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02 11:33: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新课改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83

实验是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基础,实验对物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验,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的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通过实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走向科学的殿堂;通过实验,能够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吸引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物理实验对学生物理学科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本文就新课改下的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探析。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各学科都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改革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一些更加具有“探索性”的实验被人们提出,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就实验形式而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在实验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这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而言,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激情。

新课改以来实验教学发生的这些变化充分的说明,物理实验不仅引起了教师的广泛重视,同时社会各界对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也有了全新认识,通过物理实验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更要提升学生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因素影响了物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尤其是高中阶段的物理实验教学仍然是我国物理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仪器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要想进行有效的物理实验,既要有理论知识的指导,也要有充足的实验仪器做支撑,这是进行物理实验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条件。然而,就目前的高中物理实验而言,实验仪器不充足的现象始终困扰着很多课堂。实验仪器的短缺限制了学生进行实验的次数与质量,很多需要学生亲自进行操作的实验可能因为实验仪器的短缺而导致学生只能通过观察的形式对实验现象进行了解,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实验仪器存在的另外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仪器过于陈旧。学校受财政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实验仪器的更新换代存在一些问题,这也给学生的实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落后的实验仪器对实验结果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能在学生实验步骤正确的情况下,也难以得出想要的结果。

(二)教师和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识存在问题

近年来,虽然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被人们广泛的认识,但是受传统物理教学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和学生对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1.学生对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取得高考的胜利,因此,很多学生都将高考作为自己学习的出发点,很多学生对高考的考试形式进行分析,就物理学科而言,实际的实验操作并没有被纳入高考行列,这就导致学生对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认识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很多学生更愿意将时间投入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通过实验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2.教师对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都能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但是一些教师依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不管是在讲解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时,还是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都出现了懈怠的现象,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对有效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一)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

不管是多么伟大的物理发现,概念或规律,都离不开“观察”,观察既是学生有效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进行物理探究的重要渠道,只有在观察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性材料。人类在探索过程中,只有掌握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兴趣才会被有效激发,感性材料越多,学生的兴趣就会越膨胀,进行独立探索的激情就会越高涨,能够以更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投入到研究中去,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物理现象多种多样,很多物理现象是能够用肉眼观察到的,还有很多现象是用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对于复杂的物理现象及抽象的物理概念,学生想要从根本上加以理解,仅仅依靠教师的指导是不行的,必须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对知识点有深刻而清晰的理解。

(二)加大对实验器材的财政支持

实验器材短缺与陈旧,对实验教学产生了不良影响,为了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同时实现实验器材的有效更新,需要相关方面能够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首先教育部门要对物理实验教学引起足够重视,给学校的物理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学校也要对物理实验引起足够重视,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帮助,促进物理实验课的顺利开展。

(三)转变教师的物理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的物理学习观念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想要真正建设高效的物理实验课堂,就必须从根本生转变教师与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观念。

对于教师来说,要对物理实验教学引起足够重视,要明白物理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尤其是走上科学研究之路都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在认清楚了物理实验教学重要性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物理学习观。

第2篇

【关键词】初中作文;观察能力;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生自身的身心特点就是在于对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这一点应该加以充分的重视,以此来对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就结合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培养进行相关的研究论述,其主要观点就是在于生活实际与学生自身观察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使学生对于事物的观察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一、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在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自身素材的搜集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很多学生自身的阅历过少,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学生自身对于生活中周围事物观察过少所导致的。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从这一点我们就能够充分看出,生活与学生自身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一点应该加以充分的重视。从以上论述过程中,我们就能够充分地看出其重要性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应该做到进一步的增强。

二、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活元素不能与教学内容很好地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生活的认识并不是十分的彻底,导致教学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并不够细致,很多学生认为自身在进行作文创作过程中没有丰富的素材,写不出很好的文章,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自身的生活观察较为缺乏,对于这一点我们教师朋友应该提起高度的重视,在平时教师自身对于生活的观察应该做到进一步的加强,进而带动学生并且鼓励学生观察生活,这是我们在进行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存在不足的主要表现所在,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广大教师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不能够得到摒弃,很多教师还是以“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导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自身的注意力不能够得到充分的集中,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观察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还应该做到进一步的改进,在后面的论述过程中就这一问题我个人会做出相应的解决。

(三)教学情境运用明显不足

教学情境对于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很多教师对于这一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教学中以单调的教学形式进行作文教学,学生注意力并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激发,学生自身的好奇心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带动,所以导致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存在很多的问题,对于这一现状我们还应该加以充分的重视。

三、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方法所在

(一)鼓励学生自身对周围事物的观察

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对于周围的事物并不是很在乎,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思想比较严重,所以学生自身对于教师自身的作文培养感到十分单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周围事物应该提起高度的重视,使自身的生活实际与作文教学能够做到紧密结合,同时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激发,学生对于自身的观察和感知能力会得到同时的培养,这也是我们对于学生自身观察能力培养的关键点所在,希望我们广大教师朋友能够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教师应该得到不断的转变,学生自身观察能力的培养并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灌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这样学生通过自身思维空间的拓宽才会将自身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激发,同时对于周围的事物进行相互的联系,这样学生自身的作文能力才能够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对于教学手段的转变有很多种,比如说开展竞赛或者是小组竞猜等等,这些方法对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身观察能力的基础。

