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0:00: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专业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导读:二思想道德方面:在思想上加强学习提高理论和业务素养。始终坚持把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作为提高政治信念、思想素质、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利用电视、电脑、报纸、杂志等媒体关注国内外形势,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政治思想文件、书籍。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和思想政治素,一直坚信人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和操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保持内心的纯净,言者易,行者难,要耐得住寂寞,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团结协作方面: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埋怨,不指责,当意见有冲突时,先想想自己的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空余时间读好书,做好事,工作中分工不分家,为调节医护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努力。
四工作能力方面:对工作热爱,心不累则身不累,象蚂蚁一样工作,象蝴蝶一样生活,对于自己的工作要高要求严标准。我院的住院病人以老年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为主,日常工作中我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人们对新生命的诞生固然充满了喜悦,在经历了一生辛苦劳作,暮年时却又回归了婴儿时期,老人的今天也许就是自己的明天,善待老人,视同亲人,多一声问候,多一点微笑,用自己的爱心陪伴老人走完生命的最后旅程。同时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的管理工作及医疗文书的整理工作,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医疗文书的书写需要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头脑清晰。我认真学习科室文件书写规范,认真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危重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遵守规章制度,牢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
作为一名护士,我时刻的意识到我担子上的重任,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加倍努力,为人类的护理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12年的曙光即将到来,譬如旭日东升,我将迎着阳光,踏步前行!
【关键词】教学方法;临床工作能力;专业,护理
湖南省教育厅自2011年始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展技能抽查,主要目的是检验护生对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提升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和临床工作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推进专业教学改革[1-2]。通过评审,本院被湖南省教育厅指定为护理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开发牵头学校,2011年,通过专业调研,制定《湖南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既引领了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评价,也反映了用人单位最实际、最贴切的要求[3-4]。基于专业技能抽查,为了提高护生的综合素养,本院采取了以下措施,在护理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模块式项目课程体系
专业技能抽查要求构建工作工程引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情境课程体系,需要根据典型工作岗位,分解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和核心技能[4]。通过对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护理人才需求市场调研、了解专业面向,分析职业岗位与工作过程、了解岗位工作任务,分解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设计系列工学项目模块与单元模块,设计工学单元模块项目任务、融合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标准、开发项目课程与教学资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模块式项目课程体系。根据《标准》的开发思路和考核内容,从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手段与方法、考核方法、教学资源等8个方面重新修订了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母婴护理等5门临床护理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2重构实训教学项目和比例
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标准模块包括基本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两大模块共18个操作项目。基本护理操作包括生命体征测量、药物过敏试验、肌内注射、口腔护理、导尿术、卧有患者床更换床单、静脉采血技术(真空管采血法)、无菌技术操作、密闭式静脉输液,专科护理操作包括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新生儿抚触技术、穿脱隔离衣与手的消毒、电动吸引器吸痰、快速血糖测定、氧气筒给氧、四步触诊、四肢绷带包扎、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作者“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创新教学模式,将18个实训项目融入到各课程实训教学中,并作为主要的实训教学项目,临床护理课程增加实训课时比例至50%。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安排专业教师进行辅导,增加学生实践训练的时间。学生每次在实训室进行练习时需签到,每个实训项目的练习必须达到一定的学时才能参加实训考核。
3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传统的实践教学通常采用“示教—学生练习—总结一贯式”的方法,学生练习时就是“依葫芦画瓢”,而临床上患者病情瞬息万变,护理工作需要很强的应变能力,且技能抽查考核灵活。为了加强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作者将《标准》中的108个试题作为案例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教学步骤分为学生预习准备—观看教学片—教师示教—情境练习—情境展示—师生评价总结—拓展训练。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提供案例和网络学习资源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练习、归纳、总结,不但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在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度、沟通交流能力、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4重视实训室的建设
实现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将技能抽查融入专业护理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地点就是实训室或实训基地。本院完善了设备齐全的理实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将护理实训室均建成内、外、儿、妇、急、手术室等临床科室仿真病房,每间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和仿真模型,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学,能将临床案例情境模拟化,学生能在角色模拟时,真正融入护士角色,达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效果。同时还争取政府支持,建成了集“教学、科研、养老服务”于一体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采取“课程发包”、“院中办班”等方式与基地进行医教结合。
5组织专业技能活动
本院每年举行校园文化节,其中技能比赛作为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开始把护理专业技能抽查项目作为技能竞赛的比赛项目,并给予奖励,获得奖项的学生在年终评优、奖学金评审、实习就业安排时都给予优先,提高了学生参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护理实训室业余开放时模拟病床的利用率达100%。
6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标准》和题库的内容体现了护理专业核心能力,反映了护理技术的进步和护理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这也对护理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院护理专业教师主要由新进教师、原有卫校的老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组成;教师们各有长短,新进教师在教学基本功上欠缺,原有老教师与临床护理技术新进展脱节,企业兼职教师不熟悉职业教育模式,于是本院按照“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养”模式,实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培养、人才引进、校本培养四大工程,建设教学、科研、管理3个团队,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打造了一支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根据护士职业岗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由本院牵头,联合兄弟院校、护理专家、行业标准对接,共同开发《护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和题库,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核心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利于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对接,有利于培养出真正受欢迎的高级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尹耕钦,于坤安.基于专业技能抽查的高职机电专业课程改革[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1):42-45.
[2]袁卓玲.物流管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融人课堂教学的研究[J].教育研究,2012,34(8):119-120.
[3]贺映辉.高职国贸专业课程教学与专业技能抽查对接研究———以《外贸跟单实务》课程为例[J].考试周刊,2013(66):174.
