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研组长职责

教研组长职责

时间:2023-06-04 10:46: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研组长职责,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研组长职责

第1篇

体育教研组长在教导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职责是:

1、组织本级成员学习体育教学大纲。贯彻落实学校计划上对体育工作的要求。全面组织好市、区的各项体育竞赛活动。

2、制定体育教研组工作计划,定期召开都教研组活动。

3、毎学年组织召开一次校级运动会。

4、组织督促各运动队开展正常训练。

5、安排好体育教师带领广播操和组织学校集队集会。保管好优育运动器具。带领体育教师大力抓好出操、集队、集会纪律、为建立良好校风而加强各项管理工作。

6、每月分管领导汇报本组工作情况,第学期要书面向学校汇报各班达标的百分率,并做好工作总结。

第2篇

1. 制度引领 

学校层面要构建一系列教研组工作制度。比如,教研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职责,中层蹲点制度,教研组长月工作汇报制度,教研组长考察进修制度、教研科研工作制度,以及校本培训和教学反思制度、专题论坛制度,师徒结队制度,案例、课例研究制度,跨学科研讨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奖励激励制制度,评价制度等等。 

教研组内部层面也应形成一系列工作制度。比如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备课主讲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建立共享资源制度等。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是教研组建设的保障,没有制度化的规范是无法落实的,这就是一个人文和制度融合的过程。 

2. 合理分工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和调整学科教研组。教研组设置以有利于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为原则。一般以学科为单位,设立一个教研组。规模较小的,以相关学科合并设立教研组。跨学科教师编入主要任课的学科教研组,同时必须参加一定的兼课学科的教研组活动。学校领导按兼课情况编入相应的教研组。 

在学科教研组下设立备课组。备课组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同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组织。教研组与备课组有着不同的职责和活动范围,加强统筹协调,使两个层面的教研组织形式都能充分发挥相应的作用。 

教研组长是教研组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力量,也是学校领导联系教师的重要纽带选拔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团结群众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 

二、常态化校本教研 

1. 集体性教研活动的实践与创新 

合作——博众采之所长。合作,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基石,它贯穿于校本教研的各个方面,无论是集体备课、还是集体观课议课,或者是课题研究,都需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当然,合作应该是“真合作”,而不能是“伪合作”。新课改下,集体备课应该充分体现合作意识,应该多一些集体成员之间,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火花,坦诚的交流,把所有成员的闪光点都充分体现出来,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实践——须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不竭动力。校本教研的研究过程就是教育教学的不断实践和摸索的过程,校本教研的研究成果,又可以用来指导新的教育教学实践。 

反思——让你的思想更精彩。反思,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助力剂,反思,提升、深化教研层次和内涵。合作——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这应该成为校本教研常态开展的基本步骤。反思,既要有个人对教育教学的反思,又要有教研组成员对教育教学的集体反思,并且要组织教研组成员对反思进行交流,交流中促进理解的升华。在合作中反思,在反思中合作,在反思中去实践。 

2. 群众性教研活动的个性化开展 

在教师的日常教学情境中,很多时候非正式的教研活动随处可见。办公室里,同班级任课老师围绕某一班级现象或学生表现热烈地讨论着、交流着;上完了课,同学科任课教师在研究着同一教材的反馈效果,探讨着更好的教学方法;空课时间,同办公室的老师们还沉浸在刚刚发生的教学故事中,正津津有味地互相讲述着;节假日,学校的网站、QQ群上,又有一些不知疲倦的网虫,在就某个教学问题针锋相对地争论着……这样的群众性教研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对集体性教研活动的有利补充,虽是非正式的活动,但在某种程度上, 

三、系列化教师培训 

第3篇

角色定位与引领作用的研究

 

桦甸市金沙中学李炳富

 

一、关于新型教研组组长角色定位的思考

“新型教研组”重在突出一个“新”,在课题研究中要努力突出这个“新”字。原来的教研组织能否更新,其重要任务自然就落在教研组组长的肩上。那么,教研组长就要走在组员的前面,首先更新观念,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对以前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反思教研组长这一角色定位存在的偏差。

那么,旧型教研组长的角色定位存在哪些偏差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做过深刻地反思:

(一)教研组长陈旧的角色定位

1、旧型教研组长只是单一的“信息传达者”

以前的教研组长没有尽到教学研究和指导组内教师发展的职责,只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单一的“信息传达者”,认为教研组是基层组织,主要职能就是完成学校业务领导布置的任务。教研组成员间联系较为松散,呈现放任自流的状态,教研制度虽然建立,但只是个形式而已,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不得不去整理相关材料。由于缺乏教师发展的平台,所以组内教师的发展更多依靠个人努力和自觉。

2.旧型教研组长只是一个全能的“教研包办者”

以前的教研组长一人包揽组内所有的工作,其他组内教师很少参与。由于教研组长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所以组长和组内教师都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组员认为教研是教研组长和学校的事,与其本身关系不大。教研组长的替代包办剥夺了教师之间合作交流的机会,限制了教师在团队中成长发展的可能性。

3.旧型教研组长只是一个空泛的“事务管理者”

以前的教研组长的角色错位在工作中只关心教研组的管理之“事”、教研之“事”,而忽视教研组中“人”的生命成长和发展。教研组长将自我角色定位为“事务管理者”,认为教研组的职能是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工作任务。教研内容较为空泛和随意,教师大多只是观摩而不是参与,同时教研活动局限于少数精英“作秀”、多数教师“捧场”。

上述偏差现象,我作为多年的语文教研组长,感悟颇深,由于工作繁忙,事务繁杂,对于教研组组长角色如何定位认识不够,也无暇思考。自从参加《中小学校新型教研组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后,才引起我的重视。

(二)新型教研组长的角色定位新型教研组长必须面对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做出深刻地反思,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

1.新型教研组长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向“新”的方向发展。

(1)新型教研组长的角色职能必须由“信息传达者”、“教研包办者”“事务管理者”转变为“策划研究的组织者”;

(2)新型教研组长的思维方式必须由“服从应付”的思维方式,转变为“主动积极”的思维方式,必须由“独立支撑”的思维方式,转变为“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能在学校新型变革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教研组与学校建设、教师发展的关系;

(3)新型教研组长的工作方式必须由“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策划”,主动思考教研组工作,重点策划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实现“在成事中成人,用成人中成事”的发展目标;

(4)新型教研组长的生存方式必须由“顺其自然”的生存方式转变为“生命自觉”的生存方式,包括对自我生命的自觉、对其他教师生命的自觉和对外在环境的自觉。

2.新型教研组长要努力使教研组的性质,向“新“的方向定位。

(1)组织功能应该发生转变。组织功能应该由“事务型”转变为“研究型”;

(2)教研重心应该下移。教研重心应该由“脱离教学的研究”,转变为着眼于教师日常教学实践的“植根课堂的研究”;

(3)活动过程应该是互动的。活动形式应该由“精英独霸”转变为“全员参与”;

(4)研究资源应该广泛拓展。横向上实行教研组之间的资源开放与合作学习,纵向上应该开发学科的育人价值,积极采撷“他山之石”,来精雕“己之碧玉”,在横纵双向开放中实现研究资源由单一封闭的“啃书”,转向丰富开放的“育人”;

(5)发展动力应该不断内化。群体方面,教研组应形成主动创生自己的组织能力;个体方面,每个教师应该从个体的生命成长体验中,深入挖掘发展动力,个体和群体有机结合,努力使教研组的整体发展需求由强制性的外驱力转变为自发性的内驱力,使个体的发展根植于集体的智慧的土壤之中,又使教研组这个整体的更新,建立在个体的不断发展之上。

二、新型教研组长“引领”作用的思考

教研组长在学科建设,教学评价,组织教研活动等方面,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优秀的教研组长应该是学科教学的带头人,校本教研的组织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要有打造学校品牌学科,带出一个具有努力学习、乐于研究、善于创新特点的新型教研组的目标追求。因此,新型教研组长应该积极发挥以下诸多方面的作用。

1、引领组内教师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教

学理念。

教学理念决定教学意识,教学意识决定教学行动。教学行动即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如果淡化了学习意识,忽略了学习过程,必然要导致教学理念的淡薄,进而必然要导致教学方式方法的守旧,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行动就会逐渐退化,势必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

