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1:34: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心组理论学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党委中心组学习
在最近召开的宝应县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该县粮食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被县委评为先进集体。该局党委负责同志在会上做了经验介绍。主要做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版权所有
一、在组织措施上做到五有。一是有领导。党委成立了中心组学习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书记具体负责。二是有制度。主要有学习日制度、学习预告制度、课题调研、交流制度、请假补学制度、考勤、签到制度等。三是有计划。年初认真研究制定出中心组学习计划,明确了十个方面的重点学习内容,规定中心组每月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天,全年不少于60学时。四是有记录。中心组集体学习有记录本,个人学习有笔记本,每人每年学习笔记包括学习心得要在2万字以上。五是有检查。主要从学习记录、参学考勤情况、个人自学情况、心得体会交流情况、理论调研和课题研究情况入手进行系统检查,与年终考评、考核挂钩。
二、在学习形式上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个人自学与专题理论辅导相结合。个人自学以读原著为主,要求中心组成员每年集中读懂、读通2-3本经典著作;集中学习以专题辅导,上党课为主。二是理论学习与心得交流研讨相结合。改变过去“你读我听”,只学不议、只学不写的传统学习方式。去年全年共安排中心组集中学教活动15次,其中心得体会和调研文章交流6次,学习时间在60小时以上,党委成员共提交调研文章19篇,人均2篇以上。三是理论学习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相结合。变关门学为面向基层学。要求中心组成员每年在基层工作调研的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使中心组学习更接近基层,更接近实际,更有利于推动班子成员的理性思考。
三、在学习内容上做到四个联系。一是把中心组学习与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教育活动联系起来。二是把中心组学习与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联系起来。三是把中心组学习与开展学活动联系起来。四是把中心组学习与加强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联系起来。版权所有
四、在学习成效上体现四个提高、四个增强。一是中心组成员的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政治意识不断增强。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好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二是中心组成员的科学决策能力进一步提高,履职意识不断增强。能够在学习中理清工作思路,在学习中改进工作方法,在学习中提高领导艺术。三是中心组成员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创业意识不断增强。能够在分管的范围内大胆工作、大胆实践。去年该局共为基层单位协调贷款4.2亿元,为530多名退休人员办了医保,使全系统退休人员医保覆盖面达到98%以上。同时尽最大努力解决好干部、伤残军人、企事业单位离岗职工的生活安排问题。全系统全年完成工业产值5.47亿元,收购粮食5.99亿斤,招商引资6800万元,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这与中心组成员干事创业精神的发挥是分不开的。四是中心组成员的党性觉悟进一步提高,自律意识不断增强。能够带头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带头遵纪守法
通过视频收看集团两会直播,特别是董事长现场传达、解读、辅导集团两会精神,使我对集团两会精神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关键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将两会提出的“规划图”“路线图”转化为我们的“作战图”“施工图”, 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让蓝图成为现实。
一、及时传达学习,锁定目标再出发。充分发挥党工团妇组织优势,多形式传达学习集团两会精神, 紧紧职代会提出的工作要点、指导思想、四大举措,就“磷化集团重组一年来的工作怎么看”“ 贵州磷化集团的优势怎么看、下步工作怎么干? 既要当好指挥员、战斗员,更要当好宣传员、监督员,把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措施、政策、精神宣贯到位、讲解清楚,做到班班明白、人人皆知。
二、压紧压实责任,层层分解任务、传递压力。
党群工作部要认真对照领会精神、对照磷化集团2020年党建重点任务,以新要求、新标准、新期待来认清责任,强化责任。聚焦公司三届四次职代会精神,全面推进“三升三降”工程、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安全环保治理体系建设、全面加强组织保障体系建设对标先进、抓好落实。
三、强化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要进一步严肃工作、组织纪律。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十项禁令”, 要对照指标和任务进行再细化、再部署、再落实,主动对标对表,带头发挥好作风建设的风向标作用,在作风建设中走在前、当表率、做示范。
工业集群化,即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对加速区域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从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生成原因、工业集群化的现实意义、我省及我县工业集群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工业集群化的主要措施这四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生成原因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也被称作“产业簇群”、“特色产业区”、“块状经济”。工业集群化,是传统工业和现代制造业走向集约化、专业化的重要形式;是在特定的范围内,集中某种产品的社会化生产,形成一定区域规模的企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企业之间自觉组织或有组织的综合体,而不是无组织的混合体。有些地区将工业集群化简单地理解为企业的“扎堆”,认为只要通过招商引资,把相类似的企业放在一个区域就是工业集群化。从理论和实践意义上讲,地理自然“扎堆”的或者共享基础设施的若干同类企业,不是界定产业集群的基本标准。产业集群应是能够发挥有机整合、带动及辐射效用的产业聚集体,也就是只有通过产业链将企业紧密有机地集聚在一起,增强企业间的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形成产业集群,才能促进生产力的真正跃升,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从国际范围看,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工业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竞争力强的产业通常都采取集群的方式。在美国某类产品通常与某个城市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如底特律的汽车,西雅图的飞机。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西海岸旧金山的硅谷地区,依托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旧金山科研机构雄厚的知识资本和源源不断的创新投资,以超常速度发展it产业、基因工程等高科技产业,成为举世瞩目的高科技产业基地。硅谷实质上是一种园区经济,即产业集群。美国哈佛大学以研究竞争战略而著名的迈克尔.波特教授,通过对十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后提出: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集中表现在这个国家内以集聚形态出现的产业上;成功的产业集聚区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发展出坚实稳固的竞争优势。那么,产业集群是怎么形成的呢?综合来看,主要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市场规律所致,形成了自组织性的产业集群;二是由政府主导,形成了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
