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安全管理目标

安全管理目标

时间:2023-06-04 10:46: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安全管理目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安全管理目标

第1篇

关键词:管理;安全目标;概述;现状;应用

1前言

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在质量上要高标准,在安全管理上的要求更要严。因此,建筑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中变得尤为重要,并受到极大的关注。建筑安全管理不仅是对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管理,更是对建筑安全以及质量的保障。无论是国家规定的安全管理目标还是企业的安全目标管理,其最终目的都是对施工安全的约束以及保障人民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实现建筑施工的零问题零事故,为建筑行业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2安全目标管理的基本概述

安全目标管理,简单地讲就是一种企业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是企业上下围绕安全生产的总体目标,分层次的制定各自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安排安全工作进度,制定实施有效组织措施,通过安全成果的严格考核,实现管理的一种方式[1]。安全目标管理是企业管理模式中的一种形式,是企业实现科学民主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是我国施工企业实行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安全目标管理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一项艰巨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整改与落实、总结与实施的循环管理,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3现阶段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

3.1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体制

建筑安全管理是保证整个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以及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发挥的作用更不容忽视。建筑工程在管理上本身就具有多而杂的特性,而在安全管理上又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体制,使得施工企业与建筑企业相关部门没有得到合理的协调,导致了施工现场一再出现混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建筑工期的进度,并对建筑工程在社会上的评价产生不良的影响。

3.2对施工人员安全管理认识不清

在建筑工程中,一方面由于施工人员自身对施工安全的认识不清,更不具备专业作业的能力,另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对工作的认识不清,所以导致施工现场事故频发[2]。另外,由于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的不重视,对于工人在作业时是否穿戴齐全安全防护工具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使得施工人员对安全认识水平提不上去。建筑企业对于安全知识的普及不到位,更没有落到实处,也导致了施工过程中的事故发生,影响工期的同时给企业带来损失。

3.3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无论哪一项工作都要有系统严格的监督机制,安全管理也是一样。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过多的关注在工期的进度上、工程的质量上以及企业的效益上,却对施工安全疏于管理,没有形成系统的监督机制,导致了一些施工作业的违规操作,给建筑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还对人员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有些单位建立了相关的监督机制,但在落实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了现场施工不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导致事故频繁发生,不仅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对企业的形象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3.4对施工中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以及管理不规范

建筑施工中运用最多的就是起吊机,因为一些工作是人力没有办法完成的,所以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来完成。对于施工设备的管理主要包括机械的安装、定期的维护以及检修、使用技术的培训与指导等等方面,但往往在建筑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少有企业注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工作,更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使得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

4安全目标管理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4.1安全目标管理的制定

在建筑安全管理中,依据上级相关规定以及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的安全需要,制定企业内部安全目标管理的总体任务[3],然后根据这一总任务,各个施工环节的相关部门在落实总体目标上的具体工作目标,明确相关责任人的权力与职责,基层部门再根据施工作业的特点与性质,确定自己的安全工作重点,并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争取实现“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安全目标。

4.2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

在安全管理目标制定后,具体的实施措施可以保障其落到实处,发挥其功效。首先,根据安全管理目标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体制,完善责任制以及监督体制,明确管理人员的应该享有的行使权以承担的责任,完善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监督体制,对工作人员以及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实现建筑安全管理的合理科学性。其次,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以专业水准,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明确自身的安全管理目标,并在实际工作中保障其落到实处,更要做到公平公正以及严厉,禁止一些违规操作,保证施工安全以及人员的安全。第三,做到施工现场随时随地的安全监督与检查,防患于未然。

4.3安全目标管理的评测

安全目标管理的最终成果如何,关键在于对其综合评测与反馈上,这也是管理工作的收尾阶段,更是发挥安全目标管理激励作用的最终体现。在对各个安全目标管理的评测上,必须建立科学合理化的评测机制,认真分析影响安全因素,总结经验教学,对于评测结果突出的进行一定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对于完成不好的应给予鼓励,对于出现重大问题的应严重警告,实现企业员工对安全目标管理的更高追求,与此同时及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5结束语

无论建筑在施工前以及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保障了人身安全以及工程进度,减少突发事故的发生以及降低了施工的风险,还保证了工程质量以及企业的效益。因此,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以及企业总体安全管理目标,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目标,规范安全管理模式,完善以及健全相应的安全监督体制,是实现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方东平,张剑,黄吉欣.建筑安全管理的目标和手段[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6~90.

第2篇

一、安全目标

科内安全工作的总目标是:保持内部的稳定和安全,确保科内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1、坚持以防火安全为中心,杜绝火灾事故发生。

2、坚持以交通安全为重点,杜绝重大以上、负同等责任以上的交通事故,减少一般事故,无交通死亡事故。

3、加强内部治安管理,减少盗窃案件发生。无重、特大治安、刑事案件。

4、无吵架、斗殴、无理取闹等干扰正常工作事件。

5、无参与黄、赌、毒及qqqxx组织人员。

二、安全责任

(一)、科负责人责任

1、按照公司与本科签订的安全目标责任书的总体要求,键全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抓好本科安全工作。

2、拟定本科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与科内人员进行签订,切实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管理方针落到实处。

3、加强对科内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指导工作,增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切实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

4、组织科内人员及时整改科内出现的安全隐患。

(二)、科内人员责任

1、按照本责任书制定的安全目标和相关要求,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将安全工作贯穿到自己的具体工作中,确保安全。

2、科内人员私有的机动车辆,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完善相关手续方可上路行驶,否则一旦出现交通事故,概由要本人负责。

3、科内人员因工作需要乘座非本单位的机动车辆时,必须注意该车辆及驾驶员的手续是否齐备、有效,严禁乘座“三无”车辆。

4、下班时,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办公室的用电设备的电源是否已全部关闭,门窗是否锁好,确定无误后方可离去。

5、科内放假期间被安排为值班人员的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确保科内公有财产不发生盗窃、火灾等安全事故。

6、禁止进行“黄、赌、毒、邪”等非法活动,否则因此而导致的后果一律自负。

7、科内人员使用或保管的公有设备和其它物资,必须按照公司安全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进行使用和保管。

8、发现科内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即行整改,自己无力整改时应及时向科领导反映。

三、责任时限

本责任书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至次年双方续签之日止。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由科负责人与科内人员进行签订,签字双方各执一份。

第3篇

一、管理目标:

1、无较大职工伤亡事故发生,一般工伤事故发生频率控制在0.5%0以内。

2、无较大机械设备损坏、盗窃事故等其它一般工程建设事故发生。

二、双方责任:

(一)甲方责任:

1、项目经理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处于中心地位,负责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全面管理。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工程所在政府部门制定折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

3、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规划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拟定安全生产的奖罚办法,建立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4、对工程项目施工进行有效控制,执行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实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5、组织项目管理班子,处理好与所承担的工程项目有关的外部关系。

