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

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

时间:2023-06-02 10:00: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

第1篇

本文分析了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现状,探究了工商管理中实施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分析了实现工商管理科技创新的策略,并通过实例分析了工商管理科技创新的现实价值。对于提升企业工商管理工作效果,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工商管理;科技创新;重要性

在市场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加强工商管理工作。而提升工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企业获得有效的发展,必须要重视科技的创新。企业要能够积极利用科技创新,优化工商管理模式,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管理创新,实现产品的创新,这样,企业发展才有保障。

一、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管理现状

企业工商管理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创新工商管理方法,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企业有效发展。企业资源管理主要是对其可流动资金的管理,要实现对可流动资金的有效管理,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合理设置管理模式,以实现资金的的最好利用,真正实现其市场活动与经济活动的转型发展。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工商管理模式较为落后,企业之间多通过模仿开展管理工作,企业并没有真正做到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确立有效的工商管理模式和方式,这样,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自身竞争力就受到限制,无法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在新形势下,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在工商管理中积极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能够利用新科技实现工商管理模式的有效创新,以实现企业工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提升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必须要抓好工商管理工作。企业开展工商管理工作,需要能够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够结合市场的变化,基于市场需求,制定出科学的工商管理举措。要实现工商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必须要重视科技的创新,能够利用新科技为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创造条件。通过科技创新,通过新技术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可以得到完善的发展,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的得到有效的提升,企业可以拓展更广阔的的市场。企业在工商管理项目运行中,如果可以实现科技创新,企业的自营项目的科技含量将得到有效的提升,企业的项目控制管理模式将得到优化,企业的管理项目与管理要求之间可以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有效的联系,企业项目管理的系统化操作流程将得到优化。这样,企业能够从根本上实现技术项目与运行项目的升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市场趋势,利用新科技实现动态化的管理,企业的管理水平将得到显著的提升,这样,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将能够站稳脚跟。

(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在工商管理工作中,加强科技创新,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必将会实现创新发展,企业工商管理发展空间将得到极大的拓展。企业在科技创新模式下开展工商管理工作,能够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为企业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打下了基础。在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进行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意义非凡,可以说企业工商管理中实现科技创新,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尤其是在科技创新的时代,企业要紧跟时展步伐,必须要加强工商管理的科技创新,这样,企业才能有效应对外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创新发展才能更具活力,企业也才能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中实现科技创新,要求相关管理者要能够充分重视科技创新项目,并能够针对企业发展的具体问题构建有效的问题解决处理机制,这样,能够保障企业管理层级实现现代化发展,能够保障企业发展与社会诉求相适应。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科技的创新,能够实现管理结构的优化,能够使企业更好地总结管理经验和教训,有助于工商管理的集中化优化发展,有助于实现企业整体管理结构的升级。不仅如此,在具体的工商管理项目中实现科技创新,能够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提升整体管理效果,实现科技的创新,能够真正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使企业更为有效的占据市场,更有利于企业构建富有特色的文化,优化企业发展理念,这些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三)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企业从事各项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为了实现更好的盈利,必须要保障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得以落实,这就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能够促进企业的快速稳定的发展。在全球化经济不断深化发展的背景下,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国际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很多重大科学的发明,很多新技术手段都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直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从企业发展角度而言,也必须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以科技为中心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发展才能具有更大的动力,企业才能凭着科技新手段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必须要实现整体工商管理项目与科技创新的有效联系,这样,企业的整体管理结构才能得到优化,企业的整体管理层级才能不断实现转变,传统工商管理结构才能真正的转变为现代化的科学化的管理结构,企业的整体管理的效果才能得到提升。也只有实现科技创新与企业工商管理的结合,企业市场运行的风险才能得到有效的降低,实现科技的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优化,这为企业实现长久的持续的发展,为企业实现更多的盈利提供了保障。

三、企业工商管理中加强科技创新的对策分析

(一)突出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地位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能够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在项目开发中要重视科技创新,对科技创新项目的运行质量进行综合性的管控,保障其运行的系统化高效化发展,企业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管理能力和综合经营管理水平。在工商管理中,要能够积极研究市场需要,能够构建符合市场需要的现代化的富有科技含量的管理模式。企业要积极转变工商管理思路,能够利用科技手段,分析市场发展的动态化变化情况,优化工商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管理项目运行模式和运行结构也必须要能够发生相应的变化,才能保障企业发展与市场需要的有效结合。企业要能够进一步改革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地位,能够从思想意识层面认识到提升管控结构的重要性,能够全面认识科技创新在管控结构创新,结构调整方面的重要价值和时代意义,能够加强对科技创新项目的集中处理工作,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构建起综合管理综合分析的管理思路,这样企业工商管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得以成功构建,企业的整体发展动力和发展水平才能得到显著的提升。企业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创新科技,进一步优化升级管理模式和系统化的项目,全面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基于市场需要开展工商管理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

(二)完善工商管理监管制度

在企业管理中,监督管理与制度创新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更加努力,做好工商管理制度建设与监督管理工作,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工商管理监督制度,在制度中明确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对于一些对企业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员工,企业要通过有效的制度保障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提供与他们工作贡献相匹配的奖励,对于一些工作不积极,甚至是做出一些事情影响到企业名誉,影响企业发展的员工,也必须要在制度中明确处罚条例,只有做到奖惩分明,企业公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善工商管理监督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科技创新方面的内容,对于一些搞科技创新的员工,对于一些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积极引入创新技术的员工,企业一定要肯定他们的价值和突出贡献,能够在制度中保障这部分员工的利益,通过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促进员工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只有制度完善,企业的管理执行过程才能有据可依,企业的持续发展才有保障。

(三)打造高素质的工商管理队伍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精英人才的不断产生,很多高科技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很多高端科技在社会更多行业中能够得以有效的应用。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也需要重视科技的力量,要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管理能力,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在市场环境下,如何真正提升工商管理工作的质量,成为每一个企业领导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要实现工商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企业必须要能够重视培养高素质的工商管理队伍,企业要能够深入市场做调查,能够根据市场经营一线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拔工商管理优秀人才,并能够为工商管理人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技能,要通过教育学习,使工商管理人员能够系统地学习工商管理方面的学科理论知识,并能够通过组织他们进行工商管理实践活动,丰富管理人员的实践素养和能力。在工商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企业尤其要重视提升相关人才的信息化素养,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只有高素养的工商管理人才才能保障科技的创新发展,才能保障新科技的有效应用。

(四)促进工商管理的国际化发展

目前国内外的市场竞争环境都是相当激烈的,企业要发展,要走向世界,拓展世界市场,在工商管理方面必须要能够实现国际化发展。这样,企业的国际知名度才能得到提升。要实现工商管理的国际化发展,企业必须要能够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能够加强科技创新,能够具有国际化发展的意识,企业要积极创新企业文化,能够基于自身文化特色生产特色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企业要重视国际化发展,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强有力的发展。

四、实例分析

目前,市场竞争是很激烈的,在这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做好工商管理工作,要能够将科技创新融入到工商管理工作中,这样,企业的发展才有保障。比如现在很多企业实现的发展,都是依托科技创新实现的,企业也只有依托科技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不断强大,并逐渐走向国际化。可见,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是突出中,作用是重大的。这里以华为公司为例分析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华为公司,第一是实现扁平化管理,这种管理是一种相对宽松的管理,主要是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自我管理权利,企业鼓励员工积极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鼓励员工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对于优秀的员工,企业所给他们的奖励是非常大的。在工作中,企业不对员工做过多的要求和限制,而是培养员工的自我克制意识,引导员工进行创新发展。这样,员工都了解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员工都有一种做好产品积极创新的冲动。第二,企业采用的是无层级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实施下,员工之间没有利益上的冲突,他们有共同的创新发展目标,都能够通过密切的配合出色的完成工作,企业根据员工的表现,根据员工创造价值的多少为员工发放工资,这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很高。他们都能安心工作,积极进行工作创新。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重视引导员工利用新技术手段实现创新,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工作中,企业和员工都很重视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公司能够积极采用电商预订产品模式实现经营,通过以销定产等模式实现生产,这样,企业的销售业绩非常高,这与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是分不开的。第三,公司重视对产品的创新。华为公司在手机生产中非常重视创新。能够基于客户需要不断提升手机产品的性价比,能够积极创新技术手段,实现产品创新,以技术创新打动消费者,吸引消费者,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获得有效的发展。在企业工商管理活动中,始终坚持科技创新,能突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这样,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企业发展也有了保障。总之,在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生存的危机,企业必须要加强工商管理工作,能够加强科技创新,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工商管理中,企业始终要秉承科技创新理念,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加强科技创新,企业要结合社会需要进行工商管理模式创新,采用有效的策略,实现科技创新,有效地规避发展中存在的风险,探究适合自身发展的工商管理模式,这样,企业发展才有保障。

参考文献:

[1]翟登峰,穆昱.浅析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J].经济研究导刊.2010(09).

