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10:46: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作物市场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因为农作物种子在农作物生产中占有核心地位,良种培育市场的稳定性较高,此外,近几年来,我国各级农业部门对于农作物良种培育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加强了对种子行业的支持力度。有着科研实力的良种培育企业正在不断成长,各个企业都希望依靠企业自身研发的良种占有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农作物良种培育行业的快速发展。良种培育企业依赖于优良的农作物品种的培育而存在以及发展,因为优良的品种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特征以及农业种植者使用习惯等方面的因素存在,市场对于优良品种产生较大的依赖性。
2、我国农作物良种培育技术缺乏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农作物的良种行业进入了的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从种子行业的重组还是资源整合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变化。我国种子行业的体系非常之大,同时又十分复杂,但是我国种子企业的跨区域经营效果不理想,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种子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还是没有较大的优势,凸显的问题较多。
二、农作物良种培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国家以及各省市颁发的各类种子改革文件,农作物良种培育的经营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例如取消了县种子公司,仅仅保留县种子管理站,种子的经营和生产全部面向市场,无论是在推广还是培育上与传统的种子行业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良种培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国有种子企业渐渐的退出了市场,良种培育工作落在了企业上,因为企业的发展受到研发能力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农作物良种培育的问题层出不穷,首先是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培育与企业生产经营不能很好的衔接,在企业引进新品种之后,因为受到企业自身发展因素的制约,不能及时向市场推广,企业生产力没有因为新品种的培育得到提高。其次是科研能力有限,导致优良品种的培育工作受到限制,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农作物产量不能得到有效提高。最后因为种子企业的硬件设备没有得到及时更新或者升级,导致品种培育工作不能有效得到进展,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能得到加强。以上问题,都导致农作物良种培育工作受到一定的负面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导致我国农业发展步伐受阻。
三、农作物良种培育的发展趋势
1、农作物良种培育市场化
建立健全我国农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协调发展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与实质是将农村经济市场化,农作物良种培育市场化也是势在必行的,因为这样是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大潮流的。农作物良种培育市场化首先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目前根据我国良种培育行业的良种培育的数量以及科研能力,合理分配农作物良种培育和生产经营的比重,改变因为产业机构不合理导致的良种培育总量少,不能有效实现产品功能,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良种培育工作。加强良种培育的科研能力,培育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保证农作物良种培育质量,提升优良品种生产的农作的质量,保证其营养的丰富性,坚决淘汰培育质量不达标,污染严重的品种,严禁其流通与市场。其次农作物良种培育的市场化还体现在培育过程中的一系列环节,包括优良品种的培育、生产、农产品的流通、消费等环节,务必落实各环节的工作,保证农业经济持续有效的发展,增强目的性,有效的预估市场需求,从而使得良种培育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2、农作物良种培育的科学化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全新的知识时代,我国农业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沿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在农作物良种培育方面,对于前沿科学技术的需求更是日益重要,农业的科技化带来了良种培育的科学化,这是大势所趋,无论是农业生产者还是农业企业经营者,对此务必要有深刻的认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农用耕地越来越少,但是我国人口还在不断增加,科学及时是解决人口多耕地少之间矛盾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一定距离,但是我国农业科学化的空间无限增大,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对农作物良种培育的作用。传统的农业技术使得农作物良种培育的发展受到限制,但是现代农业科学及时,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农作物的优良品种,改善农作物产品的质量以及产量,还可以根据人类的想象培育出新的品种。我国目前拥有转基因棉花、大豆等农作物品种,比普通品种在抗病性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作物良种培育的科学化进程也是志在必行的。
3、农作物良种培育人才化
农作物良种培育市场化势必会受到市场的强烈冲击,加之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良种培育企业要具备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对人才的占有率。良种培育不仅需要前沿的科学技术,还需要懂得前沿科学技术以及农业企业经营的人才,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农作物良种培育企业具备强有的市场竞争力。企业需要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以及农作物良种培育的现实情况,建立企业的人才管理体系,完善企业人才培养体制,采用各类制度,包括吸收、评价、激励等。同时企业要适时的运用优惠政策,留住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人才,调动企业人才全心全意为企业做贡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鉴于我国农作物良种培育行业发展较晚,在企业发展初期,国家需要扶持企业,为企业输送一定的人才,同时指导企业对人才进行培训管理,将农作物良种培育企业做大做强,具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之中利于不败之地。
四、结语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吉林白城
中图分类号 S216.4;S1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289-01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部,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之一,农作物播种面积92万hm2,常年平均产农作物秸秆514万t,其中约有60%(309万t)用于饲料,约有25%(128万t)作为农用燃料,余下的15%(约77万t)未被利用,其中绝大部分被农民在田间直接焚烧处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据有关部门分析,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营养元素、微量元素及有机质,每100 kg鲜秸秆中含氮、磷、钾分别为0.48、0.38、1.67 kg,相当于氮肥、磷肥、钾肥分别为2.4、3.8、3.4 kg。近年来,为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白城市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现将白城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探讨。
1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1.1 高留茬,实行根茬粉碎还田
根茬粉碎还田是一种用机械对秸秆简单处理的方法,其特点是作业机械化程度高,秸秆处理时间短,作业成本相对较低,便于推广。目前,白城市拥有各种型号根茬还田机(灭茬机)17 787台,根茬粉碎还田面积15.1 hm2,占全市播种面积的17.7%。
1.2 养畜禽,实行秸秆过腹还田
秸秆经过青贮、氨化、微贮处理,变成饲料,饲喂畜禽,通过降低饲养成本使畜牧业增值增收,效益显著。同时,通过秸秆过腹还田,降低了化肥使用量,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了耕地蓄水保墒能力,并促进农作物产量增加。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秸秆过腹还田,实行农牧结合,形成降低成本增值增收型农牧业结构,是一种高效益的秸秆利用方式,也是符合白城市市情的畜牧业发展新路子。
1.3 种蘑菇,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将秸秆粉碎做种蘑菇的基质,是处理秸秆一举多得的好办法。这样既可以丰富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又可以引导农民致富,促进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目前,白城市现产菇量达978 t,拥有简易菇棚508个,实现经济收入总值达430.3万元。
1.4 建沼气池,发展农村清洁能源
至2010年底,全市农村户用沼气池累计达到19 150户。通过修建沼气池,使作物秸秆适配人畜粪,在厌氧条件下发酵出以沼气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气体。沼气可用于做饭、取暖,同时沼渣、沼液还可作为肥料进行利用。
1.5 深加工,用作其他工业原料
白城市利用秸秆制作其他工业原料的项目近年来刚刚起步,白城市农业科学院“向日葵秸秆木质纤维板生产技术”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鉴定,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正在寻求合作伙伴;利用秸秆制作建筑装潢材料(复合板)的项目在白城市大安已开始实施并即将投入生产;吉林九新实业集团白城庭峰乙醇有限公司的年产3万t秸秆燃料乙醇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利用秸秆发电的项目正在与域外厂商洽谈。
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白城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刚刚起步,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秸秆养畜,过腹还田方面。现有的秸秆加工设备,秸秆青贮、氨化及微贮技术比较成熟,需深入研究的是进一步优化饲料配制和提高秸秆利用率的加工制作设备。二是高留茬,机械化根茬粉碎还田方面。目前,现有的根茬粉碎还田机以小四轮拖拉机为主,单项作业,基本可以满足农户对根茬粉碎作业的技术要求,但工作效率低,亟需研制开发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具有根茬粉碎还田功能的联合耕整地作业机。
3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对策
3.1 推广快速腐熟法制造优质有机肥技术
将秸秆制成优质生物有机肥,使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控制生产过程,用现代化设备控制温度、湿度和时间,用高新技术进行菌种的培养和生产,经机械翻抛、高温堆腐、生物发酵等过程,将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转化成优质有机肥,是当前国内外高效率生产有机肥料的最佳途径[1-2]。
3.2 引进推广秸秆压块技术及设备,大力推行产业化经营
该项技术消耗秸秆量大,技术基本成熟,具有加工成本低,附加值高等优点。其产品作为燃料,主要用于民用锅炉取暖供热,市场前景好,便于推广应用。秸秆的综合利用是农牧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全市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要引导企业和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产业化经营。如建秸秆种菇场、 秸秆生物制肥厂、人造板材、包装材料厂、餐具生产厂等,推行企业化管理[3]。
3.3 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惩戒和激励机制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全市各级政府要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成立或指定专门机构,加强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领导,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严格执行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法规,并围绕秸秆还田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对焚烧秸秆、掠夺式经营土地的行为给予一定的法律惩戒,对进行秸秆还田或秸秆有效利用的企业和农民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或奖励[4]。
3.4 继续推广秸秆过腹还田与制肥还田技术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部,属半农半牧地区。风沙干旱、天然草场退化长期制约该市农牧业生产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的总体要求,结合白城市上述实际情况,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把推广秸秆过腹还田与发展沼气制肥还田技术作为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重点,提高秸秆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5-6]。
3.5 加快建设秸秆收集体系
建立以企业为龙头、种养大户参与、各级政府部门监管、市场化推进的秸秆收集和物流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必要的秸秆储存基地,鼓励发展农作物联合收获、粉碎还田、捡拾打捆、贮存运输全程机械化服务,建立和完善秸秆田间处理体系。
4 参考文献
[1] 刘宗仁,查养社.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农机科技推广,2010(5):38-39.
