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如何学好数学

如何学好数学

时间:2023-06-04 10:46: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学好数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如何学好数学

第1篇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对如何把学习兴趣有效地溶入到数学课堂中有了以下一些体会:

1.兴趣是罗盘,有了它学生就不会在知识的海洋里迷失方向

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小学生年龄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稳定,精神易疲劳。对于稍微难一些的数学问题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如何把难题变的简单一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充分利用自己在数学方面是外行的“优势”,用简单的语言、容易的方法来教学,使学生很快融入到问题中,轻而易举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在教《认识乘法》一课时,我翻阅了大量资料,选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方法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老师看到你们就高兴,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最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我开心,你们呢?如果你们开心,就向李老师点点头,再笑一笑。

生:(露出了天真无邪的笑容,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

师: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好吗?我先说――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那么,两只青蛙……

生:(接着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师:三只青蛙……

生: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师:小朋友们,从刚才的儿歌里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随着青蛙只数的增加,它的嘴,眼睛和腿数也增加。

师:是呀!那有什么规律吗?

生:我发现青蛙的嘴每次增加一张,眼睛每次增加两只,腿每次增加四次。(可以各抒己见,有理有据)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发现的规律再说一遍。

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经历了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感知了“几个几”并初步“认识乘法”之后,我又和学生一起探究“用乘法写比较简单”。

(多媒体显示电脑的图片,每组2台,有4组。)

师: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怎样计算?

生:2+2+2+2=8;2×4=8;4×2=8

(多媒体显示电脑的图片,每组2台,有8组。)

师: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怎样计算?

生:2+2+2+2+2+2+2+2=16;2×8=16;8×2=16

(多媒体显示电脑的图片,每组2台,有100组。)

师:现在有多少台电脑,请你列出加法算式,列式之前要不要吸一口气?

生:2+2+2+2+2+2+2+2+……(说着说着有的学生停下来了,小声嘀咕;有的憋红了脸继续说,最终还是没把100个2说完。)

师:(板书:2+2+2+2+2+2+2+2+……横向从黑板的一头写到那头,可还是不够用,也停了下来,微笑着注视学生。)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用加法计算,太麻烦了!100个2写不完。

生:不对,能写完,是黑板太短了。

生:用加法计算要写得很长很长,浪费时间,不方便。

师:那我们有没有既节省时间又方便的算法呢?

生:可以用我们刚才学过的乘法计算,写成100×2或2×100,这样很方便。

师生对新课进行总结之后。

师:从今天起,我们就多了一双“乘法”的眼睛,生活中有很多这种“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我们要善于观察。

生:我们班一排有8个小朋友,一共有7排,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那就是7个8。

生:……(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在数学课上,如果老师放手让学生说话,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猜想、讨论、交流、合作,参与研究、体验成功,老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伙伴,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

2.教学方法多样化,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永不枯竭

第2篇

关键词:兴趣;运用;思考;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23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0.15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中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就特别的重要,尤其是中学数学,社会各个领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也更加得广泛,那么如何才能学好中学数学呢?有人这样形容初中数学:初一是基础,初二是关键,初三是冲刺!初一的知识点多,初二的难点多,初三的考点多。其实,要想学好初中数学,关键还在于学好初一数学,基础最重要!相对而言,初一数学比较简单,很多学生在初一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他们刚刚从小学升到初中,都普遍认为初一数学内容简单,上课听一听,内容就会了,不用怎么下工夫。其实这样理解是完全错误的,这样下去,就会慢慢积累很多小问题,由于自己的马虎,不认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虽然在考试中分数还算不错,可等到了初二、初三,随着学科的增多,知识点难度的加深,自己的一些问题就会逐渐显露出来,从而导致上课听课困难,做题困难,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等。因此,在初一时,要打好基础,踏踏实实地把初一数学学好。那怎样才能学好初中数学呢?

一、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动力。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但教材的叙述一般比较苦涩,这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轻松的学习氛围,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整式加减的时候,如-1-3=几?刚开始讲的时候学生不会做,不理解,我就解释:我给了你一个苹果,就是说从我这减去1,然后又给了你3个,我这又减去了几?学生会说3。我又问:我一共给了你几个?学生会说4个。最后问:我这一共减去了几?这时学生就会知道,减去4,就是-4。这样的话,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更加明白。无论做什么,都要有兴趣,很难想象,对数学毫无兴趣,见了数学就头痛的人能学好数学吗?

