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童趣教案

童趣教案

时间:2023-06-02 10:00: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童趣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童趣教案

第1篇

人教版语文13课白鹅预习教案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可让学生回忆曾经读过的以“鹅”为题材的诗文来导入

新课。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讨论: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

这首诗写鹅,抓住了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语言简洁,色彩鲜明,画面感强。但毕竟是儿童之作,而且全诗总共才18字,不可能包含更丰富的内容。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内涵要丰富得多,语言也很有特色,生动幽默,而且富有童趣,值得一读。(也可让学生描述自己曾经见过的鹅,或展示相关图片、音像资料,由此引入课文)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三、范读课文

四、讨论课文1一4段内容

1.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

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

注意对这些词语的意义加以比较: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傲人:骄傲自大,瞧不起人。

架子十足:非常自高自大的样子。

【提示:这几个词词义相近,用以形容白鹅,既突出强调了白鹅的鲜明个性,又避免了单调,富有变化。(要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中的“高傲”就是作者在看到这只雪白的大鸟伸长脖颈左顾右盼的姿态时情不自禁发出的赞叹。)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鹅的傲慢?结合文中的描写作具体来分析。——

头、叫声、步态、吃相。

头高,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似有一种傲视群雄的气概。

叫声,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

第2篇

王敏老师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一张能说会道的嘴,留着好似芭比娃娃的卷发,经常披在肩头。不管在什么时候,你都能看到她的 背上背着一个米黄色的包,无论在课堂还是课间,都是如此,这就是我叫她“包包”老师的原因。

王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课时,我就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她,因为我觉得她和其他老师不一样,她懂得学生的心,当学生犯了错误,她只会讲一些深刻的道理,从来不会打哪一个学生,她会用语言、行动来感化同学门的心灵,之所以这样,同学们都很喜欢王老师,喜欢上她的课。

记得有一次上英语课,老师讲到“dog”(狗)这个单词时,要求大家记住这个单词,她知道,我们是一群刚刚毕业于小学的孩子们,还留恋着那童真童趣的童年时代,便用幽默的语调说道:“dog,D—o---g.,dog小狗狗。尤其说最后一个“狗”字时用甜甜的声音拖长了调,话音刚落,同学们便笑了起来,都不约而同地说道:“小狗狗…….。”那节课,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枯燥无味的识记便成了趣味记单词,同学们兴趣倍增,每节课的英语学习都会使同学们感到轻松,内心十分愉悦。

王老师,这位充满活力、背着包包的老师,总以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我们。为了她的包包,我们曾争论过。有的同学说,包包里有老师的手机和钱,有的说有老师的教案,也有的说背包是老师的个性、与众不同……

但我认为,老师的包包里装了许多英语知识和我们爱听的英语故事。

指导老师:张学兰

第3篇

这节内容是三个平舌音,虽然并不是很难,却是翘舌音比较的基础。因此很重要。

二、学情分析:

1、这篇拼音课文以充满童趣的小朋友和动物的活动来迁移学习。声母的教学从单个内容相关的画面引入,学生运用以有知识很快就能迁移到三个声母的发音和字形。儿歌《过桥》朗朗上口,既是一种有趣的比喻,又能唤起学生做算术题那种美好的体验,是学生诵读、表演、律动的好材料。

2、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课文中的生字“做、过、了、不、乐”,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认读障碍不太大,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相互交流来减少呆板的教学模式。

3、在内容方面,由于是拼音,所以教学中在读准三个声母的基础上,一定要能准确拼读九个声韵相拼的音节和三个三拼音。对整体认读音节要在不同的语境中反复出现并巩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能正确认读、书写声母“”和认读整体认读音节“”及其四声。正确拼读“”与其他韵母组成的音节,能拼读儿歌,并正确认读五个生字。

2、过程和方法。在欣赏画面、练说图中景物的过程中学习三个声母的认读和拼读;在儿歌诵读中识字、巩固拼读和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美好的家庭生活和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是学生经常经历的,充满儿童情趣的动物活动画面能激起学生的美好情感,爱劳动、爱家庭、爱父母的感情油然而生。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几天声母家族又有几个新成员要和你们叫朋友了,它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吧!

