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煤矿安全规程

煤矿安全规程

时间:2023-06-02 11:33: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煤矿安全规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煤矿安全规程

第1篇

正常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为百分之二十左右,井下通风氧含量就是模拟地面空气含量,给人营造一种较为舒适的环境。

当空气中的氧浓度将至百分之十七以下时,人会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乏力等种种不适反应,严重可能导致缺氧窒息死亡,因此空气中氧含量在百分之十七为一个安全临界值。所以,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于井下所有地点的氧气浓度均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1综合决策分析缺乏时空维度的支持

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是一个与时间和空间相关的过程,其综合决策分析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参与,而现有的煤矿信息系统往往缺乏时空维度的决策分析工具,如拓扑分析、缓冲区分析、密度分析、叠置分析、时间和空间趋势探测分析、时间/空间关联分析、时间/空间自回归分析等。煤矿安全生产内涵丰富,既包含了日常性事务性的风险超前预控管理,又包含即时性的风险识别、监测、预测乃至预警,这就给安全生产管理的各类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满足监控实时化、系统集成化、数据海量化、分析决策在线化和智能化,这些都是目前信息系统建设的短板。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没有本质的好转,诸多信息化建设成果(硬件、软件)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也没有起到预期的成效。

2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分析系统

2.1大数据分析的概念大数据分析

是指数据量急剧积累迅速超出主流软件工具和人类思维处理的极限,大数据与传统数据比较起来,有四大特征:数据体量巨大(Volume)、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数据价值密度低(Value)、更新速度快时效高(Velocity)。大数据分析需要全新的数据处理理念和分析工具,洞察发现海量高速增长信息中潜藏的价值[4]。从理念上,大数据分析与传统数据分析有三大转变:要全体不要抽样,要效率不要绝对精确,要相关不要因果。针对大数据,既有的技术架构和分析工具已经无法满足要求,需要全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这其中包括:(1)大数据分析可视化方法;(2)大数据挖掘算法;(3)预测性分析能力;(4)语义处理能力;(5)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技术。

2.2大数据分析系统的建设

根据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理念,煤矿安全大数据分析系统的建设目标包括:数据综合集成、安全知识集成、三维虚拟可视化展示、煤矿安全动态分析诊断。具体建设内容包括:(1)基于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煤矿安全综合数据库。建设煤矿安全大数据分析诊断系统,首先要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全面综合的数据集成,将基础空间和属性数据、在线监测的实时性数据、专业业务系统的事务性数据综合集成起来,构建煤矿安全综合数据库。(2)基于专家系统的煤矿安全专家知识库。针对知识集成的目标,整理规范规程体系中的经验或者理论知识(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作业规程、三违行为知识、隐患界定知识、评估模型、设备操作规程知识、工种操作规程知识),构建煤矿安全动态分析诊断的专家知识库。(3)建设三维虚拟矿井可视化平台。针对信息和知识三维虚拟矿井可视化展示分析,主要的建设内容是基于高精度地质模型理论研究开发三维虚拟矿井平台,实现地层建模、钻孔建模、断层建模、工作面建模和巷道建模等工作。然后,基于三维虚拟矿井平台,实现数据和知识可视化、煤矿安全生产活动可视化、分析和决策过程可视化。(4)研发煤矿安全动态分析系统。针对基于专家知识库的煤矿安全生产分析决策,需要利用煤矿安全综合数据库中的基础数据、实时监测数据以及事务性数据,根据煤矿安全专家知识库进行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评估、推理和演绎,动态分析诊断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与趋势、预测未来,并针对煤矿应急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响应对策。

3结语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带来了新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视野[5],也必将影响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为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核心信息技术手段。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电信通信等行业相比,煤炭行业在这方面的发展稍稍晚一些。因此,煤矿科技研究工作者需要抓住时机,在大数据分析处理的研究和应用上付出更大努力,推动煤矿信息化建设发展。

作者:魏忠奎 袁传增 单位:山东能源枣矿集团田陈煤矿

第3篇

关键词:电气;设备;管理;技术

煤矿机电是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煤的生产的诸多环节之中。根据全国煤矿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显示,机电事故在各种事故中居前几位,因此,认真分析当前机电事故多发的原因,吸取教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更换无MA 标志的电气设备

(1)矿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电气设备管理制度、防爆设备入井检验制度、设备包机制度、设备定期检查制度、个中安全装置定期试验湿度和停电检修挂牌制度、个中安全装置定期试验制度和停电检修挂牌制度。建立设备、电缆、小型电器的台账管理,妥善保管大型设备的技术性能档案。

(2)坚持电气设备使用与维修相结合的原则,电气设备谁使用,谁管理,谁维护,负责安全直接责任并实行专责制,主要设备实行包机制,做到定人、定机、凭上岗证操作,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设备操作规程,对多班制生产的设备,操作工人必须执行设备交接班制度,大型设备均有运行纪录。

(3)建立机电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大型机电设备安装、改造、验收管理工作,强化大型机电设备安装、改造工程的设计、选型、设备、设备购置、施工和验收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强化业务保安部门的管理职能,防止大型机电设备恶性事故的发生,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大型机电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二、矿井主通风机装置

矿井必须安装两套同等能力的主通风机装置,其中一台备用,备用风机必须能在10 分钟内开动。矿井的主要通风机必须每三年至少进行1 次性能测定。生产矿井主要通风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并在10 分钟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当风流方向改变后,主要通风机的供风量不应小于正常供风量40%。矿井主要通风机房内必须安装水柱计、电流表、电压表、轴承温度计等仪表,还必须有直通调度室的电话,并有反风操作系统图、司机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等,主要通风机的运行必须由二人及以上的专职司机负责。局部通风机和掘进工作面的电气设备,必须装有风电闭锁装置。

