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0:00: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美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美育;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渗透;方法
英语,是一门语言,它的美不同于音乐与美术作品。英语的美是隐性的,需要人去发现。将美育实施于小学英语课堂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因为如此,许多教师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美育。在笔者看来,将美育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欣赏英语,感受语言的魅力。
一、利用美的语言与教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关系着学生的思维运动速度。英语教师的语言越流畅,越有感情,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越好,信息输入的质量越高。在美的语言引导下,小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英语语音与语调,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我英语水平的提高。专业的英语教师,需要保证语言输出的准确性与形象性,讲究英语语言的韵律以及幽默。教师的英语发音越本土,学生才能在听觉上感受到英语语言的美。另外,教师也要将肢体语言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小学英语学习内容,让课堂变得更加和谐与幽默。如在讲解身体部位的单词时,教师讲到“nose”,可以指向自己的鼻子;讲到“hand”,可以举起自己的手,让小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自己的意思。
美的教态,不仅是小学英语教师个人素质与修养的一种体现,还是将美育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与环节。教师在课堂中要保持亲切的形象,做到端庄大方,衣着要得体,让学生有一种想要跟随自己学习的欲望。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来讲,教师的教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对于英语教学的美育有着补充以及配合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衣着与体态管理,让小学生在方方面面发现英语学习的美。
二、利用美的音乐与教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
音乐是一门艺术,将其正确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会促进小学生想象能力的扩展,让小学生的注意力与观察力更集中,激发出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音乐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针对课本中的内容编造属于自己的歌曲,通过日常哼唱,深入学习与记忆英语知识。在韵律的引导下,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也会发现英语语言学习的美。比如,在讲解“Welcome back to school”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课文内容与中国的儿歌相结合,利用词曲混搭,让小学生记住这些英语知识。
英语教材的编排,对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讲,课本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小学生对课本学习内容进行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英语学习的美。美的教材,会使小学英语美育更加成功。新版教材的图文结合与生动的故事情节,都为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在讲解有关动植物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让小学生欣赏到自然的美妙,利用语言引导小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自然观,鼓励学生爱护自然,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的美育功能。
三、利用美的情境与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
课堂情境,对于课堂美育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将多媒体引入到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已经不是一件难事。教师可以利用多种电化教学手段,为小学生创设一个相对真实与生动的英语学习情境,让小学生利用这些手段来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比如,在讲解“My family”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向学生征集自己的家庭照片,利用这些照片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主题,也让学生意识到家庭的魅力。在这样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会对爸爸妈妈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认识到家庭的爱与责任。
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美的活动,让美育可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得以渗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看一些有益于其英语发展的电影或者动画片,让小学生接触最为本土化的英语口语,促进小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英语演讲比赛,给学生设置一个演讲的主题,让小学生针对这个主题进行自主作文与演讲。如“My family”就可以成为很好的演讲题目,不仅可以深化日常教学内容,还可以促进小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美的英语学习情境与英语教学活动,有利于小学生感受英语语言美与英语学习美,促进小学生的成长。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语言,英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美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是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创新的重要实践。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与美育意识,在课堂中利用美的语言、音乐与情境等,引导小学生发现英语语言的美以及学习的快乐。利用美育在小学英语中的渗透,寓教于乐,有利于小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以及学习观念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郭小雷. 素质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3):64―67.
