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出纳风险防控措施

出纳风险防控措施

时间:2023-06-04 10:46: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出纳风险防控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出纳风险防控措施

第1篇

一、制度管理不健全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某单位在接受上级财务检查时被查出:单位账面银行存款余额为89.88万元,经银行实地对账,银行账面余额只有0.88万元,相差89万元。经查,该单位出纳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挪用资金购买游戏装备,检查人员对出纳和会计账薄核对发现,会计账未及时登记核对长达半年之久,网银U盾全部由出纳一人保管,半年内该出纳分别多次利用网银支付购买游戏装备等,最后家属到处借钱补上了漏洞,但也造成了不可弥补的破坏性影响,同时当事人受到了相应的处罚。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除了当事人毫无法制意识外,会计不履职、网银管理职权不清,不落实管理制度都是被忽视了的关键环节,那下面我们就主要从制度建设方面来看一看作为出纳和会计会面对怎样的内险,应该做些什么: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的风险

(1)资金安全管理部门及职责不清晰。导致资金管理管理制度不清晰,无章可循,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职责范围,整个资金安全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引导发风险。(2)资金安全管理岗位分工不合理。导致岗位设置分工不合理,导致职责不明晰,工作相互推诿,效率低下,甚至出现一人兼任多个不相容岗位的情况。(3)财务印鉴管理不善,不认真落实盘点管理。导致缺乏制度或者不将制度形同虚设成为一纸空文,会造成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行为的发生而导致资金损失。(4)工作交接管理可有可无不重视。导致工作交换程序不清晰,容易造成责任划分不清楚,相互推责的风险。

(二)防范措施

会计的职责:负责经费开支的审核把关,对报销票据的合法性负责,严格按照标准和规定审核原始凭证,所有需在本单位办理结算手续的票据,会计必须首先审核,再按财务审批程序逐级审批;定期分析、反映经费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每半年对经费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写出书面材料向党委汇报,负责起草有关经费请示报告;负责会计凭证、报表、账簿、上级批件、请示、报告等财务档案的整理、装订、归档、保管;办理到期财务档案销毁手续;严格票据使用规定,负责票据的请领、分发、登记以及票据存根的核对、回收、保管工作;保管好会计印章。出纳人员职责:负责到银行取款、送款和库存现金的清点保管,负责银行现金支票、转账支票、汇款单、汇票等传票的签发、接收、保管,对所管资金的安全负责;负责出纳账的记载、结账、核对、保管及银行存款的清理、核对。取得的原始凭证要合法有效,手续要齐全,记账要及时,入账要规范,做到日清月结,银行存款和现金与实际要一致,按月与会计和银行核对账目,清点库存现金,月末编制库存现金清点表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熟悉现行财务标准制度,严格执行《武警消防部队资金安全管理规定》,签发支票必须注明签发日期、用途、金额(金额不详的注明限额)等内容,不得预先填写支票密码,不得签发空白支票,借用支票在5日内收回并及时结清账目;不得用白条或单据顶替库存现金,严禁私自外借公款和挪用现金;提取现金时,必须填写“提取现金审批单”,经会计审核签字,经批准后,方可从银行提取现金;办理货币资金收付业务,手续必须齐全,收款要开给收据,付款要有凭证,报销和收款时,要在相应的原始凭证上加盖“现金收、付讫”或“银行收、付讫”戳章,由于工作不细而收取的假钞,责任自负;负责办理、核对和清理各类预借款。

(三)印鉴管理

(1)在银行的预留印鉴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财务印鉴章须指定专人保管。(2)指定财务印鉴章管理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严禁一人同时保管同一账户的银行支票和预留印鉴,或同时保管同一账户的两枚以上(含两枚)银行预留印鉴;个人名章为银行预留印鉴之一的人员发生工作变动时,应在工作变动内及时办理银行预留印鉴更换手续。银行预留印鉴的更换必须按审批权限审批同意;未经审批的经济业务,不得加盖印鉴;印鉴保管人临时交接印鉴时,需填写印鉴交接记录,印鉴交接时需有监交人在场进行监交,并编制<交接单>,由交接双方与监交人签字确认;财务印鉴章管理人员应建立<印鉴章使用台账>对印鉴账的使用进行登记。

(四)工作交接管理

当后勤财务人员变动时应及时安排新老岗位人员进行交接,移交工作要点如下:现金、有价证券要与账簿进行核对,如发生账实不符,移交人员应及时查明原因;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合同、单据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完整无误,如有遗漏,短缺,移交人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在移交清册中注明,由移交人负责;银行存款账户余额应做到对账单、银行日记账核对相符,有未达账款的,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印章移交时,移交人应带领接交人到各银行办理印章更换及与相关人员进行工作衔接,帮助接交人熟悉银行环境及人员;各种债权债务账户余额应与往来单位和个人核对清楚;工作交接过程中,移交人员有责任解答接替人员对有关交接事项提出的质疑,且不得以任何形式借故推延不移交;移交后,如发现原经办业务有违法违规等问题,责任由原移交人承担;临时性移交双方应在《工作移交清册》或《移交清单》签字确认。会计出纳人员移交工作均应编制《工作移交清册》或《移交清单》,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各一份,存档一份备查。

二、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防控措施

(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不重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为可有可无。导致与资金管理活动相关档案管理不到位,可能造成资料遗失、档案不全、信息外泄等风险。

(二)防控措施

第2篇

从去年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以来,我局领导高度重视邮政金融风险管理,根据*邮金管[*]24号文件转发省邮政储汇局《转发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川邮储汇发[*]96号文件)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

现将全年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切实防范风险、控制案件的发生。我局领导高度重视邮政金融风险管理,认真组织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从内控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入手,规范操作流程和业务管理,促进互控机制的建立,切实加强全员内控、全方位内控、全过程内控、全年内控,有效防范风险、控制案件的发生。把住内控关键环节,认真研究业务发展和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补充和完善内控制度,加大对邮政金融内控管理和重点岗位人员履职情况的检查和惩处力度,使我局邮政金融内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内控制度进一步完善、从业人员的内控意识进一步增强,有效防范邮政金融风险,控制资金案件,促进邮政金融业务健康、协调发展。

二、组织学习,认真领会。我局认真组织邮政金融员工学习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把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落实到基层,让所有的干部和职工加深对内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其内控意识,使其自觉执行内控制度。继续推进“六个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充分发挥“操作层的互控防线,管理层的日常监督检查防线和稽核检查层的再监督检查防线(三道防线)”的重要作用。

三、“专项治理”与“内控管理年”相结合。我局将“案件专项治理”与邮政金融“内控管理年”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回头看”和“回头查”工作,对重点部位要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重点防范,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巩固网点排查成果,继续强化“排查”和“轮换岗”工作。

四、加强对“八个高风险领域”的风险防范。各局一定要针对“八个高风险领域”的内控制度落实情况,在管理和经营的各个层面对其形成高压态势,使各项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切实落实到每一位职工。对“八个高风险领域”的风险防范进行精细化管理,严格做到:

(一)认真落实授权卡或柜员卡制度。严格执行提款和支票转账的四级权限审批制度(局长、分管副局长、部门负责人、会计),凡一次提取*万元及以上的相关部门必须严格审核,严格把关。对前台业务授权必须严格按照《智能令牌管理办法》坚决落实三级密码权限管理(支局长、综合柜员、普通柜员),严禁超权限使用智能令牌授权。