二、熟练掌握概念和公式,灵活运用,善于思考总结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认为这道题会做了,去记这些概念和公式有什么用,考试也不考,不如多做题。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对概念和公式,要强行记忆,这样做题才不会出现小问题。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比如,在讲无理数时,无理数的定义是无限无循环小数。有些学生把分数7分之22总归到无理数集合里,这就是对概念的理解上存在着问题。二是对概念和公式死记硬背,做题时不能灵活运用。三是有些学生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甚至是不去记忆。比如,整式乘法里的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一些计算题里,用到了这些公式,一部分学生始终不能很好地运用。其实记忆才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么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有些学生认为上课听懂了,然后自己就会做了,其实不然,听懂了和自己会做了是两码事,上课听懂了,课下不一定会做题,多听,还要多练才行。所以要在听懂的基础上多做题,及时练习所学内容。有时,看到一些题目后,虽然觉得自己很眼熟,可就是无从下笔。其原因就是,他们虽然天天都在做题呀,练习呀,看似很刻苦认真的样子,其实是做了很多类似的题目,该解决的问题却还是没有解决。这样下去的话,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得一团糟。所以,思考总结也是学好数学的一种良好的方法。

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积极请教,这样才能进步,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多数学生就做不到这一点,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被教师批评,也怕被别的同学看到后嘲笑自己笨,而问同学又怕被同学瞧不起。有了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会学好的。闭门造车只会让自己的问题越来越多,这就跟居家过日子一样,要和邻居多接触,互相帮助,不能谁也不理,自扫门前雪,自己过自己的日子。

四、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知识应用能力检验的方法之一,通过复习考试学生可以系统地将所学知识加以复习消化,并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学生而言,就应该做到:要在平时下工夫,不搞考前突击;考试时保持平常心。有些同学平时表现很好,上课时教师一提问,自己对答如流,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难不住自己。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失误连连。其实这主要就是考试心态不好,紧张,心理素质比较差。所以每次考试,每个学生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断适应考试节奏。要是自己做题速度慢,那么在平时的做题中,就要给自己限定时间,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提高效率。当然正确率也要保证,不能光图快。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一定要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只要能把平时的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平时的做作业,那么自己应该就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心态了。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我们要给学生做个好榜样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首先我们要对数学充满极大的热情,热情可以感召很多人。再者我们要掌握扎实的数学功底,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随时解决学生的疑难,为我们的学生在数学的海洋里航行保驾护航。最后,我们知道现在是数字化世界,引领学生走进他们喜欢的领域,让其知道在这个领域里数学的应用,感受数学重要与魅力。

二、上好我们的每堂课

作为一位数学老师,我们就是数学的代言人,形象大使。能不能把学生引入我们的数学王国,跟我们的课堂有很大关系。课堂教学过程要体现“精讲、精练、精评”的原则,实现优质高效的目的。简化课堂环节,简则明了,简则灵活,简则大气。只有这样课堂才能还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与学习自,才能真正引发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学生通过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学习所获得的成果,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就感、充实感。

三、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组织教材,用数学本身的美去感染学生以提高兴趣,用巧妙的课堂教学安排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要让每一位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学习是一种劳动,学习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并不能满足于课堂教学形式的活泼多样,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认真、努力的学习,变“苦”为“乐”,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尤其对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使他们感到,经过自己的努力是会获得成功的。

五、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获得知识,一是从被动接受中获得,二是从主动学习中获得。我们应提倡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改变重视“教”而忽略“学”的现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并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

六、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第4篇

一、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职高的学生在初中时由于成绩差,不受教师的重视,坐在课堂被遗忘的角落里,长期得不到表现的机会,结果产生了压抑、自卑、消沉的心理,自尊心受到伤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尊心是青少年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向上的能源。”因此,维护职高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1.“我要好好学”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所做的“皮格玛利翁效应”这一著名实验,证实了教师真挚的爱和热情的期待,可以成为信息的媒介传递给学生,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激发起学生潜在的力量,调动起他们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因此,要从根本上转变职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必须真切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教育他们、帮助他们,让学生消除“破罐子破摔”“来职高混张毕业文凭”的消极心态。教师在任何时候都应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老师的热情和关怀,产生“我要好好学”的心理。