三、提升运输设施

立井、斜井提升机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427 条规定,装设保险装置和提升机后备保护装置,各种保险装置必须灵敏、性能可靠,在正常提升过程中严禁甩掉保护运行。提升机的电控系统,液压及机械制动系统必须可靠,各种闭锁关系正确,制动能力满足运行要求,专门升降人员及混合提升的系统每年应进行一次性能测定,其他提升系统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性能测定,提升系统除常用信号装置外,还必须有备用信号装置。各种提升装置的滚筒缠绕的钢丝绳层数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19、420条规定。立井升降人员必须使用带MA(煤安) 标志的罐笼和防坠器并按《煤矿安全规程》第413 条规定对防坠器定期进行脱钩和不脱钩试验。升降人员与物料的罐笼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381 条规定。在提升速度大于3m/s 的提升系统内,必须设防撞梁和托罐装置。倾斜井巷内使用串车提升时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0 条规定。提升斜井和行驶机车平巷危险区段必须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规定;必须行人,要经信号工、把钩工同意,并停止行车;对通过人员必须清点人数,确定无人时才可发开车信号。提升装置使用的钢丝绳及连接装置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对磨损、锈蚀断丝超限的钢丝绳和不合格的连接装置必须及时更换,不得违章使用,严禁超载提升。箕斗提升必须采用定重装载。井下绞车安全保护装置、制动系统灵敏可靠,提升系统做到“三固定”(保险闸、保险峒、保险杠、保险绳)。信号系统声光齐全。采用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运输时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4 条规定。井巷中采用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运送人员时应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5 条规定。井下使用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时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3条规定。皮带必须选用带有MA(煤安) 标志的阻燃带。

四、煤矿供电及电气

矿井必须有与实际相符的井上、井下供电系统图,该图的绘制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50 条规定。矿井至少应有可靠的两回路电源线路。当任意回路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其他任一回路应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井下各水平中央变(配) 电所、主排水泵和下山开采的采区排水泵房供电的线路不得少于两条回路。主通风机、提人立井提升机、抽放瓦斯泵等主要设备应设置双回路供电。井下防爆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准入井。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防爆性能遭受破坏的电气设备,必须立即处理或更换,严禁继续使用。使用中的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检查,必须严格执行《河南省煤矿电气性能检查细则》的规定。矿井严格按照《煤矿井下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则》、《煤矿井下低压检漏保护装置的安装、运行、维护与整定细则》、《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装设过流、漏电、保护接地装置,“三大保护”装置必须动作灵敏可靠。井下电缆必须选用带有“MA”(煤安) 标志的阻燃电缆。电缆的联结和铺设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468、469、470、471、472条规定。电煤钻必须使用设有检漏、漏电闭锁、短路、过负荷、断相、远距离启动和停止煤电钻功能的综合保护装置。井下照明和信号装置,必须采用具有短路、过载荷漏电保护的综合保护。

参考文献:

[1]《煤矿井下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则》

[2]《煤矿井下低压检漏保护装置的安装、运行、维护与整定细则》

第4篇

 根据省经信委皖经信煤炭函【2011】1157号文件通知要求,现将我市煤矿安全生产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   全市小煤矿基本情况

1、个数与分布:我市目前现有矿井12处,按行政区域分:宣州区5处、广德县5处、泾县2处;按瓦斯等级分:高瓦斯矿井3处、低瓦斯矿井9处,矿井总共设计能力为57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56万吨/年。

2、煤炭储量及生产:至2010年底,全市地方煤矿煤炭储量共计 939.44 万吨,可采煤层单一煤层即龙潭煤系c煤层,煤层厚度1—1.5米,煤层开采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区域煤炭开采率低,煤炭生产量低。 2011年生产原煤大约19万吨。

3、自然灾害及安全状况:我市煤矿自然条件差,地质条件复杂,存在瓦斯、水、火、顶板、地温等各种灾害威胁。煤矿随采深的增加,地应力、瓦斯压力、地温也越来越高,煤矿自然灾害的威胁逐步加重,在这种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我市的煤矿尤其是瓦斯矿井容易发生灾害事故,因此,瓦斯灾害事故防治是当前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2011年9月14日宣州鑫源煤矿(高瓦斯矿井)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死亡4人,目前全市煤矿全部停产整改。

4、矿井主要系统和回采工艺:目前,全市煤矿都已按《煤矿安全规程》及国家、省有关规定和标准建立健全了煤矿通风、监测监控、防尘、机电、提升运输、排水、通讯等安全生产系统,并积极按照省、市有关煤矿“六大系统”建设规划的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实施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煤矿技术装备方面,经过各级煤矿安全监察和监管部门的日常监察和监管,各煤矿企业都已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及时淘汰了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禁止使用超期服役和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电气设备,对在用安全可靠性差,不能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要的设备和设施进行了技术升级和更新改造,以提高矿井装备的安全可靠性。强力推进支护改革,淘汰落后的采煤工艺和方法, 2010年底全市有条件的煤矿回采工作面都使用了单体液压支护并实施正规化壁式布采,资源回收率得到有效地提高;所有新掘巷道都坚持使用金属支护,同时对原有的木支护巷道,各煤矿企业也都制定了相应的更换计划。2011年所有生产矿井都开展了“六大系统”建设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5、煤矿从业人员及培训情况:煤矿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作业人员配备方面,我市严格安全准入,各煤矿企业都按安全资格准入条件及时安排人员到各级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参加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对井下从业人员,要求按规定参加培训,严禁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入井作业,同时督促煤矿企业要采取多种形式,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岗位标准、操作技能及自救互救等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增强了职工实际操作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全市煤矿综合整治情况