二、学习声母z

1、借助图画学习声母“z”的读音。

①出示图,提问: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做什么?(图上画的是一个小姑娘,她在黑板上写字,写的是声母“z”)

②示范读音:把写字的“”读成第一声,读得轻、短些就是声母“z”的音了。听老师读,注意看老师的口形,听听老师的发音。

③学生练习,先跟老师读,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发音的体会。

④检查练习情况:齐读、开火车

2、指导书写。

①记忆字形:小朋友,你能来说说你用什么方法把它记住的吗?能不能自己编一首小儿歌啊?(像个小“2”zzz)

②观察“”在四线格里的位子。

③师范写:注意笔顺,书写时的注意点。

④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3、拼读音节。

声母都喜欢和韵母交朋友,谁还记得它们交朋友的口诀?(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①看看书,说说“”喜欢和哪些韵母交朋友?

②谁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方法自己拼读音节。

③谁能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读?

④老师检查:抽读四声。

第4篇

一、教师语言的细节

1.体态语言。对表现好、有进步的学生除口头表扬外,再加一个大大的拥抱,充分传递爱的情感;对表现不好的学生,点点其脑门,顽皮地吐吐舌头,缓解学生对教师的恐惧,让他感觉教师在提醒。上课要和孩子们一起动起来,如dog,cat教师可以用声音和体态语言等表示。

2.课堂用语。用学生听得懂、能模仿的课堂用语。对于低年级学生,表扬的课堂用语,尽量用单一上口的“Good,good, you are good.”先让学生熟悉表扬词语,更便于学生在课堂中模仿。课堂也用富于童趣的“one,two—sleep,three,four—wake up,Stand up—I stand up,Sit down—I sit down.”,这种设计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尊重和爱护。

二、 游戏活动的细节

在众多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游戏最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也深受他们的喜爱。所以,精心预设适合学生的游戏,关注游戏中的每一个细节是保证游戏服务于教学的前提。

1.游戏语境真实,趣味盎然。如购物游戏,主要是巩固所学知识“How much is it?”及回答“It’s 12 yuan.” 教师应给学生创设模拟一个购物空间,提前准备一些交易“货币”、交易“物品”,避免空对空。

2.游戏注重语言交流,禁止“哑语”表演。教学的本质是交际。如教How many句型,禁止学生用手势表达数字。如在教衣物单词,不只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衣服、裤子或裙子,还要求学生用学过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创作,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组织活动的细节

1.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教师在分配小组时应考虑各层次的学生搭配开来,让优生带动中中等生和学困生,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力求活动在组织形式上面向全体,要多安排集体操练,避免几个学生台上唱主角,其他学生当观众的现象。

2.给足时间,多向交际。教师布置小组活动,应事先预设活动需要的时间,以保证学生充分练习,同时他们可以互换角色,每个人都能有问与答的机会,避免某些学生只会问或只会答的弊端。

四、失误的细节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新课改中,学生的主体性越来越多地体现,影响课堂教学动态变化的因素很多,要求教师随机应变的技巧越来越高,教学实践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教师应当客观地面对这些不足处,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弥补和解决,改进今后的教学。例如:有一次,我向学生提问What sports do you like?一位学生竟然用汉语回答“拔河”,引得全班大笑。我的备课中却遗漏了它。通过写教学反思,我发现自身不足,备课更加细致,不断进步。

五、有创意的细节

“有创意的细节”,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有创意的细节”。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新创意”。教师有时会灵机一动,冲破所备教案的框框,产生一些原来备课时没有想到的念头或想法,而马上顺口就讲了出来,这种奇思妙想被称之为“灵感”,这种“灵感”都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闪光点,它们稍纵即逝,课后应及时记录下来,在经过“精雕细琢”的加工整理后,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教学。

