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肺部护理诊断

肺部护理诊断

时间:2023-06-02 10:00: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肺部护理诊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肺部护理诊断

第1篇

病合并肺部疾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特点。结果 呼吸内科共收治艾滋病40例,80%的患者肺部表现是毛玻璃样病变和III型肺结核改变(含肺部块影和胸腔积液),其他表现有肺部炎症和COPD。主要伴随症状有口腔溃疡及真菌感染及消化道症状、神经症状和感染等症状。结论 在综合性医院的病房内HIV/AIDS的主要危险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必须杜绝病房内的血液交叉感染的发生,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与普通病人分开护理。必须从多方面加强临床护理,包括及时做好疑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在内的各种肺部机会感染的医疗护理及其各种伴随症状的临床护理,指导艾滋病患者配合接受肺部感染、纠正缺氧及抗病毒治疗以提高临床对艾滋病的防治效果。

目前,我国总体艾滋病疫情仍呈低流行状态,但特定人群和部分地区呈高流行趋势, 2007年以来,四川、广西病例报告数增加速度较快,部分地区的全人群艾滋病发生率超过1%,达到甚至超过了艾滋病高流行的标准[1]。四川累计已报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3万多例,艾滋病疫情逐步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2]。2009年我国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约40%是医疗机构在接诊时发现的,艾滋病患者因各种不同疾病或病症到综合性医院就医的情况已不可避免。我院从2006年至2009年12月期间先后收治HIV/艾滋病患者133例,其中呼吸内科40例。前2年我们曾报道过综合性医院对艾滋病的护理管理体会及艾滋病的肺部表现[3,4],现将我科对收治艾滋病合并肺部疾病的临床和护理要点讨论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病人:我院2006年2月至2009年12月底收治的HIV/艾滋病患者133例,其中诊断艾滋病105例,均系因症就医入住我院临床各科,经临床各科医师根据病史、体征及各种检查确定各专科疾病;疑诊艾滋病的诊断均系临床各科采血首先经由本院输血科作输血前快速法检查及酶联免疫法筛选检出的HIV抗体(+)者,对我院初筛HIV阳性的病例然后再次采血送市级和省CDC作HIV(+)确诊试验,均确诊为HIV-I型病毒,其艾滋病的临床诊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93-2008《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5],其中有呼吸道症状及/或经胸部X线或CT检查有肺部病变作为主要临床表现者40例,男29例,女11例,男、女比为2.64∶1,年龄范围21-65岁,平均年龄40.83岁。

2 临床资料分析

2.1 40例艾滋病患者的肺部疾病表现见表1。

由表1可见,80%的患者肺部表现是毛玻璃样病变和III型肺结核改变(含肺部块影和胸腔积液)。其他表现有肺部炎症和COPD。

2.2 40例艾滋病合并肺部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见表2。

由表2可见,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以咳嗽、发热、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最常见。

2.3 40例艾滋病合并肺部疾病的主要伴随症状见表3。

表3 40例艾滋病合并肺部疾病的主要伴随症状

由表3可见,口腔溃疡及真菌感染是艾滋病患者的常见伴随症状。

3 讨论

根据我们过去4年对综合性医院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的临床观察中,呼吸内科收治艾滋病患者40例,占全院病例的30.08%,是全院各临床科室中收治艾滋病病例最多的科室;也是综合性医院防治艾滋病的重点科室;同时,我们也发现综合性医院肺疾病作为主要诊断和次要诊断的患者合计占全部病例的四分之三(75.24%)。因此,对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疾病的临床护理十分重要。

HIV入侵人体,主要是使人体的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受损,肺部是一个开放的器官,易受各种外源性病菌的侵袭而发生肺部和呼吸道感染。为积极防治艾滋病患者肺部感染,必须从多方面加强临床护理。

3.1由于艾滋病是我国二类传染病,必须严格加强防控。但是,在临床上,由于发热、咳嗽、活动后气促或呼吸困难被怀疑HIV感染的患者,而又未被CDC确诊实验室确诊前,为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必须将此类患者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如居留在单间隔离病房或进行床头隔离。从艾滋病的危险传播途径出发,在综合性医院的病房内最主要的危险传播途径是经血液传播。为避免病房内的血液交叉感染的发生,凡是拟诊艾滋病的患者其输液穿刺操作除了必须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外,还必须与普通病人分开进行,不得混同。

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力十分低下,容易受环境其他病菌的影响而并发感染,特别是须避免与结核病人接触,注意病房通风与交叉感染。对于床头设施的消毒,可用75%的酒精擦拭,因为艾滋病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对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低。因此,对乙肝病毒有效的消毒和灭活方法均适用于HIV。除此之外,75%的酒精也可灭活HIV,但紫外线或γ射线不能灭活HIV。HIV对热很敏感,对低温耐受性强于高温。56℃处理30分钟可使HIV在体外对人的T淋巴细胞失去感染性,但不能完全灭活血清中的HIV;100℃20分钟可将HIV完全灭活。

3.2及时做好疑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不容忽视。由于到综合性医院就医的患者,一般无感染HIV的思想准备,有的甚至在初筛结果出来后,仍否认被感染,而且认为患艾滋病是一件不光彩的事,病人会产生恐惧、忧虑等心情,积极地开导,提高患者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政府的“四免一关怀”的认知,关心患者及其家人的健康和生活防护,及时让患者配偶采血筛查感染情况,必要时提供艾滋病防护的医疗咨询,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到医护人员的关心,以提高其依从性和对诊疗的配合,有利于对艾滋病的人群防治。

3.3艾滋病患者的肺部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性疾病有肺孢子虫感染、肺结核和肺部细菌性感染。肺孢子虫感染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活动后气促或呼吸困难,常有中度以上缺氧表现,也是患者到呼吸内科就医的主要原因。及时帮助患者改善缺氧症状是患者的第一需求,因此,及时的完成血气分析和给氧十分重要,一般的血气改变是I型呼吸衰竭,中度以上低氧血症,需中等浓度给氧。肺孢子虫感染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从痰标本中找到肺孢子虫包囊,但临床上能开展此检查医院并不普遍,需要做肺泡灌洗或作雾化吸入髙渗盐水诱导气道内的深部痰液检查,需要护理人员仔细指导和取得患者的配合。目前临床上多依据胸部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经验进行诊断性治疗,在患者做影像学检查时,可提供氧气袋帮助。肺孢子虫感染的常见X线胸片或胸部CT表现为肺部毛玻璃样改变。当患者的胸部影像学改变呈毛玻璃样改变、临床有活动后气促或呼吸困难,加上临床有低氧血症者即可拟诊为肺孢子虫感染。对于这类患者应指导患者口服复方甲基异恶唑,每日4次,每次1.0克,连续半月,并指导患者多饮水,以减少复方甲基异恶唑在泌尿道的磺胺结晶,少数有肝功能受损,由于口服剂量较大,时间较长,专科护理十分重要;及时地治疗肺孢子虫感染可以纠正呼吸衰竭,使病情得以临床痊愈,否则会增加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会是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6]。艾滋病患者是否合并肺结核主要依靠胸部影像学改变和痰菌检查;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严重下降,PPD皮肤试验多不能反应病情,因此,对艾滋病患者的胸片提示有肺结核的影像改变者,应指导患者接受正规抗痨治疗。一旦艾滋病确诊实验结果证实HIV阳性,也应积极引导患者完成抗病毒治疗。由于抗痨治疗和高效抗病毒治疗疗程均较长,且对肝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指导患者保肝治疗,定时观察血象、了解高效抗病毒治疗对骨髓的影响。