第2篇

【关键词】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意义

具体来讲,科技创新指的是企业借助于新的生产方式、技术及工艺等,大力改革创新原有成品,促使市场及客户需求得到不断满足。通过科技创新的实施,企业利润得到增加,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得到减少,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企业面临国内国外双重市场压力,那么除了对经营理念和管理体系大力完善之外,还需要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更好地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1.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现如今的内外部形势下,企业拥有了独特手段,方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企业也需要积极改进生产技术,将生产技术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市场角度来讲,企业作为重要主体,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那么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将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构建起来,不仅能够对科技创新发展方向有效把握,还可以促使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格局形成时间得到显著缩短。市场同时也推动着企业科技创新的开展,市场机制发挥着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作用。同时,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有机完善企业目前的创新体系,能够对科技创新发展方式有机改变,改变科研机构封闭性的状态,有效对接科技创新与实践应用,在短时间内能够在企业生产中运用科研机构的最新成果,扩大应用范围。企业受到市场推动作用,促使其创新意识得到增强,有机统一经济体系的创新和企业的科技创新。

2.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现状

经过不断努力,我国企业虽然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但是总体状况依然不容乐观。首先是没有较高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每年都会有大量科研成果从科研机构诞生,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科研成果的研发中,但是却没有在实际中有效运用,仅仅只有三分之一的科研成果会运用到企业生产当中。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讲,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其次,企业中只有较少的科技创新人才,制约到企业科研力量的提升。还有就是在科研创新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经费,我国政府及企业投入占据了科技投入经费的较大比例,而经济发达国家在本方面的投入渠道更加丰富,取得不错效果。

3.企业如何开展科技创新

人类社会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革新与进步。企业发展中,核心技术没有掌握,核心竞争力就会受到影响,自然无法生产出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产品。根据相关的技术创新理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属于重要的企业内部活动类型,而企业内部活动开展的载体,则是人,其决定着创新效果。在企业创新活动开展中,企业需要将传统保守的观念摒弃掉,打破束缚,创新思想理念,改善技术,将企业内部创新文化氛围有机构建起来,促使员工能够在科技创新中感受到乐趣。通过企业创新环境的营造,可以发挥出刺激引导作用,提供科技创新实施的土壤,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

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要避免盲目,不能够跟随大流,需要将市场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结合市场需求,方可以推出有意义的创新成果。通过创新研发,有机结合生产与市场,方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企业利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拓市场,赢得发展机会,更加顺利地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不是只能够从基础做起、从零开始,也可以借鉴创新,根据已有的技术经验和成果,催动创新。以美国著名苹果公司为例,不管是MPS播放器、智能手机,还是平板电脑,都不是其发明的,但是其市值却达到了世界第一;其基础发明创造较少,但是将自己的理念一直贯彻下去,通过创新改造自己产品和别人的产品,产生出永远好于别人的产品,获得了市场追捧。因此,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不必坚持于原点,要将原有的技术基础充分利用起来。再如我国青海钾肥厂,因为钾肥生产技术不如国外,只有较低的纯度和产量,制约到了生存和发展。针对这种情况,盐湖集团积极创新技术,将反浮选冷结晶技术研制出来,通过扩能改造的实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氯化钾生产能力与产品质量,促进了集团企业的进步。这些技术盐湖也不是第一个使用,但是将别人经验技术借鉴来之后,有机融合了自身情况,实现了创新和发展。

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对企业技术中心大力构建,尽可能地将技术中心真正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对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考核办法构建和完善,动态管理技术中心,以便保证企业研发出来的新技术与新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同时将国际先进技术积极引进过来,科学改进与创新。企业要积极联系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遵循利益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将双边技术协作机制构建起来,综合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如兼职、培训等,增强两者之间的技术交流,促使技术难题得到有效解决。要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技术中心各项研究的顺利开展,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果经验,对经费来源有效拓展。此外,企业需要大力改造技术,将市场导向作用发挥出来,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有机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从较高的起点开始改造。企业要对科技投入适当增加,国家也需要对企业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经费投入给予相应的管理与支持。此外,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讲,要结合市场变化趋势,来对产业结构科学调整,对产业机构有机升级,对人员组成科学优化,通过减员增效,促使企业生产效率有效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一体化趋势的增强,企业生存发展压力在不断的加大,要想获得健康稳步发展,就需要充分重视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强化技术创新,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的运用,促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在具体实践中,应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内部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完善,有效解决现存问题,并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增加成本投入等,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小伟.科技创新对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影响[J].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4,5(10):123-125

第3篇

关键词:广州民营企业 科技创新 税收激励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广州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据统计,2010年,全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056.0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8.2%,居全省各地级以上市首位,民营企业已成为广州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力量。但由于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广州民营企业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据全国工商联2008年数据显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条件为营业收入29.70亿元以上)中杭州有81家、绍兴有33家、温州有21家,而广州市仅有12家。从民营经济比重来看,2010年我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34.7%,而温州、宁波等地已占到80%左右,省内的佛山、中山的比重也都在60%左右。对广州来说,在城市综合实力中,科技创新是一块短板,在反映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R&D数据上,广州的支出只有北京的1/4,R&D经费占GDP的比重仅为北京的1/3,与上海、深圳相比也有很大差距。另外,广州民营企业研发力度不大,2009年,广州科技型民营企业投入研发经费54.47亿元,技工贸总收入2069.17亿元,研发投入占技工贸收入比重的2.63%。全市民营企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称号17个,而宁波37个、深圳51个、温州38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5个,而温州80个、宁波44个。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50强,深圳占了8家,广州则无1家。由于没有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科技自主创新的力量不足,导致广州民营企业产业附加值、竞争能力低下。广州民营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创新的主体在于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已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需要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来促进和引导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而税收政策尤其是税收激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手段。如何利用税收政策引导并激励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以此让广州民营企业发展和壮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本文研究重点。

税收激励与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关系

税收政策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促进主要通过税收激励体现,税收激励也称为税收优惠,是指税法中规定的给予某些活动以优惠待遇的条款。税收优惠可以解释为政府放弃一部分税收收入,将其让渡给纳税人,如果让渡的税收收入体现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结果中,它必然会增加科技创新活动带来的收益。

(一)税收激励对企业创新能力提高有正向关联效应

国内外大量学者都对税收激励促进企业创新能力进行过实证研究。Dagenais et al(1997)对加拿大的R&D税收优惠体系研究发现,政府每放弃1加元的税收收入,私人R&D支出将增加到0.98加元;美国经济学家曼斯菲尔德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美国、加拿大和瑞典所实施的研发税收抵免效果的实证分析表明,税收激励能使研发支出增加近2%。Billings(2003)指出,企业创新活动的安排取决于创新的使用成本。若以Pr和PY分别表示创新活动的投入和产出,以τ表示企业所得税税率,k表示对创新活动的税收激励,δ表示折旧率,r表示贴现率,则创新活动的使用成本可以表示为:

Ct=Pr(1-τ-k)(r+δ)/PY(1-τ)

其中,Pr/PY表示一单位创新活动的真实购买价格,(1-τ-k)(r+δ)表示增加一单位创新活动的机会成本。可见,税收激励k是影响企业从事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变量,各国普遍采用税收优惠政策来激励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

(二)税收优惠可降低民营企业创新投资成本

税收优惠在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动中可降低投资成本,其机理是税收通过对资本预期收益和资本成本的影响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税负高低直接影响资本的预期收益,在资本预期收益一定时,资本成本越低,资本的预期利润率越高。某些税收优惠措施,如投资抵免、利息抵免、加速折旧等,可降低资本成本,刺激投资积极性。当政府为民营企业创新投资提供税收优惠时,可降低边际资本成本,资本需求量相应增加,从而鼓励企业创新投资。图1中,政府对民营企业再创新投资提供税收优惠T,新的均衡点将从E2移动到E1点,再创新资本数量从Q2到Q1。

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是世界各国政府普遍采取的激励和培育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做法,广州民营企业只有进行科技自主创新,才可能在核心技术的辐射与带动下,进一步引导整个产业链条的扩张,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增强广州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税收激励政策

(一)实行多元化税收激励政策

税收激励政策在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中被各国政府广泛使用,包括间接优惠和直接优惠,运用税前扣除、投资抵免、加速折旧等多种间接优惠方式,同时辅予免征、减征和优惠税率等直接优惠方式。为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广州市地税部门2010年起明确了扶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政策为:为民营企业担保、再担保机构取得的业务收入,三年内免征营业税;对民营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民营企业的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民营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原因需加速折旧,可按规定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对民营企业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创业投资民营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从以上的政策规定看,广州市对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税收激励政策主要采用直接优惠为主,间接优惠为辅的模式,这种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间接优惠侧重于事前优惠,有利于渗透引导企业的经营决策,对技术创新活动形成更有效的激励,为加大税收优惠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力度,广州相关决策部门应增加间接优惠措施。

(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1.增加财政投入,扶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为加大民营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广州市财政实施科技型企业扶持技术创新基金计划,每年安排市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3000万元,加大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引导支持,对认定为市创新企业的给予经费扶持,并从2011年起,扶持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从每年15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对民营企业利用银行资金进行技术改造项目,市财政可给予贴息支持。同时从该年度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亿元,奖励本市作出重要贡献的民营企业,并支持广州民营科技园扩园发展,加快建设成为国家民营科技示范基地。其次,对获得国家、省、广州市立项支持的研发项目给予专项配套资助和贷款贴息。其中,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广州市级研发项目分别给予50%、35%和25%的资金配套;对获得国家级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资格的研发机构,一次性给予300万元的资助;对获得省级研发机构资格的,一次性给予150万元的资助。再有,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广州市著名商标的民营企业分别予以100万元、30万元和10万元的资金补助。自2011年起实施增城区域品牌推广计划,每年投入500万元资金,对增城区域品牌和列入市重点扶持的民营企业品牌(20个),进行品牌宣传推广。以上各项利好政策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也存在着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总体偏小,资金使用较为分散,支持领域有限的问题,财政政策形式单一,法律层次不高,稳定性差的问题。为此,政府应逐步扩大财政预算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加快设置民营企业发展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金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

