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艺术

时间:2023-06-04 10:46: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的语言艺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的语言艺术

第1篇

关键词: 教学语言艺术 形象化 灵活化 幽默化 真诚化

语言是一门艺术,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犹如一泓清泉,深邃而独具表现力。教学语言是一种科学的语言,也是一种艺术的语言。在教学中,语言是传递信息的纽带,是实现师生互通交流的工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工具,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与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方面,语言是任何手段都难以企及的。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德、识、才、学的综合体,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载体。无论是组织、讲解、引导、点拨或评价,教师都要依靠教学语言表情达意,方能出色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任务。现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教师的语言艺术

一、语言形象化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而一些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多半是由于教师的语言枯燥乏味、黯然失色。要让学生乐于接受你所讲授的知识,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而教学风格、课堂气氛与教师的语言艺术密不可分。从课堂教学氛围而言,他们更期望灌入耳际的是老师形象生动、娓娓动听、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每一字每一句都能叩启他们的心扉,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因此,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把教学内容讲解得生动些,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个印象清晰的概念。从生理角度来看,小学生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成熟,要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撑。在他们的整个认知发展过程中,事物的形象是他们进行抽象概括的感性支柱,形象性能促使其抽象思维的深入与展开,使其顺利地登上抽象概括思维的另一新台阶。对于他们而言,一些具体的东西更具吸引力,更能唤起其大脑皮质的兴奋度。因此,教学中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鸟的天堂》时,有这样一句话:“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生命在颤动。”我把学生带入真实的情景,以其他树代替榕树,让学生观察教室外树叶在微风中颤动的各种姿态。然后引导学生说:“绿叶有的轻轻摇摆,有的左右旋转,有的互相簇拥,有的发出沙沙的响声。”教师的语言要力求形象生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百花争艳的景象,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在百花园中的畅心漫游。

二、语言灵活化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学双方处于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教学形势常常由于意外情况而出现新的变化。如何应付千变万化的教学形势,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地调整教学语言、驾驭课堂教学呢?这需要教师具有应变能力、教学机智和语言艺术。灵活而恰当地运用教学语言,要求教师有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与敏捷的思路,善于顺着学生考虑问题的轨道,找出症结所在,因势利导,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点醒“梦中人”,三言两语地使学生恍然大悟,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这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症下药,冷静机智,耐心和蔼,善于点拨调控,妙语引入。如我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说了这样一句话:“盲姑娘听贝多芬弹了一首曲子后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对于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来说,怎么从弹琴的声音中听出演奏的人来呢?”学生积极思考,但一时回答不上来。于是我就讲给大家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还没讲完,有的学生已经举起手:“盲姑娘就像钟子期一样,是贝多芬的知音。”课堂气氛活跃了,问题也解决了。

三、语言幽默化

幽默是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确使用会大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幽默教学语言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实情,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的一种含蓄精练、诙谐有趣、富含哲理的语言,它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在课堂教学中如能运用得当,便会使教学语言具有针对性、情趣性、启发性和指导性,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幽默不等于开玩笑,幽默也不是恶语,也不是庸语。幽默的语言能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咀嚼课文的胃口,我在教《草船借箭》之前,先给他们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周瑜的母亲姓什么?诸葛亮的母亲又姓什么?同学们一脸困惑。我故卖关子后告诉大家:周瑜的母亲姓纪,周瑜的母亲姓何。根据是什么?因为周瑜临死前哀叹过一句:“既(纪)生瑜,何生亮!”这不是说“纪”生的周瑜,“何”生的诸葛亮吗?那周瑜为什么这样妒忌诸葛亮呢?学了《草船借箭》一文,就明白了。一阵哄堂大笑,既增长了知识,又活跃了气氛。

四、语言真诚化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唤起学生内心对教师的好感,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真诚的语言,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信任你。有一次上课铃已响过,但黑板却不见有人擦,按道理,责问一番也是理所当然,更甚者可能大动干戈。但我只是说了一句话:“或许是上节课的老师拖堂了,值日生没顾得上擦。”于是我拿起黑板擦,三下五除二弄干净了。从那以后,上课不擦黑板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

教学语言的出神入化,能唤起人们所有的灵性。正是由于这种神奇的语言,教师、学生、作者的心灵发生碰撞。合格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语言艺术上狠下工夫,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量,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懂得运用语言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秀的课是教师用优秀的语言创作出来的。使用优化的语言,或创作出优课,也会培养出优秀的教师。

参考文献:

第2篇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的语言能带给人们愉悦、幸福和享受,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资料。”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他们必须有美的语言,教师自应养成美的语言。这不但是一个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在教学中做到事半功倍的好帮手。因此,教师要优化语言艺术,提高语言技能,精心锤炼自己的语言艺术,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简单,使教学效果更优化。

一、幽默性语言能亲密感情,是沟通教学双边活动的桥梁

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抽象内容枯燥,要想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就要把枯燥的内容转化为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爱听、想听、会听。教师在课堂上可运用一些谚语、俗语、诗词、歌赋、顺口溜等,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如:在讲哲学的一些知识点的时候,可以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风生凤”来说明规律的必然性;用“好钢要用到刀刃上”“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来说明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用“一锹挖不出一口井,一口吃不出大胖子”来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等等。使用这些俗语,烘托了气氛,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幽默性语言使学生从空间上、心灵上去缩短与教师的距离,把思想政治教师看作“快乐”的偶像和朋友,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好师生感情,形成十分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促使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走向统一的桥梁。

二、准确性语言能提神醒脑,是指点思维的清新剂

政治课的理论性比较强,而且术语比较多,很多概念和原理的表述必须要准确,不能错误或含混不清,这样才不至于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出现混淆。如:在讲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时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有经济的支柱”,这里就有“主体”“主导”与“支柱”之分,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要准确,否则学生一定会混淆。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把学习上难懂的内容,联系实际,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准确地阐述。或幽默,或典故,只要启导得法,切中要害,定会令学生恍然大悟,由衷会意。思维混乱与困扰的背后竟然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么学生就会及早回头,紧跟教学,如影随形,指向无限风光的险峰。

