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0:00: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骨质疏松的治疗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是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杭州市滨江医院委派作者参加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参与到临床查房和会诊实践中。通过和医生探讨、查阅书本和文献,为临床医生诊治疾病提供了许多建议。现将参与的l例骨质疏松患者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情况,引用文献,以病例分析的形式讨论,建议医生合理选药。提示药师可以协助医生,使用药更合理有效。
1 病例分析
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80岁,患者于20余年前无诱因逐渐出现腰部、双膝关节及双手、双足疼痛,时轻时重,有时与天气变化有关,偶伴晨僵,休息后可缓解,不影响活动,多次在当地医院查风湿及类风湿阴性,X线检查提示骨关节病、骨质疏松,曾行骨密度检查提示T为27,多次出现骨折,长期口服钙尔奇D片1片/d,并坚持每日喝牛奶300 ml左右,仍间断发作,以左手及右膝关节较明显,曾间断应用降钙素及服用止痛药物治疗(具体不详)。4月余前不慎摔倒后致右股骨粗隆骨折,在本院西院行内固定术,住院期间查骨密度提示重度骨质疏松,术后卧床休息,开始服用骨化三醇1片/d;2月前开始拄拐下地活动,右髋关节活动有所受限,活动时骨折处疼痛,并仍间断出现腰部、双髋及膝关节、手足疼痛,入院诊断:严重骨质疏松症;右股骨粗隆骨折术后;骨关节炎。
12 药疗过程 患者入院后给予唑来膦酸(密固达)5 mg 静滴 1次/年。静滴后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7℃,伴头痛、全身关节疼痛,活动后轻度心悸不适。针对唑来膦酸带来的发热症状,用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泰诺林)650 mg bid,当天晚上体温降至正常,且近两日未再发热,继续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骨化三醇胶丸(罗盖全)025μg/粒,1粒/d,胆维丁乳(英康利)3 ml,2月后可再次服用3 ml,饮食上应补充牛奶300 ml左右。
13 分析及建议 该患者骨质疏松症诊断明确,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药物干预的适应证: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需要考虑药物治疗:
131 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骨密度T≤25),无论是否有过骨折。
132 骨量低下的患者(骨密度25≤T≤10),并存在一项以上骨质疏松危险因素,无论是否有过骨折。
该患者曾行骨密度检查提示T为27,多次出现骨折,符合应用双磷酸盐的条件。
对于医生选用的阿仑膦酸钠为口服制剂,口服双膦酸盐是治疗骨质疏松的有效药物,2007[1]年 Silverman 对 65 岁以上患有骨质疏松的妇女进行随机临床实验,研究发现阿伦膦酸盐能够有效降低患有骨质疏松妇女的骨折发生率。在我国进行的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560 位已被确诊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阿伦膦酸盐 70 mg/w 和等量安慰剂(还同时加服钙剂 500 mg/d 和维生素D200 IU/d) 治疗12个月后,结果发现阿伦膦酸盐 70 mg/w 组患者的脊椎和髋部骨密度有显著提高[2]。
但药师认为口服双膦酸盐的生物利用度很低,吸收率往往仅为口服剂量的1%~3%,并受食物、钙剂、铁剂、咖啡、茶和橙汁的影响。双膦酸盐迅速从血浆中清除,约50%沉积于骨,在骨中的半衰期很长,其余的随尿液排泄。而且口服双膦酸盐可出现胃肠道不适,其中含氮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还可能引起食管炎,但极为罕见。
故对于医生选择的这种药物,认为虽选择了较合适的药物,但不是最佳用药,且经查房问病史,患者又补充了具有胃食管反流症,不适合口服给予。并经计算该患者肾脏肌酐清除率>35 ml/min,因此药师建议选用静脉应用唑来膦酸。
唑来膦酸于 2000年10月 在加拿大首次上市,是目前为止临床试验中显示作用最强的双膦酸盐化合物。该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尚处于Ⅲ期临床阶段。Reid 等[3]在为期1年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研究了唑来膦酸 5 种给药方案(0 25 mg、 0 5 mg、 1 mg 每 3 个月 1 次;2 mg 每 6 个月 1 次;4 mg 每年 1次)提示: 唑来膦酸 4 mg 1年静脉输注 1 次的作用与其他需每日口服的双膦酸盐预防骨折的作用相当, 此种给药方式将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有效手段。并且唑来膦酸可减低髋部骨折后的临床骨折发生率和全因病死率,BMD 和骨转换指标也有显著改善,提高了用药的方便性和患者顺应性[4,5]。
但静脉注射含氮双磷酸盐可引起一过性发热、骨痛和肌痛等类流感样不良反应,多在用药3 d后明显缓解,症状明显者可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普通解热镇痛药对症治疗。该患者于用药当天就出现了发热387℃,用泰诺林650 mg bid,当天晚上体温降至正常。
但需注意的是肾脏肌酐清除率
针对该患者,还需补充钙和维生素D。我国营养学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 mg (元素钙) 是获得理想骨峰值,维护骨骼健康的适宜剂量,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 mg。但应注意避免超大剂量补充钙剂潜在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维生素D会促进钙的吸收,成年人推荐剂量为200单位(5μg)/d,老年人因缺乏日照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故推荐剂量为400~800单位(10~20μg)/d。维生素D用于治疗骨松时,剂量为800~1000单位。但要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酌情调整剂量[6]。
医生和药师建议该患者需口服骨化三醇025 μg,qd,碳酸钙D3,qd和胆维丁乳 3 ml,隔月一次,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指南。
2 结果
应用唑来膦酸后患者出现发热、关节痛等不适,因预防性应用泰诺林不适已明显好转。患者近两日未再发热,右下肢轻度活动后疼痛减轻,余无不适,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复查血常规、肾功、电解质正常,可出院,院外坚持钙剂及维生素D治疗,半年后随访该患者,复查骨密度T由27升为20,关节疼痛症状减轻,证明该给药方案合理有效,嘱咐患者1年后可再次静滴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3 讨论
一直以来,在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医生占着主导地位,但由于其工作繁忙,且药物的新品种层出不穷,很难对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一一注意,而药师正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协助医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7]。在上述病例中,医生采纳了药师的建议,患者临床症状减轻。
药师通过临床查房,及时了解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可以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讲解钙剂、维生素D补充剂、抑制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的知识和用药注意事项,协助医生参与患者的药物治疗,使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更安全、合理、有效。
参 考 文 献
[1] Silverman S L, Watts N B, Delmas P D, et al. Effectiveness of bisphosphonates on nonvertebral and hip fractures in the first year of therapy: The risedronate and alendronate (REAL) cohort study.Osteoporos Int, 2007, 18(1):2534
[2] Yuxiang Yan, Wei Wang, HanminZhu, et al. The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onceweekly alendronate 70 mg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bone turnover markers in postmenopausal Chinese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Bone MinerMetab, 2009, 27:471478
[3] Reid IR, Brown JP, Burckhardt P, et al. Intravenous zoledronic acid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low bone mineral density. Eng J Med, 2002, 346(9) : 653661
[4] Black DM, Delmas PD, Eastell R, et al. Once yearly zoledronic acid for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NEJM, 2007, 356:18091822
[5] Lyles KW, ColonEmeric CS, Magaziner JS, et al. Zoledronic acid and clinical fractures and mortality after hip fracture. NEJM, 2007, 357:18091822
[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89
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疼痛、脊柱变形和关节增生、发生脆性骨折。 疼痛为腰背疼痛或全身骨骼肌疼痛, 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及脊柱驼背畸形、脊柱压缩骨折。骨质疏松引起的脆性骨折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也可发生骨折;严重的脆性骨折在受伤区反复多次骨折;危害性很大,导致病残的增加,自理能力、生命质量明显下降,而且严重的骨质疏松及骨折的治疗和护理,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造成家庭、社会的巨大经济负担。
预防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群普遍面临的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和纠正不良饮食生活习惯,防治结合,可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时间,改善骨质疏松症状以及避免骨折事件。因此,普及骨质疏松知识,做到及时预测骨质疏松及其骨折风险、早期诊断并采取规范的饮食与药物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1 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
1.1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1.1.1 固有因素: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1.1.2 非固有因素: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饮过多咖啡、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营养失衡、蛋白质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
1.2 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