2.落实税收激励政策,优化税收管理服务体系。贯彻落实国务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国发〔2006〕6号)关于税收激励的有关规定,切实落实好政府扶持民营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实施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税收政策。同时落实促进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发展、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创业投资和社会资金支持自主创新活动等税收优惠政策。对在广州市设立的具有一定规模、在同行业中影响较大或对相关产业发展有较大带动作用的民营企业总部,其境外管理服务、研究开发、投资和资产处置所获得收益的所得税本市留成部分,财政资金予以支持。同时,优化税收管理服务体系,对民营企业免费办理税务登记、纳税培训、办税软件提供与维护、税收资料提供、税法咨询服务;积极推行税务制度,尽量减少纳税人因不了解纳税细则而造成的纳税申报失误,减轻民营企业涉税成本;另外,为了促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资融资政策等应当互相配套,进行调整和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为扶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税务机关可开通民营企业涉税服务“绿色通道”,对企业申请的涉税事项给予优先办理;多种形式加强政策宣传,为民营企业提供详细办税指引;树立全方位服务理念,为民营企业提供及时、便捷的纳税服务;在坚持组织收入原则的前提下,不折不扣落实扶持政策。

结论

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推动、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其发展所依赖的核心竞争力与技术创新息息相关,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对激励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增强创新能力,具有其它经济手段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构建并完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激励机制,增强企业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广州发展经济工作中一项长期的战略。

参考文献:

1.吴凤平,曲顺兰.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再培育的财税政策选择[J].税务研究, 2009.5

2.张广宁书记.万庆良市长在广州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广州市中小企业信息网,2010.11

3.广州市关于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穗字〔2008〕1号[EB/OL].广州市政府网

4.广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广州市统计局.广州统计信息网

5.阮家福.论自主创新与税收激励[J].税务研究,2009.5

6.宋子鹏,杨少浪.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珠江经济,2008.11

第4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生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1工程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工程管理模式正朝着集约式方向发展,工程管理手段更加科学,工程管理也更加全面。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工程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工程管理也因此更加高效。但是我国工程管理的问题仍然较多,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市场发展的失衡、行业差距的增加、区域工程建设目标的不一致以及工程管理制度、法律的建设和执行存在不足等。

2工程管理和科技创新分析

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管理的生态维度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工程管理人员肩上的生态文明建设管理责任更加沉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工程管理中科学技术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和成熟。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的同时,也需要重视科技在生态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推动生态科技创新,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友好发展。

3生态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受法律法规因素的影响。法律法规是十分重要的市场调控手段,能对企业活动进行有效的约束。在制定法律法规的时候,需要对法规强度、政策工具和预测性进行考虑。其次,受市场竞争因素的影响。生态科技创新中,绝对不可忽略市场结构这一因素,该因素主要通过市场集中度与竞争程度进行衡量,需要保证市场结构的合理。在市场竞争中,顾客需求是推动生态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随着生态绿色产品越来越受欢迎,企业会因此更加重视生态绿色产品,更积极主动地进行生态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当然,潜在顾客的利益也是企业需要洞察的重要因素,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开拓新的市场。最后,企业内部环境也会对生态创新能力产生影响。在企业内部环境影响因素中,不得不提的是企业发展战略,需要站在企业发展战略高度重视生态科技。并且,企业资产结构也会对生态科技创新产生影响。企业需要具备充足的资金、强大的实力,才能更好地进行生态科技创新并实现生态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此外,企业科研能力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优秀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也是企业生态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4工程管理生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有效策略

4.1政府加强对企业行为的引导

企业通常缺乏长远的目光,在生态科技创新方面比较被动。所以,政府需要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职能,引导企业以长远的目光看待问题。在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时,需要综合政策的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考虑。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使工程建设在政策的指导下规范进行,使生态科技创新主体的责任得到明确,并且起到有效的督促作用。

4.2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补充和完善

通常来说,企业外部环境出现问题,企业就会依法进行处理。我国工程管理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经逐渐趋于完善,但实际上缺乏定性标准对企业执行力进行检验。所以,国家需要促使一些强制性标准得到明确,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使有关定性标准更加清晰,并且得到有效的实施。

4.3提供充足的资金用于生态科技创新研究

事实上,存在不少方法可用于企业生态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采用不同的方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就工程管理而言,政府需要采取各项可行的措施去支持生态科技创新顺利进行,对企业在生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中的参与进行鼓励。所以,政府可为企业制定合理的政策,为企业的生态科技创新提供帮助。政府应当更加注重生态科技产业的发展,并且,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基础上,加强先进生态科技管理经验的引进,使我国生态科技创新的进度加快。企业在进行生态科技创新研究的过程中,积极促进生态科技成果的应用,使生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

4.4加强生态科技创新产品市场的开发

目前,有必要提高生态科技创新产品在市场中的重视程度,提高人们头脑中关于生态科技产品的思想认识,树立科学的生态消费观念,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使人们更加关注环保。与此同时,促使企业在生态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使其在建设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4.5提高企业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企业在生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主体作用,需要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所以,企业需要对外部市场环境足够熟悉,同时对相关法律法规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找出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重新进行生态科技战略规划的制定。部分企业较少接触到生态科技,但实际上生态科技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十分重要。所以,企业需要采用先进的生态化理念,以长远的目光,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结语

工程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间相辅相成,要想促使生态文明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促使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保证工程管理的有效性。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的科学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社会和企业应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的价值,注重生态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生态科技的研发、应用和推广,促使人类和自然能够实现友好发展。

作者:陈秀伟 单位: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房产登记交易中心

第5篇

【关键词】 科技型企业 科技创新 金融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实践证明,经济的发展亟需科技来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又需要金融提供强有力的融资支持。然而,科技产业和金融产业本来属于不同的行业,因此,两者在融合的过程中必然面临诸多困境。

一、科技型企业创新与金融创新理论

1、科技型企业创新理论

同生命有机体一样,科技型企业由诞生、成长到成熟,再面临衰退,其发展会经历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和成熟蜕变期四个阶段。种子期是研发人员通过探索性研究,提出高新技术设想,形成新理论、新技术和可进一步开发的成果的阶段。创业期是创业人员将研发人员在种子期研发的具有一定商业前景的成果,通过创业向产业化转变的阶段。成长期是经过艰苦创业,顺利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变并进入快速成长发展通道的阶段。成熟蜕变期是科技型企业生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型阶段,体现为其规模能力各方面由中小型企业向大型企业转变,是企业面临的第二个创业期,自此,企业将进入新一轮生命周期循环。

2、金融创新理论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狭义的金融创新指金融工具的创新,广义的金融创新则体现在金融工具、金融体系、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等方面的变化出新。从本质上讲,金融创新源于金融机构的趋利动机。从直接动因上看,金融创新源于政府推动、技术推动及规避市场风险和政府管制等。研究发现,新的信息、网络、通讯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服务手段和方式,为金融服务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是导致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金融机构逐利的本性和对规避政府管制的期求助推了金融制度的变革;此外,规避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市场风险和为客户提供避险工具的目标催生了丰富多样的金融创新工具。

二、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1、金融创新促进科技创新

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金融创新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科技型企业顺利渡过艰难的创业期和成长期,并成功实现转型。金融创新在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能发挥融通资金、支付结算、集中分散资金、管理风险和提供信息等几大功能。其中,融通资金功能是其最根本的功能,金融创新能够帮助科技型企业改善融资难的窘境;支付结算功能能够提高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使得处于创业期的科技型企业具有存在的可能性;集中分散资金功能可以帮助企业有效调剂资金余缺;管理风险功能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科技型企业降低其在各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高风险;此外,金融创新可以促进企业的信息透明化,从而有助于外界正确地认识企业,进而为企业和投资商、产品需求方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

2、科技创新推动金融创新

科技创新对金融创新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金融业务创新、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机构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等方面。具体而言,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创新主要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金融机构改变生产方式和经营体制,促使金融机构不断推出创新型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来满足客户更多元化和更高层次的需求,并使金融市场的功能得以不断的完善。与此同时,金融机构通过积极采用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可以设计出更复杂的金融产品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进而实现更丰厚的利润。

综上所述,金融创新与技术创新相互影响,技术创新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金融创新也在多方面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

三、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在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1、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之间不协调、不互动

在借鉴国际科技金融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已出台诸多鼓励金融与科技结合的政策,涉及银行、保险、多层次资本市场、债券和担保等各个方面,各地有关金融与科技结合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也层出不穷。但是,在取得可喜成绩的背后,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之间仍然无法有效协调和难以充分互动。事实上,我国科技型企业融资难与巨额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缺乏的矛盾长期普遍存在,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结合缺乏政府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缺乏相应的支撑平台和服务平台以及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复合型科技金融人才,科技金融创新主要体现在工具创新层面而很少触及体制性因素。鉴于以上种种,我国至今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离散问题。

