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理临床知识

护理临床知识

时间:2023-06-04 10:46: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临床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护理临床知识

第1篇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0例,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34~86岁。使用TPN治疗4~10d。TPN方案包括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欣坤畅、葡萄糖、电解质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液体量每天为2500~3000mL。TPN采用中心静脉输液93例,采用周围静脉输液7例,每天总液量在24h均匀输入。100例患者无感染发生。

2营养液配置及保养

营养液在专用配液间配制,室内每天紫外线照射2次。使用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3L)作为容器,先将电解质、维生素配置在水溶性液体中,再将脂溶性维生素及药物配置在脂肪乳剂内,依次将水溶性液体、脂溶性液体配置入3L袋内,并摇匀混合,排出袋内气体,用调节夹及无菌纱布封闭入口,同时应避免将电解质直接加入脂肪乳剂内,防止发生沉淀。根据医嘱现用现配,常温下24h内输注完毕,因故不能及时输注时,应放入冰箱保存(4℃),注意保持清洁。

3插管前后的护理

插管前向病人讲解置管部位、配合事宜及置管后注意事项,简要说明TPN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告知输注高能营养液时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处理方法,以取得积极配合;穿刺包要严格消毒,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插管后要注意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患者有无发绀气急、呼吸困难,穿刺一侧有无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等症状,防止气胸。穿刺处每天更换敷料1次,发现局部潮湿或有渗血时应及时更换,保持导管妥善固定、通畅。每日更换输液器;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应用TPN的患者病情较重,要密切观察病情,正确留置标本。每周测体重1次,随时观察TPN的治疗效果。同时向患者示范保护管道的方法,如翻身、活动时要注意静脉导管的固定,防止扭曲、牵拉甚至脱出。

4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TPN疗法常见并发症是感染。当一个持续TPN的患者出现发热,要仔细检查有无感染源。如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应首先考虑到插管感染的可能,可立即更换输液器和营养液,并分别抽血和取营养液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若数小时后仍有发热,则应拔除导管并剪下导管末端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改用经周围静脉输注营养液补给营养,查明感染原因后再进行治疗。新晨

因导管直接插入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与上腔静脉很近,一旦有空气进入,很容易造成空气栓塞,重者可致死亡。因此,要加强病房巡视,防止液体输完形成空气栓塞。血栓栓塞是深静脉插管的常见并发症,每天输液前需用无菌注射器回抽确认有回血后才能接输液管,输完后用浓度为10~100U/mL肝素钠稀释液10mL封管,防止营养液堵塞造成栓塞。封管时应采用正压封管,边推注肝素边缓慢退出,防止形成涡流造成堵管。一旦发生导管堵塞,可抽少许肝素盐水轻轻冲洗导管,然后尽量往外抽出血栓,不可硬性向内推注,以免导致血栓栓塞性并发症[1]。血小板减少等凝血机制障碍及肝素过敏患者不应使用肝素液封管,可改用生理盐水冲洗封管[2]。

TPN是一种从静脉补充营养的治疗措施,当胃肠道功能因解剖或功能障碍而不能经胃肠道进食时,肠外营养作为患者获得营养的唯一途径,能替代胃肠道提供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使胃肠道处于功能性的休息状态,可减少胃肠道的分泌和蠕动[3?4]。但是,随着TPN在临床上的应用,并发症的出现逐渐为医护人员所关注,如导管的感染、空气栓塞、高渗性利尿及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因此,提高护士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医护配合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孙香荣,王丽佳.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堵塞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2):2290-2291.

[2]张玉珍,董淑华,程军,等.晚期肿瘤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术的并发症及预防[J].现代护理,2006,12(5):453-454.

第2篇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4.182

胆道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 近年来随着我国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胆道疾病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广泛,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虽然手术属于微创手术, 创伤小患者恢复快, 但是也存在一定并发症的风险[2], 因此术后科学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护理路径是整体的护理模式, 护理全面包含检查诊断、用药指导、基础护理、常规治疗计划、饮食指导、心理教育、活动指导以及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3], 本研究通过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 旨在为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和护理满意率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 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研究组男27例, 女18例, 年龄49~80岁, 平均年龄(65.94±5.02)岁, 病程2个月~3年, 平均病程(1.01±0.34)年;对照组男25例, 女20例, 年龄49~80岁, 平均年龄(65.94±5.06)岁, 病程2个月~3年, 平均病程(1.01±0.34)年, 其中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41例, 单纯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患者49例, 所有患者经B超检查证实均为单纯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或胆囊息肉, 排除合并总管结石、胆囊穿孔、严重心肝肾等疾病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准确了解患者的相关资料,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知识掌握的相关程度, 根据自身文化水平和临床经验指导向患者讲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相关知识和护理[4]。

研究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 首先由专业的护师、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临床护理路径指导小组, 负责和监督临床护理路径中计划、人员配备及实施的具体过程, 患者入院当天将医院的环境、制度、配套设施及时向患者进行讲解, 并将患者接受检查的项目和目的告知患者和家属, 同时对手术可能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医疗费用、配合治疗的方式等细节让患者全面了解。术前向患者讲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关知识、原理, 由小组人员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 主要包括药物指导、检查项目、饮食指导、护理目标、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特别记录等[5]。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 及时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积极的配合护理和手术, 并给予患者科学的饮食指导, 为手术进行准备。手术时再次由医生和护士仔细检查、评估、确定诊断及治疗方案, 手术后将患者摆正, 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和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并指导患者术后饮食, 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保证科学营养的搭配和低脂肪食物的摄入, 注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将早期运动的意义告知患者并协助患者下床运动, 进行康复运动指导, 术后第3天遵医嘱停止静脉输液拔除腹腔引流管[6], 护士长每天对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按照质量表现进行监控和管理, 完善查房制度, 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出院时由主管医师开具出院证明, 并将出院后的饮食注意事项、切口换药方式、功能恢复锻炼、复诊时间和方式全面详细的告知患者, 并指导家属做好出院后护理工作。同时在出院前由初级责任护士严格按照护理路径落实每项治疗、护理, 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知识问卷, 高级责任护士评价治疗、护理落实效果, 并为患者解决疑难问题。记录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健康知识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