一、以美辅德
通过美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操。美育与德育是互补的,从实质上看,德育是一种规范性的教育,它侧重与人的思想意识、良知等理性的层面;而美育则着重对人精神的激励、净化、升华,对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的培养十分重要。
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的活动,是作为个体知、情、意的中介而发挥其教化作用的。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现实生活中去,从而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这是其他教育所无法做到的。尤其是小学阶段的美育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修养至关重要。
二、以美益智
美育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智力水平。美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正确地实施美育,对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教育。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和思维能力都是成正比的,但也并非是绝对的,还要有合理的心里结构,这样才能将知识、道德转化成为一种智慧。
三、以美健体
学校美育能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壮,体型健美。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人不仅应当健康,而且应当俊美,同时美与健康,与机体的和谐发育不可分。作为健身强体的手段,体育运动是我们教育方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为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在运动和愉悦中塑造健康、完美的人体。
人因为健美的体魄而自信、乐观。小学生的发展更是如此,例如美的姿势,不仅有助于学生内脏的和谐运动,而且有助于气血精神的舒顺调和,我国古人相传的“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的人体基本姿势的要求,正是看到了美的形式。
综上所述,美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美育在我国小学教育中仍是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我们应该更进一步将美育贯穿到德、智、体诸课的教育中,寓美于教育中,使德育不只是说教,智育不单是灌输,体育不只是机械的动作。这样的小学教育才能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A-
0013-01
生态美育最初是基于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审美关系调节,探讨人类精神之路的美学分支。二十世纪中后期,生态美育受到语文教育界的关注,旨在促使语文学科的人文底蕴与生态审美观相结合,用以培养青少年与自然、社会、自我和谐共生的自塑能力,从而体现语文教育的均衡性、亲和性以及完整性。
一、小学语文生态美育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生态美育教学一方面源自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培育需求。小学生尚且处于“自然人”阶段,指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样式与行为习惯是学校教育肩负的重大使命之一。小学语文生态美育教学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文本空间,为小学生关照世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学业才艺、人格健全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贯彻自我修正、调适、锻炼的自塑能力,青少年自塑能力发展需要语文生态美育的参与,以激发小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促使其获得鼓舞自我精神成长的内在力量。
二、生态美育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途径
1.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的教学途径
小学语文课文不乏描写大自然生态和谐美的篇章,教师可通过课文教学培育小学生对自然生态的朴实审美意识。以《天鹅的故事》为例,文中呈现了一群天鹅为求生存用身体破冰的壮观场景。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找到审美点,一是有关老天鹅的特写镜头,问问学生老天鹅是如何腾空而起,又怎样用血肉之躯扑打冰面,其中的剧痛需要承受多少次?二是观察更多的天鹅加入了破冰行动,形成鹅群团结合作的场面,让学生发挥想象:它们叫喊些什么?由此明确了课文的审美方向,即对老天鹅勇敢奉献精神,以及鹅群团结拼搏精神的赞扬。文末老人将猎枪挂在墙上三十年,他是为谁而挂?进一步引发学生对珍爱鸟类,保护自然生态的讨论。
2.基于人与社会和谐的教学途径
生态美育中人与社会的和谐应着重对小学生人事交往行为的情感道德培养。以《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为例,课文是一首短小的儿童诗,写了一个少年送给邻居盲婆婆一只蝈蝈,为其带去美妙愉悦感受的事。课文教学应集中在引导学生对“盲”字创设的想象情境中,一是对盲婆婆黑暗生活的想象,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孤单寂寞、困难危险、难过伤心等;二是对蝈蝈美妙歌声引发的想象,比如田野是什么样子的,溪水如何流淌的,盲婆婆对童年的回忆等。对前者的想象指出了少年送蝈蝈的原因,对后者的想象则反映了少年送蝈蝈的效果。两次对比想象激发了学生关爱他人、尊老助残的情操,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果你的身边也有一位盲婆婆或是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你会为她做什么?由此立足人与社会和谐的审美体验,净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的自塑能力培养。
3.基于人与自我和谐的途径
课文中对个体生态体验的感知资源,可以帮助青少年调节自身对现实生活、情感体验,以及理性抉择三者的平衡,实现人与自我的和谐。教师可结合课文反映的生活真实,激发学生的本真感受,实现积极理性的精神探索。以《海伦・凯勒》为例,文中主人公海伦・凯勒小时候遭遇了失聪失明的不幸。教师可通过反复引读带领学生进入主人公生活的真实:她再也看不见……再也听不见……她不能亲口……也不能倾述……面对的只能是……引发学生感受:小海伦的心情会怎样呢?如果是你,你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并提出问题:是向命运低头,还是创造生命奇迹?进而过渡到对海伦的理性选择的分析,从面借助榜样的力量启迪学生积极的生态决策,实现人与自我的和谐。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美 美育
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美的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数学中存在美,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赏识。英国人罗素曾讲道:“数学,如果公正地看,包含的不仅是真理,也是无上的美――一种冷峭而严峻的美,恰像一尊雕刻一样。”只要我们稍加深入地挖掘,就不难发现数学美的重要特征:简洁与灵活,对称与和谐,想象的丰富,逻辑的严谨等无一不蕴于小学数学之中。
然而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往往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却忽视了美育的渗透。以至于相当一批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有些甚至开始厌恶数学。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加强美育渗透呢?
