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10:46: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管理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界定内涵: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概念约定
近年来,我国的财务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目的出发,对财务治理的内涵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程宏伟(2002)认为,财务治理是财务治理主体对企业财力的统治和支配,即关于企业财权的安排,它决定财务运营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所采取的财务政策;杨淑娥(2002)则把财务治理理解为通过财权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饶晓秋(2003)提出,财务治理的实质是一种财务权限划分,从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财务管理体制;林钟高(2003)指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以达到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均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以上这些有关财务治理的定义,虽然都从不同角度对财务治理的内涵进行了阐述,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认识偏差。他们要么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将“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等同,要么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混为一谈,或者只强调财权配置的重要地位而忽视其他方面,因而无法全面准确地理解财务治理的内涵。
综上所述,对于财务治理内涵的理解,笔者比较倾向于衣龙新(2005)的概括,即财务治理就是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制度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在强调以股东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等机制,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的一系列制度、机制、行为的安排、设计和规范。这一概念的主要特征就是既肯定了财务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又强调了财务治理是对财权的合理配置,同时还突出了财务治理是为了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机制。
我国绝大多数财务管理学教材都认为,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这一概念的主要特征就是表明财务管理是一项管理活动,其直接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和企业的价值。
从以上对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概念约定可以看出,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区别主要在于,财务治理是一种制衡机制,其目标是协调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财务管理则是一种运行机制,其目标在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说,财务治理规定了整个企业财务运作的基本网络框架,财务管理则是在这个既定的框架下驾驭企业财务奔向目标。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共同点,那就是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具有同源性(都以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为基础);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对象具有同质性(都涉及到财权问题);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具有体系上的统一性(同属财务范畴且都是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因素);财务治理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框架和轨道,财务治理的模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务管理的模式特征。
二、财务管理学目前存在的缺憾:基于财务治理的考量
“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这一概念特征决定了财务管理学的研究应从财务的二重性:经济属性(财务活动)与社会属性(财务关系)相结合来进行考察。但现实情况是,传统财务管理学仅从数量层面来对财务的经济属性进行分析和论述,而对财务的社会属性――财务关系的处理这一财务管理的本质问题却一带而过。而财务管理作为一种综合管理,企业内部各种权利的制衡、责任的分担以及利益的划分,最终将以财务的形式体现。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光靠加强日常财务管理是不够的,应注重公司各利益相关者财务权利和责任的明晰界定和有效行使,以及在公司治理中的财务行为规范等财务治理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当人们过于注重研究财务管理学的具体内容时,却忽视了一个对推进公司财务理论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就是从财务治理的角度把握财务管理学的特征。
从财务治理的角度来观察,笔者认为,传统财务管理学存在以下的缺憾:第一,把企业财务行为视为一种把非经济动机排除在外的纯经济行为,较少关注制度与财务文化等社会因素对财务行为和财务效率的影响,而是把影响财务行为的制度看作是一既定的前提而加以认同,致使制度无法纳入财务行为的解析框架,对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也缺乏深入的分析,从而使财务管理学的构建日趋保守乃至封闭。第二,没有进行相关财务治理影响分析,因而产生对“财权配置”问题的轻视及与此相关的“内部人控制财务”,导致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监控的弱化及其财务利益的受损,致使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第三,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作为理论前提,必然形成对经济属性(财务活动)的过度关注而轻视其社会属性(财务关系),从而加剧财务冲突和财务道德的失落。
三、财务管理学再造:基于财务治理的创新
公司财务理论构建于特定的企业假设基础之上,企业的不同界定和企业特征的现实变迁都会对公司财务理论产生决定性影响。现有的公司财务理论构建于传统的企业特性之上,从总体上属于价值管理理论。诚然,企业作为系列契约的联结现象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即企业的本质特征并不在于这种联结以及实现这种联结的契约本身,而是在于形成这种联结之后的企业财务活动以及在活动中产生的财务关系。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出现和现代企业理论对成本、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研究,由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带来的公司治理问题便成为当前公司财务理论的主要议题。现实表明,单纯从各自的学科出发独立研究财务管理或财务治理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和现实经济的需要。因此,财务管理学需要拓宽研究视野和丰富理论内涵,就必须与财务治理进行交叉性融合研究。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重新界定与企业财权的有效配置
合理界定和选择财务目标,建立和完善财务的导向机制,是保证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高效运行并实施有效对接的前提。近年来,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经过了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发展阶段。但就我国目前的企业组织形式主流为非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的弱势有效、法治建设处于起步期、商业伦理有所缺失、公司治理结构不太完善等现实背景下,新《企业财务通则》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界定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既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其资源供给者创造财富的受托经济责任,也是当代财务管理学教材普遍接受的观点,具有较强的理论逻辑性和实践有用性。但也应清醒地看到,这些过分强调股东或企业价值的财务管理目标,势必会将非价值性的社会责任排除在财务管理目标之外。结合我国公司法改革局限于“股东至上”的逻辑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权被弱化的现状,以及企业是在复杂的、充满竞争的关系网络中开展经营活动的现实,笔者认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应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不仅有利于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矛盾,而且还使企业的经济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得以有机结合,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经济性目标就是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由企业的本质所决定的,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并不总是与宏观社会的要求保持绝对的一致性。于是,国家往往利用法律手段来强制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但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许多场合无法完全进行硬性规定。这就需要企业的社会性目标,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追求社会效益的最优化,这是由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的。任何企业都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若过分强调企业的经济性目标而忽视社会性目标,将会失去社会的支持,从而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举步维艰。特别是随着SA8000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实施,企业重视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责任以及落实社会责任便有了最佳保证。这一坚持多边主义的理财目标,是与公司财务治理的思想和目标相适应的。按照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企业财权配置不能只考虑股东和经理层的利益,每个利益相关者在企业财权配置中都有权享有相应的财务权利,有不同的财务利益诉求。此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相机财务治理,也应在财务管理学再造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重视制度因素在财务管理学中的地位
内生于公司财务行为的制度因素可按财务活动的关系分为财务本体性制度和财务关联性制度。但目前在我国的财务管理学中,只是企业财务通则、公司法、税法等财务本体性制度散见于筹资、投资、收益分配和资产重组及清算等财务活动中,而对在性质上并不是财务性的却会对公司财务行为及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网络起约束和限制作用的财务关联性制度(如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伦理道德等)闭口不谈,这不仅背离现实而且还会把财务管理学引入歧途。财务管理学的再造,除继续重视和完善财务本体性制度对公司财务行为的规范约束,还应当重视财务关联性制度与企业财务行为之间关联性研究,这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引入财务关联性制度的研究,将有利于摆脱现有财务管理学“就财务论财务”的思维偏差,使财务管理学再造更具动态调整性和环境适应性。
(三)注重激励和监督机制构建的研究
财务管理学如果只关注具体的资金运动而忽视在这一过程中的激励与监督问题,势必会导致资本运营的效率低下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损。因此,财务管理学再造就必须注重激励和监督机制构建的研究。目前的财务管理学中在阐述企业财务活动时,本能地运用了诸如企业财务通则、公司法、会计法等财务本体性制度来约束与制衡管理者,而对于内部控制这一影响企业命运的制度安排却没有片言只语,这与企业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本质要求极不相称。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融入财务管理学再造提供了绝好的契机。公司的成本问题,仅仅靠制衡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恰当的激励机制能够通过委托人设计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促使人采取适当的行为,最大限度增加委托人的效用。近年来,以财务治理的观点考察薪酬对公司财务业绩的敏感性渐成潮流。因此,许多学者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应采用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但股票期权的应用是有条件的,需要有比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健全的资本市场和透明度高的公司信息披露及相关的法律框架等,而这些条件我国目前并不完全具备。我们在财务管理学的再造中,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关注中国特殊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不能掉进“国际大厨房陷阱”而食洋不化。
(四)关注财务文化对解决财务冲突和财务败德行为的作用
目前的财务管理学较为强调和崇尚“工具理性”,致使社会责任和道德品质等人类的一些基本价值在现代企业理财中倍受蹂躏而变得支离破碎,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也日趋恶化,使企业无法实现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学关注资本、成本、利润等本是应有之义,但影响和决定这些物化因素的人及其行为也不应该忽视,因为这有利于解决财务冲突和财务败德行为。企业财务文化是一种“内隐文化”,是企业为了实现财务目标而一贯倡导、逐步形成、不断充实并为全体成员所自觉遵循的理财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以及由这些因素融会、凝聚而形成的整体财务管理精神风貌。财务准则有形而财务文化无形,但财务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却无处不在。鉴于财务文化对企业竞争力所具有的原生性决定作用以及它所蕴涵的更为深刻的企业本质特征,要求人们在财务管理学再造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这一问题。财务管理学再造关于企业财务文化研究,其最终成果是要拿出具有中国企业特色、与中国企业协调发展的财务文化发展战略模式,从而更好地指导企业财务管理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1] 申书海,李连清. 试论公司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关系与对接. 会计研究,2006,(10).
