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煤矿事故案例总结

煤矿事故案例总结

时间:2023-06-04 10:46: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煤矿事故案例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煤矿事故案例总结

第1篇

[摘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煤矿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中国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典型事故的致因理论的构建及模型的建立,最后提出了事故致因因素的经济学分析思路,旨在为煤矿事故致因研究与分析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煤矿事故;事故致因;模型;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2-0153-04

1引言

煤矿安全问题在煤炭工业发展中变得越来越突出,煤矿事故时有发生,探求煤矿事故发生机理,分析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尤为关键、重要。事故致因理论[1]就是对大量典型事故致因进行分析、统计和归纳,提炼出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以及事故的预测预防,从理论上提供科学、完整的依据。因此正确掌握事故发生的机理,建立科学、实用的煤矿事故致因理论来指导安全生产,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国内外煤矿事故致因理论概述

21国外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发展历程[1-3]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往往认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工人的行为。1919年,英国的MGreenwood和HWoods对大量伤亡事故数据进行了统计检验,发现工人中有些人较其他人更易发生事故。Chamber和Farmer在1939年进行了补充,并提出“事故频发倾向论”,该理论把事故致因完全归咎于人的天性,引起了很多争议。1931年,美国的WHHeinrich提出了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事故与一系列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其中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5种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并提出“多米诺骨牌模型”来加以形象描述,该理论认为事故发生的主要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多归因于人的缺点。Frank Bird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他认为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的缺陷,该理论能反映现代安全管理理念,有较强的借鉴意义。鉴于上述几种理论的考虑范围仅局限在企业内部,日本人北川彻三在对海因里希理论修改的基础上,提出了另一种事故连锁理论,该理论考虑了导致事故的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已超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范围,但对预防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不再将造成事故的责任完全归咎于工人的人为因素。1961年JGibson和1966年WHadden提出并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转移,该理论把各种形式的能量对人体的伤害归结为事故的直接原因。1969年,JSuny提出了瑟利事故模型,该模型以人的信息处理过程为基础,认为在此过程中出现失误会导致人的行为失误,进而引发事故。这些理论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从中发现事故发生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后,“轨迹交叉”论流行起来,该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两大系列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运动轨迹的交叉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该理论重点说明人为失误难以控制,但设备、物流的故障可以控制。

22国内煤矿事故致因理论[2]

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专家认为: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造成事故的内因是生产系统中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人、机、环、管中的不安全因素是事故的外因,内外因综合作用可导致能量意外释放并造成事故[1]。1995年东北大学陈宝智教授提出了事故致因的两类危险源理论。第一类危险源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将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物质看作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限制能量措施失衡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2001年西安科技学院的田水承教授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第三类危险源,即因安全管理决策、组织失误、人不安全行为、失误造成系统失衡的不安全因素,这三类危险源之间相互存在一定的联系。1998年何学秋教授提出了“流变—突变”(“R—M”)理论,并建立了该理论的物理、数学模型,能够很好反映事物的安全演化过程,描述事物损伤的微观变化机理。当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是事故统计分析因果连锁模型[1],该模型着重于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及其背景因素或深层原因(管理失误)。因此,应从管理和技术入手,来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综上所述,专家和学者在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科学领域、不同的研究角度对事故发生的机理进行分析探讨,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事故致因理论。这些理论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剖析事故的原因,为事故的预防和有效控制提供良好的理论指导,以便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反复发生,确保煤矿职工的人身安全,保证煤矿生产顺利进行。

3煤矿事故致因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1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及模型的建立

针对中国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典型煤矿事故进行剖析和反思[4],以便明确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找出各种原因的层次和因果联系等普遍规律,从而构建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分析结果见表1~表3。

2现场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对片帮安全隐患没有及时发现

遇难者在未闭锁刮板输送机的情况下,违章进入刮板运输机道检查煤机和刮板链,在刮板运输机开启后将其拉倒带入煤机。通过刮板运输机进入转载机、顺槽和大巷输送带后进入煤仓,1该矿密闭施工无施工联系书,致使施工人员对密闭规格和技术要求不清楚;

2在有瓦斯积聚的区域内进行电气焊作业,作业人员在瓦斯检查不到位的情况下违章施焊;

3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员工对瓦斯的危害认识程度较低,作业过程中缺乏对瓦斯的防范意识;

4危险源辨识不全面

管理失误1没有按规定安排专职瓦检员和专职安监员在现场检查和监督;

2技术管理不到位,技术管理人员没有履行岗位职责,对于气割钢带的位置、标准、瓦斯检查标准等没有明确技术要求;

3日常工作安排和现场管理责任不明确

通过对以上典型煤矿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归纳,可以得出结论:

首先,这些煤矿事故大多是由于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不安全的环境,或者由其中几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例如,哈拉沟煤矿“11·4”片帮事故就是由于工作面地质构造较差(不安全的生产环境),发生片帮现象(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人员在工作前未对作业区域进行现场检查,没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片帮滑落而导致事故。再如,榆家梁煤矿“10·4”机械事故是由于在未闭锁刮板输送机的情况下,作业人员违章进入刮板运输机道检查煤机和刮板链(职工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因此,我们认为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安全的生产环境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其次,这些不安全因素是因为生产过程中人员、物、环境的缺陷所导致的。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煤矿职工安全意识薄弱、生产技能差、人员素质低、抱有冒险和侥幸心理等自身缺点,导致在作业过程中常会实施一些不安全行为,从而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再者,由于设备陈旧和老化、安全性能差、安全防护设施不足等物质方面存在缺陷,造成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另外,环境方面的缺陷有生产作业面过于集中、照明不足、通风不畅等,导致不安全的生产环境。例如,寸草塔二矿“7·12”瓦斯爆炸事故就是由于作业面布局不合理,密闭内瓦斯局部积聚(环境的缺陷),作业人员在有瓦斯积聚的区域内进行电气焊作业,产生的火源点燃了泄漏的瓦斯,引起瓦斯爆炸,造成伤亡事故。总之,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人员、物质、环境三个因素的缺失导致了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安全环境的形成,并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所以这三方面因素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再次,煤矿生产过程中人员、物质、环境的缺陷并不是自然而成的,而是由于煤企在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不力所致。具体表现为:①对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不到位,使得职工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技能差、安全意识与自救能力薄弱,进而在工作中发生违章、违规作业;②安全投入方面的不足,导致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欠缺、陈旧、老化、安全性能差,易导致设备等处于不安全状态;③生产布局整体规划不合理,作业面、作业点设置不正确,导致生产环境复杂,安全隐患多,造成不安全的生产环境;④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不落实,安全管理人员疏于日常的管理和检查,未能及时发现隐患并及时处理;⑤有关政府部门等监督管理机构对煤企的监督和管理不力,致使一些煤企能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前提下就组织生产等,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管理失误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或根本原因[2]。

由以上详细分析与归纳,可以提出一种符合实际的煤矿安全事故致因理论,即管理失误是导致煤矿事故的本质原因,因此造成人员、物质、环境方面的缺陷,进而引起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安全的生产环境,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在煤矿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事故致因模型,如下图所示,从理论模型中可直观地看出各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强调指出,煤矿事故并不是要全部具备人、机、环、管四方面因素才会发生,可能是其中的两个或几个因素共同作用而致,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煤矿事故致因模型

32煤矿事故致因模型的分析

本节通过对上述模型中煤矿事故的各个因素进行详细阐述,进而能更好地理解并运用煤矿事故致因模型。

321本质原因

从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及模型中得知:管理的失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在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管理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外部管理两部分。企业内部管理是指煤企自身为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生产安全顺利进行的内部管理,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发挥着核心的作用。主要管理内容包括: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②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组织机构;③做好员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遵章守纪和安全生产意识;④组织开展内部安全生产检查,发现并及时处理安全事故隐患;⑤发生事故后,要积极采取抢救措施,并及时如实地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因此,企业内部管理失误主要体现为上述各项内容的不足和缺陷。企业外部管理由有监督和管理职责的煤矿安全生产部门对煤企进行监督和管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煤企的安全大检查,实施监督和管理,督促煤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

322直接原因

从煤矿事故致因模型上看,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安全的环境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具体为:①职工的不安全行为指由煤矿职工发出的、可能引起煤矿事故的、违反标准操作规则和安全规程的行为。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煤企管理者重视生产,轻视或忽视安全管理,违章指挥;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结构复杂、综合素质低,安全生产知识匮乏,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技能差;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滞后;对安全生产存在侥幸心理,冒险盲干。②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包括生产设备和安全设施配置的缺陷,或由于缺乏对设备等的妥善维护而致煤矿事故的状态。表现在:设备和设施的投入不足,不能满足生产和安全防护的需要;缺乏对设备和设施的维护、检修或更新,导致设备等不能正常运转,为事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③不安全的生产环境指可能直接导致煤企事故的自然条件和作用环境。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下进行煤炭开采,容易受到瓦斯爆炸、煤尘中毒、渗水透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作业环境的恶劣指煤炭开采过程中作业点多、作业面广、作业线长、预见性差等。

323间接原因

煤矿事故致因理论中的间接原因由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人员的缺陷、物质的缺陷及环境的缺陷。其中,①人员的缺陷指煤企中的所有人员自身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的缺点和不足,如综合素质、心理状态等,具体有:安全意识淡薄、生产过程中存在侥幸和冒险心理;安全生产知识不足、技术素质低、紧急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差;责任感弱,工作粗心大意;过于自信,盲目行动。②物质的缺陷指煤企在物质装备方面的缺陷,包括生产设备投入不足导致的故障及安全性能低下;安全防护设施不齐全、配置不符合标准等导致防护能力差。③环境的缺陷指煤矿生产和开采所处作业环境和自然条件复杂、恶劣,例如井下作业易遭受顶板、瓦斯、煤尘、毒气等自然灾害的危害。

总而言之,煤矿安全生产涉及四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内容如表4所示。

33煤矿事故致因的经济学分析思路

迄今为止,大量学者对安全事故的研究由开始纯粹的定性分析逐步转为定量分析,但基本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对煤矿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的分析没有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模型,也没有探索到真正适用的经济学原理[5]。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安全投入不足是最常见的导致事故的原因,本节试图提出用经济学的原理来剖析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机理的一种分析思路,即安全投入、安全事故发生率和经济效益三者之间的一种相互制约关系:增加安全投入,生产成本上升,降低利润,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能够减少事故发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减少安全投入,生产成本减少,增加利润,安全事故发生率增加,能够增加事故发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因此,寻求安全投入和利润最大化之间的平衡点,建立事故致因经济学模型,可以使企业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

4结论

本文从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典型煤矿事故致因理论、模型的构建及分析着手,从煤炭专业技术的角度,归纳和总结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又尝试提出用经济学模型来研究和分析安全生产事故致因因素。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生产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安全的生产环境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但导致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在于安全管理方面的失误。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必须从全局出发,通盘考虑,统筹规划,注重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保证对策之间的整体性。因此在今后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中,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需要逐渐完善出一些实用而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郝贵,刘海滨,张光德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2.

[2]韩斌君我国煤矿安全事故致因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3]国汉芬煤矿安全事故致因因素经济学分析与风险管理方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4]赵永峰,王国旺,漆旺生,等中国神华神东典型事故案例剖析[M].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北科技学院,2012.

