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10:46: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视节目策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廊坊广播电视台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视已经成为每一个家庭都拥有的家用电器,电视节目也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内容。电视节目的种类很多,而且目前最新的真人秀节目也是最受大家欢迎的节目,到底如何才能够创造出精品的电视节目,这也是每一个电视节目策划人员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节目怎么才能够具有很高的收视率,吸引众多人们的目光,是由电视节目的策划技巧决定的。本文就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 院电视节目;策划,技巧
0 引言
到底怎样的电视节目才能够被称为精品?很多人认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电视节目才能够被称为电视节目中的精品。电视节目的形式要新颖,要使得众多的观众能够接受,同时还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能够对其进行回味。节目的内容一定要有必读性,立足于“三贴近”的原则去找寻一定的技巧,无论是用事实说话的新闻事实,还是具有趣味性的其他电视节目。同时电视节目要有所长信,追求改革和更新,从而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电视节目需求,这样电视节目才能够被称为精品,才能够使电视节目长久、持续发展。
1 电视节目策划的步骤
精品节目并不是偶然创造的,精品电视节目是具有可创造性的,所以,就必须要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而各种资源整合的过程就是电视节目的策划技巧。对于电视节目的策划,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所以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这样才能够将各项资源的使用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具有较高策划水平的电视节目,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较高质量的电视作品,还能够实现我国电视传媒机构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我国的电视媒体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我国电视媒体具有的市场竞争力,长久持续地发展下去。精品节目的诞生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电视节目策划人员灵感的爆发,而是需要众多智慧和经历的结晶,只有良好的计划,还有深入的分析,这些才是精品节目诞生的主要因素。
1.1 信息资料的采集首先,采集内容很多,其中主要包括电视节目观众观看节目后的信息反馈,观众人员的反馈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信息就是做好电视节目的重要基础。对于观众反馈信息的采集方式有很多,可以派遣专门的人员步入人们的生活进行调查,查看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图表,阅读观众人员对于电视台发送的信件,通过电话对民众进行采访等。其次,就是自身所具有的信息,自身具有的信息就是电视节目策划单位,策划单位构成的各个部门,以及众多其他环节的信息,它主要就是各种资料的保存信息,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信息,单位内部的管理信息等等。最后,就是行业信息,因为只有对行业竞争对手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使得自己在市场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1.2 策划战略的制定需要重点掌握五方面,第一是战略布置的时机,这需要策划人员具有高度的敏锐感,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第二就是战略部署的方针,要多方面的考虑,要使战略部署的方针更加全面。第三方面就是战略部署的重点,要找寻其中需要格外注重的内容,并且给予更多的重视。第四方面就是战略部署的环境,对于战略部署环境一定要合理,不能与环境相不符。第五方面就是战略部署的转移,形势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策划工作也需要具备灵活性。除此之外还需要重点的考虑七个步骤,确定电视节目的主题,反复研究电视节目应用的形式,选择电视节目表演的主要对象,组合电视节目制作的其他人员,电视节目播放时间的安排,电视节目制作成本的确定,电台的后勤调配[1]。
1.3 策划方案的实施策划方案的具体实施要讲究三个原则。三个原则指的就是策划方案的实施需要具备整体性、协调性和独立性。详细的阐述整体性就是电视节目的策划需要具备一定全局观,依据整体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有效的排除。协调性,使得电台节目策划部门能够协调统一,共同的完成电视节目策划工作。独立性,虽然各个子系统共同合作,但是需要将各个子系统所具有的自身特色发挥出来,从而更好地为整体的系统提供服务。策划方案的具体实施还需要具有三种态度,这三种态度就是决心、信心和恒心。电视节目从最初的策划到最终的具体实施,是一个十分困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阻挡,所以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决心,这样才能够将节目策划工作进展下去,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果。面对这些不利的影响因素,有的需要较长的时间对其进行攻克,这样对于策划人员是巨大的煎熬,那么就需要策划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心,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所在的团队。最重要的就是恒心,因为做好电视节目并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它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耗费较多的精力,它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所以具备恒心是非常重要的。
2 电视节目策划应该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原则
2.1 丰富性原则电视节目策划很多都来自于人们生活实际,所以对于节目的策划必须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对电视节目的服务类别进一步增加。例如,旅游信息、交友等等,电视媒体需要对电视节目有规划的进行调整。电视媒体还需要注重对于电视节目单个服务项目的扩展,例如一些与健康有关的全民健身节目,以往只是单一的播放一些健美操,但是目前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其中也加入了受到广泛女性热爱的瑜伽,还有很多男性所喜爱的街舞等。打破电视节目以往编排方式的束缚,例如,目前正在火热播出的以谢霆锋为主要参演人员的《十二道锋味》,该电视节目不仅仅只是单一的讲述食物的制作过程,同时它还加入了关于食物产地的风俗文化,并且邀请嘉宾对食物进行评判[2]。
2.2 趣味性原则很多电视观众都是在休闲的时间观看电视节目,他们需要电视节目带给他们放松、娱乐的感觉,当然电视节目具有的娱乐性也在不断扩展。从《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的发展状态可以看到,精品的电视节目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它不会让人们感到过时或者无趣。所以,怎样使电视节目不过与死板,而是具有趣味性,受到人们的喜欢,这也是一个非常具有价值的研究话题。
3 结语
综上所述,精品电视节目的诞生并不是偶然的,当然精品电视节目的创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不断的深入研究电视节目策划的技巧,并且将策划技巧变为策划节目的技能,同时在日后电视节目策划中有效的应用,并且不断的积累经验,对其进行更新和完善,使得电台媒体能够为人们创造更多的精品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可以说,他是电视、电影、文学等多个领域的“多栖文化人”。
从这些头衔中,我们选择了谭飞作为一名“电视人”的角度,就电视节目的策划和运营,对谭飞进行了采访。
电视节目是一种鲜活的生活形态
记者:您涉足的领域主要是电视和电影。比较而言,电视栏目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谭飞:电影和电视节目相比,更像是一锤子买卖。很多贺岁电影其实就是15天的档期,它的营销是一种地毯式的集中报道,要的就是这15天的票房收入,这对电影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电视栏目的周期比较长,宣传周期比较长,在这个过程中它可以不断更新节目的形式,不断发掘观众新的兴趣点。
相对来说电影制作的过程中很少有变数,但是电视栏目可以随着观众的兴趣变化调整制作的策略。在电视栏目里你可以看到鲜活的人,有观点的交锋。主角还可以互换:可能这一期评委是主角,下一期是选手,下下一期又是别人,这是它的优势。电视节目同老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它绝不仅仅是个艺术形态,更多的是一种生活形态。
衡量标准:电视媒体尤其应该注意社会影响
记者:对您来说,衡量一个节目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谭飞:首先还是要吸引观众,收视率是第一位;第二就是电视节目的社会影响力。电视节目以收视率为第一,这很正常,也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但目前一些比较红的栏目,其影响力可能更多是负面的。像江苏卫视的“人间”和“密室疗伤”,就有揭人伤疤、制造看点来博收视率的嫌疑。有一期节目,播出的是父母争孩子的场面,甚至没有给孩子脸部打上马赛克,观众就看着孩子在画面上被争来争去、扔来扔去――这就是一种不人道的表现。
电视媒体尤其应该注意社会影响,因为它是一个公共的传播平台,电视节目是传播的一个艺术产品。电视既然具备公共职能,就必须恪守公共道德。
记者:在您看来,电视节目在价值方面对公众的正确引导特别重要吗?
谭飞:所有的媒体都是如此。现在中国有很多所谓的网络红人,但我认为他们应该被称为“网络黑人”。红是正面的,但你有知名度不代表你有美誉度。有知名度只是一方面,如果媒体不讲究美誉度的话,很多人可能就会抱着“出名就是好事”的心态,一再参与到网络红人的队伍里来。这个也是受了港台节目的影响,还有网络推手的影响。
不露痕迹的包装:“没那么简单”
记者:节目的过度包装,在内地的一些节目中体现得很明显。您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谭飞:商业性质的选秀节目或交友节目有策划是正常的,但不能超越底线。娱乐圈有“阳谋”也有“阴谋”:所谓阳谋是能放到台面上的策划,阴谋就是事先不告诉观众,观众等着看节目的结果就好。阴谋当然可以有,但不能太多;如果全是“阴谋”,我相信观众也会反感、会抗议。观众也有底线。
像“伪娘”刘著,像马诺还有闫凤娇,这些新闻出来都是炒作的需要。但是不能包装过度,不能利用过度。我听过刘著唱歌,唱得并不好,可是节目还把他翻来覆去地折腾,要淘汰又不淘汰,要复活又不复活,显然是在寻找话题,想让这个话题来带动大众的关注。并不是真的觉得他是个人才,只是在利用他,我认为这样是很不好的。
记者:有没有您比较喜欢的电视节目的策划?
