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

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

时间:2023-06-02 11:33: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

第1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 财务战略

我国房地产企业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跟随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潮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现今随着房地产业市场的逐步饱和,以及国家对土地出让的限制加强,使房地产企业的建设成本逐步提升,给企业的运营和未来战略发展产生强大的阻力。这些问题促使我国房地产企业必须审时度势,用精细化的财务运作管理代替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使企业可以在房地产业竞争的大潮中站稳脚跟。基于此,全面预算的财务管理模式被很多房地产公司应用到日常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是房地产企业未来长期战略规划的重要支撑,是将企业当前绩效管理和未来战略经营有效结合的管理工具。有效的探讨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问题,可以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战略发展。

一、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一)全面预算管理界定

企业预算实际是一种系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可以对企业的财务、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进行有效分配,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企业也可以利用预算有效地对战略目标的实施过程和进度进行实时监控,有利于控制企业的财务收支平衡,并进一步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以及经营效益进行预测。全面预算管理则是对企业未来的某一特定时间内的经营状况(通常在一年以内或者企业一个季度内的所有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合理反映。从而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以进一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战略奋斗目标,进而可以为企业的目标利润制定合理的作业指标,以一个时期的销售预测为起点,进一步对企业的现金收支情况和生产成本状况等信息制定预计损益表、预计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以正确的反映企业未来发展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1]。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1.全面化

全面预算管理涵盖了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运用状况、未来投资效益等企业几乎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并涉及企业运营的多个部门,从业务发展部门到财务部门再到投资管理部门等几乎包含了整个企业的管理系统。因此从系统性的发展特征来说,全面预算管理中每一项预算的构成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通过环环相扣的特征,按照一定顺序在编制预算的基础上连成一体。包括业务、财务和专项预算,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并形成一个全面性的统一的整体。

2.全员化

全员性的特征主要是指在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需要所有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不再把财务管理归结到单一财务部门的身上,而是需要企业对多个预算的目标进行分层,让每一个公司成员都树立起财务管理意识,这需要企业各个部门同财务部门一起对企业各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这也有利于企业财务运作的透明化和程序化。

3.全程化

全面预算管理的全程化特征主要是指,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所需要工作的项目不再只是停留在预算编制和预算目标的下达上,而是增加了企业对预算执行力度的监控,对预算运行合理的分析以及对预算实施的考核和评价上。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引导企业未来的战略经营活动,通过预算的执行监控可以迅速地查找执行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并利用预算考核的形式,确保企业的经营计划可以顺利进行。

二、全面预算管理与房地产企业财务战略发展的关系

企业发展战略通常是指企业对未来发展的总目标和总任务的制定,是企业为了可持续化的运营和发展,对当前的经营状况和企业的资源占有实际等各种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要素进行充分的估计,并根据预算的数据,所确定的一系列的行动目标和未来发展规划。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未来经营领域变化、市场发展状况、自身竞争优势、发展成果和未来行动的战略等。而企业财务发展战略则是企业各项发展目标实现的基础,有利于全面的掌握企业资金流动的过程,确保战略规划的有效性、可实施性和长期性。因此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就不得不对起到基础性的财务管理进行预算规划。所以说财务预算的实施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作用。

(一)财务战略目标是全面预算的出发点

全面预算管理要以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为出发点,为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提供合理的财务预算计划,以保障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的战略管理始终占据企业发展的核心地位,企业内部任何运营系统都要在战略目标的基础之上合理的运行,并且内部的各个系统都要尽可能的服从和服务于战略发展的需要。对于全面预算管理来说也不例外,缺乏战略引导性的财务预算就好比失去灵魂,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战略计划的手段

全面的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所运用的一项科学性的财务控制模式,是实现企业未来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企业短期发展目标的实现更具有现实的促进作用。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程序性的财务管理手段,可以有效地对企业的经营目标进行事先安排和计划,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的未来战略发展的意图。

(三)全面预算管理是战略目标实现的保障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与整个企业的业务状况、资金流向和信息发展等基本要素的构成保持一致。房地产企业在制定未来发展战略时,必须要以房地产业的市场需求为目标导向,通过全员的有效参与,将企业内部的全部经营活动划分到一个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中。通过预算编制行动来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所以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必须要以合理的预算作为支撑,并通过全面预算的发展,保障房地产企业财务战略的合理运行和实现。

三、全面预算管理在房地产企业财务战略中的运用

(一)财务战略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运用

房地产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时,要根据企业现有的各项发展数据合理地制定未来战略发展策略。在战略目标实施之前也要做好充足的事前准备工作。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坚持企业全局发展的战略,通过合理的内部咨询策略的运用,为企业内部全面预算管理的体系建设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流程,努力地将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提升到企业财务战略实施的全局性发展的高度,并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合理的分析当前企业内部出现的财务预算管理的缺陷,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的对策;根据企业财务战略的发展规划制定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执行框架;科学的、细致的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流程进行规划,并通过企业制度的完善保障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充分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阻力,调动企业内部的一切积极力量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房地产企业要根据未来财务战略发展目标,制定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通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保障全面预算的合理运行。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战略实施的流程

房地产企业实施财务战略发展的目标可以有效地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而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运用则是企业财务战略实施的重要保证。财务战略的实施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企业各个部门共同支撑的统一体系,具体的实施流程如下所示:

1.财务战略目标的确定

财务战略目标是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细致化的体现,是企业财务战略规划、财务战略制定以及财务战略运行的首要前提。合理的财务战略目标制定可以为企业财务管理指明未来发展的方向,并有效地对企业未来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力量。

2.财务中期计划制定

财务的中期战略计划制定,通常是指在企业未来发展的长期计划和总体计划实施之间的计划。在时间上,企业短期财务发展计划通常在1-3年之间;在内容上,比短期计划的行动方案更具有全面性,如果财务战略实施的跨度不是很长,那么所指的企业财务中期计划就是指企业发展的年度计划。

3.行动方案的制定和全面预算的编制

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就是对企业财务发展战略不断细化的过程,是企业某一项财务计划实施的具体安排。全面预算编制的实施主要是指企业通过货币和资金的数量的构成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和生产活动的成果所进行的预算,全面预算主要包括企业的业务预算、财务预算、战略预算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企业发展的各个部门。财务预算通常由现金预算和预计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负债表等方面组成。全面预算使企业的财务战略实施更具可行化、具体化和定量化。

4.程序确定和战略宣传控制

财务战略实施工作的程序确定是指对某一财务战略行动所做出的具体的流程安排,企业在实施财务战略程序时,要根据战略目标的制定,合理的配置内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同时要积极地做好财务战略宣传工作,将财务战略目标真正的付诸实践,将财务战略进行层层分解真正地落实到内部各个管理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中。并在财务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对财务战略的执行状况进行合理监控,利用全面财务预算的编制的控制分析策略,让企业财务战略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实施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能对企业的财务战略发展进行全方面地控制。因此房地产企业要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建立科学高效的财务发展战略和未来经营战略,从而全面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房地产市场竞争力水平,真正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婕.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在财务战略中的运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1,(3):1,4.