第2篇

在全体与会人员观看了2014年以来发生的6起典型事故的警示教育片之后,付建华要求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督促辖区所有煤矿组织本矿职工观看该教育片,要把典型案例和工作要求一直宣讲到矿长、班组长和所有矿工,使煤矿企业的负责人、技术人员、监管监察人员和地方政府的负责人真正吸取事故教训。

据国家煤监局通报,2014年1-5月,全国煤矿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同比减少45起、179人,分别下降17.7%和33.9%;百万吨死亡率0.233,同比下降34.3%。截至2014年6月22日,共发生较大事故20起、死亡87人,同比起数持平、人数减少5人;发生重大事故6起、死亡94人,同比减少4起、72人;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吸取近期煤矿事故教训

视频会指出,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进入4月份以来,相继发生了5起重大事故、10起较大事故,教训极其深刻。付建华总结道,这些事故主要表现为“三多”:一是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多。26起较大以上事故中,有15起为瓦斯事故,其中突出事故8起,突出后引起的瓦斯爆炸事故1起。二是国有煤矿事故多。26起较大以上事故中,有13起发生在国有煤矿。其中原国有重点煤矿11起、中央企业所办煤矿1起。50个重点县内省属煤矿数量仅占10%,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28.2%和43.4%。三是部分地区事故多。云南省曲靖市连续发生2起重大事故,贵州省六盘水市及河南省均连续发生较大以上事故。

付建华指出,这些事故暴露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非法违法生产问题严重

云南省曲靖市连续发生的2起重大事故,都存在越界违法组织生产问题,都是名义上一个矿、实际上两套系统各自生产,都使用真假“两套图纸”逃避监管,越界区域都未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不填报表,检查时提前打密闭、用栅栏掩盖违法生产行为。特别是曲靖市麒麟区黎明实业公司下海子煤矿,长期在邻矿(陆东煤矿三号井)井田范围内超层越界、以掘代采,放炮时打通了以前越界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引发透水事故。下海子煤矿发生事故后,富源县红土田煤矿不吸取事故教训,不执行市政府停产指令,继续违法组织生产、以掘代采,工作面串联通风、循环风、微风作业造成瓦斯积聚,用煤粉代替“水炮泥”,放炮引发瓦斯爆炸事故,以致曲靖市在半个月内发生两起事故,共造成36人死亡。中煤集团陕西榆林能源化工公司大海则煤矿建设项目在未获批复的情况下,违规开工建设,在副立井施工过程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导致溜灰管坠落,造成13人死亡。

综合防突措施不落实

一些煤矿漠视安全、追产量、赶进度,不严格落实综合防突措施。河南平煤神马集团长虹矿业公司煤矿钻孔数量、抽排时间均不足,在掘进过程中出现喷孔、顶钻、卡钻等突出预兆的情况下,没有停止作业,没有及时对煤层突出危险性进行重新鉴定,没有及时采取有效防突措施,继续冒险蛮干,2014年3月21日发生事故,造成13人死亡。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华隆煤业公司新华分公司未严格落实区域防突措施,抽排瓦斯钻孔未按设计施工,防突风门等安全设施也没有按照规定数量和标准施工,岩巷揭煤过程中未执行所有人员撤出井下的规定,突出的瓦斯逆流进入进风侧的措施井,造成躲炮的9名作业人员和回风巷内1名作业人员窒息死亡;六枝工矿集团半个月内相继发生2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教训深刻。

作业地点地质构造的变化情况,没有引起一些煤矿的重视,超前预测不及时,构造探测工作不到位。湖南省湘煤集团土朱煤矿“3・17”瓦斯突出、爆炸事故和六枝工矿集团玉舍煤业公司机巷底板抽放巷瓦斯突出事故,都是工作面遇到地质构造、煤层变厚、瓦斯浓度突然升高等情况后,没有停止作业,对前方煤层突出危险性未进行认真研判,没有采取措施,冒险作业引发了突出事故。

还有相当一部分开采突出煤层的小煤矿,没有专门机构、专业人员、专门设备,根本不具备防突能力,开采突出煤层不采取区域防突措施、不进行瓦斯抽放等,导致发生突出事故。湖北省宜昌市红票湾煤矿“1・3”较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死亡3人)和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中田煤矿“1・4”较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死亡4人),都属于这类问题。

现场管理混乱

一些煤矿安全管理不严格,“三违”现象严重。在云南省威信县蒲草坝煤矿“3・31”较大瓦斯爆炸事故中,矿井停电后恢复供电时未按规定进行瓦斯检查,未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盲目安排人员入井电焊作业,引发瓦斯爆炸,造成5人死亡、3人受伤。新疆吐鲁番星亮矿业公司二矿“6・16”较大运输事故中,该矿混合提升井在向井下运送煤仓嘴时,6名工人违章爬乘矿车,串车在下放过程中发生跑车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

应急处置不力

一些煤矿不严格执行停产撤人制度。湖南省湘煤集团土朱煤矿“3・17”瓦斯突出事故中,矿方没有下达井下停电撤人指令,18min后,逆流瓦斯遇火源发生爆炸;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双木湾煤矿“6・15”透水事故前,井下作业人员向地面调度室报告了工作面有突水征兆,但该矿生产矿长没有下达撤人指令,还亲自下井查看情况,约半小时后,+30掘进工作面发生了突水事故,包括生产矿长在内的9名作业人员被困井下。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六盘水六枝特区华隆煤业公司新华分公司发生瓦斯突出事故后,面对井下的突发险情,在矿上值班的矿总工程师立即下令停电、撤人,(0时15分发生突出,0时16分总工程师到调度室,0时18分命令井下中央变电所断电,全井撤人),避免了事故灾变和扩大的危险。

监管监察仍存在漏洞

有的地方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不实、执法不严,组织开展煤矿“打非治违”工作不够深入,对大检查工作流于形式,不敢碰硬、回避问题,对责令停产整顿的矿井不重视跟踪落实,致使一些已责令停产整顿矿井擅自生产酿成事故。

下一步煤矿安全重点工作

会上,付建华对下一步的煤矿安全工作进行了部署。

付建华指出,严重的非法违规行为是造成重特大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而小煤矿非法违规行为主要表现为弄虚作假、超层越界、乱采滥挖。付建华要求,要下力气解决目前一些煤矿图纸与井下实际不符的问题,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014年初,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确定了全年计划关闭800处、力争关闭1 000处的工作目标。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地必须确定具体关闭名单,明确谁负责组织和实施关闭,具体责任一定要落实到人,并及时向社会公告。

突出矿井必须严格落实“两个四位一体” 综合防突措施:即区域“四位一体”、局部“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区域: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区域防突措施、区域效果检验、区域验证;局部:工作面预测、工作面防突措施、工作面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安全防护措施。必须保证资金投入和瓦斯抽采时间,强化技术管理和现场施工管理。对没有严格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没有做到抽采达标的采掘工作面,以及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设置采掘工作面个数的,一律停产整顿。

付建华要求,各包片督导小组要对所包县攻坚战进展情况,特别是“五真”(真查、真停、真盯、真验、真改)落实情况、煤矿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事故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等,进行检查。

第3篇

关键词:煤矿企业;采矿;安全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当今社会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能源,而在现代社会,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其生产的情况就将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煤矿产业作为一个高危险性的产业,其安全体系的构建关系到煤矿作业中的每个人。只有提高煤矿作业的安全性,工作人员才能更加积极地工作,提高煤矿产业的产量,提高工作效率。作为煤矿工作的领导要高度重视煤矿作业的安全性,要不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改善当前安全体系不完善的局面。由于小煤矿的管理和生产技术都比较的有限,导致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也不断的增加。据资料统计显示,全国煤矿企业因为安全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分别为2003年5670人,2005年6434人,2007年5986人,2009年3786人。从2003年至2006年10月底,中国煤矿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88起,平均每7.4天一起。2009年全球煤炭产量约50亿吨,煤矿事故死亡总数约8000人。

一、我国煤矿采矿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

(一)煤炭企业安全投入不断减少

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来看,煤矿安全投入欠账非常大,仅国有煤矿在安全工程、装备和设施方面欠账就达500亿元左右。私营小煤矿的安令投入则更少。安全投入的减少自然就会导致安全措施的不完善,这对于煤炭采矿的安全是非常的不利的。

(二)放松对施工现场的管理

现场安全管理存在许多侥幸的思想,这样就导致纪律和管理松散得问题。一些领导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作风不扎实,工作安全抓得不是真实的不细中存在的问题,对很多人的关心更多的是浮在上面。一些单位现场监督检查工作也很懒洋洋的,不能严格执行“三不生产”的原则,导致劳动纪律松弛、非法命令经常发生,都违反了这些规则。过去一直坚持良好的质量标准化工作也出现较大松动,使安全生产失去可靠基础。

(三)有的煤炭企业技术管理混乱

一些矿井的许多重大隐患和问题长期存在,有的共事从一开始设计时就存在和留下了安全上的隐患,在生产过程中又迟迟得不到整改。如采区部署不合理,工作面密度过大,甚至在高瓦斯区域内密集布置许多采掘面,造成了风险过多,通风系统复杂,发生事故后容易造成事故扩大。

二、降低煤矿采矿安全事故的对策

作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煤炭开采因为其生产环境的特殊、条件的不同,导致事故的发生率也较高,所以安全生产就一直是社会关心的问题。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珍惜生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煤矿的施工安全是煤矿企业的职责。因此,加强基础安全工作是当务之急。

(一)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整体工作应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着无疑是所有的企业的工作目的。但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而非安全则不能生产。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企业事故总要或多或少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仍然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处理。这本身就是直接经济效益的损失。此外,由于劳动事故的影响、工作人员的心不稳,难以进行生产,这也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加强基层班组的管理队伍建设

把安全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班组。班组建设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重产量轻安全,是班组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要把班组建设纳入安全管理总体规划当中来,彻底扭转重生产轻安全的不良倾向,夯实安全基础。每个班组要求要有兼职安全检查员,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指示指令在煤矿采矿中贯彻到底。从建立标准体系、达标、考核奖惩等环节着手,把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结合起来,建立企业内部全员、全过程的安舍质量管理体系。

(三)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科技水平

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有效地优化煤矿安全生产环境,从而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事故的发生。随着企业效率的不断提高,加强对安全生产的投入,提高装备水平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为了实现煤矿的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生产目标,增加对煤矿开采关键生产技术投资,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形成一个完整、高效、覆盖了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构建有效的煤矿作业安全体系

(一)加强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当前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要改善煤矿作业的安全,必须有相关的技术型人才的加入。对此,煤矿领导阶层可以提高对相关技术人才的福利政策,提高对技术人才的重视,以此来引起相关技术人才愿意加入煤矿作业中来。同时对现有的工作人员做统一的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认识到违规操作的危险性和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避免工作中的违规操作,这样就能大幅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加强监督提高工作人员整体安全意识

在煤矿生产作业中切实建立相关的监督机构。通过不定期地开展相关的会议,专门提及有关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让每个人意识到安全生产切实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只有每个人在思想上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才会使员工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从而杜绝错误操作和违规操作的发生。

三、结束语

根煤矿作业应该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不断加强安全体系的建设。要不断加强思想认识,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不断增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避免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通过煤矿事故的案例不断的总结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运用到生产实践当中,以期最大限度的减少甚至的杜绝煤炭采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煤矿;降低;机电事故;措施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我国工业安全领域,煤炭行业事故最频,伤亡最高。根据近年来全国煤矿事故分析的统计数字,煤矿机电事故在顶板事故、瓦斯事故、运输事故、放炮事故之后,居第5位,同时机电事故还是引起瓦斯爆炸等重大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机电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积极做好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分析

(一)管理存在疏漏,处罚和教育不到位

在以往发生的机电事故案例中,安全制度执行不严,对安全考核不够严厉,安全奖罚不及时兑现是导致机电事故频发的潜在原因。部分管理人员往往没有严格按照制定的原则执行处罚,认为事故没有伤及生命或没有造成损失,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处罚过轻甚至层层保护,不严肃追究责任,事后安全教育不到位,这使得职工的内心没有受到触动和教育,不能虚心接受事故教训,从而无法阻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二)机电设备预防性维修与保养不到位

当前我国大部分国有煤矿逐步由机械化向自动化迈进,但长时间运行和在运行当中职工操作的失误都会引起设备的损坏,机电设备日常的检查、维修与保养工作相当重要。但据统计,发生的机电设备事故约有75%~80%是由于操作不规范、检修不到位造成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个别机电维修人员平时不重视对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安全意识淡薄,只要设备在自己负责的八小时不出问题的消极意识。对设备运行中的异常声音、气味等不进行认真观察,进行简单处理后设备带病运转,导致一些小毛病最终演变成大问题,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和造成机电事故的现象频频发生。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电专业人员在煤矿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每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都必须由机电专业人员来安装,调试和试运转。