谭飞:我比较欣赏“英国达人”苏珊大妈事件的策划。我相信她也是有策划的,绝不是临时选中这个选手上台。但是它运作的整个过程很天衣无缝,炒作、策划的痕迹特别淡,安排得很巧妙。大赛的评委肯定事先对选手有一个了解,看过选手的资料或是听过他们的歌声,主办方还会把选手以前参加过的比赛的一些片段放给评委看。评委脸上的惊讶表情其实都是经过设计的,但是他们设计得特别好,所以观众看不出来。
你看苏珊出场的时候,衣着、打扮和气质都很土气,评委也表现得很不屑。这和后面她唱出来的天籁之音还有评委的赞叹表情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反差。这种场景触动了很多最普通的老百姓,因为每个平民老百姓心里都会有一个这样的念头:我要让那个看不起我的人认同我,为我赞叹,承认我的价值!――苏珊的成功,无疑和他们产生了共鸣,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要。这个策划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成功地迎合了受众,赢得了收视,而且还显得自然而然,不露痕迹。要做到这一步很不简单。
优秀的主持人是现场的灵魂
记者:主持人在整个节目流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您现在也在担任单人脱口秀节目的主持人,您怎么看待主持人和电视节目的关系呢?
谭飞:主持人的工作其实非常考验人,因为你得要有非常完善的逻辑结构、敏锐地对社会焦点的把握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还要有很强的感染力。主持人的工作给我的感觉是另一种方式的写作。这种写作会让我有一种自由感,是以前的写作无法表达出来的。
主持人对电视节目起到的作用太大了,他确实是现场的主心骨,是灵魂。特别是好的主持人,把关能力强,对于节目来说太重要了。一个优秀的主持人的存在是可以给节目增光添彩的。之前我在长沙跟何炅一起录制节目,我没见过像他临场反应那么快的主持人,比方说节目本身打60分,有了他的主持就能打80分。还有孟非,虽然对“非诚勿扰”我持保留意见,但是他确实主持得很好。而且现在的主持人有越来越草根的趋势,不像以前科班出身的主持人让人感觉字正腔圆、冠冕堂皇。科班出身的主持人可能还是太刻意了,不够放得开。现在的观众接受有亲和力的、风趣、幽默、睿智的主持人。这也体现了新时代观众心态的改变。
电视节目与新媒体:不一样的融合
记者:您是北京台网络春晚的宣传推广人,而网络春晚是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融合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它跟您平时做的电视节目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谭飞:相同之处就是都在推广一个娱乐产品。比较过去的电视节目和网络春晚,首先它们在载体上就不同:传统的电视节目只是在电视台播出,而网络春晚是在网络和电视同时开播,而且还在因特网之外加上了手机网络,首次实现了“三网合一”,平台不一样。其次是电影和一般的电视节目针对的受众人群比较集中,而网络的受众人群就有一个不确定性。电影电视节目的受众群是能够研究出来的,是比较确定的,你可以通过前期的研究来预测、推断,来知道它大致的受众群。而针对网络春晚的受众人群,可能就要更深入地去研究,而且很难把握它的受众群到底在哪儿。因为网络和春晚,这个事情其实挺矛盾的。春晚是中老年人特别爱看的,网络是年轻人的天下。这么一嫁接,究竟是给年轻人看还是给老年人看?网络春晚,我们试图达到一种“全民共欢乐”的效果,就是全民都拥有欢乐的权利。最后证明北京台的网络春晚还是做到了老少咸宜。
记者:除了网络春晚这种形式之外,您觉得电视节目还有哪些方面是比较容易和网络有联合的?
谭飞:我认为电视剧比较难做到老少咸宜。而电视节目像选秀类的,或者交友类的,跟网络的互动性都比较强。湖南卫视的超女节目,网络投票的影响特别大,现在好多选秀明星也都有自己的贴吧和粉丝群。再看“非诚勿扰”,很多相关的话题其实都是从网络上发酵的。观众看到的节目并不是全部,像马诺、马伊咪、谢佳,甚至主持人,观众必须通过网络才能更多地了解这些他们,反过来又使得电视节目更加引人关注,带动了节目的收视。这就是受了网络的影响,对提高节目的收视率,网络起到了助推作用。
但观众与节目在网络上的互动,与传统媒体和受众的互动还是不一样。网络的发酵会造成一种社会话题。如果只是单纯的电视层面,它还难以成为一个社会话题、一个泛娱乐话题。因为网络是一个公共空间、公众的话语平台,一旦有网络加入就会有交锋、有讨论、有批评、有表扬,它形成了一个公共话语,导致网络对电视节目本身有一个带动,要么就是正面,要么就是反面。
发展趋势:以更多元的样态从“深闺”走向民间
记者:内地的电视节目呈现越来越多元的发展态势,从七八年前的选秀扎堆,到现在的交友成风。您对于内地的电视节目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有什么样的判断?
谭飞:能够看得出来,电视栏目特别是电视剧,已经逐渐从“深闺”走向了民间,这个趋势一定会持续下去,而且会以更多元的样态来展现这种趋势。最早的“综艺大观”,特别正规的表演,只有一个报幕的;慢慢地到 “同一首歌”,开始有了一点自由,还能跟观众互动;再到后面的选秀“快男”“超女”“型秀”,再到现在的“非诚勿扰”。我们能够看到一个线索,就是表演者和观众的距离越来越近――还不是近距离、零距离,有了网络以后这个已经变成了“负距离”。观众已经深入节目其中,而不只是在一旁看着,他们的话语对节目有很大的影响。
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感动中国教育”为代表的人物评选颁奖典礼类电视节目,已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关注和喜爱。一些地方或战线在组织年度人物评选时,也纷纷与电视手,通过拍摄电视颁奖典礼节目,广泛传播当选人物的感人事迹。笔者在5年间通过三次组织策划武汉市“十大魅力教师”评选及颁奖典礼电视节目摄制,深感这类电视节目的策划应着力抓好如下三个重要环节:
一、评选时注重人物的典型性和故事性
一台颁奖典礼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观众折服于每一位获奖人物的感人事迹,同时通过获奖人物的榜样作用,引领和激励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由武汉教育电视台参与举办的前后三届“武汉市十大魅力教师”评选,可以说所有被推荐参赛的教师,都是全校乃至全区最优秀的教师,几乎每一位选手都有着骄人的教学业绩和突出的专业素养。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在魅力PK中脱颖而出呢?华中师范大学的范先佐教授在第三届“武汉市十大魅力教师”颁奖典礼上这样总结:“教师的魅力源于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源于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源于对学生无私的爱,源于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由此可见,魅力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模范教师,但他同时还得具备一些特质,这种特质正是魅力教师的典型性。比如第二届“十大魅力教师”中拿着蟒蛇上美术课的邹华章老师,一边画着卡通人物素描一边教英语的邓强老师;第三届“十大魅力教师”中用英语RAP引导高中生轻松学习的李燕子老师,用自创的儿歌教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黄青老师等等……其魅力的典型性对最终的评选结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这种典型性也是颁奖典礼上必须展示给观众的策划亮点。
对教师魅力典型性的评判,在于他们魅力之举所蕴藏的内在教育智慧。因为这种魅力的典型性并不是一种外在浮夸的作秀,而是对于教育教学的内在思考与无畏践行:在邹华章特立独行的做法背后是对美术教学的大胆创新;邓强图文并茂、惟妙惟肖的英语教学背后,更是对业务的孜孜以求与勤奋探索;李燕子用心良苦的“萌”,其实是为了缓解高三学生备考压力的教育智慧;而“开心果”黄青老师的背后,则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悲情故事……所以教师的魅力典型性一定是与教育教学紧密联系,并且是在多年执教的深厚教育功底与独到教育智慧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思考与实践积累而成。
而除了典型性,一些有故事的选手也会深得评委的青睐。纵观各种颁奖典礼类电视节目,展现获奖者事迹的画面总能在现场引起观众最大程度的情感共鸣,通过外景短片的现场播放,能引领观众突破时空的限制,全方位深入了解主人公感人的故事,于是外景人物专题也成为了颁奖典礼上的重要策划环节。
