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1:33: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原材料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材料;选择;质量;控制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的主要管理项目之一。不仅是工程成本的成分之一,在工程成本中占有着不小的比例;而且,合理管理建筑材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的质量。因此,对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进行有效、合理的管理,能提高建筑的质量,进而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一、目前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方面存在的不足
当然,对材料的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固然对工程乃至企业都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不少关于施工中材料的问题也陆陆续续涌现出来,具体如下:
1.材料选择混乱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对材料选择往往由各个项目部单独掌控。这便导致了,(特别是由非专业人员临时负责时)材料选择往往不够专业,私下里买卖,价格不一定实惠,没有互比、互看,甚至是材料的质量有可能也是以次充好等等,这些都会无法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还无法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和企业形象。
2.对材料方面的管理方式停留于传统的管理方法
我们知道在施工中,需要及时掌握材料余缺状况以及对其进行调剂,将有利于工程进度和工程的正常施工。但是,目前大多施工企业对材料管理停留于传统管理状态。由于相关的部门之间对于库存信息的交流困难,加上材料品种繁多,因此材料在入库到出库时有负责的手续,不仅效率低、容易错误,而且会造成库存积压、资金周转缓慢,从而给数据汇总和分析带来了极大不便、难以掌控材料实时状况,无法进行快速的调剂,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3.无材料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流于形式
到目前,仍然有一小部分施工企业不重视(甚至无视)材料管理制度的建设,在材料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出现了:有的施工材料的实物与账面信息失实;材料随意摆放,导致变质加速;无视可以回收利用的材料,导致材料的浪费等等行为都加剧了建筑施工的总成本。
4.严重缺乏优秀材料管理人才
目前的建筑材料的管理人员要么有材料管理经验,文化水平不高和专业理论水平不高;要么有专业理论,较高的文化水平,但又无实践经验的。真正意义上的材料管理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二、土木工程施工中,我们该如何做好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
尽管,建筑材料相关方面的工作,不单单是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在施工结束后对材料的回收、管理、以及放置等等方面都涉及,贯穿于土木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一件单项的工作。它不仅涵盖了施工企业的各部门和各岗位以及项目的各个阶段,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结合上文提到的在施工中的诸多问题,经过分析、探讨列出了以下几项重点对策:
1.应该单独划分采购部门,做好材料选择工作
在企业组织架构上,专门成立材料采购部门,统一负责公司材料的集中选择和管理。这是我们做好材料选择以及质量控制的关键。由于有专业人员/部门的把关,材料集中选择不仅可以保证价格的合理,还可确保材料的质量,也有利于公司层面各项目之间的平衡调配。一定程度上,也能避免“暗箱操作”、“吃回扣”和加大成本等现象的发生。
2.建立现代信息化材料管理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在工作生活中的有着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同样,对于材料的管理也需要建立信息化管理。不仅简单、实用性、易操作,而且可实现升级、共享性等。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时,信息化的材料管理,能在第一时间知道资料的实时状况,方便公司将其调配于各个工程项目,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确保施工企业工程进度以及总成本的控制。同时,有利于相关人员或部门对部分量少和缺少的材料进行及时供给,避免了工程施工中因材料不足而导致的无法正常施工。
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材料管理制度和体系
建筑材料是建设工程这一项特殊产品的原料,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未来工程产品的优劣。因此,必须对建筑材料质量严格检测与近控制,有必要建立更为有效的原材料质量监控机制,树立起质量意识等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土木工程项目的实体就是材料,在施工监理工作中监理材料就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从施工质量对体系进行保证,检验进场材料的严格把关才能更好的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建立合理有效材料管理制度(例如,采购管理制度、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制度、材料管理奖罚制度等等),要明确规范材料管理所有相关工作的流程、相关人员的职责、相关的规范细节,尽量做到事先监管与事后管理,这一才能控制材料方面出现的不良行为。
4.加强对材料管理人员培训,注重培养
除了对相关的材料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理论培训以外,还要注重其素质培养,不仅能提高各层面人员的思想觉悟、文化素养,从基础层面上杜绝了浪费材料、以及不管不问、吃回扣、以次充好的现象出现;另外,还要对其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譬如材料信息化管理的同时,我们要分批次的对相关人员进行技能操作的演练和讲解。与此同时,还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去检验其学习情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慢慢培养出优秀的材料管理人才,才能使之在真正的实践工作中发挥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中的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是一个重要工作,也是一项复杂而又需细化的工作。只有不断的理清相关程序和思路,并分析和探讨工作中出现的情况,结合现代相关的科技技术和相关的制度,并付诸于工作中,才能真正将这项工作做好,真正的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葛群.浅析房屋土木工程施工中原材料质量监控要点[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第27期
关键词 原材料;源头及过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4-0141-02
1概述
修建一条工程质量合格的公路,首先应从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抓起,没有原材料的质量保证,讲工程质量就是一句空话。要确保工程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和使用性能,必须认真细致做好施工各阶段的原材料质量控制工作。本文结合目前在建内临二级公路路面工程施工的实际,从公路路面工程中常用材料的材料源头、施工中质量控制指标、试验检测项目、管理办法和质量体系等几个方面浅谈一下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2重视原材料质量控制,严把材料源头关
为保证路面原材料质量,保证原材料质量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应本着就地选择、性能优良、质量稳定、经济适用的原则,从工程原材料源头抓起。
2.1天然砂砾
对工程地附近的料源点做认真仔细的调查,按照设计文件及规范要求,对不同料源点进行取样,进行含泥量、级配试验,选定合格料源作为采料点。
2.2面层集料
在进场施工前,要对沿线的砂石料厂的集料和矿粉进行质量调查和试验分析,粗集料的质量应该从密度、强度、级配组成、含水量、磨损系数等进行检测;矿料则需要从比重密度、含水量等进行试验检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确定2个大规模的料场进行砂石矿料的储备。
2.3沥青材料
首先,要根据公路等级、面层厚度等并结合施工地的气候情况,确定沥青的种类。
另外,要从沥青的含蜡量、感温性、粘度这三个方面进行重点检测,因为这三点对于沥青抗裂缝能力、强度、热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含蜡量越大的沥青,越容易产生裂缝;粘度高的沥青强度高,高温稳定性好;感温性好的沥青抗车辙能力强。
近几年,随着我国原油质量和沥青加工工艺水平的提高,好的国产沥青各项技术指标己能够达到进口沥青的水平。在选择沥青供应商时,供应商必须具有生产厂家的授权证明,且为本品牌沥青总或一级,以确保沥青供应数量及料源稳定。
3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质量计划中有关程序要求选择合格的材料供应商,对水泥、路面集料、沥青等大宗原材料采取招标采购的方法选择供应商。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1)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拟定材料供应、采购、进场计划;
2)材料按计划供应,进场材料要统一管理,规范堆放,标识明确;
3)对进场原材料除核对检验相关质量证明材料外,还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检测方法、检测频率和检测项目进行复检和抽检;
严禁把不合格的材料当做合格的材料使用。对于经过检测确认为不合格的材料,要有试验记录及处理记录,确保用于工程的原材料质量为合格材料。
