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0:00: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资源论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5号令)实施以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水资源,保证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规范取水许可审批提供了技术依据。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编制质量不高、审查把关不严、监督管理薄弱等问题。为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报告书编制质量,促进水资源论证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入贯彻落实《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水资源论证制度建设
1、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法》,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布局的水资源论证,全面推进和深化水资源论证工作。
2、加大对区域和流域水资源、水生态影响较大的水利、水电、煤炭等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力度,促进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工业园区”、“生态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各类“开发区”的规划、建设的水资源论证,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并与当地的水资源条件相适应。
3、贯彻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0号),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及水资源论证审批制度。对未进行水资源论证及未办理取水许可申请、审批手续的已建、在建项目进行认真清理,限期补办;逾期未办理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要坚决制止因无序开发而造成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和生态环境进一步破坏现象的发生,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科学论证,严格审查,全面提高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质量
1、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322-*)(以下简称《导则》)的有关规定,区别建设项目的不同类型、规模,结合区域水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要求,突出水资源论证工作重点。要坚持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考虑已建、在建及拟建建设项目的综合影响;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考虑建设项目取水、用水以及取退水影响的分析。要避免出现重视取水、忽视退水,重视用水、忽视节水,重视区域配置、忽视流域配置,重视经济用水、忽视生态用水等现象。
2、严格按照水资源论证审查的有关规定受理、审查报告书,同时要结合建设项目的类别、性质等,组织相关部门、行业的专家及相关流域机构或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取退水口所在地地级或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参加审查,进行现场查勘,并填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专家评审表(试行)》(见附件)。
3、鼓励水资源论证资质单位(以下简称资质单位)之间开展横向合作,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联合编制报告书。同时可结合自身技术特点,聘请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但所占比例不应超过总编制人员的三分之一。
三、加强领导,深化管理,促进水资源论证工作水平的稳步提高
1、各有关单位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明确责任,认真组织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开展;要加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总结经验、结合实际,勇于创新,逐步建立适合本地区、本流域特点的水资源论证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标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水资源论证工作。
2、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各流域机构要结合《导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专家评审表(试行)》,对水资源论证资质单位、评审专家及审查机关实施监督管理。我部委托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对区域内的水资源论证甲级资质单位(包括国务院各部委(局、总公司)直属单位中的资质单位)、评审专家实行监督管理。其中,流域机构直属单位中的评审专家、资质单位,由流域机构负责实施监督管理。
此外,我部每年不定期对资质单位编制的论证报告书进行抽查。被抽查到的资质单位应在指定的时间内,携带被抽查到的报告书及相关材料到我部接受专家评议。经检查及专家评议,发现资质单位在水资源论证活动中有严重违规行为,或报告书质量确属不合格的,对该资质单位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或一年内连续通报两次的将由原发证机关降低其资质等级或吊销其资质。
3、各资质单位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制度,严格按照市场准入原则开展水资源论证业务工作,杜绝出借、转包或变相转包资质证书。对于出借、转包、变相转包或纵容、包容下属单位(不包括内设机构)以资质单位的名义承揽水资源论证业务、独立承担水资源论证工作的资质单位,我部将按规定吊销该资质单位的资质证书。但资质单位的下属单位,可在具体的水资源论证项目中承担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或选派人员参与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参加人员总数不得超过总编制人员的三分之一)。资质单位在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时,应在报告书上注明编制人员的培训证书编号。
关键词:水资源论证 高效利用 合理开发 有效保护 统一调度
1 目前水资源状况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支撑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制约因素。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3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世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也不均匀,与人口、土地及矿产等资源组合极不协调。
2 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必要性
水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战略性基础资源,它在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对于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实施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可行性
3.1 取水许可制度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水法对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作出明确规定;相关研究为水资源论证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奠定了丰富的实践基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它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是政府依法调控全社会水资源需求的基本措施。
3.2 水资源论证相关理论、方法的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表现在:对问题的描述由单目标发展为多目标,对新的优化算法、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控制理论、计算机数字化管理、大系统优化理论的应用。配置方法和技术从前大多是单一的数学规划模型,如今也转化成为向量优化理论、数学规划与模拟技术等几种方法的组合。配置内容也开始考虑雨洪资源的利用,从地表水的分配调度发展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从单纯的水量分配逐步发展到水量、水质的统一调配。配置目标从单方面追求经济效益发展到追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水资源配置指导思想目前主要是“遵循科学发展观”,它相对于从前的“面向可持续发展”、“基于宏观经济”、“以供定需”、 “以需定供”有了全面、科学的进步。它标志着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努力,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从无到有、逐步直向成熟。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提出论证的阶段不一致,导致论证内容的深度不一致
水利部和国家发改委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只规定了要在上报项目可行性报告前进行水资源论证,没有明确项目必须达到何种深度才可以进行水资源论证,所以,不少项目业主在项目预可行性研究阶段或仅有地方发改委同意建设项目的文件时,就开始进行水资源论证。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论证工作,缺乏基本资料,论证的工作量相当大,论证的深度往往不够,很难达到论证的效果。
4.2 取用水合理性难于把握
由于对相关行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不了解,因此目前论证工作也仅能凭借建设项目的可研报告,对能分析的厂区生活用水、绿化、道路喷洒等杂用水进行合理性分析,尽管分析的很细,但由于这部分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很小,因此左右不了全厂的总用水量指标,而对于用水量占绝对比例的生产用水只能从全厂生产总用水量与行业定额进行简单比较,对于评价各环节、各流程的生产用水的高低则束手无策。同时用水指标的先进性也难以界定。对于有行业用水定额的工业项目,还能够分析其用水指标,而对于一些没有行业用水定额,尤其是特殊工业和新兴工业项目有用水指标难以界定。而且对同行业国内外的先进用水水平所知甚少,因此给项目用水指标先进性的判断带来困难。
4.3 一些结论过满,没有留有余地
相当多的论证报告书给项目或项目业主提的建议较少,仅仅为了项目能够立项,对于项目的科学实施、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作用不大,实质性建议较少,缺乏实际的指导作用。目前一些项目论证工作深度不够,论据不充分,在描述词语的选择上,有时过于绝对,没有留有余地,如常用“影响很小”“基本没有影响”“没有影响”等词语的使用,不利于论证报告的实施。
4.4 忽视生态环境用水量
工程要求在取水水资源论证中留出一定的河道生态环境用水量,河道生态环境用水量是关系到水环境的很敏感、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要提出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