(二)严格执行支票印鉴分管制度。在开户行预留的“企业负责人印鉴和财务专用章”必须由财务室负责人指定专人掌管,不得由储蓄会计和出纳掌管,支票应由出纳掌管,购买支票登记簿应由会计掌管。凡掌管银行预留印鉴者,每次审核使用支票提款后,必须在支票使用登记簿签章。

(三)加强空白凭证管理。重要空白凭证实行“统一印制,专人管理,定期换岗,双人领取,证印分管,入库保管”的办法,视同现金管理。对重要空白凭证必须实行双人分管机制,重要空白凭证实物由库管员管理,凭证管理员负责登记、核算,双方要定期盘点核对,确保账实相符。重要空白凭证的入库、领用做到手续清楚、责任明确、检查及时。重要空白凭证管理人员按种类设立“重要凭证分类汇总登记簿”和“重要凭证分户登记簿”,依据重要空白凭证请领单、上缴单、发放单以及使用等随收发(使用)数量变化进行登记、盘结。

(四)严格执行金库“五大制度”和尾箱管理规定。金库管理必须严格执行金库管理“五大制度”、“双人值守”、“双人进出库”、“金库钥匙双人保管”、“双人开启金库大门”、“双人开启密码”、“金库现金必须严格控制在核定的限额内”等管理办法。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金库,每旬必须对金库安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支局金库每月不得少于10次检查。

尾箱按使用级别分为普通柜员尾箱和综合柜员尾箱,按用途分为现金尾箱、凭证尾箱和现金、凭证混合尾箱三类。一个网点只能设置一个综合柜员尾箱,按一个台席一个尾箱的原则设置柜员尾箱并与实物尾箱相对应。营业结束,普通柜员轧账正确无误后必须上缴系统尾箱,同时将系统尾箱对应的实物尾箱上缴综合柜员。

(五)认真执行查询对账制度。储汇会计人员必须坚持“三个天天(即:天天对账、天天做账、天天核账)”制度,并定期与出纳、银行及上级账务进行核对,确保总账、明细账科目设置齐全、总细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储蓄会计每月与出纳一同到银行领取银行对账单并逐笔勾挑,做到银邮相符。稽查人员必须按规定的检查频次和内容定期或不定期对会计账务进行核查,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隐患。

(六)严格执行重点岗位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邮政储汇重点岗位人员(储汇会计、储蓄出纳、营业前台人员、事后监督、经警、支局长)实行轮换,是储汇资金安全运行监督制约机制的需要,是完善内部控制和及时发现邮政金融风险隐患的需要,也是预防控制内部资金案件的重要手段,做到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对储汇重点岗位人员实行轮换,每半年轮岗人员不得少于30%,全年必

须对100%的重点岗位人员进行轮换岗或强制休假。

第3篇

之一:关注柜面操作风险控制。重点关注员工执行操作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有无随意性。规范柜面授权、印鉴章戳、空白凭证、营业现金管理,杜绝以习惯、以人情代替制度的现象,提高制度执行力,把好第一道防线关。

之二:关注营业场所安防措施。重点关注安全防范的重要部位,包括营业场所营业前、营业中、营业后的安防设施(包括联动门、警器、警具);关注在行式、离行式AYM的配钞、管理、巡查;押运人员与柜员现金的交接流程、手续,防盗、防抢等安防设施的配备、佩带、使用。

之三:关注业务库室日终值守。重点关注农村网点24小时业务库双人值守、报警布防情况,落实双人进出库操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确保业务库资金安全。

之四:关注客户经理营销风险。重点把关客户经理道德风险、营销过程中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及时掌握客户经理工作情况,查看中间业务是否合规,督促客户经理严格执行《个人客户风险评估操作规程》。

之五:关注电子银行风险管控。重点关注个人网银业务操作流程,在个人电子银行注册、变更环节时对客户的身份进行认真核查;坚持U盾的双人发放;企业网银注册过程中要严格审核企业注册网银意愿、经办人员身份和印鉴的真实性,提升电子银行风险防范水平。

之六:关注信用卡进件核实。预审员对信用卡进件要认真审核把关,严格执行初、预审制度,确保资料完整、真实、有效,加大信用卡监控力度,严控信用卡风险。

之七:关注业务对账处理环节。重点关注中间、对公业务对账过程管理,加强对公业务日常监控,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从对账工作的签发、送达对账单、回收对账单、处理对账结果、对账登记及对账单的保管等各项工作中发现问题和风险点,消除苗头隐患。

之八:关注贷款“三查”质量。重点关注贷款“三查”的操作流程。高度重视贷款“三查”基础工作,明确贷前、贷时、贷后三查的具体内容和采集数据或信息的规范性渠道,加强数据或信息来源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的审核,及时防范贷款风险。

之九:关注支行长现场履职检查。督促支行长做好网点日常生产组织管理,防止为迎检存在检查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督促支行长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确保网点业务合规发展。

之十:关注“黄、赌、毒”九种人。重点是“九种人”行为排查,要抓好全体员工的思想教育、法规教育,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和对重要岗位人员进行风险排查,分析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和苗头及时整改,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同时,关注下列重要岗位:会计出纳岗、网点负责人岗、押运岗、与现金直接接触的柜员岗、信贷员岗、与现金不直接接触的资金调度划拨操作岗。等等。

第4篇

(一)统筹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够强

目前各统筹机构的工作人员变动频繁,而且业务素质也参差不齐,与日益发展的统筹工作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风险防范意i只欠缺,风险识别能力不高,不了解统筹政策连续性和变化情况,不能正确识别风险点,这些因素的存在就会造成会计核算不规范、相关制度执行不严格、监督管理不到位等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金运行的风险,极容易酿成截留、挪用、转移统筹基金的风险事故,影响其健康、可持续地运行发展。

(二)统筹业务工作复杂化程度不断加深

近几年统筹基金缺口金额逐年增加、个别养老金项目列支渠道多次调整、总行年底集中拨付统筹基金缺口等等因素,这些都给统筹基金的会计核算、年底预决算、养老保险统筹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统筹管理系统”)的信息维护增加了难度,也给统筹基金的监管和运行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中亟需关注的问题

人总行先后出台一系列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管理办法,建立并完善了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先后研究制定基金内控、预算、支付、结算等制度及个人账户、统计、档案管理办法。但当前的基金监督管理机制仍需进一步健全。

(一)曰常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

1.现有基金管理制度中缺少“三级审批”机制。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的款项划拨和会计核算由统筹会计和统筹出纳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完成;会计主管主要负责对会计核算和款项划拨的审核和签章。即“支付结算单”由统筹会计和会计主管签批后,统筹出纳即可据此办理款项划拨,基金的管理由统筹机构内部的“二级审批”后即可完成,没有建立对基金支付环节的“三级审批”制度,不利于基金的安全与管理。2.“统筹管理系统”的维护缺乏“复核”机制。各级统筹机构在“统筹管理系统”中设有操作员1名,负责统筹机构内部所有参保人员基本信息、收人信息、收入台账和支付台账、增加减少人员等等的具体维护,由操作员维护后,系统生成最终数据。但对操作员各项信息维护的正确与否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监督,不利于维护参保人员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对养老基金的收支监管。3.统筹基金的会计核算缺少及时有效的核对机制。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的会计处理仍然采取原始的手工模式,总账、分户账和结算户存款之间的账务核对主要依靠手工逐项核对来完成,不利于规范统筹基金的会计核算和统筹基金的实时监督管理,更不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堵塞漏洞。