艾滋病患者的肺部感染者还应积极进行痰培养,积极应对艾滋病患者的肺部细菌感染,常见的格兰阴性杆菌感染较常见,及时地抗生素治疗可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

由表3可见,艾滋病患者的其他较常见的机会感染还有口腔霉菌感染和其他消化道真菌感染,如腹泻等,及时地采集口腔霉菌标本或留取大便作细菌及霉菌培养,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指导患者做好口腔护理和抗真菌治疗及改善其他消化道症状,可有效地防止消化道真菌感染。对于其他部位的机会感染,如神经系统症状和妇科疾患者,做好临床护理,可积极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和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健康报讯:国务院防艾委赴川桂宣讲艾滋病防治政策.健康报,2010年6月28日1版.

[2]刘春梅.四川艾滋病感染者3万余例 疫情向一般人扩散.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2009年11月30日.

[3]王平飞,王廷杰,周兴荣,等.综合性医院艾滋病患者肺部病变26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9,30(2):205.

[4]周兴荣.综合性医院对艾滋病人的护理管理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4:27-29.

第2篇

【关键词】昏迷;肺部感染,护理

Related Factor Analysis and Nursing Care of Coma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WANG Li,ping.

Shandong Aluminum Lndustry company Hospital,Zibo,Shandong Province 25506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Research coma patients the related factors cause lung infection, for clinical nursing provides the basis. Methods long,term coma in 95 patients with lung infec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our nerve medicine from 2009 June to 2011 June in the hospital. Results Coma patient lung infection was a common cause of aspiration, catheter time was long, row phlegm, flawed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etc. Conclusion In view of the above reasons, take different nursing strategy, strengthen management,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pneumonia.

【Key words】Coma; Lung infection; nursing care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入选的65例昏迷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来自我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均经相关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16~75岁,平均56岁;重度颅脑损伤18例,高血压脑出血31例,其他原因引起的脑出血10例;颅内肿瘤6例;其中气管切开患者25例;肺部感染发生在入院后10 d~1月内,住院时间2~152 d;经治疗和诊断15例治愈,41例好转,9例死亡;诊断的主要依据: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及相关的细菌学检查,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体温≥38.0℃,血WBC>10×109/L,肺部听诊有湿罗音,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x线胸片呈片状阴影,气道分泌物培养阳性病原菌[1]。

1.2 方法

通过查阅患者住院期间的住院病历,包括实验室辅助检查报告单、护理记录单和医院感染登记表等,回顾性分析昏迷患者引起肺部感染的原因,根据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

2 护理

回顾性分析65例昏迷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诊治情况,肺部感染的常见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①误吸。②排痰不畅。③医源性操作。④置管时间过长。⑤营养支持不到位。⑥抗生素滥用等。针对以上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2.1 预防误吸

昏迷患者,常伴有吞咽,容易将 鼻饲饮食食物反流误吸到气管,昏迷患者常高颅压,常出现呕吐,增大了误吸的几率[2], 鼻饲时,头部抬高30°~45°。当胃内容物多或腹部听诊闻不到肠鸣音时应停止鼻饲,防止误吸,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由于口腔内的分泌物很容易流迸气管引起起感染,因此还要做好口腔护理,一般2次/d。

2.2 呼吸道管理

昏迷患者应每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用手叩击前胸及后背;取半卧位及侧卧位,使膈肌下降,利于气体交换,拍背的要领是:五指并拢,拇指靠于示指的第一及第二关节之间,手心向内凹陷,放松手腕、肘及肩部肌肉,有节奏的自下而上、自周围向中心叩击[3]。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由于气道的湿化功能丧失以及吸氧等原因,分泌物容易干结,充分湿化气道,可以使痰液稀释,并能使坏死组织脱落,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采取的方法有,超声雾化吸入,一般间隔4~6 h一次,每次20 min,常用生理盐水20 ml+地塞米松5 mg+糜蛋白酶4000 U(氨溴索20 mg)+庆大霉素8万U。对于气管切开者,可每间隔15 min自气管套管处滴入滴液2~3滴,滴液一般为生理盐水250 ml+庆大霉素16万U,每日最少滴入250 ml;或者上述溶液用静脉输液的方法及静脉输液泵持续24 h滴入。

2.3 严格无菌操作

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如有吸氧,每日更换氧气湿化瓶、无菌蒸馏水以及每周更换两次吸氧管。吸痰贮液瓶也在每日更换放入含氯消毒剂,吸痰连接管每周更换2次,接触患者前后都应该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患者常用的各种管道留置时间过长,也容易诱发感染,如中心静脉置管、尿管、胃管及气管套管等,如果病情稳定,应及时拔除。

2.4 加强营养支持

对于患者早期不能进食者,按照生理需要,进行养外静脉营养,如果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以后,应早期留置鼻饲管,要全面的营养,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4]。

2.5 合理应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容易诱发菌群失调,根据痰液培养指导用药,能用窄谱的就不用广谱的,能停就停,不能无指征乱用,尽量减少二重感染的发生。

3 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总结,我们探讨了昏迷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进行了分析,对于昏迷患者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重视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尽量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是我们护理工作的核心和重心。

参 考 文 献

[1] 陈颖.48例脑出血患者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6):152,153.