(三)机电设备和安全培训投入不足,造成安全隐患

在煤矿建设时,煤矿设备的投入必须成套,而且相互之间必须配套。所以一次性投入的资金数目相当大。因此,往往存在设备投入不足,配套不完善的问题。有的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更新速度较慢,设备相对老化。职工的业务技能培训投入和组织不到位,由于煤矿职工都是八小时满负荷或超负荷连班工作,组织技能培训的困难性较大,技能培训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职工技能水平得不到提高,而自主学习受文化程度限制减弱了职工的学习积极性,成效颇微,这些都直接造成职工工作中的实际操作和处理设备故障的困难。另外,在技能培训方法上,绝大多数煤矿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这样的培训往往容易流于形式,或者枯燥乏味、或者名不符实,无法使职工得到很好的培训,技术素质得不到提高,难以达到培训效果。

三、煤矿机电事故的应对措施

(一)淘汰落后设备,加强设备维护

深入贯彻国家政策,严格保证必要的设备资金投入,以较为先进和节电节能新型现代化机械设备来代替高耗能及陈旧设备,不使用、不采购、不入井未列入国家规定要求的机电设备;同时实行日常与定期维护保养相结合,定期组织专家与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与日常维护,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洗、注油、干燥、防锈等技术处理,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磨损程度,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降低环境污染与事故发生率,提高机电设备的性能和效率;还要认真执行好矿井机电设备质量标准化检查验收制度,坚持旬检查、月验收制度,严格按照标准逐项检查验收。

(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强化安全意识

煤矿企业各级领导要把安全思想教育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高度重视,真抓实干,下大力气提升广大员工安全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引导教育职工,明确事故的危害性,消除安全侥幸心理,增强安全意识,运用典型的事故案例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同时要加大安全管理和监察力度,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职工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时时事事把安全工作摆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使安全生产深入人心。

(三)细化事故处罚标准,严格事故惩罚力度

对待任何机电事故,无论时间长短、性质轻重、责任大小,都要认真组织技术人员和当事人详细分析事故原因与责任,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对于事故当事人要进行安全教育,使其心服口服,吸取教训受到教育,制定并落实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杜绝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四)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

加强培训是提高机电队伍素质的根本途径。首先,坚持以岗位应知应会技术知识为重要内容,附带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进行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以脱产培训和业余培训相结合,增强其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其次,采用机电区(队)长、机电骨干利用班前会时间,就机电设备的工艺流程、结构、构造、工作原理、性能、电器元件的安装,保养、维修、故障排除等技术操作,进行详细的讲解,会同在井下现场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法,使培训达到制度化,一方面巩固机电人员的自身技术能力,另一方面提高机电队伍的技术水平;再者,利用经济奖励和绩效考核机制带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利用技术比武、师带徒、星级评定等措施检验学习成效,为机电设备事故率的降低和企业“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目标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煤矿机电事故在煤矿安全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煤矿的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设备的更新换代,国家对煤矿安全重视程度的日益增强,要想煤矿安全稳定发展,必须要搞好井下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工作,如出现问题,应及时找出主要矛盾。抓住重点,以点带面,有条不紊地工作,避免事故发生,降低机电事故发生率。从而为全面建设和谐安全煤矿提供更好的保障,让煤矿企业安全快速、和谐地生产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煤矿机电维修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8

第5篇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逐渐成为与土地、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日益对经济运行、社会生产生活和国家治理产生重要影响。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是指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的数据所构成的数据集合,必须通过特殊化处理分析,才能形成有规律、可预测的信息服务能力。具有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等特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政府安全监管部门、企业或者其他机构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中海量、无序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总结数据的规律,发现数据的价值,为安全生产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执法检查、事故调查和决策分析等业务提供支持,安全生产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

安全生产大数据特征

安全生产大数据是大数据的子集,是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业务融合过程中形成的海量数据。通过对这些海量数据的分析,发现潜在隐患、评估安全风险、寻找事故规律、追溯事故原因,实现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和事故预防。

安全生产大数据除了具有大数据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以下3项特征。

数据分散

安全生产大数据主要存储在生产经营单位、政府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技术服务机构(从事安全评价、文化宣传、教育培训、检测检验、产品研发等工作的机构)、社会公众(如网站、论坛、社交网络、互联网),这些数据融合困难,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

数据边界模糊

安全生产涉及众多行业领域,面广复杂,如何界定安全生产数据较为困难。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工艺技术和安全生产密切相关,安全生产数据定义模糊,尤其是涉及到企业商业秘密时,安全生产数据采集就更加困难。

数据效用时间短

企业安全生产监测、视频图像等数据效用时间短,比如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演化规律不清,瞬时突发,瓦斯突出、矿震、矿压监测数据效用时间很短。相比于金融、社交、物流、零售等大数据,安全生产大数据价值密度更低,比如在低瓦斯矿井下,瓦斯监测数据长期不变。

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案例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积极推动安全生产大数据的应用,组织研发团队开展安全生产大数据平台研发与试用工作。采用了NoSQL(非关系型)数据库、MapReduce计算框架、HDFS高性能分布式存储系统、图计算、语义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智能识别、毫秒级索引查询分析和实时处理等技术,初步建设了安全生产大数据平台。开发了集地图导航与图表相结合,静态、动态监测预警与多维度关联相结合的事故钻取分析、事故发生规律与致因挖掘、事故预测预判和风险防控于一体的大数据应用系统,具有事故统计分析、隐患分析、远程执法巡查、态势分析、安全研判、舆情热点分析和决策服务等功能。

下面,简单介绍安全生产大数据的两个应用案例。

安全生产互联网舆情分析

安全生产舆情具有负向性、突发性、情绪化与非理性、主观性和去中心化等特点,这些舆情信息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安全生产工作。大数据给舆情监测和分析方式带来了变革。

使用网络爬虫技术定期从互联网上采集安全生产舆情信息,进行预处理后分类管理,建立安全生产舆情大数据。可以使用智能语义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等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舆情趋势、等级、影响程度上进行分析,实现对安全生产舆情的监测分析、判断安全生产工作的潜在影响和风险、确定舆情的等级和影响程度。

安全生产事故规律分析

首先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大数据,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事故原因,挖掘事故规律。例如,通过地域性分析,发现山西、湖南、重庆为煤矿事故多发地区,黑龙江发生重大事故起数较多,据此,应加强对这些地区的安全监管监察工作;通过事故统计分析,可知顶板、瓦斯、运输为煤矿事故的主要类别,因此要求煤矿加强对这些事故类型的预防;对灾害伤亡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伤亡模型,伤亡人数逐渐减少,表明安全生产形势趋向好转。

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进行安全生产态势预测,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事故发生,提高事故风险防控能力。

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的问题

当前,安全生产信息化还很落后,成功的大数据应用案例还很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安全生产数据采集机制和手段不健全,有些安全生产数据难以采集或者采集的稻莶蛔既贰⒉煌暾。安全生产数据不规范,融合难,质量差。

二是企业由于信息安全、商业秘密保护等多种原因,不愿意开放共享自身的安全生产数据。

三是适用于安全生产大数据分析的算法、模型研究不深入、不成熟,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价值点还没有全部发掘,业务需要进一步研究。安全生产大数据平台建设是一个渐进的持续过程,需要不断开发完善。

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方向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

通过人工方式很难完全排查企业存在的隐患,特别是对于有隐蔽性的隐患,需要排查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这种方式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而且很难界定安全与危险状态,隐患排查效果差。应用大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隐患,提高企业隐患排查能力。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通过分析55万起工伤事故发生的概率,提出了著名的“1∶29∶300安全法则”。这个法则告诉人们,每一起重伤或死亡事故,背后必定发生了300件无伤害事件,也就是潜在的隐患,这些无伤害事件往往被人们忽略了。

采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人、物、环境的监测信息和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大数据。利用图像识别、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数学等算法,建立隐患诊断大数据模型,通过对多个数据参数分析比对,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缺陷,从而界定是否构成隐患。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专家独立打分的方法可以评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但是,这种方法主观性强,而且多是使用静态数据评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应用大数据可以动态评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

首先,构建企业安全生产动态风险评估模型和风险指数,采集企业各类安全生产数据作为模型输入,根据算法计算出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指数。融合区域、行业或者全国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数据,建立区域性安全生产风险指数。安全生产风险指数可以用红、橙、黄、绿、蓝等不同的颜色表示,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在地图上可视化展示。建立安全生产风险预警机制,促进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精细化和精准化。

突出预防为主,强化信息技术对安全生产风险识别与管理的支撑保障,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升源头治理能力,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事故调查

大数据用于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也是一个主要方向。建立安全生产大数据,记录企业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台账、隐患排查信息、监测监控信息、执法检查等信息。事故发生后,调查组可以φ庑┦据进行取证,从而分析事故发生原因,认定事故责任。2010年,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发生死亡29人的矿难,由于该煤矿的监管记录保存完整,每条记录都包括检查的时间、结果、违反的法律条款、处理的意见、罚款金额、已缴纳的金额、煤矿是否申诉等数据项。逾千条的监管记录为事故追责提供了重要证据,最终事故认定矿山安全与健康局无监管失职,煤矿所属公司承担主要责任。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应用大数据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是“智慧安监”的发展方向,应用点包括:

1.大数据应用于安全生产行政许可业务

政府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收到某个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或换发)业务,分析企业安全管理、风险、事故、信用、标准化、隐患排查等数据,依法判断是否批准企业安全生产许可申请。

2.大数据应用于日常安全监管监察业务

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在日常监管监察工作中,通过分析企业安全管理、风险、事故、执法、信用等数据,对企业实行分类监管监察,提高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效能。

3.大数据应用于安全生产执法

第6篇

【关键词】采煤;生产;风险;管理对策

煤矿是我国主要能源,随着不断增加的能源消耗,采煤量急剧增长。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火灾、水灾、煤尘、顶板、瓦斯、冲击地压等长期困扰着采煤生产的安全性。近年来,我国煤矿采煤安全生产形势虽然改观很大,但依然严峻。这一现实下,只有依靠安全、高效的采煤,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对采煤安全生产管理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来寻求其发展思路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优化意义深远。

1.采煤安全风险的概述

采煤安全风险主要集中在地下采煤、露天采煤两个方面,因方式的不同,故在安全风险上也存在差异性。采煤安全风险是同煤矿经济发展相悖离的,其中井下采煤的风险系数最高,矿井深度几十米、几百米不等,使得当机械设备故障或异常地质运动出现时,会造成严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露天开采方面,矿床坍塌是风险的主要来源,在开采过程当中,坍落、坍塌等意外或情况易在大范围的矿床下发生,进而损坏机械设备,甚至人员伤亡。

2.当前我国采煤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

采煤安全在保障国民经济建设方面意义深远,就近年来我国采煤安全情况来看,平均近十天就有一起特大煤矿事故的发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灾难。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轻安全、重生产的思想普遍存在,造成安全方面的投入不足,“安全第一”的仿真难以得到根本落实;技术水平低,安全设施不完善,总体防灾能力欠缺;对于经济利益盲目追求,管理人员素质低、水平差,未经专业技能和安全培训,故难以抓住安全管理重点,生产中往往不参照安全生产规定,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难以作出有效应对等。上述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煤矿生产,故着力解决好采煤安全生产管理就显得十分迫切。

3.采煤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3.1采取科学的培训方法

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是提升从业人员自身安全系数,保障生命安全,实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重要保证。首先,培训中应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实践操作同安全生产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并将安全生产实操作为培训的重点。在理论讲授时,应当注重总结实践经验,通过现场实操、实物讲解,来使员工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这样,不但易懂易记,且能够练就学员的真本事;其次,在安全培训当中,应充分利用典型案例来进行讲解,其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强化人员安全意识;唤起培训人员对有关规定和法律条文的理解与重视;避免了空洞说教;是学员实践经验、实践教训的积累。这一培训方法特别适用于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且作用往往事半功倍。

3.2强化科技方面的资金投入

煤矿是一个开发、多变、复杂的人机环境系统,其特殊性、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矿工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职工素质低、环境条件恶劣等。而采用科学技术手段的目的就在于提高人员对于灾害事故的认知,使其全面了解事故成因,从而对事故作出根本防治。这就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通过金融、财政、税收等手段的积极运用,来给企业的安全技术改造和安全设备更新提供这支持。同时,还应当同意企业将安全生产方面的合理投入列入到成本支出当中,进一步强化企业老化设备更新能力,提高设备安全性,营造良好的煤矿人机安全环境。