(三)提倡教学情境的转变

教学情境是让学生从内心思想得到转变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学生自身观察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作文题材对于教学情景模式的设置,这样学生在结合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自身的观察就会变得更加彻底,使自身的情感能够得到带动以及抒发,这是我们在进行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此,我们对于这一点还应该加以充分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教学情境的设置应该做到充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观察状态。

四、结论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的相关研究以及论述过程,对于其重要性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我们广大教师朋友进行分享。希望我个人的论述观点,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存在的不足还希望我们广大教师以及相关学者能够多提自身的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张健.培养观察能力提高作文水平[J].教学交流,2009(10).

[2]黄德志.培养观察能力,提高作文水平[J].考试周刊,2010(6).

第3篇

【关键词】课堂观察 职前英语教师 实践性知识

【基金项目】课题:“走进中学课堂”与职前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得关系研究,2011年浙江师范大学社科处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96-02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外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外语教师教育关注的新热点。而实践性知识的发展需要教师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认识教学、学科、学生等诸多因素,并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和内化。而课堂观察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已经得到学者认可(崔允郭、周文叶,2008)。本文旨在探讨课堂观察对职前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主要回答两个问题:(1)职前英语教师可以从课堂观察中获得哪些知识?(2)课堂观察是如何促进职前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因为该方法能够全面地、动态地描述和分析研究对象(陈向明,2001)。研究对象为某大学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的八位研一学生。他们英语能力突出,并受过一定的教师教育。2013年4月8日到12日,作为职前教师的他们在本市一所重点高中进行了以课堂观察为主的教育见习活动。研究数据来源于职前英语教师的40篇反思日记和对2位职前教师的访谈。研究者对数据进行编码并反复阅读,寻找逻辑关系,将数据进行分类呈现、分析。

三、职前英语教师从课堂观察中获得的实践性知识

对实践性知识的构成要素,学者们看法不一。有学者认为实践性知识可分为关于自我的知识、关于学科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和关于情境的知识(陈向明等,2012)。也有人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涵括了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教师自我知识五个层面(姜美玲,2008)。本文梳理出的结果与先前研究基本吻合。因此本文将从教学、学科、学生、师生关系、自我这五个方面来呈现职前教师所学到的实践性知识。

(一)关于教学的知识

见习中,职前教师们见识了老教师是如何组织课堂,她们了解到一些在理论课堂中未学到的知识,比如在课堂中使用日常例子的重要性;练习对于巩固学生理解的重要性;“从易到难”的重要性等等。

周老师在这些翻译以及造句中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LL0408)

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加深学生理解,强化学生练习,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JLL0410)

这节课给我的启发就是老师上课要从简到难,带学生慢慢走入文章,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除此之外,一个清晰的板书和规范的字体也是一位教师所要具备的。(LJJ0410)

原来我只知道warming?鄄up 和reading是怎么上的,现在对词汇课、语法课也有了了解。(FTPL)

过去,职前教师们学习了基本教学模式,对如何上课有粗略的概念,但是,通过课堂观察,他们开始注意到教学的细枝末节,例如如何选择教学例子和编写习题,这些细节都是无法在理论课堂中体会到的。

(二)关于学科的知识

除了教学细节,职前教师也意识到了深厚的学科能力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

职前教师的学科水平还需要加强。在给老师改听写作业时,我问老师:“a good advice算对吗?”老师说:“advice不可数,当然不对的。”当时,我的脑子里浮现出三条线,只可惜覆水难收。老师,其实我知道滴,只是太久没上英语课了……我的心里一阵呐喊。所以,作为职前教师的我们确实有必要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没有知识积累的老师,她的教学也是苍白的。(PL0409)

朱老师的词汇课给我们职前教师的启发在于,作为一个英语教师,要有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XQ0410)

通过课堂观察,职前教师意识到学科能力的重要性,这提醒了他们在注重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学科知识的积累。

(三)关于学生的知识

在五天的课堂观察中,职前英语教师们真实地感受到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困难。

同学们很少发言,发言的同学,他们也说的很少,很多地方都表达不出来。他们的英语水平比我想象的差了很多。(FTPL)

在见习第二天,美国兄弟学校刚好到A中交流。这为学生们提供了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英语的机会。然而,与外国友人的交流也暴露了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不足: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但从今天课堂提问的表现来看,多数同学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还很薄弱,外国交流生用正常语速回答提问时,全班同学要求其放慢速度,可见学生们平时在这方面的操练还是比较少的。(WZP0410)

此外,职前教师们的学生观也有了一定得改变,开始真正了解到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差异性,并关注如何通过调动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每个人的兴趣点都是不同的,如何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想学的欲望,这是我们需要一直思考的问题。(WZP0410)