4.5 项目业主和论证单位对论证工作的认识有待深化
目前许多的项目业主对论证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良的思想,对于论证单位和论证专业技术人员得到论证合同后,为公共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服务的意识还不明确。作为论证单位和论证专业技术人员,理应为公共资源――水的高效利用、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负责,应该站在国家公共利益的立场上,树立全局意识。
另一方面业主还要改善自己的观念,为了使论证工作达到有效的深度,要保证给论证单位论证和编写报告书有足够的时间,不能为了尽快完成,而忽视它的质量,或者认为论证仅仅是立项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不重视它的作用。
5 几点建议
5.1 保证论证内容都能够达到必要的深度,明确论证的阶段或前提条件
最好在项目初步设计以后或环境影响评价以后进行水资源论证,论证内容与环境评价各有侧重,这样做基本资料的结果会比较齐全,论证内容深度能够一致。特别强调以下几条论证的前提条件:①附近用水户或利益相关者的意见等。否则,不予论证;②水生生物现状及影响分析,③污水退水影响要有一定深度的分析(包括温排水计算或试验),④客观全面的河势分析,⑤确定的厂址及取排水口位置,⑥确定的项目用水量和用水工艺流程。如果做不到,则至少要按照报告书的全部内容进行论证,
5.2 确定三层次评价区间或范围
建议设定三个层次评价区间或范围,分别称作水文评价、取水评价和排水评价范围。应该根据论证内容的要求制定统一的评价范围,设立水文评价区间、水资源开发利用状态评价区间和建设项目与其他用户相互影响区间。
5.3 对项目及报告书应逐步建立起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评判建设项目用水排水合理性和论证报告书是否合格,应该逐步建立起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或像环境评价那样,根据各环节的论证要点,建立表格化的打分检查表,优良率达到一定要求,论证报告书才能通过。这样可以将目前“咨询性”的评审会,逐步变成项目立项能否成立或过关的评审会。
关键词:水资源;论证;必要性;合理性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石油大规模的开采,地质日贮量日益减少,石油采取率降低,直接影响了石油产量。为了提高石油采取率,提高单井产能,增加投资回报,油井注水开发是实现油田科学,合理,高效开发的有效手段,对油层进行注水可以补充提高地层能量,增加油井产量,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支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项目建设用水的合理性
该区所在区域内广泛分布着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下白垩系洛河组潜水及承压水含水岩层,吴起县地下水总储存量较大,地下水利用率低,可开采空间较大,同时区域内其他用户较少,属于零星取水。因此,该站的取水不会对区域水资源状况和其他用水户用水构成太大影响。
3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1)该厂区注水站的地下水取水井所取的地下水来自白垩系下统华池组,洛河组裂隙孔含水层。经分析计算,当取水井水位降深80.5~85m时,取水井涌水量403.32~427.33m3/d,且降深不大于含水层的2/3。计算区域不同的保证率下的补给量,枯水年95%的降水入渗补给量29503.25m3/d,合计总补给量为59853.99m3/d,项目区已开采量32712.33m3/d,计划开采量4650m3/d,开采量是有保证的。(2)论证区地下水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848-93),采用单项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分别进行评价。经分析,在25眼井中符合IV类水质的井点有7个,占监测井总数的28%:符合V类水质的井点有18个,占监测经总数的72%。综合评价属较差水质的井点有12个,占监测井总数的48%,属极差水质的井点有13个,占监测井总数的52%。可知,论证区地下水水质较差,需经水质处理后方可使用。(3)取水井周围无大的取水工程,仅有少量开采量较小的民井,现有民井均位于取水井的影响半径(1000m)之外:取水井所取的地下水均来自地下水水量比较丰富的白垩系裂隙孔隙含水层,因此,取水口设置是合理的。
4退水情况及水资源保护措施
根据该厂区注水站各类排水的性质,按照清污分流的原则,可将场站的退水排水系统划分为生产污水排水系统,生活污水排水系统,消防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等。注水场站内的生活污水经脱油,降温或化粪池预处理后经排水管道排入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采用分质分类处理的方法对场站内的各类污水进行处理,即采用SBR法生化处理工艺对经过预处理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采用生物脱氧工艺对生产废水,消防污水等含油污水,场站初期雨水进行处理。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必须满足《污水回注指标控制标准》的水质控制标准。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注水站的各类污废水经污水处理站按照《污水回注指标控制标准》进行分质分类处理并达标后,经污水回注站全部注入地下含油层,实现了场站污废水的“零”排放。场站的后期雨水采用自然散流与明沟相结合的排水方式,排放至场站外,用作环境生用水。从保护水资源和节水的角度出发,项目在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应从多方面采取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其中,工程措施包括加快节水措施建设,加大企业节水减污力度,建立场站及周边水环境监测系统,加强场站及周边肚脐眼生态环境建设等:非工程措施包括严格执行取水许可管理,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水务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盒节水宣传力度等。
5取水方案
本论证认为,业主提出的以白垩系下统华池组,洛河组裂隙孔隙含水层的地下水作为吴起采油厂注水站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供水水源是可行的。在充分考虑各场站用水单元节水潜力的基础上,规划水平年地下水新鲜水合理取水量为4299.0m3/d,按年运行365d计算,全年地下水新鲜水用水量为156.91万m3。
6退水方案
关 键 词: 水利水电项目;水资源论证;技术问题
1 问题的提出
为了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取水高开采、用水高消耗、排水高污染造成的开发过度、河流干枯、灾害频发、生态失衡等问题,2002年5月,国家出台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实施水资源论证制度。这是以水资源为基础,指导建设项目合理布局,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为科学审批取水许可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云南省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已有三年多了,经过省水利厅组织专家评审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共138项,其中40%为水利,60%为水电。笔者作为水利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评审专家”,参加了13个水利水电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评审。回顾三年来云南省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以下简称论证)工作,总体感到进步较快,大多数有资质承担论证任务的单位都能按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Z322-2005)的要求,认真开展论证工作。但是,也不难发现对一些主要技术问题的认识还不一致,工作的深度参差不齐,在这里对评审工作中碰到的主要技术问题,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
2 论证范围的选取和工作等级确定
云南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绝大多数是以地表水为取水水源。在论证工作中,合理地确定论证工作范围和等级是保证论证成果质量、工作深度和费用协调一致的重要因素。范围过大,工作量大,浪费严重;范围过小,不能满足工作深度要求。
2.1 论证范围的选取
对地表水而言,一般应从3个方面考虑论证范围:①水文评价区间。对建设项目取水,从水文资料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分析的角度,考虑流域水文控制站所涉及的范围。②取水用水评价区间。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或流域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供需平衡、累积影响所含盖的范围。③退水评价区间。对建设项目退水口所在水域,以水功能区为分析单元,论证对周边水功能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上述3个方面考虑的范围可交叉、重叠,并在论证范围图中示意清楚。此外,还要考虑水量平衡计算条件及与现有的规划成果、资料协调一致等因素,使论证工作能顺利开展,论证质量得到保证。
2.2 工作等级的确定
水资源论证主要从取水、用水、退水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对建设项目取用水的全过程进行分析论证,有别于区域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水文专题分析。工作等级的确定主要从建设项目的取水规模、用途、当地的
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程度、取退水影响的程度与范围、水功能区管理要求等分类指标的最高级别确定。
3 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3.1 取用水合理性分析的基础
在确定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范围内,在流域或区域水资源调查评价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和收集的资料,简要分析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在水功能区划成果的基础上,调查分析入河污染物的现状及水资源质量情况;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调研资料,分析水源工程的设计供水能力和现状供水能力,查清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等各行业用水现状、人均水资源量、平均耕地水资源量,农业有效灌溉程度、有效灌溉面积,现状可供水量占总需水量及规划水平年需水量的比例等进行供需平衡和现状开发利用程度分析;结合流域综合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评价区域用水水平,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开发利用潜力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阐明取用水的必要性、迫切性。
3.2 取水的重要依据
在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基础上,建设项目取水应从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专项规划、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水资源配置方案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总体思路分析取水的合理性。取水应符合水资源规划、配置和管理要求,并与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程度、区域的用水水平等相适应。满足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量,在通航河道上满足最小通航水深。