自组织性的产业集群实际上是市场与产业互动的结果。一般先是在某个地方出现某个产品的集中生产,往往几十家、几百家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集中在不大的区域内。为了给这些产品找销路,便出现自发性的市场,市场出现和扩大并逐步成熟后,便会促进形成自己的合理秩序,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资源型,就是企业向原料产地集中,比如大石桥的镁砂产业集群;二是人才技术型,就是通过科技和人才优势吸引企业不断集聚,美国硅谷是最典型的范例;三是市场型,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最具说服力;四是区域型,就是企业向某一优势地区转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就具备这方面的优势;还有劳动密集型,等等。而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则是在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即兴办各类工业园区,并给予政策扶持,进而得到了规范和提高,这是当前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最关键因素。刚才提到的美国硅谷是这样;德国慕尼黑市为促进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发展,专门成立了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管理招商中心,代表政府对进区企业提供全程服务,成就了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宝马汽车公司、西门子电器产业等,都与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有密切关系;日本工业园区是先进技术与高层次产业的集聚区,各类工业园区已达到4591个,园区的兴办,大大加快了日本制造业发展的步伐;在台湾地区,新竹科学园也是在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并颁布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前提下成长起来的亚洲三大科学园区中最成功的一个。国内的苏州工业园区、中关村科技园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集群,也都是政府主导型普群集的典型代表。总体来说,产业集群的发展有两大力量推动,即市场规律(内力)和政府引导(外力);两大主体作用,即企业自身作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和政府推动作用(加速区域经济发展)。
二、工业集群化的现实意义
由于产业集群综合了市场和行政组织的功能,形成了一个稳定、持续、有序的生态组织,从而在整合力、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具有市场或行政组织所没有的整体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也提出:“产业集群”以三种主要形式影响竞争:首先,它增加内部企业或产业的竞争力;其次,它增强创新能力,并因此导致生产力的上升;第三,它刺激新企业的成型,进而反援创新并扩展到整个产业集群。归纳起来,产业集群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够降低成本,提升效益。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布局在空间上相对比较集中,产业配套也比较齐全,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聚集经济条件,形成低环境成本、低信息成本和低配套成本等一系列明显的成本优势,突出表现在原材料、配件、运输、销售等方面。
二是能够促进创新发展。由于集群内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大量存在,企业间竞争异常激烈,每个企业都要不断创新技术,谋求竞争优势,使新技术、新工艺不断产生并迅速传播,有效提升了整个群集的竞争能力。同时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单位资源的产出增加,企业和产业集群的经济绩效都会有所增长。
三是能够创造市场优势。产业集群的市场优势主要来源于它的产业规模优势,以及在产业规模优势基础上形成的专业化市场、区域性品牌、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例如浙江余姚塑料工业的发展,在当地,大多企业都生产塑料制品,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塑料生产及塑料制品集散地,进而形成了专业市场,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还有广东中山市古镇灯饰的发展,其国内市场份额已经达到70%,产品远销到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
产业集群作 为地区经济的增长极,其扩张优势远优于单体形式存在的企业,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比较大的产业规模,从而对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和地区影响力的大幅提升产生重要影响。
一是产业集群可以有效提升国内外竞争力。打造工业集群、实现区域关联企业的互动,充分整合资源,刺激区域创新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是提升中小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我国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来自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和环渤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群。如温州市区的打火机占世界总产量的70%,嵊州的领带产量占国内市场的80%、占全球市场的30%,等等。对外贸易方面,浙江4000多家民营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近万家个体私营企业从事出口商品加工,产品销往世界五大洲的150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整体优势。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产业集群在参加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产业集群可以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按照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当社会发展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成长阶段后,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经济发展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消费结构转型,第三产业开始逐步上升为主导产业;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在加速成长阶段,传统松散型、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必将为社会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各种生产要素高度集聚、优化配置为前提的集约化发展模式。所以说,集约化发展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工业集群化对带动区域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如广东东莞、江苏苏州、浙江绍兴等工业集群集中的城市,经济增长速度都是相对较快的。
三是产业集群可以有效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工业集群化发展,不仅可以吸收本地居民就业,还可吸收大量外来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源的互补、平衡。集约化发展是当前及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可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落后地区,由于生产力布局分散,工业化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走集约化发展道路,通过集中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必将极大地改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通过调整生产力布局,可以更好地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人口相对集中后,可以通过集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快劳动者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加快工业集群发展,还可增加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节约能源、集中治理环境,构建区域技术创新战略体系等。因此,工业集群化既促进了交流,又强化了竞争,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希望之路。