1.研究背景
目前全国医疗机构、相关行业对中医护理专业人员需求量大,但中医护人才队伍还不能满足需要,高层次中医护理人才不足,基层中医护理人员严重短缺。中医护理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护理专业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发展中医护理专业意义重大。尤其是拔罐、刮痧、保健按摩技术等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更能适合现代中医护理需要。
2.研究内容、方法和目标
(1)研究内容。该课题主要研究了适合中医护理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广大师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及实施后效果评价。(2)研究方法。主要用了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对比法案例反思法、经验总结法等。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教育教学。(3)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提高我校护理专业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过关率;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尤其是实践教学水平;加快发展中医护理专业建设。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原则。依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论证报告、针对调研结果分析研究人才需求的主要方向,设计改建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结合现行课程体系、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主要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按临床路径的工作方式分析了六项主要工作项目,三个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每个工作项目分解成可完成的工作任务,再将可完成的工作任务分解为具体的职业能力。通过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更加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改革方法,明确“三统一、两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学环境与医院环境对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护理工作任务对接、专业教师与护理专家及技术能手对接,将执业资格培训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将人文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2)“3+2+1”课程体系的构建1)明确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的主要思路充分调研后明确中等职业教育改革需要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的管理人员和技能人员。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明确职业能力培养主线、注重职业迁移能力培养,同时不能忽视职业生涯规划。2)确定职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主要的工作项目学生毕业应具备护理学的基本技能、基本操作、专科护理、监护技能和中医护理技能,并能够应用临床路径、护理程序等方法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具备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具备获取新知识,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岗位变更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按照临床路径工作方式,将中医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模块划分为护士岗前学习、接诊患者的护理、住院患者的护理、中医护理、重症患者的护理和出院患者的护理6个基本工作项目,社区护理、康复护理和老年护理3个主要发展方向。3)建设课程体系基本框架。通过医院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的调研,明确了医疗卫生行业对中医护理人才主要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主要侧重技能型人才。在确定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基础上,聘请10余名行业专家,进行课程开发的指导,分析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最后由专业指导委员会修订审核。以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为主线,兼顾国家教育政策、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中医护理专业应根据岗位需要设置课程体系,为学生顺利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服务,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服务,兼顾对口高职考试。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技能方向课、素质拓展课的全新课程体系。在时间分配上,构建“1.5+1+0.5”的课程体系,即第一学期学习基础课程,第二、三学期学习专业课程,第四、五学期到企业(医院)进行岗位实践,第六学期返校进行护士执业考试复习及毕业考试。4)优化课程结构确定授课内容。针对原有课程体系中的不足之处,结合课程特点和主要内容整合原有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全新的创造,保持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论、基本方向稳定的前提下进行,体现课程的实用性、先进性、趣味性。
4.创新成果呈现
(1)论文、课题、校本教材硕果累累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共发表课题相关论文7余篇、先后申报课题3项,立项校级课题2项、编写校本教材4本,在全体建设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稳步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2)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整体提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青年教师都积极参与到课题的建设和研发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总之,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的实践活动中,构建“三统一,两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医护理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的有效方法。中医护理专业建设要沿着这一模式继续探索,不断总结完善。加强校企(院)深度合作,加强课程的内涵建设,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努力为中医护理专业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林华 何文娟 单位:甘肃省中医学校
参考文献:
[1]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关键词】护理专业 药理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146-02
长期以来,护理专业一直都是中等卫生学校的主要专业,每年学校都要培养大批护理专业人才,以满足医院临床护理人才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医院急需技术型、专业型、实用型临床护理人才,希望学校培养的临床护理人才毕业后就能够迅速走上医院工作岗位,胜任临床护理工作,这对中等卫生学校培养临床护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药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基础专业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药理学不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而且还为护士临床用药护理提供合理指导,因此,护理专业学生必须认真学好药理学。以往学生普遍反映药理学药名多,烦琐、抽象、枯燥,需要记忆的知识多,难记、难背、易混淆,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笔者从事药理学教学多年,摸索出了一些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提高中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在动力。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护理专业学生学习药理学既要全面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监护等内容,又要了解如何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并能正确预防和处理。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之后,学习的动力会大大增强,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为了培养学生对药理学的兴趣,在刚开始教学时教师就要下一番工夫,在教第一章绪论时,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利用学生以前使用药物的情况,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忆以前使用过哪些药物,如何使用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使用药物之后病人的病情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提出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感到药物离我们并不遥远。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临床工作上是医生医嘱执行者,不但要熟悉基础药理学知识,还要了解如何注意观察药效和不良反应,防止和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让学生明白学好药理学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慢慢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很快就会对药理学产生兴趣。
二、教学内容中增加护理方面的知识
首先,选择正确的教材。当前,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护理专业选用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药物应用护理》,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教科书,该教材注重解决护理岗位实际工作中“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按照中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掌握应用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的要求,依次阐述药物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特别是增加了护理方面的药物基本知识(如处方与医嘱、药物配伍禁忌)、基本操作(如药物调配操作、浓度计算等)、系统用药护理实践(如心血管药物用药护理、抗菌药物用药护理等)等内容。任何药物都具有两面性,既具有治疗作用又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使用药物时要特别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用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事件时有发生。例如,20世纪震撼全球的药害事件“反应停事件”,2006年“齐二药”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的事件,2006年“欣弗事件”,2008年“刺五加致人死亡事件”。