2、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之间不协调、不互动的原因分析

(1)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不健全

随着我国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结合的不断深化,为了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国务院、人民银行、财政部和科技部等部门从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各级地方政府也适时出台了各种文件。然而,这些政策和法规总体上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多数只是流于形式,执行力度有限,且激励机制和责任的设定基本属于空白,对促进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有效融合还远远不够。

(2)科技型企业创新的金融支持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很难准确地把握企业风险状况,基于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经营原则,商业银行不可能在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持续不断地提供贷款。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但主板市场因制度和门槛限制,对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支持只局限于发展成熟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板市场因创业投资退出机制的不完善,无法对处于种子期、创业期及成长前期的科技型企业给予足够的融资支持;创业板市场则暴露出上市公司业绩不佳、市场投机盛行、高价发行导致资金超募而资金使用效率等诸多不足;风险投资因缺乏有效的服务平台和退出机制以及在投资方向、数量等方面受到的严格限制,对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力度有限。

(3)政府功能缺位

近些年来,虽然各级政府致力于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但因相关制度安排不完善、相关政策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在融合的过程中出现融资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和中介服务组织等不健全以及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最终导致二者无法有效融合。

四、完善我国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机制的对策

1、加快相关法制建设

把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融合纳入法治轨道,在已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快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建设的步伐,尽量将可以法律化的政策法律化,充分发挥立法在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融合中的作用,规范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相关主体行为。突破长期制约企业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融合的制度,最终实现两者融合的制度化和法制化,为科技金融的发展保驾护航。

2、完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机制

(1)完善科技型企业成长各阶段的融资机制

理论和实践证明,有限的资金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来说总是稀缺的,科技型企业发展因其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使得其对融资的需求与一般企业存在较大差异,而且科技型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不同的风险(详见表1),需要不同的金融支持体系满足其对融资的需求,同时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规避和化解各种创新风险的金融工具和制度安排。

在种子期,政府财政支持和天使投资等方式能够借助其自身优势进行有效筛选,通过淘汰缺乏发展前景的项目而将资金集中至通过筛选的项目,进而为这些项目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在创业期,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创新型的金融工具则能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并提供专业辅导。在成长期,创业板等资本市场组织形式为其继续提高资金支持的同时,还可以为其提供宝贵的企业管理经验和市场人脉。在成熟蜕变期,科技型企业能否成功实现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体系能否提供有力支持,包括主板市场和银行间接融资等提供的资金支持、市场支持和环境支持等(详见表2)。

(2)完善风险化解和补偿机制

一方面,由政府出资设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并通过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税收优惠等各种优惠政策,有效分散和化解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高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积极研发科技保险新产品、建立科技型企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提供专业和高效的风险管理咨询和评估服务及提高科技保险理赔服务水平等,将科技保险运用到科技型企业成长各阶段并全面推向市场,充分发挥保险分散风险的功能,为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融合提供风险保障。

(3)完善融资服务平台

首先,引入信用征信、评级和财务、法律、认证等中介机构及科技担保公司、担保基金等担保机构,合力构建完善的信用和担保体系;其次,集合社保、税务、法院等部门力量,通过汇总企业信息搭建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为各类金融机构包括个人投资者提供科技型企业信息查询服务;再次,吸取中关村科技园区等地区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企业信用促进会在信用信息协调、服务、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引导金融资源向信用良好的企业倾斜并促进企业加强自身信用建设;最后,利用政府与科技、招商、财政等部门及金融机构间的密切合作关系,根据国家促进科技金融发展方针和政策,通过深入了解科技型企业的资信状况、盈利能力、技术水平、市场前景及发展潜力等,寻找优质的科技型企业和创新项目,并及时地推荐给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实现科技金融的高效融合。

3、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力

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调整、贴息和补贴担保费等财政政策,直接引导多层次金融体系科学合理地安排对科技型企业创新的资金投入;也可以通过提供研发资金、政策性贷款等直接介入相关领域,进而间接引导金融体系的进入。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建设专业性担保机构、信息服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改善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完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合理引导民间资本的规范化发展,来降低创新带来的风险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此外,还应加强引导培育科技项目运用于新的金融业务、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注重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实现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间的良性互动。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Q1

95)。)

【参考文献】

[1]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商务印书馆,1990.

[2] 杨波:科技型企业投融资体系建设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5).

第6篇

关键词:科技进步;企业管理;融合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7-0224-01

一个国家各方面的对外竞争的实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如果将这两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就能更高效地推动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让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刺激如果将这两者有效地联系在一起,那么就能够使科技更加进步,从而推动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有利于本公司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的提升。现代企业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十分深刻的重要作用,而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也有很大的影响性作用。所以对于未来企业管理中怎样才能促进企业发展。我们接下来可以对于这个问题做出深入分析,简单说明改进途径,推动科技发展,促进企业管理完善。

1 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对于现代企业发展管理的积极意义

1.1 科技的新发展有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当代经济社会中,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不断加快,科技的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种局面就导致了企业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一个现代化企业,特别是现代管理企业,如果想要顺利地度过激烈的竞争,并在其中占据较高的水平地位,企业就必须要把科技创新作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并且将它作为市场上的准则。从这个角度,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地探索前进,不断的引进开发并且发展新的科学技术,才能够将引进并发现成熟的创新科技知识转变为企业特有的新的生产力,使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技术力量支撑[1]。除此之外,企业最不能忽视的就是科技的创新发展水平,因为科技的创新能够保证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顺利抢占先机,拔得头筹,取得最有优势的地位,为将来的竞争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发下良好的技术基础,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为企业顺利地实现价值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举例说明,假如某矿产公司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大大地提高了精矿的档次,而且其将选矿回收率作为中心,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冶炼回收率、高产率,从而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这是利用科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正面例子,值得我们学习。

1.2 科技进步与创新有效促进现代企业生产元素的充分利用

我们可以这样说,现代管理企业将多种科技和创新理念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个人将企业的竞争划分为两类,分别是低成本优势竞争和差异化优势竞争。通过简单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刻了解到,这两类不同竞争方式中,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管怎样的竞争都离不开先进的科技支撑和创新的精神的融入,没有这两类元素的参与,那么后期一切的努力都只是徒劳的。然而也正是这两类元素的竞争,才推动着现代企业能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得完成发展。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了解,现代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之间,为了更好地发展选择相互结合,同时也必须要紧密依靠着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的主题来开展工作。

2 利用科技促进企业发展的途径

2.1 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科技创新

效率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它能够指导人们的行动,将效率作为管理的宗旨,放在工作中的中心和突出地位,这是效率管理的关键所在,只能提高企业效率,才能促进组织不断完善发展。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管理不可能完全没有效率,之研究管理效率的高低并且分析原因及其对策,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效率分析法以及以及影响企业低效率的原因,从而提高企业效益,改善管理业绩。所以工作人员就应该意识到管理效率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这方面效率的提高,就有利于企业资源的节约,从而可以投放更多的资源到科技创新中去。

2.2 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科技

高科技企业的知识和技术的来源都在于企业中的人才补给,所以人力资源也是尤为重要的,如何挖掘优秀员工,激发员工创新能力,提升团队的智慧,都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所以企业用该设立专职的管理人员,重视技术的关键职位人物,创造各种宽松有利条件,激励他们主动传递知识。在招聘员工时,在绩效考评、激励机制、薪酬等方面都应尽可能的给予他们一个比较优厚的条件,来留住人才。提高整体员工的工作素质,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培训,创造良好的工作的氛围,促进利润增长,推动企业发展[2]。

3 结语

在这次探讨中,我们就怎样推动企业的科技水平发展,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提出了简单有效的措施,希望有所帮助。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等着我们去探索。最后,希望我国的现代经济企业都能够更好地应用创新的科技和进步的科技,不仅在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也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财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1企业科技创新面临的财政问题

1.1欠缺资金

企业在科技创新发展进程中,大多数单位由于实力背景问题并没有足够的资本以及过硬的关系,如果资金链断开将对企业的发展生存形成致命威胁。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我国超过80%的中小型企业均面临经费运转的困难。伴随运营成本的不断提升再加上金融危机的不断影响,令各行业单位科技创新面临更大的挫折,由于欠缺外界经费支持,一些企业单凭自身实力较难积极进行研究开发、科技创新、经营销售等丰富活动。

1.2承担高额税费

据资料研究显示,反应我国税负痛苦的标准在亚洲位列首位,而我国当前增值税则包括17%以及13%两个档次,较其他国家标准超出较多。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各行业单位科技创新与经营发展过程中担负了高额赋税,而一些单位还要承担隐性费用,例如增值税、所得税、附加税、资源费、保险等。近年来,虽然我国政府不断出台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然而,由于一刀切的收费模式,仍旧令较多企业面临重重困难,甚至一些小型单位交付税额大于净利润最终面临倒闭。