一、在情境导入中感受数学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的美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数学美的同时,诱发学习动机。教师可以把某些数学典故,数学问题,数学内容编成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组织适合各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的游戏,引发小学生好奇心;应用多媒体,通过逼真的声音、图像、直观的画面,展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
二、深入挖掘教材,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美
小学数学的内容是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似乎无美可谈。其实不然,小学数学中的美到处可见。看,用那简单的十个阿拉伯数字可以组成无限多的数,用那加、减、乘、除四个符号能准确地描述出客观世界中四大基本数量关系,这与绘画时利用三种原色可以绘出众多色彩缤纷的图画一样,是多么令人惊叹的简洁美!圆的面积与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都运用了变圆为方的辩证思想,学生从中既感受到了逻辑的严谨,又看到了其中内在的美。教学时,如能充分挖掘教材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学生又何尝不是把学习当作一种美的享受呢?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秩序和对称是美的重要因素,而这两点都能在数学中找到。”在几何的学习中,学生可以从线条和图形的美了解到许多形式美的因素。线条和图形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它们往往具有对称、均衡、刚强、柔美等特征。例如,竖直线意味着挺拔,横直线意味着平稳,曲线给人以优美、柔和的感觉,圆形具有流转圆润之美,矩形有刚劲整齐之美,正三角形具有平稳安定之美等等。教师在教学生学习图形的同时,如果能够说明这些图形、线条的特点和它的象征意义,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
三、提高教师的审美修养,美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言行
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学生的“好模仿”决定了教师是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对象。这就决定了教师自身的审美修养,课堂教学的言行,实际上也成了影响和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师应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美化课堂教学言行作为必备条件。
以教学语言为例,教师除坚持说普通话、遵守语言规范外,还应做到教学用语有严密的科学性、丰富的启发性,并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特别要体现数学语言的简炼和极富于逻辑性的特点。就教学的板书而言,教师在黑板上安排的每一个文字、图象,每一个算式或法则、定理、公式,在内容上应计划周密、目的明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高度的概括性,清楚地反映教学的全过程;在形式上应布局合理、书写工整、简洁明快,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这样,教学以自身的审美的修养影响学生,以美的教学言行感染学生,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收到“润物细无声”的以美育功效。
四、在教学活动和审美实践中,教给学生审美知识和方法
“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课堂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因此,教学过程中同样要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也包括审美方法。要从小学生的审美活动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生动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审美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发现和体会到数学美的重要特征(如,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奇异美、有序美等),例如,学习简便运算时既要掌握其算理和技巧,也要体会计算和思维过程的简单美;再如,教学梯形的概念时,要让学生体会其简洁美,“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概念中无一多余的字。再如,在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后,可以让学生分析整理已学过的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从而让学生体会几何知识中的特殊统一与一般的美。
五、积极开展各种数学活动
1.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美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因此,在学具的制作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渗透美育,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或操作来充分体验美。例如,让学生用纸板剪大小、形状不同的平面图形,再拼贴自己喜爱的图案,然后教师把学生拼贴的图案贴在黑板上,并运用形象的语言加以评述:“看!这是一棵美丽的塔松,那是一只笨拙、滑稽的鸭子,那是一座别致的小桥……”学生制作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教师的评述过程,则是引导学生鉴赏的过程。这样做,可使学生在和谐、优美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并得到美的陶冶。
2.借助趣味数学开拓美
数学中存在着大量有趣的材料,它们有的形式美观,有的引人深思,有的耐人寻味。这些材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又适合对学生进行美育。因此,教师要注意搜集这类材料作为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供学生计算、欣赏。
总之,只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美育的渗透,努力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定会提高,也一定会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钻研那些看起来枯燥无味而又高深莫测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美育教育 审美意识 审美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包含着美育的教育”,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对这句话我深有体会。美的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气质,高雅的情趣,而且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全面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此,我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把智育和美育结合起来,从小学数学教材本身出发,充分挖掘数学内容内在的美育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审美享受中掌握数学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谈谈做法。
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美育,是一种感性教育,它所要得到的,是一种使人格变高尚的内在情感,是从对美的事物感知而开始的。数学美不像艺术的美那样外显和鲜明,且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在教学时应该注意从数学知识中挖掘和捕捉美的实体,创设美的意境,引导学生审美感知,让他们耳闻目染,领略数学王国的万千美景。同时数学教师要率先做出美的示范,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走进教室,知识渊博,多才多艺,以美的仪表、美的教态、美的语言、美的板书等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心情愉快,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二、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教育因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数学教材中即使是枯燥的数字也蕴藏着丰富的美育教育因素,现行的数学教材正确处理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德育与智育、教与学、减轻负担与提高素质等方面的关系,把数学的抽象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的和谐美和概括美、猜想美、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美、开放灵活美等融入其中。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美育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例如在新编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中,以大量的彩图,使枯燥的数学变成直观、形象的实物,彩图的色彩明艳和谐,动物的神态活泼可爱,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各种景物优美怡人;各种事物清晰逼真。一幅幅插图多姿多彩,引人入胜,烘托渲染出浓浓的美的气氛,给学生极强的感染力。让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品味,切实得到美的享受,促进审美情趣的形成。