第2篇

“十二五”规划对资本市场地位、融资功能的认识更加深化,市场未来发展目标更为明确,而,作为资本市场主要的金融中介,证券公司也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

据媒体报道,中国证监会日前向各证券公司下发了一份《关于新设证券营业部强化客户服务能力和科学制定证券交易佣金政策有关问题的复函》,明确表示要强化对各家证券公司新设营业部客户服务能力和科学制定佣金的监管。近期备受市场关注的券商板块再迎政策性利好。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对资本市场地位、融资功能的认识更加深化,市场未来发展目标更为明确。在目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资本市场有望迎来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新篇章。作为资本市场主要的金融中介,证券公司也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

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不管是从上市公司的数量,还是从融资金额、投资者数量等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均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在融资、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体系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如市场规模较小、交易品种少、直接融资比重偏低等,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行业发展空间的巨大。

“十二五”规划彰显资本市场之重要性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发展债券市场,稳步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和期货市场。”较之“十一五”规划而言,“十二五”规划对资本市场地位、融资功能的认识更加深化,市场未来发展目标更为明确。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需要政府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支持,而促内需、保增长,没有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也是难以想象的,尤其在目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资本市场有望迎来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新篇章。

证券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资本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成了保证其平稳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源泉”。政府将不断出台各项政策拓宽资金渠道,如《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2月23日已,自5月1日起,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股票比例上限提高至30%。2010年底企业年金规模(2809.24亿元)、按照30%比例测算,2011年可入市的企业年金最大规模843亿元,将给股市带来稳定的资金来源,保证长期稳定发展。未来五年,监管部门将继续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后续可能会出台鼓励甚至强制上市公司分红的相关措施,积极引导机构资金、长期资金入市;鼓励养老金和保险资金积极入市,进一步放宽基金投资范围,加快境外机构入市步伐等,我国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也有望得到改善。

证券行业经历了2003-2007年8月的危机洗礼之后,风险控制意识大大增强,规范运行水平显著提升,经受住市场深幅调整的考验,成为国民经济中充满朝气的行业。在上市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多项政策支持下,证券行业资本实力不断充实,加速行业整合和外延式发展,截至2010年底,106证券公司净资本合计4319.28亿元。随着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将有更多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新三板市场融资,有效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短缺,保证了证券公司投行业务的稳步发展;随着更多的机构、长期资金入市,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市场交易活跃度有望得以提升,证券公司经纪业务也将有所保障;新三板市场的不断发展,有望为证券公司直投业务奠定基础。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监管部门积极鼓励证券公司创新,集合理财产品审批制拟改为事前告知备案制,融资融券业务常规化、转融通相关配套机制的适时推出等诸多政策均保证了创新业务的不断发展,将有利于证券公司优化收入结构、持续稳健经营。

在资本市场日益成熟且迎来发展新篇章的背景下,作为资本市场主要的金融中介,证券公司也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

第3篇

【关键词】普通高中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15-02

一、背景

国外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对职业生涯及其规划的认识探讨和研究。目前,美国已形成“职业日”、“职业实践活动”、“职业兴趣分析”和“Coop”[1]等一系列的方法对高中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高中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以及确立自身的职业目标。国内,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比西方晚了30多年。对于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指导更是滞后。[2]作为高中时期的学生,其正处于职业的幻想期,所承担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也不同。因此,在这一时期的职业规划课程应具有其独特性。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就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本文问卷调查了南京市某高中101名普通高中学生,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达99%。其中男生48人,女生52人,男女生人数相近,性别对数据的影响比较小。本问卷调查四个方面的内容:1)学生的自我认识情况;2)高中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情况;3)影响普通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4)学生对于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愿景。

三、普通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一)对自我的认识

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意识增强,但是自我认识的能力不强。舒伯在其“生涯发展型态研究”中指出:15岁至24岁阶段的青少年的任务是: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进行探索,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3]高中阶段,是学生自我认识成长的重要时期,正确的自我认识,可以有效地帮助高中生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和做好未来规划,进而降低其未来选择职业的盲目性。以高中生对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为例,南京某高中被调查者中,70%的学生不知道或者不清楚自己的兴趣或特长是什么。其中只有30%的学生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兴趣或者特长所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被调查学生,大部分对自己的兴趣或特长的认识是模糊的。因而对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辅导教育,特别是针对高中生自我认识的辅导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二)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普通高中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不全面。在被调查的100名普通高中生中,把职业生涯规划理解为:指导选择未来道路和了解目前应该做什么准备的分别占81%和77%。然而,对职业生涯规划所包括的其他内容,如自我认识,自评价我、自身条件分析和认识各类职业等却没有提及。另外,88%的被调查者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非常重要或者比较重要。依据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普通高中生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观点持相对统一且肯定的观点,然而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的认识,却了解的并不全面。因此,在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引导高中生重新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和帮助其规划未来职业具有重要意义。

(三)普通高中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考虑的因素

1.普通高中生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考虑的因素个人兴趣、个人性格、个人能力已有知识、未来发展空间、社会需求等。其中排在前五位的因素依次是:个人兴趣、个人能力、个人性格和未来发展空间(如表1)。兴趣,无疑是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考虑的首要因素,也是我们从事某项职业最重要的因素。高中生对于个人能力和未来发展空间的考虑则是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趋于成熟的重要表现。此外,家庭因素、已有知识和社会需求作为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因素,对于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