(二)定期检查缺乏有力的监督措施

1.内部定期监督手段不能有效解决基金运行风险。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的检查主要为上级行统筹基金管理部门的定期定项检查和同级养老保险统筹机构的全面自查。但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上级行统筹基金管理部门的定期检查不能及时、实时地发现基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同级养老保险统筹机构的自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有效发现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来监管基金的健康运行。目前,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大部分依靠统筹机构的内部监督来完成,监管手段单一,缺乏外部监督部门对基金进行有效监督,使得基金运行潜在风险集中,对基金运行安全产生威胁。

三、“内外兼修”,强化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监督管理

(一)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强化统筹基金的内部监督力度

1.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三级审批”制度。统筹会计在“统筹管理系统”中生成“支付结算单”后,逐级由统筹会计、会计主管和主管行长签字确认,再交由统筹出纳再进行款项划拨,进一步加强对基金支付环节的审批制约,保证统筹基金的安全。2.强化会计主管对基金运行的定期检査职责。由会计主管在日常基金收支审批的基础上,按月对会计原始凭证、资金划拨、账务处理,对重要空白凭证、重要空白凭证使用情况登记簿进行全面检查,对参保人员的信息情况进行抽查,着重抽查收入信息情况和支付台账等情况。3.在“统筹管理系统”中增设复核员(可由会计主管担任)。由复核员对操作员在“统筹管理系统”内的数据维护进行全面或重点性的复核和监督,经复核操作后,“统筹管理系统”才能生成相关信息的最后记录,加强信息维护的准确性。4.开发使用“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会计核算系统”(以下简称“会计核算系统”)。引人现代化的核算系统对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进行会计核算,在“会计核算系统”中设置统筹会计、会计复核、统筹出纳和会计主管四级操作员(其中会计主管和会计复核可由1人兼任),由复核员对统筹会计在“会计核算系统”的每笔账务处理进行复核后,“会计核算系统”最终确认账务处理结果。同时“会计核算系统”会自动完成总账、分户账与“结算户存款”的自动核对功能,保证了账务核对的及时性,提高了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建议“会计核算系统”与“统筹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或在“统筹管理系统”另增加子模块来完成会计核算的功能,以完成两个系统数据的相互制约与核对,进一步保证基金的安全、提高会计核算质量。5.建立上级统筹基金管理部门非现场监督方式。上级统筹基金管理机构除定期定项进行现场检查外,可通过季度报表、年度报表、日常报表等反映出的可疑问题或情况,通过“统筹管理系统”对辖区内各统筹机构的系统数据进行监督,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变定期检查为随时监督。

(二)内外联动,形成基金监管合力

第5篇

根据省、市银监部门的指示精神,我县联社扎实组织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我县联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建立案件防范长效机制,保持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落实案件专项治理各项工作措施,深入开展合规建设年工作,促进农村信用社合规文化建设,进一步营造一个良好的合规文化建设氛围,确保案件专项治理和合规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落实情况

(一)成立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实施。

为确保顺利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我县联社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联社×××主任任组长,×××、×××两位副主任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稽核监察部,负责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各信用社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确保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制定实施方案,拟定工作内容。

我县联社案件专项治理以“两个提高”、“两个加强”、“两个下降”、“两个加大”“两个建立”和“五严格”、“五加强”为指导,制定了《××*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分五个阶段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拟定各阶段工作内容,并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纳入各信用社年度经营目标考核,对未按上级要求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或者组织开展工作不力导致进度缓慢的信用社,其年度考核一律实行一票否决制,直接取消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并视情节轻重对责任人作出经济处罚、政纪或党纪等处分,定期召开案件形势分析会,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确保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不流于形式,努力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的阶段性目标。

(三)制定督导计划,开展督导检查。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实现管理水平上新台阶,及时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案件专项治理指示精神,加强对各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督促和指导,我县联社制定了《××*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督导工作计划》,对各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督促指导各信用社扎实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确保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效果达到预期工作目标。在20*年度对各信用社案件治理督导检查14次。

二、组织实施情况

(一)清理规章制度,开展内控评价。

为加强对信贷、会计、出纳、储蓄等岗位的内控管理,了解和评价我县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我县农村信用社制定了《××*农村信用社开展内控检查与评价工作方案》(新农信联发〔20*〕141号),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现有规章制度的修改意见或建议,根据评价和检查情况,新制定了内控管理制度项8项,补充完善相关管理制度6项,明确有关业务操作规程,进一步完善内控管理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责任追究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挂两级,问责到位”为原则,对所有直接责任人、相关责任人和领导责任人全面问责,不留空档,逐步使所有员工在工作和履行职责过程中时刻绷紧依法合规这根弦,要对自己的行为充分负责,时刻意识到因自己行为对上下级、对员工、对家庭、对单位、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使员工对违法违规事件的由“不敢为”向“不想为”转变。

(二)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回头看”检查工作情况。

加强对存在问题整改工作,对20*年以来专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对银监会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和案件责任制情况进行“回头看”,专门召开“存在问题整改研讨会”,由存在问题整改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提出整改措施,建立存在问题整改台账,对存在问题采取销账方式进行管理,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和制度执行到位(20*年发现问题28个,已全部整改)。

(三)对易发案件薄弱环节、要害部门、重点岗位人员的隐患排查情况。

1、制定检查方案,组织开展检查。根据上级管理部门有关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指示精神,我县联社制定了《××*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检查(自查)方案》,重点检查授权卡(柜员卡)、印鉴密押、空白凭证、金库尾箱、查询对账、轮岗休假、安全保卫,以及录像检查、枪技弹药管理等关键领域和环节,根据检查方案,将有关项目内容制定检查工作表,布置各信用社按工作表内容开展自查,抽调联社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2个检查组,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操作风险检查,并在六月份根据省联社布置,对照省联社检查方案,对上次未检查的项目制定补充检查(自查)方案,重新组织开展检查(自查),本年度共检查出内控风险问题28个(存在问题大部分现场已整改),并设立存在问题整改台账,落实相关整改负责人和责任人,进一步挖掘我县农信社潜在的内部经营风险,防范案件发生。

2、实行强制休假,开展排查工作。为贯彻落实强制休假制度,强加对重要岗位人员审计工作,深入开展我县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有效防范内部经营风险,在9月份对全县信用社各岗位人员分两批(次)实行强制休假,结合强制休假工作开展,对各信用社主管会计和信贷会计岗位开展审计工作,制定《××*农村信用社重要岗位人员审计实施方案》(*农信联发〔20*〕151号),及时发现违规操作问题,提出整改方案,消除风险隐患,促进我县农村信用社依法合规经营,达到会计管理监督工作标准化的目的。同时开展了对各岗位员工进行家访活动,联社领导对分管理的部门负责人进行家访,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员工进行家访,信用社主任对本社员工进行家访。通过层层家访,进一步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家庭状况等情况。同时,对三年以上在同一岗位人员实行岗位轮换,本年度对信用社副主任轮换3人、信贷岗位人员轮换18

人、网点负责人轮换4人、会计和出纳人员轮换25人。

(三)今后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思路

今后,我县联社将继续加强对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深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活动,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议程,把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长期开展下去,加大对违规责任人的惩处力度,严肃查处违规人员,营造清正廉洁、文明健康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环境,进一步防范信用社金融风险。

(一)继续深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使广大干部员工更加明确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目标、具体内容和要求,定期组织各岗位员工学习,确保全员参与案件专项治理,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落实到人、落实到岗,落到实处,有效防范我县农村信用社内部操作风险。