3.3 用水合理性分析的重要内容
根据建设项目的取水方案和用水工艺,进行各行业用水指标、用水定额的拟定,并与国内同行业先进指标、区域用水指标、用水定额相比较,分析建设项目的用水合理性,并通过水量平衡计算,分析是否缓解当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符合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如2003年水利部水规总院对云南省第一个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云南省德宏州陇川麻栗坝大(二)型水库用水合理性评价为:报告提出的陇川县2015设计水平年农业灌溉、工业及城乡生活用水定额、灌区需水量预测和供需平衡分析成果基本合理。经分析,麻栗坝灌区当地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7.31亿m3,水利设施多年平均可供水量0.67亿m3(未考虑麻栗坝水库),设计枯水年份需麻栗坝水库供水1.49亿m3.修建麻栗坝水库工程后,可对水资源进行调节和优化配置,有利于缓解陇川坝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符合陇川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南宛河流域规划》的要求。通过径流调节计算分析,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1.42亿m3,灌溉供水保证率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4 取水水源论证
4.1 取水水源论证的重要环节
建设项目取水首先要分析来水量是否满足要求。根据建设项目所在流域的水文控制站、邻域参证站的实测降水径流资料,分析论证所采用径流资料系列的代表性、可靠性。通过径流特性、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分析及径流还原和插补延长,一般可把径流资料还原到天然状况,或统一到现状下垫面条件下,使其具有一致性。
依据建设项目对取水设计保证率要求,选择取样时段和方法,一般按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分布,适线法确定不同水平年来水量。经验频率按数学期望公式计算,适线时,在照顾大部分点据的基础上,应侧重考虑平水年、枯水年的点群趋势。当建设项目所在流域、区域无实测水文资料时,可依据已有的水资源调查评价与规划成果、流域水文模型、径流系数、地区综合公式、等值线图等计算来水量。
对水资源紧缺地区,应在现状水平年来水量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论证范围来水区域规划水平年用水量的情况计算来水量。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有资料条件的或是无资料条件下的来水量分析计算,都应对径流成果进行合理性检查,即径流分析计算成果应与上下游、干支流和邻近流域的计算成果比较,符合其降水径流特性与自然规律。
4.2 应体现宏观规划与微观项目建设的结合
可供水量是指在某一水平年需水要求和指定供水保证率的条件下,现有和规划的水工程设施可能为用户提供的水量,是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也是取水许可审批的重要依据。
规划水平年的确定,除考虑建设项目的实施计划外,还要结合考虑宏观规划,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流域或区域水资源规划等的水平年,以便资料成果的协调一致。
根据论证范围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用水定额和规划用水量,结合现状用水量分析调查进行不同水平年的需水量预测; 以需水预测和供水工程规划为基础,结合工程的设计供水能力,不同水平年和不同保证率的来水与用水过程,通过水量调节计算可供水量。可供水量的计算原则是,需考虑河道生态用水,有航运要求的航运用水,以及其它用户用水,在此基础上计算工程的可供水量。计算中应充分考虑现有工程和规划拟建工程条件,对不同工程条件和需水水平进行多方案调节计算;对于具有多年调节功能的蓄水工程,应进行多年调节计算;对于保证率要求较高的建设项目,应对连续枯水年进行调节计算。
4.3 综合分析取水水源的可靠性
根据分析调节计算得到的建设项目所在区域不同水平年的可供水量,对各种影响可供水量的因素进行风险分析,主要分析规划水平年取水水源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来水水量与水质的变化,可供水量的减少对供水要求产生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水质产生的影响,是否满足用水水质的要求。定量给出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可供水量的可靠程度,以保证供水安全、可靠。
5 取退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
5.1 地表取水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地表取水影响,重点是分析取水对论证范围内水量时空分布与水文情势的影响。根据建设项目取水量占论证范围内现状和规划用水量的比例,特别是枯水期和枯水流量的取水比值,定量分析取水前后水功能区控制断面相应时段径流量的变化和影响;当取水量占取水水源可供水量比例较大时,必须定量分析取水对河流生态基流量的影响;对引水、蓄水工程,由于水域流态改变,必须分析对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对农业蓄水灌溉工程而言,重点是对回归水量的分析,定量分析净耗水量,在枯水期对河道产生的影响及对水功能和纳污能力的影响,提出满足下游生态保护的最小流量和其它生态保护措施。
当取水可能对敏感生态水域和重要水功能区的水资源条件构成明显影响时,要针对取水引起水位降低、水量减少、流速变化、水质下降、水温改变等水资源特性改变的情况,对可能进一步产生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保护性生物群落栖息地、繁殖场和迁徙通道的影响等问题进行重点分析,预测取水对水域生态系统、生态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2 退水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退水影响分析必须遵循论证范围内水功能区管理的规定,满足水功能保护的要求。对水利工程而言,主要根据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要求,分析工程建成、灌区开发后,退水污染物对水域纳污总量及水资源保护
规划目标的影响,是否符合水功能区划要求;要结合工程调度运行方式,分析下泄水量、水温的沿程变化及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及低温水下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要针对退水特性和退水水域环境特点,特别是周边水功能区集中城市生活饮水水源或第三者取用水的安全,分析其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和自净转化能力,论证可能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在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基础上,综合分析入河排污口位置选取及所确定排放方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针对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减轻和消除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使其符合水功能区管理和保护要求。
6 存在问题及建议
(1)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或各级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指导价格,竞相压价会导致论证工作无法保证成果质量和论证工作所应持的公正立场。
(2)对于南方地区河道内生态基流量的确定,与执行水利水电工程动能设计规范有冲突之处,即在水电站设计保证率90%以上时河道水量都变成生态基流量不能开发利用,规范所定设计保证率没有实际意义。
(3)水资源论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论证范围内水资源利用配置方案,需要协调处理好各有关用水户之间的合法利益,更要站在水资源管理代言人的立场上,保证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即水资源论证工作的社会责任重大,但还不被广大群众所重视,导致论证工作中对相关受影响方利益考虑欠周全,遗留下一些问题,增加今后的处理难度。
(4)2002年省政府批准执行的《云南省水功能区划》中,对一些水能资源丰富的峡谷地区所划定的水功能区和保护目标,与近几年来云南加快发展中小水电的战略有不协调之处,有必要根据目前全省的水利水电建设局面,对该水功能区划作相应的调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水资源论证;水资源优化配置;可持续发展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是应取水许可审批的实际要求而建立,其设立的宗旨是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天津市水利局自2002年5月1日开始贯彻落实水资源论证制度,积极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已经先后对宝坻京津新城水厂、陈塘庄电厂、北疆电厂、雀巢矿泉水公司、中心渔港等多项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报告进行了全面技术审查。天津市各级水务部门严把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关,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积极组织、监督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规范论证审查程序,论证工作逐步迈入正轨,取得了显着成效。本文从天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着手,对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意义、内容以及如何做好认证工作展开探讨。
一、天津市水资源概况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 属于暖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流经本市行洪河道19条,排沥河道79条,天津市境内河流分属海河流域的北三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海河干流水系、黑龙港运东水系和漳卫南运河水系,天津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74.9毫米,且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匀,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6.5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0.65亿立方米,占64.4%;地下水资源量5.9亿立方米,占35.6%,受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文地质条件差异以及开采布局等因素原因影响,天津市中南部地区的深层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形成局部地面沉降漏斗。