第4篇

【关键词】观察记录 有效提高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62-02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对观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曾作过论述:“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的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可以更多地看到幼儿发展的潜能,深入地了解幼儿,从中验证自己提供给幼儿的活动是否促进了孩子的发展;可以作为对幼儿形成性评价的依据,便于教师认识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学习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评价幼儿,从而调整我们的课程,使其更适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因此,活动观察记录在教育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活动区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极大的自由自主的空间,幼儿在活动区中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主题、材料开展各种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全面展示自我的机会。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

观察记录一直是一线教师的短板,有一定意识但比较随意无目的性,即使记录也是比较的粗浅。但我们都知道区域活动是教师了解幼儿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的良好场所。坚持观察记录并分析这些情况,可以真实地了解幼儿群体或个体的特点,掌握个体差异及“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教育才是适宜的、有效的,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最终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目前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如何进行观察与记录,还没有很好地把握科学的方法,以致影响了学习型区域教育功能的发挥。

一 教师的观察与记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观察记录随意性较明显

区域活动中教师对观察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无预设目标,导致教师记录随意性大。

2.观察记录不全面不深入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不全面、不深入,不能兼顾全体观察与个别观察的操作情况。要么教师为了了解每个孩子的活动情况就会忙于全面的巡视,从而被动、琐碎地去观察和记录,无法对某个孩子的发展有深入细致的了解,要么顾及个别孩子的观察指导,不能兼顾全体的观察,未能全面了解全体幼儿的基本操作状况。

3.对记录信息的分析运用不够

教师对观察记录资料的价值认识和提取运用不够。教师未能很好地分析观察中的记录内容,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了解幼儿当下的能力及需求,调整材料投放与指导的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差异性地教学。

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什么、如何观察与记录,最后能适时、适度、有效地介入指导,最大可能地发挥区域的教育功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 最基本的观察记录方法

1.学会观察是进行游戏指导的关键

观察的要点:寻找观察视点,设定观察目标、划定观察范围,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

2.有效记录,高度把握幼儿

班上两位教师每次各选取几名幼儿作为观察对象,教师跟随他们更换区域内容,了解他们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创新性、专注性及兴趣等方面的情况。这样,每一个月教师能对全班幼儿都观察一次。两位教师还可以分工负责,各自参与到某个区域中,以幼儿个人或自然形成的小组为对象进行观察记录,主要记录该区幼儿合作和使用材料等情况,详尽了解幼儿在特定区域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表现,从而方便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提供更适宜的材料。

3.反思调整,集聚能量

教师要及时地收集并分析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留下的各种痕迹(记录纸、计划本、语言等)。同时,还要及时吸收来自幼儿方面的其他“信息”进行分析,以了解幼儿的想法、思路,明确幼儿探索的方向。在观察记录中发现幼儿有问题或障碍时,不要急于进行指导,而要采取多形式的“问”与幼儿互动。

为分析投放材料与组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做出调整,观察记录时必须进行反思。如在结构区幼儿合作建构城堡,要求幼儿分工要细,并记录在计划纸上。果果负责搭围墙,在建构过程中他说:“这好像体育场。”于是他转向建构体育场,结果围墙无人搭,这与预成的计划产生冲突。在建构体育场时,他又搭看台,又搭火炬,投入更多的热情。

三 如何在实践中提高教师观察记录能力

1.教师的观察记录如何从粗到细

刚开始时,教师的观察记录往往是粗枝大叶或烦琐无重点。具体表现在教师对观察重点的表述过于概括,而这恰恰是造成教师观察无目的、指导没有可操作性的主要原因。

2.教师观察记录行为如何从随意到有意

教师在进行区域观察时,最初往往是无目的和被动的,而当他们有观察意识时,却又常常出现为观察而观察,对于信息缺乏主动分析和应对的意识与能力。

我们建议老师们在进区时带上笔和本,方便随时记录幼儿的操作情况;当幼儿遇到一个操作问题,教师要先在旁边观察,而不是先着急去指导,让自己有时间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幼儿现有操作水平和材料设计的适宜性进行观察。教师从随意观察到有意观察的转化,提高了对观察区域的全面把握,以及针对观察计划中观察重点深度挖掘的能力。这样,教师对个体幼儿的水平把握和整个区域活动的设计就更加明确了。在有意观察中的有效记录也改变了教师固有的工作习惯,促进教师整体教育行为的形成。