在第三届“魅力教师”颁奖典礼上,现场观众几度被获奖教师的事迹与情怀感动得落泪,而这几次泪点的引爆都源自人物专题的现场播放。比如蔡甸区桐湖中学的谢建华老师,23年来承受着血吸虫病反复感染的折磨,不顾家人劝阻,始终坚守在血吸虫疫区执教;黄陂区特教老师方海霞,为了帮助失聪学生圆梦,十几年如一日陪伴照顾他们,最终让孩子们打开心扉、开口说话;外表活泼开朗的黄青老师,更因倾心工作、过度劳累而导致三次流产,至今无缘成为一名母亲……真实故事的感染力是最强大的,这几段人物事迹的短片在颁奖典礼上穿插播放后,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与泪水,成为整台节目的一大亮点。
二、再现时注重形式的可视性与互动性
从第一届“魅力教师”颁奖典礼至今,所有现场节目均由参加评选的老师们出演,而并非外请专业的歌舞演员。“课堂是我的舞台,舞台是我的课堂!”这是第三届“武汉市十大魅力教师”颁奖典礼的口号,要让老师们充满自信地站在舞台上,就要把舞台打造成老师们的课堂。这就需要节目策划者用可视性、互动性等舞台再现形式,对选手进行巧妙的包装设计,为他们度身定制最适合的节目表现形式。
“魅力课堂”是“魅力教师”颁奖典礼的经典节目形式,即把一节45分钟的课程浓缩设计为3分钟左右的舞台节目,根据不同老师的不同魅力特点,设计出符合电视节目“可视性”的舞台表现形式。在第三届“魅力教师”颁奖典礼上,数学老师宋俊、英语老师李燕子、物理老师朱丽琨和学生们一起表演的《课堂RAP串烧》、品生课老师曾莉表演的《趣味课堂》、男幼师李浩和小朋友一起表演的《爸爸老师的童话课堂》、职校老师马丹和学生们表演的《点亮迷失的青春》、中学王婧老师和藏族学生表演的《深情的哈达》,都把老师们在课堂上的魅力表现搬上了舞台,他们的表演既让观众看到了教学的实效性,又显示出电视节目的观赏性和可视性。
作为颁奖典礼类的电视节目,互动性也是设计现场表现形式的关键。在颁奖典礼的现场,与观众的互动一定要用得有必要性、恰到好处,这样才能达到策划者预期的目的与效果。第三届“魅力教师”颁奖典礼上,与观众的互动只用了一次,是在特教老师方海霞和她的学生们的展示之后——由于方老师的学生们生理上的残缺,大多数人包括聋生的家长,都只关心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很少有人会关注到这些孩子也有自己心中的梦想与追求。而方老师正是十几年如一日不仅照顾孩子们的生活,更守护着他们内心深处那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并鼓励孩子们:“梦想即便遥远,但也要为此努力、不能放弃!”这种心与心的交流,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得到了孩子们的接纳、信任和喜爱。策划者在被这个故事感动之余,马上萌生了帮助聋生圆梦这一创意。这个环节在颁奖典礼的现场由三部分构成,首先是播放反映方老师事迹的短片《守护折翼天使的梦想》,之后紧接聋生们现场表演的歌舞节目《圆梦》,最后是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当全场观众在主持人的引领下,用手语对聋生们说:“你们的表演真棒!”的那一刻,方老师在全场观众的帮助下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们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聚光灯下光彩四射的舞者。通过策划者的精心布局与完美实施,最终,不仅孩子们的梦想成真、方老师的魅力绽放,同时也让现场所有参与互动的观众都得到了一种助人为乐的成就感与喜悦感,在引爆泪点的同时,也达到了励志效果。这一现场与观众的“互动性”设计,更是让颁奖典礼的气氛达到了最。
关键词 谈话;电视节目;策划;原则;技巧;主持人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0-0035-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电视荧屏上的各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不仅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形成了独特的电视文化现象,也引发了业界及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尤其在新时期,谈话类的电视节目呈现出方兴未艾的良好发展态势,成为电视节目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追捧。谈话类的电视节目顾名思义就是以谈话、交谈为核心的节目形式,贴近群众诉求,能够很好的激发社会共鸣,因此广为流行。对谈话类电视节目策划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研判和分析,无疑在当下极具现实意义。
1谈话类电视节目策划的一般性原则
前面已经提到,谈话类的电视节目核心和灵魂就是“谈话和交谈”,所以主持人与受访者、约谈者的互动、沟通和交流是决定谈话类电视节目成败的关键。在开展谈话类电视节目策划的过程中,策划人员必须紧抓这条主线,设计更为合理、明确的谈话步骤和方法,以调动双方的积极性,确保节目气氛与质量的提升。
首先,谈话类电视节目策划要遵循“人性化”的基本原则。所谓的人性化原则,指的就是谈话类电视节目的整体策划甚至包括前期的采编、整理等,都必须坚持两条主线―即主持人与受访者,这是决定谈话类电视节目质量高低的关键。要设身处地的为主持人和受访者的心态、谈话状态与互动场景进行有效的设计、策划,确保整个谈话的氛围处于活跃不压抑、积极不被动的状态。此外,策划过程中要着重分析受访者、被访者的心情、精神状况,制定合理的谈话提纲与采访步骤,确保谈话、交谈和沟通的畅通无阻。
其次,谈话类电视节目要坚持“灵活有度”与“随机应变”的策划原则,确保节目策划真正起到积极作用。众所周知,电视节目的策划即节目推进的整体纲要与方案,谈话类电视节目亦不例外。坚持“灵活有度”原则,就是要求策划工作要实事求是,真正切合谈话类电视节目的主题与谈话的内容,对每个细节都细致分析、科学策划、有机设计,但是具体的实践与谈话、访谈操作可以更加灵活的交由主持人、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有度的处置。所以,“随机应变”应该成为谈话类电视节目策划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则,即根据节目进程、进度与现场访谈、采访的实际状况,有机调整谈话、访谈的内容与重点,但是核心的内容不可随意更改。
此外,谈话类电视节目策划还要遵循诸如“生活化”、“口语化”与“现场化”等主要原则。事实上,真正能够取得成功、获得良好收视率的谈话类电视节目都是“接地气”、“顺民意”的节目,即节目的策划也必须符合电视受众的需求,更加贴近受众的日常生活,切不可泛泛而谈、长篇大论。所以,多使用“生活化”的谈话语言,运用更具“现场感”、“潮流感”的策划内容,是确保谈话类电视节目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对于策划人员来说,应该清晰的认识到谈话类电视节目的走向和趋势,从而提升策划的质量和水准。
2谈话类电视节目策划的技巧分析
诚如前文所述,新时期谈话类电视节目策划不仅要坚持一些必要的原则和理念,还应该掌握一些有效的策划技巧,从而不断提升策划质量,进而拉高谈话类电视节目成功的概论。与其他电视新闻节目不同的是,电视谈话节目的特点是坐在演播室里“谈”,这就要求谈话的内容必须能吸引住人,否则观众会调换频道。一档电视谈话节目能不能吸引住人,关键在于能否做好前期的策划,比如选题策划、主持人策划、嘉宾策划、现场策划等。
例如,选题的策划是一档电视谈话节目成功的最关键之处。谈话节目要让人看上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不换台,这样的节目必然有很强的吸引力。怎么吸引人?首要的就是选题。俗话说“众口难调”,选题策划有时显得较难操作。其中的一个选题策划技巧就是:走进老百姓的家中,走进千家万户的客厅里,谈论他们茶余饭后关注的东西,贴近普通人的心灵,努力把电视谈话节目平民化、通俗化、大众化。
再如,关于主持人的策划,必须强化主持人的策划意识,每期谈话节目的主题、结构气氛乃至服装发型等,都要经过精心策划,着意包装,并通过主持人表现出来。主持人不仅是整个现场的中心,同时也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协调嘉宾和现场观众的情绪,协调整个现场的气氛,主持人正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感染影响嘉宾和观众,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的火花,引发嘉宾和观众的语言和思想之光。
此外,关于现场的策划、嘉宾的策划等,都要求策划人员根据选题情况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设计。如,对于谈话嘉宾的策划,可以预先设计和制定关于嘉宾基本资料、概况的方案,交由主持人进行熟悉,便于现场访谈的开展;对于现场的策划,要制定一般性方案与应急方案,随机选择,与主持人形成良好的沟通。只有这样,电视谈话节目才不至于显得“干巴巴”、“死气沉沉”,才能调动和活跃现场气氛,激发起嘉宾与主持人的互动热情,从而提升整个节目的收视效果。
参考文献
[1]金鑫.试论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理论界,2009(2).
[2]李明.浅谈电视谈话节目的策划文本[J].新闻爱好者,2009(16).
[3]廖艳君,李枝娜.电视节目策划中的模仿与创新――以湖南电视媒体为例[J].当代电视,2010(2).