1. 3 疗效评价标准 健康知识掌握评分表统计两组患者饮食、疾病相关知识、手术禁忌证、注意事项、自我护理、用药知识等10个方面内容进行调查, 分为知道、部分知道和不知道3个选项, 分别计3、2、1分, 得分越高表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好。

护理满意度统计针对本院护士护理态度、护理方式、沟通情况、专业知识、医院设施等10项进行评分, 每项评分1~5分, 每个项目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 数值越大表示满意度越高。护理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知识知晓率为95.56%、健康知识评分为(96.09±0.65)分、住院时间为(4.93±1.02)d、护理满意率为93.33%,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及慢性胆囊炎的首选治疗方式是胆囊切除术[7],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以创伤小、出血量少、安全性高在临床应用广泛, 但是仍存在胆瘘、皮下气肿、腹腔感染等并发症[8], 因此术后护理有重要临床作用。健康教育不仅要求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 还要保证患者掌握药物的正确用法和自我护理知识, 临床护理路径是由专业和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和护士针对患者病情和自身特点, 严格按照标准制定的护理流程[9]。患者从入院开始以时间为节点制定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护理计划, 避免了盲目护理可能存在的疏漏, 同时使患者了解护理的知识更好的配合护理工作。

本研究通过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 结果表明,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知识知晓率、健康知识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手术、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并提高护理满意率, 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方式,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戴翠红. 临床护理路径在前列腺良性增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10):17-18.

[2] 刘纬华, 刘迎春, 张祁, 等. 临床护理路径研究现状与进展.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8):41-42.

[3] 冯蕾, 李萍, 王俭, 等. 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健康教育影响的研究.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27(12):1248-1250.

[4] 秦连英, 娟.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6):82-83.

[5] 于小平, 张自珍, 李健芝, 等.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效果分析.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3):22-33.

[6] 王艳丽. 临床护理路径的特点及作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12):42-43.

[7] 陈春萍, 尹金华, 梁婉红. 临床护理路径在完全内镜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30):24-26.

[8] 杨华. 临床护理路径在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23):67-68.

第3篇

【关键词】中医医院护士;中医临床知识;需求

随着国家对中医护理的高度重视,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明确指出了中医护理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1】。所以为了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旨在对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以便更好的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医医院护士继续教育计划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中医护理质量,使中医护理保持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其调查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选取黑龙江省三所中医医院护士为研究对象,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以经验法确定样本量为600人。其中年龄20-25岁99名,25-30岁158名 ,30-40岁 253名,40岁以上65名。平均为34±4.5,已婚450名,未婚125名。文化程度,中专150名,大专及大学以上425 名。护士(师)315名,主管护师212名,副主任护师 48名,主任护师无。其中黑龙江省中医医院(300份)、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份)、附属第二医院(100份)。入组标准:(1)工作年限超过1年的临床护士;(2)自愿参加本研究者。

1.2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单向选择题型作为问卷,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即一般资料问卷,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情况调查问卷,此量表共三个维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操作技能,临床实际应用。调查时间为为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指导护士匿名填写,讲解目的及注意事项。全部调查问卷共发放600份,剔除填写不完整的问卷25份,有效问卷575份,有效回收率为95.8%。

1.3调查所收集的资料数据全部经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采用百分比,均数,标准差等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以及X2检验等统计推断。

2 结果

2.1不同职称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

表1不同职称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名)(%)

由上表可以看出,中医医院临床护士对中医知识的临床实际应用需求比较大,随着职称的增加,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基本技能,临床实际应用需求较少。经X2检验,P

2.2不同学历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

表2不同学历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名)(%)

由上表可以看出,中医医院临床护士对中医知识的临床实际应用需求比较大,随着学历的增加,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基本技能,临床实际应用需求较少。经X2检验,P

3讨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临床知识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一般资料对结果无影响。

由于全国中医医院在建立之初,护理人员来自西医中专护校的比较多。护理学生在校期间开设的中医药教育课程较少,普遍感到难以适应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这就导致中医护士尚不能完成全部护理任务,同时现有中医护士中医护理知识及技能的不足,导致了中医护理工作不完善。这就提示护理管理者应该在中医护理基础理论,中医护理基本技能,特别是中医护理理论知识的临床应用方面对临床护士进行继续教育,以便完善各项中医护理操作如刮痧,耳穴压豆,拔罐,毫针刺法等,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完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论,利用传统康复护理的方法,配合医疗手段,传统康复训练和养生方法,使其临床护士对病人进行辩证施护,从生活起居,饮食情志,用药等方面进行整体护理,使患者感到舒适,进而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临床护理教学;优质护理服务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学生经过系统的医学知识,护理操作技能及相关学科的学习之后,为其提供一个把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转移到以病人为中心的高质量护理中的媒介。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培养护理人才的素质和护理教育的质量[1]。优质护理服务在全国开展以来,在护理安全、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在其中的护理学生是否也能感受到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形成优质护理服务的思维是很重要的,因为护理学生是我们护理的未来,从幼苗开始抓起,我们的优质护理服务才能不断壮大。下面就如何将优质护理服务植入我们的临床护理教学,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

1.对护理实习学生的综合评估

护理实习学生来自不同的院校,且包括中专生、大专生和本科生。他们在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知识、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有所不同,对临床护理带教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可以在实习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对其进行评估,包括其心理状态,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理解能力,沟通能力,个性特征,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设想,期望值等并设置临床教学环境量表包括个性化、创新性、专注性、人性化、任务明确性、满意度六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实习计划,最大程度地调动实习学生的积极性。

