和农村对防雷知识的认识是薄弱环节,政府和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防雷减灾的重要性,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广播、手机短信等多渠道进行宣传防雷减灾相关知识,还可通过专题和讲座等形式,全面、有效的推进全民防雷减灾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3.2 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的监管
各级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从源头上消除各类防雷安全隐患。各类新建建(构)筑物因严格执行防雷报建,严格执行图纸审核、跟踪检测、竣工验收制度,确保新建(构)筑物的防雷设施从设计、施工、验收都能得到监管,从而保证防雷设施的质量。
3.3 完善防雷装置设施
在各类建(构)筑物上安装防雷装置设施是预防建筑物和建筑物内部人和设备免遭雷击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安装的防雷设施包括防直雷和感应雷设施。防直击雷设施包括在建筑物外部安装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防感应雷措施包括在电源线、网络线、有线电视线、电话线等入户端安装电涌保护器,在电子设备端安装电涌保护器,并做可靠的等地位连接。改、扩建建筑物或新增加设备时,应考虑对原有的防雷装置进行重新设计和建设,如:重新铺设计算机网络线、室外天线的移位和加高等,都应该对原有的防雷装置进行重新设计和建设。安装防雷设施时,应采用技术和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雷产品,避免使用伪劣的防雷产品。
3.4 做好雷击风险评估
雷击风险评估是雷击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雷击风险处理和灾害防范的前提和基础。雷击风险评估可为评估对象提供雷电防护的科学设计、灾害风险控制、经济投资、应急管理等方面服务,保证防雷工程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工程项目应当开展雷击风险评估,雷击风险评估的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各类化工企业、石油、天然气、炸药、雷管、烟花爆竹、化学危险品等生产、销售和存贮场所;(2)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高层建筑、通讯枢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以及从事国家事务、经济建设、教育教学、网络服务等场所;(3)各类体育场馆、影剧院、大型商业场所、宾馆酒店、医院、学校、汽车站、火车站、住宅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4)法律法规和国家防雷规范要求应当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其它场所和设施。
3.5 定期检测和维护防雷装置设施
定期检侧是防雷装置后期维护的必要措施,每年至少应该在雷雨季节到来之前,由法定检测技术机构对防雷装置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并对防雷装置的安全性能作出评估,以供使用单位制定相应的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单位应设立防范雷电灾害责任人,负责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装置的定期检则,雷雨后的检查和日常的维护等制度。雷雨过后,如发现防雷装置损坏时应及时更换。
3.6 加强雷电监测预警预报
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是防雷减灾的重要基础工作,各级气象部门应做好雷电监测的预警预报工作,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多种社会宣传媒体,向全社会雷电监测预警预报信息,为当地民众提供避险防护信息,以减轻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
4 结论
(1)河池市出现的雷击事故人员伤亡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主要原因是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为低,对防雷知识认识不够,防雷意识较为淡薄;(2)办公电子设备、家用电子电器、通讯线路等弱电系统出现的雷击事故大多数都是由感应雷引起的,对于完善弱电系统的防雷设施就显得非常重要;(3)雷电防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做好雷电知识的科普宣传,完善防雷装置设施,加大防雷监管力度,定期维护防雷装置设施,加强雷电监测预警预报,做好雷击风险评估工作,能最大限度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肖稳安,张小青.雷电与防护技术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2] 王义耕,韦卓运,黄文高,等.2006-2010年广西雷电灾害特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4):78-80.
[3] 王宛表,龙振兴.广西雷电和雷电灾害时空分布[J].科技资讯,2011(30):151.
[4] 朱明,丘志彪,蔡木民,等.探讨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防雷减灾对策[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1):91-92.
[5] 黄海平.做好防雷减灾工作之我见[J].广西气象,2005.26(1):48-50.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气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减灾工作意见的通知》(粤府办[]83号)转发给你们,同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务必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
各部门要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极端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防雷减灾工作方针,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严格落实防雷减灾责任制,确保责任层层落实;要健全雷击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因防护不到位或灾害应急处置不得力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二、切实做好雷电天气预测预报工作
气象部门要加快雷电监测预警业务体系建设,按照省组建全省闪电定位网的要求,积极推进**市闪电定位仪项目建设,主动做好预报预警工作,不断提高雷电天气的预警水平。同时,要利用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手段及时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广大人民群众增强防雷意识、采取避险措施提供帮助。
三、认真落实防雷安全措施
各部门要把加强防雷设备设施建设作为预防雷电灾害的重要基础,并严格执行防雷设施定期检测制度。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设施必须严格执行1年2次检测的制度,确保防雷设施正常使用。要严格新建建(构)筑物防雷工程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防雷设施设计方案未经气象部门审核合格,建设单位不得进行施工;防雷工程未经气象部门验收合格,不得投入使用。
四、进一步加强防雷减灾管理
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防雷减灾工作。要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的防雷工程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环节;经常组织开展防雷安全工作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督促落实整改。同时,要建立健全雷电灾害报告制度,及时向当地政府及气象部门报告雷电灾害灾情,并协助气象部门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
为加强我市防御雷电灾害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防御雷电灾害社会化安全管理综合体系,收集雷电灾害资料,分析雷电灾害特点,制定防雷减灾预案,把雷电灾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国气象局令》第8号、《**省防御雷电灾害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省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市防御雷电灾害社会化安全管理综合体系方案:
一、建立防御雷电灾害社会化安全管理综合体系
防御雷电灾害社会化安全管理综合体系,是建立以气象主管机构为主,各镇(场)、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及各企、事业单位负责防雷减灾安全管理人员参与的综合管理系统。
综合管理系统分别设立(一)依法行政管理子系统:该系统主要承担依法检查、依法办案、依法行政等执法工作。(二)防雷减灾管理子系统:该系统主要是依照行政管理规定承担防雷设计、施工资质的管理;防雷设计审核、工程验收;防雷人员技术培训;防雷技术、产品鉴定及推广;防雷减灾知识的普及、防雷减灾预案的编制。(三)雷电灾害调查统计鉴定子系统:该系统任务是承担雷击风险评估;社会防雷安全员管理;雷电灾害调查、鉴定、统计、上报等。
二、设立防雷安全管理员,健全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各镇(场)和各部门,要把防雷减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范围,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的工作要增加防雷减灾内容,建立相应的防雷安全管理制度,增设防雷安全监督管理员,负责本镇(场)和本单位的防雷知识宣传、防雷装置统计、雷电灾害调查上报等工作,并要求辖区内所有单位指定防雷安全管理员和防雷安全责任人,对每座建(构)筑物的防雷装置进行普查,对每座新建建(构)筑物办理防雷工程报审和验收程序进行监督,把防雷安全管理落实到每个单位、每座建(构)筑物。
三、做好防雷业务培训,加强防雷安全管理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加强管理工作具体落到实处。市气象局在负责指导各镇(场)和各部门的防雷管理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宣传、普及、教育工作,对各级防雷安全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各镇(场)和各部门对所属单位(企业)加强防雷安全管理;定期进行专项检查,消除雷电灾害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