6、指挥工程项目建设的生产经营活动,认真落实施工组织方案,调配并管理进入工程项目的人力、资金、物资、机械设备等生产要素。

7、定期组织安全检查,积极开展安全竞赛活动。

(二)乙方责任:

1、对所领导的生产班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不违章指挥,制止违章冒险作业。

2、对所管的施工现场、环境、安全和一切安全防护设施(机、电、架、四口)等的完整、齐全、有效、符合要求负责。

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规程制度和上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4、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的活动中有关部门限期整改。

5、发生伤亡事故,要协助[!]保护好现场,及时填表上报,认真负责参与工伤事故的调查,不隐瞒事故情节,真实地向有关领导汇报情况。

三、工作措施:

1、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应可靠,现场配备各种必需的药品,以便急救。

2、班组安全员接受工地安全员的监督和指导,协助各班组长做好班前三上岗和班后下岗检查工作。

3、安全技术交底要到位、全面,各名职工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

4、根据甲、乙双方各自的职责,发生事故应分清责任,并根据事故的大小,损失数额和危害,临时确定处罚数额,以增强甲、乙双方的责任心。

5、按有关规定提取 %的安全措施费,实行专款专用。所有安全罚款充做公司安全生产奖励基金,由安全部门按有关规定报请公司批准奖励金额。

四、奖罚方法:

甲方对乙方的奖惩办法参照总公司对与项目部所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中的奖惩办法执行,所奖罚的金额为总公司对项目部奖罚金额的 %。

甲方: 乙方:

代表: 签名:

第4篇

关键词:燃气抢险;安全管理目标;科学发展观;排头兵

中图分类号:TU996.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5(c)-0082-01

广东省委书记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我公司作为华南地区成立最早的国有城市燃气企业,一直致力于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优质的燃气产品和方便快捷的服务,竭力改善市民生活,创造无限发展空间。二十几年来,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在我们不断强化安全基础管理的同时,一些燃气事故仍不时发生,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对公司造成不良影响。如何按照汪书记的讲话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增强燃气抢险的及时性和主动性,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燃气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因为管道自然腐蚀外,主要是公众保护燃气设施和安全用气意识淡薄。高、中压管线被骑压、外单位施工造成管道防腐层受损等严重隐患不断出现;同时,入户安检难,查出隐患难整改,甚至拒绝配合整改的恶劣情况时有发生;为确保安全管理目标顺利完成,增强燃气抢险的及时性和主动性,我们有必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转变思想,稳步实现“三个转变、两个控制”:分公司提出“三个转变、两个控制”的管理思路,即:事后抢险向事前预防转变、被动抢险向主动出击转变、局部抢险向全面掌控转变;控制中压管网第三方破坏、控制管道腐蚀泄漏。围绕这一思路,必须狠抓管理落实,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严格工程竣工验收程序,坚决贯彻公司关于工程验收的各项制度;二是实现信息互通,建立信息联系网;三是责任到人,加强保护措施;四是将安全评估手段引入日常维修工作;五是充分利用抢险设备资源,抢险班按班进行巡查及现场监控。

二、增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员工安全服务意识:个别单位安全基础工作薄弱,部分员工安全责任感不强,违章操作时有发生。一是对主要设备、管网的巡查不到位;二是对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工作不规范;三是有的施工监管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够,仍有不作为、不监管现象;四是施工源头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仍没得到彻底解决,表现在:管线埋深不够、管道吹扫不干净、辅助工程没有同步跟进、竣工资料没有及时交付等;五是对外包队和业主工程质量管理缺乏有效手段。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严厉措施,制定考核制度,对各种不良行为和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进行严格考核,用有效的手段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员工安全服务意识。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安全用气意识:众多燃气抢险事故的发生是市民用气的安全意识不够。多渠道、多方面加强对燃气用户的宣传与沟通,是提高用户安全用气意识的有效途径。公司及各单位要不断加强对安检员的培训,使入户安检能真正达到引导用户安全用气、消除用气隐患的目的。通过管理者与使用者的互动,更好地保证安全用气。在市民中进一步加强宣传燃气安全知识,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可以积极配合政府部门举办燃气安全知识进学校、进社区活动,派出技术人员到学校和小区讲课、开展安全咨询活动,派发燃气安全使用宣传资料。同时,制作安全用气宣传片和广播片在电视、电台及公共汽车上播放。

四、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实践证明,只有通过不断技术创新,有计划地实施技改,才能提高安全技术水平,有效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达到治本的目的,从源头上确保生产安全。(一)充分利用《广州市地下燃气钢质管网安全评估体系》的课题研究成果,推动管网安全预防性管理进程。在新体系下,可以采用声波探测技术以及GPS定位技术,在不开挖路面的情况下对地下煤气管道进行检测,预测煤气管道可能“发病”的位置和时期,并赶在“病变”前实施手术,防范于未然。(二)积极发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作用。要用好引进的PE管全自动焊接技术,专用探地雷达及燃气管网综合检漏车等高新设备,使其全面形成战斗力。如燃气管网综合检漏车多次准确探测到主干管的泄漏,并得以迅速修复;在新铺设的煤气管道上完善牺牲阳极防腐技术,有效增强管道的抗腐蚀能力。(三)用好阀门在线检测项目研究成果,实现在线阀门不停输快速检漏,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预警时间。

五、加强巡检,加大投入,确保及时发现隐患:加快对地下钢质燃气管网动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步伐,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检测管道,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预测管道寿命,合理地安排人力、物力有计划地维修管道,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管段进行重点监控,做到有的放矢。一是加强燃气检漏车巡检。转变巡查管理工作思路,科学利用燃气检漏车系统加入巡查工作,主要对快车道下的煤气管网进行巡查检漏,提高煤气管网腐蚀泄漏的主动发现率。二是加大对巡查人员培训和投入。对巡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来提高巡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为巡查人员配置手持式燃气检漏仪以及PDA机,提高燃气泄漏主动发现率。

六、定期开展演练,确保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发挥实效:作为燃气企业,《安全生产法》规定:必须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公司近年在此项工作中也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事故应急预案要求我们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辨识,对重大风险和危险源制定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具体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同时,要求平时对广大职工进行宣传和教育,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使广大职工都能在发生事故后掌握事故应急措施,尽可能地减少事故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确保在燃气抢险中发挥实效。

第5篇

关键词 建筑 安全 管理

一、建筑业项目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安全意识淡薄。由于企业领导长期对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抓安全生产形式主义严重,漠视生产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不配备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肆意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工人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另外,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不够,员工相应的安全意识淡薄,很容易引起因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二)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是由于一些人的安全意识淡薄,理不清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造成的。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比较薄弱,解决建筑安全生产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工作相对滞后.安全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缺少市场化的政策导向和经济激励措施。施工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应用与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不同步等;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安全防护技术、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还相当落后.标准化、定型化和工业化的程度很低;三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素质普遍偏低.安全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对安全管理知识、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措施等不懂.无法对施工队进行管理。

(三)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落实其安全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管理的问题;安全规章制度职责不清,管理目标不明确,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等。

