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优秀的记叙文

优秀的记叙文

时间:2023-06-02 10:00: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优秀的记叙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关键词] 记叙文写作;小说教学;问题;方法

一、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写作知识较为陈旧

目前,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依然停留在文章知识层面,对学生写作的指导没有突破初中阶段的水平,学生往往只是围绕简单的写作要素进行文章的构思,从一定程度上讲这种写作模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成果。相关的教育学者指出,写作知识陈旧,知识面狭窄都会制约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2、写作教学被高考异化

当前,我们发现高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教学极其容易受高考的影响,写作教学被高考异化为文本教学的现象比较广泛。很多的高中语文老师受高考的束缚,往往会将写作教学转变成得分技巧教学,整个的教学内容都围绕高考展开,指导学生如何在考场上取得高分,然而写作的文学性已被渐渐忽视。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写作教学往往注重的是学生如何写好开头、结尾,如何引用热点问题,如何吸引阅卷老师,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写出来的记叙文很难有真情实感,很难打动人。

二、将小说引入高中记叙文写作中的方法

1、把握文体要素

小说的文体基本上都是记叙文,而记叙文却不完全都是小说。记叙文要想成为小说,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情节以及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的记叙文才能称之为小说。高中生考试的作文基本在800-1000字,因此学生在引用小说进行记叙文写作时,一般情况下最适宜的是截取一个片断或者是横断面,且这个片断以及横断面的选择必须能够集中反映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需要学生们注意的是在写作选材模式上,应尽可能选择类似于史书体的“纪传体”模式,也就是以一个人物为写作的中心,再穿插与此人物有关的几件典型事件,切记在选取事件时注意详略得当,尽可能的把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事例详写。

2、注重模仿精品练习

经典的小说通常是我们学生阅读、借鉴、学习的对象,老师们在将小说引入记叙文的写作中时,应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借鉴。在写作情节的虚构上老师们可以引导学生先利用范文进行一些扩充性的练习以及局部性的改写。学生可以从范文写作中的影子进行想象与再创造。将小说引入高中记叙文的写作中,主要是借助小说这种文体,进而提升高中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3、修改交流提高

作为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对待学生所写的作文,老师们应当做到少做删改,重点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理解、去做更改,由此来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而且老师应善于发现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闪关点,给予学生的作文评语应尽可能做到亲和有力。高中语文老师应善于为学生营造自我展现的平台,像进行班级朗诵赛,学生优秀作文的传阅等活动,老师还应鼓励学生将一些优秀的作品投入到杂志社,力求出版在报刊杂志上。

三、将小说引入记叙文写作中的作用

1、增进学生写作的新意

小说在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叙述以及结构的安排上都具有匠心独运的特点,因此将小说引入高中生记叙文的写作中不仅能够增加写作的新意,而且能使整个文章的结构安排合理有序。小说的作者在创作时,往往会将那些最典型的环境场面写入小说中,这无形中就在指引学生在写作时会选取那些能够“以小见大”的环境片断,在选取写作题材时,也往往站在新角度,新立意上选择。

2、增多写作时观察的视角

学生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小说的作者是社会各界中的人士,因此他们写作的素材也都比较接近现实生活。将小说引入高中生的记叙文写作中,一方面能够增多学生写作时观察的视角,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写作的素材具有广泛的时代气息。在小说作者的笔下,一个个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侧面、一种意境、一个生活片断等等都可以成为作者创作的素材,由此来看,小说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一双感悟生活的慧眼,能够启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学习,关注社会,做生活的有心人,进而为写作储备更多的创作素材,避免了写作中无话可说或者写作题材不新鲜的一系列问题。

四、结语:

记叙文写作是高中生学习语文知识应该掌握的一项能力,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载体。将小说引入记叙文写作教学中,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对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有益补充。相关的教育学者指出,构建“读小说,写记叙文”的写作模式,将会对高中阶段学生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产生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崔霞.依托小说教学促进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初探[M].河北师范大学,2014-05-12

[2]张薇.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M].四川师范大学,2012-04-26

第2篇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写作文很棘手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许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并无太大障碍,但是一旦要着手写作文,尤其是记叙文,总是感到无从下手,毫无头绪。事实上,写记叙文与讲述故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都是将平日的生活体验用真实的情感记录和表达出来。很多学生在这方面存在欠缺,原因在于缺乏对生活的用心体验。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生活细节入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善于把点滴小事有条理地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写出精彩的记叙文。

一、点滴小事,发现身边精彩

写好记叙文的关键在于善于发现和感悟身边小事,从中体会生活精彩。语文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进行叙述,做到以小见大,从细微之事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这正是记叙文写作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记叙文的指导时,应善于巧妙运用已有资源,语文教材中的给定阅读文章便是极好的写作参考资源。教师可以将教材中许多名家的作品进行系统整合,从中发现其写作特点与精妙之处,以使学生得以借鉴和学习。例如,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两篇文章,分别是《背影》和《春》,他的写作特点正是善于发现身边小事和细微之处,使文章表达更真切、朴实。以《背影》一课为例,教师可在新课讲授环节有效引导学生对该文章的表达方式、独到之处进行讲解:“同学们,通过对文章《背影》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对父亲的不舍与思念之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有过思念,也会有过不舍,但是为什么我们却没有将这份情表达的如此真挚呢?”待学生陷入思考后,教师可继续讲解:“在《背影》一文中,作者仅就父亲为自己买橘子这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中,描写得极其细致入微,将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生活当中处处有精彩,处处有感动,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和一颗善于感动的心,这样才能将平凡的小事刻画得不平凡,将记叙文描写得更精彩。”同样,都德的作品《最后一课》属于通过细节描写进行叙事。文章中作者仅通过描写沦陷区以学校的一节普通的法语课,却展示出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充分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情怀,这些优秀作品都是值得学生借鉴与参考的。另外,教师也可通过写下水文的方式,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二、标新立异,拒绝老生常谈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创新性是极重要的一个因素。新颖的文章可以使人眼前一亮,更能为文章增添不少色彩。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的文章具有创新性,杜绝老生常谈呢?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极发现生活中不一样的“美”,这样记叙文的写作才能更有特色,标新立异,文章内涵也自然更深刻。教师指导写作新颖性时,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立意新颖。所谓立意新颖就是从常见小事中见新义,善于转换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在此方面教师可进行如下讲解:“同学们,要想在实现立意新颖,就必须要有新颖的观点和思维角度,做到‘博’‘深’‘新’,所谓‘博’即为从多角度看待问题;‘深’即为善于看到事物的实质;‘新’即为从常事中看到相反的道理。”做到以上这三点,便可实现立意新颖。其次,题材新颖,主要包括题目和材料。在此方面教师可以进行以下讲解:“同学们,对于文章来说,一个新颖的题目至关重要,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读者的眼球,那么如何能拟出新颖的题目呢?我们可以遵循五种方法:①运用修辞手法,如《我闻到了阳光》《信念是飞翔的翅膀》;②运用名句,如《东北日出西边雨》《生活不相信眼泪》;③运用逆向思维,如《渴望苦难》《真想做个差生》;④设置悬念,如《我是捡来的吗》《1+1=?》;⑤中西结合法,如《comeon,给我感觉》《女孩,sorry》等。另外,同学们也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和新的感悟、发现记录下来,多读优秀的课外作品,这样便可以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做到材料新颖。”最后,结构新颖。通常学生习惯将记叙文的结构设计成“时序顺进式”、“平列展开式”,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使用更新颖的结构,如“对比照应式”、“穿插回放式”等。