近些年来,我市在完成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和整顿关闭两

个攻坚战工作任务同时,通过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到2010年末,全市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实现了“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要求。2010年我市进一步对照国发【2010】23号文件和省政府皖政【2010】89号文件精神加大贯彻落实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1、强化组织领导,狠抓瓦斯综合治理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增加,瓦斯压力和含量越来越大,瓦斯治理难度也相应加大。我市对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并将它放在煤矿安全工作首位来抓。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了国务院、省有关文件精神,并对瓦斯集中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和统一部署。市、县和重点产煤乡镇三级政府成立了瓦斯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工作机构,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强化了瓦斯治理监管责任,督促帮助解决本地区煤矿瓦斯集中整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二是结合我市实际,组织制定了《***市构建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实施办法》和《***市继续深入开展煤矿瓦斯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印发到各级煤矿监管部门贯彻落实,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整治目标、整治重点,为整治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严格实了煤矿瓦斯治理措施落实情况的定期排查、调度和通报等制度。各煤矿企业根据瓦斯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安排,针对采掘部署、系统建设、管理体系等关键环节开展了全面排查和治理,对排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限期进行整改;县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对所属煤矿企业瓦斯治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督促煤矿从严、从细排查隐患,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对有重大瓦斯隐患须进行整改的矿井,实行挂牌督办,明确督办责任。四是要求矿井必须按规定落实瓦斯防治措施,建立瓦斯防治工作体系,实现“一通三防”达标;所有煤矿都按期、按规定建设完善了煤矿瓦斯安全监控系统,并实行了数据上传,网内监控;煤矿掘进工作面按规定实现“三专两闭锁”、实行双局扇自动切换,并将煤矿瓦斯报警值下调至0.8%,提高了瓦斯管理安全系数。五是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加强了对瓦斯专项整治工作监管力度,把瓦斯治理措施落实情况纳入重点监管内容,按相关规定对达不到瓦斯治理要求的矿井,责令停产整改;对瓦斯灾害严重、拒不执行防治措施、现有条件难以有效治理的煤矿以及违法生产造成较大以上瓦斯事故的煤矿,提请地方政府实施关闭。六是督促企业加大了瓦斯治理投入,按规定提取瓦斯治理专项资金,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保障了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落实政策法规,推进煤矿整顿关闭

2006年全省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以后,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攻坚克难,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了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一是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我市明确规定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为整顿关闭工作第一责任人,关井工作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主动抓,同时建立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制,一级对一级负责,工作层层落实,压力层层分解,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二是把握政策,平稳实施。国家安监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意见》颁布实施后,我市通过政策宣传,在思想观念上形成共识,并给每个煤矿企业发放了《致全市煤矿企业业主的一封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煤矿业主理解,争取社会民众支持。市、县党政主要领导、政府分管领导以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人,多次深入煤矿检查工作,和企业投资人以及企业职工促膝谈心,通过形势分析、算账对比、政策引导等方法,为煤矿业主算好“经济账、政治账和人命账”,劝其权衡利弊,尽早决定,尽快主动退出。“十一五”期间我市共关闭煤矿企业56个,矿井总数由2006年初的68处减少到目前的12处。三是出台政策,引导退出。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涉及经济利益和再次创业两个现实问题,煤矿关闭后还要重点帮扶业主实现二次创业。为此,我市采取政策引导、经济扶持的办法,实施“关闭无情、操作有情”的做法,加快煤矿转产退出,广德、宁国等县市区根据市政府要求,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引导高危行业生产企业转产退出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煤矿企业自愿转产,符合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可以享受一定优惠政策和经济扶持。四是制定措施,依法操作。2009年乌石煤矿发生瓦斯事故后,我市更加坚定了安全发展理念,市政府迅速出台2009年第65号《煤矿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纪要》和2010年第50号《常务会议纪要》,依据“皖政办[2009]118号”文件精神,明确规定:全市高瓦斯矿井一律不再实施矿井改扩建工程,不再开拓新的采区,采矿许可证到期的不再给予延续,到期后三个月内关闭到位;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在政策规定的期限内实现托管或者退出突出危险区域,否则由所在市区政府组织关闭。2010年5月底前我市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已全部关闭。2013年底高瓦斯矿井将全部关闭。

3、加强安全监管,夯实煤矿安全基础

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根基,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的管理是控制煤矿安全风险、提高煤矿安全能力保障的需要,为此我市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一是国家七部委《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下发后,我市依据文件组织制定了《***市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实施办法》并予以宣传和贯彻,同时要求全市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对辖区内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情况加强监管,督促煤矿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分级监控制度,定期对煤矿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煤矿存在的重大隐患要挂牌督办,跟踪治理。二是督促各煤矿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大力实施管理强矿战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工作现场每个岗位、每个环节都处在制度的管理规范之下;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人员配置,落实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并将其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形成了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三是要求各煤矿企业必须加强技术管理,科学合理组织生产,坚决防止“三超”;强化矿井“一通三防”和水害防治、顶板、机电等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切实提高安全保障水平;督促煤矿企业按规定提取使用安全费用,保证安全投入到位,淘汰落后装备和落后的采煤工艺和方法,指导煤矿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强力推行支护改革,提升煤矿安全基础条件。四是着力落实了领导干部下井带班制度。国家安监总局《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下发后,市煤矿监管部门立即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了宣传和贯彻,同时全市各级煤矿安监部门也将此项工作作为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凡发现煤矿有违反带班下井制度的行为,一律依照规定依法作出现场处理或处罚。五是积极推进了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所有煤矿企业都建立了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质量工作标准,至2010年末,所有生产矿井都已实现了煤矿采、掘、机、运、通等系统及地面设备设施的安全质量标准三级达标。六是明确培训管理责任,加强了安全全员培训。督促煤矿严格执行职工岗前培训有关规定,制定教育培训计划,确保井下作业人员每年接受不少于规定时间的教育培训。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对未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经教育和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下井作业,切实做到不持证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三、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存在问题

1、我市煤矿矿井规模小、地质条件复杂,安全装备、生产条件较差及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加之当前国家煤矿政策和地方政府对小煤矿发展限制,部分矿业主心有余悸,不愿加大煤矿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影响了我市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健康发展。同时,煤矿技术职工流动频繁,专业技术人员相对欠缺,制约了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5篇

Abstract: The safety evaluation should be run through the various stages of engineering, system design, construction, operation and decommissioning of the entire life cycle. The safety evaluation for engineering, system is the need of government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works, also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production safety of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units. As a higher risk of production units, coal mine should regularly and timely evaluate major production systems, find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develop appropriate and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reduce the risk to a minimum, ensure personal and property safety of mine workers, and promote coal production work smoothly.

