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10:47: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内驱力;教学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02-01
原文呈现: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本段选自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该段表达上主要特点是抓住事物特点描写,历来是训练“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好例子。近来,翻阅此段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感觉大多老师乐道于“怎样教”,多关注怎样训练、设计,却少于思考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教学效率比较低下。相反,王崧舟、肖绍国执教《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效率极高。那么,高效教学的“内驱力”从哪里来呢?也许我们可以从两位名师的教学中得到一些启发。
一、王崧舟:用一双语文的“眼睛”发现文本之美
师:现在讨论第一个问题,这句话中的“仿佛”改成“好像”,行吗?
生1:我觉得是可以的。不过“好像”是说小艇的样子像一条蛇,实际上“仿佛”有更明显的特点。
师:但这样也说不通呀!刚才大家讨论的结果是:“仿佛”就是“好像”、“好像”就是“仿佛”,没区别。谁有别的看法?
生2:我觉得两个词可以换,因为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
生3:“仿佛”的意思跟“好像”差不多,但还是有区别。“仿佛”就好比说一条蛇真的在水中穿梭,“好像”呢,只是样子上一样。所以,我觉得还是不换的好。
师:我看这样,我先请一个同学一句一句地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读完以后,请你们把这几个句子联系起来考虑考虑,看看能不能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问题。(生读)
师:都听清楚了吗?第一处是“有点像”,第二处是“像”,第三处是“仿佛”。几句话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生1:作者把“像”都用上了。
生2:虽然“像”都用上了,但是用的词语不一样。
师: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啊!用的词语不一样,为什么要不一样呢?
生3:这样感觉就不死板了。
生4:说明作者词汇很丰富。
生5:读起来有变化,味道更好!
师:好!第一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把“轻快,灵活”改成“既轻快又灵活”行吗?
生1:这样行是行,就是太啰唆。“既”和“又”我觉得加不加它们都行,加上去反而啰唆,不加反而精炼。
师:你已经有感觉了,加上去反而啰唆,不加呢?精炼。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看他讲得有没有道理。
生1: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注意,“轻快灵活”中间用的是逗号。谁再读一读?
生2: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师:我们再读读这句,“行动起来,既轻快又灵活,仿佛一条蛇。”什么感觉?
生1:拖得太慢了,好像快睡着了。
生2:感觉不轻快不灵活了。
生3:很笨重的感觉,好像没力气了似的。
师:所以,能改吗?能乱加词语吗?
生:不可以。
师:就是这样两个词,中间一个逗号,把小艇的特点非常准确、非常传神地写了出来。咱们读读这一段话,体会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二、肖绍国:张开“诗画”的胸怀感受文字“情趣”
师:来,我们一起把第一组词语连起来读一下。请看屏幕——(大屏幕出示两组词语,左边一组:又窄又深、船艄翘起、船舱软软、轻快灵活;右边一组:操纵自如、左拐右拐、高声谈笑、哗笑告别。)
师:读了这四个词,你对威尼斯的小艇有了一个怎么样的初步印象?
生:我觉得,威尼斯的小艇比别的船要稍微窄一点,是非常灵活的。
师:是的,很窄很灵活,这是你对威尼斯小艇的初步印象。
生:我觉得威尼斯的小艇很有特点,尾部是有点翘的,船舱是有点软的。
师:我们来读第二组的四个词。
师:读了这四个词语,你对驾驶威尼斯小艇的船夫和乘坐小艇的游客有了一个怎样的初步印象?