第3篇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预防; 神经外科;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2-0113-02

doi:10.14033/ki.cfmr.2015.12.056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多为颅脑损伤,部分患者需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辅助呼吸 [1]。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是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死亡的原因之一 [2]。需要给予护理干预,减少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3]。本文对65例患者实施了集束化护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神经系统疾病且均行气管切开的患者130例,其中男86例,女44例,年龄26~68岁,平均(47.2±19.7)岁。其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4例,颅内肿瘤患者14例。将上述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别、气管切开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APACHEⅡ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均给予传统人工气道管理,具体护理措施:氨溴索+生理盐水间断气管内给药,每2小时一次,每日给予2次口腔护理,并按时吸痰。

1.2.2 观察组 本组患者建立人工气道之后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进行人工气道管理。(1)护理人员培训:对肺部感染相关理论及实践知识进行强化培训,结合文献[4-5]及相关总结评价作为循证医学依据,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使全体护理人员均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流程。(2)患者管理:气管切开后24~48 h内平卧,无禁忌证者,在机械通气时将床头抬高30°~45°,每2~3小时给予翻身拍背一次,为患者翻身采用轴线翻身,并保持器官套管位于正中,防止气道损伤。(3)口腔护理:呕吐患者,及时清理口腔内滞留物,取侧卧或半侧卧位,防止误吸,采用氯己定进行口腔冲洗。清醒患者可用棉棒擦拭口腔,昏迷患者则采用负压吸引式牙刷进行刷牙。每3~4小时给予一次(3~5 min/次)拍背,促进排痰。(4)气道湿化及吸痰: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且痰液较为稀薄患者,采用人工鼻或湿热交换器进行气道湿化;肺部有阳性体征且痰液较为黏稠患者,则采用MR850湿化系统进行气道湿化,减少痰痂形成及肺不张,掌握吸痰指征,按需吸痰。(5)气囊护理:气囊压力检测每4小时一次,将气囊内压力维持在20~25 cm H2O,气囊上方分泌物尽可能清理干净。(6)呼吸管路管理:呼吸机管路做到一人一管,并于进气端与出气端连接一次性细菌过滤器以减轻对周围空气污染,将积水罐置于最低位置,避免冷凝水的导流,维持呼吸管路的通畅及密闭。(7)病房环境管理:病房内定时通风,室温维持在20 ℃~22 ℃,相对湿度维持在60%~70%。(8)营养支持:早期给予肠内营养,间歇性使用喂养泵。密切关注胃潴留情况,避免误吸。(9)宣教指导:所有患者均给予必要的人文关怀[6],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及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并争取良好合作。

1.3 肺部感染诊断

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肺部感染诊断[7]。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肺部感染及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2.3%(8/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2%(1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3 讨论

集束化护理是近年来重症监护专业内的一个新名词,是循证实践指南在临床护理中的一种有效措施,该护理方法将目前已被临床证实的一系列有效护理措施集中实施,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得到更好的护理[8]。气管切开是神经外科常用的一种维持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生命的有效呼吸支持措施,但人工气道的管理情况将直接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造成影响。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多相对较重,且昏迷患者较多,机体抵抗力相对更差,各种侵入性操作较为频繁,同时由于病室相对较为封闭,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可能性较大。

本研究通过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使得患者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同时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节省了医疗费用。但在该护理方法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充分了解患者气道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中包括气道的湿化、空气的温化、气囊的管理、气囊以上声门以下的分泌物的引流;其次所有操作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防止交叉感染及医源性感染;再者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机管路,尤其将集水瓶置于最低位置,同时及时放空集水瓶;最后应注意患者的管理,床头高45°对于该类患者极其重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秀卿,张涛,连烨,等.机械辅助呼吸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3):65-66.

[2]林小锋.开颅手术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59-61.

[3]李会玲,宋晔,李敏玲,等.集束化护理管理在急救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30):3876-3878.

[4]叶世武.脑卒中患者GCS昏迷评分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9):38-40.

[5]刘凤鸣,谢逢春,易文枫,等.血乳酸和APACHE Ⅱ评分对ICU危重病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内科,2014,9(3):261-263.

[6]陈祥燕,陈祥莺.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生活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9):128-12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第4篇

【关键词】 老年; 真菌感染; 因素;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101-01

真菌是肺部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肺部真菌感染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其中大多数为老年人。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存在较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过程当中,老年人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引发各种难治性感染,进而发展成深部真菌感染,尤以肺部真菌感染多见,从而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增长,预后差。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3年来收治的43例老年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讨论病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老年肺部真菌患者43例,其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69~86岁,平均76.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诊断标准。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肺部真菌感染患者43例的感染相关因素、转归及护理措施。

2 结果

本组43例患者中,基础疾病感染23例,药物因素感染15例,医疗操作感染5例,治疗后40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预后不详,1例死亡。护理主要为病情观察、环境护理、加强营养及心理护理。

3 讨论

3.1 相关因素分析

3.1.1 基础疾病 肺部基础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肺炎和肺结核等,肺外疾病如循环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血液系统疾病、肿瘤等。老年患者肺外疾病多以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病及恶性肿瘤常见。

3.1.2 药物因素 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引发肺部真菌感染。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频繁更换抗生素能打破正常菌群平衡,使机体免疫防御系统受损。某些抗生素甚至有促进真菌生长作用,使一些常规不致病的真菌出现内源性大量增殖或外源性感染,引发真菌二重感染。

3.1.3 医疗操作 如气管插管、静脉留置管、留置尿管、器官移植、导管技术及外科介入性治疗,都可能在相应部位出现真菌感染,经淋巴及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其导致各类因真菌而引发的呼吸系统感染情况日益增多[1]。

3.2 护理

3.2.1 病情观察及处理 不同病原体的肺部感染表现不同:细菌感染多表现为高热、胸痛、咳脓痰等;真菌感染则表现为高热、寒战、咳白色粘痰或白色丝痰、呼吸急促等[2]。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怀疑患者出现肺部真菌感染,应立即采集清晨深咳的第一口痰,盛入无菌容器,迅速送检细菌+真菌涂片及培养,以免延误治疗[3]。加强呼吸道症状管理是预防和控制真菌感染的重要内容。给予患者持续吸氧(2~4 L/min),鼓励有效咳嗽、咳痰及缩唇深呼吸,定时拍背,协助患者咳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补充水分,每次30~50 ml,30 min饮水1次,防止气道干燥及痰液粘稠加重感染[4]。痰多、咳痰无力患者及时行雾化吸入。加强口腔黏膜观察,注意有无白斑、溃疡等出现[5]。

3.2.2 环境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行空气培养,监测空气中的菌落数及空气湿度。医务人员严格遵照七步洗手法,卫生手消毒。每4 h在无菌操作下进行气道相关护理,观察气道切开处有无分泌物。鼻饲患者,防止误吸及反流,清洁消毒护理对侧鼻孔,并防止鼻饲管压迫鼻黏膜或粘连引发溃疡;加强吸痰器、雾化吸入器等的消毒灭菌。

3.2.3 加强营养 指导患者家属合理搭配营养,选用富含维生素C、A、E及微量元素硒的食物,可抑制真菌的毒素毒性。鼓励患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鼻饲患者根据能量消耗,补充肠内营养液或者静脉营养液。

3.2.4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因合并症较多,治疗时间漫长,且部分患者需长期卧床,对疾病预后产生恐惧、悲观心理。护理时,应多与患者交流,增强患者信心,能够有利于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归。

参考文献

[1]程佳,刘建,龙武彬,等.结缔组织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11,23(11):98-99.