2.高中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考虑的因素存在性别差异。虽然男生和女生在规划未来职业生涯的时候首要考虑的四个因素都是个人兴趣、个人性格、个人能力和未来发展空间,但是男、女生在考虑因素的排列次序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男生,考虑的因素前四位依次是:个人能力、未来发展空间、个人兴趣和个人性格;然而女生考虑的因素前四位依次是:个人兴趣、个人能力、个人性格和未来发展空间(如图1)。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空间这两个因素,明显存在性别差异。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高中生首选考虑的因素还是个人兴趣。此外,对于自身的能力、职业发展空间、社会需求和家庭条件等也成为他们考虑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未来发展空间和社会需要的思考,体现了现代高中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考虑的成熟表现。另外,在职业的选择上,被调查的学生中有24%,想过选择与家人相同的职业,34%的学生会参考同伴的职业选择,63%的学生会考虑选择社会上的“热门”职业。据此,高中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容易受外界或他人因素的影响,自我独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能力不强。

因为性别的不同,影响那女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也不相同。对于男生,主要是个人能力和未来发展空间;然而对于女生来说,她们主要考虑的是个人兴趣和个人能力。

(四)普通高中生对生涯规划辅导的愿景

1.普通高中生对于生涯规划辅导的形式

对于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课程形式学生也提出了以系列讲座为主,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选修课为辅,教师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咨询辅导的形式。目前,高中生学习任务多重,很难再抽出时间参加课程定时的学习,因此,通过空余时间开设系列讲座,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文化课学习之余的自我认识教育。对于我们的高中生无疑是有益的。

2.普通高中生对于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期望

对于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上,高中生也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偏重于职业介绍、高中学习生活规划和自我认识。这与我国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现状是分不开的。我国的高中生,生活在学科知识的“象牙塔”内,很少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对于社会中的各种职业了解甚少;高中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过好高中学习生活,完成学习任务,这种理念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更是如此。人总是处在一个自我不断认识的过程中,高中阶段,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要求更加强烈,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希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开拓视野,加深对各类职业的认识和理解,完善高中学习生活规划、自我认识等,是我们对于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设计必须考虑的内容。

四、以学生为本的普通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设计的几点注意

(一)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的要明确

高中时期,学生正处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幻想期,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是了解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职业等。因此,对于高中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必须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准备阶段的任务,确立以自我认识为主,了解各类职业、指导高中生活学习为辅的课程。

(二)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形式应灵活多样

此外形式不应该还是呆板的课堂学习,而应该以系列讲座为主,班级集体教学、教师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团体辅导的形式为辅,从而加强学生老师的交流,让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更加活跃,为学生所接受。另外,学习借鉴国外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方法――职业分享和体现等。

(三)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既要满足学生期望,又要切合学生需要

一方面,对高中学生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学生期望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中介绍各种社会职业及其发展空间、高中学习生活指导和自我认识等内容的教学,并且这些内容确实符合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特点,切实反映了高中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方面急需的知识。另一方面,具体的课程内容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例如,针对学生对自我认识的需求,我们可以开设气质类型测试、性格类型测试、学习类型测试和职业能力类型测试等,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我,了解自己适合哪种类型的职业。针对社会职业介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开展“职业分享”和“职业体验”,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不同职业。另外,针对高中学习生活规划指导,则可以通过学生团体相互交流并加以教师指导的方式,相互学习探索符合各自学生的不同高中生活规划。这一系列活动或者课程,最终的目的是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高中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职业生活。

(四)教师、学校、社区保障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

作为新开发的校本课程,社区、学校、教师应该积极的支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社区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活动环境,社区内的相应社会企业或者政府机构可以为高中生提供相应的业余实践职位,让高中生通过职业实践,发现并发展自己的职业兴趣。学校则在课时和政策上保障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了解学生的职业取向,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吴君 浅析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J].中国市场 2010(13)

第4篇

连续7年稳居A3彩机市占率第一

在本次经销商大会上,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仲川夫董事长,商销售统括部钟登根副总经理等多位高层领导对过去一年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回顾2012财年,尽管国内商业环境面临严峻挑战,柯尼卡美能达仍旧逆势而上,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

据相关第三方专业调研机构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在2012财年,柯尼卡美能达通过切实有效的产品升级策略和市场活动,连续第7年夺得A3幅面彩色复合机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宝座,“七冠王”的光环对近几年来国内办公市场的发展无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作为制造商(包括OEM在内),柯尼卡美能达所生产的彩色、黑白A3幅面复合机也双双获得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佳绩。

以“增值服务”开创未来蓝图

随着市场的不断深化,单一的功能性产品已经无法适应用户的需求,在提倡个性化办公的今天,企业对办公设备的引入方案也提出了“量身定制”的更高要求。

较早前,柯尼卡美能达就前瞻性地提出了以解决方案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发展战略,2012年是该战略进入实施的第3年,无论从企业自身的支持架构,还是渠道的升级体系标准,柯尼卡美能达都通过设定更高的目标,及严格的行动计划,从知识、技巧、团队、服务品质等方面完成了解决方案能力的全方位提升,最终在2012年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如何进一步实现“熠?未来蓝图”的愿景?仲川先生认为,企业的发展策略,需要随着客户的需求变化和技术变革进行调整,并不断去发现和设定新的指标。根据国外的市场成功经验,以服务为核心的新型商业模式势必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013年的规划,将继续重点推广OPS综合提案服务和绿色文档解决方案,关注为用户提供的核心价值和客户满意度,力求为不同行业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加大对办公领域的投入

会上,仲川先生还对近期集团架构的调整进行了说明。他表示,鉴于对办公行业未来前景的较高预期,以及对中国市场潜力的信心,2012年柯尼卡美能达集团将各事业单位进行了整合规划,调整后的集团架构将以商用设备事业作为核心业务,并加大对该领域的投入。作为办公行业的领军企业,柯尼卡美能达此举必将为中国办公设备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第5篇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继续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也发出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的积极信号,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明确的指向。鼓励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包括工程机械在内的中国装备走向世界,推进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任务,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项目。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km以上。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棚改、铁路、水利等投资多箭齐发,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使巨大的内需得到更多释放。

这些利好举措将在工程机械行业得到体现,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希望工程机械行业全体同仁要主动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应对国内外市场变化的能力,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铸就中国工程机械强国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程机械产品发展(北京)论坛”和“中国工程机械年度产品TOP50”活动,已持续举办多年,记录了工程机械产品发展足迹的同时,也在为产业和产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特别是在当今产业发展的转型时期,特别是在工程机械产品与更多新技术进行结合创新的关键时期,大家观点的碰撞、思维的创新必将为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推进。

新常态下推动工程机械产品升级换代

目前,受“三期叠加”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工程机械行业仍处于暂时性“阵痛期”。在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旺的背景下,工程机械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投入和研发,产品升级针对性更强,环保节能已成为工程机械产品升级的基本特征,超大型工程机械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保有量大,应用面广的工程机械主力机类型升级换代,已成为众多企业在新常态下进行工程机械产品布局新思路,并取得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和市场效应。