关键词: 安全评价;危险源;安全对策措施;参与评议法

Key words: safety evaluation;hazards;safety countermeasures;participation appraisal method

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175-02

0 引言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因此,一定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动员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全力推进。当前从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匮乏,管理层之间横、纵联系性差,唯我思想占主导地位,导致在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失误较多,不能够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科学的安排部署;而从业人员自身素质较低,自我防护意识较差,“三违”现象严重。为此做好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1 安全评价对煤矿生产的作用

煤矿安全评价由专业的有资质的机构,按照严格的标准程序,研究制定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诚信评价标准和综合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安全生产“黑名单”和失信惩戒制度等制度,定期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强化安全生产诚信建设。

煤矿的安全评价是从安全技术角度出发,查找、分析煤矿各生产、辅助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查找出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帮助煤矿作业人员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分布的部位,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概率,制定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安全评价可以使煤矿预先识别煤矿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从而促使煤矿管理能够更好的统筹安排,保证各环节井然有序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2 安全评价的目的

传统的安全管理总是喜欢事后补救,在已经发生的事故中汲取教训,虽然这样的做法是必须,但这样的做法代价太大,因为个别事故造成的影响是无法挽回的,必须预先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安全评价的目的就是预先发现、识别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以便于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消除、控制这些危险有害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总的来说,安全评价的目的:一是强化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生产规程的宣传教育,使取得资格和实际管理水平形成统一,真正提高煤矿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二是促进管理人员的横纵联系,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逐步消除唯我思想;三是煤矿企业自身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特别是要针对煤矿的实际情况按照操作规程逐条逐款培训到位,真正使工人既熟悉井下开拓布局情况,又真正能够做到遵章守纪,不违规操作,确保生产安全。从而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

3 煤矿安全评价的不足

目前评价报告里出现最多的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事故树法等等,由于基础数据库的缺乏,这些方法往往也只限于理论,用这些方法最终很可能避重就轻,误导安全生产。大部分评价报告过于理论化,导致对于危险源的辨识过于程序化,得出几乎所有煤矿都比较相同的辨识结果,即瓦斯爆炸、顶板事故、斜井跑车事故、井下触电等事故是某某煤矿的主要安全隐患。事实上,任何一个从事煤炭生产行业的人都知道瓦斯爆炸、顶板事故、斜井跑车事故、井下触电等事故是煤矿企业重要的安全隐患,根本不必绕这么多弯子。这些过于形式化的评价,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起不到实际的促进作用,只能在表面上为煤矿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4 煤矿安全评价的改进

煤矿安全评价应该牢牢把握安全评价工作的实质,消除或减少死亡事故。可以制定和完善煤矿采掘作业规程,并且按照规程要求切实加强有关管理人员的责任,真正按照规程操作。改革现有的以报告形式评价模式,大力提倡评价人员参与评议的模式,更大力度的加大安全评价的实践性,保证评价过程的真实。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做到“日监测、周报告、月分析”。所谓评价人员是指具有国家安全评价资质的注册安全评价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或从事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多年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等专门从事安全评价工作的技术人员。所谓参与评议是指在一定的周期内(比如1年,这个只是评价公司评价工作的周期,不同于整个省的评价周期,我们四川省一般评价周期是3年),在这1年里,评价公司派评价人员以定期不定期的形式到煤矿生产企业现场,比如某矿安全隐患比较多,问题比较严重,1星期评价人员到现场1~2次,1个月到现场5~8次,如果问题不严重1个月去2~3次,切实帮助煤矿企业查找并解决安全隐患。这样评价确实解决了煤矿企业的问题,消除或减小了安全隐患的威胁。通过相对较长时间的跟踪调查、了解、技术支持,评价人员再把所评价的企业存在的重点安全隐患及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加强管理的环节以安全评价报告的形式交给相关管理部门,这样在一个大的评价周期内(即3年)管理部门便可以有的放矢,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果。

总之,安全评价可以为改善煤矿安全管理现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依据;为煤矿预防、控制事故发生提供安全对策措施;为煤矿生产投资、安全投入及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建议。因此,安全评价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积极意义并为煤矿安全生产带来较为明显的好处。

参考文献:

[1]中国安全网.系统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2]大中型煤矿安全评价办法及标准(试行).

[3]王显政,杨富编.安全评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04.

[4]沈阳劳动局.安全评价标准[S].2000.

第6篇

一.煤矿安全管理降低了煤矿事故发生率

煤矿80%的事故是人为因素引发的,“安全第一”的思想没有真正扎根于员工心中,遵章守纪还没有成为自觉行动,要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强化基层煤矿工人以及技术人员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全煤炭行业700多万从业人员中,工程技术人员只占到3%,而发达国家是60%以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基层抓安全抓管理切实把安全生产落实到每个生产单位上。煤矿安全管理研究了人为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起因。从而做到根据不同的事故起因做不同安全规范措施,积极有效的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率。不安全行为的起因分析可以概括为:

(1)非随意性不安全行为的起因。操作者对自身行为的不安全性质或危险性并没有清醒的意识,是个人未能随意控制其行为性质的情况下做出的行为—非故意性的不安全行为。①新工人、临时工、季节工缺乏知识和经验,安全知识不足、安全培训不够,往往对自己的不安全的危险性根本不知道。②上班之初和下班之前注意力分散思想被工作之外的事情占据,导致错误操作,或对重要的危险不加注意,产生发生伤亡事故的机会。③情绪波动;④感知、记忆、判断失误。主要表现为联络和确认不充分误解信号造成失误,信号感知与判断错误,遗忘。⑤疲劳状态下的失误。疲劳时会产生下面不良的心理状态:无力、注意力分散、感觉方面失调、记忆和思维障碍、意志减退。⑥应激状态下的失误过渡的应激状态会使思维出现混乱,分析、判断能力减弱、导致个体行为紊乱。