[2]赵璧,阎成美,王爱民,等.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护理杂志,2003,20(11):36-38.

[3]叶桂荣,王静新,张玉兰,等.肾移植术后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与救护[J].护理研究,2002,16(2):80-81.

[4]刘晓联,靳晓玉,赵风琴.肺部感染病人的排痰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2):697-698.

第5篇

人体对病原体的侵入有主动防御功能,而防御又分为免疫和非免疫两种且密切相关,在这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免疫机制中细胞免疫力和体液免疫力的高低,是决定感染是否发病的的主要因素。由于慢性病和营养不良等病症使得人体免疫力不断降低,在已经得肺病的情形下极易肺部感染,严重的甚至扩散为全身性感染最终使得病情无法控制。而中医治疗已经证实具有较好的调节机体免疫的功能,应用于肺病治疗有较好的趋势。为探讨中医治疗肺病过程中对于肺部感染的护理要点,提高肺部感染的诊治水平,现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139例肺部感染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分针对相关因素制订相应护理对策,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统计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139例,均为我院临床确诊的肺部感染的病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35例,发病年龄60岁以下的18例,60岁~80岁107例,80岁以上14例,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本组患者发病无季节性差异,主要跟吸烟、环境污染、感染及机体遗传因素有关,中西医在这一点上的认识是一致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头晕、胸憋、胸痛等。肺部感染护理结果:在中医治疗肺病过程中的肺部感染患者经过住院护理治疗,119例康复出院;15例肺部感染较重,病情已明显好转,继续留院观察;3例患者肺部感染严重,在重症监护病房由医护人员看护;2由于入院治疗较晚,感染已扩散至全身,抢救无效死亡。

2肺部感染的护理要点

2.1心理护理

在中医治疗肺病过程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常伴有负面情绪或心理问题,会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有很大的影响,此时对肺部感染患者的心理护理更为重要。由于在不同的治疗阶段患者的心理反应略有不同,对症下药,有针对性、阶段性、个体化的心理护理能对患者的焦虑、恐惧和精神负担有效减轻且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专业的护理工作人员对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以及相互理解。在医护人员的鼓励下,使患者不安的想法及感觉可以主动说出来,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使患者找到原因,教会患者调节情绪和自我心理疏导,与此同时,也要鼓励患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可以极大程度的降低因为听力变化引起的负面情绪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清洁

对于肺部感染患者,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不能及时呼出,可采用面罩、鼻塞或鼻导管法持续给氧(氧流量一般为1~3L/min,浓度为25%~31%),目前这仍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措施。护理期间注意安全,保持输氧管道的通畅,注意控制输氧的温度和湿度,可避免以及减轻呼吸道痉挛。及时清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更换鼻氧管和湿化瓶要每日/1次,叮嘱患者两侧鼻孔更换吸氧。

2.3患者肺功能锻炼

可以在医护人员的辅导下做呼吸操,以此来协助体内二氧化碳的呼出,进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具体步骤如下:患者仰卧,双手平放在小腹,吸气从鼻孔进,呼气从口出,呼气速度要慢,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为1:2,在呼气同时双手配合轻轻压迫小腹协助体内二氧化碳呼出,6次~8次后患者作短暂休息,每日2次~3次。经过锻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体质以及呼吸功能。

2.4防止并发症

详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若感染病情严重,T、R、P、BP的变化要特别注意。对于高热肺部感染患者要按照高热护理常规,细致观察感染患者的呼吸深浅、频率、节律等。同时还应注意观察咳嗽、咳痰的情况,因为患者的病情转归痰液量、色、性状变化是主要的诊断依据。若肺部感染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出现发热或全身症状加重等生命体征,需及时通知主管医生进行抢救。

2.5预防患者住院期间重复感染

肺部感染患者由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受到影响以及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力降低,极易于引起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对感染患者所住病房也要严格管理,比如定时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等,避免患者交叉感染。

3结论

第6篇

【关键词】 肝胆外科; 围术期; 肺部感染;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4-0094-02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liver and gallbladder surgery.Method:Liver and gallbladder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5,the clinical data of 88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44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an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rate and clinical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Liver and gallbladder surgery; Perioperative; Lung infec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Rudong County Jinghai Hospital,Rudong 2264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34.042

肺部感染是肝胆外科手术围术期发生率比较高的并发症,在肝胆手术中由于手术污染程度高,且术后需要置入引流管,在加上病房人员流动性比较大,所以患者比较容易发生伤口感染或肺部感染。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后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者会引发死亡,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1]。为了研究围术期护理方法,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特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8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8例肺部感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为肝胆外科手术引起的肺部感染。88例患者中,男54例,女34例,年龄40~76岁,平均(58.00±2.75)岁;88例患者中,单纯胆囊结石18例、胆结石合并胆囊炎39例、肝癌和胰腺癌10例,胆总管肿瘤21例。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性疾病、血液疾病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肺部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围术期常规护理

1.2.1.1 术前护理 嘱患者术前3周内停止吸烟,以便减少呼吸道刺激;手术开始前2周注意调节患者饮食结构,嘱咐患者多食容易消化、营养丰富、刺激小的食物,提高患者手术忍受力。手术开始前1 d禁食禁水,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咳嗽功能训练,嘱咐患者尽量胸式呼吸,降低术后因腹部呼吸引发的疼痛。

1.2.1.2 术后护理 术后给患者实施必要的消毒、预防感染,嘱患者合理用药和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均衡饮食,嘱咐患者多食高营养、高蛋白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注意休息,适当锻炼,劳逸结合。另外,术后保持患者病房通风,严格探查患者术后情况,并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预防感染知识教育,嘱咐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2.2 严密的围术期护理

1.2.2.1 术前护理 患者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首先与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沟通,了解患者病情,稳定患者情绪,并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宣传,经常开展有关肺部感染疾病的知识讲座,积极护理患者参与医院开展的各种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另外,护士在术前要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病史、呼吸道症状、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全身营养状况等;对于肺部感染高发人群应特别留意,进行重点护理。

1.2.2.2 术后护理 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同时注意患者呼吸道清理,因为患者进行呼吸道全麻后,术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比较多,护士可以采取辅助咳嗽法、雾化吸入法及手击震动法清理呼吸道,使患者保持呼吸顺畅;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是保持术后引流管的通畅,防止出现膈下感染、积液,降低肺部感染率。如果患者有肺部感染的迹象,要积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控制,合理使用抗菌药,不能使用过多,否则容易引起菌群失调;术后麻醉消失后患者进入疼痛高峰期,护理人员可以利用腹带减轻患者疼痛,在使用过程中应该调节松紧度;另外,要对患者实施适当的康复训练,促进患者康复。同时给予患者适度的安慰,多鼓励患者,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评价标准