[2] 郭香平.关于高平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调查和思考[J].当代农机,2010(5):78-79.
[3] 杨艳,张蕾.淄博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调查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4):98-99.
[4] 杨德智,惠文.庆阳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探讨[J].甘肃科技,2010(7):158-159,80.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对策;江苏兴化
中图分类号 X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215-02
Abstract Xinghua City is the national famous production bases of commodity grain. As a result,its practice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rop straw is useful experience of other areas for reference. Based on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major problems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rop straw,and combined with researches of Xinghua City′s developi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strategies and proposes were given to develop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rop straw.
Key words crop straw;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strategy;Xinghua Jiangsu
兴化市地处长江下游,为里下河浅洼平原区。全市总面积2 393.35 km2,自然条件优越,水土资源丰富。境内河道纵横,湖荡棋布,水域面积近800 km2,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田类标准,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现有耕地面积约1 300 km2,土质肥沃,有机含量高。兴化市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兼受大陆与海洋性气候影响,具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寒夏热和雨热同步等特点,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近年来,兴化市已逐步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商品粮、水产品生产与集散基地[1-2]。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开发前景广阔的可再生性物质资源[3-4]。实现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在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就业、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5]。兴化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其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大,而综合利用率却很高。本文对兴化市农作物秸秆产量及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综合利用对策建议。兴化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对策将为我国其他地区秸秆处理提供很好的借鉴意义。
1 兴化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1.1 农作物秸秆产生量
2014年兴化市农作物种植面积17.81万hm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9.02万hm2,小麦种植面积6.97万hm2,约占总种植面积的89.7%;秸秆产生量129.08万t,其中秸秆可收集量105.14万t,综合利用量89.04万t,综合利用率85.03%,仍有16.09万t秸秆尚未被有效利用。
1.2 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
兴化市秸秆的主要综合利用方式为肥料化和能源化利用。肥料化利用主要为秸秆机械化还田,2014年全市麦秸秆还田6万hm2,还田率高达86.54%;稻秸秆还田2万hm2,还田率25.27%;沙沟镇实现100%全部还田。能源化利用依托兴化市河网发达,船运秸秆相对便捷、成本低,秸秆的收集、贮运体系逐步建成完善,主要作为农村直接生活燃料及运往外市供发电厂发电,占总综合利用量的22.6%。
1.3 农作物秸秆利用政策
2014年,兴化市出台了《关于2014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禁烧禁抛和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关于2014年全市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实施办法》《关于印发2014年秸秆禁烧禁抛和综合利用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及《关于印发2014年秸秆禁烧禁抛和综合利用工作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文件,指导扶持秸秆综合利用。2014年兴化市对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的补助标准进一步大幅提高,指出每新建一处秸秆收集加工站,经验收合格,且年收集利用量达到2 000 t以上的,一次性奖励投资主体5万元;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农机合作社新购置的田间秸秆捡拾打捆机实施作业补贴,完成20 hm2以上作业面积的一次性发放1.5万元补贴;对全年秸秆收集利用量超过2 000 t的秸秆收集加工站实行分级阶梯式奖补,年收集利用量3 000 t以下部分、3 000~5 000 t部分、5 000 t以上部分分别补贴20、30、40元/t;对年收集利用量达5 000 t以上的的秸秆收集加工站,一次性追加奖励10万元。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积极性有待提升
受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的影响,仍有个别乡镇的部分农民习惯于直接在田间焚烧秸秆,对秸秆焚烧给环境、生态、交通安全造成的负面影响认识不够;部分群众对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应用的认识不足,担心技术应用后的还田效果;收储站点或是秸秆收集经纪人从农民手中仅以100~150元/t不等的价格收集秸秆,但前期要求农民将秸秆打捆好并送至指定地点,导致农民觉得性价比较低,量少时则不愿麻烦收集,偶尔出现焚烧、乱抛的现象,同时收储站也陷入有价无市草收难的困境。
2.2 关键技术瓶颈有待突破
目前,高效、综合利用秸秆的技术、设备等的研发尚处于攻坚阶段,其技术难关尚未彻底突破也严重制约着秸秆的综合利用水平。如秸秆在腐熟过程中还产生甲烷等气体,不利农作物生长,需另行施加氮肥予以调节;稻秸秆的还田技术路线还不够完善,秋季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还需提高;现有的秸秆还田机具仅适合大面积的平地收割切碎作业,对于地块面积小、地面不够平坦的田地则不太适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通常是将收集的秸秆简单压块,便于运输,未考虑燃料在炉膛内腐蚀、结焦等问题,技术及设备的研发滞后;沼气、气化等能源化利用技术未掌握利用。
2.3 收储运体系有待完善
秸秆多样、分散、堆积密度低、收获期短(主要集中在5―6月和10―11月)的特性以及捡拾、打捆的配套设备、设施缺乏导致其收集、储存、运输的难度大。由于土地资源供应紧张,用于存放秸秆的大场地等配套设施难寻,这也使得防雨、防火、防霉变的要求增高。此外,由于兴化市地处水乡,河网发达,农民大都选择船运方式,并将秸秆堆放在收储站附近的河边,不仅易于污染水体,也不方便搬移。
收储站点将秸秆大规模集中起来须考虑配套打捆机、粉碎机、烘干机等,有的草站甚至应客户要求配置压块成型机、编织机等设备,再加上人工投入等,总体成本较大。
2.4 产业化、规模化利用有待推进
兴化市虽为秸秆产出大市,但本地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较少,产业化发展尚未形成规模。社会资本在兴化投资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未被充分激发调动起来,只有个别收储站、秸秆回收合作社和牛羊养殖场等小范围、少量地对秸秆进行能源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大多数秸秆均通过陆路长途运输方式送至省内苏北地区的生物质电厂、造纸厂及省外的畜禽养殖场、饲料厂和菌菇生产企业等实现综合利用,尚未真正做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集中利用、立足本地、就地产出就地使用。
3 对策
仍以秸秆还田为主要利用方式,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工业造纸原料、牛羊养殖饲料、食用菌培养基料等领域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逐步形成多途径、多层次地秸秆综合利用格局,促进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各乡镇新农村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同时,从根本上遏制秸秆焚烧污染环境、乱抛堵塞河道的现象发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有力带动农民增收。
3.1 建立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体系
为实现区域全量化综合利用,分期实施一批技术示范和产业化项目,远期形成相应的产业体系,并建立上下游相关配套产业。秸秆肥料化利用主要是采用机械将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粉碎翻埋或整秆翻埋。秸秆能源化利用主要方式为秸秆固化成型和秸秆直燃发电及供热,2种利用方向可为农村居民、农产品加工业、养殖业、工业锅炉、电厂等产业提供热燃料,用途十分广泛。秸秆工业化利用为生产秸秆人造板与秸秆草绳,秸秆人造板生产中辅料黏合剂(MDI生态胶)不含甲醛,绿色环保,有利于促进家具下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有效促进整个人造板行业的市场转型;秸秆草绳编织加工技术核心为自动喂料草绳机,该设备生产效率高,市场前景广阔。秸秆饲料化利用主要方式为秸秆青贮,青贮饲料品质较好,是饲喂牛羊等家畜的上等饲料。秸秆基料化利用主要方式为秸秆食用菌生产和秸秆育秧,石膏和废弃基料均是延长农业产业链和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区域将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利用格局。
3.2 建立秸秆资源收贮服务体系
通过对兴化市秸秆资源收贮服务体系现状的分析,基础较好,但仍存在收储站点建设不完善、覆盖区域窄、收贮量小、临时堆放点设置混乱等问题。建立以需求为引导,利益为纽带,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组织为骨干,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政府推动,多种模式互为补充的秸秆收贮运服务体系,重点加快秸秆收贮服务体系和物流体系的建设。强化政府引导,规范整合区域现有临时堆放点,减少闲置,节约集约土地利用,1个收储站基本设置2~6个临时堆放点;秸秆收集量大的乡镇需设置收储站点,秸秆量小的乡镇需根据最近的收储站设置临时堆放点,并根据秸秆可收集量增设临时堆放点;结合兴化市水网发达的地域特点,秸秆收集以船运为主。加大对乡镇间河道清淤的整治力度,确保船只通行顺畅安全;收储站配备相应的粉碎、打捆设备,设备数量及型号等根据各收储站收集处理规模设定;秸秆打捆后运输采用平板车、大型汽车运输,秸秆粉碎后采用三轮车或汽车运输;收储运主要采取合作社专业型秸秆收集储运模式,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专业合作社,购置农业机械,设立1个或多个收贮点。
3.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市政府每年出台农作物秸秆禁抛禁烧及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明确相关部门的执法职能,增强禁抛禁烧工作的操作性;研究制定秸秆机械化还田的作业标准及奖补政策标准,同时合理下达各乡镇机械化还田目标,通过制定监督核查办法,推进第三方核查机构顺便开展核查工作,确保作业补助真实;明确鼓励秸秆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以规范落实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责任,为全社会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提供依据。
3.4 建立政策配套保障体系
按照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的原则,建立符合兴化秸秆综合利用路径的保障机制。一是着重支持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固化成型、直燃供热、秸秆人造板生产、秸秆青贮、秸秆食用菌生产及收贮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同时政府部门可提高资金扶持的强度;二是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完善各部门的协调配套机制,对符合发展方向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给予项目建设用地优先审批、执行农业用电类别价格以及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支持。
3.5 开展技术攻关研究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增加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开展科技攻关。组织农业科技研发部门或者高等院校,对秸秆机械化还田及除机械化还田之外的综合利用方式进行研究。加快对小麦、水稻、油菜等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攻关和机械化还田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各级层面加强对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和人员的培训,市农机部门组成多个责任小组深入基层,帮助协调作业任务,开展技术服务,以提高机具作业效率、保证还田作业质量。对于机械化还田过程中出现的秸秆腐烂、土壤营养结构配比等研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对于综合利用秸秆进行产业化的企业或者农户,主管部门要给予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和农户解决生产难题,降低风险和生产成本。
4 参考文献
[1] 亢志华,陈海霞,刘华周.基于SWOT分析的江苏省兴化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选择[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1):15-17.