[2] 伍中信. 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会计研究,2005,(10).
[3] 李心合. 利益相关者财务论――新制度主义与财务学的互动和发展.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 衣龙新. 公司财务治理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 林钟高,王锴,章铁生. 财务治理――结构、机制与行为研究.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关键词】 合作式学习; 财务管理学; 案例教学
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试图通过组织学生围绕相关案例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能较为系统地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扩大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运用财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但是,笔者结合目前高校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对照现代教育学理论的要求,发现目前的案例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一、课程特点及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学的课程特点
1.财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资金运动和财务关系,系统整体的观念是在教学中需要强调的。
2.财务管理学研究的问题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这使得学生感到财务管理学比较有趣;分析和解决问题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这又使学生觉得财务管理学很难。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降低其畏难情绪,教学就会有好的效果。
3.财务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其理论、方法、模型都只是工具,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才是财务管理学的目的。因而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面向实际的观念,树立财务管理的应用意识。
4.数学方法在财务管理学中应用越来越多,使得财务管理学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建立基于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求解,是财务管理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要求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及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但财务管理学又不同于数学课程,计算求解并不代表问题的解决,这又要求在教学中不能片面地追求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而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广大教师普遍开展了案例式教学,并且教学手段逐步现代化,但是,受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方法的模式影响,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是由于教师并未从方法、内容体系上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只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补充和说明,“新瓶装旧酒”做表面文章,依然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自然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有部分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研究不透彻,准备不充分,组织不严密,致使课堂讨论要么冷场、要么放任自流、要么教师严格控制讨论过程,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确实存在相当部分的学生不适应案例教学的问题。学生原本一直处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突然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教学,学生既缺乏心理准备,又缺少必要的知识技能,以至感到困惑甚至不知所措。此时,教师若不能很好地加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必然产生强烈的心理撞击和矛盾,导致教学的失败。
二、“合作式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成为解决问题的根本
传统教育分别有结果中心、教材中心和教师中心的偏向。而当代认知心理学则主张过程中心、认知结构中心和学生中心的新观念。其中“以过程为中心”涉及“重心转移”,从关注教法转为关注学法。也就是由“要学生学什么”转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怎么学”。具体到财务管理教育教学中着重培养的应是学生的学习和掌握过程及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他们对工作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笔者认为,“合作式学习”是实现这个转移的关键。所谓“合作式学习”是指各种体现学生与学生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共同(智力上的)努力的教育方法的统称,其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位于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习活动的关键角色,只要学生想学,他(们)总是能够学会的(不论通过什么途径),而如果学生不想学,再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学生学习。
具体来说,“合作式学习”模式,指的是在上述教育理论指导下开展案例讨论时,充分发挥师生间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训练,并使之转化为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师生间的合作。每堂课应该是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共同发挥的过程。主导性和主体性如何能和谐、充分的发挥,就要看老师与学生合作是否默契。合作默契,老师教得省心省力,学生学得也轻松愉悦。二是同学间的互助合作,也就是所谓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互相帮助、发挥合作精神、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各种学习任务。比如在浙江万里学院,早在2007年就开始在财务管理课程中采用这种模式,开始学生和老师都不适应,但是随着经验积累,以团队形式组成学生学习小组越来越有活力,形成了把老师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要提高团队整体学习成效的氛围。
高质量的学习最可能出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国外有研究表明:在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学效果的好坏成正相关。建构主义也认为,学习是基本的人类活动,当这种活动是一个社会行为、与同伴分享并被整个学习环境所认可时更可能出现高质量的学习。高质量的学习最可能出现在一个合作的而不是竞争的环境中,因为知识和能力并不具有竞争性,人们并不是在损害别人的情况下才学得最好。
(一)在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引入“合作式学习”的目的
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是可以传授的,而能力是无法传授的,只能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得,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是如此,“合作式学习”就是要学生身体力行。
(二)“合作式学习”的特点
首先是民主性。教学过程,应充分发扬民主性。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性,学生才敢于想、敢于说、敢于做、敢于质疑、敢于辩驳、敢于创新。
其次是自主性。所谓自主性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任意驰骋的空间,这不仅体现在实际操作上,还体现在思维上。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总的来说应做到“先放后收”。所谓“放”是指: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最后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互相评点。所谓“收”是指在“放”之后,做到及时反馈、正确评价,从而实现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最后是创造性。财务管理学融规范性和创造性于一体。在教学过程,教师应大力提倡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可能某个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就是思维的闪光点,就是创新的萌芽。这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赞扬,并适度点拨,从而实现学生创新的完成。
(三)“合作式学习”的组织
“合作式学习”有两方面的含义: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两者均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主导学习过程。其组织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式学习”
在“合作式学习”中,教师一般只介绍相关主题的概念图(conceptual map)以及相关案例,不再是主导课堂的讲授者,教师的主要责任转换为激励学生,使其在学习中更主动、更具适应性、更自信、更有创造性、更有合作意识、有更强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应该是有趣的、现实的,是学生的能力所及而又有一定难度的,具有开放性的。目前随着互联网数字媒体的高速发展,国内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投资、资本运营、股利分配方案等活生生的财务管理实例都可以比较完整的、及时的收集,为开展合作式学习提供了方便。
目前许多老师开展的案例式教学(case-study)并不等于“合作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者,教师的角色是辅助者、激励者,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此时教师的身份往往是“导演”、是“评委”甚至是与学生辩论的对手。
第二步: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学习”
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学习”既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由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合作完成特定的学习项目。每组人数不能太少(一般不少于3人),也不宜太多(一般不超过7人)。人员太少可能难以展开讨论,也可能因为想法少、思路不开阔而导致对问题分析得不全面,人员太多容易造成意见的不集中,也易产生部分组员没有参与机会的情况。每组中应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这样既可充分利用各人知识、能力结构的不同优势互补,又可以在合作中摩擦出思想的火花,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实践中,财务管理工作往往不是依靠一个人的努力可以完成的。通过“合作式学习”,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全而考虑问题的能力、交流表述能力及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第三步:合理评价,鼓励创新
教师应该善于运用积极的评价手段,不断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多鼓励,发现亮点,少批评,不断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评价应该有合理的方式和标准。合作学习提倡“人人进步”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要把对个体的成绩评价改为团体的积分评价,对个人的孤立考评改为把学生个体置于同类人的背景下进行考评。也可以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改为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同样可以把终结性评价改为过程性评价。
(四)如何克服在开展“合作式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第一,转变观念,增强合作意识。“合作式”学习模式是以合作为核心的。要想实现“合作”,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转变观念。广大教师要迅速转变观念,与学生共同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除了要转变观念之外,还应注重增强合作意识,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应乐于和学生合作,要改变学生被动吸收知识的局面,坚决杜绝学生课堂上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现象。为此,“合作式学习”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来设计学习内容,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来应对学生开放式的问题;再者,教师有时还需要充当心理咨询师,这是不容易胜任的。
第二,学生也应转变观念。学生长期以来(从小学到大学)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已在他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学习的主动性不够,习惯于竞争而不会合作,这样会削弱“合作式学习”的效果(这更说明了“合作式学习”的必要性)。因此,教学过程就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相参与的过程。要让学生认识到教学是个教学相长、互相促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获取到一定的知识。形成这种概念之后,学生就有种跃跃欲试的姿态。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大大提高了。
总之,在培养学生创新理念形成的前提下,还要根据需要,因地制宜,创设情景,开展合作学习和实践能力,同时完善评价机制,让学生主动感受,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门韶娟.大学会计专业教育的创新[J].辽宁教育研究,2006,(3):P51-52.