当前困难是暂时的,我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论坛,通过今天年度产品的榜单一定能够看到行业上下对于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年度盛会体现行业上下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产品是市场格局演变的根本、产品是衡量产业发展的尺度、产品是实现企业终极诉求的载体。“工程机械产品发展(北京)论坛”以“想象力、驱动力、影响力”为内核,为行业从产品发展的角度打造了一个交流和探讨的平台。与会嘉宾围绕产品思维、节能环保、智能化以及产品规划与布局等热点话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以期为产品前瞻性开发和市场布局提供决策参考。

“中国工程机械年度产品TOPO50颁奖典礼”揭晓了行业上下用智慧和汗水打造的50款精品。从中我们会发现行业面对复杂形势和基于未来所进行的积极准备和主动探索。无论是围绕产品发展的探讨还是获奖产品传递的信息,毋庸置疑,都体现出了行业上下在当下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第6篇

1.缺乏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预算管理的概念提出的很早,但是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大多数人都将预算管理看作是财务部门的一部分,所以对于企业的预算往往是不参与或者是不熟悉,没有专门的预算管理人员,所以企业的发展规模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规划,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正是大多数财务人员没有认识到自身还有一个预算管理人员的身份,所以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预算管理水平比较低下,这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稳定性。

2.预算缺乏企业战略导向性

在国有企业中,虽然也有不少已经开始在做预算管理工作,但是从工作内容来看,往往只是将领导交待的问题进行整合,具体的预算报表也往往是将以往的报表进行简单的加加减减,没有从科学的角度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进行探讨,没有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实际的问题,所以编制的预算往往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对于企业未来发展也没有什么良好的建议。所以我们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人员的认识,提高他们在编制预算报表过程中的素质水平,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

3.预算指标弹性范围大,控制标准过宽

一些企业在编制预算的时候往往不是从客观科学的角度出发,而是从领导的指示出发,所以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有很大的自主性,一些指标往往是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这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不符的,很多时候资源是被分配到一些不太相关的部门,导致资源的使用效率极低,不利于企业长期的发展。

4.预算编制方法单一,预算客观性有待提高

在企业的预算管理中,第一步就是预算的编制,这也是指导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依据,所以如果企业采用的是较为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那么可以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如果是不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那么就可能阻碍企业的发展。当前我国的预算编制方法比较单一,一般是通过量的加减来实现目标的规划,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从编制人员的主观性出发,或者是根据领导的指示办事,这都导致预算的编制没有太大的客观性,一些要素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的未来发展出现安全隐患,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经营效率,所以必须从此点进行改进。

5.预算管理不“全”,预算中出现厚此薄彼想象

当前我国的许多国有企业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偏向,一些表现为对企业经营利润的预算,这样就导致在其他方面没有做到太多的涉及,导致预算没有做到全面统一,所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不能对企业进行全面的指导。还有一些企业往往将预算编制看作是财务部门的任务,所以只是让财务人员对一些财务要素进行编制,所以导致预算编制中只是体现了财务方面的预算,其它方面没有太多关注,都是不能良好引导企业发展的。

6.预算管理相应的控制和考评机制不健全

当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许多企业完成了预算编制,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却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贯彻下去,导致预算管理名不副实,这也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中广泛存在的问题。一些企业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监督管理机制,一些下属企业往往会因为自身的特殊性而对预算进行抵抗,导致企业整体的预算指标无法实现,对于企业整体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一些企业对于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判断的依据就是和预算的数值进行的对比,往往只是将结果列出,没有对形成这些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所以预算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力度不足,考核机制不完善,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集团实施预算管理的几点改进措施

1.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理念,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组织

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企业的财力、资源、人才等等进行良好的规划,通过各种指标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预设,对于一些长期的发展战略进行分解,并且分配到具体的人员中去,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稳定性。预算管理的最高决策权在领导层手中,他们对于预算管理进行监督,预算人员制定详细的预算报表,然后是各个执行单位的执行,这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水平,通过预算管理实现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极大提升。

2.建立多层级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当前我国的国有企业一般是大型企业,在管理上也往往会分为许多层次,组织机构也要呈现出层次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的预算管理往往只是上级领导的指示,下层的员工往往没有参与进来,这造成国有企业的上下级沟通出现问题,预算管理没有落到实处,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当前企业预算管理体系中一般分为三个等级:领导层是预算的监督者,部门负责人是预算的执行者,预算员工是预算的操作者,三者通力结合,才可以保证企业预算管理的良好实施。

3.提高预算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预算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预算方案的质量,所以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预算编制水平,就必须对预算人才进行良好的培训,吸收一些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参与进来,对于现有的预算人才进行专门的讲座和培训,通过科学技术提高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专门的合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

4.以战略规划为导向,科学合理制定年度预算

企业为了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制定良好的战略规划,这也是企业进行预算管理的前提。企业要想在市场上提高竞争力,就必须从战略目标上做文章,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较大的指导意义,它将企业的发展战略分为一个个的小细节,一步步的完成各个阶段性目标,最终完成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从期限来看,企业战略规划更侧重于对企业长期的发展进行预算,而预算管理往往是对企业短期发展的目标进行规划,所以可以将战略规划看作是许多预算管理的集合体,预算管理是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5.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相应的控制和考评机制

第7篇

【关键词】通州新城;机遇;挑战

1.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产业一体化、城镇快速化的背景下,我国迎来了新一轮城市化浪潮。各城市为了在这一浪潮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承担更高的职能分工,不约而同的将新城开发作为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突破点,新城建设如火如荼。如何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在新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以科学有效的城市规划管控方法促进新城良性发展是新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而通州发展新城具有它的独特优势分别是:首先,区位优势,处于京津冀交接地带,是京杭大运河的东起点,北京东部人流、物流、交通流的汇聚地,在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中承担桥梁纽带作用;其次,交通优势,与中心城交通联系便捷,有多条道路及轻轨八通线相连,区内有京哈、京沈、京津塘高速公路及京秦、京承铁路经过,五环路、六环路沟通与周边城镇的快捷联系,为通州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再次,资源优势,水网纵横、泉脉众多,汇集大小河流13条,地势平坦,且处在北京的下风下水方向,是进行产业和人口转移的重要基地;最后,人文优势,历史上商旅云集、人文荟萃,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区内大运河曾是北京的生命线,文化要素为提高通州的城市品味和竞争力奠定了重要基础。