2.“我也能学好”

针对职高学生学习成绩差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归因于他们不聪明这一稳定性因素。否则,就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损伤,失去学习的信心,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把职高学生学习的失败归因于主观努力这一可控制性因素,说明只要刻苦努力,方法得当,学习就会进步。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重新发现自己;让他们得到更多的肯定和表扬,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不懈,万事必成”。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使学生信服努力的价值,从而产生“只要我努力,我也能学好”的心理。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系统性、条理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往往存在客观困难,职高的学生由于本身基础差,普遍存在缺乏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上,常常发现部分学生上课眼神空洞、思维放飞、行动迟缓,或随意讲话;或不声不响,看似纪律尚好,实际心猿意马、毫无实效;学生如同机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课堂气氛或沉闷或吵闹。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没有兴趣的学习,犹如一种苦役。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上课时自然能集中精力,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1.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部电影、一本书,好的开头能一下子抓住观众、读者,让你非看完不可。一节课的开头也是一样,能否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对上好这节课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根据学生都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在讲等比数列求和时,先讲一个国王奖赏智者的故事。智者指着国王下棋的棋盘,“只要求”国王在棋盘的第1格放1粒谷,第2格翻一倍放2粒,第3格再翻一倍放4粒,第4格再翻一倍放8粒……照此方式一直放到第64格。要学生估计国王应拿出多少奖品以及国王是否有能力拿出这些奖品。当告知学生如果以每一千粒谷18克计算,上述奖品就需要3320亿吨稻谷时(我国2000年全国粮食产量约为5亿吨)学生惊奇异常,兴趣十足地去学习等比数列求和方法。

2.利用讲课艺术增强学生的兴趣

数学语言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是传递信息的通道,对启发兴趣、增强吸引力和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师一个形象的比喻,几句幽默、风趣的语言,就会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这种求知欲和好奇心,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增强语言的趣味性,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教师要善于运用简明扼要的口诀、朗朗上口的语言、风趣诙谐的谈话,把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突显出来。例如,用数形结合法解题时,用一句名言“数形结合万般好,得意忘形最不好”,可以生动地概括数学思维方法的重要特点。在讨论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形象地归纳成:当a>1时图象似一撇,当0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最重要的途径,使学生“喜欢数学”,这就是数学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喜欢数学,喜欢上数学课。

三、引导学生敢于问问题,善于问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此时的思维才算真正的活动,否则,思维就难以展开和深入。”可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职高的学生很少有向老师求教的。究其原因,多数是初中养成的习惯。职高的学生原本在初中时学习成绩就处于中下游,往往由于自尊心的关系,感到心理有压力,怕提出的问题太简单而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老师的责骂,从而不敢问,不懂装懂,慢慢地就养成不提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生提问题

要让学生敢说、敢问,就必须消除学生面对面问老师时的紧张心理,避免学生问老师问题时看脸色行事,对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老师都不能加以指责。职高的学生相对来说基础要差一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不是很强,有时提出的问题可能已经讲解过多次,甚至有可能是初中生就该会做的题目。当面对这些学生时,老师的脸上和言语中都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因为,当学生提问的时候,他心中可能还很忐忑,不知道该不该问,还在想会不会遭到老师的指责,所以,这时老师如果流露出一点不耐烦或指责的语气,都有可能被学生捕捉到,从而不敢再问问题。教师应当对每个敢于问问题的学生加以鼓励与表扬,并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详细地讲解,直到学生明白为止。

2.规定学生提问题

职高的学生由于在初中已经养成不问问题的习惯,渐渐地就不会找问题,无从下手,有时会出现“不是我不想问,是没有问题问”的情况。规定学生必须提问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地钻研教材,同时教师也能衡量职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引导学生善于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职高的学生数学能力普遍不高,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多问课本上的问题及课堂上没有弄懂的内容。

