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4 10:46: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第1篇

【关 键 词】 化学课堂;初中化学;教学

《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为五个一级主题中的第一位,贯穿于所有的单元之中,其主旨是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然而,实现这一转变,对任教多年的教师来说,可以说是要经历一场不小的变革。虽然教师们多次参加学科培训,但真正实施起来仍然很难扭转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束缚,一时还很难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尤其是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由开始尝试到初步运用,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笔者认为探究性教学首先应从创造性处理教材,设计出有效的探究性活动开始。下面就在鲁教版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为例的教学设计来探讨初中化学课堂探究性教学的有效设计。

【教学案例】 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设计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一段视频和学生一块穿越到300年前,看看著名的化学家波义耳是怎样发现酸碱指示剂的,并引出酸碱指示剂的概念。充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交流

探究一: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在实验桌上分别准备一个点滴板、无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和蔗糖,小组同学合作探究,这些物质分别滴到两种指示剂中,指示剂会显示什么样的颜色?

探究二: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吃到酸酸甜甜的桔子,有的略带酸味,而有的却很酸,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又如何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呢?

学生自学:自学课本40页,溶液pH值的测定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桌上准备好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白醋、自来水、肥皂水、食盐水、玻璃棒、蒸馏水、白瓷板等用品,用pH试纸测定它们的pH值。并完成下表:

规律:酸性溶液:pH

碱性溶液:pH>7

中性溶液:pH=7

提出问题: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到底与什么有关呢?

提示:刚才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pH试纸测出了稀盐酸的pH值,下面请同学们取刚才你们用到的稀盐酸5mL于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入20mL水,用玻璃棒搅拌,再测出此时溶液的pH值,再向烧杯中加入20mL水后,再测这时溶液的pH值。

小组合作探究:分别测出两次溶液的pH值

向烧杯中加入水后,单位体积内H+的数目变少了,所以溶液的pH值就变大,酸性就变弱,同理碱溶液中OH-的数目越少,碱性越弱。

提出问题:照这样下去,如果向烧杯中再加入20mL水,溶液的pH值会不会变成8呢?

小组合作探究:再向烧杯中加入20mL水后,测定溶液的pH值

得出结论:并引导学生绘制出向酸和碱溶液中加入水后,pH值的变化曲线图

(三)当堂巩固

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学生扮演。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所学到的知识,教师给予补充。

(五)达标检测

检测本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

【案例反思】 创设优质、高效、和谐的课堂是化学教学永恒的主题。通过以上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特别是重点设计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本节课主要以活动探究为主线,得出结论,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但是对探究性课堂教学,该案例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想法,浅谈化学课堂探究性教学的有效设计:

1. 合理选择探究内容。从教学内容中选择出符合科学探究学习目标要求的、适合学生探究的探究对象。为促进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探究性,即学生用原有的知识回答不了他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探究内容还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如学习完酸和碱的性质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同学们可知道酸溶液中的哪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呢?学生肯定能答出是氢离子。我们如何通过一个探究性实验验证你的结论呢?为学生准备稀盐酸、稀硫酸、紫色石蕊试液、氯化钠溶液、蒸馏水及部分仪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该探究性实验。

2. 合理制定探究目标。探究目标是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在教学中起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结合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教学内容、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设置好梯度,让学生拾级而上,体验探究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在上述实验中可将目标制定为:

知识目标:知道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会设计实验验证酸中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粒子是氢离子。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培养学生热爱集体、敢于创新的美好情感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3. 科学设计探究活动。

4. 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学习的关键,是要有好的探究活动设计, 学习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固定模式,其基本要求就是要使设计的活动符合科学探究的本质,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猜想――解决问题――迁移创新”,这样才能使整个探究活动更有效果。

5. 教师提供必要指导。教师不是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师是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在探究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探究活动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让学生思维更开阔、兴趣更高昂,以保证探究活动的有效进行。

通过上述探究性实验设计看出:探究性学习可以改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个性发展,通过体验探究活动成功的喜悦,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实施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具体策略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运用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

【参考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2篇

一、课前充分准备

1. 备教材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广开资源、搜集信息。语文资源无处不在,让语文教学源自生活、回归生活。教材中的重难点要把握准确,选取最恰当的教学方法解决重难点。例如:我在上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就查找了大量的资料,搜集了惠州西湖的照片、杭州西湖的短片让学生用身边的西湖和杭州西湖作比较,苏轼或其它诗人所写的关于杭州西湖的其它的诗让学生进行拓展学习。还根据诗的内容和意境,我事先设计了几个问题,如:你觉得咱们的惠州西湖如何?请你在雨天和晴天分别去游游惠州西湖,看看感觉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就会有意识地仔细观察惠州西湖,并体会不同天气下的景色有何不同,这就很好地解决了诗中“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教学难点。学生认为很无味的古诗经过这番处理变得有滋有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2. 备学生