三、我省工业集群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工业集群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改革开放后,广东、江浙一带的产业集群开始发展,到,已经具备相当规模。我们都到过广东、江苏、浙江,看到了工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比如:苏州重点发展it产业,目前电脑笔记本产业占全市产业的1/2;中山古镇灯饰集群产业占世界总产量的3/5;还有浙江永庚的五金制品,占全国总量的1/2。在浙江,几乎每个县都有一个大型产业集群,一般规模都是全国第一,每个乡也都有一个小集群,这些小集群有的也是全国一流。有的集群是大产品,如汽车集群、船舶集群,有的是小产品,如打火机产业集群等,小产品一样有大市场,就看你能否做到全国第一、世界第一。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工业集群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省的工业集群化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于90年代,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原有产业布局形成的围绕国有大企业或企业集团聚集的产业集群,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后民营经济发展形成的产业集群。从发展阶段看,辽宁产业集群的发展大多只有10-30年的时间,有的处于起步阶段,有的处于成长期,大多数初步完成了产业的集中过程,基本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从产业布局看,辽宁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钢铁、石化等装备制造、资源开采及加工业。近年来,我省工业集群化化发展速度加快,一批新的工业集群已现端倪,像辽阳的钢材、本溪的药业、丹东的仪表,还有我们辽滨的海洋装备制造等等。截止目前,全省超百亿元县域工业产业集群达到9个,分别是:法库县的陶瓷、辽中县的装备制造、瓦房店市的轴承、庄河市的食品加工、海城市镁质材料、大石桥市镁质材料、辽阳县的钢铁精深加工、开原市的起重设备、铁岭县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而在江浙地区,每个县至少有一个产值超亿元的产业集群。
在我县,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机械加工、海洋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并具备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到,这四大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20家,实现工业产值340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的48.5%。其中,以宝来石化、辽通化工、大洼石化总厂、振奥化工为代表的石化产业已经发展到90家,实现产值110亿元,税收1.5亿元。新兴的海洋装备制造产业起步较晚,但随着全县上下对工业集群化发展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行,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目前已经成为辽滨沿海经济区的重点产业之一,共有宏冠船业、辽河石油装备制造、中际海洋工程、中新加船配等产业关联企业55家(运行企业19户),实现产值43.4亿元,税收6200万元。以鸭业养殖加工和绿色食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18家,其中市以上龙头企业4家,实现产值22亿元,税收5500万元。以石油机械和管材加工制造为主的机械加工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共有规模以上企业50户,盘锦晨宇工业项目区已经成为辽河油田石油专用管材生产基地,实现产值36亿元,税收6300万元。同时,我们的一些园区,如东风镇帅乡工业园的生物工程产业,清水镇肉鸭生态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的肉鸭及羽绒服装加工产业、新立外商园的机电设备产业等,也都具备了发展产业集群的基本条件。但除石油化工产业产值已过百亿(但企业相对分散,还没有形成集聚发展之势)外,其他产业规模还比较小,总体来说,我们的工业集群化水平还较低,产业集群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因此,我们必须把工业集群化作为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的努力方向,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 、坚定信心、持续推进县域工业集群化发展。
目前,北方地区工业集群化发展还不成熟的主要表现:一是
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很多地方产业集群优势不突出,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有一些地方也没有把工业集群化发展作为发挥产业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对工业集群的发展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扶持。二是产业集群内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不少工业集群仅仅是众多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的简单集中,产品雷同,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大量“小而全”的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并危及集群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三是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目前各产业集群内的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实力有限,技术条件薄弱,有的企业甚至生产方式落后,普遍缺乏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经营业务比较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利润不足,进一步制约了其技术创新能力。
综合分析北方地区特别是辽宁工业集群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工业集群化缺乏正确认识,产生“集群泛化”,只是将工业集群化简单地理解为企业的“扎堆”,认为只要通过招商引资摆项目,把相类似的企业放在一个区域就是工业集群化。而企业和企业家本身也存在着各自为战、小富济安的思想弊端,不能像南方中小企业那样联合起来,提升整体竞争力。从而导致工业产业不能沿着其内在规律健康发展,更不利于产业做大做强。二是工业集群化要经过一定的培养过程,时间较慢,一个集群的形成少要5—,多则10—30年,或更长时间。像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划面积288平方公里的苏州工业园,gdp实现112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0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经过15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得来的。而北方地区起步较晚,一些地方只想追求速度,不愿意做见效慢的事情,导致工业集群化发展偏离了正确轨道,反而发展缓慢。三是思想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总认为小集群不如大综合,一提起园区,都想做综合园区,名称要叫大,产业一般都是3—5个,甚至更多,问他哪个产业在全省、全国、全世界有名、能叫得响,则无话可说,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现象,阻碍了工业集群化发展进程。四是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一些人认为综合园区招商容易,而专业集群招商难,综合园区什么项目都可以进,而专业园区领域“窄”,不容易招,直接导致招商引资与工业集群化发展的背道而驰。
四、加快推进工业集群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解放思想,树立工业集群化的发展理念
一是要深刻理解工业集群化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等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在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中真正把工业集群化作为促进发展的重中之重。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工业集群化发展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通过扎实、连续的工作,不断培育和壮大工业集群,拉动区域经济科学发展。三是要树立“小商品、大市场”的观念,不要小看一种产业,只要我们把它做精做大,做成全国第一、世界第一,它就会成为大产业。所以必须要结合发展实际,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工业集群化发展。四是要克服招商引资的畏难情绪,工业集群招商开始时是艰难的,不像综合产业什么都行,但是,一旦我们把集群的龙头引进来,其他企业就会迅速跟进,招商引资就会事半功倍。而综合产业园区开始好像很容易,但是接下来就会越来越困难,而且也很难招到大项目。由此可见,统一思想,树立加快工业集群化的信心和决心,是发展工业集群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所在。
(二)打造专业园区,建设好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