(2)故意性不安全行为是指作业者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安全规程,但由于某种动机或习惯行为模式的作用,而有意识地做出的可能带来危险的操作或指挥行为。①效益第一的价值观:抢时间、抢进度、抢产量不按规程生产。②侥幸心理:闯运气;③经验主义观:技高人胆大;④好奇心理:越是写有“禁止入内”、“不准乱动”等字样的地方越会激发其好奇心。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制定相匹配的规章制度,有效的规范操作,保证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进行。

二.煤矿安全管理是全面落实国家社会对安全生产要求的重要保证

近年以来国家安监总局要求煤矿企业实施安全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有效防范事故发生。针对社会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严重关切,煤矿安全生产任重道远。实践证明制定完善的煤矿安全管理措施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核心,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切实加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加大安全投入。针对国家的要求煤矿企业必须健全完善企业内部责任体系,构建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链,并强化岗位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确保每个环节、每个动作,每人每分每秒都要将岗位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只有这样煤矿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安全高效生产。当前从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安全知识溃乏,在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失误较多,不能够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安排部署,而从业人员自身素质较低,自我防护意识较差,"三违"现象严重,为此做好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三.小结

煤炭企业的安全工作是核心问题,安全生产就是煤炭企业最大的效益,是煤炭企业生存发展的保障。我们必须严格贯彻执行煤矿安全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是实现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我们绝不能为一时的眼前利益去铤而走险,而是应该摆正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实现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作者:牛志刚单位:山西汾西正城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第7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 煤矿 现状 改善

一、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

首先是必须要建立其职工监督和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安全管理体制,任何脱离群众监督的管理体制都是无法实现最终管理效果的;同时还要建立起煤矿企业安全生成责任制,将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追究细化到个人,从而填补在安全管理中所形成的管理上的空白。

(二)生产中的安全管理

由于煤矿企业的自身生产的特殊性,同时包括煤矿中对大型设备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生产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必须要注重在煤炭生产中的安全管理,一方面要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同时还要对设备定期进行维修和检测,另一方面还要做到清晰的辨识矿井下的危险源,从而实现对安全监控系统的管理。

二、当前我国煤矿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和生产的关系倒置

在煤矿生产中,必须要将安全置于生产的首位,如果不首先针对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保障,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但是在目前有些地方的煤矿生产过程中,往往都是将生产放于首位的,在一味追求生产的过程忽视安全。虽然煤矿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但是如果过于忽视安全管理,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那么企业所需要耗费的成本是要远超经济效益的,因此得不偿失。

(二)煤矿工作中存在多种重大危险源和危险隐患

煤矿工作中存在着众多危险源和危险隐患,这是由煤矿自身的工作环境、施工开采条件所决定的。同时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还极容易出现火灾、水灾、以及瓦斯爆炸等安全威胁,这些威胁使得煤矿工作中的作业场所和各个环节都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

(三)安全技术及装备无法适应当前的开采需要

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矿井也在不断的加深,这就会相应的出现以前所未出现的安全灾害,比如地热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安全问题在目前都还无法实现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此外,虽然目前在煤矿开采技术方面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是在安全技术和设备上还是无法适应当前的开采要求,依然存在有些设备的更新速度过慢、可靠性差等方面的情况。

(四)煤矿工作环境依然严峻

虽然在近年来,我国一直都在推行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但是由于煤矿工作环境上的特殊性质,有很多工作环境都没有得到改善。比如工作空间狭小、粉尘弥漫、照明条件差、顶板淋雨等多方面问题,这些问题对煤矿职工的生命健康是种严重的危害。

三、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强化各级领导的主体责任意识,建立落实各级领导安全责任制和自我约束机制

煤矿能否实现安全生产,领导是关键。煤矿安全规程明确指出,各级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只有第一责任者高度重视,确实负起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制度、措施才能得到顺利执行。所以必须建立领导安全责任自我约束机制,使他们到其位,尽其责,守其职,用制度来约束领导的行为,用制度来保证安全责任的到位。

(二)强化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治本,就必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而员工的培训正是提高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新入矿工人、在职员工,一定要按照《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要求,保时、保质地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外,应结合各个矿井的实际生产条件进行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应急预案、煤矿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责任制的培训学习,提高员工的安全认识,掌握矿井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使员工自觉地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培训的方式可多样化,安全图片展、放映安全事故案例、针对安全事故案例让员工和教师共同讨论、模拟和现场教学、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等。

(三)狠抓制度建设,实现规范化管理

安全工作是综合性工作,管理因素多、变化大、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全员抓、全过程抓、全方位抓,实现规范化管理。要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建立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1.建立矿井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目标要围绕百万吨死亡率这个指标层层分解。在制定目标时,能量化的要尽可能量化,还必须制定具体的措施来保障目标的实现。2.建立重奖重罚制度。要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实行全员风险抵押金制度,把各部门及个人的安全效果与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实行目标激励,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参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四)狠抓质量标准化,在质量标准化中实现安全管理

质量标准化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多年来的事实告诉我们,工程质量达标的单位,生产安全状况就好。要做好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正确处理安全与质量、产量、效益、成本之间的关系。2.要强化现场管理,抓工程质量一步到位,实现动态达标。煤矿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动态达标,安全生产才有保障。3.要坚持标准,严格检查验收,并严格考核、奖惩。检查要从严从细,考核要客观准确,对于工程质量优良的单位,给予上浮单价,对不合格工程责令重新整改,直到整改合格方予结算工程款,并给予单价下浮。4.要以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为重点,全面铺开,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参考文献:

[1]李爱灯.谈谈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的原因[J].才智,2009,(34).