2.新城的概念及发展模式

2.1 新城的概念

新城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新城市主义”,其理想模式是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新城是相对独立的城市社区,一般位于大城市近郊,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能分担城市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城市无序蔓延的问题。可分为田园新城、边缘新城、TOD新城、产业新城、副中心新城和行政中心新城等6种类型。

2.2 新城的发发展模式

自二战以来,国外的新城建设经历了4个阶段。我国自建国以来,新城建设也经历了3个阶段。目前,新城建设呈现出区域平衡发展的趋势,一批功能性新城向城市副中心转变。根据人口增加和人均收入增加这两个因素在新城建设中的重要性不同,新城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即以人口增加为主的综合型新城建设模式和以人均收入增加为主的专业化新城建设模式。各地在新城建设实践中采用的模式有:以龙头企业的“触媒”效应带动新城发展的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以行政中心的迁移带动新城发展的行政中心辐射模式;以完善的配套设施建设和城市职能带动新城发展的注重“职住平衡”模式。

3.通州新城的发展背景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确定通州为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也是北京未来发展的新城区和城市综合服务中心,给通州新城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北京的空间结构做出了重大调整,新城应配合中心城调整优化,疏散中心城人口和部分职能,培养新的产业聚集。这是通州新城发展的重要保障。通州新城位于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上,地势平坦,土地资源充足,与中心城的交通联系便捷,发展空间巨大。这是通州新城发展的现实基础。东部次区城市未来重点发展的地区,也是北京面向区域,联系天津、河北等省市的重要地区。通州、顺义和亦庄地区是承接中心城人口、智能疏散和新的产业聚集的主要地区。通州新城位于北京城区空间结构“两轴—两带—多中心”的重要节点上。这是通州新城发展的重大使命。国家大力推进以京津冀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经济区的共同发展,将形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在环渤海经济核心区中,京津唐三市分工协作的潜力巨大,其中,唐山与天津都利用港口优势发展临港工作,对北京的高端服务业将产生巨大的需求,而通州位于北京东大门,区域战略地位突出,是北京主动参与区域分工、服务环渤海的前沿。

4.通州新城发展的规划

4.1 发展定位与目标

通州新城的发展目标是将通州发展成为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新城。

通州新城产业发展以高端现代服务业为目标,积极发展和提升区域商贸、康体、休闲、娱乐等消费业;大力拓展和延伸金融、商务、技术服务等生产业;着力培育和壮大专业会展、出版交易、影视制作、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构建立足东部发展带、服务首都、面向京津冀乃至环渤海的区域服务中心;打造为首都文化中心服务、现代文化资源聚集、运河文化彰显的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具有多样化高端服务设施和良好人居环境的滨水宜居新城。

4.2 通州新城发展规划的重点

强化生态环境和资源集约利用的前提地位。节约水、地、能源、原材料,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社会。强化市政交通基础设施的服务与引导作用。加强市政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建立高效、便捷的城市支撑体系。保障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全面履行政府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构建和谐社会。立足引导,以产业发展带动新城发展。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责,发挥资源配置在市场引导中的基础作用。突出重点问题和重点地区,包括:新城功能定位、城乡统筹、综合交通系统生态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新城建设标准等对通州新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以及北运河环境综合整治、西海子生态示范公园、街区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近期重点启动区等重点地区的内容。

5.通州新城发展的机遇

通州新城的发展面临着几方面的机遇,首先,是CBD东扩以及行政资源外迁东移,这必然会给通州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其次,通州新城区域功能定位方面的重大变化。无论是市政府还是区政府都高度重视,通州新城的规划明确后,未来通州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或者未来通州是什么样,都会有比较清晰的方向,这个对于通州未来发展来说,是个重大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再次,通州有非常明显的交通优势,条条道路通通州,是名副其实。现在已经开通的、在建的,包括规划要建的轨道交通,已经有8条,加上京哈、京沈、京津通道,往东延伸的干线,在北京其他区县当中,像通州具备这么丰富的交通资源的不多见,交通优势是未来引领通州未来发展重要的优势条件。最后,通州未来发展的后发优势。早几年,通州作为北京的远郊区县,错过了一些发展机会,但是正因为如此,它的后发优势明显。过去一些老城区和中心城区,都发展的比较早,先行一步获得了比较快的发展,但错过了昨天对通州来说,正好迎接明天更好的发展空间,经济学上的后发优势在通州可能会获得很好的例证。这些条件都会给通州带来更好的机遇。

6.通州新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通州相对缺乏商业。目前因为新的新城规划重点以发展商务为主,定位十分明确,所以通州未来一定是招商先行,商业、购物包括会展等都在此次规划之列。而且产业规划未来也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同时,教育和医疗将是今后通州需要加强的两方面。同时也包括人们的观念,现在住在通州的很多人还是认为自己是住在通县,他们认为一进五环是来北京了,这种观念上的落后还是很严重,包括他们对于通州发展前景的认识。其次,如何在通州未来发展上既保持交通的顺畅和经济的发展,又坚持走低碳环保的路子,这方面也面临着考验。而因为规划核心区的调整,对一些企业和项目的影响不是很严重,因为原来通州的发展方向是依附地铁八通线的,现在的很多项目都集中在八通线沿线,八通线的优势到现在为止仍然很明显,向南的区域都已经发展成熟,商业配套等已经基本完善,八通线的拥堵情况也会因为未来轨道交通的增多而有所缓解,因此核心区的规划调整基本不会严重冲击原有发展区域。

7.结论

把通州新城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好通州新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产业选择、节能减排等工作,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突出通州作为“首都新区、历史名镇、北方水城”的特色;要合理规划,充分发挥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使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更加紧密融合;要抓紧新城核心区建设,构筑北方魅力水城的优势特色;要加快推动文化旅游区建设,加强政府协调,创新投资模式,吸引符合文化旅游区定位要求的大企业、大项目落地,同时,要切实维护农民利益,通过土地入股等形式,让农民参与到新城建设开发中来,通过发展产业解决农民就业问题;要加快推进北京国际医疗中心建设,引导企业向教育、医疗、服务、养老、休闲等领域投资,努力培育新的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要充分利用五河交汇的独特优势,做好水文章,进一步加强新城环境建设;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引导、扶持好体制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发挥优势,创造条件,改善环境,引导、组织和发展好体制外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改革、改组、改造,进一步加强合作,整合资源,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把企业做大、做强,尽快形成强大的文化创新能力,打造“文化航母”,多出精品力作;要在发展中做到人民共建共享,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让群众分享到新城建设发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The House of Commons:The New Towns:Their Problems and Future[R].London:The Stationery Office Limited,27th July 2002.