二、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必要性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天津市是中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历史上天津是一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有着水陆通达、工商兴旺的历史。解放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用水量剧增、上游开发利用程度增加以及大量拦蓄工程的建设,使天津的水资源呈现逐年急剧的下降趋势,供水保证率低的问题日渐突出。目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60立方米,加上外调水量人均也仅有37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少的省市,远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占有量1 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引滦入津工程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天津市城市用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建设项目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给环境和社会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例如,开发建设水利工程改变原有的水文情势,对上下游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及过量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造成的地面沉降、地下水位降低、海水倒灌等。目前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性、不合理性,造成投资效益差、水资源利用率低以及水质恶化等问题。 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存在问题。建设项目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水资源配置格局不合理,工程取水利用率低,影响工程效益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2)建设项目取用地表水使生态环境恶化,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到位,出现断流或间歇性断流等对原有生态环境不利的影响。如水利工程的建设,将对所在流域的水资源起到拦蓄作用,改变原有的水文径流情势,工程下游出现的断流或间歇性断流。(3)建设项目开发利用地表水,造成对周边地区其他用水户取水权益的影响。例如建设工程取水后,所在河段周边地区的水资源量减少,使河段内原有其他取水户的用水要求得不到满足等情况,特别在干旱年份,将会引发水事纠纷。(4)对地下水资源分布状况不了解。某些建设项目在开采地下水时,没有开展水源论证,不了解取水点地下水资源的水量、水质情况,出现开采量达不到用水要求和开采规模不合理等情况,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或工程效益较差。(5)部分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和地面沉降问题;并且影响周边地区其他用水户的取水权益。
三、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意义
由于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如何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促进天津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全面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为建设项目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根据新《水法》,建设项目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遵循合理开发、节约使用、有效保护的原则;符合江河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水资源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水资源论证工作通过实地勘测,依据实测系列资料,并根据相关规划,进行科学分析,综合论证建设项目取用水资源的情况及合理性,同时进行退(排)水情况及其对水环境影响分析等。全面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能有效保证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促进建设项目节约用水、节能减排,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以及尽早排除水事纠纷的隐患、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四、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内容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所在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取水水源论证、用水合理性论证、退(排)水情况及其对水环境影响分析、对其他用水户权益的影响分析等。由于不同的建设项目规模不等,取水水源类型不同,水资源论证的具体内容也有区别,在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时候,应根据项目及取水水源类型,选择相应的内容开展论证工作。按照取水水源类型的不同,分为地表水源论证和地下水源论证两种:
对于一般的地表水资源论证,其重点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建设项目对用水保证率、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要求。(2)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要依据较长的水文资料系列,分析不同保证率来水量、可供水量及取水可靠程度;分析不同时段取水对周边水资源状况及其他取水户的影响。(3)用水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进行水量平衡分析,计算工程对水资源的利用率是否合理。(4)水质评价分析。对照建设项目对水质的要求,进行水质评价,并对建设项目取水后对所在流域(或区域)水质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对于取用地下水的建设项目应遵循合理、高效、可持续发展利用原则,地下水资源论证包括水质分析、水量计算、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及其他相应技术措施的分析计算工作,具体内容(1)根据取水项目对水质(包括水温)的要求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2)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特征、边界条件以及补给排泄状况)、开采要求(工业供水、农田灌溉供水、生活供水等所要求的年内或多年的开采量)从长期运用的角度进行地下水资源数量的分析计算(或地下水文水利计算)。(3)分析论证在长期开发利用地下水后是否会引起水质恶化、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4)分析是否需要采用人工补给地下水源以及相应的技术措施。(5)根据技术经济条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选择最优开采方案。
五、如何做好水资源论证工作
1.加强宣传力度。一是面向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提高对水资源论证工作的认识和支持,树立建设项目申请取水许可应先进行水资源论证的意识。二是增强全社会宣传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改善水资源论证的软环境,是全面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基础。 加强自身技术力量,提高水资源论证成果质量。目前,水资源论证工作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编制单位不断进行完善,通过培训和业务交流逐步加强水资源论证工作方面的技术力量,使水资源论证成果更具实用性和科学性。 重视野外调查、实地勘测工作。编制单位要充分收集资料,开展野外调查、实地勘测工作,为内业分析计算打下良好基础;从技术角度,水源论证工作是建设项目是可研性设计的前提,是取水许可预申请的法定文本。因而,水源论证工作者应以科学严谨、公正客观的态度完成建设项目业主的委托,为水政执法把好技术关。
关键词:煤油气化工项目 水资源论证 存在问题
1. 项目概况
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富县境内,厂址选在富县县城以南12km的富城镇洛阳村,富县位于延安市南部,距延安市区70km。
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以油田伴生气、煤为原料,生产精甲醇产品,主要有180 万t/a甲醇、60 万t/aMTO 、40万t/a轻油加工、45 万t/a聚乙烯、25 万t/a聚丙烯、20 万t/a丁辛醇、6 万t/a乙丙橡胶。工艺装置用地面积为38.9hm2。
项目规划总用水量2630 m3/h,年平均利用小时8000小时,年总需水量2104 万m3/a。主要取水水源拟为洛河支流葫芦河在建的南沟门水库,取水量为1781万m3/a。
2. 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北洛河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白于山南麓,东南流向,于大荔县朝邑入渭河,干流全长680.3km, 流域总面积2.69万km2,陕西省境内面积2.46万km2,占91.34%,甘肃省境内面积0.23万km2,占8.66%。洛河流域覆盖陕西省榆林、延安、铜川、渭南四市的16个县(区)及甘肃省的华池、合水两县。其中延安市的吴起、甘泉、富县、洛川、黄陵的全部和志丹、黄龙的大部属洛河流域。
北洛河南城里以上面积2.08万km2,其中陕西省境内面积 1.847万k㎡,占89%(榆林市占6%、延安市占83%),甘肃省境内面积0.23万m?,占11%。
根据《陕西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洛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9.50亿m3,洛河南城里以上流域地表水总量为6.82亿m?(洛河南城里以上陕西境内地表水总量为6.28亿m?,甘肃省0.53亿m?),占全流域的71.8%。流域内地下水按含水介质分类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和喀斯特岩溶裂隙水三种类型。根据《陕西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洛河流域南城里以上潜水地下水资源量为2.79亿m?。
洛河南城里以上陕西境内地表水资源量6.28亿m?,地下水资源量2.79亿m?,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复量2.55亿m?后,水资源总量为6.52亿m?。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为2.82亿m3,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11亿m3。
2008年洛河流域南城里以上各部门实际用水量1.05亿m3(不含水力发电)。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含林牧渔畜)0.57 亿m3,占总用水量的54%;工业用水量0.31亿m3,占总用水量的30 %;居民生活用水量0.12亿m3,占总用水量的11%;城镇公共用水量0.04 亿m3,占总用水量的4%。生态环境用水量0.003 亿m3,占总用水量的0.3%。2008年洛河南城里以上各类水源总供水量1.05亿m?,其中地表水供水量0.66亿m?,地下水供水量0.39亿m?。
洛河流域南城里以上2008年人均用水量约118 m3,远低于全国人均用水量446 m3;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为26.6m3/万元,低于全国平均的193 m3/万元用水水平;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47l/d,低于全国用水212l/d水平;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34l/d,低于全国用水72l/d水平;农田实灌面积用水量为138m3/亩,低于全国435m3/亩用水水平。
3. 项目取水水源选择与结论
3.1 再生水源
项目所在地富县县城仅有3万余人,相邻的洛川县城4万余人,黄陵县城也仅有3万余人,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很少,废污水年排水量均在100万t以下,目前没有污水处理厂设施,不可能向本项目供水。故本项目没有利用当地再生水做为供水水源的条件。