[2] 李雪东.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4):P257-258.
[3] 大卫.W.约翰逊,罗格.T.约翰逊,卡尔.A.史密斯(美).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 朱晓.对会计教学改革的设想[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7,(2):P88-P91.
[5] 贺青.合作式学习、督促式参与和小组化评分[J].铜仁学院学报,2007,(3):P100-102.
[6] 张炜,经明珠.探析“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J].文教论坛,2007,(13):P107.
关键词:双语教学 财务管理学 高校 存在问题
双语教学从很早就引入我国,但真正兴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认为,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I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就我国而言,双语教学就是指教师用中、英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向学习者传授学科知识。一般而言,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要求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和英文课件;在平时作业及考试中采用英文出题和答题;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的50%以上。因此所谓双语教学,实际上就是用不同于母语的语言进行的教育,能运用两种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中。当然,母语知识和能力通常强于第二语言。所谓的双语人才就是指能熟练地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际、工作、学习的人。自教育部了《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之后,双语教学已在高等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学校的经济管理学科课程教学中得到迅速推广和运用。然而,由于双语教学发展的时间短,积累的教学经验有限,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尚需优化、改进。尤其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与国外交流的深入进一步加大了对具备财务知识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这使得提高国际财务管理双语课程教学中相关问题的认识尤为迫切。
我国很多高校目前都开设财务管理专业,本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进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财务知识的能力。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走出去”和“请进来”的需求不断放大,我们要在高校教育中,尤其是财务管理的教育中引进国际化的因素,首先就是语言。
我们目前的高校数量不少于1500家,开设财务管理或经济类专业的高校占到总数的2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大纲基本雷同,没有高校特色,国际接轨性较差,因此有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其他方式比如用其他语言进行专业课的介绍,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够具有一定的专业英文知识,能都用英文看,听,读相关的专业文献和专业知识,培养现代化的新型人才。
目前, 我国高校开设的双语财务管理教学都处在摸索阶段,暂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经验,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的基础上,针对双语教学提出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首先,国家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为社会培养大量准财经人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只是单纯的记忆公式,模型和定义,对公式,模型的来源根本不了解,练习考试只靠平时记忆,考过就完全忘记,完全不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但是如果能够了解公司的来源,推导的过程,那么学生的记忆将会保持较长的时间。但是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大部分是由国外传入我国的,大量的模型等都是采用英文字母表达的,很多学生不了解专业英语的知识,因此对于这些专业模型很头痛。如果引入双语教学,这些问题就能被很好地解决,学生能了解知识的基本起源,能对知识保留较长的记忆时间,还能根据相关的知识,自己推导相关的模型。国内教材侧重于演绎——即从基本的概念、原则或公理出发一步一步地推理,而国外的教材侧重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引导学生逐步往自主思考的方向发展,利用双语教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告诉学生题目应该怎么解答。
其次, 现在很多企业不光“走出去”,还能把国外的企业“引进来”,不管企业处于国内还是国际的环境,财务管理和会计学的发展都逐渐和国际接轨,需要财务人员不仅仅熟悉我国的会计制度,还要能够了解国际会计制度,编制英文状态的财务报表。而专业的财经词汇的翻译和普通的大学英语的词汇翻译往往相差很远,比如“balance”这个单词,一般普通的词典给出的意思就是“平衡”,而实际这个单词在财经指“资产负债表”,两者翻译结果大相径庭,不是专业人员根本不了解。因此,为培养专业的财会人才和国际接轨,我们有必要开设财务管理的双语教学,帮助学生尽快的熟悉国际财务的基本流程。
第三,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本能的就有一种抵触情绪,很多同学都基本不敢开口英语,跟有甚者直接说看见英语就头疼,这和我们平时没有机会开口说英文,学习英语就靠死记硬背有很大的关系。其实英文很好学,只要我们多加练习,多开口,英语就和我们的母语一样简单。因此,我觉得开始双语教学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听力,同时尽量给学生创造练习口语的机会,使得他们不仅能够用英语表达日常生活,还能够用英语做专业的称述。目前很多大型跨国公司招聘都是采用英文面试,从日常交流到专业介绍,因此,开始财经双语课程也是迎合时代的人才发展需要。
前文我们论证了开始双语教学财务管理的必要性,下面我们论证开始双语教学的可能性。
首先,我们目前经济发展迅速,大量跨国公司进入,大量的国外的财经专业知识被带入我国,同时我国也有大量的学者出国深造,能过接触和学习到较为系统的西方财务管理知识体系,因此从知识储备的观点看,我国高校不缺乏能够用双语进行教学的专业人才。同时,各种翻译的书籍在市场上也能被找到,教材的选取非常丰富,而且互联网极大的帮助了我们,各种我们需要的知识都能在互联网上被找到,同时当面选取大量英文教材的时候,还能帮助我们吸收国外教材的优点,尤其是吸收最新的教学内容。
其次,各个高校目前的教学环境有很大的改善,计算机的运用在教学中屡见不鲜,听力,图片,影视文件等各种崭新的教学工具在教学中也被屡屡使用,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教学,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自学,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 加快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信息量,并且形象生动,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 有助于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通常国外原版教材配有相应的教学软件、光盘和网上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拓展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设立互联网,网上有中英文课件、英汉对照词汇表、习题集、模拟试卷等学习资料,建立了师生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线相互提问,相互回答,也可以向老师提问,老师在线回答。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增加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三,目前有很多高校和海外的高校开设了联合办学的项目,不管采用“半外型”还是“全外型”教学,都力争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专业财经英语的知识,这对高校采用双语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因素。
综合以上的几点,我们觉得高校既具有开设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也具备双语教学的可能性。但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的几个问题。
首先,教师的匮乏。目前开展双语教学的高校毕竟是少数,大部分高校依然使用中文开展财务管理的教学,能够熟练使用双语教学的高校教师人数比例很小,所以能后被双语教学的学生数量很不高。目前高校的教师中,按照最乐观的估计,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不超过10%,而在不发达地区,情况更不乐观,因此,小班教学不现实,基本大班教学。第二,资金的匮乏。双语教学最好需要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或材料,而英文原版的书籍价格一般较高,一般都在三位数以上,不管对学生还是对高校都是一笔比较大的开销。双语教学所需的成本远高于普通教学,学校方需付出更多的成本,学生方也同样。第三,学生的基础不同。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不同,导致对英语的教学投入也有所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普片英语基础较好,能够快速的适应双语教学,而经济不发达,特别是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的学生英语基础普片较差,有的甚至完全听不懂简单的英文,因此,大班教学效果很差, 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小班教学也很困难。因此,我们面临两难的地步。如果从教学效果来说, 尤其是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小班教学的效果肯定要高于大班教学,能够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去锻炼口语和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综合我们目前面临的各种情况,我们认为,全面推行财务管理的双语教学确实存在不小的难度,但是如果有条件的高校能在适当的基础上推广财务管理的双语教学,能帮助我们的学生同时掌握两门知识,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挑战。一方面,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当的英语水平。给学生树立很好的典范;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营造出一种互动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必然趋势, 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在进行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的探索中, 要认识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改革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深入实践,逐步探索出高效的财务管理双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Bailey A, (2004), starting your own business, Great Britain Clays Ltd, St Ives plcDerek Torrington, Laura Hall and Stephen Tayl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6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pp230
[2]吕沙.财务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探讨[J].财会教育,2010(10)
一、对会计认识
通过对会计知识的学习,我认识到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管理生产过程的客观需要。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和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不仅仅局限于对经济活动予以记录和计算,还要通过预测、决策、控制、考核和分析等来谋求经济效益。特别是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应运,会计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总的来说,会计的概念可以表述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其基本职能为核算与监督。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利润三项。会计核算内容是指特定主题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的推出三个阶段。
二、对财务管理的认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是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根本指导。
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投资、资金营运、筹资和资金分配等一系列行为。企业资金投放在投资活动、资金运营活动、筹资活动和分配活动中,与企业各方面有着广泛的财务关系。这些财务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供货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财务管理的环节(职能)主要有:财务规划和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业绩评价与激励。其核心是财务决策,财务预测是为财务决策服务的,决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通过财务管理的学习,我不仅对财务管理的定义、内容和职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我对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对企业的意义、财务管理的手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三、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会计与财务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确认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既关系到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又涉及到企业职能部门划分的合理性。
对于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目前学术界有四种观点,即“财会合一观”、“大会计观”、“大财务观”、“财会并列观”。
(1)财会合一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会计与财务管理本来就是一回事,两者难分难解,主张统统合并,溶为一体。
(2)大会计观:即会计包括财务管理。持此观点的人认为,会计具有管理职能,当然应包括作为管理活动一个分支的财务管理。
(3)大财务观:即财务管理包括会计。持该观点的人认为,财务管理的业务环节主要是编制财务计划,组织日常管理(执行财务计划),进行会计核算,开展财务分析,实行财务检查。会计工作属于财务管理的范围。