工业园区是工业集群化发展的重要平台,我们在建设工业园区时,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认真分析研究好园区在资源、产业等方面的优势,进行科学定位,也就是产业集群定位,同时做好园区规划,并严格实施。工业集群的定位,决定了工业园区的位置、规模和发展方向,而工业园区的位置、规模又制约着工业集群的发展。工业集群的规模由其产业链的宽度和长度决定的,如汽车集群产业链长而且宽,一台汽车的零部件上万个,主要配件也有几十种,所以汽车集群要求园区的规模较大,至少10平方公里,甚至几十平方公里。有一些产业链较短、较窄的小集群,如五金制品,产业链短,产品品种规模限制较小,面积可以相对小一些。建立园区能否成功的关键是科学定位,即确定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工业集群的定位要根据园位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政策优势和产业基础等综合条件,进行科学分析,一般是一个园区建立一个工业集群,如果规模较大的园区,可以建立2-3个工业集群。工业集群之间一般都有一定的关联度,特殊规模较大的园区,也可以在一个园区中建立2-3个专业产业园,如:辽滨的石化园区、海工园区和石油装备园区。
针对当前我县各园区规模较小,不足以支撑大的产业集群的实际,我们正在规划以二界沟镇和田庄台镇为主,辐射王家、唐家和平安等南部各镇,总面积135平方公里的大洼县临港产业区,这是我们在发展进程中必须思考和争取的一个“外延”问题,也是我们从当前着眼、集中力量共同做大沿海经济总量的必要手段,更是从长远发展考虑、弥补未来发展空间不足的重要路径,是主动接受辽滨辐射、加速沿海开发开放步伐的重大举措,是实现“争十进百”目标的有力保障,也是推进工业集群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产业区紧邻辽滨沿海经济区和盘锦新港,地处辽宁沿海经济带主轴与渤海翼的重要节点位置,可同时接受辽宁中部城市群、辽西沿海经济区、辽东半岛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辐射,区位及交通优势明显。与营口、鞍山、抚顺、锦州等工业化城市顺畅连接,能源和原材料的采购、专业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市场销售等产业环境优越。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的加快,东北装备制造产业向沿海地区转移的趋势愈加明显,临港产业区的建成,必将成为东北装备制造业新的聚集点,成为承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基地。
临港产业区的产业定位是:以成套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通过发展环保及高新技术产业,构筑家纺、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专业化特色产业园地,全力打造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黄金产业带和以环境效益、研发能力、核心竞争力为核心的绿色产业带。产业区要按照建设省级重点产业园区和县域南部中心镇的目标要求,集全县之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产业承载功能和综合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各镇优势,重点针对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产业发达的内陆城市实施招商引资,加速项目建设。计划到今年年底,完成产业区规划、环评、立项等各项审批程序,以及20平方公里起步区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三通一平”标准;开工建设项目达到10个以上,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到20__年,实现产业区规划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的“七通一平”,入驻项目发展到100家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以上,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税收10亿元以上,建成具有独立设计研发能力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省级重点产业园区。到2015年,完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以上,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税收15亿元以上。到2020年,完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以上,形成产值超百亿产业集群3个,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税收30亿元以上。
产业区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共同招商、共同受益”的原则,建成为全县各镇共建共享的产业集聚区。一是坚持规划先行,这是产业区建设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由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聘请并积极配合沈阳建筑大学科学编制产业区规划,明确发展方向,为全 力打造省级重点产业园区创造先决条件。二是加快调整产业区建设用地,这是产业区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合理开发沿海未利用地的基础上,主要采取土地“增减挂钩”的办法,通过各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合村并屯,把土地指标向产业区集中,对于重点产业项目,要通过积极对上争取,实现土地指标的“点供”。三是提早谋划招商引资工作,这是产业区建设发展的关键所在。按照“谁招商、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各镇优势,依据产业区发展定位实施招商引资,入驻项目产生的税收100%返还招商各镇,以此调动各镇参与产业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业区建设指挥部(管委会)将发挥职能作用,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围绕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实行“点对点”招商,并统一产业规划和项目布局,加速产业区项目集聚,促进全县快速、均衡发展。
(三)政策引导,推进工业集群化进程
打造一个工业集群不容易,试想为什么多种生产要素要向你的工业集群化集聚呢?区位、资源、人才、市场等很重要,也是基础条件。一个产业一个集群的发展靠培育,如果只靠产业的自身发展,也可能壮大,但那需要的时间将很长,有的工业集群化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积累的结果。而政府的培育支持则可以使产业快速发展。那么政府如何培育工业集群化的发展呢?制定好扶持政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培育一个工业集群,就要把国内甚至国际上该行业领先企业研发中心及配套企业引进我们的园区,加以培育、壮大,使之成为省内、国内及国际产业的聚集区和先导区。工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是关键。全国、全世界都在招商引资,为什么企业非要上你这里来,企业考虑的主要因素:一是投资的区域风险(主要是安全问题),二是市场情况,三是投资的初始成本(包括土地、基建成本和相关税费),四是企业的运行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力资源、公共设施成本、相关配套企业等)。政府的相关政策,对上述条件均有影响,特别是对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影响重大,企业投资对上述因素会综合考虑。如果其它条件相似,政策因素将起决定性作用。我们要发展工业集群,就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制定的相关政策也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如果政策对各个产业都是一样,就会使一些非主导的小企业都进入园区,结果是资源被占用,产业都没有发展起来。所有资源都是有限的,政府的政策资源也是有限的,必须集中运用才能有大的突破。我们现在给政策是为了培育壮大一个产业,是为了获得更大的长期效益。培育产业就像我们培育种子一样,就是要有选择,要分清哪些是企业是龙头骨干,哪些是配套关联的企业,哪些是无关紧要的,我们就要靠政策来选育。所以我们要对重点培育的产业给予特殊的扶持政策,特别是龙头企业,要敢于给大的政策,用政策扶持龙头企业,靠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集群的生成和壮大。
(四)实施产业招商,加速工业集群化进程