(四)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目前,我国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制还未形成,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安全监督方式和管理手段无法适应日益增大的建设规模,难以深入地开展建筑安全监督工作。

二、建筑安全的管理措施

(一)改变安全教育的现状,实行分级负责、分级教育。

各类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执业资格才能上岗。所有新员工或从事新的工作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即公司、项目部、班组的安全教育,并要定期培训,不断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强化工程特点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和具体作业安全要求。

(二)加大科技投入,做好科研合作。

鼓励施工企业加大安全生产的科技投入,加强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研究、开发、推广一批安全适用、先进可靠的生产工艺、技术措施和装备,淘汰落后工艺,通过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保证能力和安全生产水平,要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和社会力量做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社会监督的制约作用,从而把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全面引向深入。

(三)加强风险评估,做好重点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不同的项目特点和不同的施工阶段分析安全风险,作出评估,并对每个项目具体化,做好安全防护和重点管理。

(四)编制安全措施,执行科学程序。

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法规标准的要求,结合工程的特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遇有特殊作业(深基坑、起重吊装、模板支撑、人工挖孔桩、临时用电等)还要编制单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按程序经审核批准后才能进行。

(五)搞好“五定”,认真落实。

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做到“五定”,即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

三、项目安全管理模式

(一)全员安全管理模式

1.注重培育全员安全文化

这种全员安全管理模式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因此,其安全文化应该是全员安全文化。形成新的安全文化就是要培育全员安全文化。全员管理不仅包括总承包管理人员、分包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人,还应包括业主、设计、监理及社会相关方。

作为总承包方,要积极调动和发挥相关各方安全管理的监督作用,使安全管理成为压倒一切的工作。当然,首先要充分调动本单位全员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安全文化。只有形成全员安全文化,才能营造安全生产的氛围,保障人员安全。全员安全文化是新的项目安全模式的核心。

2.全员安全管理模式的四个转变

全员安全管理模式与传统的项目安全模式相比,有四个转变,分别是:变单纯的安全专业人员的岗位安全管理为全员参加的体系安全管理;变单纯的安全管理为安全管理与进度、工序穿插和施工方法紧密结合的综合管理;变以点为主的间断的、静止的管理为线面结合的、连续的、动态的管理;变并行的安全与生产两条线为安全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安全生产一条线。

3.全员参与是全员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

全员安全管理模式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已经不再是单独的岗位安全管理组织,而是以项目经理为首的,以专职的岗位安全管理为核心,以各专业工程师为骨干,班组长及工人全员参与的,安全监督管理层和安全管理实施层既独立设置又互相依托和紧密联系的体系安全管理,是将生产与安全的紧密结合的组织,是对项目安全管理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充分利用。

(二)安全目标管理模式

随着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得以迅速推广。目标管理应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称之为安全目标管理。

它是生产企业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安全总目标,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它以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各方面关系协调、一致,把全体成员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内,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特定组织的安全目标。

第6篇

【关键词】:传统管理;弊端;科学;管理方式;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贯穿于各个行业和领域,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公众的重视。特别是现代化的生产性、经营性企业和高等院校、大型文化娱乐场馆等人员聚集场所的安全管理问题,无论从其经济效益还是从社会影响力而言都尤其显得重要。如果做不好,势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我国每年安全事故很多,特别是近年来在采矿、交通企业多次造成特大的安全事故,实在令人痛心。血的事实提醒我们,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形势下,我们更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了,现在需要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推动和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科学管理方式的必要性

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的安全管理,需要安全理论作为基础,为实现安全生产,必须研究安全的科学理论,揭示安全的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以往安全管理工作大多采用传统安全管理,与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相比存在明显不足。传统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系统运行阶段,一般是事故发生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修正系统,这种模式称为“事后处理”模式。由于存在许多弊端,致使事故不断发生。而科学化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是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患与未然。因此,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现代科学化安全管理取代传统管理已是势在必行,现代社会要求必须从传统安全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

安全管理虽然是极其艰巨的一项工作,但是,只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指导,不断研究探讨和把握安全管理的规律,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科学是安全之母,愚昧无知往往是安全之祸,事故之源。许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们缺乏必要的教育训练和科学知识造成的。科学管理是安全之母,如触电、煤气中毒等事故,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对电、煤气性能的了解,盲目蛮干造成的。“科盲”是事故的“隐患”,许多事故往往是由于缺乏普通的科学常识所致。面对着不断更新的技术装备,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别说驾驭它,使用它,就是完好的装备,也可能损坏。人要是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就会聪明起来,减少盲目性,再复杂的武器装备也能掌握。有的同志在多年从事危险的工作当中始终都安全无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掌握了科学的方法。“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安全管理的巨大力量,知识可以增加安全系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运用科学管理方式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二、传统安全管理方式的弊端

(一)宣传教育不到位。以往的传统教育对宣传教育没有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只是注重抓经济效益,对安全工作认识不够,观念上就没有加以重视。因而,基本上没有作宣传教育工作,即使有也是肤浅地谈谈,走过场,普通员工也只是听听而已,根本没有深入人心,也没有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造成员工的意识当中根本没有安全的概念。

(二)轻视事前管理,注重事后管理。一般在出现安全事故后,领导干部必须处理,然后加强安全工作的管理,大有“亡羊补牢”的感觉,这样就容易埋下隐患,可能在短时间内会引起员工的注意,但事情过去后,依然故我,领导也不强调安全问题,安全管理工作基本上没有人抓,所以产生下一次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三)不能调动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基本上是制定安全规章制度,领导讲一讲,然后挂在墙上。安全问题根本没有深入人心,广大员工认为,安全管理工作是领导的分内之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所以,从思想意识上人们就没把安全问题放在心上,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配合领导,形成领导干部孤立地实行安全管理,收效很小。

(四)没有科学系统的管理方式,难以落实。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没有科学性,过于简单、形式化,操作起来很难见到实效,其实,安全管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与生产实践一样是有紧密、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的。以往的安全管理方式只是单个的制度,没有系统科学的标准,所以难以落实,很难起到相应的作用。

三、我国应采用的科学管理方式

(一)形式多样,注重效果,全面宣讲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往往在于认识不到位,认为安全管理增加了不必要的投入,这完全是错误的。现代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础就是合理认识安全管理,首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位置;在教育途径上要多管齐下。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安全日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厂报、有线电视、黑板报等多种途径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预防为主,先期治理,确保防范措施到位。

安全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民财产生命安全,就从企业的最终目标—追求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就可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1.政府对发生重特大事故的企业采取降低资质等处罚,企业招投标受影响;2.一旦发生事故,牌子被砸,形象受损,市场减少;3.发生事故导致的经济赔偿、设备损伤。因此,安全管理不容忽视。从博奕论来看,安全管理与企业效益和理想状态是“双赢”,即随着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效益显著增长。