[2] 孙建华,马旭,王艳,等.兴化市“三大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6):358-360.
[3] 侯凤慈,王春雷.浅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作用[J].河南农业,2008(23):33.
关键词 作物;化学调控;植物生长调节剂
中图分类号 S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135-02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种人工合成、具有植物激素活性剂功能的化学物质,英文名为plant growth regulator(简写为PGRs)。PGRs具有影响植物内源激素系统的作用,进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1]。作物化学调控技术(crop chemical regulation)是指人们为了使作物朝着人们预期方向或目标生长而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手段,而利用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的手段进行物质代谢改变植物内源激素的构成[2],且PGRs已经被公认为是21世纪国内外农业产业中的关键性技术手段[3]。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通常通过调节外界环境因素(例如水、气、光、热等)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及产量,而作物化学调控方法则更加注重内在因素的刺激与调控,根据人们的需求对作物生长发育进行调节。
1 化学调控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历程
1928年荷兰人Went首先发现植物激素,经过近100年的发展,植物激素在作物花期及坐果期的调控作用十分突出,并取得了巨大成就[4]。随着研究的快速发展,这一领域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有近100种的PGRs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由于各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不同,地貌、气候差异巨大,PGRs的具体使用种类也各异。例如植物脱叶剂、矮化剂、干燥剂等在欧美国家普遍使用,原因在于欧美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采用上述PGRs能够有效提高机械化生产效率。而在日本,GA3被广泛用于生产无核葡萄、打破马铃薯的休眠期,其原因在于日本农业更加注重提升农产品的品质[5]。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其农业生产通常更加注重农产品的产量,我国科学家将多效唑应用于水稻、油菜的生产中,实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应用推广多效唑最多的国家[6]。
可以说,国外作物化学调控市场已经趋于成熟,PGRs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更新换代的阶段。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对PGRs的研究与推广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也预示着PGRs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2 化学调控在主要作物上的应用
2.1 农作物提质增产
农作物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产量,地理气候和品种的差异是影响作物产量最关键的两大因素。PGRs的调控作用很难一概而论,不同时期、不同作用部位、不同作用机理条件下,PGRs的调控效果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7],进而对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的调控效果也千差万别。马雪梅等[8]发现,通过探索在水稻不同生长时期使用不同的PGRs,最终可以实现增加产量、提升品质的目的。具体而言,在水稻分化期时使用吨田宝能够有效促进细胞组织分化、提升叶绿素含量、加快水稻生长发育,研究数据表明,可以有效增产9.8%~17.3%;除此之外,水稻齐穗后期联合喷施多效唑和6-BA,可以提高籽粒中胚乳淀粉含量,有效提升水稻品质,也可以利用PGRs定向调控米粉稻中稻米直链淀粉的含量来改善稻米品质[9]。
2.2 作物株型结构塑造
作物获得高产,良好的株型和合理的群体结构是基础[10]。农作物倒伏问题的出现,关键原因在于农作物的植株较高、较细。因此,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合理施用PGRs可抑制农作物徒长,进而降低农作物高度、增加植株的直径,并能够有效提升茎秆中木质素、纤维素等的含量,进而提升茎秆韧性,最终提升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降低倒伏带来的经济损失[11]。此外,作物的抗茎倒能力也是衡量作物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玉米等作物,可通过施用植物生长调节提升抗茎倒能力[12]。
2.3 提高作物抗逆性
首先,遗传因素是影作物抗逆性最关键的因素。其次,植物激素含量、活性的变化也是影响作物抗逆性的重要因素,因而通过调控植物体内激素含量及活性机理能够有效提升作物的抗逆能力[13]。盐胁迫会阻碍种子中核酸与蛋白的合成,破坏有丝分裂,影响种子发芽及幼苗的生长发育。例如,在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势较低的小麦产区,由于经常遭受涝渍灾害的影响,小麦的产量及品质受到严重威胁,可通过使用PGRs来提升小麦中抗氧化酶含量,提升小麦根系活力,进而抵抗涝渍带来的影响[14]。除此之外,另有研究发现,通过采用PGRs浸种处理,能够有效缓解玉米苗期干旱带来的影响[15]。某些富含赤霉素、水杨酸以及脱落酸等低分子PGRs对提升农作物的抗干旱、抗低温能力有显著作用,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生产带来了新的启示。
3 化学调控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PGRs虽然具备提升产量、提高品质、增强作物抵抗力等一系列优势,但其毕竟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从某种程度上说可视为一种植物农药。通常情况下,其毒性较低且残留较少,经过微生物分解、雨水冲释等作用后不会对人畜、作物、土壤等造成危害。但如果PGRs使用不当,在用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其所造成的危害也日益凸显,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4 展望
随着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作物化学防控技术已逐步成为业界研究与推广的热点。众所周知,化学调控给农业生产注入了强劲动力,不仅实现了农产品的高产、稳产,还有效提升了品质、效益。例如打破环境因子的限制,简化常规栽培技术体系,有助于提高生物效应、生产效果、经济效益和安全性。目前,我国在大田作物化学调控方面已走在了世界前列,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随着化控调节技术研究的深入,向混合型试剂方面发展、注重试剂多重功效和相互配合使用,以及防止污染、残留等成为今后研究的主流。
5 参考文献
[1] OGUCHI R,HIKOSAKA K,HIROSE T.Does the photosynthetic lighta-ccli-mation need change in leaf anatomy[J].Plant Cell Environ,2003,26:505-512.
[2] 张卫中,姚满生.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展望[J].高效农业,2007(1):11-13.
[3] 顾万荣,葛自强,陈源,等.中国作物化控栽培工程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J].农业工程科学,2005,21(7):400-405.
[4] 刘拉平.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抗旱中的应用[J].陕西农业科学,2000(7):33-34.
[5] 赵昌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与作物的化学调节[J].湖北农业科学,1988(10):39-41.
[6] 张锋,潘康标,田子华.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进展及应用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93-195.
[7] 翟丙年,郑险峰,杨岩荣,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3(6):1069-1075.