第8篇

【关键词】主副井提升;钢丝绳;提升设备选型

立井提升设备的选型设计涉及钢丝绳的选型、主提升机主要参数的选型、主提升机电机的选型等比较复杂,本方以某矿主副井的设备选型及钢丝绳选型为例介绍了选型设计方面的有关内容及主要参数的选择。供设计人员参考。

1提升装置

1.1主立井提升设备

主井提升设备选用JKMD-3.5×4(Ⅲ)型落地式多绳摩擦轮提升机一台。提升容器为一对12t标准箕斗,有效载重12t,配低速直联悬挂式直流电动机(1500kW、56r/min)。电控设备选用直流全数字成套控制设备。过卷高度(10.45m)及过放高度(10m)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主井提升系统见图10-1-1。提升机、电动机、钢丝绳均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2副立井提升设备

副井提升设备选用JKMD-3.5×4(Ⅲ)型落地多绳摩擦式提升机一台,提升容器为一对1.5t双层四车宽窄罐笼,自重18.8t。配低速直联直流电动机(1500kW、56r/min)。电控设备选用直流全数字成套设备。钢丝绳为提升主钢丝绳选38ZBB6V×37S+FC1670ZZ(SS)895590各两根GB8918-2006,共四根。三根交互捻圆尾绳,为平衡提升系统。提升方式为双层乘人、双层提矸。人员同时上下。最大运行速度Vmax=9.16m/s,最大班设计作业时间2.87h,最大班工人下井时间16.9min。过卷高度(10.8m)、过放高度(10m)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副井提升系统见图10-1-2。提升机、电动机、钢丝绳均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2结语

通过对主副井设备选型的设计计算及钢丝绳的选型计算,提供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参考文献:

[1]谢锡纯.矿山机械与设备[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2]刘畅,吕海清;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在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J].有色矿山,2003(02).

[3]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第9篇

“先抽后采、检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确立了瓦斯防治的知道思想和方法。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瓦斯爆炸、燃烧和窒息事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杜绝日常生产中存在的瓦斯危害隐患。

1 落实矿井瓦斯管理制度

根据矿井生产情况,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要建立和健全矿井瓦斯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制度,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执行。例如:爆破过程中的瓦斯管理制度,排放瓦斯的有关规定,瓦斯监测装备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盲巷、旧区和密封启封等瓦斯管理规定,矿井瓦斯抽放、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

规定。

2 加强瓦斯抽放管理

瓦斯抽放可以讲煤层中存在或释放出的瓦斯通过机械设备和专用管路抽出来,输送到地面或其他安全地点。抽放瓦斯是防治瓦斯灾害的治本措施,不仅降低了瓦斯涌出量,消除了瓦斯爆炸隐患,还能降抽出的瓦斯收集并加以利用,变害为利。

加强瓦斯抽放,降低煤层瓦斯含量。做到应抽必抽,瓦斯抽采指标必须符合《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示》要求。

3 建立健全瓦斯和通风监测监控系统

1)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标准》及《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建立完整、可靠的煤矿瓦斯、通风监测监控系统。

2)掌握瓦斯涌出规律,进行科学、合理通风,及时发现瓦斯超限或积聚事故隐患,通过加强通风等措施消除瓦斯积聚,通过报警、断电停止作业、撤出人员等措施避免瓦斯事故的发生。

4 加强通风管理

防止井下瓦斯积聚,首先应加强矿井通风。按实际需要分配风量并及时调节风量,利用新鲜空气来稀释并排出瓦斯,必须确保风量、风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为此,应做好几下几方面的工作:

1)采用机械通风。每个矿井都必须采用机械通风,禁止单独利用自然通风。主要通风机一套运转,一套备用。

2)实行分区通风。实行分区通风,不仅可以保证各采掘面都有新鲜风流,而且在发生瓦斯燃烧或爆炸事故时,可以减小灾难范围,减少灾难损失。

3)加强掘进巷道通风。掘进巷道采用全风压通风或局部通风机通风。做好局部通风机管理,风筒“三个末端”管理,特别是高、突矿井掘进工作面要严格执行局部通风机供电要求。局部通风机要设置在进风口的新鲜风流处,禁止产生循环风。风筒要悬挂在巷道一帮,保持完好。风筒口离工作面的距离最大不超过5m。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准停风。

4)及时构建通风设施。为保证矿井正常通风,应在井下适当位置设置控制风流的设施,如风门、风桥、挡风墙、调节风窗等。井下要及时构建通风设施,并保证质量,经常维修,保持完好。通过风门时,应随手关好。每个矿工对任何通风构筑物都必须爱护,绝不允许任意损坏。

5)保证风流畅通。加强通风是目前处理瓦斯的主要手段,风流不畅就会发生瓦斯事故。为保持井下采掘工作面、巷道和其他工作地点风流畅通,不得在这些地点堆积杂物,并应加强维护,以保证足够的通风断面。

5 加强爆破过程中的瓦斯管理

爆破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瓦斯管理制度,做到严格检查,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1)“一炮三检”制度。“一炮三检”要求爆破工在井下爆破工艺过程中的装药前、爆破前和爆破后必须分别检查爆破地点及附近20 m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只有瓦斯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才允许进行装药、爆破,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爆破。需要强调的是不准检查一次而多次爆破。爆破工随身携带“一炮三检”记录手册,做到检查一次填写一次。

2)“三人连锁放炮”制度。“三人连锁放炮”制度是实现安全爆破的有效措施,即可防止瓦斯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又可防止爆破伤人。三人连锁中的“三人”是指生产组长(队长)、爆破工和瓦斯检查工,这三人分别携带爆破起爆器的钥匙、工作牌、爆破牌。在爆破前、后,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检查爆破地点附近的风流、瓦斯浓度和其他爆破安全事项,符合要求后依照相关操作规定连锁交换钥匙、工作牌、爆破牌,进行安全爆破。

6 结束语

只有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才能有稳定好转。

参考文献

[1]梁松乔.用电厂粉煤灰作为井下充填材料的科学试验[J].煤炭科学技术,1980,09.

[2]冯起超.贯彻回柱绞车参数系列标准的一些看法[J].矿山机械,1980,03.