2.规范系统的临床教学目标的制定

现代教育重视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临床护理要着重培养学生整体护理能力,即培养学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实施护理程序时与病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及理解帮助病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其成为独立、有创造性、可持续发展的个体。所以在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要有规范系统的教学目标,带教老师要有优质护理服务方面的经验,使实习学生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学习中的重要性,老师带教有依据,学生实习有方向,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培养。临床教学是将现代教育理念具体化的过程。临床教学目标应将优质护理服务的各个方面与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习场所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并使师生共同以此为依据,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创新临床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活动方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可以采用示范教学法,学生看老师如何对病人进行优质服务。

临床护理教学以逻辑的严谨性来体现科学的严肃性,而护理实践则在大量的现实变量中自我变通,创造性发挥教学的规范化和虚拟化,在实践中被经验和应用型操作所改变。因此,临床教师的带教模式应将护理学理论与教育学理论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激发同学兴趣;开座谈会,学生主动发言,分享优质护理服务的心得和感受;PBL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辩证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优质护理服务中有哪些是做得比较好的,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

4.临床带教老师的重要作用及要求

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临床带教老师是关键。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优质护士是临床带教老师的首选,合格的带教老师能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良好的人格魅力包括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感情因素。品格因素包括道德、品行、人格和作风等。护理教师优秀的品格可影响和感染每位护生。是激发和调动他们积极性的一种潜在的无形的手段,可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才能的临床带教老师能解决各种难题,使人产生敬佩感。掌握丰富知识和技术的临床带教老师更易赢得学生的信任和配合,因为由知识构成的影响力可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人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过程,因此选择合格的临床带教老师在优质护理服务的教学中显得异常重要。同时老师要对对临床护理学生给予人性化关怀,了解其个人的感受,对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2],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5.临床教学效果的评价

临床教学效果的评价可分为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评价和对护理学生的评价。对临床带教老师采用全面质量管理及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评价,目标是建立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持续改进的承诺。具体包括关注护理实习生的强度,护理临床教学中每项工作(带教态度、带教内容、带教方法、带教效果)的质量,对实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肯定临床带教成绩,纠正失误,找出差距,使护理教学质量呈阶梯式上升。

对护理学生的评价采用多种方式多种层面,包括书面考试、技术操作、优质护理服务的评价,以及自我批评,老师评价,患者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沟通能力的评价。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需要改进努力的方向。

6.临床护理教学的反馈

对护理实习生和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反馈采取积极的措施,著名管理学家戴明博士提出的戴明循环(PDCA循环)中即强调积极处理的重要性,如不处理,一切都成为徒劳。对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带教工作进行全程督导,对于提出的反馈意见及时讨论,找到解决方案,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开展临床护理教学老师座谈会,学生出科小结会,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护理实习生和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积极性,使临床带教工作得到双赢。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对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有利保证,是护理学生临床实习取得成功的保证,通过对护理学生的综合全面的评估,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优秀称职的带教老师的培养,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护理实习生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方面的培养会不断得到提升,真正了解护理工作是“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工作[3]。

参考文献:

第5篇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a)-0149-02

临床护理路径是目前临床上较新的护理模式之一,该模式一经产生就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该研究即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阑尾炎切除术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4月间在该院行阑尾炎切除术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行阑尾炎切除术的96例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阑尾炎切除术的手术指征[2];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服从该研究安排。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而不能耐受麻醉或手术的患者;②急性阑尾炎发病时间>3 d,已经形成局部炎性包块的患者;③以及形成阑尾周围脓肿,经保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扩大迹象的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阑尾炎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法如下:①成立临床护理路径领导小组:该小组由科护士长、责任护士、科主任、主管医师组成。护士长、科主任主要负责临床与手术室、医技科室、后勤保障科室之间的协调工作,并对上述相关人员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相关知识培训。责任护士主要职责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护理手段促进患者的康复。②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该表由临床护理路径领导小组成员共同协调制定,制定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制定目标是提高护理服务内涵、确保护理安全,根据阑尾炎患者入院前评估,结合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常规,严格以时间为框架,为阑尾炎患者入院后的每天设定护理路径,当患者病情变异时再酌情修改。③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方法:在患者入院时即由临床护理路径领导小组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决定患者是否可以进入临床护理路径;当患者进入临床护理路径后,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临床护理路径的目的、方法、意义,使患者及其家属尽量配合临床护理路径工作的开展;责任护士根据临床护理路径流程给予患者护理操作,如术前检查、诊疗、护理、观察病情、饮食以及活动指导、健康教育等,当病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预定路径发展时,责任护士执行相应操作并签名,当病情发生变异时,责任护士应记录病情变化情况,分析变异原因并给予适宜的处理措施,尽力使病情恢复到预定路径;护士长每天督导指导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工作的落实。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常规护理,方法与传统方法一致。

1.3 护理工作满意度与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评价方法

在患者出院时对其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评价。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方法为发放调查表,该表分十分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等级[3],由患者自行选择。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评价方法为发放考卷,该卷共10道题,答对9~10题为优秀,答对7~8题为良好,答对6题为及格,答对0~5题为不及格。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结果变量为有序变量单向有序R×C列联表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的比较

观察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的比较(x±s)

2.2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趋于严格,医务人员不仅仅需要为患者提高全方位的医疗服务,还需要在患者及早康复、尽可能少地减少医疗支出等方面尽可能地满足患者需求,在这个背景下,临床护理路径逐步得到应用、发展。随着对该护理模式认识的逐步加深,人们逐步意识到临床护理路径通过促使医务人员按照路径所预定的标准程序进行护理服务工作,这不但避免了个人因素所致的护理工作与疏忽,还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延续性,从而可以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4-5]。此外,临床护理路径还可以促使患者参与相关决策,使患者的主管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第6篇