三、真情实感,抒发内心感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灵魂,在学生进行记叙文的习作过程中,不仅要讲真人真事,更重要的是要抒发真实情感,但是在许多学生记叙文的书写中往往最缺乏的就是真情实感。为此,教师应在此处多下工夫,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情感因素。

笔者选取了情感表达真实细腻的优秀作文《难忘夜的温柔》片段进行剖析,并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分析文章的优势:“妈妈又一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仔细地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尽手臂之长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拉到最远,屏息凝视,再次……可还是失败了。”待学生发言后,笔者做点评:“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发现,要让记叙文流淌出真情实感,选好一个能打动人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真的很重要。所以,我们要慎重选好文章的动情点,并且要在动情点上精心打造细节描写。如果我们面面俱到,并且写得流水账似的,那么即便写的是真事,也未必能流淌出真情了。”在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后,笔者再进行讲解:“在我们平时写作中,有的同学动情点选择准确,且细节描写也恰到好处,可这文章的真情实感不是像被堵住了似的出不来,就是像呼喊口号似的不自然。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下面让我们继续进行文章《艾草香》的赏析。”赏析后笔者进行讲解:“通过文章我们可以发现,可无论哪一幅画面,都留有作者的身影。有时候,我们由于记叙的主要对象不是自己,便让自己作壁上观,隔离在文章之外,文中没有自己的行为,也没有自己的感受,这种连自己都‘冷眼旁观’的文章又怎能打动别人呢?所以,同学们,请在我们的文章中真诚地留下自己的身影。”这样循循善诱,便可以有效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写作情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写好记叙文就是要讲好故事,并从故事中挖掘不一样的情感和体会。语文教师只有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小事,抒发真情实感,才能写出精彩的文章。

第3篇

方 明,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教师。

经典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常读常新,是因为作者在创作时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审美空间,为读者第二次创作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特质使经典作品的生命得到无限的延展。在各类文学体裁中,诗歌的语言表现力最强,这就是因为诗人创作时给读者预留的审美空间较大。当下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状况堪忧,虽然其中原因众多,但我认为关键所在是学生所写作文缺少一种独特的“韵味”。那么,这种“韵味”如何而来呢?我们可以借鉴诗歌的写法为记叙文写作留足审美空间,并以此来提升记叙文的“韵味”。

一、闻声识人――犹抱琵琶半遮面

记叙文写作,塑造人物形象尤为重要。高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塑造人物的基本技法,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在记叙文写作时,多学生都能对人物进行精细的典型的刻画,能够形象地把人物展现在我们面前。然而,很多时候读者阅读之后看见了这个人,也能感受到了这个人,但仔细品读就会觉得少一点什么,也就是这“一点”让作文未能达到上层佳作的境界。到底少了什么呢?下面我阅读几首诗歌,看看诗歌中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例如,韦庄《菩萨蛮》(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首诗中刻画了两个人物,其一就是作者自己,其二是酒家之女。诗人对酒家女的塑造如若用“惟妙惟肖”来形容就是对诗人的亵渎,神来之笔不能言喻。江南的一切都好,美女也好,但是怎样才能写出江南美女的共同特征,诗人可以说是一番精致雕琢。江南水乡,水润肤色,诗人便抓住了江南女子肤色“白皙”的特点,以点带面地写出江南女人之美。然而作者并没有对酒家之女做全面细致的描摹,全面细致的描摹也许只能做到“惟妙惟肖”,却难以写出江南女人的神韵。诗人先写酒家之女似月般美好的总体印象,再腕白皙到“霜雪”的程度这个典型细节,十个字便传神的从一面一点两个角度将此美人的神韵现出。然则除了“皓腕”便再无可写之处了吗?不,正相反,正因为“皓腕”这一细节,引发了读者无尽的联想,酒家之女美不在笔下,而在每个读者的心中。我们阅读之后,似乎没有看见这个酒家之女,又似乎看见了酒家之女,这便是诗人高明之处,留足了想象的空间,让后来读者能够根据审美特质去无限地填充补全酒家之女的形象。再如,宋代词人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彩袖殷勤捧玉钟”、宋代词人贺铸《青玉案》中的“凌波不过横塘路”都是运用这种方式来描绘美女。这样的例子在古代诗词中比比皆是,这绝不是偶然的出现,而是一种必然的写法,这种手法却长期的被我们所忽视。一个时代与另一个时代,人的审美情趣可能发生了变化,但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美”的追求,然而“美”又如何界定呢,不同时代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界定。古代诗人们就是抓这个特征,才在诗歌创作时留下足够的审美空间,让后世之人根据自己的审美特征尽情的想象、补充,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二、景中藏情――此时无声胜有声

记叙文写作抒情是必不可少的。而当下中学生记叙文中的抒情很是让人生厌,其原因多是无病,高喊口号。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时不懂得如何“隐藏自己的思想脉络”,而是全方位的把“思想脉络”暴露给读者。这势必会让读者感觉这种情感好像是作者硬塞给读者的,而读者却不一定认同。那么,如何“隐藏自己的思想脉络”就成为记叙文抒情的关键所在。下面我阅读一首诗歌,来感受一下诗歌中是如何“隐藏思想脉络”的。例如,宋代诗人梅尧臣《东溪》“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本诗起句便写了诗人乘船到东溪去看水,到了东溪,登上孤屿,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不由地留恋忘返。中间两联用“野凫”“老树”“蒲耳”“沙石”四个意象写出东溪景色的“美”与“闲”,推己及物,物我两忘。尾联两句之中“情虽不厌住不得”是直接抒情,而“薄暮归来车马疲”便是以景结情。薄暮催人归去,车和马也劳顿了一天。既体现了诗人公务缠身不能久留的无奈,又体现了诗人东溪赏景的闲情逸致。我们虽没有直接读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但“薄暮”和“疲”似乎在诉说着什么,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与穿透力,让每位读者能与诗人达到精神上的共鸣,或喜,或泣。又如,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中的“高高秋月照长城”、明朝诗人杜庠《赤壁》中的“荒矾鸥鸟满烟芜”,都是在Y句中“隐藏自己的思想脉络”,并以此来拓展诗歌的情感意蕴,把有限变成了无限。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抒之情更富感染力与穿透力,别具一种不言而喻的情韵。记叙文写作也应如此,有时候不直接言说也许比直接言说表现出来的意蕴更加广阔、深厚,真正高明的写作要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