评估骨质疏松风险的方法较多,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M)骨质疏松症风险10项1分钟测试:(1)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2)您父母有没有过轻微碰撞或跌倒就发生髋部骨折;(3)您是否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物;(4)您的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3cm以上;(5)您经常大量饮酒吗;(6)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7)您经常腹泻吗?(消化道疾病或肠炎引起);(8)女士您是否在45岁以前就绝经了;(9)女士您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10)男士您是否有过阳痿或缺乏这些症状。只要其中有一题回答结果“是”,即为阳性,考虑为骨质疏松。
1.3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
1.3.1. OSTA指数 = (体重-年龄) ×0.2 风险级别 与 OSTA指数 低 > -1;中 -1~-4; 高 < -4。
2 骨质疏松的诊断
目前尚缺乏直接测定骨强度的临床手段,因此,骨密度和骨矿含量测定是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以及评价疾病程度客观的量化指标。另脆性骨折是骨强度下降的明确体现,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和合并症,发生了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2.1 骨密度T 值检查 骨强度是由骨密度及骨质量所决定,骨密度约反映70%的骨强度,若骨密度低同时伴有其他危险因素会增加骨折的危险性。因目前尚缺乏较为理想的骨强度直接测量或评估方法,临床上采用骨密度(BMD)测量作为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标准。 通常用T-Score(T值)表示,T值=(测定值-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标准差。T 值>-1正常;-1~-2.5骨量低下;< -2.5骨质疏松。
2.2 Z值检查 Z值 = (测定值- 同龄人骨密度均值)/同龄人骨密度标准差;T值用于绝经后妇女和50岁以上的男性的骨密度水平。对于儿童、绝经前妇女和50岁以下的男性,其骨密度水平建议用Z值表示。
2.3 实验室生化检查 血清钙、磷、25(OH)维生素D3、PTH等。
3 饮食与生活方式保健
3.1调整饮食生活方式:(1)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2)适当户外活动和日照,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3)避免嗜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4)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注意是否有降钙药物;(5)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各种关节保护器)等。
3.2饮食基本元素补充:(1)钙剂:我国营养协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mg(元素钙)时获得理想剂量,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mg。目前的膳食营养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得钙400mg,故平均每日应补充钙剂约500~600mg。(2)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降低骨折风险。维生素D缺乏会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吸收,从而引起和加重骨质疏松。成年人推荐剂量200IU/d;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故推荐剂量为 400~800IU/d。维生素D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剂量应该为800~1200IU/d,可检测25(OH)D血浓度,以了解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适当补充维生素D。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建议老年人血清25(OH)D水平等于或高于30ng/mL(75nmol/L)以降低风险。
4 药物治疗
4.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需考虑药物治疗:(1)确诊骨质疏松者(骨密度:T≤-2.5者),无论是否有过骨折;(2)骨量低下患者(骨密度:-2.5
4.2药物选择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多种,作用机制也有所不同。或以抑制骨吸收为主;或以促进骨形成为主,也有一些多重作用机制的药物。临床上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判断包括是否能提高骨量和骨质量,最终降低骨折风险。(1)双膦酸盐类(Bisphosphonates);(2)降钙素(Calcitonin);(3)雌激素类;(4)甲状旁腺激素(PTH);(5)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6)锶盐。
4.3治疗方案选择
4.3.1老年男性治疗选择:钙剂+活性维生素D;钙剂+活性维生素D+双磷酸盐;钙剂+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钙剂+活性维生素D+PTH;双磷酸盐与PTH序贯治疗;
4.3.2女性60岁前围绝经和绝经后可用雌激素补充治疗、维生素K2治疗;另选择:钙剂+活性维生素D;钙剂+活性维生素D+双磷酸盐;钙剂+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钙剂+活性维生素D+PTH;双磷酸盐与PTH序贯治疗等。
4.4注意事项
对一些溃疡患者、高钙血症、肾功不全、骨恶性肿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药物特殊要求者慎用或禁用。
预防骨质疏松3大错误观念
错误1:造成骨质疏松的最主要原因是钙质摄取不足。
人们一般只关心一天要吃多少颗钙片,拼命吞,既不清楚正确的摄取方式,也不愿改变生活方式。
专家指出,补充适当的钙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意思是,除了补充钙质,仍需同步重视运动和适量的日晒,以顺利让体内维生素D活化,促进钙质的平衡与吸收。
错误2:太相信检测仪预测的骨头年龄。
目前,有许多免费帮人检测骨质密度的仪器,宣称可预测骨头年纪,但专家们提醒,那些数字只能当参考,不要过分相信。
小型检测骨密仪,属于周边型的超音波检测,仅适合筛检用。主要测量手臂、脚跟骨、膝盖骨、小腿骨或手腕。跟骨是很小的骨头,超音波打到跟骨正中央,数值才准确。
目前医界公认的黄金标准检查只有一种,亦即“双能量X光吸收仪(DEXA)”,将能量X光打入、穿透骨头,可检查身体中央的部位,包括最常发生骨折的髋骨与腰椎,准确度相当高。筛检用的超音波测量仪与DEXA,差距可大到10%~20%。
人们把骨密(骨质密度)检测看得太重要了,其实没有那么重要。一半以上骨折的人,骨密并没有特别糟,因为影响骨质疏松的原因除了量(钙质流失),还有质的问题,也就是肌力。
有些人骨密低,摔跤也不会骨折,因为旁边的肌肉群很有力量,结构很结实。反之,即使骨密数值还不错,但肌力差,跌跤时也容易骨头断裂。
错误3:不知自己是高危险群。很多人以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或停经女性的专利。
错了!一项长达10年的大规模研究发现,除了骨密度很低易导致骨折之外,还包括以下这些风险因子,每多一个因子,风险约增加两倍,以此类推:
*年龄:每增加10岁,风险增加2~4倍。
*性别:65岁以上女性,发生髋骨骨折几率约10%
*家族遗传
*体重:每瘦10千克,风险增加两倍。
*抽烟
*喝酒每天超过两杯(一杯约30毫升)
*曾经使用类固醇约三个月
*曾经骨折过
*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
预防骨质疏松必须全方位进行
既然造成骨质疏松是多因性的,预防策略就不能偏废某一项。要留意的是,不同年龄阶段强调的重点不同。30岁之前骨骼仍在生长,需要加强营养与运动,让骨骼打下更扎实的基础;停经后要注重是否需要接受药物治疗;至于骨密检测,因为伪阳性高,不必太早做或过度检测,50岁左右检测即可。还有,更重要的是不论年纪多大,请永远重视运动与营养。
除了钙,还有维生素D、C
胶原质与磷酸钙是合成骨骼的重要成分,摄取足量的钙质,既可改善骨质代谢,也能防治骨质疏松。
建议成人每日钙质摄取量为1000毫克,每星期吃一两次发酵乳(酪)制品,可很快获取足够的钙,不见得一定要喝牛奶。发酵乳酪制品在肠胃道的吸收优于牛奶。
如果已经习惯从牛奶补充钙质的人,建议适量饮用,一天喝1~2杯即可,不要当开水喝,以免增加钙的代谢或骨钙的游离,甚至造成肾脏负担且增加热量,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也会增加。
除了钙质,近年来,世界各国开始回头重视维生素D,维生素D能增加小肠对钙与磷酸盐的吸收,且具有调节血清钙、肾钙、骨形成与骨再吸收的作用。
目前人们对维生素D的摄取量明显不足。依据国际标准,维生素D浓度不能少于30ng/ml。如果在15ng/ml以下就表示缺乏,易引发软骨症。
一般建议每日维生素D摄取量为400IU,利用上午9点以前和下午5点以后晒3~5分钟太阳,再搭配运动,有利于骨合成。
维生素C也很重要。骨骼由磷酸钙的微小晶体和骨基质构成,小晶体充填在骨基质胶原蛋白之间,磷酸钙使骨骼具有强度。胶原蛋白则使得骨骼具有弹性。维生素C与胶原质的合成息息相关,骨骼是一个很大的有机体,需要经过整合,多元帮忙才有作用。
选择负重运动
即使摄取足够的营养素,仍需辅以运动,否则吸收效果差。适度的运动可增进肌肉张力与弹力,增强骨骼耐受度,并增加骨骼血流量,使骨骼营养良好,增加骨密度。
骨质疏松专家们皆建议选择负重运动,让身体有机会与地心或水平产生对抗的力量,增加骨合成。科学家在外层空间停留半年左右,骨质即流失3%~5%,因为没有重力。负重运动包括健走、跑步、打球、跳跃运动、登山、踩跑步机、举重、哑铃操等等。
中老年人可以做水中运动,站在水中走路或做有氧运动,透过水浮力,可减轻20%~30%对膝盖的承重,而来自水平的阻力也有助于骨质疏松预防,等于同时解决中老年人必须面临的两大疾病预防:退化性关节炎(胖子易得)与骨质疏松症(瘦子易得)。
许多社区健康中心或健身房也开办水中有氧、水中瑜伽等课程。
预防跌倒
除了负重运动,更要加强肌力训练,以免因老化而导致肌肉萎缩。肌肉支撑力差,身体不易平衡,容易跌跤。除了上健身房做肌力训练,瑜伽也可增加肌力。
此外,过了中年视力逐渐变差,老花、白内障找上门,最好面对现实,赶紧找眼科医师矫正或治疗,减少跌倒的机会。
长期服用高血压、糖尿病药物也容易导致头晕眼花。这类慢性病患要慢慢起身走路,避免摔跤。家中有年长者,务必在室内增设防滑设施,在浴室加设扶手。
戒烟
女性抽烟会干扰体内荷尔蒙代谢,让荷尔蒙变成不活动型,进而抑制女性荷尔蒙对骨头的保护作用,让骨质流失更快。
正确使用药物
中国人对于骨质疏松的保健仍停留在依赖药物为主,很多病人在外面检测认为自己有骨质疏松,跑来医院拿药,回去又不吃,真正吃的大约只有20%~30%,有些连吃的方式都不对。
譬如有些钙片需要嚼碎和水吞服。服用钙盐,如果钙含量超过400~500毫克,可以将每天总量分成多次,在饭后1小时内服用。如果吃水溶性较高的制剂(如柠檬酸钙),可在餐与餐之间服用。
常用的治疗骨质疏松药物有:双磷双盐、抑钙激素或氟盐。其中,双磷双盐加上抑钙激素已经是治疗骨折、改善骨质疏松的标准用法。
服用双磷双盐必须特别留意:早晨空腹吃,需喝至少200毫升的白开水,服完30分钟内不能躺下,需维持上半身直立,避免药物停留在食道太久而灼伤食道。
文/吴文
近日,一项旨在了解成年子女对母亲健康的关注度调查显示:25%的人称母亲曾被诊断患上骨质疏松症;22.69%的人担心母亲会随着年龄增长患上此病。可见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中老年女性最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日渐突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随着雌激素水平锐减,骨吸收和骨丢失就会加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质地脆弱,有时即使受到轻微外力也会发生骨折,其中最常见的有脊椎骨折、腕部骨折和髋骨骨折。
治疗骨质疏松最为人所知的方法是补充钙剂,其次是多晒太阳和改变饮食习惯,如多喝牛奶等。然而,在专家看来,人到老年,骨密度滑坡跟人的内分泌系统改变有关,并不是单纯的“缺钙”那么简单。