3.教师的观察记录如何从散乱到有序

有些教师由于观察经验的不足,往往会匆忙奔走于各区之间,以致对观察信息的捕捉和处理过于散乱无序。缺乏关于孩子操作的过程信息;当不同孩子操作同一套材料时,关注的是每个孩子的完成情况,却没有关注不同孩子在操作材料时的差异,把握的只是孩子表面上的操作信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了解如何筛选观察中的有效信息,帮助教师明确观察目的,如了解孩子“最近发展区”,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如孩子对投放新材料的反应,关注孩子的问题解决过程,从而把握材料的层次性;了解孩子的合作交往水平等。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没有细致的观察,就谈不上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教师通过有效的观察记录,合理分析、调整,且不断的循环往复促使区域活动良性发展,为孩子们搭建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活动平台,让幼儿在自由、自主、创新的活动空间里、真正体验成功,感到受快乐与满足!通过孩子自主学习、探索、发现,使得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乐土,进而在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中,体现更大的价值。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重要性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28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主要特点的学科,很多重大的理论发现都是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得出来的,通过科学、合理的实验对一些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轨迹等方面作出解释,而实验室是进行研究、探索的基地,很多著名的生物学家都是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贡献在了实验室里。

我们都知道巴氏消毒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试想,如果没有巴斯德日日夜夜在实验室的精心研究,没有他多对生物研究事业的刻苦钻研,肯定不会在多次失败的实验中坚持下来,正是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巴斯德才最终研讨出来了广为人知的巴氏消毒法,在生物学史上成为了一颗灿烂的明珠。可见,实验在生物学科上的重要性,同样,作为讲授理论知识,指导简单实验操作的生物学教师们,更应该注重学生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只有我们的正确引导,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们实验意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学生们也会打破一些传统学习思维,M行更开放、创新式的实验操作,对学生以后思维能力的培养、认识事物的态度有很大的影响。笔者根据近几年的生物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高效的开展中学生物实验课。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实验的教学中,教师们将实验课题分发给每一个实验小组,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进行合理的职能分配,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来,通过实验的进行,每一位实验成员都会经历实验的准备、实验的开展、实验现象的出现、实验结论的总结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这样一个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有效的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去,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立,很好的体验实验中的充实感和快乐感,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亲身操作,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生物实验课是一个及其细致、要求严谨的操作过程,学生们在实验开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实验准备,还要提前准备好实验需要的材料,实验开展后,整个实验过程需要同学们紧密的观察实验中的变化,在一些重要的现象或者变化出现时还要做好笔记,整个过程如果出现一点注意力不集中,可能就得不出我们想要的结论,所以,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们需要高度集中的进行实验的观察。每一次生物实验的开展都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锻炼,这种锻炼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

(三)培养学生实验的严谨态度和科学价值观

我们都知道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做实验时都是及其严谨的,如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实验道路上是及其艰辛的,无数次的实验,无数次的失败,也许有一点点瑕疵,就可能使得实验失败,因此,实验中是需要实验者高度严谨的态度,这样才能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同样,实验的开展,也是锻炼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通过实验,我们会发现一些科学结论,这都是有根有据的,是科学实验的结果,对于学生严谨实验的态度、科学素养的养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如何高效的开展生物实验课

(一)激发学生实验兴趣,为高效实验课的开展做准备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有了兴趣,我们的生物实验课才会有趣、高效的开展,才会在实验课中真正学到东西、体会到实验过程带来的乐趣。因此,要想高效的开展生物实验课,教师们就得要注重学生实验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教师们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一节实验课进行前,教师们可以把这个实验相关的人物、故事进行有趣的讲解,这些实验课外的有趣话题,可以很好的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可以激发他们进行实验的兴趣,学生们心中肯定也想像那些生物学家们一样能正在实验中发现点新东西、获得点新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是进行实验前的有效准备,可以更好的推动实验课的开展。

(二)教师们要做实验课前的实验步骤讲解,引导学生们认真观察实验

生物实验的进行,都是按照规范的步骤进行的,步骤的正确和颜静是及其重要的,会影响到实验能否正常开展,因此,教师们要想提高实验的效率,就得要在实验前做好实验步骤的讲解,需要让学生们掌握实验的步骤,能够进行规范操作,提高实验的操作力度。同样,有了规范的实验步骤,还需要学生们在进行实验时,能够以严谨的态度操作实验,期间还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变化,科学严谨的参与到每一次实验中来,这样才能在生物试验中学到一些实验技能和实验态度,才能更好地推动生物实验的新发展。初中生物实验中,教师们的有效指导可以让实验更完美的进行,学生们在实验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们在旁边进行有效指导,这样学生们才能将实验进行的顺利。

(三)生物试验中要注重演示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实验思维的开发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观察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4-0040-01

初中生物教学一般以实验和观察为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积累生活常识。因此,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提倡采取实验、观察、思考、应用这样的教学过程,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生物这门课程的兴趣,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生物是一门重视观察的学科,许多生物学上的发现都是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的,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观察才能更好地总结生物学上的规律,了解生命变化的细微过程,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过程。生物是一门帮助学生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学科,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学生能对一些自然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和技能。观察不仅在生物中具有极大的作用,在其他科学研究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有的生命现象和规律都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的。在观察的过程中,科学家们通过总结积累了大量的有效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整合与分析得出一般性的规律,最终研究出对人类历史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理论。这些发现都充分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观察是实验的基础和目的,只有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才能切实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影响学生进行生物学观察的因素