三、跳跃叙事――拨弦转轴三两声

叙事是记叙文写作不可或缺的,其地位也不可撼动。然而,中学生记叙文写作在叙事上往往存在很大的问题,缺少典型的细节、细致的描写,所叙写的故事就像“流水账”一样干瘪、枯燥。基于此很多中学教师便为学生出谋划策、精心设计、寻求突破。大多数教师认为记叙文写作一般要求800字,在有限的字数之内很难写时间跨度较大的素材,于是便告诉学生写作时最好压缩事件发生的时间,如压缩到一天之内,一小时之内,几分钟之内,甚至是几秒钟之内,这样故事情节可写的就少了,学生自然就会抓住典型的细节、细致的描写等。这样写作固然没有错,但学生所选择的素材的确是时间跨度很大又难以压缩,这样怎么办呢?难道就不能写了吗?下面我阅读一首诗歌,看看诗歌中是如何设计情节的。例如唐代诗人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全诗四联,只有四十个字,除去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抒情句,诗人只有三十字,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宏大的故事,若今天一流的编剧完全可以把这首诗改编成一部电影。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战争的全景过程。首先用“烽火照西京”写出敌人“来犯”的气势汹汹,战争情况的危急程度;进而用“牙璋辞凤阙”描绘出朝廷派兵遣将,庄严“出征”的场景;之后又用“铁骑绕龙城”来写朝廷军队的英勇神速的“围城”画面;最后用“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来写朝廷军队与敌人拼死“苦战”的场面。全诗用“来犯――出征――围城――苦战”四个场景,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整个动态的战争场面,我们可以想象敌人“来犯”时的凶猛与蔑视,可以想象“出征”时庄严与震撼,也可以想象“围城”时自信与傲气,还可以想象两军“苦战”时的生死搏杀、你死我活。宏大叙事作为素材往往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抓到其中几个关键节点,进行细致的雕琢,把握好画面之间的“起承转合”,我相信这样的记叙文也会别有韵味。

戴望舒曾说“诗歌是在隐藏自己与表现自己之间”,作文写作亦如此。优秀的作文往往让人读过之后会有“回味”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就是我们学生作文所需要的。所以,学生在写作表达时既不能裸,也不能过于含蓄扭捏,要懂得适度的“留白”,并把握好“尺度”,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品出“味道”从而获得内心的愉悦。

第4篇

“记叙文”这个名字是一个时代的概念,它源自于20世纪前期中国“”后语文学科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后。当时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希望教给中小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样式,从而根据丰富的社会文章写作样式,综合提取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几种最基本的通用写作体式。

其实,传统的记叙文大多可以归入“散文”名下,而“小说”也可纳入高考“记叙文”写作复习之中。因此,我们的“记叙文”暂且可以分为四种体式:一般记叙文、写人记事散文、小小说、故事新编。“剧本”“寓言故事”因其特殊,故暂不提供专门体式。

“一般记叙文”其实是“写人记事散文”之一种,但是,为了应合一些读者的认知,我们将其从“写人记事散文”中抽取出来与之并列。现厘定“一般记叙文”基本标准为:叙一件事,写一个人,表达一个中心,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

“三一式”一般记叙文的基本构思可以根据事件发展逻辑分为三个操作环节:事前――事中――事后。

(1)“事前”:铺垫伏笔。“事前”有两种情况,一是事件发生之前的背景、准备,二是事件发展前期的基本状况。无论是“之前”还是“前期”,都属于开头部分,主要作用都是为主体部分作铺垫,为主题表达、人物形象刻画作伏笔。

(2)“事中”:饱满叙描。这是文章的主体,通常占全文五分之三的容量。主体部分主要通过叙事来刻画人物、表达主题。由于重心不在“叙事”上,因此事件流程处理上要运用精选、截取、放大等技法。“放大”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描写”,写出细节,融入情感。

(3)“事后”:画龙点睛。这是事件的结尾部分。考场写作对“主题”要求比较高,最后是画龙点睛的重要时机。结尾部分的画龙点睛有两种情况:一是“暗点”,即通过最后的叙述描写含蓄表达出主题;二是“明点”,即直接用简洁的抒情议论语句表达主题。

本策略成功运用的关键在三处:

(1)事件具有“主题价值”。世上千千万万种事件,大致可分三种:有内涵的事件,有趣味的事件,没有什么内涵、趣味的事件。这样的区分主要看其侧重点。对于高考写作而言,更多的是需要选择“有内涵”的事件。当然,“内涵”也分层次,同样是父母之爱,精神的帮助可能要高于物质的关心、身体的关心;身体的关心也分情况,高考前的体检事件可能要强于一次感冒的吃药。

(2)人物具有“情思价值”。一般而言,人物的价值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理性价值,一是感性价值。一个陌生人的举止可能引发我们思考,亲人的一个动作可能触发我们感情的河流。一般记叙文更多的要关注人物的“抒情价值”,就是关注熟悉的人,尤其是亲人;关注一个能表达主题的细节,而不是全面写一个人的方方面面。

(3)描写具有“渲染价值”。优秀的“一般记叙文”最大的亮点在于描写。这里的描写主要体现在两类:一是人物描写,一类是环境描写(景物、场景)。人物描写一定要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性格特点服务,环境描写一定要为人物、主题服务。二者都要精当,有渲染力。

我们怎样过母亲节的

①我们决定为“母亲节”举行一次特别庆祝。它能让我们意识到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是为了我们的缘故。

②为庆祝这一节日,父亲决定休假一天,不去办公室;姐姐安娜和我也请了假,不去大学上课;妹妹玛丽和弟弟威尔也待在家里,不去中学上学。两个姑娘觉得穿上我们最好的衣服庆祝这个盛大节日真是太好了。因此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母亲亲手把两顶帽子都好好装饰了一番,它们看起来漂亮极了。父亲为我们兄弟俩和他自己买了几条活结丝领带作节日纪念,好让我们时常想到母亲。我们本想给母亲买一顶新帽子,可后来发现她好像更喜欢她那顶旧的灰色无檐帽,不想买一顶新的,因此只好作罢。

③按原来的计划,我们决定在吃完早饭之后给母亲一个意外的惊喜,那就是租一辆车带她去乡间美美地畅游一番――这种享受她在平时几乎是无福消受的。可父亲突然想到一件比带母亲去乡间游玩更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去钓鱼。我们也都觉得有一个确定的目标对母亲来说更棒一些,再说,父亲恰好在头一天买了一根新钓竿,而且他还说要是母亲乐意的话,她可以用它钓钓鱼玩。