[8] 马雪梅,杨靖韬,戴兴玉.水稻应用化控剂吨田宝及加其助剂试验总结[J].北方水稻,2011(4):66-67.
[9] 王法宏,赵君实,秦月秋,等.化控l件下小麦基本苗密度对产量的效应[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3(3):183-187.
[10] 陈静彬,刘强,荣湘民,等.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氮素积累与转运及贮存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99-102.
[11] 张建军.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早稻垩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2:34.
[12] 孟彦,李艳萍,王文化.化控技术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与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0):110-111.
[13] CROOK M J,ENNOS A R.Stem and root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lodging resistance in four winter wheat cultivars[J].Th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1994,123(2):167-174.
科技下乡结缘农作物栽培
“小时候我家特穷,穷到没钱读书。1999年,我28岁时离开南昌县尤口乡,到扬州打工,后来辗转到泰兴市的一个小镇,靠炒瓜子维持生计。”说起往事,徐建国语气低沉。一天,扬州农学院专家送科技下乡,正在卖瓜子的徐建国听说是免费帮助农民致富的全国性的惠农政策时,他惊喜地意识到,发家致富的机会来了。徐建国引种了银杏,准备回乡创业。
回乡种银杏
结识专家转向种红薯
2000年春天,徐建国带回20棵银杏树,回到家乡。这时,老家尤口乡被规划到南昌市高新区,农田旱地被大量征用,徐建国失去了土地。
种银杏失败了,然而徐建国的农业知识却越来越丰富。十年间,他自学了土壤学、植物学等课程,基本了解植物栽培理论知识;他还到省农大、省农科院、省林科院求教,学习水稻、红薯等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寻求新奇特农产品的信息,结识了不少专家学者。这其中,省作物研究所陈志才书记、国家甘薯综合试验站吴问胜站长,成了他的良师益友。
2004年秋季,徐建国了解到甘薯品种繁多、市场前景广阔的情况后,决定种植特色红薯。
2005年春,徐建国从河南、福建、湖南、江苏、江西等农科院引进了52个甘薯品种。经过3年的试种、筛选,到2008年,他获得了16个适合江西栽培的优良品种。这些品种亩产都在2000公斤以上。特别是宁紫1号、早熟红心广薯87,特别赚钱。经过摸索,徐建国掌握了一套成熟的种植技术,他种的红薯外形好、口感好、耐贮藏。
街头卖薯
城管误将紫红薯当假货
“城里人的市场,我们乡下人卖真货都会被看作卖假货!”谈到第一次到南昌市卖紫红薯的经历,徐建国有些感慨。秋天,他背着红薯来到站前西路沿街叫卖,每斤四五元,颇受欢迎。第三天,他正卖着,突然,一辆城管执法的车子停在他旁边。一位城管队员说:“这几天接到举报,说有人把红薯染成紫色在大街上叫卖,就是你吧?”
徐建国一下懵了:“啊?我没有啊!你们误会了。”他耐心地解释紫薯和普通红薯的区别:紫薯,又叫黑薯,薯肉呈紫色至深紫色,它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花青素对100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被誉为第七大必需营养素。花青素是目前科学界发现的防治疾病最直接、最有效、最安全的自由基清除剂,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维生素C的20倍、维生素E的50倍。紫红薯是花青素的主要原料之一,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走俏。
听到徐建国滔滔不绝的解说,城管队员们放心了,同时建议他进入批发市场和超市,走正规销售渠道。
专家牵线
硕士与农民联手试种红薯创业
王光远是江西农大的研究生。2008年底,他选择了种紫薯。2009年,王光远等人种了70余亩红薯,但由于土壤、管理、气候等多种原因,当年以失败告终。王光远认真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决定重新开始。然而,他既缺少资金,又缺乏实践经验,如果再失败就没法再翻身了。徐建国有成熟的实践经验,他想提高自己的水平和生产规模。吴问胜促成了二者的联合,发挥各自优势,优势互补。
王光远非常认可徐建国的生产知识,更由衷敬佩他不屈不挠的干劲。毕业在即,王光远没有四处投简历、找工作,而是沉下心来,打赤脚和徐建国一起种红薯。两人都缺少资金,就以各自的资源优势入股。徐建国靠过硬的种植技术入股,王光远靠扎实的理论知识、广泛的市场信息、娴熟的市场策划和运作能力的优势入股。他们共同创业,产品销售后按股份分红。
暑假刚开始没多久,我便随几个同学一起开始了社会实践的旅途。这次的社会实践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我的收获却非常的多,不仅仅是在知识上的收获,更多的是我看到了关于中国食品安全的希望。
这次我们的实践地点是香猪果园农场,目的是了解有机农产品的发展前景及当前形势。当我们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这个期待已久的农场时,第一个感觉就是失望,至少我是这么感觉的,因为它没有一个像样的大门,里面杂草丛生,农作物种植得杂乱无章。与印象中果实累累,鸡鸭成群,布局整齐的农庄差距明显。走到一个屋舍,我们见到了农场的工作人员,从她那得知农场主需要到次日中午才能赶过来。没办法,我们只能将调查工作推到明天。随后我们就在附近转了转。在农场转了一阵子后,便开始吃晚饭了,其实就是一个菜—豇豆,无它!此时我心里就是一个感受—失落!一天50元换来的就是一盘素菜,实打实的花钱买罪受。虽然孟阳一直提醒我这是有机食品,但我心里仍然很不甘心。渐渐的,我对这个农场失望,不屑,甚至鄙视。
据了解,这个农场是XX年开的,已经近12年了,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里面的所有蔬菜都是非转基因品种,在生长过程中不施化肥,不撒农药,是完完全全的天然食品,相对的,没施化肥,这些蔬菜的生长周期较那些批量生产的蔬菜长,所以产量也非常有限,成本也很高,售价不菲。对于草根百姓来说,这种天价蔬菜是他们不能承受的。所以一开始这个农场的产品就是面向高端人群的。对于农场作物的奇怪布局,农场主解释说,这是为了遵循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因为批量化的大生产本身就是有悖于自然客观规律的,所以一旦发生虫灾,农作物基本上都会毁于一旦。而农场多种作物搭配种植,遵循了大自然的法则,一片地物种丰富,害虫与其天敌相互制衡,作物在这种动态平衡中得以生存。这是一种高度稳定并且环境友好的种植方式。
引用农场主的一句话:蔬菜种植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为。需要补充的是,农场主是一个太极拳师,对道家思想有一定研究,以中国古代哲学作为思想支柱也是他能成功管理这个农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渐渐的,我对农场有了好感,也对农场主产生了一分崇敬。
在接下来的农场产品的市场前景调查中,工作总结农场主有喜亦有忧,农场的销售方式为会员制,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没有中间商,所以销售完全做到了一分钱一分货。同时也与客户建立了更好的信任关系,回头率很高,客户有增无减。
可是当前面临的问题是销售范围太窄了,以至很多人从未听说过有机农场这个概念。而对于中下层百姓,要享受这种绿色食品简直就是奢望。所以现在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减少成本,扩大销售范围。农场主说,他们正在把生产理念宣传给当地农民,尽量增加产量,满足市场需求,从而降低成本,让更多人吃到放心的绿色蔬菜。不过总的来说,在国内这个食品安全岌岌可危,到处充满着食品添加剂,商贩泯灭良心为了牟利置法律不顾生产黑心食品的大环境下,人们都渴望吃到放心健康的食品,有机食品市场巨大,农产前景很好。如果有机农场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很可能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的希望。
此时此刻,我竟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感觉收获很多,绝对不虚此行。
采访结束后,我们采了很多小番茄吃,番茄口感很好,颜色虽然不及市场上的鲜艳,但是味道却更浓郁。这大概就市场上的蔬菜是无污染食品的差距吧。在午餐中,我们跟吃到了用野草喂的香猪,还有各种蔬菜,味道甚是美味。同桌的还有农场主的一些客户,从谈话来看应该是老客户了,他们聊得很投机。
午餐结束后,休息了一阵子,为了不妨碍农场主与客户交流,我们准备离开,农场主执意要送我们去地铁站,我们欣然答应,在车上我们闲聊着,在聊天过程中,渐渐觉得农场主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有恒心,而且对自己的未来胜券在握,我很欣赏他这一点。到目的地后,我们相互告别了。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车,我真心祝愿他能够成功实现理想。
此次实践,收获真的很多,除了学到了许多经营方法,农业知识等等,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以及今后的处事方式。这些东西远不是区区50元能换来的。而这些东西对我今后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不是能够简单估计的。在此我已有限的文字进行记录,以表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重视。
【关键词】滨海盐碱地;种桑养蚕;经济效益
我地区位于环渤海海退地区。土质偏盐碱。盐碱地较多, 种植普通作物产量低,能耗大使用化肥量大,农作物残余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大。因此土地荒废多空余地。有利于进行一些集约化的高密度的养殖产业。我地区就有蚕桑的历史,从自然条件历史风俗来看都有一定的优势。