[2]黄胜利,宁越敏.国外新城建设及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03(4).

第8篇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代表企业,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和国内其它金融行业以及各商业银行之间所带来的巨大的竞争。因此,对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研究迫在眉睫。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已经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谁能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更胜一筹,谁就能在商业银行竞争中更有优势。人力资源规划就对人力资源管理起到指导性和调控性的作用,因此,人力资源规划对商业银行至关重要。

【关键词】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规划

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是财力、资源、技术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自然增加。而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之前应该制定的,对企业长远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指导的一项规划。任何一项制度的施行都需要前期的规划做准备,只有具有完善的前期规划,制度的施行才能顺利,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如此。

1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规划的界定

1.1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

目前学界一般都认可的对商业银行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是,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在根据银行现有人力资源的状况,合理预测银行未来人力资源发展状况的前提下,进而组织银行人力资源按照一定模式和方式发展的过程。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瞬间即可完成的一个动作,它具有系统性,程序性等多个特点,因此在商业银行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做到谨慎变通。

1.2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

根据商业银行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可以知道,商业银行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需要一定时间而完成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有一定系统性和规律性的,商业银行人力资源规划一般包括: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分析,预计未来人力资源的发展,确定未来发展目标和计划,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在充分认定当前形势,合理分析未来发展的前提下而产生的过程,是人力资源管理科学进行的保证。

2 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规划现状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对于人力资源规划的实行是在最近几年形成的,因此,还不够成熟,但是,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特有状况,我国的商业银行人力资源规划也存在一定的优点。

2.1 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

制定规划前缺少对于现有人力资源情况的准确分析。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就是对银行现有人力资源情况进行合理准确的分析,但是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并没有准确的分析银行现有人力资源状况,甚至在一些商业银行内存在为了节省时间,或者应付工作而完全不分析现有人力资源状况而直接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情况,这样制定出来的人力资源规划一定是不符合银行自身情况的,也很难实现规划的目的。

制定规划的过程中对于银行未来人力资源发展方向宏观把握不够。对于银行人力资源发展方向的把握是指导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导航,人力资源规划最终是要服务于银行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如果缺少对于人力资源发展的宏观把握,那么人力资源规划就很难真正与银行的人力资源协调发展,也很难知道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

对于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力不够。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也是影响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人力资源规划缺乏执行,很多银行都存在一定规划是一回事,执行是另一回事的现象,这样,人力资源规划并没有对银行的发展发挥作用,而缺乏人力资源规划指导的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终会显出诟病。

2.2 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规划的优点

人力资源规划注重细节把握。我国的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一般态度谨慎,对于人力资源规划的细节做了有效的把握,这样可以保证整体人力资源规划在制定后执行起来相对容易,同时,对于细节的谨慎把握,也有利于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

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具有自己特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着对自身发展的特色化,商业银行也不例外,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尤为明显,很多商业银行都针对自身发展特点和业务侧重点而制定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人力资源规划。

3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建议

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规划的实行还不够成熟,因此,对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规划可以提出如下建议:

3.1 加强与员工的交流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规划最终是对人的管理,银行的员工是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因此,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应该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这样才可以获得员工中存在的问题,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注意这些问题的解决。另外,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是对银行人员的合理规划,与员工的交流,可以掌握到每个员工的特点,这样,就能认真分析银行员工的优点和缺点,在未来人力资源规划中,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优势,有效回避每个员工的劣势,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职,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问题。

员工是银行业务的基层执行者,因此,对于银行业务中的很多问题的了解程度比银行高层的管理人员要高,和员工的交流也可以让高层人员获得更多信息,这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3.2 注意对银行未来发展的定位

人力资源规划时在现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银行未来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因此,对于银行未来发展的定位是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指导。每个银行对于长期发展都必须有一个战略部署,只有这样,银行的发展才能有序高速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就是为这种战略部署服务的,因此,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适合当时的银行发展状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目标。

3.3 合理借鉴其它银行人力资源规划

每个银行的人力资源规划都有一定的特点值得其它银行的借鉴和学习,因此,任何一个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规划制定时都可以借鉴其它银行的,这样在很多问题上就可以省去时间,进而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但是在借鉴的过程中注意对自身实际状况的分析。

4 结束语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规划作为人力资源发展的指引,对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效运作,合理分配人员,保证商业银行在竞争中获得成绩。因此,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分析研究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陈京民,韩松.人力资源规划[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2]胡八一.人力资源规划实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1月.

[3]仇莉娜,曹亚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探讨[J].商业研究,2005(4).

第9篇

关键词:机场总平面规划、机场性质、航空业务量、可持续发展、节约

中图分类号:X7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机场是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设施,是城市的标志性门户。当地政府希望机场既堂皇气派,又经济实用,但二者之间经常相矛盾。这一矛盾在现今的民用小型支线机场建设中尤为突出。这需要设计者灵活掌握运用,既满足业主需求,又合理控制成本。机场总平面规划在机场总体规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既影响到机场未来的发展和机场的运营管理,又影响到机场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因而确定较为合理的总平面方案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机场总平面应当根据机场性质和业主需求进行规划。机场性质决定了机场的布局规划。随着国内部分地区低空空域放行政策的实施,部分机场已经或将要开展通用航空业务。这就需要预留或者规划通用航空的用地。同时,设计者也要考虑通用航空与定期航班之间的关系,避免相互干扰,互相制约发展。

机场总平面规划应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人性化设计是机场总平面规划必须考虑的。机场总平面规划要充分考虑旅客、机场管理者等的使用要求,使不同的使用者感到最便利。目前民用小型支线机场规模都比较小,随着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机场管理者的有效经营,机场的航班业务量也会随之不断增长,机场的设施也相应需要扩建。总平面规划应着眼于未来发展,留有适当余地。近期项目的规划保持良好的弹性,以适应未来需求变化时的功能改变和布局调整。

机场总平面布局时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避免因为扩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图中航站楼的左边为生产辅助区、动力区等功能区,而航站楼的右边设置了空管塔台。将来航站楼扩建时,就需要对现有建筑进行拆除,造成浪费。