3.3强化瓦斯治理

煤矿企业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煤炭科技工作者来对瓦斯治理相关问题进行科学、深入的研究,其各煤矿企业应当坚持监测监控、先抽后检、以风定产的仿真,严格措施“一通三防”措施。同时,国家为应对瓦斯事故频发的现状,还应成立相应的调查小组,提出以瓦斯治理为重点的专项计划,提出总体的治理方案,开展集中治理,使多项瓦斯治理措施得到逐步的落实。

3.4管理向经营方向转变

实践表明,安全经营的思想同现场安全管理要求更加符合。故着眼于安全管理角度,管理部门安全技术管理规定只要齐全,以规定为参照来实施现场评定即可。如存在漏洞,则说明管理部门的工作不到位,基层工作未有效落实。着眼于安全经营角度,只要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人员将现场安全工作做好,将自身职责履行好,不仅做到规定齐全,且将现场落到实处,强化基层人员对管理规定的了解。当现场落实不到位时,仍是对各级管理部门工作欠缺的反映。由此可见,煤矿安全工作中,必须确立安全经营的机制,明晰合计管理人员的权、责、利,使相关人员自觉地去落实安全工作,从而取得更好的安全生产管理效果。

3.5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上产责任制是各级安全生产管理着应道落实的第一方阵,是企业所有安全制度的核心,积极落实安全上产责任制,来强化安全管理则责任性,真正实现依法管矿、依法办矿。同时推进相关责任追究制,明确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和责任的大、小,并使管辖范围内的安全工作满足标准要求。此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结果应当在现场得到反映,在现场安全检查中,若发现违反法律法规或事故隐患的现象,应及时处理,以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结语

采煤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生产管理中,每个过程、每个方面、每个部门、每项工作、每个人的漏洞和缺陷,均会影响到煤矿安全生产的安全性。这就要求采煤安全生产管理,除应借鉴上述内容外,还应就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不断探索,来促进采煤安全生产管理的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煤矿企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涵.加强矿井通风管理,实现采煤安全生产[J].东方智慧,2011(10).

[2]寸家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及安全技术防护措施[J].科技向导,2012(8).

[3]赵国旗.如何加强采煤队班组安全生产管理[J].煤炭企业管理,2009(5).

第7篇

关键词: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技术措施;有效性

0引言

矿井采煤工作面良好的安全状况及工作环境,是保障现代化矿井高产高效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多老矿井由于采掘时间增长,煤炭资源临近枯竭,开采深度越来越大,实际采煤作业面的客观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呈现出复杂走向趋势。不仅地质岩层构造越来越复杂,且在狭小的现场作业空间还要克服温度高、视线差、机械设备多等因素,这给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尽管近年来矿井上下对安全管理广泛重视,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和提高了安全管理成效,但采煤现场的作业职工还是不得不时刻面临着顶板、瓦斯、机电设备、煤尘、水灾、火灾等危及自身与他人生命安全,也危胁着矿山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频频发生的安全事故,因而急需矿井管理者破解安全管理瓶颈问题。在此,结合自身实践工作经验,就采煤工作面如何进行有效安全管理及预防安全事故发生采取的相应有效技术措施进行研究,以期共同为促进矿山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参考资料。

1如何在采煤工作面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

据观察,经过这些年对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矿井基本已形成了一整套非常成熟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办法和条例。比如正确放炮的操作流程、怎样进行敲帮问顶、如何进行瓦斯浓度超标检查与防范事项等。但工作面安全事故还是频繁发生,除了违章指挥、野蛮操作等诸多因素外,重要的是大多矿井对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表现出管理过于教条、机械和僵化。对采煤工作面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

1.1正确认知影响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三要素

要想从源头、从根本上预防或减少采煤工作面的安全事故发生,首先需矿井管理者找出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点要素。大量现场安全管理实践表明,不管采煤工作面再复杂变化,影响其安全管理的要素构成,还是主要体现在人、物(机电设备)和环境三方面因素上[1]。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而非独立存在的,只要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了纰漏,都会导致采煤工作面安全事故发生。因此,矿井管理者必须树立起全局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科学管理理念,对采煤工作面实施协同、协调且保持步调一致的安全推进工作,促使现场安全管理形成合力,从而取得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整体成效。

1.2建立人机环境为主体的安全体系指标评价

针对具有复杂多变人机环境的采煤工作面,矿井管理者需建立起系统性安全指标评价,深入详细评价影响作业现场三要素的子因素,如:人员的缺陷,包括安全知识懂得少,安全操作技能水平差,安全意识淡漠,常在作业过程中抱有侥幸、逞强和从众心理,疲累工作等;物的缺陷,包括有设备维检不到位,设备带病作业,设备配备不达标等;环境的缺陷,包括井下照明不符合要求等。这其中还包括有现场信息的不对称、传达不及时,及管理层的违章指挥、冒险作业等。按照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危及采煤工作面作业的不安全行为、状态及环境进行严格的安全指标体系评分,并综合现场评价实际情况,分析优劣,得出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薄弱环节,进而改进。

1.3创新工作面的安全措施促进管理成效大幅提升

煤矿安全事故统计资料表明,发生在采煤工作面大约80%以上的安全事故中[2],人占据主导因素。因此,安全管理重中之重应放在预防和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诱发事故因素分责任与非责任两种类型。其中:非责任事故主要由于自然灾害造成,有很大不可预测性,受现阶段科技水平限制,尚不能进行有效防范。责任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如:违反操作规程、违章指挥、冒险作业、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等,可通过系列预防措施减少事故发生。因此,矿井管理者必须针对职工年青化、经验不足、文化程度不高、学习及接受新知识能力都低等客观因素,创新安全管理手段,比如: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将培训课堂搬到工作面现场进行,考核也以现场操作为主;积极推进“师带徒”活动,做好包技术培训、包操作规范、包现场监护的“三包”责任;选取身边安全事故作为理论教材案例,提高职工参与积极性,使其不仅可学习安全知识又能受到实质性警示教育;还有员工喜闻乐见的安全漫画等形式。又如在安全制度考核方面,实行“四位一体”挂钩考核制度,即:三违人员受罚的同时,所在队长、书记和当班互联保人员进行25%的挂钩处罚;发挥家属监督督察作用,签订单位、员工、家属三方安全联保责任书,邀请家属共同学习安全知识,营造支持安全的浓厚氛围;再如,对设备及环境的安全管理举措,进一步完善设备维检制度,比如:实行包运行、包检修、包维护和定责任人的“三包一定”包机责任制,保证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实施设备100%跟踪监督考核与落实整改,保证完好全运行等。

2在采煤工作面有效采取预防安全事故的技术措施

梳理中国近年煤矿事故的统计资料可发现,矿井采煤工作面发生的安全事故中,顶板事故发生频次最高,其次是瓦斯爆炸,还有水灾、火灾等事故发生。因此,除上述创新管理举措外,矿井管理者还得围绕人机环境复杂多变的采煤工作面,对评价出的可能出现的不安全行为、状态及环境,同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进行有效处理,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2.1防治顶板事故发生的技术措施

要加强对工作面的矿压监测,通过各种矿压预测方法,确保工作面不出现冒顶。特别是在作业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工作面的异常环境情况,如:听见顶板发出闷雷声响,看见顶板有掉渣的“煤雨”,片帮煤增多,新生流水的裂缝,顶板有脱层现象,及支架松动等。这时应积极落实好工作面的敲帮问顶制度,提前做好支护工作,同时严禁工人在无支护空顶区操作,防止顶板意外冒落导致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和生产中止等事故。

2.2防治瓦斯爆炸发生的技术措施

特别是老矿井的采煤工作面,开采深度越深,瓦斯涌出量也越大,爆炸的危险系数增高。矿井管理者务必高度重视,特别要注意瓦斯易集中的工作面上隅角、采煤机附近、顶板冒落等处,做好工作面通风管理,及时冲淡瓦斯与粉尘浓度,同时应采用预警机制及其它防护措施,加强瓦斯检测,加强职工责任心,推进先进技术设备的引用,从而防止瓦斯大量积聚在工作面空间里,发生意外事件。一旦工作面聚有大量瓦斯,要及时做好抽放、密闭和加大风速等措施,从源头化解对危险。

2.3防治水灾火灾事故发生的技术措施

全面深入了解工作面的水源分布特征,预测水量,评估危害,合理安排排水措施,加强对水灾害的防治;加强作业面电气线路安全管理,采用煤自燃报警机制,根据工作面具体情况,采用喷雾或洒水的合适除尘措施,避免引起火灾事故。

2.4防治工作面安全事故的其它技术措施

要确保作业面各种电缆电线机电设备的完好运行;要及时做好支护移架,支架不漏液、不串液、排成一条直线,偏差不得超过正负50mm,中心距偏差不能超过正负100mm,顶梁与顶板最大仰角小于或于7°[3],前梁接顶严密,不挤不咬,架间空隙在200mm范围;刮板运输机应保持与支架煤壁平直排列,巷道净高应不小于1.8m,行人侧宽度应不小于0.7m[4];割煤时运行前,强化安全检查规定的落实;运行中,要根据要求严格按割煤操作基本要求进行割煤,并加强对意外事故的预防;工作面要做到文明生产,巷道无积水、无浮渣及杂物,吊挂牌板整齐,板面干净,填写清楚正确。材料设备有标志牌且存放整齐,行人跨越输送机地要有过桥,小绞车要有牢固的压戗柱或地锚等。

3结语

随着矿井开采年份增长,采煤工作面环境越来越复杂,要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矿山经济效益,还需广大矿井管理者在工作实践中围绕采煤工作面的人、机、环境三要素,多摸索,多总结,针对现实状况,探索出更多适合自身矿井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及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技术措施,从而确保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促进矿山事业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必应.浅谈煤矿复采工作面顶板管理[J].安全与健康,2009(11):22-24.

[2]陈娟.近十年来我国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及启示[J].煤矿工程,2012(3):137-139.

[3]张国刚.浅谈如何加强综采工作面的管理[J].中国科技财富,2010(10):39-40.

第8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对策

1 引言

煤矿是社会能源重要组成部分,机电设备是构成施工生产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煤矿生产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加快,涌现出了很多大型复杂的机械化设备,机电设备在现代矿山生产和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普及,为煤炭生产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2 煤矿机电事故的特点

2.1 大多数为零星单个事故

在煤矿中发生的机电事故一般都比较分散,发生的频率较高,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在管理上具有很高的难度。在很多的煤矿企业中,认为这种事故的发生很难避免,所以在思想意识上没有给予重视。

2.2 同类事故反复发生

虽然发生的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不大,但是相同的事故发生的频率却较高,所以总被人误解为没有办法预防。其实对这些经常反复发生的事故是可以找到规律的,然后制定合理的措施进行预防。

2.3 人为原因

经过对以往的事故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很多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因为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因为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所以在工作中疏忽大意,以致事故的发生,这些完全都是可以避免的。

3 煤矿机电事故的原因探析

3.1 煤矿机电设备老化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广大煤矿企业不断加大机电装备的投入和更新改造,积极推进机电技术进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了安全生产。但一些煤矿为了追求企业的利益,常把生产任务放在首位,资金投入不足致使煤矿机械设备更新速度缓慢,设备相对老化,系统可靠性差且仍在继续使用,设备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或带病作业存在安全隐患,机电事故时有发生。

3.2 煤矿机电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

在机电设备使用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存在侥幸心理,安全意识不强,劳动技能低下,未严格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使违章现象屡屡出现。

3.3 煤矿机电设备定期保养检修不到位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保养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由于某些煤矿职工整体素质不高,平时不重视对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所以对设备的检修存在漏检、假检现象,因此,造成机电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

3.4 煤矿机电企业职工安全培训不到位

职工安全培训问题是引发煤矿机电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职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和组织不到位,由于很多职工都是八小时满负荷或超负荷工作,给组织技能培训带来困难,造成技能培训效果不佳,职工技能水平得不到提高。另外,有些煤矿企业对职工的培训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培训流于形式,不能调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职工工作中的实际操作和处理设备故障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3.5 机电监管监察力度不够