农业教育节目,特别是农业技术节目往往会被人们归为小众节目,这大概根源于影视的教育功能远弱于娱乐和信息传播功能的天然属性,加之身处农业领域,使得制作农业教育节目成为不被人们重视的影视范围,这也造成相当电视制作人员对农业教育电视节目存在两种误解:一是认为农业电视教育节目没有发展潜力,不想涉足,二是认为这类节目容易制作,不需要什么水平,不屑涉足。这种误解使得从事此类节目制作的人员往往会出现眼高手低、甚至摸不着门道现象,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从策划的角度谈一谈农业技术推广节目的制作与把握。
一、什么是策划
策划,《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是这样定义的:策划就是谋划,是设计并安排。那么节目策划,就是节目的谋划和安排,是对节目内容、结构层次、特技手法运用的整体谋划和总体指导,它对节目制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制片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前期没有做好策划的节目,在成片的内容和画面上也易“缺斤短两”,回头补救,往往为时已晚。这样的节目不仅加长了制片周期,加大了工作难度,也使节目质量大大受影响,所以,把好策划这道工序,对节目制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策划对节目制作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有些同志,特别是从事我们制片工作时间不长的同志,往往容易忽视策划的重要性,不愿在策划环节上投入精力,认为电视节目关键是用画面说话,拍摄后整理好镜头比什么都重要,前面的策划只要把节目的大致内容拉出个提纲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普遍存在的错误意识。农业技术推广节目属于教育类节目,与新闻信息类节目不同,它的拍摄内容不是千变万化的社会事务,而是相对稳定的技能知识,而且内容丰富、科学系统,编导如果在前期不深入了解,做好内容上的整理安排,做出拍摄部署,恐怕很难做好现场的拍摄和调度,很容易造成画面的“丢三落四”。因此这类科教节目,在制作方式上更像是电影,拍摄前必须有脚本,而作为脚本的基础――策划则更应当是必不可少的,这个环节在制片过程中也是不可少的。
二、策划什么
主题、内容、结构是农业技术推广片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好比是一个人的灵魂、血肉和骨架,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片子就基本立起来了。因此策划主要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主题、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其次还要解决表现形式的问题。
主题,就是“要说什么”,是一部片子的主心骨。由于是技术推广片,节目的主题一般比较单一,因此主题必须要鲜明、集中、突出。科教片的作者在主题的表达上,要有明确而清晰的思路。当然一部片子有一个主题,一个段落、一个层次也有它的主题,许多小主题构成一个大主题,小主题围绕大主题,为表现大主题服务。在策划中不但要明确大主题,还要处理好大小主题层次关系。
基本内容,就是“说什么”。做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猪肚即文章内容,要求文章内容要象猪肚一样丰满有物,科教片的内容也是如此,要言之有物,有知识性和科学性。说什么,涉及到选材,选材关联内容的丰满与否、关系主题的清晰与否,这是策划的重中之重。一部科教片不可能替代科教书,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因此内容选材要“挑挑拣拣”,留下能够表现关键的环节,能够解决技术重点、难点和疑点的素材,去掉或减少普遍知晓的知识、程序和步骤。在选材上,注意对象与目的,注意从庞博复杂的材料中选择、发掘最能揭示主题本质的典型材料、关键材料。当然,还要注意选择形象具体、鲜明的材料,这一切,都要作者在大量的素材中反复比较、筛选,选取精华。
结构框架,就是“怎么说”,即将选好的材料进行合理布局,按一定的顺序将所要说的内容清晰地表达出来,让观众理解和接受。结构的合理与否,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直接关系到科学内容的表述,也关系到片子的效果。科教片的结构框架,一般要从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两个角度来权衡,对于种植、养殖等题材的农业科教片来说,农作物从种到收获,畜禽从出生到出栏,都有一个生产周期,都遵循自然生长规律,这个规律就是我们安排结构时必须把握的逻辑顺序。同时,作为影视作品,在安排画面结构时也要考虑画面传达出的形象顺序必须符合事物本身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的形象规律。因此在策划结构框架时,总体结构是遵循技术内容本身内在规律的,内容不能随意布置,如果为了艺术效果,可将出彩的、吸引观众的情节内容放到开篇或是某个特定位置,跳出传统的顺序,但主体技术内容仍是不可变动的。
由于结构是节目策划的重要内容,因此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结构。一是按事物的发展规律安排。这种结构多适用于科学逻辑比较强的题材,节目内容、段落之间相互承接、紧密相关,一般不能随意调换。二是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即“条状纵向结构”。种植、养殖类的题材,很适合这种形式,作为生命体,从小到大都有一个完整的时间过程。这两种结构方式体现在农业的动植物对象上,一般是相通的,即对象本身的时间顺序就是自身发展规律的顺序。因此农业技术推广节目大多数都是采用这两种结构方式。三是按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局部到整体,由想象到本质的方式安排结构。这也是农业科教片中常见的一种结构方式,比如关于动植物疾病的节目,一般都是采用由症状到病因到防治方法这种结构,而不是按照先病因再症状的事物发展规律来组织结构。这种结构也适用于农业科普片或是兼有文化探寻意味的手工艺制作节目。四是按空间变化,即“块状横向结构”。“块”与“块”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各自独立成章。技能培训类节目多用此种结构,如《茶艺》节目中,将茶的种类,茶具,不同茶的茶艺等分别介绍,就是采用的这种结构。五是时空交错的结构方式,即按事物时间发展过程中的空间交错来叙述的一种结构,多用于既要考虑事物时间顺序又要考虑在不同时间点上的空间状态,内容比较丰富,主线不很单一的科教题材。这种结构可以化繁为简,化多线为单线,创作的痕迹较浓,但要求编导有比较娴熟的把握结构的能力。结构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常见的还有悬念式的,对比式的等等,完全可以由编导发挥创造力,做到形式活泼、生动、多样。
策划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设计表现形式,就是考虑内容采用什么技术手段表现出来,是实景拍摄配解说,还是专家采访、人物现场示范,还是采用动画图表来说明;是常规拍摄还是需要微距、逐格、甚至水下等特殊拍摄。这些都需要在拍摄前的策划中确定出来,从而指导节目脚本的撰写和拍摄的实施。采用什么表现形式,一般由所反映的技术内容来决定,对于一般拍摄就可以表现清楚的内容,没有必要采用复杂的形式表现,对于常规拍摄看不到的内容,如原理、结构,过大或过小的事物则应该采用动画或特殊拍摄手段。如获得优秀农业节目的《秸秆反应堆》这个节目,编导为表现清楚反应堆放出二氧化碳的原理,在拍摄前就设计出动画,使之后的拍摄针对性更强,最终节目也在动画的配合下更加清晰美观。
三、如何撰写策划
在明确了策划哪些内容后,编写策划往往就是“顺理成章”了,但在理内容、理结构的过程中,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步骤。即:查阅资料、咨询专家、现场调查和撰写策划。
查阅资料是第一个重要环节,一般可推广的农业技术不会是刚刚产生,因此技术内容往往能够在网上或是农业书籍上找到,但应注意搜寻资料必须是多方面的,不能只看一家之言,必须通过比较核实后选取最有普遍借鉴意义、最具有权威性的技术来反映。经过整理后的资料,还必须咨询专家,再次确定技术内容的科学性。这个环节很重要。技术内容的科学无误,这是教育类节目的核心本质,因此资料的正确与否?实践中是否存在更新的技术?其中的数据是否准确?这些都要请相关专家进行审核。现场调查是对片子拍摄难度的一个摸底,也是编写节目策划中的一个步骤。文字易写,但落到纸上的内容是否都能拍到画面,编导要提前调查清楚,即使不能去现场调查,也要通过其它方式了解全面,如果一些关键内容拍不到但又必须通过画面展现,编导就得在策划中设计出要采用的特殊拍摄手段或者动画表现。最后步骤撰写策划,是对可用资料的提炼与归纳,也是对节目内容和表现风格的一个整体概括,不论字数多少,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技术内容完整、顺畅。有开篇、有主体、有结尾,核心内容技术环节交代充分、完整,连接顺畅。二是结构层次清晰、分明,尽量描述出三级结构层次,即节目分为几大部分,每一大部分包含几个小部分,每一小部分具有几点内容,每一点内容要用简洁的话语概括出重点和主体意思。三个层次,逐级深入。三是重点、难点突出,能够体现出编导对全片内容的详略把握和对关键内容的挖掘,形成节目的特点和看点。四是表现形式得当到位。对于要采用的各种表现手法,如拍摄、动画、模型、设计故事情节等,应必要和恰当,在策划中应明确标识出来。
【关键词】 电视策划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54-02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最近几年招生火爆的本科艺术类专业方向,其课程体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为主,作为该专业方向的基础理论课程《电视节目策划》直接关系到学生电视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
作为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传播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电视节目策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策划的成败关乎了电视节目的未来命运。因为电视节目策划特有的起点性意义,受到了各高校相关专业的高度重视,在很多开设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校纷纷将《电视节目策划》课程设定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必修的重点基础课程。
从这门课程现有的相关专业研究看,关于电视节目策划的书籍基本分为以下两种写作方向:一是以电视节目或者电视栏目类型为依据从点的角度进行具体的分类研究,如项仲平编著的《电视节目策划》、胡智锋主编的《电视节目策划学》、张静民主编的《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等,将电视节目的策划对象分为电视新闻节目、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电视纪录片、电视剧、电视广告等类型,然后就各类型节目的特点进行相关策划方法的教学研究,以这类教材为依据进行的教学,常常让学生缺乏系统的策划思维训练,每个点都有涉及但每个点都没有深入,教学停留在简单的业务总结阶段;另一种是以电视策划的思维理论为重点,从面的角度进行电视策划思维方面的研究,如王井、智慧主编的《电视节目策划》、雷蔚真的《电视策划学》,这类教材强调策划思维的基础理论,突出理论层面的策划思维技巧的研究,但这类的教材因为篇幅的关系,往往不能兼顾具体电视节目的策划方法研讨,同时缺乏互动训练,让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本人在兼顾教学的同时,长期从事一线的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工作,接触过很多经过了《电视节目策划》课程学习的学生,这两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电视节目策划实践上都存在很大的不足,敢想的学生往往不能拿出具体可行的方案,而能够做具体方案的学生往往思维受限,方案缩手缩脚,缺乏大胆地突破。所学非所用,是现在教学最大的尴尬,如何培养一个真正具备宏观层面的方向性策划思维能力和微观层面的可操作可行性策划实作能力的学生,是目前《电视节目策划》课程教学设计的重点。