要以产业招商为突破口,集中精力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一是要认真分析本地区,特别是园区的比较优势,确定主导产业,全面分析国内外产业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找出产业龙头企业或者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重点企业,逐个分析研究其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选定重点招商目标。二是紧紧围绕已经确定的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延伸产业链,充分发挥专业招商小分队的作用,进行“点对点”的敲门式招商,以工业集群化为目标和抓手,开展以商招商、配套招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容易成功并形成产业竞争优势。三是结合各镇各园区的产业定位,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改变过去先找朋友后选企业的做法,要先选定招商对象,再根据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联络,增进交流,提升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四是要充分认清招商引资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持之以恒。一个好项目的落地,决不是谈一两次就能成功的,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无数次的洽谈协商。所以,我们一旦选定了合适的产业项目,就要一追到底,组成专业队伍,利用各种关系,不怕拉长战线,直至项目落地。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项目和战略投资者,拉长产业链条,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团区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总结____年以来团区委理论学习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高领导干部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团区委对理论学习中心组今年以来的一些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从总体上看,团区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情况较好,我委中心组对理论学习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采取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注重发挥中心组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科学决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理论学习取得了实效。主要表现在:
(一)成立领导小组。团区委成立了书记担任组长的理论学习中心组,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和共青团工作实际,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学习中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严格要求,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主要领导亲自制定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确定学习重点。
(二)制定学习制度。团区委结合中心组理论学习实际,制定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如组长负责制、考勤制度等。用规章制度保证理论学习的顺利开展。对学习计划、学习材料等进行检查。每次集中学习前都写方案、发通知,明确学习时间地点和学习内容。定期不定时督促检查成员学习记录等,促进成员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三)学习方式多样。团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结合共青团工作实际,采取自学,集中学习等方式方法,注重学习成果为科学决策服务,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团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还通过交流学习笔记等方式促进理论学习。
(四)学习注重实效。团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紧密结合我区中心工作和共青团工作实际,开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习;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学习;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西江流域现代化工业港口新区”学习;开展“全面从严治党,模范践行‘三严三实’”学习。把学习理论,提高认识,科学决策结合起来,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有明显增强。
(一)由于条件有限,理论学习主要以纸质材料为载体,图像、声音等形象的学习载体较少。
(二)理论联系实际不精密,学习模糊。
(一)完善学习设备。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学习设备的落实,更新学习设备。
(二)抓好示范带动作用。团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在健全制度,学习检查督促制度上下功夫,从而有效保证中心组学习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加强领导,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把中心组理论学习作为提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素质,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大事来抓。
(三)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紧密性。团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深入实际工作当中,指导实际工作。
一、改进学习方法,解决工学矛盾
一是滚动制定计划,确保学习的连续性。为了避免年初制定的学习计划在全年的落实中出现偏差,奈曼旗采取了滚动制定计划的办法,年度学习计划主要定原则、定方向、定要求,具体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则以季度为单位,按月份滚动制定,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同时,每月都安排两项以上学习内容,并提前一个月通知中心组成员;每次集中学习都提前一周通知,请相关人员预先做好准备,从而确保了每月都有一次以上集中学习。
二是统筹安排时间,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奈曼旗委坚持以自学为主、集中为辅,采取分散自学、集中研讨的办法,做到平时自学多一点、集中学习少一点,尽量避免工学矛盾。在平时自学中,要求中心组成员必须做到“四个学”,即白天上班,晚上学;出差在外,带书学;基层调研,抽空学;假日休息,坚持学,并按要求撰写好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集中学习,尽量避忙就闲,见缝插针,利用周六或周日的休息时间,或利用下午4点钟以后及下班后的1个小时时间组织学习。每人每年平均自学80个学时,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8万字。
三是科学选定内容,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在学习内容的选定上尽量贴近实际,要求每位中心组成员都要把理论学习和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结合起来,每年选定3-4个课题进行学习研究,每季度主讲1个课题,汇报交流理论学习成果。通过采取这种“自选动作多、规定动作少”的做法,促使每位中心组成员都自觉加压,沉下心来真学,静下心来深学,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四是改革创新方式,实现学习的多样性。奈曼旗委中心组积极改进传统学习方式,通过组织考察参观、观看专题录像、邀请专家讲座、进行经验交流等,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直观形象,中心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大大增强。特别是针对个别成员因故无法参加集中学习这一问题,采取了现场录制影像资料的办法,供其事后补课使用,受到了中心组成员的欢迎。
二、健全学习制度,狠抓计划落实
在抓制度完善和学习落实上狠下功夫,确保了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了旗委中心组的学习效果。
一是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了“八个有”制度,进一步提升了中心组学习的规范性。“八个有”包括有学习计划、有学习考勤、有学习记录、有专题研讨、有中心发言、有读书笔记、有体会文章、有总结交流。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学习计划、统一学习时间、统一学习笔记、统一学习考勤、统一学习档案。同时,要求中心组成员做到有听课记录本和自学记录本、有集中学习发言材料、有撰写学习体会或在报刊上发表的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增强了中心组成员学多一点、学深一点、学好一点的压力和动力,推动了中心组学习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确保了理论中心组学习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是狠抓落实。把平时“查学”和年终“述学、评学”作为落实中心组学习的一条重要措施,不断强化学习的约束性,使理论学习由 “软任务”向“硬任务”转变,确保了学习计划的落实。平时查学,就是针对中心组学习照抄照念多、谈体会谈认识少,专题发言跑题多、结合实际少,开会讲话多、做笔记少的“三多”、“三少”问题,开展 “三查”活动,即:查专题发言是否结合工作实际,有没有独到的见解;查参加学习成员是否按时到会,有没有迟到早退现象;查到会人员是否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通过“三查”,使理论学习在中心组成员中真正做到了“进心入脑”。年终述学,就是把参加学习情况纳入中心组成员的个人述职之中,要求述职的内容必须包括参加学习的成效;每年最后一次集中学习时,中心组成员必须述学,从而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效果。评学,就是每年中心组的最后一次学习,中心组组长要进行评学,总结一年来的理论学习情况,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请干部群众参加评学,评价每位中心组成员在履行领导职责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领导能力。通过查学、述学、评学,促进了中心组成员理论思维、工作思路的完善和决策水平、领导能力的提高。