3.2 矿井疏干水
富县虽蕴藏有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但2006年富县全年生产原煤仅为12万t,矿井疏干水量少,且目前尚无大型煤矿开采规划,本项目的原料煤以榆林煤及延安黄陵县混配煤为主,燃料煤采用延安当地的煤,煤矿距厂区较远。因此矿井疏干水不宜作为项目供水水源。
3.3 洛河河水和地下水
洛河从项目区流过,虽然年径流较大,但含沙量高,处理难度大,不宜直接作为本项目供水水源。
延安市洛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地下水平均补给模数小于3.0万m3/km2.a。地下水资源非常贫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地形条件极其复杂,地下水开采难度很大,且不存在集中开采条件,无法作为本项目的供水水源。
3.4 水库引水
在建的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由葫芦河南沟门水库工程和引洛入葫工程共同组成。南沟门水库是一座以工业、城镇生活供水为主,兼顾农业灌溉、防洪等综合效益的大(二)型水利工程。水库坝址位于交口河镇葫芦河口以上3km的寨头河村附近,距拟建厂址约26km。按水资源配置方案,南沟门水库在满足下游河道生态环境用水的前提下,就近向延安石油化学工业园区和黄陵县城的生产生活供水。
取水点水质化验,综合评定为Ⅲ类,水质较好。南沟门水库总库容2.006亿m3,调节库容0.931亿m3,死库容0.1742亿m3。设计水平年2020年在满足下游河段综合用水要求情况下多年年均向工业、城镇供水量为11535.6万m3,其中向延安能源化工基地供水6781万m3,供水保证率均为95%。
本项目属延安能源化工基地规划项目之一,为南沟门水库规划供水对象,已纳入水库的水量配置方案中。本项目年取水量1781万m3/a,占南沟门水库向延安能源化工基地供水6781万m3的26.2%,项目取用水符合区域水资源总体规划,不会对区域水资源产生新的影响。
4. 若干问题的讨论
本次论证工作进展顺利,取得的成果和达成的结论也比较切合实际,但是仍然可能存在一些技术上或政策上的问题。总结这些问题对于本项目或其他类似论证项目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4.1 论证依据不足,数据滞后
首先,原始资料是论证工作的根本依据,必须来自实际调查或测验,如果是转引的,则应该进行复核,鉴别其是否失真。
其次,水资源论证所依靠的水文数据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要对资料的合理性、一致性、代表性进行分析后采用,必须采用最近年份的水文数据。
再次,水平年的确定要科学合理,认真分析水平年与现状年之间的关系。本次论证的现状年为2008年,数据资料稍显滞后,应该在今后工作中及时予以更新,使其更有说服力。
4.2 项目论证专家现场查勘工作较少
水资源论证是审查项目取水、供水、用水、耗水、排水、节水和保水等多个方面的合理性,审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其重点是审查报告的文字、数字,而论证专家的现场调研工作,则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考察建设项目实际情况的主要。但是由于在进行水资源论证时,建设项目一般都没有开工,设备没有运行,无法详细了解有关内容的可靠性。
4.3 项目各方对论证工作重视不够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粗放;节约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从制度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针对中央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战略决策,国务院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目标,提出具体管理措施,全面部署工作任务,落实有关责任,全面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贯彻落实。而我省更是在全国率先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利津县作为山东省北部的缺水县,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显得更为重要。
1. 利津县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现状
利津县地处山东北部,黄河下游,靠近渤海,当地水源匮乏,主要依靠黄河水。
1.1当地水资源状况。
(1)当地地表水资源。地表水资源量主要来自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根据1971~2004年实测降水资料分析,利津县多年平均降水量507.2mm,四季降水不均,冬春及晚秋干旱,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总量的52.74%。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6879万m3。根据《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利津县分配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3726万m3。
(2)当地地下水资源。利津县地下水矿化度高,不能利用,涌水量较小,只能协助饮用而不能大量开采用于灌溉。根据《管理办法》,利津县分配的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900万m3。
(3)客水资源。利津县客水资源为黄河客水,根据《关于印发山东境内黄河及所属支流水量分配暨黄河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细化方案的通知》及《管理办法》规定,分配给利津县的引黄水量为18803万m3。综上所述,利津县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3429万m3。
1.3需水预测。
(1)以2012年为规划水平年,根据统计部门提供的现状年发展指标,结合利津县各行业用水水平,根据利津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生活、工业、农业等的用水定额,依据本地农作物种植制度和灌溉制度,分别预测至“十二五”规划末,也就是2015年生活、工业、生态与环境、灌溉保证率P=50%、P=75%时的农业灌溉及林、木、渔等的需水量(见表1)。
(2)从全县可供水量和需水量分析,规划年(2015年)保证率50%时余水量为746万m3,余水率为3.0%;保证率75%时缺水量为204万m3,缺水率为0.8%。从供水保证率分析,50%、75%保证率的情况下,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应予保证。具体情况见表2。
(3)综上,利津县水资源量匮乏,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水资源将成为制约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2. 水资源管理现状
(1)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利津县过去的水资源管理工作一直处于较为粗放的管理模式,用水总量控制力度不够,乱排污现象严重,用水效率低下。随着经济发展,水资源匮乏的的现象日益突出,利津县的水资源管理工作逐渐从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
(2)水资源论证工作和计划用水工作逐步开展,从过去的“按需取水”逐步向论证后取水和计划用水转变。排污口设置和稽查工作日益严格,过去随意排污的现象已基本消失,目前利津县所有入河排污口都经过检测,所有污水必须经处理合格达标后方可入河。县委县政府也日益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把用水总量、区域纳污总量和用水效率纳入了年度考核内容,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给予了巨大的支持。
3. 未来工作重点和计划
(1)严格把关水资源论证。水资源论证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做好水资源论证工作,严格把关水资源论证的审批对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意义重大。由于我县水资源论证工作开展较晚,经验不足,目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在今后工作中一注意学习先进地方的经验,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争取尽快把水资源论证工作做细做好。同时,通过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以及政策宣传,加强相关部门和企业对水资源论证的重要性认识,把水资源论证工作进一步加强,做到所有用水项目全部经过论证后方可立项。
(2)严格控制区域用水总量。通过水资源论证报告的审查,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企业不予审批或限制审批,控制新上马的高耗水企业。对已经投产的企业下达用水指标,同时积极争取建立远程监控系统,对全县的用水大户实施全时段监控,对超出用水指标的用户采取加价供水或停止供水等限制措施,严格控制区域用水总量。
(3)严格控制区域纳污总量。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严格审批入河排污口,对于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排放的排污口坚决不予审批。同时加大对全县如何排污口进行巡查,严厉打击私自排污现象,对审批备案的排污口进行定期抽查,对抽查不合格的企业予以停业整改或封闭排污口等处罚。
关键词:滦河;迁安盆地;水资源
中图分类号:P64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33
2012年,迁安市委市政府投资100亿元,对滦河进行综合治理。按照“开发滦河、沿河布局、跨河发展”思路,实施集河道疏浚整治、湿地建设、城市建设、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治理工程。
根据1984年保勘为首钢所做迁安盆地水资源论证,结论是迁安盆地为一完整地质单元,容量5亿m3 可多年调节的地下水库。迁安盆地水资源年可开采量达到1.7亿m3左右,而现状取水总量为1.35亿m3,占可供量的79%左右,尚处于良性开发状态,但仍需十分珍惜和保护,并且随着今后经济快速发展,用水形势依然严峻。因此滦河工程综合治理后的水资源管理成为最重要的内容,必须改变现状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运行模式,实施以综合管理为核心,发挥工程效益为目标,保证工程可持续运行的综合治理措施,保证迁安盆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1 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
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是落实迁安盆地综合治理、有序开发的必要条件,应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迁安市水务局牵头,相关部门协作,对滦河水资源实施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取水许可、统一水资源费征收与管理、统一水资源保护等供、用、排、节等一切涉水事务的一体化管理。
2 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
目前虽然迁安盆地还有一部分水资源可以利用,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水量快速膨胀,如果不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迁安盆地很快会出现需大于供,进而水资源枯竭的恶劣态势。因此,必须对迁安市范围内一定规模以上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按照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严格的水资源论证,取得取水许可后方可开工建设。对不进行水资源论证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予批准立项,水务局不予办理取水许可、计划用水手续,供水企业不予供水;迁安市所有应依法办理取水许可证的取水户,其取水许可审批和发证率达100%,取水许可证登记入库率达100%,保证迁安盆地水资源有序开发,合理利用 。
3 建立健全凿井管理办法