④可是,当车开到家门口的时候,我们意外地发现车子好像根本没那么宽,因为我们事先没有考虑到父亲的钓鱼篓、钓竿,我们没法一人不漏地坐进车里。父亲叫我们不要管他,他叫我们不要为他三年来没真正休过一天假而过意不去。安妮和玛丽两位姑娘表示乐意留在家里准备午饭,威尔和我本来是该留下来的,可遗憾的是我们对做饭一窍不通,留下来啥用都没有。就这样争来争去,最后的决定是让母亲留下,让她在家里好好地休息一天,同时也做一做饭。好在母亲对钓鱼没什么兴趣。再说,尽管天气晴朗,但户外还是有点凉意的,父亲很担心母亲同去的话弄不好会着凉。于是,我们为母亲欢呼三声,然后就开着车上路了。母亲站在走廊上目送我们离去,一直到再也看不见我们为止。

⑤我们在山间玩得实在是太痛快了,这你完全可以想见。父亲钓到各种各样大大的鱼,威尔和我也过了一把钓鱼的瘾,姑娘们在溪边遇到很多小伙子,他们是她们的朋友,和她们神侃了好久。我们回到家时已经很晚,差不多是傍晚七点了。母亲把晚餐温在火上等候着,以便我们回来时刚好可以热乎乎地端出来。只是她先得替父亲拿毛巾、肥皂以及他的换洗衣服,因为他每次钓鱼回来都是一身脏兮兮的。另外,母亲还得帮两个女儿收拾一下,这些事儿够她忙一阵子的。

⑥最后总算一切准备就绪了,我们在餐桌边坐了下来。晚餐实在是太丰富了――有烤火鸡和圣诞节的各种美味。席间母亲不得不时不时地起身,前前后后取这取那地忙个不停。

⑦吃完之后,我们都想为清理餐桌和洗碗助一臂之力,可母亲说她确实很乐意由她干这事儿,于是我们只好让她去干,因为为了使她高兴,我们怎么说都得顺从她这一次。

⑧在我们上床睡觉前和母亲吻别的时候,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乐的一天。我感到她这样说时眼里含着泪水。

雨过天会晴

①妈妈,雨过之后天会晴,请让我做你的太阳。

②天尚是靛蓝色,路灯在水塘中映出摇曳的、昏黄的光。柏油马路像是一面铜镜,镜中那个世界光怪陆离,泛着涟漪。风就这样毫无阻挡地横冲直撞,逼得路上撑着伞的行人匆忙躲闪。聒噪的鸣笛声扰得我愤愤地用手指敲打着伞柄,一些水珠应声蹦落。眼前的车灯刺得让人眯起了眼,它们猖狂地想要照亮整个世界。一辆又一辆,晃过眼,没有一辆愿意减速――妈妈的电瓶车就这样被卡在了路中央。时间像是凝在半空的焦糖布丁,执拗着丝毫也不愿流动。

③“别急啊,等那边红灯了就能走了,不会迟到,放心。”妈妈在雨中明显地打了个冷战,但唯一的一把伞,在我手上。灯光从远处投来,妈妈的背影像被镶上了一道金边,发丝在灯光中舞动,像是镁光灯下穿着薄纱旋转的舞者。依附着发梢的水珠闪耀着梦幻的光芒,比钻石要柔软,比星星要温暖,似乎能映出一个光明斑斓的童话世界,就像妈妈曾在我梦里种下的那样。我发誓,那是我见过的这世上最美的丝线,串起那珍珠般的雨滴,也串起妈妈骑车载我上下学的每一个日日夜夜。

④我看得痴了,回过神的一刹那,那颗水珠在妈妈的一个冷战中翩然坠落,发梢像是受惊的小鸟,也惊慌地上下晃动着,晃动了周围的空气。接踵而至的是那刺耳的鸣笛声和冷酷的车轮碾压着水塘的哂笑声――依旧没有车愿意让一让我焦急却又胆怯的母亲。突然很想冲着那些铁皮玩意儿吼一句,然后像女侠一样带着妈妈乘着青云从这条“大江”上飞越过去,留下一个个亮晃晃的“大眼睛”愣在原地。可惜我不是什么女侠,不会什么轻功。我只是默默地把伞撑过妈妈的头顶。那一刹风和雨冷冷地打来,眼前水汽迷蒙,已然看不清那个镶着金边的背影。

⑤“干什么呀?你撑吧,你待会儿上学呢!别淋雨,会感冒的!”妈妈试图推开伞,脚在踏板上直跺。

⑥“没事儿,这伞大,我淋不着。”我边说边用袖管抹去脸上的雨水,却似乎仍看不清那道光。

⑦终于有车在妈妈面前停下来,我感激地望着那片温柔的光晕。妈妈费力地蹬了几下,那团光晕一点点向后倒退着。

⑧妈妈,雨过之后天会晴,我想做你的太阳,蒸干那些年冰冷的雨水,照亮那天你的背影和你眼里的光。

本文通过母亲在雨中为“我”送考的事件,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与爱。文章从“我”的视角出发,饱含感情地写了雨中妈妈与“我”一起在路上等红灯的一件小事。文章淡化了情节,抓住了雨中的种种辛酸与感动,完成了妈妈给“我”撑伞、给“我”爱护到“我”为妈妈撑伞的转变,思路清晰自然。

(1)“事前”:铺垫伏笔。开头第①段用一句简洁的比喻句点题,为下文埋下伏笔。

第5篇

语文试卷由常州一中和__中学共同命题,总体难度较大,成绩弱的学生不会,成绩好的学生也不会,这样的试卷区分度不高。这样的试卷对优秀学生来说并无优势,以至于他们学校高分人数很少,在语言运用题、文言文翻译、诗歌欣赏以及名句默写几大题上十分严重。学生答题不规范,十分严重。周主任认为,试卷难有难的好处,教学上既要关注难题又不能忽视基础,让学生有做难题的心理准备。

__中学用的资料主要是《核按钮》,这一点跟我们一样,除了《核按钮》外,他们每周有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选用和把关都是由钱校长一人负责,__中学比较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他们认为,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学生的写作将无话可说,阅读资料涉及的内容广泛,体裁不一,阅读同时也给予指导。

__中学高三从今年9月1日起(他们暑假为补课),开始复习,他们的语文并没有依照常规的按考点复习,而是从文言文阅读开始,一直到上次联考才复习结束,历时近4个月,其间顺带着将必修一至必修五教材有计划的复习一遍,至于他们是如何将教材顺带复习,周主任讲的并不清楚。联考结束后,他们开始复习诗歌欣赏,计划今年寒假前结束,一个多月时间,明年3月底4月初结束现代文阅读,同时结束第一轮复习,考点中的基础知识运用,他们打算在第二轮中再复习。

高三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势必要求课堂高效,__中学对高效课堂的要求也很高,每节课抓重点环节,以学生为本,有比较具体的考评机制(如何考评,他们语焉不详),课前、课后都有要求(具体如何做,周主任闪烁其词)。