所以,教研组长引领组内教师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是十分必要的,是必须要持之以恒的。

2、引领组内教师将专业技能转化为教学实践能力,积极建构“新”型课堂。

新课程强调基础教育要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一方面,新课程要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吸纳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方法和积极主动、终身学习的态度。另一方面,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很不适应,这就要求从校本教研中找到突破口,这就要发挥教研组长的引领作用,引领组内教师大力研究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开展专题的讨论;开展教研组课堂开放活动;建立完善的教研活动中心发言人制度,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一题一议,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研组内进行有实效的听评课活动,解决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备课组课前说课方式,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等。这些都旨在依托教研活动,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各环节将如何精雕细琢,如何体现教师的个性教学风格,使每位教师都能积极构建新型课堂。

3、引领组内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和理论升华,努力实现教研成果的“新”突破。

课题研究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地进行课题研究,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这就要求教研组长要引领组内教师不断发现和探索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认真思考确立课题,扎实有效的进行研究,不仅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能总结出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还能编辑教学案例,撰写教研论文,不断取得科研成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针对学校教研组的现状和存在的制约教研组发展的关键问题入手,将研究重心下移,深入到课堂教学中与教师一起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这样,教研组长就应该有计划、有侧重、有层次,创造性地开展的教研组教研活动,避免教学研究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4、引领组内教师进行本学科的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和更“新”教学资源。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同样的课程内容,能不能使课上得生动,生与生、师与生能否实现时时交互,顺利沟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以及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

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仅只限于对本学科的熟知,还应具有能够应用于本学科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在局域网或者全球网范围内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成为学生可以借鉴的资源。教研组长以建设学科教学资源库为平台,可以唤起教师加强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的意识,在建设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启发,以产生1+1>2的效果。

只有经常而广泛地利用教学资源,才能不断的更新教学资源。

5、引领组内教师共同建立教研组评价机制,使教研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真正成为“新”型的教研组。

评价是培训和管理的重要环节,好的评价制度可以督促和引导教研组工作健康发展。引领组内教师共同建立教研组评价机制,能使机制更加趋于完善与合理,有利于充分调动组内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制定评价方案其目的是通过评价引导教研组人员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组内人员的团结协作,促进教研组自身建设。评价中,注意全面收集评价信息,尽可能合理、真实、公平;力争全面反映教研组工作的真实情况。通过评价引导组内教师形成良好的自省习惯,以评价促管理,以评价促发展,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全体人员的综合素质,使教研组具有“新”的特征。

 

 

 

 

第4篇

一、教研组活动的概况

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中学在相当长时间内实行学科教研组体制,即由相同学科的教师组成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教研组担负起落实教学工作、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职责。1957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教研组工作条例(草案)规定:“教研组”是“教学研究组织”,其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以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是处理行政事务,教研组长负责领导本组教学研究工作,而不是介乎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之间的一级行政干部[1]。整体上,这种教研组的活动形式一直沿用至今,并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作为学校最基层的教研活动组织,教研组主要由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老师组成,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活动内容以备课为主,一是活动形式主要是大一统的形式。教研活动的主要任务以分析教材、研究教法为主,形成统一的进度和统一的评价要求,尤其是研究每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常常称之为“备课”。

教研组的主要特征包括两点:集体参与和共同提高。首先,要求全体成员参与集体活动,统一行动;再者,就是确保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教研组这些特征有助于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以老带新,不让一个人掉队,缩小教师之间的差距,共同提高。

教研组的主要功能有:学习、研究国家课标;基于本校学生的实际,依托某一版本的教材,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进修要求,研究具体教学内容的实施,包括各单元难易、进度的把握和内容的整合、拓展;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研究教法和学法,进行课堂实施方式的探索;制定本学科的评价方案和学习要求,组织阶段测查命题与试卷分析;基于本年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年级老师的经验,搜集、整理课程资源,编排相关的课程资源包,包括阅读材料、自学提纲、拓展练习与参考答案等等,形成成员共享的教研组课程资源库;落实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组织的“研究课”、“基本功大赛”活动等等[2]。

由于教研活动功能的特殊性,教研组活动要求教研组成员遵从的特定形式是:集体进行。全体教研组成员,每个星期在某个固定的时间、地点,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围绕这个星期教学任务的设计展开活动。全体教研组成员围绕一个主题,各抒己见,展开研讨,或者由某一位老师担任主讲,其它老师提供修改建议,最后,基本达成一个共识和统一的行动方案或教学设计方案。强调教研活动的规范性、系统性。

教研组长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定时、定点、定任务,落实学校的教学常规要求;组织进行集体备课;制定教学计划;学进度和评价要求;增强组内凝聚力等等。形成了教研活动的相关制度,包括选择教研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时间与地点、确定互动交流的方式、拓展延伸的措施等具体内容。

二、走班选课对教研组活动的挑战

走班选课带来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也对教研组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一制度更强调每一位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强调个性化的指导、研究,更强调多样化的教研形式,更需要基于时间、基于水平、基于需求的多元实施策略的探索。

1.对教师专业学术能力的要求和挑战

原来学校基本上是执行国家课程的规定和要求,在国家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框架下,基于本校学生的实际和教师队伍的条件,在课程实施方式上探索怎么样实施更加有效。当需要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时,就需要老师站在学科和课堂之外看课程,从更高的视角,宏观上把握这个课程的目标、定位。从实践一线的实施者,到兼顾实施与研发的双重职责,对各学科教师的专业学术能力和课程研发能力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必然使校本教研承载更多的职责,而这样的任务主要由教研组承担。

2.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任务更重,包括的范围更广

为保证课程的统一性,学校强调同一课程内的教研活动,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负责一个课程的研发与培训任务。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又存在着同一年级同一课程的教研、同一年级不同课程之间的协调、学生在课程之间改选的协调与衔接、一位学生在不同层级课程之间所处位置的比较等等,这自然成为教研组无法回避的问题。

3.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使课程更加多样

学校倡导老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脾气秉性等等都不相同,课程研发与实施都要考虑到这些差异。

同一个学科,原来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只用一个课程,现在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需要设计多种课程,供学生选择。例如,数学分出数学Ⅰ、数学Ⅱ和数学Ⅲ三个层级的课程。三个课程的定位和面向的学生是不同的,尽管一位老师可能只参与一个课程的研发、负责一个课程的实施,但是要能够在实施中很好地驾驭和把控,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心中还是要装着所有的课程。

4.课程实施的策略和方式更加多样

面对新课程“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呼声,老师们都已经认识到,要让学生学会才是最终的目的,那种“只有老师讲了,学生才能够学会”的观点,事实证明是靠不住的。老师少讲不是不讲,讲什么?怎么把课堂交给学生?还给学生后怎么组织才能更加有效?怎样让课堂的光辉关照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即便是分出三个课程,也不可能做到一个课程中的所有学生都是一致的,学生的差异是永恒存在的,是无止境的,课堂实施势必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这都需要探索多样化的策略和实施方式。

5.教师的思考与理解也是多样的

教师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尤其是处在改革的初期摸索中,面对一些新的问题,教师的思考和需求便显得更加个性和多元。例如,有的老师习惯于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有的老师注重课堂典型题的讲解;有的老师注重通过练习题落实基础;而有的老师眼光总是盯着测试不及格的那几个学生,并为此忧心忡忡;有的老师需要的只是某一个教学问题如何处理得更好。即便是面对同样的复习课,老师们的看法和观点也是各异。有的提出来复习课应该好好给学生把前面的知识梳理一下;有的老师赞同给学生多留些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支配;有的老师认为复习就是让学生做题;有老师提出来:做一张片子还是做两张片子?学生做后还讲不讲了?这些想法和需求都给传统的教研组带来很大的挑战。

6.对教研组活动形式的挑战

为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课程安排,排课使得同一学科任课教师的上课时间十分分散;小班化教学,每位老师授课班级增多,课时增多;大家没有集中的时间相互听课,集中研讨。集中统一活动的教研组活动方式无法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教研组长的听课与指导,也无法照常实施。那种在教研组长带领下的大一统的教研组活动方式面临极大的挑战。