2.学生教学过程中的“新创意”。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直接深刻的体会,学生对一些问题也有独到的回答,教师要积极予以肯定,并在课后及时加以记录。我记下成功之举,总结可取之处,也记下自己的失误与疏漏,作深刻的剖析,以帮我拓宽教学思路。

第5篇

共携手 同建爱心知识家园

二、活动目的:为大学生和小学生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大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及兴趣爱好,激励小学生奋发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同时开阔眼界,培养自己的兴趣,充分发挥自己潜质,及早定位人生。大学生也重拾童趣,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添加丰富多彩的一页。

三、活动时间:第十一周至第十六周 每周 一、五

四、活动地点:渔村小学

五、参与人员: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青年爱心社

六、活动对象: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

七、活动形式:

开办9个英语兴趣班,三、四、五年级第个年级分别开设3个小班,每班人数约20~30名学生,每个班级分别由2名义教老师上课,以“第二课堂”形式组织小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主要培养刚接触英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一些基础知识(如音标、发音、短语、日常生活用语、歌曲、情景模仿等)。

八、可行性分析:

从校方的角度看,义教活动活动在学校内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不仅没有影响到学生和老师的正常教育活动,还有助于学生赢在起跑线上,更不会给校方带来太多麻烦,符合校方培养人才的教学宗旨。

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不布置课外作业、不考试,不会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还能帮忙解决他们学习上遇到的难题。

从我方角度看,我们的支教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志愿者当中拥有众多高素质的、热心的支教人才。

综上所述,这次活动可行性很高,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们能够做好。

九、实施细则:

1.与校方协商义教具体时间;

2. 安排义教人员

3.对义教老师进行培训,审核教案;

4. 启动仪式:

1)我方由余长乐老师带队携义教老师到渔村小学

2)渔村小学校方由其校长或老师代表及学生代表出席

3)仪式期间双方发言,阐述本次义教的过程、意义及注意事项

5.开始义教:

1) 每次活动,义教志愿者在校门口集合,由组长负责清点人数,强调注意事项,一起出发;活动结束后一起返校。

2) 到达小学后告知校方领导,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3) 安排专人负责拍照。

6、整个义教结束后师生合影留念。

十、注意事项:

1. 服从安排;

2.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3. 应做到认真,不迟到,不可无故缺席,若有特殊情况应提前向组长说明,经批准方可请假;

4. 认真备课(一份交给负责人,另一份则自己存档),做到有责任心、有爱心地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和每次教学,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

5. 妥善处理好同学关系、和睦相处;

6. 每位义教志愿者要对当天的工作进行总结; 7. 义教人员若遇到解决不了事,应及时向校方及指导老师反映。

十一、经费预算200-300元(经费由校方提供)

第6篇

一、重结果更重过程

叶圣陶曾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直至力于‘导’”。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病就是只重结果,忽视教师导和学生思维的过程,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就拿备课写教案来说吧,以往教学时,往往要求备详案,其实这反而限制了教师课堂上的教学,因为课堂是活跃、变化的,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照详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临场发挥。而新教材重结果更重过程,在教学上留有余地,教师在编写教案上也注重中心环节的编写,但不要求面面俱到,让教师有应变的心理。基础教育改革重视教学后的总结评价,让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确实反馈。这样能让教师根据不同的班级及时调整教法,游刃有余,能很好地体现新教材的设计思想。不仅教师减负,课堂的实效也加强了。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机会。

二、结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多感性知识,重生活经验的应用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可以说数学知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新教材很好地突出这一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画面引出新课,让学生们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使数学知识贴近生活。如人教版第一册中的“比大小”这一课,就是通过“小猴分水果”的故事展开,水果数量与小猴只数不一样,够分吗?怎么分?一年级的学生一看到这个场面,就已自觉进行比大小,并将水果分好了,一节新课就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中上完了,课后学生们还能踊跃参与比大小分其它东西。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时时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并不觉得累。可见,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的探索学习活动架起桥梁。