关于作文教学,周主任说,__中学比较侧重于记叙文的写作,作为优秀的学生,要想在高考中突显出来,写记叙文不失为得高分的捷径,现在高考中大多数的学生都写议论文,这类文章特别容易成为 “大路货”,中等学生,语文素养又不高的,可以做议论文训练,而优秀学生,或者是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一定让他们写记叙文,写自己的生活,这样的文章有个性,容易得高分。

从与周主任交流来看,__中学语文的高分不是凭空得来的,他们抓重点,什么是重点?是课堂的高效,是课前课后的精细,是对高考的细致研究。

1.在今后的复习中,我们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今年考试说明语文有5点变化,要把它研究透,多于外校、教研室联系,了解考试信息,确保在信息上不闭塞。

2.以后我们的复习要更加的精细,细化到每一天,每一节课,认真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衔接工作,每周周练确保网上统一阅卷,研究数据,很好的使用数据,指导我们下一步复习。

3.不折不扣继续推进高效课堂,将高效课堂作为提高学生成绩的最主要阵地,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

第6篇

高考作文历来备受重视,因为作文分值占语文总分的43.75%,然而平时做的种种努力,到了考试,效果还是不佳。学生对作文出现了明显地信心不足,畏怯的心理。本文对如何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进行了探讨。

1 无绪的素材积累

学生在作文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语句不通,表意不明;选材空泛,缺少典型性;立意单一,缺少深刻的思想与观点等等。

众所周知,学生写作水平要想提高,必须进行素材积累。而目前,学生的素材储备多源自两方面:

1.1大量的美文摘抄

这样的积累往往目的性不强,全班就几本作文书或一两本作文素材大全,积累就像被罚抄书一般。这种积累方式纯粹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积累任务,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有效的针对性,费时耗力。

1.2教师提供的素材

教师提供的素材,往往是从网上搜索整理甚至照搬照印。学生缺少独特的通用素材。然而网上可供下载的资源,大多可共享,全省几十万考生,如果都用这样的素材,不管多新多全,试想想,撞车的几率有多高?

因为议论文的模式化写作,专家建议写记叙文,这样符合中学生的情感需求,能表现出真情实感,结果很多学生忙于编造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结果真正动人之处无法动人。所谓真情实感,不仅仅是悲伤、感动,大的方面有喜怒哀乐。我们的写作是要将这些生活中真实的情感在笔尖下写得生动形象,触发人的真实情感。

这样的素材准备,写出的作文自是空洞、“无情”,那么作文分自然是高不了的。

知道问题所在后,就要有针对性的积累作文素材,形成素材的独特性。

1.3素材积累方向

只有积累丰富、扎实的学生,才能在各类作文题中游刃有余,获得理想的分数。因为只有“经验丰富的人,即使‘无中生有’,也可以写成很好的文章,他的一些意思是平时积聚在那里的,只是临时加以组织加以配合罢了。”所以,平时的积累非常重要,如果平时没有对生活的观察、认识与体悟,没有丰富资料积累来源,“无中”决“生”不出“有”来。

就此,通过近年的钻研与实践,笔者觉得可从下几方面探究素材积累的方向,来达到有效贮备,这样才能落笔成文,中心明确,表情达意丰富、自然。

2.1基本思路积累

2.1.1记叙文基本思路

记叙文重在表情达意,写出真情实感,运用多种叙述方式,表达丰富而有启发意义的主题思想。我们可从许多优秀的文章和作文中得到启示:

运用“五笔叙述“的基本框架。①概述一笔;②交代一笔;③穿插一笔;④叙述一笔;⑤巧转一笔;⑥深化一笔;⑦再现情景,让人回味。

当然,实际写作中,我们要灵活运用“五笔叙事法”,不可机械呆板。“首先,所选的材料要适宜运用‘五笔叙事’法来写记叙文。其次,基本模式可以有变式,如‘概述一笔’可以是富有抒情味的概括描述,也可以将下文的‘穿插一笔’提上来与事件结合,形成具有浓厚氛围的‘概述’;‘交代一笔’后增加‘穿插一笔’,也可以将两笔结合起来写;‘深化一笔’可以写得含蓄一些,再现一个令人回味的情景。”

2.1.2结尾写景法

古人往往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如今我们的写作更要巧妙地用简洁而典型的景物、景象的描写表情达意,让我们的情感丰富而有韵味。

2011年高考题《这是你的战争》结尾“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这一句写景将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

景的描写不在于大段描述,在于一言富含深意。学生在此指导下也多有佳句出现。如《乡野中的风》中,一同学描述的“晨风吹过,墙角的豆荚长得更欢了,饱满的豆粒昭示着对奶奶辛勤的感激。”一句写出了奶奶的勤快,同时也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2.2语言分类积累

语言积累的范围很广,即使如此,我们还是要有所为的。

2.2.1扩大素材积累的范围

首先,引导学生建立阅读意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因为学生的认知里,读书是耽误时间的,读书对提高学习成绩是没有助益的。因为阅读的影响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笔者整整花了一学期的时间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意识,到了期末时,学生的阅读的悟性和作文水平都有了较为明显地提高。学生由“任务型”阅读向“兴趣型”转变。

其次,推荐读物,引导积累。其实我们手边有很好的阅读资料。一是必修一到五的语文书及其读本;二是相关选修课本及其读本;三是近期高考试卷和每周一次的综合试卷中的文学类篇章。

此外,还要关注生活,每次月假,笔者都会布置个小题目,要求学生回家用心观察亲人的生活与体会他们为家人地付出,并且要用具体的事例描述出来。

就读本和试卷上素材的积累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材料。此外,加上学生有目的地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渐渐地写出了父母、亲人不一样的地方,学生的事例丰富了,情感也深刻了。有了深刻体会,学生也渐渐地能够明白父母老师背后的艰辛,自然的懂事了,这不也是一种人文教育吗?

2.2.2紧扣文体方向积累

叶老说:“写文章如同说话……要写通顺的文章,最要紧的是锻炼语言习惯,因为文章就是语言的记录。”因此,我们要关注语言积累。有了积累的方向,我们操作起来便较为容易了。

记叙文语言的积累主要是叙述和描写两方面。需要关注的是写景、写人、写物的语言积累。因此我们在阅读时,特别要留意作者怎样用词,怎样表情达意,怎样语意清晰地描述一长段的内容,如何扣住中心选材等信息。

此外,娴熟地表达技巧。在技巧方面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细节,因为最动人的文字往往都是细节的交代;二是语言,最朴实的文字最能打动人的心灵;三是行文风格,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第7篇