关键词:中职;药物应用护理;学科定位;培养目标

进入20世纪之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护理人才的目标逐渐改变,从实用性人才逐渐过渡到护理保健工作的实用性人才。因此,从20世纪的药理学、药物学基础学科延伸到近两年的药物应用护理学,不论是在培养目标上,还是在学科教学大纲、知识结构上都出现了明显的改变。中职药理教师必须根据现实做出调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在对药物护理学科重新定位的基础上,对教学理念进行升级,改变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保证中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完成,更好地为社会输送专业护理人员。

一、原护理专业的药物学、药理学学科定位存在问题

1.脱离护理岗位技能。在原有的药理学和药物学的学科定位指导下,护理学生要通过学习药物学或者药理学来掌握药物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护生没有明确的目的,盲目地对药物学知识进行学习,认为学习就是死记硬背。学生无法将临床护理工作与理论知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2.限制了护理专业教材知识结构的优化。过去使用的《药理学》《药物学》等专业教材,始终遵循的是“药物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用法和制剂”等相关的知识结构,不管是临床专业学生还是护理专业学生都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会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分主次讲解,但是依然无法令学生掌握重点。进入到21世纪之后,护理专业《药物学》教材即便与别的专业的教材有所区别,但是内部的知识结构仍然无明显改变。

3.与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不适应。一些从事教学的人员认为,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不涉及药理学、药物学,因此护理专业的学生不需要重视这些基础学科,在课时分配及教学安排上,缩短及忽略药物学课程的情况明显存在,无法很好地实施教学实践内容。由于观念限制在原学科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讲解的是药理学或者药物学,基本上不会涉及用药护理相关的知识,临床护理与教学内容出现脱节。面对新的形势,护理人才无法适应中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药物应用护理学科的定位

单纯对教材进行分析,不管是20世纪后期运用的《药理学》,还是在21世纪开始逐渐运用的《药物学》及《药物学基础》,虽然教材知识前后都出现了一些改变,但是根据其学科进行定位,都可将其归纳到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作为一个桥梁。

三、对药物应用护理学科重新定位的意义

根据“以能力为本,以发展技术为核心”的办学理念,药物应用护理学科不应仅仅定位于原护理专业药物学以及药理学科,而是要逐渐变化为“以药理学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基础”,与现今的护理理论相结合,对临床药物应用进行详细的阐明。药物护理学不仅是临床应用学科、护理学科以及药物应用护理,而且也是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相连接的一个桥梁,更是一门比较独立的临床护理专业学科。这样的定位转变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和护理专业教学的临床意义。

1.有助于激发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结构调整。药物应用护理不再是“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用药护理”的结构方式,而且也将一些用药护理逐渐升为重点,将知识特点鲜明地突出出来。也就是以药理学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基础学科,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相应的用药观察和用药护理。这样不仅转变了护理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表现出了护理专业的技能提升,为护理学生学习药物应用护理知识展示了清晰的学习目标,使其能够更快地进入到护理岗位,达到护理工作的技能要求,让护生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有充分的认识,从而努力学习药物护理相关的知识。这也是学习护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保证护生能够因需而学,因用而学,鼓励护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促进中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师的知识更新和角色转换。护理专业课程从以前的药理学、药物学转变为药物应用护理,原有的基础学科定位转变,使护理学生成为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同时具备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主动改变自身角色,逐渐向护理专业教师角色转变。药物应用护理学科教师不但要学会与传统药理学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备相关的临床护理基本技能及相关知识。然而,在卫生职业学校中,很多药理学教师所学的专业为药学专业,这些教师因知识结构为单纯的药理学知识,对临床相关知识并没有实施系统学习,甚至没有到临床科室真正实践过,因此掌握的临床护理内容很少,严重缺少相关的知识。即使药理学教师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但是毕业后就进入学校教学,基本不会到临床科室工作,更不会从事药理学护理工作,并不了解临床护理和临床医疗的发展。上述原因都会对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不断给自己充电,完善所掌握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护理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水平,确保教学效果。

3.加快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受到过去药理学学科、护理专业药物学定位的影响,护理专业的课程关注疾病的护理知识,多忽略用药护理、效果观察以及保健护理等知识,这就导致学生掌握的护理知识不全面。随着新的药物应用护理学科的定位确定,再加上相关学科知识构架的调整,教学中要对临床护理专业知识不断完善和补充,进而也对其进行相关的调整,让整个护理专业知识更合理、更全面,更好地满足现代医疗护理的需求。

4.促进药物应用。针对护理专业而言,医疗用人单位不仅要询问护理人员是否从事过专业的培训,而且还要观察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护生时需要重点对其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以及工作能力进行培养。学校应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学习,这样才能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同样优秀的学生。过去对学科的定位具有一定的不足:一是教学评价方法上的弊端。过去主要采取理论考试的方法进行评价,基本忽略了实践的考核,学生感到药物学、药理学知识用处不大,不愿意学习。二是教学模式的弊端。主要是理论教学,再辅助动物验证实验,很难实现临床护理知识和技能的结合,造成药理学教学与临床实际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三是采用单一的教学评价手段。评价结果多无法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反映出来,常常存在理论分数很高但是实践能力很低的情况。药物应用护理学科定位的改变,促进了教师的转变,鼓励教师实施教学改革,转变教学内容,减少动物验证性试验,鼓励学生到临床科室学习实践,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其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春丽.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对策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