我们以沥青的质量控制为例,必须从货源抓起,进入现场的沥青须持有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并经由工地试验室对每车沥青检测各项指标(软化点、针入度、延度、密度、老化试验后质量损失和延度),符合要求后材料员方可收货。每车进行留样,做到签字齐全,便于追溯。
4材料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数字化
1)认真执行上级部门及项目部的材料管理制度。材料管理实行关键环节审核审批制度、动态监控制度、材料管理考核制度,发挥网络化在材料管理中的运用;
2)进行料场规划,料场要平整、夯实、硬化、排水畅通。料场必须进行砼硬化处理,硬化厚度一般是不小于15cm的砂砾、碎石作垫层,不小于10cm厚的C15砼作为面层,细集料存放加设轻型钢结构顶棚,钢结构顶棚应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集料应按配料要求,不同粒径、不同品种分别存放,不得混堆或交叉堆放,并设置分隔墙和明显标牌,各档材料分隔墙设置高于2m的硬分隔墙,2m以上部分可采用软隔离。并应留有一定的通道,满足运输车辆和装载机等作业要求;
3)重视工地试验室建设,工地试验室应由项目承建主体单位的,取得部质监总站或省级交通质监机构颁发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综合乙级以上等级证书》的母体试验室设立,并按规定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检定。建立各仪器设备管理档案和台帐,并做好使用和维护记录;
4)根据工程进度编制材料使用计划,做好材料储备,避免二次搬运;
5)项目部材料部及质检部要严把材料进场验收关,对每一批次购进的原材料须主动及时向工地试验室提供书面送检通知,并主动落实试验结果,工地试验室按照规范要求检测相关质量控制指标,材料部填写《材料检验记录》;
6)建立健全现场材料管理责任制,认真执行现场材料收、发、领、退、回收管理标准,做好原始记录,对于不合格材料做好处置,并填写《不合格材料处置记录》;
通过网络的应用,加强材料的多级监管,更好的控制材料质量。
5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管理奖惩制度及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责任到人。在管理时加大力度,努力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并应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对所有管理人员进行全面质量意识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质量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素质,都能参与质量管理;
2)工程技术部、工地试验室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试验人员、材料管理人员掌握质量控制指标,并加强相关人员的理论学习;
3)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职责范围。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严格的质量检查制度、检测程序、奖罚及责任追究办法,并组织大家认真学习。
6结论
总之,公路路面工程原材料由于受到工程建设地的地材品质、市场供应商的混乱等因素影响,质量控制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从材料料源及供应商的选择、材料的招标、到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紧密相连,只有重视每个环节,才能有效的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
参考文献
[1]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2001年5月,我公司审计部门根据公司经理室要求,对公司所属单位材料科科长因工作调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在这次审计中,对该材料科建立的一套材料管理程序进行了检查和评价,结合此例谈一谈对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内容和方法的理解。
首先审计人员审阅了该材料科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材料部门职责、材料采购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等,查阅了解各类业务从发生到完成的业务处理过程,如批准执行、记录等手续的执行情况等,用文字说明法将其内部控制系统加以描述,该材料科建立的一套材料管理程序如下:材料科根据主管部门下达材料科计划采购单(或下达设备六联单),由材料计划员对材料采购员按物资采购要求进行市场调查,一般要对2至3家供货的质量、报价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后再与供货单位签订采购合同,由供货单位按合同要求提供货源,货到验收,并按合同规定的付款方式结账,采购任务完成后进行稽核登记,保管员验收、入库、发料。对于大宗物资材料的采购,要求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协调、监督下进行招投标,根据投标结果,确定供货单位,并与其签订采购合同,主要通过比质量。比价格,从中择优采购,从而降低了采购成本费用,节约了资金。
审计人员认为该材料科建立的一套材料管理程序比较健全、合理、有效,各控制环节比较完整、严谨,并在各控制环节建立了相应的控制点,基本上无明显漏洞,而且该材料科将材料采购作为关键控制点加以控制。审计人员通过对该材料科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初步评价后,为了进一步检查其在实际工作中是否认真执行了内部控制制度,于是选择三笔材料采购业务进行了符合性测试。即1998年购买4台不同型号的变压器,购买2000吨聚合铝原材料;2000年购买11台电机和高压开关柜,检查其是否办理了“申请”、“审批”、“计划”、“合同”、“购货”、“验收”“入库”等手续,应当进行招标的采购业务,是否确实进行,在各个业务程序中是否认真执行。抽查结果显示,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得到了执行,内部控制系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上面三笔材料采购业务通过招标,节约资金28万元。
审计人员认为,该材料科将材料采购作为关键控制点比较恰当、务实,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作用,取得了明显效果。
近几年来,该材料科在加强材料采购工作的同时,将材料物资的库存量作为一个控制点,在保证生产所需的情况下,尽量控制材料物资的库存量,减少仓库的积压物资,提高了流动资金的利用率,从1998年至2000年材料科所管辖的仓库的库存量连续下降7%,逐步使仓库的库存量趋于合理化。
但我们在这次审计,发现该材料科在材料物资报废管理上存在漏洞,没有制定出材料物资报废管理制度,材料物资的报废没有一个标准。
审计人员经过符合性测试后,最后,将材料物资报废作为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对该材料科所管辖十几个仓库准备报废的材料物资进行了清查、核实,明确指出材料物资的报废必需按正常报废程序进行,要有关领导的批准、相关技术人员的鉴定、财务部门的审核等手续,对于还可以使用的材料物资,不得擅自作报废处理,建议该材料科今后在材料物资报废程序上建立一个控制点,加强对材料物资报废的控制。
由于企业生产规模化,业务量不断增大,如果对每一笔业务都具体地审计,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审计,但如果内部审计的费用超过了为加强内部控制所需要的费用,则内部审计工作就起不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最终会被企业的领导者所抛弃。因此,开展对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对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唐家峰
一、原材料采购保管现状
目前,主要材料多是根据养护施工作业工程量直接将主要材料由供应地运达养护施工现场。对于现场主要材料的管理与一般企业的材料管理有所不同。对于材料的管理,执行材料按施工进度计划采购,由工程部项目经理负责,采取招标或议标形式选定供贷方,并签订供货合同,由企业负责材料供应的相关部门根据需要负责调运材料,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由现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负责验质验量后,开具“检测单”,并报企业材料管理部门,由材料管理部门开具“验收单”,财务 部门根据附有“验收单”且有经办人、负责人签字的发票核实后作为付款凭证。但是据调查,不少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原材料采购保管环节呈现不当状况,主要表现在:“一支笔”审批制度,弱化了财务监督;原材料采购透明度不高;原材料的采购与库存没有很好衔接,仓储部门的职责不被重视;原材料的领用监控不力;清仓查库制度执行不严;积压原材料处理不及时;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创新。
二、原材料采购保管环节内部控制制度对策
根据对本地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审计情况分析,加强对原材料采购保管的内部控制,必须从以下环节着手:
第一,加强对原材料采购计划的监控,建立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审批制度。对原材料采购计划,应该充分体现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防止由一人说了算,或某个部门说了算,具体做法是:采购计划由施工部门根据需要提出,由供应、仓储、财务部门汇审,“一支笔”予以审批。这样做即可以保证施工的需要,又能根据仓储实际进行调剂,减少仓储资金的占用,更重要的是可以由财务部门监控采购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严格仓储资金占用的考核。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材料的积压,施工单位对仓储资金占用,应根据施工任务的需要,下达仓储资金的最高占用额,仓储部门有权在最高占用额内适时调整原材料的库存结构,对原材料的库存实行监控。财务部门要坚持不懈地对储备资金的占用及时进行考核,以减少储备环节的资金占用。
