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山雨教学设计

山雨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2 11:34: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山雨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山雨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字:语文 教学 实施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它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以“精讲多练”的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熟练的基本技能。课堂上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高效起来呢?

一、“备课高效”——高效课堂的基础

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这是每一位教师都熟知的。而怎样的备课才是最有效的呢?我们学校实施的三级备课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所谓三级备课是指提前备、集体备和详细备.提前备是指教务处组织教师在假期间钻研下个学期的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定好教学目标,分年级组,每人备一个单元,先自己通读教材,再在学习时集体讨论;集体备课是指在开学前,学校抽出一天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年级组成员轮流主讲,共同制定好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进度,集体备课的重点是学生情况分析和教法学法探讨,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突破。而详细备是指教师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各个环节。这样以来既集思广益,形成共性:又发挥特长,形成个性。

通过三级备课以后,教师对上课的内容,有了充分的准备,避免了拿着课本进课堂边讲边备的现象,有效地避免了“低效”,为高效教学作好了铺垫。

二、“精心设计”——高效课堂的关键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例如在《山雨》一课,整堂课以“美”为主线,描写了下雨时的“雨声美”和雨中山林的“色彩美”,因此,可以设计了三个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发现美;2、在品词悟情中感悟美;3、在移情入境中意会美。课堂设计紧扣语文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从表象的美到意会的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在潜心会文的过程中发现、感悟、意会美,最后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去创造美。整节课一气呵成,重点突出,在看似简洁的教学环节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简简单单教语文,其中一点要做到教学环节要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在教学中,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实现了老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三、“课堂展示”—— 高效课堂的保障

课堂展示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进行自学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的始终,直接体验着学生自学成败。当学生展示时,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不点拨,让学生再答,直到山穷水尽还是解决不了。这时,教师必须细细揣摩,绝不能袖手旁观,要“点”“导”,要点到有用之处,导到学生心里去,拨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中,只有通过“点”“导”的技巧与艺术,才能体现出高效课堂的理念及价值。但展示时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四、“教学反思”——高效课堂的推进器

第2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整体设计;设计艺术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10-0021-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众所周知,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基本途径,是化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更是一种组织协调的导演调控艺术。如何把握好这门艺术,使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是广大同仁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那么,如何去追求这种化学教学整体设计艺术呢?

1统筹安排,突出整体性

化学课堂教学是由多种成分和要素组成的,只有艺术地体现自己的教学思路,即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哪里为,哪里为收笔,对哪里作铺垫,哪里作照应等构成一节课的各种要素作合理搭配,才能达到整体的和谐美。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贯彻整体性原则是实现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艺术性的第一步。

1.1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

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化学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先进理念。据此,教师要充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首先要分析学情,明确教学的起点。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进行教学目标的分解。要揭示教学内容中知识与技能的关系,分析蕴涵于教学内容中的教育因素,力求设计一个全面、具体、适度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提高其整体功能,发挥其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导向作用。

案例一:在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的教学目标时,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① 依据九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的学情分析,以及本节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达到“做中学”,进而“学中用”,确定知识目标是:能用自己的话依据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以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一些化学问题。

② 从“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出发,一步一步地揭示出学生是通过哪些途径构建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并能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用图表以及化学语言表达相关的信息,确定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思维、总结等能力是否得到发展。

③ 运用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让学生在设计一个利用化学方法粗略进行鉴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方案的过程中,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自然凸现“主动参与社会”、“互相合作学习”这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1.2整体设计教学内容

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把教材中各部分分散的知识组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整体理解、整体建构和整体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加工处理教学内容时,力求使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和深度广度得当,重点、难点突出,排列有序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理解、巩固和迁移,为达成教学目标(落实知识,形成能力)服务。

案例二: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节时,抓住“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使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这一核心问题,按照“物质变化的现象物质变化的特征物质变化的判断变化、性质的区别”的线索,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区别、联系和判断。

2脉络清晰,体现层次性

如果说“整体性”是串起化学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一根红线,那么,在这根红线上,开头串上什么,中间串上什么,末端又串上什么则体现出层次性。一般而言,一堂化学课的教学往往包含教学活动的若干环节,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这些环节,使下一步设计层次的输入正是上一步设计层次的输出,步步衔接,环环相扣,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脉络清晰,层层递进,形成鲜明的教学艺术性。

2.1学生学的层次性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个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浅到深,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因此,教师要根据这一认知规律,适时引导学生从一个层次的学习递进到下一个层次的学习,逐步深化,螺旋上升。这实际上也体现了教学中对人的关注。根据化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一般可将学生的学习简单划分为以下几个学习层次: 动机阶段获得信息理解信息储存信息信息输出信息反馈。每个层次的学习决定了学生将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即学生会形成什么样的能力。