三、时代性语言能激发兴趣,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磁石

时代在发展变化,学生特点也在变,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课程特点、教材特点,让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如:在讲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的观点时,举“闭上眼睛就没有悬崖”的例子,经过分析可得出——面对万丈悬崖,只要闭上眼睛停止思维,就可以无所顾忌地“潇洒走一回”,再“拿青春赌明天”之后,“过把瘾就死”;讲人应该树立崇高的远大理想时,结合现实中的一些人缺乏远大理想,只知道“一切向钱看”,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最好能知道一些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对学生的吸引力会更大。

学生的注意力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时代性的语言拉近师生间,以及学生与社会现实间距离,对学生的注意力起作用,首先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无意注意;然后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为有意注意。作为政治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把政治课讲“活”,方式有许多种,但是最基本的是用准确性语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其辨清重点,厘清难点,带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愉快的教学情境。

四、综合性语言多媒体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催化剂

多媒体以其声光色影像等因素,极具张力地刺激了学生的精神状态,引领其接收知识成为一种革命性手段。其可听的语言、可视的语言让人有如身临其境,实质是一种综合的语言。它是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内容于一体,而音、形、声、画并茂,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变得简单、直接、生动,寓教于乐。如:在讲经济生活中的诚实守信原则时,可以引用网上一个“神雕侠侣版得诚信”,这是一个Flash,主要讲述了杨过为去救小龙女,在市场买了一把绝世宝刀,结果在与敌厮杀时却被对方砍断,杨过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电话。使用这样的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把所学知识当堂消化,寓教于乐。

美国学者罗门教授这样说过:“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全部看在眼里,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一门无声无形的语言。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言艺术;准确严谨;形象幽默

教学语言是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重要工具。语言对于教学,如同音响和旋律对于音乐,线条明暗和色彩对于绘画,动作和姿态对于舞蹈一样,是教师不可或缺的艺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少教师计算机专业知识扎实,电脑操作娴熟,能修理电脑,畅游网海,制作课件。可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为学生所认同。究其原因就是语言的使用问题。那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哪些语言技巧呢?

一、信息技术教师的语言用词要准确严谨

教师语言的准确严谨,就是确切地使用概念、术语。特别是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在讲述操作方法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记得在听一位教师讲课的时候,他把闪动的“光标”说成“小竖棍”,虽然形象,但不规范;还有一位教师在讲鼠标的移动时,满堂课都是“这儿”“那儿”,如果不是在机房里演示,真不知道他在讲什么。鼠标操作中的“单击”不能说成“点击”。“单击”是计算机中的常用术语,而“点击”是生活化的语言,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不规范。

二、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幽默是才学、灵感和知识的结晶,是语言的调味品和剂,它能使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迪,愉悦情怀,沟通感情,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信息技术教师的语言要避免平淡的说教,要化平淡为诙谐,增强语言的幽默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使教学过程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例如,在教授word中使用文本框插入竖排文字时,我是这样引入的: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则小幽默。有一个英国人到中国学习中国的古典文学。学了一段时间以后,他颇有感触地说:“你们中国人的祖先就是聪明,他们写的书是边看边点头,而我们的祖先写的书边看边摇头。”请大家说说看,为什么我们古人的书是边看边点头呢?学生回答:“因为古书中的字是竖排的。”教师接着说:“前几节课,我们输入的文档都是横排文字。在我们编辑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时,如果我们采用竖排文字,将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效果,给文档增添古朴典雅的韵味。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学习如何使文字竖排。”我发现通过这个幽默风趣的小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课堂的气氛。

信息技术本身缺少一种幽默,如果我们不注意这方面的语言,很容易将课上得平淡无味,就像在读软件的使用说明一样。当然,幽默的语言是教师灵感的发挥和智慧的结晶,是要经过长久的实践经验积累的。

三、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言之启智,发展思维

信息技术教学中,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抽象、枯燥,学生学习起来乏味,教师教起来棘手。讲授时,笔者用诙谐风趣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以“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概念的学习为例。为了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进行了如下教学:“同学们都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吧!”“看过。”“晚会上小品、相声、舞蹈等节目丰富多彩,直看得我们心花怒放。但是如果不考虑演员们的表演水平,还有什么因素使节目表演得如此成功、如此精彩呢?”学生七嘴八舌,个别学生答道“舞台好!”“对,舞台好,如果舞台不好,再好的戏也出不来。而系统软件就相当于舞台,应用软件相当于舞台上表演的节目。我们将要学习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就相当于在舞台上演出的小品和相声,是应用软件。我们学习的Windows XP则相当于舞台,是一种系统软件,是Word、FrontPage等应用软件运行的平台。”这样,学生不仅轻松掌握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个概念,而且知道了Windows XP是系统软件,Word、FrontPage是应用软件。

总之,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语言既要幽默风趣、准确规范,又要生动形象、有吸引力。作为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要会运用语言艺术,捕捉最佳的教学时机,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4篇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不言而喻,这句话旨在强调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前些日子到市图书馆消遣,偶尔看到了《教师的语言艺术》一书,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遂借阅回家细细品读。

《教师的语言艺术》一书首先向我们强调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书中引用了两位著名教育家的话。其中一位是苏霍姆林斯基,他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另一位是马卡连柯,他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所以教师应该特别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反思这些教育大家的至理名言,相信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会有深深的体会。同样一节教案,有的教师能够用顺畅连贯的语言把每个教学环节自然而然地连接起来,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能够在纠错中柔声细语如春风化雨般温暖孩子的心田,能够在不经意间表达对孩子的欣赏进而激发孩子的内动力,但有的教师却语言枯燥,词汇匮乏,课堂教学生硬呆板,教学效果当然也就截然不同。

《教师的语言艺术》一书分多个章节,分别从课堂提问的艺术、批评的艺术、表扬的艺术、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艺术、如何和家长进行交流等十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细细品读,每一部分都浅显易懂且简单实用。特别是因人而异批评法和如何与不同的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对作为班主任的我来讲,在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方面启发很大。