(4)财会并列观:即财会平行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会计与财务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应分别对待。
我个人比较支持第四种观点。这种观点遵循了辩证法的原理,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它既看到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区别,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因而该观点是比较科学的。
(一)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区别
(1)从存在的客观基础上看:会计的原始形态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它存在的客观基础是时间节约规律,即用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劳动成果,是为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生产服务的。财务管理,其存在的客观基础是财务活动,它并非自有生产活动就存在,而是人类生产活动发展到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从对象上看:会计与财务管理有区别,根本原因就是两者对象的不同。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它的处理对象是价值运动信息。财务管理的目的是根据价值运动规律,为企业带来尽可能大的收益,所以,其管理的对象就是价值运动自身。
(3)从职能上看:会计职能是核算与监督。会计并不对价值运动进行直接管理,它也不具备管理所固有的职能。相比之下,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价值运动)直接进行管理,因而它具有一般管理所固有的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二)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联系
【关键词】 财务管理学 教学现状 改进
财务管理学是会计、财务管理、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专业课,它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企业资金运动为中心内容,以资金的筹集、投资、营运和分配为框架,阐述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原则、管理制度等理论问题以及预测、计划、控制、分析、决策等业务方法。财务管理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理财价值观,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适应经济生活的能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企业财务管理内外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这势必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提出挑战。需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将财务基本理论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紧密结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这门课程的意义和重要性,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1、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在部分院校中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一些任课教师已习惯于《财务管理学》课程理论教学,不愿意在理论教学中插入实验教学,特别在个人职称和科研双重压力下不愿意改变现有教学模式,把实验教学工作看作是额外负担。在一些高校,教师职务评聘机制仍不能很好地鼓励教师全心投入理论教学,更不要说是实验教学。
2、教学内容与现实存在较大偏差,相关课程内容存在交叉
首先,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教学的内容基本上是以资本市场为背景,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围绕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投、融资以及股利分配决策展开。内容的理论源于西方,和我国国情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我国的资本市场远未达到西方某些国家的发达程度。决策依据仅以价值标准作为准绳,丝毫没有考虑非价值类的社会责任目标的衡量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公司的外部性因素诸如环境污染成本以及文化、制度、意识形态等不可量化的影响又是公司决策时不可忽视的因素。其次,当前财务管理学内容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针对上市公司,对于非上市公司的相关内容基本没有涉及,而实际上我国的公司以非上市公司占绝大比重。
最后,相关课程存在交叉内容。由于课程体系的缘故,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统计学等课程内容存在不同程度重复,其中与管理会计交叉重复内容最多。还有些高校中存在设置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这些课程在一定程度存在内容的交差。
3、案例教学不够,对训练学生综合能力有限
为了提高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效果,案例教学被当作学生提高财务管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案例分析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且案例分析不需要单独开课。许多专任教师在理论教学中能穿插一些案例分析,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但是,案例教学用得不多,用得较少,用得不够。并且由于有些案例是事先组织和规划好的事例,相关条件和问题不需要学生去确定,要求学生按照约定的条件去解决问题;如果案例篇幅大,学生缺乏案例背景的现实感性认识,其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案例教学对培养、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还有限。还应该加强案例教学效果。
4、注入式教学方式仍占较大的比重
目前,注入式、填鸭式课堂教学并不受大学生的欢迎。受财务管理内容多,课堂时间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为了完成每一时段教学任务,课堂上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互动时段少。即使是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存在同样的情况。由于个别教师对多媒体课件开发投入不够,课件缺乏图像、声音、动画等,难以体现教师讲解更形象、更生动、学生更易理解的特色。这样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实质是一种变相的注入式教学方式。
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进
1、强化课程体系建设
强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教学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决理论与实际脱离的问题。以会计学为基础,融合金融学、管理学、证券投资学理论,强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丰富和发展财务管理学的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建设以体现公司理财新思维、符合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会计国际化发展趋势为内容的课程体系。同时财务管理是一门既强调经济学理论、又强调在现有法律环境下财务实践操作的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论教学是我国高等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的关键因素,财务管理因其本身的特点,除了应强调这“三基”的理论教学以外,还应该注重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进行分析。另外,在分析中还应注重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相结合。
2、协调解决相关课程的交叉内容、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编写适合教材
首先,由于课程体系的缘故,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统计学等课程内容存在不同程度重复,其中与管理会计交叉重复内容最多。还要处理好在有些高校中设置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的问题。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应以资金的规划与控制为主线来设置内容,避免与其他课程在内容上有太多的重叠,这样便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其次,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受会计环境、会计制度、会计法规影响较大。近几年,随着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世界的接轨,每年都有许多新的准则出台,引起会计理论和方法的改变,使得财务管理内容在不断扩大,新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地涌现,而这些内容并不能及时地出现在教材中。因此要将这些新知识及时有效地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适时更新教学内容,使我们的教学始终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最后,教材对帮助学生学习,系统帮助学生理解,非常重要。前面讲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统计学等课程内容存在不同程度重复,编写一本内容合理科学的教材,对提高教学质量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
3、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财务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并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迎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首先,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教学中案例和实验要源于日常生活,形象直观,力求深入浅出。财务管理源于经济生活和生产实践,但其理论及方法又高于经济生活和生产实践。在校学生既没有参加过生产实践和会计工作,更没有对企业或公司日常财务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学习财务知识确实具有一定难度。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应摒弃《财务管理》中纯理论的讲授方法,辅之以理论与日常实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多举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例子,收集通俗易懂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作为实例,运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进行分析、综合演绎和归纳。从而提高《财务管理》课程的讲课效果。其次,讲授法的应用。讲授法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传授大量系统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在财务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涉及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内容,比如资金的时间价值等内容,应采取讲授法教学,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论的掌握,又可以为其他章节或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财务管理》的教学以往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虽然完成了教学内容,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很理想,学生的学习潜能没有完全启动。启发式教学是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讨论式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精心备课,将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类;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气氛,既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又不能混乱;教师要对所提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要给予及时的正确的归纳总结,重要问题要给予科学阐释,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充分发挥学生本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精神,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
4、注重专业教学与学科研究相结合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讨论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剖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切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评估,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组织教师参加有关教学和学术研讨会,广泛进行教学和学术交流,取人之常,补己之短。另外,教师通过申报财务管理相关研究课题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财务专题的研究等活动,为专业教师学科思想碰撞和学科知识的进一步交叉与融合提供了有效平台。面对不同的研究课题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积累专业知识。研究的效益一方面体现在过程的教育性,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在于成果的实践性,通过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转化为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智力支持,为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打下良好基础。
(注:论文得到贵州省2014年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资助。项目名称: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编号:SJJG
201405。)
【参考文献】
[1] 娄权:财务管理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
[2] 刘艳丽:高职高专财务管理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经济师,2008(1).