第7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 护理服务 途径

临床护理教学是指护理系学生经过全面系统的医学知识的学习,护理操作技能的实习及相关学科的系统学习之后,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将操作技能,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以病人为中心的高质量护理中的平台。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所培养护理人才的素质和护理教育的质量。优质护理服务在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在护理行业,安全、质量、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而护理系学生是否也能感受到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形成优质护理服务的思维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护理系学生才是护理行业的未来,从基础抓起,优质的护理服务才能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下面我将就优质护理服务如何进入临床护理得教学做一下几个方面的论述。

1.对护理实习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评估。护理实习学生知识水平良莠不齐,学历情况包括中专、大专和本科。他们在人文社会知识、文化基础知识、自学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方面均差异较大,故整体上看素质各不相同,当然对于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也不近相同,对临床护理老师的要求也不一,因此,在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对他们进行相关方面的评估是很有必要的,其中包括知识水平,心理状态,操作技能,沟通能力,理解能力,个性特征,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展望等并针对临床教学环境设置量表,其中包括创新性、个性化、人性化、专注性、满意度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他们具体的情况制定适合他们的实习计划,尽可能的调动实习学生的主动学习性。

2.制定规范化、系统化的临床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受重视,临床护理将培养学生整体护理能力放在首位,即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在护理过程中与病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及时洞察病人需要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他们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有创造性优秀之才。因此,带教老师优质护理服务方面的经验,对于实习学生了解临床学习中优质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提供依据。临床教学的过程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具体化。将优质的护理服务的不同层次与各个方面、不同学习场所、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学目标相互融合,并使师生认同,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这才是临床教学的目标。

3.临床教学方法的创新。师生为完成一定共同的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活动方式被称为教学方法。在优质护理服务相关课程的教学中示范教学法多为常用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对病人进行优质服务来学习。

临床护理教学通过逻辑上的严谨性来展现科学上的严肃性,而护理实践是一个在大量的现实变量中自我变通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虚拟化和规范化,被经验和应用型操作所改变。因此,临床教师的带教模式应该把教育学理论与护理学理论融会贯通,启发式教学,创新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开座谈会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发言,分享对于优质护理服务的心得和感受;通过PBL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辩证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临床带教老师的相关要求及作用。临床带教老师是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关键所在。优质护士是临床带教老师的首选,合格的带教老师是通过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才能因素、品格因素、感情因素和知识因素都属于人格魅力。其中道德、品行、人格和作风等属于品格因素。护理教师优秀的品格会影响每位护生于无形。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一种潜在的手段,将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得教学事半功倍。有才能的临床带教老师能使各种难题迎刃而解,令人敬佩。通常掌握丰富知识和技术的临床带教老师更易赢得学生的配合和信任,由知识构成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老师还要对临床护理学生给予人性化关怀,了解学生的个人感受,对于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使学生能全心全意的学习。

5.对于临床教学效果的评价。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评价和对护理学生的评价被称为临床教学效果的评价。为建立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持续改进的承诺,需要对临床带教老师的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及全面质量管理进行评价。包括对护理实习生的关注度,护理临床教学中每项工作(带教方法、带教效果、带教态度、带教内容)的质量,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临床带教作出成绩时给予肯定,出现失误时,通过纠正失误,找出差距,使护理教学质量星上升态势发展。

对护理学生的评价是多方式多层面的,其中包括书面考试、优质护理服务的评价、技术操作,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老师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患者评价等。用这些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今后的努力方向。

第8篇

关键词:职业技术类院校;护理专业;口腔临床护理

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的日益丰富,人体的健康和美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对于提高和改进医学专业技术的呼声也随之越来越强烈。因此,设有医学类、医技类专业的相关院校都在积极不断地推进教学改革,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修订,根据目前的临床要求,不断增添和更新教学内容,以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医学技术人才。这其中,在职业技术类院校的护理专业中开设口腔临床护理课程,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职业技术类院校护理专业开设口腔临床护理课程的必要性

1.口腔的重要性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口腔,这个占据了颌面部面积约1/3左右的组织结构,无论是形态还是功能对人体而言都至关重要。生活水平的提高让现代人对于维护口腔的健康与美观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美白整齐的牙齿、漂亮的微笑等甚至成为影响人们社会关系和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在做好基本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能够熟悉口腔的形态,了解口腔的功能,掌握常见口腔各类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适时传达口腔预防保健知识,做好卫生宣教,提出合理化口腔美学建议,能够更好地诠释护理工作发挥的服务性特点: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而这些作用都依赖于口腔临床护理课程的开设。

2.医学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一直以来被要求全面掌握临床护理知识,具有良好的临床专业实践能力,能够配合医生有效地完成各项临床专业技术操作。而事实上,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的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强,往往在不同科室工作的护理人员,其工作侧重点也存在明显差异。如果一名护理专业的学生以后要走上口腔护士的岗位,学习和掌握口腔临床护理课程的相关内容就势在必行。

3.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要求

职业技术类院校一直以来把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扎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及切实增强就业原动力作为其教育教学的工作重心。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要求能够做到“一专多能”。学习和掌握口腔临床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增加其自身的就业“筹码”,也为职业技术类院校开启了新的就业平台。

二、口腔临床护理课程的特点

1.实用性

口腔临床护理是以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基础,以其独到的口腔专业基本理论和技术,集多种交叉学科和实用技能于一体的实用性护理学科。

2.专业性

口腔临床护理课程有别于一般护理课程中的口腔护理内容。其不单纯是整个一般临床护理的组成部分(诸如糖尿病病人的口腔护理),更重要的是它从口腔的解剖形态和组织结构,口腔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等多方面阐释口腔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其独特的口腔专业性和服务性。现代医学更是根据就诊的人群、从事的操作分别把口腔临床护理课程分为儿童口腔临床护理和老年人口腔临床护理,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科和口腔正畸科临床护理等。

三、职业技术类院校护理专业开设口腔临床护理课程的实施方法

1.课程设置方式

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口腔临床护理可以作为考查课或选修课的形式进行教授。作为专业临床课,口腔临床护理课程所包含的专业基础和临床知识需要由同时具有一定的口腔临床工作和护理学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教授。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放在相关口腔疾病的护理措施上。