三、面对走班选课的教研组活动应对

这种挑战都要求教研组活动作出相应的应对。

1.打破单一的教研组,形成教研组的组织架构

走班选课使得仅仅以单一的课程实施为主要任务的传统教研组无法应对,必须以活动任务为单位成立不同职责的教研组,形成学校教研组的组织架构。例如,围绕确立课程的目标、编排课程内容、制定课程评价方案、组织相关课程资源的编写以及该课程的培训等研发任务,成立“课程教研组”,以某一课程为主线,组织纵向上跨年级的教师教研活动;围绕落实这一课程的定位和目标,从学生获得的层面上,研究课程在课堂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取得最佳的课堂效果为主要任务,成立“年级教研组”,以某一课程的实施为主线,组织同一年级同一课程任课教师的教研活动。处在学校纵向和横向教研组的组织架构中,老师的课程研发与实施能力都能够获得成长。

2.教研活动由统一的集体活动转变为集中与分散结合进行

走班选课的实施,使得同一学科各位老师的课分散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像传统上集中进行教研活动的时间很难保证。而且通过课程实施,对课程研发的反馈修改等问题都进入到教研组研究的范围之内,从教学上升到课程层面上,教师们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怎么教,还包括教什么的问题。这些对教学实践的深入探讨仅仅靠一周一次的集体活动很难保证,只能由原来全体成员的集体活动分散为不同人员的相对集中,随时随地就某一个小问题进行碰撞、分享,然后再在集体活动中碰撞、分享。或者有些问题和意见需要在年级教研组中搜集,再汇集到课程教研组中进行修订、完善。

3.教研组的常态研究与专题研究交互进行,相互补充

传统的教研组主要是大家坐在一起,面对同样的任务去探讨,主要是执行和落实的职责。走班选课使得每位老师都面临着问题和挑战,教研组的常态研究显然是不足以支撑的。于是,围绕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思考的老师会选择一个很小的切入点,领衔一个研究项目,带领对这个课题感兴趣的教研组同事,组成一个小的研究共同体。例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起点的研究、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文言文学习课堂流程的研究、语文学习手册的编写与实施、初一语文阅读课学生自学自研落实效果的研究、初中数学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匹配的研究、图书馆阅读课流程的研究等等。课堂是一个动态多变的复杂系统,从一个小的切入点进入,直奔教学需要,带动其它各个要素,去思考课堂、研究课堂,自然比较容易取得效果。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获得研究能力与个人专业能力成长的双丰收。这些项目研究,在教研组内形成了一个个的教师教学研究场,促进老师们在合作研究中走向研究型的专业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教研组的研究内涵,成为教师专业成长非常重要的平台。

4.从整体跟进到注重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

传统的教研组活动主要进行的是同一个学科所有教师的统一性行动,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同质性问题,有利于同一学科教师的整体进步,但不利于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在进行共同活动的同时,有些教师对教育教学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这时候的教研组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些成长的氛围和土壤。例如,通过组织某位教师的教学论坛或研讨课的形式,组织大家听课、研讨,相互听课、分享智慧,帮助梳理其教学经验,既有利于这位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也发挥了这位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5.教研组长从一个学术领导转变为研究行动的组织者,教研文化的策划者、创建者

传统的教研组长常常是教研组的学术领导,虽然不是行政领导,但他在这个学科的教学研究上常常有一些思考和做法,决定着教研组教学研究的方向和深度。走班选课背景下的课程研发与实施,需要老师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每位老师面对的学生和问题可能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更突显教师个人的教学需求,注重每一位老师在实践中的主动尝试和反思。当一位老师有这种需求时,教研组长的职责就是搭建平台,组织一部分感兴趣的老师围绕他的研究课题,展开听课和研讨活动。随着教研组每一位教师个人思考点的增多和研究视角的变化,教研组长的专业学术和引领能力也受到挑战,教研组长要从一个学术领导转变为不同研究活动的组织者,或者成为教研组研究共同体中的一员,从文化的层面上思考教研组的活动,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

6.教研组与学校其它校本培训活动相互补充,最大程度满足教师的发展需要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发展需要,同一位老师在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也会面临不同的问题,而传统的教研组仅仅解决了这一节课怎么上的问题。老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有很多,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成长阶段老师的需要,发挥学校优秀教师的资源力量,学校还设立了教师互助中心,每周由一位优秀教师主持,围绕一个教学教育中的问题,展开研讨、座谈或咨询服务;成立卓越教师工作室,为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进一步成长搭建平台;成立青年教师读书会,成熟教师读书会;利用外教资源,开办英语口语培训班,开设中外教师论坛;为新入职的老师了解学校,尽快融入学校,举办新教师培训;分享经验,碰撞智慧,围绕导师制或分布式领导的具体实施,召开不同主题的分享会等等。这些活动每周以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形式呈现,从不同的角度触摸教育教学实践,为老师们的个性化需要服务。每位老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

作为我国特有的校本教研组织,教研组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在面对各种挑战,也在每一次的应对中,找寻自己最原始的命意。从学科教研组到备课组,从单纯的“备课”到增加“研究”的含量,从集体行动到满足个别需求,从执行、实施到研发、构建,处在国家课程改革的每一次洪流之中,作为与学生和教师最贴近的教学实践研究基层组织,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最常态的成长平台,一直都倍受关注,也在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在以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为导向的走班选课的背景下,教研组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和承载的使命还在不断地探索中。

参考资料

第5篇

一.学校教研组长工作职责:

教研组是开展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基地之一,教研组长是教研组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应对本学科的教学质量负责。

1.教研组应认真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教研组的计划明确一个学期教研活动的内容.安排和要求,制定具体措施,并付诸实施,期末做学期工作总结,上交教研室。

2.教研组应带领组员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加强业务进修,学习教育专业理论,每期至少组织5次以上专题学习,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3.教研组期初应安排好教学“示范课”.“优质课”.“汇报课”.“说课”,认真落实教学“四课”的上课听课和评课,及时收集听课意见,填写评课意见表。

4.组织好对外公开教学活动,并做好兄弟学校来听课教师的接待工作

5.认真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教研组期初必须订出新老教师结对子的名单与师徒带教的名单报教研处,督促《带教条例》的落实,尽快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6.教研组长应开展好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组织好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活动。教研组活动应形式多样,鼓励创新。

7.教研组长应经常检查.指导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全面掌握本组每位老师的教学情况,不断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8.教研组应负责本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实施,及时组织全组参加实验研讨课观摩活动,帮助实验教师解决问题。

9.组织好各种大型测试活动的命题.审题.评卷和试卷分析工作,强化质量目标意识。 

10.积极组织指导课外学科活动与校内外学科竞赛,并要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成效。

11.每学年要开设一至两个教师论坛或课题,积极组织教学科研活动,大胆尝试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不断提高科研水平。每学期结束时教研组写出专题总结,并认真组织交流。

12.教研组活动严格考勤,要认真做好对教师.备课组的教学评估工作,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学校考核工作提供相关资料。 

13.教研组长要负责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二.学校备课组长职责

备课组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备课组织,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领导下,带领同教材教师认真执行学校和教研教学工作计划,开展教学研究和备课活动,努力提高本年级.本学科教学质量,其主要职责有: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带领全组教师自觉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学。

2.备课组长应认真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安排教学进度,期末做好工作总结,上交教研室。

3.组织好集体备课活动,要做到“三统一”,即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作业。要落实“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4.带领本备组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新课标,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研水平。

5.协助教研组长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本组教师积极承担“四课”,即汇报课.示范课.观摩课和优质课,组织本备课组相互听课,开展评议,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协助教研组长搞好期中期末复习考试,组织本备课组教师做好命题.评卷.质量分析和教学反思等工作。

7.协助教研组长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活动.学科竞赛辅导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做好培尖辅差工作。

8.发挥备课组长带头骨干作用,通过结对子.示范教学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9.紧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寓教育乐与教学之中,密切配合年级组,全面关心学生的综合发展。

附:基本要求

①    每学期第一周内制订好备课组教学计划和进度

②    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③    每周出一分周末练习(内容要滚动)

④    每周开展一次培尖辅差活动

⑤    每学期出好月考.期中试卷

⑥    每学期安排一次教师论坛

⑦    期末结束做好一份备课组教学工作小结

三.学校备课要求

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必须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每周不得少于一次。内容包括:交流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情况,确定统一的单元目的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统一的单元练习及统一的单元进度,交流解决难点的办法及确定统一的单元测试题。