关键词:记叙文 阅读教学 模仿 插叙

中学阶段的作文大目标是:①就表达方式说,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的综合运用;②就文体说,会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及一些应用文体;③就效果说,塑造形象,抒发感情,反映生活。在初中阶段,写作以记叙文为主,加入简易说明文、议论文。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进行作文的分级教学,把作文的大目标分解成许多小目标,由易到难,明确目标,逐步有序提高,一级级上台阶,最终能使学生形成综合写作能力。阅读教学也一样,每篇课文确立一个重点学习目标,两三个次重点学习目标;不同的单元确立不同的侧重点,每个单元的五篇课文确立各自不同的侧重点,着眼于写作模仿。这样,先读懂了课文,训练了阅读理解能力,后练写作,有样可依,有章可循。选入课本的阅读教材都是优秀篇章,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不论阅读还是写作,教师设计目标和要求都不可以过高,不可以过大,可选一些易掌握的进行模仿训练。

怎样借助阅读教材呢?下面,笔者以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第一步,阅读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

1.引入:好母亲是一所学校,教育你成人。好父亲是什么?一艘船,载着你远航;一座山,巍峨沉稳。如果说母亲的面庞写满的是柔情,那么父亲的脸上刻下的又是什么?严肃、沧桑。今天我们走进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体会童年的小英子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时那一路走来的爱与悲。

2.理出全文叙事的顺序:参加毕业典礼前后的全过程,我是小学优秀的毕业生。

(1)全文叙事的时间段是?半天。地点是?学校的大礼堂、家里。

(2)发生了那些事情?①毕业典礼前,我坐在新建的大礼堂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②当当当,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③韩主任上台讲话,同学们唱骊歌。我哭了,毕业生都哭了。④我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进了家门,看见弟妹在玩沙土,夹竹桃枝垂花落,责问妹妹;听见老高让我去医院,我知道爸爸去世了,面对不幸,我镇定、安静,因为我在爸爸的教育下长大了,意识到了身上的责任,爸爸的花虽然落了,却结出了我这个丰硕的果实。

(3)按时间顺序,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这叫顺叙。这种方法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使故事集中,脉络清楚。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3.文中顺叙的这一部分,爸爸并未出现,那么叙述者小英子和主人公爸爸的故事是怎么展示出来的?是回忆。这在记叙的方式上叫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1)怎样引出回忆?①由“襟上一朵红色的夹竹桃”:a.引出回忆:临来时,妈妈摘下,给我别上,说是爸爸种的。b.再引出回忆:爸爸病倒了,在医院里。c.再向前回忆:昨天看爸爸,说我可不能迟到(详)。d.再向前回忆:六年前一年级时,赖床挨打(最详),使得六年来从未迟到。e.思绪回到大礼堂的现场。②由“看外面的天,有点阴”:a.联想:爸爸送花夹袄、爸爸病几时好、妈妈眼红肿、爸爸的夹竹桃、石榴花、。b.引出回忆:爸爸喜欢花(较详)。③由“喜欢长高变大人,常有人要我们做大人”:a.引出回忆:宋妈、兰姨、那个人、爸爸。b.再引出回忆:爸爸要我寄钱闯练(较详)。

(2)文中顺叙和插叙的关系:顺叙部分只是一条明线,显示了结果(学业的优秀和成熟);插叙部分是一条暗线,表明了原因(爸爸的教育使我长大)。

(3)插叙的作用:用现实引出回忆。很多回忆与爸爸的话有关系,内容充实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凌乱,使人物形象丰满,情感深厚,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过渡、照应和衔接恰当。

4.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1)爸爸看指甲、爸爸逼穿夹袄、一个字命令、爸爸左看右看、我坐洋车盖伤痕、老师示意出去、怕长大、寄钱、弟妹玩沙土、放毕业证……

(2)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刻画,符合人物身份,推动情节发展,饱含深情,逼真。第二步,作文训练:学会插叙

1.作文话题:亲情、师生情、同学情,家里那些事、学校那些事、班里那些事。

2.描写对象:爸爸。主人公必须是“爸爸”,绝不能是“我”,“我”只是第一人称的叙事者、观察者。肯定会出现“我”以及其他一些人物,因为人总是在交往中、处理事情当中展示形象,表露性格的,但从不同的方面展示出来的,应是“爸爸”的鲜明形象。

3.训练重点:

(1)插叙的写法:①用插叙充实内容,丰富人物形象。②回忆往事要有触发点,要围绕主要人物,要有过渡、衔接和照应。

(2)细节描写:抓住特点,用细节描写把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生动表现出来,让人物自己说话、做事,“我”不要“代言”,切忌通篇转述、概述,切忌评价、下结论、戴高帽。出现在作文中人物应该是活的人,而不应该是死的、模糊的,应做到“把活人写活”。

(3)详略处理:叙事有详有略,重在表现父爱。

4.提示:

(1)以家庭活动为描写的主要内容,当涉及学校、社会的内容时,用回忆进入插叙。

(2)怎样表现父爱?沉默、严厉、打骂、锻炼……亲情,不仅是关心、照料、依靠、教育的温馨和谐,还表现在矛盾、冲突、争吵、打骂的伤心不和谐中,平平淡淡都是爱。

第8篇

一、选材方面

1.选“接地气”的材料。材料是构成作文的基本要素,也是决定作文“颜值”的最重要的因素。写文章选材如同拍电影找演员,只找长得漂亮的演员就能保证观众爱看吗?显然不是。相反,现在很多偶像明星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卸下偶像包袱,通过真人秀、糗事大起底、自黑等方式走到群众中去。我们且不论这种炒作的方式是否值得肯定,但效果却是毋庸置疑的――观众很买他们的账,会因为他们的亲切随和、他们的平民化而更加喜欢他们。这或许也给我们的写作带来某些启示:那些贴近读者的、为读者熟悉的事物才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在选材上,我们要选择那些生活化的、大众化的、新颖性的材料来表达情感、分享感悟。即使是以旧材料为素材,我们也要尽力挖掘出它鲜活的东西,与当下的生活结合起来,使旧材料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艺术效果……总之,选择熟的、小的、新的材料打扮我们的文章,文章就会神采照人,焕发出夺目的光辉。

2.选典型的材料。写文章讲究“文以载道”,要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为彰显文章的主题,就要使用一些精当的材料。如果把主题比作文章的一顶“帽子”,那所用的材料就是文章的“头”,头和帽子是否相称就要看材料是否典型,如果采用不典型的材料表情_意就会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小题大做或无病。就像看一些蹩脚的电视剧或电影,看到演员在哭,观众不但无动于衷,有时反而还会哈哈大笑,这就是头与帽子不相称而引发的一种荒诞。而只有选择典型的材料,才能恰当自然地表达情感,从而被读者理解和同情。

二、情节方面

1.情节要保持基本的完整,要有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同学在写作时,比较重视写经过和结果,却忽视了对原因的说明,这往往让人感觉事情的发展不合情理,人物的变化不可理喻,觉得作者是在刻意造“波折”,这会让读者产生极不舒服的感觉。

2.情节要真实合理,情节与人物、环境要和谐一致。情节的发展是人物与环境共同推动的结果,人物和环境任何一方面如果与情节不相吻合,都会严重影响情节的真实性,也会对阅读效果产生极坏的影响。