在数学教材中数学美到处可见,如阿拉伯数字符号,可以说是世人公认的最简洁的文字,用这种文字写出来的数和算式,全世界的儿童都认识;它具有对称与和谐的美,在小学数学中,对称与和谐的美比比皆是,简单的几何图形中的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都是具有对称美的直观而浅显的例子;它兼具深刻丰富的内在美。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是它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构成了数学深刻而丰富的内在美。数学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教师要深入挖掘,并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就会使数学教学活动同时成为一种数学审美活动,成为一种情感体验。通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感知数学的魅力,既能增强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美的教育
1.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美育教育
例如在数学课前导入中教师要巧妙地设计新课导入法,如:讲一个数学故事、笑话等,由此引出这节新课的内容。把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生动易懂,妙趣横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课堂气氛。又如: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简笔画进行教学,把生动的画面、文字集于一体,展现在大家面前,鲜明地呈现了审美对象,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进行审美体验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满足于美的感知和体验,还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合作的乐趣,这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的最好的美育教育。同时在做题过程中要求学生书写规范、条理,让学生增强感知美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师要精心组织好体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言行是让学生体验美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的模仿性较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富有严密而富有逻辑性。教师的板书要清晰、美观、布局合理、书写工整、简洁明快,给小学生以赏心悦目的美感。这样可以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美无处不在。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同时要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引导学生从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到审美创造,充分享受数学带来的美。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并在美的气氛中体验美的乐趣,享受美的快乐,使数学教育和美育教育得到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美育;实施策略
美是无处不在的。对小学生实施美育,并不仅仅是美术课的特长,在数学教学中也能够进行。数学这门学科,无论是在教学的内容上,还是在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上,都涵盖着大量的美育素材,换言之,数学教学的美育价值是非常高的。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但能够让学生有效地理解与体会数学中的美,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来讲,怎样更加有效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美育
数学这门学科是研究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很显然这门学科是非常抽象的,它既不具备美妙的旋律,又不具备缤纷的色彩,仅仅是将自然规律抽象为一些公式、法则和概念等,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借助多媒体实施教学,以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加形象和直观,变静为动,进而使单调、乏味的问题变得生动有趣,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美。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日益先进的今天,教师能够将一些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让静态的画面动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化。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如何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时候,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呈现两个三角形在平移、旋转之后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过程的色彩鲜艳,形象直观地演示了图形平移、旋转和剪拼的过程,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很好地呈现了数学知识的美。学生之间互相探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指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美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因此,教师在数学中,应当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以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美,并且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比如,教师在讲解完轴对称图形有关知识之后,为学生布置以下课外作业:让学生通过借助一张长方形的纸,设计出一幅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的图案。学生都非常积极,设计了很多张,一直到自己感觉满意。随后,在教学课堂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评比,以评选出最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并且要对相应的学生进行赞赏和肯定。教师通过这种形式,不但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轴对称图形,而且也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学生创造美和展现美的愿望。
三、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实施美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显得尤为关键。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显得比较幼稚,对新鲜的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理,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务必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以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更加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以使学生的学习得以升华,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的美。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美的素材是非常多的,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众所周知,数学知识的渊源来自于生活,倘若缺少了生活情境,数学教学就变得孤立和抽象,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参与表演,学生就能够自由地发挥,这有利于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在学生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就能充分地展现语言美、行为美以及数学知识的美。小学生的表现欲是非常强的,他们比较喜欢表演,通过表演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与销售人员,学生都非常强烈地要求进行表演。教师需要将学生进行分组,在每一个小组中都有一些价格不一样的商品,每一个学生手里的人民币面值也是不一样的,在活动进行之后,教室里面就好比是市场或者是商店一样,有叫卖声和吆喝声,有砍价的,这跟实际生活是非常相近的。通过这种形式,使得学生将学习与生活有效地统一起来,激发了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学生能够听得见、看得到。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感觉到了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他们对数学知识不再感觉到陌生,而是感觉到似曾相识,耐人寻味,也正是如此,才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美。
总而言之,数学这门学科不仅仅充满了真理,而且也具备至高无上的美。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掘教材中关于美的素材,有效地对学生实施美育,以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美的存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伙娣.润物细无声: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03).