(一)教师个人备课要求:

1.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是每个教师的基本工作之一。

2.备课应做到“三备.三研”。三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三研:研究重.难点,研究三维目标,研究教法。

3.教案要符合规定的格式,详略不强求一致,但要反应一堂课的主要内容。

4.教案应按课时逐节撰写,不能按课文或章节写一个教案。

5.练习课.复习课.考试等教案也应注明目的要求等内容,并附上练习题或考试试卷。

(二).集体备课要求:

1.内容:(1)教学目的和要求。(2)教学内容分析。(3)教学重点难点:指出本单元或章节的重点难点,并备出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4)学情分析(5)注意事项(6)教学方法建议(7)课时分配(8)单元或章节过关测试题

2.要求:单元.章节备课即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六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学进度.目标.重点.难点.作业.测试,备课组长要做好记录,内容为:时间,地点,研究课题,参加人员,中心发言人,研究内容,独特见解(记录每位组员发言内容)。集体备课应重点对教材的处理,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突破,对课堂教学及结构进行研究,拿出统一的办法。

(三)检查办法:

1.以教研室核定的名单进行签名。

2.教研室有关人员将不定期参加各备课组活动。

3.教研室不定期抽查教案和集体备课记录本。

四.学校青年教师业务培养制度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为了提高新入校教师的业务素质,落实电厂学校青年教师岗位培训“一三五八”工程,使我校的青年教师能够早日成为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特制定如下培养制度:

一.做为刚刚加入教师队伍的青年同志,在业务上要在导师在指导下进行教学工作,掌握教学技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具体要求如下:

l.刚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入校第一学年必须参加由有关部门组织的职初教学岗位培训并且合格。

2.刚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入校时,由学校教研处研究,每人指定中.高级教师与青年教师签定带教合同,形成师徒关系,合同签定时效为三年。

3.青年教师在合同签定后,必须认真向导师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业务水平。青年教师每一学年制定一份工作.学习计划,经导师审阅后,努力付诸实施,每学期结束时,还要写一份书面汇报,交导师审阅后留存备案。

4.青年教师平时的教学过程,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并主动交导师批阅,用心听取导师的指导,每周至少由导师批阅2个课时的教案。

5.青年教师每周听到导师或其他老教师的课2节以上,听课时应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记录,下课后要及时与授课老师交流,吸取对方的经验。

6.青年教师第一学期必须开3节以上的公开课,其他学期开二节公开课,开课前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备课,打印好公开课详案,由教研组组织全组老师听课,课后由教研组长及时组织全组老师对公开课进行评点,并由导师形成自己书面评价意见,教研组长形成学科的评课意见及教案打印件送教研处备案。

7.青年老师在导师的指导下,每学期独立出一份单元考试卷,并附上命题说明,在单元考试后要根据考试情况进行试卷分析,并及时把试卷.命题说明.试卷分析送教研处备案。

8.青年教师在每一学年要求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或学习有关最新的教育教学文章,并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写10000字左右的的读书笔记。鼓励青年教师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教训,形成书面文章,即写出教育教学心理体会,经验总结或者是教学论文。

二.为了早日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成长,签定带教合同的导师必须履行以下职责:

l.对被带教对象思想上主动关心,业务上精心指导,每学年对带教情况做一次书面报告,送教研处备案。

2.共同备课,每周指导被带教对象备课2节以上,并对被带对象的备课情况提出书面评点或面对面进行指导。

3.导师必须经常对被带教对象进行随堂听课,每学期不少于5节的听课内容在听课笔记中体现,并在课后及时与被带教对象进行交流和指导。

4.导师必须每学期指导被带对象:(1)两次以上公开课;(2)一份单元试卷的命题:(3)一份试卷分析;(4)一次备课组集体备课中心发言材料,并对指导情况在带教情况书面报告中体现。

三.导师待遇

l.导师如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年度业务考核中,可以获得指导青年教师一栏的份值满分(其他情况的老师该分值不得分,最多只能得l/3)。

2.学校在评先.评优.评聘中可在同等的条件下优先考虑。

四.检查办法:

1.不定期抽查被带教老师的教案和听课笔记。

2.检查师徒带教记录本。

五.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我校教育教学研究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保证省地市各级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高校级课题的研究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切实发挥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先导作用,特制定以下管理办法。

(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管理机构

成立电厂学校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由校长室.教务处.教研处有关成员组成。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规划审批.组织.指导.协调和管理的领导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课题研究管理小组,管理小组由教研处成员和各教研组长组成,负责对全校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和指导工作。课题研究管理小组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例会,对全校各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

(二).课题的立项申报

l.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需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对相关学科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课题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承担课题的设计,并担负实质性的研究任务。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必须具备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2.白银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成员人数在25人以内,平川区级以上课题研究成员人数在20人以内,校级研究课题一般在15人以内。课题组可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邀聘研究顾问或指导者。但顾问或指导者没有实际参加研究工作,不参加教科研成果评奖。

3.课题立项必须填报《课题立项申请书》。白银市级或以上立项申请书一式四份,校级课题立项申请书一式两份。课题立项必须经过教研组充分讨论认可后,由教研组长签署意见,方可上报教研处。由教研处牵头组织课题研究管理小组充分论证后,由校课题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批准。

4.市级课题立项申报二年一届,校级课题立项申报每年一届。九月份完成申报,十月份完成立项审批工作。

5.凡立项为校级以上(含校级)课题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实验研究时间的,由课题组提出申报,经校课题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批准后可转为下一届课题。凡经实验研究一年以上的课题如在研究过程中研究方案切实可行,目标明确,建立健全了课题研究档案和管理制度,并产生了一定的效益的,可申请升转为市级或白银市级课题。

6.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遇到工作变动.人事调整,可提出申请,对负责人或研究成员进行变更。无故终止研究或不参与结题的课题组,课题管理小组提出建议,校课题研究规划领导小组认定可撤消研究课题。

(三).课题研究实施过程的管理

l.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课题组要开好开题论证会。主要内容有:

(1)由课题组汇报课题研究方案及其背景,介绍课题本身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研究步骤和条件。

(2)请有关领导和专家指导.咨询.论证和评议。

(3)讨论方案,统一认识,明确方向。

(4)课题组落实管理任务和分工情况。

2.凡集体参与研究的课题实行组长负责制,课题组成员研究任务和职责分工要明确。课题组成员(包括子课题研究成员)有权对课题研究提出建议,有权分享课题研究成果。

3.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1)每学期期初制定出较详细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2)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研讨活动,在校内公示活动的时间.内容,邀请有关领导和相关教师参加。

(3)每学年每个实验成员上一次研讨课或汇报课。

(4)每次活动必须做好过程记录,填写好课题研究活动记录本。

(5)每学年写一份详细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6)校课题研究管理小组应及时了解各课题组的研究进展情况,深入课题组听课,参加各课题组的研讨活动,召开学生座谈会,做好“三查",即调查.检查.测查,对于研究不规范和无故终止研究的课题组,及时召开反馈会,提出整改意见。

(四).课题研究的结题验收,成果评价和奖励

1.结题条件:(1)按计划完成研究,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2)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已经完成:(3)反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资料已经整理齐全。

2.结题资料要求:符合结题条件的课题,课题负责人应向校课题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结题申请,由课题研究管理小组组织召开结题鉴定会,并组织结题评审,再由校课题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审批结题。

3.校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评选每三年进行一次,设一二三等奖,颁发证书。获奖的科研成果的有关资料汇篇成册推广交流。课题研究的参与者和研究成果获奖者可在职称评聘中享有相应加分待遇。

六.学校先进教研组评估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我校各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鼓励各教研组认真.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激励带动各备课组的集中备课活动有效开展,提升各位教师教学研究水平,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特制定《学校先进教研组评选方案》。