规定每个学生每周至少问一个问题,最多问五个问题。限定问题数量也是有原因的:(1)促使一些没有问题的学生去钻研课本,发现问题,有问可问,不让他们产生“问题都被其他同学问完了,我没问题问了”的想法,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防止一些怕思考问题的学生,一见问题就不假思索地问老师,产生惰性思想。还可以使一些问题较多的学生在认真思考问题之后,有选择地向老师提问,间接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3)同时也有利于一些借他人问题来提问的学生,因为他必须在自己完全弄明白之后,才能向借他问题的同学讲解分析。

3.帮助教师解决问题

对于多个学生问同样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已经问过这个问题的学生向其他同学讲解。职高的学生在初中由于成绩差,基本没有同学会向他们求教,他们也难得有向其他同学讲解题目的机会。现在,给他们一个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机会,还能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喜悦、成功,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同时也可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作为教师,只要我们认真地分析职高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对症下药,从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出发,将自己的思想尽量紧贴学生的想法和思考方法,吸引学生参与探究,点拨优良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学生潜能,职高学生就一定能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冯克诚.实用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大系:中学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03.

第5篇

关键词:学生;数学;兴趣

兴趣是激励人们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或某种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数学知识探索的愿望。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一、用爱心去感染自己的学生

关心爱护学生不单单是班主任飞事,其他教师也是一样关心爱护学生,因为爱心是教师实施有效性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信息转化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数学教师的感情投资尤为重要。我从不在学生面前询问、调查他们在小学时的学习成绩,我认为这是教师对学生应有的最根本的尊重和爱护,这样,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喜欢老师了,也就会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二、让成功不断走近学生

要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除了创造师生感情交融的心理环境之外,还要破除学生对数学学习“成功”的神秘感,并重视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充分发挥“初次效应”的积极作用。清楚地记得每接

一个班,我总要在学生面前反复强调“数学并不难学”这个观点,指出学好数学,也就是数学学习上的“成功”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是每次数学 考试都取得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地解出一道习题,就都是“成功”。打破“成功”神秘感的关键,是让每一位学生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地记住以往学习数学 的成绩及表现,下一次超过上一次,目前比过去进步了就是很大的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学习上的一次绝对是“成功”。

三、搞好教学广度、深度、精度的最佳匹配从宏观上看,目前小学阶段要学的数学内容并不多,难度也适中。但是,具体到每一章、每一节数学课,则必须认真地分析研究。根据农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教学方法,把握好教学的广度、深度和进度是极为重要的。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使之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坚持采用“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多、宜慢不宜快”的基本原则来安排教学计划。同时,在教法上抓住每节的重点和难点精讲多练,尽可能做到每节课的疑难问题当堂解决。除了做课堂练习的当堂辅导外,我还根据我和绝大多数学生来校较早的特点,早读课前也经常到班上转转,随时解答学生的提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织起课外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目的是扩大这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面。这种分类精心的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方法,不仅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不但吃得饱,而且消化得了”,而且原来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告别了“不及格时代”,尝到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艺术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6篇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一)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高中数学的概念抽象性很高,很多学生在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效果还是不太好。这是由于初中数学语言和高中数学语言的本质区别造成的。高中数学对学生的思维抽象性要求更高,例如,空间立体几何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还要具备空间想象能力。

(二)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中数学知识的介绍偏向抽象化,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而初中数学知识的介绍偏向具体化,在学习时对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不高。在学生刚开始接触高中数学知识时,很自然地就会运用初中学习的方法,在学习效率上提高不了。所以,学生要不断发展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以使自己能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三)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蕴含的数学知识远远多于初中数学知识,大量的数学概念使学生理解和接受时增加了困难,在一定时间内学习的内容也增加了很多,这就让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感到了很大的压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要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研究探索的知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学生依赖于套用教师提供的题型“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具体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教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学生成绩的提高,还会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名高中生,在学习数学时仅仅有想学的信心还不行,还要有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引导,有正确健康的学习心态,通过有效学习,积极主动探索才能使数学成绩大大提高,才能具备更多的数学思想。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习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学习的效率提高。这些好习惯包括制定符合实际的学习计划,上课认真听讲,课上积极思考,有疑问时要及时解决,在学习时要不断总结、归纳,进行课外知识的学习。