我们的教育工作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性格迥异的孩子,《教师的语言艺术》中,针对教师在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如何做到因人而异进行了科学详尽的阐述——对于疲沓型学生,采用严父式,对于内向型学生采用慈母式,对于暴躁型学生采用以柔克刚式,对于敏感型学生采用温和式,对于偶尔犯错型学生采用表扬式,对于知错就改型学生采用激励式,对于屡教不改型学生采用严厉、渐进、反复强化式,对于倔强型学生采用商讨式、建议式和启发式,对于性格懦弱型学生采用双向交流式、幽默含蓄式和迂回式。

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教师的语言艺术》建议,可以分别采用以下沟通交流的方式:知识型家长,如实反映情况,多征求家长意见;溺爱型家长,先对孩子给予肯定,再恳切反映情况,婉转批评渗透期望;脾气暴躁型家长,要采用和风细雨式交流,使其明确贵在共同帮助孩子进步;放任不管型家长,多报喜,少报忧,强调家教的重要性;后进生家长,说优点要有力度,说缺点要婉转,贵在树立家长的信心。

教师、学生、家长是我们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三个要素。语言是架起三者心心相通的桥梁,教师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善于和不同类型的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是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极其重要的因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中还有许多宝贵的经验,还需要我在研读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付诸实践,力争在阅读中提高认识,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第5篇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每位教师在研究学生、研究学法、研究教法的同时,也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尤其是加强语言修养。

【关键词】教师 语言艺术修养 重要性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teachers’ speaking art culture

Fan Yuhong Song Haiyan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pushing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roundly, the function of teachers’ quality is decisive. Therefore, each teacher should strengthen their self culture, especially strengthening the speaking culture when they research students and the methods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Keywords】Teacher Language art culture Importance

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潮流,每位有责任心的教师都在努力、积极地研讨着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问题。许多优秀教师在此方面也做了大胆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不难看出,在庞大的教师队伍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素质有高有低,这也是事实。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每位教师在研究学生、研究学法、研究教法的同时,也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尤其是加强语言修养。

教师的语言不同于其它语言,因为教师的语言体现着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也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许多教育家在论述教师具备的驾驭才能或应具备的业务能力时,都把语言表达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任何一名优秀教师,没有一个是表达能力不强的人,换句话说,任何一个模范教师所取得的成绩,几乎都是借助它的语言能力来实现的,课堂是教师施展才华、展现风采的天地,教师的语言修养会在讲授中显示出来。在古典诗歌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眷恋、离别之情,“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清冷露之景,“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天涯羁旅之思,学生很难体味,若通过教师的畅讲,学生会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课堂气氛趣味盎然。

语言是教师全部才能的释放,是教师步入成功的基石。生动的语音、抑扬顿挫的朗读、圆润清脆的声音、有趣的讲解、形象的动作(肢体语言)、丰富的表情(表情语言),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比如,在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对杀人一段我是这样向学生描述的:“当林冲听到陆虞侯要害自己时,这只退让的‘猛虎’终于怒火中烧,跳将出来,怒杀仇人,‘提’、‘丢’、‘搠’、‘踏’、‘取’、‘搁’、‘扯’、‘剜’几个动词,字字有仇,动动有恨,杀他个义无反顾,杀他个痛快淋漓,至此,一个活脱脱的英雄形象站在了我们面前。”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协调的手势,自然引起学生极大的听课热情,教学效果极佳。反之,如果一名教师“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道)不出”,尽管他知识渊博,也难以传授给学生,即使说出了,语言滞涩、声音细小、表情木讷,学生也无心听讲,甚至会产生厌倦情绪,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学心理。如果这时再提开展素质教育,那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了。可见,教师虽有满腹经纶,但因缺乏语言艺术修养,语言表达能力差,枯燥无味,词不达意,言不传情,也难以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的语言修养对一名从教人员来说有着“利其器”的作用,教师职能作用的发挥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教师以完美的语言手段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技能技巧,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加强语言修养,做一个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塑造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振兴国家的耕耘者。

第6篇

一、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严密的学科,应把科学性放在首位。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密、准确、精炼、逻辑性强。往往一字之差,会有不同的含义。如“数”与“数学”,“增加”与“增加到”,“数位”与“位数”,“除”与“除以”等。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错误,会导致教学的失败。优秀数学教师的语言准确、精炼,“像敲钉子――声声入耳”。数学教师要保证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必须提高数学专业知识的水平,特别是数学概念要分辨清楚,不能有一点含糊。这是数学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

另一方面,在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时,举例一定要适当,要反映概念的本质。例如曾听过一位低年级老师教11的认识时,是这样给学生讲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11的组成和分解,一个一和另一个一合起来就是11,11呢又可以分为两个1。”这一例由于老师的语言表达不准确造成了知识性的错误。11是由11个1组成,或者说1个10和1个1组成11,11又可分成11个1,11里面有1个10和1个1。这些问题的存在更说明数学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具有逻辑性、严密性,合乎逻辑推理。

二、数学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情感性是语言艺术的内隐特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切乎义。”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话,言简意赅,发人深省:语言、语声、语义可以通向情感,情感又可以接触心灵。有情感性的语言,不但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可以直接诉诸他们的心灵。我们的教学语言艺术来自教师对事业的高度敬业精神、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自觉提高自身教学语言艺术的恒心。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教学语言要做到优美生动,除了知识素养、语言技巧外,还必须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

三、数学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教学主要为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应当耐人寻味,发人深

思,含蓄不露,达到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尝试精神和创造精神,教师用鼓励的语言去启发学生,如“这道题老师还没有教,谁会算?”“谁敢试一试”“谁能试一试,自己来解决”“我相信你们能自己想出来”“能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看谁的解法最多”等等。教师应注意把握启发的火候,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抓住时机启发,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作用。

四、数学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一位教师教“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情节:星期天,蘑菇屋里的兔妈妈到野外采了好多蘑菇来,她要把采来的6个蘑菇分给两个儿子吃,你该怎么分呢?请学生上黑板分,并说说为什么?当分到两人一样时,揭题进入新课教学,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引导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