三、内化学习成果,推动思想解放
奈曼旗委中心组以思想解放为核心,促进发展理念再更新、发展观念再转变,动员全旗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解放上要先行先试,切实做到“五个破除、五个强化”。
一是破除消极思想,强化发展意识。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人云亦云,切实做到多干少争论,快干少议论,实干不空论,带动各族干部群众统一对奈曼发展形势的认识,统一对奈曼发展战略的认同,统一对奈曼发展目标的认可,团结一致共谋发展。
二是破除安逸思想,强化攻坚意识。主动查找制约发展的症结,积极寻求迎接挑战的办法,变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凝心聚力,克难攻坚。
三是破除保守思想,强化敢闯意识。只要有利于奈曼旗发展,有利于富民强旗,就要大胆去闯,放手去拼,只为成功找出路,不为落后找理由。
四是破除利己思想,强化共赢意识。树立事业为重、团结协作的全局观念,少讲部门利益,少讲个人得失,在突破发展中携手并进,在合作共赢中开创美好未来。
中心组学习档案管理制度
为规范中心组理论学习档案管理,有效保护和利用学习资料,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习资料档案内容。
理论学习会议要使用专门的会议记录本记录,一份完整的理论学习档案包括理论学习会议通知(议程)、签到薄、请假条、会议记录、主持词、学习资料、宣传报道。研讨交流会议需要另附成员书面发言材料。做到及时整理,成册管理。
二、学习资料管理工作职责。
X、中心分管领导负责学习资料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学习资料完善。
X、党政办工作人员按照学习日期定期做好学习资料的归档工作,对每一期学习资料进行整理、装订,年底集中统一向中心档案室移交。
三、学习资料整理归档制度。
X、应当归档的学习资料必须由承办人员收集齐全,交档案室或档案人员,进行整理、归档、集中管理,任何个人都不得据为已有或者拒绝归档。
X、学习档案在第二年的X月底以前整理归档完毕;由经办人员整理立卷、定期移交归档。
X、归档材料向档案室移交时,须当面清点检查,同时附归档材料移交清单,办好一切交接手续。
去年县供销社党委中心学习组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抓好了供销社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现将县社党委中心学习组政治理论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学习的组织领导
县社党委成立了中心学习小组,由王敏、游志强、陈凤甫、刘其金、文德福、梁光华、孟再兴、田明通、林云国及各企业主要负责人组成,党委副书记、副主任王敏同志任组长,副书记、副主任游志强同志任副组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政纪股具体抓。制定了学习制度,坚持学习例会制度。即:每周星期五上午为县社党委成员组织机关人员和县公司负责人学习例会日,学习有点名册、记录。严肃学习纪律,凡每次迟到5分钟以上进行批评教育外并纳入年终考核内容,无故缺席按旷工处理。从而使县社机关和企业的政治理论学习落到了实处。
二、把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文件作为学习重点
县社党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中发1号、国发40号文件精神。作为中心组今年学习的重点。通过学理论,学政策,学文件。对照实际工作,找问题,谈体会,达到了明方向、鼓干劲、治措施、具实效的目的。通过学习,提高了供销社系统全体干部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
三、认真开展《七个怎么看》和“划清四个重大是非界限”学习宣讲活动
县社党委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和“划清四个重大是非界限”,要求干部职工利用工作和业余时间加强自学,并在星期五的学习例会上和党委中心学习组的学习上,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宣讲,单位主要领导的讲稿报送给了县委宣传部。通过学习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论素质和政治觉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通过学习促进了领导班子“四好”建设、党风廉政建设
县社党委在认真抓好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认真开展了以“学习创新、民主团结、勤政为民、清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领导班子创“四好”活动,通过开展创“四好”活动,班子成员之间达到了团结协作,工作互相支持,做到了分工不分家。是一个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领导集体。注重企业领导班子的教育、培养、管理。加强系统干部、全体党员的党风廉政建设。要求供销社系统干部和全体党员,严于律已,加强自身建设,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年度中心组成员无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审计局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局党支部重要议事日程,牢牢把握主导权,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审计业务工作同研判、同部署、同落实,有效推动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地生根。
一是强化担当意识,明确主体责任。
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制定了党支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的实施细则》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并将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列入《2020年局党支部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按上级要求,明确局党支部领导班子对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支部书记、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局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协助党支部书记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党支部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和“两个责任”落实的要求。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形成思想共振。
切实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业务培训等活动,通过局班子会、党支部中心组理论学习、全局干部职工大会签订《责任书》等多种形式传达学习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不断强化过程管理,让意识形态工作在全员、全程、全时得到有效落实。
预算编制支出等情况的报告
县财政局:
根据你局财编〔〕号文件精神要求,,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 我们按照宣传部多年来经费支出的平均数,结合县委中心组学习、精神文明建设、对外宣传,宣传部长(县委常委)开展中心工作需要等多种因素,进行了经费预算,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委宣传部是县委主管意识形态方面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部署全县宣传工作,引导社会舆论,规划全局性思想政治工作方略,指导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等。内设个职能科室(含正科级个、副科级个),现有在职人员名。二五年主要工作任务是指导全县宣传及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完成县委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二、预算情况
县委宣传部属全额拨款行政机关单位,根据人员编制及工作任务,二五年度收支预算总体情况如下:
、财政预算总支出为:元,其中人员支出:元(在职人员支出,元,离退休人员支出,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元),日常公用支出,元定额公用支出,元,专项公用支出,
、一般预算拨款:元。包括人员工资含津贴,元,公用经费元,交通费元
、其它资金安排应为,元,其中在职人员工资、津贴及补助,元,离退休人员津贴及补助,元。对家庭和个人的补助,元,日常公用支出,元