建立健全《迁安市地下水凿井管理办法》,迁安市水务局是凿井主管部门,应严格控制迁安盆地开凿新的水源井,控制地下水开采,保证盆地水源供需平衡,实施可持续利用。如确实需要开凿新井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取水许可及水资源费征收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取水许可手续,取得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方可实施凿井。凿井布局应符合滦河开发工程综合规划和迁安市水资源综合管理规划。对不按照该办法实施凿井单位和个人,可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4 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严格贯彻执行《河北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征收水资源费。完善不同水源、不同用户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形成合理的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体系,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促使用水户实施节水措施,提高用水效益和效率,减少用水量,实现增产不增量的目标。
5 严格计划用水管理制度
在迁安市范围内全面推行计划用水制度,每年建立计划用水目标。用水户须结合《河北省用水定额》、本单位用水发展趋势,按照一定合理用水系数,在每年第3季度前向迁安市水务局申请下年度用水计划,迁安市水务局将根据有关标准进行核算审定,下达用水计划通知单。超计划用水实施加价收费制度,控制盲目开采地下水,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6 建立水资源信息化远程监控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控制迁安盆地及迁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尽快建立覆盖迁安市区的网络在线实时监控系统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对迁安市范围尤其是迁安盆地的取水量变化、地下水位动态、降雨量多少等实时计量监控。近期之内实施迁安盆地大型用水户水源井的实时远程监测,严格控制迁安盆地的地下水超采。
参考文献
[1]滦河迁安市段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
关键词:水利规划;规划设计;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一、传统水利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工程措施的过分强调,忽视了人为改造
自然工程措施作用,对供水来说,一味的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忽视了水的承载能力,间接地造成了水资源过渡开发利用,甚至枯竭,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供水紧张。
2、对行业要求进行过分强调,忽视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
在传统的水利规划中,过分的强调追求高标准,防洪工程必须确保安全,结果就导致了水利工程投资量大,与国家经济实力相悖。所以,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要符合当地的经济实力,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两者之间相互支撑,协调发展。
3、对需水要求过分的强调,忽视了水资源的优化与利用
在传统的水利规划下,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客观可能,只是盲目地对水的需求增加,这样,规划的结果就是在水资源匮乏地区,经常留有一个供水需求的问题。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就是要加大开源措施,以增加水资源供水的能力。
4、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分注重,忽视了水环境的恶化
地表水的过度开发造成了河道断流,湖泊以及湿地萎缩。地下水长期的开采使地下水位不断地下降,导致坍陷与海洋咸水入侵等。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直接地排放到水库、江河等污染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生态系统不但遭到了破坏,还直接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其它生物生存的条件。
二、充分体现水利规划设计现代化水平的原则
1、水系统分析原则
例如:南水北调的水利工程中,对水系统进行反复地分析非常关键。不仅要对调水区的水资源、受水区的水资源、生态效益、社会经济以及水库移民工作与相关经济体制、社会机制、水利建设、谁家等等有关系的方面放到整个水系统中进行深刻的分析与研究,同时受水区的省市也必须考虑这个系统而且也要兼顾到自身的系统从而展开研究,最大限度达到整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最佳组合的目标。
2、有效控制生态成本总量的原则
为了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原则更好的适应,在水资源规划的过程中所构建的工程系统需要体现这些方面的特征:自然水资源绝对不能因为过度的开发利用而导致出现水资源枯竭的情况;预期水利设计的功能要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持久的保持,其中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相关设计功能出现衰退的情况要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针对某些范围内水供需问题要严格根据水工程供水能力的变化对用水进行合理的管理,坚持节约用水的原则,使其能有效保持良好的协调的状态;由于供水量的增加而导致污水量的增加,必须要针对废水排量的实际增加情况采取对应的污水处理能力对策,进而最大限度保障处理效果,以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例如:南水北调工程,属于巨大流域调水工程的规划,因此,水利工程设计规划者必须要坚持合理控制生态成本的历练,要将水利生态系统当作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水工程共同形成的系统中一个部分来进行统筹考虑,对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与成本代价进行充分估算,进而明确如何做好分期实施工作,如何做好适量调水工作,如何制定对生态环境出现特殊情况的有效补救对策,以保障经生态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水利工程的良好循环发展。
三、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步骤
水利规划时,设计要有针对性。对水利工程设计来讲,它主要是从建筑物的型式布置和工程处理上,比照设计条件不同而有所变化。当场址选择不同时,对于地质条件、建筑物型式和布置上都会有差别。那么,坝址在选择上对坝型和枢纽布置上就会有所要求,不单单是工程量和投资等方面的差别。在输水渠道距离比较远的情况下,渠道的型式与断面尺寸都会随着渠断的位置和地质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如果,在建筑物基础上进行处理,首先就要了解处理的目的是加固还是防渗,要是加固,就该相应的了解加固的重点是什么。水利工程设计要有依据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进行论证。水利工程设计时要有深度,掌握两条原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满足各阶段对设计深度的要求。若是在同一阶段,就要实行不同的方案,但是,此时设计的深度是相同的。设计深度不同,那么所采取的方案也就不同。设计深度越深,比较结果的可信度也就越高。在水库枢纽工程中,初步阶段就是对坝址与坝型选定,它的设计深度就要与控制投资的精度为标准。因为要对方案进行确定,就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与初步设计阶段选择方案,其中有较深并且深度也相同的就要选择不影响方案的为先。
四、规划的论证工作是规划的主体
1、基本资料可信度分析
一条江河规划,尤其是大江大河规划,涉及方面各时期的基本资料,其数量之多,远远超过重大工程设计,二十世纪50年代进行长江流域规划时,所汇集的基本资料多达数十吨。基本资料中最影响规划决策的,在自然资料方面主要有水文、地形及高程、地质、灾害性天气;在社会资料方面,主要有人口与土地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国家与地区建设计划。
2、规划目标和参数的论证
各规划目标的确定及诸目标在规划中的地位与关系,需要通过论证才能确定,目前大多采取征求意见讨论决定。在一般情况下,根据集体经验,不会出现失误。但在有矛盾时或者讨论把握不定时,则必须通过论证解决,不能任凭规划者意志,贸然而定。参数的论证,必须作出技术分析与计算。规划目标和参数的论证,包括:(1)社会影响:社会安定和发展,经济发展的支持程度,社会公众需求。(2)规划参数:包括各种规划水位;各种效益的特征值;各种开发利用部门的规模。(3)经济效益:直接的效益和本目标实施后对社会产生的效益;投人和产出的关系。
3、规划方案的论证
在选定规划方案后,对选定方案的各项主要参数要进行伞面论证。选定方案的论证,不仪要对方案本身的主要内容进行论证,而且在论证过程中还可能提出与已淘汰方案的比较,因此就有可能在论证过程中对已完成的方案比较工作,进行局部反复,以求得选定方案在各方面是一个好方案。规划方案的论证是规划过程中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作,所涉及的方面也较多。
四、加强水利规划与设计创新
现代水利规划不但要满足常规规划的要求,还要让整体实现可持续发展。重点应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水利规划与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
水利产品主要是用在中间消耗的环节,很少是用在最终产品中的。因此,水利产业的发展不能全部依靠出售产品来促进水利产业的发展,一定要在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下,对国民经济进行二次分配,确保各个部门都有充足的水产品,这样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对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
在水利规划中,重要的任务就是实现水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在水资源开发上要适度,采补要平衡,确保水资源循环再生。其次,就是要保证水资源不受到严重的污染,那么就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让水质达到可利用的基本要求范围内。
3、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改善水环境
对供水而言,应该对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和可利用的水进行统一的规划和优化配置,使水的使用率达到最高。而且,还要对河道水需求有所考虑,用来满足河道生态及环境发展的要求,它不但可以保护和改善水环境的高度,还可以降低提防工程量与洪灾造成的损失。
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水利规划设计在水利事业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在思想上、方法上、设计上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例如:水利规划设计中的指导思想上,还没有真正做到综合考虑,在相关水利工程中重点还是放在水资源的治理、开放与利用方面,最终忽视了对水资源的保护欲节约。当代水利工程,必须以这些为出发点,针对相关问题要对应的采取解决措施,最终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让水利规划设计水平得到提升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莫祝辉.浅析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中央、省、市、区新时期治水方略,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以严格执行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管理为抓手,加强政策制定、制度落实、监督考核,不断强化水资源管理的约束力,逐步稳妥地建立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保障。