(二)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

在现代管理哲学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使大家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推行科学民主化的管理方式,人是最根本的,需要重视人、激励人,就要在管理方式上实行民主化。虽然一般的管理侧重点不同,但在管理中必须兼顾所有人的利益,一项决策做出之前,应把方案拿出来,由企业法人组织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组织一线施工人员逐层进行讨论,做出反馈意见,必要时可以跨级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决策正确和实施的顺利。

(三)重视激励作用

伟大的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利益有关。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职工的内在需求,并予以满足,从而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因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安全管理文化现代化所要求的重要方向。

目前,多数企业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负激励即违章罚款,虽然有激励效用,但不免单一,且容易使人感觉安全生产很“冷”。因此,企业要注意多运用正激励,一方面可以在各层次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完成情况好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数额必须大;另一方面,可以评选安全标兵,从管理层到基层都要有代表,满足个人的荣誉感。

我国的企业管理研究中,很多人也对激励手段的作用和做法作了探讨,并提出了“形象激励”、“内在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和方法,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酌情选择。

(四)把情感融入安全管理

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精神力量起着极大的作用。其中,人的感情因素深深地渗透到行为中,影响着行为目标、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在企业内部,每一名职工都拥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安全管理者只有深入了解、沟通和激发职工的内心情感,才能在管理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本企业在这方面很注重,常常采取“感情投资”的方法,解决职工的住房、子女入托以及汽车问题。我们也可以在节日和员工的生日时致以祝贺,亲自送礼品等,要“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样才能感化人心,以便和谐一致,团结协作,促进安全管理,消除管理中的抵触情绪。

企业搞安全管理,不能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强,必须从根本出发,根据单位特点,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自己的安全管理文化,增强全体职工的凝聚力,使其劲往一处使,在和睦的氛围中实现安全生产,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现代安全管理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应当强调系统的安全管理。这就要从某一组织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实行全员安全宣传教育,使组织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五)把全员吸纳入安全管理

要保障安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形成“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共识,切实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在充分发挥专业安全管理人员骨干作用的同时,吸引全体员工参加安全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安全工作积极性。安全工作责任制为全员参加安全管理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还应当实行动员和组织广大员工参加安全管理的新形式,如安全目标管理等。

(六)把安全管理贯穿到始终

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是,从一个新系统的规划、设计阶段起,就要开始安全工作,并且要一直贯穿于整个系统寿命期间内,直到报废为止。在特定组织实施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都要进行安全管理,检查、监测、识别、评价并控制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七)实行全方位安全管理

任何有人的活动的地方,都会存在不安全因素,都有发生伤亡事故的危险性。因此,人们在生产生活的同时,都要考虑其安全问题,进行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不仅是专业安全管理部门的事情,必须党、政、工、团等各部门齐抓共管。一丝不苟,严格要求,从而确保安全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安全管理信息的处理,使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得以迅速推广。各种安全监控,安全防范技术设备的使用成为现代安全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

实行安全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可以应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称之为安全目标管理。它是特定组织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安全总目标,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它以特定组织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各方面关系协调、融洽,把全体成员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内,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特定组织的安全目标。

制定安全管理目标要有广大员工参与,领导与群众共同商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安全目标要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若干个,例如事故发生率指标,伤害严重度指标,事故损失指标或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完成率等。但是,目标不宜太多,以免力量过于分散。应将重点工作首先列入目标,并将各项目标按其重要性分成等级或序列。各项目标应能数量化,以便考核和衡量。

安全目标管理可以发挥每个人的力量,提高整个组织的安全工作管理绩效;可以增强管理组织的应变能力;可以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可以促进组织内成员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组织自身的长远发展

(八)安全管理需要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因此要形成从厂、分场到班组的三级安全网络。运用好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录入,信息的存贮,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输出(含信息的反馈)5种功能。它把现代化信息工具—电子计算机、数据通信设备及技术引进管理部门,通过通信网络把不同地域的信息处理中心联结起来,共享网络中的硬件、软件、数据和通信设备等资源,加速信息的周转,为管理者的决策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在实际生产中,每天获取的事故信息量非常大,这些信息都是需要及时处理和综合分析、判断,靠人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的,这就需要应用计算机建立管理系统。因此,我们认为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具有现实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用一句话表述,就是通过建立以安技部门为信息处理中心(中央处理机),各危险岗位和各专业部门为终端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从而由安全信息反馈来推进对隐患的不断检查、整改和监控,形成闭环管理。此系统解决了目前企业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关键问题——安全信息缺乏,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反馈不及时,危险信息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因而,对企业向本质安全管理方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单凭科学的安全管理方式一方面发展是不够的。还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增强职工执行安全规章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能力。只有这两方面都做到,才有可能真正使安全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金科,张连生《运用科学管理手段不断夯实安全基础》;《铁道运输与经济》;2001年第10期

2、崔政斌《提高企业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途径》;《化工劳动保护》;2000年第21卷第4期

3、《严格执法强化安全管理》;《建筑安全》;总第121期

4、赫天虹王剑《企业安全管理如何与国际接轨初探》;《化工施工技术》;1998年第20卷第4期

第7篇

关键词: 内部市场化;煤矿协同;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4-0160-02

0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推动内部市场化、增强安全管理协同性为手段,对煤矿安全管理流程进行重新思考与再设计,通过再造安全管理流程,建立起管理职能顺畅、劳动组织合理、内部市场完善、协同化程度良好的安全管理新模式,充分运用“市场”的利益机制和“企业”的协同管控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单位及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各生产要素,使企业内部各级经营管理者、执行者的责权利实现相对统一,从而降低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效益,促进煤矿持续、安全、健康、和谐发展。

1 产生背景

河南煤化永锦能源有限公司是一个具有50年历史的老矿,面临由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管理模式转变的挑战。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经验总结,形成了众多的管理制度、办法,但整体上来说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特别是安全管理思路传统保守,过多依靠专项整治、集中排查、会议布置、下达命令、处罚为主要的行政手段来强制实施安全保障,已不能适应当今企业发展的需要。传统安全管理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①风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不到位,造成安全管理盲目性较大。

②安全管理流程不合理。安全管理操作控制程序不清晰、不闭合,未能做到全过程控制,安全管理存在漏洞、随意性较强。

③安全管理协同性差,责任权利不统一。

2 内涵与主要做法

2.1 健全安全管理组织结构

成立内部市场化协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矿长为组长,副矿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领导为成员的公司内部市场化安全协同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公司内部市场化安全协同管理重大问题的决策,例外问题的处置,内部市场化安全协同管理的监察工作。

2.2 明确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是明确安全管理流程再造的思路。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思想。

二是明确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管理是在内部市场化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完成的,从煤矿到班组共形成三级主要市场主体,分别是煤矿、区队以及班组。

三是明确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要想改革和创新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构建安全高效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必须建立起一整套长效运行机制,理清各种关系,规范作

业流程,主要包括市场机制、考核机制、协同机制和监察机制。

四是明确安全管理的实施方法。在内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构建三维安全协同管理PDCA循环系统。

五是明确安全管理的六个原则: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充分授权的原则、利益对等的原则、协同高效的原则、精细化管理的原则、安全目标导向原则。