我们目前的高校数量不少于1500家,开设财务管理或经济类专业的高校占到总数的2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大纲基本雷同,没有高校特色,国际接轨性较差,因此有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其他方式比如用其他语言进行专业课的介绍,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够具有一定的专业英文知识,能都用英文看,听,读相关的专业文献和专业知识,培养现代化的新型人才。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双语财务管理教学都处在摸索阶段,暂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经验,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的基础上,针对双语教学提出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看法。首先,国家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为社会培养大量准财经人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只是单纯的记忆公式,模型和定义,对公式,模型的来源根本不了解,练习考试只靠平时记忆,考过就完全忘记,完全不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但是如果能够了解公司的来源,推导的过程,那么学生的记忆将会保持较长的时间。
但是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大部分是由国外传入我国的,大量的模型等都是采用英文字母表达的,很多学生不了解专业英语的知识,因此对于这些专业模型很头痛。如果引入双语教学,这些问题就能被很好地解决,学生能了解知识的基本起源,能对知识保留较长的记忆时间,还能根据相关的知识,自己推导相关的模型。国内教材侧重于演绎———即从基本的概念、原则或公理出发一步一步地推理,而国外的教材侧重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引导学生逐步往自主思考的方向发展,利用双语教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告诉学生题目应该怎么解答。其次,现在很多企业不光“走出去”,还能把国外的企业“引进来”,不管企业处于国内还是国际的环境,财务管理和会计学的发展都逐渐和国际接轨,需要财务人员不仅仅熟悉我国的会计制度,还要能够了解国际会计制度,编制英文状态的财务报表。而专业的财经词汇的翻译和普通的大学英语的词汇翻译往往相差很远,比如“balance”这个单词,一般普通的词典给出的意思就是“平衡”,而实际这个单词在财经指“资产负债表”,两者翻译结果大相径庭,不是专业人员根本不了解。因此,为培养专业的财会人才和国际接轨,我们有必要开设财务管理的双语教学,帮助学生尽快的熟悉国际财务的基本流程。
第三,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本能的就有一种抵触情绪,很多同学都基本不敢开口英语,跟有甚者直接说看见英语就头疼,这和我们平时没有机会开口说英文,学习英语就靠死记硬背有很大的关系。其实英文很好学,只要我们多加练习,多开口,英语就和我们的母语一样简单。因此,我觉得开始双语教学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听力,同时尽量给学生创造练习口语的机会,使得他们不仅能够用英语表达日常生活,还能够用英语做专业的称述。目前很多大型跨国公司招聘都是采用英文面试,从日常交流到专业介绍,因此,开始财经双语课程也是迎合时代的人才发展需要。前文我们论证了开始双语教学财务管理的必要性,下面我们论证开始双语教学的可能性。
首先,我们目前经济发展迅速,大量跨国公司进入,大量的国外的财经专业知识被带入我国,同时我国也有大量的学者出国深造,能过接触和学习到较为系统的西方财务管理知识体系,因此从知识储备的观点看,我国高校不缺乏能够用双语进行教学的专业人才。同时,各种翻译的书籍在市场上也能被找到,教材的选取非常丰富,而且互联网极大的帮助了我们,各种我们需要的知识都能在互联网上被找到,同时当面选取大量英文教材的时候,还能帮助我们吸收国外教材的优点,尤其是吸收最新的教学内容。
其次,各个高校目前的教学环境有很大的改善,计算机的运用在教学中屡见不鲜,听力,图片,影视文件等各种崭新的教学工具在教学中也被屡屡使用,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教学,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自学,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加快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信息量,并且形象生动,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通常国外原版教材配有相应的教学软件、光盘和网上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拓展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设立互联网,网上有中英文课件、英汉对照词汇表、习题集、模拟试卷等学习资料,建立了师生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线相互提问,相互回答,也可以向老师提问,老师在线回答。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增加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三,目前有很多高校和海外的高校开设了联合办学的项目,不管采用“半外型”还是“全外型”教学,都力争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专业财经英语的知识,这对高校采用双语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因素。综合以上的几点,我们觉得高校既具有开设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也具备双语教学的可能性。但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的几个问题。
首先,教师的匮乏。目前开展双语教学的高校毕竟是少数,大部分高校依然使用中文开展财务管理的教学,能够熟练使用双语教学的高校教师人数比例很小,所以能后被双语教学的学生数量很不高。
目前高校的教师中,按照最乐观的估计,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不超过10%,而在不发达地区,情况更不乐观,因此,小班教学不现实,基本大班教学。第二,资金的匮乏。双语教学最好需要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或材料,而英文原版的书籍价格一般较高,一般都在三位数以上,不管对学生还是对高校都是一笔比较大的开销。双语教学所需的成本远高于普通教学,学校方需付出更多的成本,学生方也同样。第三,学生的基础不同。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不同,导致对英语的教学投入也有所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普片英语基础较好,能够快速的适应双语教学,而经济不发达,特别是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的学生英语基础普片较差,有的甚至完全听不懂简单的英文,因此,大班教学效果很差,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小班教学也很困难。因此,我们面临两难的地步。如果从教学效果来说,尤其是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小班教学的效果肯定要高于大班教学,能够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去锻炼口语和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综合我们目前面临的各种情况,我们认为,全面推行财务管理的双语教学确实存在不小的难度,但是如果有条件的高校能在适当的基础上推广财务管理的双语教学,能帮助我们的学生同时掌握两门知识,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挑战。一方面,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当的英语水平。给学生树立很好的典范;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营造出一种互动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必然趋势,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在进行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的探索中,要认识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改革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深入实践,逐步探索出高效的财务管理双语教学模式。
作者:翁旻徐仲达单位:淮阴师范学院经管学院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专业定位;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教学模式
自1998年教育部正式批准财务管理被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以来,许多本科院校陆续开设了这一专业。但作为高职院校,开设这一专业的院校不多,时间也不长,对于该专业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及教材建设等问题仍存在困惑和争议。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关于专业定位
把财务管理专业定位于管理学还是经济学,近年来争论颇多,莫衷一是。在国外,通常把这一专业设在管理学下的金融院(系);在我国,这一专业却往往在管理学和经济学之间摇摆,有的设在经济学下的金融院(系),但更多的是设在管理学下的会计院(系)。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则基本上设在会计系或经管系下。
在财务管理学尚未独立之前,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西方财务理论界认为,金融经济学由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和公司理财学三部分组成,从理论渊源上认定了财务管理属于金融学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财务管理学游离于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等学科之中。在1992年11月《企业财务通则》前后,我国的企业还很少涉及财务问题。当时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财务管理与会计之间的关系认识也不清晰,更谈不上研究财务管理与金融学之间的关系,流行的依然是将财务管理纳入在会计之内的“大会计观”,财务管理自然只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课程,研究企业资金运动,为计划经济下的企业理财服务。1998年,中国教育部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把财务管理作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规定为一个独立专业,这标志着财务管理专业从会计学专业中分离出来,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而另立门户。
二、关于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对于任何专业来讲都是极为重要的。由于财务管理长期置于会计学专业之下,致使我国许多高校在财务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之间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错误认识。虽然目前已经将财务管理专业独立出来,但其培养目标却始终是模糊和混沌的,更多的还是套用会计学专业的教育目标。
现在较为统一的认识是,本科阶段与硕士阶段的财务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方面可以基本保持一致,即致力于基本财务观念和理财技术的训练,以培养一流的CFO为直接目标。博士阶段的财务管理专业则应以学术研究为基本导向,致力于对财务理论发展的推进。但是,对于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目前还存在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区分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使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特色。
高职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一个独立的体系,它更强调学生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扎实的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法律、会计、金融理论基础等相关学科知识,能够胜任各类工商企业、证券和金融机构的财务分析、决策、规划与控制工作以及资本市场运营的组织工作的管理型、应用型的中级财务管理人才。
三、关于课程设置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可根据其学科范畴,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的原则构建成三个层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厚基础”是指设置的公共基础课不仅能承前(与高中课程的衔接),而且要启后(为后续专业课打基础),旨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缜密分析和运用数据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财经应用文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其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财经应用文、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计算机基础、心理学、体育等。
“宽口径”是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设置要考虑培养的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结构上不能过分单一,既要精通所学的专业知识,又要能很好地理解其他相关的经济管理活动。具体地说,财务管理专业应以金融学为理论基础,以会计学为商业语言,以管理学为工具或手段,以满足执业需要为目的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其中专业基础课主要包含经济学、管理学、财政与金融、经济法、税法、基础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基础等。专业核心课主要包含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学、金融市场概论、投资学、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等。
“强技能”则集中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无论是公共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在课程设置上都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公共基础课的教育目标应使学生达到四个一:培养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能写一手好文章(主要是财经应用文)、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拥有一副强健的体魄。专业课的课程设置还应有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专业见习、专业实训和专业实习、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手工、电算化两部分)、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专题等。
四、关于教学模式