又如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出现了这样一个小插曲:老师让学生用折纸的方法表示出1/2,可有个学生却折出了1/4。老师并没有责备她,而是借题发挥,积极地评价了这个学生:老师要感谢你呀,你的想法真是太有创意了!你不仅想到了用折纸的方法可以表示1/2,还超前学会了如何表示1/4,真不错!其他小朋友想不想学学她?来,动手试试你们还能表示出哪些分数?这里巧妙地化解了学生的尴尬,也激励了其他学生。语言亲切感人,特别对待后进生,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找出“闪光点”给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

五、数学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学过程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怎样才能让小学生耐心、快乐地在教室坐40分钟,并在这段时间里学到知识,就需要我们教师下番苦功、动足脑筋。首先,要用形象化的通俗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我们要善于用生活中的实例、简明扼要的口诀,以及充满童趣的语言把内容讲得生动、通俗。例如:在讲加法交换律时,可用生活中的实例来类比,两条鱼加三只鸡等于三只鸡加两条鱼,同理2a+3b=3b+2a。低、中年级教学时,可借助于“讲故事”、“数学迷宫”、“智慧老人”等一些故事情节,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可采用“抢答”、“用手势回答”等来调动课堂气氛。

第7篇

关键词: 音乐教师 语言艺术 课堂语言

课堂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习的“魔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语言会使对方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美好的语言使人高兴,心情舒畅。单调、呆板甚至粗劣的语言使人心情沉重、烦恼、急躁。因此,我认为音乐课堂教学语言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音乐语言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深刻认识音乐课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音乐课中决不能缺少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应贯穿于整堂音乐课,使学生沉醉于音乐气氛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和欣赏音乐,从中受到教育。如:让学生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律动进教室;用连续弹奏几个音区的分解主和弦表示起立和坐下;全体学生有表情地唱师生问好歌;回答问题后,让学生用鼓掌拍击节奏表示鼓励;在学生演唱或演奏前,根据不同的歌曲和乐曲进行不同的前奏提示。对于音乐课中的过渡,说上一段很长的过渡语,倒不如弹一段过渡性的音乐,既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及优势。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音乐语言体现音乐的审美性与音乐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出音乐独有的艺术魅力。

二、口头语言

音乐课上,不能用音乐指示或表达时,我们就可用采用第二种课堂语言——口头语言,即普通话。音乐课上,除了普通话要标准外,还要求教师的语言具有表现力、感染力和亲和力。

1.风趣的语言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完成的。这种特殊的关系,决定了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是高高在上、威严可敬的。风趣的语言,缩短了师生感情上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能够体现师生平等的教学原则。有一次,学生在唱歌时,很多学生含胸驼背,姿势很不好看。这时,我随意地问了句:“你们看见过大虾吗?互相看看,咱们班就有。”学生们意识到自己唱歌的姿势很像弯曲的大虾,马上自觉地挺直了身体。就这样风趣的语言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显得委婉含蓄,使学生在愉快中接受教育。

2.生动的语言

我们知道,音乐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也相应地要生动形象、精辟凝练。课堂之中应以语激情,以情动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思,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参与教学中,和谐自然地表现音乐,真正地融入音乐作品中。这样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实现了美育的教育目标。一位老教师这样向我讲过: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需要我们在上课过程中,语言要生动、形象、事例贴切实际、生活化,这样才他们才会喜欢你。例如:教学歌曲《春之歌》一课时,教师可以边放映春天美景的图片,边动情地朗诵:“春天,万物苏醒,报春的燕子往来梭巡,空中充满了它们的呢喃的繁音,无数嫩绿的新芽像针尖似的探出头来,仿佛张着小嘴在那里呼吸,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杨柳开始发芽,在春风中摆动着柔和的枝条,金灿灿的迎春花像一张张笑脸,兴高采烈地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临的喜讯……”这时,你会发现:学生个个翘首凝视,赞美之情不约而同地油然而生。这样,自然就把学生带到一个美好春光的情景之中。

3.语速、语调、节奏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少不了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的完美结合,同样,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创设的情景,烘托的艺术氛围很大程度要依靠语速、语调、节奏来表现。当然,不同的音乐就需要相应的语速、语调和节奏。在课堂中教师要让其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恰到好处地表达教学意图,创设音乐氛围,使教学意图与音乐的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例如:在学唱歌曲《思乡曲》,为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远离家乡的人们对家乡的热爱、思念之情时,我采用了较慢的语速,低缓而激动情绪去朗读歌词时,从学生中的眼神中看到了思念、惆怅、急切,从而使课堂的气氛产生了极好的效果。因此,教师抑扬顿挫,感情充沛,变化有致的语言,能让学生把握住音乐的脉搏,从而全身心地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三、态势语言

音乐的美,不仅仅表现在乐曲的美和教师的口头语言美上,这种美的情感看似无形却有形,它还渗透在教师态势语言中。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非常细微的一个面部表情都会是学生注意和模仿的焦点。因此,教师的态势语言,也就是音乐教师上课时的动作、表情、手势、身段,有时会给音乐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1.肢体动作语言

音乐课上教师的肢体动作是必不可少的。合唱时的指挥就是显而易见的肢体语言。除此之外,在教唱一首歌或是欣赏一部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都不可避免地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身体的动作来传达作品的情感,以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例如在学习歌曲《青春舞曲》时,教师几个简单的新疆舞动作.就能使学生很快随教师走进欢快活泼的歌唱氛围,并准确掌握新疆音乐的主要节奏类型;倘若音乐课上教师只说不动,那么这样的音乐就可能显得死气沉沉,失去音乐课本身必须具备的特点。当然,肢体动作的运用一定要得当,若是过于夸张或不够准确,就会导致喧宾夺主甚至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2.口型与面部表情

口型与面部表情也是态势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如有人所说的,音乐教师应该像一个演员,用自己精湛的技艺牢牢地吸引住每一个学生。而口型与面部表情就是表演中很重要的一环;唱歌过程中,在力度、速度等方面需做出对比时,教师若用有声语言就很可能破坏了歌声的美,而用无声的口型加以提示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若时时加以解说,有可能会破坏学生欣赏音乐的注意力,这时,丰富的面部表情加上事先准备的解说投影就能避免这种情况了。