第三,建立全新的施工单位采购制度。施工单位长期沿用的传统材料物资采购制度,正开始被一种全新的企业采购制所取代。对于公路建设施工单位来说,所谓“全新企业采购制”,就是单位施工所需的材料物质全部向社会公开招标。如果施工单位属于事业单位性质,投入的资金是财政性资金,还要实施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及政府采购,提高了采购环节的透明度,降低了公路建设成本,提高了公路质量等级。
第四,建立内部责任授权管理制度。通过授权未明确授权的事项和其权限。如在原材料的领用上,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到仓库领用原材料,即便可以到仓库领用原材料,也不是什么原材料都可以领用,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限制。要做到这一点,施工单位应设计好管理程序,管理人员如违反规定,将受到严肃查处。
第五,建立职责分离管理制度。对所有相关职责的岗位,施工单位都应实施分离管理,如对原材料采购在进行公开招标过程中,供应部门没有决定供货方的权力,它仅负责联系多家有资格、守信誉的供货方,在决定供货方时,应按同价情况比质量、同质情况下比价格的原则进行比较取舍,财务部门具有监督和表决权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各职能部门的人员无私利可图,使他们一心一意地为单位着想,确保施工单位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原材料。
第六,重视仓储部门的作用,发挥其承上启下的功能。首先我们计划采购的原材料,仓储部门最有发言权,哪些原材料积压仓储部门心中最有数,耗用的原材料是否存在损失和隐患,仓储部门最清楚。要充分重视其作用,发挥其功能,让他们有职有权,使其在原材料购入、储备、耗用三个环节的内部控制过程中管好人、看好门、把好关。
第七,必须严格执行清仓查库制度。原材料在其购入、储备、耗用过程中频频发生,这必然会因各种原因发生库存不实的问题。要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清仓查库是重要的手段,决不能强调时间紧,人力少而放弃定期的清仓查库,一定要强化这一手段,确保施工单位各种材料物资的安全,真实。
三、采购保管环节内部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国际工程;承包项目;设备;供应;管理
Abstract: in the engineering contracting project, equipment and materials of all costs general more than 60% of the cost of the project. So equipment material management is engineering contracting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of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project of the key factors in the smooth construction, equipment material management level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engineering contracting project cost, profi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ntracting project equipment supplier management.
Keywords: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The contracted project; Equipment; Suppl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设备供应管理工作涉及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与工程的进度、质量和费用都密切相关, 因此, 对设备供应管理工作应予以高度重视。要对项目所需要的设备进行投资、计划、采购、运输、清关、保管、安装调试和移交等全方位管理, 同时, 加强对合作单位(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安装单位)和不同供应商的协调, 以实现供应及时、质量优良、费用合理, 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利润等符合要求。
一、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体系
1、建立严格的采购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涉及采购制度、采购管理和采购过程的各个方面,一个较为完善的采购管理体系,主要有几方面的管理制度:(1)采购模式制度(2) 招标采购流程及审批制度(3)采购价格与预算管理制度(4) 采购监制、质量控制、产品验收管理制度(5)特殊采购与补充采购管理制度(6)采购人员管理制度(7) 工程项目采购工作审计制度等。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不仅是采购工作进行的依据,而且可以规范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使公司的采购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2、建立合格供应商评审和准入制度。为了确保供应商选择的合理性,采购部门应组织对设备材料供应商进行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建立并完善合格供应商进入、重新评审和退出的管理机制。公司采购活动必须在合格供应商名单范围内进行。对公司的设备材料合格供应商建立数据库,对合格供应商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在对合格供应商重新评价或绩效评估时应征求监察审计、质量安全和市场营销等部门的意见。
3.建立设备材料价格信息资料库和价格综合评审体系。公司采购部门要对所有采购的设备材料建立价格档案,详细记录设备材料的成交价格、规格型号、厂家等。并通过广泛收集市场信息,进行广泛深入、细致的资源调查,分析采购设备材料价格的浮动规律,经筛选论证和综合平衡确定出当期的采购价格,供各项目采购人员和相关部门参考。在进行采购工作时,首先由费用控制部门对所采购设备材料给出预算控制价,采购人员在进行采购时,应首先与设备材料的预算控制价进行比较,分析价格差异的原因。如无特殊原因,原则上新采购价格不得高于预算控制价;新采购价格超出预算控制价的,应写明涨价原因,并报项目经理部、费控部、采购部等部门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才能进行采购。
二、建立完善的设备、材料的检验体系
由于国外设备材料的技术标准一般比国内高,因此对设备、材料的质量要求也较国内高,在设备材料检验过程中,在注重内在品质的同时也要注意外观质量的检验。
1.检验工作从原材料进货开始,包括制造加工、组装、中间产品试验、强度试验、密封试验、整机性能考核试验、除锈、油漆、包装直至具备装箱条件,以及运抵施工现场后的开箱检验等全过程。
2.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设备、材料,应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检验。
3.设备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贯穿于设备材料采购工作的全过程,设备材料监制工作是这一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关键设备材料应邀请业主和/或监理工程师进行质量的指导和管理。应参加产品的中间检验、出厂检验、开箱检验以及驻厂监制。供应商如有分包,必要时检验、监制工作人员应在供应商配合下对分包方进行检验、监制。
4. 加强设备材料外观质量及包装的检验,从海外工程组织供货的经验来看,国外业主普遍对外观及包装要求较高,对产品的最后工序—除锈、油漆、包装要严格控制,避免小的缺陷导致业主的退货或索赔。
三、设备出运
设备出运是指将采购的设备从生产厂家运抵项目现场, 包括装箱前检查、制作出运单据、集港出运和项目所在国的清关运输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l) 装箱前检查。在设备出厂封箱前, 应派专人赴厂检查设备包装情况, 并与生产厂家一起进行箱
内货物清点, 然后双方在装箱单上签字, 一起封箱。设备包装应符合《出口机械、电子仪器、仪表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唆头标志应符合订货合同的统一规定。
(2 )制作出运单据。设备出运一般为集中出运。要求各个厂商在每批货物出运前30 天, 向运输组提交出运货物中英文对照装箱清单(含电子文档), 装箱清单格式由运输组统一制定。运输组进行核对、汇总, 制定该批出运货物的总装箱单, 总装箱单中的设备英文名称应与提交业主的设备清册中的设备名称相一致。(3 )设备集港和出运。由于项目需要的设备品种数量很多, 为便于设备集中出运, 应在出运港口附近寻找一个集港仓库。设备集港时, 负责设备出运人员应根据装箱清单上的件数、箱号参加入库清点工作, 并处理入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运输组负责与船运公司联系安排货物的出运事宜。
(4 )项目所在国的清关运输。当设备运抵项目所在国港口时, 由选定的当地清关运输公司进行清关和将设备运抵现场。如设备在运输途中发生设备箱件缺少、包装破损丢失, 应立即组织人员向运输公司或保险公司索赔, 同时及时向生产厂家增订补供货物合同, 并以最快的方式将补供的货物运抵现场, 以保证工程进度, 避免项目业主因此而提出索赔。
题,针对提出的问题制定科学的措施提高库房管理。
关键词:库房管理 提升 探索
1 库房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1.1 库房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本支出,企业的原材料、成品存放都需要借助库房,如果库房的管理不科学造成企业原材料及成品的损坏就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因此说库房管理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重大的影响。
1.2 库房管理是企业生产制造工作管理的核心。库房的作用就是帮助企业存储产品、原料以及其它生产物资的场所。企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强大的原材料管理制度以此发展企业的生产。而材料管理的核心就是库房制度的建立,库房制度的建立对于企业的生产具有基础作用。
1.3 库房是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的基础环节。企业的正常生产需要原材料的正常供应,而原材料需要存放在库房,可以为生产提供及时的保障;同时库房还具有反映企业生产情况的功能,企业的管理者通过对库房存货数量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是否存在供应紧张或者供应不足的问题。因此库房的管理工作能够避免企业生产过剩、造成周转不及时的现象发生,为企业的正常生产提供数据参考。