三、重视合作学习,提供学生的交流空间,增强合作意识

研究表明:通过教学而获得的数学知识只有10%。可见人的知识获取的手段相当丰富,其中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为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解决难题,互帮互学,共同进步。通过小组学习,同学们互相启发、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观点渐趋统一。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难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互相交往的能力,锻炼了学生们的“情商”,培养初步的团队精神。同时,教师从数学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给学生们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

四、增强民主,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利

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在教学中我们也要重视挖掘学生们的“潜能”。新教材提倡“思维无”,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地求异和求同,避免了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控制,产生思维定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好的方法,也可以接受挑战再寻求更好或更难的方法。新教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觉地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去,完成对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结构的构建。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大的自由,会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第7篇

[关键词]:有效备课 有效课堂有效反思 课堂效率

长期以来,因硬件设施不完善等诸多原因,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发展。因此,向“40分钟”要成绩,要质量,要效率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一直在困扰着我,就此我结合着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课前有效备课

一堂课的效率高不高,大多数原因来源于组织者是否能有效的组织运用好这“40分钟”,而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就应在进课堂之前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有效备课。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多个步骤。

1.备教材

(1)能分析出教学重点、并能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确定教学难点;

(2)对于教材中设计到的某个教学内容,教师要知道都需要哪些知识的铺垫,知道此知识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奠定什么基础;

(3)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保证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技能得到提高;

(4)能准确熟练操作教材中设计到的教学内容及课后练习;

(5)除去教材中设计到的操作方法外,还有哪些操作方法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教师要做到心知肚明。

2.备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学生不仅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以及具体需要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搜集相应的教学资源或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只有事先“备好了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3.备教学方法

在信息技术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巧设悬念、案例教学、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有效课堂教学

1.创造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情绪、兴趣、动机都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其中最直接影响因素是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热心探求未知领域。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情感机智,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可以实时创设教学情景。

2.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保持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能够促进师生相互沟通,建立互信。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使用,尽可能的贴近儿童,采用较活泼童趣的语言能更好的引导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朋友。

3.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师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要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以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选择科学的方法,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调整。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改变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精心设计问题,广泛交流

师生的交流非常重要,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加重要。教师的语言艺术决定了能否成功的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师每一节课的新授时间不宜过长,精练有效的语言,精心设计的问题能够带动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同时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自由探讨、交流,在学习过程中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与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相互交流是一种能力,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同时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是对学生创新性人格的一种培养

5.大胆放手,鼓动创新,张扬学生个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课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许多。

6.重视学生信息反馈,以学促教

学生在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最忌讳的现象是教师无事可做。“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就是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在课堂内信息反馈。

三、有效的教后反思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通过反思,一能强化正确认识,巩固已有经验,进而揭示教学规律,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再实践,最后深化为教学理念。二能及时发现问题,自主的决定改进教学策略,最终解决问题,达到学会教学。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立足于教学,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信息技术,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有效的提高小学信息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2]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周风平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设计;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64-01

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中,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太多,让他们自主选择,根本不可能主动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更要求我们教师要尽全力把学生拉回课堂,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数学学习中,真切感受数学的美。

一、关注学生的参与和思维状态,拉近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

上课时为什么学生没有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主要是学生缺乏热情,师生之间有距离;而有的则是缺少教师的激情投入。个人认为,对于课堂活动的价值,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指导多么精湛,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进行了参与和表达;不在于教师讲授知识点多么到位,而在于学生提出了多少个为什么;不在于学生从这节课获取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他们发出了多少的质疑和评判。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尽最大可能地创设情境与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快速、准确、灵活地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突破思维的定势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见解。

因此,要引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自己要具有兴趣。教师充满活力的教学,富有幽默的语言,无疑将引起学生的关注,提升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要舍得对每个学生进行情感投入,寄予合理的期待,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给他们以公正和足够的支持。尤其要淡化优差生的界限,偏爱潜能学生,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去发现潜能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肯定和强化,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产生思维共振,建构和谐的课堂。保持一份对老师的喜欢,进而呵护一颗学习数学的美丽心灵。