三、表达方面

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也是借以打动读者的主要手段。要想打动读者,记叙和描写就不能“不动声色”,作者应该极力把情绪和情感融入其中,让读者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将自己融入文章的场景当中。这就像做人一样,一个“喜怒形于色”的人比一个“高冷”的面无表情的人让人感觉更真诚,对周围的人也会有更强的感染力。所以作者首先要是一个“有情人”,甚至是一个“多情人”,这样才能传播“情”,才能让读者感受“情”,感受“真”。在记叙文中,霸占话语权、自说自话的叙述,或者是标签式的强制接受式的叙述,或者是轮廓式的概括性叙述,都是不容易打动读者的。

总之,真正优秀的作品都是植根于生活的,所以同学们要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用一颗朴实真诚的心去感受和书写。你的多情的目光、你的温暖的情怀、你的真实的表达,比华美的辞藻、熟练的技巧更令人动容并心生感慨。所以,珍惜你的“真”吧,让它为你的写作注入生机与活力,也带给你真正的写作享受。

第9篇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生活化概述

文言文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教授文言文时,教师要融入与文言文内容相关的生活内容和时代内容,把文言文的学习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理解和感悟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古代和现代的社会环境不同,学生没有体验过文言文中的语言环境,所以给学习文言文带来了一定困难。教师可以创造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如在教学《扁鹊见蔡桓公》时,笔者先写出“病入膏肓”“讳疾忌医”“防微杜渐”这三个成语,然后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成语的含义。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前,笔者又提出问题:“‘病入膏肓’的人是谁?为什么他会‘病入膏肓’?怎样才能防止‘病入膏肓’? ”其实,这三个成语已经概括了整篇课文的内容和故事情节,笔者正是从学生熟悉的成语入手,降低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回归生活,加深理解

虽然文言文的内容与现代社会生活相距甚远,但也有很多方面与现代社会相通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它们。如在教学《三峡》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三峡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知三峡的壮美景色,为文言文的教学找到切入点。此外,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教师还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故事,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的思路,为文言文的教学增添几分乐趣,又能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和字词的理解,降低文言文学习的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3.联系生活,品读课文

文言文是文质兼美、蕴含丰富情感的文章。在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大意之后,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感悟文言文蕴含的内在精神,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如在《口技》这篇文言文中,让学生领略了口技人的精湛技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口技人为什么能拥有如此精湛的技艺?”然后教师再举出古今中外学子勤学苦练的事例,如京剧大师梅兰芳、钢琴大师朗朗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深刻体会到文言文的精神所在,而且能养成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精神。

4.注重拓展,丰富想象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兴趣;积累;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317-01

从初一到初三,无数次作文训练,学生写得辛苦,老师改得更辛苦,而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并没有多大提高,不少初二学生写作文与小学生相差无几,有的只能写一二百字。学生普遍反映,作文是他们学习语文的最大障碍。所以,学生升中考的语文成绩也因此一直徘徊不前。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情况已持续多年而没有丝毫进展 ,现在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我认为,要想大幅度提高语文成绩,必先提高作文的水平,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语文作文教学的方式。

一、要从最基本的能力抓起

文字是作文的外在表现形式,写字是写作文最基本的能力。字写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作文水平的体现。尤其在考试中,字写得太差,文章思想内容等无论多么好,恐怕也得不到高分。因此,不首先提高书写的水平,提高作文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本人在所教的两个班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写字训练,考试作文分数就相对高出同类班级几分。然而写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三五天的功夫是不行的,因此,有必要从初一入学时就开始训练写字,要求做到工整、美观、正确。字写好了,学生的作文分数能够提高4-5分。

二、七年级巩固记事的记叙文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七年级用写日记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这就是一种写作。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2、广泛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课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低于400万字。而且他们的写作素材来源除生活以外,就是广泛阅读,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吸取营养。语文教材的容量非常有限,教师要广僻途径,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章,用心去领悟,并将所悟的东西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从学生进入初中起,我们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进行10到20分钟的课外阅读,读名家名篇,也读同龄人的优秀习作。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在初学时,扶他们上马走一程,在他们有了一些基本经验后,再鼓励他们策马扬鞭,大胆前行。

3、七年级,巩固记事的记叙文写作

学习写人篇,训练重点为“描写人物的方法、怎样使人物血肉丰满”。同时,结合说明文单元的教学,进行简单的说明文写作,训练重点为“抓住事物的特征、根据说明中心,合理安排说明顺序,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注意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三、八年级重点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

八年级作文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训练重点为“观点与材料、论题的展开、议论文语段的结构。”

这里主要以“议论文写作训练”为例介绍作文系列训练规划。学生初写议论文,常犯的毛病有观点不明、对观点缺乏应有的分析、观点与材料不一致、思路不清、论述无法展开、结构不完整等。针对以上薄弱环节,我们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把议论文的写作要素分解成若干系列,分项训练。分项训练结束后,再综合写作完整的议论文。

在“观点与材料”专项训练中,由于初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所阐述的观点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思考、推理的过程并不复杂,所运用的材料往往也是常见的、人所共知的。但初学议论文写作,往往会犯观点不明和空泛、举例不当、堆砌事实、缺乏分析、观点和材料不相吻合等毛病,不能对观点和材料进行合乎逻辑的组合。因此,我们又把“观点和材料”分解成“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用材料证明观点”、“事例的表述”和“观点和材料中的纽带”四项进行训练。

再如“议论文语段的结构”专项训练,议论文的结构以“总──分──总”为基本结构模式,在根据教材的结构训练其变式,如“总──分”、“分──总”、“起承转合”等。语段训练也讲究结构,而且与议论文篇章的结构是相似的,或是演绎式(观点──材料),或是归纳式(材料──观点),或者两者的结合(总──分──总)。

通过几次专项训练,让学生明确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基本结构和基本思路,从而达成初中阶段会写简单议论文的训练目标。

四、九年级加强综合训练

写作训练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消除学生的厌写情绪,对初中作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分解归类,并开发一些微观的教学策略进行分项训练,分中有合,互相联系。而九年级下学期的作文则是在此基础上的综合和提高,是在内容上的逐步加深,形式上的变化和创新,技能上的温故知新,达成文体和训练内容的系统化。

九年级,根据教材序列,对各类文体的写作要求强调综合性。记叙文要求真实具体、有详略、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说明文要求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语言准确;一事一议的议论文要求能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由此及彼,联系实际,展开议论;初步具备修改文章的能力。所以,我们训练的重点是话题作文,审准话题,正确立意,确定文体,自拟文题。为了让学生在中考中受益,我们还把与学生关系紧密的话题进行梳理,归纳出多个话题,我们把它称为“母题”,每各“母题”又衍生出几个相关的话题,我们称之为“子题”,并有计划的进行训练。