1.我地区的自然条件
沧州,全境地处欧亚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带,年平均干燥度1.2-1.5,大陆性气候很显著。沧州的气候概况是:温度适中,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降水集中,灾害性天气常有发生,春旱、夏涝、秋爽、冬干。这种气候特点是比较适合蚕桑的活动进行的。近几年蚕丝的价格有些波动,但种桑养蚕也是一种出路和很好的尝试。我地区有良好的种桑养蚕历史。我处属于盐碱地有史以来森林覆盖率低,风沙大。近年来一直在进行退耕还林工程,加大森林蓄积量,用以提高森林覆盖率,桑树适生性好,枝叶茂密,也是一种优良的绿化树种。蚕粪桑叶等养蚕废物可以进行还田改善整体生态环境。种桑养蚕对水的要求不高,使用量不大比较适应我地区的环境。
2.种桑养蚕市场前景良好
国际国内市场行情也在看好,是优质蚕茧生产的契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享受纯天然织品的消费族越来越多,据有关信息资料表明:目前国际市场上人们对生丝的需求增长,而世界蚕丝的产量则以3%的速度在递减。生丝的生产与消费形成逆差,生丝贸易价格将会越来越高。随着中国入世的不断深入,发达国家逐步解除我国生丝贸易壁垒,我国的生丝市场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就国内而言,目前国内人均拥有生丝不足6克,与发达国家等人均拥有生丝250克以上相比相差甚远,生丝在国内市场上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如今我国的老蚕基地劳动力价格高(而我地区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当地蚕茧市场竞争力减弱,市场对丝绸的需求逐年增大,而全国所有蚕茧还满足不了江浙一带新绸加工企业的需要。桑蚕业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各社会效益显著。蚕蛹具有高蛋白等特点,是滋补佳品,其价格一直比较高端,蚕粪具有祛湿和胃化浊等功效。民间多有制作婴儿枕头的安神养目,凉爽止汗,祛暑去火,促进婴儿大脑发育。
3.劳动力资源丰富
种桑养蚕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大量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地区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男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而富余的妇女、老人劳动力在家务农。种桑养蚕劳动强度不大,妇女、老人也能够从事种桑养桑,适宜千家万户发展。因此种桑养蚕也可成为解决我地区富裕劳动力的一个渠道。
4.种桑养蚕投资小、见效快、经济效益各社会效益显著
种桑养蚕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大的特点。桑树生长快,投产早、见效快、效益长,当年种桑当年即可养蚕,一年种桑可连续养蚕10年以上。
按照一般管理水平,每年共喂养二季蚕,扣除栽桑养蚕投资364元,每亩桑年均净收入为2088元。一次栽桑,多年养蚕收益,这是种桑养蚕的特征。
一、富硒大米的发展前景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预防癌症、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功效。世卫组织推荐每日硒摄入量为50-200微克。我国72%地区土壤缺硒,缺硒导致人体硒摄入不足。据统计,中国人每日硒摄入量不足40微克,为发达国家的1/3。富有机硒大米中硒主要以硒代蛋氨酸(Se-Mec)的形式存在,其硒含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居民的硒营养状况。每天食用有机硒大米,是最方便、安全、经济的补硒方式。富硒大米市场销售价比普通大米高50-100%。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硒元素的植物转化通常采用三种方法使无机硒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有机硒。土壤施硒肥、叶面喷施硒溶液和用含亚硒酸盐或硒酸盐的培养液培养富有机硒芽类植物。新西兰、芬兰等国家及我国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区的低硒土壤地区是通过对农作物叶面喷施硒酸钠或亚硒酸钠以提高食物中的硒含量,美国北佛罗里达通过给牧草施用24g/ha的硒。使草料中硒含量能满足当地动物的需求。国内外学者利用叶面喷施富有机硒技术研究的植物种类比较多,目前常见的有大蒜、花椰菜、土豆、紫花首蓓、玉米、大豆、小麦、大麦、葛芭和洋葱等农作物。
总体上看,在硒肥的生产和应用上国外技术处于领先,国内基本上是以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技术为主。相对于叶面喷施硒肥,通过根部施硒肥生产富有机硒大米的技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这项生产技术具有技术简便、劳动强度低、效果稳定的特点。其生产技术标准化和专业化将成为该项技术今后发展的方向。
二、富硒稻米生产技术
1.富硒稻米生产技术。为了满足人们对含硒大米的需求,大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黑龙江省农科院引进了富硒稻米生产技术,2003年通过在皮口镇进行的大面积示范试验证明效果良好。经检测,不仅稻中硒含量达到国家标准,而且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1.1富硒肥的选用试验选用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营养实用技术研究所研制生产的富硒增产剂。该产品是根据水稻等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性能,从营养学角度研究出的合理配方,经多年试验效果良好,是提高粮食产品营养,增加粮食产品附加值的理想产品。
1.2使用方法在水稻抽穗至灌浆期于晴朗天气的早晚叶面喷施富硒增产剂,667平方米稻田施用100克(1小包)。使用时先将袋内的小袋母剂用少量水溶解,再加入其余部分,然后加40公斤水搅匀,用喷雾器均匀喷施。
1.3米质鉴定据农业部(哈尔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普兰店市皮口农科站送检的水稻样品(糙米干基)硒含量分别为:辽优1号品种对照区0.015毫克/公斤,处理区0.437毫克/公斤;越光品种对照区0.067毫克/公斤,处理区0.710毫克/公斤(精米的硒含量约为糙米的50%)。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大连市水稻的硒含量非常低,属缺硒地区,而富硒水稻的硒含量已完全达到富硒大米的标定含量。
1.4相关配套技术选用优质高产品种,按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田间管理。采用现代加工设备,生产出外观品质好、食味佳、营养丰富的稻米。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施《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结构、改善品质”为出发点,按照“全面覆盖、整体推进、因地制宜、补贴农民”的思路,对农民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进行良种补贴,鼓励农民使用优良品种,加快优质良种推广步伐,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良种补贴项目,力争今年粮食面积稳定在16亿亩左右,总产保持在10000亿斤以上,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品质进一步改善;稳定棉花生产,力争棉花面积保持在8500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750万吨。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整体推进的原则。今年,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实行全覆盖;大豆补贴范围扩大到整个东北地区。项目覆盖区按照实际种植面积全部补贴。
(二)坚持品种择优的原则。各地主导品种的筛选由省级农业部门具体负责,在符合国家有关扶持政策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生态适应性好、符合生产需要、市场前景较好的品种。禁止选择未经审定、审定不通过或过期淘汰的品种。
(三)坚持公开推介的原则。主导品种确定后,省级农业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公开向社会,并将推介品种随实施方案上报农业部备案。严禁省级以下农业部门进行品种推介活动。
(四)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各地农业部门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根据品质优先、市场需求和生产需要,积极引导农民选择使用推介的良种,不得采取强制手段干预农民自愿选种。
四、实施规模及补贴标准
(一)补贴范围: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在全国31个省(区、市)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大豆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4个省(区)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
(二)补贴对象:对生产中使用农作物良种的农民(含农场职工)给予补贴。
(三)补贴标准:2*年良种补贴的执行标准为早稻10元/亩;中晚稻、棉花15元/亩;小麦、玉米、大豆10元/亩。
五、工作内容及要求
(一)严格落实种植面积。各地要按照整体覆盖、逐级推进的原则,首先由农户据实向村委会申报种植面积和品种。由村委会登记、核实、公示后上报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汇总审核后,将本辖区种植面积和品种上报县财政、农业部门。最后省级财政、农业部门将各县上报的补贴面积和品种汇总审核后上报财政部、农业部。