1.3融资难度大

企业融资难始终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现象,虽然我国近期出台了倾斜政策,放宽信贷管理,然而企业单位融资困境仍然存在,特别是中小型单位由于融资门槛较高、条件苛刻,需要通过担保方能获取经费。然而,当前较多担保公司为赢得更多利润,上调计算利息基准率,同时企业要上交一定的保证金,该类贷款模式使得企业单位科技创新发展承担债务不断增加,而民间信贷公司对企业施加的压力亦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该类环境之下,使得众多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困难问题。

2财政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对策

2.1扩充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具体涵盖就业、创新开发、科学研究、出口以及特殊补贴等类别,可全面激发企业科技创新主动性,促进他们扩充就业,积极创新,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以及现代社会建设进程中体现了极为重要的价值,可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岗位。政府单位为激励就业,通常会发放补贴进而提升积极性。对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来讲,技术研发则为重要环节,如果欠缺经费则会妨碍其快速扩充发展,为此对企业标准的科技型单位应给予专项经费补贴,进而有效预防该类弊端现象,令研究开发活动得以有效快速发展。政府单位在进行协同创新的基础上,还可在财政支出中单列出一定比例,激励高层及科研人才、技术人才至企业之中从事兼职工作或进行挂职,还可划出一定经费用于津贴,对同科技型单位签署定期合同的人才进行一定补贴。为此,政府应扩大财政支持,提高补贴额度,扩充范畴,尽可能地令企业摆脱科技创新进程中的困境,实现快速的发展与提升。

2.2减免税收

赋税沉重始终是我国各行业单位面临的较大压力,一些规模较小的单位更是难上加难,为此减免税收成为一项有效的财政支持手段。近年来,我国政府单位渐渐意识到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并更新了有关对策,推进企业单位科技进步,降低了他们的负担。由2009年开始执行消费增值税政策,进一步扩充了抵扣范畴,降低了税率标准,这样一来不但降低了重复征税比例,缩减了企业科技创新税负标准,还可激励企业进行科技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推进产业结构的再次更新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该类财政支持对策的落实的确缩减了企业科技创新负担,然而部分政策仍旧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律中明确对认定科技型单位,可依照15%的税率上交所得税,然而由于认定企业的门槛较高,因此使较多企业在科技创新进程中较难真正享受此项优惠政策。为此,在制定财政法规的进程中应依照现实状况提高可执行性。再者,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进程中,还面临较多的非正收事项,同时标准并不固定。为此,政府单位应大力惩处该类违规现象,做好检查以及清理工作,杜绝不合理收费现象,创建优质的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氛围。

2.3扩充贷款援助范畴

就企业科技创新面临的资金困境问题,财政支持可由融资渠道入手,扩充贷款援助。当前,各个银行机构均执行较为严格细化的负债管理体制,基于一些中小型单位偿还贷款能力有限,而银行单位更加倾向于大规模单位,对小型科技创新单位通常不予理睬。为此,政府可成立专项贷款部门对这些单位給予必要支持,扩充贷款范畴,进而最大程度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的现实问题。通常来讲,贷款援助涵盖下述三类方法,即担保、贴息以及直接优惠。政府单位应通过设置专项贷款基金,排除银行单位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偿还贷款能力的担忧,提升他们的信誉与整体形象,进而为企业贷款提供更大的担保。还可通过贷款贴息试点运行,渐渐由村级单位科技创新扩充至众多区域之中。直接优惠具体就企业科技创新长期难贷款的现状进行制定,一些经营效益水平较高的单位可利用担保或是补贴获取流动经费,而长期经费仍旧不充足,为此政府可创建专项金融单位,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长期贷款,真正解决他们难贷款的问题。

2.4增设基金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便对科技型单位成立基金,科技部以及财政部联合落实,具体包括创新基金、发展基金、成果转化等项目,通过贴息贷款、援助与投资对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給予必要的支持。科技部成立创新基金中心并作出了分析统计,明确该基金项目对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形成了明显的引资效应,比例高达1∶18,也就是政府投入1元钱便可吸引其他方投入18元资金,足以见得技术创新基金对促进企业科技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财政支持可在该层面之上增加不同种类的基金,进而最大化地给予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以强有力的支撑。首先,可成立技术创新基金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给予充分支撑,同时可为企业组织开展技术创新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研究开发平台,实现创新资源全面共享,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吸纳并引领区域之中的金融单位对企业科技创新发展项目给予有效的经费支持。针对企业之中的研究开发人员,可利用基金项目进行无偿补助,给予优秀人才强有力的支撑,或是通过财政贴息贷款扩充支持力度。另外,可组建创业投资基金,通过该基金可有效缩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之路上的风险等级,引领不同类型风险投资单位扩充对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投资比例,进而不断提升科技型单位的经营建设规模,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政府单位财政支持环节应针对各类企业项目作出合理的比选,通过择优参股,扩充民间投资针对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整体流量。另外,还可同他类创业投资单位联合进行投资,进而缩减企业投资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引领其对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良好投资方向。在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获取成功之后,创业投资基金则体现了更高的投资回报水平,不仅利于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经营的决心,还对基金项目的滚动发展与不断壮大产生了正面影响,可有效缩减政府单位财政负担。具体成立基金的方法可借鉴不同国家地区的成功经验,依照自身发展状况与特征合理应用。

3结语

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同科技创新是分不开的,创新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科技创新进程中,为了提升核心潜能,各行业企业会各显其能,然而由于自身经费有限、核心竞争力不足、规模档次不够等问题,使得一些企业在面临大规模集团企业的强力竞争影响下陷入了弱势局面。为此,政府单位应加大财政补贴,通过降低免除税费、设立多项基金、扩充贷款范畴等方式,积极开创形成更加健康向上、公平合理、文明和谐的发展环境,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之路更加顺畅,更加高效,进而为形成良好的创新体系而贡献力量。

作者:季玉芬 单位:濮阳市财政局

参考文献

1沈加佳.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2(3)

2王晴玛.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20)

第8篇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对传统媒介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对于专业的科技媒体来说,新媒体时代如何准确把握宣传定位更为重要。如果说旧媒体时代的科技传媒只是宣传的媒介,那么新媒体时代的科技传媒就身兼宣传、信息流通、服务支持等数职。较之以往表面化的宣传形式,这种落地式的服务加宣传模式更受服务对象的欢迎,也更贴近实际需求。站在时代的前沿,不只企业要科技创新,科技媒体也要在宣传上创新。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需要创新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媒体只有注重创新和前瞻性,才能像科技型企业一样获得发展。

关键词 新媒体;科技创新;信息传播;服务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050-03

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众多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能力。当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时,企业也就无法再依靠大批的劳动力投入获取利润、得到发展。当中国制造不能再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绝对优势时,中国创造就成为了新一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我国的“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当前阶段的发展方向。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实施科教兴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这一系列字眼充分揭示了一个事实:我国未来的发展之路上“科技创新”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因素。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反映了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而那些企业具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也成为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砝码,成为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手段。

作为传媒,尤其是科技领域的传媒,在新时期中同样面临变革。当传统媒体完成新媒体的转变时,如何打破固有宣传模式,利用新媒体形式更好地为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服务成为了摆在科技传媒面前的新问题。单纯的科技成果宣传和图片文字的推介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更新颖、多角度的宣传才是科技型企业最需要的。

1 新媒体发展时期科技传媒的发展方向

1.1新媒体概念及形式

所谓新媒体,是伴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的媒体的统称。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就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它除了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互联网用户身兼信息接收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双重身份。而包括数字化、互联网、平台、编辑制作系统、信息集成界面、传播通道和接收终端等要素的网络媒体已不仅仅属于大众媒体范畴,而是已经成为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合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的方式,以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功能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

1.2新媒体价值及科技传媒发展方向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其核心价值在于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还有信息评论的深刻性、权威性,即传统媒体的价值就是信息量与信息质量。对于新媒体来说,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对接传统媒体和内容资源共享得以实现。新媒体的价值取决于:对使用者个人的实用性、对媒体使用者需求的满足能力和满足程度、提供资讯的广度与速度、提供表达欲释放的宽容度、提供的分享空间、提供的交互方式和交互的可能性等。新媒体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其价值。

新媒体时代的科技传媒兼有新媒体和科技传媒的双重特点。作为科技传媒,拥有庞大的信息量和对前沿信息更新的及时性成为它的重要特征,也是支撑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因素。而未来,科技传媒不再仅仅是作为一个单纯的媒介存在。对于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来说,宣传的作用固然重要,但能够在宣传的同时为企业解决技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去修正科技研发中的偏差显得更为重要。对于诸多意欲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来说,未来科技传媒的作用将不能局限于企业宣传,其更大的作用在于用一种合适的宣传手段和新颖的宣传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其服务性质将大于宣传性质。

2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要素

2.1创新发展需要内生动力

创新发展的方向有很多,但科技创新无疑是其中的重点。今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众多的产业化变革依靠的都将是科技的进步,而构成这一宏观发展结果的要素就是众多科技型企业。但目前,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都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资金的短缺制约了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的力度;专业人才的短缺束缚了技术进步;信息量的不足更让决策者与外界的信息对接不畅,影响了决策方向。这些内在因素都从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2.2外在动力助力科技进步