(三).评选条件

1.能正常开展教研活动的。

2.能及时完成学校交给教研任务的。

3.能服从学校各项工作安排,遵守劳动纪律,教研组内团结和睦的

4.教研组评选量化分低于80分不得参评。

(四).评选细则及量化标准

(1)档案材料

1.教研组计划.总结(10分):每学期各教研组长必须认真制定出本教研组活动的计划,学期结束有工作总结.每学期结束之前由各教研组长把《电厂学校教研组活动记录》填写完整并上交教研处,教研处将按两学期教研组长活动记录本中的:①计划;②专题讲座安排;③教师业务学习;④课题研究;⑤学期小结,共5项每项2分计,每学期记录本中每缺一项扣1分,直至扣完止;未按时上缴者,逾期者0分以计算。

2.资料归档(10分):①教研组长应督促各备课组长认真填写好备课组活动记录本,并于本学期结束之前上交教研处,教研处将以各备课组长的两本记录本为标准,共计6分,每少一本扣3分,直至扣完止。②教研组长在每学期结束之前应把本教研组在学期内各位老师的公开课教案.公开课评课表及评课总表及时上交教研处存档,教研处将以公开课教案.评课(总表)为准,每学期每项各1分,共4分,每缺一项扣1分,直至扣完为止。

(2).教学常规管理(50分)

1.教研组无故不活动一次扣1分,教研组长例会无故不参加一次扣1分。本项共计10分,扣完为止。

2.集体备课活动.教研组活动组员无故不参加每人次扣1分。本项共计10分,扣完为止。

3.宣传报道:科技走廊缺出一次扣1分,本项共计10分,扣完为止。

4.教研处不定期听教师的课,并抽查教案,听课笔记.作业批改情况。本项共计10分,如果抽查中发现上课没有教案,作业每周批改次数少于学校的规定次数,每发现一人次分别扣1分,直至扣完为止。

(3).教研常规与课题研究(30分)

1.教研组能组织学习教改教研先进理论,学习新课标,组织教师开展新课程研讨,研究教材,探索教法,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好。(10分)

2.有教学改革目标和研究课题,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教研组有规范的教研课题,按要求开展课题研讨活动,按时开设课题研究研讨课。(20分)教研处以各课题组的中期检查材料为主,每缺少一次扣5分。

(4).其他另加分类

1.经验总结(含汇编),本教研组教师在校级汇编的论文,每人每篇加1分,白银市级汇编或发表(含学会论文)每人每篇加2分,白银市级汇编或发表每人每篇加3分,省级交流汇编每人每篇加4分。CN以上每人每篇加5分。

2.教学比武.说课比赛或其它教学业务比赛获奖情况: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武.说课比赛或其它教学业务比赛的,教研组成员获国家级奖加10分,获省级奖加8分,获地级奖加6分,获白银市级奖加4分,校级奖加2分。(不重复计分)

3.讲座(证明)

以学校或教研处组织的讲座,包括教师论坛.给教师讲座.给学生讲座活动,每人每次加2分。

4.青年教师培养:学校鼓励各教研组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对本教研组青年教师的成长给予关怀和落实,凡签订师徒带教合同和教师结对子合同的,并能认真发笑行合同要求,并有完整记录和听课笔记及签字的,每张合同加1分,以上另加分可以重复计分,不封顶。

未尽事宜,解释权归属校长室。

七.教师考核方式及标准

对教师的考核。主要依据年度业务考核的有关内容进行量化考核,并且该量化成绩还将依据电厂学校聘任量化方案的标准进行折算,做为教师个人竞聘的依据之一。其主要内容及标准如下:

(1)公开课:每位教师原则上每学年必须至少开一次公开课,公开课开放时教研组长必须及时组织本组人员认真参加并评课(个别需开2次以上者由有关部门安排),每次公开课结果后,由教研组长收齐:a.开课老师的课时教案打印件一分;b.各位听课老师的听课评价表;c.教研组评课的总评价表一份并装订好,做为考核的依据,没有上述材料者将视为没有开课处理,对于开课教师的年度考核量化标准为:校际.教研片.市级及市级以上者获5分,校级教研组内公开课为3分。一学年多次开课者,年度考核取其最高规格一次量化。

(2)进修培训:学校鼓励各位老师参加各级各类进行培训,以提高各位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在年度考核时,以教师及时上交的培训证书复印件为依据,量化标准为:参加各级各类函授,自考成绩合格者给3分,短期培训5天以上者给2分,5天以下者给1分。

(3)论文论著:学校鼓励各位老师在教学之余,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踊跃撰写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年度考核时,以教师上交的材料:a.或获奖的证书复印件;b.校级以上发表或汇编论文还需把论文集的封面.目录全部及正文部分复印件各1份为依据。量化标准为:CN刊物或国家级学会汇编给5分;在省学会.地区专业刊物(白银学院学报)汇编刊登给4分;在白银市学会.白银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刊登汇编给3分; 在白银市级学会刊登汇编者给2分;在学校汇编者给1分。

(4) .教改: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之中,并通过教学改革活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年度考核时以教研处收到的各课题组申报表中的参加人员为依据。量化标准为:国家级.省级课题成员4分,地区级课题组成员3分,市级课题组成员2分。

(5).指导教师:为了让年青教师尽快成长,学校鼓励年青教师积极拜有经验的骨干老师为师,也鼓励骨干教师积极为年青教师的成长出一份力。年度业务考核时,以教师填写并及时上交的《电厂学校带教记录本》为依据。量化标准:教研处指定的师徒关系每人3分,教师自己结对子的每人2分。

(6).业务学习: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学习,并做好读书笔记的记录。年度考核时以各位教师上交教师实验手册为依据,要求每人每学期撰写教学反思10篇,案例分析2篇,量化标准为:凡完成实验手册填写要求者给4分。

(7).奖励:为了给教师施展自己的才能,学校鼓励各位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比武,凡获将者均可以在考核中获得相应的分数。考核时以各位参赛老师及时上交的获奖证书(复印件)或获奖文件(复印件)为依据。量化标准为:获国家级比赛者得4分,省级比赛者获3分,白银及白银市级获奖者得2分,校级获奖者得1分。

说明:

第6篇

一、农村学校教研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工作计划性不强,教研计划流于形式。教研计划往往是组长一人制定,并没有经过全组教师的讨论。计划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活动安排单一,缺乏专题研究。有的学校没有研究课题,有的学校虽有课题,但课题大而空,没有结合本校、本教研组实际。

2.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教研活动成了单纯的听课、讦课。一些学校领导对教研组的职责认识不清,认为教研就是听课、评课,很少开展有一定深度的专题研究。教师缺乏真正的协作与交流,一学期的教研活动就是安排几节公开课,听听课、评评课,教研工作就算完事了,

3.教研活动变成了工作布置。在一些学校,教研组就是学校行政命令的执行者,是完成学校安排的工作,教研组长由研究者变成了事务者,学校领导安排什么就做什么,一些学校教师视教研活动为负担,缺乏教研的主动性、持久性、创新性。另外,部分农村学校繁重的课业负担也很难激起一线教师的教研热情。

4.教研组长成了教案作业的检查者。在一些学校,教研组长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周一次的教案作业检查,教案作业的检查也是完成领导的任务,只是被动的看看数量,缺乏教案质量的评价指导。

二、学校教研组工作的建议

1.领导重视,提升教研组教研能力。学校领导要更新教育观念,高度重视教研工作,充分认识到教研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动力源,认识到教学研究对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要搭建良好的平台,使教研组长能专心搞教研,全体教师能参与搞教研,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搭建平台,增强教研组教研意识。学校要统一领导全校的教科研工作,建立以校长为龙头,教导主任为组织者、教研组长为引导者、全体教师参与的四级教研网络。这样才能保证全员参与,才能推动教研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3.转变观念,变被动教研为主动教研。教研活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研组长要做教研活动的有心人,在工作中要发掘教研的课题,寻找研究的切入点。每一位教师要树立起“问题就是课题”的意识,时时留心,自觉的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善于把教育教学中有意义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富有个性特色的教研课题,再通过攻克研究课题,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三、学校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1.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学校常规管理制度、研究成果、教研心得体会、教学经验总结以及教学大纲和教材,丰富教师的理论功底,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

2.重视课堂教学研究。

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教法、学法,以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就成了我们教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课堂教学的研究一般采取献课、说课、评课的方式进行,要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全员参与,共同研究,整体提高。

3.加强备课研究,提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教案。集

体备课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平台。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拓展了教学思路、提高了业务能力。

4.举办教研讲座。教研组长或者有威望的教师,就某个问题根据最新研究情况进行讲座,也可以聘请有关教研专家讲座。组织讲座就是为广大教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使广大教师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有更新更深的认识,为教学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推动教师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5.开展专题研讨。就是教育教学中的某个问题开展专门研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教研工作深层次发展的要求,是学校教研工作水平和能力的体现。

第7篇

坚持以教研工作为抓手,以规范、落实教学工作为主线,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中心的工作思路不动摇,加强学习,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追求实效,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探索学校特色建设路径。

二、工作目标:

1逐步建立健全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措施。在硬件建设逐步达到标准化的基础上,实现学校软件建设的标准化。

2依托校本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3通过扎实有效地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发现、培养一支思想端正,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

4探索学校音体美特色发展之路。

5期末教学成绩有明显突破.