首先,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不取决于你摄取钙质的多少,定期补钙仅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其次,只有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钙质流失过多有关时,补钙才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常要与其他药物合用。因此,确诊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应该在补钙和补充活性维生素D的基础上,再选用一种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骨质疏松患者是否需要补钙,需要根据身体状况来定,最好先做一些检查,包括血液中钙、磷、镁的水平、骨密度、肾功能等,并且要看是否有肾结石病史和引起血钙升高的疾病。如果有肾结石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补钙。
由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一直是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的问题之一。临床随访时发现,确诊患有骨质疏松后,很多患者不能遵医嘱按时口服治疗药物,致使骨折风险增加。患者依从性差往往是受一些客观因素,比如用药方法复杂、药物具有消化道刺激症状等。近年来,临床上增加了一些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行给药的骨质疏松药物,一年只需给药一次,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
专家建议,一旦出现以下症状,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一是疼痛,特别是腰背部疼痛;二是身体变矮、驼背了;三是特别容易发生骨折;四是在45岁或以前已停经、四肢骨痛、手脚麻木、肌肉抽筋等。
心律失常的护理
文/邬鸾
一、心律失常护理要点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根据其护理原则,应注重如下几点。
1.注重休息,轻者可做适当活动,严重者需绝对卧床静养,室内光线一般不宜过强。
2.保持环境安静,禁止喧哗、嘈杂,尤其对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更应注意。嘈杂声音的刺激会加重病情。
3.避免喜怒忧思等精神刺激,要善于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之配合治疗,以利于康复。
4.护理人员不能慌张、忙乱,应保持沉着,给患者以安慰。
5.护理人员操作宜轻稳,避免触动病人的卧床而引起病人情绪波动,从而加重病情。
6.患者的衣服不宜太紧,尤其当呼吸困难时,应将纽扣松开。
7.喘息不能平卧者,应用被褥垫高背部或采用半卧位。
8.有水肿者,饮食宜低盐或无盐,控制摄入水量,记录饮水量,测腹围,隔日测体重。
9.经常观察病人,密切关注病人的症状、血压、心率等。
10.假如服用洋地黄制剂,服药前应测脉搏,若脉搏在160次以上或60次以下(每分钟),均需报告医生。
11.假如有心功能不全者,输液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加重心功能不全。
12.如发现病人呼吸困难,唇色紫绀,出汗,肢冷等情况,应先予吸氧,同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二、健康指导
1.积极治疗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调整其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调。
2.避免情绪波动,戒烟、酒,不宜饮浓茶、咖啡。
3.坚持服药,不得随意增减或中断治疗。
4.加强锻炼,预防感染。
摘 要 本文主要依据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2011年的新版《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治指南》,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及疗效随访原则进行介绍,以期帮助临床医生规范应用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诊治指南 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97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9-0001-05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osteoporosis and the following-up principles of their efficacy
Zhang Zhenlin
(Metabolic Bone Disease and Genetic Research Unit, Department of Osteoporosis and Bone Diseas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3,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updated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Osteoporosis written mainly by the Branch of Osteoporosis and Bone Mineral Diseases of the Chinese Medical Society,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osteoporosis and the following-up principles of their efficacy so as to help the clinical doctors standardiz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rugs to prevent and treat osteoporosis.
Key Words primary osteoporosis;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harmaceutical treatment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因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而致骨脆性增加并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再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本文主要依据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2011年的新版《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治指南》[1],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及疗效随访原则进行介绍,以期帮助临床医生规范应用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
1 防治目的
骨质疏松症初级预防是指对尚无骨质疏松、但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者应防止或延缓其发展为骨质疏松症并避免发生第1次骨折;骨质疏松症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患骨质疏松症或T值≤-2.5、或已发生过脆性骨折者的防治目的是避免发生或再次发生骨折。
2 应用药物
完整的骨质疏松症防治策略包括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本文主要介绍药物干预部分。
2.1 需要治疗的人群
美国骨质疏松基金会推荐,对≥50岁的绝经后妇女或男性,具有如下一项就需药物治疗:①髋部或脊柱骨折(包括临床或形态学骨折);②骨质疏松,即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dual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检测股骨颈或腰椎1~4部位的T值≤-2.5;③低骨量,即DXA检测股骨颈的T值为-1~-2.5;④骨折风险评估(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FRAX)的10年髋部骨折风险≥3%或主要骨折风险≥20%。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的新版《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治指南》与上述意见基本相同。
但是,很多研究表明,约50%的脆性骨折发生于骨量减少的绝经后妇女中。以骨密度检测腰椎或股骨近端的T值达到-2.5为骨质疏松干预阈值,这忽视了对骨量减少人群的干预[2]。因此,临床上也应评估骨量减少患者的危险因素,对高风险者应及早进行药物治疗。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建议,可对骨量减少患者评估以下危险因素:①50岁以后发生过脆性骨折;②曾使用或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④父母有髋部骨折史;⑤抽烟;⑥酗酒。同时伴有上述危险因素的骨量减少患者需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2.2 骨质疏松防治药物
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可根据主要作用机制分为抑制骨吸收为主、促进骨形成为主或同时具有多重作用机制的药物。下面介绍国内已批准上市的骨质疏松防治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2.1 双膦酸盐类药物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焦磷酸盐的稳定类似物,与骨骼羟磷灰石有高亲和力,能特异性地结合到骨转换活跃的骨表面上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抑制骨吸收。不同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骨吸收的效力差别很大,故临床使用时的剂量及用法也有所差异。
1)阿仑膦酸钠
适应证 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男性骨质疏松症和糖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疗效 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发生椎体及非椎体骨折的风险。
用法 口服片剂,70 mg、每周1次或10 mg、每日1次;如是阿仑膦酸钠70 mg和维生素D3 2 800 IU的复合片剂,则每周口服1次。为避免该药口服时对上消化道的刺激反应,建议空腹服药,用200~300 ml白开水送服,且服药后30 min内保持直立(站立或坐直)而不要平卧。此外,在此期间避免进食牛奶、果汁等饮料以及任何食品和药品。
注意事项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慎用。
2)依替膦酸钠
适应证 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疗效 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风险。
用法 口服片剂,每次0.2 g、每日2次,两餐间服用。该药以间歇性、周期性方案用药,用药2周后需停药11周,然后再开始第2周期用药。停药期间可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服药后2 h内避免进食高钙食品(如牛奶或奶制品)以及含矿物质的营养补充剂或抗酸药。
世界卫生组织将骨质疏松症定义为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并将骨质疏松症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和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在2010年了《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我国至少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2.1亿人骨量低。《白皮书》指出,骨质疏松的治疗不是任何一种药物或方法就能达到明显疗效的,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用药并结合体育运动,防治跌伤,重要的是积极地预防其发生,才能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有人认为骨质疏松症离自己很远,果真如此吗?骨质疏松发病隐匿,早期没有特别症状,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
那么哪些人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呢?