2 企业库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库房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在物资入库阶段,管理人员对于货物不进行仔细的检验,造成存放的数量、质量等与登记在册的规格不符;在出库阶段,不能按照严格的规章进行出库登记,而且出库手续流程不符合规章制度的规定,缺乏必要的出库手续单据。
2.2 缺乏良好的库房管理环境。库房周围以及库房内部环境脏、乱、差是企业库房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库房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库房管理人员对于其环境不重视,他们不及时打扫库房的卫生,使得库房存放的物质表面积累大量的灰土;库房管理人员对于物质的存放位置摆放不整齐,物质随意的在库房内存放,时间长了以后造成物资的混乱,给库房的清点工作造成困难;有的库房存放的物资没有贴有清晰的标签,造成管理人员不能快速的查找需要的物资。
2.3 库房内过多的存放废料。企业对于库房的认识局限在其具有存放物资的概念层次,结果造成库房内存在大量的企业废旧物资,而且这些废旧的物质占据着库房的大部分面积,造成库房可以使用的空间非常小,影响库房的使用效益;同时大量废旧物资的存放也会增加企业流动资金链周期的加长,员工工作量的增加。
2.4 缺乏科学的库存控制方法。库房功能之一就是依据库房的存量为企业的生产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但是目前的库房管理在库存控制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方面库房管理人员不能依据动态的库存情况提供科学的生产情况数据,造成企业的生产不能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果造成企业产品的过剩或者短缺;另一方面库房管理人员对于存放的物资数据不加以干涉,只要企业存放他们就接受,而不能根据库房的容量决定库存的数量,造成库房存货的挤压,为企业的经济利益带来损失。
3 提高我国企业库房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库房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建立库房登记方式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依托计算机实现对于库房信息的无纸化处理,避免因为纸张的丢失造成库房管理数据的丢失;其次对于库房管理的监督实现网络化,通过建立网络监视系统,强化库房的安全,避免库房发生物资丢失现象;最后要积极的引进先进的库房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企业要依据自身的库房管理制度引进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化软件系统。
3.2 合理及时地处理呆废料。避免呆废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预防,首先必须防止呆废料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①加强物资的请购、采购作业,避免误请误购物资发生,减少呆废料。②加强验收功能,避免不合格物资混入。③变更产品设计时,应尽量将原有物料用完,除非不得已,否则不要中途改用新物料。④实施物料品种、规格简单化、功能多用化,以减少呆废物资的发生。
3.3 严格控制库房管理环境。库房内灰尘过大,原材料保存环境不好,影响原材料的寿命。为此我们每天必须随时清扫,有效地降低室内的含尘量,以保护原材料的安全。同时要注意控制库房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当库外的温度、湿度比库房低时,应开窗通风,如果库外的温度、湿度高于库房,就不能开窗通风,应立即关闭门窗。
3.4 提高库管人员综合素质。随着库房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大对于库房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与提高,首先要加大对于库管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其次就是要积极培养他们的信息化工作能力,让他们具备在库管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于库管工作的信息化;最后要培养库管人员的创新能力,库管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库管人员积极地对工作方式等进行创新,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做出积极地贡献。
总之,库房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基础环节,与企业的其他生产制造部门息息相关。企业通过不断的提高库房管理水平,保证生产供应,降低了企业损失,节约成本支出,同时也降低了库存资金占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傅和彦.现代物料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公路;工程管理;创新
1公路工程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1)公路工程管理创新有利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当前建设公路逐步走向市场化,企业通过招投标程序承建公路工程,加强管理创新是企业提高效益的关键措施,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方式,造成工程人力物力资源大量的浪费,工程成本难以控制,造成企业效益低下,当前,我国很多公路建设企业走出国门承建工程,如果不加速管理方式创新,难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2)有利于提高公路工程管理水平。公路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公路工程质量是否过关的关键性因素,创新公路工程管理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公路工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步的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在工程施工中如果没有这样的制度就会造成工程现场的无序施工,给工程施工造成各种阻碍,影响工程的进度和工程的顺利进行。
2公路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公路工程的管理中要对每个环节尤其是关键性环节进行规范,当前我国公路管理首先缺乏制度保障,各项环节中人员作业没有相应的规定,管理人员管理责任不明晰,没有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成效和管理行为引入奖惩制度,很多时候管理没有落到实处,对于监理人员没有用制度或者合同的形式,明确监管的责任和行为,使得监理人员往往更重视事后的质量审查,对事中质量控制做的不到位,给施工单位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其次,公路工程管理观念落后也是影响公路工程管理的一大弊病,理论指导实践,我国大多数管理人员在制定公路工程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依旧是照搬照抄,造成了制度与现实脱节,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2)施工设备和原材料管理不到位。在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设备管理和材料管理是关键环节,材料是影响工程质量和成本的主要因素,在公路工程中,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材物管理办法,造成了大量原材料变质和浪费,比如施工的主要材料水泥和钢材,在材料进入工程现场的过程中,缺少准入制度和标准,使得很多难以满足工程质量要求的原材料进入工程现场,在原材料的存储过程中,没有完善的措施和专人管理,水泥容易在爆晒或雨淋的环境中丧失性能,钢材容易生锈,难以达到使用要求,在原材料使用的过程中,没有详细的用料出库登记制度和用料计划,使得原材料大量浪费,增加了工程的成本,另一方面,在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缺少规范的保养手段和保养人员,使得机械过快老化,影响使用性能。(3)人员管理方式可控制性不足。人员是公路工程建设的主体因素,但也是影响公路工程管理的最大变数,当前,人员管理方式缺乏可操作性,难以达到预定管理目标,一是对工人的录用程序不严,招收工人无固定标准,大量身体素质不符合和技术水平不过关的工人进入施工现场,二是对工人监管不严,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违规作业,无证上岗等情况,工程经常因为操作不当而返工,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和成本控制,三是对工人的技术培训不足,每个工程有其差异性,工人不了解工程的施工任务和施工流程,在施工的过程难以与工程总体目标达到一直,在公路工程中缺乏对工人事前、事中、事后培训机制,另一方面,安全生产是每个工程的重中之重,公路工程中没有对增强工人安全意识进行宣传和引导,往往造成了很多人为的安全事故。
3公路工程管理创新策略
(1)健全公路工程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将工程的各项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把工程管理效果纳入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与管理人员的工资挂钩,利用奖惩制度促使管理人员主动作为,做好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规范,让管理和施工行为有规可依,加强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形象进度进行展示,让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能够了充分了解到工程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咨询,帮助管理人员更新管理观念,技术人员提升技术水平。(2)做好公路工程的施工全过程管理。在施工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在施工前做好施工方案的优化,明确施工流程和施工标准,制定化各项应急预案,做好人员分工,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在施工现场要重点做好人、材、物的管理,一是做好人员管理,制定公路工程施工不同工种的录用标准,确保工人各项素质达到施工要求,日常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管,建立奖惩机制,严禁工人违规作业,增强工人分工的科学性,充分了解工人的技术水平,在分工上采用新老搭配差异化的分工方式,让每个工人都能够各尽其责,各展所长。创新工人的培训方式,定期对工人进行理论指导和无纸化考试,增强工人的理论功底,通过播放宣传片、警示教育片等生动的方式来引导工人重视安全生产,增强安全意识,降低工程的事故发生率。二是要做好现场材料和设备的管理,依据工程需要做好用料计划,选择就地存储的方式或者原料调配的方式来保证原材料的供应,改变材料存储无序化的状态,同时要制定用料登记制度,根据工程量和工程类型计算出合理的用料量范围,避免造成原材料大量浪费。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公路工程管理创新还存在观念陈旧,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要直面问题,不断加强技术改造和管理方式创新,助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材料、成本控制