[3]吴元.日本三池矿业所感应电话的使用和维修[J].工矿自动化,1980,01.

[4]叶生,龚幼民,曹怡龄.新型电机保护装置的设计研究及应用[J].工矿自动化,1980,03.

[5]晓荷,黎永泉.西德不燃液在井下凿岩设备上的应用[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1980,03.

[6]吴振亚.新型高效率功率放大器[J].工矿自动化,1980,04.

第10篇

一、精心组织,落实责任,行动迅速。

高度重视,形成了由局长负总责,分管局长牵头,能源信息办公室具体负责的责任体系,制定了2013年春节后煤矿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方法和步骤、检查内容。一是召集煤矿企业业主、矿长召开了煤矿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向各煤矿企业传达贯彻了宜县安委发〔2013〕3号文件精神,要求煤矿企业认真开展煤矿安全隐患的自查、自纠,彻底查找安全隐患。二是协调并会同县安监局、国土局、公安局、工商局、凤仪乡政府、龙池乡政府组成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工作组,联合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做到不留死角。

二、突出重点,严格执法,确保隐患整治到位。

针对我县煤炭企业的具体灾害情况、管理现状等实际,按照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百日安全生产活动”切实抓好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2013年春节后煤矿复工复产验收情况和各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现状,以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严厉打击违规行为,彻底排查治理事故隐患,认真解决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及综合安全管理为重点,对全县煤矿企业组织开展了全面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采取地面查阅相关资料与井下各生产系统和作业面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地面资料检查情况。矿井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情况,贯彻落实省、市、县安全工作会议情况;“百日安全活动”的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煤矿职工全员培训和新工人的上岗前培训管理情况;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建立,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建设项目“三同时”、开工备案、竣工验收等法定程序执行情况;矿长、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配备;隐患排查治理“五落实”等。

经检查,各矿井均按照县百安活动要求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做到了“五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各生产矿井“五证一照”合法有效,技改整合矿井符合审批、建设程序,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新工人的上岗培训情况较好,按要求建立和完善了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特种作业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配备基本满足要求,矿井领导入井带班制度执行情况较好,能认真履行职责。

2.井下各生产系统检查情况。重点检查了各矿通风系统、瓦斯治理情况,生产矿井的生产系统的生产条件、采掘部署和采掘接替、“三量”平衡和有无“三超”生产行为。建设矿井开工建设的各项审批手续的完善和证照情况;建设、施工、监理三方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情况;外委施工单位和委托监理单位等级资质情况;建设过程中的合理合法的开展施工情况;是否有借技改之名务生产之实的情况。

我县5个生产矿井中,煤矿、煤矿、煤矿、煤矿、煤矿生产系统均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采掘部署合理,头面核定符合规定,无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情况发生。但在采掘接替和“三量”平衡中,因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赋存条件差、顶底板破碎、矿山压力大、巷道维护工程量巨大等原因而造成极个别矿井采掘接替有一定的困难。永全煤矿、繁荣煤矿、凤祥煤矿3个技改矿井均符合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和施工要求,无违规行为的发生。

3.针对节后复工复产后煤矿安全工作特点开展检查。围绕隐患排查治理这条主线,对各矿跟班、带班、值班、安全生产责任制、技术管理、顶板管理、提升运输管理、电器设备管理、一通三防、监测监控、头面和入井人数核定、特种人员持证上岗、地质灾害预防、防汛、建设项目建设与施工程序、安全隐患自查整改、现场安全管理、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查和排查。通过检查,共检查出各类煤矿安全隐患43条,均责令立即进行了整改。

三、存在的问题

1.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在个别煤矿管理人员中仍不同程度存在。主要表现在隐患处理不是很及时,对隐患的调查、跟踪、落实、整改、复查、问责抓得不实、不严。

2.建设矿井因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周边农户阻工等,造成施工进度缓慢,个别矿井不能完成预期施工进度。

3.局部通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通风设施管理、维护、风筒铺设、风筒漏风等方面仍有一些不足和差距。

4.个别矿井由于春节停产时间较长,矿井巷道来压较大,而维修工作未跟上,造成巷道变形严重,文明生产较差。

5.矿井掘进工作面前探梁使用情况不是很好,个别头面未使用前探梁。

6.个别矿井火工产品转运进库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火工产品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步煤矿安全工作重点

针对此次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为有效防范和遏制煤矿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筑牢煤矿安全生产防线,保证我县煤矿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和健康发展,下一步将加强以下工作。

1.认清当前煤炭行业的发展形势,引导煤炭生产企业走集团化、集约化模式,引进管理人才,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走机械化开采道路,做大做强煤炭产业。

2.加强领导,强化服务。督促企业落实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努力提升矿井的技术安全管理水平。及时为企业解决生产中发生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积极营造良好的煤矿安全环境,确保矿井平稳、安全生产和矿井建设项目工程的有序顺利施工。

3.严格现场管理,强化煤矿基础管理工作。逐步完善并建立的安全管理长效管理机制,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省小煤矿安全生产基本要求》,继续深入开展好百日安全活动,把活动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区队和班组,逐级抓好落实,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分兵把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格局,扎实纵深推进“百安活动”。

4.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牢固树立起“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工作无止境,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的思想,理顺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责任。

5.进一步强化“一通三防”管理,严格“以风定产”的管理,加强瓦斯检测,加强监测、监控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做到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提高通风安全设施的施工质量和加强平时的检查、维护。

第11篇

根据当前煤矿生产安全工作新特点,按照《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市经信委要求,成立了以局长同志任组长,副局长同志任副组长,安全股全体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煤矿企业“一通三防”和“雨季三防”领导小组,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二、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

2013年6月5日至6月12日我局对区5户煤矿企业开展了以“一通三防”、“雨季三防”、顶板管理、机电运输为重点的拉网式大检查,检查中不放过细枝末节,共查出安全隐患21条,发出限期整改通知5份,责令各矿限期整改结束后将整改情况书面报我局。同时,派员深入企业跟踪监督整改情况。明确要求对不整改的煤矿企业将停止生产和作业予以整顿;对不按规定进行整改或整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责令重新进行整改,重新整改仍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将停止生产和作业进行限期整顿。