重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在《电视节目策划》课程设计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并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00级开始将《电视节目策划》设计成“2+2”的教学模式,每周四学时,理论和实践学时各占一半,强调了理论与实践双轨并行。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1级开始,传媒学院在《电视节目策划》“2+2”教学设计基础上开设《电视栏目策划与制作》选修课程,试图在具体栏目策划与制作方面强调对学生的训练。本人在《电视节目策划》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阶梯式互动教学的实践,具体方法如下:
一、背景教学
背景教学即《电视节目策划》理论部分的教学铺陈,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1.环境教学:通过教师对当下电视产业发展态势的分析,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对电视节目的生存环境、制作水平、文化氛围等有一个基础的了解;
2.对象教学:给学生普及电视观众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电视节目策划制作的对象――电视受众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3.内容教学:这个环节重点普及不同电视节目类型的基础特征,让学生掌握电视节目类型学的相关内容,学习各类电视节目策划要领;
4.方法教学:介绍电视节目策划的几种思维方法和电视节目策划书的写作,面对一个项目,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估。
以上几个方面构成电视节目策划背景教学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开始进行策划之前开拓思维,熟悉对象,了解方法,然后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阶段式互动策划思维训练。
二、阶梯式互动的电视节目策划思维与训练模块设计
阶梯式互动教学的具体方法如下:
1.教师将学生随机分组,让学生学习在陌生的策划小组中互相了解互相磨合,培养学生配置力协调力;
2.分阶段分配训练任务,完成项目策划,以策划展示、策划答辩的方式对策划成果进行验收;
3.邀请行业专家(电视节目制片人、频道策划总监、广告策划人等)参加策划成果展示会,对学生的策划进行推广,将教学与企业需求接轨,为学生反馈来自生产第一线的实用信息,同时也让学生有机会走出校园让策划获得实施。
通过阶梯式的互动教学,学生可以再老师的帮助下取得阶段式的成长:
第一阶段:身份转变,由学生转变为电视策划人。该阶段的目的在于对背景教学阶段所学的具体思维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有效运用,如用组合思维法策划一档节目、用嫁接法策划一档节目等。该阶段策划只要求学生能用具体的方法完成方向性策划,不要求完成具体方案。
第二阶段:改版策划,即对现有的电视节目类型进行改版的方向性策划,该阶段的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对现成的节目样式进行拓展性的思维训练,在模仿他人策划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实践。
第三阶段:活动策划,即针对现有的具体节目进行周边推广策划。该阶段训练的目的在于结合前两个阶段训练的成果,针对具体事件进行策划,考查学生对于一个策划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思考。
关键词:电视编导;策划;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J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141-0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传媒事业迅猛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新兴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对精神文明和生活娱乐的需求也在提高,对公众传媒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创造受欢迎的优秀电视节目,必须坚持以创新思维为基本理念,进行科学的节目策划。
一、电视编导策划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电视体制的改革,电视媒体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尤其近年来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使得电视策划成为电视节目、栏目甚至频道、电视台工作的重要环节。策划一开始就决定着电视节目的成败,影响着电视节目的质量。对电视节目来说,好的节目策划是成功的一半,策划也可能成为节目新的增长点。从节目的定位、节目设置及选题,每个环节都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策划。
二、电视编导策划的原则
作为电视节目艺术创作的核心人物,电视编导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策划原则:
(一)坚持创新原则
策划本身就是创新,新闻内容要新,电视节目更要出新。只有在内容上、形式上、制作手法上、包装上不断出奇制胜、新意迭出,有独特的视角、有新奇的创意,才能抓住新问题,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信息,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正确的导向原则
电视节目的策划既要考虑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观众,实事求是,将舆论导向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传播,同时又要考虑到观众的需求。把握两头,巧妙结合,才是节目策划的出发点。
(三)观众心理原则
受众心理包括一般心理和特殊心理两部分。一般心理指绝大多数观众共有的心理。特殊心理指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性别等特殊观众的心理。掌握观众的一般心理可以使我们在宏观上把握广大观众的心理需求,尽可能地去满足他们正常需要,并加以适当引导,掌握观众的特殊心理,才能从微观上根据不同观众制作出不同需求的节目,实现向社会全方位覆盖与渗透。
三、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培养
电视编导工作是电视传播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电视纪实作品的最主要的创作核心工作。电视编导需要不断激发创造性思维去大胆创新,才能创作出在主题上有所挖掘、形式上有新招、风格上有新意的电视节目。
(一)不断推陈出新
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只有不断探索新路子,才能创作出内容丰富、形式多变的电视节目,赢得观众欣赏,从而提高节目的生命力。
(二)建立科学的机制,激发电视编导不断创新
电视编导的创新条件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知识和创新思维,这些创新的条件需要有科学的激励机制。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动力,是充分发挥创造主动性的保障。创新能力是创新实践得以实现的能力要素,激发电视编导的创新能力,除自身主观因素外,还需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因素。例如,独立的制片制度能够给独立制片人创造集思广益、发挥才能和冒险的空间,有利于形成个人的风格。创新知识是创新活动的工具系统,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相互转化代表着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程度,如果接受的都是陈旧的观念、单一的知识和僵化的思维,那么难以建构成新的思想,无法实现创新。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基础,离开了正确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就落入单纯为创新而创新的神游。
(三)习惯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相结合
好的策划来自于大量信息的捕捉串联和打破常规的重新组合。习惯性思维都是单向思维,代表着丰富的经验,而创造性思维是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过程,特点是大胆假设,各方论证。电视编导如果能够经常有意识地将两种思维相结合,使其相得益彰,那么创新能力将不断加强。
(四)竞争与协作相结合
竞争是群体活力的象征,在优胜劣汰中队群体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激发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协作是群体生存之本,加强资源、人才、素材的流动,有利于群体发挥最佳效能,形成优秀的电视编导作品。
(五)以栏目定位为基础
电视节目的创新应该基于栏目的定位,而不是游离和脱轨。栏目的定位犹如一棵树的根,是获取生命力的基础,若是与栏目定位相脱离,则创新便像断了线的风筝,没有了分量。
四、结束语
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从电视台到观众对精品节目的呼声可谓逐浪拍高,精品是电视栏目安身立命的根本保证。电视编导坚持创新思维,进行科学合理的策划是创作精品栏目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曹宗国, 张建红.电视策划[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胡智锋.中国电视策划与设计[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关键词:电视编导;电视产业;作用
中图分类号:J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145-01
一、前言