2.3 优化安全管理的体系架构

通过对煤矿安全管理流程的调研、梳理,构建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协同管理流程体系三维立体框架模型。

根据模型,构建起安全管理的初步体系架构:纵向上从安全管理PDCA流程出发,形成安全目标管理、安全风险防范、安全管理与控制、安全目标考核和安全评价安全协同管理流程;横向上以市场主体上下游服务关系和岗位辅助协作关系,确定市场服务合同,从而明确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并从人、机、环、法、料五个方面规定了安全管理的内容。在纵横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安全管理岗位目标与责任、安全管理岗位考核指标、安全协同管理制度与考核方法,整个安全管理流程置于安全协同监察之下,从而形成以内部市场化运作为主,安全协同监察为辅的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协同管理流程体系框架。

2.4 再造安全管理的流程

2.4.1 构建PDCA安全管理流程(总体流程)

通过对煤矿安全管理流程的调研分析,结合PDCA循环图思想,设计出PDCA安全协同管理总体流程(图1)。

2.4.2 构建协同安全管理流程分流程

在PDCA安全协同管理流程(总体流程)基础上,分别设计安全协同管理流程分流程,包括:安全目标管理流程、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安全控制管理流程、应急救援管理流程和内部市场化结算管理流程等。

①建立安全目标管理流程

目标安全管理根据煤矿安全管理目标,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法,制定各级市场主体的安全目标,并根据各级市场主要目标,形成各级市场主体的岗位责任,安全目标考核指标、安全目标考核方法、内部市场化结算方案等。

目标安全管理流程是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协同管理控制的基础。在目标安全管理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目标考核办法》、《安全内部市场化结算办法》等制度文件。

②构建安全风险管理流程

安全风险管理是安全防范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建立危险源辨识和煤矿安全应急预案。

首先通过建立煤矿安全风险综合信息平台,全面收集煤矿安全信息,对煤矿的安全风险作出初步判断;其次结合班组、部门的时间确认与反馈,参考行业风险事件库,全面辨识煤矿安全风险;第三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根据专业经验、行业标杆等,结合煤矿实际,形成安全风险评估的初步结论;第四形成安全风险管控预案,提出风险评估报告。

安全风险管理流程的设计借鉴了风险管理和危险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危险辨识是基础,根据危险源辨识,形成危险源信息库;运用风险评估方法,确定风险(危险)等级,应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宜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案。

2.4.3 加强内部市场化结算流程管理

①在集团内部市场化管理基础上,结合煤矿自身安全管理实际,依据安全目标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构建建煤矿内部市场化管理实施新型管控模式,形成煤矿内部市场化结算体系,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内部结算办法,构建起煤矿内部市场化管理实施新型管控模式。

②完善内部市场化结算体系:一是分线核算,构建要素市场。二是不断完善价格体系。三是建立核算体系。四是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2.5 完善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在安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相继制定、完善《安全应急预案信息库》、《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安全标识管理办法》、《安全宣教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建立起市场化程度较强、协同力度较大的安全控制管理体系。

3 结语

①通过实施“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协同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体系,明确了安全管理的主体,充分调动了员工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PDCA安全闭环管理新模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②在目前煤炭形式下滑的情况下,煤矿生产成本增加压力下,加大成本投入的管控力度,严格履行审批签字把关职责,始终坚持设备、材料等周转,充分利用废旧物资调剂交易中心,对库存物资材料进行了调剂使用,减少了新材料投入。保证了矿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煤矿协同安全管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通过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协同管理流程再造的实施,建立了以市场为主,监察为辅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了明确了安全管理责任体制,完善的安全计划执行体系,良好的责权利对等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④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加强,安全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显著提高。

⑤安全管理流程进一步明晰,实现了安全管理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合理有序地组织好生产,安全工资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保证了一线职工工资,提高工效和职工积极性;杜绝“两突击一平常”现象。确保采煤产量稳定,加快“快速掘进”水平。

参考文献:

[1]苏永喜.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09(11).

[2]李小欧.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分析[J].价值工程,2012(27).

第8篇

【关键词】油库;安全管理;模式;创新

1.引言

油库安全从本质来看是一种安全保障,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实现经济效益是第一目标。而安全保障工作对于企业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安全保障能力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安全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也在不断拓展之中。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油库安全管理是安全保障能力的具体体现,尤其是一些一线部门,加强油库的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教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安全管理是企业实现良性与顺利发展的永恒主题,这是石油企业的性质决定的。油库安全管理对人和物以及周边环境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传统的油库安全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需要,因为为了实现油库“安全、稳定、健康、有序”的生产运转,需要对油库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不断的创新。所谓模式就是以系统管理的理念,通过设计一套合理科学的制度来加强对管理对象的约束和制约,以确保其处于正确轨道上,实现管理目标。加强油库安全管理模式,将安全管理模式由重视物质管理,向重视人的管理、制度化管理进行转变,成为油库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向和发展趋势。加强油库安全管理模式创新,是信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传统油库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传统的油库安全管理模式以物为管理中心,缺乏系统性的目标,导致安全管理缺乏战略性的安排。具体表现在:

2.1 缺乏合理科学目标

油库安全管理必须制定合理科学的目标,但是现在很多石油企业为了强调竞争和利润的重要性,往往对把油库安全管理看作实现利润的因素。在安全管理种,只重视确保销售目标的实现,缺乏安全管理本质真正的理解,忽略了人的因素,也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约束机制,更没有指定明确的管理目标,从而导致安全管理成为一句口号。

2.2 安全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安全管理队伍是确保安全管理质量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油库管理过程中,必须围绕安全管理目标,建立一支保障有力,有战斗力的安全管理队伍。但是目前由于传统管理模式下,对安全管理队伍建立不够重视,导致油库安全管理队伍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一是经验型人才多,专业型人才少;二是低学历、初级人才多,高学历、高级人才少。人才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影响油库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3安全现场管理存在问题

现场管理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方面的内容。传统模式下的现场管理往往既没有做到“三不伤害”,也没有坚持“四不放过”原则。普遍缺乏现场管理的力度,也没有事后的维护与监督。导致现场管理效能发挥大打折扣,致使安全生产典型事故仍有发生。

3.油库安全管理模式创新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传统的油库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油库管理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根据油库安全管理的要求,进行油库安全管理模式创新。本文根据长期油库安全管理的经验,提出综合管理型模式。该模式主要内容是:综合传统的以物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将人和物充分结合起来,利用制度约束力,加强油库安全管理。

3.1 以安全制度建设为核心

制度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制度化管理不但可以规范油库安全管理各项技术和流程,更可以为油库安全管理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使一些具有生命力的管理思路和理念不断得到发展和创新。因此制度化建设成为油库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针对油库安全管理,一方面可以根据企业总体战略规划的要求,建立各项和完善安全制度,例如《设备、设施保养考核办法》、《各岗位服务承诺》、《环境卫生责任制度》为油库各项工作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明确责权利。例如为了确保油库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应建立油库主任为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安全组织机制,负责安全工作的整体规划和具体事务的处理。建立值班主任领导的门岗、安全员、巡查员具体负责,分工协作的安全检查级,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监督管理原则,对油库的日常安全工作负责。