第6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强化;措施

一、企业内部控制要素概述

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发展环境之下,为了更好的获得有效资源,提高自身盈利而在企业内部所采取的一系列程序、计划和方法。总体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要素主要有五点:第一点是环境的控制,主要是管理层和治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以及所采取的措施,包括管理职能、治理职能等。第二点是风险的评估工作,这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识别经营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第三点是信息的共享沟通。第四点是监督,主要是指企业制度以及内部工作人员的监督。第五点是控制活动,其主要包括业绩评价、实物控制、信息处理以及职责分离等方面,帮助管理层的指令可以有效执行。

二、我国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一)税务风险认识不足,防范意识缺乏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其主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市场的开拓方面,对法律风险以及财务风险关注度较低,再加上对税务风险的认识不足,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都并未构建完善科学的税务内部控制系统。具体来说,企业对于税务风险认识存在两个误区,一是企业将税务风险单纯的归纳为税务机关的管理任务,认为只需要关注财务管理,但事实上,企业税务风险涉及企业整个发展经营的过程,它涵盖了每一个生产经营需要涉及税收的环节。二是企业将税务风险防范单一的归为会计核算部门的人物,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研发、生产、经营等部门对税务风险的重要作用。

(二)企业过于强调收益而忽视了税务风险

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等特点,这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对立性,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甚至不惜违反税法,以非法的方式来获得财富,这样的行为将会给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税务风险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纳税人擅自更改、销毁、藏匿记账凭证、账簿或者进行虚假纳税申报、少缴纳甚至不缴纳税款等行为都属于偷税,国家相关机关将对企业偷税行为进行严惩。同时,企业为了减轻自身的纳税负担会进行纳税筹划,但一旦相关人员操作不当,企业很有可能会出现违反税务法律法规等行为,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三)缺乏专门的税务管理队伍以及税务风险管理机构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企业有效实施风险防控措施,及时避免风险的基础,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税务机构的设置上都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大部分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时都只是让公司的出纳或者会计担当相关的办税人员,并未设置独立的税务管理岗位及机构,企业税务管理的独立性与有效性得不到保障。与此同时,财务人员在承担繁重会计核算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应付税务申报缴纳工作,这些使得其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及精力来关注国家税务政策变化、及时了解最新税务信息,再加上专业风险管理人才的缺乏,企业在处理复杂的税务风险时很容易出现问题,以上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四)缺乏针对税收风险管理的约束机制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控工作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的体系以及制度都还尚未完善,例如,大部分企业都尚未构建其一套科学的税务风险控制制度,严格规范纳税的各个环节阶段,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呈现,避免税务风险控制的主观随意性。同时,尽管我国企业对税收风险管理流程进行了规范,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因为缺乏相关的约束机制,多存在主观随意性,其真正的作用并未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明确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目标

通过构建相关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来有效的防控企业税务风险,减少税务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企业盈利的最大化,以上便是企业进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目标。具体来说,企业加强税务风险内部控制需要从监督和制约这两个方面入手,企业在分配权责、设置机构、治理结构以及业务流程时注意其相互的监督与制约,以此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施行。

(二)坚持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关原则

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时需要遵循多个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这要求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牵制原则,企业在具体构建税务风险内部防控系统时,一个事项需要有多个具有相互监督制约关系的部门来完成;授权原则,企业在发展经营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授予其工作人员相应的权责,确保其权责的明确;成本效益原则,企业之所以进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措施,主要目标是为了保证企业的发展效益,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应该坚持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保证风险管理的经济性。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税务风险管理

1.规范税务事项,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环境是企业进行有效内部控制的前提与基础,它主要包含了企业的内部人员分工、结构治理以及内部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根据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某些集团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在下属企业或者是产品事业部、地区性总部等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或者是税务部门;而某些组织结构较为复杂的企业,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在分支机构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对于有条件的企业来说,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将自身的税务事宜包给经验更为丰富的中介机构,从多个方面来加强自身税务风险管理,保障税务事项的规范化,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系统。2.加强企业的风险控制评估工作,降低税务风险税务风险评价和税务风险评估工作是企业进行税务风险评估需要重点关注的两个方面,企业应该提高自身对于风险的防控能力,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当遇到特定税务风险时,企业才能够对于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准确的评估,并及时的借鉴相关的技术方法以及原理,对系统中所潜藏的风险进行准确的定量、定性分析,从而为企业相关的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基本保障,帮助企业及时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3.加强企业内部业务流程规范化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活动,主要是通过企业的相关领导者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实现的。具体来说,内部控制活动主要体现为企业管理者针对企业发展情况而制定出的一系列规章流程、制度、授权、分权与集权等。例如,企业运营部门对信息处理的控制、整理、传达,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考核、分析。不仅是企业管理层对资产进行保值,确保企业所有者利益的有效措施,更是促进企业科学、正常运营的重要保证。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实现内部业务流程规范化的同时,还可以制定相应的税务风险应对措施,以有效、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来保证税务管理控制方法、流程的合理性,实现税务风险控制的全面性。4.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的有效沟通共享,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实现自身正常发展的关键,因此,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是企业的首要工作,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还应该根据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来及时更新自身的信息储备系统,健全信息管理系统。除此以外,企业应该重视业务部门与财税部门,自身税务、财务人员与地方税务机关的交流沟通工作,从而保证税务风险防控措施可以有效的施行。5.加强内部监督,以税务自查、内部审计促进涉税事项的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工作是企业进行有效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应该重视监督工作,对自身的税务事项进行定期检查,并以内部审计的方式对纳税进行统一管理,查漏补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聘请专业的税务审计人员或者税务审计机构对自身税务事项进行审计,从而有效的发现潜藏的风险。

四、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未设置完善的内部控制机构、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税务风险方面,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仍然还处于初级阶段,税务管理缺乏规范性、对税务风险认识缺乏科学性,在税务风险内部制度设计上更是缺乏合理性,但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还需要各个主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进行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周志国.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探讨[J].经济研究参考,2010(09).

[2]刘茜.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山东大学,2014(09).

[3]刘庆国.简论公司税务风险及防控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1(07).

第7篇

关键词:货币 资金 内部控 制体系措施

充足的货币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由于货币资金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控制风险,极易引发贪污、挪用、盗窃等舞弊行为。因此,在企业组织生产经营和管理核算的过程中,为了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益,必须加强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而要建立健全与企业经营特点相适应的内控制度,必须按照“职能分割,制约监督”的原则,建立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控制体系。

一、建立科学的内控控制体系及明确的规章制度,做好事前防范

(一)建立健全适用的内部控制制度

立以“防”为主的监控体系,对于防范资金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企业的资金管理过程中,建立财务控制和职能部门相分离的监管体系。不兼容职务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各部门、明确各岗位职责和人员分工。例如:会计管账、出纳管钱是最基本的要求。出纳人员负责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空白支票和空白票据,并保证其安全完整,办理现金和银行存款结算业务和现金、银行账户的日常管理。但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债权债务的管理,收入,支出,费用的账务登记工作。会计岗位的设置可根据业务量和业务流程及人员配备情况一人一岗或一人多岗、多岗一人。一般分为:会计主管、出纳、工资核算、往来核算、财产物资核算、资金核算、成本费用核算、收人利润核算、编制报表和稽核。稽核人员可由其他会计人员兼任,主要负责监督出纳人员正确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会计制度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其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监督重要会计印章的保管和使用情况;稽核人员还要稽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资料的真实、合法、准确与完整。

(二)建立严格的审批手续,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各职能部门或个人用款时,需向审批人提交申请,内容包括:支付货币资金用途、金额、预算、支付方式,并随附经济合同或相关有效证明。审批人根据货币资金授权批准权限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对该项开支的合理性提出初步意见。对不符合规定的支付申请,审批人必须拒绝批复。待审批人出据批复意见后,复核会计复核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复核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