(二)科学选择补贴方式。良种补贴资金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或售价折扣补贴方式。水稻、玉米良种补贴采取现金直接补贴的方式,实行良种推介、自愿购种、直接发放。小麦、大豆、棉花良种补贴可以采取售价折扣补贴的方式补贴农民,也可以采取现金直接补贴的方式,各省(区、市)农业、财政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和作物品种特点从中选择确定补贴方式,并随实施方案上报财政部、农业部备案。
(三)严格补贴资金发放程序。采取补贴资金直接发放的,实行公开推介良种,落实种植面积,农民自愿购种。乡镇财政所直接向补贴对象兑付补贴资金,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给农民;采取售价折扣补贴方式的,省级财政、农业部门组织招标采购良种,中标单位实行统一供种,良种补贴实行售价折扣,购种农民按折扣价付款,供种单位登记销售折扣清册,购种农民签字确认。严禁省级以下财政或农业部门组织招标。
(四)据实拨付项目资金。各省财政、农业部门在本意见下达后15日内,组织编制良种补贴实施方案,联合向财政部、农业部上报备案,申请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实施方案主要包括推介品种、补贴方式、补贴面积和补贴金额等有关内容,并附分县的补贴面积和补贴金额表。对于全覆盖的补贴品种,中央财政实行预先拨付、年终据实结算的方式。中央财政根据各地申请,预拨良种补贴资金。到年底,再根据当年实际面积进行结算,如果出现结余资金将结转下年使用。中央直属垦区直接向财政部、农业部申报。各省(区、市)垦区,由省农垦主管部门统一向省农业主管部门申报,也可按农场的隶属关系,由农垦主管部门统一向当地同级农业主管部门申报,并由省财政厅和省农业厅联合向财政部、农业部申报。实行招标采购统一供种方式的补贴资金,省级财政部门在开标后按招标确定的供种量预拨70%补贴资金,根据财政、农业部门逐级审核确定的供种清册和农业部门确认的无种子质量问题书面意见与供种单位结算其余30%的补贴资金。各省财政、农业部门年底前将当年补贴政策落实情况认真总结并上报财政部和农业部。
(五)健全良种补贴档案。各地要加强良种补贴项目管理,建立健全良种补贴明细档案,实现县级有区域图、乡级有落实表,村级有到户清册。乡级面积落实表一式两份,分别由乡镇农技站和县农业局保管。实行统一供种的地区,村级分户清册要一式三份,由供种单位印刷,分别用于编制计划、行政公示和财政报账。采取直接发放补贴的地区,清册一式两份,用于行政公示和补贴资金发放时农民签字确认。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协调配合。各级要高度重视良种补贴项目,切实把该项目作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合力,推动项目顺利实施。财政部门负责落实补贴资金预算、拨付工作;农业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制定方案、良种推介、技术服务等工作。其他各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为良种补贴项目搞好服务。
(二)强化项目公示。实行良种补贴村级公示制,公示内容要包括农户良种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各级财政、农业部门设立良种补贴监督电话,并在当地媒体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三)强化资金管理。项目资金要专款专用,切实按照国家规定严格使用。任何地方、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良种补贴面积,不得套取、挤占、挪用补贴资金。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安排所需配套推广工作经费,保证补贴品种推介展示、补贴面积核实、补贴资金发放、补贴档案建立和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等管理支出,严禁挤占挪用中央下拨的补贴资金用于工作经费。
(四)强化监督检查。省级农业和财政部门要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通过实地走访基层干部和农户,认真了解项目区面积落实、种子质量和价格、补贴资金发放等有关情况,及时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良种补贴政策不走样,农民实惠不减少。
关键词:新疆 有机肥 供求 竞争格局 趋势
中图分类号:S1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a)-0161-02
新疆的种植业较为发达。全疆现有农作物播种面积7,475.22万亩,水果种植面积1,485.47万亩。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薯类、棉花、甜菜、蔬菜等,种植的主要水果包括红枣、苹果、核桃等。新疆发达的种植业催生了大量的肥料需求,为有机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新疆是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草原总面积达到8,000万公顷,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5%左右,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占全国可利用草原面积的23%,名列全国第二。畜牧业生产为有机肥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新疆肥料施用结构合理,农户重视使用有机肥。新疆地区农业的有机肥平均使用量较大,且在肥料使用结构中的比例较为合理。以库车、巴楚两县为例,巴楚县农户均施用有机肥为每公顷11,93 kg[1],巴楚县农户均施用有机肥为每公顷13,58 kg,两县综合的有机/无机肥使用比例为0.5∶1。
1 新疆有机肥供求分析
1.1 新疆有机肥供给分析
新疆拥有较为发达的种植业和畜牧业,为有机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经测算,全区可利用有机肥资源总量达到7,708.47万吨[2];其中粪肥资源可利用资源为5,463.37万吨,占有机肥总资源的70.87%,秸秆资源为1,644.43万吨,占有机肥总资源的21.33%,饼肥资源为297.97万吨,占有机肥总资源的3.87%,绿肥资源为302.70万吨,占有机肥总资源的3.93%。
新疆各地州中,喀什地区的有机肥资源最多,占新疆总资源的15.08%;其次是阿克苏地区,占比为12.82%,再加上和田、巴州和克州,南疆这五个地州占有新疆有机肥总资源量的50.00%。
喀什地区的有机肥资源总量为1,162.70万吨,在新疆各地州有机肥资源总量中排名第一位。喀什有机肥资源以粪肥为主,粪肥资源为751.71万吨[3],占到喀什有机肥资源总量的64.65%;其次是秸秆,喀什秸秆资源为317.72万吨,占比达到27.33%。
阿克苏地区的有机肥资源总量为988.16万吨,在新疆各地州有机肥资源总量中排名第二位。阿克苏有机肥资源以粪肥为主,粪肥资源为541.43万吨,占到阿克苏有机肥资源总量的54.79%;其次是秸秆,阿克苏秸秆资源为289.89万吨,占比达到29.34%。此外,阿克苏地区拥有新疆最丰富的饼肥资源,有185.05万吨,占新疆饼肥资源总量的36.26%。
新疆南部的阿克苏和喀什地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有机肥生产提供了充足易得的原料,有利于该地区相关生产企业持续稳定生产,并降低其运输成本。
1.2 新疆有机肥需求分析
有机肥的下游行业主要是新疆的种植业。2008年新疆耕地面积达到4124.56千公顷,其中昌吉州的耕地面积最大,达到629.26千公顷,占新疆总耕地面积的15.26%;其次是塔城地区,耕地面积623.64千公顷,占新疆总耕地面积的15.12%。此外,阿克苏和喀什地区的耕地面积分别为614.94千公顷和530.46千公顷,位列新疆各地州耕地面积的第三和第五。(图1)
2011年,新疆农作物播种总面积4,983.48[4]千公顷。其中喀什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居各地州首位,达到853.67千公顷,占新疆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7.13%;其次是阿克苏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582.17千公顷,占新疆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1.68%。(图2)
2011年,新疆粮食播种面积2,000.36千公顷。其中喀什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居各地州首位,达到415.71千公顷,占新疆粮食总播种面积的20.78%;其次是伊犁地区,粮食播种面积329.31千公顷,占新疆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6.46%。此外,阿克苏、和田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分别为198.69千公顷、158.01千公顷,占新疆粮食总播种面积的9.93%、7.90%。
2011年,新疆粮食产量1,200万吨。其中喀什地区粮食产量居各地州首位,达到257.53万吨,占新疆粮食总产量的21.45%;其次是伊犁地区,粮食产量236.79万吨,占新疆粮食总产量的19.72%。此外,阿克苏地区粮食产量146.23万吨,占新疆粮食总产量的12.18%。
2011年,新疆小麦产量576.64万吨。其中喀什地区小麦产量居各地州首位,达到123.18万吨,占新疆小麦总产量的21.36%;其次是昌吉州,小麦产量102.03万吨,占新疆小麦总产量的17.69%。此外,阿克苏地区小麦产量62.65万吨,占新疆小麦总产量的12.50%。
2011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1638.06千公顷。其中阿克苏棉花播种面积居各地州首位,达到315.24千公顷,占新疆棉花总播种面积的19.24%;其次是喀什地区,棉花播种面积210.67千公顷,占新疆棉花总播种面积的12.86%。