在煤矿企业中,机电安全监察员在认识和素质上有一定的差距,煤矿机电专业性强,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泛,要求监察人员素质全面,而现行的煤炭企业中,有相当多的监察人员达不到这个要求,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监察过程中有时难以把握。在专业性很强的机电安全监察中,又由于专业监察人员少,而机电运输系统战线长、范围广,安全监察普遍采用抽查式,监察的随机性大,缺乏全面性,缺乏主动性。

4 煤矿机电事故预防措施

4.1 健全安全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严格的遵守机电设备安全操作规范才能将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降到最低,作为煤矿主管单位,要建立红线制度,所谓红线制度就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规定一些红线,任何人不得越过红线,通过红线制度来培养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安全行为,例如无专项措施或不按专项措施进行电氧焊作业、无特种作业资质从事特种作业、绞车空班漏检等方面。对于违反规定、触及红线的人员坚决处理,针对情节的轻重,处以调岗、免职、开除等各种惩罚手段。通过这种制度来确保上岗人员和运转设备的安全,将机电设备故障发生率降到最低。另外,还要成立红线档案,对员工每天在机电设备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登记,根据问题出现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并向操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4.2 加强机电设备检修

加强机电设备检修是将降低机电设备故障的重要一环。煤矿企业要贯彻。隐患无大小、机电无小事。的管理理念,从实践中看,由于线路问题带来设备出现故障比较常见,因此,在设备检查时要重点加强对线路的检车的维护。要避免线路漏电情况的出现,特别是注意线路中。“鸡爪子”、“斗尾巴”、“明接头”等现象。为了更加安全的保证线路的绝缘性,在线路上设置漏电保护装置。检查还要特别注意一些平时容易忽略的隐蔽部位,例如,机电设备和线路相连的部位要经常检查,这些位置如果出现松动就会带来安全隐患,发现松动了要马上拧紧。另外,在设备检修方式上要摒弃传统的定期检测模式,提倡预防性检修,所谓预防性检修就是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系统性检查,保证机电设备在在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煤矿企业要严格落实机电设备预防性检修制度,制定定期预防性检修计划,重点安排一些大型设备关键部位的检查项目,确保设备安全运转。

4.3 发展故障检测诊断技术

当前,对煤矿机电产品进行合理地检测与故障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故障检测,诊断技术是以现代测试仪器和计算机为技术手段,集合了信息技术、传导技术和电脑技术等多个领域为一体的先进技术手段,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跨学科的综合技术。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是了解和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早期发现设备潜在故障并预报故障发展趋势的技术,在煤矿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普及,目前,各种以计算机为主体的无损检测技术相继投入使用,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于煤矿提升容器重要承载件的制造检验和在用检验,反应了当前设备诊断技术发展方向。由于无损检测技术具有不破坏试件、仪器设备体积小、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所以其应用日益广泛。实践表明,无损检测技术通过把分散的诊断装置系统化,与电子计算机相结合,对煤矿大型设备主要部件进行检验,在煤矿重要承载件的质量控制安全使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是众多因素的影响结果,有机电设备自身的质量问题。有操作人员的技术不过关问题,有企业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等等。煤矿机电设备是一种复杂的机械设备,因此,它对操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煤矿企业需要加强机电设备的安全检查维修工作,需要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生产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减少机电设备安全事故,为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打好基础,促进煤矿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保文.浅谈如何做到安全生产与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有效结合[J].科技资讯,2011(04).

第9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培训;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215-02

一、煤矿安全培训的重要意义

煤矿生产一线职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90%以上,大多数来自欠发达地区,安全风险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自律意识不强,因此,安全培训尤为重要。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指出,强化职工安全培训,要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一律严格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职工必须全部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凡存在不经培训上岗、无证上岗的企业,依法停产整顿。安全培训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安全生产局面的稳步好转。企业不杜绝事故,事故就会消灭企业。据统计,煤矿事故90%是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安全生产,预防为主,防范事故要从提升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入手,强化安全意识,规避危险源,大幅度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当前煤矿采掘、机电运输、通风等特种作业人员持证在岗人数近300万,实行动态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安全培训,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首要问题,也是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治本之策。

二、煤矿安全培训现状分析

1.安全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清。部分煤矿片面追求产量效益,忽视国家安全法规对煤矿依法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的规定,职工未经培训合格上岗作业。只抓生产硬指标,把培训当成软任务,被动应付,得过且过。特别在煤矿开采深度加大,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因素增加,职工安全文化素质低下的情况下,缺乏富有成效的安全培训。职工队伍安全素质状况是矿井安全形势稳步好转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安全素质,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应把安全培训纳入企业管理范畴,立足当前,规划长远,通过全方位、长时期、高质量的安全培训,为煤矿安全生产局面的稳定好转提供智力保障。

2.培训方式和内容不适应实际需求。煤矿生产条件的复杂化、安全生产信息化、集约化管理对职工安全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的安全技术培训方式、内容不适应生产现场需求。特种作业人员和安全监管人员需要高水平、高质量的安全培训。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管理各行其是,师资力量不足,安全培训投入低,培训基础工作薄弱,对培训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督反馈和效果评估,使培训工作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需求。

3.培训管理缺乏有效督导。国家和行业的安全培训政策制度、落实政策制度的执行力、有效的监督和反馈等四个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培训管理机制。但相关部门在培训监管上存在缺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培训过程、尤其是四级培训机构存在培训质量管理上的漏洞,对此缺少全面、全过程的有效监督。

4.安全培训覆盖面不足。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基本上能够做到持证上岗,但较低的职工素质使安全培训的难度加大,特别是一般工种文化素质低下,难以胜任岗位基本要求,全员培训流于形式,培训率没有达到100%。

三、煤矿安全培训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培训制度建设

改变培训被动局面,必须树立依法强制培训的理念,明确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培训机构的职责,重视安全培训,科学指导、认真组织培训工作,促进培训和保证经费投入。由于培训管理和理念不清,没有把培训当成一项事业来抓,硬件设施不到位、专职教师严重不足,甚至把培训机构当成安置型单位,生产辅助单位无法安排的员工,安置到培训岗位。改变这种局面,要建立健全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从计划、管理、实施、监控等环节形成一个纵向到边、横向到底,上下联动、相互监督的闭环结构,通过各环节之间高效运行,保证培训质量。通过完善培训管理标准,制定相关配套标准,如培训机构设置定编、专职教师配备、培训考核标准、培训机构质量评估办法、培训信息通报方式等。运用法规、标准和行政手段,依法强制进行安全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安全素质。

(二)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1.增强培训针对性。现行安全培训教材是在传统安全知识教育基础上的补充和完善,根据煤矿新技术应用和受教育对象的不同,其内容和层次应有所不同。加强煤矿工人的职业化塑造,要以能力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按能力倒推培训课程;科目的设置应加入必要的实训环节,让学员在实训中面对实际,解决问题,提高现场操作技能。实现理论向技术、向现场应用转化的能力教育,授课内容要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及时性;结合矿井实际,扩大实操考核比例,如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借鉴机动车驾驶员的考核方法,与现场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考核。达到懂道理、听指挥、会操作的基本要求;教学方式,既有集中授课,又有网络和多媒体授课方式;对生产一线学员,多采用实物、音像、讲解、现场参观、事故案例分析、现身说法等生动形象和直观的教育方法。

2.提高教学质量。针对矿井安全生产实际,一是加大针对性教学内容的比重,在完成教学大纲科目的同时,编印矿区事故案例,用案例印证理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培训工作贴近现场实际。多讲提高自主保安意识和防范能力方面的内容;多讲与安全生产联系紧密的专业知识;多讲矿井现行的规章制度,做到教以致用、学以致用。二是采用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学员看得清、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如自救互救要用实物和模拟人演练,达到会操作的目的;三是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艺术性,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增加启发提问、互动交流环节,把课上活、上生动、上出效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一支好的专职教师队伍才能带出一批好学员。要把专职教师视为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提高教师待遇,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吸引学员。针对教师专业素质、授课艺术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坚持专兼职教师听课、评课制度,发现不足及时指出,促进教师在职提高。定期对教师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工作业绩、业务能力等进行综合测评,测评结果作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重要依据,并与经济利益和聘用挂钩。通过定期测评,培育严谨细实的教风,树立培训机构的良好形象。

4.加强四级培训机构管理。四级培训机构担负着各矿一般工种、新工人的培训和全员培训重任,对提高本矿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参照国家局培训机构评估规定标准,保证培训教学场所、实验设备等硬件设施达标,师资配备合理;上级培训机构和管理部门要结合矿井实际,定期进行业务指导,使培训网络进一步健全,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同时建立区队人员变动月报表制度,运用微机建档,实时填报,动态掌握十大工种的培训时间、数量,增强培训计划的时效性,减少培训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国投新集能源股分有限公司,现有职工2.5万人,四对生产矿井,两对在建矿井。针对矿区规模扩大,新进职工增多的实际,国投新集公司定期对六家四级培训机构进行检查自评,配齐管理人员和师资力量,补充完善了教学硬件设施。并对十大特殊工种建档情况、培训管理和教学质量进行业务督导和通报,促进培训质量稳步提升。

(三)落实督导,加强培训过程控制

1.实施培训质量过程控制。从培训前需求调研入手,策划培训方案,加强培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搞好培训后效果的评估反馈。对培训管理思路、课程安排、授课方法、实训基地、题库建设、考核标准化等方面进行控制,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提高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生产现场的需要。一是培训前做好需求调研。对送培单位及参培学员的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分析,摸清矿井灾害特点、工种需求、参培人员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等状况,在调研基础上,编制全年培训计划,制定实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二是培训方案策划。以提高安全素质为导向,岗位与能力匹配为原则,安排培训课程和教师、确立培训目标、培训方法、教学设备和场地需求、学员调查问卷等方面内容。三是培训质量控制。按培训管理制度、激励制度、考核评估制度、奖惩制度和学员跟踪反馈办法,规范培训的组织、考核、发证和教学组织管理、后勤保障等项工作。四是培训效果评估。采取问卷的方式,对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效果和建议,培训后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违章等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工作方法。

2.加强培训部门和送培单位的沟通。一是建立培训中心与送培联系渠道,及时反馈学员出勤及培训表现,提请单位表彰优秀学员,处罚违规学员,提升培训工作的影响力。国投新集每月编发一期《培训工作简报》,现已编发50余期,以此为抓手,通报培训进展情况,沟通了联系渠道。二是健全内部培训档案。培训档案既是对学员综合表现的鉴定,也是对培训的评价和总结。使用计算机和书面两种形式整理存档,便于检索,培训计划、课程表、考勤表、登记表、成绩单、班主任小结、实验报告俱全,存史备查。

(四)创新管理,适应安全发展需要

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创新就是不断提高培训管理水平,对培训管理而言,落脚点是建立基础扎实、形式多样、文化支撑的模块化培训体系,全方位、长时期、大范围地开展安全培训,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

第10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工作;遵循规律;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煤矿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经济效益得以保证的基础,是矿区和谐稳定的前提,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必然选择。纵观煤矿事故,很多情况责任在于“群众”,受害者也是“群众”,换言之,煤矿安全工作的主体无疑是广大的职工群众,所以搞好煤矿安全工作的关键,就是做好广大职工群众的工作。也就是说,煤矿的安全工作是为了职工群众搞的,必须要有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参与才能够搞好,离开了职工群众的参与谈安全管理,是无本之木,搞好安全也就成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因此,做好煤矿群众安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开展群众安全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律

(一)必须遵循舆论引领的规律,增强宣传意识,提高群众安全工作影响力

宣传是扩大工作影响力、展示工作成绩的工具和窗口,安全宣传是增强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的有效形式。工会组织要积极发挥群监、协管会作用,把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当作重要政治任务来抓。