肺部感染评价标准依据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和《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积分标准》判定,诊断成立的标准是累计积分在4分以上。满意程度:非常满意:9~10分、满意6~8分、一般:3~5分、不满意:0~2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肝胆手术中主要危险因素有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抗生素的使用等,手术结束之后这些危险因素可能与气管插管对气道防御机制产生较大的破坏,从而引发肺部感染[2-3]。另外,术后疼痛也是影响感染的重要原因,患者因为术后疼痛不愿意深呼吸,而浅呼吸容易造成痰液淤积、阻塞气道,导致感染的发生[4]。传统的护理方式知识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嘱咐和注意事项的讲解,很难起到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而围术期护理与预防工作能够针对性、全面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包括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5-7]。术前重视相关知识宣传、合理饮食、和呼吸功能训练,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术后注重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顺畅,对患者进行辅助呼吸,清理呼吸道,预防感染;另外注意疼痛护理,护士可以采用腹带法减轻患者疼痛,以便减少患者感染机会。还要注意术后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感染发生,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积极鼓励患者,使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从而更好地促进康复[8]。

本次研究中,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肝胆外科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罗群艳.128例肝内胆管结石肝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0):74-75.

[2]尹志蓉.术前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1):295-296.

[3]高宏杰.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2):80-81.

[4]田杰.肝肾联合移植手术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115-116.

[5]张美玲.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78例护理方法与预防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2):91-92.

[6]赵芬,蹇娅琳.72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8):217-218.

[7]刘琼,吕天花.护理风险管理在肝胆科病房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6):80-82.

第7篇

【关键词】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易感因素;护理

作者单位:455112河南省安阳县第二人民医院

在ICU中,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一直较高[1],往往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导致死亡。现对我院ICU 2005年1月~2008年12月肺部感染情况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ICU肺部感染患者101例,均行痰培养加药敏试验,共分离出158株病原菌。其中男65例,女36例,年龄17~83岁,吸烟33例,病后呕吐46例,脑出血67例,颅脑损伤34例,气管插管68例,气管切开41例,GCS评分3~5分50例,6~7分33例,8分18例。

1.2 标本采集及培养方法 无菌吸痰管于气管内抽取痰液,置无菌痰盒内立即送检。按照卫生部微生物操作规程,做常规分离培养,用美国贝克曼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细菌。

1.3 诊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2001年制定《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2001]2号)中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肺部感染病原菌种类 共分离出158株病原菌,其中G-杆菌121株(76.58%),以肺炎克雷伯菌51株和铜绿假单胞菌27 株为主,其次依次为聚团肠杆菌14株,大肠埃希菌7株,枸橼酸杆菌7株,变形杆菌4株,沙雷氏菌4株,鲍曼不动杆菌3株,产气肠杆菌2株,阴沟肠杆菌2株。G+球菌34株(21.52%),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12株、表皮葡萄球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及解糖葡萄球菌2株。真菌3株。

3 讨论

3.1 易感因素 (1)患者意识障碍较深,正常的吞咽功能和咳嗽反射消失,是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GCS评分越低昏迷时间越长,合并肺部感染机会越大[2]。吞咽功能和咳嗽反射消失,口咽部分泌物易吸入肺部而感染,文献报道[3],70%意识障碍患者可将口咽部分泌物易吸入肺部; 呼吸道纤毛功能减退,肺活量下降,影响痰的排出,导致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吸痰次数过多,导致呼吸道黏膜有不同程度损伤,引起排痰障碍加重,形成恶性循环[4]。(2)呕吐物误吸、留置胃管及气管插管等提供了细菌迁移的途径,是重要的胃-肺部逆向内源性感染途径[5]。(3)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破坏了呼吸道的天然屏障及过滤功能,使细菌容易吸附和定植于肺部,导致感染;同时吸痰或咳嗽所致的飞沫传播,氧气湿化瓶及呼吸机管道的污染等也是形成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4)长期机械通气,使肺内组织纤维化,局部免疫力下降;同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抵抗力低,肺泡巨噬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受到影响;因呼吸中枢受到抑制而使潮气量降低,分泌物潴留,均可抑制呼吸道局部的免疫防御功能。(5)质子泵抑制剂,不可避免的降低了胃液酸度,增加了细菌定植的的机会。(6)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7)重症监护病房内空气流通差,医务人员诊疗时的交叉感染,不容忽视。

3.2 防护措施 (1)正确的,若无禁忌,一般宜头高位,既有利于头部静脉回流,又可一定程度上预防呕吐物吸入肺部及胃内容物反流入下呼吸道。(2)加强气道的管理,入院时误吸严重者尽快通过反复改变(侧卧甚至俯卧),清除呼吸道异物。(3)必须加强和重视肺部基础护理:加强雾化、翻身、拍背、吸痰以及气管内定时滴入湿化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湿润,促进分泌物及时排出。必要时交替侧卧位,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4)提高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完成每一例诊疗活动后,及时洗手,必要时戴无菌手套。(5)加强室内通风、消毒及净化,医疗器具(特别是呼吸机管道)定期消毒。(6)尽早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痰标本应取晨起气管深部痰液,避免口咽部污染诊断为肺部感染者。(7)应急性溃疡者,应加强冰盐水洗胃,直至胃内液清亮后,注入付肾盐水保留,可缩短应急性溃疡病程,减少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何礼贤,陈雪华,曾珏,等.重症监护室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及预后危险因素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9):532.

[2] 谢星金,翁冰,李秀灵,等.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防治.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9:145.

[3] 齐晓红,叶惠芬,张燕清.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危因素病例对照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330-331.

第8篇

【关键词】脑出血;肺部感染;原因;护理对策;效果

脑出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1],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脑出血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及时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是提高脑出血临床治愈水平及降低其致残率、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就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原因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2例为实验组,均经临床及头颅CT检查确诊,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男20例,女12例;年龄34-81岁,平均(64.5±6.7)岁。其中,深昏迷19例,留置胃管15例,肺部疾病史8例,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4例。所有感染病例均经X胸片检查确诊,符合肺部感染诊断标准。

2原因分析

2.1意识障碍研究表明[3],脑出血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越低,其发生意识障碍的程度越重。本组有19例感染患者入院时处于深昏迷状态,占59.4%。究其原因,意识障碍患者由于咳嗽、吞咽反射等功能衰退或消失,使得其痰液、呕吐物等难以排出,易发生误吸,进而导致肺部感染。

2.2留置胃管留置胃管是导致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组15例中有25例为留置胃管患者,占46.9%。这与可能与留置胃管造成患者咳嗽、吞咽等减退,易发生咽部黏膜损伤,导致感染。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患者留置胃管的时间愈长,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愈大。