首当其冲的便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钙质丢失,骨密度下降,骨皮质也就是外层的骨骼会变得越来越薄,而填充在内的骨松质也就是骨小梁的结构会变得稀疏,最终导致骨骼变脆,受到外力的时候易发生骨折,或是脊柱产生变形出现脊柱侧弯等情况。在绝经后的中老年妇女这种情况也很严重,所以现在营养学上一般建议绝经期前后的中老年妇女都应适当补钙。
是不是只有中老年妇女才有骨质疏松的问题呢?
男性由于骨质疏松引发骨折的问题同样十分常见,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2004年及2005年的世界骨质疏松日活动中均提出了关注男性骨质疏松的主题,尤其在中老年男性中应做好普查,降低脊柱疼痛及骨折的发病率。2012年更是提出了“骨质疏松瞄上年轻女性”的主题,说明由于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骨质疏松在年轻女性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引起了医疗机构的广泛重视。
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该引起高度警惕:骨痛,多为腰背酸疼,其次为肩背、颈部或腕踝部,可因坐位、立位、卧位或翻身时疼痛,时好时坏。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呢?
预防骨质疏松的三大原则为:补钙、运动疗法和饮食。科学的运动对于骨质疏松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制订运动处方前,首先会对锻炼者进行健康检查,以确定是否是运动的适宜者,有无禁忌证。其次,需要检测和评定锻炼者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和体能状况,以心肺功能为主,进行安静和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功能检测,主要有心率,血压、肺活量、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敏度等身体素质指标。最后,制订包含运动目的、项目、强度、时间、频率的详细安排,并在实行过程中进行检查和修正,以保证锻炼的效果。
骨质疏松的运动处方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以有氧运动为主,可适当结合重量负荷训练。有氧运动可增强骨骼弹性和韧性,使体内脂肪含量减少,起到减轻体重的效果,从而减轻身体自身负荷对骨骼带来的负担,避免骨骼变形,改善关节功能,防止摔跤和骨折的发生。另外一方面,有氧运动还可使与骨代谢有关的激素或激素样物质发生积极变化,提高激素水平,参与骨代谢,从而对骨细胞分裂增殖、预防骨微细结构的改变起到显著作用。此外,有氧运动可提高消化功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饮食中营养物质的吸收。
传统观念认为骨质疏松的人群应休息,减少重量的负荷以降低骨的损伤,实际上重力是对骨生长最强的刺激因素,适当负重可以促进骨的合成增加,尤其是跟骨和下肢骨骼。但也应注意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训练不可过量,减少负重.避免造成运动性的骨折。
适当的运动量
作为预防性的有氧运动,强度为中到较高强度之间,也就是运动时的心率是最大心率的70%—80%,运动后感觉到疲劳,但休息10—20分钟之后可以缓解。治疗性的运动,从较低强度开始,也就是最大强度的50%-60%就可以了,适应之后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可以周为单位适当调整。重量负荷训练则需要结合个体的肌力、骨密度来安排,一般可以从个体的最大力量的60%—70%起始,维持2~3周再调整,对于骨质疏松比较严重的人来说,起始重量可以再低一点,从40%—50%起始,维持之后每周增加0.5—1.0公斤。
运动频率为有氧运动每周4—5次,重量负荷训练在负荷较小时可以每天进行,以70%以上最大负荷运动的话可以在每次有氧运动之前或之后进行。
加强营养,事半功倍
适当补钙,加强营养补充,与运动治疗结合起来才会收到最好的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摄入适当的维生素D、乳糖、膳食蛋白都可促进钙的吸收。例如富含维生素D的鱼肝油、鸡蛋黄、黄油、肝、奶等;植物性食物几乎不含维生素D.而植酸盐、草酸则会阻碍钙的吸收,并且膳食中脂肪含量太高,以及过量酒精、尼古丁均会减少钙的吸收。所以均衡健康饮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少抽烟、不酗酒,戒晚睡,多户外运动,晒太阳,才能真正地增强体质,改善骨质疏松。
注意事项
1.强调三级预防原则: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注意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慢性肾炎等。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治疗。
2.坚持个体化原则:即根船个体的骨量改变、丢失程度、轻重程度、骨折情况及中老年人的各种具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并注意与各种手段的相应配合。
骨丢失以及轻度骨质疏松症不伴骨折者:可进行肌力练习,如坐、卧位的肌力练习,还可进行有氧运动,负重训练(重物应靠近身体、避免脊柱屈曲)和平衡训练等。中、重度骨质疏松症:应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背肌伸展运动、腹肌以及上下肢肌力练习,平衡训练和有氧运动。另外,每日30—40分钟散步有利于刺激骨形成。在身体状况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提高运动强度。
5.有计划、有规律地运动:坚持长期有计划、有规律的运动,对延缓骨质丢失有较好的作用。
[问]我父亲59岁,原有冠心病及糖尿病,这次因肺感染入院,经过9天的治疗,体温正常,喘息消退,痰量大减,只有一些轻微咳嗽,精神及食欲都恢复正常了。医生说再平稳1~2天,然后照胸片,正常之后即可出院。今天上午他自己上厕所,突然跌倒在地,抽搐了几下,就呼吸心跳停止了。请问我父亲好好的,为什么会突然死亡?
天津徐××
[答]您提的问题太大了,不好回答。这里只做一些论述,供参考。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其他还有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等。您父亲原有冠心病及糖尿病,因此,首先要考虑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肌梗死可导致心脏破裂;冠状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的急性闭塞可引起急性心脏缺血、室壁瘤破裂;在心律失常方面,QT间期延长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及室性心律失常、心跳骤停等都是心性猝死的原因。因为年龄偏大,又有冠心病及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脑干出血、基底动脉闭塞等也可能是猝死的原因。在猝死之前往往出现急性供血不足,出现紫绀(缺氧)、血压下降、脉搏减弱(休克)及抽搐(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是常见的,对诊断是什么疾病没有指导意义。
骨质疏松的发生原因及其危害
[问]我是女性,51岁,近2年来腰腿痛,逐渐发展为全身痛,朋友说我可能得了骨质疏松。请问骨质疏松是怎样得的?有什么危害?
天津陈×
[答]骨质疏松就是骨量减少,骨组织的细微结构遭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的病人还会出现腰背痛、四肢痛、全身痛,甚至活动受影响。老年人还会有佝偻驼背、身材变矮,若发生髋骨及椎骨骨折,不仅可致残,甚至可危及生命。所以,骨质疏松是一种严重的病。随着老年人的增多,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从青少年开始,随着年龄增长,骨量也逐渐增加,30岁时达最高峰,维持大约10年左右,40岁以后骨量逐渐减少。女性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丢失更多;男性随年龄增长,雄激素缓慢下降,骨量也逐渐减少,但不如女性变化那么大。生活中任何年龄的人,生活方式不健康,或因疾病的关系,都会引起骨量减少,如体力活动少、少见阳光(隔着玻璃不算见阳光)、吸烟、酗酒、过多咖啡摄入,蛋白质、钙、维生素C及维生素K缺乏,以及消瘦等,也会导致骨量丢失增加。另外,一些药物或疾病,如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绝经前卵巢切除,胃大部切除,肝、肾功能不全等,也会导致骨质疏松。所以,年轻人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得上骨质疏松症就不奇怪了。
确诊骨质疏松应做哪些检查
[问]请问确诊骨质疏松应做哪些检查?如检查正常应该注意什么?