机场总平面规划应根据航空业务量预测进行规划。经验证明对机场流量的预测“总是错误的”。对预测结果和实际情况的对比总是无一例外地显现了差异。结合我国现有国情体制,机场的航空业务量预测,一般都是根据预可行性研究时的批复确定。而新机场从预可行性研究到建成运行时,一般需要6~8年左右,有的机场甚至达到10年之久。在这期间,当地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例如90年代的亚洲经济危机、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等事件都使得民航业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总之,预测的准确程度较低。设计者在规划机场总平面时,要有灵活性。必要时,适当增大设施规模。例如内蒙地区的小型支线机场的旅客,大部分为高端旅客,旅客使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私家车。这就要求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停车场规模,以满足旅客的使用要求。目前国内民航小型支线机场的主要特点为集中率高,航空业务量小。每天1~3个航班,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年航空业务量虽然小,但是机场的设施规模要能够满足集中时间段内航班旅客的使用要求。灵活性的掌握是对设计者设计水平的考验。

机场总平面应当从节约土地,合理布局等角度进行规划。机场总平面分为飞行区和航站区。飞行区规划要为机场未来的扩建提供土地使用的灵活性。国内现有小型机场大部分由于目前航空业务量小,没有建设平行滑行道。随着机场的发展,未来机场航空业务量不断增大,必须增设平行滑行道,以提高跑道的容量。如果一期建设时,未考虑预留平行滑行道位置,那么将来扩建时,一期建设的站坪以及建筑物等设施都需要搬迁建设。航站区规划要充分考虑旅客、机场工作者以及货运的交通流程等。旅客活动区域内的交通流程都采用单向循环行驶的方式设计。国内小型支线机场货邮形式基本为客带货,没有单独的货运包机服务。随着经营者的管理理念转变和航空业务量发展,机场拓宽服务领域,开展货运包机业务。那么要考虑机场货运流与旅客流分开。设计者就要提前预留专用的货运通道。另外,由于国内小型支线机场建筑物功能性要齐全,但是单一功能建筑物面积小。为了避免航站区内建筑单一、零散,节约土地资源,设计规划者要根据功能性进行合建,并且统筹未来发展规划。例如:公安、安检办公用房可以和机场办公楼进行合建。未来发展后,可以单独建设公安、安检办公楼。这样布局的优点是近期节约土地、建筑物整齐、地块功能性划分明显等。

机场总平面应能够提高机场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并且能降低建设成本的角度规划。跑道、滑行道系统构型在满足飞行程序要求的前提下,设计者应考虑飞机滑行线路短捷;航站区位置适中,与跑道起降方向配合良好,进出机位方便,机位布置合理,站坪服务车辆运行通畅。这样不但提高机场的运行效率,同时也节约了运行成本。机场的总平面规划中,也要考虑建设成本问题。例如在高填方地区建设机场,航站区的位置至关重要,航站区偏移100m,将增加几十万方的土方工程量,从而增加了机场的建设成本。

总之,机场总平面的布局规划是机场未来发展的方向。机场设计者在设计时,既要满足运营者的使用要求,又要满足旅客的使用要求;设计者既要学会节约,又要学会“浪费”。设计者要学会灵活变通,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作品,避免造成“建成后随即进行扩建”的现象。一个好的机场平面规划是机场良好发展的基础,设计者要用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的思想融入到设计中。我们希望在当今的工作中所作的设计探索能够经得住实践的检验,为我国 “建设民航强国”的伟大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机场规划手册》

《机场设计手册》

第10篇

企业除了普通的财务会计之外,带需要管理会计。我国的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机遇, 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风险。企业为了能够稳定和持续的发展, 就需要制定长远的战略计划和一套高效和健全的企业会计系统来支撑。在实际的企业运用中, 存在着资金分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多种问题。因此, 需要对战略管理会计进行研究分析, 以保障企业的价值管理水平能够有效提升。

企业能否稳定持续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决策, 关乎整个企业的命运, 这就需要在实践中对产品发展动向、政府政策等一系列动态的信息数据, 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精准的分析预测, 以保障企业能够高效的投资和经营。管理会计体制能够全面地对整个市场进行分析, 时刻掌握着竞争者的动态, 并整合市场的信息, 将竞争者与自身的优劣势进行比较分析, 时刻调控企业短期内的战略目标和计划。针对成本、利润、资源的分配, 以及企业的自身情况进行大数据剖析, 制定合理企业经营模式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对与未来的变化趋势, 进行短期和长期的预测数据, 供决策者做出正确的投资。还可以针对企业的下属部门进行核算和调控, 以保障企业的生产流程有序高效, 为企业间接带来更多的收益。

对于企业来说, 不应仅仅注重眼前的利益, 更要着眼于企业能够健康的有序的发展。根据调查研究发现, 客户的满意度、产品的品质、整个市场的占有份额、制备工艺流程、企业的信誉度、技术的创新性、财务管理业绩这些方面, 是决定企业长远性发展的关键因素。战略管理会计制度能够跳出当前时段的阻碍, 对于过去发展的分析、现在管理的调整, 来为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提供保障, 掌控好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为了企业的持久发展, 甚至可以牺牲目前的小部分利益, 以换取企业长远的良性发展, 上述的几点因素均是战略管理会计所必须考察和研究分析的内容, 其并未只是针对财务部门的业绩这单一目标研究。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会计不能单一地关注与财务工作相关的信息。在加强主要工作的同时, 也应加强对相关项目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能单一地注重产品的生产制造, 还应考虑到人才的管理、技术的革新、后勤保障等辅助工作。战略管理会计也应该关注与战略计划相关的非财务管理的信息, 主要有产品发展信息、国家政策信息、竞争企业的产业信息, 将这些信息整合分析后能够增加广阔的视野, 能够知己知彼, 在复杂的商业战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而且可以抓住潜在的机遇、降低隐蔽的风险的概率。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将日常的经营成果以及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 能够准确地反映到相关的部门, 尽快制定有效的策略来解决, 使公司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发展现代企业模式。

第11篇

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栏目作家叶檀博士在3月29日成都糖酒会上分享了她对新经济形势下白酒产业的思考,她认为,“和房地产行业一样,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契机,白酒的品牌塑造是未来发展趋势,建立企业标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其论坛发言整理)

产能过剩带来发展瓶颈

白酒黄金十年的形成有两大主要因素:第一个原因在于货币。现在货币发行已经达到最高,不可能现在发了100万,未来十年又发100万;第二个原因是投资品的价格普遍下降,整个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已经显示出来。