2.3既往肺部疾患史本次研究中,有肺部疾患史者8例,占25.0%。其中,5例为长期吸烟史,2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1例为肺心病。上述患者心肺代偿能力低下,肺功能差,机体抵抗力弱,加之长期卧床,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进而引发肺部感染。

2.4年龄因素本组资料中,有18例感染者年龄≥60岁以上,占56.3%,其中60-70岁12例,71以上6例。这可能与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抵抗力差等有关。

2.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过程中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也是发生肺部感染不可忽略的因素。32例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为3-27d,平均(11.5±7.4)d。我们也发现,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愈长,肺部感染率愈高。原因是气管切开与相关侵袭操作使患者呼吸道损害,细菌易侵入发生感染[4]。

2.6时间因素临床实践证实,肺部感染多发于脑出血后早期。本组有21例发生于脑出血后早期,占65.6%,平均时间为脑出血后(9.9±4.8)d。说明了该时段是发生脑出血的高危险期,临床应予以重视,及早预防。

3护理对策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其感染原因,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具体内容如下:

3.1口腔护理认真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每天口腔清洁2次,测量患者的PH值,必要时给予清洗液(如口泰、替硝唑)清洗口腔,尽可能减少细菌咋咽部的繁殖,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

3.2护理患者取右侧半卧位,或抬高床头,防止分泌物或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休息时协助抬高下肢,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及肺淤血;定时翻身,2-4h翻身一次。

3.3饮食护理对于吞咽障碍和(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宜早期予以静脉补液,以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防止感染;入院后3-4的酌情给予鼻饲,一般以4h1次为宜,200ml/次;待患者清醒后,适当予以易消化的温热流食补充营养,饮食宜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

3.4呼吸道护理脑出血患者常出现呼吸不畅、呼吸频率加快等情况,张口呼吸时身体水分散失严重,尤其是机械通气和长期吸烟的患者[4-5]。鼓励患者多喝温开水,每天至少1500ml以上,少量多次,保持口腔湿润,以湿化气道,增强气管的纤毛活动能力,防止分泌物黏稠及于涸结痂,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水及雾化吸入,促进排痰。

3.5有效排痰对于长期卧床者给予引流可促进有效排痰:使病变部位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在重力作用下使痰液流向支气管,排除体外;协助患者翻身,每日轻扣背部,排出痰液。高龄体弱者或症状严重(意识障碍、咳嗽困难)者床旁应备好吸痰器方便随时吸痰。

3.6合理使用抗生素对肺部感染患者正确、及时地留取痰液,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培养和实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使用指证,防止菌群失调[5],发生感染。对于大量应用抗生素的患者,尤其注意呼吸道的呼吸,避免二重感染。

3.7防止医源性感染病室要定时通风、消毒,仔细擦拭房间物品,限制探视人数,尽可能减少人员出入,及时检测室内的空气、物品以及医护人员手部等的细菌指数,防止发生医源性感染。

4结论

综上所述,意识障碍、留置胃管、既往肺部疾患史是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得主要因素,老年人、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好发,脑出血后早期是肺部感染的高危险期。严格执行临床各项操作,进行针对性护理,是减少或避免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聚斓.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12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09):1534-1535.

[2]杨铭霞.老年脑出血50例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2,15(12):96.

[3]陈广秀.脑出血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16(01):120.

第9篇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115-02

Abstract:Objective Chinese medicine care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pulmonary infection prevention clinical efficacy. Methods Select 114 cases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pulmonary infection patients in this study;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57 cases, the use of routine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57 cases,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care; investigate and compar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clinical efficac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ith the situation. Results The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care hospitalization observation group, pulmonary infection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tisfaction with car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words:Chinese medicine care;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pulmonary infection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老年化,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自残率和病死率[1]。已有研究表明急性脑出血患者约65%发生急性肺损伤,其中以肺部感染最常见[2]。因此,防治高血压脑出血肺部感染已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3]。本研究给予高血压肺部感染患者以中医系统护理,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3年7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114例高血压脑出血肺部感染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49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1±8.12)岁;患者均符合国家医学会制定的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4],均确诊为肺部感染:①咳嗽咳痰等明显地呼吸道症状;②体温≥38.5℃;③血常规检查:WBC≥10.0×109/L ;④体征检查:肺部有干湿??音;⑤X胸片显示肺部炎性改变;⑥实验室检查:痰检出致病菌;出现以上三者诊断为肺部感染。运用随机数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例如进行雾化治疗、西医药物治疗、吸氧、吸痰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包括:①循经拍背,沿脊柱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至下进行虚掌拍打或虚拳叩击,用力均为,动作轻柔,每日2~3次,每次20~30min;②指压天突穴,患者半卧位或坐位,一手扶背部,一手在胸骨上窝的天突穴,食指和中指的指尖紧贴喉部,指端着穴,垂直用力刺激,直至患者咳嗽。按压持续1~5min,有效咳嗽后停止,无效则再次进行按压;每日2~3次,每次间隔30~60min;③密切关注患者病情,针对肝火旺盛患者,及时给予镇静安神药物,针对脉络阻塞、血流不畅的患者,则采取饮食调理。④心理干预,采用中医的“五行生克法”调理患者情绪,使患者保持稳定心态,消除不良情绪。⑤中医药物的辨证应用,进行泻火、祛痰、活血化瘀的治疗。

1.3 评价指标[5]①临床疗效:显效,症状消失,呼吸平稳,频率恢复正常,血氧饱和度达96% 以上,无痰鸣音,痰液稀薄,血常规和胸片检查无感染征象;有效:症状明显改善,轻微咳嗽和咳痰,血氧饱和度达95% ,痰鸣音减少,血常规和胸片检查显示感染明显缓解;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降低或升高不明显,明显痰鸣音,血常规和胸片检查显示肺部炎症无好转。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患者总例数。②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本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设及了患者对护理内容(30分)、护理效果(30分)和护理主观感受(40),总的评价包括非常满意(评分≥85分),满意(85分>评分≥60分)和不满意(评分

1.4 资料统计和分析 用SPSS 19.0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住院天数为(32.3±3.5)d,观察组住院天数为(21.8±4.2)d。经统计比较分析,观察组肺部感染率和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8%,显著高于对照组6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807,P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出院时,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2.98%,对照组护理总满率为80.70%;观察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534,P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好发于50~60岁的高血压人群;高血压是脑出血的病因和主要危险因素,在持续性高血压的基础上,通常在情绪激动、过度兴奋、排便、屏气用力或精神紧张时发病;发病时,往往发病急,无预感,可在数分钟内发展到高峰;血压脑出血的往往预后不良,据临床报道其总病死率超过50%[6]。高血压脑出血可能导致很多并发症,包括脑心综合征、急性消化道出血、中枢性呼吸形式异常、中枢性肺水肿等,肺部感染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