天津陈×
[答]要确诊骨质疏松,应检查骨密度。或者从站立的高度跌倒发生骨折,也就是轻微外力下发生骨折,譬如做家务时平地摔倒发生骨折,也可能诊为骨质疏松。如果经骨密度检查是正常的,您的腰腿痛及全身痛可以看普通外科另找原因治疗。因为随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建议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除了前面提到的,还要特别注意:
1. 规律的体力活动是保证骨骼正常生长及维持骨强度所必需的,多运动也是预防摔倒的重要措施,可进行快步行走、跳跃、爬楼梯等一些增加肌肉强度的训练,同时也可以增加骨强度,各种负重运动,如杠铃、俯卧撑、蹲起等训练,是增强骨强度最好的活动。
2. 保证充足的营养,目前生活水平提高了,蛋白质摄入多能达标,钙的补充显得格外重要。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钙摄入量为800毫克(元素钙量),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摄钙1 000毫克,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钙约400毫克,所以平均每日还要补钙500~600毫克。补钙可减缓骨量的丢失,改善骨矿化,但单纯靠补钙治不好骨质疏松。钙剂有多种,补钙效果最好的是碳酸钙。喝牛奶既能补充蛋白质,也能补钙,每250克牛奶可以补钙约300毫克。
3. 补充维生素D,在充足的维生素D存在时,钙才能充分地被吸收。体内维生素D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经太阳中紫外线照射皮肤产生的维生素D,二是由口摄入的维生素D。北方地区夏天太阳充分,如能每天见见阳光,就不用再服维生素D了,而且多余的维生素D还能在体内储存,到了冬天不大出门,见阳光少了,在冬天的后半段,每天补充维生素D200~400单位就足够了。
4. 预防跌倒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怎样治疗
[问]如果做骨密度检查证明有骨质疏松,该怎样治疗?
天津陈×
[答]除了前面说的预防措施照常进行外,还要另加药物。下面介绍一些药物供您选择参考:
1. 双膦酸盐,作用是与钙有很强的结合力,然后沉积于骨骼上,抑制骨量的丢失,早先用羟乙膦酸钠,但在治疗剂量下会引起骨的矿化障碍,所以需用用停停,停药期间可服钙剂及维生素D。目前多用阿伦膦酸钠,它抑制骨丢失的能力是羟乙膦酸钠的500~1 000倍,在常用剂量下,不会影响骨矿化,近年对片剂做了改进,每片70毫克,1周服药1片即够,疗程2~3年。临床试验,它能缓解疼痛,改善活动能力,增加骨量,减少骨折的危险性。副作用为,有极少数人发生食管炎或食管溃疡。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委员会(FDA)已批准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及男性骨质疏松的治疗。
2. 降钙素,有降低血钙的作用。骨质疏松时,骨骼中的钙及血钙均降低,但血钙必须维持在1.7毫摩/升以上,如果过低会引起抽风,即使在骨质疏松时,在甲状旁腺的调节下,也会动员骨钙脱出,维持血钙在正常水平。降钙素可将血钙转运回骨骼中去。当然,用药时必须补钙,当骨中的钙和血中的钙都充足了,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作用就很弱了。降钙素还能抑制骨丢失,增加骨量,防止骨折,它的突出作用是止痛作用明显,用药后1~2周起作用,3~4周作用明显。市场上有鲑鱼降钙素和鳗鱼降钙素两种,鲑鱼降钙素又有肌注和鼻喷两种剂型,疗程2~3年,副作用为,少数病人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面部潮红等表现。美国FDA已批准鲑鱼降钙素为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
3.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诺昔芬,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类似雌激素的化合物,它不是雌激素,但在骨骼中能发挥类似雌激素样作用,在乳腺、子宫内膜及卵巢又有抗雌激素作用。因此,它能治疗骨质疏松,减轻疼痛,预防骨折,又能降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发生,还能预防心血管病和脑卒中,更有降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用量为每日口服60毫克,疗程2~3年,副作用有烘热、腿部肌肉痉挛。该药已被美国FDA批准为预防和治疗妇女绝经期后的骨质疏松。
4. 雌激素,雌激素缺乏被认为是妇女绝经后发生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专家们曾推荐雌激素与孕激素结合来防治绝经期后的骨质疏松。 2002年,美国进行了一项大规模(16 608例)的,由50~79岁绝经期后妇女参加的实验。原定实验期为8年,到了第5年就发现受验的病人冠心病、脑卒中、静脉血栓及乳腺癌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虽然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生有好转或减少,经过权衡利弊,提前结束了这场实验。虽然国内仍有专家认为,为减少副作用,可将药物量减少。可是美国FDA已不批准雌激素加孕激素,作为治疗绝经期后妇女骨质疏松的药物。
混合痔及肛瘘的非手术治疗
[问]我是女性,27岁,患内外混合痔及肛瘘,局部又疼、又痒,又有炎症,冒血水,目前正怀孕,我当如何救急?
北京荆××
[答]介绍一个局部熏洗的方法。方药组成:苦参30克,黄柏、鱼腥草、侧柏叶各20克,制乳没各15克,苏木、五倍子各15克,冰片3克(后下),防风25克。使用方法:于上方内加水至5 000毫升,并浸泡15分钟,煎至2 000~3 000毫升,去渣,加入冰片,溶化后坐浴,每日1剂,每天2次,每次坐浴30分钟,水凉后加热,继续坐浴,3天为1个疗程,可连续用药3~4个疗程,有效率90%~100%。本方可治疗内痔、外痔、肛裂、肛窦炎、肛瘘(炎症期)及痔瘘术后炎症,无毒副作用。
血脂增高有什么害处
[问]我是男性,73岁,原有冠心病及糖尿病,今年查体总胆固醇(注:TC)5.93毫摩/升(正常值为<5.17),甘油三酯(注:TG)1.81毫摩/升(正常值为<1.71),低密度脂蛋白(注:LDL-C)4.12毫摩/升(正常值为<3.36),均高于正常。请问对健康有什么害处?
湖南宋××
[答]您这次检查TC为5.93毫摩/升,LDL-C为4.12毫摩/升,因为您有冠心病及糖尿病两种发生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因素(其他危险因素还有脑卒中、高血压、肥胖、吸烟及男性超过45岁、女性超过55岁等,有这些危险因素一种以上时,血脂标准就应该调整)。所以,您的TC正常值应为<4.68毫摩/升,LDL-C正常值应为<2.6毫摩/升,TG正常值仍为<1.71毫摩/升。您是以TC及LDL-C升高为主的血脂代谢异常。血液中LDL-C增加,一旦加有上述危险因素时,会使血管内皮受损出现漏洞,LDL-C就会钻到内皮细胞下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种斑块外面是一层包膜,里面就是LDL-C,血中LDL-C越多,斑块就越大,它可使动脉管腔逐渐狭窄甚至堵塞,影响血液和氧的运输,就会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脑梗死及脑软化等疾病。更可怕的是,这种斑块一旦破裂,LDL-C进入血中,会产生一连串的反应,形成血栓,使冠状动脉迅速堵塞,引起心肌梗死甚至猝死。TC与LDL-C总是相伴共同升高,所以血脂当中以TC及LDL-C增高最重要。
血脂增高者的生活安排
[问]像我这种情况,只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能维持血脂稳定吗?