大多数科技型企业倾向于把重点放在科技研发领域,而忽视了与外界的交流沟通。有人说:关上门来专心搞好研究就行了,好酒不怕巷子深。但如今信息高速传播的现实已不容这好酒藏在巷子里了。脱离外界大环境,不与世界科技前沿沟通,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的信息,如何能研究出先进的成果?不去宣传新成果,空等伯乐来寻实非良策。殊不知在这等待的过程中,难保没有其他人研究出一样的成果并且抢在你的“好酒”出窖前问世。

其实,运用科技传媒进行宣传并不是自夸,其交流的价值远大于产品的宣传。例如风靡全球的苹果产品。每年有新品研发成功,苹果公司总会高调召开新品会,吸引全球的目光,新产品的优势和不足在会后总会引起全球几十亿人的关注和评议。在这种评议中,苹果总能发现有待改进的地方,并且在下一次的产品研发中考虑用户的需求,进一步优化产品性能。这种形式的宣传已成为促使企业科技水平提升的一个外在动力,给产品研发和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有利帮助,助力企业科研水平不断向前发展。

3 科技传媒在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中的作用

3.1信息传播促进专业人才流动

人力资源是企业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人才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针对专业人才不足的情况,企业亟需吸纳大量科技创新型人才,意在通过人才战略实现创新发展。

科技传媒在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过程中,在人才整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想要靠一己之力吸引人才有一定的难度,但科技传媒作为具有专业评价能力和公信力的媒体,其影响力远大于企业本身的影响力。新媒体时代的科技传媒不仅仅是科技信息的传播者,更是科技领域相关信息的集散地,这其中也包括科技领域人才供求关系状况。作为宣传者,科技传媒在吸收大量外来信息的同时也在通过细分和归纳后,以新媒体的多种形式反馈给信息接收者。在人才方面,科技传媒手中掌握的大量数据信息使得媒体可以分析和总结出行业发展特点和方向,进而指导人才向更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和企业流动。而那些人才稀缺的行业,也让更多的观望者明确了方向,有利于实现人才和企业供求的对接。

创新发展的方向有很多,但科技创新无疑是其中的重点。今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众多的产业化变革依靠的都将是科技的进步,而构成这一宏观发展结果的要素就是众多科技型企业。但目前,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都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资金的短缺制约了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的力度;专业人才的短缺束缚了技术进步;信息量的不足更让决策者与外界的信息对接不畅,影响了决策方向。这些内在因素都从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3.2信息传播促进科技成果进步

从信息视角观察,外部环境发生的最重要变化之一是信息从在一定区域内传播转向在全球范围流动,呈现出信息全球化特征。在科技创新领域,这种全球化的特征愈加明显。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产生一个新的技术成果,科技媒体都会通过各种新媒体形式将这一信息传播出去,这是新媒体时代信息在全球范围内高速流动的结果。

对于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来说,新成果的快速传播有利于企业迅速开拓市场,打响知名度,而获取物质利益背后更深刻的意义就在于让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同时,科技传媒的海量信息流动让科技型企业更多地接收到全球的科技信息,让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避免了闭门造车的情况。此外,企业通过科技型新媒体的宣传能够更好地实现交流与互动,能够及时接收反馈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应用于改进产品过程中。

3.3信息传播促进资金合理投入

作为科技型企业,科研资金的投入力度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科研水平。特别是那些投入新项目或处于初创时期的企业,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一大阻力。尽管有一些私营资本进入市场,但小量的资本额对应的庞大科技企业资金缺口只能用杯水车薪来形容。

事实上,这种资金方面的投入和缺口的落差正是由于信息对接不畅造成的。有很多银行机构愿意投资支持有前景的科技型企业及其研发项目,但出资方作为非专业机构无法准确对企业及科技项目的前景进行准确预估,最终形成了有资金无处可投的局面。有的科技类媒体常听到银行负责人的无奈之语,大致是说银行拥有闲置资金,他们希望可以找到那些拥有科技成果的企业进行风险评估,进而找到合适的项目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科技传媒的重要作用便由此显现了。新媒体时代的科技媒体不能够再单纯做一个科技成果的传播媒介,而应该在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多角度的宣传途径让媒体能够将更多信息高效、准确地传播出去。特别是在企业急需资金支持、投资方急需寻找好项目的情况下,科技传媒的作用就更为突出。通过传媒的宣传和牵线搭桥,资金供需双方可以实现有效对接,解决双方的问题。这种对接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科技投资资源,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的良好环境。资金的有力支持使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4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媒的定位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对传统媒介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对于专业的科技媒体来说,新媒体时代如何准确把握宣传定位更为重要。专业性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媒的宣传广度,但如何向深度上发展,在专业领域更全面地进行宣传成为了这一领域传媒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无疑已经成为科技传媒宣传和关注的重点。这种关注不能够再停留在过去宣传报道新产品和新技术成果方面,而应该从多个角度、多种形式进行服务性宣传。

科技型企业缺少资金却不知去哪里找,银行等机构有大量闲置资金却不知该贷款给谁。而政府希望扶持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但也苦于自己没有足够资金,不知从何帮起。媒体此时应该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善加利用自身的公信力及强大的宣传能力成为多方合作的纽带。如果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严格对企业的资质进行甄别和筛选,那么投资方就会对这些经过层层筛选的企业更加放心。媒体则可以把经过筛选的企业和投资方的资源进行整合,以对接的形式让双方无障碍对话。无论最终是否达成合作意向,媒体都可以对供求双方进行全方位、细致化的宣传,吸引其他投资机构或企业继续参与对话和磋商。这种创新的服务形式彰显的正是科技媒体为科技企业服务的定位,也是新时期科技媒体需要努力的方向。较之以往表面化的宣传形式,这种落地式的服务加宣传模式更受服务对象的欢迎,也更贴近实际需求。

如果说旧媒体时代的科技传媒只是宣传的媒介,那么新媒体时代的科技传媒就身兼宣传、信息流通、服务支持等数职。站在时代的前沿,不只企业要科技创新,科技媒体也要在宣传上创新。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需要创新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做好一个媒体的本职工作,同时以一个服务者的身份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才是一个新时期科技媒体要做的。媒体只有注重创新和前瞻性,才能像科技型企业一样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1-3.

[2]陆小华.新媒体观——信息化生存时代的思维方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7-28.

[3]杨继红.新媒体生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95.

第9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创新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一、寿光市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现状

寿光市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步伐,推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力度,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进入迅速成长阶段,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全市中小微企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寿光市市中小微企业62231万家,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其中中小企业9000家。在2014年1至6月,全市中小微企业完成总产值503.6亿元,实现利润24.8亿,中小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寿光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创造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寿光模式。寿光被授予“中国海洋化工(寿光)产业基地”、“中国石油装备(寿光)产业基地”、“中国建筑防水材料产业基地”、“全国最具创新力城市”等称号。

(一)坚持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寿光市中小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013年,潍坊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达到51家,建设了6家院士工作站、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力推动了自主创新。中小企业已基本完成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将主要精力用于积极开发新产品和做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产品份额。寿光市被科技部纳入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范围,为下一步承担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项目奠定了基础;引导、扶持全市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二)支柱产业初步形成,骨干企业发展强劲

寿光市市中小企业经过最近几年的自主创新,调整优化,产品升级改造,初步形成了海洋化工、高效生态农业、石油装备、汽车及配套产业、造纸包装、新能源、船舶制造及临港物流、现代服务业等支柱产业,产业基地扎起高端产业集聚框架,涌现出了墨龙集团、鲁丽集团、华源凯马集团、富康制药、康跃增压器、鲁清化工等一批中型骨干企业。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寿光市工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科技创新不断加强,品牌塑造成果丰硕

寿光市狠抓企业自主创新,加快由“寿光制造”向“寿光创造”、“寿光发明”的跨越,全市企业建设潍坊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1家,其中省级9家;培育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家。企业先后实施国家“十二五”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特别重大项目、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等国家、省重点科技项目50多项,开发奥美拉唑、盐酸二甲双胍等130多种高端产品,多种产品填补国内、国际空白。目前1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37.7%,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

同时,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名牌产品。目前,寿光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7个、中国驰名商标15件,中国名牌农产品达到2个,国家免检产品达到22个,山东省名牌产品达到43个,山东省著名商标达到46件,山东省名牌农产品达到5个以上。名牌产品的带动,带动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科技创新步伐。

二、中小企业在创新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型企业比较注重产品的研发,加强与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联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能力开始增强,有些中型企业进入大型企业行列;而众多小型和微型企业普遍重经营、轻开发,科技投入少,与科研机构联合不够紧密,缺乏开展技术创新力量的平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较差,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机制尚未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中小企业在利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方面还存在不足,单纯的采盐、制溴在盐及盐化工企业中仍占相当大比重;中小企业新上项目仍以传统产业为主,主要集中在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业等领域,高科技产品少。大多数小型和微型企业都是粗加工产品,生产工艺简单,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中小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工业和餐饮服务业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产品大多数停留在简单模仿的水平,质量难以得到提高。

(三)企业所需技术创新人才不足

创新人才缺乏。人才是创新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寿光市最近几年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实施了“1121工程”、“321”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双百工程”以及“333”专家振兴计划等“招才引智工程”,寿光市人才总量达到55620人,万人拥有人才量545人,但是主要聚集在行政机关以及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和微型企业技术创新高新人才严重不足。