备课不能停留在备教材的基础上,更要备学生。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传统的教学把知识传授放在首位,备课也只是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训练。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备课的重点不仅是教材,还要强调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教会学生什么、怎么教,更要清楚自己所教的内容对学生有什么作用,文章中哪个知识点学生掌握会有困难等。记得一年级前面好几篇课文的生字都比较简单,孩子们都进行过学前教育,这些简单的生字他们早就认识了,有些老师还是逐字进行认读、书空,然后又布置大量的书写作业,使孩子们产生厌烦心理,以后对语文课的兴趣也难以提高。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设计课堂。

3. 备课堂

备课只是一个课堂预设,并不是定案,教师在备课时还要充分假设课堂,思考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该如何解决。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预设课堂,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救难以操控。比如我曾听过一个老师上人教版第三册的课文《酸的和甜的》,教师提问:你们喜欢谁?为什么?该教师的本意是想让学生说出喜欢小猴子,因为他敢于实践。结果有个学生就偏偏说喜欢小狐狸,那个老师当场就乱了阵脚,一个劲地提示,想把孩子拉回正道:小狐狸自己不去尝试还要骗人,有什么好呀?孩子回答:因为他会自我安慰。其实孩子这么认为也未尝不可,没有必要非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二、课堂精彩高效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课堂高效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高效的课堂,不仅是每一位学生的高效,还是每一分钟的高效。要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课堂上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让学生自主却不自流,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1. 教学内容要全面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点。在强调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还要加强知识教学,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 教学设计要科学

课堂教学设计要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的实际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方面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前导入要先声夺人,情景创设要巧妙,迁移过渡要自然,问题的提出要有价值,活动安排要有意义,板书设计要恰到好处。

3. 教学方法要新颖

要依据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比如,笔者教口语交际《奇妙的动物世界》,先就让每个同学都变成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动物,课堂上他们要介绍自己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让别人猜出他是哪种动物。接着又让他们互相交朋友,去了解其他动物。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孩子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教学重难点得到突破。

第3篇

关键词:初中 化学 高效课堂

一、课堂有效性内涵

1.课堂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协调地发展。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具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进行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效益,不能为追求形式而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形成对教学反思的能力。

4.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为条件。

5.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掌握教学设备的使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掌握教学设施和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识。

二、开展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原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课堂,尤其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比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它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地球上改变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很多。如,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呼吸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各种燃料的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那么针对上述的因素,你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有什么看法呢?很多学生进行了预测:有的学生说,二氧化碳的含量会越来越高;有的学生猜测,二氧化碳的含量能保持不变;有的学生说,要视具体的环境而定;还有的学生说,晚上没有光了,光合作用不发生了,所以晚上二氧化碳的含量要高于白天。在设计方案的环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将每个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比较,以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积极思考。

三、对教案要进行精心设计

初中化学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条件、学生实际驾驭教材,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要能够把新学的内容与学过的内容有效地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注意能力、技能、知识的前后照应和相互联系。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学生要能够掌握一些比较重点的技能,对于一些重点内容要进行重点讲解,学生对于一些重点概念必须理解透彻,要形成一个张弛适宜、前后有序、有详有略、有主有次的知识结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板书和语言传授给学生。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语言准确规范,不能有半点疏漏,要完全符合学科知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语言要生动活泼、丰富、精练,板书内容要体现出关键点、难点、重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好的板书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对教师讲授的不足起到弥补作用;好的板书有利于学生巩固和理解知识,还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因此,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难点、重点进行板书的设计。

四、精心设计实验

实验教学首先应精心设计,有效指导,确保实验探究有序进行。实验设计就是学生在已有理论知识,生活经验,实践经历的基础上,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超越自我的设计,包括对教材上出现的实验方案提出质疑和改进,或与同学一起交流讨论,在合作的基础上产生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案。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给学生指明实验探究方向和传授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例如,在分子这一节教学中,我们学校化学组成员补充了浓氨水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的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时,可以将分别装有红磷、白磷的试管都塞上橡皮塞,然后放入装有开水的烧杯中,让学生看见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不会扩散在空气中,这样的实验改进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减少化学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们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改进开发“课外实验”。“课外实验”是丰富学生化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打造高效课堂中值得大大提倡。如在学习完溶液的浓度后,利用周六放假,我们布置了学生完成课外实验中的自制汽水,让学生根据书中介绍的方法步骤,将白糖、果汁、小苏打、水、柠檬酸加入纯净水中,旋紧瓶盖摇匀,放入冰箱,半小时后就可以喝到清凉甘甜的汽水。由于家庭小实验从设计到准备、操作、观察、记录、结论等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摆脱了课堂上或实验室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总而言之,这种教学的特点是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师生创造性思维的敏锐l生及创造能力,并利用课外实验,将有效课堂延伸到课堂之外,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智力品质。

总之,课堂效率的构建,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开设赏识教育和创新教育,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效课堂;氛围;兴趣;情境;方法;细节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强调“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构建知识、活跃思维的过程”。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既是推行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是师生真实、自然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实际经验和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从优化教学过程入手,在教学中大胆地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穿梭于教学中,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愉快、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中,从而使英语教学质量出现质的飞跃。