1.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学习,不仅能使自己清楚地掌握学习进度,还能节省时间,使学习更有条理。学习计划的制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能确保通过按照计划学习能使自己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计划制定好了之后,一定要认真执行,好的学习计划如果不认真执行,那也起不到效果,这就要求学生要培养自己的意志,使自己能长期坚持,认真执行学习计划。

2.课前自学。学生通过课前对新知识进行自学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通过学习新知识,学生对于容易理解的内容掌握了,有疑问的内容可以通过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来解决,也可以向教师提问来解决。自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有重点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课上专心听讲。在课堂教学环节正是自己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学生通过自学知道自己哪些方面还没理解,在学习时能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听讲。

4.及时复习。学生学习的知识如果只是在课堂上理解了还不算完全掌握。根据记忆的规律,学生在学过数学知识之后进行复习,对知识的掌握会有效地促进。通过复习,学生可以把新旧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达到运用得心应手的效果。

5.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在数学知识中蕴含着很多数学思想,学生通过学习要对这些数学思想的运用方式和解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使包含这些知识的问题出现时能作出积极正确的判断。总结分为单元总结和学期总结。在短期内单元总结占主要,通过对本单元中知识点的掌握来理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在学结时把单元总结进行融合,就能对数学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学生可通过不断地继续学习来充实这个系统,从而在不断积累中,达到质的飞跃。

6.课外学习。在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除了学习数学教材中的知识,还要进行课外数学知识的补充。通过对课外知识的学习,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在进行学习时是对课内知识的深入和促进。在课外学习中,选择什么书籍进行学习完全是按照学生的兴趣进行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主动学习中,不仅能得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还能促进学生在课内的学习。

(二)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高中生的经历比较少,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还不具备冷静思考的心理状态,在学习遇到困难时会比较急躁,学习时想快速见到成效。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让他们知道任何事情的成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学习也是如此,在学习中不能只注重速度,还要注重质量,让学生在学习中踏踏实实地把基础知识掌握好,才能为以后提高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保证。

第7篇

1 高中数学成绩滑坡的原因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优秀者沦为高中学习的落后者,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着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1.2 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1.3 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2 提高高中数学成绩的策略

2.1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和系统小结几个方面。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做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请教老师寻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可以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第8篇

一、根据幼儿发展水平,进行数学教育

相关部门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孩子在4岁前后会出现一个“数学敏感期”,他们会对数字概念如数、数字、数量关系、排列顺序、数运算、形体特征等突然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对它们的种种变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标志着孩子的数学敏感期到来了. 错过了数学敏感期,有的人会一生都害怕数学,一提数学就头疼.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孩子对数学是喜欢、厌恶还是恐惧,大多数是在幼儿阶段造成的. 有些家长,他们非常重视孩子数学知识的学习,然而,由于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抽象性. 在许多幼儿家庭的数学教育中,有的家长每天会出许多数学计算题,让孩子进行反复的运算练习;有的家长盲目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对比;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期望过高,当孩子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就责怪孩子……这样非但不能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热情,反而会使他对数学产生厌恶心理,不愿意再配合家长和教师学习数学.

中国有句俗语“拔苗助长”,用到这里,就是指有些家长不顾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而进行数学教育. 如有的孩子才3岁半,刚上幼儿园小班,可父母却早已要求孩子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如孩子不会,就又打又骂,责怪自己的孩子没出息. 其实在小班上学期,幼儿园根本就不开设单独的计算课. 对孩子们的数学启蒙,是贯穿在孩子的生活和游戏中的. 家长求胜心切,这样做,只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数学反感、厌恶、弃学. 了解孩子认知发展水平,有助于家长开展幼儿数学启蒙教育. 以“数的概念”和“逻辑关系的概念”为例:幼儿年龄不同,其能力发展就不相同. 2岁的孩子会判别数的多和少. 3岁的孩子会从1数到5,并且知道大小、顺序,可以用实物表示1到5;会做简单的分类和单纯的序列游戏. 而5岁的孩子则会从1数到10以上,并且知道顺序,可以用实物表示1到10;会明确的分类并说出原因;可以做较复杂的序列游戏. 7岁的孩子就会从1数到20以上,并且知道顺序,也会用实物表示,还会做10以内的合成分解;会按照实物的特征做精细的分类并说明原因,会完成较复杂的序列游戏. 由此可见,幼儿知识水平的提高是和幼儿的年龄成正比的. 幼儿的数学学习,应循序渐进,顺其自然,如同上台阶总得从下往上一步一步地走,想一脚跨越两步、三步,不小心就会摔跟头.