三、提高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法律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但是中小企业法律相应较少。我国应加大立法力度,给中小企业有力的法律保障。确定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维护中小企业的正当权益,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保障创新者的利益并把允许知识、技术、管理入股的形式确立下来写入法律。激励技术创新、促进科研成果市场化,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发展空间。。

(二)扩大企业孵化器规模,加大企业孵化力度

孵化器作为培育自主创新主体的重要载体,着眼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创业经济,增强经济体系活力以及培养创业企业家,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创业导师+专业孵化+风险投资”的抚育模式,正日益兴起,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软件园等园区建设应该加快步伐,坚持政府扶持的基本方针,采取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中小企业搭建了一个资金、信息、管理等公共服务的平台,帮助企业把发明和成果尽快形成生产力,进入市场,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三)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在寿光试点,已经取得成功。鼓励银行制定灵活、可行的方案,开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业务,同时要放松金融管制,引导民间资本发展中小银行,让中小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第10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创建科技强市”、“企业服务年”、“科技帮扶促调”等活动,根据省科技厅《关于深入开展科技帮扶促调活动的通知》(浙科发政〔2009〕24号)和*市委提出的“强工业、兴三产、优环境、促民生”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实践载体,“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为重点,通过开展科技帮扶促调专项行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帮助企业克难攻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促进我市企业升级、科技企业培育、科技项目申报和知识产权等工作的长足发展。现就我局进一步做好科技服务,支持企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一批工业科技创新项目,大幅提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

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推进机电装备、新型电子产品、节能降耗、新材料与推广应用、绿色化工及清洁生产、传统产业提升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加快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并拉长产业链。重点支持传统产业优势特色企业通过运用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和先进节能技

术改造提升。重点培育现代植物药,以数控机床、节能型压缩机、自动化柔版印刷机械等产品为代表的新型装备制造业,新型纺织,有色金属延伸,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绿色化工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龙头企业和集团,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力量。

帮助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加速推进产品创新。加大力度,全力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积极参与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引进技术,引进人才,组织实施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加快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支持企业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新品种,着力提高产品品质和企业竞争力。

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帮助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帮助各类优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帮助企业联系省内外高校、科研院的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等各类科研和测试设备提供优质服务,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引导企业与高校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

做到项目申报与跟踪服务相结合,努力提高项目立项数。既要“跑乡进厂”,深入企业,充分挖掘我市可以整合的科技资源,帮助企业继续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争取多报项目。又要积极“跑部进厅”,做好重大科技项目专人跟踪服务,努力提高项目立项数。

二、认真贯彻执行研发费用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

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作用。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116号)和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国家税务局、浙江地方税务局、浙江省统计局《关于印发<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费用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浙科发政〔20*〕195号)的精神,认真研究采取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落实研究开发费15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动力和实力。

三、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形成以国家天然药物产业基地、中国织造名城为支撑,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努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对暂时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也要帮助其制定整改方案,尽早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加快培育发展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大幅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提升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抓好专利示范乡镇建设、专利产业化、专利中介队伍建设等环节,促进专利量的增长,使2009年专利申请达到500件以上,专利授权达到300件以上,培育金华市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2家以上、*市级专利示范企业5家,首次实现销售额过500万元的专利产品5只以上。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要使服务贴近企业、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使服务更贴心、更切实。加大调研力度,充分掌握专利信息,推进专利企业产业化。组织好企业和镇乡(街道、开发区)相关人员开展专利培训,强化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和自主创新意识。

帮助企业开发、申请和购买国内外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加大专利开发、流转和保护的工作力度,对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和购买国内外发明专利给予补贴,鼓励和支持企业抓住有利时机,获取知识产权,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对专利示范企业科技项目优先安排,经费优先保证。

规范专利执法,强化专利行政保护能力。用好委托执法权,为企业提供建议和服务,及时查处假冒、冒充专利行为,及时制止专利侵权行为,及时调处专利纠纷。

五、做好科技帮扶促调工作,大力支持企业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应对危机、创新支撑发展的重要作用,实现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目标,组建“科技政策宣传组”、“科技创新服务组”、“困难帮扶组”,开展帮扶行动,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诊断;帮助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加速推进产品创新;帮助企业开发、申请国内外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帮助企业建立和发展研发机构,构建公共科技创新平台。

六、强化科技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做好科技宣传工作。通过在新闻媒体上开展多方位的宣传、加大科技惠企政策培训力度等行动,宣传国家和省、市扶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及具体落实办法;宣传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宣传企业依靠创新发展的先进典型;宣传国内外最新科技发展趋势与科技成果、科技知识,帮助企业分析形势,把握方向,研究对策,增强信心,用好扶持政策,提高全体员工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

七、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加大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力度。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发展科技创新建议必要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再没有什么力量比科学技术更能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如此之大的推动作用。归根到底,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表面上它体现在产品的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上,实质上直接关联着企业的生产、市场、生存、发展,间接关联着企业所在地区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以及所在行业的市场平衡。经济支持科技创新,科技出成果、出效益丰富经济,科技与经济的相互融合及相互支持,是社会快速进步的必须也是必然。因此,企业必须牢牢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才能立足行业,走向市场,谋求生存和发展。

一、科技创新的内涵

科技创新概念目前在国内引用频率极高,但对于科技创新的内涵大多没给出充分阐述,这就有必要从指导实践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对“科技创新”的内涵进行界定。否则,容易导致“科技创新”的“泛化”,使本来就十分有限的创新资源趋于分散,导致真正的科技创新得不到有效的集中支持。总的来看,我国学者对科技创新的内涵说法不一,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点是:普遍认为科技创新最核心的特性是科技创新者拥有科技知识产权;科技创新者在创新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不同之处:(1)对科技创新的定位认知有差异。(2)对科技创新的主体认知有差异。(3)对科技创新的外延认知有差异。(4)对科技创新中“科技”的认识有差异。笔者认为,科技创新在学术研究领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与某一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密切相关,理解科技创新的内涵首先要正确理解科技创新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其次要考虑我国基本国情、技术发展水平现状和战略目标。再次要把握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责定位、产业特点和企业规模及企业现有创新能力的不同。理解科技创新内涵,还要将科技创新与政府、企业各自的职能相联系。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衡量企业科技创新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是取得市场的认可,为企业带来利润。从政府层面或从国家层面看,科技创新最根本任务是国家竞争力的加强,其实质是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为国家利益服务的能力。无论是本国哪个企业科技创新取得成功,只要这种创新增强了国家竞争力,就应当予以鼓励支持。

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企业的内在动力要求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益,科技创新往往会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利润。因此,利益驱使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成为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最主要的内在动力。此外,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都具有企业家精神,他们内心渴望追求新事物,进行革新。这些企业内部往往形成一种对创新不懈追求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

2.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也会不断变化,消费者会更多的追求新产品、新功能和新服务。这就促使企业为了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发展企业的生产力。

3.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引导作用,有责任通过科技创新来加速科学技术的进步。此外,科技的进步使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更是一个挑战,这些都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管理者重视科技创新,应对挑战。

4.自然资源及环境因素的变化要求

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经济的发展造成自然资源的匮乏,加上原材料的运输成本不断上升,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加强,这些都对企业造成极大的压力,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及管理创新。

三、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企业及政府逐渐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企业的科技创新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自主创新不足,技术转移多于技术创新,二次开发多于原始创新。

由于我国企业总体来说在规模技术基础和力量上都相对薄弱,而且原始创新开发存在投入大、周期长、技术难度大、市场难预测等因素,所以,企业在进行原始创新往往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以至于一些已经投入很大资金和精力的项目最终流产。因此相当多的企业都是采用二次开发的形式而不是原始创新,先由高校、科研院所提供小试技术或成果,再由企业建立中试装置进行二次开发进行中试放大或消化吸收,最终运用到企业的大生产中从而将风险控制到最小。

2.自主创新质量不高产品创新多于工艺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的创新和工艺流程的创新。在我国企业的创新类型中,产品创新多于工艺创新这在经济快速发展、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过程中的中国来说是正常的,特别是在体制改革中涌现出了大量的非国有企业,这些企业为了回避与实力相对雄厚的国有企业在传统产品市场的无效竞争和不必要的无序竞争,这些非国有企业的战略重点一般是在新产品新市场的开发上。但是这些工业企业在注重产品创新时,过分忽略了工艺创新,而工艺创新的严重滞后将会影响到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产品创新质量的保证,长期下去,可能不但会使得产业内的技术水平提高不多,而且还会使现有新产品也将失去竞争力,最后产品创新效益也将被工艺创新效益抵消,造成效益下滑。所以与产品创新相联的工艺创新也很重要,它能保证企业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3.研发机构作用发挥不够,联合创新多于企业自主创新。

独立进行自主开发应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机构的建立,标志着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经常化和持续化。

4.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不足,和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投入强度是衡量产业技术密集度和技术先进性的重要指标。我国企业的技术投入少,只有四分之一大中型企业科技支出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较低,远远低于国际先进企业的水平。

5.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却不拥有高新技术。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迅猛发展,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增长。但实际情况是只有高技术产业而无高新技术。尽管有些企业能够生产高科技产品,甚至掌握高新技术,但很多都是没有取得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这样就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没法取得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地位和控制权。