生:我觉的船夫的操作很厉害,操纵自如。
赏析:肖老师将课文中词语按照意义“组块”成小艇特点、人物活动两组,围绕此提出两个问题:第一问指向文字的画面;第二问指向文字的意蕴。肖老师为什么要提出这两个问题?因为语文课程是“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课程。这正是侧重于语言文字的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与优势。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母语的这些特点、优势,引导学生经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程学习、运用汉字的音、形、义。
一、引疑激趣 自学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从课堂导人到组织学生活动都要有意引疑激趣,课堂导入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无形的“磁铁”,吸引学生对所学教材产生兴趣。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切人口。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入自学探究阶段。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如教学《威尼斯小艇》一课时。注重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出示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威尼斯,让学生去领略异国风光。看完课件后,让学生谈感受,进而导入新课:“同学们,沿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在这众多的景物中,作者为什么单写小艇呢?它同这座水上城市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威尼斯,了解威尼斯。通过以上教学设计,使学生观赏到异国的风光,拉近理解的时空,引起探索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奇、探索的境地。再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样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油然而生。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联系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
二、解疑导拨 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以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一是同桌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习探究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互相启发,互相研讨。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人、六个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从中有所发现、学有所得。三是集体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搭建民主和谐的学习平台。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适时导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从打居庸关隧道,八达岭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例子了解詹天佑杰出的才能。教师先请各学习小组细读课文,并互相合作在本子上画出施工示意图,然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把施工示意图通过实物投影向大家展示,并且说说你们这样画的依据是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最后师生共同交流,达成共识。
三、感悟体验 实践探究
这一环节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教材要求和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主和合作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拓展延伸文本内容,这是培养学生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允许学生选取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得不同的结论。
一位教师在教学《亡羊补牢》时,由于学生充分诵读了课文,在启发学生想一想有哪些补牢的办法时,学生反响强烈。思维活跃,提出了多种补牢的办法:(1)亡羊后应当及时补牢,堵住那个破洞,狼就进不来了。(2)亡羊之后应该全面加固羊圈,否则补了这个还会出现另一个。(3)补牢不如逮狼,派人守候,把狼打死,彻底消除隐患,不是更好吗?(4)应该经常检查羊圈,发现有破损就应该及时修好……见解不同,感悟生动丰富,独特而有创意,充分表现了学生的个性。
再如教学《搭石》一课教师设计:搭石对老人说:“老爷爷,谢谢您在溪水中为我们摆搭石,可是秋天水凉,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出示多媒体课件)”仿照这个句式,同学们想一想,搭石还有可能对谁说什么呢?”这样利用变换角色和转换思维角度的方法来体现文本价值,让学生借助搭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体验得到充分的释放。
又如教学《新型玻璃》教师让学生找出五种新型玻璃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然后把全班同学分为五组,教师引导说:“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请你们把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作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这样设计其目的有二:一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利用课文上提供的材料进行作文训练。使学生在完成“自述”的过程中学习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自己玻璃相关的特点、用途等有关的信息,还要想办法说明白、说生动,并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而且增强了学生感悟体验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激励评价 引深探究
口语交际是互动的过程,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在具体、特定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所以,应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主动性。长期加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表达自信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得以提高。
一、创设情境,使生活与课堂融为一体