三、主要工作:

(一)规范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备课

任课教师要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扎实备课,超前备课(三课时),吃透教材,就是明确本节课所学知识在整个单元和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梳理各知识点的关系,做到每节课重难点了然于胸。吃透学生,是要求教师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水平,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

教案内容要求包括:教材地位,学生状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课后反思。

2听评课

任课教师学期听课不低于20节,包课领导和教研组长不低于25节。评课要及时,做好相应的评课记录。包课领导、教研组长对本组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听课,并及时对做课教师提出教学建议。听评课记录要填写完整。(公开课与推门课相结合)

3学习笔记

提倡教师读书,并有学习笔记,学习笔记字数不低于5000字。

4学生作业

学生作业统筹安排,同头教师加强合作,少而精,政史地生要求没有书面课外作业(三年级除外)。

5常规检查

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前集中进行检查,并伴随不定期抽查。

(二)以说教材,听评课为载体的教研工作:

1.日常教研活动安排注意几点:(1)说教材。(2)同课异构

数学组七、八年级推行学案导学

2.校级公开课。1是推动教研工作的抓手,是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体现,和学科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成果的展示,有利于发现教师,培养教师。2要求:本学科教师全部参加,其它学科教师在没有上课任务的情况下也全部参加。包课领导要做好考勤、记录、卫生、照相等安排。3校级公开课纳入教师考核。

3.基本功展示。各学科教研组以基本功展示为契机,本着推出一个带动一批的思想营造本组教研氛围。善于将教师的个人行为转化为教研组的团队行为,充分调动组内教师的合作意识。包课领导和教研组长分工合作,搞好配合。

(三)毕业班的系列工作。毕业班工作是本学期的学校重点工作之一,它又一系列的考试组成:开学第一周的摸底考试、毕业班全体师生动员会、4月份的模拟考试、理化生实验考试、信息技术考试、体育测试、中考。无论是那一种考试,一定要精心准备,认真复习,中考必然会水到渠成。在这个过程中,三年级老师还要认真关注中考研讨会,明确考试方向,把握中考动态。

(四)精心准备县春季运动会。

1.选拔队员2.做好训练计划3.团结协作4.注意安全5.争取好成绩

(五)电教工作

1.做好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2.多媒体的保养与网络维护3.网站建设

第8篇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因此,学校应把校本教研作为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设置机构、科学选取主题、优化教研过程,以校本教研为活动载体,助推学校发展。

一、合理设置教研机构

为了扎实有效地组织校本教研活动,学校应成立年级学科教研组和学科中心教研组,两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前者是指由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组成的教研组,由教导处领导,侧重于常规教学的监控与指导,落实备、教、辅、改、考要求,指导专任教师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后者是指由同学科教师组成的教研组,由教科室领导,主要职责是通过专题研讨活动指导教师开展校本教育科研。可分语文、数学、综合中心教研组,各组每月开展一次活动。中心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实施机构。

二、科学选取研究主题

没有热情,就没有动力。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仅靠学校制度是不够的,无法调动教师参与的主动性。通过走“问题校本化、问题专题化”之路,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1.问题校本化

校本教研选择什么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这是开展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仅由学校决定,问题的选择没有教师参与,那他们只能盲从,被动地开展教研,教师研究的热情和效果可想而知。

问题校本化由此而起。首先,全员收集问题。每学年初,全体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提出自己最棘手的问题,并简要阐述产生问题的经过,教科室以提案的形式征集,同时教科室也结合课改动态提供一些热点问题。其次,以学科中心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确定学科教师共同关注的若干问题。最后,教科室整理出“校本课题指南”,为问题专题化奠定基础。

2.问题专题化

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如何成为校本研讨的主题,问题专题化是桥梁。每位教师(或者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为一组)从“指南”上选择合适的问题作为自己实验研究课题,在此基础上学习相关理论,制定课题实验计划。教科室精选学科共性问题,作为学科中心教研组每月的活动主题,由组长拟定每月的活动方案。

问题即课题,把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教学问题与课题实验、学科中心教研组专题研讨活动统一起来,教师为解决现实问题而参与教育科研,同时中心组又为其提供观摩、交流、展示的机会。这样就能有效预防教育科研与实际教学两张皮现象,让教师主动参与专题研讨活动。

三、切实优化教研过程

学科中心教研组专题研讨活动是校本教研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着参与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此,要切实优化教研过程,认真开展以下流程:理论学习——观摩研讨——说课议课一专题讲座——反思学习。

1.理论学习

每月活动前,由中心组组长制定下发详细的活动方案,教科室选编下发本次研究专题相关资料,让教师明确活动目的和要求,引导大家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夯实理论根基,在讲课、听课、研讨、反思时有的放矢,解决教师“无效学习”“低效学习”问题。

2.全程听课

观摩课堂教学是校本教研中的重要环节。在活动中,教课者因为经历了“磨课”过程,受益最多成长最快,但其他教师大多只听了最后一次公开课,对教学的理解远不如教课者,没有获得足够价值的体验和领悟。为了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应实施“全程参与磨课,共同感悟提高”。

(1)中心教研组结合研究主题,安排2~3位教师讲课(其中必有一位骨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展示,为研讨活动提供素材。每一次试教、分析、修改设计,同年级同学科教研组的教师都要参与,形成“一人执教、共同磨课”的浓郁氛围。

(2)为保证听课效果,听课前,中心组组长给每位听课者一张评价表,让听课教师结合研究专题,带着问题听课,并把切身感受即时写在评价表上。听完课后,学科年级教研组长将本组教师的听课意见收集起来,整理出本组的“观课札记”。

3.互动交流

观摩课结束,学科中心组教师开展议课活动。首先是教课者“说课”。围绕本次研讨主题来“说”:要解决什么问题?从哪些教学环节体现?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有什么遗憾或需要改进的?这样的“说课”才能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

接下来是议课。事先指定1~2位骨干教师围绕研究专题做主评,再由各学科年级教研组长交流“观课札记”,期间,执教教师也要参与互动,围绕某个问题深入探讨。这样的互动交流已不再是常规课堂教学的评价,它具有专题性.体现学术性,是问题的解惑,是认识的升华,是反思的源泉。

4.专题讲座

每次教研活动,提前邀请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市县名师或是县教研员,结合研讨主题准备讲座或学术报告。他们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力量,有着丰厚的专业理论素养,经常深入教学一线,能站在新课改的理论前沿,着眼课堂教学实际,对教师们感兴趣的和困惑的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引领大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5.反思提高

第9篇

紧密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树立服务意识,进行规范管理,调动全体教师的智慧和积极性,为我校发展再上台阶作出强力支撑,

二、重点工作

教务:树立服务意识,规范常规管理,加强备课组和教研组建设(前阶段重点),加强有效性课堂的实践与研究,提高教学力(后期重点),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全程)。

(一)、树立服务意识

1、认真准备齐教师备课的各类材料以及上课前教学案的复印。

2、辅助年级组开展好年级的主题教育活动和各类竞赛、检测。

3、辅助教研组开展好各级公开课、讲座等事宜。

4、认真统计好教师的工作量。

(二)、规范教学常规管理

1、量化教学五认真的细则,赢得老师理解,严格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讲评、辅导等环节的管理。