1、加强材料管理的现实意义
目前,施工现场材料管理仍很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对材料工作的认识上普遍存在着“重供应、轻管理”的观念,只管完成任务,单纯抓进度、质量、产值,不重视材料的合理使用和经济实效,而且对现场材料管理人员配备力量较弱,使现场材料管理停留于粗放式管理水平。
2)在施工现场管理与材料业务管理上普遍存在着现场材料堆放混乱,管理不严,用于工程的余料及周转材料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材料计量设备不齐不准,造成用料上的不合理,材料质量不稳定,无法按材料原有功能使用,技术操作水平差,施工管理不善,造成返工浪费材料等。
3)在基层材料人员队伍建设上,普遍存在着队伍不稳定,文化水平偏低,懂生产技术和材料管理的人员偏少的状况,造成现场材料管理水平比较薄弱。不少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工作不到位,严重影响施工项目经济效益的实现。建筑施工现场材料管理,是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类型、场地环境、材料保管和消耗特点,采取科学的管理办法,从材料投入到成品产出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保证生产需要和材料的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材料消耗,这对于提升建筑企业利润,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控制材料成本的有效途径
2.1加强材料采购管理,从源头上控制采购成本
建立健全采购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建立一套规范的物资采购管理程序,并使之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是有效地控制材料采购质量和成本的基础。
2)重视市场调查,选择合理并合格的供应商,最好是生产商直接供应。市场调研是物资采购的基础,搞好市场调查是采购前必须要做的工作,材料调查是对采购计划中的材料价格和供应商进行市场调研,经过信息筛选梳理,形成完整的市场调查报告。通过对供应商资质、企业规模、生产经营资格、供货能力、质量保证、企业信誉、服务水平等全方位的进行评价,选择材料质量合格,价格最低,售后服务最好的供应商,并根据市场变化和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对合格供应商实行动态管理。
3)严格执行采购计划。根据项目材料预算认真做好材料采购计划,避免无计划、盲目、随意的采购,造成库存积压,影响资金流转。材料采购计划除非因设计变更等因素需要调整外,正常情况下不应随意进行调整,以保证计划的指导性和严肃性。
4)集中“阳光采购”,直接降低采购成本。大批物资采购形式多样,选择什么样的采购模式更能节约成本,获得超额降价收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采取公开招标,集中“阳光采购”。它能够充分体现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原则,能够充分发挥生产商或者供应商的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使竞争效果体现得更充分。在价格、质量、服务的竞争中,采购方可以采购到质量优、合理低价、售后服务周到的物资。“阳光采购”除了直接获得低价成本外,还可以带来保证金合理使用获得的收益。在招标监督机构监管下,还可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防止暗箱操作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
2.2确保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从验收环节上控制材料成本
材料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工程质量是否合格的关键,必须把好材料质量验收关,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工地用在工程上。一旦发生使用了不合格材料,会导致工程返工增加额外成本。所以,材料到达现场后,项目部应组织人员层层把关验收,确保进场材料质量合格,确保进场材料数量及规格型号正确。验收人员应根据材料采购计划及相关材料的质量标准要求认真清点、核对材料数量、规格型号及质量,并索取相关材质证书及出厂试验报告,同时根据规范要求做好材料进场的抽检试验,检验材质是否符合合同、设计及规范规定的要求标准,对残、次、劣货应坚决不予验收入库,不合格的产品严禁使用,并作好材料规格、数量、质量状态标识,以免因材料管理不到位造成工程返工,浪费成本,降低收益。
2.3控制材料消耗,实行限额发料,使用过程中控制材料成本
1)限额发料是控制施工队和施工班组及其它使用部门的材料用量,它是指项目的计划(技术)部根据施工生产任务和材料消耗定额,事先核定工程应消耗材料的领用数额,物资部门在规定的数额内对施工队或班组进行发料,超过规定数额以后(除非另经批准)就不再发料,以免部分部门及人员的节约材料意识差而浪费材料,材料未用完时材料部门必须督促相关施工队或施工班组保管好剩余材料,使剩余材料不被损坏或被偷盗而浪费成本。
2)工程实体消耗的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可按年、季、月度和对应期的计划产值量发料;没有制定消耗定额的零星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等,按照项目评估下达的限额指标发料;对某些专项材料,如修理用料、试验用料等,应按评估预算费用限额指标发料。
3)实行限额发料的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加强对材料消耗定额的管理,监督消耗定额的执行,而且还可以提高材料供应的计划性,有利于正确地制订材料采购计划,有利于做好发料前的准备工作,避免忙乱和被动供应。
2.4合理储存,减少材料积压、降低采购资金占用成本
1)严格按照工期、工程进度安排进料,不无计划、盲目储存,减少二次搬运,直达现场,保证供货周期。
2)进场材料要分类堆放,按品名、厂家、生产日期、型号、规格等进行明显标识,不乱堆、乱放。建立材料收发登记制度,定期核查、清点,掌握材料“收、发、领、退、存”库存动态,确保材料“账账相符”和“账物相符”。
3)充分利用微机软件管理材料账目,提高材料信息传递速度,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
2.5“算中干,干中算”,使成本由事后控制变为事前和事中控制
1)施工过程中能否建立并实施好“干前预算、干中核算、边干边算、干后清算”的材料成本控制流程是实现成本效益监控的关键。必须严格控制和监督材料验收、发放,及时纠正偏差,使成本核算处于受控状态。
2)材料成本核算要依据施工计划,制订最优最经济的采购计划;实行集中招标采购,集中供应;对砂石料等材料限价限量采购,由项目材料管理部和施工管理部共同控制;加强分包、清包工程材料的管理,严禁只供不管,避免材料倒买倒卖和损失浪费;组织项目相关人员定期盘点库存,准确进行材料消耗核算,确保实际开支与账面成本同步。
3)抓好材料成本核算的细节,控制好材料的量和价。量是完成一定工程任务应消耗的材料数量,价是材料的实际采购价格。依据完成的工程任务量计算出材料节、超数量,用评估“红线”单价与实际单价,通过“量价”对比分析做好阶段性的总结,为下一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6施工过程中信息沟通很关键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往往不注重信息沟通。项目材料的采购、收发若有变动,必须及时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商定,以免因信息沟通不到位而造成成本浪费。
2.7制定切实有效的值班保卫管理制度、大力加强值班保卫工作,这是材料成本控制的重要管理工作。材料务必只准进不准出,确需外运必须经上级领导书面批准方可放行。
3、风险成本控制
1)控制材料成本不单单是某一个部门的责任,其他部门也不能懈怠、推诿,也要守土有责,密切配合。只有各部门之间紧密配合,加强协作,全体人员形成合力,才能控制好材料成本。
2)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企业在不断地发展壮大,而面临的各种风险也如期而至。首先要高度重视工程施工期间国内经济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对物价的影响,在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时,务必要把物价波动方面的风险做一个合理的约定。其次是采购合同的签订要全面、严密,不能有漏洞和瑕疵,不能有空子可钻,要经专业的法律事务部门审阅后再签订,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再就是不能出现材料质量事故,否则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另外还要控制好材料实际消耗定额用量,避免工程审计出现材料使用不合规范带来的麻烦。
4、降低商流、物流成本
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通过延伸供应链管理,工程项目应该更好地去挖掘、开发物资流通的源头市场,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平台,将一些项目自己做起来费时费力,花费成本较高的物资交由第三方物流去管理,一方面可以降低储存、保管、信息成本,另一方面还可形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买卖双方共赢发展。