1、掌握宣传重点。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这个主题,按照浓厚氛围、丰富内容、增强实效、突出效果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生产经营、贴近一线实际的安全知识有奖问答、安全寄语征文和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利用板报、公开栏、广播、标语等各种宣传阵地和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党和国家以及各级部门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指示精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浓厚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华煤人》、《华煤报》、电视、内部网络等媒体效应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经验做法及安全生产标兵、安全案例分析的宣传报道力度,提高安全预防、自控能力。同时,充分发挥职工之家的优势,在职工中广泛开展 “如何发挥群众安全组织优势”的大讨论。“群监员身边无事故”、“亲情系安全筑牢安全线”活动。发挥好群监协管组织优势,定期、随机的开展符合生产需要、符合阶段特点、符合节日特色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真正做到群众对安全生产入心、入脑、入耳,在全员中营造人人讲安全、抓安全、保安全的大好氛围。

(二)必须遵循制度保障的规律,加强管理工作,确保群众安全工作实效

制度是管人管事的准绳,只有不断的强化管理、完善管理,才能增强群众安全组织工作的条理性、主动性,更好的发挥他们的组织作用。

一是要建立群众安全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群安例会,总结上月工作,安排下月工作任务,讨论决定群安工作活动规划等事项。

二是要健全完善学习培训制度。采取定期培训与业余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每年定期组织两次集中学习培训,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并不定期对群监协管员进行业务考试,考试成绩计入个人业绩考核,从而提高了群安队伍整体素质,促进了群安工作不断上台阶。

三是要建立月度工作报告制度。报告制度能及时反映工作情况,培养工作自查、总结的良好习惯,能及时找出不足,制订措施规划,激发工作热情,做到一月一主题一活动,使群众安全工作常抓常新。

四是要建立群众安全系统业绩考核制度。完善组织建设考核制度,坚持随缺随补的原则,每年都要对群众安全组织进行充实调整,把安全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大、组织能力好的人员充实到队伍中来,确保他们岗位模范作用、监督作用、管理作用发挥到位。量化指标考核制度。要指标明确,责任到位,工会群监会、井口接待站要同各群监小组签订安全包保合同,群监小组同每名群监员签订责任书,每月根据指标完成情况,奖罚兑现。要实行安全抵押金制度,按照评比结果落实相关津贴。

五是要建立职工代表安全视察工作制度。定期开展视察活动,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适当增加检查的次数,增加检查的时间,扩大检查的范围,注重检查质量,加大处罚力度。重点要视察单位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和落实安全规章制度、群众安全组织建设及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等情况;视察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机保、运输、通风等井下辅助单位在后勤服务情况和职工岗位应知应会、“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工作现场安全环境等;视察职工岗位技能及安全培训的落实情况;视察职工更衣室、澡堂环境卫生、水温状况、工作服换洗、食堂文明卫生、饭菜质量等,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必须遵循效率优先的规律,讲究工作方法,提高群安组织能力

群众安全工作要讲究方法、把握时机才能保证活动效果。群众安全组织要结合季节、天气和安全工作的特点,积极开展安全检查、安全宣教活动,把安全教育见缝插针式、情景交融式的灌输进去。

1、日常检查多安排、多总结。安全工作基础牢不牢与群监、协管组织的作用发挥是否到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群众安全工作内容更多的体现在日常检查、日常排查、日常服务上,所以抓日常工作是提高群众安全组织作用的重中之重。要制订月度活动大纲,尽可能的细化每天的工作内容,使各项工作在落实中形成规律,做好日、周、月工作总结。定期不定期开展安全现场督查活动,组织群监员深入井下工作现场和生产车间的各个事故易发部位排查隐患,提高群监员现场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水平,形成“从检查中找隐患,从隐患中找问题,从问题中总结经验”的良好氛围。亲情是安全的思想保障,要保证亲情安全教育的经常性,发挥好“服务驿站”、“流动课堂”的作用,以小见大,把亲情融入工作细节,提高亲情安全教育的细腻性。

2、节日检查有重点、有步骤。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工作头绪多、职工思想活跃,给安全管理带来难度,要调动群监、协管组织牢牢树立“节日安全不放松”的思想,通过认真组织开展以用电安全、消防安全和生产安全为重点的安全大检查,对重点安全部位、安全岗位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做到超前预测、预防。协管组织更应抓住节日期间职工“盼团圆、念亲人”思想,利用好“亲情、友情、爱情”优势,通过开展“节日安全心连心”、“亲情慰问到一线”等活动,强化节日安全教育,确保现场安全。

3、整改情况细落实、细复查。现场隐患排查是群监组织参与安全管理最直接、最基本的形式,排查是过程,整改是根本,群众安全组织要在查岗中克服好人主义,对发现的问题一抓到底,查出一条落实一条整改一条,不马虎不凑付不放松。

(四)必须遵循重点突出的规律,搞好竞赛活动,推动群众安全工作发展

群众安全工作竞赛是提高安全教育活动效果的基本形式,只有通过开展形形的群众安全活动,使群众安全工作由无形变有形,由枯燥变生动,提高安全教育效果,才能进一步规范现场操作水平。

1、开展好安全生产班组竞赛活动。要以劳动竞赛活动为契机,在生产区队中组织“五型班组”、“明星员工”安全生产班组竞赛活动,以个人无违章、班组无轻伤、区队无重伤、矿无伤亡作为考核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促进现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要注重班组间安全相互监督体制,将班组安全工作纳入工会目标化管理和建设职工之家的考核之中,提高竞赛效果。

2、开展好“安康杯”竞赛活动。要始终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及阶段性重点工作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开展进行,要针对竞赛活动和单位实际选择好项目内容,在看得见、乐参与、得实惠、起作用上下功夫,提高活动实效。要把对职工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教育、推行先进的劳动保护工作方法、开展“十个一”活动、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等纳入“安康杯”竞赛。要与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发动和组织广大职工广泛开展安全竞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技术创新、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凝聚职工力量,挖掘职工智慧,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开展好群监协管工作竞赛活动。要不断创新群监、协管工作竞赛载体,丰富竞赛活动内容。一是要深入持久的开展好群众安全工作竞赛活动,对涌现出的群众安全组织、优秀群监员、优秀协管员及时给予表彰奖励。二是要继续组织好“安全之星、安全生产标兵、安全贤内助”评选活动,提高家庭安全教育的主体地位,构筑起亲情安全防火墙。

二、开展群众安全工作的主要特点

在煤矿生产中依靠职工群众的力量开展安全预防工作已形成共识。但在开展群众安全工作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把握群众安全工作的特点。即把握群众安全工作的群众性、经常性、制度性。要充分发挥好群监组织的重要作用,就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群众安全工作观,切实按照群防工作的特性开展工作,这些对安全工作落在实处尤为重要。

群众安全工作的群众性。群众性是指煤矿井下安全生产中组织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安全管理。群众安全工作的群监员来自职工群众,在煤矿企业生产的过程中,作为群众安全监管充分体现了群众参与安全管理的民主性。

群众安全工作的制度性。群众安全工作要坚持按照《安全生产法》和劳动保护的《三个条例》开展工作。应包括群众安全工作的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奖罚制度等方面。工作制度要求群监员上岗时配带胸卡,班班坚持在生产开工前、生产过程中、生产结束时的“三查”活动。

群众安全工作的经常性。安全工作贯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要真正做到安全第一,群众安全工作必须一年365天,天天处在工作状态。在职工中经常开展“抓三违、查隐患、堵漏洞、保安全”活动。群监员在工作中要坚持做到“一员一班一卡”,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向上级汇报反映,坚持做好上岗工作日志,严查“三违”隐患等。

三、开展群众安全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群众安全不等于行政安全管理,更不是行政安全管理部门下设的一个安全管理机构。群众安全要体现群众性。有的时候,在一个矿内开展工作,尽管群众安全和行政安全管理部门可能相互交融,相互利用,相互帮助,但在每一次工作中,却仍互有侧重,有主次之分。

(二)群监不等于群众安全。群监是群众安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有些矿认为群监就是群众安全,只要成立了群监机构,该矿的群众安全工作就算到位了。

第11篇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上半年计划生产煤炭万吨。截至月末全市煤炭产量预计达到万吨,完成计划的%。

   

(二)直属企业煤炭产量预计完成.万吨,同比增长.%。产值预计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万元,同比增长.%。销售收入预计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利润预计完成万元,同比增长-.%。税金预计完成万元,同比增长.%。利润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银河公司按照市政府批准的“整体出售”退出国有的改制方案,委托某省东洲拍卖行于月份、月份分别进行公开拍卖,受其影响全矿停产近一个半月,由于这期间发生的井上下维护费、动力费、公司、矿井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费等原因影响了利润。

   

(三)完成全市级质量标准化规划检查验收工作,共有处矿井达到市级标准,其中有处矿井达到省级标准。

   

(四)完成了期矿长资格培训班的调学和预培矿长的资格审查工作,其中有名预培矿长经审查合格,并送省培训。完成了期三、四级培训中心教师培训班的调学和人员选送工作,全市共人参加培训。上半年共举办三级培训班期,培训通风安全工班期人,培训信号把钩工期人。

   

(五)为户煤炭经营企业免费进行了煤炭经营许可证复检,为户企业新办了煤炭经营许可证。

   

(六)上半年招商引资已完成万元,完成计划的%。

   

(七)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工作的书式年检已结束,现处于现场检查阶段,目前,已现场检查处煤矿。目前,这项工作仍在进行中。

   

二、上半年的工作情况

   

(一)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今年以来,市煤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某省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决定》,突出“一通三防”重点,强化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和责任追究力度,尤其是全省安全工作暨煤矿质量标准化双矿集团现场会议后,针对当前的煤矿工作重点,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全市煤矿安全形势稳定。

   

、纳入主要日程,全面深入开展安全监管。

   

一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明确了县、区煤管局作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责任,强化了“两级管理、三级负责”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作用的发挥,对全市煤矿实行安全生产属地化管理后,煤矿安全工作得到更积极有效地开展,安全包保责任制度、一级抓一级,一级为一级负责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更加健全完善。煤矿安全例会制度有效运行,市煤管局每月召开次县区煤管局长会议,研究部署煤矿安全工作,解决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周召开次局长安全办公会议,对煤矿安全工作进行详细部署。每月进行次安全检查或专项检查,督导安全整改工作,有效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

   

二是严细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考核。制定了《双鸭山市煤矿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和《煤矿安全生产责任状考核办法》,将煤矿安全工作纳入县(区)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并作为主要内容,将安全指标细化分解,实行一票否决。每月分别从个和个方面对各县、区政府和煤管局进行考核,年终进行总评,及时通报考核情况及结果。每月对全市煤矿安全工作、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次通报,增强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三是严把春节后开工验收关。制定了严格、细致、科学的春节后的开工验收标准。对申请开工矿井,严格执行县(区)、市两级开工验收制度,开工验收工作坚持“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把住煤矿安全生产的准入关,促进了煤矿安全综合素质的提高。四是组织开展了不间断的安全检查活动。坚持安全一抓天的原则,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制定了《煤矿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制度》,隐患整改实行闭合制度,省级以上部门检查发现的问题,由市级煤炭管理部门负责落实整改;市级检查发现的问题,由县(区)煤炭管理部门负责落实整改;县(区)检查发现的问题,由驻矿安全监督员负责落实整改;驻矿安全监督员检查发现而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县(区)负责督导落实;县(区)检查发现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市煤炭局负责督导落实,逐级落实整改责任,对存在的隐患整改进行跟踪问效,直至隐患彻底消除。制定了《双鸭山市煤矿安全监管人员管理处罚规定》,对在安全执法过程中,徇私舞弊、执法不严、酿成重大事故的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公开查处,从严处理。特别是 “五一”和 全省安全工作会议暨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双矿集团现场会期间,全市各级煤炭管理部门节日期间不放假,层层部署,周密安排,采取多种检查方式和方法,排查安全隐患,保证节日期间安全,为全省安全工作会议顺利召开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是对矿井进行科学分类,分级管理。在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安全程度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矿井安全综合条件,对矿井进行科学分类,划分为安全风险重大矿井、安全风险一般矿井、安全风险较低矿井和停产整顿矿井四类,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重点监察。安全风险重大矿井县、区每周检查次,市煤管局每月检查次,检查覆盖面达到%;其它矿井县、区每月检查次,市煤管局每季检查次,检查覆盖面达到%。对检查发现存在重大隐患的矿井,进行升级管理。共4页,当前第1页1

   