2.教学环节的安排

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实践教学在口腔临床护理课程的教学中仍然要占到一半以上的时间比例。由于口腔疾病的特点不同于身体的其他部位,往往就诊者的病患大多数都可以在门诊完成治疗和护理,因此,更要在门诊相关的护理操作内容上加大课时比例。

3.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可以综合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口腔护理临床操作两方面。因为护理专业面对的是病人这个特殊人群,而到口腔科来就诊的患者更是有着特殊的心理特征,因此,医德医风的考核也要渗透到日常的操作实践中。我国目前还没有职业技术类院校开设专门的口腔护理专业,只有护理专业(口腔方向)。因此,结合每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可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左敏,王鸿颖,刘宏伟,等.口腔治疗师培养规划的初步研究[J].医学教育,2005,4(04):22-25.

[2]赵佛容.口腔护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饭社,2004.

[3]戴佩华.口腔专业护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J].中国护理杂志,2006,3(12):121-122.

第9篇

【关键词】颈椎病手术 ; 临床路径;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85-01

颈椎病手术治疗(颈前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固定术)是脊柱外科近年来开展的新业务,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但颈椎手术是高风险手术,对护理配合要求高。因此护理方面要求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术后及时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加强护理工作紧密衔接。临床路径是一种新的照护模式,是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个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照护计划,以加速康复与减少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服务质量[1]。

我科于2009年12月起将实施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根据脊柱外科颈椎病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目的是研究和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颈椎病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对 6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 20,例,女10 例,年龄32~68岁,平均(55)岁;实验组30例,其中男 25例,女 5例,年龄35~70岁,平均(5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设计临床护理路径表:参考1997年美国东南外科协会制定的临床路径表的十项内容[2],医疗措施,以及评估、检查、医疗护理结果,自行设计临床路径表,见表1。

表1 颈椎病手术治疗临床护理路径表

1.3 方法:两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治疗护理。

1.3.1 成立临床路径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组成。

1.3.2 实施:实验组患者从入院即进入临床路径护理。具体方法为: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对病情进行评估,按照临床路径,给患者进行入院介绍,解释路径的有关内容、作用及要达到的医疗护理目标,取得患者的理解与合作。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严格遵守路径表,所有项目都必须按时完成,因病情变化等原因不能按路径表要求执行的,要记录原因及干预措施,已经执行的内容签名。护士长,科主任每天检查,了解路径执行及出现变异情况,快速做出变异分析及处理,及时进行过程质量评价,反馈并完善路径表,使每个环节都获得最佳效果。出院时给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做好出院指导。

1.3.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实验组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见表2.

2.2 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组健康教育知识得分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2 两组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比较(x±s)

表3 两组健康教育知识得分及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3.1 对手术治疗颈椎病的患者施行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明显缩短了术前准备时间和平均住院日,同时也降低了医疗成本。

3.2 临床路径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主动服务的理念护理路径使护士明确在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克服以往工作的盲目性,尤其对低年资护士,护理路径是行动的指南。

3.3 有计划安排患者住院流程,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临床路径的开展,增强了医护间治疗护理合作的同步性,保证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得到精心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3.4 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制定――执行――检查――修正”的循环过程,必须依照“循证医学”、“循证药学”和“循证护理”等方法[3],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工作责任心,更新知识,拓展知识面,不仅仅只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和基础护理理论,还要全面掌握药物知识、医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适应临床路径新型管理模式。

4 结论

手术治疗颈椎病临床路径的实施,把患者入院的每一项护理工作都进行了科学设计,实现了护理工作的程序化。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日期和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董军.临床路径的特点与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6):11-12

第10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吉林医药学院10级护理本科班458名护生,均为大学四年级学生,该校护理教师35名及吉林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带教老师109名,均为在医院工作的临床护理人员组成。

1.2方法。

2014年6月采用Khosravan的调查问卷,对参与者在理论教学和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问题上,在理论和临床领域方面进行评估。在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领域有22个问题,去评估护理的理论和临床教学问题,23个问题从参与者的观点,去评估护士和护理毕业生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问题。每个问题回答的选择有4项,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在数据分析中显示,回答倾向于两组,同意与不同意。此项研究在交付问卷前得到了所有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对所有参与者解释说,获得的数据将保密并且提出来的是总体结果。在分析数据时我们使用了SPSS17.0。用卡方检验确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参与者的平均年龄是28.18+7.32岁,从20到51岁。平均数量的护理毕业生和雇佣员工是8.27+6.53年,护理理论教育领域(包括护理教师、护生和护士)对脱轨现象的看法。临床护理领域(包括护理教师、护生和护士)对脱轨现象的看法,经SPSS17.0统计学分析,护理理论教育领域和临床护理领域的脱轨问题及问题间重要性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2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对脱轨现象的观点

2.2.1根据,三组参与者认为,护生没有把护理研究理论或结果应用于临床(91.4%),并且在护生实习期的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机械的打针发药,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92.5%),护理理论内容是符合临床护理需求的(p=0.509)。但护生表示,临床实践中没有正确实施护理程序和科学的护理措施,护理理论对她们来看,学术性太强而利用价值很小。同时,专业的高学历高能力人才大多数从事护理教育工作(92.4%),教育者在临床实践中沿袭传统的日常定向方式的护理照顾(75.6%)。

2.2.2临床护理领域(包括护理教师、护生和护士)对脱轨现象的观点见表2。根据这个表,目前培养优秀胜任力的护士过分强调护理理论,没有与临床紧密结合(74.3%),参与者表示,学习护理理论而毕业后没有整合应用到临床实践,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此外,临床护士只是机械的被动的工作,护士存在学历偏低、知识趋于老化,护士和护生在临床工作负担过重,没有足够时间教与学。