2011年,新疆棉花产量289.77万吨。其中阿克苏棉花产量居各地州首位,达到53.48千公顷,占新疆棉花总产量的18.46%;其次是巴州,棉花产量35.20万吨,占新疆棉花总产量的12.15%;再次是喀什地区,棉花产量34.68万吨,占新疆棉花总产量的11.97%。
2011年,新疆水果种植面积990.31千公顷。其中喀什地区水果种植面积居各地州首位,达到255.71千公顷,占新疆水果总种植面积的25.82%;其次是阿克苏地区,水果种植面积201.15千公顷,占新疆水果总种植面积的20.31%。此外,和田地区水果种植面积68.07千公顷,占新疆水果总种植面积的6.87%。
2011年,新疆水果产量601.65万吨。其中喀什地区的水果产量居各地州首位,达到133.69万吨,占新疆水果总产量的22.22%;其次是阿克苏地区,水果产量133.46万吨,占新疆水果总产量的22.18%。
2011年,新疆红枣产量为105.80万吨。其中阿克苏地区的红枣产量居各地州首位,达到31.67万吨,占新疆红枣总产量的29.94%;其次是喀什地区,红枣产量18.09万吨,占新疆红枣产量的17.20%。
2011年,新疆核桃产量23.59万吨。其中喀什地区的核桃产量居各地州首位,达到9.61万吨,占新疆核桃总产量的40.76%;其次是阿克苏地区,核桃产量7.43万吨,占新疆核桃总产量的31.51%;再次是和田地区,核桃产量6.27万吨,占新疆红枣总产量的26.57%。
新疆有机肥市场空间巨大。假设一年油料作物每亩施120公斤有机肥,果树每亩施400公斤有机肥[5],棉花每亩施150公斤有机肥,蔬菜每亩施300公斤有机肥,甜菜每亩施50公斤有机肥,果用瓜每亩施500公斤有机肥;以2011年新疆作物的种植(播种)面积计算,新疆年有机肥潜在需求量达到1250.29万吨,阿克苏、喀什、和田、克州、巴州等南疆五地区年有机肥潜在需求量亦达到683.32万吨。
2 新疆有机肥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目前,新疆拥有30多家有机肥生产企业,其中相当一部分生产规模较小,且技术含量较低;区内的规模较大、产品在农业部登记注册的生物有机肥生产企业主要有新疆天海腾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惠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新疆天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疆山川秀丽生物有限公司、新疆克瑞特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家。(表2)
3 新疆有机肥市场发展趋势
未来五年内新疆有机肥市场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于如下几个方面。
3.1 需求
新疆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在其区域经济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新疆农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08年至2012年新疆农作物播种面积复合增长率达到3.44%,新疆粮食、棉花、水果产量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0.38%、4.98%和11.20%。《新疆“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保持新疆农业的健康发展,重点突破棉花、林果等新疆特色种植业。未来五年新疆种植业将保持持续稳定发展,为新疆有机肥市场带来了大量需求。而目前有机肥市场亦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2011年,新疆商品有机肥消费量为91.85万吨,而其当年有机肥潜在需求量达到1250.29万吨,即使只有25%的潜在需求量转化为现实消费量,新疆有机肥的需求缺口仍然达到220.72万吨。现在和将来新疆有机肥巨大的市场空间将推动有机肥需求持续上升,其市场前景可期。
3.2 生产技术
(1)风化煤发酵生产有机肥。
风化煤用菌种发酵生产有机肥技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化学转化方法,具有肥效好、有机质含量高(≥60%)、利用率高(利用率95%)、易被农作物吸收、清洁、环保等特点。
经风化煤活化菌生产的有机肥具有以下特性[6]:刺激农作物生理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改良土壤结构,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促进营养元素释放,便于作物吸收营养;增强抗逆特性,减少植物叶片气孔张开强度,减少叶面蒸腾,从而降低耗水量,增强抗旱性;对真菌有抑制作用,可增强作物抗寒性,促进无机养分的吸收,防止腐烂病、根腐病,减少病虫害。
(2)发酵仓好氧深层发酵。
发酵仓好氧深层发酵[7]是将菌种培养在发酵罐或锥形瓶中,通过不断通气搅拌和振荡,使菌体快速繁育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菌体和代谢物,具有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大等优点,是实现粪便,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一方面可实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另一方面还可利用畜禽粪便中的N、P、K养分和有机质达到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目的。发酵温度高,可以最大限度杀灭病原菌体、虫卵和垃圾中的植物种籽,使之无害化,对发酵原料中的有机物降解速度快,产品肥效高。
3.3 产品
新疆有机肥产品将以生物有机肥为主,生物有机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于如下几个方面。
(1)由单功能向多功能方面发展。
生物有机肥由于其微生物活动的特性,必将在微生物种群繁殖生长的同时向作物根际分泌一些次生代谢产物,而其中的一些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改善植物营养、刺激生长和抑制病菌等综合功能。许多微生物的功能也不是单一的,因此,生物有机肥肥料将向功效的多样化发展,除要求应有的肥效外,还应开发兼有防治土传病害作用的生物肥料。
(2)根据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研制不同的配方。
针对新疆各个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不同作物研制不同的生物有机肥料,使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一性,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如气候较干旱的地区,应选择抗逆性强的芽孢杆菌。土壤肥沃的地区,气候条件较好,土著菌种类复杂,又很活跃,可选育营养、抗病和促生的优势菌群,发挥菌株间的协同作用,有效促进作物生长。
4 结论
在新疆各地州中,阿克苏和喀什两地种植业较为发达,对有机肥的需求较大,且上述两地动植物资源丰富,为有机肥生产提供了充足易得的原料,是新疆最适合发展有机肥产业的地区。新疆生物有机肥生产企业主要有天海腾惠、惠森生物技术等五家。新疆生物有机肥生产企业应抓住新疆有机肥需求缺口巨大的契机,顺应有机肥行业发展趋势,发展发酵仓好氧深层发酵、风化煤发酵生产有机肥等生产技术和多功能、地域针对性较强的有机肥产品。
参考文献
[1] 陈暑晃,张炎,刘俊,等.新疆主棉花施肥现状、问题与对策[J].新疆农业科学,2008,45(1):147-150.
[2] 赖波,董巨河,单娜娜,等.新疆有机肥资源的区域差异及分布特征[J].新疆农业科学,2012,49(4):625-630.
[3] 李苗,苏武峥,李江梅,等.新疆畜牧业有机肥资源供需现状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2):36-39.
[4] 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Z].
[5] 陈祖詹.浅议有机肥在果树栽培中的应用[J].农林科技,2011(36):226.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大部分农业地区普遍存在着农业机械市场的需求量稳中有升的稳健的发展态势。具体分析如下:
1.1当前对待拖拉机的需求量仍然是有增无减的
随着我国生态建设任务的逐步加重,农田甚至是牧场的作业量都正在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正在增加的过程中,这就需要我们提供大量的拖拉机进行农业操作,尤其是对于大中型的拖拉机的需求也是在明显的上升过程中。当然,其他的诸如小型多功能的拖拉机类型的需求量也正在增加,手扶式的拖拉机的销售量也正在平稳的增长过程中。
1.2动力机械的需求呈上扬势态
农用的柴油机、农用的电动机对于农村来说都是有需求的机械设备。但是经过近些年来农村电网建设的发展壮大,这就导致了当前农村农用电动机的使用量逐渐略高于农用柴油机的使用程度。而在抗灾任务,诸如抗旱防洪,以及灌溉任务的逐渐加重中,灌溉使用的农用动力机的需求量也有着明显的增长态势。所以,农副产品加工用的动力机需求量也正在稳步回升的过程中。
1.3对耕整机械的需求也是稳中求升
作为大中型拖拉机的配套设备,机引犁、旋耕机和机引耙等用于耕地和整地的机械,这类机械也是受到广大农民欢迎的机械种类,并与各种应用于拖拉机相配套使用的牵引设备以及悬挂整地和更机机械,包括高差耕翻机和在秸秆还田中使用的秸秆还田机的市场都有很不错的市场前景。当然,急需深松耕地的应用与联合作业的机械,与小四轮拖拉机相配套使用的牵引机和悬挂征地的耕地机械市场前景都是被广大农业操作人员看好的。正在增长趋势中的还包括种植播种机械的需求量。我国广大的农业工作人员已经逐渐受益于机械播种所带来的增收增产的巨大实惠。所以在笔者看来,农民购置播种机的积极性也是十分巨大的。其中最受欢迎的还是大中型拖拉机的配套机引播种的机械。除此以外,地膜播种的技术和机械用具这类的需求增长也很快。防治虫害的机械市场有着乐观的态势。过去几年发生的干旱灾情为第二年的虫灾埋下了深深的隐患。所以,对农作物的保护这项任务仍然是很艰巨的,对于灭虫喷药的机械设备的需求量是只增不减的。其中较为受欢迎的机械设备有宽幅牵引式的喷杆喷雾使用的设备,还有低量的喷头这款系列的宽幅远程机,其机动喷雾剂也是市场前景颇为乐观。收获机械的市场前景也是很被看好的。内蒙古地区和东北地区小麦的收获季节都是恰逢当年雨季,所以要抢在雨季来临之前使用机械进行抢收势在必行。因此,作为与小四轮拖拉机相配套的收获机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大中型的拖拉机也有相配套的联合收割机,这类收割机同样需求量颇大;后铺放式的割晒机也存在普遍的需求,特别是当前急需能够在套种地区参与农业作业的后铺式的小麦收割机和小麦割晒机;用于玉米摘穗和用于秸秆还田的多种功能的玉米联合收获机的需求量正在大幅增长,不过,这就需要价格适中,并保证机械的可靠性能较高才可以;脱粒机增长的需求量也是可以轻易看到的。