3.2 注重安全教育与宣传

安全教育、培训是油库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具体来说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掌握油库安全工作动态,针对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度年、季、月度安全工作计划,做到安全教育、培训有专人。开展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安全技能的培训,注重实效。另一方面要及时传达上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积极布署,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各类事故通报,分析原因,吸取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加强教育和宣传,可以增强员工安全管理的责任感,也有助于其掌握更多的安全管理技能和本领。

3.3 提高现场管理力度

首先应明确职责,狠抓各级安全检查制度的落实。加大各要害部位的监管力度,严防死守,强化安全巡检制度,制订防范措施,演练应急预案。其次抓好作业环节的现场安全监督,落实岗位复核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作业联系、岗位复核制度,严密检查油料作业和设备运行、使用情况,警钟常鸣、警示高悬,随时掌握现场安全动态,严肃处理各种违章、违规行为,随时准备应付各种突发事件。最后严要求地开展各项安全隐患整改。该库本着安全,高标准、高质量的隐患整改理念,严格制定具体、细致的隐患治理方案,严格特种作业报告审批制度,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对一时无法整改的隐患,制订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保证了油库各项工作的安全运转。

4.结束语

以管理为中心油库安全管理模式,在强调重视人和物的作用的情况下,重视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立标准化的制度来加强针对油库安全管理,通过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加强对人的教育来约束管理安全工作,在现实中取得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企业安全;安全管理体系;创建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036

1 前言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创建,能够实现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的零死亡、零超限、零突水、零着火目标,进而实现煤炭企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煤炭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创建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因此,文章针对企业安全发展中安全管理体系应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义

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安全即是零事故”该种观念是不准确的,安全并不是绝对的,想要实现百分百的安全是不现实的,因为任何人造系统、人类活动都不可能保证绝对的安全,而是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来避免或者消除安全事故,安全管理体系的创建在于加强安全监管,尽最大努力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其二,“不发生事故即是安全”这种理念也是错误的,一个企业不发生安全事故,并不代表不存在安全隐患,不代表未来不会发生安全事故,安全管理体系的创建,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处理;其三,安全是可控的,即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通过创建安全管理体系,并遵循安全管理规律,能够准确、快速的识别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将安全隐患消除,或者降低至可承受或者可接受范围。

3 企业安全发展中安全管理体系的创建

3.1 支撑体系的创建

安全支撑体系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企业在创建支撑体系时,应该做好安全文化的公正、公平性建设和安全文化的持续改进性建设,根据人本理论、系统理论、预防理论,在实践中对理论进行优化、再实践和再优化,进一步提高所有人员的安全素质,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和问责机制,再依法创建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持续改进安全制度等,对于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上级及集团公司安全制度要认真贯彻执行。

3.2 保障体系

3.2.1 安全技术

通过不断的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制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激励机制,尤其是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同时还应该推进智能化、自动化技术装备的应用。

3.2.2 安全投入

企业安全管理需要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安全培训和安全设备的采购。

3.2.3 安全环境

安全环境包括文明生产和安全质量标准化。文明生产要制定标准要有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月度考核。质量标准化要明确质量标准,各(矿)厂必须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做到各专业达标。

3.2.4 安全监督

安全监督包括专业监督体系和群众监督体系,专业监督通常采用分级管理、越级监控的方式,群众监督通常采用相互监督、相互保障的方式,能够快速、准确的判别所有安全隐患,并采取针对的措施进行处理。

3.3 防控体系的创建

3.3.1 事故防范

事故防范包括风险预控和应急救援两个方面。由于安全隐患或者事故是可预防、预测的,通过加强预防和预测,能够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3.2 隐患排查

通过岗位排查、班组排查、科区排查、职能部门排查、系统隐患排查、矿(厂)排查、上级部门排查等模式进行地毯式、定点式、针对式、交叉式检查,能够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并进行一一排除,建档闭合管理。

3.3.3 三违整治

通过加强培训、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和视频案例教育,能够有效的预防“三违”现象,同时加强现场管理、内业管理、监督管理和原则管理,能够彻底的整治“三违”。

3.4 操作体系的创建

3.4.1 现场操作

由于煤炭企业的操作环境非常复杂,这就要求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班前礼仪、入井确认、过程确认、现场监督。

3.4.2 自主管理

在进行自主管理时应该做好全员参与,全员自主管理、自主负责,实现全员受益和企业的全面、安全发展。自主管理要做到职工自律、班组自管、科区自治、矿井(厂)自控。

3.5 目标体系的创建

安全目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企业的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煤炭企业在创建安全目标体系时,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责任目标、合规目标、报告目标、经营目标以及战略目标,并严格按照上述目标进行执行,进而实现零死亡、零超限、零突水、零着火的安全目标。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水利 工程 施工 现场 安全 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原则

( 1) 以人为本,安全先行的原则。我国各省市对于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都有明确的法律条例要求,其共同点均是强调以人为本理念,坚持安全优先的原则。因此对于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必须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严格依照相关规定在施工作业中进行安全管理。

( 2) 现场动态管理原则。由于随着工程项目建设的不断进行,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要改变旧观念,要及时的认识到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不能够掉以轻心。施工单位的管理者要及时的总结以前施工过程中的教训,及时的提出控制措施,发现问题,就必须究其根本原因,及时指出,限时整改。

( 3)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评估。对于比较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施工工序,施工安全管理单位需要在工程开始之前就对其机械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而且还要对评估结果做出有针对性的紧急处置措施。在水利建设项目施工组织制定阶段,即应根据不同阶段的施工特点,有针对性的对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做到安全管理工作的有的放矢。

(4)预防为主原则: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一定要重视以下内容的落实:其一,施工单位一定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进而极大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其二,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要求施工人员佩戴相关的安全防范装备,保证人身安全。其三,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巡查,避免施工现场出现安全隐患,强化施工的顺利进行。

2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1) 施工场地大,施工队伍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往往具有工程规模较大、标段多的特点,因此同一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往往由多家施工单位协作完成。而且施工作业场地相对较为分散,施工工序衔接处理程序较多,这都会对现场施工安全管理造成不利的影响,任何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 2) 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条件复杂。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大多都会涉及基坑开挖、隧洞施工、土石方爆破等对于安全管理要求较为严格的分部分项工程。而且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降雨、洪水等自然条件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巨大的损失。

( 3) 施工作业人员素质水平不高。现阶段我国普遍存在着用工荒的问题,对于劳动力依赖程度较高的水利工程施工面临同样问题,为了降低施工成本,施工单位对于作业人员技术以及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不足,无证上岗等现象较为普遍,安全责任意识的缺乏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 4) 施工现场安全费用投入不足。建筑市场不规范,施工企业的资金被不规范的预算体系限制,因此处于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的考虑,部分施工单位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费用以及安全保障设施投入不足。由于资金得不到保障,必要的安全管理人员以及设备配备不足,直接导致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频发,对于安全生产施工造成不利的影响。