二、注重教学设计与学生的生成状态,建构灵动的课堂

对于处于知识经济大潮中长大的孩子而言,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远远超过教师的想象。虽然我们的教学从一块黑板,到一张挂图,再到现在的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但是“见多识广”的学生早以不满足单纯的情境教学。单凭一个课件就可以把学生吸引的时期早已过去,学生喜欢的内容除了具有童趣,同时还要具备挑战。因此,教师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情境,提出富于挑战性的问题,促进学生发散、变通等思维品质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首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以便在教学时激发学生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制造认知冲突,从“无疑”而“生疑”最后达到“释疑”,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完成知识的建构。

案例:教学“认识平年和闰年”

上课伊始,创设了询问生日的情景,学生踊跃发言。师:有谁今年没法过生日?(事先了解到班级中甲同学正好是2月29日出生的)。同学们,为什么甲同学的生日在今年的日历上找不到呢?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你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理解的?

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进行了思考和交流,正如教师的预计一样,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并不是一张白纸,乙同学回答:因为今年没有29号。学生的回答虽然不是完整的,但是很多学生表示的认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调整教案,引导学生说完整:到底是哪个月没有29号。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在2月份的28号/29号上面……

承接这个良好的开端,一场“认识闰年和平年”的大探讨在孩子们的想象中拉开帷幕。学生不论是在计算闰年的天数,在发现闰年出现的规律都表现出强烈的探究精神,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学生还在认真的计算、验证。

生活本身就是开放的,我们无法预设儿童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尽力考虑学生,在师生交流的动态活动更好的生成知识。生活丰富了儿童的世界,而儿童世界的丰富又拓展了我们的数学和教育。通过数学的课堂这个载体,把我们的学生带进一个神奇的数学世界。

三、拓宽学生学习数学的渠道,丰富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却忽略了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换个角度,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外还是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我在教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之后,设计了“小裁缝”的活动,帮助小裁缝计算每段布的大小。……回家之后让学生调查家中瓷砖、地砖、地板的形状,做好测量、计算。在学习了“认识方向”以后,让学生回家在他人的帮助或者同学合作绘制平面图,你认为这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

第9篇

新课程提倡生命化的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面对学生的生活。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很多存在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照看的现象。孩子们的生活水平不高,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样的群体我们如何用新理念指导我们的课堂,使每一位学生能更为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打造高效课堂,让课堂成为教学中的亮点呢?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需要我们用爱心、耐心和细心去精心呵护。现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值得回味和珍藏的片段归纳成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探讨。

1,尴尬的第一次。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作为青年教师不断接触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吸收这么多新理念后,我渴望着第一节课的到来,因为这将是我教学生涯的另一个起点,也是孩子学习生活的重要转折点。机会终于来了,学校将承办一次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安排我上三年级的语文综合课,我兴奋不已。记得那天早晨。当我怀揣着早已备好的教案,信心十足地拿着我精心制作的教具,激动地走向教室,我的心中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课堂上生龙活虎的样子,脸上禁不住露出了笑容。上课铃声响了,我把挂图挂好后,用亲切的口吻对孩子们说:“听说小朋友们特别聪明,今天我特意请了几个小伙伴来到我们课堂。请大家看图,把你看到的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好吗?”没想到,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开场白,也成了课堂尴尬的开始。孩子们怯生生地看着我,既不说话,也不看图。之后,虽有几位学生站起来回答,但也没有答到我预设的点子上,我的激情一下子全没了,语气中也少了先前的和蔼。在焦灼不安中,我结束了40分钟的艰难旅程。到了下课,我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一样,黯然失色地走出了课堂。