湖南宋××
[答]单纯饮食控制和有氧运动如果做得很好,能使胆固醇降低7%~9%。因为胆固醇只有少部分来自食物,大部分由肝脏合成。考虑到血脂升高可能对您带来的危害,建议您除了建立正常的生活方式外,还应加用药物。下面先说说生活的安排,饮食上粗细粮合理搭配,每餐吃七八分饱,男性每天主食300克,女性200克,以全麦面粉、燕麦、土豆、红薯、南瓜为佳,少吃甜食,不吃油炸食品,少吃动物脂肪,每周吃两次鱼,用橄榄油或菜籽油代替其他烹调油,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小于200毫克(一个鸡蛋黄含胆固醇约300毫克),不吃动物内脏,不吃鸡皮、鱼皮及肉皮(因为含脂肪多)。可以多吃牛奶、黄豆、山楂、绿豆、蘑菇、花生、生姜、玉米、茶叶、芥菜、向日葵子、大蒜、洋葱、海带和西红柿。运动依自己的体力进行,原则上运动的强度以心率不超过170次减去年龄为宜,例如,像您73岁,运动后心率不超过170-73=97次/分。如运动中感觉心慌、气短、呼吸困难,说明您的体力透支了,应赶紧慢下来,不必拘泥心率的快慢。运动的方式可选择散步、骑自行车、太极拳、羽毛球、乒乓球、门球、登楼梯等。
血脂增高药物的使用
[问]我还要问一个问题,鱼油及中药的降血脂作用如何?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针灸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24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4-063-0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Ⅰ型,是指妇女绝经后因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不足而引起的以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强度减低等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一般采用性激素、补钙、活性维生素D等,但长期应用激素会带来严重的副反应,钙和维生素的补充,在剂量上又难以控制。近几年来运用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实验和临床研究上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近几年来针灸治疗本病的有关研究情报综述如下: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机理研究
(1)现代医学认为PMOP是妇女更年期后内分泌系统退变,性激素水平下降致骨偶联失衡而骨细微结构发生改变的一种老年性疾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是PMOP发病的首要因素,雌激素既可影响骨吸收,又可影响骨形成。研究发现,雌激素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的受体,提高骨细胞的功能,使骨量增加;雌激素直接抑制破骨细胞前体增殖的细胞因子,或直接抑制破骨细胞极化,促进破骨细胞凋亡,从而抑制骨吸收。雌激素及其他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一同与骨细胞、细胞因子组成一个复杂的互相影响的网络。当雌激素缺乏时,成骨细胞功能衰退,骨形成减弱;而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也大大降低,使得骨吸收反跳性地增强;在复杂的调节网络中,又有可能由于对成骨细胞的抑制解除,使得骨形成也进一步增强,但仍远远低于骨吸收,导致骨量减少,这可能是PMOP呈现高转换型的原因[1]。
(2)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肾主骨”,“肾主身之骨髓”,“肾藏精主骨生髓,其充在骨”等描述,把肾、骨、髓联系在一起,认为肾所藏之精可以化生骨髓,髓藏于骨腔之内,滋养骨骼。所以,骨的生长、发育均依赖于肾脏精气的滋养与推动。若肾精不足,则髓无以得生,髓在骨内,髓不足则骨无所养而致骨质脆弱无力。
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自然衰老密切相关。《 素问・上古天真论》 中描述道“ 女子二七”、“ 天癸至,故能有子”,此为骨骼生长发育的活跃阶段;女子“ 七七,天癸竭……故形坏而无子也”,表明了肾精虚衰的严重程度;“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身体重,行步不正”。绝经是天癸衰竭的表现,亦是肾精衰少的征象。骨的发育、生长、荣枯与肾之精气盛衰密切相关。妇女绝经期肾气开始衰弱,肾精虚少,则骨髓的生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髓,就会出现骨髓空虚,骨骼脆弱无力而发生骨质疏松症[2]。
综上所述:肾气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壮、老、已,肾气的盛衰也决定着骨的强健与衰弱,这与现代医学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因为雌激素缺乏所致的认识是一致的。现代医学通过骨矿含量[3-5]等多个指标的测定证实了祖国医学关于肾藏精、主骨及人体生长壮老及与肾有关的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肾虚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减退,导致骨吸收增加,致使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而产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身性疾病,而非单纯的骨代谢疾病。
2 临床研究
吴氏[6]等针灸大杼、大椎、命门、悬钟、膈俞、足三里,治疗40例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操作方法:针刺组以毫针进行针刺,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隔10min捻针1次。艾灸组在距皮肤1cm处行温和灸,每次灸15min。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腰椎L1-L4骨密度平均值有所提高,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提高1.28%,艾灸组提高1.32%;骨Neck骨密度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提高0.43%,艾灸组提高 0.97%。
陈氏[7]等用温针灸大椎、足三里、肾俞、关元俞,治疗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操作方法:毫针直刺3cm,在行针得气基础上运针以紧按慢提,小角度捻转后留针;继在针柄上套置一长约1.5~2cm的艾条,从下端点燃进行温灸,待艾条完全燃尽即出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林氏[8]等在肾俞穴埋线,治疗4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取第2腰椎棘突下双侧各旁开1.5寸(同身寸)为肾俞穴,常规消毒后,采用自制埋线针,将1/0号羊肠5mm注入腧穴内(约0.8~1.2寸)出针,出针后按压片刻以防出血。结果:埋线组、埋线加乐力组的疼痛评分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这说明肾俞穴位埋线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有明显的疗效。
潘氏[9]用针刺加火针,通过辨证肾阴虚型取大椎、关元俞、肾俞、太溪、三阴交、太白;肾阳虚型取大椎、关元俞、命门、腰阳关、百会、足三里、脾俞,治疗96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病人。操作方法:选用1.5寸毫针针刺,在行针得气基础上运针以紧按慢提、小角度捻转后留针,留针期间每10分钟重复上述手法一次,留针30分钟后出针;每次针刺出针后,以火针点刺背部俞穴。结果:治疗组56例中,显效21例,有效2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29%。
熊氏[10]用耳针在耳穴的子宫、肾、内分泌、卵巢、脾埋针,治疗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患者。操作方法:每次埋针上述5穴,每日自行按压5~6次,每次10分钟左右,留针2天,两耳交替埋针治疗。结果:60例病例中,治愈21例,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
贾氏[11]用穴位注射治疗5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以肾俞、关元、太溪为主穴,足三里、三阴交、睥俞为配穴。操作方法:处方:VitB12011mg+VitB1100mg+当归注射液4ml,每次6个穴位均匀注射,每穴约1.5ml注射液。令患者呼气时用5号注射器针头缓慢刺入,得气后注入药物。出针时令患者吸气,将针疾速提至皮下,出针后揉按针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腰椎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
韩氏[12]用针灸与中药相结合,治疗9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人。操作方法:取脾俞、肝俞、肾俞、三焦俞、华佗夹脊穴(背部第5至第5腰椎,各棘突下旁开0.5寸,共40穴,分两组(隔1椎取1穴),两组交替)。背俞穴平刺,夹脊穴针刺,以45度或75度角向脊中线刺入0.5~1寸。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留针(电针)20min。加用口服珍牡肾骨胶囊0.5g/次,每日3次口服,疗程3个月(90天)。结果:针药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综合疗效以及血钙、磷、碱性磷酸酶、雌二醇、孕酮检测结果的恢复明显优于针刺组或药物组的治疗。
上述临床研究提示――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针灸不但能缓解疼痛症状,还能调控机体内分泌激素水平,提高骨密度,改善异常骨代谢,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3 实验研究
赵氏[13]等通过取命门、脾俞(双)、足三里(双)和大椎等穴位,运用针刺、艾灸的方法,观察卵巢切除后大鼠骨代谢的影响,结果:针刺和艾灸通过维持卵巢切除大鼠血清雌激素水平,从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改善骨代谢负平衡状态,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王氏[14]等通过取足少阴肾经涌泉穴、足太阳膀胱经昆仑穴及非经非穴,运用电针刺激的方法,观察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结果:电针足少阴肾经涌泉穴、足太阳膀胱经昆仑穴能够抑制早期过度增强的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并通过调整骨代谢的平衡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而非经非穴疗效不明显,从而说明不同穴位在防治实验性骨质疏松存在一定的差异。罗氏[15]等取两耳穴“脾”、“肾”,运用耳针的方法,观察耳针对去势雌鼠骨质疏松的影响,结果:耳针能提高去势雌鼠的骨矿含量和骨密度,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刘氏[16]等通过以大杼、大椎为主穴,以悬钟、膈俞、足三里为配穴,运用补肾微烟药条在穴位处行温和灸的方法,观察补肾微烟药条对去势大鼠的骨代谢生化指标、性激素水平、骨小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补肾微烟药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骨的过度吸收,使骨丢失减少,提高大鼠成骨细胞活性,使骨生成加快,从而可防治骨质疏松。李氏[17]等取肾俞穴,运用天灸法,观察不同时期施用天灸对去卵巢大鼠的骨量、骨钙素及力学参数的变化产生的影响,结果:摘卵巢后大鼠马上天灸可有效地减少骨量丢失,对抗骨密度的下降,骨干增加、承载外力作用也有一定的提高。
上述实验研究,提示――针灸能调控实验动物的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善骨代谢和骨量,为针灸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机理研究的实验结果。
4 小结与展望
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痿”、“骨痹”范畴,中医学认为:肾虚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妇女绝经意味着步入老年,除肾气、肾精不足外,出现了五脏六腑精气的逐渐衰退。肾精的来源:一是先天禀赋,二是靠后天气血津液来补养。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日久而致四肢百骸失养,发为骨痿。故《素问・痿论》有:“脾主身之肌肉”。《素问・五脏生成篇》有:“多食甘,则骨痛发落”。又有“精血同源”之说,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肝血有赖于肾精的滋养,肾精也不断得到肝血所化之精的填充,精血相互滋生,而妇女绝经后肾虚,久则肾衰精亏,精不生髓,骨失充养,筋失濡润。骨质疏松的发生尽管与多脏器虚损有关,但主要与肾虚关系密切,其病机为肾气日衰,冲任亏损,天癸渐绝,气血日趋不足,出现肾阴不足,阳失潜藏;或肾阳虚衰,经脉失其温养等阴阳失调的现象,从而影响脏腑的功能,致骨失所养。
中医肾的功能涉及到神经、内分泌、免疫、生殖等多个系统的功能。现代医学表明,中医肾虚实质为下丘脑―垂体―性腺(或肾上腺)轴功能低下[18]。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方面达到内源性激素水平,且针灸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即可达到与肌注雌激素相同效果,又可避免外源性雌激素过量所出现的副作用。但针灸对本病的研究起步较晚,尚存在多方面的不足:(1)针灸选穴多变,组方未确定;(2)证型未统一;(3)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未统一;(4)检测仪器多样化;(5)针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机制研究尚少见;建议在建立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之后,针对选穴及治疗机制做更深入的研究。相信传统针灸治疗方法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将有重大的突破及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马文松,刘磊,朱小弟,等.骨质疏松血清IL―6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J].中国骨质疏松,2002,8(4):327-328.