[2]高少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9(08).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感化或者是感染学生的心灵,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为此,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美育;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尽管数学的美是真实的,可是这种形式的美是高级的,它是审美意识和理论思维相统一的产物。针对小学生来讲,因为他们的思维能力、知识、阅历与审美能力的限制,对数学的感受和体会还是比较肤浅的,因此小学生不能够轻易地感受到数学的美。结合数学教学中美育教育的心理机制进行研究,小学生对数学产生美感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为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可以仅仅找出简单演示数学美的例子,而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现状和实际生活情况,细致地为学生讲解,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为什么美,美在哪儿,从而感受到美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只有如此,才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一种审美眼光去体会数学的图形美、公式美和概念美,并能够在应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的过程中感受到奇异美、对称美和简洁美,且最终能够创造美。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指导学生感受美
数学这门学科以分析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为主,它的知识是非常抽象的,缺少缤纷的色彩和优美的旋律,仅仅是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抽象为一些公式、法则与概念,这就要求教师借助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性为动态性,进而使得单调的知识充满趣味性,指导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美。教师能够将教学知识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发挥多媒体教学课件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使得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和直观化、静态的画面动态化,从而渲染课堂教学的氛围。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时候,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将两个三角形旋转和平移之后,富有动感地组成了一个长方形或者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图形旋转、平移和组合的整个过程富有美感,美的教学情境得以创设,从而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而言,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教学艺术能力与审美修养,以设计出富有美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效地体会到数学的美,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陈海娜,颜滢洇.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教研室)
关键词:数学教学;美育;小学
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简洁性和统一性的特点,既没有高等数学学习的繁复,也没有过多逻辑思维的要求,小学生处在较早接触到数学学习的时期,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现数学之美,更要让学生在数学的审美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感悟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基于此,更应该把数学教学和美育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愉悦的审美中掌握数学知识。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
将美育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促进作用。教师要善于在数学知识中挖掘美育因素,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捕捉美的视点,让学生领略到数学中千变万化的美,最终使数学美育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部动力。
小学数学书本从数开始就存在着美。比如,自然数0、1、2、3……体现了一种有序、和谐的结构美。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并探索一些算式的规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体会到自然数0~9 的魅力所在。
9÷9=1
108÷9=12
1107÷9=123
11106÷9=1234
111105÷9=12345
1111104÷9=123456
11111103÷9=1234567
111111102÷9=12345678
1111111101÷9=123456789
这样的算式能够增强学生探索规律的信心和勇气,也会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直线表现刚劲,曲线表现轻快流畅,三角形稳重,圆形柔和、完美无缺。教师让学生掌握这些图形的特征时,更应让他们欣赏这些图形的美,学生在欣赏时会受到图形美的熏陶。
二、生活中感悟数学的美
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展现生活数学的美丽图景,带领学生进入“数”的海洋。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挖掘现有的生活素材,寻找数学与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将单调的知识生活化。比如,在“认识物体”的小结环节,笔者会请学生说这节课自己学会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广播机是长方体”“冰箱是长方体”“牙膏盒是长方体”等。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带到生活中去,一点都不陌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生活素材用作教学辅助工具,向学生揭示生活中所蕴涵的数学美。借助生活素材引а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逐渐形成数学美感。
三、启发思想,激发审美创造力
小学生正处在数学学习阶段的初期,对数学的学习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这个关键的学习阶段,教师必须着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雪莱曾经说过,“想象就是创造力。”[2]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增强审美体验。所以教师要选择在适当的课堂时间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展开审美创造。例如,在学习有关如何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12个面积为1平方米的小正方形,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利用这些小正方形进行拼接组合成长方形,比较哪个小组拼出的长方形最多。由于小学生还处在喜欢玩乐和亲身动手的年龄阶段,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肯定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加入的主动性。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可以让学生相互对比自己拼凑长方形的研究结果,训练动手动脑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小学生的创造型和主动参与性。在学生都完成这个任务以后,教师要让学生观察学生所拼凑的长方形形状有没有完全相同。于是学生在通过自我实践以后细心观察合作成果,进行对比发现原来拼凑的6个长方形由于部分形状相同,其实只能拼凑3个。就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后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巩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还通过思考和想象力的发挥,激发了审美的创造力。 课堂教学中善于创造美