(1)观察的目的不明确。观察应该在明确目的的基础上展开,只有在观察前明确了目标,才能在观察的过程中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展开,从而提高观察的效率,否则观察的过程就会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例如,在观察鱼在水中的运动状态时,就有学生因为不明确观察目的而将所有的鱼鳍剪去,难以得到有用的观察数据。

(2)观察精确性较差。生物学的观察必须具备一定的精确性,否则得出的观察数据存在很大的误差,将失去数据的价值。有许多学生对于一些现象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这样的观察过程是不符合生物学观察的要求的。

(3)没有养成随时随地勤观察的习惯。许多初中学生缺乏在生活中进行观察的习惯,对于一些生命规律和现象没有形成主动思考的过程,从而导致自身的生物常识严重不足。例如当教师问学生家中养的植物时,学生无法回答出植物的类型和外观特征。

三、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策略

(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观察是一个对客观世界形成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调动人体各个感官的作用,并且需要人的理性思维的参与。观察得到的数据是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和前提,为了提高观察数据的有效性,在进行观察前,必须制订一定的计划和观察方案,以此来指导观察的方向和方法,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例如,在进行人体口腔细胞的观察时,教师应当首先明确观察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在观察后对细胞的一些特点进行归纳,尝试自己绘制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组织图。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

(2)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要在观察的过程中得出客观、真实的数据和结论,就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在生物学观察中常用的观察技巧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方法。这种观察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对事物的特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进行局部的细致观察,能够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质,分辨不同性状之间细微的差异,综合掌握事物的各个方面特征。例如,在观察植物根茎的结构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根冠、分生区、生长区、成熟区这样的顺序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条理性,对事物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认识。第三种观察方式是对比观察法。通过对相似物体的对比性观察,能够更好地区分出两种物质的细微差异,从而总结出物体的生物特性,防止在学习过程中将不同物体的性质进行混淆。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观察方式外,在生物学观察中还有重复观察、动态观察等多种观察方式。具体观察方式的选择应当根据物体的性质和实验要求来进行选择,并且在每一次的观察过程中都要进行数据的记录。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与观察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过程,通过实验的演示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展示,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有效手段。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时要做到操作规范、准确,对实验现象进行必要的讲解。在实验进行前,教师应对相关的操作仪器进行介绍,包括仪器的名称、作用、结构、原理等。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观察的指导,可以边实验边观察,也可以先实验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等。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得出自己的结论,无论学生的结论是否正确,都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观察的积极性。

初中是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发展特点,在生物教学中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信息处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观察;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是在大量的实验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且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往往只局限于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重复实验等被动式的实验模式,忽略了在实验中对学生观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改革化学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一、实验观察探究能力的基本内容

所谓观察、探究能力,就是对事物的探究性知觉能力。它有两个相互关联的特点:一是能注意到某个事物或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二是能将这些特点与过去经验中的某些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索,以探究其实质和规律。学生的实验观察、探究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观察、探究的目的性

即要明确观察的对象、条件和要求。实验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探究活动。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对观察、探究的现象或结果要做到心中有数,减少观察、探究的盲目性。

(二)观察、探究的条理性

观察时要遵循合理顺序,有计划地观察和探究。按照某一先后顺序或位置的前后顺序进行观察、探究,这样才能不至于漏掉实质性的实验现象。

(三)观察、探究的敏锐性

即对观察到的现象迅速做出整理,为探究作准备。化学实验现象千变万化,没有对化学现象观察敏锐的反应能力,就不能获得准确的观察信息,即使观察到极微小的异常,它也可能隐含着重大的发现。

(四)观察、探究的理解性

在观察过程中,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以理解观察对象,使探究更有理论基础。

二、实验观察探究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一)认识观察、探究的重要性

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对任何理论知识的掌握,都必须建立在通过观察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简单地表现在是否注意到某个事物或实验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而是更多地表现在能否就此进行探究性思索,以透过其表面把握其本质和规律。科学家断言:任何联系实际的自然科学都始于观察。通过事例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一切有成就的人在科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对周围环境、周围事物及自然现象的观察。科学研究开始于观察,没有观察、探究就没有科学的新发现。我们要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及日常生活中坚持对事物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探究,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细节。

(二)做好演示实验,激发观察兴趣,提高观察、探究质量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实验,它能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好演示实验,对于教材中的每个演示实验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影响学生决不能随便找些理由,敷衍搪塞了事。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提高观察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趣味实验。有精彩的实验把学生带进绚丽多姿的化学世界。如在能量变化教学中不用火柴能不能点燃酒精灯?学生置疑,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后再蘸取高锰酸钾,立即放到酒精灯的燃蕊上,酒精灯点燃。如此“奇怪”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去探究。

(三)加强学生实验,增加观察机会,提高观察、探究能力

第8篇

关键词:观察意识;观察习惯;观察兴趣;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75-01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说过:"科学起源于观察的领域和实验的世界,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观察能力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化学不可缺少的品质。教学和实际调查表明,观察能力强的学生通常对事物的感知迅速,准确完整,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且在单位时间内感知较多的事物,因而积累的知识丰富,学习效果好;而观察能力弱的学生,往往对事物的感知迟缓,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表现在学习上,大多成绩较差。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教师如何有步骤地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通常可采用如下的途径和方法:

1.认识观察实验,培养观察意识

观察能力是中学生借助于强化实验等直观教学逐渐形成的一种心理品质,要形成这一品质,就必须加强学生对观察重要性的认识,怎样加强呢?对此可做一些游戏,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仔细观察的重要性。我曾指导学生做过一个游戏:取一个杯子,用某种食物用品调剂一种(具有刺激性)溶液,我伸出一个手指在杯中沾取溶液,再把手指头噙入口中,我得意地笑。问同学们看清了没有,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看清楚了。随即我就找一学生按我的表演办法再做一遍,结果学生把指头伸进口中的时候,像触电似的大伸舌头,咂嘴,表情十分滑稽,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这时有部分同学还想跃跃欲试,我就又找了几位同学,结果和第一位同学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我故意不做回答,静观同学们激烈的猜测和讨论,待同学们都安静下来之后,我让做演示的同学讲一下品尝的味道,学生说:"又酸又涩。"我向学生说我并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同时我又演示了一遍,让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察,直到这一次,有部分同学才看清楚了原来我沾取溶液的手指是中指,而深入口中的却是食指,借此机会,让他们自己亲自体会一下实验观察的重要性,给他们进行实验观察重要性的教育。

另外,就化学的发展史来看,列举由于在化学实验中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得到重大发现的例子,如拉瓦锡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氧化汞发现空气中有氧气,从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等。从这些例子中,使同学们认识到认真观察在知识的学习中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也结合实验教学,教育学生做善于观察的有心人,激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明确观察目的,养成观察习惯

所谓目的性就是指观察要有目的,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观察必须针对所要解决的化学问题,抓住物质或现象的本质特征,才能达到预期的观察目的,观察目的要服从教学目的,并且在观察中应排除干扰,分清主次。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可使观察深入、细致和有效,也可避免观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例如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观察,观察的目的是观察反应前后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而不能只观察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要在观察前,丰富观察的准确知识,让他们先了解观察的对象、现象,这样才能使他们正确、全面地观察,使观察引向成功。

3.教会观察方法,提升观察兴趣

第9篇

“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生有关能力的培养目标,也是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1、对学生进行观察重要性的教育

观察是一种有意的知觉,也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探究是研究和学习生物学的科学方法。观察是探究的第一步,科学的学习要从观察入手,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门户,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是“观察―直觉思维―想象―抽象思维―本质揭示”。培养观察能力是中学生物教学中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初中生物教材有许多分组实验(动手,观察),每章节都有观察,讨论,阅读,思考,实践的内容,突出了观察的重要性。

巴甫洛夫说过,在你研究、实验、观察的时候,不要做一个事实的保管人。你应当力图深入事物根源的奥秘,应当百折不挠地探求支配事实的规律。这就是说,巴甫洛夫主张观察不但要准确,而且还应达到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力图深入事物奥秘的程度。他一直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达尔文作了历时五年的环球航行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广泛观察,并采集大量的生物标本和矿物标本,经过深入研究,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古今中外科学家都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他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取知识,就更能从观察对象上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2、影响学生进行生物学观察的因素

2.1观察目的不明确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如果不知道要观察什么和通过观察要得到什么,其观察活动就有较大随意性和盲目性。如有的学生在观察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把鱼的所有鳍全部剪去,这样就很难得到有鱼鳍与鱼在水中运动关系的结论。在观察幼苗的根毛时,把镊子夹住了根毛,结果根毛全被破坏了。

2.2观察的精确性较差 生物学观察是一种精细的观察。有的同学观察自制装片或永久装片时只停留在表面,对看到的生物的结构缺乏研究。在观察“花的结构”时,只看花的形态,颜色,大致结构,对雄蕊,雌蕊的解剖观察做的比较马虎。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途径

发现抗菌素的先驱者------美国的弗莱明教授,就是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依靠敏锐的观察力才找到了青霉素的。当他获得诺贝尔奖时,谦虚地声明“我唯一的功劳是没有忽视观察。”可见,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获得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现象,认识生物体的各种生命特征,进一步揭示其生命本质的重要途径。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作为教师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在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

3.1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由于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心理素质不同,学生在学习和观察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水平。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加强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成立生物兴趣小组,尽可能的组织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辨认动、植物等。进行生态调查时,可以观察到大量的感性材料,这不仅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还培养了观察兴趣、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特别是野外观察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热爱大自然,增强他们保护自然的意识。多指导学生的家庭观察实验,培养有意观察,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身或周围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和生命现象。

3.2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重点观察------在观察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到重点观察对象上,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顺序观察------进行观察时,要根据观察的目的,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仔细看一看观察对象具有的特征和特点。