(三)推行资金预算

资金预算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企业协调的工具、控制的标准、考核的依据,是推行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也是促进企业各级经营管理人员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资金预算控制则是事前防范最有效的手段,预算管理系统与电子报账系统结合形成的一体化系统控制成为公司资金控制的创新尝试,可促使管理人员注意到现金的“富余”和“短缺”情况,了解本公司的现金状况,从而调整资金使用的策略。另外,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公司应将预算范围由单一的经营资金计划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预算。目前,部分公司仍然有很多依赖事后检查控制而不是事先预防控制,从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例子,其主要原因就是事先计划不周全、不严密,或者计划执行不力。为此,应积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加大经营管理中的计划性和预见性,有效开展过程控制,这些是内控必不可少的方法与途径。

(四)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前移监督关口,强化事前预防

内部审计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保证,是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在企业内部应建立一个不依附于任何职能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大型集团公司都应建立内部预算审计监督机构,配备专门人员,确立其地位及职能,并健全内部审计监督考核制度,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要加强对经济业务发生过程的监督,建立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前移监督关口,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和适时监督,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年度预算,定期比较经营过程中实际收支与预算的差异,对重大差异仔细分析,并可采取必要措施来调查实际收支结果。及时反馈预算执行中的突出问题,并给予纠正和处理,确保预算的严肃性。

二、规范资金收支程序和流程,通过事中控制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合法

(一)有效的事中控制能保证资金的安全,严禁收款不入账,杜绝账外账

收入来源和形式必须合法合规,支付和使用资金必须有章可循; 合理调度使用资金,依据财务杠杆原理,选择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案,发挥资金的最大的效益。

(二)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的控制要点和控制方法如下

每日定期盘点库存现金、有价票据等,核对账实是否相符。超过限额的货币资金及时送存银行,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严禁白条抵库 ,监盘人员要不定期抽盘,确保帐实相符。收到的支票、银行承兑汇票等票据,需设立台账,由专人管理,保证票据安全和及时兑现 。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在备查簿登记,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 ; 备查簿需留存入档。预留印鉴需分人保管签盖,从而达到互相监督和复核的目的。

(三)资金完整性控制要点和方法如下

根据发票、收据编号的连续性,核对收到的货币资金和发票收据金额是否一致,来确保收到的货币资金全部入账。加强对发票、收据的日常管理工作,建账核算,定期抽查核对存根联与记账联编号是否一致;不得私设“小金库”。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分析未达账项的原因,发现其是否存在错弊。随时核对往来账,通过发函向往来单位询证款项,对于已作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了解是否有收回款项不入账的情况。

(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如增设复核会计复核货币资金收支业务

重点控制大笔金额货币资金支付,严格执行货币资金支付的授权审批制度,利用政府机关、媒体、群众等社会力量来加强货币资金的检查和监督。

(五)货币资金效益性控制

服从企业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是通过对现金投资或现金使用的预算,运用各种筹资、投资手段合理、高效地持有和使用货币资金的控制方法。即合理调度货币资金,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例如可以通过加快采购货币资金支付的采购政策,可降低采购成本、推行一定的赊销政策,可提高售价或扩大销量或参与各种投资,以降低货币资金的储存量。也可制定货币资金收支中、长期计划,在合理预测一定时期货币资金存量的情况下,通过实施一些推迟货币资金支付的采购政策和加速货币回笼的销售政策。可以通过收回投资等方法。解决货币支出的缺口,但同时应权衡采取以上措施所付出的代价、成本或机会成本。使单位在预算期内保持一个合理的货币资金余额。

三、事后监督考核,及时反馈信息,以便更好的管理货币资金

事后监督指内部审计监督部门遵循审计监督程序,审计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资料,判断是否严格遵守制度规定,是否严格履行合同,程序,政策,资金收支是否在计划或预算范围之内,是否合理安排资金业务,根据反馈的实际信息,随时采取调整措施,以保证资金的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有效。同时,将各部门的资金管理状况与部门的业绩指标挂钩,做到资金管理的责、权、利相结合,调动资金管理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更好地进行资金管理。

总之,企业管理的重点是货币资金的管理,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内部控制是整个内控管理的关键。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减少工作差错,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维护财经纪律、经营秩序,防止或抑制营私舞弊行为发生以及事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刘峰.简叙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J].冶金财会,2005(9):59-62

第8篇

从制度建设和执行角度看,存在以下问题:

1.单位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够,缺乏基本的措施和控制要求,使相关的规定要求不能落实;即使单位内部制定了一定的管理制度,工作中分块管理,也不成体系,降低了管理效率。由于对财务管理不重视,很多情况下,财务部门人员配备不足,一人多岗,兼职较多,忽视了不相容岗位分离的规定,出纳监管会计档案保管以及收入、支出账薄的登记工作,单位缺乏内部岗位交叉互审等监督措施。对分属不同管理部门的同一经济业务,在部门内部自成管理体系,部门间缺乏沟通。

2.制衡防治机制缺失。授权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记账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不明确,未完全分离,不能相互制约、监督。尤其当一项经济业务涉及几个部门时,在财务部门以外部门的岗位职责分配忽视了上述岗位分离制约的要求。

3.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受利益驱使,违反制度规定。

因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现阶段事业单位的主要风险为:单位经济活动不合法或不合规;资源使用效益低下;国有资产流失;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发生舞弊现象或腐败现象等。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笔者认为对事业单位经济风险的控制着重在以下几方面:

一、单位领导重视,积极开展规范内部控制。

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就必须规范内部控制。单位负责人应当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有效运行、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的有效监督管理负起责任。领导重视是内控建设与有效实施最重要的保障,没有领导支持的内控建设就会流于形式。

1.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经济管理制度,完善单位制度。

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会计基础规范》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推进了财政改革与发展。最近又出台了会议经费、培训费、出国经费、差旅费等管理办法。单位应严格将这些规章制度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针对单位经济管理活动中的漏洞和隐患、内部制度不健全引发的风险应高度重视,选择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要制定内部监督制度,明确责任,防治工作差错和舞弊,避免因责任不清互相扯皮、推诿甚至越权行事,造成管理失控。

2.动态评估经济活动风险,修正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在单位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变化时,及时重新评估、完善制度,以保障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

二、明确岗位职责,加强部门沟通协调。

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明确各部门、各岗位日常管理和业务办理所授予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加强各业务的归口管理责任单位对有关经济活动的统一管理。

岗位是组织要求个体完成的一项或多项责任以及赋予个体的权利的总和。不相容岗位是从相互牵制的角度出发,不能由一人兼任的岗位。不相容岗位由一人兼任,就缺少了制约、监督,很可能发生错误或舞弊行为,而且不容易被发现。《会计法》中规定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对经济活动涉及到的内部部门较多,需要各部门协同完成的,要建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明确权利和相应的责任,一旦发生问题,各部门可能相互推诿,影响经济活动的顺利展开。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人员素质。

1.事业单位应该全员加强经济业务法规的学习。

对于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的学习,能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参与经济活动时才能有法可依,才能有效地实行财务监督,工作中不易出错,也不至于因他人原因导致自己违反法规。

2.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可将部分绩效工资以风险收入的形式获得,对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

3.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提高素质。

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进行职业继续教育,增强自觉性,树立实事求是、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2。

[2]张庆龙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框架设计与有效运行。

第9篇

摘要 本文通过介绍财务风险和引起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提出了一些管控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建议,希望对降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进而提高其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财务风险 因素 管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国际环境与以前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许多外资来中国投资设厂,与国内企业争夺中国市场份额,国内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小企业近年来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仍然面临许多财务风险。