2存在的问题
2.1 每年购置农业机械设备补贴政策的落实都存在着相对的滞后性。我国每年春节结束就是当年春耕的开始时间,这一时间,农民对于购置农业机械的需求普遍旺盛。但是农业津贴补助的发放时间通常都是每年的4月份。
2.2 能够享受购置农业机械设备补贴机械设备的价格通常都是相对偏高的设备。价格偏高,即使再还价和增加津贴都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关键词:玉米;农作物布局;旱作农业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022-2
农业生产是以生物为生产对象和手段,以环境资源为原料,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贮存物质和能量的各种农产品。在农业本身这个生态系统中,种植业处于生产者的地位,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对于种植业还要首先分析作物布局,只有通过作物布局即群结构,才能探讨其对环境的适应系统和研究分析当地各机能单位之间能量转移及物质交换、循环系统。本文对阜新市的种植业生产进行粗浅的剖析。
1 阜新市属于旱作农业区
阜新市5至9月农作物生育期间:生理辐射量为37.15千克/cm2,占全年生理辐射量的55%;日照时数1246.3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45%,年平均降水量519.8毫升,其中4至9月份农作物生育期间降水量为466.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90%;境内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786.1毫米,是降水量的3.3倍。
从气象条件看,干旱是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春旱频率为73.7%,伏旱频率为33%,秋旱频率为36.6%。还有风灾和雹灾,每年6级以上大风日数平均为71.3天,8级以上大风为31.2天,平均每年降雹4.3次,频率为55%。另外,还有霜冻和局部内涝等自然灾害。
从土地条件看,耕地土壤肥力不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仅为1.073%,山地、坡地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大(52.9%)。地下水缺乏,储量公有7.04亿方,可开发量5.57亿方,已开发利用2.05亿方。
全市农用耕地450万亩,人均4.3亩。耕地面积大形成农业生产的历史是“耕作粗放”。现行为“劐沟”种,具有省工深掏墒的抗旱作用。1.5尺“小垄”具有借趟地起压草的作用,省工;垄沟小,无排水作用,利用保持雨水;“晚播”有躲春旱、趁雨出苗的功能;谷子、荞麦、高粱、杂豆种的多,适应地薄。这些栽培措施在历史上起到过解决“地多人少,劳力不足,春旱和全年干旱,土壤肥力低”等弱点的作用,但也使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广种薄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产品对农业的促进,需要建生态环境,使之向良性循环发展。现今所用的各种措施都先围绕生态建设,使我们阜新的农业成为“持续农业”、“有机农业”。
2 阜新市粮食生产现状及玉米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阜新市大面积种植玉米始于1958年。以阜新县为例,1950年全县种植玉米只有几万亩,到1958年发展到百万亩,从1959年以后玉米面积又下降。玉米真正成为阜新重要作物是在70年代初。其原因是生产条件的改善,发挥了玉米的生产性能。1978年以后,粮食产量开始持续稳定发展。到1984年的七年间,全市粮食总产在3至4亿公斤,1985年达4.4亿公斤,1986年6亿公斤,1990至1992年连续3年突破10亿公斤大关。全市城乡统筹粮食自给有余,由粮食调入市一跃成为粮食调出市。1993年和1994年两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亿公斤,比1978年增长4.68倍。1994年农村人口人均占有粮食1300公斤,居全省第一位。1995年农业遭受严重春旱、洪涝、低温、风雪和霜冻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仍然达到11.1亿公斤。1996年粮食产量15.82亿公斤,是有史以来粮食生产水平最高的一年。1997年农业生产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和霜冻,粮食产量仍然达到8.65亿公斤,是1978年以前最高年产量的2.88倍,这与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单产水平的提高和总产的增加关系十密切。仅以1997年为例,玉米产量就占粮食总产量的62.3%。可以说,玉米的产量对全市的粮食总产量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近十年来,阜新市玉米持续增产的原因在于:一是品种的不断更新更换,能够充分利用本地的气候资源。玉米品种更新更换的速度较其他粮食作物比要快得多。且每次品种更新更换后就品种本身增产潜力也比较大。二是栽培技术措施的改进。在栽培技术上,解决通风透光获取较充足的阳光,是保证玉米丰产的必要条件。由于采用了大垄双行,比空栽培技术改变了田间小气候,增强了边行优势,扩大了光合面积,增加了光合生产率。亩株数由2500--3000株增加到3000--4000株,显著提高了产量。三是其他技术措施的采用。玉米易受秋霜危害,大多数品种遇到3℃的低温,就完全停止生长,影响成熟和产量。由于在技术上采用了春季适时早播和地膜覆盖栽培,不但没有受到低温的影响,还使一些生育期长的品种向北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了产量。
3 改进阜新市农作物布局的几个问题
今后农业生产的发展面临耕地减少(年均减少0.27%),人口增加(年均增加1.3%)和消费水平提高3个不可逆转因素及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只有优化结构,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才能保持发展活力和发展后劲,逐步建立起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体系。
3.1 有效利用非耕地绿色植物资源,安排好农牧比例
阜新市共有土地面积1553万亩,沙荒面积124万亩。耕地仅有450万亩,占总面积的28.98%。林地总面积562万亩,可利用的山区草地达几百万亩。如果搞好人工改良草原,发展养牛养羊业,就可以将非耕地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到农田上来,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3.2 合理轮作倒茬
合理轮作是培养地力,减少病虫、杂草,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在轮作倒茬方面已被忽视,使农业生产受到不程度的损失。如1996年在阜新市大面积发生的玉米茎腐病就有不合理轮作的因素。各种作物可以连作的年限为:玉米2至3年,高粱1至2年,大豆0年,谷子0年,水稻多年,小麦多年。在安排作物种植时,应注意考虑这些问题,以减少或避免人为的减产或绝收。
3.3 依作物生态地位,开发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合理安排作物布局
生态地位就是指各种作物在能量转化和物质转移的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看它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对农牧结合和用地养地上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如甜菜,主产品糖料是碳水化合物,副产品叶、渣也可作饲料,最终将养分还给土壤。
其次要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着眼,合理安排作物的品种布局。如阜新市秋粮面积比重占94.4%,占总产量比重的97.5%,在秋粮中仅以玉米高粱为主。这种布局相对地调动了天、地、人、物、水和肥等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因而比较稳产高产,然而玉米和高粱的布局不合理,晚熟品种面积过大和综合技术采用的较差,以致于1997年在霜冻冷害面前大减产。从生态系统的结构来分析,这是种群单一化的结果。
根据生态学原理和全市农业发展规化,阜新市计划从2004年至2015年各种作物面积为:玉米由2004年的220万亩发展到2015年的280万亩,高粱由2004年的20万亩逐渐下调到2015年的6万亩,杂粮由2004年的20万亩下调到2015的15万亩,豆类由2004年的65万亩下调到2015年的45万亩,薯类由2004年的8万亩下调到2015年的6万亩,经济作物由2004年的120万亩下调到2015年的100万亩,水稻、谷子和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基本保持不变。在整个调整运转过程中,我们也注意排除因市场经济变化对作物布局的影响。
3.4 玉米面积大幅度增加的原因
3.4.1 玉米的特点所决定 高产性优于高粱。是饲料之王,秸秆中含粗蛋白质5%,粗脂肪1.5%,在各类中最高。玉米秆含N:0.61%,P:0.27%,K:0.28%。
3.4.2 生态中的作用所决定 根系发达,须根系在土壤中残留量多,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可以还田改土、做饲草、畜粪肥田。同时还利于推广免耕法栽培。
3.4.3 玉米市场前景所决定 阜新市农村经济发展方向是农牧结合,玉米是农牧结合的基础。玉米的籽粒和秸秆都可以做为畜禽的饲料,用来发展养殖业,积累肥源,建立良性循环系统。特别是阜新市已从2004年实行了大面积封山禁牧政策。发展玉米作物已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