生活本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对语文的感受程度、领悟程度往往取决于他们的生活积累。当新知与他们的生活背景接近时,他们就会充分调动脑海中储存的相似性模块,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比较、归纳、揣摩、感悟,从而理解语言,积累语言,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可见,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世界外的学习空间。而口语交际的内容又都源于生活,它更应该根植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应遵循反映论原理,通过图画、录像、模拟表演、语言描绘等多种手段把生活情境重现于课堂中,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大力发展形象思维,有利于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以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春雨的色彩》一课为例,课始,板书“春雨”二字,让孩子们聊聊春雨。正值春雨最充沛的季节,孩子们天天见到春雨,自然有话要说。在孩子自由表达的基础上,我随机引导孩子从春雨的样子、速度、声音等来聊,搭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课中,在各种形式的读中,入情入境,把自己当做小燕子、小麻雀、小黄莺,说说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利用文本,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储备。课终,拓展谈话:我是( ),我也想说:春雨是( )色的。你们瞧,(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句式,让思维向生活延伸。
这一教例,我紧紧抓住语文与生活这根链条,积极调动学生生活储备,有效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学生由于具有熟悉的生活空间,思维就显得比较活跃,语言的表达也就呼之欲出。因此,我们应建立以课堂教学为轴心,能动地向学生生活的各领域自然延伸、拓展,全方位把语文根植于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留心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并及时地增删、重组有关的教学内容,使语文充满生活的气息,让语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同时,引领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地感受活生生语文的存在,让生活融入语文,语文走进生活,使生活与语文的通道通畅,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就不断提高。
二、构建语境,催“活”课堂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每个人成长的起点,是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学生口语表达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对口语交际的内容的兴趣。因此,构建学生喜闻乐见的语境,有意识地催“活”课堂,将有助于促进语言的自然生成。
1.恰当运用多媒体,感染学生
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恐龙的灭绝》一课,恐龙,这是一个能让孩子的思维、想象、情感燃烧起来的名字,对于未知而遥远的恐龙世界,学生既好奇又所知 甚少。抓住这个兴趣点,我找来了演绎恐龙生活的视频,令人震撼的场面一下子勾起了孩子们探究的欲望,每个人都睁大了眼睛,“哇……”“哇……”的惊呼声不绝于耳。顺势而导,我请孩子们说说此时想说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再加上一把火,我让学生给这段画面配上解说词。这一下,学生要把自己脑海中呼之欲出的语言梳理成一段通顺的话,虽然难度加大,但这神奇的恐龙世界、直观可感的场面深深地揪住了孩子们的心,孩子们说话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语言积累“活”起来了,整个课堂也“活”起来了。
2.音乐激情,营造氛围
为了激发学生形成真切而鲜明的情感体验,寻找一些合适的音乐作为铺垫,无疑是十分有效的。人教版四上教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刚刚经历过7.3级大地震,仍静静躺在医院为海峡另一岸一位素不相识的人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多么感人。在充分朗读课文之后,《感谢》低沉的旋律响起,让学生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教学人教版一下教材《夏夜多美》时,在教学部分,我为学生播放了歌曲《萤火虫》,悠扬的乐曲和着轻灵的歌词不断流转,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并打起了拍子,音乐已止,其旋律仍袅袅不绝于耳,音乐营造的氛围令人犹如身临其境,我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进而描述刚才聆听音乐时,脑海中所浮现的美丽夏夜的情景。
音乐与语言文字的结合,让说话有了动力,让课堂充满了活力。
三、多维互动,锻炼应对能力
教师、学生与文本间的互动是一个开放的未完成的动态教学过程,闪烁着一种流动生成的变化美。它意味着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激赏,对文本的独特诠释与激活,它意味着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
1.与文本对话,让理解和表达相辅相成
人教版二上《清澈的湖水》的教学,我学习了特级教师刘云生老师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攥”和“扔”的对峙,让学生去比较、去发现,学生的目光被聚焦过来,思维如泉涌,付诸口头表达,精彩的简介层出不穷,有效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师:(播放“湖光山色、游鱼嬉戏”的录像,并伴着优美的音乐,动情地解说)这清澈的湖水真是一面神奇、美丽的镜子呀!蓝天、白云、山峦、山石、树木、花草以及游人都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还有那活泼可爱的小鱼,构成了一幅多么优美的画面呀!(录像画面定格,出现两个重点句子,伴奏音乐继续)来,我们想象这些优美的景物,美美地把这两段话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清澈的湖水这么美,难怪小洁被吸引住了,要把面包纸紧紧地攥在手里。(动作演示)她攥住了什么呀?
生:面包纸。
师:是的,她攥住了面包纸。但,仅仅是面包纸吗?
生:小洁攥住了清澈的湖水、攥住了美丽的风景……
师:可是,另一个动作——“扔”,却让这美好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请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看看那个小孩扔走了什么。
读了第四自然段,学生纷纷畅所欲言:那个小孩扔走了小鱼、扔走了美丽的景色、扔走了湖水的清澈……
一个“攥”、一个“扔”,此时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动作,而成了诗一样的字眼,成了智慧火花的激发点。学生的口语表达得到了提升,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滋润。
2.再现熟悉的生活场景,内化语言
学习人教版五上《威尼斯的小艇》时,当讲到“船夫的驾驶技术”那部分内容时,我请学生分别饰演船夫和游客,旨在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生(扮“船夫”上台吆喝):快过来乘小艇吧!咱们威尼斯小艇世界闻名,形如新月,行动灵活。你们瞧瞧,这船舱里的皮垫子软得像沙发一样!我可是在这里干了二十多年了,我开起船来又稳又快,这些水路,我闭着眼也能摸得出来。
师(“怂恿”“顾客”细心地提问):好呀!今天咱们算是遇到资深船夫兼导游了!他的水平究竟怎样?小艇的设施是否齐全?出行是否方便?我们可得细细地盘问一番。大家可别错过这个机会!
生(扮“游客”上前询问):这小艇开起来快吗?
生(扮“船夫”回答):怎么不快?小艇开起来,你坐在船舱里,会看到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
生(扮“游客”继续质疑):这小艇看起来又窄又深,我坐你这小艇安全吗?你的水平究竟怎样?
生(扮“船夫”回答):请您放心,我开这小艇都二十多年了,从没出过事!
生(扮“游客”继续质疑):小艇内的设施是否齐全?
生(扮“船夫”回答):船舱里有舒适的座位,有窗子可以观景,还供应茶点呢!您看还缺什么?请别担心了,您快上来吧!