一、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运作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降低或中断企业的资金流,使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下降,不能达到预期收益从而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它是在特定的客观情况和特定的期间内产生的,包括企业外部环境的因素和内部经营条件等因素。如果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管理者没有重视到财务风险的问题,那么在它不断显现逐步恶化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演变成为财务危机,进而危机企业的生存。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是一支重要而活跃的力量,据统计,2012年河南省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经济增加值约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0%,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扩大就业的主要载体、财政收入的重要税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中小企业在建设成长中,能正确识别企业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手段预防控制风险,是确保中小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

二、引起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分析

(一)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是存在于企业之外的,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等。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严重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又一次冲击。在各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 2009年二季度以来,全球经济信心逐步恢复,经济增长预期上调,全球经济逐步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代”。为应对危机,我国虽采取扩内需求增长等等一系列拉动经济的措施,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管理观念较为陈旧落后,没有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充足广泛的资金流,加之近些年的欧债危机和需求量的降低,截止2012年底我国经济仍处于低迷状态,财务风险随之增大。

(二)企业内部因素。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有很多方面,首先,表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这是财务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很多中小企业中,大多数经营管理人员认为,只要控制好资金的来源和去向,搞好生产,能产生利润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这种思想明显是错误的。其次,经营决策上的失误也是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当前中小型企业大多属于民营企业,企业的投资者也是经营者,集权现象较为严重,在进行经营投资等决策时,没有经过股东的讨论决策,往往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决定,缺乏科学的投资理念和可行性的财务分析,不能很好控制企业的经营投资方向,产生经营决策上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再次,中小企业资本结构分配不合理也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又一因素,特别是依附大型国有企业而生存的中小企业,多数是垫款加工、供货,近年来由于危机不断蔓延经济不景气,国有企业资金紧张不能及时付现款,中小企业收到的是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汇票,并且期限都是半年,导致企业资金短缺、周转慢,据息,河南省许多中小企业借款利率10%左右,财务成本很高,这样相比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的负债资金高,由于没有计划性各阶段各种形态的资金分配不合理,致使企业还债能力差,负担重,严重时产生资不抵债的情况。从而产生财务风险。然后,企业的财务人员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财务知识培训,缺乏相应的会计知识和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风险意识较为落后,在财务管理中,没有考虑到资本的成本和结构,也没有对财务活动进行风险预测和分析识别,从而也就无法对财务风险进行必要的防范和措施。最后,中小企业的财务监管和控制体系的不健全也是引起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中小企业都没有一个系统而必要的内部监管控制体系和制度,具体体现在对现金的管理不严、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和存货控制薄弱上,这就容易产生财务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混乱的现象,这种资金不安全、资产流失严重和资金使用率低下的情况,很容易诱发财务风险甚至财务危机。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建议

尽管中小企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外部风险因素和内部风险因素,但中小企业可以运用财务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来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调整自身内部环境,适应外部环境,针对引发财务风险的因素,制定财务风险管控对策,来增强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关注国家优惠政策,降低财务风险。国家政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命脉,如:为稳定河南经济发展,河南省先后出台了豫工信〔2012〕587号《关于做好困难企业帮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等一些的帮扶文件,全方位为河南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时刻关注国家各种政策如投资政策、财税金融政策等的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对企业的投资经营项目、成本及利润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系统性预测,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根据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经营目标和方向,避免企业财务危机的产生。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有市场才能有经营,因此企业管理者还要关注市场体系的变化,控制经营成本的上升和预防资金链条的中断,正确决策企业的物资采购、生产经营和销售的方向。

(二)建立财务风险防范系统。资金流量不足、偿债能力差、应收账款高、资金周转率低下等是中小企业主要存在的财务风险,针对这些情况,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系统,来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策略。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详细记录企业的在交易过程中的会计事项,分析会计报表中相应的数据,及时公布企业的财务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不良资产进行合理处置,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减少企业坏账的损失,控制存贷结构,提高应收账款的收取率以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率。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的情况,具体表现在管理部门缺乏内部监控体系和约束制度,审计监督不到位等情况。要预防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要求企业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和会计控制制度,实行内部岗位相互牵制和回避制度,例如企业的会计和出纳不得由一个人来担任,并且会计负责人和出纳负责人不能是直系亲属,在支付款项时所需要的印章不能由一个人保管等。对一些重大的投资贷款要通过集体的研究分析并联签才能决策,还要建立成本费用预算制度,将实施成本费用的责任下发至个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费用要及时正确的入账,制备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方法,定期进行核对,对死账和呆账及时发现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四)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大多数中小企业靠举债经营,要使企业正常运营,就要求企业的流动资产数值至少是流动负债的二倍,如果负债过高或结构不合理,就很容易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触发财务危机,因此,优化企业资产与负债比例结构,避免负债过高而短期内不能支付,是避免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中小型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和数目,降低财务费用和资金运营,防范财务风险。

(五)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中小企业要防范财务风险,还要具有完善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的控制上,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内部的一个独立系统,用于评价企业内部经济活动是否合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当审计部门发现问题后,可直接快速的传递至管理层,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预测和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总的来讲,在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风险有可能存在于任何一个环节,因此,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必须将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做为一项重要工作,以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赵风云,苏艳芝,杨宜,房燕.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内控措施研究.商业时代.2010(13):85.

第10篇

一、什么是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运作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降低或中断企业的资金流,使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下降,不能达到预期收益从而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它是在特定的客观情况和特定的期间内产生的,包括企业外部环境的因素和内部经营条件等因素。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者没有重视到财务风险的问题,那么在它不断显现逐步恶化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演变成为财务危机,进而危机企业的生存。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是一支重要而活跃的力量,目前我省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2.1%,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扩大就业的主要载体、财政收入的重要税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中小企业在建设成长中,能正确识别企业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手段预防控制风险,是确保中小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

二、引起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分析

1.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是存在于企业之外的,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等。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严重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又一次冲击。在各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 2009年二季度以来,全球经济信心逐步恢复,经济增长预期上调,全球经济逐步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代”。为应对危机,我国2008年初改变货币财政政策,调高存款准备金,企业陷入了贷款难、利息高、无力偿还贷款本息的财务风险中,加之、中小企业的管理观念较为陈旧落后,没有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充足广泛的资金流,财务风险就更大。

2.企业内部因素

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有很多方面,首先,表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这是财务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很多中小企业中,大多数经营管理人员认为,只要控制好资金的来源和去向,搞好生产,能产生利润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这种思想明显是错误的。其次,经营决策上的失误也是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当前中小型企业大多属于民营企业,企业的投资者也是经营者,集权现象较为严重,在进行经营投资等决策时,没有经过股东的讨论决策,往往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决定,缺乏科学的投资理念和可行性的财务分析,不能很好控制企业的经营投资方向,产生经营决策上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再次,中小企业资本结构分配不合理也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又一因素,特别是依附大型国有企业而生存的中小企业,多数是垫款加工、供货,近年来由于危机不断蔓延经济不景气,国有企业资金紧张不能及时付现款,中小企业收到的是银行汇票、商业汇票,并且期限都是半年,导致企业资金短缺、周转慢,据我在工作中了解的情况,云南省60%以上的中小企业借款利率2分左右财务成本很高,这样相比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的负债资金高,由于没有计划性各阶段各种形态的资金分配不合理,致使企业还债能力差,负担重,严重时产生资不抵债的情况。从而产生财务风险。然后,企业的财务人员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财务知识培训,缺乏相应的会计知识和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风险意识较为落后,在财务管理中,没有考虑到资本的成本和结构,也没有对财务活动进行风险预测和分析识别,从而也就无法对财务风险进行必要的防范和措施。最后,中小企业的财务监管和控制体系的不健全也是引起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中小企业都没有一个系统而必要的内部监管控制体系和制度,具体体现在对现金的管理不严、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和存货控制薄弱上,这就容易产生财务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混乱的现象,这种资金不安全、资产流失严重和资金使用率低下的情况,很容易诱发财务风险甚至财务危机。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尽管中小企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外部风险因素和内部风险因素,但中小企业可以运用财务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来防范和改善财务风险,调整自身内部环境,适应外部环境,针对引发财务风险的因素,制定财务风险管理,来增强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提高财务风险意识