六是加大了安全事故查处力度。制定了《双鸭山市煤矿安全事故行政处罚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对煤矿安全事故进行逐起追查。除依据国务院号令、《双鸭山市地方煤矿“一通三防”安全责任事故行政处理暂行规定》和《双鸭山市煤矿安全事故行政处罚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等有关规定,依法追究县(区)政府、各级煤炭管理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责任人的责任外,对发生次死亡人事故的煤矿,停产整顿个月;发生次死亡人事故的,停产整顿个月,并经县区、市两级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工;煤矿发生一次死亡人以上事故,从严从重处罚,直至关闭。

   

七是强化了安全隐患的落实整改。对隐患跟踪问效,建立了安全信息共享。编制了《矿井安全监察情况表》,以政府办文件下发了《双鸭山市煤矿安全检查信息记录制度》,

煤矿企业在显要位置悬挂安全检查隐患信息共享揭示板,规范各级监管人员到煤矿安全检查的内容,使日常检查做到表格化、规范化,将安全监察引导到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的层面上来。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对煤矿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及处理决定全部记入煤矿安全检查信息单,煤矿在信息单上如实填写整改情况。对煤矿再次检查时,将检查实际情况与信息单信息相对照,凡是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一律处以重罚。通过安全信息共享,加大了安全隐患整改和跟踪问效力度,切实促进隐患整改工作。

   

八是突出开展了重大隐患的专项检查。市煤管局每月开展一次“一通三防”专项检查,每季进行一次通风系统审查,共检查矿井处次,进行通风系统审查次,审查矿井处次。定期对矿井通风系统能力进行核定,并实行采掘工作面登记管理制度,对擅自增加工作面的矿井按非法生产处罚。凡是“一通三防”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超通风能力生产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有效地控制了“一通三防”重大事故的发生。针对双鸭山运输事故较多的局面,月份开展了“运输系统”专项检查;认真吸取七台河新兴煤矿和双矿集团东荣三矿事故教训,加强了煤矿雨季“三防”工作的领导,制定防治预案,对全市所有煤矿老塘空区、密闭、废巷和设备回撤以及火区进行了一次专项排查。查出隐患条,现全部整改完毕。对全市煤矿的矿与矿、井与井、生产区与老塘的地理层位关系进行了核实,检查了煤柱的留设,掌握了矿井地质资料。对存在水灾隐患的处矿井进行全面彻底的排查,并制定了切实的措施,在雨季来临之前,基本消除水患的威胁,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制定措施,贯彻落实长效机制。

   

今年以来,对照煤矿安全长效机制,不断查找差距和不足,并针对存在问题逐条制定落实措施,取得了实效。

   

一是加强了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管理。加强了对矿长及特种作业人员、驻矿安全监督员的考核培训。开展了矿长安全知识考试,加强了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监察。由井上到井下,随时抽查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资格及操作水平,不合格的,吊销资格证,重新进行培训。强化了对驻矿安全监督员的管理考核和培训,实行定期培训考试制度,考试不合格、考核不胜任驻矿安全监督员工作的,予以辞退。工资与考核挂钩,与监督监管作用的发挥挂钩,增强了驻矿安全监督员的责任感,发挥了驻矿安全监督员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强了安全监管及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通过采取市、县(区)联合检查煤矿安全、面对面考核煤管局工作等措施,督促县(区)煤管局的安全管理工作及煤矿企业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不断细化、不断深入、不断规范,使煤炭管理部门安全监管人员和煤矿企业的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加强对四级培训中心建设的监督指导,严格要求各县、区按四级培训机构建设标准上齐实验实作等基础设备设施。对培训教学,采取班中抽查方式监督各培训中心加强学员管理,教考严格执行分离,促进四级培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培训质量。进一步完善了五级安全培训监管体系,制定五级安全培训实施办法,加大了对煤矿五级培训工作的指导与监察,督促煤矿企业强化、细化五级培训的各个环节,以确保培训取得实效。目前,全市已有%以上的煤矿企业建立了五级培训场所,配备教学设备和设施,并设置专人具体负责,每班班前会抽出分钟时间,播放煤矿事故典型案例和安全知识培训光盘,讲解煤矿安全常识,使五级培训真正发挥了作用,提高了煤矿工人的自我保安意识和煤矿安全生产素质。

   

二是加大了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的监管力度。加强了对煤矿安全专项基金使用情况的审核监督,制定了安全设备、设施限期投入计划,由县(区)、市共同进行监督,到指定期限,对安全投入不足的煤矿给予停产整顿。对全市煤矿主扇监控器安装情况展开了全面调查,对因监测信号未覆盖等原因而未安装主扇监控器的煤矿,通过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电信等公司进行联系,采取加密信号或铺设通讯线路的方式加以解决,目前,此项工作仍在协商中。

   

三是强化了煤矿安全生产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煤矿安全管理成绩突出的煤管局、煤矿企业以及安全监管人员给予了奖励。同时建立了双鸭山市煤矿安全事故行政处罚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煤矿安全生产的责任体系。共4页,当前第2页2

   

四是做好了年度安全评价和安全生产许可证领取初步准备工作。对照安全评价标准,已组织部分煤矿认真开展自检自查,整改达到要求后,督促煤矿尽快申请安全评价,为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做好准备。

   

五是加强了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对全市的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做了统一部署,同时制订各种表格,对生产许可证年检工作进行了具体要求。煤矿企业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县区煤管局初检后,由市煤管局进行年检的书式材料审查及现场检查。截至目前,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工作的书式年检已结束,现处于现场检查阶段,已现场检查处煤矿。对违反《煤炭法》等法律法规的煤矿进行了严厉惩处并限期整改,督促煤矿能保持符合办证条件及有关规定要求,使煤矿达到合法化生产。这项工作仍在进行中。

   

六是强化了调度指挥系统建设。建立了以市煤管局为中心的全市煤矿安全调度指挥系统。市煤管局设置了煤矿安全调度中心,各县、区配齐了传真、专线电话、电脑等现代通讯办公设施,设专人小时值班,对煤矿安全情况,每天进行汇报,及时顺达地通报、调度煤矿安全信息,对发现的隐患及时跟踪问效,并有效地指挥煤矿事故抢险救灾工作。目前,全市煤矿安全信息网络平台已初步形成,煤矿、县(区)、市、省四级煤矿安全信息网络平台正在筹建中。

   

、夯实基础,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

   

组织开展了以“一通三防”为重点的“质量达标准,安全创水平”活动。并将煤矿质量标准化作为我市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县、区安全管理工作考核目标。分类指导,重点管理,抓两头带中间,由点到面逐步铺开。对省级质量标准化矿井、明星矿给予优惠政策。对全市所有煤矿排队,限定达标期限。定期组织市、县联合验收检查,促进各县、区相互学习先进做法,取长补短,对限期不达标的,严厉惩处。为了使煤矿安全监管人员及管理人员认识到开展质量标准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促进质量标准化工作上台阶,在朱风仪

副市长带领下,组织各县、区主管县(区)长、煤管局局长、煤管局总工程师、部分煤矿的矿长到双矿集团集贤煤矿、双阳煤矿进行了参观学习,使这些人开阔了眼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安全工作暨煤矿质量标准化双矿集团现场会精神,制定下发了《关于落实全省安全工作暨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双矿集团现场会议精神的通知》。并于月日组织召开了各县、区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煤管局局长参加的全市煤矿安全工作座谈会议,对如何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滕喜魁市长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和部署,全面推动和促进了全市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严厉打击,严防非法开采和死灰复燃现象发生。

   

对所有无证、无照和证照不全的小煤矿、双矿集团井田范围内非法矿井进行了检查和排查,防止关闭矿井死灰复燃。目前,没有发现非法开采和死灰复燃现象。对无设计、无整改方案、设计和整改方案未审批、未按设计、整改方案施工的待验收矿井进行了全面检查,防治此类矿井借整改之机,擅自生产。对无设计及批复、安全专篇及批复、施工与设计不符的技术改造矿井,实施了停止作业处罚。

   

、营造氛围,大力开展安全活动月宣传。

   

一是开展多种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形成整体宣传态势。安全月中每天出动煤矿安全流动宣传车,宣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煤炭行业法律法规。悬挂安全条幅幅,印发安全宣传单张,宣传板报期。

   

二是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集中执法专项安全大检查。以 “十五个薄弱环节”、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安全投入、安全培训、责任追究、打击非法开采、煤矿风机、瓦斯监测系统的完善为主要内容,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消除危险源。安全检查做到“三个”%(矿井检查率、隐患排查、隐患整改)。目前,已检查矿井处,查出安全隐患处,已整改处,整改率为%。安全检查仍正在进行中。

   

三是开展了安全咨询日活动。月日在市新兴大街一百门前搭建安全咨询台,开展了煤矿安全知识咨询。

   

四是组织开展全市煤矿安全知识争答活动。由市煤管局在采、掘、机、运、通、各专业、煤矿安全法律法规、煤矿安全管理常识等几个方面下发安全知识题,由县区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和煤矿进行争答。在此基础上组织全市煤矿安全监管人员煤矿安全知识竞赛,进一步激发全市煤矿安全监管人员的学习热情,促进了整体素质提高。

   

三、下半年的工作安排

   

全面加强煤矿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贯彻落实全省安全工作暨煤矿质量标准化双矿集团现场会精神,深入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全面推广双矿集团质量标准化经验,集中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全力抓好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夯实煤矿安全基础,切实提高矿井的综合抗灾能力。继续开展评最优、抓最差活动,以典型带路,指导一批达标突出的矿井,培育一群合格的管理人才,引导全部的矿井走向标准化的道路。各县、区要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完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规划,对煤矿企业每月进行督导和检查验收,到年年底全面完成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规划。市煤管局每月组织全市安全质量标准化联合检查验收,对县区验收达到省级以上质量标准的矿井,进行逐井验收,对县区验收达到市级质量标准的矿井,进行抽查验收,抽查验收率不低于%。对达到省级以上质量标准矿井按照双煤发[]号文件规定,给予优惠政策。检查结束,对各县、区开展质量达标工作情况进行评比,评最佳、选最差,召开现场会,先进典型介绍经验,落后典型表态发言,以此推动和促进全市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共4页,当前第3页3

   

二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完善和落实煤矿安全生产各项措施,明确和细化责任,配齐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强化煤矿安全风险承担机制、安全投入保障机制建设,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尽快按规定补还安全欠帐。加强技术管理,不具备单独成立技术室条件的矿井,采取附近~处矿井成立联合技术室的办法,以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工作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

   

三是强化瓦斯管理,加快监控系统建设步伐。通过对全市煤矿主扇监控器安装情况展开全面调查,核实清楚后,对因监测信号未覆盖等原因而未安装主扇监控器的煤矿,拿出全市统一建议方案,尽快上齐主扇监控器。要求凡是年产万吨以上的矿井,必须在今年月末上齐瓦斯监控系统,年产万吨以下的矿井,必须在年底上齐瓦斯监测系统。规定时间内未上齐瓦斯监测系统的矿井,一律停产整顿。对于高沼气和年产万吨以上煤矿,推广使用镍氢信息矿灯,防止煤矿的瓦检员、安检员、班组长等人员脱岗。在全市煤矿推广使用电子联锁、语音提示风门,实现对井下的小时监控。

   

四是继续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一要严厉打击非法开采,所有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矿井必须立即关闭,“四证”不全或“四证”过期矿井立即停产整顿。二要加大关闭矿井的检查和排查力度,严防死灰复燃。对辖区内,包括双矿集团井田范围内非法矿井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排查,发现擅自非法恢复生产矿井,立即通知双矿集团予以关闭。三要严禁进入国有重点煤矿井田范围和超层越界开采;无设计、整改方案、设计和整改方案未

   

审批、未按设计、整改方案施工的待验收矿井,一律停止整改。对借整改之机,擅自生产的,从严查处,取消验收资格;无设计及批复、安全专篇及批复、施工与设计不符的技术改造矿井,一律停止施工。否则,按非法生产论处。四要严禁超设计能力和通风能力生产。煤矿企业每月、县区每季、市煤管局每半年对矿井通风能力进行次核定。按照核定的生产能力,核定生产的工作面个数。高瓦斯矿井采掘工作面个数控制在采掘。煤矿不得擅自增加工作面,增加工作面必须经县区煤炭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煤矿企业根据核定的工作面个数,严格控制入井人数。五要认真落实瓦斯防治“十二字”方针,严格执行“条”及补充规定,针对“十五个”薄弱环节,逐条制定整改措施,彻底消除重大危险源,消灭重特大事故。各县、区要在月日前完成辖区煤矿年度瓦斯鉴定工作。