黄金十年的结束有其必然性,去年以来,我国白酒行业频频遭遇危机,渠道的库存大量增加,将会对未来几年白酒业的发展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白酒行业未来几年的最大问题可能就是产能问题。2012年已经完成了2015年的白酒行业规划,从产量来说,五年规划提前三年完成。产能过剩将为白酒业带来一个瓶颈期:有很大一部分小企业会死掉,但这也是一个产业重塑的机会,很多企业可脱颖而出。

尽管白酒行业渐入“冬天”,但是仍然具有一些利好因素和新的增长机遇保持着酒业“温度”。我们的研究发现,白酒的销量跟两个数据有比较密切的关系:第一,跟政府的大规模积极投资政策的周期有关。2009年大规模投资增多,白酒销量就上升了;第二,跟固定资产投资诉求有关。每次固定资产投资量大幅上升时,都能带动白酒销量上升。

城镇化带来的利好

眼下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量依然维持在高位,这对白酒企业来说是好消息。

近年来,低端白酒的售价也上升了10倍以上,随着中国通货膨胀的上升,未来白酒价格还会有所上升,虽说高端受挤压,但总体上,中国通货膨胀压力非常大,这会导致整体价格上升。城镇化对白酒行业的好处在于提供了一个升级换代的契机。

城镇化带来的机会将推动中价位及中低价位产品的结构升级:2013年年初新一届政府提出新一轮的城镇化计划,未来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将助推中价位及中低价位产品的价格和结构升级。这一巨大变革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消费升级的一个缩影,不仅白酒行业,葡萄酒行业都必然迎来产业格局的变化和调整。

与历史相似,我们认为,本次行业的调整使得行业和企业业绩增速下降的同时,也会为白酒企业带来一些新的增长机会,如果白酒企业能够较好地抓住这些机会,有望在度过本次行业调整后实现新的增长。

转变和调整

那么这些利好因素和机遇将使得行业做出哪些战略调整?

从营销模式上来说,高档酒需要转变满足消费需求的方式(引入体验式营销)。高档酒的销售需要从原来的简单依靠产品营销,依靠政商的团购渠道转变为体验式营销,注重对消费者需求的各方位的满足,推出类似国际高档红酒的销售模式,从消费者体验入手重新定位消费群,实现销售的新增长。

根据三公限酒影响的消费人群来看,我认为,2013年白酒行业面临最为重要的调整是消费人群的转变以及主销产品档次的转变。目前消费人群的最大变化是政商消费下降,大众消费成主导。白酒行业的主要消费群体主要有三个方面:政务消费、商务消费以及大众消费,在政府政策的影响下,政务消费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再是行业消费的主要增长动力,而商务消费和大众消费未来将成为白酒行业消费的主要增长动力,特别是未来随着城镇化的继续推进以及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大众消费将会成为白酒行业增长的主导因素。

从产品结构调整而言,主销产品档次将发生转变:超高档受冷落,中低档成热点。因为1000元以上高档白酒的消费需求50%来自于政务和商务消费,所以本轮调整中,高档白酒的销售所受的负面影响较大,而主要面向商务消费及大众宴请消费的中档白酒以及面向普通居民日常消费的低档白酒仍然保持正常的增长,中低价位段的白酒产品的消费增长潜力更大。

第12篇

很多企业运营良好,也不乏聪明勤奋的管理者,可就是无法实现成功创新。其常见的原因,包括企业生产的新产品无法满足顾客的需要,或是企业过于关注那些赢利最高的顾客,导致大量利润率较低的顾客流失等。本文从财务的角度,剖析了当企业错误地运用三种财务分析工具时,是如何导致创新失败的。

误用折现现金流和净现值

在评估投资机会时,分析人员会将未来的现金流进行折现来计算投资的净现值,而他们在这样做时通常会犯两种不利于创新的错误。第一种错误是,他们假设了一种不进行创新投资的情形,将此情形下的现金流与创新投资能带来的现金流做比较,并假设公司目前的良好状况会永远保持下去。但是在多数情况下,竞争对手持续进行的颠覆性创新投资,会导致公司的市场份额流失、利润下滑、现金流无法持续保持现有水平。第二种错误和估算误差有关。未来的现金流是很难预测的,尤其是颠覆性创新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为了应对这种不可知的情况,分析人员通常会预测3〜5年内现金流数字,然后算出一个终值用来代表以后每年现金流的总和。然而,这种推算方法往往会放大先前几年所做假设中的错误,而且计算得出的终值,也无法用于与不投资时最可能发生的业绩恶化情况进行比较。因此作者认为,企业在长期成功所需的创新活动上缺乏持续投资,根本原因在于盲目套用并过度简化净现值这一分析工具。

误用固定成本和沉没成本

有人认为,评估未来某个创新行动时,管理者只需要考虑创新投资所需的未来或边际现金支出,再把这些支出从可能流入的边际现金中扣除,然后把得出的净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这一原则的数学逻辑没有错―只要以往成功所需的能力还可以让公司在未来继续成功。而未来发展往往需要新能力,因此这种依靠固定成本和沉没成本来获利的想法,会误导管理者,使他们倾向于利用那些可能很快就会过时的资产和能力。另一种相关的误用财务工具的做法,是把资本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当作折旧年限,也会导致管理者不愿投资未来发展所需的能力。

只关注短期每股收益

导致现有公司创新投资不足的第三种财务实践,是把每股收益视为推升股价进而创造股东价值的主要动因。管理者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巨大压力,要求他们把重点放在短期股票表现上,而不是公司的长期运营状况上,从而导致他们不愿投资那些不能很快获利的创新项目。

作者认为,目前常见的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如阶段-关口创新流程,只会强化上述财务工具和典型做法的固有缺陷。阶段-关口创新流程本身有两个严重缺陷。第一,项目小组通常知道预测数字(如净现值)看上去要多好才能获得资金支持,于是他们会很快调整相关的假设,让一个不看好的项目达到门槛要求。第二个缺陷是,阶段-关口创新流程假设所提出的战略是正确的,可除了渐进式创新项目,战略正确与否是无法预知的。不过,有一些流程有助于评估创新项目,其中包括“探索驱动型规划”。这种规划流程基本上是把阶段-关口流程某些步骤的顺序倒转过来。传统的阶段-关口规划关注的是财务预测数字,而探索驱动型规划突出的是高层管理者最需要注意的方面,即项目取得成功的一些假设条件。它既可以用于创业型企业,也可以用于大型成熟企业。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