2、认真组织好校内的“四边双优秀”工作。

3、加强早读课巡视管理,协助年级组安排好早读人员。

4、研究低层次干扰教学行为地解决措施。

5、定期抽查教学常规和定期组织人员对年级或班级进行教学督导。

6、评选教学五认真的优秀教师。

7、成立毕业班领导小组,深入初三年级进行教学研讨和帮扶。

(三)、加强学习型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1、参照南京市优秀教研组评比标准,协助语、数、外、理科综合、文科综合五个教研组申报区市优秀教研组工作。

2、尊重教研组组长意见,选配业务能力强、威信高、有事业心、能起协调统率作用的教师任备课组组长。

3、实行校领导挂靠教研组制度,每位校行政干部必须参与教研组建设。

4、赋予教研组组长更多的权力,加强组内建设。

5、严格对照区教学水平,合理提出目标,并加大对教研组、备课组考核力度。

6、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自我层面的管理以及师徒结对。

7、备课组开始尝试进行二本(红山学本、教学设计)的汇编积累。

(四)、加强有效性课堂的实践与研究,提高教学力

1、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纠正和养成训练

2、借助课堂教学的视频录制,将统一学习和自我评价相结合,促进有效性教学

3、加强学生作业的研究(作业量、编制质量问题、层次性问题、效率问题),促进有效性训练。

(主要学科每门限配一套课外资料,作业次数与周课时一致,每次作业3~5题,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做3题左右;鼓励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协作,研制学案、教案一体化的作业,并注明是基础题还是提高题,是必作题还是选作题,还有哪些是多解题,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要求教师对课堂作业全批全改,改后统计分析,个别存在的问题及时当面帮助,共性的问题则在本学科课上讲评,并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提高不同教师的教学力。陆续组织新教师上岗课、初三新教师上岗课、优秀教师示范课、老初三教师的复习课、校级志远杯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学案例评比等活动。

第一类教师(1至3年)重点工作是做好师徒挂钩结对学习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力争在一年的学习后站稳讲台并初步掌握教育教学的新理念。

第二类教师(4至9年)重点工作是做好磨课活动和公开主题教研活动,并指导好研究性学习活动。

第三类教师(含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重点工作是做好示范教学、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教师论坛、校本课程的开发等工作。

5、营造学校学习钻研的氛围,安排教育硕士论坛。

德育:加强班集体建设和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前阶段重点),积极营造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努力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后期重点)。

(一)、大力加强生态型班集体的建设(负责人:杨小军)

1、完善生态型班集体评比细则

2、统一生态型班集体的环境布置

3、继续做好行为规范示范班的申报、认定工作

4、生态班集体班训、班歌、班徽、班报的评比与汇编

5、举行生态班集体建设的阶段反馈展示和小结

6、学期末举行生态班集体申报听证会和建设经验汇编

7、争取全体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倡导全员育人,让师生过有道德校园生活。

(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负责人:田莉)

1、利用校本培训,促成初一年级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2、各年级开展形式多样的爱校教育,促进学生爱护公物(校园环境)的习惯的养成。

3、借助践行活动,继续强化懂礼貌(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他人)守规则(遵守学校纪律、社会公德、交通规则、对他人的诺言)教育。

4、通过礼仪标兵的评比、礼仪教育的开展等引领活动和定期的检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服饰、发式的习惯。

5、重点抓好讲卫生的习惯、写字的习惯、做好操(整好队)的习惯、进校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6、加强年级间的抽查,增加学工处人员、年级组长常规检查职责,要求定期进行讲评。

7、认真做好九月份行为习惯养成月的评比和反馈工作。

(三)、精心设计,专人负责,认真做好班主任的培训和建设。(负责人:王桂银)

1、设立学工处处室接待日,保证有半天时间分管德育领导随班督导和帮扶。

2、每月定期开展一次班主任论坛。做到有主讲人、讨论和讨论记录。学期末进行资料汇编。

3、引领班主任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继续实行班主任(指班主任年限三年的)撰写教育周记制。

4、每学期组织一到两次的班主任教育艺术经验会和成功个案研究交流会。

5、加强班主任工作资源库建设,建立班主任成长档案。

(四)、精心构建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负责人:徐广宇)

1、专人负责德育主阵地——主题班会的建设,制定红山校区主题班会的方案,将主题班会集体备课和个人设计相接合,规范主题班会的评价体系。学期前各年级组组长要根据年级特点计划好班会内容。

认真办好学校的橱窗、班级的黑板报、学校走廊上的壁报等软环境建设。

2、进一步组织好能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学生社团并指导学生开展好相关活动。

3、认真组织好团、队和学生会的活动。

4、每学期精心设计好两次大型的主题德育活动(结合艺术节、读书节、纪念日等)。

5、努力开创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新局面,先建立体系,在创出品牌。

6、继续加强家校合作,开拓社区资源。精细地组织好“家长开放日”等活动

三、具体日程

月份

教务

德育

8

准备好教师开学用品

教研、备课组长工作布置会

各班完成黑板报、环境布置、学生报到

年级组长、班主任工作布置会

协助初三完成橱窗布置

协助初一完成初一新生校本培训

文明岗监督员、旗手、检查员培训

9

到办公室了解,帮助老师解决一些困难

整理出新初一、初三老师上岗课日程表

教研组长会

初三年级教学督导(班级、时间待定)

新初一、初三老师上岗课

教育硕士论坛(周校长)

教学五认真检查1

省示范初中迎查准备

两周一次年级组长、班主任会

校园卫生无死角的公益劳动

行为规范标兵评比、常规教育月表彰会

后进生座谈会(各年级组)

10

初二年级教学督导(班级、时间待定)

初三教师示范课

教研组长会

教育硕士论坛(刘涌)

班徽、班歌征集

后进生座谈会(各年级组)

11

初一年级教学督导(班级、时间待定)

教研组长会

学科节

家长开放日

志远杯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

期中质量分析会

教育硕士论坛(张鲁)

教学五认真检查2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成果展示

(志远班每班一橱窗)

活动性课程——秋游

期中考试表彰大会

后进生座谈会(各年级组)

两周一次年级组长、班主任会

校运动会

12

教研组长会

教育硕士论坛(丁文贞)

优秀教师复习示范课

主题班会公开课(志远班)(学习策略)

星级班集体申报听证会

后进生座谈会(各年级组)

新年欢乐颂主题活动、长跑

两周一次年级组长、班主任会

1

教研组长会

上缴教师工作手册、整理教师获奖情况

教学质量分析

教研组长检查教师上缴材料

班级小结、学生评语班级申报材料上缴

四、教导处人员分工

教务:

第10篇

一、组织本组教师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政策法规,学习有关教学工作文件,坚持正确的教学观,不断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二、审核本组教师教学计划并检查实施情况。根据学校和级部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并组织实施教研组工作计划,期末做好工作总结。

三、组织好本组的教研组活动,严格考勤,认真填写活动记录。

四、组织并指导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进行业务进修,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培养青年教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关心本组教师的思想、工作、生活与健康状况,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教师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五、积极开展教科研,组织申报科研课题,指导课题实验;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示范课、研究课和展示课教学,督促教师听课、评课,总结交流。

六、组织教师深入钻研本学科课程目标、教材和教法,指导、督促备课组长抓好各年级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

七、策划、组织本学科课外活动(如竞赛、讲座、兴趣小组等)。

八、研究和拟订考试命题原则,组织有关检测试卷的命题、阅卷和试卷分析。

九、协助教导处和各级部及时完成对本组教师的教学教学常规检查工作,包括教案、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听课节数、单元成绩记录等。

十、期末对本组教师的工作进行考评。

十一、经常进班听课,每周一般不少于2节,一学期不少于30节。认真做好听课记录,课后及时与教师交流,提出改进意见。

第11篇

一、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

促进教研组发展,建立符合社政教研组特色的科学管理制度是有效保障。虽然学校已有关于这方面的教科研制度,但我们应从社政教师的自身意愿出发,根据教学教研中对制度建设的实际需要,建立符合当前社政教研组实际的制度。

1.建立有效的学习制度

教学和教研水平的提高,教师自身的充电是前提。为此,我们建立了《社政教研组学习考核细则》和教师全员学习计划,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加强社政组图书角建设;加强理论学习,注重业务学习,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课标”、新课程理念、阅读相关文献等,及时交流,深度汇报,合理评价,自我跟进。我们的学习制度一般是从属于学校总的安排,而学习什么内容?怎样学习的方式?都做到定时、定点、定主题,要求明确,并进行定期检查、考核。