四、课后作业中欣赏数学美
课后作业的布置,教师不仅应考虑巩固知识,还应考虑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育欣赏。例如,学习了组合图形以后,笔者会先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由组合图形拼成的风筝和七巧板图,从中感受组合图形的应用,并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设计由组合图形拼成的图。
小学人教版数学教材中安排了“你知道吗?”这样的小文章,提供了学生数学美育教学的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收集相关内容并相互交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美感,进而诱发其创造力。
总之,数学是一门蕴涵着美的科学,在数学教育中,教师要注意美育渗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提高学习及应用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 在音乐中欣赏美 2. 在环境中鉴赏美
3. 在教材中感悟美 4. 在情景中感受美
5. 在活动中体验美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美学教育;创新意识;正确的审美观;感悟美;赏析美;体验美;创造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何谓美育,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美学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教育活动。美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认为要很好的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完成素质教育中的教学任务,必须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美育因素,激发学生对英语课的强烈兴趣;因此,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地、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特别要抓住主阵地――优化课堂结构,渗透美育。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立校、以美育人、以美立德、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所以美育也是小学生最易于和乐于接受的教育。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美育?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从而感受美,欣赏美,让学生始终对英语保持浓厚的兴趣。下面我就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美育内容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在音乐中欣赏美
音乐是最能直接感动人的艺术。音乐活动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陶冶儿童的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就应该把音乐引入课堂。与音乐课堂教学相比较,可以发现这两门学科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如:听音、模仿、歌曲训练等。可见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上它们也必然有很多的共同之处。教授根据课文内容重点编写的歌曲、韵文、小诗时、让学生边唱边跳,或边说边动,在优美的韵律中,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课堂教学内容也因此较易为学生所掌握。比如教学英语数字时,可以借助“Ten Little Indians”来帮助他们掌握。另外还借用一些熟悉的曲调(如“Two Tigers”等)让学生自编歌曲。伴着悦耳的音乐节奏吟诵感受音乐美,领悟语言的艺术特色,培养一定的欣赏能力。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旋律优美、内容健康的英文歌曲,在音乐美的熏陶中复习掌握新知识。
2. 在环境中鉴赏美
一个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环境能让学生愉快地享受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一直认为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室里有一块英语学习园地,让自己的园地变成美丽的“大花园”,用一些非常漂亮的图画配上简单易懂的英文说明来装饰布置,让学生有意无意地看或者读,在美丽的图片的吸引下把英语单词和图画结合起来记忆,这样不仅记忆的效果会比较好,而且也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比如,在教pretty时,我特意用几盆可爱的鲜花布置了教室,还从家里拿来了一把小巧玲珑的伞,一些可爱的动物玩具,美丽的物品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我就趁势问学生:Is it pretty?这样结合实物学单词效果是相当好的。再如,我在教授picture时,把很多美丽的照片贴在教室四周,学生兴致很高,于是抓住机会,问What's this ? It's a picture .然后师生问答,他们很快就掌握了这个单词,还美美地饱了一次眼福,这样的学习学生怎能不喜欢呢?另外,我也会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美术作品,再配上合理的英文说明在教室进行展示,换一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这样,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富有情趣的氛围下去感受、去表达 ,使教学增添了活力,从而变得丰富多彩。
3. 在教材中感悟美
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这美丽远远抵挡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知道了深受欧美人喜爱的hot dog, hamburger, salad, 学会了去McDonald's吃快餐可以礼貌地说“May I have…?” 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 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 OK.” 进别人房间要说“ May I come in ?”初次见面,要说 Nice to meet you. How do you do !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礼貌礼仪教育在英语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礼仪修养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英国和中国文化虽然相却甚远,但也都是礼仪之邦。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貌礼仪和言谈举止也是我们英语教师的一大任务。
4. 在情景中感受美