其次,提醒合理安全用药的重要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代表药物和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药物护理,如何防治不良反应及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采取何种措施,从而在执行医嘱过程中不是盲目服从,避免发生医疗事故。因为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要经常向病人和家属讲解如何使用药物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药理学的基本知识与护理专业中的相关知识有机地结合,做到融会贯通,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药物的基本知识,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到临床护理用药工作中。针对护理专业特点,药物的结构、作用机制可以少讲,但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药物相互作用要多讲,甚至要重点讲。对于一些常用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有的可引起毒性反应,以及如何防治,教师要特别提出,引起学生注意,比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耳毒性、过敏反应、肾毒性等。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方面知识掌握得比较全面、扎实,教学中突出每一种常用药物的护理用药、注意事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药物基本作用和临床应用。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不同的信息于一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多媒体的运用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以语言、文字描述为主,学生理解、记忆较为困难的状况。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课前一定要熟悉教材,认真备课,设计教学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做好课件。传统的板书教学无法将大量的新知识和一些相关的临床知识在课堂上补充给学生,而多媒体的应用能够克服传统教学的这些缺陷,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充实丰富。教师在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药理学的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挖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调动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同时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多媒体教学还要与传统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提高护理专业药理学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利用歌诀教学法帮助学生增加记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目前常用药物有近1000多种,药物名称、药物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内容烦琐,难以记忆,在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歌诀法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机械记忆、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许多章节中的一些基本内容,都已经被归纳总结变成了朗朗上口的歌诀,学生在学习时普遍喜欢这些歌诀,很容易理解掌握,特别是对一些难记忆、容易忘的知识,通过一些歌诀学生学起来很轻松,提高了记忆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热情,有的可以起到终身不忘的效果。在护理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笔者选取部分章节教学,将几个班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歌诀法,另一组没有采用歌诀法。经过几次的教学,发现采用歌诀法教学的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程度明显比没有采用歌诀法教学的学生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也明显提高。例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可总结为“四抗”(抗炎、抗毒、抗免疫、抗休克)、“五多”(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纤维蛋白质、中性粒细胞增多),“三少”(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减少)、“一降低”(中性粒细胞功能降低)。将其不良反应归纳为“一进”(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一退”(药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五诱发”(诱发感染、溃疡、癫痫病、精神病、糖尿病)。天然青霉素的特点可归纳为“一低”(低毒)、“二高”(高效、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三不”(不耐酸、不耐酶、不广谱)。青霉素的抗菌谱可归纳为“五球、四杆、三螺旋、一放线”。
(三)在教学中穿插案例教学法,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把护理专业学生培养成应用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突出护理专业特色,针对护理专业药理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突出药物临床应用和临床用药护理,既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参与临床实践,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在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选取一些与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影响、不良反应防治与监测等相关的案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药理学基础知识和护理临床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上课开始时向学生展示案例,由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章节内容,学习结束后教师再来和学生共同讨论以上案例,学生这时马上就能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案例中的问题,在回答问题时也很快理解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也学会和掌握了专业实践操作技能。
综上所述,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要针对护理专业特色,结合临床护理工作需求,将药理学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操作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高科技术,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确保学生全面理解掌握药理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临床动手操作能力,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1]郑志民,黄宁江,杨红霞.5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方法与技巧探讨[J].医学信息学,2015(28)
[2]李志毅,王莹.对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五年制大专班药理学教学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2)
[3]马骏,吴国泰,任远.多媒体技术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存在问题[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5)
[4]毛讯,任亮,王雁梅.歌诀卡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33)
[5]周四桂,藏林泉,冯冰虹.几种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地医学教育,2007(13)
[6]张南文.多种教学方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3)
[7]郝惠惠,张艳军.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体会[J].考试周刊,2014(77)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体系
2004~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分别资助各地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至今已建成一批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以下针对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及评价体系谈几点认识。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主要问题
装备更新迅速,管理理念滞后 依赖政府投入,短期内实验实训设施装备条件明显改善,但装备规模扩增后的管理矛盾突出。表现在规章制度不全,人员配置不足,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理念滞后,措施方法陈旧。
招生规模扩大,实训工位不足 职业院校连续几年的扩增招生,部分已建成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结构布局与功能已不能适应迅速增长的学生人数。
依赖国家支持,缺乏后续增资 上级财政支持的经费主要用于购置实训装备。其特征是导向性、一次性,而非经常性的资助。各校应该根据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改革、就业需要等,有计划、有步骤地逐年追加投入,保障可持续发展。
部分资源冗余,设备利用率低 过分豪华、不切实际的高档装备,至今作为实训陈列展示,没有发挥应有的实训功能。平时闲置并不参与实训,成为上级主管部门检查时的摆设,时间久了又要面临淘汰或更新,造成资源浪费。
开放时间不足,实训服务不够 实训过程缺乏开放性、综合性,不能高效合理地使用实训室。由于管理协调、信息反馈、服务准备、实训耗材等因素,实训过程不能向全体护生全天候(包括双休日、节假日等)开放;学生不能自选实训项目;影响护生实训时间的自我掌控,不利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法陈旧,实训项目欠新 实践教学仍采用教师原本熟悉的教法,没有紧跟临床护理技术的最新进展;教材依旧,教法照旧,项目陈旧,有的脱离临床实际,有的临近淘汰;新的临床路径和护理程序没有进入实训基地,尤其是专科护理技能实训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深度不够。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指标构建
(一)评价目的作用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的目的,取决于不同的评价主体。财政部门是教育投资方,依据投资目标的实现与否,评价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与运行效益;教育部门是职教的监管方,依据基地的社会性质,评价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功能;学校是经营方,依据行政管理的目标任务,评价其执行及完成任务的经济与社会效率;教师与学生是实训基地的使用方,评价其实用性、方便性和创新性。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评价目的归纳为如下几点:(1)总结成绩,发现问题。(2)判断质量和运行成效。(3更新理念和调整思路。(4)争取达标,赢得信誉。(5)以评促建、促改、促管。(6)吸取经验,以利再建。不同的评价目的,会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产生不同的评价结论。但无论何种结论,越是客观公正和切合实际,越能产生积极影响和预期效应。
(二)评价理论依据
欲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掌握科学的评价理论是基本要求。它是统一评价认识,制定适宜标准,作出公正评价的基础;也是评价结论发挥积极作用的内在力量。各地抽调的评估专家,其评价理论的知识储备不同,所以各有所长。分组时,评估专家应取长避短,各司其职。常用的评价理论如下:
实证主义理论 认为凡事物总有数量,有数量就可测量;经测量可知量变,有量变就有质变。以测量数据作为分析判断依据,以数据说明问题,做出基本评价。不可测量的部分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可测量的部分,再进行论证评价。
目标分类理论 依据评价目标,将评价对象先行分类。分类后由于性质相同的内容集中在一起,易于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避免一概而论的模糊评价,使评价更为明确具体,有针对性,便于依据评价结论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的整改与完善。