3.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利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是音乐教师应该学会的一项本领。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应该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流露出来。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教师的眼神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在控制课堂气氛方面,眼神更有其重要作用,对学生走神、唱歌走调等不利课堂因素,语言往往会打断教学环节甚至破坏课堂气氛,而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既能提醒学生,又能保持学生的愉快心情,保证课堂气氛的延续性。因此,眼神是音乐课上师生交流的一个手段。

总之,音乐速度有快慢之分,音乐力度有强弱之分,音乐的情绪有优美抒情与愤怒和悲伤,因为有了这些,音乐才富有魅力。我们的课堂语言也是如此,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的艺术。”老师亲切温和的语言,使学生百般回味,老师幽默诙谐风趣的语言,给学生带来快乐,老师果断有力热烈奔放的语言,给学生激情,老师谦虚谨慎温柔细腻的语言,使学生感受真诚。为了出色地完成任务,我们都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掌握语言艺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只有这样,音乐课才能切实让学生感受美,才能更具有吸引力,也才能更好地实现美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里.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3]中国音乐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第8篇

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前期环节,备课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师要想提高语言艺术技巧,就必须在备课环节下足功夫,精心准备,这样才能保证教师的语言能为教学内容服务,能围绕重点、难点恰当施法。同时也保证所选择的语言和技巧在课堂上收放得当,运用自如,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备课环节,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课堂语言进行准备。

(一)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毫无疑问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客观、准确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属性特点,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准确的教学语言。首先,概念的表述要准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使用模糊的概念、术语,必须使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概念。叙述事实时尽量使用明晰、确定的表述,不要使用笼统、含糊的语言。学生听完教师的语言表达后,能够在内心深处产生科学真实的感受。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还必须规范,避免出现随心所欲、语病频出、肆意发挥、词不达意的现象。总体而言,需要克服以下三个缺点:一是语言不完整。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语言表达不准确、不严密,表述混乱无序,而且有的还发生语句过繁复冗长的问题。二是偏离课堂教学主题。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对其有好感,就投部分学生所好,在课堂上打诨逗趣,或者极力渲染夸张,东拼西凑,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三是语言习惯错误。有很多教师因为平时不太注意用语规范,在课堂上不经意间就将平时的俚语、口头禅等释放出来。这极大地损伤教师的威信,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注意表达的逻辑性和真实性

在教学和演讲过程中,语言的逻辑性显得尤为重要,逻辑性强的语言能够扣人心弦。首尾呼应作为一种成功的教学方式,已经为大量的教学实践所证明。讲课时宜直奔主题,做到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对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递进式的阐释和论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进行及时的小结和巩固练习,让整个授课过程成为听、思、练的有机结合,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认同、深入领会和提炼升华,让教师的每一节课都能成为精品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3]对于教师语言表达的真实性,就像做人的诚实与诚信一样重要。在传授真知的过程中,作为教师更不能弄虚作假,绝不能与其昏昏使人昭昭,更不能不懂装懂,妄自宣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有诚实的教师才能教出诚实的学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胸怀坦荡、以实为实,不能为了掩饰自己的短板和不足而去对此知识点做出胡乱讲解和答复,用不正确的观点去应付和蒙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疑问,教师应从实际和事实出发做出正确的回答,如果不能正确给出答案就需要课后查资料再给答案,千万不能为了教师的面子而自欺欺人,误人子弟。

二、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重语言的积累

语言是博大精深的,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重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同样的事情,采用不同的说法,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说,教师语言的丰富、准确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日积月累的结果。

(一)注重对多彩词汇的收集积累

汉语词汇的广博和多彩举世公认,不论是对人、对景、对物、对事的描写词汇都是不胜枚举,应有尽有,诸如“千姿百态”、“鬼斧神工”、“忐忑不安”等不计其数。课堂教学使用丰富、优美的词汇会使教学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如能掌握这些词汇,就会表达出形象、生动、具体的事物意象。积累词汇的主要方法有三点:一是来源于生活当下;二是来自古代经典;三是舶来外国精华。教师要做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有心之人,对于平日里触动自我内心的文章、话语、事件和情节等,要多听、多看、多思、多记,形成积累素材和感悟体验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高效地积累丰富的词汇。通过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词汇量自然而然就增加了,为课堂上丰富教师语言的自然流露奠定基础。

(二)注重对名言警句的收集积累

名言警句大家自然不会感到陌生,就是那些说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简约有力的话语。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人们归纳总结出了数不胜数的名言警句,世代相传,成为我国历史文化中亮丽多彩的艺术瑰宝。这些名言警句在教学活动中的恰当运用,可以收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尤其是对学生的教育和警示作用更为便捷、实用和有效。在新的社会背景和课改要求下,在教育界相传已久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警语,现在早已演变为“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长流水”。[5]因此,教师的一节课应该是用几十倍于一节课时间去准备,平日里我们既要注重对各种名言警语的积累,也要对每一个名言警句透彻研究,更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切忌出现张冠李戴、词不达意,甚至是曲解歧义的问题。要保证每一个运用到课堂上的名言警句都能恰如其分,为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教学效果而服务。因此,教师要把善于制造和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作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落脚点,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融入教师的教学之中,与教师感同身受地去探索和求知。

三、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语言技巧的运用

教师要注重语言艺术技巧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摸索方法,总结经验,进而把教师语言艺术技巧转变为一种教师自身所特有的能力和潜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语言艺术技巧的运用。

(一)让教师情感的释放恰如其分

情感就是人们通过对各种客观事物和客观想象的感知,而在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这是一种因人而异、复杂多样的心理活动,也是一个人内心感受和观点态度的外在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恰当地释放自己的内心情感,可以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为顺利开展教学活动铺平道路,烘托氛围。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要通过恰当合理的表达个人内心情感去感染和吸引学生。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要感动人,先要自己燃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道:“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理接触。”[6]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和恰当的肢体语言去控制和表达个人的情感,以此去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造就学生健康的灵魂,陶冶学生健全的品格。