一、利用表演、游戏等形式,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恰当地运用游戏、歌曲、表演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境,有利于充分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强化学生听与说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参加课堂英语实践活动,将课堂中枯燥的语言知识灌输转变为喜闻乐见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表示味道的形容词“salty、sweet、sour”时我准备了一个三小格调料盒,分别装着食盐、白糖和小西红柿。在复习引入时,每当学生有好的表现时,我就让他上台闭眼、张嘴,并喂给他一勺白糖。从他的表情传递给同学们的信息是“甜的”,于是我适时引出单词“sweet”并板书教学生认读。接下来读得好的同学又得到了白糖的奖励。在学生都没太注意的情况下我喂给了一个学生一点儿盐,从学生马上吐舌头的样子其他同学很快猜出了这次得到的不是“甜的”,而是“咸的”,于是我马上板书“salty”并引导学生认读。虽然被我“整”了一回,但大家其乐融融,举手的更多了,这次上台的学生得到了一个小西红柿,被酸的龇牙咧嘴,我不失时机地引出“sour”并教学,没尝到的同学看他的表情似乎也感到了“sour”,口舌生津,哈哈大笑,课堂气氛和谐而愉快。

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兴趣能激发求知欲,对学习起推动作用。”采用生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可以成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据美国研究非语言交际的权威查理斯・格勒佛博士经过长期反复研究后指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交际信息的总量只有7%是通过语言传递的,93%是非语言渠道传递的,其中脸部表情传递55%的信息,声音语调等传递38%信息。由此可见,非语言交际的方式在教学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自身特长,如歌唱、舞蹈、美工、表演、讲故事等,通过这些活动,和学生进行非语言性的情感交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兴趣,进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口语教学中,教材中的歌曲如果只是一味地利用录音机机械而枯燥地重复播放,学生学习起来趣味索然,或者根本毫无兴趣可言,但是如果教师能利用本身优势,带动唱,跟学生一起唱一起跳,自然地融入学生的思维中,就能将学生的积极性给充分调动起来;又如在教学生学一些动物单词时,教师如能通过简笔画,简单地画出课堂上所要学的动物形状来,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助于激活其大脑兴奋点,提高学习效果;再如上交际课时,教师如能充分参与学生的活动,扮演其中的角色,课堂气氛就会更活跃,更融洽。

三、创设真实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感知运用语言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关。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尽量将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或者是借助学生喜欢的卡通和科幻人物来学习语言,如在教学低年级的打招呼用语时,设计了向七个小矮人打招呼的情景,请学生带上头饰扮演小矮人,还配上了欢乐的“士兵进行曲”,学生见到了童话中熟悉的人物乐不可支,争先恐后地运用学到的英语同他们打招呼,积极地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

从课堂情景剧一开始,教师就必须敲响鼓点的第一声,引领学生向新知进军。高尔基曾说过:“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音乐上一样,全曲的声调,都是它给予的。”良好的开端,往往给学生带来亲切的感觉,留下难忘的印象,富有艺术性的开端,可以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并能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爱学,因此教师要巧设开头,先声夺人,用最短的时间,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给学生复习数词时,我让学生玩数星星和摘苹果的游戏,这两个游戏都是学生所熟悉和亲切的,因为在儿童的世界里,星星总是伴着奶奶的童话和妈妈的臂膀而存在的,他们对此有着极深厚的感情,所以游戏中,学生能积极参与老师的教学,给予很好的配合,数星星游戏进行得非常自然,课堂气氛也极为轻松。在复习了数词后,用歌曲“Ten Indian Boys”进行知识巩固,学生记得牢固,记得扎实,而且学得愉快、舒心。

五、关注教学细节,为高效课堂添砖加瓦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教学中的细节也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是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细枝末节。

我对自己的教学细节主要从关注表扬开始:每个人都喜欢自己受表扬,小至几岁的孩子,大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从来不吝啬自己的表扬,从细微处寻找孩子们的闪光点,然后放大,以此在班级上给予表扬。教学中有个实例让我印象很深刻:我有一个学生,他的英语基础不扎实,平时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爱讲话,作业不按时交。刚开始接触他的时候我很是头疼,他在课堂上捣乱,我只是一味生气的批评他,那时在我看来他没有一个地方值得我表扬的,但是后来的一次细节事件让我大大改观了。有次上英语课,我让他站起来读一个新授单词,他读对了,让我很高兴,于是我夸大他的进步,在班级里大大的表扬了他一番,说他这段时间进步很快,课堂表现很积极,希望我们班其他同学能够向他学习,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他感觉有点害羞了,但是从那以后在课堂上表现却更加自信,也更加活跃了。这个学期开学以来,他一直保持的进步速度让我惊讶,不仅作业按时交了,并且正确率大大的提高了,课堂上总是坐的很端正,认真听讲,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感到很欣慰。学生并没有优差之分,他们的好与坏只是在我们老师的一念之间,这样的表扬我相信是永远不会嫌多的。

总之,正如古人所说:“善教者,学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因此,正确选择和灵活运用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还有许多的技巧,有待于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研究与探索。

结语:新课程改革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要努力学习,积极参与,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