由于课堂上的失败,我倍感受挫。我时常责问自己:一切都准备得如此充分,哪里出了问题呢?面对新课程我是那么的困惑,而面对犹如白纸般天真纯洁的孩子们我又是那么的愧疚。然而就在那个星期天,我阅读了一个故事《餐桌上的大学》,那对夫妻对儿子的教育给了我莫大的启发。书中的父母非常重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懂得怎样诱导和说服孩子的不良表现,在他们家中我看到了一种民主、宽松的氛围,他们的家庭教育是那样地出色,而我是一名教师,为什么不多为学生想想呢?于是当天下午我就对这几天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2,失败后的反思。第二个星期,我调整心态,走出之前失败的阴霾,总结反思后,得到了新的认识:只有想办法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时,让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让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时,孩子们学得才更投入,效果才是最佳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一改以往的教学,力求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获得安全感和轻松感,努力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从而积极快乐健康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反思一: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像我们给孩子做的一道可口的饭菜一样,要努力使孩子开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堂课的教学都要从兴趣人手。竭力创设富有童趣的对话氛围,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发孩子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孩子们上语文课成为一种乐趣,自觉自愿地进行学习。

反思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生活与文本相结合,把语文生活化、情景化,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把课堂与生活的界限淡化,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与文本对话。把学生的胆怯之心彻底解放,引导学生感悟体验文本的丰富内涵,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多维课堂,使学生能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来,形成一种教积极、学主动的教学氛围。

反思三:教师要尝试蹲下来与孩子对话,拉近与孩子们心的距离,努力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学习孩子的表达方式,顺应孩子的思维,用儿童化的语言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与学生进行情感、思想的沟通与交流。时刻营造民主、平等、开放、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放飞灵性的翅膀。

3,反思后的课堂。反思之后,我又进行了课堂的二次尝试,值得欣慰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是很强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提高,看待问题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学完《荷花》这篇课文后,我与孩子欣赏美丽的荷花,我对孩子们说:

“荷花是自然创造的奇迹,你们能不能仿照文中的句式说说荷花?”话音刚落,孩子们就三五成群、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一会儿,学生A站起来说:“鱼儿,鱼儿,它对荷花说,你让人自然更美丽。”学生B说:“蜻蜓笑着飞来了,告诉荷花飞行的快乐。”我乘胜追击:“大家的句子都很美,能不能把你的创作整理成一个精彩的片段呢?”又是几分钟的沸腾,各小组的精彩言语跃然纸上!听着孩子们充满童真的话语,看着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样子,我感到教师的幸福不过如此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孩子的精彩挂在树上,穿在身上,吹在脸上,飞在鲜花丛中,这就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的亲自感受。多美的世界,多富有童趣的创造,孩子的激情在这里被焕发,热情在这里被点燃。这样的课是我的学生在一年里的不同表现,当我看到第二幕时,我由衷地感叹:是新课程指导着我和我的孩子们将40分钟的短暂旅程变得幸福而快乐。当初如果我看到孩子们说不出,就大发雷霆;如果我看到全班没有一个孩子能生动地描述挂图,就越俎代疱,如果我看到了孩子无助的眼神就自暴自弃……那么,今天的课堂还是重演着局限文本而忽略人性、不和谐的旋律。以人为本,从学生的生活人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语文学习,我的孩子们就是这新的理念下改变最大的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小学)

第10篇

摘 要:对教材的适当拓展,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触动了学生学习态度和审美情趣的变化。课程实践一度时期后,又被新的经验、新的模式所束缚,忽略了文本蕴涵的价值,疏于对文本的拓展开发。教师应该克服职业倦怠,加强学习思考,不断实践创新,勇于反思自己,勇于否定自己,善于提升自己,与课程、学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教材;拓展;反思

四月中旬,就要教学七年级下册自读课文《竹影》了。在以往的教学中,对自读课文的教学,基本上采取文学常识介绍、整体感知、理清结构、品析词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读一读,体会一下就结束了。从心理上不够重视,教学上浅尝辄止,效果不是很好。教学设计前夕,我翻阅了以前的教案,总觉得缺少些什么。

我想,书法国画作为中国的国粹,农村学生知之甚少,而自己又有这方面的爱好。何不以课文教学为导线,对文本加以拓展,适当进行中国画常识及国画欣赏的教学,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又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思之再三,我决定试一试。