肺部感染是呼吸系统一种常见疾病,慢性疾病或重症的老年患者,由于咳嗽无力,反应迟钝,分泌物潴留在气管、支气管内,从而并发肺部感染,长时间的感染会诱发呼吸衰竭,严重者甚至会威胁生命。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影响了正常的呼吸吞咽功能及咳嗽反射,患者易出现排痰困难以及误吸,从而使肺炎的发生率增加,严重影响了疾病的转归和预后。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规护理,往往重点放在患者降压、功能康复等方面,对肺部感染往往只进行吸痰、雾化、吸氧等,缺乏系统化的护理[7]。

第10篇

关键词 重症结核 肺栓塞 急救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14

肺栓塞(PE)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易发生于高龄、肿瘤、长期卧床、术后等患者,早期症状隐匿复杂,临床易发生漏诊和误诊,故死亡率高达20%~30%。但若能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本院曾收治的重症结核患者中,有5例发生肺栓塞,经积极抢救均存活。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6年4月~2009年9月收治结核病患者中5例发生肺栓塞,男4例,女1例,年龄67~75岁,平均71岁,其中髋关节结核股骨头置换术后伴高血压1例,肺结核伴糖尿病1例,伴肺源性心脏病1例,纤维空洞性肺结核伴COPD者2例。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4例,5例患者中均有肺部体征改变。胸痛、胸闷,呼吸音减弱4例,肺部湿罗音3例,心动过速2例,烦躁不安3例,5例均出冷汗,大汗淋漓2例,咯血2例,下肢静脉栓塞1例。抢救治疗过程中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4~6L/分,持续心电监护、血压、SPO2监测,积极改善微循环,给于低分子葡萄糖酐1000ml静脉滴入低分子肝素钙IU抗凝,尿激酶溶栓治疗。病情严重者给以呼吸机辅助呼吸,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精心护理、预防并发症,积极治疗原发病等措施,5例均好转出院。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设专人护理,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给予支持,安慰,鼓励,缓解恐惧心理。

病情观察:在溶栓及抗凝治疗时,药物应现用现配,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尿量、血气分析、凝血功能、血糖等,观察意识、瞳孔的变化以早期发现颅内出血的可能。注意观察有无皮肤、黏膜、牙龈出血、有无血尿、黑便,观察胃液颜性状、量等。有异常及时汇报[1]。

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抗凝药物及时输入,注意皮肤温度和末梢循环改善情况,伴低血压、休克者用升压药时要使用微量泵,保证剂量准确,警惕肺水肿的发生。准确记录出入量,留置尿管者要记录每小时尿量(每小时不少于30ml)并注意尿的性状,预防感染。

外周静脉置管护理:置管是临床一项常用的护理实践,但易引起静脉炎,静脉炎于其说是一种感染,不如被看或是一种物理化学或机械刺激。密闭式输液安全可靠,要少用“三通管”,必须保证输液器在静脉置管连接前没有暴露于空气中,也没有与固定静脉导管的非无菌胶带发生任何接触,减少不必要的穿刺。

呼吸循环支持护理:床头抬高40°~45°防止误吸。根据SPO2及时调节氧浓度一般浓度为40%~60%,保证氧合,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时可采用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或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机械通气中需注意减少正压通气时对循环的不利影响,尽量避免气管切开,以免在抗凝或溶栓过程中局部大出血。痰液黏稠者给予化痰药或雾化吸入。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2]。正确判断吸痰时机,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观察痰液的性状、量。

营养支持:结核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底下,发生肺栓塞加重蛋白质丢失,在病情得以控制后及时给予鼻饲或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促进疾病恢复。

生活护理:加强口腔护理。有效制动卧床休息2周,减少不必要的翻身和搬动,严禁热敷、针灸、按摩,预防便秘,指导患者不要用力咳嗽,以免咳嗽时腹压增大,外出检查搬运时做到轻、稳、快,以免栓子脱落造成再栓塞。保持皮肤清洁,特别注意骨突出部位的护理,在枕骨、足踝、耳廓、膝关节、肘关节等处垫上灌有温水的无菌手套,可有效防止压疮,对于已经破溃的,除局部涂药还应给予氧疗10~20分/次。

肢体肿胀的护理:70%~90%急性肺栓塞的栓子来源于深静脉血栓,特别是下肢深静脉(DVT)如彩超确定,应卧床1~2周,不易行下肢主动、被动、按摩等一切活动,以免血栓脱落再栓塞,适当抬高患肢15°~20°以减轻肿胀及痉挛。

讨 论

肺栓塞是一种临床急症,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栓塞包括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发病主要以晕厥、低血压或休克、胸痛、胸闷呼吸急促为主的一组临床症状。如巨大血栓脱落,突然阻塞肺动脉主干,患者可发生猝死。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娴熟的护理技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对于创伤、手术、长期卧床、静脉曲张、静脉插管、盆腔和膝髋部手术、肥胖、糖尿病出现呼吸困难的老年患者应警惕PE的可能。只有加强学习具备准确评估病情的能力,掌握急救护理技术,才能配合医生提高肺栓塞抢救成功率。重视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及依从性。积极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急诊护理;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38-02

基本概念简述

医学上,胸膜腔内积气称之为气胸;胸腔膜积血称为血胸;血胸常与气胸同时存在,所以称为血气胸。气胸的形成多由于肺组织、气管、支气管、食管破裂、空气逸进胸膜腔,或因胸壁伤口穿破壁胸膜,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其是胸部创伤的常见并发症,可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其危害往往比骨折本身更为严重。创伤性血气胸是由于胸部外伤后所造成的胸膜腔积血、积气,其发生率在钝性伤中占15%~50%,在穿透性伤中占30%~87.6%。一些胸部创伤病人早期并无血气胸发生,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出现,被称为延迟性或迟发性血气胸。

一、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护理的临床意义

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由于病情复杂,创伤重、病势急,给救治与护理带来一定困难。医护人员对此类病患者如果抢救不及时,护理措施不得当,会造成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娴熟的抢救护理技术,认真细致观察病人病情,及时发现、及时抢救处理,才有可能避免发生对患者不利的严重后果。同时,由于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没有固定的发作时间,因此要仔细的对患者进行观察护理,及时准确地记录观察结果,才有可能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情况,防止患者休克和呼吸衰竭的发生,最终提高该类疾病的治愈率。

二、急诊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护理

对急诊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患者的护理,在做好创伤急救的常规准备工作之外;护理人员最为关键的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医护配合工作:首先是实时监测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急诊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患者大多病情危重,生命体征变化快,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地给患者接上心电监护仪,根据病情需要对患者心率、血压、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等分别进行实时监测;其次是积极做好与主治医生的配合工作。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必要诊断性操作,如严密包扎、封闭体腔伤口胸部、腹部伤口,熟练掌握绷带包扎技术等;最后是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由于急诊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患者创伤的不可预见性和突发性,患者易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强护患沟通,对患者及家属作好安慰和病况解释工作,以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