(二)让教师语言的应变灵活多样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灵活而又相对开放的互动过程,教师可以通过事先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等途径对课堂教学提前预判和分析,但是在实践中也会出现一些偶发和突况。诸如,教师的笔误、口误和个别学生的失控、过激行为等,对于这些偶然性、突发性事件的出现,教师需要通过熟练掌握和运用课堂语言应变的技巧去妥善处理和解决,这些课堂教学应变语言技巧需要平时的积累,更需要教师的实践锻炼。

(三)让教师话语的幽默适当有度

第9篇

一、巧用音乐语言,营造音乐氛围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是靠旋律、节奏、力度、拍子等要素来表现音乐形象的,所以音乐课必须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艺术特色,才能牵动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情。把音乐语言巧妙地贯穿于音乐课中,彰显音乐本色,使学生沉醉在浓厚的音乐氛围当中,受到美的熏陶。

1.预备“巧”:上课铃响了,我在钢琴上连续弹奏一串上行滑音,琴声一停,全班学生一齐起立,在钢琴伴奏下,师生愉快地互唱《问好歌》,接下来我再弹一串下行滑音,琴声一停,全班学生齐刷刷地坐下,进入快乐的音乐之旅。

2.练声“趣”:当有趣的发声训练曲在我的指尖流淌时,学生们自觉地调整好正确的坐姿。“火车开来了,呜呜呜……”(声音渐强),“火车开走了,呜呜呜……”(声音渐弱)。通过简短、有趣的《开火车》,学生们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声音的强弱,又巧妙地进行发声练习,为学唱新歌做好准备,进入了音乐课的氛围。

3.琴声“美”,歌声“乐”:当学生们还沉浸在做游戏或小组讨论的兴奋中,而我想让他们停下来进入下一个环节时,我不用说一句话维持纪律的话,而是在钢琴键盘上弹奏一连串的琵琶音,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们把小手都放在大腿上,端正坐直。当欢快的《采山》的旋律从我的指尖流淌的同时,他们那活泼、清脆、富有弹性的歌声仿佛让学生看到了“采山”乐的情景。

4.节奏“齐”:当同学上台展示后,因精彩要给予鼓励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整齐地拍“2,4×× ××× ”的节奏。

这些音乐语言的应用使我的音乐课堂既不需要用火爆的语言进行“批评”,也不需要用冷冻的语言进行“教育”。我总是设想着运用不用的风格、形式、节奏的音乐语言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让学生们在音乐殿堂中快乐成长。

二、巧设教学语言,催发音乐情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艺术。”如果说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音乐氛围,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那准确、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则是这种氛围的催化剂。教师若能用精辟、准确、娓娓动听、有张有弛、声情并茂的语言和歌声来贯穿课堂,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又怎能不对音乐动心、动情呢?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牵动学生的“心”

音乐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要想发挥它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地设计声声入耳、娓娓动听、有声有色、有张有弛、精辟而简练的解读语言或过渡语言,

例如,我在教学《库尔班大叔喜洋洋》时,前面已做了情感和情景创设的铺垫,教师意犹未尽地说:“过去的新疆已是如此美丽,现在正是西部大开发时期,岂不让新疆更迷人!想去看看今天的新疆吗?”学生欢悦地答“想”。“那就让我们一起加入‘新疆之旅小记者团’,坐上新疆的‘大马车’,出发吧!”学生们听了跃跃欲试,随着活泼、风趣的音乐响起,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坐”上我赶的新疆“大马车”,走进库尔班大叔的“生活”,用声情并茂的歌声唱出库尔班大叔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党的无限深情。

2.用“传神”的歌声感染学生的“情”

音乐是表现情感的,从歌唱出的音乐作品的音色、节奏、调性、歌词的变化中,听者能体察到歌唱者的内心情感和思想变化。要使作品、歌唱者与听者实现心灵交流,就要求歌唱者要把作品的内在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达到传神的境界。所以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音乐要素,运用适度得体的表现形式。这样声发于情,意寓于情的范唱,既能感染学生的“情”,也扣住了学生的心弦。

三、活用形体语言,升华音乐情感

形体语言,可以是一个激励学生的眼神交流,可以是一个传递“温度”的微笑,也可以是富有动感的肢体动作。小学生好动、喜欢游戏的特点,使音乐课堂中形体语言的运用成为教师必备的教W手段,因为它简便易行,操作性强。在课堂中,教师灵活地把音乐旋律与恰当的形体语言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用身体动作配合音乐表达一定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入音乐的殿堂,从多层面感受到音乐美,创造了形体美,升华了音乐情感,表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

第10篇

关键词:音乐课堂;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046-01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它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最直接、最便利的工具之一。教师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的语言,语言能力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综观现在的课堂教学,教师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更新,课堂教学也越来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但在教学语言上有的教师下的工夫却不够。有些课单从备课与教案设计来看,的确很不错,但实际课堂教学时,却总让人觉得差强人意。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好多都出在教师的语言上,可能是过多废话、嗦嗦,词不达意;可能是语气不够抑扬顿挫,太过“平”;也可能是该妙语连珠、口吐莲花时,却苦于没有美的语言和辞藻,尽是些平淡乏味的白话等等。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还应该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语言。在课堂上巧妙运用艺术语言,能对课堂效果、教育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精彩、精炼的语言导入,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导入是思维的起点,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往往关系着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导入成功,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理解和记忆的质量就会相应提高。

现在的音乐课堂,老师很注重导入环节,精心选择开场的背景音乐或视频,除此之外,精彩的开场白必不可少。它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但却是一种不简单的教学艺术。“名师注重在开始讲课时,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新颖别致或精彩纷呈的开场白,以期通过引人入胜的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把他们的目光吸引到课堂上。”

总的说来,导语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精炼而直切主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思维活跃,对课堂内容有清晰的印象和完整的记忆。

二、鼓励、亲切的语言,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需要语言,但不同的声调,用语的不同,所得到的教学效果也截然不同。使用符合学生的语言习惯,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学生感到亲切,受到鼓舞,思维也就更容易打开了。