第一课时,我首先介绍了作者丰子恺多方面的卓越成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分组自主研讨探究,体会文章的童趣、情趣和美感。第二课时,由父亲对中国画的介绍顺利过渡到中国画常识的教学,先从写意画入手,介绍了中国画特有的写意画的基本技法、中国画多点透视注重神韵的特点,并进行了现场演示讲解,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和热情。第三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搜集了大量的国画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不同形式,欣赏写意画与工笔画的不同美感,感受不同时代意识和审美标准在画作中的展现,展示了齐白石、张大千等著名大师的传世佳作,讲述了他们刻苦求学创作的故事。学生是那样的专注、那样的投入,我想,这是由于精美的画作深深地吸引了他们,他们的心灵被悠久的传统文化、大师们高尚的精神强烈震撼和撞击着。

《竹影》一课的教学结束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学生表现出了对传统文艺的兴趣,有的在习作中流露出学习中国画的向往,有的购买了相关的书籍欣赏传阅,学生作业书写的规范了许多,黑板报、手抄报更加注意装饰了……

对教材的适当拓展,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竟然触动了学生学习态度和审美情趣的变化,我不由得认真审视和反思了自己这一时期的教学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有十余个年头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更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的培养。

课程改革之初,我们参加各类培训,加强课程课标的学习,加强课程理念的学习领悟,努力走出前期教学模式的桎梏。而新课程实践一度时期后,我们却又被新的经验、新的模式所束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关注各级的考核评价,在“教学成绩这棵大树”下驻足徘徊,苦苦寻觅。我们高度重视知识能力的反复训练,对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则重视不够,为了教课文而教课文,忽视了周边美好的风景,忽略了文本蕴涵的价值,疏于对文本的拓展开发,这确是舍本逐末,势必使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僵化,使我们的课堂越来越沉闷,使我们的工作越来越低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诚然,教师工作极强的周期性和事务性,容易使人产生职业倦怠。然而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加强学习思考,不断实践创新,勇于反思自己,勇于否定自己,善于提升自己,让每一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心灵之旅,让每一天都收获新的精彩和感动,与课程、学生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沙坝初级中学)

第11篇

小学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识基础和作好初步生活准备的基础教育。它的对象一般是6~12岁的儿童并具有其自身生理与心理的发展规律。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只有按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教学,充分发挥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生动活泼的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将这一理念落实到音乐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备学生——了解学生,做到“体贴入微”

我们在编写教案时往往会为自己某个环节的精彩设计而欣喜不已,殊不知案头的工作虽要下足,但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却也不可小觑。一次在二年级的听课中,看到一位教师用大量优美的词句来尽情营造“纤纤杨柳丝,柔柔雨中景”的意境。结果在班级试讲时,尽管他吟诵得十分陶醉,可学生们清澈的眼神中还是显得有些迷茫,精心准备的环节不但无法为创设情境锦上添花,反而成为累赘。反思这节课,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老师备课时忽略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成人化。若在备课的同时多想想学生,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以适合他们年龄段的语言来组织教学,用他们乐于接受、易于掌握的方法来设计教案,不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吗?

可见,备课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备学生”,不顾学生的情况而只是一味地闭门造车,是“造”不出什么好课的。新一轮课改强调以人为本,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解决学生的需要。教师只有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喜好及各班级学生的特点,“体贴入微”地考虑学生的感受,才能使学生更热爱你的课堂。

二、教学中尊重学生,灵活应对

《外婆的澎湖湾》是人音版第九册里的一首歌,也是学生们很熟悉的一首歌,街头巷尾常常能听到。而学生们这种对歌曲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却是笔者最担心的。因为先入为主的缘故,学生们往往不认真听范唱,总认为已经会了,很想跟着教师唱,其实只是一遍遍地重复着他们的错误而已。于是笔者采取了“静”的方法来要求他们,即不让他们跟唱,只能先静静地聆听,听完后学唱。这个传统的方法虽然的确让大部分学生静下来听了,但笔者发现还是有一些学生在跟唱,是他们故意不守纪律吗?其实不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说明这些学生只是希望亲自去尝试、去演唱,或者说想向大家表现自己已经掌握了这首歌曲。