知识构建理论 凡评价,总是选择事物的某一进程,进行时间横断面的随机抽检分析,不必等待相关知识与经验完备以后进行。投巨资建设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近五年内的事情,其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既需要时日,又分成阶段。根据构建主义理论,评价中的分等分级更符合事物发展的阶段论。
社会需求理论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社会需要。社会需求常可用作评价标准,用来评价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社会服务功能越好,符合社会需求程度就越高。
科学发展理论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科学发展,指在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临床护理与社区护理、普通护理与特别护理、疾病护理与康复护理等实训领域,实训项目的衔接、融合和配套;管理模式的选择与运行机制的构建;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技能培养与就业导向;技术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理论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评价重点在于人的作为而非实物装备。对实训基地的结构与布局、设施与装备、数量与质量、管理与效益、规划与发展的评价,最终是对人的管理能力、创新水平和工作效能的评价。因此,评价的重点不是事物的数量,而是工作的质量;不是设备的多少,而是发挥的价值效应。
上述理论在评价中配合应用。理论不能以偏概全,单一理论在实践应用中,总有自身缺陷和盲区。
(三)评价原则要素
理论与实践一体原则评价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即“理念要新,实践要行”,说到做到,做到写到,写到看到,看到评到。
软硬兼顾原则软件指管理、效益和效应,硬件指装备、设施和设备。软件是质量价值所在,硬件是数量实物基础。基础扎实,管理到位,则能产生效率和效益。评价时要更看重质量和效价。
内外结合原则评估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眼光要关注校内校外两方面。加强内涵建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满足并服务于校外需求。评估专家不应仅按照主观认识评价,更应依据其他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不仅横向评出高低,更要纵向评出服务满意度。
量效转换原则等级对应评分,评分对应等级。教学评价应以数据测量为据,难以量化的绩效考核,可通过量效转化公式或量表,折算成统计数据,再进行分析评估,做出定级评价。
(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评价理论和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转贴于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方案制定
(一)评价标准等级
评价标准很难有统一的评价标准。(1)评价标准由评价主体确定,依据评价目的而变。(2)评价标准应需而生,因时而异。(3)现代评价标准正向“由刚转柔、由量转质,由物转效”演变。所谓标准,只是变动的量标,而非固定的钢尺。可在上述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参考标准。根据上述评价体系制定的评价标准,较适宜校内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评价,尚不适宜校外医院临床教学基地的评价。
评价等级有的地区将评价等级分为合格、不合格与优秀三级;有的采用星级法分为五级(一星至五星)。前一种方法有明显的定性态度,后一种方法分级排序而不定性表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更易为大家接受,利于继续努力晋级。星级标准应预先制定,评价结果对号入座。即使自评,也能预测自己所在等级,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评价策略方式
评价策略客观公正的评价应采取相应策略。(1)明确评价主体。评级主体可由出资方、承办方、用人方三方组成的专家群体担当,也可聘请专业中介评估机构主持。(2)预先公布评价方案,包括评价时间、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量表、评价程序、评价方式、评价等级、评价用语等,形成完整的评价执行方案。(3)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宜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实到虚、由硬到软、由量到质的递进策略。先从硬件环境切入,转入实训项目,再看管理效益,细审创新规划。(4)集中评价结果排序分级。做到全面掌握信息,总结特色亮点,理出成功经验,写出评价报告。
评价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内审自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管理人员根据评价标准,先期内审自评自纠。内审自评应严格把握评测积分要点,从严入手,账物对应,数据准确,计算正确。(2)外援参评。聘请兄弟院校护理专业负责人组成外援同行评审组,对本校实训基地进行模拟评价。外援参评借助外脑智力和经验,较能发现问题和缺陷。因是专业同行,评价更为中肯求实。(3)专家点评。由临床护理专家、护理教育专家、护理管理专家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组成的专家组进行点评。他们平时参与护理实践教学,熟知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内部情况,能够抓住要害、缺陷、问题进行分析点评。(4)上级抽评。由国家或省级教育评估院组织专家现场评价。上级抽评程序严谨、科学规范,评价权威,效应明显。尤其是他们的评价意见,可作为指令,贯穿于后续整改实施之中。
(三)评价过程报告
评价过程 听取基地建设情况汇报、查看过程文件资料、测量核查硬件数量、调查取证管理效能、观摩实践教学授课、座谈创新发展理念、交流各方评价观点、撰写初步评价意见、集中反馈建议信息。每一过程均有材料纪要,以便综合分析评价。
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分会议报告和书面报告两种。会议报告也称即时报告,一般于评价结束时,当面反馈给受评实训基地管理人员。书面报告也称事后报告,一般于评估结束后,各路专家集中比较分析,广泛听证意见,综合评分论定。书面报告应由以下部分组成:(1)评价组织过程描述。(2)评价意见汇总(包括分类评价意见和总体评价意见)。(3)成绩亮点归纳。(4)缺陷问题指点。(5)整改意见建议。(6)重点努力方向。(7)评估专家签名盖章。评价报告应注意读者一般为专业负责人以上行政管理人员。评价报告的语言应言简意赅(1000~1200字为宜)、规范流畅,意见应实事求是,态度要真诚坦率,亦应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常唐喜,侍杏华,王艾兰.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新探[J].教育与职业,2007,(21):169-170.
[2]陆秀华.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6,(3):26-27.
[3]华危持.护理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09,(3):136-139.
【关键词】涉外护理专业 学生管理 辅导员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049-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也随之增加,学生人数的不断攀升,对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实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整体素质成为高职院校培养方向的重中之重。培养既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又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的学生是各个高职院校工作的重心。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质量,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性别比例严重不协调,其学科设置、管理模式和培养目标不同于其他传统专业,因而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和辅导工作方面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总结和分析涉外护理专业辅导员的工作难点,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一 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特点
1.独立生活能力差
随着经济的发展,“90后”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较好,且多为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初入大学校园,很多事情是第一次做,许多学生感到不习惯,怀念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新生报到后,尽管学校组织相关部门做好新生到校后的各项安排工作,但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总有学生咨询在哪里办卡,哪里打开水……甚至有学生在开课的前一晚上发短信,询问明天上课应该带什么东西。独立的生活能力影响着学生能否自如、愉快地度过大学时光。
2.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
涉外护理专业会让学生有优越感,觉得自己比普通护理班的学生能力要强,有优势。更有个别学生选择涉外护理专业是遵从父母的安排,为的是毕业后容易找到一份工作,而学生本人对英语学习则不感兴趣,这些都让他们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他们忽略了涉外护理对专业技能能力和外语水平的较高要求。英语是耗费时间和精力且枯燥的学科,大学期间还需要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这对高职高专学生而言有一定的挑战性。护理专业还开设了一些理科课程,如医用化学,但一部分学生是文科生,重拾理科课程,难度较大。缺乏自主学习动力而忽略学习的同学,在备考期间及成绩查询期间,会出现隐性心理危机,若不及时有效的引导,可能会酿成大患。
3.英语学习氛围不浓厚
学好一门语言,环境很重要,但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氛围不浓厚。在大学学习期间,护理系配有专门的护理实训室、实验设备,开设技能培训课程,护理技能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护理专业的学生找到理想的实习单位很容易,而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局限在教室,渠道仍以教师传授为主。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想找到涉外护理医院实习的机会更是少之甚少。这些因素导致涉外护理学生对英语学习动力丧失,兴趣减弱,需要辅导员创造良好的班风,积极开展班级英语活动。
4.性别比例不协调
涉外护理专业小班上课,女生人数占绝对优势,男生平均一个班两人。女生的乖巧与温顺形成了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好管理的假象,但实际上,女生之间的矛盾比较尖锐、寝室内部问题隐藏得很深,需要辅导员细心去发现并寻找恰当的处理方式。
二 涉外护理专业辅导员的重要性
辅导员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领导者,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更要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就业观、恋爱观。对那些怀有困惑的学生,要跟踪了解、谈心、劝解,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做到心与心的沟通。学习上,大学生和任课教师交流的机会不多,即使有交流也局限在考试范围、考核方式上,然而有关授课教师的授课风格、讲课语速、普通话水平等方面更倾向于和辅导员交流。涉外护理专业又以女生居多,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咨询,反馈也相对滞后,问题的积累给学生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辅导员去深入了解并合理疏导。生活上,辅导员是最深入学生的老师。学生生活中的困难、宿舍内部矛盾、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护理专业的学生个性较强,女生间的摩擦也较多,需要谨慎对待每个小问题。在学生的大学生涯中,辅导员工作具有很大的重要性,辅导员不仅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更需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
三 涉外护理专业辅导员工作的思考
做好涉外护理专业的辅导员工作不是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多渠道地了解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采用恰当的解决措施,不断总结和改进工作方法。