二、目标任务
实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制度,遵循全面规划、科学配置、统筹兼顾、以供定需的原则,合理调整优化供水结构,统筹利用地表水、地下水,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促进地下水采补平衡,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全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用水现状,制定各乡镇(街道)、园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到2015年,全区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39亿立方米/年以内,其中地表水用水总量控制在1.01亿立方米/年以内,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在1.38亿立方米/年以内。
三、工作内容
(一)严格区域用水总量和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管理相结合制度,严格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当用水总量达到或超过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时,限制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当取用水总量达到或超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时,暂停审批新增取水。
(二)严格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监督和管理。各乡镇(街道)、园区于每年11月30日前向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申报下一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用水定额、经济技术条件等确定本行政区域内使用水量,结合上级下达的年度用水控制指标,下达各乡镇(街道)、园区年度用水控制指标。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与区发改、经信、国土、住建、环保等部门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切实把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落实到位。使用自备井的单位要按水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取水计划取水,公共管网供水用户要按分配指标用水,对超计划、超定额用水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严格建设项目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要加强建设项目规划布局及水资源论证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与全区的水资源条件相适应,要严把高耗水项目准入关口。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需要取水的,包括直接从地表、地下取水或者从城镇公共供水单位、农村公共供水单位供水管网中取水,均应按照规定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对未进行水资源论证或者论证未通过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取水许可;对未获得取水许可的,发改、经信等部门不得批准立项,环境保护部门不得批准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四)依法加强取水监督管理。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擅自取水,对取水期满需要延长取水许可的,要严格按照水资源配置方案及用水定额标准重新核定其取用水源和取用水量;对长期不取水或长期达不到许可取水量的,要吊销其取水许可证或核减其许可水量。对于公共供水、净水制造等涉及人体健康、公共安全、生产安全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营活动,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取水许可审批。工商部门对已经取得营业执照的,但未依法取得许可或批准文件的,或者已经取得的许可证或者其它批准文件被吊销、撤销或有效期届满后未依法重新办理许可审批手续,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应当依法查处。
(五)加强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坚持除害与兴利相结合,妥善处理好防洪、除涝、灌溉、供水和生态保护的关系,统筹运用各类非工程措施。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涉及土地利用和空间安排的新、改、扩建项目均应建设雨洪利用设施或雨水滞留设施,道路、广场、庭院等应设计建设透水地面,增加降雨入渗,最大限度提高雨洪水资源的利用率。鼓励利用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污水处理再生水的,不受规划期用水控制指标和年度用水控制指标限制。
(六)认真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区财政局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按收费标准、“收支两条线”等相关规定足额征收水资源费。对水资源费未能按时足额征缴的乡镇(街道)、园区,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相应核减该区域下一年度用水控制指标。农业取水改变用途,向农业灌溉、农村非经营性用水户以外的用户供水的,应当依法办理取水许可,按照有关规定缴纳水资源费。
(七)严肃查处违规取水。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严肃查处违法取水行为。对于非法打井、无证取水、不安装取水计量设施、拒缴水资源费等违法违规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四、保障措施
(一)严格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管理责任。各乡镇(街道)、园区对本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工作负总责,要把用水总量控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落实责任。区水行政管理部门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乡镇(街道)、园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2007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和卫生部联合以发改农经[2007]1726号关于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印发和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尽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将农村改水工作列入省政府实事工程。
二、沭阳县及项目区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2005年以前,沭阳县农村主要是通过卫生改水解决全县人民的饮水问题,2008年沭阳县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截至2009年,全县农村总人口154.02万人,其中:集中式供水人口116.75万人,分散式供水人口37.27万人,集中式供水水厂322座。全县现有乡镇供水人口116.75万人,乡镇供水普及率达到75.8%。现有大部分乡镇水厂都是卫生改水期间发展起来的简易自来水厂,水厂设备简陋,没有安装消毒设备,管道材料都是采用PVC管,漏损严重,供水保证率和水质保障程度都不高,部分水厂的供水水质达不到农村饮水安全的要求;另有37.27万人还未通上自来水,使用手压井抽取浅层地下水饮用,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供水保证率和水质保障程度偏低,饮用水欠安全。
三、水源论证
(一)论证不同保证率时拟选水源可供水量及水位
1. 拟选水源可供水量
本项目拟选水源为古泊干渠,所以古泊干渠为本项目的水源论证区,以下论证项目的数据主要来源为《沭阳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2008年2月)。
(1)水源论证区来水量分析
项目取水论证范围来水主要为沭新闸来水。97%保证率特枯典型年2004年论证区域来水量情况为合计为12.191。
(2)水源论证区出水量分析
项目取水论证范围出来水主要为桑墟水电站、蔷薇河地涵出水、沭新退水闸。97%保证率特枯典型年论证区域出水量情况合计为7.61。
(3)水源论证区水量平衡分析
根据来水量、出水量、用水量分析。得出了97%保证率特枯典型年的水量平衡情况,其中年富余水资源总量为3.231亿m3,水源论证区的水厂年取水量为459.9万m3,由此可知年富余水资源总量在97%保证率时完全可以满足取水要求。则其可供水量在低于97%保证率时也完全可以满足取水要求。
2. 拟选水源水位
湖东水厂取水口的位置位于古泊干渠渠首下游17.8km处,水量水位完全由渠首工程元兴闸控制,本次只要论证元兴闸处97%保证率水位是否满足元兴闸取水要求。元兴闸位于沭新闸与蔷薇河地涵工程之间,在枯水期,沭新闸下游水位与元兴闸处水位基本一致。因此元兴闸处水位分析采用沭新闸下水位资料,由于沭新河近几十年来工情变化较大,为了能较准确地反映现状条件下沭新河的水位统计规律,采用1975~2006年近32年沭新闸下水位资料来分析取水口枯水位。水厂取水口位于古泊干渠渠首元兴闸下游约17.8km处,取水口上游沿途除华冲镇司家荡节制闸外无其它阻水措施,因此灌溉期,上游放水至取水口处的水位差主要为干渠沿程水头损失及司家荡节制闸上下游水位差。古泊干渠比降为1/20000,则其沿程水损为17800×1/20000=0.89m,司家荡节制闸上下游水位差为0.15m,因此要保证取水口处3.2m的水位,元兴闸下处需保证水位达到3.2+0.89+0.15=4.24m。非灌溉期,沿干渠所有支渠取水口将关闭,仅沭阳县2010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两座水厂取水,取水流量仅0.15m3/s,取水对沿途水头损失影响很小,渠内水位几乎不会受扰,干渠内水面基本为水平状态,因此只需元兴闸水位在3.2m以上即可满足水厂处取水。
(二)根据原水水质监测资料及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论证水源等级项目水厂取水口位于古泊干渠,水源主要来自沭新河水,选择沭新闸下断面水质资料评价沭新河上游来水水质;桑墟水电站断面水质资料评价区域出水水质情况。
采 用 单 因 子 评 价 法 , 依 据 《 地 表 水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GB3838-2002),评价项目为:pH、电导率、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氰化物、砷、挥发酚、六价铬、汞、氟化物、总磷等13项。
通过评价,沭新闸、桑墟水电站断面水质总体较好,两断面2003~2007年非汛期、汛期及全年均值均达到Ⅱ~Ⅲ类水标准。
(三)不同水源方案比选
1. 地下水水资源概况
项目区湖东镇位于古泊河以北,根据现有地下水厂水质检测报告、沭阳县多年的改水经验、当地群众反映及实地调查,该区地下水多为苦咸水,不应作为饮用水水源,所以项目区不适宜采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
2. 地表水水资源概况