第11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微信里刷存在感、在网络小说中找爱情、在游戏里成就“学习荣耀”……当Wifi成为“底层需求”,现实生活也在不断被“二进制化”。在“我分享、故我在”的架空世界里,人们彼此联系得更加紧密、便捷;但真实中,人与人却越来越疏离、孤独和焦虑。你我的生活被“架空”了,离真实世界越来越远了。每个时代我们要面临不同的问题,对此你有什么感触与思考?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4)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很明确,“每个时代我们要面临不同的问题,对此你有什么感触与思考?”,考生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以及人们的生活现实来阐发自己的思考。写作要抓住材料的主旨作文,所给的材料是生活中的热点事件,材料先列出现象,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电子媒介分享来刷存在感,现实生活也在不断被“二进制化”,人们生活在“架空”的世界里。然后指出真实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孤独和焦虑的真实现状。然后要求学生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因为是自媒体时代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现象,学生不仅熟悉,而且周围的同学、朋友或亲人当中就有鲜活的例子,所以写起来有话可说,立意不难。但同时因过于熟悉,所以有可能出现用形象的语言、大量的篇幅记叙人们疯狂“刷存在感”的现象,而造成对此现象的思考过于简单,甚至造成详略不当或文体不明的问题。

本题所给的材料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如“我分享、故我在”,“存在感”“架空”是材料的关键词,立意行文应围绕“存在感”展开。如“对此你有什么感触与思考”表明写作内容必须是你针对“刷存在感”现象的独立思考,考生要展示思维的深度,表达自己的认识。构思时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或写议论文,或写记叙文。如写议论文,可以从材料引入,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些现象折射出的东西,接着联系现实,最后回扣开头和标题;如写作记叙文,可以选取一件或几件能关于慎独的心灵上坚守的事件来写,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考生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生发多个方面的立意:存在感刷不出来,它来自强大自信的内心;你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内心的不自信;自信丰盈,不刷也“存在”等。也可反弹琵琶,莫为“存在”丢智商,“虚拟”的存在感不要也罢等。考生凡是能够围绕材料中的存在感来生发各种立意,比如,充盈丰富,自信自律,真实等,都算符合题意。从行文思路来看,考生可以先评材料,即对事件做出评论,引出自己的观点态度,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接着联系现实,最后回扣标题和开头。

参考立意:

1、内心丰盈,自带光环;2、存在感刷不出来,它来自强大自信的内心。3、你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内心的不自信。4、自信丰盈,不刷也“存在”。5、莫为“存在”丢智商。6、“虚拟”的存在感不要也罢。7、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佳作赏析】: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目前在微信里刷存在感、在网络小说中找爱情、在游戏里成就“荣耀”的人比比皆是,当下Wifi成为人们的“底层需求”,现实生活也在不断被“二进制化”。由此而引发的分享热潮,无非是要求得众人关注、点赞,这样的狂刷真的能刷出“存在感”吗?

“刷存在感”是因为“存在”而“无感”,于是通过“刷”来找“感”。通过网络分享,可以得到“赞”和“关注”,从而找到了存在的“感”,于是就愈爱分享愈爱“刷”了。在我看来,与其在虚拟世界刷“存在感”,沉溺其中,这样刷出来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忽视”,还不如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更真实的自己。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诚然存在感是人的本能需求,人人都需要被重视和认可,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无可厚非。但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必须选择正确的途径,靠“刷屏”或者“哗众取宠”刷出的存在感就如无木之火,很快就会消亡,即使暂时得到也是表面光鲜而内里布满了虱子腐朽不堪华美貂裘,他会使你表面风光无限,而内心依旧空虚。真正的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只要心中有了生活,刷不刷都存在。

然而,互联网时代,有人为了刷存在感,无视网络文明,因渴望得到别人重视而发表许多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评论。有人为了刷存在感,在网络上对别人进行言语攻击,即使面对别人批评也不屑一顾,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让别人关注自己来获得虚假的存在感。若是发展下去,社会将会变成虚拟社会,人们将走不出网络的牢笼。

第12篇

【关键词】预习,方法指导

的确,课堂教学改革给了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探究、小组展示的时间。但前提是必须解决好预习问题,否则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而我们的现实是学生在校时间少,老师没时间指导、督促。究竟如何解决预习难的问题呢?明白症结才能对症下药。我认为:主要是学生不会预习,没有尝到预习的乐趣,也就是没有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这里我说说我是如何进行预习指导的。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自由批注:阅读课文,拿着笔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勾画出来,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明确音和义,这是基础。接着勾画遇到有意思的或认为写得精彩的字、句、段等标明序号,将勾画的理由写在预习笔记上,这是重点。

2.归纳:再阅读课文,试着归纳文章内容、主题、写法。

3.质疑:继续阅读课文,记录下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

4.在前面的基础上,对经典文章要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用来丰富对文章的理解。

5.多元化的活动方式:利用音乐、美术、舞蹈、散文、诗歌、对联等手段,来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些预习环节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自由批注、质疑以及用多元化的活动方式来表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在学习《喂——出来》这篇文章时,由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有深意。学生就很有创意地通过漫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核舟记》学生是用表演来表达对艺术家技艺精湛的理解。

学生认为预习归纳有困难。我就针对课文的文体特点指导学生如何概括内容、主题、写法。比如学习《詹天佑》一课,这是写人的记叙文。我告诉学生学习写人的记叙文,我们就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写了什么人?他是什么样的人?作者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这个人的?用精炼些的语来言回答这些问题,通过展示环节的指导、补充,学生渐渐地就会概括了。

大多数学生认为质疑环节容易。事实上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需要很漫长的过程。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对这个预习环节的指导,一方面是我带领学生一起研究课后习题的问题是怎样提出的,另一方面通过课堂质疑环节展示,让学生评价提出问题的质量。用来引导学生明白怎样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当然,预习指导的实施是个艰难的过程。最初必须利用自习或者上课时间一点一点地进行,要有耐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后,才能放手让学生回家独立完成预习作业。

为了避免学生有参差不齐的预习局面,我特别重视对学困生的指导和评价。给这些孩子多一些鼓励,他们真的会很努力去完成预习。俗话说得好:给你点阳光你就会灿烂。学困生尤其需要阳光。只要他们去做,给他们积极暗示,他们真的会越来越好。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要想预习充分,不能搞题海战术,要给学生预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思考、理解、表达,再进行一些答案技巧训练,学生自然会在应考中取得好成绩。

再有,预习需要坚持。持之以恒才能收获成果。我上届带的学生,初一入学基础很一般,语文成绩处在学年的中下游。由于我坚持了四年的预习指导的探索和实践,学生才会在今年中考中取得名列前茅的好成绩。而且学生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毕业的学生告诉我,这种预习法让他们在高别受益。我更想告诉他,这种独立自主的学习方法会让你们终生受益。

总之,预习很关键,充分预习很难做到。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加强学习,深入实践,我们就会收获优秀的成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