2.2教师教的层次性

根据学生学的层次性,教师的教也要追求层层剥笋。首先在信息的取舍上注意层次性。如在教学目的要求上,认知要求、技能要求与情感要求做到搭配有致;在教学内容上,哪些是需要学生理解的,哪些是需说明、解释、区分、判断的,还有哪些是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层次的,教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不可轻重不分,本末倒置;在课堂提问上,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身才华和显示自己存在价值的机会等。其次,是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进入层次化学习阶段,善于将教的诸事件与学的各阶段有机对应联系起来,形成教的层次性。即:激活动机点拨指导刺激识别增强保持促进迁移及时反馈。这样,教与学相得益彰,波浪式推进,顺畅自然,使学生能够在富有美感的规律性变化中学习。

案例三: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一节课堂教学层次设计(见图1):

3灵活多变,具有动态性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提高效率,增强感染力,不能不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要运用各种媒体、教学情景、组合方式使教学事件的呈现具有跌宕起伏、曲折发展的特点,符合一种有生气的变化规律,正如乐曲里的“渐强”和“渐弱”一样,通过规律性的变化,体现出一种动态美。

3.1教学程序――动静结合

所谓“动”和“静”是就教学活动的外部表现而言的。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疲劳,保持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动”是指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敞开思路,广开言路,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静”则是指因教学目的需要,在课堂上有意安排短时间的宁静状态。静是为了动,静的目的最终还是动,即让学生冷静地思考问题,消化吸收所学习的内容。高明的导演总是在闹场之后又安排一个静场,以调节观众的情绪。许多优秀化学教师的教学也都非常重视动与静的科学合理搭配,使学生在动与静的状态和交替过程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即“动静搭配,学习不累”。

案例四: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化学肥料”一节如按照动静结合的模式来组织教学,程序可是:认识化肥的种类并观察其样品(动)阅读教材“氮肥、磷肥、钾肥的作用”(静)讨论施用化肥的利与弊(动)自学课本“常用化肥的简易鉴别”(静)探究并体验(动)总结归纳填表(静)。

3.2 教学形式――师生互动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着丰富的内容。既有通过讲练结合、演示实验与探究体验、播放视频与视频信息处理、展示课件模型等知识层次上的交流互动,又有教师借助亲切的语调、恰当的肢体语言等与学生进行的情感层次上的复杂的交流互动。教师的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目标,从引导、示范、创建情景、诱发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任务来激励学生行动;而学生的动则是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以兴趣投入、思考问题、动口、动手、完成任务,动脑、动情,提高求知欲为准。师生互动才能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案例五: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一节时,可实施“三促动”策略,即情景促动、问题促动和任务促动。教师首先通过播放“水在敞口容器中逐渐减少”、“温度不同水减少速度不同”的动画情景,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通过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的实验观察,促动学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提出任务:敞口容器中的水为什么会减少?为什么温度不同水减少的速度不同?品红为什么能扩散?促动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则在其中穿针引线。整堂课在伴随着知识信息交流的同时,情感也在互动。如教师期望的眼神、幽默诙谐的语言、会心的微笑、鼓励的手势都能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以平等的心态创设的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和体验。

4 讲究艺术,注重审美性

从美学的观点来看,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审美的活动。教师和学生既是美的感受者,欣赏者,又是美的创造者。教师的教达到预期目标,学生的学达到自我要求,即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于是就感到满足、幸福和愉悦,从而产生美感。这种审美体验也恰恰有助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如何使化学课堂教学具有审美性?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

4.1提高审美意识

化学课堂教学是否具有审美性,关键在教师。一方面,教师要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艰辛中同时伴随着教学艺术美的陶冶。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眼中,既是教育者,又是被审美和评价的客体。因此,教师不能只是一个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书匠,而是要具备良好的品质、广博的知识、较强的组织协调等能力,具有语言美、行为美,从而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审美形象印在学生的心目中。

4.2营造审美氛围

美的氛围本身就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化学教科书”。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美的因素,在化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展现美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感到美的气息扑面而来,产生求知欲。课的开头,引人入胜,留下悬念。课的中间,波澜起伏,开合有度,使学生领略到节奏美和结构美;借助新颖的板书、精美的教具(各种教学媒体,如挂图、模型、实验仪器、视频、动画等)、生动的语言、优雅的教态等,给学生带来美的氛围。课的结尾,余音不绝,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