利用投影、截取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育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英语知识,这种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在教学中,通过色彩、背景、音响效果等,通过学生的表演,真实地表现人物活动场景。表演者和观赏者都是审美的主体,都能从中感受和鉴赏美,学会创造美。教学中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充分利用教具、体态语、动画等,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形象、富有感染的境界中去,让学生直观感受美。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中美和趣味性的因素,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使美育融于英语知识学习之中。比如每个模块Chant 或Sing,虽然它的趣味性、情景性比较强,但仅靠老师的语言描述仍是不够的,于是我就利用动画画面,录音带的音响效果等来增强学生的形象感受。让学生在原故事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创设不同的情景,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将其表演出来,这样,他们不仅锻炼了自己听说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
5. 在活动中体验美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各种活动能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教师在课堂里可引导学生动手创作,把单调的语言个体转化为具有生动形象的艺术个体,边听边做,边说边做,在发展听力、训练口语、培养创造性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比如在学水果、动物等名称时,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或边听边画;在学时间的表达时、让学生做一只钟的模型,边拔动时针分针边练习句型;在学习家庭成员名称时,让学生做一做指偶,互相玩一玩,猜一猜……在这些活动中,会画会做的小朋友总是特别受到大家的注目,而其他孩子们从他们那儿既能学到如何用英语自由表达,又能欣赏优美的艺术品,得到了美的熏陶,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也正蕴含于这一次次的教学活动中。
一、激发小学生对美术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也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力,更是推动人们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动力。小学生在小学美术这一学科时也不例外,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师要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
1.要打造一个有艺术氛围的课堂。我认为在美术课堂中,艺术氛围的营造对小学生兴趣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总是讲一些理论上的东西,要让小学生动手操作,拿起笔,认识自我,展现自我,如果小学美术教师只是一味地讲,小学美术这一学科就跟其他理论课没什么区别。如果让小学生拿起笔,画一画,亲自感受美术这一学科,就会给小学生带来新鲜感、神秘感,对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有非常大的帮助。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比如:可以组织一些比赛活动,让小学生兴致勃勃地挥笔作画,当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大家面前时,这无疑是对小学生的一种莫大的鼓励,一方面给小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营造艺术氛围,激发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要建立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小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小学美术教师要与小学生平等、和谐地相处,营造自由的、民主的、尊重的、信任的、理解的、宽容的环境,只有这样,教师与小学生互相尊重、互相需要、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和宽容,融洽相处,小学生才能形成自主的、自觉的学习意识,小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不受任何束缚的发展,才能得到感化、激励和鼓舞。
3.要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活跃课堂氛围,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多和小学生互动,多联系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这样小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小学美术教师还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小学生充分的自由,给予小学生自由发言的权利,让小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用顾忌课堂纪律和教师的威严而不敢说话。小学美术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小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要打造轻松的课堂,不让课堂的制度制约小学生的思维,多鼓励小学生多思考、多发言、多质疑。小学美术教师要给予小学生充分的肯定,对于小学生的发言和看法,要以鼓励为主,如果发现错误,千万不能轻易否定,要巧妙引导,这样既纠正小学生的错误,又不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习,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小学美术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小学生。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爱好,用一种开放的心态,营造开放的情趣。小学美术教师还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调动小学生学习小学美术这一学科的热情,激活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小学美术教师要关心小学生,善于发现小学生的闪光点,宽容小学生的缺点,善于发现小学生细微的进步,这样就会使小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更浓厚。
二、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
小学生在学习小学美术这一学科时,由于刚刚接触这一学科,只是对这一学科充满了好奇感和新鲜感,这就需要小学美术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1.小学美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小学生的观察力越强,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就越强。美术教师必须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美术教师可以多引导小学生有目的地观察,鼓励小学生直接感受客观事物,减少盲目性。也可以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塑造美的楷模
1.营造语言美的氛围
语言学习对开发小学生潜能、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用英语表达思想总带着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因素,教师要以美的语言作为美的品德的载体,深入学生幼小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感人之心,莫先乎情”。每一节课教师都要以饱满的精神,亲切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以“师情”动“生情”,以“师情”激“生情”,师生的情感融洽地交织在一起,投入学习。教师的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同时,相应的“体态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课堂上,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洋”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对着这新奇的语腔语调,促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模仿起来,这为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渐渐远离“哑巴英语”。
2.树立美的形象