3护理对策

3.1临床教育和课堂教育交替进行。

护生临床实习的时间比例应该加大,实习的形式也应从最后一年实习8个月扩展到课间见习,医院从社区医院到三甲医院不同层次,选择符合条件的医院,建立标准化实习教学基地。以规范的临床教学过程,保证学生合格的技能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使护生从“课堂理论学习—临床实践—理论学习—临床实践”的不断反复,能够有机会面对陌生的临床情境和问题,将理论知识与护理实践充分融会贯通整合为一体。实习时的导师应实行“二对一”,护生刚刚进入临床见习阶段,聘请专业技能较强且大专以上学历的高年资护士担任“专科导师”,进行临床带教;与此同时,还有一名“全程导师”,全程导师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知识渊博和较强教学能力的专业护理教师担任,研究表明,负责课堂教学的教师如果能真正地进入临床,将能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起到监督、指导和示范的作用,大大地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全程导师则更注重对学生在实习全程的见习感受、人际沟通或护患沟通能力、综合护理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

3.2加强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的衔接。

护理理论教学要向医院临床教学提供护生的教学计划,同时医院护士不能经验教学,要将科学的护理前沿知识融入临床护理中。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关键在于院校合作,共同培养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师角色和能力,加强学校和临床之间的联系。临床教师和护理教师在护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上不能很好衔接,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在护生教育过程中,授课教师与临床教师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表现出各自的优劣势,但对于学生而言,需要课堂教师与临床教师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双重优点。努力减少在教育和工作环境之间的理论和实践的差距,需要提高合格护士的能力。

3.3健全护理教育标准和临床教育评价体系。

第11篇

【关键词】 外科;临床护理;高危因素;干预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27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91-02

外科临床护理中,护理质量是维护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石,同时也是保证患者临床疗效的前提条件[1],目前临床上护理存在着大量的不当因素,严重影响了临床护理质量。因此开展外科临床护理高危因素分析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此,笔者即开展了外科临床护理高危因素及相关干预措施的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99名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护士进行高危因素干预措施培训,对照组患者未接受培训。两组护士的一般资料,见表1、表2。

1.2 方法

1.2.1 高危因素分析 外科护理中存在的高危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2.1.1 专业知识匮乏 外科临床护理中由于病种较为复杂,因此对于护士的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的要求较高,然而往往外科护士表现出专业知识匮乏[2]、法律意识薄弱等不足,且部分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未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临床护理,从而导致护理不当行为的出现,同时再出现护患纠纷时,无法用法律的知识维护自己和患者的权益。

1.2.1.2 责任感匮乏 责任感是临床护士的一项重要品质,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后,往往需要外科护士进行密切的生命体征检测[3],责任感不足会导致护士的护理服务不到位、护理记录出现漏记、错记等工作失误,部分护士由于过度缺乏责任感,甚至出现发错药,从而导致护士在医疗纠纷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中。

1.2.1.3 与患者沟通较少 外科护理过程中,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后,往往需要临床护士对其心理问题及治疗问题进行解答[4],此时如果护理人员不能耐心的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极有可能激化护患矛盾。

1.2.1.4 排班不合理 外科临床手术较多,且手术的复杂程度不易,如何在有限的护士人数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进行合理的排班安排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排班不合理,极易导致出现交接班不清楚,进而导致护理纠纷的出现。

1.2.2 干预措施 护理干预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2.2.1 强化专业知识培训 对于年资较少的护士应开展定期的学习计划,由年资较老的护士教授相应的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并定期开展考核,对于考核成绩优秀的护士给予奖励,以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其次定期举办相关法律知识的讲座,强化外科护士的法律意识。

1.2.2.2 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年资较老的护士应告知年资较低护士应具备的责任感,学会与患者换位思考,从而可以耐心的听取患者讲述自己的病情[5],并借此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初步的了解,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这样不当能提高患者对护士的好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还可以坚定患者坚持治疗的决心,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1.2.2.3 优化管理制度 医院应建立合理的排班制度,尤其是交班制度及记录制度,从而使护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极大的避免应交接班不清或记录有无所造成的护理纠纷。

1.2.3 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以两组护士不当行为发生次数及护理满意度作为临床观察指标。

1.2.4 统计学方法 统计两组护士的临床观察指标结果,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P

2 结 果

2.1 两组护士护理不当行为比较两组护士护理不当行为的比较结果,见表3。

3 讨 论

外科护理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形象,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外科护理的护理质量[6],对于保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开展外科护理高危因素分析,并根据相关的高危因素指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有效的提高外科护理的服务质量,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护士的不当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士(P

总之,开展外科临床护理中高危因素的研究并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培训,可有效的减低护士护理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翠琴,穆睿华,李慧芳.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4):464-465.

[2] 温盛瑛,刘晓云.浅谈影响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J].医药与保健,2009,17(12):182-183.

[3] 吴芳兰,应燕萍,崔妙龄.154例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8,8(3):61-63.

[4] 潘爱娣.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3):407-408.