教学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教师怎么组织?学生怎么参与?参与的面是多少?参与的效果怎么样?这些都是检验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学的理念。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来组织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还学生课堂,让学生作主”的一种极好的形式。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就是要组织好学生独学、同桌互学、小组(团队)合作学习、教师点拔精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需要和心理需要,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抓好独学,学会自学
自学是学生习得知识的主要形式之一,自学能力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素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学习素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组织学生独立学习、多形式检测自学情况、进行激励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学习生字可设计这样的方法和步骤组织学生独学:利用拼音读准字音—找方法识记字形—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字意—从老师的讲析及别的途径中印证字音、字义。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以通过抓好“三读”来组织好学生的独学:一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或查阅资料、询问等途径学习和理解生字、新词,将难写、难记的字词写在学习卡上;二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说一说、写一写课文大意;三读课文,标记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精彩片断或词句,写出好在哪里,标记出或写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呈现自学成果,学会对自己和别人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当然,学生学习素材和方法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等因素来设定。学生自学后,教师要以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检测,如同桌检查、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检查、分享自学成果、共同解答存在的问题等。注意扩大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时,要尽量避免只用师问生答这种单一的检测形式,因为在一问一答时,有可能很多学生因不受关注而打击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学反馈情况来调整状态,选定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二、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优势互补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主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它是一种平等、互助、互动、互惠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新知识的构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创造性。
(一)小组建设
1.因小学生组织、调控能力不强,分学习组时以4-6人为宜,中低年级2-4人,中高年级4-6人,一般不超过6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所分的学习组是“同质(组员水平同一层次)”还是“异质(组员水平多层次)”。
2.学习小组一般是根据学生学习成绩、个性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组合。为使学习小组的管理有效,要根据组内成员的特点进行角色分工,如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有时,为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各小组还可根据本组的特点给小组起名、设定自己的口号。刚开始训练学习组时,小组成员及组内角色是相对稳定的。当学生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后,就可以不定期地互换小组成员或者角色,保持学习小组呈现出“鲜活”、“动态”的状态,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
3.角色及合作学习训练。小组的各角色有明确的责任,组长要根据成员的学习水平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工,使人人有事可做;组内成员间要分工合作,互相关注、关照,避免出现不参加学习的边缘人。
(二)小组学习的组织
1.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来设定小组学习的任务。如针对学习难度大、个人不好操作的内容,易产生冲突、方法不确定的内容来设计小学学习任务。过于简单的内容不宜设定为小组学习任务。
2.组织活动,关注过程。学生在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学习组整体的管理和调控,观察学习组中好的学习方式是否形成,成员间互相关注、关照的情况怎样,各组有无边缘人等等,对组织管理欠缺的学习小组要及时地、耐心地指导。
3.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共享学习成果。以指定或自愿的形式由发言人为代表、其他成员辅助进行学习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畅所欲言;然后各小组进行学习成果展示,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最后要给各小组完善学习内容的时间,至少在组内说说各自从别组吸呐到的好的经验和知识。
4.精评精练。教师针对小组学习情况,围绕“做得怎样”“怎么做(学)”的问题组织多元化的评价,在组织、学法等方面给学生树立榜样;教师汇集各组的问题,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精讲精练,强化知识点。
学生自学、教师讲授、学习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要结合实际互换轮用。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一般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少用甚至不用批判性评价。无论是学生独学还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都要给足学生学习时间,以免出现“虚学”“花架子”,使教学活动的组织成为“泡沫”;要注意训练学生学习的速度、沟通交流的方式等等;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及时给予他们指点和帮助。
以一个“小组合作学习设计”为例,呈示学生资源的组织利用。小学五年级语文《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第三环节“精读课文,学习写法”教学设计:第一,布置小组学习。学习任务:A.学习第二、四自然段,划出表现小艇特点及船夫驾驶技术高的字、词、句。B.讨论作者是如何写小艇特点和船夫驾驶技术高的?(提示:用了哪些好词、好句,好在哪里?)C.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背一背。D.用学习卡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并进行汇报。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观察、巡视,相机个别指导。第三,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学到了什么、怎么学),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多元评价小组学习情况,各组整理完善学习卡。第四,朗读、背诵;仿写。评析:以学习小组和形式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品析语言,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互中增加学习强度,增加知识量和知识强化次数,突破重点、难点;教师及时发现亮点,点评小组学习情况,树立榜样;指导朗读交流,使学生对语言从理解到记忆有更深的感悟;仿写精练,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
只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并适时组织好学生自学、互学,适当进行动静转换,减轻学生学习疲劳,就能促进学生从学会、会学走向乐学,从实质上提高教学效益。