1.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涉外护理专业的辅导员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和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修养。首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政治修养,参加心理学、辅导员论坛之类的专业培训,多学习、借鉴成功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辅导能力,才能将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其次,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自身的英语能力,提高英语专业技能和水平,熟悉学生所学英语教材,适时地在英语学习上给予帮助。如此既可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又可对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帮助。再者,辅导员需要具备乐于奉献的精神。学生问题的出现是无法预知的,需要帮助和解惑的时间也是不定时的,不可避免地会打扰辅导员的日常生活。辅导员应首先考虑学生的感受与需求,必要时牺牲自我的自由时间和空间,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生,想其所想,感其所感。最后,护理是为人服务的专业,要求护理工作者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道德素质,做具备热心、爱心和责任心“三心”的护理人员。因此,涉外护理专业的辅导员,在管理学生时要重视素质教育,提高专业素质,同时还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2.班级英语活动的开展
针对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辅导员应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含有积极的文化内涵的英文材料或文学作品,并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比较东西文化的异同;举办英语演讲比赛,促进学生练习英语口语,设置不同的奖励,激励学生英语学习的干劲。此外,辅导员可以教学生唱英文歌,经典的英文歌包含着丰富而生动的教育题材或特定的文化背景。挑选适合学生唱的英文歌曲,让学生在享受美的愉悦的同时,培养良好品质和精神,提高英语的听力水平,学习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在护理实训中心上课,培训学生的服务意识并注重英语强化训练,用英语提出护理要求,与病人进行交流和书写病历。开展护理服务素质训练,强调服务意识,进行良好性格、气质、人格特征的引导。
3.做好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工作
各任课老师最清楚学生的学习情况,辅导员应和各任课老师多沟通交流,掌握学生课堂的真实情况,了解班级学生整体的学习状态以及个别差生的学习情况,进而从班级管理入手,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班会,树立学习榜样,交流学习经验,配合任课教师提高课堂效率。若有可能,建议涉外护理专业的辅导员担任本班的任课教师,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用情感因素激励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他们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激发,为学生提供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风格。
4.调动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辅导员应充分重视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重要性。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他们大多学习认真,综合素质较高,在同学中有较高威信,能够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通过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班级治理,培养学生的“三自”能力,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全面有效地开展学生工作。在他们的协助下,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和辅导工作能更好地展开。
四 结束语
涉外护理专业的建设应得到高度的重视。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的引导者需要更加努力工作,完善自我。在涉外护理专业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辅导员应将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培养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个人修养、职业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求辅导员结合这些特点,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有效的工作方法,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去完善学生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振斌、冯刚.高等学习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 高职护理专业 护患纠纷
1.对象和方法
1.1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针对校外实训基地的14家医院。共发放调研表60份,回收有效问卷56份。调研对象广泛,包括护士10名、护师17名、主管护师21名、副主任护师3名、护士长3名及助产师4名,共58人。
1.2调研方法。
调研表采取客观选择题和主观问答题两部分。对无法调研者,我们采用电话访谈、集中座谈、个别面谈等方式予以补充。
1.3调研项目。
包括妇产科临床护理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知识、技能、综合能力方面的需求;临床护理工作中,引发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妇产科护理授课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2.调研结果分析
2.1妇产科临床护理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知识方面的要求。
本次调研涵盖了《妇产科护理学》十七个章节的50项内容,选择标准分为需要掌握和不需要掌握两个方面。根据调研结果分析,98.4%的临床护理人员认为《妇产科护理》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妇产科护理》主要研究正常孕产妇妇女的护理、异常孕产妇妇女的护理、妇科疾病病人的护理和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对应的知识目标如表1。
2.2妇产科临床护理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技能方面的要求。
调研对象认为应加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技能教学,通过调研总结出日常教学中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技能操作项目,如表2。
注:上述项目为多选。
根据上述表格中的百分比例遴选出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的主要项目:宫高、腹围的测量、腹部四部触诊法与骨盆外测量、分娩准备与产程观察、人工流产手术的护理配合、阴道冲/灌洗、阴道或宫颈上药、会阴湿热敷、会阴擦洗/冲洗技术。部分医院建议在实践教学中还应增加“新生儿脐部护理”和“新生儿淋浴与抚触”这两项操作。
2.3妇产科临床护理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仅仅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完全不够的,还应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出医院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具体如下:规范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能力、对急、为重病人的应急处理与配合抢救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各级医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评估病人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护理管理基本能力。
2.4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引发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分析。
注:上述项目为多选。
调研结果表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引发护患纠纷最主要的原因是护士疏于职守,其次是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和基本的操作技术不熟悉,而护患沟通不良是引发护患纠纷比较常见的原因,因此,在妇产科护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更要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临床,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2.5妇产科护理的授课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教学的根本所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实现新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因为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学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领作用。教师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智慧和意志的发展[1]。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显示,临床要求从事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专业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具有护士执业资格或医师执业资格的“双师型素质”。校内实践教学应配备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及实训指导教师。教师应充分利用医院、社区的教育资源,加强与医院的合作而不是停留在传统的书本知识上,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案例引导,以项目驱动,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启发学生发现和预测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此外,在日常教学中还应加强人际沟通技巧,注重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妇产科护理》课程开发的建议和思考
3.1课程开发的思路。
课程组组织以护理行业专家和护理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对护理行业开展深入调查,围绕行业需求及任职资格,进行课程设置,根据行业标准对本课程应培养的职业能力做全面分析,制定课程目标,围绕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优化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项目教学,构建理实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动态变化的适应行业发展的课程形式。
3.2课程内容的选取。
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护理专业发展需要和完成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及学生实际情况选取教学内容,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按教学设计结果组织教学实施,并根据实施反馈结果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动态调整。
3.3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职《妇产科》护理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结合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仿真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及课堂延伸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体现灵活性、实践性与创新性。而参与式教学,是最近一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即教师与学生合作式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是相对于“布道式”(“填鸭式”)教学而言的,它对于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综合应用上述方法。
参考文献:
[1]董克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10):1148-1149.