结语:总之,建筑施工的材料管理是全员性的管理,是微观性的管理,管控好材料可以达到有效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随着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施工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要想提高经济收益,做好材料成本控制管理更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规定内容进行施工,不能一味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必须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负责,科学施工,向发包方提交一个合格的工程建设项目。当前施工单位普遍存在着以下不合理问题:企业工程施工管理制度不健全,施工人员积极性不高,奖励惩罚制度不够明确,工程施工原材料采购不及时,工程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施工工序安排不科学,现场指挥工作不及时,不能够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很多施工企业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施工技术装备跟不上形势。以上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项目工程施工质量,拖延施工进度,对施工企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对工程施工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实现预期效益。
2、施工现场管理不合理
公路工程施工包括多方面,施工现场工作类型复杂,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结合近些年来出现的质量事故和施工现场管理可以看出,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施工资源配置不合理,各个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施工原材料采购不及时,工程施工造价预计和现实存在差距。施工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力度,偷工减料时间时有发生。没有指定一些可能会出现的应急方案,面对一些突发的施工事故,现场应对能力存在着严重缺陷;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不合理,把关不到位,各个施工工序之间的衔接不到位,间接影响了整个项目工程施工进度;除此之外,在处理施工人员日常生活问题方面准备不够充分,不能对一些日常工作进行合理安排,不但会影响施工进度,对施工人员的日常生活节奏也带来一定影响。
3、不按照施工机械正确使用方法进行使用
在工程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施工机械,可以有效减少人力和物力,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如果不按照施工设备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施工,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出现人员安全事故。有的施工单位利用一些老化的施工设备,这都严重影响了施工工期。一些先进的施工设备不能够得到及时保养和维护,设备性能不能够得到定期检查,导致经常出现机械设备故障,由于缺乏明确的奖罚制度,设备管理人员对施工设备管理不当,带来直接经济损失。
4、公路工程施工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
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人员管理不到位,岗位人多效率低下现象屡见不鲜;第二:工程施工原材料管理工作不到位。在原材料使用和领用方面管理存在严重漏洞,原材料领用去向不明确,材料消耗量居高不下,材料浪费现象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缺乏有效的材料领用制度,人为占有原材料现象时有发生;第三: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着严重的安全管理漏洞。很多施工单位施工人员不按照工程要求进行规范施工,缺乏对整个工程施工项目的操控能力,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安全事故屡禁不止。第四:新型节能环保材料使用不及时,在原材料的采购运输方面,没有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一些贵重材料得不到有效保护。5管理人员结构层次不齐由于工程项目建设涉及方面广,有的工程项目有着特殊要求,所以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当前施工单位中,绝大多数的重要部门的管理人员都是行政出身,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导致懂得技术的管理人才严重匮乏,这就使得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和技术问题相关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工程严重拖期。尤其是在公路工程建设方面,针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必须给与足够重视,运用扎实的技术专业能力,结合现场状况,制定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如果单纯的按照行政管理的思维模式来解决技术问题,这对工程质量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二.改善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1、必须改善公路养护管理机制。针对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公路发展要求,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制定新的公路养护机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的原则,保证其得到有效利用。必须建立养护工程竞争机制,适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
2、必须规范原材料招投标程序,加强原材料管理力度。必须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原材料招投标管理体系,杜绝人为原因对原材料采购造成的影响,提高采购人员素质水平,保证原材料质量达到施工要求。必须建立完善原材料领用制度,使得原材料应用去向和消耗量公开透明,最大程度降低施工成本。
3、实行严格的工程监理制度。加大工程监理力度,建立完整的建立体系,可以有效提升监理队伍素质水平,保障工程建设达到预期质量指标。
4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管理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知识能力,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完善管理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增强自身素质。加强施工人员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力度,有效保证公路项目建设顺利开展。
三、结束语
关键词:工程质量 管理雨季施工
产生工程质量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建设单位缺乏 管理的技术人才,对工程项目的方案决策、功能定位不准,对设计单位选择不当等原因导致施工中图纸设计变更多、修改随意性大,使施工复杂化;
第二,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提供原始资料不详细、技术指标不全、出图深度不够,导致工程项目未实施即存在质量问题和隐患;
第三,建设单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利益驱使下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对施工、监理队伍考察不够、选择不当,参建各方的现场管理组织、人员的技术、管理能力、素质差;
第四,参建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不规范,建设单位明示或者暗示施工、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监理人员技术水平低、腐败、弄虚作假的无能、无良行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组建不完善,管理机制不顺畅,家庭式管理模式落后、水平低,技术人员配备不全、执行力差,施工管理不善等;
第五,材料进场验收管理制度不严格造成的原材料不合格、商品混凝土供应商低成本竞争降低混凝土质量等导致的结构安全、质量隐患;
第六,质量监督机构工作量大,监督模式没有切实改变,走形式验收不能发现问题、质量问题处理不当,监管不力,处罚力度不够,不能构成威慑力。
建设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生产环节多、参与方多,影响质量形成的因素多等特点,不论是哪个主体出了问题,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质量缺陷、甚至重大质量事故的产生。工程项目质量直接关系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是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核心。提高工程质量应从方案决策、设计、招标、施工及竣工验收等环节对建设项目推行全过程的管理,特别是要抓住建设单位这个主导因素,对参建各方纳入诚信、处罚体系,强化责任、措施,多方监管,提高工程质量。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完整、规范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定期对项目质量状况进行检查、分析,提出质量改进措施, 做好施工资料的整理,做到施工过程有记录、施工结果有签字,落实责任,真正达到资料反映工程情况,带动工程质量的提升,出现问题有据可查,还有材料质量也是直接决定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严把质量关,做好材料的进场验收、复试工作。杜绝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等不合格材料的进场使用。