、定额公用支出:,元,公用经费综合定额,元,交通费(小车费),元。
、专项公用支出:,元
①维持机关运转必须的费用,元,日常必备的办公费用,元,水电费,元,邮电费,元,差旅费,元,办公电话费,元,其它支出,元。该项支出是按照按照连续三年开支的平均数进行测算并兼顾今后物价等多种因素,为机关正常运转所必需,其它支出主要是单位或单位领导参与县公共活动及其它开支。
②会议培训费:,元,主要用于一年一度的全县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党报党刊征订发行工作会议及宣传干部的业务培训费,是多年来经费开支经你局核算的平均数。
③接待费:,元,主要是接受上级检查、调研、考核工作的综合费用及省市艺术团体来我县的综合费用。
④社会宣传(含扫黄打非):,元,主要是“扫黄打非”费用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经费。按多年活动及检查次数的平均数进行测算
⑤文明创建:,元(见附件)
⑥中心组学习:,元(见附件)
⑦理论学习:,元(见附件)
⑧外宣经费:,元(见附件)
⑨小车费用:,元(见附件)
、部门办公用品采购预算,元,主要是各科室添置电脑,元,空调,元。
附件:县委讲师组、文指办、外宣、理论教育及小车费开支情况
附件;
县委讲师组、文指办、外宣、理论教育及小车费用开支情况
一、中心组业务工支
⒈邀请省、市专家授课(每年不少于次)×元元。
⒉购买规定购置的中央级教授讲课光盘每年不少于元。
⒊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必备的刊物与理论书籍:①中心组成员必须订阅《求是》、《时事报告》、《了望》,所需经费元。②必备的理论书籍元。合计元。
⒋相关的指导用书及理论学习材料元。
⒌学习材料费:笔记本、笔、印刷打印费计元。
⒍省、市组织的理论培训费:元
⒎组织党课下基层活动经费:元
合计元
二、文指办业务开支
⒈省、市创建文明县城督查及综合执法。次×元次元(文明县城督查),次元/次元(综合执法)
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及资料经费:元
⒊会议费:元
⒋文明单位管理及指导:元
合计元
三、外宣支出
⒈材料打印费:元
⒉外宣通联费元
⒊外宣奖励经费元,按多年来投稿数量及质量在县委文件规定数额的基础上酌减。
⒋外来新闻单位来我县采访车船交通费用元
合计元
四、理论教育
⒈每月一期《太湖宣传》的编印费:期元期元
⒉理论调研及撰文必须的资料费;元
⒊到乡镇和县直各各单位进行党和国家重大理论政策的宣讲及社会主义信仰的教育每年不少于次:次元次元。
合计:,元
五、小车费用
⒈购买汽油,元
⒉过桥过路费,元
⒊车辆维修及保养,元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切实提高了服务水平和质量,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根据上级有关学习工作要求,局中心组认识统一,思路清晰,把中心组理论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重要举措,坚持做到领导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学精一步”,认真加以执行。为保证这项工作切实有效的开展,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并针对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又制定了专题学习计划,按照计划抓好学习,各成员根据学习内容完成心得体会。通过严密计划,严格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局班子的决策水平和综合素质。
“学习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指导实践”。为顺利推进各项工作,在学习上我们重点突出“三方面”教育,即廉政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形势教育。廉政方面,认真组织集中学习《中国共产程》、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查找廉政风险,帮助领导干部在思想上筑牢抵御腐败的防线;政治思想方面,把握宏观政策,确立科学发展理念;形势方面,及时贯彻落实上级重大会议精神,明确目标,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加强结合,一是与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相结合;二是与县党风廉政建设活动相结合;三是与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相结合,做到互为内容,相互补充,确保工作整体推进。
中心组在学习方法上以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实效性。在此基础上把中心组学习制度向中层干部延伸,拓宽覆盖面,广泛开展读书写心得活动和调研活动,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开展读书写心得和调研活动,开阔了视野,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有力地推动了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今后的工作中,学习中心组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上级有关精神,坚持以学习强素质,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提高班子的综合素质和科学决策能力,为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打下扎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上。每次学习,采取精读原文、中心发言、专题研讨的形式,逐字逐句加深理解,力争做到融会贯通、指导实践。
理论学习的成果,不仅促进了油田经济的快速发展、矿区面貌的焕然一新,而且形成了油田人心思稳、人心思进、人心思上的良好社会局面。可以说,目前油田的发展形势和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是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去年,局党委中心组被省国资委党委评为“先进党委中心组”;今年,油田继1990年之后再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被省委省政府推荐为“全国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油田党委中心组开展理论学习、注重从三个方面转化理论成果。
一、注重从加强班子建设上转化理论成果,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驾驭全局、引领发展的履职能力
各级领导班子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更应该是引领和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引擎”。班子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基于这一认识,这几年的理论学习,我们坚持把抓好各级班子尤其是局处两级班子的“头脑武装”放在首位,并努力在成果转化上下功夫,以此促进各级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油田党委先后制定了《**油田党政领导工作运行规则》、《行政主要领导向党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关于局处领导班子进一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有关规定》、《关于做好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等制度。配合这些制度的贯彻落实,又在全局组织开展了“两学一找”、“干部作风建设年”、“深入群众促和谐,凝心聚力促发展”、“抓源头、促清廉”等主题活动。活动中,油田党委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精读一本好书、建立一个基层联系点、完成一项调研报告、帮扶一名困难群众”。近几年来,油田处以上领导干部共建立基层联系点904个,撰写各类调研报告200余篇,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1*1个,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200多个。
这些制度的有力执行和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地提高了油田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引领企业发展的履职能力。这几年来,油田矿区稳定,干群精神饱满,经济快速发展。20*年以来,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始终保持在25%以上,经济规模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注重从加快发展上转化理论成果,做大做强油田经济,推动油田社会全面进步