( 5) 工程监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除了施工行业自身的一些因素限制外,监督、检查力度不到位,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监理单位专业性不强,自身素质不高,不能真正做到“三控三管一协调”,对工程现场出现的问题或潜在的问题不能做到及时提示,科学处理,容易造成安全管理上遗漏和盲区。

( 6) 主体保险不明,后备保障重点偏移。目前,行业管理部门只对意外伤害保险进行了强制性规定,进而进行监督管理,而对工伤保险的督导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检查制度。然而实际情况则是,工伤保险索赔数额更大,对事故的后期处理更加有利,更能有效分解施工企业的安全风险,后备保障重点的偏移也是影响施工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因素。

3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 1) 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最重要的是项目的安全责任第一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完成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方法。想要做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需要对所有相关人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相关事务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就不容易搞好。运用各级各类人员安全生产白皮书,与各单位和部门签订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协议书的方法,慢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按责任和协议要求追究不合规则的责任。

( 2) 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对于保证施工安全也要依靠施工技术,只有改进施工技术,才可以达到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创新的目标。加强对施工安全管理的控制就要重视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利用。还可以设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奖励机制,用来促进技术人员地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工艺水平,来保障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 3) 制定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目标。安全管理目标应是安全管理单位对施工安全管理的期望,而且要做到应有的的管理程度和水平。相对于目标制定来说,开展目标和实现目标是安全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以企业的安全目标为依据和用户的实际要求为依据。开展目标主要是对目标进行系统分析和落实。目标的实施是指把目标责任落到实处和履行目标责任,不管是什么专业或是任何一道施工工序只有把安全管理作为核心的全面的规范管理,这样才会发挥安全管理的工作效力,从而实现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控制。

( 4) 制定安全施工管理体系及责任制度。在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计划中,应明确制定各项安全施工管理体系及责任制度。明确施工安全管理主要负责人以及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框架。对于相关安全管理人员明确分工,按期进行施工作业现场安全检查。对于影响安全施工的因素予以消除。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对于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主体结构以及施工作业环节,加强施工现场的重点监控并针对性的制定应急处置措施。

(5)强化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首先,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建设。施工单位一定要制定合理、正确的安全生产制度,保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逐渐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培训考核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等,保证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其次,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对施工队伍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与培训之外,还要加强对项目经理的培训,保证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具备详细的安全知识,并且对农民工普及相关的施工安全知识,保证施工的安全、高效完成。

(6)强化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需要配备一定的专业安全管理人员,这样才可以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在安排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的时候,需要施工单位进行委派,并且结合水利工程项目情况,从类别与规模方面进行具体的安排。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组织专业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学习,并且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展开一些安全教育宣传活动,保证每一位施工人员都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安全生产技能,更好的为水利工程施工奠定坚实的安全保障。

4 结语

总的来说,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工作人员的财产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所以要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就必须把准备施工前的所有工作落实做好,还要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安全工作监管,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第11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资产;业务连续性;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136-02

当前,随着税务部门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客观需要,加强对税收核心业务系统和关键信息资产的保护,成为信息化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使命。

本省地税部门信息安全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取得的成绩

多年来,本省地税部门在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税务总局和各相关主管部门颁布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陆续颁布、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安全管理办法与措施,具体包括:

1.安全管理制度方面,制定了涵盖物理层、网络层和主机系统层的管理制度,总体目标、范围、方针、原则和责任基本明确。

2.安全管理机构方面,建立了信息安全领导小组,配备了具有一定安全管理能力及技术能力的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

3.人员安全管理方面,在内外部人员录用前,对被使用人的身份、背景和资质等进行严格审查,按期组织信息安全岗位知识技能培训。

4.系统建设管理方面,严格遵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制定建设方案,并对定级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和审定。

5.系统运维管理方面,对各种设备运转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实时监测、报警,权限设定遵循最小化授权原则,有配置变更管理的审批流程,对重要应用程序和数据库进行定期备份。

(二)存在的不足

通过近期开展的风险评估工作,暴露出本省在信息系统安全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主要是:

1.在安全管理方面,已制定的各项管理规定缺乏全面性、系统性,要求规范与实施细则未能很好的实现层次划分;有些制度、标准更新不快,缺乏可操作性,对基层的指导作用不十分明显;信息安全责任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

2.在安全技术方面,现有机房空间环境已不能完全适应税收业务发展的需要;部分网络、安全设备老化需要更新,部分核心业务网络还未进行功能区域的细分,操作级的审计管理还不尽完善;应用系统开发中的安全机制尚不健全,身份认证等安全技术手段还未得到全面应用。

3.在安全运维方面,现有巡检工作中不包括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性检查等内容;网管、动环、安管等监控系统还基本处于独立运行状态,对于网络或系统故障缺乏关联性分析,未能形成统一的监控、分析、处置策略;尚未结合实际业务制定出操作性较强的应急预案,未进行过应急演练。

(三)面临的形势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日益严峻,计算机病毒传播和网络非法入侵十分猖獗,网络违法犯罪持续大幅上升,犯罪分子利用一些安全漏洞进行网络盗窃、网络诈骗、信息系统破坏等违法活动,给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中央已经将信息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并列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要素。税务信息系统作为政府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运行不仅关系到政府机关的形象和税收业务的持续运行,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提高税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

国家税务总局在“金税三期”项目建设中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按照“四防”工作要求,进一步推进“人防”,做好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制防”,推进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建设;稳步提升“技防”,持续保障“物防”,做好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因此,构建符合信息系统运行需要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进一步加强税务部门内部网络的整体安全防护能力,全面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即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ISMS),是组织在整体或特定范围内建立的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所用的方法和体系。它是直接管理活动的结果,表示为方针、原则、目标、方法、计划、活动、程序、过程和资源的集合。组织通过确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制定信息安全方针,明确管理职责,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选择控制目标与控制措施等一系列活动来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提高税务干部的信息安全意识,规范各层级的信息安全行为;对组织的关键信息资产进行全面系统的保护,在信息系统受到侵袭时,确保业务持续开展并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在税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部门的公信度;另外,通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可以有效加强对信息技术风险的管控,通过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信息技术风险评估等工作的融合与衔接,使信息安全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税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实践

税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应结合税收改革发展要求,根据信息化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策略,并最终实现总体的信息安全目标。

(一)基本定位

1.在策略制度层面,形成从方针策略、到要求规范、操作规程直至记录表单在内的层次化文件体系,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奠定技术基础;

2.在组织建设方面,建立决策、管理、执行和监督多维的组织架构,明确信息安全相关角色和职责,奠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基础;