[2] 刘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探讨[J].中国药业,2002,11(6):67.
[3] 邓伟民,杨勤华,沈有高,等.补肾壮骨冲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5年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1):2964-2965.
[4] 杨林,姚新苗,黄竞,等.益骨汤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骨钙素及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J].辽宁中医,2006,33(10):1356-1358.
[5] 王冬梅,董亚琳,潘龙,等.补肾壮骨颗粒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大鼠生化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6):23-25.
[6] 吴明霞,吴炳煌,钱松涛,等.针灸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作用的临床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0,10(4):33-34.
[7] 陈丽仪,郭元琦,凌楠.温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及疗效研究[J].中国针灸,2004,24(11):744-746.
[8] 林志苇,黎健,高丽萍,等.肾俞埋线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2004,20(12):7-8.
[9] 潘文宇,李艳慧.针刺加火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56例[J].中医药学刊,2003,21(5):811-812.
[10] 熊芳丽,肖亚平.耳针治疗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60例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0,22(2):33-34.
[11] 贾育松.穴位注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初探[J].中国骨质疏松,2003,9(2):171.
[12] 韩晶,唐强,朱文曾.针药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5,33(1):52-54.
[13] 赵英侠,严振国,余安胜,等.针灸对卵巢切除大鼠骨代谢的影响[J].上海针灸,1999,18(5):40-41.
[14] 王艳君,胡朝阳,李爱英,等.电针不同穴位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6(23):3542-3543.
[15] 罗小光,林雪梅,吕明庄,等.耳针与补肾食疗对去势后骨质疏松症雌鼠骨密度和甲状腺功能变化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2001,16(6):350-352.
[16] 刘献祥,吴明霞,吴炳煌,等.补肾微烟药条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2,6(5):699-700.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陈波指出,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概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总体上说,女性的发生率高于男性。这是因为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引发内分泌紊乱,会导致一系列身体不适症状。同时,雌激素的减少降低了钙的吸收率与利用率,使骨密度下降加快,所以更年期后的女性更易患骨质疏松症。
调查显示,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50岁以上女性受到骨质疏松症的威胁。约75%患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没有及时诊治。
陈波指出,骨骼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此外,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与最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在轻度外伤或普通日常活动中都有可能发生骨折。
预防方法 30岁前储够骨量
根据中国人群的骨量变化规律,30岁前为骨量上升期,30岁达到峰值,30岁后,人体就会进入骨量减少期。
陈波指出,年轻时的峰值骨量较低,常导致年老时发生骨质疏松症。骨形成就好比在银行存钱,骨吸收就好比花钱。30岁前,谁存得多,谁以后发生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就小。
喝汤补钙 不如少喝浓茶咖啡
陈波强调,预防骨质疏松症,要从青少年做起。
必须教育孩子们,不偏食挑食。只有饮食结构均衡,加强骨骼方面的营养,如牛奶、含钙食品等,才是骨量存储的基本保障。在此基础上,一定要加强锻炼,这样骨骼才结实,才能达到理想的峰值骨量和骨骼质量,使中老年后骨量丢失导致骨质疏松症的时间推迟。
对于青壮年人士来说,平时尽量不要宅在家中,不运动,饮食马虎,长期熬夜,为减肥而节食,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会给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可乘之机。
日常饮食中还应控制肉类和盐的摄入量,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做到这些比喝汤补钙还有用。”陈波说。
通过骨头汤补钙是中老年人常有的常识误区,陈波对此表示“要果断喊停”,因为骨头汤中含有很多油脂等,不利于老年人血脂健康,而且骨头汤含钙量极低。
此外,老年人群体中流传着“晚上不吃饭对身体健康有益”的观点。“这是极其错误的,老年人不吃晚餐会加速钙质的流失,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陈波说。
中老年女性 应日摄1000毫克钙
陈波指出,补充钙剂是目前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绝经后女性和老年妇女每天应当摄入1000毫克钙。
需要提醒的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钙应当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仅靠喝牛奶等单纯补钙,不可治疗骨质疏松。
的确,骨质疏松是一个“静悄悄”的疾病,等到骨痛、骨折那时候再发现,状况已经很难逆转了,需要正规性的治疗。对于这样的疾病,最好的方式就是预防。
人的一生中,骨密度是从低到高,然后又从高到低的。幼年和童年时代,骨骼中有机质含量较高,韧性好。所以宝宝学走路的时候,童年玩耍的时候,不知道曾经摔多少个跟头,却几乎不会发生骨折。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钙沉积到骨骼当中,骨矿物质密度就会越来越大。到了青春期的时候,曲线迅猛上升,直到25岁左右达到顶点,并一直维持到35岁左右。如果你的骨密度峰值高,或者说“峰值骨量”比较大,骨头又粗又坚实,你会受用一生的。
所以25岁前的任务是让自己的骨质密度高峰尽量高一些。吃富含钙的奶类、豆制品和小鱼小虾,吃钙、钾、镁和维生素K丰富的深绿色叶菜,大鱼大肉不过量,甜饮料不喝,吃东西不过咸不油腻,不乱节食乱减肥,而且经常运动,经常接触阳光――这样的生活习惯,会让你从小把骨质基础打牢。
在35岁之后,人体的骨密度会逐渐缓慢下降。如今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健身锻炼不足,骨骼缺少良性刺激。同时,室外活动少,日照严重不足,为了保持皮肤白皙,女性还四季涂抹防晒品―只要是SPF8以上的防晒霜,就会影响到维生素D的合成并进而影响钙的吸收。
如今还有很多女性没事儿就节食减肥,甚至乱用泻药。一方面,节食之后钙和多种维生素的摄入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节食减肥和减肥药物造成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肠道吸收矿物质的能力也会下降。医生们常常发现,相比于胖人而言,瘦人出现骨质疏松的危险更大。
最糟糕的情况发生在女性绝经之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骨密度也会随之迅速地走下坡路。由于骨质疏松,脊椎骨会发生缓慢的“塌陷”,人的身高会变矮,挺直的身躯变得佝偻;腰背等部位发生疼痛,而且不是肌肉疼,是里面疼,怎么换姿势都没法感觉好一些;稍微受力就可能发生骨折,比如摔一下、撞一下、背重物之后,严重时甚至拥抱、咳嗽都能造成骨折。
预防骨质疏松,不仅是补钙。钙片是需要吃的,预防的话,每天400mg-600mg。钙片里还必须同时含有维生素D,最好还有维生素K。同时还要调整饮食,增加豆制品、绿叶蔬菜、坚果和豆类的数量,如果鱼肉蛋摄入过多,则需要减量。在调味方面,要少用盐,少用油,多用醋。不喝甜饮料,少吃甜食,少喝酒,少饮咖啡,但是可以饮茶。如果有消化吸收不良方面的问题,要及早纠正。
运动也非常非常重要,否则无论怎么补钙,都很难起到满意的效果。走路时步子要大而快,最好能从年轻时开始做点有跳跃性的活动,如慢跑、打球等。做些负重运动,哪怕是哑铃操,也会对维持骨骼强度有帮助。
北京市体检机构发现,目前男性骨质密度下降的比例日益增加。这主要与男性不利于骨质健康的坏习惯有关。
比如,很多男性喜欢抽烟、喝酒,钙的吸收利用会受到干扰,对骨质密度影响很大。按营养学家的建议,男性每日饮酒量应当控制在标准啤酒1瓶、白酒1两、葡萄酒1高脚杯、白兰地半高脚杯以内。女性要按上面的数量减半。另外,很多男性吃太多的大鱼大肉,蛋白质、脂肪严重过量,喜欢吃咸的“重口味”,喜欢喝可乐之类甜饮料,都会加速钙的流失。
此外,还有激素因素和运动因素。过去的男性经常做体力劳动,而步行、跑步、拉车、负重等都能够起到提高和维持骨强度的作用。经常运动、体能很强的人,雄激素水平也不容易提前下降。现在,由于很多男性习惯于久坐、开车,运动量很少,身体肥胖,雄激素水平提前下降,也会造成骨量的下降。
中国每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直接经济负担是108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后,第一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达到20%-25%。存活者中5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如果你已经过了35岁,建议先自测一下自己是否有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
―您的父母家人有骨质疏松问题,或者出现驼背、骨折的情况吗?