一、以公共英语教学为主,忽略英语与护理的学科衔接
由于国内涉外护理专业开设时间比较短,缺乏与之相应的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及考核标准,在课程设置方面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对于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课程设置,相当部分的高校依然采用的是公共英语的教学方式;所选用的教材也以服务于公共英语教学的教材为主,缺乏学科针对性。以笔者所在的南阳医专为例,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每周4个学时,所选用的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英语教程》,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选取所针对的是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即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锻炼的是学生在基础英语运用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而非针对涉外护理与英语的课程衔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这一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对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育的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安排,导致了与涉外护理的专业特色不相符的情况,进而使所培养的学生达不到涉外护理所要求的专业化英语水平。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在校期间通过大学英语AB级,四六级考试则更有吸引力,因为可以获得相应的证书,增加在找工作等人才竞争中的砝码。因此学生学习英语的重点放在了背单词,追求通过率而非与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的学习,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基础英语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就处在被忽视的地位。另外,学生缺乏对专业英语的认知,并未认识到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的学习与公共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的不同,也未认识到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在以后的护理基础研究工作和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单纯地认为只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夯实就足够了,不愿在英语上花费过多的精力。此外,护理英语本身学习难度较大,记忆困难,文章中复合句多,难以理解,使得部分同学产生了畏难情绪,这也造成了学生对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的学习缺乏动力。
二、英语教育师资配备缺乏专业针对性,存在重英语轻护理的现象
培养合格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在英语教育方面有两个侧重点,即通过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具有护理专业的英语知识技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具有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满足涉外环境下护理工作所需的英语技能。这就要求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而且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可以将涉外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与英语教学实现无缝连接。目前从事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育的师资组成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老师是具有高学历的英语专业毕业,另一部分则是具有丰富临床实践背景知识的护理专业毕业,而其中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更大。这两种情况下的英语教学各有利弊: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英语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能够从二语习得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词汇、语法、阅读、口语进行指导,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但是由于对护理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无法将护理专业知识融入英语教学中,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在英语大背景下将护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护理专业毕业的英语教师对于护理方面的知识手到擒来,但是由于缺乏英语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无法充分的利用英语这一媒介进行护理专业知识的讲解,进而容易出现汉语化的英语教学。而以上这些对于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育是不利的。
三、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缺乏涉外护理的语境,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目前的医学院校由于学制,课程设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英语课程多受到压缩,且多为大班授课。教师为了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授课任务多采用的是满堂讲,甚至是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下很难完全理解所学内容,学习兴趣不高,这对提高英语分析应用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在课堂上所用的教材教具多为公共英语的视听说教材及多媒体课件,缺乏有针对性的与涉外护理专业相关的教材教具,更缺乏与涉外护理场景相关的情景教学环境,这导致教师和学生只能在无语境的情况下利用没有专业针对性的教材教具进行语言学习,这很难提高学生的涉外护理英语的交际能力,降低了教学效果,弱化了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从而很难达到提高学生在涉外护理背景下的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开设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涉外环境下的护理工作,应用于国际交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加强实用性的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重点所在。而当前的英语教学多在虚拟的背景下进行,学生无法身临其境的在专业场景下进行练习,更缺乏涉外护理的实践机会,这对于学生深刻了解本专业,进而做到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能力是无意的。加强对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育现状的研究对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以及进一步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现阶段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的改进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育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为培养更多更好的涉外护理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余悦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职业教育 护理专业技能抽查 外科护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b)-0146-02
为了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切实抓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质量监控监管,自2010年以来,湖南职教界以全省优秀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特色产业特别是战略新型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下,每年的下学期从全省随机抽查,抽查对象为随机抽取的职业院校一定比例的在校学生,抽查内容为所查专业的核心技能,抽查考试结果向全社会公布,并与学校专业建设水平评估结合,从而“迫使”高职院校重新审视专业建设与优化、专业教师和设备的配备与不断加强,促使学院高度重视作为核心内容的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以及学生职业习惯、职业素养的养成。
护理专业作为职教界的基础产业,湖南省教育厅也于2011年开始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展技能抽查。通过护理技能抽查考试,以检测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基础和专科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检查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和临床工作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在《湖南省护理技能抽查考试标准和题库》中,外科护理学的技能考核内容占了比较大的比例如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外科洗手、穿手术衣及戴无菌手套,四肢绷带包扎。
基于护理专业技能抽查,为了提高护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展示护生的才能、提高技能抽查的平台,加强人文关怀,以实现护理技能教学与护理临床的无缝对接,该院外科教研室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在护理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重新修订教学课程标准
为了贯彻护理专业技能抽查的指导思想,以护理技能抽查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为指南,进行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改革,同时重新编写考试大纲及技能操作训练指导书,将技能抽查标准纳入到实训教学中,进行实践性教学内容规划,分步实施,使外科护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临床相结合,以抽查促改进,以抽查促建设,以抽查促质量提升。
2 加强外科及相关科室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
外科护理的实践实训基地是护生下临床实践的实战场所,也是培养符合临床要求护士的关键。通过护理专业技能抽查,使各高职学校加强了护理专业的建设和实践实训基地设施的建设。学校按二甲以上医院的要求,加强实践实训基地包括设备、工作程序、管理制度等建设,使护生在进行外科护理的各项实训操作时有在临床一样的感觉。同时,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将临床案例情境模拟化,学生操作时,进行角色扮演,真正融入角色,达到在教中练,练中教,达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效果。
3 将技能抽查要求融入教学过程
改革护理技能的教学,整体提高护生的专业技能,外科护理的每堂实践实训课都围绕技能抽查标准和要求,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以情境模拟教学为主要方法。首先带教老师将《护理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中的相关试题作为案例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然后带教老师讲解理论、再以技能抽查为标准进行护理操作示教,护生进行情境练习,课末进行情境展示,课后师生评价总结,再强调进一步训练。在教学中带教老师作为引导者,提供案例给学生,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实践实训课,其临床思维能力大幅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沟通交流能力、职业道德修养、课堂参与度等各个方面也都有明显加强。
4 实施强化训练,为技能抽查查漏补缺
在每年的3~5月份,也就是护生下临床实习之前,教研室会有3周时间对护生实施外科技能抽查项目的强化训练,通过护生反复操作训练,带教老师查漏补缺,使护生形成技能技巧。同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专业技能抽查,认真组织操作考核。每年的10月份,在省技能抽查之前,会按比例抽查部分实习护生回校进行专业技能抽查的“模拟抽查”,实践证明,“模拟抽查”对检查备战技能抽查训练的效果,促进护生掌握专业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 重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护理专业技能抽查,能够促进学校全面认识了解到临床对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也能促使带教老师对护生护理操作技能训练的重视,这就会促进带教老师转变传统教学的一些观念,为使培养的护生与临床无缝对接,老师会经常深入临床一线,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外科护理实践技能水平,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
湖南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是全国首创,已成为湖南切实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保障。2014年该院2012级护理专业30名学生参加了湖南省教育厅在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护理技能抽查。抽查的内容为内科、外科等8个模块和静脉输液、心肺复苏等16个项目。经过严格的抽查考核,该院参加技能抽查的30名同学全部取得优异的成绩,100%的通过技能抽查考核。由此可见,加强外科护理实践实训教学既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利通过专业技能抽查的客观要求和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潘建峰.职业技能比赛与高职制造类专业内涵建设互动机制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30):230.