   

五是要加大对重大隐患的排查与整改力度。建立完善重大隐患整改机制,严格执行《双鸭山市煤矿安全检查信息记录制度》(双政办

发〔〕号),强化隐患整改的跟踪问效,切实保证隐患整改的真正落实。一要针对各时期煤矿安全工作重点,坚持开展全年不断线的安全大检查。以煤矿现场管理为重点,突出抓好采掘工作面的现场管理工作,全面排查安全隐患,认真填写并检查煤矿安全检查信息记录,多方位、多渠道地督促和推动煤矿企业安全隐患整改工作,把煤矿安全检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二要加大雨季“三防”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煤矿雨季“三防”工作领导,制定防治预案,开展雨季“三防”专项检查,对存在水灾隐患的矿井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排查,在雨季来临之前,消除水患的威胁。在雨季,凡是存在水害重大隐患、无防排水系统或系统不健全、不可靠、雨季“三防”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坚决杜绝各类水灾事故的发生。三要突出“一通三防”重点工作,对照“十五个薄弱环节”,制定措施,落实整改时限,凡是“一通三防”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煤矿,必须停产整顿,坚决消灭“一通三防”重特大事故。四要继续抓好超层越界的排查整治,采取真正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六是完善设施,全面建立煤矿安全调度信息网络平台。在现有的基础上,尽快建成矿、县(区)、市、省四级信息网络平台,重点矿井和高瓦斯矿井全部实现微机监控,并与某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双鸭山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信息互联。建立低瓦斯矿井无线终端入井监控系统,对低瓦斯矿井瓦斯、通风等状况实施监控。使全市煤矿安全监管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数字化管理之路。

   

七是进一步加强煤矿职工安全培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提高煤矿职工安全素质。开展安全培训日常监管和专项监察。完成二级培训计划,重点抓好矿长复训换证调学工作。三级培训除按计划完成新增工种培训外,补办期前个工种培训班。四级培训年终完成首轮培训。此外,开办驻矿监督员培(复)训班,组织次矿长考试。强化五级培训和安全教育监管,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有考核,提高煤矿职工全员素质。

   

八是做好年度安全评价和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准备工作。对照安全评价标准,认真开展自检自查,针对存在问题,逐条制定整改措施,按照要求进行有效整改,为今年的安全评价和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做好准备。

   

九是进一步加大责任追究,严肃事故查处。对事故逐起追查,逐起通报,按照有关规定,依法追究事故直接责任者和负有领导、管理责任的有关人员责任,从根本上改变“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局面。

   

第12篇

1“.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不足

“以人为本”是对“见物不见人”、以及“一手硬一手软”的否定和超越,是对建国后我国社会发展和建设经验的反思和总结。“以人为本”是上世纪80年代起对人道主义讨论的必然结果,是“人道主义将人本身视为最高的价值和尊严,从而主张善待一切人、并使之不断发展和完善、实现其最高价值”含义的拓展和延伸,被视为“人道主义的当代形态”。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和核心价值,把人视为一切活动的依据,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生活世界及人本身生存和发展命运的关注”,强调“尊重和关怀人性发展的需求”、要求人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要树立起人的尺度,实行人性化服务”。毫无疑问,人是各项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元素,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近年来,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政府各个部门及各级行业虽然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不断加深,也在实践中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做法表面化”等践行不足情况。同志曾经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进一步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而目前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安全问题则反映出我们的安全监管、安全管理和“以人为本”之间仍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监管人员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或者不能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理念所造成的。例如工作中的事后处理重于事前预防,监管过程中出现的互相推诿,甚至、腐败等问题都是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的体现。

2.重生产轻安全思想仍十分严重

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一些政府部门和生产企业中,甚至是执法者本身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仍十分严重。目前企业往往对生产任务确定了比较详细的各类指标,而对于安全问题则没有很好的考核指标,即使在煤炭行业有百万吨死亡率等指标的制约,但由于煤矿生产的复杂性,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而对于没有指标制约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违法成本较低,安全问题更是成为生产的附属产品。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安全不是发展的要素,而是为了生产的继续才不得不关注安全问题。而且,由于长期的“生产第一”思想的存在,导致目前对于事故的防范主要依赖教育,没有注意工作中对事故预防措施的认真执行;此外,企业往往重视物质安全文化的建设,规章制度的建设,对于精神层面的安全文化建设则较易忽视,这种现状则导致安全职业道德没有生成的土壤;同样,由于执法者特别是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人员也存在着类似的思想,也有部分安监人员存在安全是为了生产,强调安全对生产的依附性,不能从更高层次理解生产必须安全的涵义。导致部分监管人员服务于地方GDP,企业服务于生产指标,安全问题持续得不到解决。

3.安全监管工作缺乏有效制约

从近几年煤矿事故所引发出来的安监局长、官员的腐败案例可以看出,我国的安全问题频发,和安全监管者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很大的关系。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应对各级人大负责。目前,各级人大对政府部门的监管主要体现在政府报告或情况汇报等形式。由于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的人大并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导致安全监管、特别是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处于空白。没有外部条件的制约和监督,安全道德的产生土壤也就不具备。如斯金纳所言“:人类不是作为道德动物开始其进化过程的,相反,人类在其进化过程中达到了创造出道德文化的程度。”目前,安全职业道德之所以没有很好的发挥其作用,甚至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管部门自身。一方面,在拥有监督和管理公共事务权力的安监部门,作为监督者,其权力的行使也应满足合法、合理、公平、公正的基本要求,即监督者本身不出现违法乱纪的问题。但现实情况是在没有有效的制约机制下,监督者行驶权力的过程全凭自觉,即使有较为合理的监管程序,往往也都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安全监管独立开展工作时间较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内外制约机制还不十分完善,执法过程中弹性较大,安监人员在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约束的条件下,一些小隐患不被重视,积少成多,就有可能酿成大事故。因此,在我国执法环境不能快速提升的前提下,加强安全职业道德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4.安全职业道德教育无实质内涵

安全职业道德是约束安监人员以及相关人员的职业规范,但是从本科的专业教育到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来看,目前没有任何针对安全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在我国,目前只有医学、师范专业教育培养中存在制度性的职业道德建设,其他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与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课程等结合在一起,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实现,侧重于意识形态培养。目前,我国关于职业道德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为民服务,热情周到;顾全大局,团结互助;正直廉洁,克己奉公”,强调道德的约束和规范性,内容宽泛、普适性有余,但行业的针对性明显不足。就安全职业道德的内涵来说,虽然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等规范中对安全职业道德的内涵有一定的体现,但普遍存在着规范性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等状况。加上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往往将职业道德教育简化并限定于“知识的传授与考核”、内容单调笼统,且道德教育方式过于形式化和说教化,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往往脱离实际“、硬性灌输”、进行生硬的规范训诫,不但使道德教育本身丧失了活力、收效甚微,同时也使得职业道德教育被严重地“边缘化”,形成“口头上重要,实际工作中忘掉”的尴尬局面。

二、提倡安全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迁与转型。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指出“:我国的实践已经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同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市场经济的逐利本性,在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诱发和激活了“人性的弱点”,导致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的泛滥与盛行。许多地方“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以GDP为纲”“、见物不见人”。不但造成了道德发展的困境与滑坡,同时也阻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安全职业道德属于道德文化建设的范畴,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对广大劳动者、特别是管理者的安全职业道德提出更高、更广泛的要求。从而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良好氛围,满足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

2.人民生活、生产的需要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目前正处于由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快速通道中,然而快速发展的往往是经济,而文化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也是现实。在这种状况下,依赖制度体制的快速变革来实现安全生产是不切实际的,而安全技术的进步、发展和应用也需要时间;同时,即使是体制的改革和技术的发展,同样需要高素质、有责任心的人来完成监督工作。2011年全国安全生产继续保持了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仍不容乐观。2011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347728起,死亡75572。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每年因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500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2%左右。每年因安全事故导致的伤亡人数加起来有100万人,也就是一年有100万个家庭因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不幸,按照一个家庭3人计算,20年中就牵涉6000万人。由此对社会和谐稳定的负面影响更是难以用数字来统计。在全体国民迫切需要安全的生活、生产环境的现实状况下,提倡安全道德、发展安全职业道德则变成了迫切的需要。

3.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要想健康发展,首要任务是必须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在生产领域贯彻安全职业道德原则,政府起着指导作用,企业是实施的基础和根本。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都倾向于待遇较好、生产条件好、安全有保障的企业,而且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逐步逼近,高危行业特别是煤矿企业有可能面临没有合格劳动者可招的局面。而不合格的劳动者则可能进一步导致事故的高发,使整个行业面临发展困境。所以,除了在薪酬方面提高待遇吸引劳动者,创造安全的生产环境也将成为这类企业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而创造安全的生产环境,就要求企业的自律和严格的监管,也必然要求其成员和监管者承担其相应的责任,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这些也就很难实现。

三、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1.加快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建设与完善

道德和法律都是对人的行为的规范、约束和限制。“但法律仅规范具有重大社会效用的行为,而道德规范一切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这个道理被耶林概括为一句名言“:法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与法律相比,很多没有违法的事情是违背道德准则的。而现在很多安全方面的问题,与其说是监管人员的道德沦丧,而不如说是监管人员缺乏监管的依据,监管人员没有相应的行为规范、不清楚管理的准则、范围和标准,不知道惩罚和奖赏、表扬和谴责、允许和不允许人们做什么的界限,“管理者就会无所遵循、各行其是,随心所欲地,而被管理者也就无所适从、糊里糊涂、乱成一团”,也就失去了安全道德形成的基础。因此,应加快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建设,主要应体现在法律法规的细致完整,可操作性的增强,标准的更新性等。只有安全法规的快速完善,才能促使安全道德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安全道德的进步,也必将促进安全法规的进一步健全。

2.加强对监管部门的监管和问责

实质就是对安全监管部门的内外部约束。因此,必须加强对安监部门的工作监管,通过改进监督方式,使安监人员能够正在体会到身上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严重后果,使其在工作中逐渐建立符合监管要求的职业道德素养。例如针对有些执法监督部门作风不深入,工作不扎实,不能逐一排查事故隐患等问题,应加强对执法人员的问责,增加其违法的成本;而针对目前经常发生的以罚代法、以罚代管等问题,应深入研究其发生原因,理清其中的体制缺陷,增加政府财政投入,杜绝以罚款弥补财政投入不足,导致监管人员对罚款的根本职能发生误解;此外,为防止安监人员和企业形成利益的共同体,应参照国外经验,对高危行业的监管定期调换监管人员,形成有效的监管模式。只有对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的有效制约,才能使其真正体会安全监管的神圣使命,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3.加强安全文化的提倡和建设

安全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意识和精神具有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行为的巨大作用。同样,安全文化对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安监人员也具有良好的约束性。随着社会和企业安全文化的逐步养成,安监人员在此基础上也会努力创新安全环境,形成上下同欲,齐心协力抓安全、保安全的浓厚氛围。目前的安全文化建设似乎针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较多,而全社会的安全文化建设还仅仅是起步阶段,因此,需要政府大力提倡和发展全社会的安全文化,以促使安全职业道德的发展。

4.加强安全职业道德的制度建设

安全职业道德的形成和提升,还必须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和各级安全生产培训中心的重要作用。对于安全监管和管理人员应该在其培训过程中,增加安全生产伦理和安全职业道德等内容,提升他们的自身道德修养。而国家、社会则应增加对安全职业道德的研究、投入,形成安全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并在目前的安全工程人才培养计划中增加安全伦理和安全职业道德的相关课程。此外,还应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反职业道德的从业人员,加大其“失德”所造成的经济成本和道德成本。使提倡安全职业道德,学习安全职业道德,内化安全职业道德成为从业人员的内在要求。

5.理顺各部门关系,实现和谐有效多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