因此,笔者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尊重学生的重要性。只有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主动寻找学生的需要与音乐教材的契合点,并为其搭建桥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

三、引导学生,在趣味中收获知识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学生之所以憎恶学问,原因是在教员自己身上。”也就是说,音乐教师本身的认识偏差,会导致学生们渐渐失去对音乐课堂的向往,无形中将扼杀他们的音乐萌芽。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善于捕捉他们的兴趣点,学习的过程才会变得轻松而快乐。

1.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启发学生

音乐学科作为一门技能学科,在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理论知识的讲解。如何把学生们觉得最枯燥的内容形容得生动有趣呢?笔者在训练学生气息的控制方面颇有心得。

2.以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吸引学生

没有人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同样,没有哪个学生喜欢一成不变的音乐课堂。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学会灵活运用教材,要善于发现学生们喜欢的课余活动,并将之应用到教学中来,用各种手段丰富教材的内容,让学生们在玩中乐、动中学。

3.在平等交流中引导学生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比较单一的。他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直接以文化权威的身份出现,在知识、技能和道德等方面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然而在当代,虽然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改变,但往往通过更加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的职能,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经过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进行探索。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情境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普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即在上课之前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备课,在课上给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授。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对学生音乐课重视的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音乐器材和专业性的音乐指导教师。这种音乐教学现状根本不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很难提升学生的音乐乐感和音乐鉴赏水平。在新阶段,必须践行小学音乐新课改的精神内核,培养学生的整体乐感。本文通过分析三种培养小学生音乐乐感的教学与鉴赏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引进“翻转课堂”模式,促进学生思考

在新课改下,“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引进来。所谓的“翻转课堂”,具体来说,就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变传统单调的“讲授”课为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课,进而转变课堂的讲授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想进行一堂完整的“翻转课”,必须要协调三个内容,也就是合理的网络环境、自觉的学生和充足的时间。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人教版)《可爱的家》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本首歌的音乐节奏,通过练习歌曲的乐谱,使学生掌握曲子的升降节奏,不断培养学生的乐感。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列出一系列的问题,即“关于‘家’的歌曲你们能想到有哪些吗?本课中的《可爱的家》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在看曲谱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课本上的音乐乐谱,同时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这首歌,使学生进行深刻体会。学生分析过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即“用什么样的声音最能表达这首歌的情绪呢?模唱时候应注意什么事项?”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这些问题,完成本课的音乐教学目标。

二、引进“微课”教学,促进学生理解

“微课”主要是采用视频讲课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录制几分钟的短视频,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课程内容。它改变了传统的教案设计模式,直接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删去不必要的讲课内容,便于学生学习。采用“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很轻松地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给学生点明正确的学习方向,有了新的学习动力,不再是没有头绪地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人教版)《少先队员采茶歌》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可以用纯净、优美的声音去演唱本首歌曲,并指导学生分析具体的音乐节奏和律动特点,培养学生的乐感。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一个小视频,在小视频里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阐述,即“五度音程的音准问题,圆滑线的唱法,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问题,顿音的演唱技巧”等,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着教师再带领学生分析具体的乐谱和音乐节奏,使学生跟着多媒体进行练习,顺利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微课”教学促进了学生的理解,提升了学习效率。

三、设置合理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学习能力各有差异。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置合理、具体、可观的音乐情境,使学生在可触摸的、可见的音乐情境中学习音乐乐曲,感受音乐的真实魅力,同时不断培养音乐乐感,促进高效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人教版)《童趣》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唱歌曲《打花巴掌》和《蜗牛与黄鹂鸟》,掌握这些体现童趣歌曲的重要节奏,配合身体的律动,从而提升学生的乐感。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播放学生看过的动画片《樱桃小丸子》《三只小熊》的歌曲,从而给学生渲染一种“欢乐童年”的氛围,使学生跟着音乐进行演唱,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之后教引进本课的音乐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先跟着录音进行模唱,之后给学生讲述演唱技巧和歌唱节奏,促进学生的理解。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机制体制,引进新型的教学手段,如“翻转课堂教学法”“微课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乐感。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