(一)注重理论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是当前财务管理教学中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目前,一谈到高职教育,特别强调的就是“压缩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受此影响,有的教师为自己的理论深化有可能脱离实际而疑惑,也有的教师既无勇气详细地讲授财务管理理论,又无能力将理论融入实践,从而导致当前财务管理理论课堂讲授的徘徊与心虚状态。虽然高职教育的重点不在理论研究,但是绝对不能忽视理论教学而单纯地强调实践教学。理论对于实践而言,其作用就在于为实践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个框架、一个原理或一个思想。同时,理论教学还能为高职毕业生以后备考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实践教学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建立了手工模拟实验室、财务软件实验机房,有的甚至还有ERP实验中心,这些都是保证财务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但目前大部分实践教学的内容仍局限于财务会计,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差距太大。因此,学生在完成会计综合模拟实习外,还应走进企业进行实地见习或顶岗实习,进一步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在实践教学中,可实行实验、实训和实习的方式,以此加深学生对财务管理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整合相关课程
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具有极强的边缘性和交叉性,如何解决财务管理学与管理会计学和成本管理学交叉重复的问题,同样是极其重要的。由于管理会计学既无研究的特定对象,又同样是资金、成本的决策、计划和控制问题,因此,管理会计学就显得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将管理会计学中的资金时间价值、投资决策、存货决策、全面预算和责任会计等内容纳入财务管理学,其他内容(如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管理等)均可并入成本管理学。
五、关于教材建设
目前,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尚无一套自成体系、前后呼应的财务管理教材。现在使用的教材,大多是本科教材的翻版或是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的复印件,既面面俱到,又毫无特色。所以,为使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教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要认真组织制订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目标。教材建设的原则就是既要有别于本科教材,又要充分体现财务管理课程的精髓。笔者认为,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教材内容混杂的局面,将其一分为二,分别编写财务管理学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有条件的学校和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可酌情编写并讲解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教材可选用通俗易懂的“十一五”规划教材,财务管理案例教材也可选用较为全面介绍中外企业财务管理成败典型案例的、社会认可度较高的教材。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5(12).
[2] 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3(3).
[3] 李志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创新[J].财会月刊(理论),2008(10).
[4] 章铁生,席彦群.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5] 朱丹丹.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构想[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关键词] 财务管理教育 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学科
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指南,把财务管理作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列入了本科专业目录,从1999年开始,教育部正式批准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在这十年期间,许多院校陆续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十年的时间对于一个从西方刚刚引进的学科门类的构建来说,时间仍旧太短了,本文就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建设中争议颇多的几个问题谈谈看法。
一、财务管理学科范畴的界定
目前关于财务管理学科范畴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从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厘清财务管理学科和会计学科的关系角度出发,认为财务管理学(学科)的内容,即从过程上看,财务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筹资、投资和收益实现与分配环节,从管理职能上,研究这些环节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监督的理论与方法;另一种观点,从财务管理产生的历史渊源出发,指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财务管理学科研究范畴应该与微观金融学的研究范畴相一致,主要由金融市场、投资学和公司财务三大领域构成,并以管理学作为其学科的研究工具,以金融学作为其学科的理论基础,以会计学作为其学科的商业语言。
相当两种观点而言,我们比较赞同后者,主要原因在于前者对学科范畴的界定过窄,这与其说是从学科的角度不如说是从课程的角度加以界定更加合适,同时,也与我们“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相悖。而后者,在充分剖析西方财务管理学科发展演化历史的基础上,精准严密地论证了财务管理的研究范畴,并清晰阐释了其与管理学、金融学及会计学课程的关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
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一定要与市场对人才的需要相吻合,否则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成为问题。具体来说,财务管理专业应该为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和行政事业单位培养财务主管及财务管理人员,同时为财务管理硕士、博士等更高层次的教育培养输送人才。
具体对财务管理专业人员的要求有以下三点。
第一,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财务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的工作和部门,这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难度加大,财务管理人员不但要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管理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而随着网络化管理的普及,财务管理人员还要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使用。
第二,具有良好的社会交际和应变能力。
现代经济社会竞争日益加剧,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重要核心部门其面临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这就要求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学会适应这种高强度、快频率的工作状态,同时要有较强的部门间协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财务管理人员还要经常接触企业外部各种人员,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应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现代经济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广博的知识底蕴和较深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唯有创新才能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最大限度地通过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增加企业的经济附加值,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如何在课程体系设置中体现文化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内容之一。教育的根本是“育人”,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文化动物”,这就要求教育的内容要比较全面,既要有科学文化教育(专业教育),又要有人文文化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正是体现了这一高等教育的根本内容。文化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弥补人文文化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的“鸿沟”,目标在于重建高等教育的整体性。
在财务管理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如何兼顾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这是教学学界面临的一个长期实践问题。首先,不要把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搞成“两张皮”,可通过设置大学低年级“核心课程”的方式把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例如设置大学语文、美学哲学、历史、心理学、管理伦理等课程,同时在低年级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考虑如何和高年级的专业课相衔接。其次,也不要把文化素质教育搞成“大而全”,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宁缺勿滥,各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资源优势及财务管理学科专业结构,集中力量开设几门质量上乘的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可在低年级分几个学期由浅入深的逐步学习。这样在减少课程数量的基础上,便提高了文化素质教育的质量。
四、加强课程体系设置中的实践教学环节
财务管理学科像其他管理类学科一样,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但是,现在财务管理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存在重视理论而忽视实际和实践的问题,造成学生在教学中“一学就会”而在实际工作中“一用就懵”,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资本成本率的测算运用自如,可是到了实际工作中,面临企业复杂而充满风险的筹资环境,无法科学确认必要报酬率,继而无法测算资本成本率。鉴于财务管理实际决策所面临的环境存在极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引入贴近企业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与企业界加强联系,形成对口实习实践基地,邀请资深财务专业人士开设讲座,同时引导学生深入企业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使学生在实践中自觉运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把企业实践和课程理论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3,(3):56-58
[2]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 会计研究,2005,(12)36-41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活动课程;微型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014-03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发展至今,各高等院校针对其课程设置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具体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思路,[1]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组织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分歧。本文针对“培养财务管理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重点讨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优化选择和组织问题。
一、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的意义
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优化,对财务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首先,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体现着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它涉及到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方面的事实判断、价值定位、技术和环境等众多复杂因素。人们从确定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开始,就会涉及或体现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的问题,这一过程将持续到教学、评价及反馈的全过程。没有优化的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将成为空洞的条文。
其次,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是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素质的源泉。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是计划形态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学习内容,[2]是整个财务管理教育的核心之一。它包括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必须注重的学习、探索过程,学生应该树立的价值观的优化取向。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素质培养,要以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为直接源泉。学生通过优化取向的课程内容的学习,吸收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其它素质,从而提升自己的素质,即获得素质提高。
再次,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有利于学习方式转变。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的课程内容,应有不同的学习方式。通过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可改变我国本科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特征的被动接受式的、获取知识途径单一的学习方式,倡导发现学习、自主学习、集体学习方式。