二、结合幼儿生活,进行数学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目标和内容要求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意义”. 可见,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数学教育是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

了解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数概念发展水平,家长就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生活适当地进行数学教育.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内容提炼后最终形成的. 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 如果所学的新知识能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的话,那么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新知识更容易使孩子接受和理解. 通过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孩子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生活处处有数学. 通过日常生活“数学化”,让孩子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 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增进了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的,家长要善于利用孩子的生活,引导孩子从生活中走进数学,使枯燥的数学变成有趣的数学.

总之,只要做个有心人,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的内容. 家长贴近孩子生活开展数学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教育走出单纯传授枯燥知识的框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操作材料,进行数学教育

操作材料在幼儿数学活动中,是数学活动的载体,是幼儿赖以思维的物质基础. 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 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己息息相关时,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有意义的学习才会产生. 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的学习行为. 所以操作材料的选择,应尽量选择贴近孩子生活实际的数学学习材料. 如家里常见的物品,如:水果、积木、茶杯、纸牌、筷子等. 这些日常用品,随处可见,随时可用. 而且对孩子来说很熟悉、亲切,能引起孩子学习分类、计数、排序等的兴趣. 家长可以充分利用一切时间,与孩子一起学数学,吃饭、分水果、玩积木、打纸牌、逛超市、菜场……生活即教育、处处有数学.

四、运用多种活动形式,进行数学教育

第9篇

关键词 文科生 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0083-02

数学这门学科是神圣的,是无数学者研究的成果。它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给予很多的帮助,对于人类经济以及社会的进步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学好数学对我们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对于文科生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

一、弃重求轻,培养兴趣

文科生数学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而文科生性格较为文静、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因此导致她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师要多关心文科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她们平等交谈,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学习计划,清除紧张心理,鼓励她们“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要求家长能以积极态度对待文科生的数学学习,要多鼓励少指责,帮助她们弃掉沉重的思想包袱,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还可以结合女性成才的事例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她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事实上,文科生的情感平稳度比较高,只要她们感兴趣,就会克服困难,努力达到提高数学能力的目的。

二、开门造车,注重方法

在学习方法方面,文科生比较注重基础,学习较扎实,喜欢做基础题,但解综合题的能力较差,更不愿解难题;文科生上课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但忽视上课听讲和能力训练;文科生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按部就班,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因此,教师要指导文科生“开门造车”,让她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地指导听课,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指导她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还可以组织他们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能力。

三、笨鸟先飞,强化预习

文科生受生理、心理等因素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相对要差一些,对问题的反应速度也慢一些。因此,要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能力,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导文科生课前的预习,可以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认真预习,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因此,要求文科生强化课前预习,“笨鸟先飞”。

四、固本扶元,落实“双基”

文科生数学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文科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讲授新课组织复习;也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

五、扬长补短,增加自信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文科生在运算能力方面,规范性强,准确率高,但运算速度偏慢、技巧性不强;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但间接推理欠缺、思维方式单一;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直觉思维敏捷、表达准确,但线面关系含混、作图能力差;在应用能力方面,“解模”能力较强,但“建模”能力偏差。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文科生的长处,增加其自信心,使其有正视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特别要针对文科生的弱点进行教学,多讲解题法和常用技巧,注意速度训练,分析问题既要“由因导果”,也要“执果索因”,暴露过程,激活思维;注重数形结合,适当增加直观教学,训练作图能力,培养想象力;揭示实际问题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培养“建模”能力。