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庄重美好的形象、恰到好处的手势、行为都能很好地把语言信息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让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取知识,这必将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生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责。教师教态要自然得体,亲切热情、和蔼可亲。通过自身的仪容、风度、目光、神情、举止的美,感染学生,这样既可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又为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美的氛围,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上课时英语老师应该是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并亲切地向学生问候:“Hello!Boys and girls. Nice to meet you.”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可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说:“Well done ! Great!”然后点头致谢:“Thank you very much.”反之,则摇摇头然后弯曲着右臂握住拳头鼓励学生:“Come on!”
二、体现美的成果
1.寓“境”于英语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美的鉴赏
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教具,创设美观的教学环境,营造愉快的英语学习气氛,形成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我还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非常漂亮的图画配上简单易懂的英文说明来装饰教室,让学生无时不在欣赏着英语的“美”。在美丽的图片的吸引下把英语单词和图画结合起来记忆,这样不仅加强了对单词的记忆,而且也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
2.融“德”于教材中,让学生感悟美
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宛如一幅幅连绵不断的美丽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这美丽远远抵挡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知道了欧美人的风俗习惯、节日。在外国人隆重的圣诞节里,同学们不忘互相说“Merry Christmas!”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 OK.”上课迟到要说“I am sorry.I am late.May I come in?”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学生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英语课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培养良好的礼仪和言谈举止是英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
3.创设情景感受美的所在
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育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在教学中,通过色彩、背景、音响效果等,通过学生的表演,真实地表现人物活动场景。表演者和观赏者都是审美的主体,都能从中感受和鉴赏美,学会创造美。教学中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充分利用教具、体态语、动画等,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形象、富有感染的情境界中去,让学生直观感受美。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中美和趣味性的因素,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使美育融于英语知识学习之中。比如教学食物单词时,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模仿带表情说句子:“I am hungry.”(可作饥饿状),教学动物单词时,叫学生模仿动物的典型动作以及它们的叫声,各种各样的动作与叫声使同学们都捧腹大笑。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既符合孩子们乐于模仿与好玩的天性,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还调节了学习气氛,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德育在一个人成长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仅可以教给学生如何做人,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品德,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平台就是语文的教学。因此,深入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德育的渗透变得至关重要。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德育渗透的理解误区
1.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语文的德育教学一般应用灌输式的传授方法,将重心过多地放在了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德育知识,而忽视了德育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及引起的情感的变化,使得许多学生难以真正地接受德育的渗透。
2.将美育与德育混为一谈。随着社会各界对审美的重视程度的提高,美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将美育与德育混为一谈,区分不开,有时甚至把对审美的训练视为德育的目标。这主要是由于这些教师观念转变地不彻底,他们认为对小学生进行人生观、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们将关注点放在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上。
3.重智育,轻德育。在语文这门学科中,由传统的重视德育渗透,重视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转变成为单纯的知识传授,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为主要目标,这不仅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
1.教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进行德育的渗透。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教师在该阶段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价值观,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到学生,将自身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2.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小学语文教学中也逐渐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不仅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为学生创设了各种情境,提高了教学效率,常用的几种多媒体技术包括放映录像、使用课件、播放录音等等。
3.活用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德育作用。小学语文中的教材,一方面是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依据进行编制的,另一方面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渗透、情感的感染为目标编制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文本,将文章的思想传递给学生,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