第12篇

【关键词】 中医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教学体系;教学模式

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多年的教学和实践中我们获得了许多经验,但从中也发现了中医护理课程的设置从课程设置内容到学时安排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许多问题。为此,在实践及研究中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护理学中医护理课程的设置进行研究。

1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根据护理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医护理课程设置在护理学专业教学的专业课程中只占总学时的0.5%。但由于我校是高等中医院校,在中医护理课程设置过少,不足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中医护理的相关知识,尤其是没有设置中医护理的临床课程,学生对中医临床疾病无法认识,更谈不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了。

调查中88.85%以上的学生反映:(1)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课程学时太少,不能系统了解中医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相关知识,学时应增加;(2)30个学时全部为授课,没有实践教学课程及讨论,不利于学生对中医临床疾病感性认识的增加;(3)应在现有中医护理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中医护理临床专业必修课,让护理学专业学生都进行学习,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是必要的。此外,在调查中有89%以上的同学希望学习中医护理的实践操作,如针灸、推拿、按摩等基础性的中医学特色技能训练,更能突出中医院校护理本科生的特色,不仅能提高护理技能,更能在人才竞争中成为有特色的专业人才,更具有特色性和竞争力,更有效的培养全方位的护理专业人才。

我院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与其他中医院校的明显不同之处在于:(1)中医护理基础课程开设仅2门,学时数过少;(2)没有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并且中医护理基础的实践操作课程不完全没有专门的系统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课程不完美没有专门的系统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作室和相应的教学指导;(3)没有设置中医临床护理课程,理论和实际难以结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脱节”的状况,在研究中我们认为由于没有开设中医临床护理课程,实习生在医院实习过程中就没有优势可言,尤其在中医院实习更感中医临床知识匮乏。还由于我院中医护理课程开设时间不长,没有足够多的中医护理教学资源,因此学生在中医护理方面知识相对薄弱。

从大环境下看,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因此国内本科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应向护理教育水平发达国家学习,同时也要立足本国实际情况,我们更需要正确树立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在正确护理教育观的指导下,综合教材、师资、教学条件、教学水平等因素来逐步发展。

2 目前对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护理本科生的全能性较高,中医和西医的护理基础技能都应该扎实掌握的多功能性人才,因而,学习中医基础的积极越来越高,中医护理技能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疗效确切,简便易行、适应范围广的特点;也是临床工作的基础,也是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需要。并且,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希望能进一步得到中医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和专业技能的提升,通过学习和训练后能运用中医护理专业知识独立完整中医护理操作。我们确立了本科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能力的、符合国内外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这对中医院校护理本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方针,对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中医基础课程进行了如下改革,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也存在明显不足。

增加《中医学基础》课程,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课程内容。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后具备一定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但由于学时数过少,不能系统深入学习以上课程内容,因此护理本科生中医护理基础相对薄弱,在临床应用能力也略显不足。

中医内科护理是中医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因此我们也把《中医内科护理学》课程探索式的设置为选修课。两年来,《中医内科护理学》共开设5个班级,选修人次400人之多,护理学专业学生占70%以上。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79.2%的学生认为开设中医内科护理学非常有必要,且77.7%的学生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对中医临床护理的认知度有一定提高,关键是学习了中医内科护理,具备从事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能力。《中医内科护理学》的开设,弥补了中医临床护理知识的空白,对中医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能力。

3 对我院护理学专业中医护理课程设置体系的设想

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应与西医院校课程设置有共性,更应体现护理学专业特征及传统医学的特色。经过调研和分析,并结合本校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对中医课程的设置有这样的设想。

4 对目前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中医整体观念更能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与现代医学整体护理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在护理学专业的课程中增加中医护理课程的分量是符合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针对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设置,笔者有以下建议。表1 我院护理学专业中医护理课程设置体系注:学时数均为理论课+实践课

4.1 优化课程结构设置 积极推进学校与医院间的合作,建立医、教、研的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各类人才培养[1]。根据我校本专科培养方案原则及课程设置的规定,在必修课设置中,增加中医护理技能操作、临床见习课程,其中包含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护理基础技能的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应以《中医内科护理学》为基础,开设中医临床护理学科课程或中医临床病症护理,以及中医护理的基础技能操作,并开设具有中医特色的针灸推拿护理。

4.2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加大临床见习课程力度,增加临床见习机会。加强实验室建设,综合实验病房,既能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又能弥补因不能直接接触患者难以掌握中医临床护理要点的不足,也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技能训练条件。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得到提高,由被动接受逐渐向主动学习转变。我们还应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密切学校教育和临床教学之间的配合,改进教学和考核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保持和发扬中医院校护理本科的优势[3]。

4.3 增加中医临床课程 如将中医内科护理学或中医临床病症护理学设置成专业必修课,弥补学生中医临床护理知识的欠缺,且能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并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爱好,开设与此相关的选修课和基础技能课程,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弥补因课时不够不能接触患者,难以掌握护理要点的不足。

4.4 整合重复的课程或教学内容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如《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中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与《护理学基础》中护理文件的书写进行整合。在临床见习、技能操作过程中,应由理论授课教师和临床带教老师共同完成,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整体护理实施程序。

4.5 选择或编写合适教材 现使用的教材在内容及难度上均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和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因此应选择内容较好,编排合理的中医护理教材。若没有合适教材,可以召集教学经验丰富,知识掌握全面,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按照统编教材的编写要求,结合专业特色、相关教学、临床经验、现代护理理念及新设备新技术的运用等内容,自行编写中医护理教材。

护理学专业中医课程的科学化设置有利于课程体系的优化及教学任务更高质量的完成,更有利于培养适合现代护理学科发展新趋势的、带有传统医学特色的为祖国医学走向世界奠定基础的新型护理本科人才。因此,我们应在今后的护理学专业教学中积极推广和应用。

5 讨论

我国护理学专业起步较晚,由其是本科护理学专业,在加快其发展速度的同时,又要考虑到教材、师资以及国内教育、医疗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科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要基于对护理学深层次的理解,因遵循科学的课程设置规律,体现我院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特点,同时也要符合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强化专业意识、夯实专业基础、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原则[5]。合理的课程设置应该有良好的师资作保证,因此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护理专业师资的培养,让教师教给学生最准确、最丰富、最实用的护理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孙国华.我国中医教育发展概况及趋势分析.中医教育,2000,7(11):89-90.

2 雷炜.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07,6(11):1026-1027,1037.

3 尤黎明,汪建平.对中国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4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