国家政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命脉,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云南省29个厅局根据云发【2012】12号文出台相应实施意见,全方位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时刻关注国家各种政策如投资政策、财税金融政策等的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对企业的投资经营项目、成本及利润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系统性预测,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根据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经营目标和方向,避免企业财务危机的产生。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有市场才能有经营,因此企业管理者还要关注市场体系的变化,控制经营成本的上升和预防资金链条的中断,正确决策企业的物资采购、生产经营和销售的方向。

2.建立财务风险防范系统

资金流量不足、偿债能力差、应收账款高、资金周转率低下等是中小企业主要存在的财务风险,针对这些情况,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系统,来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策略。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详细记录企业的在交易过程中的会计事项,分析会计报表中相应的数据,及时公布企业的财务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不良资产进行合理处置,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减少企业坏账的损失,控制存贷结构,提高应收账款的收取率以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率。

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的情况,具体表现在管理部门缺乏内部监控体系和约束制度,审计监督不到位等情况。要预防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要求企业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和会计控制制度,实行内部岗位相互牵制和回避制度,例如企业的会计和出纳不得由一个人来担任,并且会计负责人和出纳负责人不能是直系亲属,在支付款项时所需要的印章不能由一个人保管等。对一些重大的投资贷款要通过集体的研究分析并联签才能决策,还要建立成本费用预算制度,将实施成本费用的责任下发至个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费用要及时正确的入账,制备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方法,定期进行核对,对死账和呆账及时发现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4.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大多数中小企业靠举债经营,要使企业正常运营,就要求企业的流动资产数值至少是流动负债的二倍,如果负债过高或结构不合理,就很容易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触发财务危机,因此,优化企业资产与负债比例结构,避免负债过高而短期内不能支付,是避免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中小型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和数目,降低财务费用和资金运营,防范财务风险。

5.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

中小企业要防范财务风险,还要具有完善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的控制上,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内部的一个独立系统,用于评价企业内部经济活动是否合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当审计部门发现问题后,可直接快速的传递至管理层,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预测和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第11篇

今年初,湖南省祁阳县农村信用联社经省联社考核经营等级达到4A级,同时,经市银监分局检查考核风险等级为5A级,为此,该联社一举摘掉了高风险社帽子。2011年祁阳县农村信用联社是省联社重点关注的11家县级联社之一,又是市银监局重点监管的联社,面对高风险社帽子压在头上,该联社的领导及员工不气馁,而是将化解风险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做到坚守风险防控底线,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积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通过全员的共同努力,风险化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省联社和银监部门的好评。

一、加强组织领导重视,全力齐抓防控风险。该联社首先成立了风险化解工作领导小组,由理事长任组长,主任、监事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各部室经理为成员,明确一名联社副主任专门负责。同时,各基层信用社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相应领导小组,做到上下统一思想,全员齐抓化解工作的局面。

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推进风险机制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信贷、财务、电脑、安全保卫、案防建设、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二是创新经营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全员岗位等级管理,对信用社主任、信贷员、会计、出纳等各个岗位分等级进行量化考核,按等级确定其工资分配系数;推行绩效工资分配方式,加大考核力度,对经营效益好、贡献大的社按照贡献大小,拉开收入分配档次,充分调动起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建立风险管理队伍。厘清业务、风险、内审“三道防线”工作职责,明确覆盖主要风险种类的风险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识别、评估、预警和报告机制,提高流程控险能力。四深入开展案防安防工作。严格落实案防目标、任务和责任,对员工开展案防培训,下发案件防控长效机制指导意见,加强稽核队伍和制度建设,加大稽核检查查处力度,扎实开展“三项整治”和“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切实加强对科技信息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三、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大力清收不良贷款。一是县联社成立了独立的资产管理中心,确定一名副主任专抓,管理中心下设风险管理小组,资产保全部,贷款专职清收队,明确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确保清收不良贷款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地开展。二是加强不良贷款管理,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不良贷款管理方案、清收不良贷款具体工作思路、2011年一季清收不良贷款“开门红”竞赛办法、 2011年度不良贷款“双降”考核办法、不良贷款档案管理制度、不良贷款责任移交制度、协议收贷操作规定等,通过制度办法约束,充分调动了全员“抓降”工作积极性。三是采取多种形式清收。激励清收。对收回逾期三年以上且未收息的不良贷款、已核销呆账贷款、央行专项票据置换贷款的人员实行奖励清收。诚信清收。在公共场所张贴、县电视台播放诚信公告,客户不按期归还贷款,将对客户形成不良贷款信息,影响客户晋升、就业、合同签订、消费等日常事项,促其归还不良贷款。专项清收。一季度在全县信用社开展清收不良贷款“开门红”活动,有计划、有措施、有激励机制,奖罚分明。协议清收。对一些还贷能力差,还贷责任纠纷多,交叉贷款网点多,超过法定诉讼时效的贷款,通过协议收贷形式收回不良贷款。盘活清收。对一户多借、一户多社、多户一借等交叉、垒大户不良贷款,由县联社资产管理中心统一协调,对不能收回现金的,能收回贷款利息,本着一户一社管理原则实行收旧贷新,同时落实新贷款的包收和跟踪管理责任。行政清收。对公职人员不良贷款进行了清理,全县信用社有公职人员不良贷款1118笔、金额 1931万元。县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以清收公职人员贷款为重点,拟定了清收措施,加强了组织领导和清收责任,建立激励机制,确定了清收方法步骤,召开了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对故意拖欠户将实行行政和法律强制收回不良贷款。强制清收。对员工自借及担保不良贷款进行了清理和清收,制订了《祁阳县农村信用社员工自借及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对拖欠不良贷款的员工进行追责,限期还贷,否则,作解除劳动合同处理。竞标清收。对逾期三年以上没有收息及失去法定诉讼时效的不良贷款托管到联社资产管理中心,逐笔核定清收底价,打包清收,按劳计酬,“谁收谁得、不收不得、少劳少得、多效多得、无效不得”,激发全员抓降的工作热情。责任清收。对发现违规贷款和未录入信息贷款实行新老划断责任追究,对2005年6月末以前形成的贷款,实行责任清收,对2005年7月以后形成的违规贷款,限期在2011年6月末以前收回,否则,对责任人实行扣交收贷保证金、停职收贷、下岗收贷等强制措施。依法清收。县法院成立金融法庭,抽调精干法官5人组成金融合议庭,专门受理信用社信贷诉讼案件,实行“审、结、执”一条龙服务,县联社派一名人员长驻法院,配合合议庭办案,负责立案、诉讼、调解等法律事项,成立专门依法收贷队伍,切实为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提供法律服务。专职清收。县联社成立了资产管理中心,同时抽调8人组成专职催收队,对清收队员清收不良贷款实行基本任务与基本工资钩,收贷成效与绩效工资挂钩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队员的清收工作积极性。驻社清收。县联社制定了机关人员驻社清收不良贷款考核办法,对联社机关人员实行奖罚结合,并进行行政责任追究。挂片考核,奖罚结合。通过这些措施,全年累计收回不良贷款2.7亿元,不良贷款率占比下降18.39%。