其四,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影响教学过程。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是提供给教师、学生的基本的、共同的教学文本,用以引发师生的教学行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影响教学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影响师生的重构和转化,师生基于课程而不受制于课程完成教学过程,实现培养目标;二是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应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教学与学生的发展相互制约与促进的规律、教与学相互作用与影响的规律、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规律。
二、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的影响因素
影响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因素相当复杂,但总的来说,主要有四个方面: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的发展;培养目标;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1.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第一,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学习者具备战略性财务管理的能力。这种能力涵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报告、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关键性财务管理能力;第二,社会经济发展对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有着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突出地表现在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网络化、国际经济一体化等方面;第三,技术发展对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优化选择与组织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如衍生金融工具等创新技术为课程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新的资源,扩大了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如将多媒体等教学技术运用于课程实施,将优化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组织。
2.财务管理学科发展
财务管理学科知识的发展,至少从以下方面影响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一是财务管理学科知识的数量、知识的更新速度、知识的基本结构以及财务管理知识体系的影响。优化的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应该涵盖财务管理学科已经形成的知识和知识体系,体现财务管理学科知识和技术本身的特点、发展趋势,特别是要关注比较前沿的财务管理学科知识;二是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在数量、广度、深度等方面,都要受到学科知识分类的影响。优化取向的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应包括基础性理论知识、紧贴财务管理实务的知识、相对固定的传统知识以及体现财务管理最新发展动态的新知识;三是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组织要注意核心基础课程横向及纵向紧密联系的学科知识。横向要上处理好金融市场、投资与定价等知识的关系,纵向上要处理好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等的知识整合。
3.财务管理培养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财务管理工作者;二是推动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和财务技能、技巧的创新。这两个层次的目标,对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取向,是上述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上述目标的手段,通过优化的课程内容使培养过程的效率、效益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必须与财务管理培养目标相一致,这种一致性不仅要体现在课程内容上,而且还要体现在水平、范围和课程内容的组织上。
4.财务管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选择性课程理论对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具有启发意义。[3]学生的需要影响着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取向。一是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选择权在学生,学生根据自己自身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内容模块,这一内容模块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由个人自由组合;二是满足学生需要的财务管理课程内容,需要提供“课程内容超市”,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的空间;三是满足学生需要的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要吸纳社会、企业、用人单位意见,根据社会、企业、用人单位的意见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三、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优化选择
1.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来源的优化选择
在人类知识的数量不断增长,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知识数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课程选择少量具有代表性、价值最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因此,财务管理本科课程内容优化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基本性原则。财务管理本科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坚持基本性原则,反对多而杂的课程内容,重点选择一些基本的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则、基本规律等,使学生重点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二是基础性原则。财务管理本科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打好学生的基础为出发点,优化性的课程内容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是范例性原则。财务管理本科课程内容应是经过精心挑选、能起示范作用的、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的知识。
四是开放性原则。财务管理本科课程内容在范围、来源、组织、结构上应多样化并富有弹性。通过开放性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及时给学生补充新的知识,使工具性与人文性、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有机结合。
2.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范围的优化选择
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范围选择涉及的主要是“课程设置”和每门课程内容的具体选择。“课程设置”通常受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教育理念的影响。目前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比较涌跃,不同学者都给出了各自的开课思路,呈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我们认为合理且正确的选择是,政府有关部门在明确课程设置政策后,应将课程设置的权利下放到学校或基层教学单位。由不同类型的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设定具体的开课计划,这样有利于培养不同类型的社会所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
“每一门课程的具体内容”这一层面的重点是将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与财务管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确保学生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的前提下,精炼教学内容,理顺初级财务管理学、中级财务管理学、高级财务管理学和财务管理的其它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内在联系,合理且科学地安排财务管理主干课程的内容结构及知识点,解决教学中内容交差、重复、遗漏、重点、难点不明确,内容分割,教学难度大,学生“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等问题。授课教师要正确处理下列关系:即财务管理理论严密性和实用性的关系;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的关系;陶冶知性和市场导向的关系;标准化和多元化的关系,等等。
四、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优化组织
选择好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对选择得来的课程内容加以组织,以便于学生学习。与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优化选择一样,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也存在优化组织的问题。
1.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结合
传统的按逻辑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纵向组织方式,虽然强化了课程内部的耦合度,有利于循序渐进,但这种组织方式不利于学生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有机的结构和体系,需要通过课程内容的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的有机结合,来整合课程内容。
横向组织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强调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广度,关心财务管理知识的应用,将课程与个人兴趣和需要有机联系起来,课程与企业经验和社会需要有机联系起来。其课程内容可以这样组织:①对当地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调查;②把当地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中国乃至世界各种不同类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对照起来学习;③把企业的财务管理同当前的经济形势联系起来学习;④联系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学习财务管理理论;⑤结合政治、法律环境学习财务理论知识;⑥从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角度评价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等。
2.“直线式”和“螺旋式”结合
财务管理主干课程的学习顺序,可以在按知识层次设置的基础上,根据本科学生的特点,在不同阶段重复呈现特定的课程内容,并不断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即“直线式”和“螺旋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优化安排。[4]比如在学习“财务管理内容”这一问题时,《初级财务管理》只需要一般地介绍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管理、分配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中级财务管理》则详细学习理论、方法;《高级财务管理》则要求学习特殊业务的财务管理内容。这样的安排,既能够较完整地反映财务管理学科的逻辑体系,避免课程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同时又照顾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并能够尽早地将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反映在课程内容中。
3.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结合
活动课程是相对于必修的学科课程而言的,关注的是学生的兴趣爱好、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并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形式。活动课程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既是活动的组织者,编排者,又是活动的实施者,教师仅在其中起指导和辅助作用。[5]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优化组织,应将活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在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各门课程中,都可以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如课外读阅课程;课外参观课程;财务分析会活动课程;创业项目开发及竞赛活动课程;集会、演讲课外活动课程;社会实践、科学实践、娱乐等课外活动课程,等等。
活动课程要与学科课程有机结合,要通过活动课程的安排和组织,融入学科课程的内容,将学和做联系起来,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在坚持开放性的同时,财务管理活动课程的内容要素尽可能与财务管理专业素质、技能培养结合起来;活动课程的时间既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活动地点可以是教室、校园乃至社会;教师在活动课程中,既是指导者,也是受教育者和学习者。
4.常规课程和微型课程结合
微型课程作为常规课程组织形式深化的一个方向越来越受到重视。微型课程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理念,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微型课程具有较强学术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微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现途径。[6]
财务管理专业特点,为微型课程组织提供了大的空间。微型课程开展的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如专题讲座、短期培训、调研实习、课题策划等,其课程可以是必修课,也可以是选修的方式。
常规课程和微型课程结合,要求在充分发挥常规课程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微型课程短、小、精、活的特点,确定明确的课程主题或单元。使微型课程成为:补充延伸型、问题解决型和引导创新型等课程,其内容“少而精”,并紧密结合常规课程的知识点,突出常规课程的核心知识。
参考文献:
[1]陈志勇.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5,(01).
[2]丁念金.课程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3]游隆信,陆建身.构建满足学生需要的选择性课堂――选择理论及其对课堂教学的指导[J].教学与管理,2008,(12).