[2] 蒋瑜.基于专业技能抽查 强化护理专业技能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2015(12):87-88.
[3] 李云义,常芳.浅谈专业技能抽查的意义及对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改革的促进[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48-50.
根据多数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教学进程的安排,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内外科护理学、皮肤科护理学、妇科以及儿科的护理学、眼耳鼻喉、传染病护理学、危险病症及康复护理学等都是护理专业的临床护理范畴。目标有效的高质量课堂教学,是临床护理学中保证顺利有效进行的前提,同时也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学生在日后进行护理工作中实习和参考的重要信息资料。所以,当前教师所面临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有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体现师生互动作用的前提,不断的结合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的特点,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现教育理念,才能使得护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使教学目标的实现取得有效的运用手段。笔者在这里就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的教学方法及实施过程做几点探讨。
二、护理专业教学要点分析
(一)以探究护理诊断为目的
护理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并在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及时的做出正确的诊断,对需要护理的人员做出正确的护理措施。毕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适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多与患者交流,在交流中根据病人临床得到的信息提出更多的问题,以便做出最为适合的正确的护理诊断方案。
(二)以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为核心
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的护理步伐,已经由以往单纯的遵守医生嘱咐和技术方面的操作,改为运用科学的护理手段和方法对服务的对象按照严格的护理程序进行操作。在实际的操作运用过程中由于病人健康问题复杂多变,必须不断的满足服务对象的健康需要,合理处理各种复杂的健康问题并给予解决,已经成为了当前护理要注意的主要问题。这就需要护理者在运用护理程序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身护理质量,给受护理者提供的不仅仅是专业,更具备人性化的护理操作,为护理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护理。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和护理技巧不断的提升自我素质。由此可见,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任何教学方法的基础和重点,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护理程序思维的活跃发展。
(三)以角色扮演为形式
通常学生的实训课都是让学生在人体模型上进行病理的反复试验和练习,将所学知识迁移到临床场景中去,通过亲身模拟实践与所学的知识进行融合,因为往往很多学生空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在真正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这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实践演练。而角色扮演正是符合这种现状,学生之间甚至师生之间进行患者与医生的互相模拟实习,是获得实战经验的最直接的办法。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对生命和人性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感悟,懂得珍惜,学会理解和尊重,可以在今后的具体护理工作中做的尽善尽美。
三、新时期护理专业教学方法分析
(一)案例式立体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具体的案例为学生展现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真实病例,让学生从实际病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处理问题的能力。立体教学法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和交叉打破学科界限是以系统为中心,将教材中有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内容进行加工,形成一个多元立体的有机结合的综合式知识并通过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法。
(二)实习教学法
众多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应用要求,所谓实习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从事一定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有关实际知识和技能,巩固已学知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完成规定工作的能力。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医学护理专业的见习课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护 理学教学中,理论课、实验课、见习课、临床实习是常规教学方 式,其中理论课和临床实习的课时分配较多,占教学的大部分。 而实验课和见习课则因为受到授课条件、安全等问题的限制, 所占课时比例较小,甚至有时没有护理见习课。
医学护理专业见习课以实地观察为主,在观察过程中,护 生可以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工作程序。由于护理见习课的直 观性,使其成为其他教学不可替代的一种教学方式。在理论课 堂上,教师讲授了许多护理操作的理论知识,护生要有很好的 想像能力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但仍然会存 在许多不能理解和解决的问题,而护理见习课则可以帮助他们 解决这些问题。
医学护理专业的见习课也是实验课的延续和补充,实验课 的环境与医院的环境是不同的,面对患者和面对模型时的感觉是 不同的,即便实验室是仿真的,护生也不能彻底进入护士角色,而 护理见习课中,护生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自然就进入了角色。
医学护理专业见习课的安排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需要 做到:(1)与见习医院、科室做好联系沟通;(2做好护生的出勤 安排、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3做好见习前的理论准备,要求每 位护生熟悉见习内容;(4>让护生写好见习报告或心得体会》-2]。 有些学校因为这样繁琐复杂的条件限制而取消了护理见习课, 这样的做法不符合教学要求,对护生的专业学习非常不利,会 使护生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际脱节,同时也不利于护生将来到 医院实习和工作时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因此,为了护生的全面发 展,应该高度重视护理见习课,并尽早完成护理专业第一堂医 院见习课。
医学护理专业第一堂见习课至关重要,对护生的影响深 远,要认真准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专业的见习课要尽 量早计划、早安排,最好安排在护生入学教育或军训期间的专 业教育中。护理第一堂见习课的重要性体现在教育心理学方 面,就是首因效应。这一教育心理学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98 - 钦斯首先提出的,反映了人际交往中主体信息出现的次序对印 象形成所产生的影响。首因效应是指人际交往中给人留下的第 一印象至关重要,对印象的形成影响很大。新入学的护生对护 理环境一般不太了解,只有一些在医院的直观感受,而对护理 工作的细致严谨、繁琐劳累及护理工作的价值了解不多。大部 分的护生家长也对护理缺乏深入的了解,只感觉这是一份阳光 的工作,很体面,却不知道这其中的技术难度、体力要求以及真 正的护理操作内容。有些家长甚至一厢情愿地逼着孩子去学习 他们不喜欢的专业,导致学生浪费了青春,荒废了学业。通过早 期的见习课教育,使护生能对他们未来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内容 和方式有一个基本的、较为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护生做全面系 统的学习规划3_4]。
在上医学护理专业第一堂见习课时,通过观察采集常见病 病史,了解疾病的发病过程、主要症状和演变过程,了解临床护 理的操作方式和方法,让护生带着问题去上理论课,这个过程 就是“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它和“理论一实践一再理论”方式 是互补并存的,也是PBL教学的基础。
早上、上好医学护理专业第一堂见习课的优点在于:(1)使 护生对所学专业加强了解。(2可以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3) 使护生尽早确立学习目标。(4为护生实验课和实习打下了基 础。(5可以为护生的事业规划奠定基础。
医学护理专业第一堂见习课要精心设计。首先,在条件允 许的情况下,要选择高级别、管理规范的教学医院。其次,选择 好任教教师,最好是护士长或经验丰富的老护士。教学主任、教 学秘书要提前安排好任教教师。任教教师要充分展示与患者及 其家属沟通的技巧、技术能力以及尊重和保护患者的意识。第 三,要准备好见习环境,包括日常工作环境和一些可以观察的 特殊环境,如急诊室、手术室、重症室。第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 下,准备好典型病例。尽量选择具有典型阳性体征的患者,要在 阳性体征还没有消失之前,抓紧时机进行教学。第五,准备好护 理见习的教学内容,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第一堂护理见习课课时较少的具体情况,笔者对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将总学时 由原来的75学时增加到79学时,同时调整了理论课学时与实 验课学时的比例(接近1:1),这一举措大大增加了学生动手实 验的机会。
通过增加现代化的目的主要是让护生了解护士工作的性质、内容、方式。任教教 师要介绍门诊接诊患者的程序和注意事项演示、练习心肺复 苏操作介绍救护车装备、急救人员配置和院前急救要求,急诊 室接诊急诊患者的程序渗观手术室等常规操作等内容。
医学护理专业见习课与讲大课不同,也不是小讲课,更不 是学术讲座。整个护理见习过程是以护生为主,教师只是起着 引导、启发、提示、纠正、概括总结的作用。护生到医院去护理见 习,学习和掌握的大部分理论知识与实践还有距离,但这是护 生把护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最终成为合格的、优秀的护士的必由之路。