古泊河为新沂河以北至古泊河以南区域内的主要排涝河道,也是沂北灌区30多万亩的农田灌溉回归水的排灌河道,水功能区划为农田灌溉用水区。河道上游通过沭新河,由沭阳水坡连接,主要为通航作用,水坡放水流量较小,河道上游来水量也很小。多雨季节及灌溉期,古泊河水量相对较为丰富,但由于来水主要为区间降雨径流、沂北灌区农业灌溉回归水及少量生活废水、工业废水,水质长期不稳定。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包头市水资源情况,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提出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思路及介绍具体措施。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污水处理;再生水
1包头市基本情况概述
包头市位于西部,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南临黄河,东西连沃野千里的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北部是广袤的丘陵高原,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全市总面积27691km2,全市人口279万,辖九个区、旗、县和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包头市是以冶金、稀土、机械、电力、化工、纺织、建材为主的工业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包头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304.9mm,全市平均降水量373.6mm,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贫乏。全市自产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7.26亿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6.14亿m3,黄河取水指标5.5亿m3,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2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思路
(1)坚持开源、节流与高效,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继续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开源节流并重,节水优先、治污为本。源头控制与末端监控相结合,以节水促减污,限排促节水,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建立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减少废污水排放量,加大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统一规划调度,科学优化配置。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用水计划,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水量与水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做到切实保护、优质优用。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高效节水产业,同时,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水资源天然时空分布与产业布局不相适应的被动局面。(3)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实际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科学发展,走量水而行、以供定需、绿色节约的道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注重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4)坚持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约用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培育和发展节约用水产业。(5)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发挥政府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发挥市场机制对促进水资源管理、配置和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调节作用。
3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
3.1建立以用水总量管理为重点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制度
(1)完善水资源规划体系,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加快建设大青山生态应急水源各项配套工程、再生水回用工程和区域间调水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着力缓解工程性缺水问题,构建“南北贯通、东西互济”的城乡供水新格局。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行取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结合地区水资源实际,综合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现状、用水效率、产业结构和未来发展需求,确定全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水量分配指标及其制度框架。继续强化用水计量、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管理,“十二五”期间,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0.8亿m3之内,其中,黄河水控制在自治区分配指标之内,地下水控制在4亿m3之内,用水不足部分通过再生水等其他水源解决。(2)严格落实水资源论证制度。按照《包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意见》和《<包头市委、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重要政策措施分工实施方案》的要求,取用水建设项目必须开展水资源论证,对未进行水资源论证或水资源论证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通过的建设项目,市发展改革委不予批准立项;对于未经水资源论证审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建设项目一律责令停止。(3)严格取水许可审批。控制不合理取用水量的增长,对取用水总量已经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区域,暂停审批新增取水项目;接近控制指标的区域,限制审批新增用水;对尚有开发潜力的区域,在有效保护、厉行节约的基础上,制定促进产业良性发展的水资源政策,优先保障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节水高效项目,淘汰高耗水、低效益的企业,逐步实现区域水资源平衡。
3.2推进以用水效率管理为重点的节水型社会建设
(1)建立用水效率指标体系。用水效率管理实行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与年度用水计划管理相结合的制度。根据用水现状、节水潜力、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确定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加强用水计划和用水效率管理。(2)严格计划用水与定额管理。执行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和《行业用水定额》标准,对取用水单位实行定期水平衡测试,严格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等环节的管理,对高耗水产业、行业进行排查并限期整改。加强水资源监控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评价。(3)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新建、改扩建的建设项目,实行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未落实“三同时”制度和配套建设节水设施,擅自投入使用的,不予验收供水。(4)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按照政府推动、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原则,继续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促进各行业节约、高效、合理用水,通过示范引导,建立健全节水长效运行机制。围绕发展高效农业,加大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力度,加快黄河水权转让工作进程,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加强行业节水管理,开展节水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先进节水和污水处理回用技术,提高水重复利用率,鼓励企业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达到节水减排;加大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力度,降低管网漏失率,推广普及高效实用的节水器具,推行节水型社区建设;充分利用非常规水资源,提高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实施雨污分流。
3.3落实以水功能区纳污总量管理为重点的生态保护机制
(1)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区域河网水系整治,逐步实现引排分开,清污分流。严格河道、水域管理和保护,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扼制非法围垦河道、破坏水工程行为。(2)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严格入河排污口审查审批制度,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和规范化管理。新、改建和扩大入河排污口须进行科学论证,对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并核减排污量。(3)加强水环境整治。对城区内东河、西河、二道沙河、四道沙河和昆河等河道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包括水源治理工程、河体调蓄工程、沿河两岸绿化和美化工程。同时启动黄河湿地保护、南海子湿地治理和大青山水源涵养与保护工程,通过上述工程的建设实施,使包头市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4)加大污水处理回用力度。把防污减排、保护环境和开发利用再生水相结合,作为化解我市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两大难题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和重要举措。把再生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实现污水的再生利用,将再生水纳入城镇用水供需平衡中,实行综合管理。严格水质目标管理。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加强制、供水厂和城市供水管网水质安全,加强饮用水水源应急监督管理,提高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对能力。
3.4完善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格局;完善节约用水管理、水资源保护、水功能区管理和水资源调度等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立水资源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建立考核制度,实行严格问责做好宣传工作,强化舆论监督。
3.5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水资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