电视编导是电视特有的一项工作和一个职业,在我国,随着电视专题片而应运产生。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电视节目名称越来越固定,分工越来越清晰,职责越来越明确,电视编导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电视编导工作是电视传播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从于电视台的根本任务。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作部门,电视节目编导还担负着特定的任务,在整个节目制作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电视编导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一)艺术创作
电视编导在创作上则具有双重性――既是作品的原创,又是对所选内容(题材)的表达,即将其电视化,其创作活动贯穿了作品创作的全过程,同时要为社会现实、为政治形势等时事服务,必须兼顾艺术性。
(二)组织形式
电视编导处于艺术创作组织指挥者、统领者和命令者的地位,决定着创作的方向和形式,引领着创作集体共同完成创作任务,另外还必须是作品内容的创作者,要决定作品的主题、内涵和深度。
(三)工作状况
电视编导多兼任制片等多项工作,除了艺术创作之外,还要与社会打交道,事无巨细。电视编导因其创作的纪实性质所决定,在创作(拍摄)中不可控性很大。在创作(拍摄)中,由于事件的发展运动性质和纪实作品的拍摄对象的可控性差,电视编导在纪实作品的拍摄中对客观条件则有很大的依赖性。另外,电视作品大多制作周期较短,时间要求严格,并且制作经费紧张,有时还要设法筹集资金。
三、电视编导在电视产业中的作用
随着电视传媒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节目内容与质量的好坏将会对电视运营机构和电视产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主创人员的电视编导,只有制作出优质的、令电视观众欣赏的节目,才能在今天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赢得青睐,从而在提高收视率的同时提高传播机构的利润率。
(一)电视节目产品的设计者
在以观众为中心的电视竞争时代,要求电视编导注重电视节目的前期选题和策划,首先要树立一个宗旨,即要明确传播的目标;其次是正确定位,包括传播内容的选题定位和传播对象的定位;最后还要确定节目的样式、风格和结构等。只有在深刻理解电视观众的收视习惯、规律以及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细致认真的节目选题、策划和设计,才能制作出优秀的节目,并且使得节目生产和传播所占用的人力、频道、资金等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
(二)电视节目生产的组织者
产业化的电视节目生产是一种工业式的社会化生产,一期节目的制作通常需要摄像、撰稿、录音等许多人的配合才能最终制作完成,只有在编导的统一协调下,才能使节目结构严谨,首尾一致。首先,在制作之初,编导人员心中要有一个镜头和语言的结构框架,认真好设计每一个镜头,确保拍摄万无一失。其次,在拍摄现场,编导各方面的要素都要考虑周全,包括安排好现场摄像机的机位,与摄像师、灯光师或摄像助理等现场拍摄人员协调,以便拍摄到高质量的镜头。同时,注意提醒摄像师及时抓拍一些精彩的瞬间和细节,从而使得节目多一些吸引观众的“看点”,尤其在一些纪实类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编导把握全局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一个节目的最终形成要从前期的策划开始,然后进行深入构思,再有就是拍摄、创新以及后期的制作方面,电视编导在其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电视产业的发展水平的决定者
产业化背景下的电视竞争其实质就是电视节目及节目质量的竞争,而电视编导作为电视节目的具体生产者,其素质的高下直接决定着其制作的电视节目质量的高下,其群体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其服务的传播机构甚至是整个电视传媒产业的发展水平。
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电视式的发展模式和策略使得电视机构数量迅速膨胀,由此带来的人才供应紧张使得大量素质低下的制作人员进入电视行业,导致节目编导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节目质量低下和缺乏创新。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为学界人士普遍所诟病的电视节目模仿、跟风现象。
四、结论
电视编导工作是电视传播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起着创作、把关与中介的重要作用,作为电视节目创作生产的策划者、组织者、领导者,要有效协调各方面关系,参与各项具体工作统筹安排与操作执行,是优秀电视作品创作的核心,并且决定着整个电视产业的水平。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策划;意识;创新培养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电视新闻媒体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尤其是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推进了电视台的向前发展,使其有了更多的发展领域和发展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台对人才的需求也提高了标准,对于新闻编辑记者的考核方向也更综合,由于竞争压力大、社会需求多元化等,电视台新闻编辑记者的策划能力、创新能力等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些从业者如何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电视台认真思考,更需要新闻编辑记者主动探索、自我提升、自我学习,增强对新闻内容、主题、形似等的策划能力和思维。
一、电台新闻编辑记者具备策划意识的作用分析
(一)新闻节目质量的提高电视台是报道、传播社会实时信息的窗口,新闻节目的质量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提升,电视新闻编辑记者不仅要注重新闻内容,还要重点关注节目的策划、创新以及内容的整合编排等,对于细节方面的把控,熟悉市场受众者的喜好需求、了解最新国内外行业发展动态等等,只有各方面相互协调、关联、衔接好,电视节目的综合质量提高,才能对观众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二)可以提升节目收视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高质量、高标准、更有创造力的节目内容,但是共同点都是多元化,所以传统的电视节目逐渐不再受到观众的喜爱,由于市场竞争压力大,很多新潮的电视节目一经播出立马增加了收视率,这对于那些传统新闻节目而言,更是沉重的一击。基于此,创新内容、打破传统、独具特色、紧跟时展、融会贯通等编辑思维意识才是电视台提高收视率长治久安的有效措施,这也是电视台能够创收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观众的忠实度的有效方式。
(三)满足观众观看节目的多元化需求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人民的思想也在更新迭代,电视节目的创作方向和内容也随之而变,新闻编辑记者也要与时俱进,学习探索新兴策划模式,了解观众的审美需求,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才能看到的未来。所以电视新闻工作者在电视节目主题、风格等的策划上需要加大投入。
(四)可以提升节目感染力好的电视节目不仅是要给观众传输内容,还要能够带动观众的感情,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节目背后的力量以及传递出来的价值观,以起到普世教育意义。电视新闻节目只是一个信息传播的窗口,如何高效地传播,除了要关注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内容,更要注重节目的感染力,所以,在选拔、考核电视新闻编辑记者时,是否具备创新思维十分重要。具有感染力的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音乐、故事等多种方式来实现,而如何较好的运用是考验一个编辑具有创新力的不错的考验方式。
二、如何培养电台新闻编辑记者的策划意识
(一)加强编辑记者对编排策划的艺术性创作电台新闻节目编排策划的艺术性不仅仅是各种元素的简单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合理的运用,电视台新闻节目可借鉴的案例非常多,最重要的还是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当地民风民俗特色,适应当地水土环境,不然反而适得其反。所谓编辑,就是要求电视新闻的整体结构需要设计,编排之初需要先设计大纲,以此来优化细节内容,适时调整优化,不仅提升节目的质量,还能传播有效的新闻信息,同时使得节目具有艺术性。这要求新闻编辑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充分的实践经验以及独特的审美能力,才能编辑出令多元化受众群体满意的新闻节目。
(二)增加新闻节目的内涵层次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创新,许多自媒体大量涌现,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现状之下,对于新闻信息的深度解读成了突出重围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方式之一,因此,新闻编辑记者在内容策划上可以更加的关注深度和内含,定位受众的需求,这样就可以增加观众的黏性、做好新闻的引导者。比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焦点放在了很多事情的背后分析,深度解读,有内含和深度,也有权威性,节目偶尔也有轻松愉快的话题,不至于那么严肃,是一档很成功的节目。诸如此类有很多,可以学习借鉴。
(三)增加互动环节,活跃节目氛围好的电视新闻节目不是电视台一味地单方面输出,而是有观众的参与,才会有真实性和趣味性,会让人感觉到这是一档“活的”节目,所以电视新闻编辑记者要多与观众互动,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只有观众的互动参与,新闻节目的才能出质感和动感,例如央视的《今日说法》,就会采用很多案例,有多种社会角色的参与,从社会实际挖掘新闻,针对民众的实际问题进行新闻报道和分析。
从实际工作的角度讲广播电视新闻策划就是新闻从业人员根据广播电视节目以及新闻的具体特点和要求,通过对新闻事件进行整理并加以分析,形成对新闻报道的构思和相关思路、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方案以及相关措施,增强新闻传播的效果。从大众的角度讲,更愿意接受和认同架构清晰,思路明确,重点突出,观点科学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策划工作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和播出效果,失去可看性通常是策划失当的结果。在现实工作中策划特别必须要坚持几个原则:即坚持新闻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积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满足观众需求为目标的原则。在积极总结和发挥广播电视策划工作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它客观存在的问题,力争科学对待、扬长避短。