比如老师演唱,可以说:“下面我为大家演唱一首……”还可以换一种说话:“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老师呀,也忍不住要一展歌喉呢!”同样是老师的演唱,可是后者的语言显得很亲切而自然,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努力在构建一种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但潜意识中老师还是要维护“师道尊严”,所以,很多时候,方方面面难免给学生造成距离感。事实上,一句简单粗暴的语言,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心理,导致教育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而鼓励、亲切的语言沟通,能够方便地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得到激励和鼓舞,能帮助学生明理达情,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幽默的语言,使课堂充满活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的语言可以说是调动课堂气氛的一支“强心针”。它们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启迪学生的智慧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一回,我听一位老师的课,可能因为紧张,一开始课堂气氛稍显沉闷。一位学生在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后,静静地等待老师的评价,我正由衷地赞叹学生的回答,却见老师眉头一皱,沉沉地来了一句:“你的回答真是――棒打鸭子!”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很纳闷:是说好还是不好呐?这时,老师突然满脸笑容,“呱呱叫呀!”教室里顿时响起会心和欢快的笑声。接下来,课堂气氛明显轻松了许多,师生的状态都好了很多。

需要注意的是,幽默的课堂语言,不是哗众取宠来迎合学生,那些庸俗、肤浅的“幽默”,只会让学生反感,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幽默的课堂语言讲究的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四、煽情的语音语调,引人入胜

我们知道,一台成功的演讲,它的演讲者必定是情绪高涨、语调激昂,语言煽情的。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可见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在课堂上适时使用一些煽情的语言,能在课堂中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对教材有所感触,自己首先受到感动,才有可能再去感动学生。

上课时,根据授课内容的发展,教师时而低声细语、时而大声疾呼、时而声色俱厉、时而又婉转动听,以煽情的语音语调和表情,使授课内容与讲课激情高度和谐统一,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不过,煽情也要讲究“度”,太“过”和夸张,只会让人觉得矫情做作,使人觉得滑稽,招人厌恶。

五、精辟的归纳总结,起到“豹尾”的作用

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从很多音乐课展示和比赛看来,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新颖,确实可谓“凤头猪肚”,但能有“豹尾”的课却不多。多数是伴着下课铃声,一两句话匆匆带过,着急着宣布下课。“豹尾”可以是画龙点睛的总结,可以是感召性的呼号,或者是布置课后拓展等等。总之,即便是一分钟的语言,也要字字珠玑,一语中的,像豹尾一样有力。不能让学生觉得老师最后的发言可有可无,甚至是“画蛇添足”。

综上所述,教学语言,既不同于生活中的语言,也不同于常用的书面语言,而是经过筛选的、符合语言规范的、生动活泼而又精炼的语言。在教学中,教师花一份心血,就会有一份收获,身为教师,真可谓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教师;体态语言;分类;特点;功能

如何才能让学生们掌握“饱满”一词的引申义呢?我走到教室门口,转身面对学生,面带笑容,两眼有神,问道:“你们看,老师今天的精神怎样?”这时,学生们立刻答道:“老师的精神很饱满!”我用自己的体态语言,不但十分巧妙地使学生对“饱满”一词的理解,从本义扩展到引申义,而且让学生记忆犹新,永远难忘可见,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身体动作,常常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和情感,对学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教师有意识的、积极地体态语言,会对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这意味着教师上课时不但要注意“言传”,还要注意“身教”。由于体态语言具有特定的学科性特点,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运用不尽相同的体态语言。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使用的体态语言大多都具有较强的形象性,一般以模拟形象、再现情境、演示情节为特点。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掌握一些适合本学科特点的、基本而又使用的体态语言技巧。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努力地培养、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自己出色的语言艺术表达,化深奥为浅显、变抽象为形象、使枯燥变生动。不同的语言,带来不同的表达效果。为此,我们的语言要求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形象性和全面的概括性等。

一、面部语

从教学方面来看,教师在教学中的面部语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规面部语,即教师从日产与学生见面到课堂教学都需要保持的一种基本面部表情,主要有和蔼、亲切、热情、开朗面部表情等,这是教学中较为稳定的面部表情模式。在教学中保持这种面部表情,会使学生感到轻松自然,如沐春风,从而对教师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之感。另一种是变化的面部语,即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面部语,如随课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面部表情,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时的表情变化等。艺术地运用面部语反映课文内容与情感的变化,会加深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和印象。但有一个问题必须注意,如果引起面部语变化的发生源一旦改变或消失,教师的面部语则应随之变化或恢复到常规面部语状态。否则,不仅不利于后面教学内容的教学,而且会使学生觉得滑稽可笑,造成教学的“反效果”。所以教师的艺术在于使自己的面部语真实、自然、灵活地得以表现,为教学目的服务。

二、眼势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眉眼所传达的丰富信息,具有其他表现形式所不能替代的教学功用。教师常用的眼势语有环视和注视。环视即目光在较大范围内作环状扫描,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视他。它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注视即目光较长时间地固定于某人或某物,让学生感受到鼓励和暗示,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或认真听讲。在教学中使用环视和注视的时间都不宜过长,否则很容易走向它作用的反面。教师上课时要注意永远保持目光有神,因为它能显出教师饱满的精神状态,透出教师的智慧聪颖,从而打动学生。如果教师目光无神或漂浮不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学效果。

三、手势语

好的手势语能够使语言表达生动、清楚并且得到强调,它既可以独立地传达出某种信息,也可以辅助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传递信息。从教育功能方面来看,手势语有三种:一是指示性手势语。主要是用手势发出某种指令或指示,如要学生起立、坐下或走上讲台,指点黑板上要求学生注意某些内容。二是说明性手势语。即对所讲内容起说明解释的作用,以加强学生对所说内容的理解。例如“弯弯曲曲”一词,用一个简单的手势可让学生理解。三是协调性手势语。主要用于融洽课堂气氛,协调师生关系,如鼓掌,用于表扬学生时,可使课堂气氛融洽、热烈。教师不论用何种手势,都必须做到自然、适当、真挚、优美。