一、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施工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本文所指的施工技术和管理包含施工方案的确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的实施以及施工工艺的控制,在具体实践中,应密切结合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要技术可行,能够解决施工难题,另一方面要有利于保证质量、加快进度、经济合理,降低整个施工成本。
(2)人力资源缺乏由于施工项目逐渐增多,施工企业由此开始对外招聘一些农民工来完成一些技术性强的工作, 施工中的体力劳动部分往往都承包给了农民工,他们这类人群文化有限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对项目中的技术要求只能由别人指导 ,薪水的低廉造成了很多有能力的人离开久而久之造成了人力的缺乏。(3) 施工设备比较陈旧落后,材料的管理混乱再从材料管理的角度来看,材料管理包括对施工原材料、施工半成品和成品以及构配件等的管理和控制, 由于施工工程受成本和所在地域环境的影响较大,材料的选用也由此受到很大的影响,并且,很多工地材料管理不善,材料乱堆乱放现象随处可见,从而从施工前期就影响了整个工程质量。
从施工管理层面来看,管理因素在质量控制很是中要 , 这就要求建筑工程项目离不开系统的质量责任制和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作为有力保障,因此,质量管理是关键和核心,只有在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注重影响施工质量方面的各种主要问题,不断强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才能将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真正引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从而建造出更多更好的的优质工程。
二、 雨季施工的防范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关键词:水利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V2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一、水利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较强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意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交流沟通
目前,大部分是水利施工企业及其员工都不具备较强的成本管理意识,从而对成本节约也就缺乏重视,没有站在企业发展的全局角度山去落实成本管控工作,再加上施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导致各部门只考虑自身利益,譬如技术部门只注重工程的技术和质量,从而在选择工方案只考虑工程质量而不考虑施在经济上的可行性和有益性,最终导致施工成本不断增加,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二)缺乏规范化资金管理,给企业造成财务损失
很多水利施工企业对于资金管理很不规范,而资金管理作为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资金的管控将直接对成本管理造成极大影响。很多施工企业在竣工后没有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总结分析,没有明确工程中各项资金的使用,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财务处理,从而导致资金的使用和分配不科学、不平衡,使得造成资金超付或多付等现象,给施工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损失。
(三)缺乏规范化材料管理和工费超支导致成本不断上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价也在不断的上涨,从而施工人员的工价也在不断上涨,工费超支使得施工企业的成本不断升高。再加上,我国大部分施工企业对材料管理都不重视,而我国也没有对材料管理作出相关规定,就算有效施工企业构建了相应的材料管理制度,但事实上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得到落实,从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由于材料管理不到位导致大量材料浪费的现象,最终导致施工成本不断升高。
二、水利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优化措施
(一)加施工材料采购管理,有效规避成本浪费现象
施工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规范化施工材料采购工作。施工企业首先要在采购材料之前对采购计划书进行详细的编制,并进行严格的审核,采购计划书需要以施工工程初步规划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通过对施工工程中的各施工阶段和各环节的实际需求量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来明确需要使用的各类材料的准确数量、实际型号、性能和质量标准,从而实现以工程建设阶段为基础的分期和分布材料采购,而在诸多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砂浆和混凝土的有效质量,从而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两者的有效控制,有效避免出现超量或用量不足的情况,同时,施工企业要加强成本监督,避免成本浪费现象出现,即对施工中各程序和手续的监管和重点核查,保证各到工序之间的有效联系,从而有效避免出现施工返修或变更的情况,使得所采购的材料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实现高效的成本控制。
(二)强化成本管理意识,构建全岗位责任机制,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水利施工企业必须培养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将成本管理意识深刻的贯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使得企业各员工能够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完成成本管控任务,尽到成本管控的职责,从而通过营造良好的成本管控氛围,并在全体员工强烈的成本管理意识的基础上,帮助施工企业实现以全岗位责任机制来覆盖成本管理机制,保障成本管理各项工作能够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同时企业需要构建经费限额制度,根据各部门不同岗位相关工作内容和性质科学、合理的设置经费限额,实现对各部门支出的有效控制,保障企业的全体人员都能够参与到成本控制的实践中,并完成好各岗位所设定的成本责任,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三)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保障施工项目高效开展
水利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通过构建相应的责任监督制度强化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监督意识,使其能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实现严格的监督,对施工程序的交叉环节进行重点核查,实现科学、合理运用原材料和施工设备,从而对施工工期和程序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企业需加强对施工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的安全和质量教育,使其能够具备强烈的安全质量意识,从而在出现问题时积极、有效的解决问题,有效规避施工返修和变更等问题,将企业财务损失降到最小,保障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和高效运行,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
(四)强化成本控制事前控制,有效提高成本控制质量和效率
水利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在拿到招标文件时就已开始,所以企业必须在前期的投标和签订合同阶段开展成本控制的事前控制工作。施工企业需要在项目开始施工之间进行多次实地考察,从而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编制造价管理方案,并根据施工企业的施工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使得管理方案能够有效的执行,并通过对施工工程中各环节的资金使用情况,充分发挥每笔资金的功能和作用。除此之外,企业需要构建相应的激励制度,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奖励有效实现成本节约的人员,并对成本控制执行不足的人员实施相应的惩罚,从而不断激发员工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成本控制质量和效率。
三、结语
水利施工企业要想实现规范化的成本管理首先必须强化企业全体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从而构建全岗位责任机制,将成本管理相关责任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其次,施工企业需要加强施工材料采购管理和施工工程中的成本控制,明确各环节的材料和资金使用,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保障施工工程的高效展开,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最后,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工程项目的事前控制,使得造价管理方案能够与施工方案相符合,合理配置资金,同时构建激励制度,激发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出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田红梅.水利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J].中外企业家,2016,26:78-79.