2.建立有效的人员管理制度

结合学校的需要,用新制度规范教研组活动。我们在遵守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学校教研组长岗位职责制、教研组的教学计划制度、定期会议制度、期末考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备课组长岗位职责制、教研组考勤制度、集体备课“磨课”制度、定期公开课示范课制度、师徒结对制度、命题审卷制度、讲座培训制度等,并付诸实施。然后对比各种制度实施前后的情况,完善各种制度对社政教研组建设的促进作用。

3.建立有效的资源管理制度

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我们组建了教研组档案管理库和教研资源库,包括:本教研组历年各级段的题库;经筛选的教学参考资料、优秀的课件、典型的案例分析、成功的精品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本组教师的教学经验、论文、教学反思等。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筹建电子阅览室,开展网络教研,并利用校园网教师的优秀读书心得,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形成完善的教研组制度。

二、探讨有效的组织形式

教研组活动的组织形式如何,直接影响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建立以合作教研为特点,开展主题论坛、合作研讨等组织形式,有利于利用集体智慧,促进教研组成员的共同进步。

1.积极进行特色教研的尝试

我们认为,社政教研组要赢得校领导和上级教研部门的支持和重视,必须做出些成绩,搞些教研特色。于是,我们不仅积极开展学科第二课堂活动,同时还建立了教研组博客群组,利用FTP、QQ群形式进行互阅、互评、互修。把教研组活动主题化,寻找以主题研究为依托,以网络互动教研为载体的教研路子,增强教研的目的性。尤其是利用流动教研记事本,及时交流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通过这种开放性教研组交流平台,让我们的小组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自由殿堂”。

2.积极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

一方面,积极开展组员之间的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开展各备课组之间的考核、评比;组建学校子课题,各备课组根据学科特点和自身优势,抓住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这一关键,自主确定课题。另一方面,针对社政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三级帮带制度,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对非本专业教师的成长,利用“导师带教+行为跟进+自修提高”的方式进行研修活动,使改行而来的教师尽快走上教学轨道。

3.研讨自我培训的方式方法

专家引领,拓宽思路是自培的一种重要方式;挖掘教研组的内部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创建学校学案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催生优秀教师群体的成长;立足信息技术手段,创建自我培训的新形式,按照“观看――模仿――剖析――创新”的模式开展。我们建立了“以课例为载体的‘协作式’教师自训策略”,积累了教师自训的基本经验:一个载体(以课例为载体),一个重心(以教师自我反思为重心),一个立足点(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两个方法(参与式培训、互帮互学),五个原则(发展性、针对性、实践性、时效性、反省性)。

三、构建有效的研究范式

如何让教研组活动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有效教研的根本所在。教研组活动如果能直接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改进,有利于教师实现自己价值的提升,就会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研究的热情。长期以来,由于教研组建设仅局限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层面上,多成了完成行政指令的过程,教研与教学割裂,与课堂教学严重脱节,没有实质性内容的突破,没有明显促成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老师们认为教研活动是负担而只是疲于应付。因此,我们社政教研组建立了以“开课”为核心,说课、评课、集体备课、作业设计、命题、论文撰写一条龙的新教研组建设模式。

1.开展反思性学习活动

即把专题讨论案例化,结合教师自身课堂教学的个案,收集大家的教学困惑集中思考,共同解决,及时总结,及时改进,形成以反思为核心的发展机制。如按照“教学设计1(本人)――课前说课――问题研讨、反思改进(备课组)――教学设计2――课堂实施1――问题研讨、反思提升(全组)――课堂实施2――问题、反思完善……教学案例”等环节进行,以提升教师的反思水平。还可以通过组织本学科各年级阶段性考试的命题、阅卷和试卷分析工作,进行自我反思和集体反思,按照“研――做――思――提升”的模式开展研讨活动。

2.以典型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

通过课例研究,观视频,给任务,写分析案例,利用主题式、讲座式、沙龙式等进行教学研讨,形成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模式。如:开展视频教研,对自拍录相与他人录像观察思考,进行微格教学,反复观看、选段观看、定格研讨,按照“主题先行――课例跟进――反思继续――自我实践”的方式进行。

3.开展富有成效的建设性活动

第12篇

为了能够使今后的工作在质量上、效率上再上一个台阶,特将本学期具体工作情况作以下回顾:

一、 本学期主要工作

(一)抓好教学常规,强化教学管理落到“实处”

抓好制度落实。教学常规是搞好教学工作最根本的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又是学校教学常规落实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1、严格执行省“五严”规定。本学期教务处严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监控学生作业总量,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同时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本学期教务处严格执行教育局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门课程。

2、加强常规检查。按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认真抓好教学常规检查,定期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业务检查,及时进行总结反馈,以利于进一步的工作。校领导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重视各项教学常规的落实,坚持课堂检查制度和及时反馈制度,保证教学正常秩序。

每月进行一次常规检查,及时反馈信息。每月对教师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等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了检查,本学期特别增设了教学常规检查反馈表,就备课方面(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教法学法及教学反思)及作业等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使得教学常规检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抓好听课、评课活动。为了提高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帮助和指导教师改进教法、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经过听课、评课活动,教师执教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4、抓好考试质量分析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加强考试工作的规范,按规定要求进行教学质量检查,教学质量分析注重学科教学情况、注重学生学习个性需求,我校对每次大型考试都进行细化量化考核,分析到各科目各任课老师,对平均分、及格率、增长率都进行分析比较,并对下一阶段提出具体量化目标,这样有利于激发教师之间的竞争合作,有利于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认真对待平时的单元检测,做到严格监考集体阅卷,并认真做好检测质量分析,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不断加强教学管理。

我校认真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并完善了学生成长档案。按照学校制订的综合素质评定方案及相关评定办法,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并做好存档记录。

5、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管理。本学期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让每位组长明确了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职能和工作职责,同时要求每位组长能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充分发挥组员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多次召开教研组长会议,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每月一次教研组会议进行思想交流、理论学习,让教研组例会真正起到对教学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

6、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课堂教学是教学常规工作的重头戏,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本学期的公开课与以往有所改变,学校领导带头示范课,让全体教师学习观摩讨论,然后由各教研组长上课,最后推广到全体教师上高效的课。

7、强化了集体备课,整合了教学资源。加强了教研组建设,抓实了备课组活动。积极推行“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制度。开展备课组观摩和交流活动,抓实组内听课活动,对听课提出更加明确更加具体的要求。备课组每周集中备课一次,组员不得无故缺席,全体教师以团结协作精神为已任,贡献个人智慧、寻求共同发展,服从组长分工,主动承担组内工作。努力做到“五定” 、“五议”、“六有”,“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每周进度、定教学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议”即议学生学习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可供的教学方法手段、议课后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信息。“六有”即有重点,有措施,有收获,有提高,有记录。各备课组将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研讨、考试信息研究、考试方法指导作为备课组活动的核心内容。

(二)扎实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毕业班年级的教学工作是我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领导关注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围绕“明年中考继续创辉煌”做好文章。教务处人员经常开展随堂听课,做到及时看、经常听、随时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扎扎实实抓好教学质量。重点抓好毕业班的班风、学风建设,为形成好的质量意识创造条件。针对毕业班的具体情况,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重点探讨我校毕业班成绩与改进措施,争取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三)以研兴教,提高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知识修养和文化内涵。大多数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学校征订的教育报刊杂志,开展日常学习活动,从中汲取教育教学营养。充分发挥教科研的服务、先导功能,推动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以研兴教,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在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引导教师撰写科研论文,为全体教师创造成功的条件,积极为教师提供论文评选,鼓励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评比活动,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明显增强了,出自老师、学生之笔的文章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应运而生。本学期里,在各级各类评比中,我校教师有20多人次撰写的论文和设计获奖或发表。这个在农村初中也是比较少见的,这说明学校的教科研力量强大,有力地支撑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也有利于教师个体的成长。

二、有待解决的问题

1.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使其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但求实效不求形式。

2.教研活动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教研意识进一步加强。

3.组织教学方面,有的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需要增强,不管纪律或管不住,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