四、身姿语

指人的躯干发出某种信息的姿态。教学中的身姿语主要有三种:一是站立姿势。教师讲课一般是站着讲。教师站姿保持稳健、挺直,能传达出一种正直、挺拔的美的信息,让学生感到可信赖、可依靠,并且在学生感到疲倦的时候,为学生树立起榜样,给学生以无声的命令和鼓舞,使其集中注意力,并保持规范坐姿。二是倾斜姿势。指教师在提问或倾听学生发言时表现出来的姿势,教师的上半身向发言的学生微微倾斜,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发言重视且认真倾听,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三是走的姿势。教师在课堂上来回走动式教学的需要,教师走动时,要注意身板挺直,两肩自然放平,并根据教学需要决定走动的快慢、次数。

五、空间距离语

空间距离的变化也会传递出某种信息,表达某种感情。目前我国班级教学的课堂主要采取直排式座位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变化区往往只是讲台与前排座位之间,而与大多数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变化不大。研究表明,教师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增加与学生面对的机会,会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和有效态度。所以,教师要根据需要经常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座位之间去指导、帮助,尤其是对那些学习较差、性格内向、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有意识地缩小与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会使他们因感收到老师的关怀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改变某些不良习惯。总之,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调节,在不同的时空,采取不同的空间距离与学生交流。

六、教态语

在这里教态语主要指教师具有教学功用的衣着打扮、仪表风度。实践证明,教态也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非语言。从教师的职业特点来看,在衣着打扮上要做到:服装得体,不俗不俏,整齐干净,不邋遢;色彩柔和协调,不要过于鲜艳,也不要过于灰暗,并结合自己的年龄、性格、性别等特点,表现一定的个性。风度上应做到:端庄、大方、优雅、贤良,既有学者的风范又有师长的气质,给学生以信赖和爱戴感。艺术的教态,有助于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确立教师的威望;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其他非语言表达形式作用的发挥,因为面部语、手势语、身姿语都是建立在良好的教态语的基础上。对于语文老师,如果配合所教课文的内容和描写的情境确定教态,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七、批评语

批评语是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否定评价的口语。批评能有效地克服学生的缺点,纠正错误,规范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品德,增强学生对是非、曲直、美丑的辨别能力,有时还能从反面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对待学生既要敢于批评,又要善于批评。批评必须注意方式方法,以正面教育鼓励学生进步为主,批评仅是辅助手段。批评要坚持实事求是,不抱偏见,不抱成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如对学生上课讲小话,多次提醒不听后再严厉批评,尽量减少当众批评,而是课后纠正,从正反两方面批评。在批评学生时要不伤学生的自尊心,不侮辱学生的人格,语言力求委婉,严中带慈,直接批评和间接批评相结合。教师要控制情绪,不因情绪的变化而影响批评。

八、提问语

第12篇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师生交流思想的艺术。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是教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应用好这些语言,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搞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就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1 数学课导入的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首先表现在有机的导入,授课课题切入自然、贴切,使学生受到真实和亲切,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导入要有一定的艺术魅力,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或趣味横生,或悬念于怀,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让学生以新知发现者的愉快心情把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内在动力。一方面要求教师考虑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课堂教学时间。它要求教师在导入时运用简洁的语言缩短师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把学生带入课堂教学情境中,为课程的成功做铺垫。导入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只有掌握好导入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已的导入能力,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导入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导入的作用。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时直接出示了题目,并说出题目要求:让学生看图写出算式,想想加减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组里的加减法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直接导入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它能引起学生有意把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2 数学课启发的语言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使他们对目前所展示的真理感到震惊。”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保证核心内容表述上的严谨,说话人要富有启发性,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教师的这种启发性语言必须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课堂中教师穿针引线的提问、启发性语言更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机智灵活的教学艺术。好的启发性语言,宛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在老师充满诗情的“吟诵”中。学生的学习心情也经历了注视――好奇――激动――惊羡――高涨这一连串的复杂变化;好的启发性的语言,犹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教学流程如一幅山水画卷在诗情画意之中徐徐展开。例如,在听“张齐华”老师“走进圆的世界”时。他是这样教学的:

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圆规,就――画不出圆)

师:同学们,你能用一幅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吗?(学生尝试画圆,然后通过交流掌握了画圆的方法)

师:要是没有圆规,就真的画不出圆了吗?(不可能)。你能利用今天准备材料画一个圆吗?(生尝试画圆)

师: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生汇报)既然不用圆规,也能画圆。为什么俗语中还会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说话呢?(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真没想到,一条普通的教学规律,经过千年流传,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一条重要的人生准则。当然,同学们能够利用各自的智慧、成功演绎“没有规矩,仍成方圆”。足以说明大家非凡的创造力了。

从这教学片段看出,张老师用最普通的语言,层层启发,因势利导,从画一个普通的圆到领悟人生哲理,不难看张老师精彩绝伦的课

堂教学,还是源于他拥有充满智慧的课堂教学语言。

3 数学课评价语言艺术

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提问,有一位学生回答对了,教师说:“你答对了,真聪明!大家一起表扬他!”。然后教师就“鼓动”全班学生对着那位回答对了的学生,边拍掌边竖起大拇指喊:“棒、棒、你真棒……”。有时这样的表扬一节课会出现十几次。表扬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是课堂教学评价时必需的,但应有一个“度”。评价应准确得体,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教师可投以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或轻轻地抚摸一下他的头等来表示对他的赞赏,不必过多地“兴师动众”,有时过多的外在刺激,反而不利于学生形成持久的内在动力。再说,不算太难的问题答对了,就给予过多的、如此隆重的“表彰”,长期以往就有可能导致学生虚荣心的增长,容易“迷失自我”,不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客观的认识。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忌重复、拖沓,简洁、精炼的语言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从而精神振奋。例如:教学线段的画法时,让学生探索交流后,教师评价:真不错,你们画线段时,①用直尺把它画直了,②画出了两个端点。如此评价,既概括、肯定了学生的画法,又富有鼓动性。

4 数学课小结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