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众多类别的广播电视节目中新闻类节目是广播电视节目的喉舌,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广播电视机构在国际竞争中新闻类节目的广度和深度甚至直接代表了各自的实力。我国现有的电视台是按照四级制进行编制的,各级电视台之间是合作竞争的关系。在新闻资源竞争上,中央台在全国新闻资源方面占据一定的优势;各地方台在本地新闻上略占优势。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更是空前繁荣,出现了各电视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空前局面。各家广播电视机构都下大气力增加收视率,不惜大手笔的投入,在设备更新,节目设置等方面不遗余力,甚至在收视率方面没有常胜将军,中央台也没有更明显的优势,部分省级电视台摘得收视率桂冠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前情况下各家电视台各有优势,各具特色,谁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关键还是要看各自的创新能力,看各自在节目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组织能力,各家广播电视机构对于节目创新能力的重视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应该看到尽管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急功近利,盲目追求收视率。很多广播电视机构盲目追求收视率的攀升,新闻类节目只注重“新、奇、特”,靠哗众取宠博得人们的眼球,甚至不惜歪曲事实,甚至恶意炒作在新闻上造假,尽管一时赢得了关注,但失去根基的东西不会长久,既不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也不利于广播电视机构自身的发展。事实上受众对于新闻的关注还要靠踏踏实实的态度和独到的创新意识。
三、创新思维在播电视新闻策划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1)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是对策划人员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要依靠自有平台的传播,如频道、电视频道等,广播电视节目类别多,要保证良好的播出效果和收视效果,就要求既要保证新闻内容客观真实,也要对各类新闻内容有辅的解读,加上独具特色的新闻评论,能帮助受众加深理解。放眼全国,真正受欢迎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对新闻事件进行了深度解读,如黑龙江电视台的《新华视点》栏目,受观众欢迎程度很高。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很好的融入创新思维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发展的需要。
(2)创新思维要与时俱进,充分体现务实、新颖的特征。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要时刻保持足够的新颖性,新颖性是创造思维的重要体现,新颖性表现在形式、内容、编排、评论等诸多方面,有点电视台在晚六点档的新闻节目中尝试了崭新的新闻播报方式,深受百姓欢迎,如江苏台、黑龙江台等。各家媒体对同一内容的新闻节目在策划制作上各有一套,就像是不同的厨师对相同的食材,不同的厨师可以烹饪出不同的菜式。展现在受众面前的新闻事实上直接反映了媒体在策划上的功力,文本写作、内容的编排、观察问题的角度等因素的创新性,都直接决定了节目最终的效果。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类节目必须在创新的基础上强化节目质量,在保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以满足观众需求为目标实现良好新闻传播效果,提高经济效益,体现积极的社会效益,策划工作者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和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充分发挥自身和团队优势打造受广大老百姓喜爱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
(3)以开放的思维开展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活动。新闻类节目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受众更好、更及时的了解社会的发展和世界的变化。策划者要跳开仅仅局限在一个新闻事件的思维,要开阔视野,用整体思维和关联思维策划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把与新闻有关联性的内容的信息进行总结、整合,以广阔的视角,创新的思维、大容量的信息内涵提升新闻的质量和层次。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很多新闻类节目都设置了关联新闻解读环节,力求从更广的角度、更深的层次解读新闻,取得了良好效果,收视率较高。新闻的价值在于不仅要看眼前还要看世界,新闻的本质特征要求策划者要有开阔的视野,独特的角度,这样才能使新闻成为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
(4)注意在新闻要素上创新。新闻的选题决定了新闻的大方向,在整个新闻制作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选题的新颖是新闻内容等要素新颖的前提,策划者要加强新闻的洞察力和敏锐度,积极在选题上下功夫,突出选题的新颖性,充分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人员要有良好的动机。管理上要,要积极评价,合理保护策划人的创新动机,在独立制片制模式下适度、合理地运用激励机制,让策划人在较为宽松的环境里最大限度的享有创作的自由空间,努力从满足策划人高层次需要的角度出发来激发其创新思维,形成策划团队和个人鲜明的特色和风格。
四、结语
注重在内容上做文章
1.从小事件中折射大思想。城市台少儿节目的制作应注重“以小见大”,将地区主流意识落实到文化品味方面。同时,结合少年儿童的成长特点,使少儿的认知由浅入深,由模糊到直观。一件小事情印证一个大道理,这种潜移默化“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功能在少儿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中尤为重要。
2012年是珠海历史名人容闳诞辰140周年的特殊日子,社会各界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珠海广播电视台少儿栏目组抓住契机与电视连续剧《容闳》合作策划了系列“寻找幼童”选秀活动,甄选活动使全市范围内青少年更全面深入地学习和了解了珠海人的骄傲——容闳,也让9岁男童刘人伟与《容闳》结缘。剧组工作的神秘、台前幕后的辛苦让刘人伟难忘,表演时对人物剧本的用心揣摹、对情绪的深度把握让刘人伟思索。片场的几十天里,演技从懵懂到娴熟,认识从初浅到深刻,对拍剧从陌生到喜爱,一次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今时与旧日的更叠,刘人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用他的小手记下这段心路历程,他的微博获得了很多小朋友的点击,以他的体验为内容的节目也感染了他身边的小朋友。该片以地方史实为背景,以地方少儿为主要角色,重现了参与摄制珠海历史名人事件过程中捕捉到的各种见闻及情绪反映,并使少儿观众对珠海近代风云人物容闳由不解到了解。地市级节目创作要紧抓身边的大事小情,激发少年儿童主动探究与思考的学习能力。
2.在大事件中“悟”深道理。广播电视节目的地区差异不妨碍总体信息的传递与交互融通,取材与视野的宽泛是城市台少儿节目运作中的重点。
2010年初,我国云南遭受了百年一遇的大旱灾,总理深入灾区指导抗旱救灾工作。社会各届通过捐款、送水等践行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与民族精神。地方台媒体焦急着:远在珠海的我们能做些什么?经过推敲,酝酿出只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未来才有希望的创作主题“我和水”。于是有了以“水”为主线的系列作品,通过故事、广告、动画片等形式与海边从不缺水的珠海本土孩子一同探讨了“水”在地球生存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准确地把握住这个主旋律,又体现了地区文化特色。
应避免的误区
1.忌生搬硬套、人云亦云。满足儿童需求是儿童节目制作的最高原则,最大程度地满足儿童需求应该是所有儿童电视节目编导都在不断追求的一种境界。满足是有界限的,一味求新求异、哗众取宠,失去的不仅是媒体的公信力,还会产生误导的反作用。家住武汉的张女士让自己5岁半的女儿穿泳装参加一模特公司举行的“楚天亲子挑战赛”活动,结果孩子穿泳装的照片被人传到网络并冠以“儿童车模秀”等名头。孩子的照片被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介到处传播,议论声、讨伐声、骂声不绝于耳。张女士的惨痛教训折射了这个时代对“童模之伤”的反感,传导了全媒体对事物的敏感神经,也是少儿节目策划力应避免的硬伤。
城市台少儿节目策划既要尊重历史,又不得产生颠覆优良传统、恶搞英雄人物、亵渎文化经典、调侃崇高精神的语言、画面和情节。既要追求艺术欣赏性,又得避免营造“众星捧月”氛围及过度宣扬童星的效应。
2、忌脱离收视群体,防止节目形态定位失衡。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在全媒体的大力冲击下依然成为少年儿童守候之地,除了它的主流意识占主导地位,还有节目坚持以未成年人为本的原则。必须从当代未成年人思想和学习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少儿的创造性思维,尊重他们异想天开的想法,不搞成人化,不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束缚未成年人。全媒体环境下信息的多元让父母手中的遥控器紧张,反之也更刺激节目创作者的责任。少儿节目定位的扩大化、边缘化与模糊化,是节目策划的瓶颈。取消少儿广播电视节目中成人的话语霸权,明确少儿在电视节目创作中主动参与的地位,以少年儿童为节目的主体,重视儿童在参与过程中的愉悦程度,是改进节目创作作风,拉近收视客体的法则。城市台少儿节目贴地气,小观众才买账。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西部策略发展
电视专题片是电视节目系统中一个具有鲜明创作特色的节目形态。它不同于其他任何电视节目,也是因为它有自己不同于其他电视节目的独特价值。经过多年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实践,证明这种特点越来越明显,它独特的价值体现得越来越分明。
电视专题片是当代人审视现实生活的重要窗口。观众可以通过小小的屏幕,看到整个社会生活,电视专题片也可以把整个社会及人们生存的情况,通过电视屏幕输送到每一个家庭,达到信息共享。当下关于西部社会发展的讨论中,电视作为最为快捷、内容最为丰富的传播媒体,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容小觑的一部分,通过电视专题片,西部老百姓可以及时、准确、深刻地了解到当前西部社会发展的总体状况,还可以了解到发生在自身周边小环境范围内的变化,又可以及时地反馈自己的见解,真正做到和社会互动,使电视贴近生活。