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

3.3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首先,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是一种具有很强目的性的活动。它要求人们能从纷乱的事物中,迅速、正确地分辨出所要观察的对象。观察活动的这种特点告诉了我们:观察目的明确,被观察的对象就完整、清晰;观察目的不明确,被观察的对象就模糊不清,一无所得。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对细胞核的染色也要重视。使学生按照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通过绘制细胞结构图达到观察的目的。

其次,观察要有科学态度。实事求是是进行正确观察所必需的重要科学素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做观察记录、绘制生物图以及对生物对象描述时,一定要符合观察到的真实情况。

第10篇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有效习作是一个重点。在习作指导中,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是学生有效习作的一个关键,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最关键条件,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写作能力息息相关。

关键词:小学生;观察能力;写作能力;有效整合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看到他的学生都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是一件很兴奋的事情,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每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求学生在作文时要多注意观察,这样才能在写作文时有东西可写,才会写出好的作文来。观察能力与写作能力是紧密相连的结合体,二者密不可分。只有培养好学生的观察能力,才有可能写好作文。

一、坚持写观察日记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

前提

每次的作文任务布置时,都先要求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观察,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做好记录。教师要天天关注学生的观察日记,面批为主,让学生能直接听到、看到教师的指导及自己存在的问题。学生的日记取得进步时,无论进步大小,都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在日记上留下我激励的话语。这样,学生自然会激发写作的热情,写作的劲头也会很足,那么,学生的作文水平定然会不断上升。

二、优秀习作抛砖引玉,带给学生成就感

在指导习作时,我还注重优秀习作的榜样作用,让其发挥抛砖引玉的功效。把优秀习作读给学生听,在读时并辅之介绍自己是如何观察的,作文写的好的前提就是文章作者的观察细致、周到、有程序。要求学生从中领略到细心观察的重要性。观察时注重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生活中的喜、忧、悲、伤都是习作的材料,生活中的景物变化,一年当中的季节变化都可以变为文章,平时就要多留心生活周围的事物,多去阅读优秀习作,感悟优秀习作的成功所在。

三、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让观察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展示

教师在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间的相互指导,我给学生自主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到台前来介绍自己成功的观察经验,让他们将自身有效的观察经验传授给班级其他同学,让观察能力强的学生到台前现身说法。教师在要求学生作文时要先观察,把作文题目呈现出来,具体指导学生该如何观察事物,教师要想方设法教会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要满怀热情,循循善诱。培养学生观察的细致,教给学生在生活中怎样去积累,怎样去观察,努力达到全面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现象教学;相关策略

物理现象,即物质的性质(如温度、速度等)、结构、大小、形态等变化而未生成新物质的现象,换而言之,物理现象即能直接感知的物理过程或物理事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现象教学,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认识、探究物理规律,对一些物理情景形成条件的模仿,再现物理过程,进而找到其形成、变化与发展的原因等而进行的教学行为。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现象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初中物理的物理现象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物理现象,可更直观、形象地再现物理过程或情景,积极推动着物理学习。

第一、可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直观的、生动的物理现象,可有效导入新课教学,诱导学生主动探究。如惯性现象的演示实验,教师可把若干棋子叠放于一块,再手拿一把直尺,同学们,若老师在这些叠放的棋子中抽出最底层的一个,却可保持上面其他棋子不动,你们认为可能吗?于是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意境中。

第二、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当现象在学生脑海中形成表象时,学生才可脱离具体事物,进行多种思维活动,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开始于感知操作,若缺乏一定的感知,学生在脑海中则难以形成表象,无法激活思维,这限制了知识的内化,因而学生对知识往往是死记硬背。如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时,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实践,利用手指压下放于水里的乒乓球,使其亲自体会浮力的大小变化,然后指导他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以获得正确物理表象,从而为后面物理问题探究的做好铺垫。

第三、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观察方法与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能力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能力之一。当学生学会观察后,才会有增强对事物的敏锐感,从而把握事物本质属性,发现事物真正面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要求主要为:观察具有目的性,可辨析对象的特点,了解所观察对象的变化及相关条件。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则需注意如下几点:观察需具有客观性、精准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目的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地诱导学生,使其学会观察,积极思考,把握科学观察方法,形成正确的观察习惯。如探究如凸透镜成像规律,在观察凸透镜成缩小像与放大像现象时,学生会疑惑:为何凸透镜能成多种像,其条件是什么等。

二、初中物理的物理现象教学策略

1、加强物理实验现象教学

由物理本身看,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同时,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实验现象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有效手段。可见,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利用形象、生动的实验现象,以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意识,让学生在分析物理问题时能够找出与之相关的物理现象为有效支撑点,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把握问题分析与研究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思维定势与前概念等影响,学生在认识物理现象上会出现一定的错误。因而,教师需指导学生抛弃错误的或者片面的认识,构建科学认识。