四、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企业要不断发展,进行持续经营,必须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只有永不满足,锐意进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力量的竞争。因此,企业应该重视科技进步,通过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开创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1.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树立百年树人,培训为本的思想。企业需要人才。正如基普所言:“雇员的发展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需”。然而,如何造就人才却不能仅看管理者的个人意愿,而应看企业的需要。国外发达企业在选人用人之前,都要作详细的需求分析,加强人才培养,构建人员培训系统工程,立体、多维地开发人力资源。企业渴求人才,决不能寄希望于偶然的“慧眼识英雄”,而要建立自己严整、完备、有序的人才培训体系,确立既定的人才标准,对人员分档次、分阶段、有计划地选拔、培训、改造和提高,逐渐形成自己风格独特的人才队伍。

2.塑造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并被所有人都认可与遵守的共同价值观、经营准则、企业精神、道德规范等因素的综合。创新的企业文化即在企业文化融合创新的思想,将创新贯穿到企业家、科技人员等所有员工的思想中,使企业所有员工主动地去运用创新的方式来进行自己的任务,以此加强企业创新氛围。但是企业文化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努力积累,所以企业必须将根据企业自身的宗旨、任务和发展方向,将开放、用于冒险、不怕失败的创新态度融合到所有员工和领导的思想中,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培育形成的开放价值观。

3.遵守企业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

企业创新是一个漫长而高投入的过程,它在专门的人才培养、人才储备、实验室实验材料和开发装备等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其中还要经过多次的实验,结果也有不可预知性,面临很大的失败风险。所以,自主创新是一个客观的过程,企业要正视其发展过程,不可盲目跟从。

4.加大企业科研资金的投入。

由于目前,中国企业大多数存在规模小、资金有限、无力研究大型项目等特点,政府应该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兼并,不断提高企业科研项目的发展规模。首先,要积极组织高校科研结构等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加强科研技术人员的培训与交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实现科研项目的共同开发和利用。其次,积极鼓励和组织同行企业间多种形式的科研技术创新。

5.完善企业的创新机制。

调动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企业保持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企业应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激励制度着手,制定有关创新的激励政策和绩效考评方法,提高创新成果的比重,根据其贡献大小对那些为企业自主创新做出贡献的员工给予不同程度的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奖励。此外,进一步完善对员工的学些培训机制。另外企业可以通过员工参与期权、技术入股等激励方式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企业员工培训学习方面,企业可以结合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与创新目标对科技人才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与培训,加强员工主动学习的意识,创造一个学习型组织和创新型组织的氛围,争取为企业培养出更优秀的创新人才。

五、结语

总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就必须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加强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体系,对于现有的各种问题,要予以妥善的解决。企业的科技创新可以加快我国科技创新的总体进度,可以让科技的创新成果更好的运用于企业的生产,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这不仅是科技创新的真正目的,也是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汤达伟.论创新对创业型企业的重要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1)

[2]付庆周.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3(2)

第12篇

[关键词]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在面对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以及经济全球化挑战时,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进行科技战略创新,促进技术进步,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变,加快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是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来实现的,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则是制度创新。

一、科技创新是新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从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总趋势来看,高新技术代表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国际经济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知识与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科技创新已成为实施科技兴企战略的基础内容。

1.科技创新代表了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日趋紧密结合,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思想和行为方式,以科技的发展带动经济的繁荣和企业的振兴正在成为国家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轴心。

2.科技创新是企业创建国际化大公司的必然要求。国际大企业大多在使用先进科技和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上具有优势。随着科技进步及其在生产上应用的加快,今后的世界商战将更加直接地表现在先进科技的开发和应用上,体现在科技创新的力度和实效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积极引进国外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体制、科技和管理创新,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同一些世界著名企业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中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不足是主要表现。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型企业,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企之路,在科技创新上有大作为,要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3.科技创新是企业自身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加经济增长点的主要手段。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对于企业来说,能否把新的科技成果与生产经营实践紧密结合,结合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也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市场经济将一改过去那种资源、资本总量和增量决定模式,更加强调创新的作用,在这样的形势下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但是,为什么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科学技术能够得到迅速发展以及大规模应用,而在另一些国家和地区则不能?在同一国家里,为什么一些企业科技创新如火如荼并成果显著,而在另一些企业里则不能?这促使我们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因素,即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

二、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紧密联系

1.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关系。1912年,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Aschumter)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将“创新”概念引入经济学。他的概括揭示了创新所包含的两种类型:科技创新和制度(组织)创新。对于这两者的关系,经济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阿里斯坚持“技术决定论”。他认为,制度对科技创新只有阻碍作用,资本主义制度对科技创新不具有任何积极的作用。而拉坦认为,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虽然互相影响,但一方不能决定另一方,二者是互不决定的,即主张“互不决定论”。美国新史学派代表人物道格拉斯・C・诺思认为,是制度创新决定科技创新,即“制度决定论”。他指出,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科技创新不过是制度创新的结果或者说派生物。正是由于制度的创新,才有了科技的创新、教育的发展和资本的积累,从而才会有经济的增长。

实际上,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是一个交互决定的动态演进过程。动态的科技进步是制度得以变革的首要力量,制度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得以变迁;而创新后的制度又反过来给科技进步以决定性的推动,促使其飞速向前发展。

2.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制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首先,为经济主体实现科技创新提供有效激励,使经济主体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与收益相联系。其次,为科技创新提供约束,为经济主体在科技创新中实现合作创造条件。再次,通过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抑制“经济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提供稳定的预期等而降低交易费用,促进技术进步。最后,可以协调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减少由于不协调而带来的成本费用,使科学技术产业化,并促进经济发展。

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现存的制度成为科技创新的阻碍或不适应科技创新的要求时,制度创新便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了。良好的制度安排通过减少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外部性,降低创新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和减弱不确定性来增加创新者的预期收益,鼓励创新活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制度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生产力中内在的自发力量的推动。

例如专利制度,它能保护发明人对新成果在一定时期内的排他独占权,持续地激发人们进行发明创造的热情。美国经济学家曼斯菲尔德研究认为,如果没有专利保护,60%的药品不能被研究出来,65%不能被利用;化学发明有38%不会被研究出来,有30%不会被利用。可以这样说,没有制度的保护和支持,就没有今天如此高的科技水平。

目前,由于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要求我国必须走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必须进行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而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第九届北京科博会“2006中国经济高峰会”上指出,国际经验和中国已有的经验表明,仅仅有科技创新而没有体制、组织和政策的创新,科技创新很难推进,甚至是寸步难行。

三、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几个途径

1.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首先,要建立一个符合中国特色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机制。这里,明确政府和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关系十分重要。要区分政府和企业的职责与分工,政府应引导企业制定并实施有效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并完善宏观科技创新体系的激励机制的建设,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在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的同时,还要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从而保证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其次,处理好国家科研机构与大学、企业之间的关系。第一,在科研上,国家科研机构必须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开展定向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而大学更适宜于从事自由的科学前沿探索 ,促进以学科深入为主的科学发展。第二,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是技术创新投入与行为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科研机构和大学在技术创新领域不发挥作用。国家科研机构和大学应与社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走社会化之路,实现规模产业化。

最后,应该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以促进科技创新的良好发展。二是完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与引领作用,发挥大学的基础作用和生力军作用,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和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其中关键的是要鼓励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中介服务系统。三是政府应给予政策引导、服务与支持,形成全社会崇尚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2.建立并不断完善创新型企业科研机构管理模式。在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同时,还应加大力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科研机构管理机制,并根据实际中的具体发展状况不断将其同步完善。第一,应加大对基础研究和重大战略高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对提高国家竞争力有直接影响的重大项目,加大支持由科学家自由选题的探索性研究;第二,建立起与原始性创新相适应的评价制度。鼓励具有原始性创新、风险大的研究项目,高度关注创新性强的小项目、边缘项目以及学科交叉项目,邀请国外专家参加重大、重点项目的全程评估,减少和简化评估程序,完善评估活动的监督体系等等;第三,建立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激励机制。鼓励技术开发更多地在市场中实现其价值和取得相应的回报;第四,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大力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对有思考能力和独立创新精神的人物和青年人才积极给予支持,加大力度引进在国际科学前沿作出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的顶尖人才。

3.重视企业技术中心的制度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的技术中心与研究院,是开展自主创新的主要实施者,因此要高度重视企业技术中心与研究院的建设发展水平。技术中心的定位不应局限在为满足当前市场需求的技术供给,而是面向企业3年~5年,甚至更长远的技术创新,从而支持企业的发展从满足市场的需求到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的转化。技术潮流和科学进展的预见、开展技术集成和融合、研制新兴技术,甚至部分基础研究,应该是企业技术中心的新任务。

同时,企业还要充分认识到自主创新是一个充满试错的过程,为了加快这一进程,企业必须动态地确认自己的领先供应商及领先顾客,并永不间断地与之建立战略性的、真诚的信任和合作关系,加强交流与合作。一个富有成效的创新型企业,除了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占尽优势外,也要拥有极强的社会资本,这包括建立与各类科研、教学部门,产业界,政府以及非营利性组织广泛而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任冬梅:关于增强国有大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 山西焦煤科技,2004年第7期

[2]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3]尚林林泉: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系――从四次技术革命中得到的启示.中国科技论坛,200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