四、严格新放贷款管理,化解信贷经营风险。一是落实“有扶有控”要求,优化信贷结构,严格贷款投向管理,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和“两高一剩”企业贷款。实行大额贷款事前调查评估,对不符合风险管理要求的实行否决制。二是严格信贷管理尽职问责,确保新放贷款高质量,当年新放贷款到期收回率达到99%。三是加大整治假名冒名贷款、抵押质押贷款、已核销置换贷款,对直接责任人进行追责。

五、狠抓财务费用管理,实现整体盈利目标。一是加强财务管理。对基层信用社实行费用下拨和报账制,收入多费用多给,收入少费用少给,严格控制费用增长,做到不该开支的坚决不开支,严格控制招待费、会议费开支,招待费每年要下降5%以上,严格控制固定财产的购置,加大信用社财务工作大检查和审计,阻塞漏洞。二是狠抓利润实现,扩大利润额,盈利计划要达6000万元以上。对信用社分配利润任务,加大利润完成的考核指标,联社重点抓好督促落实工作。三是狠抓贷款收息,增加利润收入来源。制订收息考核办法,收息工作直接与工资效益挂钩,对小额贷款做到“笔笔清”,对大额贷款和企业贷款实行按月收回利息,并在全县信用社开展“收息能手”活动,对收息好收回多的信贷人员,联社给予特别奖励。四是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按中间业务收入增长30%的目标考核到社,巩固好现有的保险、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工资、代扣缴费等,拓展卡业务、POS机消费业务、促进中间业务收入。五是大力营销贷款,增加利息收入。六是加大资金拆借力度,联社成立资金营运管理小组,专门负责富裕资金的运用,增加投资收益。七是加大处置闲置资产和抵债资产力度,加强不生息资产管理,重点要减少信用社库存现金等不生息资金的占用,多渠道降低资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该社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各项业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业务规模大提速。截至2011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55243万元,较年初增加56797万元,同比增加18311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49294万元,较年初增加31233万元,同比增加6310万元,其中涉农贷款227538万元,较年初增加31223万元,贷款规模占全县金融机构45.13%,增量占比80.7%,其中涉农贷款占85%,存、贷款增量占全县金融机构第一位。二是资产质量大改善。年末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50224万元,较年初下降35826万元,占比20.15%,比年初下降18.39%。三是经营效益大提高。全年实现财务总收入26020万元,同比增加10911万元,其中贷款利息收入21106万元,同比增加8382万元,实现经营利润6085万元,同比增加1024万元。四是抗风险能力大增强。年末资本充足率为-2.91%,较年初上升7.12%,拨备覆盖率为34.56%,较年初提高21.96%。五是经营等级大提升。经营等级由年初的5A级上升到4A,连升二级。

(作者单位:湖南省祁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第12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纳税风险;财务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152-01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济体的统称。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各类企业总数为1 527.84万户,其中小微企业1 169.87万户,占企业总数76.57%,可见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小微企业是我国税收的重要贡献者,但近年来小微企业的纳税风险问题日益突出。纳税风险是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可能带来的损失,具体表现为企业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因素,结果就是企业多交了税或者少交了税。在小微企业中,纳税风险多数因少交税而加大了企业损失。

一、小微企业纳税风险现状

(一)纳税意识淡薄

小微企业资本少,经营规模有限,法人纳税意识淡薄,普遍偏好通过偷税来减轻税负、节约资金。目前,小微企业财务人员普遍具有“公司是我家,老板就是家长”的传统观念,在法人的授意与指使下,财务人员普遍采取伪造、变造记账凭证,隐匿、擅自销毁账簿,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进行虚假纳税申报等偷税手段来配合法人达到少交税或不交税的目的。

(二)对税法及税收政策把握不准

在小微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很多财务人员主观上并没有偷税的意愿,却因为自身对相关税法及税收政策内容把握不准,不能及时跟进调整自己的涉税业务,导致企业合法纳税行为变成违法,加大纳税风险。

(三)职业胜任能力不足

多数小微企业不设置专职财务人员,或即便设置,其业务水平也普遍较低,且绝大多数财务人员未受过系统化专业培训,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足,工作仅限于做账、编制报表、报税的简易模式,不具备财务核算能力,不能参与经营过程,实现计划、监督、控制职能。因此,造成补缴税款与罚款金额往往超过正常纳税水平,纳税成本加大、风险增加。

(四)小微企业内部控制缺位

当前,小微企业内控不健全,没有贯穿企业各部门、例行到各业务领域、操作环节。现多数小微企业财务部门岗位设置权责不明,一人实现会计、出纳、审核等多项职能,一人完成材料采购、保管、领用全过程。在经营管理上高度重视产品生产与营销,忽略财务上纳税风险防范,内部审计制度缺失,导致纳税风险防控能力薄弱。

二、小微企业纳税风险的原因

(一)曲解纳税义务

小微企业财务人员普遍通过账务处理配合法人调整纳税,主观上认为纳税义务由账务处理产生,与企业经营过程无关。从税收法律关系视角思考,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由税收法律事实决定。可见,企业纳税义务由企业经营过程的法律事实决定,财务人员的职责、作用是根据纳税义务发生事实正确核算、报缴税款。账务处理调整纳税无法改变纳税义务,反而会加大纳税风险,造成企业偷税。

(二)税法与税收政策难于掌握

目前,我国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政出多门,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繁多,企业要应对国、地税两套征纳系统,又因为对同一方面的要求在国、地税规定标准不同,导致纳税人很难正确划分业务类型、选择正确计税方法。加之,税法多处界定不明确,导致财务人员很难准确理解把握,造成依据失真的会计信息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准、税率选择不当、使得税款计算错误。现阶段,我国不具备推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的政策体系,大多数税收优惠政策为法规中零散列示条款,形式为通知或补充规定。多数政策是为适应经济发展制定的临时规定,调整频繁,缺乏规范性、系统性、稳定性,透明度低,导致小微企业财务人员对国家及地方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不能及时、全面、准确掌握,不能有效运用到实际中。

(三)会计制度与所得税税法间存在差异

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间的差异,在小微企业经常产生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小微企业财务人员为弥补资金短缺,在实操中普遍不按照相应会计制度要求进行账务处理,人为调节利润实现时间,拖延纳税。如在账务处理时随意计提准备金,通过调低会计利润减少预缴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据以不符合资产损失确认条件进行纳税调增申报。依税法规定,企业缴纳年度所得税总额不变,一旦改变预缴时间,同样要缴纳滞纳金。二是为避税、减少工作量,小微企业财务人员普遍不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因此,导致虚增企业利润与资产。如大量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无法真实反映企业资产质量,导致利润超额分配。即便计提折旧,在计提折旧时,小微企业财务人员大多按照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进行折旧以避免纳税调整,这样操作不免会丧失纳税筹划带来的利益。

(四)小微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缺失

小微企业内控中财务制度建设缺失是引起纳税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账务处理改变不了纳税,靠财务人员调账进行纳税筹划,失败风险较大。财务人员脱离企业经营过程管理,对经营环节没有明确的制度建设,无法从纳税义务产生的根源上做到节税。财务人员有必要针对税法中的争议性问题,依据相应的制度建设参与到经营过程管理,做到纳税筹划节税。

三、小微企业纳税风险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