如简单电路测量与连接问题,在做题时,学生出现的错误非常明显,譬如滑动变阻器阻值不可变化,在电源两极短接了电流表灯。其原因在于学生对这些仪器缺少有效感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借助一定的物理现象加以展示说明。另外,在新课导入时,教师也可借助小实验展开,以激发学生探究欲,调动学习积极性。当然,物象实验现象需要直观而简单,让学生易于感知。如学习压力时,教师可演示玻璃瓶受力而形变的物理实验。在施力前,教师可提出问题:以手来挤压玻璃瓶,玻璃管中的水柱会变化吗?这样,通过玻璃管中的水柱高度变化,展现了瓶体形变。

2、指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

第12篇

关键词:幼儿美术;启发式教学;运用

G613.6

启发式教学以有效引导幼儿兴趣橹鳎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使幼儿能够建立起自身对审美的独特认识,不断发现美,追求美,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最终完成美术创作。

一、 幼儿美术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概述

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启发式教学因其自身独特性与重要性,所以备受幼儿教师青睐。这种教学模式借助一定相关的双边活动,能够充分体现教师在其中的主导性作用以及发挥幼儿作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起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手段,使幼儿能够迅速对所学内容及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进而产生思考和探究,能够充分展开其想象空间并利用创造性思维完成美术作品。幼儿展开美术创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使其自主与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总之,美术教学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充分体现着爱与美的教育。通过对幼儿的启发式教学,能够使其观察力、创作力与审美能力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是塑造其正确价值观与世界观的重要途径。

二、 幼儿美术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实际运用

(一) 以相关游戏为兴趣点导入教学活动

游戏作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应用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正确认识与创作图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制作出不同形状的手绢,课堂上先播放“丢手绢”的歌曲,并指导幼儿围着圆圈,由老师示范游戏规则,然后依次展开。通过“丢手绢”的游戏使幼儿充分认识到形状的乐趣,进而在头脑中对形状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除了常见图形,还有哪些类似的不规则形状,还可以提问相关问题,例如:太阳是什么形状?五星红旗上的五角星怎样画出,等等,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讨论与思考氛围,既锻炼了幼儿参与活动与讨论的主动性,又激发了其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 借助相关节日活动,展开以爱为主题的教学创作

幼儿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成员,适时合理的引入相关节日活动,能够激发起创造灵感,极大的拓宽其想象与创作空间。例如,在进行以“团圆”为主题的美术创作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家人欢聚一堂,中秋节赏月”的相关视频以及月饼的相关图片。使幼儿产生置身其中的幸福感,启发幼儿认识到不同形状与颜色的月饼并加以创作,还可以播放月亮的圆缺变化,使幼儿认识到月亮在团圆节日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而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在节日中体会“团圆”的重要意义。还比如,在开展“尊老爱幼”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充分利用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在幼儿家长的陪同下,组织登高爬山活动。同时,还可在途中进行观赏活动。另外还可邀请部分幼儿的爷爷奶奶来园区配合开展“尊老”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充分打开了幼儿看世界的多层次、多角度视野,既可以利用粗线条创作出远山的轮廓,又能够通过细致观赏展开不同形状与角度的花瓣创作。不但丰富了幼儿的课外生活,还增强了其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借助儿歌与相关影像,使幼儿认识更加直观化

鉴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实际特点,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增加对其感官以及直观的认识。例如,在学习“动物简笔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以及“数鸭子”等耳熟能详的儿歌与影像,使幼儿对常见动物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能在大脑中迅速形成动物简笔图像,同时,教师也可引导幼儿参与儿歌学习与演唱,使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进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美术创作。

(四) 合理运用观察与比较,使幼儿展开多角度创作

众所周知,美术创作不能脱离观察。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在最初接触美术时也是通过观察鸡蛋这一静物来实现多角度的创作的。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其建立正确观察与比较的良好习惯,对于其后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对大班幼儿进行“静物认知与创作”这一内容的学习时,可在特定的餐桌上摆放不同静物或模型,教师在一旁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这些静物的排列有何特点?哪些距离我们近,哪些距离远?并引导幼儿近距离观察静物组合的遮挡效应以及由此出现的阴影效果。进而引发其对阴影出现的相关思考,并运用在创作中加以表现,此种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幼儿对于静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事物鲜明特征的捕捉能力。

(五) 借助相关古诗,增强幼儿对生活的创作体验

对于美术创作而言,不但要具备对于美的感知能力,还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创作源泉。例如,在开展“田园风格创作”的学习时,教师可带领学生朗读“锄禾”这一古诗,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放映田园生活画面。不但能使幼儿充分领略田园无限风光和景色,还能体会到“一餐一饭”的来之不易和农民伯伯从播种到收获过程的艰辛。进而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不浪费粮食”

的意识,通过一系列的感知和体验,能够在头脑中展开不同内容的田园风格画面,

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时,能够建立起胸有成竹的实物感,运用其独特的思维展开创作。

二、结语

综上,启发式教学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模式,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充分运用,既能够建立与培养幼儿审美意识与能力,还能激发其自身创造的无限潜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鉴于幼儿天生的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各幼儿特点展开实际教学活动,不断在幼儿美术创作过程中进行积极科学化的引导,使幼儿爱上美术创作,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为学前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乔卉. 启发式教学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 早期教育(美术版),2013,0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