第10篇

1、我们学习数学不是说以后肯定要用得到它,才去学习它,而是数学教我们的不仅仅是1+1=2这么简单的东西,它是在培养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因为我们数学里面有很多思想,比如数学里的推理判断,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等,这些都是在培养我们的思维逻辑能力。再加上中考数学大部分满分是120分,因此,它再整个学科里面也占有重要地位。

2、首先,最重要就是兴趣问题,学习兴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我们自己要做的就是调整好我们的情绪,很多同学一提起数学这两个字,负面情绪马上出现,这样,不用其他人,你自己已经把自己给放弃了!因此,想学好数学,最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只有有了积极的情绪,才会有高效率的学习。-----调整状态。

3、第二, 调整好我们的状态后,就是要上课认真听讲。课上总共45分钟,因此每一分钟都非常宝贵,非常重要。一定要珍惜好这45分钟时间,相信只要你能充分利用好这45分钟,你的数学成绩肯定会不错。(PS:在上每节新课之前,最好先自己提前预习一下,这样可以有的放矢,把自己不会的地方重点标记出来,老师讲到这个地方认真听,这点个人觉得非常重要)。-----认真听讲。

4、第三,对于课上我们听的东西,课后要及时复习巩固,如此以来,才会印象深刻。回家后最少拿出40分钟左右把今天课上的内容再自己仔仔细细的认真看一遍书(PS: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看完书后,把课本放起来,做习题,通过做习题来再一次检查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如果碰到不会的地方,可以再看课本,这样以来,相信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复习巩固。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1篇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第12篇

关键词:强化双基; 良好习惯; 不畏难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063-001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以培养美术特长生为主的高级中学,相当一部分学生入校之初,文化课的基础就比较薄弱,而数学科目又是文化课的重中之重。在教学实践中,随着数学教学内容的逐渐深入,很多学生数学成绩呈现下降趋势,越学越吃力,逐渐成为数学的“后进生”,出现了严重偏科的现象,有的学生数学只能考五六十分,导致我校的一些美术生因为数学学不好而直接影响了高考成绩。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摆脱“数学困扰”,结合笔者从教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些心得体会。

一、美术生为什么学不好数学――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

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有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因此导致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学习能力下降,再加上我们学校的美术特长生大多是因为文化差才学美术,导致学生压力更大,学习数学的兴趣几乎丧失。因此教师要多关心这些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他们平等交谈,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学习计划,清除紧张心理,鼓励她们“敢问”、“会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能力,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教学中,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课前的预习,例如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认真预习,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二、注重学习方法――强化双基

在学习方法方面,美术生基础相对较薄弱,解综合题的能力较差,更不愿解难题;他们上课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但忽视上课听讲和能力训练;学习按部就班,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因此,教师要指导他们“开门造车”,让他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地指导听课,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指导他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还可以组织他们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能力。

三、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举一反三

上课能听懂,就是成绩提不高。这是高中阶段美术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共同“心声”。由于课堂信息容量小,知识单一,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一般能听懂;课后的练习多是直接应用概念套用算法,过程简单且技能技巧要求较低,他们能完成。但因速度和时间等方面的影响,他们不大注重课后的理解掌握和能力提高。因此,教学中要编制“套题”(知识性,技能性)、“类题”(基础类,综合类,方法类)、“变式题”(变条件,变结论,变思想,变方法),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剖析,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四、准备两个本――笔记本和纠错本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为备战高考而加的课外知识。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

此外,结合本人教学经验,对于美术生的文化分要求相对不高,对艺术生而言数学分数一般在100分以下,因此联系教材的各个特点,为考生“选择”了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数学题型,供考生们在最后的阶段抓紧复习。

这些题型包括:

(1)三角函数:注意定义与基本关系式结合的求值问题;利用各种公式可化为并研究单调性、最值等问题;条件求值问题;三角形中的问题;给定图像确定解析式或图像变换问题。

(2)概率统计:注意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独立事件的概率等。

(3)立体几何:注意证明垂直的问题;证明平行的问题。

(4)解析几何:注意基本量运算问题;求轨迹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有关问题(位置、中点、交点、定值等)以及椭圆(抛物线)与圆、圆锥曲线与数列的结合。

(5)数列:注意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问题;等差、等比数列性质及求和公式的应用问题;单调性问题;与的关系问题;应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