关键字:意义 进场 储存 使用
中图分类号:U4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材料的意义
工程项目中材料费占工程成本的60~70%,合理地组织建筑材料的采购、储存与使用,保证材料从生产企业按品种、数量、质量、期限进入施工工地,减少流转环节,防止积压浪费,降低工程成本有重要意义;同时是是工程施工顺利实施的保证,材料的采购及及时到位能加工进度,材料复检不过关影响工期,施工过程中暴露的材料缺陷,造成返工对进度,由于材料质保资料的不齐全对交工及工程款审批造成的影响。
二、材料的采购管理
1、公路工程建设材料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采购管理制度不完善
现在大部分的公路工程建设材料采购主要由各自项目部自行完成,而企业层基本上不参与采购管理的内容。对于采购过程的监督和控制项目部门是比较缺乏的,这样会产生腐败问题;采购组织机构不完善,采购工作基本由项目部物资部门独立完成,缺少相关部门的信息支持;采购人员缺乏相关的采购管理专业知识;没有进行财务成本核算。
(2)采购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在材料采购中,很多的工作还是用手工来完成的,从而使得工作效率比较低下,成本费用高等现状的出现。
(3)缺乏详细的材料采购计划
项目部物资部没有和其他部门联系起来,导致信息比较闭塞;缺乏详细具体的材料采购计划,材料采购只是被动的进行,没有和实际工作相联系起来,从而导致正常施工进度受到了影响。
(4)缺乏现代的采购策略和采购方法的运用
由于采购手段比较单一,没有做充足的市场信息调查,导致材料采购时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加了采购成本。
(5)缺乏供应商关系管理
没有与供应商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采购基本上都是一次;供应商提供的材料不能够科学地给予管理,进场材料质量不稳定,从而使得试验和抽样的频率和费用明显增加。
2、因此我们在材料采购中根据发现相应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1)材料采购价格控制
企业根据市场划分片区,以企业的名义成立采购机构,通过市场调研或者通过咨询机构,了解材料的市场价格,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选择较低的材料采购价格;或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方式,获得较低的材料采购价格。同时应关注国际国内市场主要材料价格波动趋势,及时有效采取措施,降低价格波动风险。
(2)材料采购订货、收货成本控制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材料采购合同一般都会约定材料按需供应和最小供货量,即只要项目部需要材料且需求量超过最小供货量就通知供应商,供应商在约定的供货周期内将所需的材料供应到指定的施工现场。供货次数多将增加供应商的运输成本,施工项目部增加收货、验货成本;供货批量大,将增加施工项目部的仓储、保管费用,因此要合理地确定进货的批次和批量,节约材料采购总成本。
(3)材料采购运费、仓储、保管费控制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材料用料大、体积大、质量大,导致运输费用大,我们项目施工工序,合理采购材料,减少仓储费用,同时减少二次倒运的费用。
二、材料的进场管理
1、在进场前,双方约定材料验收的时间:材料进行验收。所以,约定验收时间非常必要。以免出现材料进场时,没有时间约定,对材料进行验收,影响施工进度。
2、材料进场时必须根据进料计划、送料凭证、产品合格证进行数量和质量验收,验收工作由现场施工工程师和材料员共同负责。
3、验收时对品种、规格、型号、质量、数量、证件作好记录,办理验收手续,不符合的材料拒绝验收。验收合格后即签字入库,办理入库手续。
三、材料的储藏管理
施工现场所有建筑原材料、构配件、周转材料等均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现场平面布置图》所规定或划分的地点和区域,分门别类、实行挂牌、整齐堆放,凡不符合要求的各种物资,一经检查验收不合格者,不得进场或立即清出现场;易燃易爆及危险品要按规定分类存放,加强管理。
1、材料储存地点、场地、厂房(包括材料加工场地)等,,要经过总监办验收合格、批准后方可使用。
2、按要求对原材料场地进行硬化,一般须采用20厘米厚砂砾硬化做基层,并且上面再浇筑10-20厘米厚度的混凝土,同时场地周围做好排水系统。
3、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原材料必须分类堆放整齐,界限分明,分界墙要有足够高度、强度。已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和待检原材料要分开堆放,不许随进随用。为防止石料离析,堆放石料不宜过高且应分层退台存放。
5、钢材和袋装水泥等应架空存放,上苫下垫,防雨防潮,钢筋存放台高度不低于50cm,分批次、型号存放,钢筋加工场、半成品存放场应搭设钢筋棚。使用袋装水泥必须搭建符合规范要求的水泥库,不同规格的水泥分库存放。
6、原材料采用分类堆放的储存方式,并做好分类标识。原材料的标志、标识牌的制作、加工须规范,损坏或丢失的标志、标识牌须及时补齐。
7、对矿粉、机制砂等细料,应在已硬化的场地采用总监办批准的原材料建储料仓。对水泥、消石灰粉等有使用时间限制的原材料,在堆放场地应分批标明进场时间,严禁使用过期材料。
8、不合格原材料不许在现场存放,如检验不合格必须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清除现场,并做好处理记录。
四、原材料的使用要求
1、用于本项目的所有原材料须经承包人自检试验和监理工程师抽检试验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
2、水泥存储期不得超过三个月。超过三个月的,经检测试验后,降级使用。对于受潮的水泥,禁止使用。浇筑外露混凝土同一构件须使用同一厂家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以保证结构混凝土外观颜色一致。沥青混合料和C30以上水泥混凝土(含C30)所用粗集料必须水洗,所用细集料必须采用全覆盖,覆盖必须保证不得影响细集料质量。对于轻微锈蚀的钢材使用前必须除锈,锈蚀严重的钢材,必须取样重新试验,按照监理工程师复验及批复报告的要求使用或处理。半成品钢筋加工要有加工计划,边使用边加工,以保证供上使用为准。为防止钢绞线生锈,成包钢绞线开包后尽快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尽量缩短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