3.在风险管理方面,通过风险评估和处置过程,建立起全面的信息安全内部控制,结合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和业务连续性管理,确保从整体上将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4.在人员意识方面,通过有序组织信息安全培训及相关意识宣传活动,确保人员具备基本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5.在支持保障方面,建立起内(外)部审核、管理评审、有效度量、日常检查等多项检查监督机制,确保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运行和改进有着推动和保障基础。

(二)设计原则

1.体现全面的特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涵盖各个方面的工程,它要求多角度、多层次,从各个环节人手,进行系统的考虑和规划。任何环节上的缺陷都会对信息系统构成威胁,要实现信息安全目标,必须保证构成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这只“木桶”的所有木板都达到一定的标准。

2.体现持续改进、动态发展的特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不仅仅是一套全面的规则集合,而且还是在体系建设与实施过程中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互动过程。另外,环境的动态性也决定了体系建设的动态性。因此,在体系架构设计和实施中应遵循PDCA的模式,通过P(策划)、D(实施)、C(检查)、A(纠正)这四个步骤的循环运行,使信息安全管理水平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

3.以保证业务连续性为根本目标。信息安全管理必须为业务服务,脱离业务的信息安全管理也就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因此,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而保障业务的连续开展,是信息安全的根本目标,也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根本目标。

4.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的原则。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应由最高管理者确立统一的信息安全方针、政策和方向,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积极地参与实现信息安全战略目标的内部环境;全体员工应明确自己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职责,积极参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5.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原则。信息技术是信息安全管理的手段,信息安全管理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安全目标的保障,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技术与管理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忽略任何一方都会阻碍信息安全工作的开展。

(三)总体架构

在税务信息安全建设中,包含了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运作、信息安全技术三方面内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则处于“管理一运行一技术”三元架构的最上层,包含信息安全政策、规范与标准、指南与细则等,从人员、意识、职责、监督等方面,保证并指导下一层级的顺利运行。其建立和完善,应充分依据国家标准和税务行业规范,以融合化和层次化为指导,并最大化地整合现有资源,基本框架模型,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总体方针,是由省局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签署的书面文件,其目的是明确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适用范围、总体方针和原则等方向性纲领性文件。

第二层,管理要求,是省局对全系统提出要求的管理性文件,包括安全组织、资产安全、人员安全、信息系统安全等各个方面。

第三层,标准规范,是针对管理要求中提出的内容,制定的对共同使用和重复行为进行指导或规范的文件,文件可以由省局制定,也可以由基层单位制定。

第12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安全项目管理

费用、质量、进度是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对承包商来说,三大目标的实现是和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见,三大目标控制的好坏,从根本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承包商乃至业主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的实施过程中,承包商主要是围绕这三大目标进行项目管理的。结果是安全管理在公路工程建设中长期得不到重视,企业安全责任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建筑业的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成为事故发生率最高的行业之一。安全事故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已经超出了项目本身,涉及到整个社会公众的利益。重视和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水平,既有助于实现项目的整体目标,也兼顾了社会利益,体现社会对公路职工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关心以及对人权的尊重。因此,把安全管理作为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四大目标之一,是对传统三大目标的有效补充,丰富了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

1 强化班组安全管理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企业的各项目标、指标都要通过班组来落实,班组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此,抓住班组安全管理,就是抓住了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基础,搞好班组的安全是搞好工程项目安全的前提,培养班组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工程项目安全工作的落脚点,是夯实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为此,要扎扎实实做好班组的安全管理。

1)做好对班组长的安全教育、管理。“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作为班组带头人的班组长,必须严格履行岗位安全操作技能规范,严格落实班组长岗位安全责任制,带领班组成员学习安全操作知识,安全岗位技能,在每天开好班前安全会。

2)安全培训计划要针对不同工作岗位开展,必须由班组自行制定。因为班组的安全培训是各班组为实践安全具体工作任务而进行的本职培训,对于工程项目而言,可以说是种类繁多,工序繁杂,涉及施工组织、施工生产、施工验收等。因此,由班组自行制定的安全培训有利于班组的发展,确保各班组的安全生产。

2 建立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体系

1)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及意义。公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就是在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为预防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毁损、建筑产品质量缺陷等事故,保证职工人身安全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公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既涉及到具体工程项目本身的利益,更涉及到广泛的社会利益,包括职工个人健康和家庭幸福、企业形象和社会稳定等。相对传统项目管理三大目标来说,安全管理具有涉及面更广、作用更深刻的特点,它超出了项目本身,融入了“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反映了社会对人的健康和生命的尊重,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社会意义。

2)公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融合。在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把安全管理提高到与质量、进度、费用同等重要的位置,四者共同构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四大目标体系,这是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四大目标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推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现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同时,实现项目的社会价值。安全管理成为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四大目标之一后,意味着安全管理将贯穿工程项目管理的始终,实现安全管理和其他三大目标的融合。

第一,把安全管理与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结合起来。在项目的进度计划中考虑安全管理,同时,根据进度计划确定安全管理的对象、措施和目标,从而实现安全管理目标与进度计划同步、协调实施。在项目进度太快,超过了安全生产需要的进度范围的情况下,项目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或者增加每个劳动力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同时,需要使用更多的施工机具和设备,需要更多的建筑材料;有时甚至需要更多的分包商进入现场。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增加了安全控制的难度和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又造成工程质量的下降和各种费用的增加。

第二,处理好安全投入和项目工程费用之间的关系。安全投入是项目工程费的一部分,但和其他工程费用不同, 安全投入是一种投资,是有回报的。注重安全管理的投入, 自然也会有良好的安全业绩,增加工程项目中的实际赢利能力。同时,未来的招标制度必定把投标单位的安全业绩作为重要评判标准之一。

第三,协调好安全管理和工程质量的关系。企业安全管理好,表现在工程项目中就是施工操作要求严格、规范;工序流程科学、合理;各种交叉作业井然有序等等。这样,工程质量自然就有保障。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进度管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项目管理的控制体系。在这个管理体系中,安全管理对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制定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是指为了防止工伤事故发生和职业病伤害,从技术上采取的各项防范方式方法措施,目的是保护从事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对施工生产的安全进行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安全技术措施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考核内容,是搞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因此,制定先进的安全技术措施十分重要。

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前,随着安全工作的不断强化、规范。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标、规划等阶段对安全技术措施的要求已步入规范化、程序化、条件化。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方面。

因此,一些单位在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上按搬照抄,生搬硬套。使之制定出来的安全措施并不适用于现场,导致了安全技术措施失去了指导施工安全的意义,确保施工安全的作用,成为一纸空文。

为此,在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上一定要注意实践性。一方面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一定要亲临施工作业现场,了解工程概况,施工特点,场地条件等。因地制宜地根据工程性质合理、实践地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注重实践对理论的指导、规范、标准是指导工作的理论依据,但在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上,不可生搬硬套地使用规范,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 结语

只有把安全管理提高到工程项目管理的高度才能有效地平衡安全与质量、安全与进度、安全与费用之间的关系,才能确保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有效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更好地为我国的公路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樊建中.试论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山西建筑,2005,31(3):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