电视专题片是目前电视总体制作水平的体现。从目前中国电视发展的特点来看,在诸多的节目形态里面,有三大节目支柱: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电视文艺。电视新闻主要是给观众提供真实的信息;电视文艺主要是给观众带来审美愉悦。在诸多的电视节目里面,把新闻去掉,把文艺去掉,剩下来的所有电视节目都可以囊括在专题里面。西部电视传媒业的发展,任重道远,但是作为电视节目三大支柱之一的电视专题片无疑是一个最为合适的切入口,它独有的大包容量,以及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所受的重视程度,都可以产生带动力量。
树立精品意识,创建品牌延伸机制
电视专题片从节目定位、节目取材、节目周期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有其特有的活力和张力。
日本主持人筑紫哲将电视节目分为两类:一类是电视观众想看的节目,一类是电视台希望观众看的节目。如果栏目日常播出的是“观众想看的节目”,那么专题片应该是一个栏目厚积薄发的窗口,应该是力量积蓄一定阶段后的迸发性的报道,这种力量可以是社会形势累积或是编导思想认识沉淀所形成的,可以归结为“电视台希望观众看的节目”。专题片产生的社会背景、作者思路和所涉及的题材结构是决定专题片较易形成精品的先决条件。
由于日常栏目受时长、形式、定位、板块的制约,对题材的把握往往缺乏层次和深度。专题片就成为电视深度报道最常用的节目形态。《7日7频道》是北京电视台的品牌栏目,2003年“十一”和2004年“五一”期间,利用黄金周,连续7天推出解决集贸市场菜农子女入托问题的专题片《菜娃乐园》和关注低保贫困人群,倡导完善社会捐赠制度的《爱心家园》,从时间长度和节目形式上有力地保证了节目的完整性和深度性。制作专题片必须要有精品意识,一般而言,专题片所触及的社会现象及文化背景有一定的关注度,因此在题材处理上必须精雕细琢。作为电视台希望观众收看的节目,如果没有精品意识,粗制滥造,不认真分析题材、形式、找准观众的兴趣结合点,专题片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市场经济追求产品边际利润的最大化,在树立品牌的同时,依托品牌效应,形成核心价值的产业化。电视节目进入市场也必然遵循这一市场规律。专题片作为特定题材的电视作品,较易产生社会共鸣,从而能在特定时期内迅速形成节目品牌。北京电视台制作的《我在北京》作为非典后的城市宣传片,在非典后重新树立北京形象,宣传北京,不仅在北京台、中央台播出,还在CNN等国际主流媒体进行了多次播放。节目制作成中英文双版DVD,在国际会议上向世界各国代表发放,并翻译成9种主要外语,制成DVD和录像带提供给我国驻外使馆用于对外宣传。正因为此片的成功和影响力,北京电视台特别设置了一档《我在北京》的栏目,进一步扩展专题片引发的品牌效应。另外,电视品牌延伸的典范莫过于迪士尼公司的动画节目的收益,分为节目发行、卡通形象的专利权买卖和经营主题公园等。一个节目的成功推出,迅速带动了节目引发的产业链,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品牌的市场价值。
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包装
在媒体进入融合时代,电视节目品牌化经营的今天,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品种的电视专题片,在受众日益挑剔的目光中如何完善自己,是当前媒体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电视专题片不要求时效性,它追求历史的、文化的和社会价值,它兼容某些新闻的特性,但与新闻有着本质的不同。它的重要功能是“对事实和对真实自然的人、人性的高度尊重与揭示”。因此它既不会取代其他电视艺术形式,也不会被其他电视艺术形式所取代,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回顾我国电视专题片的创作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它身上的时代烙印。而今的电视专题片已经开始拒绝枯燥无味的叙事和冗长的镜头,而注重追求“可视性”、“节奏性”、“故事性”。这就需要对电视专题片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策划与包装。专题片首先要精心选材。专题片可涉足的范围极为广泛,包括会议专题、历史题材、民生报道等,而选题的关键是在于它们的内涵价值。专题片,因为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从而给了观众一个心理切入口,使观众能动地介入到专题片中,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心灵的互动,然后带着思索离开。其次专题片的策划还要从制片观念上进行调整。真实性是电视专题片自始至终的追求。通过纪实手法的运用和表现,让人们感受到真实再现的品格,这是一种平民化的意识的表现,它平视、客观的特点赋予了电视专题片感染力和生命力。所以在制片时,策划者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主观色彩的说教,而要从受众心理的角度给专题片定位,彰显平民意识。
没有策划和包装的专题片是黯然无色的,没有加工的素材是平淡无奇的,电视专题片排斥人为的虚构却不排斥创作者的艺术表现,这就需要采编人员深入挖掘电视表现的潜力,整合人才和声画资源,全方位进行包装。电视策划首先是一种智力投入,它不仅仅是一两个点子,而是许多创意的集合,它就像是一条贯穿节目始终的智慧线,在节目中承担了思想引擎的作用。电视策划就是理论对实践的支撑。没有相关知识的积累、人生阅历,不了解电视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是难以胜任的。这就要求专题片的制作人员应该是一个多面手,既具备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艺术审美能力,还要擅长计算机操作。这样才能在节目的定位、创意、制作上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另外,电视制作软件的强大功能支持,也是为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提供广阔的空间。比如蒙太奇手法的巧妙运用,各种特技、滤镜、漫画、图表、照片、字幕的恰当使用,使得电视专题片精裁细剪,风光无限。总之,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包装是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经过精心策划和包装的专题片,就像一座完美的雕塑,立体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但是也应该注意,电视策划与包装虽然不排除人为的虚构、不否认创作者的艺术表现,但这种艺术表现强调的是真实自然,它追求异彩纷呈,不提倡光怪陆离;要求容量和深刻,拒绝繁冗和堆积。
人才是关键
即将到来的数字电视时代,对电视从业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数字电视相对于传统电视革命性的发展,使得电视节目的制作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就进一步要求电视工作者从技术创新到思维创新都要有个全面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积极地适应数字电视时代。在未来的电视节目制作中,能否发挥数字技术的力量,关键在于创作人员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因此电视节目的制作者要引进专业知识技术人才,在强调从业者综合素质的同时,更加强调专业素质、专业理想。基于历史原因,西部电视机构中,有过硬专业素质的人才较少,大多数职工都是经过短期培训之后直接上岗的,有的处于半学半工作的状态之中,这部分工作人员,对电视媒体本身的认识程度较浅,自然对电视节目的审美性、思想性等各个方面的理解不够到位,再加上电视文化本身紧跟时代的步伐,变化远远快于其他文化形式,在这种情形之下,势必会影响到电视专题片思想深度和审美高度,从而影响到电视专的题片的整体发展。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广播电视业的进一步发展,各大高校先后开设了电视新闻专业,培养出了一大批掌握了先进专业知识、精神劲头十足的年轻的专业人才,所以西部的电视机构应该放弃旧有观念,推陈出新,广泛引进人才,为电视专题片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与网络联姻
当今社会,互联网几乎无处不在,它的作用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其他媒体相比,它的传播力度和广度有着独特的优势,它最容易跨越空间,实现信息最广阔的传播。所以对于业已成熟的电视而言,与网络联姻,无论是对其节目的推广还是扩大其自身的影响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电视专题片理应借助最新的传媒形式――网络,创建属于电视专题片的网站。在西部的电视媒体中,宁夏电视台率先上网,于2000年1月1日开通了宁夏电视台国际互联网站,成为西北省级电视台中第一家电视节目在网上实现视频播出的媒体。据央视索福瑞2002年统计,宁夏卫视覆盖人口1亿,综合人气指数居全国第14位。宁夏电视台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电视上网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说,西部各大电视机构应该积极借鉴这样的成功经验,运用新的形式,扩大自身的影响,为电视专题片的发展营造一个比较新颖宽松的环境。另外,建立一个关于西部电视专题片的专门网站,一方面可以增进西部各电视机构之间专题制作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将西部优秀的电视专题片推广出去,开拓市场,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创作群体的联系站。
外部环境的扶持
电视作为国家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政策在极大程度上左右了其发展进步,可以说政策的积极调整就意味着电视整体创作环境的变化。因此要依靠政策全力扶持,推动西部电视专题片事业的发展,培育电视专题片创作队伍中的鲜活因素,给他们提供更大的便利和展示空间。电视台应积极鼓励独立制片人的电视专题片作品在电视台播出,为市民的DV创作安排独立的节目时间,在允许多元化的电视专题片形式并存的同时,片酬待遇予以一视同仁,以吸引更多社会力量主动参与电视专题片的繁荣。对于独立制作人和DV创作者的作用,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更便于采纳的人力资源,这一方面降低了电视台专题片的制作成本,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本土专题片的资源配置。除此之外,地区及省级电视台的节目设置还应该进一步放开,以利于营造宽松有利的专题片制作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2.魏南江:《优秀电视节目解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李幸:《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视听界》,2004(1)。
4.李岭涛、吴秀娥:《品牌中国电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5.邵清风、李俊等:《视听语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