―您成年后有过因为不很剧烈的冲击碰撞便发生骨折的经历吗?
―您的身高是否比25岁时明显降低了(至少3厘米)?
―如果您是女士,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或月经次数一直比正常情况稀少?
―如果您是男士,是否较低或性能力较差?
―您是否一直骨架较细,肌肉不足,身体偏瘦?
―您是否消化不良,胃肠功能比较弱,甚至经常发生腹泻?
―您是否有每天饮酒的习惯,或因为种种原因需要经常宴饮?
―您的工作生活状态是否需要久坐,而且很少主动运动,连走路也不多?
骨质疏松症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影响。先天因素指种族、性别、年龄及家族史;后天因素包括药物、疾病、营养及生活方式等。其中,营养素在骨质疏松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已知有钙、维生素D、蛋白质和能量,还有磷、镁和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C和维生素K等都与骨骼健康有关。此外,吸烟、过量饮酒、摄入过多的咖啡、碳酸饮料、食盐等也是影响骨质疏松症的膳食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发生“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一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不但生活质量下降,而且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重则可致残或致死。所以,骨质疏松症的预防相当重要。
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可以这么做:
合理饮食
全面均衡的营养素(如钙、蛋白质、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A、维生素C、镁、铜、氟、锰等)供应,对于肌体的各种功能有保护作用,包括与骨质代谢密切相关的内分泌、消化等系统功能,并可维持结缔组织正常结构和代谢。特别应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并低盐饮食。
其中,钙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牛奶及其制品是膳食}的最好来源。豆类、坚果类、贝类、鱼类、蛋类、可连骨吃的小鱼小虾、某些深绿色叶菜等都可作为钙的来源之一。如果难以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吃一些钙剂。
为获得充足的优质蛋白质,老年人应吃足量的肉,包括鱼、虾、禽肉、猪牛羊肉等动物性食物;而且要天天喝奶,如果乳糖不耐受,可以考虑喝低乳糖奶或酸奶;此外,还要每天吃大豆及其制品,大豆中的异黄酮,有助于保持骨骼质量。
此外,改掉不良的嗜好和饮食习惯,如避免嗜烟、酗酒,少喝咖啡、浓茶、可乐等,对预防骨质疏松也会有所帮助。
适量运动
运动能使骨骼更强壮,还有助于增强肌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的风险。平时应有计划地进行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举哑铃等。具体运动量应视自身实际情况而定,运动后微微发汗,全身舒爽是合适的,如果运动后十分疲劳,说明过量,应循序渐进。
增加日光照射
平时适当晒晒太阳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有重要的作用。建议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
防止意外发生
老年人应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例如穿合脚舒适、鞋底摩擦力强的鞋,下雨及下雪不外出、卧室应靠近厕所,卫生间应安装夜灯,洗澡间应装拉手,浴缸应备有防滑垫等。
【关键词】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周围神经病变
1 一般资料
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I型、II型糖尿病)的396例患者中,并发骨质疏松症108例,占患者总数的27.3%。108例患者中,男性为78例,占72.2%,女性为30例,占28%。患者年龄在22-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5,其中50岁以上的患者为61例;患病时间为1-25年,平均时间为5.2年;误诊时间为1-8年,即出现相关症状到确诊为骨质疏松的时间。108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被误诊为周围神经病变的标准如下:①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②非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③单神经病变。④颅神经病变。⑤植物神经病变。上述首位神经病变采用营养神经、神经止痛治疗半年以上,症状不能得到缓解的为误诊。108例患者通过放射性技术和单光子吸收技术进行前臂骨量和腰椎骨矿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骨皮质减少、骨小梁减少和骨密度降低的情况,严重的患者甚至出现压缩性骨折问题。[1]108例糖尿病患者经过抽血化验,对血液中的Ca、P、AKP、Ins进行检测,并对患者24h尿液中的Ca、P进行检测。同时,108例糖尿病患者出现失眠、盗汗、乏力、腰痛、背痛、骨钝痛和骨质等症状。
2 诊断结果
本文对108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误诊周围神经病变进行分类统计。误诊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炎的患者为50例,占46.3%,临床症状为四肢麻木,并以四肢末端疼痛为主;误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为32例,占29.6%,临床症状为失眠、盗汗、乏力、易怒、腰背酸痛;误诊为单侧神经病为变8例,其中坐骨神经痛6例,右上肢尺神经痛为2例,占7.4%,临床表现为局部酸痛、肌肉无力和功能;误诊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炎,并伴有植物神经病变的患者为18例,占16.7%。[2]下面就对108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误诊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骨代谢异常指标进行分析。
通过对上述各项指标的分析,误诊为各种类型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其血液中的Ca、P均低于正常标准,而尿P高于正常标准,各种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 论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部分研究人员认为是糖尿病患者骨重量减少,与患者糖尿病严重程度、胰岛素使用情况和病情发展速度无关,与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身高、民族、饮食、作息、绝经情况有关。[4]目前,部分学者认为,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与患者的遗传基因有关系。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早期无症状,一旦发现骨矿物质代谢异常,并伴有乏力、腰酸、背痛和周围身体疼痛,就应该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并发症的相关检查。糖尿病患者早期骨代谢异常的血生化表现为,血Ca、P低于正常值,尿Ca、P排出量不断增加。随着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不断增高,尿糖量的不断增加,患者容易出现高渗性利尿和尿量的增加。同时,糖尿病患者不断增高的尿糖,大大降低肾小管对尿液中Ca、P的再次吸收[5]。因此,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Ca、P排泄量不断增加,造成患者体内中Ca、P的大量丢失,进而减少糖尿病患者的骨量。糖尿病患者中钙的大量丢失,可能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进一步促进患者骨质疏松的发展。因此,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并发症的防止措施,控制糖尿病严重程度,减少血糖和血尿的排除,减少尿Ca、P的丢失。糖尿病患者一般都出现胰岛素的相对缺乏和绝对缺乏,主要归咎于胰岛素对骨外组织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抑制,妨碍骨矿物质的吸收。CAMP具有促进骨吸收的作用,但胰岛素不足就可能导致蛋白质的分解作用强于合成作用,降低身体对热量的吸收能力,减少骨基质的合成,降低骨质量[6]。本文通过对108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分析,发现胰岛素平均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甚至高于正常值。这主要与II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受体迟钝,自身胰岛素结构出现异常,抑制胰岛素正常生理作用的发挥,进而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的相对匮乏。针对II型糖尿病患者,医护人员应该建议患者注射外源性胰岛素。依据自身血糖情况进行外源性胰岛素的补充,既可以控制糖尿病的病情,还可以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本文对108例糖尿病患者早期情况进行观察,即检测血清中AKP量的观察。AKP存在于患者的肝脏、骨质、肾脏,一旦患者骨代谢出现异常,骨细胞生长不断增生,活动旺盛,骨转换不断加快,就可能促进患者血液中AKP的产生,增加患者血液中AKP量。[7]然而,临床上将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误诊为糖尿病并发脂肪肝、慢性胆道感染、肝功损害和周围神经病变,使得糖尿病患者的骨代谢异常现象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基础是微细血管病变,这不仅影响周围神经元的血液供养,而且导致神经元缺血、缺氧。同时,微细血管病变影响骨周围血管分布,增加血管通透性,使得骨周围毛细血管周围基质出现异常,影响骨质的重建,最终出现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4 展 望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糖尿病的患者不断增加,所以探讨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目前,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但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骨代谢过程的更多机理将被发现,会有更多的检测方法和治疗方法。因为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容易被误诊为周围神经病变,所以医护人员应该对糖尿病患者的早期骨代谢异常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进行确诊。
参考文献
[1] 孙福营,吕俊旭.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误诊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13,(7):65-66.
[2] 赵华,郭胜蓝,罗崇彬,朱晓洪.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J].药学研究,2013,(6):348-350.
[3] 刘彩艳,韩爱强.帕米磷酸二钠治疗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药杂志,2010,(08):27-29.
[4] 甘雨,郭雪,王娜.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法[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01):70-71.
[5] 赵刚.鲑鱼降钙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J].天津药学,2011,(03):48-50.
[6] 李小凤,施秉银,庞雅玲,王养维.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