**油田勘探始于1958年,1972年建成百万吨级产能,其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受油气资源接替不足的困扰,一直没有大的发展。如何破解资源接替不足的矛盾,走出一条适合**特点的发展道路。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我们认真分析思考油田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解放思想入手,突破影响发展的观念“重围”,重新认识**,规划**。20*年,油田党委在理论学习中,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持续协调发展,积极实施资源扩充、市场开拓、人才开发、品牌经营、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六大战略,努力实现‘十一五’油气产量、产品和劳务收入两个翻番,共同建设和谐油田”的发展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在于实践。油田党委一班人认真谋划经济发展布局,统筹协调各个产业的发展。一是大力扩充油气资源,努力实现增储稳产。强化**油区、八面河油田、建南气田等老区勘探开发一体化,加强油藏精细管理,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实现了油气产量硬稳定。同时,加强新区新领域的油气勘探,尤其是南方海相油气勘探力度,相继部署钻探了建深1井、簰深1井、三星1井等重点海相探井。目前,这几口井钻进顺利,其中位于恩施境内的建深1井已获工业气流,实现了中国南方志留系勘探的突破。
二是突出机械制造优势产业,加快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我们瞄准“中国第一、世界知名”目标,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使石油机械制造业始终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江钻股份成长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油用与矿用钻头制造商,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四机厂被中石化确定为固压设备国产化基地,以该厂为龙头的荆州石油机械产业集群入选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三机厂被中石化确定为“压缩机国产化基地”,压缩机二期工程被列为**市30项重点项目之一;钢管厂通过技术改造,年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比20*年翻了一番,是中国十大钢管制造厂家之一。
三是加快装备更新和科技攻关,大力拓展石油工程施工国内外市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瞄准国内国际市场,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技术水平,加快装备更新改造,培育并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国南方海相勘探开发特色的工程技术系列,先后有15支石油工程施工队伍进入了南美、非洲、中东、中亚、北美等海外市场。20*年,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板块实现收入34.38亿元,其中新签海外工程项目合同额比20*年增长近15倍,实现收入7.08亿元。今年,油气勘探开发和其他三大产业营业收入可望双双突破100亿元。
三、注重从构建和谐油田上转化理论成果,努力建设效益油田、平安油田、阳光油田
油田是全国少有的远离城市的独立工矿区,总人口13.5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58万人、协解人员2.26万人、家属0.98万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困难家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一客观情况,既把和谐油田的建设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上,又使和谐油田的建设艰巨而繁重。理论学习中,我们重点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切实解决“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坚持把关注和改善民生放在构建和谐油田的首位。从热点、难点入手,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切入,通过切实帮助解决职工群众的各种实际困难,最大限度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最充分扩大各种和谐因素,使油田真正成为效益油田、平安油田、阳光油田。
一是广泛深入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建立扶贫帮困资金,目前总金额3000多万元,主要用于发放困难家庭生活补助、大病重病救助和帮学助学;坚持经常性的走访慰问和元旦春节集中走访慰问,局处两级20*年以来共走访慰问困难家庭16万户次,慰问金额2119万元;广泛建立扶贫帮困“连心卡”,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油田处以上领导干部普遍与困难人员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在省劳动厅、民政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油田低保家庭补助标准由每月150元提高到230元,离退休职工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由每月150元提高到363元,协解退休人员遗属纳入湖北省统筹支付生活困难补助范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黑龙江省绥化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从实际出发,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努力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在思想和行动上、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阔视野,解决好发展思路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为新世纪新阶段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绥化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市,2000年撤地设市。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中心组成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适合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即举全市之力推进项目开发建设,坚持用项目打牢产业基础,用项目扩大招商引资,用项目调优经济结构,用项目推动体制创新,实行“产业建设、项目开发、招商引资”一体运作、联动发展,努力把绥化建成招商引资密集区、工业投入核心区和优势产业增长区。近年来,由于定位准确、思路清晰,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得到充分发挥,绥化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难点问题。近年来,市委中心组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等重点、难点问题。绥化作为农业大市,“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市委中心组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发挥区域优势,继续抓好粮食生产,突出畜牧业和绿色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420万亩,其中A级绿色食品190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5%,转移农村劳动力65.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8亿元。针对经济发展环境不宽松的问题,市委深入开展“环境建设年”和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健全完善了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的多项制度,有效地解决了政策梗阻、弄权设卡、部门利益至上等突出问题,改善了舆论、服务、法制、政策和信用环境。针对党风和工作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市委建立了注重实绩与注重实效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差额推荐、差额酝酿、差额考察、差额票决为主要内容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以强化教育约束、制度约束、纪律约束、监督约束为重点的监督管理机制;转变作风、大事大抓、问抓问效的推进落实机制。
努力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能否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标志。市委中心组坚持“走进群众中去、走进困难中去、走进矛盾中去、走进问题中去”,把理论学习从室内延伸到室外,把理论研讨从课堂延伸到现场,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盼望、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讨,明确解决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从而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体现在具体行动中。市委中心组成员带头,在全市开展了万名干部“上一线、讲理论、解难题、促发展”活动,开展了为受灾农民办10件实事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加深了广大党员干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