高职教育护理专业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成就的集中体现,是展示其社会形象的品牌标志,是谋求其进一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院护理专业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是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山东省“十百千工程”示范专业。在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中,我们凝练办学特色,深化内涵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把护理专业特色办学的实践经验介绍如下: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院积极探索,更新观念,在原有“融合递进式2+1”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与多家医院深入合作,探索“院校循环、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体验临床的培养理念,从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1.成立护理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定章程,明确职责,发挥其在护理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文化建设等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增强护理专业实力。
2.建立“院中校”。第一年在校内学习期间,利用校内的仿真环境进行教学,每学期到医院见习一周,到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通过2次学训交替,加深学生对医院环境和疾病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逐步提升生活护理能力。第二年部分班级到医院进行专业课的学习,由医院的护理技术骨干进行授课,医院为学生提供见习场所,校企合作共同管理学生;其余班级在校内仿真环境中进行专业课的学习,每学期到合作医院见习1周,授课任务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承担。通过2次的学训交替,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责任心和职业操守,逐步提升整体护理能力和护理操作技术。第三年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顶岗实习,形成校内仿真环境学习、医院实境见习、顶岗实习的实境育人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也充分体现了“院校循环、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逐级提升。
3.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每年开展护理专业岗位调研,校企双方共同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临床护理需求细化专业方向(社区护理、老年护理、急救护理、军队护理),逐渐达到专业对应岗位的目的。
4.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制度,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由护理学院领导、督导委员会、教研室、学生、医院兼职教师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和监督体系,领导、督导、教研室主任不定期对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进行听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学生每学期定期对任课教师进行4次网上教学评价,畅通多方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分析总结、评价反馈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情况;通过日常教学检查、学生信息员座谈、督导听课等措施随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形成“预警―纠偏”的教学质量监控循环过程,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5.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体系。制定并完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方案》,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成立校友会,通过校友会的活动了解毕业生的就业信息;采取在线调查、电子邮件问卷、电话调查等方法对用人单位、毕业生、学生家长等进行多方调查,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毕业生和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等。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人才培养年度质量报告
二、课程体系及教学特色
1.创新课程体系。护理学院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成立了由护理骨干和医疗管理人员参与的调研小组,负责对护理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及职业素质、能力和知识要求进行分析调整,以此指导课程建设,对接岗位需求。打破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和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框架,突出能力培养,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将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课两个平台,设置专业方向、素质拓展、能力拓展和集中实践教学四大模块。按照人的“生命周期”(即母婴、儿童、成人、老年等时期)建立了符合认知规律的“渐进型”课程体系。实施以行动导向为原则的项目教学,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教学内容精挑细选,紧跟临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在公共平台课和专业平台课的基础上,通过岗位调研,进一步细化专业方向,开设专业方向课,如《社区护理》《康复护理》《急救护理》《老年护理技术》《军事素养》《灾害医学》。
2.创新职业素质教育。我院非常注重素质教育,将素质教育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渗透到每门课、每次课中。通过开设《护士人文修养》《护理伦理》《护理礼仪》《护士条例及行为规范》等必修课程来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南丁格尔精神系列活动”“老年护理院义工活动”“5.12护士节活动”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心、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也适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仪容仪表、护患交流、职业道德无不渗透在每堂课中,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和诚心换取病人的放心和舒心。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外,多次邀请专家学者,道德模范与学生深入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等。
3.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继续深入进行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根据课程特点选择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根据普通高职和对口高职生源的不同,创新分类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三、师资队伍建设特色
聘请教育名家及知名医院护理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指导护理专业建设及专业群的建设,参与社会调研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而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社会知名度;优先培养本院护理专业带头人,通过培训学习,吸收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和经验,带领教学团队进行专业剖析,指导护理专业及其专业群的建设,提高其在国内护理业的影响力;重点培养护理专业骨干教师,提高其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在校企合作医院中选拔一线优秀技术骨干组成兼职教师资源库,保证兼职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每年举办2次职教能力培训,平时安排专任教师对兼职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服务。建立兼职教师评价体系,将授课情况分为A、B、C、D四个等级,依据评价结果发放酬金奖励;对新近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训,教研室负责安排专人进行指导,考核合格者才能承担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学院领导、教学督导和教研室主任将定期听课,对其教学能力进行监督和指导;成立“名师工作室”,培养青年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推广教学成果。
四、实训基地建设特色
我们把实训基地打造为仿真的医院环境,依据医院工作实际设置实训项目。充分与医院工作实际相衔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营造医院职业氛围,复制医院文化,培育学生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每年举办护理技能大赛,强化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以赛促学。
五、社会服务特色
支持基层卫生院建设,定期举办医疗讲座和护理基础操作培训。
积极承担社会培训,进行急救、乡村医师、老年护理员、护理心理咨询师等培训任务。承担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任务。帮扶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发展与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六、专业文化建设特色
高职教育如果不重视人文素质培养,就会陷入培养“机器人”的误区!学校应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根本。我院每年都会邀请教育家及道德模范进行专题报告。以社团为载体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顺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形势,将医院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营造医院氛围、创设专业格言、建设专业制度、培育职业情感,打造具有护理特色的专业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
[1]郑焱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及其路径选择刍议[J].职教论坛,2012,(0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