[4]王化成等.高级财务管理学(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论文摘要】 本文从财务管理学科的产生以及在我国的发展过程,探讨了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1 财务管理学的主要流派
现代西方企业财务管理学:现代西方企业财务管理学根据资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进行投资决策、组织实施、加强管理,以不断提高资本的利用效果,保证企业经营者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能够获得稳定的不断增长的利润。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财务管理学在有关参与经营决策、实行预算控制和开展事前分析等问题的论述中,使用了大量的数学模型。
社会主义财务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由苏联学者Β.Π.吉雅琴科(1902~1971)所倡导。其主要论据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财政的职能有所扩大,它包括生产领域中形成的收入与积累的分配关系和国营生产部门以及部分地包括合作社集体农庄生产部门新创造价值的初次分配关系。50年代后期,中国讲授财务课的教育工作者根据中国企业管理的实际,将“国民经济各部门财务”课程改建为“企业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改变有两项:①理论上确立了企业财务的实质是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②实务上确立了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和包括计划、日常控制与管理以及事后考核、评价等职能在内的全面财务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企业固定资金管理、企业流动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社会主义财务管理学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运动理论为依据,结合合理组织生产力和不断完善生产关系的管理实践,研究和掌握资金运动的规律,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果。
2 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国外的市场经济发达,其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产生是与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及金融机构的发展相联系的。与此相适应,财务管理有关的内容加入到金融的微观分析中,货币金融理论研究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成本与效益、资金流量、信息及其影响等问题,并逐步形成现代货币金融理论体系,即以金融市场为基础,注重财务分析、定量分析的新型金融学。
相对而言,我国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前身是理财学专业,它是从会计学科中独立并加以发展形成的一门年轻的学科。根据我们对其他设置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进行考察的结果进行分析,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模式定位不准确。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是从会计学、财政学和金融学等专业分离出来的,在培养目标上仍带有相关专业的特点,与这些相关专业相比较,自身特点不明显,不突出。(2)课程体系陈旧,跟不上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步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综合性管理活动。企业财务管理具有多层次性。课程体系也要具有多层次性。(3)专业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问题突出。由于定位不明,课程体系陈旧,各相关课程或各相关课程群之间在内容上互不兼顾和承应,未能围绕专业方向要求进行统一协调和轻重相宜的合理安排,同一内容往往在不同课程中反复讲授。(4)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落后。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教学管理上过于呆板划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落后。在教学管理上,没有将规定性与选择性有机地结合,学分制只是学时制的翻版;在教学方法上,教学内容与现时经济生活脱节,文理知识互不兼容;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极少采用。可以说这方面改革和发展差距还很大,任务也很艰巨。此外,目前财务管理专业还存在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校内财务管理实践缺乏,校外财务管理实践环节薄弱,新的财务管理环节尚待开发,教师的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
[BT(3+1][WTFZ][STFZ]3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知识结构定位
高等学校既然以育人为基本职能,那么对受教育者的素质及规格制定的培养目标,就应成为高等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在培养目标上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需要。对于财务管理这样一个专业性相对较强而又与工商管理领域的其他多个环节存在广泛联系的学科专业来说,确定其培养目标应突出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专业操作技能与综合管理能力的关系。一名合格的财务管理人才,既应通晓财务核算的技术、方法和财务管理程序,具有娴熟的业务操作技能,更应从战略上精通企业理财之道,具有全面的谋划运筹能力。二是“通才”与“专才”的关系。“通”与“专”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分工日益细密,隔行如隔山,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能够为各“行”培养专门人才;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相关“行”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又十分密切和普遍,这又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的专门人才在知识结构上不能过分单一。正确的培养目标定位应是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成“通才”基础上的具有突出专业特长的“专才”,这也是符合高等教育“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问题、看法、观点的粗浅看法
2、会计的实质,会计控制
3、财务学与会计学的历史不一样
4、业务分工不一样
5、目标不一样
[论 文] 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问题,虽然人们争论己久,但从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对此,我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会计与财务管理有本质的区别:
会计的实质,是对经济活动能动性的反映与控制。会计能动性反映,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会计反映必须以客观经济活动为对象,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真实、及时的记录和计算,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资料,这种感性资料只是会计对客观经济活动的感性认识。然后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感性资料进行会计分析和判断,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会计信息,即会计的理性认识,其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会计反映过程中第一次质的飞跃。实现这一次飞跃,只是完成了会计反映过程的一半,更重要的一半是从理性认识回到实际,指导实践,即通过这咱具有“理性认识”的会计信息来指导企业经济活动,调节企业管理行为。
会计控制,主要表现在,对会计本身通过财经法规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控制。直接控制,主要指对不合理、不合法的业务,通过“不予受理”而实施会计制裁;间接控制,主要指通过设计控制程序,完善会计方法,建立健全会计管制体系,来不断调节企业管理行为,促使企业经济活动泥永不偏离“经济上可行”的轨迫。
财务管理的实质一般涉及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两方面。财务活动主要指企业的资金起动,包括:①资金的筹措;②资金的使用;③资金的投资;④资金成果的分配。资金筹措,是指正是通过各种渠迫,包括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企业积累、公司债、普通股、优先股等把资金集中起来、这实质上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例如,企业向社会发行股票是一种社会收入的再分配。资金使用的实质,也是一个资金分配问题,也就是说,为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将从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进行分配,投放到各种形态上,如存贷、现金、应收标据、固定资产等,资金的投资的实质就是投资决策权,如果没有投资决策权,就无力对投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投资决策是财务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决策的好坏将影响公司未来多年经营获利的状况;资金的分配,实际上是指劳动成果的分配,即企业当期所实现上总产品价值的初次分配。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资金运动中与各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包括与国家、其他企业、企业内部各单位以及企业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但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应该把企业产权机制引入财务管理内容之中,同时理顺日趋复杂的新的财务关系。
二、财务学与会计学的历史不一样:
以历史上看,财务是由会计工作的附带部分演变发展起来的。理财活动由来已久。但作为一门学科它不象会计学那样古老,而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主要原因是理财活动未能向会计工作那样人所有者的活动中分离出来,而是使用者分离,对筹资等行为进行研究,才出现了财务管理学科。第一部财务管理学著作是美国人格林著的《公司财务》。财务管理学虽然产生的历史不久,但发展十分迅速,经过三次大的调整和补充,西方的财务管理学已形成较完备的学科体系。
会计的历史可谓渊远流长,从“零星算之,总合算之”到四柱清算直到西方较严密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从流水式的付记帐法剥到科学的储贷记帐法,己经成为一套完整、科学的学科体系。
三、业务分工不一样:
财务管理学研究的是资金运动,以企业为主体,包括资金筹措,使用,投资和资金成果的分配四大内容,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是并列的,财务关系的调节体现在财务活动之中,即体现在筹资、使用,投资和资金成果的分配活动上,它是各财务活动的抽象,而非并列关系。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教育制度也需要根据时代的进步而做出相应的教育制度改革,而根据教育部门对高等教育中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财务管理人才必须要同时具备管理、经济、理财以及金融等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这样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经济中的财务管理工作。而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逐渐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成了大众教育。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体系将会变的更加复杂,所以现代的财务管理人才要想适应今后的社会经济的需要,就必须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精神才能够处理各个方面的财务问题,这也是现代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现代社会也是要求财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协调发展。
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一)通识教育基础课
教育基础课的教学作用主要就是为了加强现代教学的中的素质教育,从而提升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让大学生在学生别的课程而打下基础。设置基础课程主要就是让学生将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要牢固,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基础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育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哲学、语言学、计算机基础与网络制式、数学、体育以及文化艺术学等多种课程,这些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社会经济中能够应对各种问题。
(二)专业基础课
在学生学习了通识基础课之后,自然需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了,这也是整个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中比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强调学生知识的覆盖面,同时追求的是培养学生的知识交叉跨度,让课程跟上时展的脚步。专业基础课程中主要就是包括与财务管理学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比如说会计学、财务管理学、财政学、经济学、金融学以及网络经济学等。
(三)专业特色课
专业特色课主要就是财务管理专业特有的课程,在学生学习了各种基础课程之后,要想真正的具备财务管理的能力,财务管理的特色课程是其中的关键,学生将在基础课程中学到的技能应用到专业特色课来,主要的财务管理特色课程包括财务管理专题、财务软件应用以及财务战略管理等。
(四)选修课
设置选修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财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各种课程加以补充,将各种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面延伸出来,让学生的视野以及知识面进一步的扩大,让学生在今后的社会环境中能够更快的适应。
三、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改革教学方法
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学为主体,教师依据教材将各种知识在课堂上直接灌输给学生,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已经不能够适应现在的教学目标了。现代教育的教学制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同时更注重的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现代的财务管理专业也需要实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一)改变教材本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依据于教材,教材知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参考资料。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尽量的在课堂上与学生多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引导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开展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财务管理是社会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在各种企业中占有的位置也非常的重要,因此财务管理学需要与社会经济结合在一起,教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与现实的社会经济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可以引入大量的相关案例,将案例教学引入到财务管理教学中来,是当前财务管理教学中的一个突破口,案例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复杂的现实经济,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为学生在今后的实际财务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财务管理学的实践应用性非常的强,这门学科也与社会的实践能力离不开,因此财务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入相应的实践教学才能够满足教学的目标。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财务管理教学并没有做好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大多数学校在实践教学这一个环节非常的薄弱。财务管理学的学生在实习的时候,学校一般都是让学生自己去联系相关企业,这样就导致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实习只是流于形式,并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了。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比如说在学校中建立相应财务管理实习基地,在假期多组织一些财务管理的实践活动等。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