三、加强“一通三防”管理

检查发现,5户煤矿企业通风系统已初步建立,主扇、局扇风机运转正常,均采用了双回路供电。总进风、总回风能满足生产和作业需要,达到“以风定产”要求。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均已建立,监控数据能反映井下实际情况,能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按时检查瓦斯,瓦斯牌板记录准确清晰。掘进工作中能严格按“一炮三检”、“三人联锁放炮”制度执行,电气设备采用的是矿用防爆型和矿用一般型,杜绝了设备失爆现象,实现了挂牌管理。防止粉尘各矿均安设了水管,水管管路畅通,掘进打眼基本采用了湿式打眼,放炮均使用了水炮泥,职工均发放了防护用品,对防尘起到了较好效果。各矿基本做到了“通风不停,排水不断,瓦检不止。”

四、加强“雨季三防”管理

雨季汛期和倒风季节已来临,天气变化大,给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带来了较大影响,稍有松懈,将造成安全事故。加强“雨季三防”当前尤为重要,防洪、防排水方面,各矿均成立了防洪机构,职责明确,制定了“雨季三防”预案,区煤业公司修筑了拦渣堤、拦渣坝、防洪涵洞;区煤矿修筑了拦渣堤,延伸了防洪涵洞,对防洪涵洞进行了疏通维护;夹巷子煤矿、松树店煤矿为防止较大物(如矿斗、木料等)冲入河道后造成本矿和下游煤矿洪灾损失,进行合理安排布置,重新选择了堆放场所。防止雷电方面,各矿地面建筑、电气设备均已采取了防雷电措施,安装了防雷装置,达到防雷电效果。

五、存在的问题

1、区煤业公司存在风量分配不均,部分风门存在漏风问题。

2、区松树店煤矿存在井下电气设备接地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问题。

3、区夹巷子煤矿存在防尘专业技术力量缺乏,放炮前后没有洒水消尘问题。

4、区煤矿锚喷作业没有采用锚喷除尘器。

5、个别煤矿部分仪器仪表未按规定送检。

第12篇

关键词:煤矿 安全生产 管理

总所周知,煤炭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工业,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煤炭占76%以上,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迫切需要,要求煤炭工业必须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但是近年来煤矿事故频繁发生,煤矿工业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条件、技术装备水平、生产者和管理者素质、安全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通过分析大量事故案例我们认为在现代煤矿生产中,安全管理不到位是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煤矿安全管理,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矿生产的头等大事。

1、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管理观念落后

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许多煤矿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倾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扩大生产上,把安全抛在脑后。既没有真正理解生产、安全与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没有真正认识到安全管理与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1.2 安全资金投入不足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 煤矿真正走上了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道路。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和种种原因的影响, 致使煤矿经济效益低、安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

1.3 对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矿企业和其它企业一样,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及社会效益最大化,是它的根本性任务。煤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对于非生产性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被大量的精减,职教部门的成员也五花八门,有普教的老师、企业政工师和区队技术员等组成,有教师经验的不懂煤矿生产,懂煤矿生产的不知道该如何对职工培训,因此造成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培训流于形式。其次,职工学习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知识的积极性不高,认为事故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对安全学习不感兴趣,不愿意参加培训,即使采取强制措施,学习效果也较差。

1.4 企业职工的整体安全素质较低

首先, 煤矿的管理干部,特别是班组长绝大部分是从积极肯干的生产工人中选拔上来的,他们在生产中能吃苦耐劳,有干劲,但安全意识不高。其次,还有部分管理干部,甚至个别领导干部, 对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认识不够,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不能正确的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再次,许多工人凭经验干活,作业中必须遵守的《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作业规程》等对他们来说起不到约束作用,还有些职工认为上班就是多出炭,出了炭才有钱,因此违章事故常有发生。

2、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途径

2.1 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意识

煤矿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要明确自己所承担的安全责任,抓好现场安全问题,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发展,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涉及到职工的健康,建立起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完整的全员抓安全的工作机制与方式方法,构建环环相扣、时空闭合的安全管理体系。煤矿的各级行政组织,还要充分发挥作用,各职能部门要对本职范围内的安全工作具体负责,按照业务保安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强自身业务建设,抓好经常性的安全检查,督促、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隐患,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2.2 加大煤矿企业安全投入

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安全投入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对于安全投入欠账仍高达164亿元。实践表明:安全状况好的企业,安全投入都合理到位。为实现煤炭企业整体安全的最终目的,煤炭企业从开始建就应该注重安全投入。因为安全投入水平,决定着煤炭企业是否能够获得安全许可证,是否能够取得理想的安全级别;而安全级别又影响到缴纳商业保险费的费率,以及缴纳工伤保险基金的比例;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实行,同样能够提高企业对于安全投入的重视。

2.3 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

切实加强职工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职工整体安全素质,这不仅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是煤炭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因为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关系着职工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发展前途。因此要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安全培训时既要注重理论知识方面的提高,又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分层次、抓重点,分批统一管理进行培训。一是要注重加强对生产一线、重点岗位及新招工人的安全生产知识方面的教育培训,结合本人所从事的岗位性质、特点来培训,只有经过安全培训并熟知掌握了安全操作规程的方可正式上岗;二是要加强对重点岗位工人以及特种行业作业人员的安全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取得相关职业上岗资格证,确保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三是积极开展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安全管理技能;四是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环节,切实提高我们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要把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从业人员达到较高的安全生产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通过培训,不断完善、优化企业职工,使煤矿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明显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煤矿职工的整体安全素质。

3、结语

总之,煤矿生产与安全管理是统一的,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在煤矿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在追求利益最优化的同时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确保煤矿企业沿着持续、稳定、健康、和谐的发展道路前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