三、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常规护理

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正确而专业的护理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笔者结合自己胸外科护理工作经验,对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患者的常规护理,总结应予充分重视的护理事项如下,供同仁探讨参考。

第一、密切观察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患者的胸部病情变化。由于患者的病发时间不固定,观察患者的胸部变化,能够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帮助患者尽早得到正确的治疗,防止延误诊断和治疗情况出现;

第二、预防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患者休克情况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定时观察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等方面的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对于患者出现的异常变化,应及时对症处理;

第三、保证合理的有效氧疗。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患者由于胸部受伤,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现象,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对患者采取不同程度的氧疗。比如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氧气吸入4 L/min~6 L/min,以蒸馏水湿化为宜,这有助于患者症状的缓解和康复;

第四、畅通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对于胸腔大量积血积气,肺组织受到不同程度压迫,伴有缺氧、呼吸困难、肺不张、肺部感染等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的畅通。护理人员应保持引流管道密闭,防止空气的进入,同时仔细观察引流物的性状、颜色、流量、引流速度以及有无气泡等现象变化,并及时做好记录,确保患者肺部复张,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

第五、做好术后疼痛护理,预防患者肺部感染。患者术后若出现肺部感染现象则会导致其不断咳嗽而引发疼痛,当患者因疼痛不敢咳嗽时,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可自下而上式协助患者扣背,教会患者有效咳嗽,以利痰液排出。必要时,护理人员可以给患者服用疼痛剂;

第六、重视心理护理,营造良好康复氛围。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患者由于于突然受到外伤,导致患者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惊吓,同时他们对于治疗过程还会心存恐惧。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确保病房环境整洁、安静的前提下,对患者及家属热情、体贴、安慰,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消除他们的顾虑,同时鼓励他们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康复治疗工作。

四、结论

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伤情复杂、如抢救不及时,护理措施不当,都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甚至会使患者病死率极度走高。因此,医护人员的及时抢救、护理人员及时正确的护理,对该类疾病患者的诊治康复都有着非同寻常的临床意义。笔者结合自己对创伤性延迟性血气胸患者护理的临床工作经验,论述该种疾病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护理措施,不仅是希望能够得到相关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也衷心期望能够引起该类疾病患者及家属的应有重视,从而对该类疾病的诊治献出我作为临床一线护理工作者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肖接承,华飞,陆士奇等.外伤后迟发型血气胸65例患者的诊断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5(6):1126-1127.

[2]黄巧依,钟锦丽,叶小芳等.严重胸部创伤并血气胸的观察和护理[J].广州医药,2006,37(4):75.

第12篇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GCS评分;护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及建筑业造成的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重型颅脑损伤是各种外伤中最严重的,其病情较重、发展快,易合并并发症,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1]。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上的危重症,其中肺部感染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2]。防治肺部感染对于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成功率显得尤为重要[3]。临床上气管切开术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较常见的急救技术之一,在抢救重症患者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但气管切开后患者气道和外环境直接相通,极易发生肺部感染,一旦发生感染会加重缺氧及大脑的二次损伤,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加强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有效护理工作显得极为重要。为了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工作,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45例。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经CT确诊,且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8分)评分

1.2 诊断及治疗 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5]:患者气道分泌物有明显增多且体温>38℃;患者白细胞>15×109/L;患者呼吸音变粗或者伴有音;支气管分泌物呈脓性;胸部X线示患者双肺有炎症性改变。

肺部感染控制的标准[6]:患者气道分泌物减少且体温

1.3 结 果 40例患者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伤势过重及年龄过大等原因,出现5例死亡病例,存活患者的平均GCS评分达11.9分,与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患者ICU监护治疗并积极护理治疗前后的GCS评分比较

2 临床护理

2.1 预防措施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工作是一项多人合作的医疗过程,需要医护全员参与,加强医院全方位规范化管理,从流程管理及技能培训入手。严格规范六步洗手法,在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中,手部的清洁及消毒是最重要、最简便的措施之一[7],严格落实灭菌消毒制度,认真实施医院感染监测,定期进行痰培养和空气检测,对高危因素进行有效干预。严格规范抗生素的使用,一旦发现感染病例立即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2.2 病房管理 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与病房环境密切相关,把气管切开的患者安排单间病房,保持病房的清洁安静,做好消毒工作。加强患者病房空气带菌量的监测,以便于指导患者病房环境的管理。每天开窗通风2次以上,20~30 min/次,每天对病房进行一次紫外线空气消毒,同时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控制闲杂人员的流动,避免交叉感染。

2.3 气道护理 ①根据患者各自具体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按时帮助患者变更,由外到内、由上到下拍打患者后背以促进痰液引流。②充分吸痰,吸痰是保证气管切开的患者呼吸道通畅的保证,也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护士要做到按需吸痰,次数根据患者气道分泌物多少及痰液黏稠程度决定,如有呼吸不畅、听诊肺部有音或者喉头有痰鸣音时,要及时吸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及损伤。③气道湿化,因患者气管切开,呼吸道天然湿化和过滤屏障消失,会导致患者气管、支气管黏膜干燥及分泌物堵塞,使得患者气道压力升高,血氧饱和度降低,所以痰多黏稠的患者应进行气道湿化,以痰液稀释,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减轻气道黏膜的损伤,以及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④切口及套管的管理,患者气管切口应保持清洁、干燥,根据分泌物的多少及敷料清洁程度来决定换药次数。使用金属套管的患者,应做好内套管消毒,每天4次取出内套管,用过氧化氢及清水反复清洗,刷净异物后煮沸消毒,按无菌原则妥善放置备用。

3 讨 论

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早期合理的气管切开有利于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分泌物的排出,从而降低患者呼吸做功,对于老年体弱患者有较大的影响。在救治患者的同时,如何降低气管切开后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是康复的关键措施,而规范科学的护理工作是关键工作的关键。要加强护理预防措施、病房管理及气道管理工作,做到充分吸痰、及时湿化、加强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等主要工作,就可以将感染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肺部感染的高发人群,早期气管切开术可以明显地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但同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临床救治率,是神经外科首选的处理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田恋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应用护理杂志,2010,20(9):38-39.

[2] 邓清军,向志国,谢富连,等.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预后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2(25):3044.

[3] 潘新宇,周三权,周小栋.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8):626.

[4] 吴月萍,张淑华,林桦.机械通气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5,(2):125-126.

[5] 甘丹,刘茜.下呼吸道感染死亡病例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6):4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